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励志征文

2024-06-18

大学励志征文(通用6篇)

篇1:大学励志征文

 

大学励志经典征文:农村大学生在撕裂中前行

——一个女研究生返乡笔记

近日(20xx年春节期间),网络上掀起了关于春节返乡的讨论,许多人叙述了春节回家之后的一些所见所闻和亲身感触,似乎是由上海大学王磊光博士的《博士春节返乡手记:越看,对乡村的未来越迷茫》一文而始,我把这些暂且归结为关于农村变迁的研究。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我也有话要说。

农村大学生,这是一个标签,我并不喜欢这个标签,因为我不想就此符号化的谈论和对待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群体。而且,我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使我本能的知道,任何标签都是一种刻板印象,是一种野蛮、粗陋的认知。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用这个标签能更好的描述我自己。在这标签背后,确实是一群人,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精神的挣扎与纠结。

为什么这么总结?可以从我自身的经历说起。我应该是典型的农村大学生形象,而且是典型的农村女研究生形象。以我为例,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20xx年2月26日,是我回深圳上班的日子。我的父亲,用摩托车载着我,一路颠簸到镇上去搭车。我需要由人家送到镇上,后换乘2次汽车,才能达到最近的火车站。今天,是大多数人上班的第一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已经铺满了上班第一天的各种状态。在深圳这个地方,大家喜欢用“开工”来说新年工作的开始,而在我的老家,“开工”一词常常用在建新房的第一天。

老家的道路有些地段铺上了水泥,有些地段还是泥土路,比几年前要稍好一些,但是还是坑坑洼洼。车一过,尘土飞扬。父亲一边警觉的看着路开车,一边跟我说国有企业多么多么好,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甚至跟我举了一个退休的老军人,现在如何享受国家待遇的例子。我听得很不耐烦,很想打断他,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而在这之前,我已经因为工作的问题,多次跟他大发脾气,我俩常常因此闹得很不愉快。

我的父亲,一个本分老实的农民,从未离开过他的一亩三分田,他对于外界的认识和看法大多来自于电视,来自于他有限的外出经历。他至今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引以为自豪的女儿,在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了去深圳打工,选择了进民营企业。第一次,他问我去哪儿上班,我说去深圳,他很惊讶的反问我:“是去进厂吗?”。在我父亲的观念里,学而优自然则仕,起码也是个事业单位,才是最好的选择,等老了退休,还有工资可以拿,而去深圳上班就是进工厂,就是“打工仔”,就是和初中毕业生干流水线的活是一样的。

父亲的观念,让我很无奈。有时候,我会嘲笑他,认为他腐朽、落后。可我又不得不承认,他的观念确实代表了一群人,代表了生活在农村的那一群人。现在,时常还有村人问我,“在哪个单位上班?”、“分配到哪里去了?”等问题。在农村人的观念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依然很重,学历高就等于工资高,学历高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

我90年出生, 21岁大学毕业,24岁研究生毕业,现在在深圳一家不大不小的民营企业上班。我弟弟91年出生,比我低第一届,他读完了大专也在深圳工作。我家在湖南南部,那儿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全村人最主要的收入就是务农,橘子、柚子、香芋是我们村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我的母亲,小学没毕业,大字不识一个,从我10岁开始便在深圳打工,做家政工作,至今20xx年。我的家庭应该就是王磊光博士笔下的第二类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举全家之力,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的家庭。那时,我们家是村里有名的家庭,因为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记得,我20xx年考上大学的时候,村里人曾为我大办了一场酒席,祝贺我学业有成,期待我学成报国。我和我弟弟,如许多80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样,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经受着教育收费的最高峰。为了我俩的学业,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都在倾其所有,父母双亲拼尽所能,我和我弟弟被赋予了改变家族命运的使命。

从一开始,我们就背负了这个使命,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我们的生活、工作、爱情,都会被这个使命深深的影响着。它不是法律,不是条约,但是是观念,是习惯,是义务,我们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它的影响。我和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一样,读书必须很用功,很勤奋,我才能弥补因为自己一出生就注定落后的教育条件和缺失的生活体验。我甚至,因为这个使命,放弃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因为我认为我和对方结合后的经济能力无法照顾到我的家庭。我的希望,和父辈的希望一样,我希望毕业后,可以收回教育成本,反哺整个家族,甚至我的婚姻也被要求要有改变家族命运的力量。

很显然,现实并不是这样。当我们毕业时,我们发现,知识的力量需要积累(我还不敢说知识是无力的),人生的规划需要逐步展开,我们一切的改变需要时间,一切改变的结果都还未知,但我们显然已经面临了更大的难题。任何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应该都会面临着既要反哺家庭,与此同时,又要承受着城市恋爱、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尤其是男性,就好比我的弟弟,很显然,他目前无法承受深圳任何地区的房价。或许,在很多时候,农村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比城市的大学生更大。

可是,社会等不了,还在村里的父母亲人也等不了。他们已经开始关注我们的薪水,关注我们的婚姻,关注我们读书的回报。甚至,他们开始怀疑,读书的意义何在?

作为一名女研究生,很显然,我染上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通病”。相比于谈论金钱,我更愿意谈理想,我不愿意去讨论父辈的教育付出和我现实的收入回报。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一线的大城市,因为那儿是前沿、有机会,我有理想,崇尚个人价值。在城市工作的时候,我总不愿意去想这些问题,刻意去规避。但一回家,这些问题就会冒出来,仿佛自己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各种力量迎面而来,不得不去想这些问题。或许,许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也会如我一样,时常感觉到,我们的思想在撕裂,我们的人格也在撕裂。

我们标榜恋爱自由,30不嫁、40不娶都应该是个人的自由,但是,家人的电话,总会不断的提醒你,发小们已经“老婆孩子热炕头”;

我们希望只在乎自己的兴趣去工作,哪怕它工资不高,但是,我们常常无法补贴家里,而邻居家的小孩已经建了新房,换了辆车;

我们期待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拜托枯燥的城市生活,但是,我们仔细算算后发现,把旅游的钱用来贴补家里,总会更让自己心安一点儿;

……

虽然我们从未怀疑过读书的价值,但我们发现,这条路的投入成本远远大于回报。

我常常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我想飞上天,飞得越高越好,可我被拽住了一条腿。城市,就是那个天,拽住脚的就是农村。

