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案例

2024-06-11

社区活动案例(通用6篇)

篇1:社区活动案例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服务活动,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乃至全社会,所以它的主要职能有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这么一种职业。

案例一:方案设计题

假如你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你所工作的城市社区里有许多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他们往往结伴“泡”网吧,针对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沉迷网络的中学生会面临学业、家庭关系、个人升学、身心健康等一系列问题。

(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中学生的行为,设计出社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协助网瘾青少年消除网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其处理家庭关系,使其拥有健康、安全、充实的社区生活环境。

2.方案实施策略:

(1)为中学生提供戒除网瘾的治疗;

(2)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室及社区学校的资源,为这些中学生提供活动场所;

(3)组织这些中学生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区服务,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

(4)成立志愿者团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课业辅导。(5)父母(6)学校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中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案例二:

现在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单亲母亲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单亲母亲在家庭和事业上都有很大的压力,她们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你所在的社区将针对单亲母亲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活动,请针对单亲母亲的需要,拟订一份社区活动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单亲母亲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包括:心理压力、子女教育问题、经济压力、工作压力、感情问题等。

(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单亲母亲的需求。设计出社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协助单亲母亲提高生活信心和能力,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2.方案实施策略:

(1)为社区的单亲母亲成立一个小组,了解她们的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2)开展亲子活动,改善母亲与孩子的关系;

(3)建立交友俱乐部.使她们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增强她们的社会支持网络;

(4)为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为失业母亲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5)课业辅导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单亲母亲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案例三:

在与某居民小区仅一墙之隔的地方,建造了一家家具厂。由于各种原因,厂方没有废气

处理设备,各种加工家具产生的有害气体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有毒有害刺鼻难闻的气体随着空气弥漫在整个居民小区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许多居民因此无法在小区内进行晨练、散步等健身活动;废气更直接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许多居民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窗通风透气,有些年纪大的居民还出现咳嗽、头痛等反应。所有居住在这个小区的居民都怨声载道。居民多次与厂方交涉,均无功而返。厂方以缺少资金为由,拒绝安装废气处理设备,仍然继续生产,而且随着生产量的增加,废气排放量有增无减。日积月累,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几百名居民准备结伴冲向家具厂,一场不堪设想的群体事件眼看就要发生。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矛盾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2.面对当天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平息**,化解双方矛盾,并且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答题要点:

1.矛盾主要集中在:工厂离居民小区很近而且直接排放废气;废气影响居民正常的健身活动;废气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居民与工厂多次交涉都没有进展;工厂不负责任的态度激怒了居民。

2.主要介入策略:(1)首先要通过疏导情绪、沟通协调等方法,努力劝说居民,平息他们的激愤,消除现场矛盾,并想方设法疏散他们,将群体事件阻止在萌芽状态;(2)及时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报该情况,争取社会的支持,请他们对家具厂的不妥做法予以整改;(3)采取群体访谈、感受分享的策略,将居民代表和厂方代表召集到一起,共同体味在社区中遭遇恶劣环境的感受,运用同理心的方法,让厂方明白他们这种做法的错误所在(4)居民健康检查

案例四:

某居民小区位于本市郊区外环线边缘,小区内有住户1840户,长住居民5300多人,基本上都是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支边支农回城的人员、动迁人员和外地入住人员组成。小区人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无业和生活困难的居民多;二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三是外来人员多。小区接上级综合治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在小区各楼道内安装电子防盗门。然而有的居民认为,外来人员多的楼道,安装防盗门的实际意义和效果不大;有的居民觉得经济困难,拿不出钱来安装;还有人顾虑,防盗门质量不一定有保障,等等。面对不少居民都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情况,如何将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社区干部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

1.上述案例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个范畴?

2.试分析部分居民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方法,帮助社区干部有效推进工作开展?答题要点:

1.本案例属干社区治安工作。

2.深层原因:(1)社区内生活困难人员多,难以支付安装费用;(2)社区居民结构复杂,难以统一思想;(3)对防盗门的产品功能及质量不信任等。

3.介入方法和策略:(1)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听取各居民住户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以召集小区内的党员、意见较多人员和部分骨干开座谈会;(2)运用社区居民领袖教育的方法。召开楼组长、楼代表会议,传达工作精神,统一他们的思想;(3)采取行动策略:对于防盗门质量问题,可以与生产安装企业进行沟通,在小区内现场展示和演示几种防盗门的样品;(4)加大宣传力度,对社区冷漠居民和反对居民进行个案工作,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

安抚和调适。(5减免费用(6)社区防范

案例五:

某个寒冬凌晨,某居民小区的一幢老式砖木结构居民住宅由于户外电气故障而遭受了火灾。大火烧毁了3户居民的全部家当,还殃及了另外19户居民,使他们的家庭财产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当时正值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火灾使受灾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怎样才能让这些居民安心过年呢,社区干部急在心头。

问题:

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受灾居民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方面。

2.为了帮助这些居民平稳过好年,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策略?

答题要点:

1.面临的困难:(1)如何在家财尽毁的情况下,有安身之地,对抗严寒;(2)怎样在最短时间内,置办起生活必需品;(3)怎样从悲伤中重新走出来,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年;(4)如何重建家园,等等。

2.采取的策略可以有:(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不同问题和需求;(2)运用个案或小组社会工作,帮助受灾居民走出阴影,树立乐观心态;(3)动员社区居民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年关;(4)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现、挖掘、调动、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帮助居民们重修房屋。

案例六:

你所在的地区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当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困难,很多适龄的孩子无法继续接受教育,常常在外面游荡,有的孩子染上不良习气。作为当地的社工,请针对当地状况,为你所在社区的外来人员子女拟订一份社区服务计划。答题要点: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面临教育、经济、社会适应等问题。

(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需求,设计出社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协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使其享有受教育的权力;有一个健康、安全、温馨的社区生活环境。

2.方案实施策略:

(1)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联系附近学校,接纳其入学;

(2)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适合的学习辅导,使其跟上学校学习进度;

(3)利用社区其他资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服务(例如,为生活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申请适当补助,帮助他们熟悉社区环境、融入当地社区等)。

(4)个案辅导不良习气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其家人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案例七:

你所在的街道为社区失业人员提供相应的社会救助项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目前,街道要针对他们开展一系列的求职辅导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求职能力,掌握劳动技能。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社区失业人员的特点,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题要点: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社区失业人员会面临生活经济困难、家庭压力、就业能力不强、学历低、自我认同感低等问题。

