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2024-06-10

项目质量问题分析(通用9篇)

篇1: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某项目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1、通过查阅阅2013年工程管理下发的整改记录,本项目主体施工时钢筋位移现象在出正负0时较为常见,尤其为3#西单元。这一质量问题出现后,在木工模板安装时无法按照控制线准确施工,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墙体偏移。如果处理当,也会出现露筋或墙体上下不垂直,对工程后期装饰阶段的抹灰带来影响,甚至对后期交房带来影响。如抹灰阶段因垂直度的影响或开间尺寸的需求出现大面积剔凿,因剔凿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及材料浪费等。

2、房间净高偏差大,不能满足设计交房要求。在主体施工阶段,房间的净高未在满堂架搭设过程中及顶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复核控制,单个房间顶板四角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误差值在施工规范要求的范围内,不会对整个设计或交房标准带来影响的,可以不作处理,但有些误差已经超出规范或分户验收要求允许范围值,这些问题就不得不进行整改。本项目室内采暖采用地埋盘管采暖,为了满足地暖盘管回填地坪平整度及厚度的要求,又要满足房屋净高交房标准的要求,就必须对房间净高统一复核,就必须对不能满足要求的房间进行剔凿维修。经现场复核,3#、13#楼存在问题的房间较多,维修处理量最大。

3、隐藏得质量瑕疵。主体工程存在的质量瑕疵有些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发现能够及时给予修补处理的,有些是在施工过程中肉眼难以发现,靠专业测探工具才能发现或后期装饰施工时才能够发现。正是由于隐藏的质量瑕疵由于难以发现,或可能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所以在隐蔽工程施工时对质检工作尤为重视。本项目在竣工交房业主装修剔凿时,在13#楼中单元1层及4层的伸缩缝留置的剪力墙内部发现较大面积的苯板泡沫,造成业主的质量索赔。这些泡沫未施工留置伸缩缝的苯板,由于施工措施不当,在混凝土浇筑时偏移破碎进入剪力墙内,在模板拆除后又无法肉眼检查看到。

篇2: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本文根据多年实际经验,对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作 者:钟嘉升  作者单位:厦门市路广工程有限公司 刊 名:广东科技 英文刊名: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U4 关键词:路桥施工   项目管理  

篇3: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可变性、复杂性、严重性和多发性等特征。

1. 隐蔽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最初往往发生在某一检验批或某一施工工序之中。而随着工程施工的不断进行, 上一检验批或上一施工工序之中的质量问题如不能及时得以发现或未能进行合理的处理将很快被下道施工工序所掩盖, 从而导致我们短期内难以发现。

2. 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还会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 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 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 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 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 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 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3. 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 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 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使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 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 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 内力分析有误, 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 即使是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 原因有时也截然不同。所以, 在处理质量问题时, 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4. 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 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 施延工期, 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 成为危房, 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 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务必及时妥善处理, 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5. 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 就像“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 而成为质量通病, 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楼梯踏步空鼓。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 如雨篷的倾覆, 悬挑梁版、板的断裂, 混凝土强度不足等。

因此, 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 认真总结经验, 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型、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风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但究其原因, 可归纳如下。

1. 违背建设程序

不经可行性论证, 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 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 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 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地质量隐患或质量事故。

2. 工程地质勘查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查, 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查时, 探孔间距离太大, 不能全面反映地质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 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查探孔深度不够, 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查报告不详细、不准确;基础退台处理土质打夯不结实等, 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地基处理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导致上部主体结构及墙体开裂、破损、倒塌。

3. 地基未加固或处理不当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溶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 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架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 从地基处理、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共同治理。

4. 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诱因。

5. 建筑材料及配件不合格

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到位;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 支承锚故长度不足, 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 也必然会出现断裂、坍塌的现象。

6. 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往往是由施工管理所造成的。 (1) 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 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 擅自修改设计。 (2) 不按图施工。把铰接做成刚接, 把简支梁做成连续梁。抗裂结构同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 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 留排水孔, 致使土压力增大, 造成挡土墙倾覆。 (3) 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 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方法进行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筋、在小于1 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4) 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 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搭接的操作方法, 致使混凝土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5) 缺乏基本结构知识, 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 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 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会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地后果。 (6) 施工管理絮乱, 施工方案考虑不周, 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 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7. 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施工中应特别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8.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使用不当, 也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预算, 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布等。经以上问题分析可得出结论, 质量问题处理和预控可采用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难点组织攻关、跟踪控制、严格把关等措施, 靠质量树信誉, 靠信誉拓市场, 靠市场增效益, 靠效益求发展。这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 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企业家所认同。使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角逐中认识得更加深刻。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 把名优工程当作市场竞争的法宝, 把质量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已被多数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 外抓市场名优取胜”, 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从这一意义上讲, 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竞争。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 是企业形象的窗口。因此, 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抓起。项目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 也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部提出抓工程质量要实行“两个”覆盖 (即要覆盖所有的工程项目, 覆盖每一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 也是着重强调了抓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劣质工程损害企业形象, 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企业为维护自身形象, 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只有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才能令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对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特性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篇4: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

