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的障碍

2024-06-19

医患沟通的障碍(通用8篇)

篇1:医患沟通的障碍

1、由于医患双方沟通不畅而造成的医患分歧应该如何解决()

A、在科室或病区内协调解决

B、在医院相关管理部门解决

C、通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解决

D、通过法院、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等的介入来解决

2、医患沟通的主要障碍不包括()

A、思想观念的差异

B、知识结构的差异

C、沟通渠道的差异

D、权利分配的差异 3、1医患误解;2医患分歧;3医患矛盾;4医患冲突;5医患纠纷等按程度与后果分类,医患矛盾的严重性依次为()

A、21435 B、12354 C、12435 D、21345

4、产生医患矛盾的责任人员中,比例最高的是()

A、医生

B、护士

C、患方

D、管理人员

5、关于医患矛盾的原因中,对患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患者权利是被动的和依从的

B、患者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医生对患者权利的认识和尊重

C、患者属于弱势的一方

D、患者和医方的权利是平等的

6、常见医患矛盾中护士和医疗技术人员的责任不包括()

A、诊断失察

B、治疗失误

C、知情缺失

D、服务欠缺

7、常见医患矛盾中医生的责任不包括()

A、诊断失察

B、治疗失误

C、知情缺失

D、服务欠缺

8、关于医患矛盾的原因中,对医院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医生权利具有绝对性和权威性

B、医务人员的相对高收入造成医患双方的心理感受不同

C、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

D、医务工作者的医务水平参差不齐

9、利益调整的差异是医患矛盾的一个原因,关于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

B、医疗资源分配上的差异形成患者对医疗公平的质疑 C、社会人群整体收入的等级差异对医患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

D、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较高,因此收入较高

10、按医疗过程分类,以下哪项不属于医患矛盾()

A、诊断失察

B、治疗失误

C、医患分歧

D、服务欠缺

篇2:医患沟通的障碍

文/侯胜田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当前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医患沟通在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意义,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是保证医疗质量、确保患者满意度的前提。近年来,我国普遍存在医患双方沟通不畅、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甚至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医患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当前80%的医患纠纷都是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当所致。因此,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义重大。

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重要内容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畅原因众多,从当前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医患沟通的认识层面

患者在得病后往往有一种心理负担,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是否可以彻底治愈以及大概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痊愈,二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才能得到确切的答案。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医治关系,在医患沟通过程中,有些医生没有意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为尊敬的主要责任是对患者病情进行医治,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疾病的关注上,往往忽略了病人心理方面的需求,没有体恤到病人及家属的担心、焦虑情绪,让病人及家属缺乏被关注、关爱、尊重的感觉。

(二)医患沟通的语言层面

患者看病就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医生就病情方面进行沟通,在探讨病情额过程中,有些医生使用大量的医学专业术语来解释病人的病情,而患者又不具备医学方面的知识,这事就容易造成医患沟通不畅。因此在进行医患沟通时,医生要时刻提醒自己考虑患者对医学的不熟悉程度,在沟通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方面的专业术

语,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代替。

(三)医患沟通的实践层面

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层次不一,并不具有相同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有的来自社会底层,有的具有丰富的经济条件和显赫的社会地位,然而当他们面对同一医生的时候,有可能获得截然不同的服务待遇。当前环境下,医生对患者存在的不公平对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给医患沟通带来障碍,以至于有些人对现在的医德提出质疑,影响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

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医患沟通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受到就医环境、医患双方认知水平、医患双方交流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将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归纳如下:

(一)医患双方的心理心态

医疗行业属于高难度、高强度和高风险的行业,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既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又承受着因医治不当而失职方面的心理压力。、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医生的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高应激状态的人群在工作和生活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高于低应激状态的人群,长期的工作压力不断积累,容易引发高应激状态,不仅会影响医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医生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不可避免地工作中表现的冷酷、消极及过度客观化。在就诊过程中,患者渴望得到医生悉心的关照以消除心理负担,而医生在负性情绪的引导下很难体贴到患者的心理需求,必然会对医患沟通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患者来说,情绪影响这人的认知和行为,消极的情绪会对认知的加工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使人对事物的消极面更敏感行为倾向与消极,有时甚至产生攻击行为。患者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对疾病认知的缺乏使其处在担心、焦急、害怕等情绪的包围中,在强烈的应激情绪影响下,患者会选择性地注意和疾病相关并且是负面的信息。患者对周围事物的评价倾向于片面化和消极化,同时对医生传递的信息解读也会偏向负面。特别是急诊治疗过程中,面对治疗无效的结果,许多家属都会感到强烈的挫折感,强烈的情绪应急使其处于非理性状态,把治疗的失败归咎于医务人员,进而倍加激愤,对医务人员长生报复心理和行为,以补偿内心的失衡。

