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2024-06-19

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精选7篇)

篇1: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内容摘要:结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与我区区域教学改革的研究,如何提高学生们在数学课堂内的学习积极性,让农村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数学活动后的幸福感,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方法、习惯及策略,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师生的活动效益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数学; 学习积极性; 体验乐趣; 方法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会放弃。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生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是贴近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场景来代替,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自己非常喜爱的、身心感到愉快的情境中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愿望、并引发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力愈细致,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就最有成效,所以 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1 另一方面 教师 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 掌握。

结合我区开展的DJP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 “ 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够钻进去,又要能够跳出来。最佳学习方法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整理;认真练习;及时复习总结。学生先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再由学生在组内或班上对同伴讲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出存在的疑问或需要探讨的问题与他人进行相互讨论,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使学生个体进行内在思维的比较和鉴别,从而达到对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感受,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数学品质的形成和学生的发展。DJP教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 发展,追求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目前我校配合DJP教学的载体是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源泉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途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农村初中的学生往往自学能力差,审题习惯不好,讲述能力差,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而导学案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在。

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上课时,将问题提前交给学生,事先并不定人定题。从学生的心理状态上来讲,既希望自己上讲台,又担心自己讲不好失面子,学生的思想上有了压力。因此每个学生拿到题以后都要积极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对自己含混不清的问题会主动的展开讨论,自主的合作探讨,互相的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当一个同学讲题时,其它同学的注意力都很集中,看台上的同学那一点讲的不对,那一处概念不清,那一点比自己讲的深、讲的全面。当同学们之间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意见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争论不休的问题,就会急切期盼和寻求教师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学习变成了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使他们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在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前行。

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搞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主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可以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 3 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让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批改作业也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也可以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科代表和各小组组长,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订正。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用小组合作的DJP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或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 引发的若干思考》,《人民教育》2006(7):5.王富英,王新民:《数学学案及其设计》,《数学教育学报》2009(18):1

篇2: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成功是每个学习者所追求的学习目标。体验成功能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然而我们老师平时只顾赶教学进度,抓教学质量,而忽视了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产生自尊、自信、自我满足的情绪体验,导致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们的成就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热忱。笔者认为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学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我加入2011届高三没多久,就发现高三(3)班有一位叫做徐冬青的同学,很聪明,在班上极有人缘,是个素质非常好的学生。然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我花了一些功夫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得知他进入高三以前由于贪玩,成绩不好。进入高三以后,意识到该认真学习了,于是开始发奋,奈何荒废两年以后,高中的各科知识都显得那么陌生。尽管还在坚持,但是热情却在逐渐消退。教学的成功决不仅是学生考试分数的成功,而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我们要通过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学生说对的每个单词,翻译对的每句话,回答对的每个问题,都可能成为成功的一次表现。我们教师要特别留意,要及时地真诚地给与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成功的愉悦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课堂上的活动设计要设法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二、提前预习是成功展示的关键

预习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确实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但是,只有有了足够的信息储备,才能有精彩的展示。没有预习或预习不成功绝不进行展示。为了能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应着力思考怎样引导学生预习:将学生在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编成活动单,让学生按活动单的指导去读、写、演、猜、思,从而获得新知。还要指导预习方法,比如: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中,通过观察、提问、抽查的方式来了解每位同学对预习问题的解答情况。遇到共性疑难问题时及时予以点拨,帮助顺利度过预习难关,顺利完成预习任务。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们上课都非常乐于参与课堂的展示活动,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

三、小组互助合作,为成功展示保驾护航

学习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群体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相互启迪、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和统一共识,能使学生取长补短、互助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在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学习中要学会大胆思考、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学会自由发言,表达清楚,说思路,说方法,说道理;学会仔细倾听各种意见;学会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和勇于修正自己与他人错误的意见,使他们既能够避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又能整合不同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充满自信地展示自我,并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为后进生制定学习目标低起点、快反馈