1.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特点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倾斜或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1.2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某地区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现浇圈梁,轴线偏移了9.5cm,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当场砸死了11人。这血的教训,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妥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1.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1.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 "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2.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2.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2.3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 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2.4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

2.4.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审核,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4.2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

2.4.3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在承重墙体上任意设置脚手眼等。

2.4.4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2.4.5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裝;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3.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及程序

3.1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3.1.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

3.1.2保证建巯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

3.1.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3.1.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3.2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

3.2.1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

3.2.2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

3.2.3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

3.2.4事故调查中的数据、资料。

3.2.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3.2.6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3.3质量问题处理的鉴定

质量问题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留有隐患,需要通过检查验收来作出结论,事故处理质量检查验收,必需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要通过实测、实量,荷载试验,取样试压,仪表检测等方法来获取可靠的数据。这样,才可能对事故作出明确的处理结论。

事故处理结论的内容有以下几种:

3.3.1事故已排除,可以继续施工。

3.3.2隐患已经消除,结构安全可靠。

3.3.3经修补处理后,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3.3.4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附有限制条件,如限制使用荷载,限制使用条件等。

3.3.5对耐久性影响的结论。

3.3.6对建筑外观影响的结论。

3.3.7对事故责任的结论等。

此外,对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事故,还应进一步提出观测检查的要求。

篇5:江苏省泰州项目质量问题检讨

尊敬的杨主席、崔总裁、杨董事、谢副总裁、华东区域总裁:

对于本次集团工程管理总部作出的处罚决定,我个人无条件服从。

本次处罚,无论是对于我个人还是对于泰州项目,都是一个当头喝棒,很痛,但很及时。我将对此进行深刻反思,从中吸取教训,并率项目全体员工将这些反思和教训认真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品质,以实际行动改正犯下的错误。

自从09年4月我接手泰州项目以来,一直认真致力于公司产品质量和品质的管理和建设。一年以来,在工期紧、压力大、历史遗留问题复杂、业主投诉严重的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在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提升方面做了大量整顿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认真学习集团工程管理总部关于提高房产质量和品质的一系列文件的精神,我对泰州项目已交付工程和在建工程分别采取措施,对于已交付的工程,组建维修队并对各类质量问题积极进行整改维修,努力降低各类不良影响,尽力挽回公司声誉;对于在建工程,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加强项目工程部的监管监督,认真贯彻落实集团质量管理总部关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文件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质量和品质,在历次检查中体现出了明显的进步。这些措施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体现在了项目公司的一次收楼率和销售业绩上,目前项目苑区新交付区域一次收楼率比去年同期相比提高XXX百分点,半年来取得XXX亿的销售业绩,比去年同期提高XXX百分点,傲视泰州房地产市场。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我个人从主观上放松了对项目和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放松了对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的学习和思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应对业主投诉和解决与施工单位各类纠纷上,客观上造成了现场管理不严、执行不力、产品质量和品质下滑的严重后果,更遑论及时对各类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以取得经验落实在今后的施工中从而对类似问题加以避免。这次工程质量管理总部所提出的所有工程质量问题均实际存在,实事求是,我作为项目最高管理者难辞其咎,愿承担全部责任。

本次处罚,犹如当头喝棒,不但打醒了我,也打醒了泰州项目部,让我们认识到,对于产品质量和品质的重视一刻也不能放松。正如孔总批示的“处罚不是目的,关键在于执行力”,本次处罚的关键不在于我个人的荣辱,甚至不在于处罚的是谁,而在于应当将处罚视为对我,对泰州项目,对华东区域的一种警示和一种鞭策,我要将这种警示和鞭策转化成工作中的压力与动力,尽我一切可能,带领泰州项目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项目公司和相关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日常检查和考核,更加认真坚定的贯彻落实集团对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提升,致力于碧桂园的品牌建设和宣传,为公司、为业主、为社会奉献品质优秀、价廉物美、具有碧桂园特色的五星级的家。

