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文辅导

2024-06-19

中学语文课文辅导(精选8篇)

篇1:中学语文课文辅导

作文最佳立意的标准:

――有深度,能启迪人生(深刻)――有新意,别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新颖)立意热身 :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身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于心不忍,使用剪刀剪开蛹壳,帮助蝴蝶脱蛹而去。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面对这则材料你如何进行开拓和立意呢?如何拓宽自己的思路呢?请试一试吧!着眼于“人”切入立意 □肯定人生不能没有爱,小男孩的举动没有错。□否定爱要注意方式。否则,爱会害了人。着眼于“物”切入立意 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没有磨难,难以成材。没有打好生命的地基,就无法盖成生命的大厦。蝴蝶是无辜的受害者,罪魁祸首是那个小男孩。要想作文有出色的立意,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丰富生活阅历、拓宽知识面。

2、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4、勤于思考。„„* * 意 高 文 自 胜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什么是立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永恒的经典 好的立意: 鲜明 正确 深刻 新颖鲜明――文章主题应旗帜鲜明、观点集中,不能含

含糊糊、模棱两可。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题目:――也是一种幸福 你能指出下列立意有哪些问题吗?(1)奉献和放弃也是一种幸福(2)享受也是一种幸福(3)“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4)“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种奋斗的辛苦和竞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原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方法一: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法,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让“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挥洒汗水也是一种幸福 “年轻的我们肆意地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我们会痛快地甩头,我们会任汗水流淌,我们品尝汗水的滋味,体味到我们的风华正茂,我们挥洒汗水,为的是让汗水证明我们努力过,我们青春过,我们幸福过!”放慢脚步也是一种幸福 “放慢脚步,是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态度,放慢脚步,能更好地品味人生的种种滋味,放慢脚步,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方法二:高屋建瓴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 “ 大气”,有高远的立意,有才识,有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失败也是一种幸福(同题比较)虽然前一次考试考得很惨,被老师批评被爸爸妈妈骂了一顿,但我从中吸取了教训,所以第二次我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所以我觉得失败也是一种幸福!失败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每当我们失败一次便是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当你获得成功时,你会发现

失败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笔财富、一种幸福!凋零也是一种幸福

然静静地躺在悠的身旁,秋风拂过,悠和然被卷入空中,如今他们又能在一起了。凋零,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然静静地躺在悠的身旁,他们终于又能相拥在一起了。秋风拂过,悠和然被卷入空中,恍惚之间,他们似乎看到了来年的桃红柳绿、儿孙满堂,„„凋零,不也是一种幸福吗?伤痛也是一种幸福伤痛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宽容,现在的我,慢慢锤炼出一张淡然的面容,不由想起冰心的那句话: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朋友,快乐固然美丽,伤痛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回归也是一种幸福过于急促的步调让我们错过了身边许多美好的风景,变得愚钝、暴躁、麻木,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搪塞与敷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回归不正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吗? 做“第三者”,也是一种幸福坐在路边,看着一对情侣甜蜜地牵手而过,他们幸福的笑容让我陶醉;公园里孩子们呼朋引伴,他们的快乐也在我的心头荡漾,在电视机旁看着奥运领奖台上胜利者灿烂的笑容,我也为之欢呼雀跃„„做“第三者”,幸

福着别人的幸福,不也是一种幸福吗?方法三:出奇制胜法即提出超越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有些荒谬的构想和创意,然后想办法

使之合理化,让别人认为合情合理。从而获得新奇独特的感受和心得。离别,也是一种幸福离别了,我无憾,因为我们曾携手共度那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离别了,我不痛,因为在以后的路上有你们的温暖祝福;离别了,我不哭,因为我幻想着下一次的美丽重逢,那时一定有比现在更完美的你、我、他„„离别,也是一种幸福!立

意深刻新颖类拟题举例: 守望也是一种幸福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平淡也是一种幸福 聆听也是一种幸福 流泪也是一种幸福 顺其自然也是一种幸福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吃亏也是一种幸福 挨骂也是一种幸福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

――明董其昌《画蝉堂随笔》

立意,然后选择最佳立意入文借鉴: 要从多角度思考、

篇2:中学语文课文辅导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有一道口语交际训练题:收集、认识标志。我在教学这两堂课时,由于教学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径庭。

课堂一:

在学生认识了书上的五个标志:注意危险标志,禁止烟火标志,安全通道标志,禁止游泳标志,防止触电标志,以及了解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后,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师:把你们收集到的标志张贴出来。

生:我收集了禁止吸烟标志,在学校见到过。

师:请张贴在黑板上。

生:我收集了“静”标志。

师:请张贴在黑板上。

„„

最后,教师请学生互相说说这些标志的意思,指名起来对大家说说标志的意思,直到下课。

课堂二:

在学生认识了书上的标志以及互相交流了课内外收集的标志及表示的意思:如绿色食品标志,男女厕所标志,禁止游泳标志,停车场标志,防晒标志后,我设置了一个去游玩的情景:黑板上贴出了公园大门、小路、草坪„„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认识了这些标志,下面我们要去公园

游玩,愿意去吗?

