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2024-06-10

【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共11篇)

篇1:【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张新艳

汤勇所著《回归教育常识》一书分为六章,即第一章教育需要思考、第二章当教育被功利心绑架、第三章让梦想点亮教育、第四章教育离本真还有多远、第五章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第六章仰望教育的星空。汤勇是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阅读和写作,而且每年出版一本著作,在教育系统有较高的知名度。《回归教育常识》是他最新出版的一本著作,书中的大多数文章反映了他过去一年对“教育常识”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

教育要回归常识,这是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教育越演越烈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常识,该如何去做,才能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的基本常识之一,就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孩子不同的成长发育阶段,创设适合于孩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孩子自主成长。

在孩子从幼儿到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游戏、玩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了解、探究世界最为重要的方式。在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看来,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逐赛跑、拔农家蔬菜、肆意玩耍的那段时光,童年的快乐生活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科研事业。达尔文小的时候整天掏蚂蚁窝、捉蝴蝶、摸鱼虾、研究臭虫,就是不愿意学习。他的父亲气急败坏,认为他“除了打鸟、养狗、捉老鼠外,有用的事一样都不会干,将来会丢全家的脸。”但他的父亲有一点好,没有严厉禁止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也给这个世界养育了一个伟人。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印度有一个名叫布提亚·辛格的小男孩,在4岁半时就实现了全程马拉松的比赛,被人们称之为神童。5岁那年,辛格计划用10天的时间跑完500公里的行程,但就在他准备启程的时候,被警方叫停了。印度政府的理由是:辛格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而500公里的路程,对他的体力和情绪都是一个负担。让一个孩子去尝试不属于他年龄的生活,是一种极大的残忍。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

因为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才会有“要孩子,不要神童”的抉择。看看现在媒体推波助澜的各种娱乐活动,有很多年纪很小的孩子也参与其中和成人一道竞技;看看某些幼儿园,竟然在园里给孩子举办集体婚礼,园长和家长都乐此不彼。这些完全违背教育常识的事情一再出现,以至于大家见怪不怪了。不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意大利教育家马拉古兹说:“我们非常留意和尊重儿童的时间,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给予儿童所需要的时间,我们需要等待孩子。”

二、遵循教育的规律

怀特海反复强调,教育的目的为了激发和引导孩子的自我发展之路。孩子的自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发展。孩子来到学校,文化课的学习只是其中的学习内容之一,还有比之更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包括道德观念的提升、社会运行规则的体认、待人处事方法的学习、好奇心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等。尊重教育规律,就是要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在这诸多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美国营养学家戴维斯在研究了当下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疾病特点之后指出,当下的人们具有“相对营养过剩,绝对营养不足”的特点,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的绝大调整,人体摄入的某些营养过多,但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很多微量元素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今天的教育,也面临着和饮食相同的问题。戴维斯说,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关在一个叫教室的地方,过量地灌喂给学生诸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学生却很少有机会摄取其他微量元素。最可怕的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谁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依然拼命地将各种所谓的营养成分强灌给学生。

二是自主发展。陶西平先生所提出的“阳光法则”,很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他说阳光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加选择地照耀着所有的人;二是阳光不代替你生长,但为你创造有利于生长的环境。教育也是如此,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为每一个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其能够通过这样的环境得到有效的成长。

教育的公平,是近些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从机会公平、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近些年我们已经看到了政府在这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其效果会逐渐显现的。

三是主动发展。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信息时代知识又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样巨大的矛盾冲突要求今天的人们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必须成为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者,才能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和教师都无法替代。每个孩子都是好学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呵护他们的这种向学之心,在关键的时候帮扶他们一把,让他们拾级而上。判断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就看学生是主动自觉地学习,还是在外界的逼迫下学习。萧伯纳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儿童追求知识,而不是知识追求儿童。”也特别突出了主动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现在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强压式的学习,包括整堂灌输、大题量的作业和练习、频繁的考试和排名,等等,期望以这样的方式逼着孩子不敢懈怠。但这样做恰恰违反了教育的常识。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仔细品味。

三、遵循家庭教育的规律

其实,上述的遵循教育规律中,已经包含了家庭教育的诸多讨论。但我这里还是想把家庭教育中的一件事情拿出来,再做一些讨论。这件事情就是——陪伴!

在汤勇的《回归教育常识》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这样一件事:2015年上半年,广州发布了一项对全市12个区县的家庭教育调查报告,其中,亲子间的沟通障碍,竟成为本次调查的重大发现。为什么最亲的人之间反而出现沟通障碍?汤勇认为:一是现在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二是一些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但却喜欢做甩手掌柜,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自己忙自己的事情。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注入了太多的热情,凡孩子点点滴滴的课余时间,都被家长利用起来,送到了各种辅导班之中,也无形中阻隔了孩子和家长的沟通。

很多年轻的父母自己就是独生子女,养育的孩子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陪伴。不仅自己的家里找不到同龄人,在自己的周围也很难找到玩伴。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所谓的成长,都把他们圈了起来,或放在了各种辅导班中。因为缺少陪伴,成长中的很多思想、情绪、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很难得到化解,持续积蓄在自己的心中,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一位班主任老师的调查就发现,小学生自虐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令人触目惊心。

真正的家庭教育在于陪伴——陪孩子说说话,陪孩子读读书,陪孩子看看动画片,陪孩子走进大自然,陪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陪孩子慢慢长大。要通过陪伴,涵养孩子有关爱、信任、理解、责任、尊重……等事关孩子一生成长的品格,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关键步伐。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都于童年时期缺少陪伴、缺少关爱、缺少基本的信任、最起码的沟通有关。

