高中化学用途总结

2024-06-19

高中化学用途总结(共8篇)

篇1:高中化学用途总结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篇2:高中化学用途总结

这部分酸包括H2CO3、H2SO3、HCIO、HNO3(浓)、H4SiO4、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硒酸(H2Se)、氢碲酸(H2Te)等。

(1)常温(或微热)易分解的酸:H2CO3、H2SO3、HNO3(浓)、H4SiO4等。

(2)见光易分解的酸:HCIO、HNO3(浓)。

(3)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的酸:H2S、HI、H2SO3、H2Se、H2Te等。

2、强氧化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NO3、稀HNO3、浓H2SO4、HCIO等,它们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温下,浓H2SO4、浓HNO3能使Fe、AI等金属发生钝化。

(1)

能氧化大多数的金属单质(Au、Pt除外)。

(3)能氧化部分非金属单质(如S、C、P、I2等)。

3、强还原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2SO3、H2Se、H2Te、H3PO3、HBr、H3ASO3等。

4、易挥发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CI、HBr、HI、浓HNO3等。

5、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等。

6、具有漂白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CIO、H2SO3等。

7、具有强吸水性的酸

这种酸是浓H2SO4,浓H2SO4可作气体干燥剂。

8、具有脱水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

9、能腐蚀玻璃的酸

这种酸是氢氟酸(HF)。

10、有剧毒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PO3(偏磷酸)、HCN。

11、能溶解铂、金的酸

这种酸是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

12、不溶于水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iO3、H4SiO4,硬脂酸、软脂酸、油酸。

13、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Br、氨基酸等,H2S、HI、HBr遇强氧化性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氨基酸中存在碱性基团氨基(-NH2)。

14、遇氨气能冒白烟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盐酸、浓硝酸、醋酸等,即它们挥发出来的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固体)的缘故。

15、可用于制造炸药的酸

硝酸可用于制取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硝酸纤维等烈性炸药。

16、能发生显色反应的酸

浓HNO3遇含苯环的蛋白质会显黄色;苯酚与FeCI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酸

甲酸(HCOOH)能发生银镜反应。

18、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

无机含氧酸和有机羧酸。

19、与苯环能发生取代反应的酸

浓HNO3、浓H2SO4可发生此类反应。

20、能作催化剂的酸

篇3:高中化学用途总结

一、史料定义及分类情况

1.史料的定义

历史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不可重复性使其只能通过大量的史料来重现过去,帮助人们进一步接近历史真实。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 则无复史之可言。”[2]由此可见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何谓史料,国内外历史学家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史料就是用于编纂研究历史的材料;有的说史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痕迹反映;有的认为“史料是固定并保存下来的人类思想、活动、(或者最一般地说)生活的踪迹”。

简单来说,史料最接近或直接产生在历史史实发生时,是人们认识、构建、 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2.史料的分类情况

从宏观上而言,史料主要分为两大类: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而在教科书中,限于条件,史料主要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从史料的来源来分,文字史料又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在新课标苏教版(必修一)中国近代史教材中,一手文字史料有21处。例如中国近代史中直接引用了《林则徐集·奏稿中》的话:“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兴思及此,能不股栗!”[3]清晰直观地用当事人的言语原始材料来突显鸦片泛滥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也反映出林则徐对鸦片的痛恨,以及面对人人吸食鸦片的焦虑和禁烟的迫切需求。二手文字史料在近代史中也有体现,多表现为间接引用,以说明真实的历史信息。

从文字史料的表现形式来看,又分为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学术专著、口述文字、广播史料、档案文字等多种形式。从史料存在的形式来看,又分为私人文字史料和官方文字史料两种。

图片史料主要指通过图片方式呈现的实物,也可称为历史实物图片或历史图片。这是反映人类历史活动的直接证据,形式更加直观清晰,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真实,同时配合一定的文字记述材料,能够将抽象难懂的史实转换为更易掌握学习的知识。当然,从历史信息的分类来看,历史图片也分为一手历史图片和二手历史图片。一手历史图片即指原始性的历史照片,二手历史图片即指历史再造性图画。从历史照片的主题来分,为又分为历史情境照片、历史人物照片、历史文物照片、历史遗址照片等拥有真实历史背景的照片,具有直接客观反映历史面貌、历史事实的特征。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替,历史图片多出现在近代历史中,它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历史现场,是极其珍贵的一手史料。

