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妇幼卫生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2024-06-09

“2009年妇幼卫生计划”卫生工作计划(共9篇)

篇1:“2009年妇幼卫生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加强“两个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保障广大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盐津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以妇女儿童为中心,加强“两个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服务指标

1.新法接生率≥95%。

2.住院分娩率≥75%。

3.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8%。

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

5.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75%。

6.0-2岁儿童系统管理率≥80%。

7.高危孕产妇筛查率≥15%。

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

9.孕产妇住院分娩减免政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保健知识宣传率达100%。

10.孕产妇HIV检测率≥90%。

11.结婚人群HIV检测率≥90%。

二健康指标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3‰以下。

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以下。

4.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妇女保健工作

1.积极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确保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8%以上。

2.严格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要求,对孕妇开展孕期HIV检测和产前检查,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8%以上。

3.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工作,使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15%以上,高危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

4.积极动员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使住院分娩率达75%以上;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加强产妇产后访视工作,提高产妇产后健康水平,预防产褥期各种疾病,使产妇产后访视率达85%以上。

6.结合实际,开展以生殖健康为主的妇女保健服务,提供妇女疾病普查、治疗工作。

二儿童保健工作

1.按照新生儿访视工作要求,加强新生儿访视工作,正常新生儿必须访视3次以上,高危儿童必须增加访视次数,使新生儿访视率达88%以上。指导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技术,指导观察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掌握新生儿发生危急情况时呼救转诊程序。

2.对满月访视结束后的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手册,按照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要求,开展4:2:1体格检查服务,及时对体检儿童进行营养评价。掌握辖区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情况,使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集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100%。

3.定期

组织散居儿童体格检查工作,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汇总,使儿童保健覆盖率达75%以上城镇所在地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

4.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各级应加强托幼机构儿童监测工作,使新入托园儿童体检率达98%以上。指导托幼机构提供合理营养,确保膳食平衡。对3岁以下儿童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并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5.加强高危儿童的筛查、管理、随访工作,及时建立高危儿管理个案登记台账,根据高危儿童结案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三“降消”项目工作

1.建立各种组织,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组,以医疗业务技术骨干为组长的项目技术指导组、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抢救组、转诊组和健康教育技术指导组五个组织。并按照各种组织成员职责开展工作。如果有人员变动,应及时对组织成员进行调整。

2.加强产、儿科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产、儿科建设,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强化产科人员技能培训,规范急救程序,提高急救成功率。

3.村级要落实边远地区孕产妇、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监护责任,宣传动员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达100%。

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1.按照《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省、市业务培训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做好孕产妇HIV检测工作,使孕产妇孕期HIV检测率达90%以上。为避免HIV检测试剂不必要的浪费,各级应充分了解检测对象的检测史,按要求开展检测前及检测后咨询工作,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2.与县民政局密切配合,加大结婚人群HIV检测力度,使结婚人群HIV检测率达90%以上。达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关口前移的目的,进一步遏制艾滋病病毒的扩散和蔓延。

五两个死亡监测工作2.调整豆沙镇、庙坝乡、柿子乡、中和乡、牛寨乡为2009年的儿童死亡监测乡,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调查,寻找引起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努力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3‰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以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

3.按照上级要求,凡是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提供死亡儿童病历复印件,为分析讨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儿童的死因提供依据。

六健康教育工作

1.各级保健人员要积极争取各级妇联组织支持,利用妇联组织搭建平台,各级保健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3次健康教育宣传讲座,重点宣传住院分娩救助政策、孕产期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等内容,努力提高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每季度出一期专栏,重点宣传影响当地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妇幼卫生知识;书写永久性标语2-3条;村级及

社区孕产妇健康处方发放率100%。

3.县级保健机构利用“母亲健康快车”下乡开展工作督导,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广泛的孕产期保健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为各级开展保健服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七人员培训工作

1.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积极选送产、儿科业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

2.已经开展产、儿科服务项目的乡镇卫生院,对产、儿科业务人员要进行短期轮换培训,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3.县级保健院利用妇幼专干季度例会时间,由本院临床副院长组织开展产、儿科常见危急症状的研讨会议,以此推进全县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4.采取多种形式对村卫生室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使村级保健人员“三基”掌握率达85%以上。2各乡镇卫生院采取至少每两个月一次的集中短期培训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每次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彻底的讲解,争取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一年搞懂六个问题。

3县、乡两级深入村级指导工作时,对村级保健人员开展现场业务培训。

八信息统计及质量控制工作

1.村级保健人员做到及时准确登记妇幼卫生村级台账,每月3日前向乡妇幼专干报上个月数据及各种表卡。

2.各乡镇妇幼专干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析汇总,按时、准确上报县保健院。

3.县乡两级定期加强儿童出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育龄妇女死亡漏报调查,抽查各项保健服务措施执行情况,加强保健服务指标及健康指标质量控制,确保各项妇幼卫生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为上级部门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5.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每月3日前将上个月本机构孕产妇HIV监测报表Ⅰ-Ⅱ上报县保健院统计室,各乡镇每月3日前将本辖区上个月分娩产妇HIV监测报表Ⅰ-Ⅲ上报县保健院统计室;县保健院统计室每月5日前将上个月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检测情况上报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层层分解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

1.由县保健院根据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指标,结合本县工作实际,逐一分解并及时落实到相关单位。县卫生局委托县保健院与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签订2009年妇幼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2.各乡镇卫生院将县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村和院内相关人员,并与各村卫生室负责人和院内相关人员签订2009年妇幼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强化督导,促进各项工作指标顺利达标

1.县保健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制定有效的、操作性强的2009年督导工作计划。