我能理解王磊光博士所体会到的“知识的无力感” ,时至今日,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知识还会被信任吗?而与这种无力感稍有不同,我把它称之为“撕裂”。对于读书、工作的撕裂看法,仅仅是我生活的一些侧面。纵观我全部的生活,撕裂无处不在。

如何来解释这种撕裂?或许,在这背后,是在于传统的建立在农耕社会之上的思想观念和权威,受到了我们还不算短暂的城市生活经验和由此而产生的现代观念的冲击和挑战。

农村大学生就像是一群城市候鸟,时常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迁徙。我们时常不清楚,自己究竟处于故乡还是他乡?当我们在城市时,我们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从农村的生活观念中彻底抽离,我们想融入城市,可我们时常觉得漂浮,没有根。可当我们回到家乡,因为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和城市生活的体验,已经让我们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时常困惑,是农村不适应我们了,还是我们长期在外求学,跟不上农村的急剧变化。总而言之,那种对于农村的亲密感在逐步消失,而在城市的根又未扎稳。

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说明一种生活的状态,给情绪一个出口。从我的身上,或许能看到其他人的影子。

大学励志经典征文:那一次我真尴尬但又有一点收获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趣事,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那一次我真尴尬但又有一点收获,和他的对话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不同的人在他们的起跑线冲刺,你们呢?用心留意生活,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事情是发生在上一周,上一周比较忙碌,当你真正觉得累的时候,其实你在突破自己。

今年我拥有了一辆电动车,自从有了电动车烦恼还是有一点的,这不,上一周经不起任性。刹车皮坏了,于是我和他相遇了。

他是谁?一位很年轻的修理电动车的青年。看起来肯定比我小。其实不是第一次去他那里修车了。

这个冬天是有点冷,看到他修车的时候都不带手套,他的手从外面看起来有一点裂痕。我们还是很熟悉的,后期可能会详细记录。

在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坚定的表情。

闲暇之余,他也会关心我。

那刻他问:你多大了?

我:24了。

他:结婚了吗?

我:没有呢?

我立即回应:你多大了?

他:18。

当我知道他年龄的那一刻,觉得他好小,我18的时候还在高中上学。而他估计从15岁的时候就开始当学徒修理摩托车了。我们此刻会发现我们比他们幸福多了,但又觉得好像失去了一些东西。

我们出身不能决定家里贫富,但我们能决定的是自己的路。

这么小就能吃苦,都是由环境决定的,不得不让自己坚强。当你真正觉得累的时候,其实你在突破自己。能更早的去适应生活,有了一门能养活自己养活父母的一门技能,

坚强的你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我们都要坚强的面对。

换位思考是一种很好提升自己的地方。

有点小尴尬的地方是?他反问了一句,你结婚了吗?24的确也不小了。

的确现在的90后慢慢开始踏入婚宴的殿堂,在这里还是恭喜哈!

我的择偶观是:我相信缘分,我想拥有一个普普通通的你,和我一起记录我们的生活点滴。

也许男孩女孩到了一定年龄,家里都会比较急。

婚宴是一辈子的事情,找一个懂你的你懂他的人。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当下的我,看到他那么努力,我们奔跑奔向远方,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

工作上的不断奋进,让我在永尚净水器扎根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团队。让净水器把健康带给每家每户,对客户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对于缘分这件事,很多同事和小伙伴都很关心我,我总会笑呵呵的说总有一个人会在等我。

让我们一起谱写520xx14.yixiaoxi.com这个域名在等你的开启。

生活中每一点每一滴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用心聆听,留心周边的事物,心怀感恩,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此刻记录我这一刻的感悟日志。

大学励志经典征文: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现在打开朋友圈,每天都有人在遗憾地说“今天又睡到十点,早起跑步的计划泡汤了”,“昨晚一直在刷微博,给自己安排的读书两小时的计划没有执行”,“今天周末,出门踏青去了,本想晚上回来写完明天要交的稿子,但现在浑身无力,明早再写吧”。

我相信每个人在做计划的时候,都是有着美好的、激动人心的夙愿的,可无论这个夙愿多么现实和有成效,比如跑步可以减掉身上的赘肉,都无法改变他们的懒惰、拖延的状态。长久观察之后,我发现,这种人一个月里至少得有四五次这样“遗憾”的表达,我甚至能想象他每次向别人诉说时的愁眉苦脸,可不管当时是如何地谴责自己,到头来,还是改不掉身上的坏习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不到。

我大致就把这类人归为不努力的人群。无法想象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每天都活在一种自我谴责中。而纵观周围的对生活满意度高的人士,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允许自己一次次地拖沓、无聊和懒惰的,相反他们抓紧了分秒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只给奋斗找时间,不给空虚留时间。

在我的微博上,有一个名叫“每天打鸡血”的分类,开微博三四年的时间,我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会刷一次这个分类上所关注之人的更新。到目前为止,我微博上关注了近千人,但这个分类里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五个人,在这五人之中,又只有一个人是我几年里从来没有间断关注的,她就是专栏作家、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主播麻宁。相比较那些明星大佬,她没有那么风光,但也因为如此,她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白领应该有怎样美好的生活状态,她的日常生活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以致每个人都可以学习。

她出生在河南郑州,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的播音主持专业本科,因每年成绩都是第一,顺利地被报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做了交通台的主播。很多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在她这里,算是有了很好的注解,学习上如此优秀的她,更是生活的好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她写的一条微博,她这样写道:“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坐着23:55的红眼航班回来,一夜没睡。今明两天上直播,同时还要在31号之前完成这么多事……但是居然只用了一天就基本都做完了!剩下的两件事也都会在一天之内完成,我真是太感谢自己的没有拖延症了!”

