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制剂行业实施方案

2024-06-13

农业制剂行业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农业制剂行业实施方案

农业制剂行业实施方案

x xx 发布

农药制剂是在原药的基础上,加入分散剂和助溶剂等原辅料,经研制、复配、加工、生产出制剂产品,制剂直接应用到农药生产。农药制剂企业与原药企业相比,规模普遍较小,中小企业居多,上游原材料议价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落后,行业集中度偏低。

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原则,加快结构调整。相关产业要持续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完善有利于发展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投资盲目扩张,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路线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二章

发展原则

1、创新供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基点放在大力创新上。瞄准重点方向,着力提升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供给水平,着力提升产品、服务等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加速产业化,着力形成产业发展新动力。

2、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3、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第三章

产业背景分析

2018 年,农药行业持续整合加速,行业政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国家安全环保严峻态势依然持续,整体化工产品产能释放不平衡,农药产品及上游原材料供需关系紧张,价格波动明显,持续的环保高压加速了行业洗牌和整合,两极分化严重,市场集中度有一定提高;海外市场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随着大量专利产品保护期届满,高端仿制药、高端中间体将会有较好的市场机遇。

农药制剂是在原药的基础上,加入分散剂和助溶剂等原辅料,经研制、复配、加工、生产出制剂产品,制剂直接应用到农药生产。农药制剂企业与原药企业相比,规模普遍较小,中小企业居多,上游原材料议价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落后,行业集中度偏低。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修订和出台,农药制剂行业监管和门槛越来越严,未来行业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制剂行业的集中度提高将是主流。

第四章

区域发展环境

初步核算,xx 年本市生产总值 xx 万亿元、增长 xx%,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辖区公共财政收入 xx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xx 亿元、增长 xx%;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xx%,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 xx%左右。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 xx 多万家、总量超过 xx 万家,新引进人才 xx 万人,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今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xx 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艰苦创业,破冰开局,勇立潮头,推动城市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今年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xx%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xx%左右;完成 xx 项民生实事,新增就业 xx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xx%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区域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将激发持续发展动力,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省内看,海南区位、气候、资源独特,后发优势明显,重点领域改革将释放出更多红利,“互联网+”、新型城镇化等新的增长动力将拓展更大发展新空间。区域社会治理能力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专业型、领军型高端人才不足;保持和提升综合环境质量难度加大。

因此,当前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创新人才为支撑,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增创发展新优势,促进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创新能力。

(一)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

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重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重大科技产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群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力争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加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实施高新技术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发展工程,推动向创新型特色园区发展,打造创新发展的引擎。

(二)加快建设创新平台

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创新支撑能力。在能源、农林、新材料、先进制造、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培育组建级重点实验室。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设区市以上产业园区均建立科技孵化器或孵化园,满足中小企业创新需求。支持高校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和服务平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利用,提高科研基础设施利用率和科学普及水平。

(三)构建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大型企业技术研发优势,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参与政府科技创新规划计划和政策研究制定,构建企业主体、政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协同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投入,推动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支持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建设高水平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和服务平台,构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建立现代科研院

所制度,培育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第五章

发展目标

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xx 亿元左右,比 xx 年(下同)增长 xx%,年均增长 xx%;完成增加值 xx 亿元,增长 xx%,年均增长 xx%;实现利税 xx 亿元,增长 xx%,年均增长 xx%。

第六章

主要任务

(一)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二)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推进咨询、检测等相关服务机构发展。加强第三方评价监管,提升评价机构的公信力。加快产业市场的培育。推进产业领域市场主体信用评级。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立信用评级与银行授信、项目招投标等工作的联动机制,促进供应链落地实施。

(三)完善相关标准

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建设。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产品规范制修订。

(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做大做强

支持龙头企业加快行业兼并重组,通过联合、兼并和实施低成本扩张,实现企业产业高度集聚和优势竞争,扶持股份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发展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壮大优势企业实力,组建一批大集团、大公司,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增强竞争力。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扩大国内外合作

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

(二)政策法规鼓励支持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寻求国家支持产业产业发展的相关资金,对于国家级大型产业项目建设、国家积极支持的产业项目建设等,积极申请国家相关对口资金支援。搭建融资平台。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产业业

发展。优化产业用地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多途径优化产业用地政策,解决产业发展用地的瓶颈问题。

(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企业发挥其创新主体作用,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行业产学研联盟建设,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积极引导市场新需求,挖掘行业发展新空间。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和产业技术联盟,研究解决产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经营管理创新,提升行业、企业的运营水平,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协同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强化产业规划的约束与引导,分解落实约束性指标,加强目标责任管理,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中重大问题的后评估。管理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做好与国家产业规划的衔接协调,完成工作机制,推动规划任务的具体落实。

(五)完善统计制度

建立健全以产业分类标准为基础,以主要产品数量、企业、服务机构等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统计信息采集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监测,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分析发展趋势。支持产业相关社会组织开展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发展。

(七)缓解融资难题

积极为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支持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众筹基金等,完善创业投融资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鼓励支持各类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八)开展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产业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广泛宣传产业相关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认可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现代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八章

重点示范项目

—— 重点示范项目:x xx 有限责任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xx 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xx 有限责任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 产业园

5、项目联系人:x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

“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园,占地面积约 180.00 亩。

(四)产品服务规划方案

根据建设规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年。

二、项目建设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速调整重构,区域化、多极化特征趋势进一步明显;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加速孕育兴起,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全球城市之间围绕资源要素配置的竞

争更加激烈,城市群成为经济活动在空间集聚的新形态;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主要经济体加速向绿色生产、绿色生活转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自身发展看,在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革下,经济社会发展在诸多方面均处于重要的历史性关口,主要呈现以下阶段性特征。一是区域协同发展进入加快推进期,协同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城市功能新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新跨越。二是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供了有