(二)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

医患的接触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它既是情感的沟通、知识的交流,也是文化的交融,是让患者理解医疗服务的唯一途径。在医患的接触过程中,患者将对病情治愈的希望寄托在医生的信任程度不够,就会造成医患沟通的障碍,对医生持有怀疑的态度、在半信半疑中进行疾病的诊治不会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三)医患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和分工与专业化。现实社会中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而在医患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医生和患者对医疗信息的不对称非常普遍。在医患沟通中患者对医疗信息的匮乏以及对医学专业用语的不了解与医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医患信息的不对称势必影响医患沟通。

(四)医生的知识水平及素质

患者看病就医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与医生打交道,然而并不是所有医生都具备同样的医学知识和素质。精湛的专业知识是医患沟通的基础,是病患信任的前提,是医生与患者交流中自信的来源。因此,医生首先要进行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在临床工作中厚积薄发。

医患沟通的改进办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涉及医患双方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加强:

(一)学会倾听,尊重患者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要善于倾听,这既是获取患者病情的有效途径又是对病人尊重的体现。

交流时医生要认真倾听、倾注感情,要充分运用目光、语调、姿势、手势等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同时注意寻找患者感情下的需求,不可以随意打断患者的叙述,而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引导;跟踪和观察患者的视线所在,了解患者的感受、需求和额外的服务需要,寻找真实含意,适时、恰当地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沟通。同时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医生应尽量避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出现,以免被患者无一位医生对峙的病情不够关心。此外医生还要注意倾听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的表述,从而对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缩短心理距离,获得患者的心理认同

随着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现代医患关系不再是一种家长式的医患关系,而是一种交换、合作的人际关系。在医患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中,患者要向医生倾诉病情以

及心理方面所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医生要与患者沟通逐渐消除患者对病情的恐惧以及承受的心理压力。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如果医生和患者将彼此当做朋友,双方相互信任,可以大大缩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患者疾病的诊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肢体语言

医患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应是多种形式综合运用的沟通。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更为关注、更加敏感。如果医护人员语言生硬、态度不和蔼,就会使患者感觉到人情冷漠,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怀。医患沟通的内容主要是就病情展开,是关于某一病情、某一过程的描述和结论,是比较抽象的。医生必须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等肢体语言把自己需要传达的信息、想法和看法窗体给患者,使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病情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在医生与患者的语言交流过程中,医生一个关切的眼神或一个微笑的表情传达给患者的将是温暖的心理感受,更加拉近了医生和患者的距离,这样的肢体语言的运用将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更具研究显示,单纯的语言交流能达到沟通目的的只有7%,结合语气语调可以提高到38%,而语言和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相结合,则能达到55%以上。

(三)给予理解和同情,换位思考

患者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出于对病情的担心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引导下更加急切地想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以换得心理的安慰。这时就需要医生给予同情和理解,让患者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来自医生的心理认同。换位思考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的一种思维角度,医生只有将患者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才能真正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尽快地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并时时牢记生命伦理学中的“不伤害”原则,制定一个更为人性化的治疗方案。然后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理解并接受这一方案,使治疗方案得到迅速的接受和执行。

(四)运用激励理论对患者进行鼓励

认知派激励理论认为将行为简单地看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不符合人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对于人的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认知派激励理论强调,激励的目的是要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以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取得更好的效益。将该理论运用到医

疗服务过程中,就是指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对患者进行鼓励,不断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达到在精神层面和心理角度引导患者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的目的。

(五)在医学生的教育中设置医患沟通课程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病患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强化,社会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除了扎实的学科专业技术知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为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从对医学生的教育入手,在对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中设置医患沟通课程,让医学生系统地学习医患沟通的有关知识,认识到医患沟通的系统性以及掌握有效的医患沟通的技巧,从而在临床实践中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结语

篇3:医患沟通障碍因素研究综述

医患沟通障碍的涵义:沟通,指主动、有目标、有目的,采取一定手段、有一定信息的交流和交换,强调结果和效果,是人与人以全方位信息交流所达到的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关系的过程。沟通障碍就是受讯者因知识、经验的局限无法了解对方的思想、信息,使沟通发生障碍。医患沟通属于人际沟通,而人际沟通不同于其他沟通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而且还有思想、观点、感情、态度等方面的交流,因此医患之间经常会发生沟通障碍。

