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恋歌情感散文

2024-06-15

冬日恋歌情感散文(精选10篇)

篇1:冬日恋歌情感散文

冬日恋歌情感散文

轻轻的,悄悄的,走进了冬,走近了春,走进了思念,走进了春的期盼里。——题记

雪舞一季,梅花三弄,情缘几分,堪那碧空流云,偶尔会意心底;半痴半醉,眷恋飞花,留一方别有洞天,山光水色,锦绣素年,欲以深情相许,静坐雪中,捻字墨纷飞;一片片承载了期望,翩翩起舞,回眸之间,触碰已是凉凉冰雨,已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 ”,萧瑟近邻,忧郁散落一地……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特喜欢纳兰的诗词,清丽婉约中,赋予了洁净纯粹的情思;唯美的忧伤,幽幽的相思,串联字里行间,始终如一的情,红尘谁念痴缠,瑟瑟风雪,一纸对白,唯有这墨雨更为明白,挥洒如雨,倾城雪月;再见莞尔,再见时倾国倾城,唯有那一世情长,挥洒清袖,云水清欢看过。

冬若是一位多情的诗人,那雪则是诗人的笔墨,梅则是诗人的情,诗人的魂;在这笔灵动中,红梅分外妖娆妩媚,一静一动,给冷色的冬天,一份情韵的画面;柔美百回的感触,茫茫雪海,一页情怀的舟,游弋其中;堪那世间万物,也不过是浮尘烟云,尘埃落定之时,若依旧留守着这份纯粹洁净,那该多好!

熟知冷风过,残雪去无处,无人问津,无人提及,短暂的飘雪,离别在即,“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分外清冷,冷漠了视角……当所有过往,渐变成书页空白,曾经沉寂的绕指柔情,擦肩而过;尝尽百味,陈旧的执念,依旧触及柔情回眸;千百回,那熟悉的味道,依旧千百次裁剪,羽翼唇语;依依回到梦的原乡,重现初始的`模样,初开的气息;期许静坐成一星一月,寂静相爱,默然欢喜。

梅开一树暖,情染了一季冬天;那一枝红,在霜白染尽里,绽放朵朵痴,瓣瓣的念;白雪皑皑,红舞一厢情怀,洒落了一地情话;而落雪寻梅,梅倾雪;琴萧合鸣,情浓了人间;这浅浅淡淡的相遇,总相宜,总适宜,雪沉静的白如玉,梅温润的红如霞,娇滴妩媚,又寂静无语,无声胜有声,一切都在了然间,都在拈花一笑间!

静静拈花不语,雪花洁白在光阴的路上,一片一片,飘落在梅的蕊里,融化在情浓掌心中;而梅红红一抹,轻扣一页捻墨的水镜,落入白白的中央,一点红,画眉点心,轻轻落入眼底,沉落在雪的心里;几分的喜悦,几分柔情,等待来了盈盈一水的温暖,“是你,终于来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可知道?

冬日里,雪梅唱舞一首冬日恋歌,不问今昔何昔,不问明日何去,遇见了便是缘份的释然;轻轻地,我来了,悄悄我去了,也许曾经是故去的荷,无意的一瞥,粉红了记忆的衣裳,朦胧了月色的面纱;红粉色印迹,会意山水相知,编织水瘦山寒的梦想,解语爱的刻骨;洁净了四季的轩窗,在红泥小炉,温下暖暖的情。

温和笔下的痴缠,柔润眉眼里静谧的光阴;有水,有山,山水一色,一程又一程,情浓重彩,勾勒一幅暖阳的冬;洁净的雪,红艳的梅,红红火火,欢欢喜喜一场;静默这一纸对白, 即便雪鬓霜鬟,也依旧用柔情绰态、袅袅娉娉的美好,留存笔触,与光阴对酌;静静地在蔓草荒烟上,让草木葳蕤,让即将荒芜的记忆,捻香暖心!

唱一首冬天的歌谣,轻轻地,慢慢地,走在漫天皆白、皑皑白雪中,走在红梅恋雪,倾城倾雪里;此时花情脉脉,温暖徐徐!

