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和雅”教师

2024-06-13

我心中的“和雅”教师(精选6篇)

篇1:我心中的“和雅”教师

我心中的“和雅”教师

杨梅妍

“和”——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个人修身养性,要讲究“心平气和”之功;与人交往,要恪守“和而不同”、“和而不流”之则;治理国家,要明晰“政通人和”之理,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千百年来,“和为贵”、“与人为善”、“仁者爱人”等,渗透于历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原则。

“雅”—— 雅 百花齐放,各雅其雅。才华至雅;智者雅;各雅其雅;雅以治学;为学治学皆求雅;雅在我,则雅其知;雅在人,则雅其行;雅求真美;雅则奥博灵动;知雅行雅者慧美;大雅高雅。

雅,取义才;雅立才;才学大雅;雅致才真;雅言雅行者高贵;雅为艺文之才;读万卷书我自高雅;雅有大雅小雅,大雅者才;修我则才求雅;智大才高。

文其博,雅则美;与己养以诗书心,为雅;雅而博识;雅而不华;诗书万卷圣贤雅,我雅须学圣贤雅。

“和雅”有温和雅正的意思。基于“和”教育理念的“和雅师”应当具有温和、博学、高雅的特质。

温和,是待人接物的态度。温和的教师对待学生和同事和蔼可亲,善于以和风细雨般的方式教育学生、协调同事间关系,“和雅教师”首先应当从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改变自我,成为一名温和的教师。

高雅,是教师的气质要求。树立高远的志向,培养高尚的品德,形成高雅的情趣作为高雅教师的追寻目标,通过形形色色的教师俱乐部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使其成为内外兼修,德艺双馨的高雅之师。

只要论及理想的教师形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崇拜他的博学、机智、大爱。心目中的和雅教师至少有这三个表征:和雅教师富有美感、和雅教师热爱书籍、和雅教师深爱孩子。

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是学生的重要模仿人,教师应该将有价值的性格特征和倾向表现出来以供学生模仿。专为教师写作的肖川老师曾提到教师的五项修炼: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方面。的确,这五方面的修炼很有价值。和雅教师的着装是得体的,素雅、高洁,并富有美感;和雅教师的眼神是友善的,慈爱、温情,并会说话;和雅教师的心地是善良的,谦和、磊落,并受人尊敬。总之,举手投足是那么的温文尔雅。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教师: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和雅教师应不断地拓宽知识视野,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建立与学生知识需求相适应的知识框架。不仅需要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广泛的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要瞄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沿最新的知识、成果。有目的有计划地研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现代科学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理想的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的课,而是出自对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需求,和雅教师更富书卷气。

深深敬仰的文学家夏丐尊这样说过“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可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需要爱孩子,这种爱应该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本能的爱,而是理智的人道的爱——它因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对个性一切长短的深刻理解而充满崇高精神,它能防止非理性行为与激励诚实和高尚行为。和雅教师可以将爱和智慧结合起来,用心灵去解读孩子,能捕捉到教育事业中最细腻的东西。

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我心目中的和雅教师形象,更是我个人成长努力的方向。

那么关于如何做一个儒雅教师,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读书。儒雅讲究的是饱学,要达到饱学,那就要坚持读书。

谈到读书不得不谈谈读书的价值,“书是世界的营养品”,“书是人类不可分离的伴侣”,“读一本好书,就是许多高尚的人谈心”,“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唉声叹气”,“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些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价值。

读书的范围是我们读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读书大的范围有三个:一是哲学类,二是专业类,三是人文类。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诗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鲁迅:“读书犹如蜜蜂采蜜,不能老是在一个地方采,这样所得就会有限”。读一点哲学类的书,会让我们变得更为理性、睿智,思考问题更为深刻、本质;读一点专业类的书,则会让人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领导学科发展潮流;读一点人文类的书,会让我们变得更优雅、儒雅,更有品位。在读书当中,我提醒大家,多读一点散文,多读一点诗歌,为什么?散文诗歌朗朗上口,散文诗歌文采飞扬,它会让我们情感激荡,让我们情感飞扬起来。所以,读诗、读文有好处。而且,我建议大家,读诗读文时最好有一点音乐,在音乐声中去读诗、去读文,你会感觉真的不一样。