二、高中史料的用途分析

其一,史料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是学生研究的重要资料,许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利用史料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再现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感受体味历史氛围,缩短与历史的距离, 拓展看问题的视野。而客观形象的图片史料也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能迅速将学生带入情境,真实感悟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其二,史料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问题。史料是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史料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考察史料,通过不断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排斥武断、强加的结论,以此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其三,史料在探究历史的同时也能进行创新。史料是过去发生史实的重要依据,在探究史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获得的知识,克服传统的思维方式, 综合多种思维来创设新的方法、概念, 以史料作为基础提出新观点,促使历史认识产生突破性进展,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

三、高中史料教学中的误用现象探析

1.“泛历史”现象

历史是历史研究或教学过程中的永恒目标原则,然而在新课改打破学科本位思想的引导下,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已违背了这一原则,将历史事实悬置、 空洞化。曾有一教师在《近代文化(自然科学革命)》的课堂上,大力推介“牛顿三大定律”,甚至同学生一起动手做实验,放录像了解达尔文的考察情况, 出示元素周期表分析其特征……最终总结整个课堂为“知识就是力量,科教兴国十分重要”。虽然说历史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但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同其他学科、 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等联系,从而进一步体味历史真谛,而不是违背历史原则的空泛论述,更不是没有历史,没有灵魂的历史教学。

2.“去历史”现象

所谓的“去历史”,主要是指没有根据史料事实、过程、情节等的背景意义介绍,形成空心历史知识,失去了原本的历史化。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是建立在文本理论上的,其目的是探寻编辑者的意图,提供单一的史实解释。而现代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同历史事实间的对话,而史料的大量运用更是凸显这一原则目的。

但在史料充足的高中历史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动地将历史背景意义作为重点,而去掉了历史的进程以及艰巨性,形成错误的“去历史”现象。如: 在苏教版(必修一)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课堂学习中,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史料来重点突出战争的激烈、中国人民的奋力反抗, 以及失败后的总结。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却花费大部分时间来讲解战争的兴起原因,而对真正需要了解掌握的内容却寥寥几句带过,将真正的历史本质剥得支离破碎。

3.“媒体化”现象

当前,教师备课多在计算机上搜索、复制、粘贴,节省时间的同时根本没有时间辨别史料的真伪,对其产生时间、背景、前后文等都无从了解,只在乎史料的生动性、及时性和娱乐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会出现错误史料的情况。

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加快了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认可度。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史料,却没有时间去讲解这些史料的作用,与教材有何联系,而过分注重展示,忽略史料分析也会渐渐地弱化史料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史料的运用,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推进新课改进程中,需要加大对史料误用现象的重视,及时改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学也进行了大力改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史料的大量运用,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简单分析了史料的定义及其分类,也从高中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史料的用途,同时分析了史料误用的三大现象,包括“泛历史”“去历史”“媒体化”等,为高中历史改革提供了方向。

篇4:高中化学用途总结

【关键词】 初三化学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78-01

0

1.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设计两个探究活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仅发生物理变化,还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并进一步探究碳酸的不稳定性。另外,通过一系列的视频、Flash动画,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过程

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播放“屠狗洞”之谜,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却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这个神秘杀手到底是谁呢?

【学生】观看视频,倾听,思考,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感知二氧化碳的性质。

2.2通过集气瓶,内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展示一瓶预先收集好的CO2,通过观察色、味、态,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跃跃欲试,纷纷抢答。

【讲解】回忆氧气,氢气,分析CO2的密度大小?CO2是否溶于水了?当我们将一瓶可口可乐振荡后,迅速打开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瓶中逸出的大量气体是什么气体?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计算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44,比空气的大;且说明CO2能溶于水。

【投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播放视频】“干冰”的形成及升华,知道固态CO2就是干冰,干冰易升华,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和舞台云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学会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3演示实验,发现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演示实验】向烧杯中—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中倒入CO2

【学生讨论】1.蜡烛发生了什么现象?熄灭的先后顺序什么?2.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作灭火剂?3.这个现象说明了CO2的什么性质?

【教师】【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应用】灭火

【多媒体展示】“半个西瓜,三条人命”的新闻报道。

【播放flash动画】在我国北方冬天常用菜窖来储存蔬菜,久未开启的菜窖能否直接进入,为什么?