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但他们也同样有获得成功的心里需要。我们要从多方面去关心他们,为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统一的目标会使许多学生达不到目标,难以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制定目标前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摸清学生相关的知识能力,把目标起点放在学生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水平上。光有学习目标还不行,我们还要为其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目标,才能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目标制定既要求有长期的目标,又要有能快速达到、易于反馈的近期期望。一般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只有在某一阶段、某一层次获得成功后,才有兴趣争取高一层次的成功。制定的目标是低起点,1目的是利用这些低起点的成功来培养学生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迎接挑战的自信心。老师对学生的成功一定要快反馈,迅速把学生的成功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舞并乐于向更高的目标发出挑战。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只要求基础薄弱的同学会读懂意思。如果他们经过努力超水平完成了任务,要及时表扬并给所在组加分。这些同学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也能为本组作贡献,干劲会更足。

五、变教为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大包大揽,越俎代庖,把知识分解嚼碎喂给学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锻炼的机会,使学生沦为老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其结果不仅使整个教学过程索然无味,而且造成众多学生失去了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改变自己的角色,设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学习,去体会学习成功后的快乐。

六、恰当利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坚持每天以打分形式记录各小组学习情况,每周总结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小组,提出整改建议并分别给予适当奖励和惩罚。每当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时,不管是对是错,都要认真倾听,对学生的错误应自然引导,评价要做到以激励性为主,不能取笑或挖苦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要努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篇3: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一、以书为本, 从求知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中学生情感心理的多样性决定其对高级文化的亲和性。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另一语言中政治、哲学、数学、文学、艺术等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而获得求知的需要。

实例:模块八第二单元的主阅读文章是点评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歌剧本非主流, 高深莫测, 乃至学生望而生畏。事实上, 《图兰朵》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 充满着生命的大喜大悲与大起大落。《图兰朵》情节中含有大量而又丰富的情感因素,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 我利用了这部歌剧的主旋律中国民间音乐《茉莉花》作为索引, 歌曲旋律美妙动人, 牵动了学生的心弦。把图兰朵公主出的三个谜语作为诱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走进图兰朵的爱情故事。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性或隐性的情感。教师应把这些内容的情感通过自己巧妙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 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主动接受新信息, 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的效果。

二、主动参与, 从成功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对成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渴求和需要。它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 便会体现为成功的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 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 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 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

实例:模块八第二单元Project的任务是制作一个你感兴趣或喜欢的歌手或乐队及他们的音乐故事的网页。根据Project完成所需的四个过程Planning→Preparing→Producing→Presenting, 我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在明确了任务之后, 小组成员根据组员的不同特长分配了任务。喜欢音乐的负责收集资料, 擅长电脑制作的负责建网页, 行动开始了……展示课上, 学生收获的是极大的惊喜。每个小组都把他们自己精心制作的网页通过电脑展示于课堂, 并用英语轻松的介绍自己的作品。每个网页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精彩无限。大家对自己的成果感到满足, 对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

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 其实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正强化。我们教师要合理把握利用教材, 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巧妙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有话会说, 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每一次与目的语文化中的人或说目的语人的交流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语言学习中的乐趣, 从而激励自己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

三、课程延伸, 从审美需求的满足中求乐

审美需要和求知需要一样, 都属于学生需要结构中的高级社会需要。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文学艺术等包含丰富的人类智慧, 学习者从审美的角度去学习, 从中获得审美的快乐。

实例:模块八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分别是对文学和艺术的鉴赏。第一单元为学生介绍了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及他的巨作《远大前程》, 还有其他有代表性的小说诗歌作家。第三单元则带学生领略了梵高等艺术大师的风采。他们是伟大的, 他们的作品是非凡的。对这些杰作的欣赏过程是一个读者之情与作者之情相会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产生首先在于如何调动读者的情绪, 从而诱发读者的兴趣, 使他们一步步进入作品的情境。在这里, 教师可以先播放或展示一些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以营造一定的课堂气氛, 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学生提供直接而鲜明的形象, 很快便能调动其学生的情绪。再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展现出他的精神世界, 包括思想感情和个性气质。目的是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精神状态, 以作家独特的心理品质吸引和打动学生, 使他们与作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这对理解和欣赏作品无疑能起到一个必要的心理铺垫作用。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文化, 更在于如何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延伸教材, 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内容、方法、手段、评价及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 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 发自内心去审视作品之美, 感受语言之魅。