生:愿意去!(去游玩,小朋友最高兴了,一张张小脸上荡漾着兴奋的笑容)

师:先请大家想一想,来到公园,我们会发现哪些标志呢? 生:我认为要有个停车场标志,使车子可以同意停放。

生:我想应该有餐厅标志,游客饿了可以吃饭。

生:还要有厕所标志,用水标志,因为我们要大、小便的时候要上厕所,上完厕所要用水洗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看,我们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还真大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忙把这些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去。(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充满自信地上台贴标志)

教学反思:

上完两堂课,我觉得课堂二是成功的,在生活中收集制作见过的标志、了解其表示的意义,即“学语文”;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有根有据地猜想`张贴标志,即“用语文”,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同样内容的教学中,第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囿于教材,让学生反复地交流标志的意思,在什么地方见过,显得重复罗嗦、味同嚼蜡,其实学生通过部分时间的交流早就掌握了,后面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而第二种教学方法我充分理解和运用了教材,在挖掘教材精神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创生与生成,做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当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把标志所表示的意思说清楚是这堂课的重点,但在解决了这个重点后,我们完全可以拓展。生活中的标志随处可见,课堂二就把课堂和生活联系了起来,通过创设游公园这一场景猜想里面会藏着哪些标志,藏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刚学的知识迫不及待地想呈现出来,他们把自己当成公园中的游客,边游玩边用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所得,这是多么兴趣盎然啊!当他们发现自己所认识的标志活生生地就运用在生活中,成就感油然而生,学生学得轻松,教师听得生动,课堂变得灵动。至此,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也不知不觉地巧妙统一在一起了。

篇3:简述中学语文课文对生命的诠释

教师要系统地解读教材中关于生命的篇章, 充分利用好教材, 挖掘其情感因素, 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笔者撷取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把课文中的瑰丽宝藏挖掘出来与学生一起分享。

一、正确认识生命的开始和结束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七年级教材中第一篇有关生命的课文。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常这样来指导学生, 用手压住自己的心脏脉搏, 感受自己的呼吸, 静听自己的心跳, 感受自己的生命。首先认识自己生命的存在形式, 再去认识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小草在墙角中长出幼苗的生命过程。让学生从飞蛾、小草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伟大, 认识到我们的生命与小草的生命一样, 使其对生命产生了无穷的敬畏之情:小草、飞蛾的弱小生命易于结束, 而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的脆弱, 从而让学生珍惜生命, 用心呵护生命, 为生命而奋斗, 不辜负生命, 绝不让生命在自己的手中碌碌无为地度过。

宗璞的《紫滕萝瀑布》这篇文章则是作者由于弟弟的病情而伤感, 然而当她面对紫滕萝瀑布花的勃勃生机时, 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因而加快脚步, 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正确面对死亡,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亲人的生离死别, 自己也一样终有一天会死亡, 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但面对生命中的各种不幸和遭遇, 我们不可一直沉浸在不幸与悲伤中, 应该尽快地摆脱, 重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 重新开始为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奋斗。

二、认识自己的生命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的生命不可能一世辉煌, 我们在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教育中, 要培养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平稳的心境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我们学习张晓风的《行道树》时, 品味到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 甘愿忍受生命的痛苦和寂寞, 在黑暗中苦熬、在孤独中等待, 为迎接明天送出新鲜的空气, 自己忧愁却快乐着。从而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只有对生命有足够的认识, 对生命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做到这一点。人活一生, 不光为了自己, 应该为别人、为社会做点什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我们将来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立下自己的人生宏愿。

学习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课文中的王子生平最怕听到的悲惨故事在自己遇到灾难的时候却降临了。由此领悟到我们要正确地看待, 勇敢地面对灾难。因为生命是无比坚韧的, 人之所以会经历灾难, 是因为灾难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坚强。