她所谓的“只用一天的时间都昨晚的事情”包括:完成《时尚新娘》的专栏、《年轻人》的专栏、物业费、车险、送干洗、给爸爸电话、拷照片、提供父亲节采访资料;“剩下的两件事”是办签证和《女友》专栏。

大家可不要忘了,她是坐夜班飞机回国的,第二天没有倒时差、没有躺下休息,竟然还顺利地完成了这么多事情。作为一名写作者,我深知写作是一项脑力劳动非常大的工作,她竟然还顶着疲惫写完了两篇专栏,于是,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她可以以20多岁的年纪,在北京买了房,有了车。

这当然不是偶然,即便她的微博不展示她今天做了什么,你也会从她的只言片语中看到她勤奋而快乐的生活状态。最近的一条微博,她写道:“7点到8点写专栏,9点到17点上节目,19:30到21:10东宫看《最后的晚餐》,21:20到22:30三联采访”。不管工作如何劳累,如果有好话剧,她一定抽出时间来看。

所有看过麻宁照片的人都会觉得她好美,那种美不是五官有多么妥帖,身材有多么棒,而是她的脸上没有一丝懈怠、一丝无趣,整日都是神采飞扬的,她有一双感染人的眼睛,让每个人都愿意和她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没错,精进的人都挺快乐的。

如果说,你们觉得麻宁名校毕业的光环,会让她觉得有种最初的优势所在,还不足以激励你那颗已经懒到扔块石子,都不会起涟漪的心湖,那么,我就用块石头砸向你,让你有些稍微的摆动。

我有一位“忘年交”前辈,他叫周智琛,媒体圈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名字——国内最年轻的社长。

1980年出生于福建泉州,20xx年七月毕业于华侨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通过各种招聘和考试,进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xx年3月,不到26岁的他,离开南方报业,而出任东莞日报社执行总编辑;28岁创办《东莞时报》;20xx年8月,到云南《都市时报》出任社长、总编辑,时年31岁。

对很多人而言,22岁到28岁这六年,是人生中最黄金的几年,这几年中你的努力程度,会直接决定你的中年和老年,将会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度过,我想周智琛是深谙这个常识的。20xx年,我有机会参加他举办的首届“都市时报”青年记者训练营,从全国4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出20名学生去参加,提供食宿,还有稿费可拿。虽然我早前就听到过关于他的故事,但是当我真正和他接触起来,才知道他之所以成为他的理由。

白天时,他的办公室很少开着门,他要去参加这个会议、那个活动,他算过一天辗转三四个场合是常事儿。你如果想要找他,最好是在晚上十点半之后,八九点是他最忙的时候,他要签版。十点半之后,如果有同事来访,他便泡壶清茶,和他们聊天谈心;如果没事儿,他便关起门来读书,他的办公室里有很多好书,大部分他都读过;他晚上很少回家,基本都是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他经常在飞机登记时间结束的前几分钟,才能达到机场;有时,在办公室吃顿有红烧肉的外卖,都要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他完全没有一个报社社长的架子,他的吃穿住行都是围绕着工作进行,怎样方便工作,就怎样做,好多次早上我去办公室时,在楼道里遇到他,他都是头发直立,脸都没洗。

很多同事建议他说:“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需要去了,每天这么累,不值得。”他这样解释到:“人哪,总是会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你把这件事做好了,就可能件件(事情)都会做好。如果一件事做不好,那么(件件)事情都做不好。如同读书,比如你今年获得了‘三好学生’,可能明年国家奖学金就光临你。做工作、做人也是一样。”

他最近做的一件事情,是深圳大学邀请他去做答辩委员,按照常规来说,就是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论文思路和写作过程之后,给出一些评价或者指点就可以了。但他做的是在《深圳晚报》用8个版,展示了这些学生的毕业作品,他说他要给这些优秀的学生最高的礼赞,为青春加油。他努力把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做好,当其他的报社同仁,都在为某一个选题而兴奋不已时,他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小的环节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个小的选题的光彩,让他这个总编辑也越走越远。

他说:“我这个人有个小习惯,闲下来的时候会找出以前的照片,看他的眼神,看他的脸相,你会发现有一阵子你的状态非常好,眼神会比较清澈、平和,有一阵子又会比较涣散,眼神就比较乖戾。从眼睛里面是可以看出东西的,相由心生。这也是我一个绝不会放弃努力的原因,我希望我整个人都能由内而外有种号召力,感染我的同事。”

我相信他每一天的“挑战自己工作极限”的努力,便是他成为周智琛,而不是三四十岁还在做“媒体民工”的普通记者的原因。

人有很多本性难改的东西,比如只有当失败、不如意时,才会放眼观光周围的人事,而当生活如常、平静如水时,总是混混沌沌,每日上班、下班而不再去反思当下的自己能否做的更好。

有数据现实,玩微博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月工资3000元以下的普通白领和身无分文的学生。倒不是说微博不好,而是倘若一个人花费很多时间刷新微博、沉浸于微博的各种段子时,也就意味着很可能这部分时间没有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我有一个理论——“低端的人”都偏爱输入(输入: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去吸收各种信息),而“高端的人”更偏爱输出(输出:把自己的思想和所收获的传递出去),因为输出比输入要累很多,它多了一个反刍、咀嚼和表达的过程。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懒散惯了的朋友,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每天在“知乎”上回答三个问题,周遭的朋友都恨不得给他点32个赞。不管目标大小,只要我们不荒废时间在长时间的睡觉、整夜的打游戏和数个小时的聊天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善用时间和努力的力量。

所以,每当无所事事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默念一遍“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我相信,你立马就可以找到要做的事情。对我来说,还挺管用的,希望你也是。

篇2:大学励志征文

你是否在人生的终点前领悟生命终点的含义

你是否在迷蒙的景致中淡忘人情冷暖的凄迷

你是否在风雨的洗礼后绽放如花美艳的笑意

你是否在痛苦的磨难下抹去千年风干的泪滴

——题记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度过终点时收获的那一抹浅绿,而在于奔跑过程中释放出的五彩斑斓的活力,生活并不是等待暴风雨的平息,而是学着在风雨中微笑,以寻常淡然之心静看流年花落时的美丽,这样希望的原野才能开遍生活中的每一寸肌肤与土地。

经历是人生的着色器,多彩的人生是成功与失败的结合体。强者永远只存在于多彩的世界中。

生活中,有的人欣赏和谐,有的人向往平静。有的人喜欢平凡,有的人偏爱激情。有的人渴求单调,有的人追求多姿。不同的性格早就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平淡无奇确是人生的一种,但不免乏味。风雨交加也是人生的一种,但不免潇洒。

生活是一盏灯,你需要点亮它来照亮你的前路,人生是一座城,你需要装扮他来衬托你的风景。

仰望苍穹,南去的大雁忘却了北方的寒冷,他们的身上携带着快乐更有轻松。望望远方,山峦绿葱葱,山上的古亭装着八面的风,登山的行者将痛苦与行囊抛诸脑后,风雨中的际会注定成为了我们人生中的一道风景。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身不由己的我们一直在各自的小路上轻轻的行走,不曾停留,望望前方,山川密布,河流林立。跨过一道路障,本想已经到达了终点,可谁曾想山的后面还有座山,铁青着脸。河的后面依旧是河,扭动着身盘。人生是一本书,需要阅读的章节数不胜数,我们无法回避,只有微笑着走过一段又一段难走的道路。

