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塔》心得

2024-06-17

读《乌塔》心得(共13篇)

篇1:读《乌塔》心得

读《乌塔》心得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自主、自立、自强的好孩子是我反复阅读《乌塔》这篇课文的最为深刻的体会。《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乌塔独自一人游遍欧洲旅途之中的一切经历,深深使我为之感动,反复阅读后,使我的心泛起了一阵阵疑问的涟漪,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什么外国孩子能自立、自强,我作为一名中国孩子为什么不能自立呢?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家长对其子女一直运用“绵羊教育”的模式来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极大地缺少自主、自强的能力,那是不是意味着外国的“野狼教育”会胜过中国的“绵羊教育”?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不禁想到:生活中的我应具备乌塔自立、自强的能力,做一个学习自强、生活自立的孩子。

由于父母过于溺爱,我的学习和生活起居常常由他们一手照料和包办代替,生活中的我缺乏自立、自强,如,每个星期周二、周四放学后我都要参加英语补习,几乎每一次都是妈妈亲自用自行车接送。有一次,我的妈妈因工作繁忙,离英语上课时间只有10分钟,妈妈还没有回来,当时我非常着急,自己走又不敢,不自己走又怕上课晚了,到现在回想起此事心里就特别难受,情急之中,我毅然决然地决定自己独立去上课,做一次独立体验。于是,我收拾好上课用品后,就急匆匆地走出家门,迅速朝上课地点走去。当我来到第一条马路时,看见前方是绿灯,左右又没车,使我放松了警惕,刚一起步,信号灯发生了变化,一辆行驶如飞的汽车开了过来,我吓了一跳,迅速回到马路旁,耐心等待绿灯的再一次出现。此时此刻,我想:反正也得自己去上英语课,要大胆,不能做缩头乌龟!我的想法鼓舞着我,使我大胆地、成功地走过第一条横行马路。在第一次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我勇敢地走过了第二条横行马路,终于顺利到达了上课地点。经过这次独立行走的`体验,使我坚定了信念,并从此下定决心,做一个学习和生活的强者,生活、学习一切靠自己,坚信只要努力去做,任何事情一定会成功。尽管如此,我深深感到现在的我和乌塔相比还差很远,她能自己游遍欧洲,我只能自己独立上英语课,我们的差距很大。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深深懂得:如果总做一只母鸡呵护下的雏鸡,就永远不可能得到锻炼,不可能雏鹰展翅。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我想对中国的父母说:如果你们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必须敢于尝试用“野狼教育”让孩子独自磨练,使孩子的羽翼更加丰满,这样,孩子的将来才能更加独立坚强,适应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林。

篇2:读《乌塔》心得

我觉得小姑娘乌塔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小女孩。

因此也想到了,中外的教育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在外国,父母很早就去培养自己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给他们一个合适的空间,让他们独自去面对困难,教育他们的自立自强。

而在中国,父母绝对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吃半点苦的 更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冒什么危险,独自出国旅游了!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及长辈的呵护中长大的,在中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父母腻爱孩子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说到这里,我却不忍心去批评他们了, 因为他们是真的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爱自己的孩子有错吗?没错,可方法错了!因为孩子终归要长大的,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可你让一个没有学会独立生活的‘孩子’怎么去自己生活!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彻底懂得了:“一个人从小就要学会面对困难,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解决。”要在生活中不断的锻炼自己,去磨练自己的意志,遇到困难,能自己完成的就自己完成,尽量不去寻求父母的帮助。

篇3:读《乌塔》心得

于丹教授结合自身丰厚的古典文化素养, 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以独特的视角, 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来给大众解读朴素的《论语》。看了该书后, 不再觉得《论语》高不可及, 先贤们说的话, 穿越历史沧桑, 传到今天, 仍然可以让我们后人受益匪浅。

该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您能告诉我一个字, 使我终身实践, 并且永久受益吗?’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么一个字, 那大概就是‘恕’字。拓展开说, ‘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 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 你也应该尽量宽容。”读到这里, 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我的一片好意, 别人却不领情呢?为什么同事对我的误会, 我一直耿耿于怀呢?为什么我的尽职尽责, 却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呢……为什么?为什么?原来是我放大了伤痛, 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 一次又一次再受伤害。一个“恕”字可以使自己拥有海阔天空, 何乐而不为呢?说真的, 有时候学一个字、两个字, 就够用一辈子了!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面对的是天真、可爱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在宽恕与理解中, 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在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 使他们在错误中能够认识自我, 改正缺点, 学会做人。课堂上当某个学生开小差、不爱学习的时候, 我们不应该大声地呵斥, 或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让他站起来, 因为学生也有自尊心, 他们同样需要呵护。这时, 我们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温馨的提示把他再次带入课堂。一个宽容大度的教师, 学生会更加喜欢。

回头想想,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 常常会面对一些小小的过失, 但这时一个淡淡的微笑, 一句轻轻的谦语, 就能带来包涵、谅解。在人的一生中, 也常常会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 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 这时不要苛求任何人, 要以律人之心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篇4:读《乌塔》有感