2.各级保健人员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做到县到乡每季度一次,乡到村双月一次,要求建立县到乡、乡到村双向督导记录备查制度。

3.各乡镇卫生院要定期检查督促妇幼专干履行乡级妇幼保健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4.县卫生局每半年组织一次妇幼卫生工作综合目标执行情况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2009年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考核。

五、其他事项

本计划与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不一致的,将另行通知,并按补充通知执行。2.盐津县2009年妇幼卫生工作健康指标

篇2:“2009年妇幼卫生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任春琴

在县卫生局、县妇幼保健院和医院领导的领导下,一年来我院妇幼卫生工作围绕“两法一例”这一主题,努力抓好妇幼两个系统管理,进一步巩固2008年妇幼卫生工作成果,取得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坚持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妇幼保健年为契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质量

提高宣教工作质量,是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途径,加强村级人员培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完善各项学习制度,加强操作规程,每月组织乡村医生业务学习两次。

(三)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在全乡范围学习《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率100%。并在医院门诊设置母婴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专栏。

(四)积极开展妇幼两个系统管理

1)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今年我乡分娩的产妇共37人、系统管理37人、系统管理率100%、产后访视37人、访视率100%。产前检查率达100%。住院分娩37人,达100%。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今年共有高危孕产妇9人,全部进行了管理,监测和追踪。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2)继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0%以上。并认真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一年来在我乡分娩活婴有37,访视37人,访视率100%。2009年我乡有7岁以下儿童291人,系统管理268人,达92%,5岁以下儿童174人,查体重146人,低体重儿21人,已作喂养指导,3岁以下儿童105人,系统管理98人达93.4%。

3)积极做好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工作。对孕产妇进行耐心宣教,讲授孕期,产褥期保健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并对孕产妇进行测试。共宣教37人,宣教率100%、测试合格率100%。

4)对我乡的孕产妇发放孕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手册,在门诊和病房设有健康宣传专栏,宣传妇幼保健知识,每季度换一次,今年共开办四期。在院内设有咨询电话,在门诊设有母乳喂养咨询处,正确解答母乳喂养知识的咨询。

5)建立健全的妇幼各项原始登记和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按时完成国家,省级报表的上报工作,做到完整、准确、及时。

6)不断完善宣教工作。全乡医务人员经常为孕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并提供母乳喂养的帮助和指导。2009年我乡母乳喂养34人,达91%。

7)2009年我乡有流动孕妇3人,活产3人,同样实行全程追踪监控服务。

8)大力开展妇女病查治。共查820人,达43.9%。查出妇女病396,达48.2%。9)2009年共开展计划生育手术65例。10)2009年我乡无孕妇及儿童死亡。

一年来,我院的妇幼卫生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宣教工作质量,努力促使我院的妇幼卫生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3:“2009年妇幼卫生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0—2012年兰州市城关区辖区22家助产医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表、卡和册,按全国统一印制的妇幼年报表汇总、上报。

1.2 方法

对城关区妇幼卫生年报内的保健服务和生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 主要指标结果分析

2.1 2010—2012年兰州市城关区儿童保健和健康状况

辖区2010年7岁以下儿童数为54 282人,2011年为55 976人,2012年为52 555人,其中5岁以下儿童数2010年为39 182人,2011年为41 951人,2012年为40 887人;3岁以下儿童数2010年为25 415人,2011年为25 800人,2012年为25 577人;活产数2010年为8 881人,2011年为8 783人,2012年为8 266人。

2.1.1 儿童保健服务情况:

自2010年以来,我区儿童保健管理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从具体数据来看,涉农和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儿童保健水平仍低于中心社区,见表1。

2.1.2 母乳喂养情况:

母乳喂养率2010年为92.94%,2011年为92.53%,2012年为89.97%;纯母乳喂养率:2010年为43.77%,2011年为53.87%,2012年为49.14%。

母乳喂养是WHO推荐的适宜技术,而母乳喂养率更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的目标之一。兰州市城关区2012年母乳喂养率较2011年度下降了2.56个百分点,纯母乳喂养率也相应下降。不断上升的剖宫产率,是造成纯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1]。

2.1.3 儿童疾病发生情况:

(1)新生儿疾病筛查率:2010年为87.49%,2011年为88.00%,2012年为86.75%;听力筛查率:2010年为87.39%,2011年为89.04%,2012年为86.23%。新生儿筛查率变化不大,虽已达到省、市及《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的目标,但近年来筛查率仍得不到有效提升,其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力度有限,宣传力度薄弱,加之患者相关意识缺乏,故影响筛查率的进一步提升。(2)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2010年为3.60%,2011年为1.55%,2012年为1.72%。低出生体重是反映产妇孕期营养和保健的重要指标。从年报数据来看,2012年我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虽较2010年有明显下降,但根据国际组织提供的我国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判断,此指标可能存在上报、收集误差。同时提示我们需进一步提高产后访视质量,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现和管理工作。(3)5岁以下儿童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2010年为1.48%,2011年为1.04%,2012年为1.20%。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前变化不大,其中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心街道。

2.1.4 儿童生命指标情况: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2011年度上升,但仍低于2010年全国水平(分别为4.46‰、6.57‰和8.48‰)。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三网”监测系统逐步完善,本年度现场质量控制力度加大,死亡漏报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儿童死亡率高于往年的现象。5岁以下儿童死亡顺位为: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和意外死亡。新生儿死亡仍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而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意外死亡的比例有上升趋势,见表2。

2.2 孕产妇保健和健康状况

城关区辖区20~64岁妇女人数2010年为236 169人,2011年为261 922人,2012年为265 457人;2010年产妇数为8 839人,2011年产妇数为8 720人,2012年产妇数为8 201人。