篇2:冬日恋歌情感散文

温暖的阳光有些刺眼,微微的风从开着的窗进来,仅有一点微凉。

午后的阳光倾情于人间,一切是那么明媚,温和。

西面的远山连绵起伏,山脊上的一排柏树显得小而苍黑;

大山是岩石体的,黛青色,山巅挨着天空,与浅蓝色的云天融洽的衔接;

山是沉稳的,天空是深邃的。

大山前低矮的山岭倒也明朗,以梯田的形状延伸过来;

山腰有几间砖瓦的农舍,静静地,看不见人,有一片枯萎的灌木隐约可见。

山岭是土山的`性质,泛着黄土地的光泽;

层层梯田,安然有序。

而头顶的天空却是湛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

眼前,一对家养的白鸽从空中掠过;

长尾巴的花雀也出来觅食了,叫声清脆悦耳,在这寒冷的季节应属难得了。

风渐渐大了些,淡淡的云雾忽然就给远山披上一件浅浅的薄纱,飘飘飘渺渺的,略显神秘。

篇3:现代散文写作中渗透的情感美

一、现代散文的抒情具有一种人性美

在散文中, 作者一般是作为抒情的主体而出现的, 不像小说戏剧, 作者的爱憎要通过塑造正反人物曲折地表达。因此, 作者的个性与价质观在散文中总是突出与鲜明的。作品中抒发的情感往往与作者个人是分不开的, 情感中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人性美。

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的名作《背影》的叙述是简单的, 描写是平实的, 却能打动千万个读者的心。父亲几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却让人印象深刻:祖母去世时, 本该受安慰的父亲竟安慰“我”说“事已至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待业在家的父亲这一句普通的话, 扣紧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跃然纸上。也正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才使这篇散文像一首优美的乐曲, 沁人心脾, 动人心扉, 这就是人类最简单最原始的亲情。这种情感就是人性美的一种具体体现!正如曾写过不少美文的谢冰心所说:“当一个人物, 一桩事迹, 一幅画面具体体现出的人性美向你袭来时, 它就像一根扎到心尖上的长针, 一阵卷到你面前的怒潮, 你只能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字, 才能描绘出你心尖上的那一阵剧痛或那一抹幸福。”

沈从文的散文, 对于人性美的挖掘就体现得更为直接。他的著名散文《鸭窠围的夜》通过深刻而又鲜明地描写, 表现了湘西人民的原始生命强力和对自然的热爱与契合, 以及天然纯真、乐知天命的性格。正如他自己所说, 这“是人生的形式”, 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 是人性的本真, 观念的单纯。心地卑劣的人, 固然不会写出千古传诵的美文, 而平庸或矫饰的情感也会使散文受到致命的伤害。相反, 只有心中有爱、有善的作家才会写出具有人性美的散文。

当代著名散文家刘白羽的散文,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意境阔大、粗犷、豪迈, 具有浪漫主义抒情风格。他的作品也时时流露着一种人性美。如《白蝴蝶之恋》中, 作者为了求助一只受伤的小蝴蝶时说:“忽然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正是作者心存爱、善与同情等美好的情愫才得以求助了一只受伤的小生命, 也正是作品中这种情感的人性美才得以打动读者。

现代散文作家中的一朵奇葩———琦君, 以一个女作家特有的细腻、柔婉向读者倾诉着她对人性的领悟与理解。她的散文中往往透着淡淡的忧伤, 在惆怅、迷惘、低沉之中蕴涵着深情。《金盒子》一文中作者以“金盒子”为线索叙述了自己与两位兄弟的情感经历, 岁月沧桑, 时日不再, 但作者倾吐在字里行间的手足情历历在目。“金盒子是我寂寞中唯一的良伴”, “我纵有一万个金盒子, 也抵不过一个亲爱的哥哥”!情感的炽热, 人性的纯美如同冰心的散文。她用爱去征服憎, 用人性去和谐世界, 使一切趋于平和。这种人性美是散文中的情感主线。

二、现代散文的情感还具有一种真情美

“在某种意义上说, 小说所写的是身外事, 而散文写的却大都是作家心中的事。从本质上说, 散文真正是心灵的袒露, 因此, 真实是散文的根基。” (3) 真情美在散文中是显而易见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体现的途径: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表现在现代散文的抒情散文中, 作家们往往直接抒情, 显示出不同的情感倾向, 但真挚感人。现代作家郭沫若先生, 他在抒情散文中体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倾向。例如《银杏》一文中, 作者写道:“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呀, 我是喜欢你, 我特别喜欢你”, 表达出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 银杏, 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文中也直接抒发出了作者对银杏的思念。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 在散文中很常见。

“秋天, 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 总是好的, 可是啊, 北国的秋, 却特别的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 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 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这故都的秋味”。“秋天, 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句子。通过这几句, 作者直接抒发出了一种沉郁之美和震撼人心的壮美, 对北国的秋的眷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美的事物唤起人的美感都是直接有完美的形式引起的, 而完美的形式的产生离不开艺术的技巧。” (4) 现代散文的真情美, 除了直接抒情来体现外, 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手法的运用来抒情, 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情等。