最后,希望其他各项目以我为鉴,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错误的同时积极努力提升自身项目的质量和品质,共同促进集团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

检讨人:李伟明

篇6: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现状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属地方政府行为,建设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政府的财税收入。其投资从本质上看,是辖区内广大纳税人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作为社会公益性项目,工程主要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域,由于受到环境、场地、交

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现状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属地方政府行为,建设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政府的财税收入。其投资从本质上看,是辖区内广大纳税人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作为社会公益性项目,工程主要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域,由于受到环境、场地、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一般具有“短、平、快”的建设性质。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市政工程往往要承受献礼、形象、政绩、民心、承诺等多方面的考验和制约。工程实施后,重政治、轻技术,重工期、轻质量,重承诺、轻监管等现象应运而生。尤其与城市房屋建筑物、构筑物质量的监管相对比,更是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无论从工程建设质量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还是工程实体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房屋建筑工程。正是由于这样的忽视,给市政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埋下了一定的质量隐患。

而目前建设监理市场比较普遍地存在监理徒有虚名现象,有的城建主管部门领导甚至认为:监理没有不行,有了更不行。此外,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工程监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监理能得到的设计图纸可谓“百花齐放”,其深度与细度不敢恭维,“错、漏、碰、缺”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由于人为原因,可能会经常改动设计方案,而这种经常被改动的设计又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设计单位的认可。

2现状成因分析

2.1管理和认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地方领导,对现代市政道路工程还缺乏深入研究,对项目质量监管存在模糊认识,忽视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更多地是从完成考核目标、节省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进度等方面考虑。此为,在为数不少的地区,一些新的招投标办法还未得到有效实施,如工程量清单计价、协议招标等办法,虽已经建设部发文推行实施,但受地区主管部门、招标从业人员及评标人员业务水平限制,目前还不能得到完全实施。甚至有一些县市区还存在政府部门直接组织招标定标,或者内定之后再补手续等极不规范的现象。

2.2招投标违规现象

由于现行的招投标办法就是业主招标制,业主评委的比例占到评标委员会组成的28%以上,并由业主方评委担任评标委员会主任,所以在评标时业主因素起到很大的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其形式合法,所以监督部门对此不良行为目前尚无更好的制约措施,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成为易滋生商业贿赂的温床。而聚合多家企业或者以多家企业的名义去围标,有些施工企业联合多家企业去陪标或者借用多家建筑企业资质去投标,其结果不能选出低价格高质量的施工企业。

2.3监理环节松散

某些地方建设部门对国家在建设领域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这一重大改革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看到近年来监理工作取得的成效,不相信监理工作的实际作用,也只是迫于某些政策上的原因而委托监理单位,主要业务仍是业主方另聘一些人员自行操作,监理只是签字盖章,应付建设主管部门检查,顺利通过验收关口而已。这也就从主观上决定了建设监理市场存在先天不足的隐患。

3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对策

3.1健全的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机制,使此项工作更有透明度,同时监督和管理部门要实施对招投标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杜绝一切机戒性和形式上的监督,不要使招标单位和代理机构有过多行为空间。为遏制招投标腐败,许多有识之士出过不少主意。如在技术环节多增力量,或是利用招投标协会等机构的作用,来阻击腐败行为。包括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等在内的10个部委共同发文,也就加强招投标监管提出办法。这个办法的核心内容有三点:一为完善招投标的相关制度;二是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的监督管理;三是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应当说,针对治理招投标腐败问题,这个办法已涵盖了基本的思路。

3.2重视三大控制

若要在施工中组织协调好这些要素,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能够熟练掌握份内的各项标准、规范,熟悉或了解份外的各项标准、规范,成竹在胸,据目标责任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组织,管理,协调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做好三大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工作。事前控制是指在工程任务层次化分解的基础上,制订一个详细的合适的施工质量计划。事中控制是指在操作过程中由相关质量责任管理者据委托书或任务单中的质量要求,检查监督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交底的要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成品质量,减少返工返修的机率。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3.3狠抓监理环节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建设工程监理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国家有关行政制度、法律、法规虽相继出台,且国家已经明令强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体制,但个别人的思想观念对监理总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认识,因而导致目前的建设监理市场秩序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观或客观地制约着建设监理正常有序地进行与开展,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对建设监理的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根据在相关市政道路工程监理工作中的体会,针对如何严格监理程序及目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剖析,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工程质量监理目标是: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承包人自检体系的管理,严格做好中间的质量检验以及现场质量验收,搞好工序监测,强调以事前控制为主,严格开工报告的审批,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杜绝施工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创优。