利条件。三是生态环境治理进入关键期,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很重,需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期,需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同时,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经济增长动力仍处在转换之中;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省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地位有待提升;新型城镇化进程不快;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迎难而上,实现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传统提升与新兴壮大并举,统筹全市产业布局。进一步培育壮大现代和新兴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立足的资源禀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空间新格局。在优化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形成“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根据估算,项目总投资 99221.8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79527.14 万元,流动资金19694.71 万元。

四、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 79527.14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51692.64 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估算,本期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27834.50 万元。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年预期营业收入(SP):256466.67 万元(含税)。

2、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7668.54 万元。

3、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79%。

4、全部投资回收期(Pt):4.85 年(含建设期 21 个月)。

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 21 个月的时间。

—— 重点示范项目:x xxx 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技术改造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农业制剂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 187000.00 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 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

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集团)有限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赋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机遇。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前沿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催生出各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群体突破。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新兴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引发产业分工重大调整,为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入国际产业链中高端领域、实现新兴产业跨越赶超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产业融合深入推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引擎。多领域加速跨界融合,尤其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互联网+”新业态,消费需求不断向多元化、高质量、高层次变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同时也为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应用新模式开辟了新思路。

我国经济发展新理念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方向。“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增长动力持续弱化,促使进一步依靠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造新契机。重大国家战略部署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再造发展新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找准在重大战略中的定位,选好切入点,把握好、利用好新机遇,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深化区域合作,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合作共赢。

(一)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依托“品牌丝路行”开放新名片,推动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探索“走出去”转移过剩产能新途径,谋求发展新空间。

(二)深化与区域经济圈协同发展。对接发展新兴产业,借力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打造成为战略支撑点。

(三)推动城市群发展。发挥城市功能,破除壁垒障碍,叠加发展优势,推进地区资源整合,加快城市群发展,全面提高对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同城化步伐,科学编制规划,实现规划建设无缝对接。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79999.92平方米(折合约 12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总建筑面积 89599.91平方米。

六、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33 个月。

七、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50553.36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3658.36万元,流动资金 6895.00 万元

(二)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86965.76 万元,税后净利润 21565.7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1851.1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2.70%,全部投资回收期 6.45 年。

—— 重点示范项目:

xxx(集团)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

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

二、机遇与挑战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当前时期,区域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

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展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唱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这为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重要契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时期,发展既面临风险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从机遇看。一是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积极对接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区域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二是重大改革发展平台活力竞相迸发。全面推进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打造开发示范区,加快推进融合发展,为区域深入实施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三是国家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完善。随着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成,区域将成为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为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发展要素、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挑战看。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和附加值率不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贫困人口尚未消除,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三是资源约束趋紧,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四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社会建设和治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总体上看,当前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开发开放的攻坚突破期。呈现如下阶段特征:

1、创新与改革并重,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当前时期,创新驱动将成为发展的主动力,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大支撑。改革开放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源泉,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将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更好发展提供强大活力。

2、扩量与提质并重,不断深化开发。当前时期,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扩大总量,壮大实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必须加快开发,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一批重要的增长点。

3、城镇与农村并重,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当前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既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模式。

4、资源与生态并重,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当前时期,区域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面临较多资源瓶颈制约,对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民生幸福的保障。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更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5、民生与法治并重,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发展民生利于社会和谐,加强法治利于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法治南通,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为民生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大力培养和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闯出一条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一)全力抢抓区域发展战略机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构建国际化高水平创新体系。

(二)打造面向全球的人才高地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促进粤港澳人才深度合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来珠海创新创业。

(三)以信息化建设开拓发展新空间

统筹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综合平台,推进主题应用,成为智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坚持信息化先导发展,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跨进大数据时代做好充分准备。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73333.16平方米(折合约 26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 227066.44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43946.3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17259.10万元,流动资金 26687.29 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320250.51 万元,税后净利润 50899.2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9701.63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2.34%,全部投资回收期 6.78 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8 个月。

篇2:农业制剂行业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xx州安委办关于印发《xx州涉氨制冷企业隐患全面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红安办〔2017〕24号)精神,州农业局结合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大对我州涉农涉氨企业隐患开展全面治理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xx州涉氨制冷企业隐患全面治理工作实施方案》、《xx州涉氨制冷使用企业隐患分类评估报告》,对全州涉农涉氨制冷企业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培训、大治理,实现事故隐患排查全覆盖、安全培训全覆盖、督查治理全覆盖,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继续采取高压态势,取缔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农涉氨企业,治理整改一批存在各类安全隐患的涉农涉氨企业,提升一批安全管理基础较好的涉农涉氨企业,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整治重点

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按照《xx州涉氨制冷企业隐患全面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认真对照《xx州涉氨制冷液氨使用企业隐患分类评估报告》、附表A《涉氨制冷企业隐患数量及治理方式情况》和附表B《企业停产停业类隐患情况》2表中所列的企业及存在的问题,及时积极组织涉农涉氨企业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同时加强对未列入此次整顿名单的辖区内涉农涉氨的企业的排查,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三、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采取企业自查,县市检查,州级督查抽查的方式进行,从即日起至12月底结束。

(一)完善制定方案阶段(即日起至8月1日)

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及本地实际,加强与安全监管部门和质监部门联系沟通,明确专项整治牵头部门或单位,细化职责分工和工作措施,尽快制定本地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利于指导活动的有序开展。各县市专项整治行动方 案最迟于 8月10日前报州农业局安全办(农机科)。

(二)自查自改,治理整改阶段(8月1日至10月1日)