人间的落寞,唏嘘着无尽的哀伤,尘路远,跋涉难,风雨中的我们,注定要不休的行走,繁华落寞,命运匆匆铸就了这一抹的哀伤让我无限惆怅,羞愧的我已无法面对曾经许下的诺言与现世的彷徨,泪水被雨水覆盖,思想残存起忧伤,本想守株待兔,坐看云卷云舒,奈何生命的烛火姚红了曾经的温柔。在这幻谜思烟的云雾里,我仿佛看到一座千年守候的枫桥,指引我走向彼岸的芬芳,于是忧伤的风雨下我学会了以微笑登场。

终于,无眠的黑夜被高尚的黎明唤起,阴霾的天空在萧条中慢慢沉寂,梅花在寒风的陪伴下高傲着赞颂着青春的惜已,一粒石缝中勃发的幼苗点亮起整个世界哲思的秘密。

生命的航帆,划过忧伤的河曲,崇高的眼泪,泛起许久的涟漪。我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舞者,我们是携着微风盛开的睡莲,静静的看那一轮火红的太阳从世界的东方慢慢升起,这时,沉睡的大地变成了时代的巨人显得沉着而有意义。

看啊!这是我们的领土,这是伟大的高地,这是成功的象征,这里沉淀着流年的惜已。

在这灿烂的世界里,我们度过了暴风雨的肆虐,我们跨过了沉重的沟渠,我们学会了在逆境中起舞,我们学会了在风雨中微笑,停息。

朋友,请记住!生活不是静候暴风雨的逝去,而是在坚强中以微笑面对苦难的洗礼。

大学生励志征文:别让焦虑成为你的绊脚石

你有没有过因为焦虑而优柔寡断、自我怀疑?开始一个新项目,或是想融入一个新的群体,心里会不会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甚至有些恐惧?参加徒步旅行俱乐部、或是加入自愿组织在网上晒自己的约会档案、减肥、写博客、把自己的的爱好做成事业……这些事情看上去既有趣又有意义,你心生向往跃跃欲试,但最终是不是还是为自己编了一堆理由放弃,只因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不是做了无数研究但就是没法做出行动把想法变成现实?如果这是你,那么焦虑和过度谨慎可能已经妨碍你追逐梦想、过上有意义且充实的生活。逃避只会恶性循环让你更加不自信,而开始行动则会建立正向回路让你自然而然减少焦虑。那么怎么开始呢?以下的策略提供了一条向前进的路,为你开启追求理想生活的第一步!

不要坐等焦虑减轻

焦虑植根于我们的天性之中,它不会自己减轻。人类的大脑生来就憎恶不确定性、不可预计性和变化,只是有些人天生焦虑易感性更高。然而当你顶着焦虑采取行动朝着目标迈进时,大脑会重新评估,并告诉你其实不确定性也没有那么危险,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你会建立一种自我效能感,即使感到焦虑,你也会认为自己有行动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行动获得成功。

设立适合自己的、符合实际的目标

我们都有不同的性格、脾气和喜好。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律师、朋友成群、跑马拉松、瘦成闪电或者坐拥豪宅。焦虑让你觉得自己没有别人有天分、有竞争力,甚至不像别人一样值得被爱。如果你不了解真正的自己,在设立目标时,你很有可能会仿照你的朋友甚至邻居,去做一些社会认可的事情或是满足他人的期望。这种情况下设立的目标很难成为长期坚持的目标,尤其是那些你并非真正热爱的事情。与其总是想你“应该”做什么,不如换个角度想想你真正想要什么,说不定你是个有创造力的人,或是想要生活工作平衡、想去旅行、活得更健康,又或者你只是想找个可心的人儿。不管你想要什么,想清楚,然后找到最容易的入手的事情行动起来。把目标用具体的可量化的方式表达,比如:“下周散步三次,每次20分钟。”切记,不要想一步登天,一口吃成个胖子,另外达成目标最好是内部动机驱动,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信任过程

马丁路德金说过:“信念,就是即使看不到长阶通向何方,却仍愿意迈出第一步。”

即使一开始没有,但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信念就会随之而来。做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慢慢地你会相信自己,相信过程,相信世界。我的博客常常开始于我完全不知道要写些什么的时候。我知道只要我有东西要分享,并真心诚意的想帮助读者,内容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很多作家都会告诉你,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随着焦虑慢慢减少,到最后只剩下故事和传递想法的纯真热情,这个时候你的想法和创造性地作品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开始一份新工作、新项目、新恋情或是新的投资项目。

不要小题大做

面对风险,焦虑的人习惯性地关注坏的结果,而面对负性结果时,他们也更倾向关注这个结果到底会坏到什么程度。他们会想,去约会如果遇到奇葩怎么办?万一我看对了眼别人会不会再联络我?投资创业失败了怎么办?换工作投简历没有反馈怎么办?不换工作当前的状态又让自己痛苦不堪怎么办?这些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他们到底有多糟呢?比罹患癌症更糟糕?还是比家人离世更糟糕?我相信答案一定是“不!”那么你能挺过去吗?你有应对的策略吗?或者等下次换个方式再试试?我相信你可以的!焦虑让你过度高估了采取行动的风险,但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一直处在糟糕状况下的风险呢?时过境迁,回想当年,你是否会遗憾面对梦想,你竟然试都没试就放弃了?

做自己的拉拉队长,而不是自我批评家

追逐梦想是艰难的,沿途要面对无数不可避免的阻碍和失败。有些事情结果可能不那么完美,这时千万不要打击自己,给自己增加障碍。人生许多重要的成功都有些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我们只能控制自己,不能左右他人和环境。你可以为自己辩护,也会因此而受到批评和打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做错了什么。大脑天生就关注负性信息因为它的机制是以保护为中心,而不是提升为中心的。要克服这种偏差,你必须刻意关注事情的积极方面。认可自己的冒险行为、适应不安、或者当你想蜷在家里沙发上什么都不做时,表现出来。你不能控制结果,但你可以鼓励自己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这样你就能一直保持动力。

有了这些方法,你可以开始试着掌控焦虑,而不是让它掌控你。不能完全摆脱焦虑一点关系都没有(好像也不太可能)。即便如此,你还是可以选择向前进,采取结构化的行动,从而构建心理韧性和自信,为获得充实、有意义的生活创造可能性。

这很不容易,但是我相信值得一试!

