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法知识竞答

2024-06-16

反家暴法知识竞答(共10篇)

篇1:反家暴法知识竞答

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全文)》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五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六条 国家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增强公民反家庭暴力意识。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组织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

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妇女联合会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和统计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暴力预防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等服务。

第十条 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法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现本单位人员有家庭暴力情况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化解工作。

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第十四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第十六条 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

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第十八条 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

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第二十二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对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进行法治教育,必要时可以对加害人、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第二十五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

第二十七条 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第二十九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三)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对驳回申请不服或者被申请人对人身安全保护令不服的,可以自裁定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复议期间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家庭暴力概念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主要是夫妻之间,一方通过暴力或胁迫、侮辱、经济控制等手段实施侵害另一方的身体、性、精神等方面的人身权利,以达到控制另一方的目的的行为。

(二)家庭暴力的类型: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等四种类型。

1、身体暴力:是指加害人通过殴打或捆绑受害人、限制受害人的人身自由等使受害人产生恐惧的行为。(需区别于一般的夫妻吵架打闹)

2、性暴力:是指加害人强迫受害人以其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接受性行为,或残害受害人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

3、精神暴力:是指加害人以侮辱、漫骂或者不予理睬、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感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

4、经济控制:是指加害人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收支状况的严格控制,摧毁受害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的行为。(需区别于家庭理财的具体分工)

区分一般的家庭纠纷和家庭暴力。

一般的家庭纠纷,也可能存在轻微暴力甚至因一时失手造成较为严重的身体伤害,但与家庭暴力有本质区别。家庭暴力一般呈现出周期性,给受害人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程度。家庭暴力的核心是权力和控制。

案例

丈夫打妻子属于家暴

今年3月15日,太原迎泽法院东太堡人民法庭发出了我省首例“人身安全保护令”。

申请人兰某(女)于3月14日递交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及报警记录、社区情况说明、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材料,请求法院禁止被申请人甲某(男)对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迎泽法院认为,申请人提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依照《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规定,裁定禁止被申请人对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该裁定有效期为3个月。“人身安全保护令”作出后,当日法院依法向被申请人送达了民事裁定书。

为确保该保护令的切实履行,还向被申请人所在单位及双方所在社区居委会、派出所送达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协助、监督被申请人履行。

如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确定的义务,协请搜集、固定证据,采取相关措施,并及时通报法院。■分析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得取证

今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提供了 司法保护。“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的一大亮点。

在家庭关系中,申请人在遭受家暴或面临家暴的现实危险时,都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在申请人身安全保护措施时得提供相关证据,可以是受伤照片、报警证明、证人证言、社会机构如社区、单位等的相关记录或证明、加害人保证书、加害人带有威胁内容的手机短信等。申请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的裁定,无需交纳任何费用。被申请人如果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的,根据情节给予训诫、罚款或拘留。■案例

儿子打父母也是家暴

近年来,许多社区都开设了心理诊室。家住太原某社区的居民杨某带着孩子来求助,原来,儿子一不高兴,就打他和爱人。“我是在爸爸妈妈拳脚下长大的。小时候淘气,妈妈从不考虑我的自尊,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有一次竟然在大街上打我,当时的情景我现在都记得。我上小学6年级时,有一次妈妈打我,我顺手挡了一下,她的表情很吃惊,还后退了。”这个15岁的男孩说:“从那以后,我发现自己有能力反抗了,他们再打我我就打他们。我让他们给我买什么他们就得买,不买我就打他们;如果我在外头心情不好,回来就会冲我妈吼。妈妈对我唠叨,我就让她‘闭嘴’,她果然害怕地闭了嘴。”

还有一个案例,李某上了年纪,为了方便照顾他,女儿就带着小外孙和他一起住。小外孙爱上网打游戏,学习兴趣不高,平时寄宿在学校,周六周日一回家,就问李某要钱,上周末,小外孙又问李某要钱,李某没答应,小外孙竟抡着拖把打他,胳膊都打骨折了。现在,李某见了小外孙就害怕。■分析

孩子出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暴力,参照《反家庭暴力法》规定执行,也就是说,监护、寄养、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会受到法律约束。建议家长发现子女有暴力倾向,一定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更不要碍于面子听之任之,要及时带孩子看心理医生,可通过社区组织解决,有必要时还要求助公安机关。不要让已经出现暴力倾向的孩子再向更可怕的方向发展。■案例