借景抒情。所谓“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具体的自然景物来抒发作者当时的心情的一种写作手法。“情随景迁”“景随情移”的说法自古有之。心情不同, 看景物的感受就不一样, 相反, 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境况下, 也可代表不同的心情。

现代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散文《挖荠菜》中,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苦难生活, 当馋丫头的故事。有一次偷地主家的玉米, 被地主家的管家发现了追着跑而不敢回家时, 写道:“远处, 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 羊儿咩咩地叫着, 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 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 夜色越来越浓, 村落啦, 林子啦, 坑洼啦, 沟渠啦, 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作者当时孤独、恐惧、无奈的心理就借此情此景抒发出来了。

现代文学史上写抒情散文的作家朱自清先生是一位好手。他善于描写, 在描写中做到情景交融, 在诗与画的交融上, 达到高度的成就, 给读者不仅仅是情的共鸣, 还给人一种图画美的享受。如名篇《荷塘月色》、《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融情于景之中。这里来分析一下《荷塘月色》。文章先写心境的不宁, “我”于是在夜间散步, 领略荷塘月色下的美景, 经过这美景的洗礼, 使主观情绪得以超越、升华、竟使心境达到了宁静。这是作者心情的变化, 写景的力量。作者使用精妙的比喻, 写出了月下荷塘特有的风韵。写荷花的美, 用明珠碧天的星星, 出浴的美人, 确切而又优雅;写荷花的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此外, 还用蝉声、蛙声来烘托, 以动衬静, 产生了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效果, 给读者美的享受。

托物言情。托物言情是散文中的间接抒情。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美感作为一种具体的感性活动, 离不开感觉器官对对象的感受” (5)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以借白杨树形象的刻画来抒发作者内心的真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茅盾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对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的情感, 以此为旋律, 反复强调自己的那份情感。但作家不是在空洞的喊口号, 而是以黄土高原为铺垫, 烘托白杨树的不平凡。更重要的是, 作家从白杨树那笔直的干、枝和向上伸展的叶等方面来进行形象性的描绘, 来表现它伟岸、正直、严肃、温和等特点。作者的感情有所依托, 抒发出来才显得真切、自然。许地山的《落花生》, 以花生这种食物来抒发情怀, 教诲儿女“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杨朔的散文《荔枝蜜》, 借勤劳的蜜蜂来抒发自己对辛勤劳动的人们的赞美之情。言在此, 而意在彼, 意味深长而又透露着美感。

三、现代散文的情感还具有一种自然美

情感的自然是很多散文家追求的方向, 而在现代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 返朴归真, 保存自然反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而在许多作家的笔下抒发出的情感都带给读者一种愉悦的享受, 一种清纯自然的美感。

现代散文的清纯自然得力于情感和语言的自然表现。现代作家群中的周作人先生的作品情感表达非常自然, 尤其是他的散文。他的散文多半以他特有的舒适自由而得到读者的垂青。信笔的漫谈之中别有趣味, 给人安详与闲适静雅之美。作品淡泊但并不乏味, 它源于作家广博的知识, 浓厚的对于各类事物的情趣, 所以描绘得有声有色, 有情致。如《故乡的野菜》一文, 有对野菜的介绍, 民俗的描写, 如何采集, 唱什么歌, 怎样做供品, 又夹以儿歌谚语, 也有食法的说明, 还引经据典, 说俗事中带有书卷气。文章的内容紧扣题目, 就事写事, 给人的感受大大超出采野菜本身, 从那乡间的气息和野趣, 或勾引一缕乡思, 或触发一份对于生活的激情。《乌篷船》也是如此, 固然也写船的种类、特征, 更重要的是写坐船时的心情。观两岸景色, 看地方戏曲, 听水声橹声鸡犬声, 造出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 让读者产生共鸣, 有身临其境之感, 似乎在领略一种缠绕山水之间恬适的自然美和情感美。

吴伯箫的散文往往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果树是围屏, 花草是篱笆, 中间是菜畦”, “水满的时候, 一清到底, 不溢不流, 很有点像童话里的宝瓶”。这一幅幅沁人心脾的田园风光图, 质朴无华, 像素淡明丽的水彩画, 于清新中包含着真挚、深厚的情意。

朱自清先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散文, 《温州的踪迹》颇有代表性。文中对梅雨潭的“绿”尽其笔力淋漓尽致的描摹, 令人如醉如痴, 心向神往。其中, 运用类比衬托手法的一段文字更有触到惊俗之处:“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脱不了鹅黄的底子, 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从迭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似乎太浓了。其余呢, 西湖的波太明了, 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在这样精致的文字里, 作者的情感, 似乎也一如那梅雨潭的绿, 清新、隽永、将情感恰到好处地自然抒发。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读者, 对散文的审美感受就会不同。散文的情感美还有很多体现, 如风情美、哲理美、恬适美等。以上关于散文情感美三个方面的阐述, 只是散文园地中绝妙景致之一, 要想全面领略此处的清风雅韵, 还有待自己更深入的研讨。