教育只有回归常识,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篇2:【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寒假期间应学校要求读了汤勇所著《回归教育常识》一书。全书分为六章,即第一章教育需要思考、第二章当教育被功利心绑架、第三章让梦想点亮教育、第四章教育离本真还有多远、第五章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第六章仰望教育的星空。刚开始阅读时,觉得虽然书名和自己的日常工作很贴近,但是很多文章都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读起来并不是那么生动有趣。都说付出总会有收获,读着读着,自己也逐渐地跟着作者的思路思考起来。

作者的视野很广,关注的问题很多,但是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科学的思维、没有深入的体验,他是写不出这么多文字的,光凭这一点很多教师应该感到汗颜,包括我自己。想到自己平时写一两篇论文就感到非常不容易了,有时候有想写的冲动,但是限于阅读量不足、水平不高,难以下笔行文,因此很多东西是一再拖延推迟,好像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作者不是一般的老师,他是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局局长、党委书记,还兼任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分会顾问等职务,之前已经出版了《管理心智》《修炼校长力》《我的教育心旅》等著作。曾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评为“2014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2015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还能著书立说,并且著作等身,实属不易。

让教育成为教育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理念。汤勇指出:“教育最基本的常识是什么?教育是人学,是人的教育。教育应该遵循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应该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是最重要的常识。教 育是生活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这是常识。孩子在他的校园里生活,肯定离不了作业和试题,也离不了分数和成绩,但是他们的校园生活绝对不应仅仅是这些,而应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让孩子拥有分数,而且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这是常识。好的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注重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让不同的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人生方向,让孩子成为他最好的自己,或者说成为他自己应该成为的人。这是常识。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孩子尊重教师,天经地义。教师尊重孩子,既是教育的要义,也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崇高师德的体现。这是常识。教育,应该尽可能不设防线,不过多干涉。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等待的艺术。允许孩子慢慢来,慢慢成长,这是教育常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而不需要过多干预;需要呵护,而不需要一味溺爱;需要引导,而不需要我们越俎代庖。这也是常识。校园文化,乃至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其生成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岁月的历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打造’出来。这也是常识。”这些真知灼见都是大实话,没有这些基本常识的坚守,我们的教育只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化。

让教育成为教育需要良好的教育办学氛围。《回归教育常识》有一篇文章——“过热的课外辅导会将孩子引向何方”,我看后心里五味杂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自己班的有些学生周末报了五六个培训班,两天时间根本停不下来,既累家长也累学生。还记得之 前火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孩子,请适应这个竞争的时代!》其中写到:“因为他们在课堂学习之余,周末针对性培优班里这类型的培训太多了。教育再这么办下去,还要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老师做什么呢?教育培训机构几乎已经决定了小孩们的命运前途。因此,汤勇也痛心疾首,感叹到:“如果孩子们的身心空间被各种辅导、各种补课填得满满的,如果孩子们的灵魂世界长期蜷缩在毫无表情的试卷分数下,最后毁掉的不仅是孩子们创新、创造的品质,还有可能是孩子未来的幸福,乃至孩子今后行走社会的能力。”

篇3:【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一、让人格绽放教育魅力

如果要问一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 曾经的老师身上有什么最让你受益终身的, 多数人会想到“人格”而非知识。可见,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何等重要。为此, 于漪老师在书中指出, 作为一名有理想的青年教师, 人格就要绽放教育魅力。

首先要对教育事业有满腔的热忱。对教育的热忱, 就是对教育有一种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有了教育的“热忱”情感, 就会有一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于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 都微笑着倾其一生的心血、智慧和爱。在三尺讲台上用生命在歌唱, 这与她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的无限热忱是分不开的。于漪老师用一生践行着她那句话———“一辈子做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也完美的诠释了现代教师对教育“热忱”所散发出的教育魅力。

其次, 要尊重、善待每一位学生。上海市最近一份问卷调查可能会让所有的老师困惑难过, 因为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关爱、尊重学生, 而恰恰90%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关爱、尊重他们。为什么我们的关爱、尊重得不到学生们的领情?究其原因, 更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关爱和尊重”无形之中掺入了一些自我的成分:我们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对业绩考评的过度量化、对名利的追逐等等, 都无法绕过对学生身心的伤害这道坎。在这样的背景下, 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就越发显示出光芒四射的魅力。因此, 明智的年青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只有学会了如何爱学生, 他才会成为一名深谙育人之道的有教育魅力的教师。”

最后, 要能守住教师的心志和信仰。教育是一份清贫的职业, 它没有人们标榜的那样崇高。尤其是在诸如禽兽教师、学术腐败等教育反面新闻充斥的今天, 更要求我们青年教师清醒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不纠结于一时一地的个人名利得失, 把该自己承担的担子担起来, 该自己承当的任务承当起来, 守住教师的心志, 守住教师的信仰, 执守一个师者的尊严和职责, 道义和担当, 永葆教师情怀和与之相称的现代教师的精神。

二、让师爱尽显教育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 奇怪的是,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 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为此, 于漪老师在书中指出, 每个教师都是一位雕塑家, 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雕塑着自己, 也在雕塑着学生。教师想得到学生的尊重, 应首先热爱学生, 与其说“尊师爱生”, 不如先来个“爱生”, 后必有“尊师”。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就是能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养, 通过对学生无怨无悔的师爱, 让学生在自己的行为中也体现出他们的博爱, 这就是师德的魅力, 师爱的伟大。

首先, 要学会正确表达对学生的爱。于漪老师认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包容和耐心。尤其中小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成长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 在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矛盾、困难和问题不好解决, 容易产生错误。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缺点秉承一种理解和包容的心态, 决不可以不分清红皂白加以批评处罚。譬如于漪老师班里从乡下转来一个特殊的孩子, 由于家庭的关系, 他不仅在个人卫生方面邋遢, 而且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缺陷, 每次说话时总有些口吃。但是每次他说话或回答问题时于老师总能耐心地听他说完, 当他紧张时还会轻抚着他的头微笑着鼓励他慢慢说。课下, 这个孩子轻轻地对她说:“老师, 你是最好的老师。”正是于老师理解、包容和载着爱与信任的眼波, 让这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映出美丽的图像———于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儿童对于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 反映是很灵敏的, 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