2.2.1 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

(1)早孕建卡率、产检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均有显著提高,见表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孕产妇保健工作下沉社区后,工作逐年规范,妇幼保健业务督导力度不断加大,也与近年来社会广泛宣传、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有关。(2)近年来,我国已呈现出分娩这一自然过程过度依赖医疗干预措施的趋势,2010年我国剖宫产率城市为40.5%,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线的3倍[2]。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剖宫产也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城关区孕产妇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该辖区三级以上医院分布集中,技术服务水平相对较高,高危孕产妇就诊及分娩集中;二是医护人员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增强,对医疗纠纷顾虑较多;三是近年来剖宫产的非医学因素即社会因素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故城关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2012年虽有下降,但从总体来看,剖宫产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应引起重视,见表4。

2.2.2 孕产妇死亡情况:

自2009年以来持续为零。2012年辖区内孕产妇死亡0例,非户籍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产科出血。由此可见,产科出血仍是威胁孕产妇生命的主要原因。

2.2.3 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情况:

2010-2012年我区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零。新生儿破伤风曾是威胁我国新生儿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自2007年以来我区发生率持续为零,实现了我区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

2.2.4 妇女病普查情况:

总体来看,2010—2012年兰州市城关区妇女病筛查率呈上升趋势。在所患各种妇女病中,阴道炎居第一位,宫颈炎居第二位,尖锐湿疣为第三位,见表5。尖锐湿疣、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率较前无变化,分析其原因主要可能与城市妇女病普查开展项目多或城关区三级医院集中,检测手段较为先进有关。阴道炎和宫颈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也是罹患妇科肿瘤的危险因素,故应从全民健康入手,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常规妇女病普查,以降低妇女病患病率。

3 讨论

做好围产期保健,促进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加强对高危孕产妇和高危新生儿的识别和管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是确保母婴安全、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3.1 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与保健服务情况密切相关

从本资料分析结果来看,2010—2012年城关区孕产妇、儿童各项保健服务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达到省、市级《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但从现场质控的情况来看,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情况指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现象,出现孕产妇、儿童保健水平的高估。儿童死亡漏报问题一直是城关区妇幼卫生年报数据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妇幼卫生年报现场质量控制结果来看,发现问题最多的是儿童死亡漏报,所以妇幼卫生年报的儿童死亡率也是被低估的一个数据。2010—2012年城关区加大了对儿童死亡数据的现场质控力度,加大人力投入力度,增加质控场所,使漏报率大幅度下降。因此,出现了2011—2012年儿童死亡率高于往年的现象。

3.2 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出生缺陷则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对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重视婚前体检、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以及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2012年城关区婚前医学检查率较2011年度下降了10.75个百分点,而出生缺陷率较上年度上升了0.05‰,由此可见,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婚前医学保健措施的实施有一定关系。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对基层妇幼人员培训优生、优育技能,提高妇幼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推进婚检工作,完善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工作,规范围产期保健服务项目和技术,切实提高婚检率和筛查率,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3.3 政府主导力度有限

部分机构对妇幼卫生及信息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妇幼卫生年报质量降低。由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水平和开展进度参差不齐,加之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人员流动较大,导致信息收集、管理衔接不力,上报信息出现明显误差。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将各级医院的妇幼保健管理工作纳人各级考核中,加强各级主管部门对妇幼保健工作的认识,严把妇幼卫生信息质量关,有效提高妇幼信息利用价值。

关键词:妇幼卫生保健,中国妇幼儿童发展纲要,兰州市

参考文献

[1]孙建英.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33(24):4435-4436.

篇4:“2009年妇幼卫生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关键词 妇幼卫生 监测 管理

资料与方法

据资料显示,开展三网监测工作以来,2003年与1991年相比,全国儿童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有所下降。这些数据表明了开展三网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在具体的实施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深入实际调查,摸清基础情况:1998年之前,我市的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较为落后,数据统计准确性较低,孕产妇死亡和儿童死亡漏报较为严重。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制定专项调查方案,以孕产妇、儿童死亡情况为主线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查。

其次加強“三网监测”的领导工作,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在全市实行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三网合并的建议,并得到了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由市卫生局主管局长任组长,各县区卫生局主管局长、市直各医疗保健机构领导为成员的妇幼卫生监测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妇产科、儿科及妇幼保健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孕产妇死亡评审小组、儿童死亡评审小组及三网监测质控督导小组等。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有关单位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定期考核。

(2)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使监测工作逐步规范:①印制统一的监测登记、统计及报告卡等;②建立妇幼信息量化考核制度,对上报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量化评分,定期考核;③建立数据核对制度;④建立例会报告制度;⑤建立分级质量控制制度;⑥建立“两个死亡”调查评审制度;⑦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及信息反馈制度;⑧市县设立奖励基金制度。

(3)完善监测网络,建立高素质的监测队伍:三网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想使工作做好必须有一支业务熟练、相对稳定的监测队伍,为此市卫生行政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及综合医院,必须有固定的妇幼信息统计人员及监测人员,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市-区-地段(农村:县-乡-村)的监测网络。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举办培训班着力提高监测人员素质,并且采取以会代训及下基层指导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基层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4)加强部门沟通,层层督导,保证工作质量:①加强部门沟通,争取理解支持。我们利用“两个纲要”评估等时机,多次向政府汇报妇幼工作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公安、计生、民政、统计及妇联等有关部门,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使我市的“三网监测”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②定期督导质控,保证工作质量。为确保监测质量,市三网监测质控小组,每季度都要对全市进行质控一次,走访各医疗保健单位相关科室、街道、居委会、村、户和计生办、派出所、卫生室等核对查看相关登记及数据,并及时把质控信息以简报的形式下发到各相关单位,促使其提高监测质量。