家里因为房子问题乱套了

当天,居住在该社区李大爷和律师说起了自己家中发生的事情。“我的女儿是名残疾人。十几年前她所在的单位分房,女儿正好有名额,所以我全款给她购买了一套住房。”李大爷说,可好景不长,女儿和她的爱人离婚了,他们的儿子判给了父亲,“钱是我出的,但房产证是女儿的名字,现在我想把房子给了自己的儿子,可去相关部门问了之后都被拒绝了。”

李大爷说,自从离婚后,女儿的饮食起居都是自己和老伴儿还有儿子照顾,至于女儿的儿子却从来不管不问,“外孙偶尔去女儿家也是要吃要喝要钱花,从来不叫妈,说是嫌丢人!”李大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外孙不管他妈妈,还想要房子,没门!” ■分析

取证证明很关键

北京华泰(太原)律师事务所的游凤霞律师建议,如李大爷想让外孙少分或不分女儿的房子,应在不影响他人隐私的情况下取证,可让邻居或社区开具证明,或电话录音等,证明外孙不管自己的母亲,甚至辱骂自己的母亲;也可以找中间人商量让外孙放弃属于他的那份财产。

案例提供证据很重要

女青年小青遭遇家庭暴力,被丈夫殴打后,用手机对伤情拍照,想以此为证据主张权益。不 过,当她拿着照片找到律师后,律师告诉她,这样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分析

不少家庭暴力受害者能够在遭遇家暴后对伤情进行拍照,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照片只能证明受伤害的事实,不能证明所受伤害由谁造成。要尽量在第一时间报警,由警方出具“指定医院函”,再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证据链条。案例第一时间报警

小刘经常遭遇家庭暴力,她最终拿着伤情照片、警方“指定医院函”、笔录、诊断证明到法院打官司。在律师的帮助下,她的家暴事实在法庭上形成不争的事实,双方离婚时,小刘获得了更多财产补偿。■分析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对警方的要求提高了,民警因家暴出警要求有家暴笔录,就家暴情节对各方询问,而不仅仅以家庭纠纷处理。

篇2:反家暴法知识竞答

反家庭暴力不是个人的事情,不是人民法院自己的责任,也不是公安机关自己的责任,它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临沂市妇联与中国山东网共同发出呼吁,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我们有责任让家庭充满爱,请伸出我们的双手爱护我们的家庭。

反家暴法明确了家暴范围,即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反家暴法还强调,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也参照该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同居暴力”也纳入其中。

反家暴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此外,法律还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最有利的证据是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建议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应立即报警,必要时及时就医。家庭暴力告诫书由公安机关出具,医疗机构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

家庭暴力临时庇护场所设立的主体是民政部门,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亲近亲属、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等。

篇3:反家暴法知识竞答

“家庭暴力”一直是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隐痛, 女性、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是主要的受害人群, 而女性受侵害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 “全国2. 7 亿个家庭中, 有30% 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在某省的相关调查数据中, 从2014 年12 月1 日至2015 年11 月30 日, 省、市 ( 州) 、县 ( 市、区) 妇联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总数9408 件 ( 次) , 其中婚姻家庭类5874 件, 妇女因家庭暴力来访1845 件, 居婚姻家庭类案件之首, 占比31. 4% 。并且在这1845 件家暴案件中, 女性受害者占91. 4%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 较大比例的已婚女性深受家暴所害。然而面临家庭暴力, 据调查, 基于自尊以及传统观念种种因素怯于反抗、忍气吞声是中国受暴女性的普遍反映, 但另一方面我国对受暴者寻求救济措施的保障不足使得受害者无从反抗。

二、人身保护令制度的司法历程

“家庭暴力”作为全球问题, 反观其他国家, 美国妇女受暴后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保护令自我救济; 加拿大政府则是通过在社区建立避难所的方式来对急需摆脱家暴环境的妇女提供庇护; 英国通过设立“家庭暴力注册簿”将施暴人记录在案, 以便日后警方对其进行监督; 法国则是采用严格保护、特殊保护的刑事立法方式。可见一定程度的公权力成为了各国制止家庭暴力的工具。