【结论】二氧化碳也不供给呼吸

【案情回顾】揭开“屠狗洞”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惨案,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动画解决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让学生体化学就在身边。

2.4对比实验探究,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1.向一收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注入约200ml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充分震荡,观察瓶子的形变,并分析原因。

【对比实验】2.取少量醋酸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3.取上述塑料瓶中液体数毫升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震荡,观察现象;4.加热上述试管,观察现象。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并归纳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实验现象】塑料瓶变瘪了;溶液变红了;加热后溶液又变紫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CO2+H2O==H2CO3H2CO3==H2O+CO2↑

【应用】制碳酸饮料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试验,让学生在一系列演示实验中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5趣味实验探究,加深二氧化碳特征反应

【学生实验】分组完成实验,通过饮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吹气(有效成分为二氧化碳)

【讲解】【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CO2+Ca(OH)2=CaCO3+H2O

【应用】检验CO2气体

【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雪碧逸出的气体是CO2气体,并展示实验现象

【播放flash动画】石灰浆摸墙壁时,为了使墙壁快点干燥,我们常常要在室内生一个炭火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此过程有水生成,因此还可以观察到墙壁在硬化过程中有“出汗”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感知化学其特性,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联系实际的能力。

2.6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讲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无影响呢?

【学生】阅读课本、联想、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用途①灭火②制汽水③气体肥料④保存食品、人工降雨、舞台云雾⑤制化肥

【教师】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吗?

【播放视频】播放温室效应的视频

【学生思考】1.什么叫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4.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感悟和总结

【结论】温室效应:定义、危害、原因、防治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播放视频,场面生动、直观,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不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培养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能力。

3.反思

(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化学的生活价值。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

(3)凸显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情感价值。

篇5: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氧气。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氧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

[讨论提纲]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篇6:高中化学用途总结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O2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液化和固化。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1)供呼吸。如高空飞行、潜水、登山等缺氧的场所,其工作人员都需要供氧;病人的急救。(2)利用氧气支持燃烧并放热的性质,用于冶炼金属(吹氧炼钢)、金属的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空气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3、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氢气H2

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氢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1)氢气的可燃性

注意: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2)氢气的还原性

(1)充灌探空气球。(2)做合成盐酸、合成氨的原料。(3)做燃料有三个优点:资源丰富,燃烧后发热量高,产物无污染。(4)冶炼金属,用氢气做还原剂。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易液化,固化。(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

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不供给呼吸3、与水反应

4、与石灰水反应

可用于灭火,植物的气肥,制饮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保鲜剂等。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⑴可燃性⑵还原性

⑶毒性: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不易分离,使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还可用于冶金工业。

甲烷CH4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可燃性

动植物的残体可分解出甲烷,可用作燃料。

检验CO、CH4、H2

点燃这三种气体,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无水珠的原气体是CO;将烧杯内壁有水珠的另两个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CH4、如果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原气体是H2

固体类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CO。3、还原性

用于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等用途。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石墨炸弹等

活性碳

吸附性

常用木炭与活性炭做吸附剂。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举一反三:红磷与白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磷原子的排列不同

铁Fe

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电和热的导体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2%-4.3%,钢含碳量0.03%-2%。

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铁不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Fe3O4

2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

氢氧化钠

俗名叫火碱、烧碱、苛性钠。纯净的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湿而潮解。极易溶于水且放热。有强烈的腐蚀性。

1跟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盐 + 水

3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4盐+碱→新盐+新碱

可用作干燥剂,广泛用于制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

氢氧化钙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放热,其澄清水溶液叫石灰水,有腐蚀性。

用于建筑业、农业上的改良酸性土壤等

 

常见的氮肥有铵盐NH4Cl、NH4HCO3硝酸盐如NH4NO3和NaNO3,还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等

NH4+的检验:

1、往待测物质中加入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如果石蕊试纸变蓝,则此物质含NH4+(氨态氮肥)。2、往待测物质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则此物质含NH4+(氨态氮肥)。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磷肥

磷肥有Ca3(PO4)2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Ca (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

常用的钾肥有K2SO4和KCl等。KNO3属于复合肥料。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氯化钠

它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白色有咸味的固体,易溶于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⑴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⑵酸+盐→酸+盐