参考文献

[1]、曹国瑞:《情有所钟——散文奥秘的探寻》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出版。

[2]、编委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1991年版。

[3]、杨辛等编:《美学原理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4]、蔡庚生:《文学评论与鉴赏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篇4:写人散文的情感态度

再如《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是作者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个学生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更是一个为国牺牲的爱国青年。至于写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则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另一面,本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却惨遭杀害,更能揭露反动当局的凶残。文中写到的人物不止刘和珍一个,但显然是群体中的一个代表。与此相似的篇章还有《为了忘却的纪念》,“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五个青年作家中,着墨较多的是白莽与柔石。比如写柔石,特地说到他的硬与迂,其硬体现于做事的努力,也创作也翻译,迂则是不通世故。后来,“他的迂也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两相比照,可见他的厚道,这是硬与迂的结合。这两篇纪念文章,交织着悲愤之情,即缅怀死难者的悲伤以及对反动当局的愤怒,而对学生及后辈,却多有尊敬,还不无自谦。

又如《忆刘半农君》,作者笔下的刘半农,先是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但也有近于草率、失之无谋的地方。此种性格分析,点明了人物的长处及不足。至于与作者的关系,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可以在一起谈闲天。从谈天中,刘半农给人的印象是“浅”。“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用清澈的小溪来比这种浅,可见仍有其好处。至于后来的变化是没能与时俱进,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不再是同道中人了。但即使如此,还点明其为人的忠厚。行文至此,作者便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憎。“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不用说,作者的爱憎是很分明的。还有《范爱农》,写的是同乡及学友。“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就这肖像来看,颇见其愤世嫉俗。留学回国后,又碰面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这里讲了别后经历,觉得气闷,仍是那种愤激使然,但与作者的了解却增进了,便一起喝酒聊天。辛亥革命时,有了一些起色,一起在故乡做教员,但也只是一时之事,过后就因失望而颓唐了。此后再难振作,后来便醉酒落水淹死。作者的态度是同情的,但这不只是个人的境遇问题,还对世道多有针砭。

且看《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她生得黄胖而矮,长相不好,更不好的还在于背地里说人长短。“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些小动作,将其性格活灵活现地形容出来。再就是睡相不好,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大约是偏蛮横一类的。此外其还懂得许多作者所不耐烦的规矩。按理,这样一个保姆是不讨人喜欢的,但有一件事改变了作者的看法,那就是她为作者买来了《山海经》,而这正是作者想看的图画。“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一词,使长妈妈在作者的眼里大为改观,变得高大起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因为书,或者说一种精神上的关爱,使作者消除了内心的反感。结尾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原本是不无揶揄的,却变成一种赞美。

篇5:悄来的冬日情感散文

走在校园的星光大道,两旁的树叶枯黄凋零。寂凉和孤独在季节的变更中更忙碌,偶时彷徨,偶时落泪,就像飘零的树叶,不知你在哪,不知你还好吗?

前几日,冬雨绵绵,寒风刺骨,还没来得及告别秋日的凉爽,冬已到来。毫无疑问,一个感伤的季节,敲打着柔腻着美好的梦境。

娇气的冬,取代了春的温暖,夏的热暑,秋的凉意。我漫步在冬日的夜里,一鼓鼓寒风凛冽着身体,慢慢的融入我的体内,像一条毒虫,穿梭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感受到冬带来的忧郁和伤感。

仰着头,望着天,漆黑一片。幻想着天空出现星和月,再望望远方,而远方除了城市里的繁灯什么也没有。我很想站更高,望到天涯,望到美丽的摩登停留过的地方,这样牵挂的心也有停留的港湾。很思念远方的她,在寒冷的天,是否增添衣服,在夜深人静时,是否孤独,在茫茫的学生生活,是否忙碌和苦累。在远方的我除了担心,还有几分牵挂。常常听着孙露的爱情秋天,怀念儿时的记忆,儿时的你。

儿时的我们,单纯无暇。你就像翡翠明珠那样闪亮,你有东方女子的温柔雅情,你有西方女子的傲骨风情。当你走在没有边境的梦里,不怕时间的摧残,不怕记忆的破碎,坚强的走在漫漫的风霜雪夜。