(5)注重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利用:为使监测信息真正发挥起指导妇幼卫生工作的作用,我们对收集的监测资料定期进行认真整理分析,并结合“两个死亡”评审的情况,查找死因及影响因素等,写出分析报告,提出干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如在1998~2000年中,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显示我市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产科质量低,基层接生单位投入少、条件差,产科人员素质不高,群众保健意识不强,非住院分娩率高等。

为此,市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①市卫生局从卫生经费中划拨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基层产科,改善乡镇卫生院产科的条件。②制定下发市、县、乡产科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加强产科建设,对接生单位房屋、设备、人员技术条件实行千分制考核。③对产科人员定期考核和培训。④以医学会为依托,定期举办学术活动,推广产科适宜技术。⑤建立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对符合转诊条件的孕产妇,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将其转到上级医疗机构处理。⑥依法加强对助产技术的监督管理,严格助产技术单位的审批和助产人员的准入等。

结 果

妇幼信息工作上新台阶:妇幼信息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先进行列。自1998年以来,连续数年获河南省妇幼卫生统计和监测先进地市,多次受到省卫生厅的表彰,2001年又被省推荐为国家城市三网监测点,并多次受到国家三网监测督导组的表扬。

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提高,两个死亡率明显下降:我市孕产妇死亡率由1998~2000年的70~90/10万下降到2006年的22.5/10万左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30‰左右,下降到14‰左右,呈逐年下降趋势。

实现了我市妇幼保健专业科技成果零的突破。通过开展三网监测,我们于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妇幼保健方面的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项,省级科技成果一项。

篇5:2015年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二O一五年妇幼卫生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抓好我区2015年的妇幼卫生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努力完成“两纲”各项指标,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生殖健康为目的、临床与保健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在巩固2014年取得的各种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降消”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两癌”筛查项目等工作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妇幼卫生服务水平,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确保我区妇幼卫生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9/10万以下。

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3.5‰以下。

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5‰以下。

4、规范监测和管理新生儿破伤风。

5、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

6、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孕前优生临床实验室实间质评合格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术后随访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县、乡级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取得执业资格比例分别达80%及60%以上。

7、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发放率达95%以上,随访率达95%以上,群众对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计划生育避孕药具优质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可及率达95%以上,获得率达95%以上。

(二)分目标:

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5%以上,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3、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率及住院分娩率达100%,4、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5%以上,5、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

1、全区100%的中心乡能开展平产分娩、难产处理、剖宫产和产科危急重症识别与转诊,100%的普通乡能开展平产分娩和产科危重识别和转诊。

7、全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60%以上,听力筛查率达50%以上。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召回率达90%以上,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和永久性听力障碍康复救助率达100%。

8、孕产妇艾、乙、梅的咨询检测率达80%以上(其中孕期检测率达70%以上),确保任务数的完成。

9、目标妇女叶酸服用率达75%以上,服药依从率达50%以上、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确保任务数的完成。

三、工作措施:

(一)以“降消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为龙头,全面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加强乡级产儿科建设,不断巩固爱婴医院所取得的成绩,扩大爱婴医院的覆盖面,提高住院分娩率。选派驻乡专家,在乡镇卫生院开展驻乡蹬点,每季度不少于15 天,负责监督和指导项目工作的实施,规范各项产科技术标准和操作常规,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培训当地的乡村医生和妇幼保健员,协助镇乡级卫生院开展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与各级妇儿工委共同开展健康教育与社会动员工作,组织专题宣传活动;制作固定标语,倡导住院分娩。在县、乡开展助产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全面开展产科出血综合防治项目工作。规范产科出血计量方法,进行产前、产时、产后产科出血高危因素筛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减少因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率的发生。集血器配备使用率达100%,妊娠期贫血筛查发生率达90%以上,高危以上全面筛查率达85%以上

(二)抓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区级4月中旬完成乡级培训,乡级4月底完成村级卫生员的培训。5月底前各检测点再次完成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完成整改,对检测点还未申请验收的单位要尽快完善检测点的相关资料,申请区疾控中心6月初进行验收。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落实部门职责。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建立健全“逢孕必检”的工作机制,对孕产妇规范开展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检测咨询,确保检测咨询率达80%以上(孕期检测率达70%以上)。对阳性病例6小时内报告区妇幼保健院,由区妇幼保健院提供技术指导,实施阻断及跟踪随访服务。

(三)抓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工作

加强目标妇女的摸底登记,从怀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至怀孕后3个月,每人服用1—6瓶,高危人群增加服药剂量,同时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抓好叶酸补服质量,加强对服药目标人群的随访,加强宣传,使目标人群服药率达70%以上,服药依从率达

50%以上,知识知晓率达80%叶酸。加强库存叶酸保管,做好叶酸发放登记,按时上报叶酸发放情况。

(四)抓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工作 加强35-64岁农村目标妇女的摸底,按照整乡整村推进原则,全面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项目工作的目标任务。加强阳性病例管理,宫颈癌阴道镜检查率达80%以上,乳腺癌病理学检查达80%以上。

(五)开展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工作

在城区各产科医疗保健机构及开展住院分娩的镇乡卫生院,开展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工作。只要新生儿分娩后72小时,充分哺乳八次以上均进行采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各医疗保健机构筛查率达90%以上,血片制作合格率达99%以上。全区的筛查率达60%以上。在有条件的区级用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确保筛查率达50%以上。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召回率达90%以上,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和永久性听力障碍康复救助率达100%。