大学生励志征文:永远不要放弃登高望远

文|吴淡如

我发誓,在三十岁以后,每年至少要学一样新的东西。其实,这世界有这种“共识”的人越来越多。

从潜水、摄影、陶艺到弗拉明戈舞,都带给我深浅不同的乐趣。

没有任何商学渊源的我、对数学一向不太感兴趣的我、考大学的时候一个商学系也没填的我,竟然会报考台大EMBA,跌破很多朋友的眼镜。

连我自己也有跌破眼镜的感觉。

在此之前,我只有些许关于股票与企管的知识,偶尔看看《经济日报》或《商业周刊》、《天下杂志》而已。

我临时决定赴考,几乎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准备,也必须在“半工半读”的状况下偷空才能读书,的确有些辛苦。离开校园这么久之后,还想要进校园,主要的原因也有点可笑:我发现,周围同龄的朋友竟然都重新回学校念研究所,甚至还有一些“前辈”,在孩子都过了青少年阶段之后,不但回校念了研究所,甚至还努力不懈地到彼岸研修博士课程。

彼岸拼经济,此岸拼完经济后拼学问,大家似乎都得了知识焦虑症,应该是此岸渐趋文明的表征。

很多人事业有成后感觉学历欠缺,所以持续深造。学历欠缺并不是我上学的理由。

我目前的工作好像也不需要太多的管理智慧,从没梦想过当王永庆或比尔·盖茨,更不想管理任何人;但是,凭着某种“就是要学我没学过的东西”的业余精神,我竟然毫无挣扎地决定继续回台大念书,而且选择了当初“死也不碰”的商学院。

说穿了,其实只因我一直是个喜欢变化的家伙罢了:总是喜欢没有走过的道路,更爱走看来困难的路,挑战陡峭而陌生的高山。

这或许叫作“自作孽,不可活”。

老实说,有些课还真的蛮枯燥的,恐怕比念甲骨文还令人头痛,如果这是我在当初念大学时候必修的课程,我想,我一定会在老师点名后翘课去谈恋爱。如今,在自己选择的课堂中,我的心境大不同;工作了一天才去上课,我常常在课堂中打瞌睡。然而,“猛然点头”后强自睁开眼睛,往往会有一种罪恶感涌入我心头,让我清醒。因为放眼望去,总会有一颗一颗斑白的头颅掺杂其中,我的同学们,绝大多数年纪比我大些,他们贵为大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日理万机后仍然赶来上课,认真地做笔记、向老师提出问题……有一种严厉的声音提醒我:看!成功的人士都那么进取,那么,你若再昏沉下去,未免太没出息!

对久混江湖烟尘的我来说,上课这件事像一台空气清净机。我喜欢和一群人为着同一目的努力,又能各自享受独立的成就感的感觉。这或许是我不断学习各种看来不太需要的东西的理由。

我记得,在某个座谈会后,有个女孩问我:“现在的世界变化这么大,我们怎么做生涯规划?”

我低头沉思了很久,答应在书中给她一个回答。

老实说,以前,我很怕谈到“生涯规划”这四个字。

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生涯规划都不会尽如人意。规划赶不上变化。有时,不管人们怎么在意自己的计划,也都不能不承认天意的力量比我们更强大。

然而,如果人生是一条河流,必得常常清理,才不会让不必要的烂泥堵塞、淤积。其实,我害怕的只是某些人谆谆教诲“你一定拥有铁饭碗般的工作、在几岁之前嫁人、生两个孩子、一定要领到退休金”的那种规划。过去讲生涯规划的人,都只想把人生的河流卡死在硬邦邦的防波堤之中,企图把“生涯规划”做成财务上的损益平衡表,或让它呈现一种井然有序的无聊。

以“正常眼光”来看,我个人的生涯规划实在太没计划。

不只辜负长辈期望,还辜负自己曾有的选择,我念了法律又不从事法律,后来念了中文所。拿到硕士后,我很幸运,马上拿到国立大学的讲师聘书,却又不肯乖乖当老师,不甘寂寞地选择到新闻界工作。

所以多年来我除了写作,一直有另外的职业,从记者转任到电视、广播的主持人,其实是无心插柳的,与我小时候的志愿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从来没有梦想过要上电视、穿漂亮衣服、要说这么多的场面话。

不知是不是讽刺呢,我做的工作,永远与我在学校学的东西无关。

不过,却走出一条我自己要走的路。

是的,有时只有“辜负”大家期望,才有自己的希望,一个人的生涯规划不可能一成不变,只要不放弃自己规划人生的权利,永远会有希望。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要谈生涯规划的话,一定要懂得变化,“原则”比按部就班重要,而且一定要有几个原则吧。

生涯规划一定要由自己规划。我们生来的使命,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不爱的事永远不会成功,就跟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再平稳也不会太幸福一样。

再来,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选择的路,不管成功失败,都要有承担的勇气,别想只拣甜头吃。世上没有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事情。就算输,也要输在自己要的那条路上。

三、要明白:就算人生路大致符合自己的生涯规划,但未必就表示从此就一路幸福快乐。总还有不受欢迎的“程咬金”从黑暗的角落里杀出来,使我们不知所措。而世界可能改变得很快,快到我们想不到,我们必须保持某种应变的弹性、改变的勇气和成长的可能。

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想自己拥有自己的人生吧。是的,女人,把握这个原则,永远不要放弃登高望远的权利。

如果你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那么,挑战是一定存在的,别想高枕无忧,也别想把人生重量放在别人身上。

男人、女人都不可以像死水一样一成不变。

所以,也许只是想回味一下上学的感觉,我又走上一条没有想过的路。

“这条路在你生涯规划里吗?”朋友问。

篇3:大学励志征文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有,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协会副理事长王炽昌, 时代英杰国际教育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总裁钟恒以及10位评委共18人参加了会议。

去年11月,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论文征文评比活动”, 得到了各省市、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截止2012年6月30日, 共收到稿件1216篇, 是中心历次征稿活动中文章数量最多、整体质量最高的一次, 中心成立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所有论文进行评议。

中心主任张凤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他回顾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主要进程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强调了通过理论研究, 对成功经验进行提炼, 深化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规律认识的重要意义, 指出今后要完善评审组织结构、评审程序、评审标准, 形成长效机制, 实现征文评比活动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篇4:大学新生励志教育初探