3.4设置补救措施

篇7: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人口的增多,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在不断的下降,并且在我国的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尽量做好质量管理,确保我国的耕地能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所说的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我国进行土地整理时耕地质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1 耕地质量的含义

土地质量在本质上讲就是土地发挥或维持其功能的能力。耕地的质量是由对耕地形成影响的各种环境以及自然因素决定的,直接体现在耕地作物生产方面的能力。在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进行土地改造的手段则是生物技术以及一些科学技术,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整改造以及综合整治,在整治的时候不但需要改造环境和自然因素,还必须对耕地设施进行一定的改造。

1.2 进行土地整理以后我国的耕地质量方面依旧存在的一些问题

1.2.1 过度的重视耕地的面积,而没有给质量足够的重视

现在,在我国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很多地区的目标仍然是增加耕地的面积,并没有在改善生态以及提高耕地的生产力等方面进行,整改之后,土地的质量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我国能够进行开发适合做耕地的土地已经比较少,很多时候,为了确保耕地的占用和补充能够平衡,便开发那些不适合做耕地的荒地,虽然面积能够保证,但是质量却很难达到实际的需要,所以在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只看耕地的面积,更应该重视土地的质量,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数量的不足。

1.2.2 在土地整理的时候没有将生态效益以及景观效益结合起来

在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没有很好的进行生态规划和景观保护,也没有提出相关的要求,所以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这些方面。现在进行农村土地整理的时候,设计道路和沟渠的时候追求高品位的设计,虽然规划出来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美化农村的形象和环境,生产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这也直接导致了地方特色不断的缺失,景观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地减少,各个地方都大同小易。做好土地整改之后的耕地质量管理的办法

2.1 建立一系列的土地整理后的耕地验收评估体系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各个地区在使用土地的时候,必须根据计划进行,并且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本区域内部的耕地总量不能较少,若是存在耕地总量减少的情况,则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垦出和占有的土地面积及计量都差不多的耕地,并且还必须确保能够通过相关农业部门的验收。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也说明,在进行验收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耕地的实际面积,还必须保证耕地的质量。土地管理法还规定在验收的时候必须得到相关农业部门和行政部门联合验收,才符合法律,在进行耕地验收的时候,占有和补充是不是达到平衡,还要必须根据区域的不同和耕地类型的不同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制定不同的指标,用来判断质量是否平衡,从而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能够和占有耕地的质量持平。

2.2 做好土地整理的管理和评价,对后备耕地的实际质量进行调查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我国的一些开垦的耕地进行了调查,这些耕地主要在西北缺水的地区、华北平原一些旱盐碱严重的地区以及土壤比较薄并且坡度比较大的丘陵地区,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由于开发前调查的严格程度不够,直接导致土地开发之后,出现了严重的耕地退化现象。所以,国家在以后进行土地补充的时候,才会强调后备耕地的质量调查,若是不合格的绝对不能进行开发,合格的可以开发的耕地,在进行开发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开发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开发之后怎样利用,确保开发之后的土地不会出现地力退化现象。还应该详细调查现在已经开发和没有开发的各种耕地资源,详细了解后备耕地的实际质量和其附近的生态环境,做到有计划的进行开发,在开发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避免出现新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2.3 做好土地耕地生态环境及其污染的管理评价机制建立工作

现在,我国的耕地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主要的污染源便是废气、废水、废渣和农药,并且污染严重的耕地已经占了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6%。耕地若是受到的污染比较严重,其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会受到严重的污染,人食用了污染严重的农产品便会给自身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做好耕地污染管理,建立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机制。

若是通过了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的数量,并且农业设施也有所提高,但是这些耕地在将来或现在已经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那么进行土地整理的作用便很难真正的体现出来,所以在进行土地整理开发耕地的时候,必须注意其中的工程技术,对土地周围的垃圾、河泥以及塘泥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检测,若是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则不能够进行开发,水源达不到需求的也不能进行开发。在验收整理项目的时候,必须做好整理前后的土地情况的评价,只有土地整理项目改善了环境,才能验收合格。