1.开展教育培训。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统计涉农涉氨制冷企业需要培训的涉氨制冷企业空调与制冷工操作人员数,报同级安监部门汇总后,根据实际情况,由具有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适时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年内操作工全部持证上岗。同时,要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集中培训、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等形式,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掌握涉氨制冷安全的相关知识。

2.企业自查自改。各涉氨制冷企业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在经过统一培训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照《xx州涉氨制冷液氨使用企业隐患分类评估报告》(见附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逐一进行登记,建立隐患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切实落实各项整 改措施。8月20日前,各涉氨生产经营单位要将自查情况报各县市安监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备查。

3.加大专项执法。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安监、质监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抽调相关专家组成专项整治检查组,对辖区内涉农涉氨制冷企业开展自查自改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经检查验收合格的企业,方可继续生产经营;对检查不合格的,要挂牌督办、责令停业整顿;经整顿仍然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要提请县市政府坚决依法予以关闭。

(三)检查验收,全面总结阶段(10月1日至12月10日)

1.州级督导检查。为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州农业局将联合州安监、质监等有关部门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项整治督查组,将采取明察暗访、专项执法等多种方式,对各县市涉农涉氨制冷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抽查,并对督查抽查情况予以通报。对整治隐患不力、麻木不仁、不闻不问、消极怠工的企业,坚决给予依法关闭。

2.开展全面总结。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将每个阶段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同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州农业局安全办。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总结,于12月10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书面材料和图片资料报送州农业局安全办。

四、职责分工

按照州安委办要求,农业部门负责蔬菜果品冷库、禽畜类定点屠宰等农业行业液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情况的安全检查督导。州农业局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执法支队、动物卫生监督所、水产站、产业化科、种植业科、兽医科、法规科、农机科等相关站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州农业局涉农涉氨制冷企业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农业局安全办。种植业科负责监管果蔬(食品)存贮涉氨制冷企业,兽医科、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监管畜禽屠宰、肉品(食品)存贮涉氨制冷企业,产业化科负责监管中央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的冷库,农机科监管使用购机补贴建设的冷库。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 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明确职责,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相应的监管领导机构。按照逐级管理原则,各监督管理单位要建立涉农涉氨制冷液氨使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抓好日常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对专项整治工作周密安排,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指定专人负责专项整治工作。要认真汲取近年来发生的涉氨制冷企业重特大事故的沉痛教训,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建立政府领导、协调联动、联合执法、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州安委办下发的《xx州涉氨制冷企业隐患全面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和要求,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认真扎 实抓好专项整治工作。

(二)严格执法,突出工作重点

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把本次专项整治作为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与打非治违有机结合,采取明查暗访、回访检查等多种方式,彻查安全隐患。对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责令停产整顿或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一律依法予以取缔;对整改不到位,导致发生事故的企业,要严格按照 “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多措并举,强化工作措施

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工作标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做到行动有方案、检查有记录、隐患有登记、整改有措施、落实有结果。要实施多措并举,在抓好人员培训、专家指导等正面引导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对抓得好的地方和企业及时进行正面宣传表扬,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和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对安全培训、自查自改等不落实的企业向社会公开曝光。

xx州农业局安全生产办公室联系人:

联系电话087-708,电子邮箱:hh jk@163.com

附件:《xx州涉氨制冷企业隐患全面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3:农业制剂行业实施方案

一、车间的环境条件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 车间的温度及湿度要符合药品的生产条件。若无其他要求, 一般室温在18~26℃之间, 而相对湿度要保持在45~65%的范围内。严格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原因是, 要考虑到药品的生产条件、人体的舒适度, 另外还要结合室外的天气状况而定。

对于固体制剂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 要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如片剂或胶囊剂在生产过程中对湿度的要求, 要在混合药物相对湿度的临界值以下, 否则湿度过大, 会使药品重量过重, 流动性变慢, 从而使药品的质量不能达标。因此, 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一定要严格控制车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另外,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各地的气候状况各不相同, 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大, 东西部之间的水分湿度差异较大。同样的湿度, 南方人会感到舒适, 但北方人会觉得很潮湿。因此, 对车间室温和湿度的要求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而定, 不可一概而论。

二、车间的净化

1. 人员净化

由鞋沾染的污染物是最多的, 一般在进入室内之前要经过净鞋的过程, 可设置洗鞋、吸尘等设施。从外携带进来的雨具要放在储物间里, 外衣和鞋存放在更衣室里。为保证更衣室内的舒适度, 可在其中安装空调, 更衣室中衣柜的数量要根据员工数量而定, 可采用铝合金或塑料等材质制作。

2. 物料的净化

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药品原料、包装材料等都属于物料, 而模具、传送工具、办公用品、化学用液等也包括其中。正常情况下, 要在物净间将物料的外包装物拆除, 如果不能完全处理掉, 应该对其进行彻底清洁, 确保表面无污染物残留, 之后经过气闸或货淋室后再进入存放间。由于货淋室的空气是间断的, 起不到很好的自净作用, 而且内外的空气容易交叉混合, 因此, 大多不建议使用货淋室。更多的是采用气闸, 其优点是通过送风和回风, 能够置换洁净的空气, 避免空气的交叉污染。

3. 洁净区的杀菌

为了生产出的药品质量能够达标, 一定要对车间内的洁净区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目前, 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用甲醛等消毒气体进行熏蒸, 喷洒消毒水, 紫外线灯照射。但上述这些方法也存在缺点。如化学药剂对环境能够产生二次污染。紫外线照射灯, 其灯管在长期使用中杀菌能力会逐渐降低, 影响除菌消毒的效果。通常采用较多的是利用臭氧消毒, 其杀毒效果好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 是绿色环保的高效杀毒剂。