其次, 要因势利导体现对学生的爱。爱护和尊重好孩子很容易, 难就难在我们要尊重全部的孩子, 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和我们眼中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 差异来源于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经验世界。为此, 于漪老师认为, 差异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 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 因势利导, 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发展, 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譬如对于遇到困难就自卑的学生, 老师要用爱心温暖鼓励引导他树立自信自强的勇气, 与困难作斗争;对于性格开朗但又过于张扬的学生, 要因势利导, 保护好孩子的个性。尊重差异就是对学生潜能的尊重, 我们不应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 而应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 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 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 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 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在磨练中成长, 努力达到关爱与自立自强统一, 爱心与个性张扬融合的师爱境界。

三、用学识铸造教育魅力

于漪老师在书中谈到, 教师的学术魅力体现在其思想风华、专业领先和行为示范三个方面。诚然, 从古到今, 从中到外, 但凡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大家、名家, 无不与之有着必然的联系。譬如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或改组”、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等等, 无不闪耀着独特的学识魅力的光芒。因此, 作为一名有理想的年轻教师, 就要用学识铸造自己的教育魅力。

首先, 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要知道自己是谁, 在做什么, 要做什么, 形成高度的教育自觉;同时要不跟风、不盲从, 有教育自信力;还要见人所不能见, 思人所不能思, 写人所不能写, 教人所不能教, 最后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风华。

其次, 要站在所学所教专业的最前沿。渊博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读书万卷, 才能根系发达, 只有汲取大地的养分, 才能使得教师的“教育之树”顶天立地。只有拥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与该学科相关的边缘知识、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及其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才能站在学科的最前沿, 创造性地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追求和学习兴趣, 才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最后, 要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 敢于在教学中独辟蹊径, 用全新的风格授课;要关注学生心灵,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个体学生的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使自己的教学更具艺术性。

四、用形象提升教育魅力

教师的仪表形象是指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行为体态等一系列体貌神行外在表现, 是教师个人德才学识等各种内在修养在一定程度上的外部反映。俗话说, 身教重于言传。名师之所以为名师, 学养的深厚是一个方面, 而崇高人格与细微举止也是一个方面。因为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其言行举止的风范也是学生羡慕效仿的一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仪表大方。在师生交往中, 第一印象常常是最深刻的, 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首因效应”。若要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使人喜欢你, 必须讲究仪表和风度。这就要求教师的穿戴应当端庄、得体, 既体现职业特点和个人气质, 又不失亲和力。譬如男教师擦亮皮鞋, 刮干净胡子;女教师略施淡妆, 佩戴合适的首饰;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或其它重要场合以正式的礼服盛装出席, 这些都是现代社交、现代礼仪所提倡和必须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的穿着应当跟上时代, 应当体现出职业美和现代美, 穿着是一门学问, 也是美的教育的一部分。

其次要讲究语言技巧。于漪老师指出, 教师是吃开口饭的, 教师的语言技巧也是其魅力所在。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要有激情。言为心声此话一点不假。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对学生的热爱, 对所教专业的精通溶入了语言, 声音必然充满热情, 必然富有感染力, 必然具有吸引力, 必然产生号召力。说话清楚有力, 生动风趣, 思路清晰, 应当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

篇4:【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从师范大学生免费到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政府尝试着引领教育以质的回归。代课老师、地震垮塌学校、山区小学,一幅幅视觉冲击感十足的照片,呼唤着对于底层教育和底层教育者的关注。教育问题不仅只是教育普及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也是关键。

免费义务教育从2005年启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免除国家重点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但是,仅仅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如是。一个有理想的国家应该有一个培养理想者的环境,一个培养理想者的摇篮需要一群兢兢业业的战士,而战士的给养又是这个国家能否实现理想的关键。著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而当下义务教育教师的待遇远不及其他行业,与同城的公务员更是相去甚远。面对现实的窘境,不少被爱因斯坦称为“人民艺术家”的教师却无奈地选择了离去。前不久,川渝部分中小学教师针对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高于教师的不公现象,掀起罢课风潮,更是对现实的一种抗议。

篇5:李琳读《教育常识》有感

屯小

2014-2-10 寒假在家阅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李政涛著的《教育常识》,刚翻看一下目录和代序时,就感觉这本书没有一些教育类书籍的理论堆积,枯燥乏味,它通俗、生动、吸引人,令人想将它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是作者从众多教育者和自身教育实践中经过生命体验和领悟,体现自我真性情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感悟与人生感悟,既有教育理论的穿插,也有自身经历的回顾,也有一线教育者的所思所想、教育实践。书中充满辩证法,很多语言是我自己想过但是零碎、没有条理的,读后令人感觉:“哦,这我也思考过,但怎么就没有这么深刻呢?”所以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思考、质疑、自我发现,准备在实践中自我建构的过程。