1 医患沟通障碍的宏观因素分析

1.1 医疗体制缺陷的影响。

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导致医生和患者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就我国现状而言,各级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平均只有医院支出的7%左右,有些大医院只占2%~3%,少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事业专用款项“截流”挪用,甚至要求医院上缴部分收入。医院管理者为了生存发展,留住高尖人才以及基本建设、设备构置等,必须靠医疗服务的收入来弥补经费不足。这种体制实际上把医患双方推到经济利益对立的地位。医生切身利益和医院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医生增加收入,患者就会增加负担;而减轻患者负担,医生就会减少收入。这是体制机制造成的医患矛盾。

在此大背景下的医患关系,先天性蒙上了“利益”的阴影,尽管我国现存的大多数公立医疗机构均为非盈利性,但实际上医院已不可避免、无可奈何地驶入盈利的轨道。所以,医疗体制存在的缺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患者把矛头对准医院,把不满发泄到医务人员的身上。而医务人员却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在这根本性的矛盾面前,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是难以消除的。

1.2 唯科学主义下医患关系物化的影响。

科学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医学的发展。科学被“主义化”,成为世界的最高权威。由于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第三者物质性媒介的介入,使得医生同第三者的“交流”多于同患者的交流,形成医生看病只针对疾病的本身,而忽视了患病的人,医患双方在感情、思想上的交流日趋减少,在唯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医患关系逐渐物化、程序化。这样,医生与患者的情感与思想交流由操作与被操作的关系所代替。

在以唯科学主义为指导的生物医学模式下,在物化的医患关系中,人被简单化为一种像细胞、组织、器官一样的客体,而丧失了“人”的特性,而医生也成了机器的附属,被机器所操纵,医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抑制,医患关系物化导致医患失语,因此很难谈得上和患者倾心交流,更谈不上认真倾听。医务人员关心的不是病人本身,而是疾病以及疾病带来的相关数据,于是医患之间沟通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1.3 诚信缺失造成信任危机的影响。

在20世纪50~60年代之前,医患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理想的状态— 充满同情心的医生和对医生充满信任的患者。信任是人际沟通的基础,而目前这一基础却摇摇欲坠。学者魏昕、博阳通过访谈和实际调查认为,尽管人们都在称颂绝大多数“白衣天使”都站在抗击SARS的第一线,但我国医药行业诚信缺失的警钟确已敲响。从大环境讲,我们处在生人社会,人际间出现了信任危机;从小环境讲,医患关系呈现间接性、多元化和不稳定的趋势,妨碍了医患沟通和彼此间的信任。

信任危机导致了医患之间失去应有的信任。 一方面患者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无法准确或者不能全面地向医生表述自己的病情,但是又怕言之不尽贻误了诊断,耽误了病情。 而医护人员将一些患者及亲属视为潜在的投诉者,为了提高自身工作的保障系数,往往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把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医疗风险说得过重,让患方充分知情,但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医患之间缺少真诚和互信。

胥志华等[1]认为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是导致双方关系失谐的关键因素,而信任危机又源于彼此沟通的不畅,相互间缺乏尊重与理解。再加上现在医疗纠纷增多,医生和患者之间本来是一对默契的同疾病作斗争的战友,现在增加了很多不信任因素。必然影响医患之间进行坦诚的沟通。

1.4 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拜金主义的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呈加速度的状况,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伴随着知识经济凸现的许多社会变革,最深刻、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的人以及能把握高新知识和技术的人,应该获得较高收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相比之下,许多行业的收入偏低,特别是大量的下岗工人和农村人群的收入更是很少和不稳定。这种利益分配上的较大差异产生出了巨大社会心理效应——同情弱者。而弱势群体的心理也呈现出较强的对立情绪。医疗服务中稍有欠缺,就容易被升级为医患纠纷,医患之间这种收入等级的差别转化为社会地位的高低差别,低收入患者中不同程度的自卑、嫉妒、排斥等心理也由此成了医患沟通的一道无形障碍。

而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使医院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诱发了医院职工思想活动的趋利性与务实性,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务人员普遍重经济效益而致使服务质量不高。加之,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日益竞争的医疗市场又让医院不堪负荷,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无形之中把经济利益放大,导致医患沟通障碍[2]。

1.5 医学教育的偏颇、人文关怀缺失的影响。

李殿富等[3]认为医患沟通的最大障碍是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这才是医患沟通缺失的本质原因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由于传统的基础教育和医学教育不重视人文教育和实践,多年来,医务人员的人文知识明显不足,人文实践能力欠缺,尤其是年轻医师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缺乏白衣天使特有的气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时讲病状的多,讲情的少,较难以同情心去感受病人的心理和感情需求,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所迫切需要的人文关爱。失去情感投入的医患沟通,则显得苍白无力,使医患关系失去了情感的温暖。