人身保护令制度根据《元照英法词典》的解释, 保护令 ( Protection order) 是指在家庭暴力或者虐待案件中法院颁发的保护配偶一方面授另一方或子女面授父母虐待的紧急命令。结合实际, 具体来讲, 是指曾遭受或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由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 禁止施暴者在一定时间内与受害者接触。人身保护令与其他事后救济措施的追求惩戒效益、给予补偿不同, 其作为一种事前救济制度可以让正遭受其害的受暴者中止危险, 具有及时性和快捷性。近年来, 家暴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有关各方也积极寻求一种有效的手段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以及在一定程度对施暴者予以惩戒。在立法者为人身保护令在被正名之前, 其在司法实践中也有一定的适用。2008 年3 月,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审理指南》 ( 以下简称《指南》) , 该《指南》初步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紧随其后,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选取了9 家基层法院试点推行人身保护令, 将指南作为审理相关案件的重要参考。同时, 有中国法学会指定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专家建议稿中也对人身保护令制度做了相应的规定。虽然有关人身保护令的相关规定可以在有关的文件中寻其踪迹, 而在“李某家暴”案中李某妻子提出的人身保护令申请, 也得到了法院的积极回应。但是“无法可依”一直是法官对颁发人身保护令心存顾虑的缘由, 受害者对其救济途径的陌生、不信任感也导致人身保护令一直处于无法广泛应用甚至不为人知的尴尬局面。值得庆幸的是, 最近在长沙雨花区发生的一起反家暴案件中, 针对同一起家暴案件, 法院、公安先后发出保护令和告诫令, 被全国妇联和全国反家暴专家誉为“反家暴全国第一案”。紧随其后, 在2015 年12 月27 日颁布、2016 年3 月1日实施的《反家暴法》中, 人身保护令被明文写入法律成为法定保护手段, 在《反家暴法》中, 人身保护令正式被成为独立的一章, 立法者对申请人的身份、符合颁发保护令的情形、申请方式、保护令的时效问题、保护令具体包含的措施等都做出了明文规定。可以预见, 《反家暴法》的出台使人身保护令成为受暴者摆脱家暴的“有力武器”。至此, 中国立法在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护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人身保护令制度的执行完善

随着《反家暴法》的出台, 人身保护令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司法活动, 受暴群体从此有了成文的法律保障。欣喜之余, 人身保护制度在有效执行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 一) 人身保护令的执行机关权责有限

在《反家暴法》第三十二条中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机关为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由于各级人民法院的案件来源多样, 执行任务繁重, 《反家暴法》又将其执行重任寄予其身, 在本法中, 法律赋予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执行中, 是作为一个协助执行者的责任, 那么这就意味着公安机关作为强制力的代表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执行作用同时会因“协助作用”的说法成为相关机关不作为、推诿的理由。可见, 无疑只有各级人民法院担负起了执行的重担。

相对于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原本繁重的工作负担,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反而更能胜任执行者的角色。因此可以通过在各地方基层组织设立一个独立的执行小组, 专门对人身保护令进行执行工作, 该小组成员由人民法院审核筛选组成, 且该小组隶属该地方基层组织。通过将执行任务落实到特定组织特定人身上以确保对执行任务的有效落实, 以及对执行不力后果进行一定的追责。

( 二) 人身保护令的执行方式及职责不明

《反家暴法》只对人民法院提出了送达职责以及执行的职责要求, 对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则提出了应当协助执行的要求。而针对人身保护令的执行方式及职责上, 《反家暴法》并没有相应具体的规定。由于缺少相应的执法导向, 立法空白使得执行者在如何执行、执行什么都存在较大的疑惑。

针对执行方式及职责规定空白, 在基层组织可以担任执行的主要职责的前提下,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对执行的方式及职责作出相关规定补充。

1. 执行小组应做到及时监督监视被执行人的动态, 定期对申请人的生活情况进行追踪, 通过电话通讯等高科技设备或者实地走访方的式跟踪了解, 以确保在人身保护令生效期间申请人不再受被执行人的暴力侵害或其他形式的骚扰。人身保护令生效期间, 若被执行人仍继续对申请人进行施暴或通过其他方式影响申请人的正常生活的, 执行机关可以对被执行人进行训诫, 训诫无效的可以对其实施拘留等强制措施, 从而及时消除申请人正在遭受的损害。

2. 如果申请人在受保护期间再次受到被执行人侵害时, 可以随时向执行机关反映请求帮助, 执行机关在接到申请人的求助后, 12 小时内应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派出人力到达申请人的施暴地点或对施暴者进行人身限制等对受害者进行紧急救济, 未在12 小时内受理并采取紧急措施的执行机关相关责任者将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通过法律明文规定对执行机关的执行期限进行严格限制并具体规定相关责任者的责任方式以提高执行机关的执行效率, 达到人身保护令及时救济的制度设置效果。