书中提到:一个具有纯粹人性的人,不会一味等待别人的恩赐,依赖于他人给自己的被里倒水,而是拥有“自己给予自身”、“自己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力量,自己插入那味自己的“荒漠甘泉”。这种在“自给予”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教育力量的介入和引导。所谓生命的“主体性”,以天赋的权利为起点,却以后天的教育早就作为终点。认的自由选择,在权利上是天赋的,但在能力上却是有待被教育赋予的。面对如此繁多的人生选择,幼稚单纯的孩童有选择的权利,却往往无选择的能力。这就是教育存在的价值,它把人的权利变成了人的能力,从而把可能变成了现实。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年龄小,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 不足导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在他们进入学校以后,教育者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举一反三的高效率地学习;能发挥集体的优势,在合作中学习,即会说,又善于倾听,在吸取他人的智慧中完善自身;面对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书籍,如何带领他们选择适合他们,能引起他们思考,能给他们人文关怀的优秀书籍,让他们在选择中培养甄别书籍优劣的能力,这也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技巧,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相机引导,在解决冲突中渗透同伴之间交往的注意事项,选择符合能彼此融洽相处的方式方法,掌握交往的能力。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有这样的体会:班级中小干部的综合素质要比普通学生强一些,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很多锻炼的机会。但是,如果要说出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就不容易做到。《教育常识》中给出了答案:人在表演中和观看中生长。它如同吃喝等生物性一样,是一种普遍性的人类行为,人有表演和观看的需要。表演者会在不断地表演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口才可以在大量表演中生长,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提升了人的能力,从而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明星。观看者通过对表演行为的观察、模仿而逐渐内化。可以说,人的大部分行为能力是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的。通过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意义。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者,了解了这些理论,如何将理论 转化为实践呢?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锻炼。比如在班级多设设置一些岗位,除了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可以针对班级的花草需要护理而设置护花使者这一岗位,发同学征订报纸、杂志的小通讯员、维持路队的路队长等,同时这些岗位经常流动,交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锻炼锻炼自己的胆量,领导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另外,也要引导其它没有担任职务的同学多观察这些同学的行为,多总结,等自己担任这些职务时,争取做得更好!让孩子们在实践和模仿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读了这本书,会让你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教育者需要悲悯之心。教育中的悲悯,在于对生长过程中生命所必将承受的痛苦、挫折、失败及各种危机的悲天悯人,在于对所有这些危机和遭遇的敏感和敬畏。带有悲悯之心的教育者,面对着那些艰难成长的孩童的生命,脸上带着微笑,内心充满柔情,充满理解,想办法和孩子一块去改变,努力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育需要内心的宁静。教育是一项静悄悄的事业:静悄悄的校园,静悄悄的课堂,静悄悄地生长,静悄悄地教育,是教育本应有的原貌。浮躁和喧闹的老师是不能扎实的教学的,浮躁和喧闹的学生是不会扎实的学习的;教育需要耐心。与生命生长的节律相应的,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节点和关键点,通过节点的过程是漫长艰辛的,教育者需要持守着耐心,耐心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步一步朝前迈进,扎扎实实地为学生 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通过读这本书,会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教育者在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作,是一个修炼自身的过程。所以,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寻找一种平衡,既要帮助学生寻找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能力和习惯;教育者并不是只是在燃烧自己,而自己没有被照亮。在孩子的幸福成长中,教育者不断提炼教育的智慧,在学生成长得同时获得了自身的成长,内在的生命得到丰富,得到解放,得到自由,教育者收获到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尊严和欢乐。于是,教育的过程就会变成教育者自身丰富自我、滋润自我、提升自我生命的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告别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实现了自我的生命价值。有效地教育应是师生双赢共惠的过程。

对于什么样的课时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作者提出了他的观点和设想:“好课就是实实在在的课”、“让教学扎实的五大源泉”、“把课堂上成课型”、“以结构化的方式教学”等,这些观点都能给人以启发,让我们深思自己的课堂,思考如何创造高效率的课堂,让课堂洋溢生命的活力,师生共同成长。

篇6:【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来自哪里?怎样做一名教师才能收获幸福?暑假期间,带着这些困惑我细细品读了冯建军撰写的《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

什么是教师的幸福呢?作者在第一章“认识幸福和幸福感”中提出,幸福不等同于需要的满足与快乐。对于需要的满足,必须考虑我们的能力,“一个人的需要、欲望与一个人的能力之间的比值,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根本”,想要获得幸福,在于使需要和能力、成就之间保持一种适度的平衡;幸福与快乐也有区别,作者提出“幸福是一种满足了人生重大需要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持久的快乐,它关涉一个人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和自我的实现。”正基于此,教师的幸福在于在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实现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人之后所获得的成就感,教师的幸福是由教育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快乐汇合而成,它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无论是学生一份满意的作业,或者一份满意的答卷,还是一份份入学通知书和获奖证书等等都是教师的幸福。

那么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呢?书中二、三、四章“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做一个教师”、“做一个教师的幸福”,通过三个极其相似的主题系统论述了教师与幸福的关系。

幸福的教师对学生总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爱是基调,教育是一种大爱,教师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用心关爱学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体会学生的点滴进步带来的幸福感。幸福的教师往往是将教育当做事业的教师,对教师职业有着高度认同,对待工作充满了激情。如文中所举例子中的王立华老师带领“激情七班”,与学生激情互动,真情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保持教学激情,教师与学生这不同的两种生命就会互相撞击,互相给对方的生命以滋润,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成长,教师在学生的影响下永葆青春。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博览群书,可以阅读高于自己已有水平的书,这无异于向比自己高明的人请教,可以结合教学工作去读书,备课时可以多查阅一些相关资料,这样上课时旁征博引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幸福的教师还要善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教然后知困”,只有聆听了学生的意见之后,才会发现在身的不足,进而完善自我。教师还应该蹲下身来,用心倾听,用平等的话语与学生真心交谈,学生才会接受你,而教师也会

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幸福。教师要善用赏识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句夸赞的话有时比十句批评更有教育意义,教师赞美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学习变得快乐。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关键是要提升获取幸福的能力。