朱美跃等[4]指出医务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存在严重的人性化服务缺陷,不善于甚至不愿意与病人沟通似乎“合情合理”。因而,对患者没有同情心,对病人缺乏关爱,在医患沟通中不能敏锐观察和尊重病人的心理感受,不会根据患方的情绪、表情、心理反应,运用不同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法使病人获得精神、心理的慰藉和改善,从而影响了医患沟通的效果 。

1.6 医患知识结构的差异、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Allman,Clair,Coe 等认为医生与他们的患者在地位、教育程度、职业训练和权威方面的差异往往会成为沟通的障碍。

医务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高,并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和诊疗技能训练,又有医疗实践的经验,对治愈疾病、维护健康的知识和经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广大非医务人员无法达到的水平。很多人对自身、对疾病、对健康几乎一无所知,即或有些人接触过医学和健康知识,但也仅是表层的知识,对庞大深奥的医学知识不可能全面地认知和把握,他们特别难以理解的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性。医患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医师在治疗过程中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对病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善意或非善意的信息隐瞒[5]。因此,医患沟通的基础十分薄弱。

王方松[6]认为医患双方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个性特征及性别、年龄的不同,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使用也不同,特别是医患双方医学知识的不对称.都是造成医患交流沟通障碍的重要因素。Robinson G等指出由于医患双方专业分工、专业知识背景差异以及各自权益的不同,面对同一个有争议的诊疗结果,就存在归因的认识性与动机性偏差。医患双方对认知的差异,就在无形之中为医患之间的顺畅交流和相互理解设下了障碍[7] 。

2 医患沟通障碍的微观因素分析

2.1 思想观念上差异的影响。

学者王锦帆[8]认为医患双方难以沟通的重要障碍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医患双方不能有效沟通就在于对知情同意的不同认识。几千年来传统的医学父权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医务人员抱守着家长式的医疗作风和习惯,认为医疗决策不需病人同意,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仍习惯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主动—被动型的关系。医生处于主导地位,病人处于从属地位,只要医生决定即可。在现实中,知情同意普遍地没有被实施于医疗的全过程。在患者方面,长期以来也习惯于医学父权主义,知情同意的愿望并不强烈。思想认识薄弱是制约医患沟通最主要的原因[9]。

另一个原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服务性质认识的分歧。医方认为医疗服务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赢利,否则不能生存和发展;患方则认为,医疗卫生服务始终是福利性的,医院应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能图利。究其原因,主要是医生和病人看问题的角度有差别,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势必影响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

2.2 医务人员繁忙、时间受限制。

在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健康保健意识提高的状况下,医务人员工作量急剧增加,造成医患沟通的时间受限[10]。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短缺现象严重。欧美发达国家床护比为1∶2 ,甚至达到1∶3 ,我国规定为1∶0.4。而根据卫生部对全国400 多家医院的调查,实际上三级综合医院床护比为1∶0.33。

我国各医院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员的短缺造成医务人员忙于应付、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缺少足够的时间了解病人的心理和生活需要,难以进行医患沟通。这样医务人员为了保证完成基本诊疗规范,如体格检查、书写病历、检查单和处方,只能忽视医患之间的充分交流。

2.3 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学者谢勉[11]认为影响与患者沟通的最主要因素为沟通技巧的缺乏。沟通技巧是影响医患沟通的技术性障碍,如不克服,那么将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在沟通过程中人们必须借助于各种媒介来传达信息,如态度、语言、 表情、动作、姿态和行为。

医患双方都认为在医患沟通交流中医护人员的态度占主导地位。医生必须诚恳、平易近人,有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和促进康复的愿望和动机。医务人员对患者态度冷漠或缺乏真诚,会导致沟通障碍。所以说,医务人员的沟通愿望和沟通态度往往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或效果的关键[12]。

医护人员的语言在医患沟通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工具,人们对语言的使用能力和理解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语义上的障碍无法避免。在医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言语上的不恰当或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沟通效果[13]。

根据孙丽华等[14]调研数据显示,分别有14.89%的医护人员和41.32%的患者认为医护人员的行为影响了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果行为沟通做得细微、周全、到位、稳定,那么可以达到语言沟通达不到的效果。

3 简要评述

在国外,20世纪90年代以前,医患关系研究的出发点是如何使医患关系更加协调,从而使医学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的健康。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90年代以后,随着医疗机构被政府推向市场经济,医患矛盾问题开始呈现出来。