2.4 在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将景观规划的相关内容添加进来

在土地管理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合理地利用发达国家土地整理时的一些经验,吸取他们土地管理的一些教训,将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添加。进行规划整理的时候,可以把乡村自身的生态价值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多考虑自然因素,更好的将生态环境的优美体现出来。添加景观规划的内容不但能够满足农业长远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需要,还能够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篇8:试论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 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 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 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 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 结构方案不正确, 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 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 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 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1.2 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 轻则影响施工顺利进行, 拖延工期, 增加工程费用;重则给工程留下隐患, 成为危房, 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 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据报载, 某地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 在主体施工过程中, 现浇圈梁, 轴线偏移了9.5cm, 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 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 当场砸死了11人。这血的教训, 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务必及时妥善处理, 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1.3 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 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 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 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 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 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 避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1.4 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 就像“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 而成为质量通病, 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 往往一再重复发生, 如雨蓬的倾覆, 悬挑梁、板的断裂, 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 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 认真总结经验, 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2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 但究其原因, 可归纳如下:

2.1 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 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 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 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 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 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2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 钻孔间距太大, 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 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 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 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 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2.3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 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 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 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2.4 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 结构构造不合理, 计算简图不正确, 计算荷载取值过小, 内力分析有误, 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 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 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2.5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 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 支承锚固长度不足, 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 钢筋漏放、错位, 板面开裂等, 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2.6 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 例如:不熟悉图纸, 盲目施工, 图纸未经会审, 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 擅自修改设计。或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操作规程施工, 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 这些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2.7 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施工中应特别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2.8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使用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 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3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及程序

3.1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a.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 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b.保证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 减少事故的损失;c.总结经验教训, 预防事故重复发生;d.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 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 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3.2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

事故发生后, 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 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 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 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 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 其内容包括:a.工程概况, 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b.事故情况, 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c.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d.事故调查中的数据、资料;e.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f.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事故的原因分析, 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 避免情况不明就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尤其是有此事故, 其原因错综复杂, 往往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材质、使用管理等几方面, 只有对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 才能去伪存真, 找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处理要建立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对此事故认识不清时, 只要事故不致产生严重的恶化, 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做进一步调查分析, 不要急于求成, 以免造成同一事故多次处理的不良后果。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 不留隐患, 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 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施工方便。在事故处理中, 还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和验收。对每一个质量事故, 无论是否需要处理都要经过分析, 作出明确的结论。

3.3 质量问题处理的鉴定。

质量问题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留有隐患, 需要通过检查验收来作出结论, 事故处理质量检查验收, 必需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 还要通过实测、实量, 荷载试验, 取样试压, 仪表检测等方法来获取可靠的数据。这样, 才可能对事故作出明确的处理结论。

事故处理结论的内容有以下几种:a.事故已排除, 可以继续施工;b.隐患已经消除, 结构安全可靠;c.经修补处理后, 完全满足使用要求;d.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但附有限制条件, 如限制使用荷载, 限制使用条件等;e.对耐久性影响的结论;g.对建筑外观影响的结论;f.对事故责任的结论等。

此外, 对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事故, 还应进一步提出观测检查的要求。事故处理后, 还必须提交完整的事故处理报告, 其内容包括:事故调查的原始资料、测试数据, 事故的原因分析、论证;事故处理的依据;事故处理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检查验收记录;事故勿需处理的论证以及事故处理结论等。

责任编辑:王青翠

摘要:施工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 生产流动, 产品多样, 结构类型不一等特点, 对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 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 就极易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从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 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篇9: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关键词:施工 项目 质量 分析 处理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一、对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简要分析程序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末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 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6.施工和管理问题 (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

(3)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在小于l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4)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5)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6)施工管理紊亂,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2)保证建巯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三、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处理

1、质量问题处理的应急措施 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等而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房屋倒塌。为此,在处理质量问题前,应及时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对那些随着时间、温度、湿度、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裂缝要认真观测记录,寻找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恶果;对那些表面的质量问题,要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断裂、房屋倒塌的恶性事故,更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2、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对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是;

(1)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2)重视消除事故的原因。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地基由于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则应消除浸入的原因,制定防治浸水的措施。

(3)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1又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结构承载能力不足时,则可采取结构补强、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及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处理范围。例如,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进行加固时,往往形成从板、梁、柱到基础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5)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质量问题后,一般均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的处理都是越早越好。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分析比较,择优选定。

(6)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3、质量问题处理的方案 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常见的处理方案有:封闭保护、防渗堵漏、复位纠偏、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例如,结构裂缝,根据其所在部位和受力情况,有的只需要表面保护,有的需要同时作内部灌浆和表面封闭,有的则需要进行结构补强等。

上一篇:面试语言要注意哪些禁忌?下一篇:工作人员2017年度考核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