首先,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须使自己具有平和的心境,当你心乱如麻、不知所措的时候,可以静下心全面规划一下自己的工作,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制定一个具体计划,大到十年之后,小到每一周,有了计划一步步实现,每天的生活就会充实而有成就感,自然心境越来越平和。当任务繁重,压力过大,不堪重负时,要学会悦纳自己、相信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便是一剂良方,如情绪低落时可以面对镜子对自己说:“我相信自己,我很喜欢我自己,我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我热爱教育工作,我爱自己的学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保持积极的心态,办公室杨老师常常说:“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难题,一味逃避、自责、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要着手分析原因,想对策,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难题总会迎刃而解。保持积极的心态还需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愤怒的教师往往失去宽恕能力,变得不计后果,失去理智,我们需要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学生看做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等待学生成长。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需要一颗进取心。如同书中所引故事中的那颗努力向上生长,最终结出硕果的种子,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因为无论是教育对象还是教学内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物,学生是朝气蓬勃,充满了时代的个性特征,知识与日俱进,不断更新。活到老,学到老,边学边教,边教边学,教学相长,向书本学,向同仁学,要一直保持一颗进取之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内心和谐。对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们的想法,能换位思考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心灵间的默契—教师欣赏自己的学生,眼中永远闪耀着欣赏的目光;学生爱戴尊重自己的老师,眼神之中流露出敬佩的神情。对自己的生活,教师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培养一些生活情趣,或品茗,或诗画,或弹唱,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寻找生活中的情趣,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不同与以往的教育著作,本书中每章每节都有大量鲜活生动的教育实例,这

篇7:【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

赵万丽

师者之幸福

——读《回归真教育》一书有感

记不清自己“静卧于榻,手捧一册,身心随书行,不管外界纷与扰”的心境是什么时候丢失的,更记不清丢失了多长时间。但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刻,在翻开《回归真教育》的这一刻,那心境终于回归了我的肉体。

我的身心随着梁好先生的笔端,走过“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懂得了“每棵小树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一颗小草都有露珠滋润”;再走过“个个争第一让教育走向何处”,明白了“学习,到底为了什么”、“起跑决定不了胜负”;最后在“打破关住自己的门”前,我领悟到“今天,我们为什么而教书”和“师者的幸福”之真谛——

“看着自己的所有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之下,快乐成长,幸福生活,获得足够的发展”才是一名师者最大的幸福,也是师者工作的全部。

梁好老师“一语唤醒梦中人”,此语一下子道出了我在经历了无数次心灵阵痛后的感悟。

曾几何时,我简单地认为师者的幸福就是“让每个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于是,我制定了很严格的班规,上课绝对不允许学生做和说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一旦违反,严惩不贷;作业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即便是生病,也要在病后把作业全部补上;对当天知识没有掌握的学生,始终坚持每天在学生放学后补课,先是讲,接着练,然后再讲,再练,如此反反

复复,直到我认为他们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为止……

曾几何时,我认为师者的幸福就是被评为“优秀教师”。于是,我除了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好学生,还努力和同事处好关系。不管同事做什么,甚至他们做了让人很不齿的事情,也不去指责,还要尽力迎合他们。比如,在评优评先中,帮着拉票;在课题研究中,署上并没有做任何工作的老师的名字等,我想,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曾几何时,我认为师者的幸福就是“拥有高一级的职称”。于是,我积极争取一切机会去获取评职称所需要的证书。为了拿到一节优质课证书,我一遍又一遍地试课,只试到学生背下每个问题的答案,课堂上不再有一点“意外”为止;为了拿到课题研究证书,我一年能申报两个课题,来年东拼西凑地交上几篇论文,混个证书就算完事……

曾几何时,我认为师者的幸福就是“当个主任、校长什么的”,那样,再也不用教课,再也不用写教案,再也不用为学生的成绩发愁……

可是很奇怪,在拥有这些荣誉和成绩后,我并没有收获到那份我期待的幸福感,相反,接踵而来的却是无尽的烦恼和焦虑:

我被学生冠之以“补课王”、“拖课王”、“占课王”,唉,他们怎么一点都不领情呢?让你们成绩好点也有错?

每次补课,总有个别家长牢骚满腹,“这么晚还不让孩子回家,你不饿,孩子也不饿?”唉,我补课是为了谁啊?

下课后,看到学生追着其他老师说说笑笑的,却没有学

生肯和我聊聊天、谈谈心,唉,我心里那个滋味啊,一言难尽。

每逢学生考试,我就会失眠,脑子里不是一边又一遍地过滤书本上的知识点,思考是不是给学生都复习到了,就是担心某个学生考不好,影响班级成绩,更担心名列前茅的荣誉保不住,唉,那几天,真是度日如年!

同事们更是不理解,说什么“为了那点奖金,命都拼上了”,唉,我的追求真如你们说的那么不堪吗?

面对上级领导的各项要求与学校实际的矛盾,不得不违心地做出两套课程表,不得不一次地编写假的计划、总结等,唉,当个主任不易啊!

最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家里人也总埋怨我顾校不顾家,唉,我工作上做好点也不行吗?

……

种种的烦恼和焦虑使我心力交瘁,2011年,我终于病倒了。躺在病床上的我,看着家人担心的面容、忙碌的身影,不仅自我叩问,“你那样的付出真的是为了学生吗?”

我不得不承认,那样的辛苦,有为学生的部分,但更多的是为自己。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在人前能够扬眉吐气,为了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名利……

可学生不快乐,我也不幸福。

“我究竟要怎样做才会使学生乐学、会学?我需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后,我终于明白,只有“摆脱名利之

枷锁,才能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去考虑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收获师者的幸福。”

顿悟后的我,马上采取行动。先是褪去了桎梏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件件名利紧身衣,解放自己的身心,使自己能闲下来、静下来,接着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流,课堂上,让他们说,让他们做,让他们争论,让他们辩驳,让他们“群起而攻击我”,让他们超越我……没想到这一改变,很快就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气氛热烈,教学内容总能提前完成;课下学生追着、黏着我,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学习热情高涨;最重要的是,我再也没有占用学生的体育、音乐等副课,也没有给后进生补课,但学生成绩没有丝毫的下滑,相反,我在这些“省出来的”时间里,实实在在做我想做的课题,写我的教学感悟,结果多篇文章发表,真真是收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快乐和幸福。