从宏观上来讲,医患矛盾的根源是在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问题,然而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却可以从微观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当然,由于医患关系本身的技术性、伦理性、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等多重属性,多视野、多方位地分析医患沟通障碍的影响因素,找寻改善医患沟通的对策,仍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长期课题。

所以,当前对医患沟通的研究,除了关注医疗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思想观念等宏观因素之外,还应更加关注在微观领域里的医患沟通障碍影响因素。

摘要:医患沟通障碍是引起医患矛盾甚至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原因。宏观因素有医疗体制的缺陷,唯科学主义下医患关系的物化,诚信缺失造成信任危机,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拜金主义的影响,医学教育的偏颇、人文关怀的缺失,医患知识结构的差异、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微观因素有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医务人员繁忙、时间受限制,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由于医患关系本身的技术性、伦理性、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等多重属性,多视野、多方位地分析医患沟通障碍的影响因素,仍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长期课题。

篇4:医患沟通障碍及处理技巧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疗人际关系,是医疗实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1]。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加强沟通,不仅是医学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需要,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更是医院及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1 医疗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1 1思想观念的差异: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医患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缺乏最基本信任、理解[2]。加上媒体的过分报到,部分患者对医生有防备的心理。医患之间不能换位思考问题,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等原因,有的患者对医生开具的处方、检查检验项目及治疗措施持怀疑态度。误解为医生为了经济的利益,多开药,多开检查。而有些医务人员在诊治患者时也会首先考虑保护自身, 甚至把患者设想成一个会把自己告上法庭的原告来防范,不能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把考虑到的、有可能性的都通通做检查。医患之间思想观念的差异,加大医患之间的矛盾。

1.2 知識结构的差异: 医务人员接触到的是各个层次的病人,每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也不一样,对于事情的认识、处理方式也不同。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医生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让患者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对治疗有充分的信任,语言上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异,牢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处处体现出医者的大爱之心,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与患者沟通。

1.3 利益调整的差异:多数患者对医疗程序的复杂性不了解,容易对医疗方案不理解,由此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医生应该站在病人的角度着想,多考虑病人的利益,对于不必要的检查尽量少用,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平衡医患之间的利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及时的告知患者做必要的检查的意义,这样既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又让病人觉得到了重视和尊重,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矛盾[3]。

1.4 权利分配的差异:尊重患者权利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根本保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民众"服务与被服务"理念的发展,医护人员由先前单纯的"施治者"转变为"企业经营参与者";患者由单纯的"被救治者"转变为"有偿服务的消费者"[4]。患者也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权利,主动参与到医疗活动中,传统的单向式、命令式已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但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又有可能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工作又做的不是很具体。平衡医患之间的权利,平等的医患沟通,是医患沟通的难点,也成为了医患关系发展的新方向。

2 医患之间的相处技巧

2.1 有时,去治愈: 当患者处于疾病的过程中时,尽一切可能去帮助患者去治愈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去关心病人,在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尽可能达成共识,共同战胜病魔,促进健康。

2.2 常常,去帮助: 做病人朋友,病人最相信的就是医生,有些话不一定会对家人说,但是却有可能告诉医生。所以,在病人遇到健康方面的困惑、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找到熟悉的医生咨询时,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尽量的去帮助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病人走出困境。

2.3 总是,去安慰: 在生病的时候,感情是相当脆弱的,常常会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和进取的心,甚至有的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总会联想到很多。在这个时候,医生的每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可能会引起患者无端的猜测或是曲解,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医务人员应熟练运用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语言,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病人提供全面支持和帮助。

2.4 最好,去理解: 处于疾病的状态中,情绪是很低落的,而且心情也可能是很差,自然而然脾气也可能会大一些,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关心的,特别是医务人员,医生应该去体会病人的这种心境,用"同理心"来接诊每位患者, 以同情、关心、平和的态度,多与患者沟通,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让患者消除疑问,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5]"。医生高超的语言能力能给病人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医患沟通是在医疗服务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使用合理的、规范化的语言,提升医患沟通交流艺术,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医患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有利于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高峰,仇永贵,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C hinese Jou rnal ofG eneral Pract ice,Novem ber2010,Vol8,No11.

[2]谷向晖,试论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Vol.20No.20.Oct.2010.