(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社区失业人员的需求,设计出社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协助社区失业人员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生活信心。

2.方案实施策略:

(1)为社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能力培训服务;

(2)为社区失业人员安排就业辅导,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和能力;

(3)利用社区学校的教学资源,为有需要的失业人员提供再学习的机会;

(4)利用社区其他资源和社区职业机构,拓宽就业渠道。

(5)利用社区内的经济实体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社区失业人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案例八:

苗圃小区是一个新建小区,约1500多户,4000多人口。请为该小区设计一个社区服务的方案。

答题要点:

(一)问题陈述及分析

在设计方案前应先做好居民情况调查报告.再根据需求分析他们面临的问题。

(二.)方案设计

根据社区不同年龄结构的需求,设计出社区服务的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1)根据社区老人面临的困难,为独居老人提供居家服务、送餐等服务;

(2)根据双职工家庭面临的困难,为孩子提供小组活动、社区食堂等服务;(3)根据新婚夫妇面临的困难,提供育儿教育、家政服务等。

2.方案实施策略:(1)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开设星光老年之家、青少年活动场所、妈咪之家等;(2)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在社区提供各项服务,实现社区资源共享。(3)尽快完善生活休闲设施

3.方案执行:整合社区资源、提供优质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各年龄群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九:

试从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开发与运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答题要点:

(一)问题陈述及分析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方案设计

以解决社区医疗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提供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健康服务。

1.方案目标: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让人人享有健康、安全的社区生活环境。

2.方案实施策略

(1)疾病常常给患者和患者的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困难。有两类社会资源可帮助他们应对这一困境:一是制度性的资源。通过一套制度化的规章、程序和方法来获取,如国家医疗保障制度;一是非制度性的资源,是偶发性的,如慈善捐款。社区可以为病人及其家属带去有形及无形的物质、心理、精神支持,因此要大力开发与运用社区资源。

(2)基层政府机构、社区内各类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都是非制度性资源来源。社会医务工作者应运用认识社区、建立关系、介入模式应用、策划与评估这些社区工作步骤来发掘与运用资源;发展公共关系、善用大众传播工具,社会工作者利用媒体传播活动信息,接受媒体采访能够迅速扩大影响,是获得非制度性资源的重要手段。

(3)志愿者服务则是社区资源的另一表现形式。由于医务社会工作事务繁多,人员紧张,需要借助志愿者的力量。志愿者服务一方面可以给病人和家属提供关怀与协助,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医患沟通,改善医疗品质,还可以在社会上培养互助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培训康复的病人做志愿者,更能赢得病人的信任,直接促进医疗护理的效果,在提供情绪支持方面效果更突出。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社会影响,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

4.方案评估: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项服务等群众满意度,社区健康效果评估,应急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评估。

案例十: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你发现,你所在的社区属于年代较久的一个老型社区,社区中老年人的比例较高,而很多老年人孩子都不在身边,且他们的社交网络比较薄弱,很少有机会去参与外面的活动。同时,他们普遍都有这样一个呼声:退休在家很无聊,社区中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供他们休闲,他们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社区的活动与发展。请针对这个情况,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来为他们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独居高龄老人在生活上,会面临饮食、居住、生活照顾、经济等问题。

(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社区老人的需求。设计出社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协助老人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使其享有健康、安全、温馨的社区生活环境。

2.方案实施策略:

(1)为老人提供居家服务;

(2)充分利用“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照顾机构;

(3)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

(4)利用社区其他资源为老人提供服务,如帮助生活困难老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或医疗救助、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等。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老人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篇2:社区活动案例

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 王俭

案例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丢弃很多垃圾,数量触目惊人。这些垃圾,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会引发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试图通过该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为废物的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在自己身边废物污染的情况;知道该如何减少危害,并变废为宝;如何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案例构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废物的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在自己身边废物污染的情况。

2、通过相互交流寻找到一些减少垃圾危害,变废为宝的金点子。

3、通过活动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二、教具、学具: 旧报纸 易拉罐 塑料瓶 玻璃瓶 药盒 废布 胶水 针线 彩笔 双面胶 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统计每个人家中的垃圾类型,做好统计。

2、观察周边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3、安排学生用照片、漫画、统计表等形式汇报废物调查情况。

(二)活动过程:

1、画面导入

教师分别向学生出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一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图片的差别带动了学生心理上的强烈对比,美好干净的环境令人愉悦,而浑浊肮脏的环境令人作呕,学生在情绪的对比中更能深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为此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2、调查反馈

(1)你调查到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学生说时,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于黑板上)

家庭:剩菜,剩饭,废纸,废旧电池,一些坏掉的物品等; 菜市场:果皮,菜叶,动物的内脏羽毛,塑料袋等; 商店:废纸,废弃的物品,包装袋等; 工厂:废纸,玻璃,塑料,橡胶,金属等; 建筑工地:建筑材料等;

(2)同学们调查得真详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用录像演示生活中的各种垃圾污染)

(3)交流展示同学们拍的照片或自己画的漫画。

(通过摄影,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4)大家了解到了许多环境污染的现象,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污染有什么危害呢?请分小组讨论并汇报。

(课前学生进行环境污染的调查,并以照片、漫画、数据收集等形式在活动中加以展示交流,让被污染的环境走进课堂,使之具有真实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环保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并从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综合实践能力。)

(5)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 垃圾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污染大气(2)污染水源

(3)污染土壤(4)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3、环保大行动落实

我们在认识了垃圾的类别和危害后,就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地球妈妈的健康,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一片天地,保护环境,保卫地球。现在我们就用我们的智慧,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来寻找拯救环境的良药。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分享。(1)以小组为单位,创写环保的公益广告。

(2)在校园里开展“拯救地球,保护环境”的签名活动。(3)在校园里号召大家合理丢弃垃圾,不要污染环境。(4)在班级开展一次爱护环境的演讲会。

4、垃圾变废为宝的制作和展示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也有许多东西可以制作成小玩具、小装饰,下面让我们来试一试:

(1)取出一些废弃物:旧报纸、易拉罐、塑料瓶、药盒、废布等(学生可以组为单位带来材料)

(2)请你发挥想象,可以用这些废弃物制作什么小物品呢?(组内讨论,自己思考)(3)学生分组进行制作

(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制作,也可以全组共同制作)