(六)将孕前优生与婚前保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婚前检查率

1、整合政策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更好服务育龄群众。把婚前医学检查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有机结合,与民政协调配合,开展“一站式”服务,在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设立结婚登记点,使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结婚登记同步进行,方便结婚对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目标人群全覆盖。婚前医学检查率达10%以上。

2、建立产前筛查网络,开展二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建立产前筛查点,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和有条件乡镇卫生院开展产前筛查血样标本采集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提高我区出生人口素质。血清学产前筛查率达20%以上。

(七)开展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工作

我区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新增项目县,3月底前启动儿童营养包项目工作,全面推行6—24个月婴儿免费营养包发放。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八)加强单独二孩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工作

加强单独二孩妇幼健康优质服务,明确一站式的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为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孕产妇提供从孕前优生咨询、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产科服务、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新生儿喂养指导等全程、连续优质服务。将单独二孩政策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纳入目标考核,对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督导管理和指导,按时完成上报单独二孩政策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情况信息表。

(九)加强乡级妇幼卫生绩效考核,促进全面发展 以《2015年七星关区乡级妇幼卫生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为标准,制订乡对村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对村级的妇幼卫生绩效考核,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全面开展。

(十)抓好妇幼保健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妇幼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

完善两个门诊设置,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和《毕节市0-6岁儿童基本保健服务内容》、《毕节市孕产妇基本保健服务内容》,统一规范服务流程。开展0-6岁儿童和孕产期保健服务,建立儿童保健

手册和孕产妇保健手册,使用免费服务券,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同时进行每年一次的血常规检查、口腔保健、听性行为筛查等。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服务(含42天产后访视),完成三次血常规检查及一次HIV、乙肝、梅毒及新增项目的检查。进行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十一)加强城关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作小组,继续搞好城关围产期保健工作。使城区孕产妇建卡率达95%,产前检查率达95%,孕三月建卡率达85%,产后访视率达95%,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高危妊娠管理率达100%,母乳喂养率达80%,儿童建卡率达85%。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辖区儿童进行系统管理,按照“4、2、1”管理方案对城区0—6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管理率达85%以上。

(十二)加强托幼机构的管理

制定托幼机构的管理方案和儿童保健管理方案。定期对各托幼机构的儿童进行营养指导和体格检查,建立托幼机构儿童健康档案,每年组织二次保育人员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建立培训档案。建立健全督导制度,每季度一次对各托幼机构进行督导,内容包括儿童膳食管理、营养指导、疾病预防、晨检、体能锻炼等。

(十三)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成立班子成员任组长的基层工作指导小组,分片区对35个镇乡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区各医疗保健机构的妇幼卫生工作进行督导,每季度一次,覆盖率100%。

(十四)加强“三网监测”工作

1、继续开展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对网报新生儿破伤风组织专家组在5天内进行核实,并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干预措

施。

2、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孕产妇死亡24小时内上报区妇幼保健院,一周内进行核实,调查死亡原因,填写死亡表卡,每季度进行一次死亡评审,了解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

3、市西、观音桥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省级监测点,海子街镇作为市级监测点,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每月上报全镇出生活产婴儿花名册、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表卡,每季度进行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全区内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区保健院每年进行一次分析影响死亡的因素,并写出死亡分析报告。

4、开展区级及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评审,对区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新生儿进行死亡调查,组织专家进行死亡原因分析。针对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

5、在开展住院分娩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发生的出生缺陷,要有出生当时的照片,并填写出生缺陷报告卡,对出生缺陷报告卡中未列出的缺陷名称,应详细描述缺陷名称、部位、形状、大小等。每季度和出生活产数(围产儿季报表)一起上报。

(十五)加强信息管理

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及时上报妇幼卫生和项目工作数据,实行信息数据的互通,确保妇幼卫生数据真实、准确、科学,(十六)开展爱婴医院的创建及巩固 1、2015年准备开展创建爱婴医院的卫生院,首先从抓住院分娩入手(年内住院分娩人数不低于50人),同时积极开展爱婴医院的创建工作,并于9月底通过市级评审验收。

2、所有爱婴医院8月30日前完成母乳喂养的培训及复训,特别是政府主要指标。同时加强妇幼卫生各种数据的质量控制。

同时按照《爱婴医院管理监督指南》完成自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9月30日前上报有关爱婴医院巩固情况。

(十七)优化配置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资源,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优化配置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资源,合理设置科室,加快实现政策、组织、经费、“三保障”,机构、队伍、设备“三配套”,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三提高”

(十八)认真做好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

1、加强分类指导,继续开展好药具管理人员培训和复训,定期召开培训和复训工作,县级每年对乡培训1—2次,乡级每年对村培训3—4次。

2、加大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宣传力度,利用各种节假日在学校、社区、村委会积极开展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宣传活动,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全方位的进行药具宣传

四、工作要求

(一)各医疗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要将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同医院的其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二)要加强妇幼卫生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妇幼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对妇幼卫生服务利用率。

(三)安排专人负责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强化阵地建设,明确职能职责,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

(四)强化基层妇幼卫生的培训的督导,提高基层妇幼人员的业务素质。

(五)定期进行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监测,了解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篇6:2016年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为了实施好我县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提高我县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现结合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实际,特制订2014工作计划如下:

一、各项目目标

(一)、健康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五年平均数)

(2)婴儿死亡率<8‰,其中因新生儿窒息的死亡比例控制在5%以下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

(二)、工作指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

(2)孕28周县级高危孕妇筛查率>90%

(3)产妇住院分娩率≥99%,其中高危孕产妇住院率100%

(4)3岁以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5%

(5)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90%

(6)高危儿、营养性疾病专案管理率100%

(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0%(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85%(9)产前筛查率≥65%