[3]何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Vol.6No.10%Oct.2010

[4]钟玲,权薇薇等,浅谈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在减少医院医疗纠纷中的作用,Contemporary Medicine, Oct. 2010,Vol.16 No.30 Issue No.221

篇5:医患沟通的障碍

A、预防为主的沟通 B、变换沟通者 C、书面沟通 D、上级医生单独沟通

2、倾听时的身体语言不包括()。

A、微笑 B、点头 C、向前倾 D、眼神回避

3、沟通的基础是()。

A、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分析问题

B、注意患者家属心情因素、状态、了解其心态—求生欲—焦虑—获知欲-期望值-信任危机—预后承受力

C、真诚、信任;态度、仔细、关心;自我保护 D、以上都是

4、医患沟通与交流的原则不包括()。

A、以人为本原则 B、平等和尊重原则 C、计划性原则 D、诚信和换位原则

5、关于沟通时自我检测的四个法则和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人必须知道为什么说 B、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 C、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 D、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6、下列哪项不是沟通障碍的因素()。

A、医生缺乏自信,知识和信息掌握不够;没有重点或条理不清楚 B、过度自我为中心;没有理解他人的需求;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注重倾或只听自己想听的

C、未换位思考,忽略别人的需求;不信任对方 D、采用开放式谈话;不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7、下列关于医患沟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效倾听;善于引导病人谈话 B、多采用闭合式谈话;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C、注意沟通的完整性,重视患者反馈信息;处理好谈话中的沉默 D、善于使用积极的语言,避免使用伤害性言语

8、医患沟通时,下列哪项是不需要医生特别留意的()。

A、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 B、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 C、留意家属的语言及情绪状态 D、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9、医患沟通需掌握的情况包括()。

A、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 B、医疗费用情况

C、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因素 D、以上都是

10、沟通的要素包括()。

篇6:论新时期的医患关系之医患沟通

临床医学1205班李宣宣学号 121518010510 摘要

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当前和谐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最基本的解决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途径,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医患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沿着市场化的轨迹发展,医疗制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这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要想构建和谐的医疗关系,必须医方、患方、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国家增加卫生投资力度,准确定位医疗机构的性质,确保广大中低档人群的基本健康等实际已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实现医患关系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关键词医患关系概述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医患关系的实质

医患的沟通医患沟通的现状分析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 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的 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

医患关系是在医疗过程中由技术性关系和非技术性关系两大部分组成。非技术性关系是指求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员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在医疗过程中对医疗效果有着无形的作用。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

篇7:医患沟通的障碍

关键词:医患沟通、和谐社会。

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的医患

关系是和谐社会主义的组成部份。因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既是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也是医院发展的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的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据调查统计的数据: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发生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有10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20至30例左右;二级医院每年发生2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3例左右,而赔偿的数额三级甲等医院一年一般在100万左右。另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对三家综合医院的医疗纠纷投诉分析表明: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表现为72%的医生在倾听患者叙述23秒后就打断患者说话,患者能不间断的陈述说话的时间只有6秒钟;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医生只注重身体疾病。研究表明缺乏与患者沟通的医生更容易成为被告。

我院2005年至2007年发生医疗纠纷19例,经医疗事故鉴定或经法院判决共3例;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领导人身安全;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病人去世后,用尸体封堵收费窗口和陈尸医院办公室数日。面对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院领导经过充分的调研,决定从医患沟通入手,将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沟通和情感沟通做为重点,经过一年运行,有效的缓和了医患关系。

一、加强医患沟通中的知情同意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等,必须得到患者同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病情、医疗风险、医疗措施等知识告诉患者”;《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为此我们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知情同意规范教育。

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是病人有权享有知晓本人病情和医务人员要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以及预后和费用方面的情况。告知是患者获取医学信息的过程,我院要求医生对患者应及时、全面、准确的进行知情告知,是每个医生的法定义务,尊重的患者知情同意权,就是尊重法律;不仅能防止医疗纠纷发生,而且对医务人员有法律意义的保护作用。通过知情告知,使患者不再处于消极的被支配地位,达到医生为患者治疗疾病,维护身体健康,不是对立的,而是利益一致的统一体。告知的目的是对患者知情权的满足,是对患者行使同意权的保障,告知让患者知情,但知情告知不是目的,而是让患者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作出自我选择,以保护患者人身权和财产权,达到知情同意,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医疗全过程。

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告知时,我院要求医生告知的内容要包括:以患者或患者家属陈述的病情及医生的初步检查为依据,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发展概况及现阶段所处的治疗进程;将要立即采取的诊治措施方法及这些诊治措施方法可能发生的意外;患者所患疾病诊断或暂时不能诊断,确定某个诊断或暂不能做出的诊断依据;拟采取的治疗措施的近期或远期后果,包括可能出现的理想效果,一定程序上的好转,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并发症,以及能够预测的后果;如存在多种可以的治疗措施,应同时向患者说明几种措施的不同效果;诊断和治疗所付出的费用,包括各种医保的付费情况,特别是自费项目,患者和家属应予配合的事项;诊断和治疗困难,要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如转院或请院外会诊;对某些暂时难以的确定的诊断,难以预料的预后,也要如实向家属说明,尽可能解决患者的质疑,使患者知情同意。