四、丰富教法, 从娱乐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参与各种娱乐活动的需要是人的天性。英语学习者通过学习英语歌曲, 朗读英语诗歌, 欣赏英文电影去了解学习体会英美语言及其文化, 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实例:模块八就是一本文化、音乐、艺术、影视的综合教材。在第一单元, 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情感朗读和创作诗歌;在第二单元, 把学生带进音乐的世界里, 感受英文歌曲的魅力;在第三单元, 可以大胆的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培养审美能力;在第四单元, 通过欣赏英文电影或经典对白重演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归纳为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法。该法以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的“乐学”思想为依据, 认为只有紧扣学生学习的各种需求, 让学生在愉快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愉快, 才可达到情绪情感与认知互相促进的目的。

篇4: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我们学院党委书记韦春北教授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一课中,他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给我们讲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中国大地没有统一的政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蛮横统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艰难的探索着救亡图存的出路。苏联的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了社会主义的春风,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社会主义,宣传无产阶级专政···在这样的主观和客观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无一不说明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的党。韦书记强调: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党风风雨雨走过的辉煌历程,努力学习,肩负社会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另外,在我们院长覃伟年教授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一课中,给了我很深的体会。他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讲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史,在1978年的冬天,我们中国恢复了因为文化大革命而停止了XX年之久的高考,而那年因为累积了十年之久的考生,很多人参加了当年的考试。但是由于当时的高校教育条件很差,招生率很低。覃院长说,那年他跟他的很好的朋友一起参加了高考,他很幸运考上了大学,而且当时是免学费的,覃院长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起来,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么一个高度。他知识渊博,有自己很成功的管理理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河池学院之所以发展那么迅速,离不开覃院长及其他六位院级领导的努力付出啊!我们见证了学院的发展、壮大,我们要以河池学院为荣!

这一期党课学习一共有七次课,都分别是我们院级的领导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给我们上课,让我们获益匪浅。很可惜的是我们副院长郎耀秀教授的课《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我没能赶得上。那天晚上,因为我党支部委派我代表支部参加党委组织部开展的各系党支部年工作总结培优,两边发生了冲突,所以只有请假了,没能来上课,针对这个事情我感到很遗憾!但也令自己欣慰的是,我没有辜负支部的重托,为支部争取回来了“优秀学生党支部”牌匾,其实这更是我们支部过去一年努力的结果。通过这次党课学习,让我明白了许多,其中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多的自己想追求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舍弃一部分为自己争取到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我们在关键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学会选择。就像当初我们中国共产党,毅然选择社会主义一样。谁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如此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只有选择社会主义才有出路。确实是如此,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对的,被证实是最有意义的抉择!

篇5:浅谈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1. 建立学习小组, 明确各自职责

学习小组的组成方法尽量在保证男女生比例均衡的原则下采取强弱搭配, 同时在每个小组内两两结伴, 这样以便于“对学”与“群学”的有机结合。另外, 每个小组中都要安排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必须起到“分配任务、引导、监督”等作用。在活动中小组长要及时记录每个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 包括个人发言、独立完成任务情况, 以及参与讨论等。与此同时, 小组长一定要给予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2. 鼓励合作, 树立自信