( 三) 加大对新法新制度的宣传

《反家暴法》作为新生法律, 人身保护制度作为一项新设法律制度, 公众难免较为陌生或难以接受, 这将导致法律制度无法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妇联、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可以利用其平台对人身保护令制度的进行宣传, 让公众对新制度新救济手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受暴者在惨遭家庭暴力时不再选择沉默而是积极地采取此项制度来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 人身保护令制度也是对施暴者的一种威慑, 在法院审理相关家庭纠纷案件尚未裁决过程中或婚姻存续期间以一种强制手段对施暴者进行约束, 只有在家庭暴力行为实施者意识到其暴力行为具有法律后果时, 其损害行为才会得到制止。

新制度的出台紧跟其后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发现制度漏洞, 对新制度进行相关完善使得“人身保护令”的法律制度能切实保障受家暴困扰的家庭成员的人身权益并得到及时救济。希望本文的浅述能对制度的执行带来裨益。

摘要:“家庭暴力”作为棘手的社会问题存在, 受害者如何免受其害, 妇联、立法者等有关各方一直致力于寻求有效的途径以对受暴者给予及时救济。反家暴法中对“人身保护令”的制度规定给正在遭受家暴却无计可施的受害者带来了曙光。本文对家暴现状以及“人身保护令”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 并对立法下其制度的执行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家庭暴力,人身保护令,司法进程,执行,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篇4:《反家暴法》的“疑难杂症”

答:《反家暴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冷暴力也可算作精神暴力中的一种。但是,纸上谈兵容易,现实取证却是难点。

比如蔡琴和杨德昌之间的无性婚姻。1984年,蔡琴与导演杨德昌因电影结缘,不久就结了婚。婚后,杨德昌有一番著名的表白:“我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不能受到任何的亵渎和束缚。因为我们的事业都有待发展,要共同把精力放到工作中去。”最叫人不敢相信、不愿相信的是,蔡琴欣然应允了这匪夷所思的“柏拉图式的交流”,由此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无性婚姻。

按照《反家暴法》的定义,这属于精神暴力,但是,蔡琴杨德昌二人有约在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不是违法?即使无性婚姻十年,蔡琴的演艺事业依旧红火,那么,如何证明杨德昌对蔡琴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

问:夫妻间的性虐是不是违法?

答:对此,小编只能回答你,这个,真不好说。

虽然可以从“残害”字中,拓展解释出性暴力也属于对家庭成员的侵害行为,但从法律的可操作性来讲,是不明确的,执法、司法实践中全凭办案人员的理解、意识判断,很难避免出现执法、司法不一的情况。例如有人认为性暴力可以包括在身体暴力中,但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夫妻间的性虐游戏如果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则应不属于性暴力,比如《五十度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法官因此判断男主Gray是家暴,那么贻笑大方不说,总裁粉的板砖也够吃了。

不过在双方都是自愿的情况下,性虐也会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1、如果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的话,涉嫌故意伤害罪。

2、如果多人搞SM,涉嫌聚众淫乱罪。

3、还可能涉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轻的话,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处罚。

4、如果有金钱交易的话,那么呵呵,你看看王全安、黄海波就知道了……

问:男性遭受家暴是不是也受到保护?

答: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也就是说不论是男性对女性施暴,或是女性对男性施暴,都是家庭暴力。

不过,从以往的数据来看,男性对于家暴多半属于忍氣吞声的状态。

或许是男人碍于面子等原因,即便是遭遇了家暴,也多以隐忍或是离婚来解决,真正到反家暴点投诉、求助的比较少。有公益机构曾做过一个200份的入户调查和300份的街头抽样调查,男女比例均等。调查结果却是,接受调查的男性中,有80%的男性称受到过家庭暴力,N多天不理不睬形同陌路这样的夫妻冷暴力是主流,其次就是较轻的被抓伤、抓头发之类的。

篇5:反家暴法讲座心得

《反家庭暴力法》颁发背景介绍

律师为社区妇女讲解什么是家庭暴力?以及有哪些暴力形式?

律师讲解《反家庭暴力法》中的强制报告制度

家庭暴力受害者应该如何做?