(教师要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帮助学生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制作,并维持纪律。对于速度较慢的学生要进行帮助和提醒。如果有的学生制作完成,可随时展示,及时表扬。通过这一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动手制做水平,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想象创新精神,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4)活动后展示作品,评出各奖项。

作品举例:雪碧的瓶子改制成的花篮; 旧报纸做的灯罩; 碎布条做成的拖把; 易拉罐做成的烟灰缸; 没用的CD做成的装饰门帘; 小药盒做成的针线盒;

同学们的手真巧,原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变废为宝。

请大家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上要求大家保护环境的话语,然后评出最佳创意奖和优秀设计奖等若干奖项。(设奖的目的不仅肯定了同学的智慧,也激发了他们创新发明的兴趣。)

(三)活动总结

环保及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环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大家应该把环境保护意识付诸每个小小的行动,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建设,珍惜任何可以再利用的资源,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我们的头脑思考,我们的心灵体会,把废弃物中可以再利用的丰富资源,用我们的聪明智慧与灵巧双手,赋予它们新的艺术生命力!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慧思巧手,将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吧!

(四)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不意味着我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行动也宣告结束。相反,我们应该通过此次活动,更加积极地加入到爱护地球的行动中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爱护环境,并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去。你在这次活动结束后,还会继续怎样做呢?

(1)争取多一点时间和机会呼吁全校师生行动起来;

(2)留心观察,发现有严重污染的环境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3)向社会中的各界宣传环保知识;

(4)严格监督自己以及身边的亲人,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增强环保意识。

案例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这样虽不一定有明显的外显结果,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这不正是最好的“结果”吗?使我惊喜的是,给学生的一缕阳光,让我收获到了无数灿烂的太阳!

以前,总为学生设计的太多,总想当然地把学生想象成种子,自己是土壤。但在这次的整个活动中,孩子自己走入生活,走入社会中去,用他们智慧的双眼去找寻环境的污染,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整个过程中,他们积极参与,发现,思考,真正享受了综合实践课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收获。我惊讶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面对他们亲手用垃圾改制成的一件件可爱的作品的时候,我意识到,孩子们需要这样的实践机会成就他们的双手和大脑。我更惊讶于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道德,有的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并没有重视垃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没有重视保护环境,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大家都很积极地反省,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保护环境的人。令我倍感欣慰。

给孩子一个飞翔的理由,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舞台,他们会完美得完成自身的成长;给孩子一次综合实践的机会,他们会获得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机会。

珍爱生命——给垃圾一次生命--变废为宝

马厂中学 2008年9月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561

更新时间:2008-3-31

《参与社区消防》

一、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水火无情,频频发生的大火不仅断送了许多人的幸福,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潜伏的火灾危机,使我们的生命和财产时时处于火灾的威胁之中。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因此,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知识技能作为学习课题,让学生亲自去了解社区的消防现状,探寻城市社区消防的正确措施和解决方案,提高消防意识,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对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与救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意事项

1.活动中所涉及的社会单位或个别家庭应预先联系。

2.在查找火灾隐患时,应组织学生注意安全,切勿自己动手消除隐患。,激发其竞争意识,使班会气氛更活跃,提高学生的3.有条件的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模拟演习时,应请专业人员做现场指导,并注意安全。

三、活动过程的指导

(一)组织形式和教师配备

1.组织形式建议:以小组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为辅。

2.教师配备。

实践活动:每小组应配备一名教师

模拟演习:除教师外,还应配备专职消防人员及医务人员。

(二)准备工作

1.组织学生讨论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2.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和材料准备。

3.联系各项活动所涉及的社会单位或个别家庭。

4.学生分组讨论具体行动内容、行动计划,并写出计划书。

(三)实施过程与活动方式

1.活动调查(分小组进行)。

了解本社区火灾发生情况(列表显示)。

调查公众防火意识(要求学生制作问卷调查表,认真填好调查内容)。

2,实践(每小组都应有一名教师带队)。

查找火灾隐患并协助有关部门消除。

进行消防演习。

走访临近的消防中队,向他们介绍本次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和支持。

邀请消防官兵作消防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

进行模拟火灾现场演习,具体灭火时由消防战士指导。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强调学生人人参与,自选内容,制作防火宣传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四)总结与评价方式

1.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例:怎样提高社区居民消防意识?

怎样普及社区的消防安全知识?

2.要求学生每人交一份关于社区消防的考察报告。

3.设计消防用语或宣传标语。

4.提出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的对策建议。

四、后续活动

1.在社区内开辟消防园地,定期出版消防专栏。

2.协助社区组成安全消防小组,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篇3:社区活动案例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 其目的是要改革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专家认为, 大量的、具体的、开放的课程资源, 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刺激, 使他们在愉悦中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 我校开展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题研究。

二、活动过程

围绕子课题“利用社区资源, 提高语文素养”, 我选择了学校附近的三茅宫小区作为活动地点, 开展了“走一走, 看一看, 社区变化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 并上了一节《看社区, 谈变化》的课题汇报课, 使师生均获益匪浅。

1. 小组分工, 策划准备

此次课题研究活动, 除了教师做课题, 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活动前, 我根据活动目的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 分别为采访组、空调组、热水器组、家电组、摄影组。分组后, 各组选出了组长, 组长带领组员明确各自的活动任务, 并进行了前期的策划与准备。采访组设计好采访的问题, 选好主持人;空调、热水器、家电组分别设计了不同内容的表格, 做好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准备;摄影组带好了照相机、摄像机, 做好拍摄的准备。

2. 调查统计, 制作成果

活动开始, 我带领研究小组的全体组员来到事先选择好的三茅宫小区一栋居民楼前,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采访组联系了一位退休老教师进行采访;空调组、热水器组在居民楼外进行了调查统计;家电组向居民发放调查表, 请居民填写;摄影组跟随调查的同学拍摄活动的画面。活动后, 各小组上网查资料, 跑商场查价格, 分组制作了采访录像、数据统计表、图片幻灯片、小报, 写出了调查报告, 力求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研究的成果。

3. 交流汇报, 书面写作

课题汇报课上, 学生用数据、图片、录像说话, 展示了自己的活动成果, 交流中大家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 意识到如今的居民生活条件好了, 环保意识增强了, 变化真是太大了。在说的基础上, 学生有感而发, 即兴创作了一些小诗, 以诗来反映小区变化之大, 还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习作, 利用社区资源, 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反思