独立是一种行为能力,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它需要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

乌塔在独自旅游之前,查阅了很多书籍资料,设计好相关的路线,甚至自己挣旅游的费用;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查到警察局的号码,向家人报平安,这些都是独立的行为能力。但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往往有向往自由独立的心,却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经常听到一些新闻报道,很多上了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个人出门旅游都因缺乏独立行为能力,遇到困难,不能顺利解决;遇到危险,不能保证自身安全。不要说独自出门旅游,很多孩子甚至连在熟悉的环境中,照顾自己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生活能力都没有。

不但小朋友缺乏独立行为能力,而且我发现身边的大人也缺乏独立能力,最明显的是缺乏独立的精神状态。他们很难做到像乌塔一样一个人用心欣赏旅途中的美景,更是没有办法像鲁滨孙一样一个人在荒岛生活。他们整天抱着手机,一没有wifi,和外界失联,就會焦躁不安,这就是不能独处、不够独立的表现。

之所以中国的大人、小孩都不够独立,我觉得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里,除了跟学习、跟成绩相关的能力需要培养外,似乎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就拿我来说吧,偶尔想帮妈妈做做家务或是学习一些做家务的技能,妈妈总说:“去去,写作业去,这里用不着你,读书是首要任务。”很多本来应该我自己做的事情,妈妈也都包办了,生怕占用我的学习时间。另外一个原因,也是由于爸爸妈妈自身的精神状态不够独立,他们过分依赖孩子,把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未来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我们,爸爸妈妈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因此他们特别害怕我们有闪失。我想这也是导致他们过分溺爱我们,钝化我们独立能力的原因吧!

不管怎样,独立能力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不仅我们要像乌塔学习,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要向乌塔的爸爸妈妈学习。

篇5:读《.乌塔》有感

江西省信丰县第一小学四(7)班王越凡

我今天读了《乌塔》这篇课文,14岁的乌塔小小年纪就独自一人由欧洲,她的一言一行触动了我的心。

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相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行费,乌塔每个周末都去帮商店和超市发广告单,还去帮别人带孩子。乌塔真是个独立自强的人啊!

和乌塔比起来,我就差远了。平时我在家里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独立完成过。

现在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儿童,我可不能做家里的“小皇帝”了,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意识。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做生活的强者。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学会做事有计划,有准备,不依赖父母,自己大胆地完成。

名师讲评:

优点亮相:小作者的这篇读后感能做到有感而发,抓住乌塔最突出的品质“独立自强”及最有价值的行动和自己相比,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了真挚情感。可见小作者读《乌塔》一文读得认真仔细,理解了文章内容,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

寻找不足:

写读后感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文章虽然写了自己的体会,但内容过于简略,语句也过于平淡,感触不深。

修改建议:

乌塔的一言一行触动了你的心,带给你哪些思考?应该把感受写得更加具体深刻,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深切地体会到乌塔的言行的确触动了你的心弦。针对不足,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修改:

要详略得当。写读后感,“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因此,重点部分应写具体自己的感想。本文小作者抓住乌塔最典型的行动来写体会,想到自己在家里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独立完成过。这一点是自己感悟最深的,但是自己平时的具体表现如何?没有展开来叙述,第三自然段还可以写具体一些。要联系生活实际谈深刻。读后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要有针对性地写具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修改步步高

夜,静静的。我在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乌塔》这篇课文。14岁的乌塔小小年纪就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一个仅仅比我大四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相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行费,乌塔每个周末都去帮商店和超市发广告单,还去帮别人带孩子。这太让我惊讶了。为了这次旅行,她早就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线路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的警察局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乌塔真是个独立自强的人啊!她做事有计划,有准备,许多方面都值得我学习。

和乌塔比起来,我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平时我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小皇帝”般的优越生活。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更不要说去帮别人带孩子了。有一次,妈妈叫我去楼下超市买盐,我都磨蹭了好久也不敢去,最后,花了好长时间才买回一包盐。我真是太胆小了,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独立完成过。

学了《乌塔》一文,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儿童,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意识。不能做家里的“小皇帝”,更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做生活的主

人,生活的强者。

名师讲评:

优点亮相:

1、开头环境描写渲染意境。静静的夜晚,静静的阅读,更能触动读者心弦,有所感,有所悟。

2、修改后的作文内容更具体了,“平时我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一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在家“小皇帝”的地位。还通过“不敢去超市买东西”这一具体事例反映了我的胆小,与“乌塔一人游欧洲”形成鲜明对比。

寻找不足:

感受仍然停留在表面。

修改建议:

读了《乌塔》一文后,再想想自己平时生活中的一些表现,是否会让你感触更深?不要说“去帮商店和超市发广告单,去帮别人带孩子”,你平时自己会洗衣服吗?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吗?会照顾家里的老人或弟弟妹妹吗?自己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吗?自己做事是否有计划,有条理?当乌塔的言行让你惊讶之余,你是否还会羞愧?自叹不如?那以后又该怎么做?