我很想成为你记忆的一部分,因为我也是冬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雪莱的诗里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是啊!冬季寒冷,只有温馨的祝福,默默的奉献,那些就好比是一道闪电,冲击着我们的大脑,不管前路艰辛万苦,不管风雪在大,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伴侣,永远是你人生成功的支持者。

篇6:冬日的风,把你带走了情感散文

无尽的黑夜,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寒风吹起。我呆呆的站在风中,接受这寒风的洗礼,我不明白,为什么美丽的故事,总有遗憾。有时候,爱过之后,留下的却是一辈子的。记住,我走了之后,不会再回来。现在,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值得,什么是不值得。你的欺骗,你的敷衍,所造成的后果。冬天的风,很伤人。对不起,我很讨厌这个字眼。但是,我不得不接受这个。

独自书写着那些是是非非,我发觉。我像一个没人疼爱的孩子,在黑暗中默默地祈祷。一觉醒来,泪水湿了枕头。梦终于破碎,我也该觉醒了。现实,和梦,反差太大了。我的留恋,全部留在了梦中。不过,梦,终究还只是梦。时间过了,也就散了。想祈求上帝啊!多给一点时间,让我在虚幻中徘徊,不想回到痛苦的现实。我想,既然过去那么不堪,又何必念念不忘。

也许。我只是风的过客,像一颗流星般,一闪而过。谁能明白我的笑?谁能理解我的.痛?我明白了你华丽的谎言,华丽的让我无话可说。如今,我只想对自己说:“嗯,傻瓜,你太累了,需要休息了。你的心,碎了太多次了,伤痕累累了,永远都不可能愈合了,不愿再活的那么累,放松自己。也许关闭心门,对你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是,我想,我该关闭心门了。从现在开始,我谁也不信了,包括我自己。冬日的风,还在疯狂地吹,它定下的是永恒的瞬间。

篇7:情感记录:冬日随笔

总想静寂在某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因为不会有什么会来干扰最初的方向。

已经算是冬天了吧。阳光撒在身上有暖暖的感觉了。

窗外的树上有叶子在蜷缩着,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在冬夜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同样会给人悲凉的感觉。

玻璃上有淡淡的水汽,我用手指在上面画了个圈,有清晰的痕迹。接着便想在上面写些东西。

手指在半空停留了很久,却没有再画下去。至于原因,没有。

似乎是有些矛盾。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我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我没有反驳。因为的确如此。

我是个矛盾的.人,一直都是。

我会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我会静静的停止做一些事,即使是我很喜欢的。也没有原因,有的,是日后淡淡的失落,却仍热衷于此。

其实,生命本就是个矛盾,一个存在于重重矛盾中的矛盾。生命的意义,无非就是解决矛盾,仅此而已。

窗外有叶飘零,告示着脆弱。

忽然就好希望下雪。那些洁白的雪花总会让人平静。很平静。那样的洁白里,有让人安心的魔力。

你曾经告诉过我,你也喜欢雪,喜欢那份人间罕见的纯洁。

那天飘雪了,我特意为你留了一捧。后来,那些花瓣便融化为了澄澈的水。你却没有踪迹。

不禁有些忧伤了。

篇8:简谈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四、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

爱国主义是个千百年来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切、最浓厚的感情。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 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新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它更加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 创造发展新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统继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教育价值观, 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艺术实践, 鼓励音乐创作, 提倡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 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教育理念。

五、根据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既是激烈竞争的社会又是需要密切合作的社会。那

种孤单奋战、排斥他人的做法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合唱、主唱、齐奏、合奏等多种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参加艺术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 学会与人交往, 并逐步调整那种“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

六、要把音乐教育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把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 “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最显著的特征。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 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 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 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 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 形成审美情操, 从而完善人格的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富人文情怀, 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 它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应当说,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极好教材。

音乐是一门艺术, 它不但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陶冶人的情操, 还可以开发智力, 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 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性教育, 为培养创造性地实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沂第四中学)

与韵文相比, 散文如日常谈话般率性真诚, 随意自由, 外国散文中有所谓絮语散文, 随笔散文, 我国现代有谈话散文, 有所谓“闲话”、“杂谈”类散文类别, 在强调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谋而合。

的确, 散文抒情的功能并不比诗歌差, 在深入人心探幽, 在方式途径的灵活多样上, 散文可说还胜诗歌一筹, 因此, 散文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最熨帖的寄托。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 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的情感体验。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 还需要循其语言表征, 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 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

那么, 散文的这种审美功能在阅读中是如何实现的呢?