1. 看变化———挖掘写作的素材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天地,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积累, 就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经验, 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抒发出真实的情感。本节课前大家先围绕活动进行了分工,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我把他们共分成五个小组, 使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 准备好采访的问题, 设计好问卷调查表, 带好相机等, 然后大家一起来到社区, 从小区的外部和内部着手去寻找去发现小区的变化。学生入情入境, 回归生活, 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采访组的同学虽然面对镜头有些紧张, 但是依然将事先考虑好的问题逐一询问, 以求从居民的口中得到最真实的答案;空调组的则围绕着住宅楼外部的空调挂机开展了调查;热水器组的对楼顶的热水器兴趣盎然, 他们比较着, 讨论着;家电组的事先设计了表格, 热情地招呼着居民, 希望得到他们的配合;摄影组的手拿相机, 把活动中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留了下来。学生不仅十分乐意参加此次活动, 而且还积极地出谋划策, 俨然一副小行家的模样。走进社区看变化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 他们也在社区行中通过看、听、谈、想, 积累了许多具体感性的第一手资料, 获得了直接的情感体验, 为作文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

2. 谈变化———培养实践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 如上网、读课外书、讨论, 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 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 演课本剧, 办手抄报, 编习作集等,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 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此次社区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鼓励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汇报活动的收获, 谈谈活动中感受到的社区变化, 受到他们的热烈响应。他们互相合作, 动手实践, 努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生活体验。采访组的同学把录像进行了剪辑, 选取了张奶奶谈的从收入到住房面积的增加都感受到生活水平提高的话语, 背景选择了小区的绿化和盛开的鲜花, 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空调组的调查报告分析了空调的普及率及家庭投资, 用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条件的改善。热水器组的通过小报制作, 把太阳能、电、煤气三种不同的热水器进行比较, 让大家一下就发现了人们的节能意识在提高。家电组的先发调查表, 再汇总, 得出结论:家电已经得到普及, 它走进了千家万户。摄影组的一张张精彩照片更是让大家爱不释手。为了把变化更好地讲给别人听, 同学们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做小报, 忙表格, 在活动中增强了实践能力。

3. 写变化———拓宽语文的外延

当今语文教材本身只能是把学生引向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条通道, 作为教师, 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向人类的文化智慧宝库延伸, 力求让他们接触更广阔的空间。社区行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把此次活动的情况和感受写下来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抓住活动中印象深刻的收入、住房、家电、环境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描写。在描写形式上要么先总再分, 先概括后具体;要么先分再总, 从具体的内容中得出结论。在内容上既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也可以写刚才听到的别人的发言。在表现形式上, 既可以文字叙述, 也可以编成小诗, 既可以围绕一个方面, 或者选取其中的一点见闻展开叙述, 也可以综合描写。写作结果很有特色:儿歌编得朗朗上口, 如“进社区, 看变化, 我们感受真是大, 空调多又多, 手机身上挂, 楼房宽又大, 环境美如画, 居民奔小康, 生活大变样。”对联也改编得像模像样:“万物变, 事事变, 小区变, 家里变, 我们的生活都在变。”在写变化的时候, 大家的感想很多, 内容丰富极了, 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还有的同学把写好的文章拿去投稿, 结果在《京江晚报》上发表了, 这就更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用学生的话来说, 就是“社区行真让人难忘啊!”

这次课题活动汇报课同时也是一节作文指导课, 通过打破封闭、狭小的语文空间, 把学生引向社会, 引向生活,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自主地去听、去说、去看、去写,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动手、动口, 用心进行体验和感悟, 从而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从现实生活中去获取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生活实践中的语文资源是丰富多彩的, 只要我们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课程资源意识, 就能让学生一起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来, 在生活中学语文, 用语文,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篇4:社区活动案例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革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专家认为,大量的、具体的、开放的课程资源,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刺激,使他们在愉悦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校开展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题研究。

二、活动过程

围绕子课题“利用社区资源,提高语文素养”,我选择了学校附近的三茅宫小区作为活动地点,开展了“走一走,看一看,社区变化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上了一节《看社区,谈变化》的课题汇报课,使师生均获益匪浅。

1.小组分工,策划准备

此次课题研究活动,除了教师做课题,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活动前,我根据活动目的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分别为采访组、空调组、热水器组、家电组、摄影组。分组后,各组选出了组长,组长带领组员明确各自的活动任务,并进行了前期的策划与准备。采访组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选好主持人;空调、热水器、家电组分别设计了不同内容的表格,做好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准备;摄影组带好了照相机、摄像机,做好拍摄的准备。

2.调查统计,制作成果

活动开始,我带领研究小组的全体组员来到事先选择好的三茅宫小区一栋居民楼前,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采访组联系了一位退休老教师进行采访;空调组、热水器组在居民楼外进行了调查统计;家电组向居民发放调查表,请居民填写;摄影组跟随调查的同学拍摄活动的画面。活动后,各小组上网查资料,跑商场查价格,分组制作了采访录像、数据统计表、图片幻灯片、小报,写出了调查报告,力求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研究的成果。

3.交流汇报,书面写作

课题汇报课上,学生用数据、图片、录像说话,展示了自己的活动成果,交流中大家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意识到如今的居民生活条件好了,环保意识增强了,变化真是太大了。在说的基础上,学生有感而发,即兴创作了一些小诗,以诗来反映小区变化之大,还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习作,利用社区资源,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反思

1.看变化——挖掘写作的素材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天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积累,就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经验,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抒发出真实的情感。本节课前大家先围绕活动进行了分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我把他们共分成五个小组,使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准备好采访的问题,设计好问卷调查表,带好相机等,然后大家一起来到社区,从小区的外部和内部着手去寻找去发现小区的变化。学生入情入境,回归生活,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采访组的同学虽然面对镜头有些紧张,但是依然将事先考虑好的问题逐一询问,以求从居民的口中得到最真实的答案;空调组的则围绕着住宅楼外部的空调挂机开展了调查;热水器组的对楼顶的热水器兴趣盎然,他们比较着,讨论着;家电组的事先设计了表格,热情地招呼着居民,希望得到他们的配合;摄影组的手拿相机,把活动中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留了下来。学生不仅十分乐意参加此次活动,而且还积极地出谋划策,俨然一副小行家的模样。走进社区看变化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他们也在社区行中通过看、听、谈、想,积累了许多具体感性的第一手资料,获得了直接的情感体验,为作文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