篇8:【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可能会有许多青年教师认为, 教师的教育魅力看不见摸不着, 它既不是可以宣讲的知识, 也不是可以交换的实物;既非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可以达到, 又非拥有足够的资本就可以炫示于人, 因此教育魅力是一种虚无化的东西, 不是每一位老师所能够随便拥有的。但于漪老师在书中就指出, 教育魅力虽然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一种富有教育价值和教化功能的气质和力量, 但是, 这种气质和力量是源自教师自身内在的精神高度、品格境界、学识水平、专业素养, 以及根植于时代和社会的个性类型。所有这些, 都是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勤奋实践一步步来实现的。

于漪老师和她的专家团队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认为, 教师教育魅力主要包括人格魅力、师爱魅力、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四个部分, 其中最吸引学生的首推人格魅力, 其次分别为师爱魅力、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确实, 如果要问一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 你曾经的老师身上有什么最让你受益以至终身的, 多数人会想到人格而非知识。可见,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何等重要。因此, 作为一名有理想的青年教师,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首先, 要修养自身的人格魅力。

一是要对教育事业充满满腔的热忱。对教育的热忱, 就是对教育有一种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有了对教育的热忱情感, 就会有一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于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 都微笑着倾其一生的心血、智慧和爱, 在三尺讲台上用生命在歌唱, 这与她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的无限热忱分不开的。于漪老师用一生创造并践行着她那句话——“一辈子做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也完美地诠释了现代教师对教育的热忱所散发出的教育魅力。

二是要尊重、善待学生。上海市最近一份问卷调查可能会让所有的老师困惑难过, 因为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关爱、尊重学生, 而恰恰90%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关爱、尊重他们。为什么我们的关爱、尊重得不到学生们的领情?究其原因, 更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关爱和尊重”无形之中掺入了一些自我的成分:我们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对业绩考评的过度量化、对名利的追逐等等, 都无法绕过对学生身心的伤害这道坎。在这样的背景下, 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就越发显示出其光芒四射的魅力。因此, 明智的青年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要尊重学生, 善待学生,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只有学会了如何爱学生, 他才会成为一名深谙育人之道的有教育魅力的教师。”

三是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要勇于担当, 能守住教师的心志和信仰。教育是一份清贫的职业, 它没有人们标榜的那样崇高。尤其是在诸如禽兽教师、学术腐败等教育反面新闻充斥的今天, 更要求我们青年教师清醒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不纠结于一时一地的个人名利得失, 把该自己承担的担子担起来, 该自己承当的任务承当起来, 守住教师的心志, 守住教师的信仰, 执守一个师者的尊严和职责、道义和担当, 永葆教师情怀和与之相称的现代教师精神。

其次, 要修养自己的师爱魅力。

于漪老师在书中指出, 师德的魅力在于师爱。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就是能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养, 并通过对学生无怨无悔的大爱表现出来, 这就是师德的魅力, 师爱的伟大。为此,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一是要学会正确表达对学生的爱。要明白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包容而不是放纵无度。尤其中小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成长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 在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矛盾、困难和问题不好解决, 容易产生错误。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缺点秉承一种理解和包容的心态, 决不可以不分清红皂白加以批评处罚。二是要明白对学生的爱是关心和支持而不是包办宠爱。譬如对于遇到困难自卑的学生, 教师要用爱心温暖鼓励引导他树立自信自强的勇气, 与困难作斗争;对于性格开朗但又过于张扬的学生, 要因势利导, 保护好孩子的个性。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 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 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 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 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 努力达到关爱与自立自强统一、爱心与个性张扬融合的师爱境界。

再次, 要修养好自己的学识魅力。

于漪老师在书中谈到, 教师的学术魅力体现在其思想风华、专业领先和行为示范三个方面。诚然, 从古到今, 从中到外, 但凡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大家、名家, 无不与之有着必然的联系。譬如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 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等等, 无不闪耀着其各自独特的学识魅力的光芒。为此,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一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知道自己是谁, 在做什么, 要做什么, 形成高度的教育自觉;同时要不跟风、不盲从, 有教育自信力;还要见人所不能见, 思人所不能思, 写人所不能写, 教人所不能教, 最后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风华。二是要站在所学所教专业的最前沿。要熟练本学科知识, 了解最新学术动向, 不断更新自我, 扩大知识面,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三是要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能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敢于在教学中独辟蹊径, 用全新的风格授课;要关注学生心灵,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个体学生的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使自己的教学更具艺术性。

最后, 要注意自身的形象魅力。

篇9:教师随笔读《教师成长》后有感

近期拜读了《教师成长》后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就我的收获来说说: 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如何以积极心态参与课程改革;“教师学习”有哪些有效的模式;教师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利用“教师博客”实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本专题将围绕上述问题,提供典型的案例和相关的解释与讨论,旨在促进回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谓教师成长,实际上是指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10类教师是: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教师;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实习老师;有宽容心的老师;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温柔的美女女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充满爱心的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我们可以将这10特点归为两个关键要素:第一,有“专业素养”,比如有教育智慧,有真才实学;善于管理,严而有度,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第二,有“积极心态”,比如风趣幽默、像妈妈那样温柔、有爱心、有耐心、有宽容心;像实习老师那样有平等意识和新鲜知识;像帅哥、美女那样有良好的精神气质。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3 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首先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其次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再次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然后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后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篇10: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教师成长的秘密》这本书共有五部分:2・18%的教育基础、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奋斗、63%的教育韧性、10%的教育写作。从这些数学上的百分比我们不难看到,在管老师的教育经历中,教育渴望的分量是最重的,他认为渴望就是力量,他的最初的教育渴望来源于生活,与大多农村师范生一样,他的最初渴望就是,要和师范同学一样到镇里的小学里教书,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一切靠自己,拿出真本事,于是,就是这个渴望,让他练就了真本事,成为特级教师;而让他持之以恒地坚持练就真本事的,则来源于教育偶像------谈永康老师、薛法根老师、魏书生老师,或近或远的教育偶像则是他练就真本事永远的动力。

教师成长真的有秘密吗?