关键词大学 新生励志教育

一、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涵义和意义

励志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励志教育是关注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复杂系统, 是关心人类励志生活的一种现代理念, 是关照人类现代人性的一种新型教育, 是关怀人类精神生命的一种崇高事业。心理学上也指出, 励志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心理教育学体系为框架, 研究的视野较为宽阔, 涵盖面广, 把励志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结合起来。

有教育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是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学、成功学和自我效能理论, 最终通过系统的科学教育,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动机以及成功欲望, 培养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 并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成功品质。从这一点上看,励志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很好地规划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大学新生励志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三自”能力

近几年在各高校迎接新生的时候,出现的“甩手新生”现象进一步暴露了当代大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差。这些新生身边跟着四五个家长,行李都是由他们来提,寝室也由他们来打扫,试问,连自己最基本的小事都不做,如何成就大事。

新生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点,在大一的时候开展励志教育,开展以“自理、 自立、自强”的三自教育,就能给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90%。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这些名言都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自理自立,自强不息,艰苦勤奋,终能有所成就。

大学对于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求学,因此,在新生的励志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改掉他们的依赖心理,先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

(二)树立理想,学会坚持

大学生励志教育,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与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没有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最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一部分大学生无所事事,在大学里得过且过;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很多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有些甚至导致留级、退学;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些大学生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的在临刑前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没有理想信念,是我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有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这番话有种直指内心,那也是他二十多年生命历程所作的最后感悟,每一字都是格外的沉重。

对于新生的教育,不但要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他们学会坚持追逐自己的理想。不能因为一些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要立常志,而不是常立志。

(三)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励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发展个性、提升人格,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对于新生,要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些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屡屡在人际关系中碰壁,甚至连寝室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其交往。因此,大学新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增加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

三、新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校园励志文化氛围

励志教育,不是听一次讲座就可以完成,看一场励志电影就可以解决,我们要努力营造励志的文化氛围。如校友会可以充分挖掘优秀校友的资源,邀请他们回校讲座,现身说法;就业中心可以要求社会的知名人士传经送宝,通过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励学生成长;团委学生会也可以设立类似的励志社团,招纳会员,定期搞些活动,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励志教育氛围。

(二)建立和完善朋辈教育体系

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引入了班主任助理的制度,通过选聘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从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新生进行全面的辅导。这一制度的实行,克服了现有专职思政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也有效地利用了在校的优秀学生群体,对新生起到一个正面的激励作用。

(三)構建长效的激励模式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一切充满着好奇。我们要利用新生的求知欲,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领。如在开学初可以让学生组织一个团队(可以寝室为单位),制定各自在本学期的目标,相互监督,并进行中期进行检查,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及时地修正和赶超。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励志教育不仅仅停留在面上,而且能够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程刚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2-15.

[3]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1-92.

基金项目:

篇5:大学国家资助励志青春征文

我叫何飞,今年22岁,现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是一名大四的学生。

我记忆里的童年是灰色的,六岁时父母离异,姥姥姥爷相继去世,家庭破裂后我们母子就再也没有其他亲人了,十几年来,我一直与母亲相依为伴。生活的重担和命运的多舛彻底击垮了母亲,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幼小的我便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从初一开始我便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每天上下学的路上捡一些废品,假期里打短工来补贴我们的生活。一日三餐照顾妈妈,寒暑冬来奔波在学校和家庭的道路上,这就是我对童年的最初回忆。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初中高中生活中我早起晚睡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我的坚强和努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钦佩,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班干部”。

三年青春终铸一剑,我最终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当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并没有盼来心中那份期待已久的喜悦,而是充满着纠结,高昂的学费和妈妈的病情都在无情地撕碎着我的大学梦,我能上大学吗?几个日日夜夜,我心里一直在去与不去之间斗争着,在前所未有面临的`困境中偷偷的哭泣。就在我即将决定放弃梦想的时刻,母亲单位北京铁路局的叔叔阿姨们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帮我解决开学的学费;《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的小册子也给我带来了希望。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妈妈上大学。在高考后的假期里我边打工边整理行李,在即将开学的前几天我带着行李几次只身来到保定四处找房,让母亲重新有了个新家。

刚刚开学不久,当领导老师们知道了我带着妈妈上大学的故事后,相继为我送来了温暖。第一学期为我发放了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同时为我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这些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了我,同时给我巨大的精神动力,让我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挑战。有了国家的资助和领导老师对我的关心,我对美好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希望,有决心、有信心在求索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但是,带着患有精神分裂、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和自己一起上大学,困难还是可想而知。母亲来到保定后,对新环境非常不适应,而且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更加烦躁,经常抱怨我的的大学、专业不好,这个城市不好,租的房子不适合她住,实在没办法了,我只能给她找旅馆住。自从上大学以来,已给她换了四处房子,几乎住遍了保定市所有价格便宜得小旅馆,但她从没有在任何一个房子里安心居住。母亲时常在街头乱转,有时会在大街上闹起来,非常危险;有时会到学校的宿舍或教室找我,和我吵闹,几次强迫我办理退学手续,让我根本难以像普通同学一样,安安心心上课。周末假期准备打工挣生活费的我,却经常被妈妈硬缠着去北京流浪,累了我们就在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里过夜,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即便如此,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业,因为我懂得知识改变命运,我懂得为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并支撑这个家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妈妈永远是我的天,细心照顾妈妈和被妈妈“刁难”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只有妈妈在,这个家才是完整的。

人生有时冬季,心暖便是晴天。面对困境,我没有一丝抱怨,只是默默承担;面对家庭,我没有丝毫失望,只是坚强支撑;面对自己,我没有想过放弃,只是不断奋斗;面对朋友,我没有太多奢求,只愿将快乐一起分享。在生活中,我总是以坚强乐观的面孔出现在同学们面前,顽强努力、不懈奋斗,用坚强踏平坎坷,用阳光驱走阴霾。大学期间,我的成绩一直是专业第一名,并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和校级一等奖学金等。

当我拿到了大学以来的第一份属于自己的财富――国家励志奖学金时,那感觉就好象是自己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资,使我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得到了国家对自己在大学表现尤其是学习上的一种肯定。不仅为我的家庭减轻了负担,也让我更加努力的去学习,把它作为一笔财富,作为一种荣誉,也作为一个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国家奖学金的获得也使我十分的感动,“心存感恩,励精图治”是我最想说的一句话。今后诚实守信、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是我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感恩之情的最好体现。我深信以一颗“善心”、一颗感恩的心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一定能更好的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我也时刻告知自己:家庭贫困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只要励精图治,这种所谓的“可怕”就会变成无限的动力。我也一直会让 “感恩,励志”的精神伴随我成长。