三、医药设备的布局

医药生产设备的布局要科学合理, 避免来回往返、迂回曲折, 通常是线形、U形和L形。固体制药车间用到的物料多, 所以应设置中间站, 周围按生产顺序相邻安排设备, 以方便相互之间的联系。生产区的面积大小符合生产规模, 防止各种产品之间相互交叉污染。

四、固体制剂相关工序的要求

1. 备料室和称量室

设置备料室的目的是防止生产中的各种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相互混淆。并要设置专人负责登记和发放, 避免人为失误造成损失。生产区中还要单独设置称量室, 为防止污染药品, 可在称量室内安装窗帘或排风除尘装置。

2. 除尘和前室

为了有效管理, 可将生产过程中产尘量大、噪声大的设备集于一处, 便于共同处理。对于产尘量大的生产工序, 如果不能进行全封闭式的处理, 那就一定要设置吸尘、除尘设备。对于产热、产湿量大的工作, 要安装排风除湿设备, 进行散热散湿, 防止其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等, 影响隔壁洁净区的气温和湿度, 进而影响生产药品的质量等。中药原料对空气中的水分值更为敏感, 片剂或是颗粒剂都易吸收水分。如果没控制好相对湿度, 会使颗粒在压片时粘连, 严重时会导致药物发生霉变, 使生产出的药剂不合标准。胶囊剂对温度、相对湿度的要求更为严格, 湿度过高尤其在超过60%时, 胶囊的包装会发软、变粘甚至会膨胀变形。如果温度、湿度同时过高会使胶囊熔化而不能使用。

通常洁净区的排风, 采用侧下方式来进行, 另外在产尘的设备附近要设置除尘间。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 制药器械的制造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已经成功研发了相关设备, 既能保证药物的清洁生产, 又能够回收粉尘, 而且清洗简单, 操作方便, 可与制粒机、干燥机、整理机等机器配套使用。其最大的优点是生产过程中密闭、不用转料。

3. 胶囊外壳的保存

胶囊的外壳容易吸收水分, 容易受潮粘连, 不便于储存, 甚至影响药效。对于储存室要控制温度和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通过恒温恒湿机的使用, 可到达理想的效果。

4. 辅助间的设置

辅助间包括容器具和洁具的清洗间、存放间及除尘间等, 他们要合理的布置在应用地附近, 并且保证其空气洁净度要符合标准。同时采用单向流动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器具和设备的第二次污染。

5. 设置洁净走廊

在车间内的洁净走廊, 要使其能够达到每一个设备或存放间, 严禁将其他操作室或存储间作为到达另一个地方的通道, 这样的做法能够显著减少相互之间的交叉污染。

总结:固体制剂车间的设计、施工中, 一定要控制好车间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设计好各种设备及操作间的布局, 以保证固体药品制剂的质量, 这样才能符合GMP的标准。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固体制药车间在设计施工中的各种问题, 如车间的环境条件、车间的设备和各操作间的布局等, 针对这些具体问题, 提出了固体制药车间的设计和施工的操作思路。

关键词:固体制剂车间,设计施工,实践思路

参考文献

[1]韩蓓蓓, 梁毅.固体制剂GMP综合车间设计实例探讨[J].机电信息, 2010 (11) .

篇4:农业制剂行业实施方案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 食品 绿色 活菌制剂

中图分类号:TS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122-01

微生态制剂是一个较为综合的术语,又名促生素、活菌制剂、益生素等,是Parker(1974)提出的与“抗生素”相对的新概念,指从动物或自然界分离、鉴定或通过生物工程人工组建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有活菌并用于动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它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因此微生态制剂常作为饵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畜禽微生态制剂以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等优点。由于微生态制剂的效果好、成本低、不污染环境,所以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开发这一类高科技产品。

1微生态制剂菌种

目前使用微生物制剂,多是由各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合制剂,按微生物的菌种类型,可以分为:乳酸菌制剂、粪肠球菌制剂、芽孢杆菌制剂和酵母菌制剂等。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43种微生物可直接用于饲喂。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底批准腊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酵母、噬菌蛭弧菌6个菌种生产微生物兽药;1999年6月公布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屎链球菌、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等12种可直接饲喂动物,允许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此外,在国内外还陆续有新的应用菌种的报道,如环状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丁酸梭菌、芽孢乳杆菌等。

2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概况

2.1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用于哺乳子猪,可替代抗生素防治腹泻性疾病的发生防治子猪腹泻的微生态制剂添加到哺乳母猪饲料中,可以提高哺乳子猪日增重,减少红白痢的发生,提高子猪免疫力。

用于断奶子猪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营养物质吸收率及生产性能应用具有开胃健脾、理气消食作用的中草药益生元与猪源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两种益生菌,组成中草药合生元添加到断奶子猪饲料中,断奶子猪日增重较对照组子猪提高了183.9克,料重比降低了0.24,营养物质表观吸收率显著提高。

用由植物乳杆菌、乳链球菌、干酪乳杆菌等组成的产酶微生物制剂饲喂育肥猪。

目前广泛推广的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也是利用益生菌,将猪粪尿、残留饲料等进行发酵产生更多的益生菌,猪拱食后达到饲喂微生态制剂的效果,同时改善了猪舍环境,节省了清除猪粪尿的人工成本。

2.2在养鸡业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用于蛋鸡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蛋用雏鸡下痢等疾病的发病率。用于肉鸡养殖中可以显著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并可对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行调节,降低肉鸡腹水症、脂肪肝的发病率。