三、生命本可以如此灿烂

生命是一个过程, 不是简单地机械重复, 谁都愿生命中没有云翳, 只要我们用心去创造。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我们除了用坚定的信念来完成生命的旅程, 还要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出光芒, 成就一个个美丽的传奇。

在教学沈石溪的《斑羚飞渡》过程中, 我们认识到动物其实和人一样拥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品质, 动物在面临种族灭绝的时候, 为了让种族活下去, 终于决定用牺牲一半来拯救另一半的方法, 在人类看来实在让人震惊。斑羚飞跃形成的弧线所映射的光芒是人类看到最美的光环, 而活下去的那一半不也经历了生命的洗礼而更加灿烂。人与动物究竟该怎样和谐相处?学生阅读后一定会受到震撼, 重新来认识万物的生存世界, 珍爱动物的同时也是珍爱我们自己, 我们也能从动物身上得到更多的启示。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对生命产生、过程、结束的相关课文的编排有着严密的逻辑性, 初一、初二重点是呈现生命的产生和重视生命的过程, 而初三重点安排生命因顽强奋斗而升华。因而,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教材对生命课题的编排体系, 给学生以长久持续的烘托感悟。

生命的产生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生命的孕育背后一定有一个美丽的神话, 并不是有美丽的神话就一定有生命的产生, 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千百亿个准备降生中的一个, 唯有知道珍爱才是对生命的最高礼赞;生命的结束是历史的必然, 每个人在经历亲人的生离死别的时候, 我们的生命也一天天走向终极, 对死亡的教学应该面对而不回避, 正面的展现有时比侧面的掩饰更为壮观;要形象地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命历程在人类整个生命的长河中不过是一个站点而已, 认识到我们的生命很短暂,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我们无限的生命价值。在这个过程中, 有人创造了奇迹, 对生命给予了最高的解释。那便是超越, 那便是生命的赞礼。

篇4:中学语文课文辅导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吸引学生到课堂当中来,并发挥他们的主人翁地位?新课程改革提倡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引导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好头,带好头就显得尤其重要。因而在教学中,我不断创新地积累和总结经验,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当今的社会实际,每天抛出些新鲜活力的导语,使学生上课有一种获取知识,享受知识带给他们乐趣的感受。而这无疑是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进入文本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导入工作呢?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采用一些吸引人的开头,以便更快把学生带进文本的学习。

一、巧设悬念,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电影因为悬念的设计而扣人心弦,抓住每位观众迫切期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意外之事的心理;文章因为悬念的设计而波澜起伏,牵引每位读者沿着这条线索顺藤摸瓜去。那上课呢?如果上课也能像看电影一样吸引人,那就是我们教师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在开始时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巧设悬念在教学当中就变得举足轻重。

那一天,我准备给学生上《河中石兽》,随着上课铃响,我站到了讲台上。和同学们对视半晌,我故作神秘地对他们说:“今天啊,我考下大家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块贵重的石头掉进一条大河里,若干年后,人们想重新打捞这块石头,到底到哪里打捞好呢?是河的上游?原地?下游?你们选择哪个?”伴随着我神秘的语调,学生的好奇心就像烧开了的锅,一下子沸腾起来了,有的说“上游”,有的说“原地”有的说“下游”,然后,我故意吊了他们一下胃口,欲知石头在何方,请看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故事,请翻开《河中石兽》。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真相了。

二、联系实际,渗透历史,丰富内涵

良好的课堂氛围一直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是课堂导入的一个着眼点。在上《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时,我先从历史的角度向同学们回顾人类的飞天梦想,“面对浩渺宇宙,我们微小如尘。但对于宇宙的向往与探索,人类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广寒宫——月球。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飞天梦想而创造、发明关于像小鸟一样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的飞行器,但是到了最后却为此残疾甚至摔下山崖粉身碎骨,送了性命。人们经过一次又一次失败,可是他们仍不灰心继续的探求天空中的奥秘,对飞上天空的渴望。终于,对于天空有着无限好奇的莱特兄弟,创造出了第一代飞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而今天,我们的踪迹已远远不满足与天空,我们还要踏足地外星球——月亮,今天我们的五星红旗已插上了月球上,人类的活动空间已大大地拓广了,但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了解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吧!