我认为真有!

第一个秘密:2.18%的教育基础

管建刚老师认为,教育基础与人的成功不是绝对成正比的。事实上教育界许多名师他们的学历水平并不高,甚至就管建刚来说,本来是个数学老师,因为生病缘故只想教一个班,所以让他教了语文。年轻时候也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他不照样成特级成名师吗。有不少老师一直愧疚于自己的教育基础文学基础,认为自己怎么可能成为特级成为名师,其实这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包括我自己,一直耿耿于怀于小时候读书读的少了,没有练好童子功,现在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追悔曾经的时光没有好好利用。与其去天天自怨自艾,继续蹉跎光阴,还不如从现在起就开始读其来,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啊!

第二个秘密:120%的教育渴望

从比例上来看,教育渴望应该是教师成长一个最大的秘密了。当然了,你连成长的渴望都没有,怎么去行动呢?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教育渴望――你的心理源动力应该是教师成长最基本的要素。

管建刚说:“一个对成功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渴望的人,一个有着强烈的‘渴望’、又肯付诸行动的人,上帝也会帮他的。上帝不帮他,身边的人会帮让;身边的人不帮他,藏在灵魂里的智慧女神也会出来帮他的。心里要‘想’,不一般的‘想’,水中憋了一分钟,想吸气那般地‘想’,只剩下‘活命、活命’般地‘想’。不要100%地想,要120%地想。”

我一直相信人的欲望所生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是一座活火山。藏在火山下的热量达到足够高足够多的时候,它一定会势不可挡喷涌而出。人,也一样。内心里一定要有一团熊熊烈火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停的燃烧,不停的散光发热。

第三个秘密:75%的教育奋斗

在75%的教育奋斗里,管老师告诉我们要教育奋斗就不要溺爱自己,要撑大自己的空间,要抓住一些教育的机会,责任大于能力,教育是渐渐的力量,是慢工出细活,要暗暗抓根,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情!

第四个秘密:63%的教育韧劲

想做好一件事情,没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是不行的。没有了这份韧劲,前面即使有再大的渴望,再热的奋斗,都只会行百里半九十,功亏一篑。即使有收获,那也只是昙花一现短暂如幻觉的美。

坚持,韧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如果没有极强的自我克制约束管理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了。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老师,研究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坚持研究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那么你一定是这个学术方面的专家了。

就像那盆吊兰,原本普通,可连长,也就不普通了。

很佩服管建刚老师的意志力。能够每天坚持跳绳1000下。有几个人能坚持做到?他说他只要上班,就记录,不记录不回家。这也是他一年出一本书的秘诀所在。

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名师台前的风采,还要看到他们背后的韧劲。

第五个秘密:10%的教育写作

“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现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就是两个字:记录!”

篇11:读《特级教师成长故事》有感

杨晶

记得刚工作那年,一位老师问我:“你在十中的生物老师是谁?”

答:“初中魏永宓老师,高中姜苹老师。”

“怪不得你会选择学生物!”

我想这一感慨中包含着对两位老师的认可、尊敬和赞美!

“点滴积累,汇集成河”、“岁月如梭,感动无数”是书中介绍两位老师的标题。在深受两位老师的感染下,我选择了生物教学这个专业;在传承两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逐步成长起来。今天再次拜读两位老师的故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对两位老师的致敬。

20年了,您用猪的心脏教我们认识心脏结构;您指导我们几个胆小的女生做脊蛙反射实验;您带领我们做人血涂片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我想这就是您所说的“教学直观、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至今依旧清晰记得您在课堂上的小组积分活动,让我们在既紧张又兴奋的环境中积极地去学习生物,配上您清晰生动的讲解,真的是当堂学当堂会。这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学会学习”的真实体现。

受到您的影响,现在的我在教学中也是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一定创造机会给学生,尽可能地让课堂直观,尽可能的让学生学的轻松。曾经作为学生的我,喜欢生物课就是因为生物学着轻松;现在作为老师的我,学生喜欢生物课,也是因为学着轻松。

刚工作的我,把您的方法原样照般到了初中课堂,非常顺利地收服了哪些个小孩。还记得我告诉学生血液体内循环一周只需要20秒,哪个小组同学能在20秒内背完体循环和肺循环我就给他们小组加分,学生的积极劲使得课堂活跃的同时学生也学得很快很牢。教材变了,但是好的方法是可以传承的,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

现在的我多年奋战在高三,更多的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看到您的介绍突然豁然开朗,您曾经教我的,我曾经模仿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

图片节选自姜苹老师介绍。

在初登高中讲台的时候,我有一个秘密法宝,那就是当年您给的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如何掌握记忆知识皆有之,简直就是我备课的最佳指导。一本笔记把您所说的“常反思,勤设计”体现的淋漓精致。

曾经我把您的笔记发扬光大,如今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带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这是传承也是发展。

“教学并非越热闹越好”,“教后反思对提升教学水平至关重要”.这两句话当年作为学生的我可能无法体会,但是如今作为老师的我,可谓体会深刻。

生物学科作为实验科学,实验课、实验演示视频、结构图、活动课等等使得生物课天生有优势,常常令其他科老师羡慕不已。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了生物也是理科,特别是高中生物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何将一个教学素材用好用透,是作为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文字写到这突然内心冒出一个念头,我是不是也算系出名门了?

魏永宓老师和姜苹老师对我报考生物学专业、刚工作那几年的教学方法、至今的教学思想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感谢您们!

如今的我,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是传说中的继往开来吧!