读书的方法。结合我自己成长的经历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一种叫积累读书法,一种叫爆破读书法。所谓积累法,就是每天坚持读书,少则三、五页,多则十页、八页,慢慢积累,最后达到滴水穿石的结果。其实每天读书只需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把聊天、上网、打牌的时间省点下来,绝对是可以做到的。所谓爆破法,就是利用一个假期的十天、八天、一个月、两个月,读书少则十本八本,多则二三十本。如此读书,你自己都会发现,每读一次自己会又上一个台阶。

第二,反思。在生活中,我们还要不断的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所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被认为是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反思的价值。学会反思是人生历程减少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学会反思是使读书达到最大效益的方法;学会反思是使自己的人生最大量的减少遗憾的方法;学会反思是使我们的工作达到最优化的方法;反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化成长。用传统话说,反思就是总结,我们今天之所以更多地用反思,是因为它不同于过去一般的总结。如果你善于总结,学会总结,每年都有总结,你也许会发现自己走过的路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反思的方法包括关键事件记录反思法(教育叙事研究);对话反思法。

第三,细节。在学校工作中,安全、卫生、秩序是学校最为关键,也是学校最为具有细节色彩的命题。“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第四,品位。生活中,我们需要讲求品位。我以为,在新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要想真正活出自身的价值,就要注意强调追求一种味道,追求一种品位,追求一种格调,追求一种层次。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家改变以往的生活、工作方式,要用品味的方式对待我们的生活。

要实现品位,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改变心态,要有平常心。这里的平常心,绝对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懒惰成性。我们常常说的“知足常乐”,准确的表达是:“对生活知足常乐,对工作与事业永不满足”;这一“平常心”绝对不是“平平淡淡才是真”,而是要努力走出“三平”人生的怪圈。二是要懂得一个有品位的人,要培养自己的热情和激情,使自己永远有一颗热忱的心,使自己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梦想。人的一生需要梦,需要美好的梦、美丽的梦,有梦的人生才是有希望的人生;有梦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一生没有梦,那将枯燥乏味,那将失去希望,甚至绝望。同时,人的一生要充满热情,充满感情;要想充满热情、充满感情,请记住八个字:学会感动、经常感动。

三是人还要有悟性。一个人千万不能没有悟性,千万不能对生活厌倦。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生命充满希望,而且要力争看到别人看不到、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有了悟性,才不会对人生失去希望,不会对工作失去希望;有了悟性,你才会永远有一颗上进的心。

但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儒雅的人,有一个好的形象,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为我校的“和雅教育”迎来更加绚丽的春天。

篇2:我心中的“和雅”教师

这里是哪儿呢?是我心中的和谐社会。

可是,现实却总是不尽人意,一些人的行为让人愤怒,……

近段时间,时不时地看到这样的事件: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害怕被其反咬一口,诬为肇事者,老人露宿街头,儿女推托,无人敢问;小贩在街头摆摊,只为能生活,但却被城管毒打致残……

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不禁想问:这个社会怎样了?

记得有一位老奶奶提东西的袋子破了,东西洒落一地无人相助,老人艰难的蹲下慢慢捡拾,被城管看到,说其乱扔垃圾,将老人强行带走。

有一位七岁儿童被绑架,父母心急如焚,连夜将赎金打到绑匪的账上,儿子却没有回来,报警之后,警察却在一桥洞下的污水中,找到了200多片血淋淋的尸块。

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件,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难道就是所谓的和谐!所谓公正吗!