学生好奇的火焰一下子就被我点燃了,大家都声情并茂地朗读起课文来。

三、穿插故事,点燃兴趣,水到渠成

爱听故事和爱讲故事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故事能陶冶青少年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智能发展,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利用这种心理,我们在导入时可以恰当地插入一些精彩的故事,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著名教育家杜威和陶行知等就十分注意讲故事的作用。为此,在上一些现代诗歌时,为了防止学生“望诗生厌”的现象发生,在上课前都会想方设法去找些能激起他们兴趣的话题或故事。

上《在上的那边》这篇课文时,我在导入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一个学生在重峦叠嶂的山区里走路上学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山区小孩求学的艰难和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好奇,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带出一个山区出身的作家王家新的身世,并根据他自己的故事写成的诗《在山的那边》,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走进了作家的诗歌里面。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确,语文包罗万象,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在语文教学中,精彩纷呈的导入还有很多,比如教师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多彩的语言,旁征博引的论证,真诚亲切的教学态度等等都会引领学生进入你所构造的奇妙世界中,并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归根究底,还是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语言、人文历史的修养。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钻研,留心生活,关注社会,拓展阅读视野,那么教学就会跳动着时代的动脉,语文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就能在课堂上真正得到舒展,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我们身上肩负着传承祖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任务,我们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征程上……

篇5: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式探究

广东省增城市中新中学

钟燕媚

摘要: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我们的教学作用巨大,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更要着力于传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求同存异,大胆创新。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生提问 激发兴趣 授之以渔 创新求异

现代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探究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提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长期以来,学生被看作是被教育、被塑造的对象,处于教育的边缘。随着人本主义学习观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我们也开始意识到学习是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探究行为,阅读就更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基于自我意识、态度、兴趣、价值观的自我建构过程。[1](p.106)基于这样的认识,学习就不再是外在于学生的活动,而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就必然要从边缘进入教学中心。

当然,学生进入教学中心还要建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里提出的“提问式” 学习是其中一种。“提问”是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研讨,利用学生探究中产生新奇、好奇、困惑、矛盾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大胆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和认识表达出来。[2](p.118)

一、“提问”学习方式的意义

有一则笑话是这么说的:有几位来自美国、欧洲、非洲、中国等地区的孩子,被一个记者采访,记者问:“对于别的国家粮食出现短缺,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来自美国的孩子说:“什么是别的国家?”,欧洲的孩子说:“什么是短缺?” 非洲的孩子说:“什么是粮食?”中国的孩子说:“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相信不同的人看这则笑话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思考,而针对本文之所以要引用这个例子,是因为我认为,这则笑话深刻地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我们的学生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还记得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美国代表团访问上海的学校教育的文章,代表团经过听课之后,有一个人语出惊人:“既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那上课干什么!问题是课堂的纽带,学生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美国代表团的话,揭穿了教师提问式教学问题设置和代替学生思考的弊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应该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出问题的思维习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会学生提问,既是促进教学改革,把教法改为学法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途径。学生只有学会了提问,才能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热切期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阅读看作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一直提倡教学民主,这应该也是一种很好的体现方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提问能力呢?

二、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接受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3](p.164)如何让学生“懒惰”的大脑活动起来?老师这个外因非常重要。那么,老师能做点什么呢?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005年夏天,“残酷”的高考之后,某大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谁让汉语变得无趣》。这又是一篇让语文教师感到伤感的文章。当然,比起《误尽苍生是语文》、《失败的中学语文教学》等,这篇文章语调毕竟平和一些。

趣,是趣味,兴味的意思,是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我们常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是最大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学习,才会乐意去分享文本中的情感。

可是,兴趣能培养起来的吗?在各种场合的公开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们采取

种种方式使自己的课有趣味,调动学生的兴趣,效果不能说没有,然而却不理想。说简单点,老师们的行为知识在某个场合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罢了。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文本,分享文本,从而使自己有所悟,并在这过程中领会到阅读方法。[4](p.69)阅读兴趣是一个颇复杂的问题。学生的领悟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如鲁迅的文章《风筝》最后一段:“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阅读这段话后,语感能力弱的只是知道天气很冷,我无处可躲;语感能力稍强一点的,认识到我很伤心,很悲哀;语感能力强的,理解文字深层含义,认识到这段话与前文呼应,它不仅指天气寒冷,也表达了“我”无从不过的沉重、悲哀的心情。显然,感受能力强的,会对这篇文章产生兴趣,从而能够分享作者的情感。