请根据老师的提示,将读后感的重点部分——也就是自己的感悟,再写深写透。

再上新台阶

夜,静静的。我在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乌塔》这篇课文。14岁的乌塔小小年纪就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一个仅仅比我大四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相关的书籍,这太让我惊讶了。为了这次旅行,她早就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线路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的警察局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乌塔真是个独立自强的人啊!她做事有计划,有准备。许多方面都让我自叹不如呀!

和乌塔比起来,我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平时我在家里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小皇帝”般的优越生活。洗衣服,扫地,抹桌子,收拾房间,我可是什么家务活都没做过,带孩子那就更不会了。记得有一次,舅舅家的小妹妹来我家玩,我也只是顾着自己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小妹妹在我眼前跑来跑去,哭哭闹闹,我都烦她,嫌她影响我看电视。小妹妹摔跤了,我也懒得理她。当我读到“乌塔每个周末都去帮商店和超市发广告单,还去帮别人带孩子挣旅行费”时,我真是又羞愧又难过。我以前总是闹爸爸妈妈的零花钱买零食吃,根本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不知道花一分钱得付出多少辛勤的劳动,现在想想,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乌塔暑假游欧洲,已经独自一人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我今年也十岁了,平时都是随爸爸妈妈出门,自己胆小哪儿也不敢去。如果让我像乌塔一样去游欧洲,那真是天方夜谈。还记得今年春天,一次妈妈叫我去楼下超市买盐,我磨蹭了好久也不敢去,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一次又一次鼓励我,最终才鼓起勇气出了门。走到超市里,不知道盐摆放在哪儿,又不好意思开口问,生怕被人笑话。只好像只无头苍蝇到处乱窜,花了好长时间才买回一包盐。现在想想,我真是太胆小了,平时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独立完成过。而乌塔呢?她做事有准备,有计划,有恒心,我真的应该好好向她学习了。

乌塔,你让我彻底醒悟了: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儿童,我今后再也不能做家里的“小皇帝”了,更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永远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我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意识,学习之余,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努力学做生活的主人,生活的强者。

名师讲评:

文章不厌百回改。经过两次修改,小作者的感悟写得越来越深透,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到自身的不足,从乌塔身上明白:要从小学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全文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是一篇读后感中的佳作。

同学们,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怎样写好读后感呢?现在老师教你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原文精短的,可全文引述;原文长的,可以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泛泛而谈。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篇6:读乌塔有感

这是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后得出的结论,它的主要讲述了乌塔一个人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为了这次旅行足足准备了三年的时刻。还每到一地就查那里的警察局的电话,怕遇到危险时好求救,他这次旅费是靠分发报纸、看护别人的孩子挣来的钱,没有拿家里一分钱。

咱们就应为自我的行为反省。咱们的行为和乌塔的行为真是天壤之别呀!咱们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因此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篇7:读《乌塔》有感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个了不起的德国孩子。

她可以为了一次旅行,阅读这些国家的书籍,可以为了一次旅行,放弃周末玩的时间,可以为了一次旅行,放弃假期这么长的时间,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并坚持了三年。我从心底里佩服她,一个比我大四岁的小孩。

我们有的家长不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出门,我觉得又对又错。对是因为现在在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生怕出了什么闪失,有时连一个马路都不让自己过。错是因为木让孩子亲身经历。有一次,我暑假去苏州三日游,没有家长,只有老师,朋友。回到家,我就像哑巴会说话了一样说了一个小时。

篇8:读《乌塔》心得

一、反复吟诵,读出韵味

古代诗歌其实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古典诗词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首先要读准节奏,切忌把古典诗词句子读得支离破碎。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其节奏可以划分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典诗词句子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四言诗是两拍(“二、二”式),五言诗是三拍(“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言诗是是四拍(“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一、二”式)。按照这一节奏来读,大抵不会错。

但仅仅读准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读出轻重、长短的变化。引导学生自己边读边悟,尝试读出节奏,并说说原因,这样的读、悟,明了作者想要重点表达之处,那么,这就是我们在诵读中要强调的内容。

同样以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为例,让学生多次吟诵之后,说说哪些字需要强调,为什么需要这样吟诵,彻底讨论后,其重音可以明确为:何时了、又、不堪回首、应、几多愁、一江春水。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这是一种反常的情感,所以把重音放在了“何时了”上;中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所以此处把重音放在了“不堪回首上”;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之多之满,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所以把重音放在了“一江春水”上。值得一说的是,重音的突出不仅仅是重读,也就是大声音读,有时轻读、缓读等也是突出意韵的方法。学生能够说出并读出重音,说明学生应该是理解了诗词。

二、创设情境,读出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这要靠教师们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古诗教学丰厚起来,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

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欣赏意境不能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一般可从这几方面入手:语言表达描绘情境,文字赏析进入意境,观图悟诗领悟意境,想象漫游深入意境。

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开始,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月亮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古朗月行》,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静夜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这就是在语言表达描绘情境中领悟诗意。

再如: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这种教学运用了文字赏析法进入意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抓住诗眼,读出诗意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解读诗歌,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眼”。

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情感,着实让人称道。

四、拓展阅读,读出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而应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

高年级的学生,意境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可以尝试进行组诗教学。四年级的古诗《江雪》的学习中,就可以整合出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习《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篇9:读《乌塔》有感

《乌塔》这篇文章,写了一个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去游玩。我看完这篇文章后,一开始以为是假的,因为在我国,父母是溺爱孩子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不可能独自出去游玩的。后来我用电脑查了一下,发现外国像乌塔一样独自去游玩的孩子是有很多的。我大吃一惊,觉得这不符合逻辑啊!