(10)叶酸服用率、住院分娩补助率、两癌检查率均100%(11)婚前医学检查率≥90%

二、项目主要工作措施

(一)、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1、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完善知情告知制度,完善母婴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与人员的准入。积极履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职责,强化B超等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人员教育,协同 卫生监督部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严禁助产机构无医学指征使用代乳品。

2、提高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提高系统管理率,控制孕产妇、儿童死亡率。实行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分级管理制度和“清、盯”管理模式,落实高危孕产妇、高危儿和儿童营养性疾病的筛查、追踪、监护、转诊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管理和网络直报工作。

3、加强产科质量管理,严格开展产科质量评估检查,不断加强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完善转、接诊抢救制度,充分发挥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的作用。推进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提高抢救水平。

4、积极开展规范化门诊再提升。以现有规范化门诊为基础,各乡镇卫生院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要从软硬件上再提升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二)、有效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优生“两免”政策,做好婚前卫生保健宣传、指导和部门沟通协调等工作。在提高婚检率的同时,注重婚检质量的提升,规范婚检流程管理,完善后续追踪服务,提升综合满意度。积极组织健康教育和社会宣传,开展孕前咨询和孕早期医疗保健服务,对孕妇开展围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诊断及干预,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规范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和新生儿听力免费筛查项目流程,做好产前筛查高风险和低风险孕妇的追踪随访、可疑患儿的追踪、复查及转诊工作,对早期发现的出生缺陷及时进行医学指导,提出干预建议,减少严重残疾的发生。

(三)、继续深化实施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

1、认真细致调查,摸清符合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的对象,采取主动上门发放叶酸和住院分娩补助卡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民政、计生、妇联组织的联动作用,从婚姻登记、孕检、婚检等多途径加强宣传和引导,形成了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项目督导评估,提高项目 质量。积极争取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与农保报销相结合。

2、全县10个农民健康体检单位要将两癌检查、妇女病普查、农民健康体检三项工作同步组织、同步进行,每次体检后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做好档案登记管理;积极开展“送服务下乡”活动,协助基层开展两癌检查和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力争完成指标要求。

3、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管理工作。通过广泛健康教育,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检测和咨询服务;为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科学的婴儿喂养指导,全程追踪随访,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干预服务。争取项目资金,实行三项传染病免费筛查,实行在我县乙肝表抗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四)、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针对工作现状和业务知识需求,选择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相关业务知识举办培训班3期。选送专业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专题培训、临床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妇产科、儿科相关人员的业务理论和操作技术水平。

2、定期下基层指导,根据公共卫生考核标准,对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进行3次以上妇幼卫生工作日常督查和考核。

(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颁布20周年为契机,开展“妇幼健康年”系列活动,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妇幼保健科普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墙报,科普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定期举办预防出生缺陷专题宣教活动。普及母婴保健、母乳喂养、计划生育、婚前保健、男性生殖保健、青少年生殖健康等知识;向孕产妇、婴幼儿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对高危孕妇及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保健知识,保证母婴安全,使广大群众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愿接受保健服务。

(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

1、全县全面实施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实现与全市孕产妇儿童保健基础信息实时交换。提高信息录入率,确保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及时、及时性,依靠妇幼信息平台准确掌握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情况,加大妇幼信息平台信息的督导检查,完善信息考核制度。进一步投入电脑、路由器等软硬件信息设备,对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和本所门诊信息系统进行外网改内网,提升信息系统的效率、性能和安全。

篇7:10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2010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完成好国务院“两纲”的各项指标,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2010年

我县的妇幼保健工作,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降消”项目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提高孕产妇hiv筛查率,加强阳性孕产妇及

婴儿的全程母婴阻断工作。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卫生服务,确保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差距;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高咨询质量。

(一)总目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5/10万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控制在‰以内,住院分娩率达85%以上。

(二)分目标:

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8%。

1.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达93%。

3.新法接生率达98%。

4.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

5.儿童保健覆盖率88%。

6.儿童系统管理率85%。

7.门诊孕妇hiv检测率达90%;住院产妇hiv检测率达100%;

8.结婚登记人群hiv检测率达85%;

9.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率达85%,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95%以上,孕产妇及18月内婴儿随访达100%(产妇2次/年、婴儿3次/年)。

三、措施

(一)院内工作。开展基本医疗服务:①妇女儿童常见疾病诊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助产技术服务。②根据需要和条件,开展产科并发症处理、新生儿危重症抢救和治疗、③开展血液、生化、检验、hpv、液基细胞检测、b超影像检查。④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院内感染自查,每周周一对无菌消毒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对责任人实行奖惩制度,并列入年终考核。⑤对一次性用品实行日记、统计、统一毁型、消毒、焚烧处理。⑥对药房实行责任制管理。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全院职工会议,并每月开展一次院内职工工作学习大讨论。⑧准备分批派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二)加大实施“降消”项目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

1.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对上年沉淀项目经费建立贫困危急孕产妇抢救救助基金,保证专款专用,滚动使用。

2.确定具备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任务。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以方便农村孕产妇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卫生机构。

3.各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基本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为农村孕产妇提供安全、规范、便捷的助产技术服务,同时实行限价收费,做到在

县级、乡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分娩全免费,未参加新农合的孕产妇仍可享受住院分娩补助。

4.严格执行《××县2010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方案》,合理使用补助资金,让广大农村孕产妇受益,避免资金大量沉淀。

5.建立健全危急孕产妇绿色通道,发挥危急孕产妇抢救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做到有呼必救。对危急孕产妇抢救继续采用“先救后补”的原则,使危急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98﹪以上。