2.谈变化——培养实践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此次社区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鼓励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汇报活动的收获,谈谈活动中感受到的社区变化,受到他们的热烈响应。他们互相合作,动手实践,努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生活体验。采访组的同学把录像进行了剪辑,选取了张奶奶谈的从收入到住房面积的增加都感受到生活水平提高的话语,背景选择了小区的绿化和盛开的鲜花,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空调组的调查报告分析了空调的普及率及家庭投资,用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条件的改善。热水器组的通过小报制作,把太阳能、电、煤气三种不同的热水器进行比较,让大家一下就发现了人们的节能意识在提高。家电组的先发调查表,再汇总,得出结论:家电已经得到普及,它走进了千家万户。摄影组的一张张精彩照片更是让大家爱不释手。为了把变化更好地讲给别人听,同学们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做小报,忙表格,在活动中增强了实践能力。

3.写变化——拓宽语文的外延

当今语文教材本身只能是把学生引向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条通道,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向人类的文化智慧宝库延伸,力求让他们接触更广阔的空间。社区行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把此次活动的情况和感受写下来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抓住活动中印象深刻的收入、住房、家电、环境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描写。在描写形式上要么先总再分,先概括后具体;要么先分再总,从具体的内容中得出结论。在内容上既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写刚才听到的别人的发言。在表现形式上,既可以文字叙述,也可以编成小诗,既可以围绕一个方面,或者选取其中的一点见闻展开叙述,也可以综合描写。写作结果很有特色:儿歌编得朗朗上口,如“进社区,看变化,我们感受真是大,空调多又多,手机身上挂,楼房宽又大,环境美如画,居民奔小康,生活大变样。”对联也改编得像模像样:“万物变,事事变,小区变,家里變,我们的生活都在变。”在写变化的时候,大家的感想很多,内容丰富极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还有的同学把写好的文章拿去投稿,结果在《京江晚报》上发表了,这就更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社区行真让人难忘啊!”

这次课题活动汇报课同时也是一节作文指导课,通过打破封闭、狭小的语文空间,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自主地去听、去说、去看、去写,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动手、动口,用心进行体验和感悟,从而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现实生活中去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生活实践中的语文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课程资源意识,就能让学生一起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责编 张敬亚)

篇5:老年社区工作案例

一、活动理念

1、根据房屋署统计,居于黄大仙区公屋的65岁及以上的长者有五万多,其中独身及二、三人合住者则有一万多人。本计划根据社会重建理论,希望借助加强长者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以协助他们适应社会,重建信心,而自卑倾向和内心的平衡也能在一积极的互动环境中得到改善。

2、具体策略是借助建立义工网络,联系义工和区内危机长者,建立关怀关系,主动提供适当的帮助或介绍适切的社区资源。

3、本计划又特别回应危机长者的需要,其中危机长者的定义是根据长者的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和社区资源而界定,大致可归纳为下列三项:

(1)体弱多病或伤残,因而足不出户或行动不便

(2)独居且对社区资源掌握不足

(3)独居而人际关系疏离

二、活动目标

1、发掘社区内危机长者

2、接触和探访危机长者,了解其需要,提供适切服务或介绍社区资源

3、为社区内危机长者建立社区支援网络

4、提升社区公众认识关怀危机长者的意识

三、服务对象及人数

1、居于黄大仙上村东、南、西、北、中座60岁或以上的长者681人。

2、经外展探访、问卷调查,被界定为处于“危机”状况的长者160人。

3、18岁或以上,有志投入安老服务的义工58人。

四、计划内容 活动内容 举行日期 对象及参加人次 地点

1.义工招募及组长面试 16-30/06/96 56名义工 社区活动中心

2.义工训练日营 07/07/96 44名义工 YMCA乌溪沙青年村

3.外展探访简介会 16/07/96 38名义工 社区活动中心

4.外展探访行动日(访问独居长者及填写问卷)3、4、10、11/08/96 受访长者681名 义工239名 黄大仙上村东、南、西、北、中及14、15座

5.分析问卷 12-31/08/96 160名长者被界定为危机长者 社区活动中心

6.月饼送赠爱心 24/09/96 108名危机长者 义工20名 危机长者家中

7.亲善探访 义工需填写报告协助中心了解长者需要,并作跟进 10/96-02/97 受访长者736人次 义工服务736人次 长者家中

8.“冬日暖流”捐赠寒衣活动 10-12/96 160户危机长者 义工215人次 社区人士3294人次捐赠 黄大仙、竹园、乐富、凰德等新村

9.秋日齐宴行 24/22/96 62名危机长者 24名义工 屯门

10.岁晚扫除 04/-11/01/97 体弱长者48名 义工96名 长者家中

11.喜气洋洋团圆宴(团年饭)02/03/97 危机长者77名 义工32名 黄大仙新光酒楼

12.耆青贺新春(团拜)02/03/97 危机长者76名 义工25名 社区活动中心

13.义工组长训练及会议 08/06/96 29/08/96 14/01/97 27名义工正副组长 社区活动中心 14.义工小组分享会 10/96-02/97 5组共58名义工共集会10次 义工96人次 社区活动中心

五、社区照顾策略和执行步骤

1、义工网络中心已有一个成立了两年多的长期小组,定期探访区内有特别需要的独居长者。本项计划正是以此为基础,运用外展手法,发掘区内缺乏个人资源的危机长者,联系义工与受助人,建立关怀关系,借此强化长者支援网络。本项计划更渗透义工管理概念,由有经验义工作组长,负责联络和组织,以扩大义工网络,令更多长者受惠。

2、个人网络义工借亲善探访向危机长者介绍社区资源,工作员也就长者的特定需要,策动更多资源,合力解决他们面对的困难,强化其正规及非正规的支援网络,更鼓励长者参与活动,扩大老人的社交和邻舍网络。

3、邻舍网络根据“黄大仙区老人生活调查”所得资料,发觉黄大仙上村长者虽然同往一幢大厦,但邻舍关系疏离,故本项计划希望借助组织活动,促进上村长者彼此认识,此外,透过义工亲善探访,介绍同层长者互相认识,希望达致邻舍开户和守望的目的。