稍有鉴赏力的读者都有从阅读兴奋中享受艺术美感的经验和体验:阅读之后, 在一定的艺术直感的支配下, 艺术意象重现, 与作者之间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高潮, 在兴奋中获得共鸣的快感……这是在值得鉴赏处自然形成的“兴奋点”,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常有“快绝!妙绝!”的赞叹;脂评本《红楼梦》常用“宁不相杀”的点评。追根溯源, 这种兴奋点的形成正是在读者进入阅读鉴赏的境界, 无意识地换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种情感的愉悦与共鸣, 而唤起读者审美体验的正是作品中或浓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由此, 我们可以回答以上的问题:深入文本, 发挥想象, 换位思考, 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举朱自清的《背景》为例, 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 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 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 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势点示了“我”多次的流泪。“事非经历不知难, 情非感受不知味”, 若只是冷眼旁观, 漠然置之, 那与我们司空见惯于街偶中的乞丐的感受有何相异?又何以能唤起我们的审美愉悦?此时, 唯有发挥想象, 换位思考, 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才能深切体会到一个父亲在家国两茫茫之际, 送子远行时的那种深情的牵挂, 那种不忍不舍, 满怀希望而前景黯淡、相互交织的复杂感受。

但仅仅是调动想象, 换位思考, 还只是促使“兴奋点”的形成, 停留在“理解感情, 引发共鸣”的层次上, 不足以说明进入审美鉴赏的较高层面。要进入情感美的鉴赏, 还必须要求对在形成的为自我所感知到的情感进行追本溯源, 摸索出一番理性思考的“所以然”, 而这一番“所以然”的得出过程则可见出读者的鉴赏门道, 其结果也正可见出读者的鉴赏功夫来。

再举《背影》, 文中引发我们共鸣的天伦之情———父爱, 为什么在当时的作者却未能明了, “真是太聪明了呢”?为什么直至“近几年来,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之际, 收到父亲的悲观而故作达观的信后, 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才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呢?对这些问题深入剖析, 不但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而且可能需要借用心理学、历史学、美学的知识共同参与解读。山东的李洪昌先生在其“教学感悟”中认为父子在时间、空间感情的适当距离产生了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6期) 这种对情感美的缘由的理性追溯就使鉴赏过程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不同经历、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度找到与散文作者的共通处, 达到部分地接受作品的地步, 关键是看你在什么理性背景下, 沿什么途径入手、探幽, 也就是说, 鉴赏散文的情感美, 不但要“通其情”, 并且要“晓其理”。张炳隅先生在其《文学鉴赏学》中用“通情达理”概括, 正是其意。

篇9:散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审美情感 散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

散文奥妙无穷的世界里,造物神秘,人工瑰丽,心灵深邃与微妙;散文笔法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因此,散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审美情感需要。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在审美中产生的情感不同于生理愉悦和欲求的满足,它是升华了的精神上的愉悦,是能够打动人心灵的情感活动。因此,散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情感的培养的过程。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品语言,开拓审美情感的能力

我们读名家的散文,常读了开端就感受到某种气韵,进入到作家渲染的氛围中。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朴实沉郁的语言风格,开端便已奠基。以下文字均随情境相生,朴素、深沉、忧郁。此外要真正体会作家遣词造句之妙,还必须透过语言的外衣,挖掘语言的内涵。通过对语言运用的分析,学习景物描摹、感情升华、哲理揭示的技巧。要使学生明确,语言本身并无黄金与砂石之分,能创造出动人的意境,传神传情地写景状物,就点石成金了。如《荷塘月色》开头用“心里颇不宁静”微微露出主题内涵,“不宁静”一词,平常而又平常,在别的文章中谁也不曾留意它,但用在这里就具有任何别的词语都难以产生的效果,它不仅正好与彼时彼地的气氛、人物特有的心情以及文章的整个情调丝丝入扣,而且惟妙惟肖地表露了作者在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不满现实、寻找超脱,以及暂时获得超脱、终究不能超脱的复杂矛盾感情。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仅此一语,愤懑烦躁的心绪全出,不安于现状、批判现状、改造现状的锋芒贯通全篇。

二、捕情感,唤起学生审美情感的需求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废,写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讲授重点就不应放在对项脊轩的记述上,而应从作者“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情感入手。作者为什么对一间“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如此一往情深呢?这间小屋牵系着一些人和事,是作者时时追怀,不能忘却的。小屋几经变迁,反映了一个大家庭的衰败和离析。小小的“项脊轩”,可以说是作者家庭变异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背影》中“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主要在于作者巧妙地把“父亲”的“背影”放到特定的情景中去表现:“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为了安葬“祖母”,必须变卖典质。丧事一完,老境颓唐的“父亲”还要到远方去谋求差事。而分别时,年迈而行动已经不便的“父亲”出于对“我”的关心和安慰,硬要爬上爬下地穿过铁道给“我”买橘子!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令人伤心和感动得落泪?