还记得温家宝总理,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在总是在第一时刻赶赴灾区,脚蹬一双运动鞋,与身后其他官员崭新的西装和锃亮的皮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蹲下来看着萧凉的景色,土地上深深地裂口,撕扯着他忧国忧民的心,看着他吃着最最普通的食物,而不是豪华大餐,他头顶上的丝丝银光,也触到了我的`心……

社会是怎么了!为什么处在两个极端,却口口声声的宣扬和谐社会!我们想要的不多,就是能生活平安,就是在受到伤害的时候,能有挺身而出,公平的维护我们的利益,就是没有仗势欺人的现象发生,就是老人能够安安稳稳的过好自己的晚年,就是……

这些事情很难吗?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篇3:我心中的最美教师

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会懂得珍惜……

虽然在小学时我就明白这个道理,却始终悟不出它的意思。然而在今天,我却深深地领悟了这句金玉良言。

姜老师教了我们三年,她兢兢业业地把我们四年二班从“一盘散沙”培养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中间,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啊!她,为我们流的泪最多;她,为我们操的心最多;她,为我们付出的最多。从漂流日记,到评比栏,再到名人名言,黑板报,宣传栏,图书角,好人好事簿……为了我们这个班,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啊!姜老师的博客,从相册到日志哪一篇不是在“描写”我们这个班级的呀?

她是2007年参加工作的,一接手就是我们这个班级,那时候,我们班是全校最不团结,最不争气的一个班,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教我们,天真的她说:“我来教,我会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化他们。”这样,姜老师便成了我们的班主任。可是,姜老师只不过是一个比我们大了十几岁的大姐姐啊!面对着三十五个不听话的学生,她心中荡漾着的感情我们又怎么能体会?

姜老师是真心爱我们的。有一次,我头疼得厉害,趴在座位上,撕心裂肺地疼啊,疼得脸都发白了。姜老师站在我旁边,不停地跺脚,心里很着急,最后竟然哭了,老师啊,您还记得么?老师啊,我的身体在疼,您的心也在跟着疼,对么?

毕业考前夕,班上的同学特别浮躁。中午自习,说话的说话,下棋的下棋,没有一点毕业班的样子。姜老师好说歹说,可我们总听不进去,她伤心啊!嘴上也总说着,不管你们了,不管你们了……后来才得知,她心里还是有我们的。还记得她给我日记的评语是:是很伤心,虽然嘴上说不管你们了,其实,心里还是很疼你们每一个人,包括最较真的小慷,不爱学习的小星、小烁,有点笨的小和,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是啊!姜老师是最疼我们,最关心我们的人了。

姜老师,一个最令我感动,最令我折服,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姜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山东省崂山十一中文学社九年级一班

篇4:我心中的好教师

一、情系工作

我们教师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这份工作。同时我们又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做好这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教书育人,满腔热情;德才兼备,诲人不倦。在行动上做到为人师表;在自己专业的教学上“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我们对从事教育工作有“情”的最好诠释。

二、情系学生

“做优秀的人民教师,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关爱学生。我们教师会经常利用中午时间、休息日时间帮学生补习功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会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使他们更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也会在课外活动时间去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我们用真情教育着我们的学生,对学生的关心远远超过了对自己子女的关心,不是父子(女)胜似父子(女)。

三、情系学校

我们工作的地方是学校,每天在学校的时间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对学校我们有深厚的感情,我们爱校如家。学校的发展也是我们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获得的荣誉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与学校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在学校,我们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节约学校的水电,合理用好学校的各种资源;在学校,我们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教学内容学生更易接受,提高课堂效率;在学校,我们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情”又是爱心的真实体现,是成功教育的精髓。让我们都能成为有情的好老师,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篇5:当幼儿玩的和教师预设的不一样时

预设材料的玩法

教研一开始,主持人将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分成两人一组,给每组教师提供了30余片颜色(红色、粉色、黄色、橙色、绿色)、形状(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不同的木片和一个眼罩(如图1)。介绍了提供的材料之后,主持人请教师们来玩一玩这份材料,并思考材料可以让孩子怎么玩。

教师们通过操作归纳出很多玩法,比如小班孩子可以垒高,可以按形状或颜色分类,等等;中班孩子可以拼图形,可以两两合作戴上眼罩通过触摸说出木片的形状,可以按照模式排序,等等;大班孩子可以玩得更有挑战性一些,可以遮住木片的中间部分,根据边缘部分推测木片的形状,还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模式排序,等等。

主持人问:“你们通过现场操作想出了多种玩法,那么设计这些玩法的依据是什么呢?”