六、工作员角色

1、作为培训者,提供义工训练

2、作为组织者,借定期分享会、组长会和联谊活动维系义工;又就特别活动组织工作小组,协助策划和推动活动。

3、作为资源提供者,就个别义工和长者的需要,分配和提供适切的资源。

4、作为监察者,监察计划的进展和义工的服务情况,作适当的跟进和转介。

七、计划成效

1、发掘区内危机长者名单共有681名黄大仙上村长者被访及填写了“黄大仙长者生活调查”问卷,并经整理和分析,就受访者的身体状况、对社区资源的掌握和人际关系,介别出160名处于“危机”的长者,编定危机长者名单。又就个别长者的需要,作跟进和回应。

“黄大仙区长者生活调查”分析表的调查范围包括(1)家庭和社区支援网络;(2)被访者的身体健康情况;(3)闲暇生活方式;(4)使用社区服务情况。根据问卷结果,共界定160名独居危机长者,并大致归纳为以下七项: a、体弱多病或伤残,因而足不出户或行动不便的占3人(1.87%);b、对社区资源掌握不足的占36人(22.5%);c、人际关系疏离的占15人(9.38%);d、同属1、2项的占3人(1.87%);e、同属1、3项的占2人(1.25%);f、同属2、3项的占90人(56.25%);g、同属1、2、3项的占11人(6.88%)。

2、提供适切服务,支援长者特别需要 58名义工定期探访或电话联络上村160名“危机”长者,除表达关怀外,又借此发掘长者的需要、介绍中心服务和其他社区资料。工作员借助义工的即时汇报或“义工探访记录”,跟进长者紧急和特别的需要,如转介申请家务助理服务、辅导服务和综合援助金等,也有为他们申请安装求助钟、电话、中电煤气长者优惠计划,和安排义工上门维修、清洁家居及护送体弱老人就诊;此外,为特别贫困者,申请基金和获得社区人士援助,送上生活所需,如面被、毛毯、寒衣、手叉、收音机和送上食物等。

3、为危机长者建立社区支援网络在亲善探访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受访长者生活枯燥,或因身体健康欠佳足不出户,也有不少长者因语言不通而少与外界接触,对社区资源缺乏认识,对自己境况深感失落。本项计划借助义工网络联系义工和危机长者,建立关怀关系,受访长者得到义工定期慰问和实务协助,减低孤立和无援之感。在提升长者个人支援网络方面,义工在探访时介绍中心和社区资源,派发中心服务月历卡和紧急与常用电话日历牌。本项计划更着重鼓励危机长者参加集体活动,拓宽长者的生活圈子和领域,部分长者因参与以上活动,认识同村长者,成为好友,一起参与活动或登记为中心会员,也有互相拜访倾谈,强化危机长者的邻舍支援网络。

4、提升社区人士关怀危机长者的醒觉和意识通过募捐月饼和寒衣运动,唤起社区人士对长者需要的了解和关注,提倡社区助老精神,营造一个关怀的社区。

篇6:社区矫正案例

(一)基本资料

姓名:杨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年8月

文化程度:高中

婚姻状况:已婚(刚领结婚证书不久)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徐某,安徽籍外来打工妹,现无业;父母亲均为征用土地退休工

家庭地址:上海市XX区XX镇XX村

犯罪及处罚情况:1985年4月7日杨某因犯强奸罪,抢劫罪和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因杨某在狱中服刑期间表现良好,2003年7月11日杨某假释回到家,假释到期日为2007年1月29日,剥夺政治权利7年,附加刑到七日为2012年7月10日。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父母亲以及兄弟共5人,杨某现与父母一起居住生活,父子和母子关系都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

杨某家住农村,1985年杨某犯案前家中有5人。父母以务农为主,兄弟俩人都在读书,相对而言,家中生活较为拮据。杨某本人初中未读完就中途缀学,家处城乡结合部的杨某从小就有着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了摆脱家庭贫困和自己的现状,他为此努力过,奔波过,辛劳过,但收入总是微薄。为了改变现状脱贫致富,他竟然数地,数处行窃,盗窃。做起了不劳而获快快发财的美梦来,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并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越陷越深,直至犯下了强奸罪,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因杨某在狱中表现良好,1994年7月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为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8年,后又被4次减刑共计5年6个月。

3.主要社会关系:

杨某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到他假释回来,兄弟二人已有妻子在本村另行别居。

二 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杨某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读书时他每天从家门到学校门,又从学校到家门,一放学就回家,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杨某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

(二)对象的心理:

杨某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就内向的杨某越发趋于沉闷。假释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杨某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家庭和社会关系:

杨某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杨某假释回来后,兄弟二人已有家室,儿女,造新居另行居住,兄弟二人新居造的较好。兄弟二人的收入也较好,这些不能不对杨某有所触动,既可能激励杨某,也可能使杨某造成心态不平衡。杨某的父亲,母亲属整地,已退休,每月各有几百元的退休金。杨某的父亲闲不住,每天早晨串户替人家洗脱排油烟机,挣的钱用于家中生活还可贴补杨某。杨某于今年3月初与一位安徽籍外来打工妹徐某领了结婚证书。现徐某无业,对杨某可能有负面影响。

(四)经济基础与事业发展:

杨某假释回来后,很快报上了户口,又拿到了劳动手册,并被推荐到大卖场超市配售中心收货处工作,就目前而言,基本上解决了本人的生活,据分析,杨某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新婚的妻子还没有工作。二是存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和动机,与同出来的狱友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经济与其比差距很大。三是杨某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四是杨某就业的超市大卖场配售中心准备搬迁异地,杨某面临着事业与重新就业的可能。

三 社区矫正计划

(一)认知与领悟:

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者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摆脱无法消遣的症结,自己看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让杨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过去,反思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解决错误的思想意思问题,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过去错误的思想,行为彻底决裂。

(二)由针对性地对杨某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

杨某犯罪是还不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犯罪,文化低下,只是贫乏,且父母忙于生计,放松了对杨某的教育,以及他本人的内向型性格,鲁莽草率行事,这些因素对他的犯罪有着一定的催生作用。因此,需要对其恶习劣根进行综合治理,有针对的对杨某进行个别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做到因人施教。

(三)跟踪服务,动态管理:

事物在不断的发展,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何况对象现实的情绪是处在一个不稳定,心态处于一个不正常的情况下,因此,及时,尽快,详细了解,掌握对象家庭,就业,工作,生活,居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修正方案,制定措施,因势利导。

(四)点面渗透:

杨某固执,暴躁,孤僻的性格,决定他不善与人交谈,交往,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简单的说教,对他来说,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但这种人自尊心很强,往往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因此,从信任他,接纳她,尊重他的价值和尊严,运用探索,描述,宣泄的方法,让他主动对我们敞开心扉,一泻无余,以便我们对症下药。

(五)母亲介入,亲情感化,攻心为上:

杨某从小就酷爱他的母亲,母亲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特别是杨某在狱中服刑期间,杨某母亲每年数次不辞辛劳探监,省吃俭用给他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使杨某刻骨铭心,感激涕零,母亲在杨某心中的位置至高无上,无与伦比,邀请对象的母亲介入到对杨某的矫正工作中来,对杨某实施心里战术,亲情感化,定能收到成效。

四 矫正介入

(一)介入理念:

杨某犯罪性质严重,但认为,杨某犯罪时还未成年,应属文化知识极其低下的“三失”青年,还缺乏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实施犯罪的,当时他的思想还不成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现已在监狱服刑改造多年。现能够假释回来,说明杨某在狱中表现良好,现已不至于危害社会,他又具有同其他矫正对象不同的状况,以平等的观念对待杨某,接纳她,尊重他的性格,以个别化,人性化的观念对其开展矫正工作。相信经过一定时间,花上一定的功夫,齐抓共管,杨某是能够矫正好的。

(二)介入层面和过程:

1.建立档案与签订合同,实施目标管理。

2.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

从杨某犯罪的性质,矫正的期限难度,收效等方面综合考虑,特为杨某聘请有效村治主任参加的四名社区矫正志愿者。从亲情易于突破这一点出发,也特聘请杨某的兄长为社区矫正志愿者。志愿者采取访谈,疏导,激励等方式对杨某开展了“及对一”,“几帮一”的帮教。事实表明志愿者成了社区矫正中一支有效的力量。

3.对杨某进行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有的放矢。

(1)制定全年的集中教育学习计划,进行目标控制。

每月对杨某等校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以学习法律为主要内容。每次授课后组织对象们进行讨论,双方互动,当日消化,特别应重启发,引导杨某发言讨论。杨某学习较为投入,在学习日常行为奖罚的规定文件时,杨某提出将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复印给他们,这一较好的提法,当即给予肯定,又如,有一次集中学习正逢杨某上班,几天后,杨某到社工办公室来主动要求给他补上一课。

(2)每周组织杨某到镇敬老院进行公益劳动旨在培养和确立杨某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的观念。公益劳动基地的联络员,对杨某的劳动表现评价很高,杨某每周总能保质超时参加公益劳动,杨某对社工说:“通过 无偿的公益劳动,我多少能赎回以前所犯的罪孽,多少能回报一点社会,我人感觉充实了,轻松了。”

(3)要求杨某每月按时交一份思想汇报,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重点是反映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

(4)每月至少杨某谈话2次,谈话前事先构思好谈话的目的,内容,方式,并提前两三天通知杨某,针对性强,有效性大使对杨某进行个别教育谈话的基本原则。每次朋友式,和风细雨般的语言,一张椅,一杯茶,春意浓浓,深深打动杨某残缺破碎的心,触动他麻木的神经。并有目的地让杨某表达情绪,进行宣泄,在思想和情绪的交流中,使杨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以亲情契机,请出阳某的兄长和母亲来对杨某进行教育和感化,杨某对母亲的亲爱亲情刻骨铭心,孝敬有加,杨某曾郑重其事的对未过门的妻子说:“今后你亏待我可以,但千万不可亏待我的娘。”请出杨某的母亲介入矫正协助社工做杨某的思想教育工作,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矫正评估与跟进

(一)矫正评估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工作,矫正收到的效果比较明显,杨某能够自愿接受社区矫正,自觉遵守矫正中的规章制度,主动服从日常行为的管理,具体表现在:

1.杨某的精神已振作起来,自卑的心理已基本消除,心态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谈对象到现在的已领取结婚证书,同该女子走过了相识,交往,恋爱到缔结良缘的几个阶段,这一过程的进展,不仅仅认为是该女子对杨某的一个认可,更重要的应该认为是杨某自己思想境界的一种升华,是他人生历程中的里程碑。一张结婚证书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杨某婚姻成功,而是证明杨某重新做人的开始,是社区矫正工作结出的硕果。

2.杨某的性格也有所改变,以前遇事暴躁,语粗声高,态度恶劣的状况基本得到遏制。也能较好的控制住,把握住自己的感情,稳的住自己的心态,以达到了超我的境界,大有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意味。

3.自觉参加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活动积极性较高,表现在集中学习时认真听讲,互动中联系思想实际及时消化,按时交自己的思想汇报,自觉参加公益劳动,表现出在劳动中积极主动。初步确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思想。

(二)矫正跟进:

虽然对杨某的矫正工作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一些方面需要继续探讨,需要跟进。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执法工作,依法矫正正是我们虽对象进行日常行为管理的基本准则,研究,把握和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社区矫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1.进一步融合社会资源,充分运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形成社工与社区与职能部门共同作用的矫正体系,共同构筑一个资源网络。增强对象取得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对杨某的帮教所用。

2.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对杨某有针对性的适当增加分类教育学习,开一些小灶,充分体现个别化,个性化,有效性的原则,使杨某在浓重的政治氛围总受到熏陶,在感化中得到矫正的效果。

3.让杨某等人参加镇劳动保障所举办的技能培训,让他多学,多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技能,增强他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4.引导杨某关心,关爱他人,多做好事,益事,善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行贿罪犯的社区矫正个案案例

一、基本资料

姓名:A

年龄:46岁

背景:曾为某公司项目经理,因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现在一朋友公司工作。

社工:深圳春雨社工服务社余衍花

二、接案原因及途径

A于2008年初被司法所接收转为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工报到后,司法所负责同志向社工介绍了A的基本情况并要求社工进行跟进以防出现问题。据介绍,A很遵守社区矫正期间的规定,但现在夫妻两人均无固定工作,两个小孩正在读高中,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此固定居住(自购房屋),现在生活陷入困境,因为一案件负债上百万且被判刑,自责心强,对生活丧失信心。