2.3在养牛业中的应用

反刍动物的瘤胃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体系,瘤胃内的细菌在瘤胃发酵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恰恰主要靠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供能。微生态制剂在养牛中的应用主要利用了以上特点,在日粮中加入适量的微生态制剂用以优化瘤胃内的微生态系统,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效率,增加产奶净能,提高产奶量(产肉性能、肉质品质)。同时一些利用有益菌制成微生态制剂,防治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的产品也有推广。

3微生态制剂的推广情况

微生态制剂以其良好的保健功能,无毒、低残留等特点在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微生态制剂在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添加剂的预防效果很好,而基层与农户往往把它看成抗生素类的药物,不按预防作用来应用,所以总感觉治疗疾病效果不明显,导致使其应用推广受到限制。例如,不同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明、制剂后处理技术水平较低、菌种易失活(不耐抗生素)等等。但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专用微生态制剂的开发研究将受到业内各界人士的日趋关注,并且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微生态制剂作为替代抗生素的新型饲料添加剂也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4结语

综上可见,微生态制剂虽然具有一定的“缺点”,但其绿色性和对抗生素的替代性都是明显的。为了解决抗生素添加剂使用留下的后患,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要拿出象欧盟的决心,规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表,禁止使用抗生素添加剂。微生态制剂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全部滥用问题,更不能解决疾病的治疗问题,疾病的治疗仍需要药用抗生素。要解决行业抗生素问题,显然单个企业做不到,必须依靠科技,大家联合,形成合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有关研制、生产和监督部门应根据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制定统一标准,使其有章可循。抗生素添加剂是否退出历史舞台问题,任何一个时代在经历了鼎盛的发展后,都会选择一种新的方式前进。但是其中的方式选择或替代物的出现要被接受、认可或成长,它一方面受其前身鼎盛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新事物自身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这是绿色饲料添加剂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黄俊,韩铭海,陈小娥,余晓斌. 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效果研究[J].饲料工业,2003.

[2] 赵京杨,吕茂洲,苏海涯.微生物制剂添加方式对哺乳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2.

[3] 虞泽鹏,谢启轮,唐举,方成兵.益生素对断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河北畜牧兽医,2002.

[4] 赵明娟,吴凌,夏成.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

[5] 李候梅,禹波,王栋梁,牛瑞燕,庞全海.增强仔猪免疫机能的因素[J].中国畜牧兽医,2006.

篇5:农业制剂行业实施方案

(农办财〔2010〕97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中央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有关规定,我们结合农业行业科研的特点,制定了《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七月十五日

附件: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的管理,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中央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有关规定,结合农业行业科研的特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围绕农业部门的职责、任务以及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支持范围包括:

(一)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

(二)农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三)农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五)农业检验、检(监)测技术研究;

(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应急技术研究。

第三条 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农业行业科研专项以产业、产品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国家其它农业科技计划相衔接,重点支持以形成主导品种(产品、装备)、主推技术、规程规范、决策支持方案为目标的项目。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避免专项经费分散使用。

(二)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注重吸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学会(协会)、推广部门、学术团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实行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三)科学安排,整合协调。严格按照专项经费支持的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项目预算,加强农业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将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 根据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特点,一般采取择优委托或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第五条 农业部系统外的单位牵头承担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的财政资金占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

第六条 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实行民主化、专业化、透明化管理,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农业部财务司、科技教育司和相关行业司局按照分工,共同负责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财务司的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科技教育司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二)会同科技教育司组织项目总预算、年度预算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核和申报工作;

(三)根据财政部预算批复下达专项经费总预算及年度预算;

(四)参与组织监督检查、年度评估、绩效考评、项目验收等工作,具体组织财务验收工作;

(五)本细则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科技教育司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有关规定组建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会同行业司局组建行业咨询专家组;

(二)牵头制定全国农业行业科技发展规划;

(三)负责征集技术需求,建立技术需求库;

(四)组织备选项目立项前期研究和评估;

(五)提出项目立项建议,会同相关行业司局、相关学术团体遴选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组织编写项目建议书,配合科技部对建议项目进行协调;

(六)配合财务司组织项目总预算、年度预算、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核和申报工作,具体组织项目实施方案评审;

(七)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会同财务司、行业司局组织监督检查、年度评议、项目验收、绩效考评等工作。

(八)本细则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相关行业司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结合本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科技规划;

(二)提出本行业技术需求和立项优先序建议;

(三)审查本行业拟立项项目的实施方案;

(四)负责本行业咨询专家组的日常工作,监管本行业的相关项目实施;

(五)参与本行业相关项目的监督检查、年度评议、项目验收、绩效考评等工作;

(六)组织推广应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产生的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七)本细则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咨询论证农业行业科技发展规划;

(二)审议年度备选项目及项目建议;

(三)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

(四)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咨询评议。

第十二条 行业咨询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跟踪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定期提出咨询工作报告;

(二)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向农业部提出管理咨询意见和建议;

(三)受农业部委托参加监督检查、年度评议、项目验收、绩效考评等工作;

(四)承担农业部委托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在项目实施中的职责范畴,分为第一承担单位与协作单位。第一承担单位在执行本单位所承担细化任务时,视同协作单位履行职责。

第十四条 第一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牵头编制项目总预算、年度预算、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书;

(二)按签订的项目任务书组织项目实施,按有关规定管理项目经费,督促落实约定的自筹经费和其他配套条件;

(三)与协作单位签订细化任务书,明确任务分工、年度计划以及项目执行中产生的知识产权与成果权属;

(四)牵头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年度评议、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等工作,并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对协作单位的阶段性考核评价。

第十五条 协作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编制本单位所承担细化任务的总预算、年度预算和细化任务书;