6.加强适宜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乡、村两级高危孕产妇识别及乡级产科危急孕产妇抢救、转诊的能力。

7.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产科、儿科建设力度,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加强乡村保健医生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建设和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诊疗常规。规范产科病历书写。

8.加大基层监督指导力度,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医定点负责,每月到村到户了解每例妇女怀孕情况,开展孕产妇保健、发放救助卡,动员住院分娩。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1.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强化培训,重点是咨询、母婴阻断、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处置能力培训。

篇8:“2009年妇幼卫生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坚持公卫属性,工作成效

我院作为全市妇幼保健业务管理指导机构, 始终注重妇幼保健的公共卫生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一法两纲”, 全面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 拓展思路, 深化改革, 加强管理, 使各项妇幼公共卫生管理指标位居全省先进前列, 有力地提升了全市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强有力的督导机制, 保证妇幼公共卫生质量

加强组织机构, 明确岗位职责:医院成立管理专班, 指定分管保健工作院长牵头, 依托医院保健部、信息科、健教中心、新筛办、儿保科、妇保科等职能科室, 设有基层保健质量督导组、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组、妇幼卫生项目管理组、新生儿疾病筛查组、健康教育指导组、爱婴医院管理组、托幼机构督导组、保健机构等级评审组、保健重点专科创建组、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等11个工作组, 明确工作制度及职责, 配备专车、组建网路信息平台, 为全市妇幼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制定考核标准, 检查督导认真:在全省率先制定《荆州市妇幼保健工作考核标准》, 包括妇幼工作目标任务、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爱婴医院与产科建设、母婴保健执法与《出生医学证明》监管、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两系管理情况、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7类考核细则, 并逐年结合妇幼保健工作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对《标准》进行修订, 做到操作性强、目标明确。常年深入各县市区、乡镇及自然村, 采取月督导、季度质控、半年检查、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全面、系统、指导性的工作督查, 每次检查均进行书面通报, 建立反馈机制, 强化弱项工作整改力度, 并通过《新筛简报》、《妇幼卫生信息简报》、季度例会、专题会议、县市区相互检查、QQ群工作交流等方式强化日常互动, 有效提升工作质量。

提供5大服务, 保证经费支持:结合基层需求, 主动为基层提供“5大服务项目”, 包括专业进修、业务培训、技术指导、专家蹲点、工作质控等, 对基层专业人员培训, 在专业进修上免费用、免费住宿;在业务培训中免收培训费、同时提供免费进餐;技术指导上手把手教学, 主动下基层推广适宜技术;专家到孕产妇死亡率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低的县市整改弱项工作;工作质控采用参与、协助、指导的方式, 深受基层欢迎[1]。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妇幼卫生工作质量, 我院每年从业务收入中拿出几十万元, 用于各类业务培训、专项会议、督导检查、基层进修、印制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 有力保证了我市妇幼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行之有效的措施, 推进妇幼公共卫生工作任务落实

搭建平台, 提升“两个能力”:1搭建专项会议平台, 提升管理能力:常年协助市卫计委召开搭建专项会议平台, 如全市妇幼卫生工作会、妇幼卫生信息培训会、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会、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培训会、妇幼保健工作年会、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会等, 使管理程序得以理顺, 使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2培训指导平台的搭建, 业务能力的提升:每年举办各专业培训班近10类, 培训学员逾千人, 紧密结合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对省内知名专家进行特邀授课, 培训学员覆盖范围广, 包括基层妇幼保健专业人员、保健老师等。所有规培学员来自全市8个县市区,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强化县市区保健院机构等级创建和保健重点专科建设, 邀请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来院观摩, 指派专家赴基层开展专科创建现场指导, 协助市卫计委组织评审, 有力地推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近3年, 全市通过二级优秀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的已有7家县市区保健院, 通过市级保健重点专科评审的有21个保健二级专科。

细化措施, 控制“两率指标”:1预防与救治相结合: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重在建立防范体系, 我们着重强化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与管理, 健康教育宣教, 努力提高早孕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和儿童保健率。按高危妊娠的程度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同时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 加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建设和人员培训, 充分发挥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信息沟通及时、转运方便快捷的功能[2]。2严把技术准入关:协助市卫计委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 做到开展母婴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具备《母婴保健执业许可证》, 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按规定进行培训、考核, 按要求严格发放《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合格证书》, 做到依法执业。3强化干预措施: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新生儿死亡评审会议被定期组织和召开, 及时找出影响我市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这是按《国家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 (试行) 》和《湖北省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的要求进行的, 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对妇幼卫生管理进行强化, 以上措施使产科质量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指导作用, 通过以上努力, 近年来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突出重点, 抓好“4类项目”:1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要扎实做好:对湖北省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妇幼卫生项目进行认真组织和实施, 强化质控与督导检查, 使项目质量得以提高, 2015年, 及时完成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 补助资金使用规范, 宫颈癌普查任务现已完成项目的108.59%, 农村妇女叶酸补服完成任务的103.18%, 这对于医改工作进度起到了有力地推进作用。2组织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制定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职责与流程, 开展人员培训与项目宣传, 指导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改善产房布局, 增添职业暴露防护设施, 在检测上实行区域管理、分工协作, 缩短检测周期[3], 规范梅毒阳性孕产妇的管理与乙肝阳性母亲婴儿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与补助工作, 提升项目工作质量, 全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99.77%。3切实抓好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制定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及工作质量考核方案, 指导各县市区对项目资金实行预拨与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管理, 同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百镇千村”创建、“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爱婴医院创建、妇女健康行动等相结合[4], 有效实现孕产妇保健管理和儿童保健管理的“两管扩容”, 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4稳步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本院作为荆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对中心职能严格履行, 着力使新筛网络建设得以完善、使实验室内部管理得以强化、严格新筛采血标本质量控制、使新筛标本流程化管理和阳性患者跟踪管理得到扎实开展。2015年, 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位居全省第一梯队, 筛查覆盖率达100%, 对确诊病例均进行了规范管理, 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美兰.新时期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模式的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2) :3542-3544.