有的教师说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目标设计的,有的教师说是依据数学核心经验设计的,还有的教师说是根据材料本身的特点设计的……

主持人小结道:“你们说的似乎都对,体现了所谓的目标意识,但如果所有设计都是指向‘老师觉得可以怎么玩’,是不是忽略了操作的主体——幼儿呢?我们常常会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预设材料可以怎么玩,应该怎么玩,而容易忽略本班幼儿有什么样的认知经验,他们有可能会怎么玩,喜欢怎么玩。‘儿童可以怎么玩’和‘儿童会怎么玩’是两个貌似相近却本质不同的问题,前者体现出教师运用惯有的思维方式,忽略了从儿童的视角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等问题,而‘儿童视角’恰恰是教育者应该追寻和研究的视角,也是教师设计游戏和调整材料的依据。”

孩子是怎么玩的

主持人告訴大家:“事实上,这份材料来自某大班的数学区域,教师预设的玩法是:两人一组,一个幼儿戴上眼罩,另一幼儿发出指令,如‘××形状的木片’或‘×片××形状的木片’。戴眼罩的幼儿根据指令摸出相应的木片(如图2)。”

接下来,主持人播放了一段视频(扫文末二维码可观看),是大班的一个叫可心的女孩与这份材料的互动过程:

可心选择了数学区域中的“摸摸乐”这份材料,她将摸箱里的所有木片按红色、橙色、粉色、绿色分成四组摆在桌上,然后依次按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三组,每一组的颜色排列分别是黄、橙、粉、绿、黄;然后她留出两片黄色的圆形木片,把其余的木片放回到摸箱内。

教师问:“可心,这是什么?”可心边指边回答:“这是彩色汉堡,黄色是面包,里面夹的是花生酱、草莓酱和生菜。”之后她又将一个圆形黄色木片放在底下,上面分别放上五个一组的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木片,然后在最上面放上圆形黄色木片。教师又问:“这又是什么?”可心说:“这可以说是汉堡塔。”说着她还假装闻了一下汉堡塔。

接下来,可心将两个圆形黄色木片取出放回摸箱,把汉堡塔进行拆分,重新按照梯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分成了三组,并以组为单位将木片立了起来,然后把梯形木片按黄、橙、粉、绿、黄的顺序按一定的距离摆开,接着依次将三角形木片和长方形木片按黄、绿、粉、橙、黄的顺序,直接插入其中,形成一段多米诺骨牌,完成后还轻声地数了木片的数量,之后推倒这段多米诺骨牌。

再后来,可心将推倒后的木片按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各五片一组组合好,每种形状的木片仍旧按黄、橙、粉、绿、黄排列,然后将梯形一组放在最前面,长方形一组放在中间,三角形一组放在最后。这时可心考虑了一下,调换了长方形组和梯形组的位置,接着从摸箱里取出之前用过的两片圆形木片,尝试将圆形木片放在三角形组和梯形组的中间,但没有成功。可心最后完成的作品是梯形组在前、长方形组在中间、三角形组在最后,两片圆形木片贴着长方形组立着。教师问可心:“这是什么?”她回答:“是一辆车。”

看完视频,主持人问大家:“可心的玩法和教师预设的玩法不一样,和刚才我们交流的玩法也不相同,你们觉得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为什么可心会有不一样的玩法,首先他们认为原本两人蒙眼玩的游戏今天一人玩,眼罩就不需要了,这可能是导致可心创造新玩法的原因;其次,有可能可心对原先的玩法非常熟悉,已缺乏新鲜感,而材料低结构、开放性的特点,给可心自己创造玩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再次,可心尝试的玩法(如搭汉堡塔、玩多米诺骨牌、搭汽车)反映了她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是她当下最感兴趣的事情,是最自然的流露。

孩子有在学习吗

主持人将问题聚拢,引发大家思考:“孩子有在学习吗?为什么?”