⑶盐+碱→新盐+新碱(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⑷盐1+盐2→新盐1+新盐2(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对维持人体体液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烧碱、氯气、盐酸、漂白粉、纯碱等,医疗上的生理盐水、农业上的选种等用途。

碳酸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

它是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可作人体补钙剂。

碳酸氢钠

俗名小苏打,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用作发酵粉,可治疗胃酸过多等。

硫酸铜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俗名蓝矾或胆矾,是蓝色晶体,加热时能失去结晶水。而硫酸铜是白色固体,能溶于水,水溶液是蓝色,具有毒性。

1、制波尔多农药(含硫酸铜和氢氧化钙)。

2、用白色的硫酸铜来检验水的存在。

3、不能用铁桶盛装波尔多液

有机物类

蛋白质

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②调节身体功能 ③ 供给能量

来源:蛋类、豆制品、肉类、乳制品等

糖类

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来源:谷物、面食、糖等。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

油脂

① 重要的供能物质;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来源:动、植物油、花生葵花子等

维生素

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乏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来源:水果、蔬菜。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缺钙:幼儿会得佝偻病、老人会得骨质疏松症;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铁:缺铁性贫血;措施:牛奶中加钙、酱油中加铁、食盐中加碘、茶叶中富硒。

有机高分子

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橡胶。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酚醛塑料)、合成纤维(涤沦(的确良)、锦沦(尼龙)、腈沦)、合成橡胶。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甲烷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乙醇

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与水互溶,具有挥发性,可以用作乙醇汽油。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酸

俗称:醋酸,化学式:CH3COOH,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PH<7,具有腐蚀性,在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剂,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普通的醋约含6%~8%的乙酸)。

液体类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盐酸

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化学上也叫氢氯酸,化学式HCl,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pH<7

②氢前的金属+酸→盐+H2↑

(注意: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⑤酸+盐→新酸+新盐:

常用于制药、试剂、金属除锈及制造其他化工产品,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帮助消化。

硫酸

硫酸H2SO4,纯净的浓硫酸为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有吸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有强烈的腐蚀性。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可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金属除锈、蓄电池等。

水H2O

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凝固点0℃,沸点100℃,4℃是密度最大为1.0g/cm3

净化水的方法:吸附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蒸馏,吸附沉淀,过滤,静置沉淀。

a.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 + CaO == Ca(OH)2

b.与某些盐反应:CuSO4+ 5H2O == CuSO4•5H2O

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c.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O2↑;置换反应:C + H2O 高温=== CO + H2

造成水污染的途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或向地下渗透等。

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工业上的“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用水用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燃料类

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

煤:“工业的粮食”

煤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石油:“工业的血液”

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石油的炼制属于物理变化(根据沸点的不同),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

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缺点:①制取成本高 ②运输、贮存氢气困难

新能源

篇7: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粤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也是我们近年来中考考察的重点、难点内容,无论是实验操作考试还是理论考试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空气的成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对空气中氧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氧气在人和动物呼吸作用中所起重要作用。认识了氧气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对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记录方法与描述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学生的主要障碍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引导帮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 “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引入新课。

(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有关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并阅读课本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

物理性质

1、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183c 液态氧-218c 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达标的关键。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物质的性质,所以,讲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想到(或观察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以上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之路。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并有程序地教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表达式。[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根据物质的元素种类,我们把纯净物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现在我们从这两类物质中选取木炭、铁丝、石蜡,看看他们会与氧气发生怎样的反应。[演示实验一]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观察与思考] 1.把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燃烧,先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然后将木炭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

2.待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加以振荡,再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后思考。[学生活动]:问题讨论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和在空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物质产生?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 [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学生书写)C + O2 → CO2

[问题探究]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9页,思考回答)

[师生讨论归纳] 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含量相对较少,物质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机会。

[演示实验二]铁与氧气的反应

[设问]铁丝也能燃烧吗?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铁丝燃烧是什么样的? [观察与思考]

1、把铁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把红热的铁丝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集气瓶内应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湿的细砂)。[问题讨论] 1.细铁丝在氧气瓶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态物质(四氧化三铁)熔化而溅落瓶底,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本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先铺一薄层湿的细砂? 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用文字式表示如下: 结论: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学生书写)Fe + O2 → Fe3O4