[2]李伟栋, 刘慧燕, 肖晚晴, 等.卫生项目评价指标缺失值均值填补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4) :3871-3874.

[3]王禄生, 朱兆芳, 王亚.大保健概念下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 (8) :602-605.

篇9:“2009年妇幼卫生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28-02 中图分类号: X 59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4

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放射诊疗单位数量的增加以及从事放射工作人数的逐渐增多,放射诊疗单位的卫生防护与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辐射危害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成为放射卫生领域的重点课题。

为了了解上海市黄浦区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卫生防护现状,确保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或受检者以及广大普通上海市民的健康与安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放射防护工作、评估辐射所致健康影响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区放射防护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黄浦区范围内所有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各类医用X射线装置。 

2.调查与评价 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现场对调查表内容进行调查、填写。个人剂量监测依据GBZ 1282002《国家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进行检测。工作场所监测依据GBZ 138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进行检测。

评价方法依据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进行。 

3.数据分析 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数据。

结果

1.放射防护基本情况 2009年黄浦区共有各类放射工作人员504人,男性308人,女性196人。其中使用射线装置464人,占总人数的92.06%,放射性同位素40人,占总人数的7.94%。有各类医用X射线装置177台,医用X射线装置类别包含有Ⅱ与Ⅲ两类,黄浦区主要集中在Ⅲ类装置,涉及7种X射线装置,其中放射诊断普通X射线机71台,占

40.11%,牙科X射线机46台,占25.99%,电子束加速器2台,占1.13%。详见表1。

2.放射工作人员按工种分布

2009年黄浦区有各类放射工作人员504人。以三级医疗机构人数为最多,占总人数的64.68%(326/504)。其次为二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占总数的22.62%(114/504)。在放射人员工种中又以X射线诊断最多,人员占总人数的69.05%(348/504),介入放射学人员占17.46%(88/504),医用加速器人员仅占5.56%(28/504);除了二、三级医疗机构外,其余单位放射人员的工种均只有X射线诊断这一项。详见表2。

3.放射工作人员按性别分布 2009年黄浦区放射工作人员共504人,其中男性308人,占总人数的61.11%,女性196人,占总人数的38.89%,男性比例最高的工种是介入放射学,达到78.41%,女性比例最高的工种是医用加速器。详见表3。

4.放射工作人员工龄分布 从现有的504位放射工作人员按工龄分析,工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年和大于20年工龄间,其中工龄>20年的有132人,占总人数的26.19%;1~5年工龄的有111人,占22.02%;<1年工龄的有33人,占6.55%。其余各工龄段人数比例接近,均在15.00%上下。见表4。

5.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分布 2009年黄浦区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391人(不包括由市疾控监测的核医学、医用加速器工种的人员)。实测人均剂量当量1.117849 mSv,其中X射线诊断人均剂量当量为0.682233 mSv,介入放射学人均剂量当量为3.521 mSv远低于GBZ 130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中要求的剂量限值规定。剂量当量分布情况是:<2 mSv的人数占大部分,X射线诊断为98.19%,介入放射学为96.67%;没有发现剂量当量≥20 mSv或≥50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见表5。

6.放射工作场所监测 2009年黄浦区监测放射单位47家,监测工作场所177个,其中X射线诊断171个,介入放射学4个,电子束加速器2个,监测覆盖率100.00%;监测合格率100.00%。

7.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检查 从504名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检查情况来看,检查项目一共包括Hb、RBC、WBC、Plt、染色体、微核等六项指标,其中染色体、微核检查仅在工龄<1年的放射工作人员中进行,结果显示:包括染色体、微核检查在内的大部分项目检查正常率达100.00%,仅有Hb检查异常率为0.40%,WBC检查异常率为0.20%。3例异常的病例均为X射线诊断的工作人员。见表6。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2009年放射工作单位现状总体良好,实际监测率及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00%。随着放射防护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黄浦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化。调查发现,各放射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仍以医用“X射线诊断”工种为多,且大部分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此外,不同放射暴露工龄的比例方面,工龄<20年及1~5年工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近五成,说明对这两部分人群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虽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人均剂量当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人均剂量当量要比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高近5倍,这间接提示关注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的必要性[1]。

一般认为,外周血实验室检查情况是作为与放射损伤有密切关联的特异性指标之一,查阅以往文献,健康查体异常项目主要集中在白细胞异常、微核细胞率异常、染色体异常等[2]。本次调查的结果较好,Hb检查异常率为0.40%,WBC查异常率为0.20%,其余指标正常率均为100%。由于本次调查资料的限制,未能分析血清学异常与放射暴露工龄的关系。但相关研究表明,放射接触工龄越长,越有可能对人体皮肤的异常有关联,因此我们仍要加强对放射人员的监测管理。要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放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工作,降低受照剂量,减轻放射损伤,使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达到最低水平,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3]。

参考文献

[1]盛大膺,吴建华,吴伟民,等.卢湾区放射诊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2):181-183.

[2]李建华,何 伟,王林超. 某钢铁企业342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13-314.

[3]巢秀琴,葛琴娟.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2):166-167.

(收稿日期:2010-07-12 修回日期:2010-08-31)

上一篇:生日祝福搞笑短信下一篇:有梦想向上励志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