二、加强医患沟通中情感沟通

患者在就诊期间特别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温馨、体贴、关爱和帮助,我院在医护人员中开展人文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要能体现出爱心、耐心、细心。作为医务人员,要使病人真正放心,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有一颗爱心;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职业的,如果能换位思考,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善待所接诊的每一位病人使病人,就能让患者安心、放心的接受治疗。一个对病人缺乏爱心的医生,即使他医术再高明,也会给病人带来担心和忧心。其次要有耐心,作为医生,虽然不能做到商业界对售货员提出的百问不烦的要求,有时病人提出在你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也必须耐心地进行解答,因为

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具备医学知识,作为病人或家属怀着焦急的心情想对病情和治疗措施探个究竟是时候,医生不能当成鸡毛蒜皮的小事不予理睬或敷衍了事,在耐心的背后是爱心在支撑;还有细心,医疗工作是一个涉及到多个环节的复杂活动,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言辞或动作失误,都可能增加的心理负担。沟通过程中要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受教育程

度和对沟通的感受;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避免强求病人即时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病人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以求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减少误会在医患关系中产生。有效的情感沟通,能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消除医患之间的情感障碍,赢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认同。

三、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因此,说沟通能力是医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并不为过,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诸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人际关系,因此理想的医患关系应该是互相平等、尊重、信任、配合的一种良好完美的人际关系[1]。

医学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高风险行业。尽管人类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人仍有许多疾病或生命现象未被认识,如癌症、风湿病、糖尿病,爱滋病等。即便是对于很多常见病,在治疗中也会因个体差异而发生意外。可以说,一部医学史,就是无数失败演绎的历史。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有代价的。医学因疾病而发展,医生因患者而生存。患者生病需要医生的救治摆脱病魔,没有医生的工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就失去了保障,可以说,患者是医生生存的条件,医生是患者的生命卫士,医患之间有着共同的愿望,是利益一致的统一体。从现代医学发展程度而言,治疗效果只是一个概率,也就是说,尽管医生尽心尽力去治疗每一个患者,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至80%[2]。

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达到尽善尽美。患方从心理上对医学和医务人员的期盼与信赖可以理解,但期望值不能过高,更不能以市场的消费观念来要求医疗卫生服务。患者应当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个人体质的不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社会进步伴随而来的新的疾病等,都给医学科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克隆技术、器官移植、辅助生殖、转基因食品、胚胎干细胞研究等新技术、新成果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我国传统医学伦理理念,往往形成医务人员兢兢业业的精神和客观治疗结果的不理想,影响着医患关系的协调和沟通,很多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对医疗风险却不认知,不能正确对待医学的失败,以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治不好病就是医生的错,动辄发生过激行为,这不仅极大地伤害了医生的感情,也挫伤了医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为此,一些医生只好采取防卫性措施,该做的手术不做了,该冒的风险不冒了。医患互不信任、互相防范,其代价就是医学进步延缓甚至停滞,患者根本利益受损。

篇8:医患沟通的障碍

关键词:医患沟通,沟通障碍,医患关系

近年来, 全国各地的医疗投诉案件每年以300%以上递增。而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 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医患沟通不当造成的。所以, 医患沟通在医疗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因医务人员占据信息优势地位, 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 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起主导作用。所以, 本文以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 分析医患沟通的障碍因素, 提出改善医患沟通的相应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 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70份, 有效问卷68份。调查内容包括: (1) 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学历、工作年限、工作岗位、职称。 (2) 问卷内容:1被调查者对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的看法。2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对医患沟通的影响。3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对医患沟通的影响。4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对医患沟通的影响, 沟通技巧包括倾听技巧、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技巧三个方面。5其他:工作压力、是否接受过医德修养、医学伦理、社会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教育, 或医患沟通技巧培训。调查表为选项式, 选项分为不同的五个等级, 选择前两项的定义为非常影响, 选择后三项定义为不太影响。68份有效问卷中, 有6项以上选择非常影响的问卷定义为有效沟通, 6项以上选择不太影响的问卷定义为无效沟通。则有效沟通组40份, 无效沟通组28份。