在学校里我也为大家树立了自强自立的好榜样,今年《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的成长生活故事,五月份我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名大学生代表参加了河北省学习胡锦涛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重要讲话的座谈会并发言,受到了省委书记张庆黎的亲切接见;七月份我作为河北省90后道德模范代表参加了“善行河北道德90后”座谈会并发言,受到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以及团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我也先后荣获了20xx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感动河北月度雷锋”、“感动保定年度人物”、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保定市优秀自强自立大学生和河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地成为了大一大二学生班主任。

虽然我的家庭破碎了,但祖国这个大家庭,伴我走过了每一个春秋的寒来暑往。从上小学开始至今,十几年的求学道路上,每年都有国家的帮助以及党团组织的引导、号召,这些不仅给与我极大的物质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让我增强了成长成才的动力,使我信心十足的面对未来!助学力度的持续上涨让我不断受益,国家的资助就像一缕阳光照耀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我爱阳光,我爱这阳光般的温暖!我坚信:自信把握每一天,奋斗最后是成功;力量增长每一天,迎接风雨更从容!

没有国家的资助,我的人生将是一片迷茫,我的大学将永远成为梦想。作为一名受助学子,我感到很荣幸,真正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国家好的政策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深深的感觉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我坚强的后方,使我在充满阳光和关爱的大家庭茁壮成长。有阳光照耀,我的生活会比阳光更灿烂!

今天我是博爱的承载者,明天我更愿成为博爱的传递者,让爱像河水一样流动起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始终认为,这个社会需要和谐、需要奉献、需要爱心、需要乐观向上的人生信仰。爱心奉献,首先自己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和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现在我担任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和渤海校区物流管理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班主任,所带的学生在我的帮助下也表现的非常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我也先后为十几所初中、高中、大学做了100余场题目为“自强不息,立志成才,我的未来我做主”的公益报告,通过讲述我的故事和切身体会影响了很多青年人。在业余时间我也经常投身公益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假期三下乡志愿服务,为希望小学捐赠生活学习用品,帮助聋哑学校学生学习英语,为思想困惑的同学做指导,也默默的资助家庭贫困的同学。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为他人付出时就是在为自己储存幸福,今年被评为“河北月度雷锋”。

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让我解除了后顾之忧,为我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我会加倍努力,刻苦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生活上一如既往地照顾好妈妈,多尽一份孝心;课余时间我也会一如既往的投身公益活动,把爱心传递下去,温暖更多的人,回报领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回馈社会。我也深知,别人的帮助只是暂时的,过多接受别人的帮助会消磨自己的志气、增长自己的惰性;我一定会让“真爱、吃苦、智慧”伴随自己的一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回报社会的关爱,才能更好地照顾母亲,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祖国的关怀和社会的关爱已成为我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动力;我坚信,只要不怕困难,不向命运屈服,乐观向上,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我在 集团全国总部公职考试面试研究院实习工作,是一名公务员培训的老师,我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身边更多的人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会继续努力,培养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在自己喜爱的职业上发挥光和热,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篇6:大学生助学筑梦+励志成才征文

【筑梦助学助人_范文1】

有些人,你相信你们会共同生活一辈子;有些话,你愿意始终去相信并践行;有些原则、底线,你愿意用尽一生去坚守。

“生活不是没有机会,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努力去抓住那个机会。不做争取的努力,即使机会就在你面前,你也会,无法把握机会。”

奋斗的动力:源于对你的心疼

回家的时间不多,但关于你,我都记得。

看到你做零工回来不小心伤了脚,卫生纸上浸了一层又一层的血,看见你去医院缝针的时候,翻飞的肉,刚凝固的血,以及细细的似乎闪着寒光的针。我听见你轻轻的抽气声,听见你在和我笑,听见你跟我讲,“我没事。”

回家的路上,我跟你说,“要不要买点水果回去给你补充营养?”

你说,“我不需要,我身体好着呢,你要想吃就去买一点吧!”

回家后,你又坐不住。找编制扫帚的工具,坐在屋里用镰刀把扎人的枝蔓削掉,拿苗,一捆一捆的缠绕,重复,直到它有了扫帚的形状。不行,你又拆了重来,一遍重复。

你坐在小凳上,弯着腰。过了将近一个小时,你觉得背疼,完全忍不住的感觉。你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由着我扶起来,到床上去趴着,让我帮忙捶背来缓解一下疼痛。当你觉得好些时,又过来,如此反反复复,一天才做完一把扫帚。

现在的奋斗:感谢你给的帮助

有种无奈,叫做,明想帮助,却无能为力。有种茫然,叫做,明明想学,却无从下手。

因为有你,我不用担心爸爸太过操劳。因为有你,我能买自己学习想要的另外的书,我能满足自己另外的关于硬件设施的要求。也因为有你,我能避开一些一直不愿意谈论的事情,能用安然的心,对待我所遇见的一切。

因为有你们,我有了学习的方法和能力。那次,我不会用“会声会影”剪辑视频,想自学,但是不知道上什么网站,找什么人。到处求人帮忙,却找不到合适的。记得之后,找到了你,让你帮我剪辑了视频。后来,又遇见另一个他,帮忙安装了会声会影的软件,给我留下了速成的教学视频。

你,不是一个人,你,是你们这一类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世界上或许有很多人不愿意,但总有一个人会愿意帮你、愿意给你支持。这就是你现在坚持的动力。”

我的谢礼:传递给更多的人温暖

“也许我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帮助那么多的人,但我愿意尽我现有的一切能力,去帮助你。也希望传递给你温暖和奋斗的力量。”

做一个传递善良的人。你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那么,我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

在生活里,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听他们的倾诉,安慰他们,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同学需要做手术的时候,不落跑,给他一份安全感。陪着他去排那些队、走过那些医院。

在班里,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担任班上的宣传委员。在学校,作为小记者,针对同学们的问题和学校好的或不好的现象提出观点或看法,同时,帮助大家了解最新资讯,积极传播属于自己的正能量。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给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与施与的人。”莎士比亚说过。“所以,我们在接受帮助的时候,要记得传递善意、传递温暖。”

【筑梦助学助人_范文2】

草木要感恩阳光和雨露,因为阳光和雨露滋润它生长;鸟儿感恩大树,因为大树哺育鸟儿成长;雄鹰要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自由飞翔;我们要感恩社会,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人,因为你们,助我梦飞!