[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演示实验三] 石蜡与氧气的反应

氧气除了和碳、铁等单质反应外,还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呢?把铁丝固定的点燃着的一小段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仔细观察瓶壁上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结论:石蜡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学生书写)[问题探究]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能知道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反应,能支持燃烧。

[分析]观察今天实验的前两个反应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三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问题]氧气性质活泼,那么它有什么用途呢?下面我们一起观察几幅生活中常见图片,来看看氧气有什么用途。

1、阅读课文,及71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

这样有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参透“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念。让学生多关注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生活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小结]炼钢、气割气焊、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练习检测:ppt展示 [请求援助] 我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气体,只知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谁能帮助我把它区分开?现在我又遇到一个难题,我将三瓶气体弄混了,只知道是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谁能再帮助我把他们区分开? [ 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起来谈收获,总结本节课重难点

(六)教学反思:

篇8:高中化学用途总结

1 基础有机化学工业简介

基础有机化工, 也称基本有机合成工业, 是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等为基础原料, 主要生产各种有机原料的工业。它是生产以及发展各种有机化学品生产的基础, 是现代工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讲, 基本有机化工主要一部分指的是石油化工。

2 基础有机化工原料

基础有机化工原料, 主要是直接原料, 指的是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农林副产品。接下来对这四种原料进行介绍。

2.1 煤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 种类很多。其中有机物主要指的是碳、氢、氧等元素, 无机物主要指的是水分以及矿物质等。从煤干馏的煤焦油中, 分离出了芳烃原料。

2.2 石油

石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 其物性为黄色到黑色可燃粘稠状液体。石油是有机化工最主要的原料之一,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所含成分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以及芳香烃的混合物[1]。它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

2.3 天然气

天然气是指蕴藏在地下岩层中的可燃性气体。其中含有的大量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也是制备甲醛等物质的原料之一。其成分主要是甲烷, 还含有少量其它烃类物质以及二氧化碳等非烃类物质。

2.4 农林副产品

农林副产品是曾经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来源之一。但随着国内工业的迅速发展, 对煤、石油等原料的需求增加, 使用的农林副产品逐渐减少。虽然农林副产品使用量减少, 但因其具有可再生的重要性质, 仍是不能被取代的原料来源。

3 基础有机化工主要产品

基础有机化工产品按照其所用原料可分为以下5类。

3.1 乙烯系列产品

乙烯是基础有机化工最为重要的产品。其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基础有机化工的发展水平。由乙烯可以得到多种有机化工产品。如:电线、涤纶、气体吸附剂、维尼龙、增塑剂、ABS、表面活性剂等。

3.2 丙烯类产品

丙烯系列产品在基础有机化工中的重要性仅次于乙烯类。用丙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合成纤维、聚酯塑料、炸药、表面活性剂、酚醛塑料、增塑剂等化工产品。

3.3 碳四系列产品

碳四 (即丁烷, 又名正丁烷) 主要是由石油馏分裂解得到的, 是一种无色、易燃、易液化的气体。可以用于有机合成和生产乙烯。其可生成产品包括:橡胶、塑料、有机玻璃、汽油添加剂等。

3.4 芳烃系列产品

芳烃系列主要是用于生产苯、甲苯等物质来进行二次生产。芳烃不溶于水, 但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直接作为溶剂使用。主要生成产品为染料、涤纶、农药、炸药等。

3.5 乙炔系列产品

乙炔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原料来源, 但是使用程度已转向乙烯, 使用量并不多。但仍有其作用, 主要产物是合成树脂、塑料、万能胶等。

4 基础有机化工产品用途

基础有机化工产品用途有3种。

1) 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其他高分子化工产品的原料。这是主要用途。

2) 生成其他有机化工产品。

3) 可作为直接消费产品。是其他工业的物质基础, 是工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束语

基础有机化工是工业生产的基础, 尤其是有机工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用途也较为广泛, 使用范围广。不论我国工业如何发展, 基础有机化工都是无法被取代的。其发展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重点。如以合成气为基础来研究有机化工原料[1]。因此, 基础有机化工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介绍了基础有机化工的发展、和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基础有机化工的发展对于我国有着重要作用, 且不仅是对于国家发展, 对人民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所需的原料主要种类有四种: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农林副产品。对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如烯烃类、炔类以及芳烃系列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基础有机化学,工业产品,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学团队工作总结下一篇:海上日出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