难道外国的父母不爱他们的孩子吗?其实外国的父母是和中国的父母是一样的,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中国父母和外国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同。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叫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而中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约束孩子,孩子的少年时光大都用在学习上。读后感・我要学骑自行车,爸妈也在帮助我学,而外国父母则是放手。我的父母把我当成温室花草,不叫我见风雨。而外国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棵野草,叫孩子见见风雨,所以他们比我们更坚强。

我好想像乌塔一样勇敢、独立。以后我会独自上学,独自买学习用品……也希望我的父母能给我一些锻炼的机会。

篇10:读乌塔有感

几天前,我读了一篇文章,叫《乌塔》。主要讲了,“我”在罗马遇到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谈话之间“我”了解到她这次趁暑假独自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还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和希腊。

我呢,对此产生了感想:这么长的旅程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是遥不可及的,我们这群被宠大的“小皇帝”更是想都别想。别说去欧洲这么遥远的地方,哪怕去倒一下垃圾,都怕垃圾把他埋了,去一趟公园,就怕公园人多把他挤倒了,哪怕过一道马路,都吓得心惊胆战的,走到哪儿都是一大群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跟着,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以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今天摔了一跤,送医院,明天跌了一下,送医院,使他们形成了今天拿钱,干什么,买游戏盘,明天,要钱,干什么,买化妆品,以导致精品市场闹翻天,新华书店关门快,头上顶个玻璃球,身上套个塑料袋,好的儿童不是惯出来的,望家长明白:宠子必恃!

让我们快快行动吧,我们要做生活中的小主人,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不要做生活的弱者!

篇二:读乌塔有感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使我深深地佩服这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同时,也想到了我自己。

法国、瑞士、奥地利、威尼斯、米兰、希腊……这些地方我们哪里不想去呢?可是我却不敢,怕一路上遇到坏人,怕迷路回不了家。但乌塔却可以做到,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乌塔的独立自主性比我们强,她有信心面对任何突发情况,她的适应性强。更主要的是她的父母对她放手,不把她留在家里,她父母要让她经历风雨。比起我们,乌塔要比我们强得多。比如说我们要是遇到坏人了,我们有能力摆脱他吗?但乌塔却可以。如果你要说:“我们家穷,没那么多钱,即使想去也拿不起路费。”乌塔可不为这种事发愁,要知道,一半的路费都是她自己挣来的,她有时候帮超市发广告;放假时陪别人家的孩子玩耍挣钱。她去外国旅游时都会查一下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防不测。在外国她还会通过电话随时和她的父母保持联系。这一切和我们中国孩子比起来,我们能做到吗?刻在一本书上看过一篇文章,文章是说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一起去野宿一周,中国孩子的背包里只有一些食物和水,扁扁的。而外国孩子的背包里却有一切在外面露宿所需要的物品,还带了非常多的食物和水,这七天他们决定去爬山,还没爬到半山腰,中国孩子的水和食物就都用完了,没办法,只好向别人借,第四天所有家长来看孩子一次,中国孩子的家长只留下鼓励的话就走了,据说那次登上山顶的孩子们中,几乎没一个中国孩子。由此可见:中国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极差。当然这也不都是孩子的错,也有家长的错,现在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除学习以外,其他事情父母全包了。我记得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一日老师给学生发鸡蛋吃,老师问学生鸡蛋是哪来的,学生回答从冰箱里来的。这个笑话虽好笑,却体现出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的见识极少的缩影。

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同时我也乞求全中国的父母,给孩子自己一片天地,让孩子去经历风雨,去见彩虹。

篇三:读乌塔有感

上周,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游玩欧洲的故事。文章最后针对中国的父母与德国的父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爱的方式,提出了怎样爱孩子的问题。

在我认为如果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在中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天天依赖着父母。在国外一、二岁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父母就不再管他。孩子不小心跌倒,父母即使在旁边也只是说两句鼓励的话。最终还是孩子自己爬起来。

在中国如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父母那怕有再重要的事情要办,都会跑过去扶起孩子。拍拍孩子身上的灰尘。

虽然在中国少有几个能独立的孩子,可却被父母“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整天只能从电视上了解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说让孩子独自出国旅游了,就是让孩子独自去趟公园家长就不同意。在“傻根”的眼里天下无贼、无强盗;但在大人们眼里坏人太多了,似乎所有的坏人都瞄上了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才的安全,他们让孩子们的童年没有欢乐,让孩子永远在自己的翅膀小长大。