教师们纷纷点头表示肯定。

有的教师说,可心将同样形状、不同颜色的木片进行组合,以五种颜色为一组,形成一个集合,贯穿于几种玩法中,可以看到她具有对“相同属性的物体能形成一个集合”的认知经验;有的教师指出,在搭汉堡塔时,可心对垂直物体建构有经验,因为她下意识地把大的木片放在下面,让塔基更稳固;有的教师说,在游戏中还看到可心有不错的表征能力,把颜色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相联系;还有教师说到在玩多米诺骨牌时,可心对空间位置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将木片相对均匀地间隔摆放,虽然今天的材料在形状上不统一,有别于真正的多米诺骨牌,但并没有影响可心的游戏。

在学习品质和心智倾向上,教师们也归纳了以下几点:可心很有想法,也很有探索精神,一份简单的材料可以玩出多种玩法;可心在安装“轮胎”时,试图让三角形集合和梯形集合分开,把“轮胎”悬空架在这两者之间,但无法实现。为了让“轮胎”更容易立住,她将梯形集合与三角形集合并在一起,说明她有一定的反思和调整能力,当问题出现时,她能及时改变策略,较好地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可心应该是一个观察力很强的孩子,因为她对汉堡和汽车的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可心的专注力也特别强,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不易受周围事物的干扰,可见她学习兴趣浓厚;可心做事不仅有条理,而且非常细心,因为游戏中总是伴随着她小心地用手把五个一组的木片堆放整齐这个动作。

nlc202309081545

主持人说:“大家分析得很到位,过去有教师经常担忧,认为当孩子玩的与教师预设的不一樣时,如果任其自由地玩,会偏离预设的目标,孩子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但今天我们看到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孩子在自由探索中得到的发展很全面,发生的学习更主动。”

这时,有一位教师插话道:“这是因为可心小朋友发展水平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如果针对各方面发展水平较低的孩子,我们是否还是要引导他学习预设的玩法?”在座的不少教师都对该教师的这一想法有同感。

这时主持人及时回应:“是这样吗?可心在班里的发展水平如何,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请班主任来说说她的看法。”

可心的班主任接过了话题,她说可心在班里的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在平时,可心是一个内敛的、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另外,班主任回忆起与可心的一次交谈,可心说妈妈因为忙,有时没时间给她做饭,就买汉堡给她吃。看来孩子的游戏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还说:“今天的游戏水平只是代表当下的可心,后续要更细致、深入地去观察她,了解她更多的表现,以便为评价提供更多的依据。”

主持人小结道:“刚才大家基于细致的观察,运用专业知识识别了玩法中的价值点,看到个别化学习中儿童的综合性发展,也看到了儿童创造性玩法带来的无限可能与价值。尽管儿童的玩法与教师预设的不一样,但儿童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了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更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这些学习品质比知识技能更可贵。在识别了儿童行为背后的价值后,我们也意识到一个片段只能反映儿童的一面,不足以成为判断和评价儿童发展水平的依据。对儿童来说,他有很多种学习的可能性,教师需要通过很多片段去发现一个丰富的、具体的、整体的儿童,在不断接近儿童、研读儿童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懂儿童。”

教师下一步可以怎么做

主持人问:“面对可心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你们觉得教师接下来可以做什么?”

教师们分成两组进行讨论,并进行了交流。

有的教师认为,在材料支持方面,可以创设角色游戏情景,如肯德基、快餐店等,以满足她的游戏愿望,还可以在其他区域中投放更多的可替代材料,如可以用三角形积木来替代三明治,用彩色绒球来替代小吃店的贡丸等;在行为评价方面,可以对可心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在游戏延伸方面,基于可心的兴趣可拓展更多游戏玩法。

有的教师则认为,在材料支持方面,可创设汉堡加工厂,提供多种低结构材料,便于她将多种材料搭配起来制作汉堡,还可以给汉堡定价;在游戏延伸方面,可以继续丰富游戏材料,增加大班幼儿熟知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圆柱体等),进行蒙眼互猜活动;在行为评价上,可以将可心的创造性行为与同伴、父母进行分享,肯定她的创造性表现,鼓励更多的孩子向可心学习。

这时,主持人进一步引发大家思考:“刚才教师们预设了很多下一步学习的可能性,但回过头想想这些可能性是不是都能实现,是不是都有可能发生呢?哪些可能会发生?”