(二)按签订的细化任务书开展工作,按有关规定使用项目经费,落实本单位承诺的自筹经费和其他配套条件;

(三)配合相关部门或第一承担单位开展的监督检查、年度评议、项目验收、绩效考评等工作。

第三章 项目立项

第十六条 征集需求。科技教育司根据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会同相关行业司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学会(协会)等,面向技术用户广泛征集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建立技术需求库。第十七条 凝练备选项目建议。科技教育司会同有关行业司局,组织专家对征集的技术需求进行梳理凝练、分析评估,形成备选项目建议。

第十八条 确定备选项目。科技教育司将备选项目建议提交委员会审议,由委员会确定年度备选项目并提出备选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遴选方式建议。

第十九条 遴选备选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科技教育司根据委员会审议意见,会同有关行业司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学会(协会)调整备选项目并按重要性、紧迫性进行排序,遴选确定备选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

第二十条 提出项目建议。科技教育司组织所遴选的第一承担单位编写项目建议书,提交委员会审议并会签财务司后,报科技部审核。

第二十一条 根据科技部审核意见,科技教育司委托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调整以确定拟安排项目,会同财务司组织相应项目承担单位编制专项经费总预算和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十二条 财务司会同科技教育司组织对项目总预算进行审核、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按优先顺序排序后一并以农业部文件报财政部审批。项目总预算审核与项目实施方案评审可合并进行,以确保预算编制与项目目标、研究任务、技术路线相匹配。

第二十三条 经财政部核批后的项目,科技教育司和财务司分别以农业部文件正式下达立项通知和项目总预算,并由科技教育司与第一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第一承担单位与协作单位签订细化任务书。

第二十四条 财务司会同科技教育司根据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批复的项目总预算,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在部门预算“二上”时编报项目年度预算,并根据财政部对部门预算的批复以农业部文件正式下达项目年度预算。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二)具有项目实施必须的科研设施条件,优先支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农作物改良中心等建设依托单位;

(三)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拥有相关领域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

(四)具有丰富的项目组织管理经验,优先支持曾主持过国家和省部级相关研究项目(课题)的单位;

(五)每个项目的项目承担单位(含第一承担单位及协作单位)数量原则上不超过8家。

第二十六条 项目首席专家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院士不超过65周岁,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固定工作单位(原则上应在第一承担单位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诚信记录良好;

(二)除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项目(课题)外,原则上同期不再主持其他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

(三)同期只能主持一个、参加一个农业行业科研项目。此前曾获农业行业科研专项资助的,其主持的项目已通过验收。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细化任务主持人应符合的条件,参照第二十六条执行。其余项目参加人员同期参加不超过两个农业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第四章 项目执行

第二十八条 农业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依据项目任务书,由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牵头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实行执行专家组决策制度。组长由该项目首席专家担任,成员由该项目主要协作单位不同学科的专家 5-9人(单数)组成,负责对项目实施中相关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决策过程须进行书面记录,并由执行专家组成员签署意见。

第三十条 实行专家咨询制度。每个项目安排1-2名行业咨询专家,跟踪项目实施,定期与科技教育司和行业司局沟通项目进展,提出意见建议。

第三十一条 实行联合协作制度。科技教育司会同行业司局推进相关项目间的联合协作与交流,推进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的对接;执行专家组负责推进项目内部不同学科、领域、单位之间的联合协作,推进与生产、推广单位的合作。

第三十二条 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一)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人员变更或调动单位、协作单位变更等重大事项,经执行专家组审议通过后,由第一承担单位报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审批。

(二)项目研究计划任务因重大障碍难以继续的,项目承担单位可提出终止项目或终止部分细化任务的申请,经执行专家组审议通过后,由第一承担单位报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审批。

(三)项目首席专家和细化任务主持人遇有特殊情况离开该项目研究一年以上或擅自离岗的,须更换合适人选,并附更换者的简历、学术水平、研究能力等材料,由第一承担单位报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审批。如无合适人选更换,按终止项目或终止细化任务处理。

(四)项目实施期间,原则上不得变更第一承担单位,因机构合并、分立、更名等原因确需变更的,由原第一承担单位报农业部、财政部审批。

第三十三条 实行月报制度和年度评议制度。

(一)项目启动后,项目承担单位须于每月初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网络管理平台上简要填报上月项目研发活动和经费支出情况;

(二)每年12月底前,执行专家组编写并提交本年度执行情况报告、财务支出情况报告和轻简化实用技术报告,拟定下年度实施方案,报科技教育司、财务司和相关行业司局;

(三)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有关行业司局组织对项目执行专家组提交的年度执行情况报告、财务支出情况报告和下年度实施方案进行年度评议。第三十四条 实行绩效考评制度。项目执行期间及完成后,可根据需要由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及相关行业司局组织开展绩效考评,包括实施过程考评和完成结果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以后确定立项、遴选项目承担单位、改进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五条 实行公示制度。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承担单位、首席专家、研究内容、年度进展等相关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开,项目成果通过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网络管理平台及其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示。

第三十六条 根据年度评议、绩效考评相关结果及公示反馈核实情况,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可酌情采取责令整改、通报批评、核减经费额度、终止项目或终止部分细化任务等措施。

第三十七条 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除牵头负责项目实施外,还应以项目为载体,逐步构建本领域技术研发体系。主要任务包括:

(一)搜集、整理本领域国内外技术研发进展、技术人才和研发机构、基础设施、研究成果、主要产品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定期更新,实现共享;

(二)跟踪先进国家科研进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本领域世界最新科研动态;

(三)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第五章 经费使用

第三十八条 项目经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由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经费开支范围严格按照《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负首要责任,协作单位及相应细化任务主持人对所安排经费的使用情况负直接责任。