1.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相关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性别:男性14人 (21%) , 女性54人 (79%) 。学历:硕士及以上18人 (27%) , 本科26人 (38%) , 大专及以下2 4人 (3 5%) 。工作年限:≤1 0年2 9人 (42.6%) , 11~20年28人 (41.2%) , ≥21年11人 (16.2%) 。工作岗位:医生25人 (37%) , 护士37人 (54%) , 医技2人 (3%) ;管理4人 (6%) 。职称:初级24人 (35%) , 中级36人 (53%) , 高级8人 (12%) 。

2.2 调查问卷统计、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68份有效问卷中, 67人 (98.5%) 认为加强医患沟通对改善医患关系非常影响。表1显示:1调查问卷结果:66.2%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非常大。11.7%的人员参加过30学时以上的医德修养等人文学科的正式教育。5.8%的人参加过30学时以上的医患沟通相关培训, 17.6%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相关培训。2卡方检验结果:道德修养、沟通意识、倾听技巧、语言技巧、非语言技巧在有效沟通组比例大于无效沟通组, 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多种因素分析显示, 道德修养OR值为3.25 (P<0.01) , 道德修养与其他因素相比与医患沟通相关性相对大。

3 讨论

1我国医学界整体对医患沟通重视不够, 至今尚未制定统一的医患沟通规章制度, 而医患沟通课程也是近几年才在全国医学高等院校开设, 且仅为考查课程, 相关教材少。本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8%的人参加过30学时以上的医患沟通相关培训, 17.6%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相关培训。在医学院校里, 凡是涉及到医学专业课程, 学生听课率都比较高, 而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逃课率比较高[2]。工作岗位中, 部分医务人员从思想上也不重视医患沟通, 甚至错误地认为根本不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 或者根本没时间进行沟通。为缓解医患关系, 国家、医院、医护个人都要意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加紧实施医务人员的沟通培训、开展课题研究、发表研究论文、不断更新统编教材,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贯穿及强化医患沟通理念[3]。2道德修养在医患沟通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特别是医生、护士必须尊重患者, 为患者提供爱心和耐心的医疗、护理服务, 进行医患的良好沟通, 努力赢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尊重和认同[4]。但当前医学高等教育中有关医德医风的教育多数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及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讲座进行, 内容显得枯燥乏味, 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5]。调查中, 仅有11.7%的人员参加过30学时以上的医德修养等人文学科的正式教育。相关调查显示, 患者对人文关怀和医疗技术同等关注[6]。所以, 医务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至上, 加强医德教育, 建议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体系。3医患关系和沟通技巧是分不开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职业、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待问题的看法与处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掌握沟通技巧, 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7]。首先, 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倾听技巧, 本文推荐美国巴尔的摩的COMSORT机构总结出的10条倾听技能[8]。其次, 加强医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技巧, 避免或少用专业术语, 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和鼓励性语言。最后, 加强医务人员的非语言表达技巧, 包括肢体语言、语言中的音素、利用物件进行沟通和通过空间位置传递信息[9]。加强沟通技巧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沟通能力, 利于建立医患双方的信任, 缓解医患关系。466.2%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研究显示, 护士工作情绪的好坏与有无疲劳及其严重度有明显关系。个性活泼、心情轻松快乐、处事镇静、乐观自信, 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拥有较好的精神状态, 而焦虑、压抑、抑郁, 遇事有过激的语言和行为, 不能冷静面对各种问题, 工作压力会更大[10]。故医务人员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自觉调整心态, 缓解压力, 主动优化医患关系, 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8]。

本文调查因受研究时间和个人能力所限, 问卷调查只是在北京的某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中选取调查对象, 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并且, 医患沟通顺畅与否与国家医疗制度、社会舆论、医院管理、医务人员和患者多方面相关, 需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才能使得医患沟通顺畅及有效, 但作为医务人员个人, 还是主要从自身查找不足, 努力提高个人的医德修养及沟通技巧, 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世杰.浅谈医患沟通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技巧.中外健康文摘, 2014;25:62

[2] 陈翔.基于医患沟通技能提升的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1:82~83

[3] 卢仲毅, 唐时奎.实施医患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12:726~728

[4] 叶玉真, 谢晓玲.从护士角度分析当前医患关系.中国医药导刊, 2009;11(5) :824~825

[5] 范秀玉, 李晓华, 王琳娜, 等.临床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52(13) :107~108, 160

[6] 郭锦心, 王宏伟.浅论医院管理中人文关怀建设.中国医学创新, 2011;8 :113~114

[7] 金晓艳, 刘晓玲, 岳丽.护理伦理观念下以人为本的护患关系的建立.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25 (3) :323~325

[8] 孙绍邦.医患沟通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8~49, 92~95

[9] 郑艳楠, 李焕.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145~146

上一篇:三年级的班级工作总结下一篇: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