教师们在问题的推动下作了进一步思考,有的教师指出:教师预设的学习可能不一定都能实现,有可能下一次游戏时可心的兴趣点不在汉堡上了,那么“汉堡店”和“肯德基”游戏也吸引不了她;有的教师说:我们想了这么多种可能性,是否无形中控制了可心的游戏行为?也有教师持不同意见,认为每种策略只是一种可能性,教师如果不思考多种可能性,如何推动儿童的游戏朝更高的水平发展呢?

主持人作最后小结:“确实,教师也不能一意孤行地要求儿童朝着安排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儿童事实上有很多种学习的可能性。教师对儿童某一时刻的了解也不是终点和全部,而是要静静地、全方位地观察儿童,去发现一个丰富的、具体的、整体的儿童。教师是在不断‘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儿童的需要’中提高读懂儿童的能力的。”

在个别化学习中,如何合理地处理好“教师意识”与“儿童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反思“教师意识”占主导的教育现状,教师更应该将“儿童需要”放在心里。教师要创设儿童需要的环境,投放儿童感兴趣的材料,在后续的观察中始终不忘“读懂儿童”,在“教师意识靠后,儿童需要放前”的理念引领下不断调整和反思,更好地认识儿童。同样的,园本教研活动也要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发现教师真正的困惑和需要,这样的园本教研才能接地气,解决教师日常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篇6:“和雅”小家 幸福大家

和谐雅致的工作坊

优美、整洁的办公室能让教师受到熏陶,激发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的情感。走进三附小的教师办公室,不禁眼前一亮,尽管不是很宽敞,但清雅有序:鲜花绽放,绿叶舒展,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办公桌上的作业本、物品摆放整齐,不少教师桌上摆放着全家福;每张办公桌上方是精致的书柜,里面摆放着学生作业、书籍等。耳边流淌着舒缓、柔和的音乐,只见教师或静静伏案批改作业,或专注地在电脑前备课,或轻声细语交流教学的感悟与智慧,这里不仅洋溢着特有的教育工作氛围,还充满着令人身心放松的温馨。

此外,三附小还设有教师悦读吧,分为阅读区和茶歇区。雅致的书桌、茶桌,精致的长凳,舒适而温馨。悦读吧外的宣传栏定期推送好书,悦读吧内的书架上井然有序地摆放着书籍、杂志。课余,教师们来到悦读吧品茗、阅读,还在这儿举行年段教研活动或沙龙;教师与学生常来这儿促膝谈心,老师们一句句暖心的话,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学校家委会委员们常在这里召开会议,这些“和雅爸爸”“和雅妈妈”,畅所欲言家校共建的良策,家校之间心与心碰撞,共筑美好的未来。一壶香茗,一杯咖啡,氤氲的书香,酽酽的茶香让人陶醉……

三附小办公室物质文化的建设,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使作为先进文化传播者的教师,享受自然闲适、健康向上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雅致的风景、优美的乐曲以及花香、茶香、书香构成教师“悦工作”的乐园,这里洋溢着教师、学生、家长的幸福,是师生、家校和谐的缩影。

通往幸福课堂的加油站

近年来,三附小坚持践行幸福教育,建设“和雅”校园文化。学校着力培养知识博雅、专业邃雅、为人睿雅的儒雅教师,以“雅师”育“雅生”,充分发挥教师办公室交流教育实践、碰撞教育思想、形成教育智慧的功能,将教师办公室打造为培养儒雅教师的孵化器、通往幸福教育的加油站。

在三附小的教师办公室里,提升“师德与师能”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勤业、敬业、乐业、精业的办公室制度文化。①走进经典——读书活动。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三附小“以书熏雅”,打造书香校园。寒暑假,教师们畅游书海;开学初,教师办公室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精美的PPT、精辟的读书心得,弥漫着浓浓的文化味。②名师导航——拜师求艺。每当周二、周四下午以及周三上午,你来到教师办公室,总能看到学校聘请的省市专家、名师等在为教师进行专业指导。③共同发展——教师沙龙。三附小以办公室为单位,变年段教研集体备课为沙龙,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分析教学重点,或对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难点进行研讨。④思想碰撞——教后反思。三附小的教师办公室是根据年级、学科来安排的,便于实施“实践——共享——反思——成长”的教师培养方略。学校建立了教学资源智库,发挥同一年级、同一教研组和同一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在集体备课后共享教案、课件等,这样,教师们有精力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有时间自觉地反思和交流,在思想碰撞中促进专业发展。