生命是不屈不挠,顽强跋涉的旅程,每一段都有精彩的花絮,每一段都有难忘的记忆。童年我们都一样,用尽了自己的坏脑瓜,做尽了各种调皮捣蛋的事!小学到初中,我们还一样,失去了好多贪玩的本性,渐渐的长大,懂事,懂得竞争。还记得我每次总会为了少于另一个女生0.5分,而哭得稀里哗啦!高中的三年,对我来说是最不平凡的日子。不是因为堆成山的卷子而困扰,不是因为挑灯夜战而劳累,也不是因为整天坐在桌前算个不停而烦心,而是因为爸爸病了。

高中的三年,我过得真的好艰辛。在我刚上高一时,爸爸突然病倒了,我家住在敖汉旗,那里有句俗话说:“敖汉,敖汉,十年九旱。”三年里,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家里还断了生活来源,颗粒无收。我真的感觉天要塌了一样。为了给爸爸治病,妈妈也快跑遍了世界,不仅花去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甚至还欠了好多债。我当时想辍学了,但是妈妈死活不让。不管多艰辛,她都坚持了下来。大学的生活费很多,我是真怕上不了学。后来我申请了生源地贷款,终于顺利的上了大学。从此,那个深深埋葬在内心,感恩的种子正在内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会将这颗果实传递下去,让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人生路上,少不了坎坷与挫折,但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勇敢拼搏。

人生路上,不失本心,不失风骨,自信绽放!生命中,不失时机,不失风度,释放光彩,沿着一心向善向善的轨迹,完善自己的人生!用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去去追寻奔跑,迎着阳光,感谢美好,感谢有你,助我梦飞!

【筑梦助学助人_范文3】

手里紧紧握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抬头看向窗外,外面温暖的阳光现在怎么也暖不了自己的心,眼睛迷离,大脑中一片迷茫,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妈妈就坐在对面,眼里也是噙满了泪水,红了眼眶。抬眸看见了母亲因为劳作而提早布满了银丝的头顶,似乎怎么也开不了口。最后还是母亲打破了沉寂:“孩儿呀,你去读书吧,不要担心我,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你好好上学,这样……也对得起你……你那死去的父亲了,我也……。”母亲已经泣不成声了,女孩颤着音答道:“我会紧握这次机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说着,两人已经紧紧抱在一起痛苦,似乎所有的化都融在了这温暖的拥抱里。

最终,这个女孩在国家助学金的帮助下,凑齐了学费,踏上了求学的征程。临走前,她想把什么都一起带走,可是却发现想带走的东西太多,后来只带走了母亲的几根银丝,用来想念爱她疼她宠她的母亲。

在学校,她比任何人都刻苦,只为了想看到母亲看到她的成绩时的微笑。

几年了,母亲已经很久没有开心的笑过了,想想都觉得心酸。自从父亲出了车祸去世后,这几年母亲为了操持家,凑学费,劳动的艰辛压弯了母亲的脊背,同时也带走了母亲的笑靥。女孩想看到母亲还向原来一样微笑常常挂在脸上,还似原来获得快乐轻松,虽然父亲不在了,但她相信自己可以让母亲重拾笑容。即使这要付出很大努力,会有一个艰辛的过程,但她仍然每天都在坚持。因为只要看到随身携带的母亲的银丝,她就会充满了无限的动力和激情。学习上,在别人学习的时候她也在学习,在别人休息玩乐的时候,她还是在心无旁骛的学习,在图书馆里,经常可以看到她的瘦小身影,或眉头紧锁,或会心一笑,只为了母亲的微笑。生活中,她省吃俭用,给母亲买了一条围巾,纵然不是很贵,她也觉得很幸福。寒假回到了家,她拿出成绩单,上面一个个鲜红的“优”让母亲高兴地哭了,脖子上还带着女孩为她买的围巾,温暖了她的心。外面虽然还在阴风怒号,但却冷冻不了屋内相偎母女的暖意与温情,母亲的脸上还残留着泪痕,但却不减母亲笑容的温馨。

生活虽然清苦,但她却从来没有放弃,因为从母亲的身上,她明白了:奋斗,其实是对苦难的最大的蔑视。

班上有很多同学都家庭富足,每天听着她们讨论着“香奈儿”,争论着最帅的韩国明星,议论着品牌的衣服,说不心动是假的。女孩也想有她们那样轻松地生活,也想向她们一样可以肆意地挥洒着青春,但现实却不容她在此处过多逗留。她仍然需要拼搏,需要奋斗,才能摆脱苦难。吃、穿可差,志气不能差。吃,填饱肚子即可;穿,保暖、干净、大方即可。但在学习上绝对不能比别人差。别人出多少功,我也出多少功,甚至比别人还多。唯有奋斗,唯有坚韧,唯有持之以恒,才能摆脱生活的清苦,获得精神的.富足。因为母亲的经历使女孩懂得:奋斗,是对苦难的最大的蔑视。她要成为那迎寒独放的冬梅,斗霜傲雪,获得新生,为那皑皑白雪增添生机,实现人生的重生。

经济上的贫苦,让女孩更加珍惜生活,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班级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虽然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女孩仍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大一新生辩论赛的赛场,她那自信飞扬的神态,她那应对问题的从容,她那最终陈述的滔滔不绝,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且获得了“最佳辩手”的荣誉称号,同时在决赛中获得了团队冠军的优异成绩。在寝室设计大赛中,她带领本寝室成员,将寝室设计的清新,富有文化内涵,取得了优秀奖的好成绩。在学校的“一二•九”晚会上,她和同学的最炫民族风的舞蹈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同学们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学生抗议游行示威的时期。她,学习优异,课余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她用她的坚韧为她的贫苦生活增添了绚丽的一笔,用她的乐观为她的青春谱写了华丽的乐章,她的青春,同样也是肆意飞扬、绽放光芒。

她,是那厚厚雪地里的那株红梅,虽受着寒风的侵袭,顶着冷气的袭击,但仍傲气十足,坚韧不拔,凌寒独放,只为了那盛开的瞬间。她,似梅般坚强不屈,却又比梅更加顽强;她,有梅的傲气,也有自己的坚持;她,有苦自己咽,报喜不报忧。就是这样的她,激励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成为一个发光体,照亮了每一个人。

上一篇:学生会干事工作评价下一篇:医院志愿者服务实施方案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