篇11:读《乌塔》有感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一课,课文中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独自游欧洲的故事。课文中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她先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程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家长她平安无事。这篇文章最后针对德国和中国对孩子爱的方式不同,提出了怎样才算爱孩子的问题。

我认为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独立生活,但在中国孩子就属于小公主、小皇帝,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少有几个想自己独立,可是又被家长困境在那狭小的空间,没有自由天地,只能通过书本和电视观看世界,别说去国外,就是去国内的什么地方,家长也都不让,但是自己又在国内也非常胆小,可乌塔一个14岁的小女孩就敢独自游欧洲,胆子就这么大,可我们怎么就不行呢?

亲爱的家长,我们明白你们的良苦用心,更理解你们伟大的爱,可是我们有翅膀,请不要将它折掉;我们会站立,请不要总扶着我们走路;我们会飞翔,请让我们拥有自己的天空,请让我们展翅高飞,独自翱翔。

篇12:读《乌塔》心得

档案文化的提出及研究, 起初始于怎样的背景, 什么是主要的推力, 与1987年颁布《档案法》中把各级综合档案馆称为文化事业机构有多大联系, 笔者不清楚。笔者所看到较早有关档案文化探讨的文章如:1990年《云南档案》第3期刊登的《档案是一种文化现象———关于档案的一点哲学思考》, 1991年《四川档案》第2期刊登的《档案文化研究随想》。而在1991年《档案》第3期刊登的《近年来档案文化研究成果概述》一文中, 作者指出了:首先将档案文化作为一词提出的, 是某作者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所发表的《档案文化意识:理性的呼唤》一文。那时, 也还有作者对档案文化的思考与研究趋势作出很高的评价和超前预测, 如1992年《档案》第5期文章《档案文化探析》认为:对档案学理论稍有兴趣的人, 大概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即“档案文化论”正在悄悄地步入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殿堂, 它的崛起给档案和档案工作展示出一番新天地, 人们也将会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刮目相看。可以预测, 档案文化的兴起与成熟, 必将给本世纪末档案学注入勃勃生机, 给21世纪的档案事业带来美好广阔的前景。

的确, 事实证明, 20年前上述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之后的过程直到现在, 档案文化及其建设的研究实践从没中断, 已是被档案部门上上下下广泛认同接受。同样, 这样的探讨活动, 也早有领导专家先后参与进来。如《档案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建脑工程”》、《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档案文化》、《档案文化的传承需要媒体的参与———以七家档案期刊为例》等论述, 都是专家领导亲自参与研究的例证。近年来, 还有档案部门把《档案文化资源建设研究》作为档案科技项目立项, 或与有关机关联合制定下发如《关于加强档案文化建设, 为创建文化名城服务的意见》文件等。经过广大档案工作者多年不懈探索努力, 档案文化研究已结出硕果, 最直接的就是档案文化建设被纳入了全国和地方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之中。

笔者在阅读学习时感到, 我们大家对档案文化的认识是在实践和交流中不断清晰深化的, 这个过程的每个个体的认识, 都在或全面、或从某些重要的侧面揭示着档案文化的内涵。如《云南档案》2000年第1期文章《对档案文化的几点认识》, 认为“档案文化是档案管理部门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工作者共有的价值观、思想作风、精神、行为规范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体现”。《海南档案》2008年第2期刊登的《档案文化及其价值浅议》一文指出:“狭义的档案文化一般仅指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记录与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 即档案实体文化。由于‘一切文化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物质形态的凝聚’, 因此广义的档案文化, 除了档案实体文化, 还包括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实体文化成果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中国档案报》2010年2月22日刊登的《我说档案文化》一文说:“所谓档案文化, 就是人们创造并面对和围绕档案所展开的全部生活方式”, “档案是人创造的, 创造了以后还要收藏它、管理它、使用它, 人在这一从创造到使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规则、观念、习性等等物质及精神成果, 就是档案文化”。《中国档案》2011年第12期文章《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指出:“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智慧的主要载体, 其中包括档案资源文化、档案功能文化 (服务文化) 、档案制度文化、档案理论思想文化等组成部分”。《宜宾日报》2011年11月10日刊登的《挖掘档案文化资源, 深化档案文化建设》一文认为:“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 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 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过程中的再丰富、再发展”。这里列出多个看法和认识, 笔者认为他们除了在表述上存在不同, 风格各有特色, 以及更全面概括和重点概括区分以外, 其根本所指趋同, 涵义大体一致, 都包含了档案文化是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记录、管理、使用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有价值信息的现象或行为的意思, 笔者认为这应是档案文化的基本内涵。如果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 把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什么政策制度、什么理论方法、什么道德规范来驾驭约束这一现象或行为都包括进来, 那就构成了这个时期和范围所指的档案文化的总和了, 或说这些的总和就是此时期和范围的档案文化。简单地说, 档案文化就是记录文化的文化, 再简单就是记存文化。我们这里有两点可认定, 一点为记录历史的行为和现象不会停止, 而如何规范则是可以改革改变的。第二点档案文化源于社会, 主导于国家和政府, 又为全社会共同遵循。