置身于勤业、敬业、乐业、精业的制度文化中,教师们打好了儒雅的底气,褪去了匠气,提升了专业素养。办公室,这一个个的“和雅”小家,成就了主动生成智慧、和谐传递智慧的幸福课堂,成就了学生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校园。

和衷共济的精神家园

三附小不仅借助办公室的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智慧,还依托办公室的精神文化建设激发教师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三附小以“和”为核心的“和雅”精神,注重和谐适度,平正调和,是以和谐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因此,三附小的教师办公室精神文化,即办公室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衷共济”,三附小以此引领教师同心协力,共创三附小聿越新篇章。

带着情感做事,协作互助,发挥创造力。学校以办公室为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引导教师发现、感受、创造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凝聚力。真心的祝福:每个月的月末,学校工会组织教师聚集在悦读吧,为当月生日的同仁庆生,寿星们还邀请同办公室的伙伴一同参加。跃动的烛光、真情的祝福、香甜的蛋糕和雅而温馨。暖心的尊严:每逢佳节,慰问退休的领导、教师及在岗的优秀教师、困难教师,慰问分娩女职工,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尊严。悦心的运动:每天傍晚放学铃声后,学校广播播放着跃动的旋律,办公室的伙伴们互相提醒,纷纷离开办公室,来到学校大操场,加入各个社团,进行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有篮球社团、健步走社团、跳绳社团、广场舞社团……到了期末,学校为每周坚持锻炼两次的教师颁发“健康奖”。学校内和外顺,师生、家长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挖掘、撰写亲身经历的动人故事,学校将其汇编成了《和雅故事集》。

带着情怀做事,热心事业,热情奉献。在三附小每间办公室的门前,都有各自特色的办公室文化标志牌,包含办公室的训言和办公室“全家福”。围绕“和雅一家亲”的主题,教师们认真讨论,共同商定大家认可的价值观、教育观,以室训的形式表达出来。“和雅一家亲”办公室文化标志牌上,一张张笑脸,彰显着办公室成员“和雅并进,亲如一家”的风貌;一句句言简意赅的训言,固化为办公室成员的精神追求,传递着团队的价值取向。学校办公室、四年级语文组、中年级数学组、音乐美术组的训言,“身和心和者澹定,知雅行雅者慧美”“用和雅装饰我们的言行,用责任装饰我们的态度,用温暖装饰我们的心房”“和谐情亦浓,雅致人更美”“和以修身,雅以养德”体现了大家对学校“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办学理念的认同。学校德育处、心健组办公室的训言,“德育小室,化寒为暖,关爱常在”“感受爱,给予爱,分享爱”以爱浸润学生。教导处、一年级语文组、五年级语文组、体育组、信息组的训言,“居雅心自舒,专注事乃成;同心合一力,愿美千万家”“相信自己,相信伙伴,我们是最好的团队”“心手相牵,同舟共济”“团结就是力量”“未来的天空,我们一起携手图绘漫天缤纷,工作的日子,每一刻都是繁华丽影”体现团结是他们的追求。英语组的训言,“Give me five,we can fly.为我们喝彩,我们就能飞得更高”体现了他们是有理想的团队。科学组“学生好奇的眼神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体现了以生为本。三年级语文组“腹有诗书气自华”将阅读作为生活方式。二年级语文组、低年级高年级数学组“善待自己,善待工作,善待生活”“快乐工作,共度和雅人生”“悦生活,乐工作”体现了幸福是他们的工作、生活态度。

“一室知校”。从一间教师办公室的文化建设,就可以管窥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三附小在办公室文化建设中,努力打造和谐雅致的物质文化,构建勤业、敬业、乐业、精业的制度文化,创建和衷共济的精神文化,提高了办学质量,形成了办学特色。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下一篇:运输公司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