第四十条 第一承担单位接到农业部按第二十三条 规定下达的项目总预算后,应将各协作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的总预算及各支出科目的经费总额度,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各协作单位。

第四十一条 农业部按第二十四条规定下达的项目年度预算,明确各项目当年安排经费总额度,并按相应预算渠道全部下达至第一承担单位。第一承担单位为农业部所属预算单位的,项目年度资金由第一承担单位按国库集中支付有关程序办理零余额账户请款手续;第一承担单位为非农业部所属预算单位的,项目年度资金由财务司拨付第一承担单位基本账户。

第四十二条 第一承担单位接到下达的项目年度预算后,应根据项目总预算、任务书以及按 第三十六条规定采取的处理措施,确定各协作单位的年度预算(含各支出科目的经费额度),经执行专家组审议通过后,报科技教育司、财务司备案,并据此向协作单位拨付资金。

第四十三条 除第一承担单位按第四十二条规定向协作单位拨付资金外,项目承担单位不得随意向其他单位转拨资金。确因执行项目任务之需,必须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并安排相应经费的,原则上在项目承担单位实行报账制;特殊情况下必须拨付资金的,按如下规定办理:

(一)参照测试化验加工费管理和使用方式,由项目承担单位与合作单位签订委托服务协议;

(二)参照项目预算书模式以及规定的支出科目编制明细支出预算,作为委托服务协议附件;

(三)经执行专家组审议通过后,将委托服务协议随年度预算一并报科技教育司、财务司备案;

(四)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根据委托服务协议以及报科技教育司、财务司备案文件,办理资金支付手续。

第四十四条 协作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各年度经费额度之和,原则上应与该单位总预算批复额度一致。根据第三十六条规定所核减的经费额度,由第一承担单位冻结管理,不得擅自动用。

第四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按照以下程序审批:

(一)项目总预算(含各项目承担单位总预算)、项目年度预算总额的调整应由第一承担单位以正式文件报科技教育司,科技教育司提出审核意见后报财务司,由财务司报财政部批准。

(二)项目经费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

(三)项目经费中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的预算,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 10%,或超过10% 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项目承担单位自行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并及时向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报告;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 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经执行专家组审议通过后,由第一承担单位报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审批。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席专家和细化任务主持人变更或调动单位的,原则上不调整经费预算,按第三十二条规定报批后,由首席专家和细化任务主持人在原项目承担单位支配经费。

第四十六条 第一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时间和方式,组织编制项目经费年度决算,科技教育司审核汇总后报财务司,财务司按规定报送财政部。

第四十七条 除按第四十四条规定由第一承担单位冻结管理的经费额度外,在研项目的年度结存经费,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

第四十八条 项目因故终止,或协作单位承担的细化任务因故终止,相应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按程序报送科技教育司。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组织进行清查处理,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农业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单位管理和使用,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开发。

第五十条 专项实施中所需的仪器设备应当尽量采取共享方式取得。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五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由第一承担单位向科技教育司、财务司提交项目验收申请。项目因故不能按规定的执行期完成的,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验收,报科技教育司审批;未获批准的项目仍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在规定的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内既未提出验收申请又未申请延期验收的,对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进行通报。

第五十二条 项目验收申请应包括如下材料:

(一)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任务书;

(三)项目验收自评估报告;

(四)项目财务审计报告及设备采购表;

(五)项目成果和有关部门出具的成果应用报告;

(六)执行专家组审议意见。

第五十三条 项目验收分为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两个阶段,财务验收是进行业务验收的前提,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四条 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以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作为财务审计备选机构,由第一承担单位从中选聘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审计费用由第一承担单位从项目经费有关支出科目中列支。

第五十五条 财务审计完成后,财务司组织开展财务验收,财务验收组由3名财务专家组成;科技教育司会同有关行业司局组织开展业务验收,业务验收组由7-9名行业专家组成,其中来自技术用户代表不得少于50% ;财务验收组与业务验收组同期进驻共同开展工作。验收费用由农业部从相关业务管理经费中支付。

第五十六条 项目预算管理及经费支出符合本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的,通过财务验收。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五十七条 项目计划目标和任务已按照考核指标要求完成的,通过业务验收。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业务验收:

(一)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足85% ;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三)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首席专家、项目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四)超过下达的项目任务执行期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第五十八条 因如下情形导致财务验收或业务验收未通过的,可以在首次验收后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由第一承担单位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一)所提供财务资料及业务资料不足、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导致验收意见争议较大的;

(二)项目的财务资料及业务资料、成果资料未按要求进行整理归档,导致验收工作难以开展的;

(三)存在研究过程或成果纠纷、债权债务纠纷尚未解决,以及财务收支存在重要未结账款的;

(四)存在本细则第五十六条和第五十七条所列情形,但情节较轻微、可以整改解决的。

第五十九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应当由第一承担单位及时汇总后全额上缴,由财务司按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条 项目未通过验收的,科技教育司会同财务司责令项目承担单位按原渠道归还全部或部分项目经费,并按第六十八条规定限制以后项目申报资格。

第七章 知识产权管理

第六十一条 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以及监督管理应全面落实知识产权战略。

第六十二条 项目形成的成果应及时申请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保护。

第六十三条 项目形成的成果及知识产权,由研发单位依法享有和管理。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家保留使用和开发的权利。

第六十四条 项目形成的专著、论文等成果应标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需要以英文进行标注时,应标注“Special Fund for Agroscientific Researchin the Public Interest”。

第六十五条 项目形成的技术产品、技术模式、技术措施、技术标准等,经相关程序审定后,由科技教育司予以发布,供各级产业管理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使用。