这里, 笔者还得到启发认为, 一是应把档案文化同档案记载内容所代表或反映的文化区别开, 不然就会不论什么文化都成了档案文化。说档案文化丰富可以, 但档案文化丰富如果包含指档案内容浩瀚丰富就有不妥。区分此文化不是彼文化, 要看他 (它) 的角色作用如何。假如某批档案完整地记录反映了一种文化现象, 那它既不是档案工作者创造的, 也不是档案创造的, 它是另一个群体的人创造的, 是此种文化形成在先, 档案生成在后, 而档案人员只是档案的管理者, 用档案文化概括它, 就反映不出该文化的本来特点。那么, 如何理解档案文化资源 (笔者在2012年2月15日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报告中没见到) 的提法呢, 它或理解为档案文化的资源, 或档案的文化资源, 如果把档案文化资源等同于档案资源或档案信息资源表述就可不用, 尽管档案的生成方式和管理利用方式全过程都需要文化技术, 都离不开文化支撑, 这样做可减少理解上一旦产生的不一致。二是应把档案文化同档案机关文化、机关建设要求区别开来, 如以前常说的在档案部门工作中形成的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以二、三流工作条件创一流工作业绩的风貌精神, 这虽值得提倡, 但可不统统认为是档案文化的必要组成, 搞档案文化的全之又全, 包罗枝枝节节。当然, 这只是个人学习心得而已, 不定成熟。

中央《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 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还要求“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贯彻中央决定部署, 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由此, 档案部门不论认为是否属于文化领域的部门, 都应该积极主动加入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中来。要弄清档案文化内容、性质和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家庭中的地位、责任与任务, 弄清档案文化与各种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正确对待自身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作用, 增强档案文化自觉自信, 在档案工作服务各种文化建设中传播档案文化, 在传播创新发展档案文化中扩大和加强档案事业, 使档案工作紧紧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

摘要: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对档案文化的认识, 也才能更好地建设档案文化。此文化不是彼文化, 根本区分在于创造文化的主体的不同。

篇13:读《乌塔》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乌塔》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乌塔》有感1

今天上午,张老师教我们学了《乌塔》,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想到“乌黑的宝塔”,那可就错啦,“乌塔”是一个金发小姑娘的名字。当我听老师讲解了一部分内容以后惊叹极了:这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趁着这个暑假,用准备三年的旅费游历欧洲……

当第一次读到《乌塔》这一个故事时,我就非常佩服她那自立能力,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当进入了青年旅馆的房间时看到了一个金发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躺在一张席梦思床上睡得正香,我洗漱完毕也睡下了。过了好久,当我醒来时看到乌塔正自觉的收拾东西,准备外出。晚上我回来时她已经回到了旅馆,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看书一边吃糖,当见到我回来时主动与我说话,从她的话中我知道了乌塔用了三年漫长的时间来一点一点地挣旅费:每个周末帮餐馆或超市发传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挣到了足够的旅费,并用这个暑假的时间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并是独自一人……

看了这篇文章,首先我是很敬佩“乌塔”这个14岁小女孩的,她和我差不多大,就敢独自一人“勇闯”欧洲的勇气,值得令人赞扬。其次,我在沉思:为什么人家外国少年就可以一个人出国旅行而我的爷爷奶奶连让我自己回家都不敢呢?那次,在前一天明明说好我一个人与同学一起放学回家的,可是到了第二天放学时,爷爷也又出现在了学校门口,但我当时没有发现,以为爷爷听了我的劝阻没有过来,便和同学一起有说有笑地走到小区楼下,这时爷爷快步走上前对我说:“让我来帮你拎书包吧!”“啊!爷爷,你什么时候来的呀?”我惊讶惊奇地问道。“我不放心你,就一路上跟着你的!”爷爷若无其事地一边说一边将书包拎上了五楼。几乎每次当我说要自己回家时,爷爷都会默默地跟在我的身后,最后上楼时再帮我拎书包……

读了此篇文章,我真想对爷爷奶奶说一句话:“爷爷奶奶,请不要再不放心我!我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不会在半路走丢的!请你们向外国家长学习吧!这样可以让我更快成长!更加自立!