三、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重要事件:在一次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A通过行贿取得了该项目的承建权,工程竣工后受贿人因其他罪行事发,A也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执行。缓刑考验期间,A非常自责,悔恨自己不懂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工程款至今无法落实且因此被判刑。

2、处理及有效性:坚持每天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讲堂、道德观察栏目,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意识,法制观念有所提高。但还对所判刑法存在模糊认识,并不懂得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行为表现:丧失自信,不主动找工作,不主动与外人交往。对所判刑罚仍存在模糊认识,心存侥幸是其走上犯罪的主要诱因。

4、人际关系:案发前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亲戚、同事、朋友都非常关心他。

5、情绪状况:情绪低落,自我形象低,常常因为人身自由被限制不能按自己的需要找工作而整天唉声叹气。失望、内疚、自卑、不能容忍挫折。

6、经济状况:夫妻俩均无固定工作,两孩子均上高中,目前主要生活来源靠A的朋友介绍的散工维持和亲戚的支持,经济压力大,因工程款至今未付将住房抵押后仍负债上百万。

7、支持网络:妻子在家负责操持家务,对丈夫非常关心,经常鼓励丈夫。两小孩均念高中,成绩优异,多次荣获学校表彰,既是其精神支柱,又给其带来巨大压力。

8、接案社工的评价:需要鼓励与支持,需要发现自己过去生活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总目标:

帮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防止重新犯罪,发掘其自身优势,协助其重塑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二)短期目标:

1、进行情绪疏导,舒缓情绪,提高自我形象,消除顾虑,恢复自信。

2、协助发掘自身潜能,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走出家庭,重新就业,减缓经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3、调整犯罪认知,减少心理障碍。

(三)服务计划

1、从A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加强引导,淡化矫正色彩,着重了解A的思想动态情况,疏导其情绪,帮助案主解开思想上的症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2、帮助案主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强化其家庭责任。将其小孩作为其树立生活信心的切入口,开导其把培养、教育作为重任。通过两小孩促使A抛开悲观失望的情绪。

3、与A的妻子进行沟通,争取A妻子的积极配合,让其妻子为A的社区矫正创造良好的家庭和亲情气氛。

4、发掘A过去生活的闪光点,了解其犯罪的原因,对犯罪的看法,找出缺点,用举例算账的方法激励A做一名守法公民。

5、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A的守法意识的同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6、组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增加他的社会参与度和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五、服务记录

1、第一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社工与案主相互认识,明确相互之间的角色;社工按照案主的意愿,运用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向其讲授涉及其民事案件的法律知识,让其了解可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达成口头服务协议。

介入重点:双方角色定位及了解案主是否需要协助的意愿。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和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和对质等影响性技巧了解案主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及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

2、第二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讨论案主关心的民事案件进展情况,及该案件的起因与被判处刑罚的关系,让案主有觉醒的意识。

介入重点:从案主关心的案件入手,了解案主对犯罪原因的认识。

3、第三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认识案主现有的认知,改变案主错误的认知,让其树立一种正确的意识

介入重点:帮助A确立一种意识:能力的发挥不在于金钱的多少,社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可能不劳而获。财富的获得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

4、第四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了解案主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家庭支持系统的强化帮助案主树立信心,强化其家庭责任。

介入重点:将其小孩作为树立生活信心的切入口,开导其把培养、教育作为A的重任。通过两小孩促使A抛开悲观失望的情绪。

5、第五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案主家庭支持系统的加强

介入重点:通过案主妻子及孩子的支持来鼓励案主改变

6、第六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通过发掘A过去生活中的闪光点,了解其犯罪的原因,对犯罪的看法,找出缺点,用举例算账的方法激励A做一名守法公民

介入重点:案主过去生活的闪光点,现在的一些认识想法

7、第七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法律知识讲解

介入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A的守法意识的同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8、第八次面谈

主要讨论事项:通过思想上的鼓励,鼓励案主把握现在的机会

介入重点:政府的宽大处理一定要好好珍惜,鼓励案主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体现自己的能力和进取的决心。

六、过程评估

(一)专业关系建立阶段

1、介入计划与理念:采取尊重、接纳、平等、服务的方式去接触A,取得A的信任。

2、工作员的工作重点:以尊重他的人格、同情他的处境(同理心)作为沟通的桥梁,从了解其最关心的某起民事案件入手,并协助其分析该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和针对该民事案件的有关法律规定,取得A的信任。

3、所采取的专业行动: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和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和对质等影响性技巧,营造一个安祥、无威胁性的气氛,减少A的防备心理,了解A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及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同时,通过给A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进一步巩固与A的专业关系,让A进一步认同社工。

4、A的变化情况:从初次接触到建立稳固的专业关系,A从一开始对社工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转变为有疑问即与社工一起探讨,消除了担心自己是罪犯而受训斥、歧视的顾虑。

(二)服务计划实施阶段

1、进行情绪疏导、协助A挖掘自身潜能,恢复自信,珍惜机会,反思过去

(1)介入计划及工作理念:帮助A发现过去生活的闪光点,相信案主有反思错误行为的能力,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2)工作员的工作重点:了解A审视自己犯罪的真实态度和向工作者陈述犯罪经过的勇气。

(3)所采取的专业行动:通过与A讨论现正在审理的一起民事案件,与A分析其从刚到深圳谋生以来的一些经历,以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此安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往事的回忆,初步激起A对犯罪起因的反思。

(4)A的变化情况:A最初只认为自己因为不懂政策、法律才导致现在的后果,还未根本认识到自己犯罪的根源。通过工作者的分析后,A表态除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外,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消除错误的认识,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公平。

2、以A的小孩入手,激起其恢复自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为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其改变的信心。

(1)工作理念:相信A有社会责任心,有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并能根据自己的现状择定相适应的努力目标。

(2)所采取的专业行动:A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在其父亲出事后不但没有对其父亲感到悲观、失望,反而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亲,激起父亲对生活的信心。社工利用此为切入点,让其从孩子身上看到生活的希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3)效果:在介入两个星期后,A告诉社工其已回到原单位上班,并称其老板仍然很器重他,已经安排他到工地上去监督工程的进展情况。由此来看,他的收入相对稳定了。

七、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有些风景不可忽略作文下一篇:某县城3000平米家具店开业活动的导购激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