三、入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情感的途径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境”由“情”生,“情”浓“境”现,无“情”则不能入“境”。在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人生的不同场景,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以形传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以神写形的的意境需要追问真意,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这种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阅读这类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够带动起来。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带情”、“引导”是很重要的两环。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感化学生,带领学生一同在美妙的艺术殿堂遨游,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由形到神,顺着文中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美丽飘渺的画面,深情地引导学生走进这种朦胧的意境之中,带着学生在欣赏婀娜多姿的荷花、微微吹拂的晚风、缕缕淡淡的荷香、曲曲折折的小路、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中,细细品味作品迷离恍惚的情调,从而进入这种夹杂着淡淡的哀痛、淡淡的恬静的独特的意境,慢慢地领悟作者苦闷彷徨的心情,作品的主题也就把握住了。

审美情感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品语言,捕情感,入意境,是我对散文教学方法的一点粗浅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为指导思想,把握教材重点,处处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入手,让学生真正在散文的学习中获得美的感染。

篇10:冬日恋歌抒情散文

园子里静得出奇,偶尔见几个打扫卫生的阿姨在聊天。路边的植物,柳树、法桐、银杏、国槐、杨树……都静静的睡着,没有一点生气的睡着,只有冬青依然吸收阳光吐露新绿。下车后,我觉得不应该大声说话,惊扰了这一园好梦,倘若因为我的惊吓,来年她们该绿了不绿,那该如何是好?

漫步在熟悉的彩虹路,猛然瞥见一抹浓郁的绿色,是几株高大的松树,绿的那样沉稳厚重,仿佛在为园子坐镇。是呀,往日来逛园子,从没有特别关注过冬青和松树。今天才知道,他们的生命是多么顽强,即便是数九寒冬的今天,也傲立寒风中吐露绿叶。仔细看了一会儿,竟然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靠近松枝,闻一闻,居然还散发出特有的香气。往日里只关注迎春花黄、玉兰花白、樱桃花红,可是能四季坚守生命的绿色,时时散发着香气的,这园子里唯有松树。说来真是惭愧,我真是眼拙,以前竟没有关注到这高洁的松树。

走上大拱桥,驻足桥上,拽拽枯黄的柳枝想叫醒她,喜欢看她婀娜的舞姿,但那要等两三个月以后了。南面的莲花池已经冰冻封塘,借着阳光,透过厚厚的冰面,能看见河底仍然有几片泛绿的荷叶。大概是几株要强的荷花,把生命的绿叶保存到冰冻期前,所以才永远定格了几片绿色,供人欣赏。北边的大水塘,没有冰冻,只有一层薄冰漂在水面。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寒风吹过、波光粼粼。不知名的水草,伸展着叶子吸收阳光,努力的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才能在冰冷的河底绿油油泛着光。

我突然想起了上次来玩喂过的两只野鸭子,那跟随着你,“呱呱”叫、拍打着翅膀、吃完你喂的东西、还傲娇的不配合照相的场景,是那样熟悉。我对着水面,“呱呱呱呱”的叫了几声,想起来是自己犯傻,大冬天的,它们没有食物,肯定会飞去别处另谋生活。心里也有一丝不安和悲凉,但求不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走在红色的木栈道,突然想起小时候常玩的打“冰溜子”。那时,冬天冰冻封河的岸边是最热闹的。三五成群的小伙伴站在河边,高喊,“1、2、3,扔!”,手握石子、冲着冰面,一齐出手。打的远的欢呼雀跃,打的近的大喊“不算,不算、再来!”。还有更热闹的,有的小伙伴儿一甩手石头偏偏往后飞,经常砸到后边的人。后边看热闹的大多数是闲聊的大人,把自己亲爹砸着的都有,一顿胖揍是少不了的。我找了好一阵子,竟然没找到一块石头。哎!清洁工打扫卫生的能力真是逆天了,连冬青丛中也没见半块石头,只好悻悻前行。

登上牡丹亭,四处眺望,远处,高大的乔木光秃秃的;近处,牡丹芍药争芳斗艳的景象已然远去。想要欣赏那份国色天香的美,还要等四五个月吧。踩过几块孤零零的怪石,心中不禁有些凄凉,最不喜欢冬天了,远望都是灰蒙蒙的,还有这古城特有的天气,让人感到紧张而压抑。最近一些事,总在心头萦绕,大概也是为迎合这冬日,就应该有一种凄美的心情。深吸了几口冷气,拢拢棉衣上的阳光。嗯!还是暖暖的,即便是古城特有的朦胧阳光,她也是暖暖的,暖在身上,暖在心里。