读《乌塔》有感2

朋友们,我相信,你们在读完《乌塔》一课后一定会很惊讶: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竟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令人难以置信。

如果中国的孩子说:“我要自己走遍中国!”我们会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的事;如果中国的孩子说:“我要独自游亚洲!”那么,我们可能怀疑他是不是疯了。然而,在外国,这却是事实。

外国孩子能自己旅游,而中国孩子却不能,这是由于外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在外国,一两岁大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父母就不再管他。孩子不慎跌倒,即使父母就在身边,孩子得到的也只是一两句鼓励的话,最终还是要自己勇敢地站起来。

但是,如果在中国发生类似的事,父母不管有多忙,也会跑到孩子身边,抱起孩子,至少会对孩子说几句安慰的话。

外国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而中国的父母只让孩子把学习搞好,其余的什么也不让干。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实际上恰恰耽误了对孩子独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生活中,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能力。

现在我们可以依赖爸爸妈妈,但我们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只身一人到竞争激烈的社会上闯荡。如果我们缺乏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我们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为社会作贡献了。

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外国的育儿方式。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为孩子的前途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我们小学生,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那么依赖父母。路,要自己走。

读《乌塔》有感3

今天,我读了乌塔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一个14岁的女孩一人游欧洲,她独立自主而我们就像被关在笼子里快窒息的小鸟,我们是多么渴望能够在窗外的蓝天上自由的飞翔。家长爱我们,但那是溺爱。

我知道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家院子里有一个大姐姐,她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但因为在家里,她不整理房间,不洗自己的衣服,也不和别的小朋友沟通,家务事她也一概不管,她妈妈只让她学习,星期六、星期天她妈妈也不让她干家务,只让她上补习班,所以她成了十足的书呆子。她去上大学,不会自己洗碗,不会自己叠被子,但别人都会,她就有了别人什么都会,而我却什么都不会的心理,她自己因为承爱不住压力,所以精神失常了。

我要告诉和我同龄每一个人的家长,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孩子有自由的空间,那么,中国的孩子也能像乌塔那样,独立自主,自力自强。

陕西省铜川市七一路小学四年级:袁一笛

读《乌塔》有感4

每个孩子都会长大,离开妈妈和爸爸,自己找一份好的工作,自己成家立业。

乌塔是个德国小女孩,今年 4岁,她准备用三年的时间游遍欧洲。她勇敢,坚强,自强自立,勇猛,有耐心,是个勇敢的女孩。

有时,妈妈会叫我拖地,可是,我就是从蜜罐子里出来的,哪回拖呀!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拖地,还越拖越有劲儿,一下就拖完了,我问妈妈:“还有事干吗?”妈妈气喘吁吁的说:“没事干了!看会儿电视吧!”我心想:妈妈一定很辛苦吧!我无聊极了,便拉起扫把扫了起来。妈妈见了,笑眯眯的说:“会做事了,但是,你还小呢!”我嘟起小嘴说道:“我已经长大了耶!不再是娇宝宝了!”

妈妈,您该放手了,我不愿意当一只不会飞翔的小鸟,如果不会飞,就会一辈子呆在笼子里,而不会在天空中翱翔!

妈妈放手吧!

读《乌塔》有感5

读了《乌塔》以后,我知道了乌塔是一个非常会安排自己生活,独立和自理能力很强的一个人,而且她一个人就能游遍欧洲。那是因为乌塔从小就自己一个人做事,衣服自己穿,饭自己做,自己洗碗,每次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习惯。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不要说一个人游遍欧洲了,就连焦作都不敢去。每天都在家长的怀抱中成长,根本不会独立生活,在家里还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像家里的小皇帝一样。但我现在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家长在做,我以后要像乌塔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读《乌塔》有感6

昨天,我刚学完《乌塔》这篇课文,它使我受益匪浅。

课文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为准备一次欧洲旅行,自己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用了3年的时间,阅读了很多有关欧洲国家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去陪小孩玩。在一个暑假,乌塔按照自己设计的旅行路线,用自己挣得的旅费,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在旅行时,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乌塔独立自主、自理能力强、细心,真让我佩服。如果不具备这些品质,怎么独自一个人去旅行呢?虽然不是每个同学都应该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去旅行,但难道不应该学习乌塔的这些品质吗?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由于我练琴不认真,晚上妈妈不帮我洗澡了,要我自己洗。我在浴室里手足无措,根本没怎么洗就出来了。现在,我睡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还会害怕,必须听着故事才能入睡。我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做菜,也只有蛋羹和盐焗萝卜。我四年级了,也只会洗自己的内裤和袜子,自己的衣服还没办法洗干净。如果让我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我肯定撑不了几天。

在生活中,我还有很多事情无法自己做,乌塔却已经可以独自生活了。我要学习她的品质,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

读《乌塔》有感7

这学期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令我思绪万千,她是一个自主自强的十四岁小女孩她趁暑假的时候游历欧洲。她用了三年的时间来阅读各个国家的书籍。了挣旅游费并用每个周末去餐馆或去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宣传单,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我和乌塔比起来可差远了。

平常我在家里总是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遇到一点困难就去找父母大人。记得那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我一个人妈妈叫我一个人炒蛋炒饭吃,我想:‘唉,以前我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家里的小公主,爸爸妈妈把我捧着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你。这次要我自己炒饭吃,我极不情愿,无奈之下我也只能服从妈妈的命令。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打开火,将锅放上去,将锅烧热我舀了勺猪油放进锅里并伴随着’噼噼啪啪‘刺耳的声音,一滴调皮的油飞向四处弄得我不知所措,只见锅边灶台上溅满了油珠,有一颗跳到了我的手上,烫的我直跺脚,我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此时,我想爸爸妈妈在家该多好呀!这点小事就不用我亲自上马了。但爸爸妈妈不在,我只好忍着泪坚持把蛋炒饭做好。