律师讲解什么是“人身保护令”以及如何进行家暴取证

篇6:解读反家暴法六大“亮点”

【心软型】丈夫脾气暴躁暴力的爱终结婚姻

阿玲今年35岁,30岁那年她遇到了丈夫小杰,小杰比她小5岁,小杰对阿玲一见钟情,很快展开了对阿玲的爱恋和疯狂追求之中。但在阿玲心里,小杰始终都像是一个弟弟,所以拒绝了。但小杰始终不依不饶,不答应就缠着阿玲,弄得阿玲啥也干不了,还说要去阿玲单位闹。禁不住软磨硬泡,交往了几个月后阿玲答应了小杰的求婚。

虽然婚前阿玲就察觉出小杰性格中的专横与偏执,但令阿玲万万没想到的是,小杰婚后像变了一个人般让阿玲感到恐惧。小杰动不动就为一点儿小事对阿玲实施暴力,殴打、辱骂甚至软禁阿玲在家中,即使在路上、车站也不例外,在家中打骂阿玲更是家常便饭。阿玲几次为此离家出走都被小杰劝了回来,口口声声说因为太爱阿玲才会这样做,并且发誓不会再犯。可是小杰从没有兑现过自己的诺言。忍无可忍的阿玲最终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法院最终判决准许离婚。

【隐忍型】丈夫疑心病重殴打妻子获刑罚

朱女士和丈夫张某已经结婚十五个年头了,张某平时对家里还算关心,也常会帮着朱女士料理家务,可是张某疑心特别重,不允许朱女士与男性多讲一句话,还时常怀疑朱女士有外遇,只要朱女士辩解就会遭到辱骂甚至是殴打。朱女士整日都生活在恐惧中。

朱女士也想过离婚,可每次丈夫打了她后都会表现出悔意,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因为太爱朱女士而用错了方式,再加上孩子的缘故,朱女士多年来默默承受着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痛苦。去年3月的一天,朱女士约了一位男客户谈业务,虽事先向丈夫报备,但眼看时间已晚妻子还没回家,张某气势汹汹找上门,抄起门外的灭火器就向妻子砸去,造成朱女士颅内出血,经法医鉴定构成重伤。最终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朱女士丈夫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

【虐待型】逆子打骂母亲导致母亲多次受伤

李某刚过30岁,初中文化的他整日游手好闲,工作没有一份是做得长久的,时间久了,李某不光不工作,在家也什么事都不干,还时常向老母亲要钱花,老母亲稍有怨言,李某便骂骂咧咧,甚至动手。

四年的时间里,李某先后因琐事殴打老母亲,导致其右股骨骨折、左股骨骨折、右肋第九肋骨骨折、双前臂大片状皮下淤血,李某甚至还用塑料护套电线将其母双手绑在椅子上,直到家中有人来访老母亲才获救。

李某的行为目无法制,无视社会公德,不光对其母亲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还造成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法院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

篇7:反家暴法公益广告语

2.拒绝家庭暴力,呵护美好生活。

3.拒绝家庭暴力,共建美好家园。

4.反对家庭暴力远离黄赌毒,共建平安家庭共促和谐社会。

5.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6.摆脱刻板印象,创造自我规划性性相近,你可以再靠近一点。

7.广泛开展打击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

8.反家暴创平安促和谐。

9.赶走暴力,还我太平。

10.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11.两性和谐,互敬互爱。

12.两性平等最美好,快乐生活没烦恼。

13.多点沟通,少点代沟,减少暴力行为。

14.共同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15.拒绝暴力,相敬如宾。

16.反家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17.反对家庭暴力,促进家庭文明。

18.两性平等就从你我做起。

19.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篇8:中国首部反家暴法出台

什么是家庭暴力?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事实上,据全国妇联调查,妇女、老人、小孩、残疾人等都是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在暴力形式上,尽管殴打等身体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辱骂、恐吓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

对此,反家暴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和精神等侵害行为。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现象已经较为常见;而由于住房紧张等原因,有许多离婚家庭双方“离婚不离家”。为保护这部分人群的权益,反家暴法在附则中特别指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监护人失职,撤销资格没商量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委会、村委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据悉,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中都有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条款,但表述较为笼统,司法实践中鲜有被剥夺监护人资格的案例。反家暴法首次明确了“暴力侵害”的特征,让法律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反家暴法草案还要求,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抚养、扶养费用,以防出现失职监护人故意“甩包袱”的现象。

发现家暴不报告,学校医院等要担责

“官不究,民不举”,这是我国当前反家暴工作的一大障碍。对此,反家暴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若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家暴或疑似遭受家暴,须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要对报案人的信息保密。

专家指出,规定学校、医院、医疗机构、居委会等易发现家暴线索的机构有家暴强制报告义务,并鼓励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介入家暴事务,法律借此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即家暴不是家务事,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人身安全保护令,有效隔离现实危险