对于合作的理解, 首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合作——不是简单地核对答案, 更不是把他人的成果直接照抄, 而是在独立思考之后, 确实有困难者可以将自己的困惑告己的同伴, 然后由同伴进行讲解;同伴解决不了的, 报告给小组长, 由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都要思考, 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在课堂上,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 同时一定强调对于任何问题都先表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与同伴交流, 最后在小组中发表看法。这样, 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不足, 在合作中逐渐找到自信。关键要做到对于每位学生的表现, 在要求上不要太苛刻, 只要有勇气参与就值得表扬, 能大胆地纠错、提出质疑、总结等更要鼓励。千万别忘记:一个学生得到表扬的同时他的同伴及小组也要得到鼓励, 这样更能发挥合作的积极作用。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所以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与鼓励。经过多次训练就会发现, 在每一次的发言中, 同学们鼓励的掌声, 教师赞许的目光, 评价的及时、公开与公正, 都使不少学生由原来的不敢发言到争着表达, 由原来的不敢站起来到抢着当小老师, 由原来的独自作战到团结合作, 使学生们逐渐找到了学习的兴趣, 树立了自信。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合作学习方法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 刚开始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敢发言, 而学习好的学生就非常积极, 犹如一名小老师, 争着将自己的看法或答案直接讲给其他同学, 使不少同学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也失去了共同完成任务的意义。因此, 为了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同时也能体现合作的价值, 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针对每个小组选择同样内容材料, 但设计不同的要求, 给小组中每一个人都一至两个问题, 其中包括全组人共同努力, 将每人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完成的。例如, 笔者在处理短文时, 首先, 由小组长根据提出的问题对每个成员提出要求:先由每个人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 并将不明白的句子画出来, 再归纳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及语法, 最后掌握短文大概内容。刚开始, “不诚实”的人占多数, 为了杜绝他们弄虚作假, 在笔者的巧妙“指导”下, 由小组长亲自监管:每人一至两段 (当然是不让彼此知道是哪两段) , 为了完成任务, 每位学生只好独自解决。当然对于重点、难点或学生实在不会的地方, 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其次, 由小组长负责, 让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公布自己的学习结果, 经过大家的讨论, 最终意见达成统一, 以便于小组成果展示。再次, 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本组成果。最后, 在各小组展示中,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可以补充、可以纠正错误,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一定要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既要聆听学生的叙述, 又要控制课堂纪律, 避免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训练, 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与自学能力, 并使其体验到了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快乐。

三合理的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几十个学生的头脑就意味着几十个小的信息“加工厂”, 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优化课堂流程, 为避免学生之间讲闲话、注意力分散及影响教学质量等情形出现。建立合理实用的小组评价机制, 并把结果运用于学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能为高效课堂建设保驾护航。

在评价中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 更要评价小组成员的合作过程;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要评价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纪律。在评价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切记:评价一定要及时、合理、公正、公平,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踊跃参与、快乐生活。

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都是按照评分标准为每一堂课打分并公布结果, 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小组分别加分, 表现最差的要扣分。这种评价方式直接促使每个学生积极表现、充分准备、认真思考, 都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小组扣分, 都想看到自己为小组争光。

另外, 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采取“每周一小结, 每月一总结”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每周将表现优秀的个人、小组和进步最大的学生进行张榜公示, 每月汇总后再进行表彰。

合作学习, 是体现学生个人价值的最佳方法, 也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更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最佳方法。合作学习能推动学生不断学习, 更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 同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宋桂月.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宋桂月.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篇6: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一、在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内部驱动力, 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因子, 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产生主体参与的主观意愿, 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情境, 让学生在操作中积极动手动脑, 激起对数学的强烈学习热情。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形象直观而动态地展现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长方体实物, 像砖头、课桌面、教材等, 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利用橡皮泥来捏出一个长方体。这样的两个环节将观察与操作、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多媒体演示再加上亲自动手操作, 使得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与形象性, 从而激起了小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的学习不是强制, 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认可与喜爱, 这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二、在操作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构建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体。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便处于被管制的地位, 只能机械地执行教师的指令, 根本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来, 很难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实现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的时间, 教师要精讲精练, 为学生自主参与与动手操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时间与选择的机会, 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学习需求来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当然,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并不是不管不问, 完全放任自流, 而是要以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的身份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 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参与, 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在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关研究表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而这种心理需求在儿童世界更为强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是将现成的结论型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 只看重知识传递的结果与数量, 而忽视学习的过程与质量, 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不能感受到乐趣。学生只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意识到自己是主动的发现者与探索者, 才有利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而且可以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增强成就感, 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从而学会学习数学, 爱上学习数学。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亲自动手,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 用自己的方式来求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有的用量角器逐一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有的将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得出是一个平角。学生在积极的动手中发现手中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此时, 我让学生思考, 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三角形, 无法进行剪切、无法直接测量时, 如何来求解呢?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寻找一种简便算法。在我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 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求解便可由特殊转为一般, 进而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此时,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将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 思考剪后的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我还让学生剪两个一模一样的小三角形组成一个大三角形, 思考所拼接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通过这些问题, 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剪一剪、拼一拼。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 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定理。这样, 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不再只是机械地记忆结果, 而是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仅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数学教学理念。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就要改变以往的听数学代之以做数学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与发现的学习环境, 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 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学生在积极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手脑的协调发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实践表明, 让学生动手操作, 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手、脑、耳、口的并用与协调发展。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 由“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来思考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换, 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图形等积转换这一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收得了开发智力、启迪思维的效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真正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在进行操作与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创造性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学会数学学习,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7: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