蛋炒饭做好了,但被我炒糊了。和文中乌塔比起来我简直太无能了,乌塔可不像我们一样被自己的父母溺爱,外国父母是开放式来教育孩子,而我们中国父母十分溺爱,是用封闭式来教育我们,让我们觉得是家里的宝贝,什么都不用做。读了课文我也要像文中的乌塔一样做一个自主自强的好孩子,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添一份力量。

读《乌塔》有感8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平凡的小姑娘,她叫乌塔。她是一个漂亮的德国小姑娘。我很惊讶,她一人游欧洲,自己赚钱,她是多么的独立自主啊!

刚读完题目时,老师问我们“乌塔”是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铁塔,有的说是人,还有的人说是面包店等等。读完课文,我们才知道,原来乌塔是一个人。本文讲了小女孩乌塔一人游历欧洲并独立自主地做事。这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孩子。我们中国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历不了风雨,受点伤害就大哭大叫,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做,依赖别人而生活,而国外的孩子独立自主﹑坚强,这形成了多么大的对比啊!

当然,我们不独立的原因不仅由于我们自己,还由于我们的家长。中国家长不让孩子出去玩,怕孩子受伤了。就等于把我们囚禁在一个牢笼里,我们一直呆在笼子里就根本无法在外面的蓝天上飞翔。再来看看外国家长,外国家长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能让14岁的乌塔一个人游欧洲,这在中国简直是不可能的!

但,两种孩子的未来也并不是都完美的。首先,中国孩子依赖别人,等父母不能帮助自己的.时候就会碰到很多麻烦。其次,外国孩子过于开放,如果遇到打劫,车祸等等怎么办?我认为,中国孩子应该学习外国孩子的坚强独立,外国孩子也可以适当接受父母的帮助。

我想,每个人都听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呢?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这样你不就更优秀了吗?

读《乌塔》有感9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个了不起的德国孩子。

她可以为了一次旅行,阅读这些国家的书籍,可以为了一次旅行,放弃周末玩的时间,可以为了一次旅行,放弃假期这么长的时间,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并坚持了三年。我从心底里佩服她,一个比我大四岁的小孩。

我们有的家长不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出门,我觉得又对又错。对是因为现在在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生怕出了什么闪失,有时连一个马路都不让自己过。错是因为木让孩子亲身经历。有一次,我暑假去苏州三日游,没有家长,只有老师,朋友。回到家,我就像哑巴会说话了一样说了一个小时。

读《乌塔》有感10

今天,我们學了<烏塔>這一課。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名叫乌塔的14岁小姑娘,了解她的一番故事,当作者知道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而且有很多的安全意识,感到惊讶。如果我们中国的孩子独自一人游历欧洲,那可真是一件难事。因为,孩子们都是家里的宝贝,要是出去外面,也会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生怕孩子出事。

乌塔说的一句话:“光从电视和书本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赞成她说的这句话,当然书本和电视只是传播给我们看,我们必须到外面世界看看,才是真正地感受但这儿的没。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记得有一次,我要骑单车和老师一起家访。刚一出门,奶奶就跑过来说:“别走,看看气够不够,否则骑了一会,没气怎办?”然后,奶奶就叫爷爷帮我充气。充完了,奶奶又叫我等一下她,便从房子里拿了一大包饼干,说:“待会肚子饿了,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吃。”唉!出趟门不用这么多了吧!然后,奶奶就吧饼干挂在车头里。总算完了吧!该没转车,奶奶又从奶箱拿了几瓶奶给我,说:“口渴了,就喝吧!”说完,她又把奶挂在车头里。我只好黑着脸对奶奶说:“够了,爸爸有给钱我,我自己会买的啦!”可奶奶还是不放心,又拿了气水和水果给我。接着,于从袋子里拿了10多钱给我。我想:中国的人真是把儿孙,儿女们疼死了。

这时我才真正地领略但老师说中国的学生去夏令营的故事中学生们的滋味。

读《乌塔》有感11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非常惊讶,也十分敬佩乌塔的勇气和独立。

乌塔,只不过是一个14岁的女孩,却已经开始挣钱了,这可真了不起!不过,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我觉得并不妥当。乌塔独立的精神很不错,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这种精神,早点熟悉今后的生活,但尽量不要模仿乌塔,因为那样是非常危险的。这是我的观点,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14岁时还没有长大,还应该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保护伞下幸福地生活,外面的世界充满危险,而我们还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更没有这种勇气,所以我并不太同意乌塔的做法。

我也曾经赚过钱,我和表妹一起,帮家长做家务、按摩、收拾屋子,挣了不少钱。但我最大的想法就只有自己去长隆欢乐世界玩玩罢了。

读《乌塔》有感12

上一篇:梨花庄园一日游小学生作文下一篇:一年级语文教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