把话题转回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来。我认为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景,使学生心情轻松一点,注意力集中一点,但不要过高估计这样的教学成果,需要打“持久战”。具体来说,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进行深入了解,并对症下药。对于确实有“天赋”的,要多平等地交流,给他们提供帮助,使他们主动地分享。对实在不感兴趣的,可以多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知识,“灌”点也无妨。当然这个“灌”要求语文老师有足够好的语文素养,要“灌”得更生动点,更“感情”点,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学生的提问应该是在学生深入阅读之后进行的,所以学生预习时,我要求他们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充分地提问,没有数量的限制,更无形式的要求。此外,我要求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作上标记,以此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同时,自然而然地对自己所提的问题作出评价,也借此培养学的提问能力向个性化发展。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对朱自清的《春》进行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充分提出不同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更多,学生的“问题”可真是多:“作者为什么可以把春写得这么美?”“作者笔下的春天我怎么从来没有发现过?”“作者从多少个角度写了春之美?”“作者写 3

了春的什么景物?”“明明是写春天,怎么提到了人的活动?”“课文里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你能举出例子来吗?”„„虽然有的问题与课文中心无关,没有多大思考价值,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激发和培养,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作好了铺垫。学生的问题还是有很多都是有价值的问题,它们关系到课文的内容、结构、描写手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我建议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更多的阅读交流,尽量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乃至解决更多的问题。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拓展知识,这就是“合作”。

当然不同年级的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做好侧重。比如,七年级着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般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揣摩语言、责疑问难;八年级侧重在七年级的基础上,引入文体学习。着重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散文的能力。加强文言文的份量。九年级在以上两个年级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5](p.282)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问“问题”是以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让学生会问“问题”。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例子。我们要立足课本,好好利用课本,让学生从文本中学会阅读的方法,领悟文本的真情实感。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一书中谈到初中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的评价标准:①准确把握文中词语的含义;②能重组文中重要信息;③能提炼和整合文中内容及中心思想;④能把握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观点态度及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⑤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形象、情感、语言及表达技巧及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6](p.281)

以上评价标准,老师应该坚持与学生共同学习研讨。教师可以做出思考和提问的示例,让学生模仿,但这些提问要少而精。建议抽象的评价标准应该结合历年的中考题和各区模拟试题中现代文课内课外阅读题目进行研究,争取总结出常用的提问方式以及命题规律。然后让学生记笔记,上新课的时候以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用总结出来的规律对课文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学生的提问,其实是一种对文本探索研究,探寻追究的过程。按一般的说法,探究式 4

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入的,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7](p.103)

(四)让学生创新求异地问

古人云:学无止境。在学生能够把握基本的提问方法之后,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提出问题。例如,在教授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的时候,最后一段话“和人类不同,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面对这句话,教师可以问:“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吗?”学生经过引导,提出了以下不同的问题:“为什么说白兔和人类不同?到底人类好还是白兔好?”“白兔为什么要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决定撤消后,白兔以后的生活会变得怎样?”“白兔去见诸神之王的时候,心情如何?”„„

其次,引导学生提出求异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唯一,我们要引导学生求同存异。例如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老师问这样一个问题:“‘我’被困在悬崖上,上下不得,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做?”学生们的答案丰富多彩:“我不会像文中的父亲那样,那毕竟是我的孩子,我会爬上去把他抱下来。”“我会打110电话求救.”“我会把亲戚朋友都叫过来一起帮忙。”“我会开直升飞机救他下来。”„„当老师问出“还有其他办法吗?”“我们还能怎样?”这些问题时,给学生作出了榜样,也点燃了学生思维碰撞的花火,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最低限度是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上都有事可做,学有所得;另外,还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更要着力于传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求同存异,大胆创新。诚然,教育的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距离的。提问学习方式的展开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完善,比如学习小组的编排,要充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比如小组之间的交流应该如何进行,比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应该“因材施评”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问题,衷心希望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这个板块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2]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3] 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G].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 [4] 崔干行.谁能让语文变得有趣[G].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6 [5]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版社,2009.10 [6]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版社,2009.10 [7] 崔干行.教育的理想和现实[G].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02

篇6:中学语文课文辅导

要想学到语文知识,不仅仅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到,其实在生活中也能学到不少语文知识呢!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去逛街,走着走着,妈妈突然停下了脚步,指着一家手机店里的一个牌子,笑着对我说:“尧尧,你看──”我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块牌子上写着“绿色小灵通”五个大字作文。我一看,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妈妈,这上面怎么写绿色小灵通啊?难道这家商店卖的都是绿颜色的小灵通?”妈妈望着我那满脑子疑惑的样子,便笑眯眯地对我说:“傻孩子,你理解错了它的意思。你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绿色的呀?它们有什么用处?”我忙接道:“公园里的草坪、树林里的大树都是绿色的,它们可以净化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有绿色的地方就是一个干净环保的地方。”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是呀,这里的绿色不是指绿颜色,而是指这里的小灵通非常环保,没有辐射。这下你明白了吧?”我听了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地说道:“原来是这样啊!这个店主可真会动脑筋啊!”小学生作文 wwW.