第八章 信用管理

第六十六条 根据年度评议、项目验收、绩效考评结果和公示反馈情况,农业部分别对第一承担单位、协作单位、首席专家和项目参加人员建立信用记录,并以此作为以后项目立项管理和滚动支持的依据。

第六十七条 对项目执行成效显著、项目经费管理得力的第一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首席专家,在下一轮项目安排时予以优先考虑。

第六十八条 对执行中管理不善、执行不力、验收未通过的项目,相关第一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和首席专家五年内不得申报新的项目。第六十九条 执行过程因人为因素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项目,按规定程序建议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或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第七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项目执行全过程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安排、执行进度、技术保障的监督检查,财务部门负责经费开支的审核监督,保障经费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七十一条 财务司、科技教育司可依据本细则规定,就具体工作事项制定操作规范。

第七十二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三条 本细则由财务司、科技教育司负责解释。

第七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15日 实施日期:2010年07月15日央法规)

篇6:农业制剂行业实施方案

正文目录

第一章 酶制剂的概述

1.1 酶制剂概述

1.1.1 酶简介

1.1.2 酶的特性

1.2 酶的发现

1.3 酶的活力

1.3.1 酶活力单位

1.3.2 酶活测定

1.3.3 酶活调节

1.3.4 酶的催化及催化机理

1.4酶作用的分子基础

1.4.1 酶的化学组成1.4.2 酶的活性中心

1.4.3 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1.4.4 酶原与酶原激活

1.5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1.6酶的分类及命名

1.7 酶促反应

1.7.1 酶促反应的特点

1.7.2 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

1.8 酶制剂的应用

第二章酶制剂的工业发展

2.1国外酶制剂工业发展状况

2.1.1 国际市场酶制剂发展概述

2.1.2 国际酶制剂工业产品结构

2.1.3 欧美国家对酶制剂的管理

2.2 国际市场酶制剂重点生产企业

2.2.1 丹麦 Novo Nordisk 诺维信

2.2.2.1诺维信产品类别分析

2.2.2.2 2007年诺维信产品销售市场分析

2.2.2.3 2007年诺维信相关财务数据

2.2.2 丹麦丹尼斯克(DANSIC)全资子公司杰能科(genencor)

2.2.3 帝斯曼(DSM)

2.2.4 巴斯夫(BSF)

2.2.5 其它国际厂商

2.3 国际酶制剂市场份额分布

第三章 国内市场酶制剂工业发展分析

3.1 我国酶制剂工业发展历程

3.2 我国酶制剂产业规模

3.3 我国酶制剂工业发展特点

3.4 国内酶制剂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3.5 酶制剂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3.5.1 技术研发

3.5.2 生产厂商、市场份额

3.5.3 产品竞争

3.5.4 价格竞争

3.6 我国酶制剂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酶制剂细分领域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1 食品行业的酶制剂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1.1 酶制剂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效果分析

4.1.1.1 酶制剂在烘焙制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1.1.2 酶制剂在啤酒行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1.1.3 酶制剂在油脂产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1.1.4 酶制剂在果汁行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1.1.5 酶制剂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1.2 中国食品级酶制剂使用卫生标准

4.1.3 食品行业酶制剂市场需求分析

4.2 饲料行业的酶制剂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2.1 饲料行业使用酶制剂的必要性

4.2.2 酶制剂在饲料领域的应用效果分析

4.2.2.1 酶制剂在玉米-豆粕类饲料中的应用分析

4.2.2.2 酶制剂在麦类饲料中的应用分析

4.2.2.3 酶制剂在杂粕类饲料中的应用分析

4.2.2.4 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方法

4.2.3 中国饲料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4.2.4 饲料行业酶制剂市场需求分析

4.3 洗涤行业的酶制剂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3.1 酶制剂在洗涤行业的应用效果分析

4.3.2 洗涤行业酶制剂的市场需求分析

4.3.3 洗涤剂用酶产品发展趋势

4.4 工业领域酶制剂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4.1 燃料乙醇行业的酶制剂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4.1.1 酶制剂在乙醇领域的应用效果分析

4.4.1.2 燃料乙醇行业酶制剂市场需求分析

4.4.2 生物柴油行业的酶制剂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4.3 纺织行业的酶制剂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4.4 造纸、皮革、医药等行业酶制剂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4.4.1 造纸行业酶制剂的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4.4.2 皮革工业酶制剂的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4.4.4.3 医药行业酶制剂的市场应用及需求分析

第五章 国内酶制剂市场各竞争厂商分析

5.1 无锡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2 北京市房山酶制剂总厂

5.3 肇东市日成酶制剂有限公司

5.4 苏州宏达酶制剂有限公司

5.5 张家港市金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5.6 天津市利华酶制剂技术有限公司

5.7夏盛实业集团

5.8 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9 江苏江阴星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10 山东省安丘市酶制剂厂

5.11 山东省沂水隆大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12 湖南鸿鹰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5.13 河北邢台市翔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14 无锡协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5.15 江西豪德集团生物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5.16 河南仰韶生化工程有限公司

5.17 湖南津市市新型发酵有限责任公司

5.18 武汉新华杨生物有限公司

5.19 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酶制剂厂

5.20 连云港元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5.21 宜兴杰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22 郑州市福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23 安丘市酶制剂厂

5.24 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25 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

5.26 国内部分重点酶制剂生产厂商产能统计

第六章 中国酶制剂市场投资分析

6.1 我国酶制剂工业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6.2 我国酶制剂工业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6.2.1 技术风险

6.2.2 价格风险

6.2.3 产品单一性风险

6.2.4 政策风险

6.2.5 其它风险

上一篇:小学第九册数学教案下一篇:有关梦想的励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