一、设置活动, 吸引参与

在新课标教学中, 要求教师要还课堂于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老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那么, 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地理教师要善于设置活动, 吸引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过程时, 我设置了“我当导游”的活动, 学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我问:“十一黄金周”将到, 如果条件允许, 同学们想不想出去旅游?”学生回答:“想!”我又积极引导学生, 提出“这需要你们积极参与、配合, 你们有兴趣吗?”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说:“有。老师, 您快说, 什么计划?”我又用激将法———“这有一定的难度, 你们愿不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呢?”学生的表现是“争做导游”, 积极参与。我布置本课的分工任务, 在黑板上按导游地点 (“北京”、“杭州”、“上海”、“哈尔滨”、“乌鲁木齐”、“埃及”、“巴黎”、“东京”、“悉尼”……) 让学生设计交通方式, 并讨论回答: (1) 不同的导游地, 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 (注意速度、费用) (2) 几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通过创设接近生活情境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经历、经验产生问题、领受“真实的任务”, 形成迫切需要, 并展开探究活动,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 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

二、置疑激思, 促其参与

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一种常用手段。围绕每节课重、难点, 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并有目的地提问。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思考, 而且可以优化课堂秩序,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增强学习动力, 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因此, 教师在熟知学生的认知水平, 全面分析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 通过精选构成置疑激思问题情境的材料, 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 激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 进而提出有“地理味”的问题, 才能成功制造学生思维冲突, 引导学生去置疑。如:讲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以下资料: (1) 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2) 同纬度阿拉伯半岛上的漫漫黄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根据材料提出了富有地理特色的问题如:“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绿色王国与地理位置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置疑激思, 达到了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目的。

三、引入竞争, 激发参与

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催化剂”。在竞争刺激下, 人的思维是最积极的, 记忆也才是最深刻的。在地理教学中, 对那些内容多、难度大的课, 采用竞赛形式, 将重、难点编成竞赛题, 在学习新课时, 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小组, 进行竞赛抢答。采用这种竞赛活动, 学生情绪高昂, 能积极参与其中, 培养学生思维和竞技能力。如:在学习《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一节时。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了以下四大问题, 每个大问题中又有不同的小问题。

1. 关于台湾的地理位置。

(1) 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台湾岛与台湾省有什么不同? (2) 台湾岛的周围有什么海洋和海峡? (3)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什么部位? (4) 台湾海峡的成因是什么? (5) 台湾海峡的重要性———中国和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如何解释?

2. 关于台湾的地形。

(1) 台湾岛主要有哪几种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各占几分之几? (2) 台湾山脉的走向如何?分布如何?平原如何分布? (3) 台湾岛上浊水溪的流向怎样?其原因是什么? (4) 台湾河流短小、水急的原因是什么? (5) 台湾河流有什么特征?

3. 关于台湾的气候。

(1) 台湾处于什么温度带?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 (2) 气候有什么特点?多什么灾害性天气?为什么? (3) 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4. 关于我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就此请大家谈谈感想。我把这四个大问题先分给班里的四个大组, 再由大组长根据自己组里每个小组的学习程度不同, 把问题分到不同的小组。比一比, 赛一赛, 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既激烈又快又好, 评出一、二、三等奖。问题一落实, 各个组员就立即兴奋和活跃起来, 七嘴八舌, 兴高采烈, 有看地图册的, 有看课本的, 有记录的, 等等, 同时, 我在各组之间不断巡视指导, 每个组都唯恐落后, 兴致极高。这样, 将“竞争机制”引入地理教学中,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 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总之,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听课效率, 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和谐发展。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听课效率, 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和谐发展。

上一篇:班组承诺书范文下一篇:集团公司行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