接着,妈妈又向我提问了:“尧尧,移动公司不是有句沟通‘从心’开始的广告语吗?”“是啊!”“你知道‘从心’是怎么写的吗?”“当然知道,‘从’是重峦叠嶂的‘重’,‘心’是新旧的新。”妈妈听了却说我说的不对,我就像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个词老师讲过啊!妈妈看我答不出来,便做了个手势──指指我的胸口。“难道是‘从心’,这怎么可能?”我更好奇了。妈妈说:“确实是‘从心’。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移动公司是真心为广大民众服务,所以用‘从心’这个词语。”我高兴地说:“原来它是利用了近音字作文来使这句话变得有意义,从而来吸引人们。看来,移动公司也动了一番脑筋啊!”妈妈拍拍我的肩,说:“这样类似的广告语还有很多呢!这都是要靠你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用心观察的,这样你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听了妈妈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这些都是语文知识啊!要想把语文学得更扎实,能够灵活运用,还得依靠那些从生活中学来的语文知识。

篇7:中学语文课文辅导

钱崇辉

(甘肃省兰州新区中川镇中川中学)

摘 要: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育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为此,从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出发,包括学生个性的缺失、价值观念的迷失以及辨别是非能力的丧失三个方面,然后就如何加强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从教学目标的人文化、教学环境的人文化以及教学方式的人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 音乐新课程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反思

★ 护理论文

★ 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研究进展论文

★ 浅析《诗经》人文精神

★ 人文精神口号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质疑能力教育论文

★ 护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研究论文

★ 浅谈少先队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培养途径

一、引言

所谓人文精神, 就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 追求真善美, 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 人文精神日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忙于追求物质财富, 而忽视修炼人文精神, 导致自身潜能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 高中阶段是个体获得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然而, 随着高考压力的持续加大, 绝大多数高中生都在各门课程学习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忽视了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 高中语文课程承担了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比起其他高中课程, 高中语文散发着更加强烈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 充实着高中生的生活, 净化着他们的心灵。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课文, 如诗歌、散文等为高中生展示各个时代的生活画卷。因此, 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自身价值。那么,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 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启发作用。

二、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1.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它们或启人思索、或令人振奋、或优美典雅, 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熏陶。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 大力开发教材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 引导学生思考, 在感悟中领会作者精神, 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比如在教授《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史铁生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突然失去了双腿, 一个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突然失去了行走能力, 他的心中会想些什么? 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深深思考, 然后教师导入《我与地坛》的内容, 让学生感受到史铁生生命的顽强, 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会让学生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珍惜现有的生活, 从而进一步完善人生境界, 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

2.教师要提高人文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高中语文教师承担教育育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责作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纽带, 必须丰富知识经验, 拓展思想深度, 这样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站在局外人的位置, 生搬硬套一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与学生构建起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一起深入探究奇妙的人文历程, 一起研究课本中所隐含的人文因子如《勾践灭吴》传达出的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坚韧品质;《纪念刘和珍君》传达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思想都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 实现教学相长, 方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3.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语文教师不可能在短短45分钟之内就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反之, 人文精神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语文教师要将人文精神培养延伸至课外, 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 增长他们的知识, 开阔他们的眼界。由于高中生的知识储备比较有限, 在一开始, 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巴黎圣母院》、《鲁滨孙漂流记》、《飘》等经典著作, 这些作品可读性强, 情节曲折, 有感染力,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后, 再推荐他们阅读《红楼梦》、《复活》等寓意比较深刻的作品,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此外, 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专题沙龙或座谈会等活动, 让学生针对自己阅读的名著进行讨论, 集思广益, 切磋知识, 这样还能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结语

21世纪 ,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 人们想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没有知识固然行不通, 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品格。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让语文教学回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 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自身功能和价值,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这是中学语文教育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雷林芳.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人文思想[J].都市家教, 2011 (7) .

[2]黄爱玲.浸润人文精神, 深化语文教学[J].科技信息, 2011 (28) .

[3]林萍.发掘教材人文内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J].阅读与鉴赏, 2011 (5) .

上一篇:对女友的暖心的句子下一篇:春节福气拜年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