现在,经常有学生说,“杨老师我喜欢你的生物课,我要学生物专业。”这就是传说中的传承吧!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读《名师人生》有感

实验小学 范丽平

教育名人薛瑞萍说:“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人民教育》创刊60周年系列丛书中的《名师人生》一书。这本书是放暑假前学校发给部分青年教师的。翻开此书,认真读来,倍有久旱甘霖之感。

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名师人生》一书中40多位中小学名师以自述的形式,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他们成长中带有标志性的故事,阐释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透过这些故事,我可以感受到他们从普通教师到名师所走过的艰辛路程;能够读到他们在“拔节生长”中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可以聆听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还可以跟随着名师的感悟而感悟。这本书是名师成长的经验之谈,更是他们精神光辉、思想与智慧的投射。它带领我进行了四十多次人生旅行,从名师行走的足迹中,我找到了名师们成功的路径和规律。

以下是我读书时的一些摘录及随想,相信它会指引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钱梦龙】

“人的能力暂时低一些不要紧,但心中的标尺不能低。”(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要有自信,别放弃。)

“一个教师如果能从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悟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教育艺术家或教学艺术家。”(教师时刻不能忘记反思。)

【魏书生】

“从索取、从指责的角度看社会环境,容易觉得天昏地暗,难以生存;从报恩、从适应的角度看,便觉得天高地阔,随时都有发展的空间。”(人要有好的心态,才适合生存。)

“做人要紧的是守住平常心。”(要甘于平淡。否则机关算尽,到头来竹篮打水。欲望越大,失望越大。)

“当我把周围的人都看成天使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天天生活在天堂里。”(生活是美好的,世上还是好人多。)

【于永正】

“写,是最全面、最深刻、最理性、最冷静的思考。”(要将写进行到底。)

【贾志敏】

“只要不失去自信心,只要对事业、对理想尚存一丝希望,那么厄运可能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宝藏。”(苦尽才会甘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教师首先要爱生,其次要读书。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爱生、读书应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我们做教师的要感谢谁?孩子如同躺在手术台上的病员——提供着自己的躯体,让我们去解剖、观察、分析、诊断乃至医治。”(我们教师有着比医生更为重大的责任感,不仅是身体上,更是心灵上。)

“不做伤害孩子心灵的蠢事。”(孩子犹如一棵萌芽的小树苗,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我认为,教师有不懂或不会的地方是正常的,不用回避。可怕的是滥竽充数、敷衍了事,教给学生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教师要放下师者之尊,蹲下身来,真诚的与学生探讨,共同成长。)

”读课文,不仅要读通,还要读熟,做到烂熟于心。有时候,一个巧妙的教学主意就产生于对文本的熟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教师一定要先背过。)

”我们教给学生的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东西,‘教师的眼里是容不得丁点儿灰尘的。’“(对于知识,教师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

”风中的物体,会有各种各样的形态,站着的、摇摆的、倒伏的。有生命力的教学从来都是迎着压力站着的教学。“(课堂改革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心理准备。)

【李元昌】

”总是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同教学联系起来。“(生活即教育。)

”也许世界上只有傻子才能做出聪明人能做而不愿做或做不到底的事来,也许只有傻子才能走出聪明人能走而不愿走或走不到底的路。“(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甘于平淡,甘于寂寞。)

”我也讲索取,但索取的目的是为了奉献。就像蚕吃桑叶一样,目的是为了吐出更多的丝来。“(民以食为天,这是生存的必须。如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华应龙】

”只有丰厚的学识与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 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人方能具有大气。一个大气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遇到冷言、挫折时,我用石灰精神激励自己——越是泼冷水,越是热气腾腾。“(在奋斗过程中,要具有石灰精神,要经得起生活的磨砺。)

”流水没有阻挡就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遇到棘手的淘气鬼,我把他当做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难得的际遇。“(淘气鬼也是一种提高自身极好的教育资源。)

”学生正确的作业可能只是模仿,但错误的作业却绝对是一种创新。“(应试教育教给学生的是模仿与复制,素质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创新与合作。)

【李镇西】

”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他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的错误。不仅仅是指想方设法弥补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更主要是指对错误的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教师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失误,并将之变成财富,变成教育经验的积累。)

【张化万】

”人生是一个炼心的过程。“

”时间是最公正的,无论你是国王还是乞丐。“

”错误也是一种很可贵的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

【李明新】

”教育不是在塑造泥偶,不是在加工机器,不是在训练骏马,而是在影响人的灵魂。“(教育的魅力在于唤醒人的灵魂。)

”‘不重复过去’是我一直遵循的原则。任何的教学设计都应随时间、环境、学生等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乃至大动手术,绝不‘克隆’、‘复制’。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上公开课,我都要让自己的备课体现出对学生、教材、教学理论的最新认识。“(有的名师同一节课能上好几年,完全成了一场陈旧的电视剧。这样不会有持续的发展、自我的提高与突破。)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治学不为功利。)

【唐江澎】

”教师自我的学习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改行的教师往往会教出不错的成绩,教师自我的学习经验是重要原因之一。)

”‘学高为师’之说不仅是对知识拥有量的规定,更是对进修学业以至‘学高’的途径与方法的崇尚,教师应是学习的先行者,欲做成功的教师,先应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起码应具有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与思想。)

”哲学对人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帮助人培养自己思维上的深刻性、认识上的整体性、人格上的进取性,使人站在新的高度。“(教师极有必要读哲学,虽然啃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但啃完后却有一种浴后重生之惬意。)

【任勇】

”在未来,你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教师如果不学习,而靠吃老本,那么在学校里学的那点知识很快就会被淘汰。谁会学习,谁就能在未来立足。)

”有爱便有一切。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同样为人父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无法不对学生充满爱。)

”讲台虽小含宇宙。“(小小讲台,却能创造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上一篇:北京高考数学解析下一篇:申报高级材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