绕过小拱桥,一抬头,突然怔住了。眼前的景象让我始料不及,平日里最喜欢的竹林,今天仍是翠绿喜人。我高兴的快走几步置身其中。竹子还是那样挺拔的站在那里等我亲近,一颗一颗笔直挺拔,像极一个个傲立寒风的哨兵。她们紧密靠拢在一起,但不相互纠缠,不像有些紧密的树彼此会交织在一起。这片竹林,密的林底都见不到阳光,但枝枝杈杈还是错落有致的舒展在自己的空间。北方的园子里有这么大一片竹林,实属不易。这里是我每次逛园子的必来之处,总要驻足凝望很久,最喜欢在雨中,看她们挂满雨滴的样子。此时她们特别像爱哭鼻子的小姑娘,叶子一垂,雨滴落下和落泪一样;旋即又直起叶子,好像小姑娘破涕为笑的样子。今日的竹林,是生命张力的完美展现。记得去年冬天,这片竹林,叶子枯黄,枝杈残落。也仅仅是过了一年,冬日还这样翠绿喜人。应该是竹子适应了北方的寒冷天气,今天才这般从容地翠绿了春夏秋冬一整年。

印象中我只被阆中的竹海震惊过,因为那里有竹海听涛的震撼;今天生态园的竹林让我更加震惊,她们笑对北方的冰天雪地,在寒冷的冬日一身翠绿,含情脉脉的看着你,比阆中的竹子要顽强几百倍。我慢慢的挪着步子,在竹林中穿行,悉心感受这片竹子的生命力,听她们窃窃私语,给这凄美的冬日带来了生命之绿,这片翠绿色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

过了采摘园,是那片夏日经常捞鱼的旱地莲塘。柳树枯萎的干枝,在栈道边无精打采的低垂着。看到冰面又想起打“冰溜子”了,我仔细的寻找,终于在大柳树下发现几块石头,“呀!有收获!”心中窃喜。拿在手中,掂一掂,既不光滑,也没份量,但也得来不易啊。想想我这一晃都人到中年了,那时自己还是个毛头小孩儿。看看四下没人,哎!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能凑在一起玩打“冰溜子”、“砸亲爹”的人还真不多。于是下到池塘边,一步跨到冰面上,甩手一颗,“当”只出去了不足十米远;再来,甩手又是一颗石子,“当、当”旋跳了几下,就懒得不动了。连打几颗也没打到池塘的对面,按说这池塘也没有多宽,真是越大越不行啊。手机、电脑、汽车玩的越来越溜,交流能力、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变得越来越弱,现在的我,连打个“冰溜子”都不顺手了。不由得心里憋气,最后一颗石子,攒足力气,抡圆臂膀,瞅准角度,甩手“嗖”的一下扔出去,“当、当、当……”石子在冰面上飞速旋跳了数次,胜利的冲出对岸。我还是能行的,于是满心欢喜的拍拍手。

突然发现一群密集的黑色小点在冰面下蠕动,我的心里一阵紧张,天生的密集恐惧症,最烦就是看密密匝匝的活物了。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蹲下来仔细地看,是一群黑色的小鱼,在冰下缓缓地游动。我静静的欣赏着他们慢节奏的泳姿,其间还夹杂着几尾红色的小金鱼,这零下十几度的冷冰之下,还有这样一群顽强的小生命,不畏天寒地冻,整齐划一的游动,尽情展示他们的生命之美,这画面可真是温暖。可是人,这么大个就是裹在这厚厚的棉衣里还觉得冷。心里油然而生的钦佩之情,后悔自己下池塘打“冰溜子”,惊扰到它们休息;但又一想,也许打扰一下,换个睡觉姿势,一会儿会睡得更香,想到这里,我笑着也就心安理得了。

樱桃林里没有一点生机,不见往日的辉煌。走在树下,枝枝杈杈交插在一起,有的伸过甬路,时不时的会扫到你的脑袋,所以快走几步,复又回到彩虹路上。今天的生态园,少了人声鼎沸的嘈杂,少了花红柳绿的娇艳,少了蜂飞蝶舞的忙碌,少了卿卿我我的情侣,多的是一份典雅如歌的清净,多的是一份傲立寒风的豁达,多的是生命的厚积薄发,多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冬青、松树、竹子、小鱼,这些生命的印记,只有在冬天的生态园,你才懂得他们的顽强与伟大,才能看到他们默默的温情,静静的等你亲近,为你守护春夏秋冬。

上一篇:平昌县镇龙镇人民政府下一篇:金融与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