反家暴法的一大利器,是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将反家暴工作从事后惩治变为了事前预防。根据反家暴法,当事人若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即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令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等措施。反家暴法特别提出,申请人的相关近亲属,也被纳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保护范围。

反家暴法强调,如果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因为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亲自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联、居委会等机构可以代为申请。被申请人若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将可能被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若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预防到救助,“全链条”覆盖

反家暴法对反家暴工作的主管机构、社会责任、预防教育、司法处置以及救助措施等方面作出了“一揽子”规定。在家暴预防方面,反家暴法要求,工会、共青团、妇联、幼儿园、学校等组织和机构要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开展反家暴教育,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要开展反家暴宣传,居委会、村委会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要配合协助;在救助措施方面,县级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需为家暴受害人提供临时庇护所及临时生活帮助,法律援助机构需提供法律援助,法院也要相应减免诉讼费用。

我国当前反家暴工作难点

传统的社会观念、不完备的法律体系、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仍困扰着反家暴工作实践。

据最高法去年统计,全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妇联系统每年受理4万到5万件家暴投诉;近10%的故意杀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据全国妇联调查,妇女、老人、小孩是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此外,尽管殴打、捆绑、残害等人身伤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但精神暴力、经济控制、性暴力等其他暴力问题也在逐渐凸显。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厅长杨万明表示,近年来我国家暴案件呈多发态势,性质不断升级,严重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平均35次家暴后才报警,犯罪事实“发现难”。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尔梅今年7月在全国反家暴联动机制南宁试点启动仪式上透露,在我国,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选择报警。“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反家暴法中这样写道。然而现实中,“家暴就是家务事”的观念仍非常流行。武汉市妇联权益部部长丁莉表示,自己在家庭暴力调解工作中,时常能听到当事人持有类似论调。一方面,许多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想过借助法律手段维权;另一方面,邻居、亲友等家庭暴力案件的知情人,也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多管“闲事”。

权责不明确,协调不畅通,法律条文“执行难”。当家暴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是否就意味着受害人的权益能得到及时维护呢?在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是一大亮点。这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保护家暴受害人安全的民事强制措施,我国自2008年开始试点。然而据最高法2014年的通报,自2008年以来,全国试点法院共发出500余份人身安全裁定,与报告的家暴数量形成鲜明对比。有专家指出,人身安全保护令“遇冷”,和目前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主体不够明确,影响执行效果有关。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的试点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方式一般是法院函告公安机关履行必要的保护义务,监督被申请人履行裁定。但在此过程中,法院的权责有多大,公安机关应如何履责,并无明确规定。反家暴法对此作出了进一步规定,明确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委会、村委会等应当协助执行。人身保护令的执行力度,有望在反家暴法实施后得到有力提升。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问题体现了反家暴工作的复杂性。丁莉坦言,家庭暴力的处置涉及公安、法院和妇联等多个部门,但现行法律对各部门的权责规定还不够细化,相关部门如何联动也没有具体的流程规范,这对反家暴的司法实践造成了一定影响。

篇9:2016反家暴法宣传单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宣传资料

弘扬家庭美德 建设幸福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五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六条 国家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增强公民反家庭暴力意识。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组织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妇女联合会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和统计工作。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暴力预防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第十条 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法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现本单位人员有家庭暴力情况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化解工作。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

赤水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宣传资料

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第十六条 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二十九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三)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篇10:反家暴法之人身安全保护令科普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人民法院为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免受施暴人实施的身体和精神等暴力行为做出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

人身安全保护令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事后处罚的补救手段,通过事前和事中干预方式,增加了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方式和干预力度,是国际上公认的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最有效的措施。

《反家庭暴力法》设立专章对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予以系统化的规定。中国的人身保护令制度既吸收了国际反家暴法的成功经验,也注重中国国情,汲取中国司法实践的经验,是反家暴法中对受害人最重要、最有效的救济措施。《反家庭暴力法》关于人身保护令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六大亮点:

第一,构建起比较全面完整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制度。

《反家庭暴力法》第四章“人身安全保护令”共十个条文,包括人身保护令的申请、形式、管辖、条件、种类、措施、期限、送达、执行等内容,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设专条规定违反保护令的法律责任,全面完整地规定了有关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各项制度。

第二,将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独立案由是重大突破。

明确“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在《反家庭暴力法》颁布之前,中国试点法院审理人身安全保护措施需要依附其他案由。《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将人身安全保护令规定为独立案由,使人身安全保护令不再依附于其他民事诉讼,也不需要依附于其他任何法律程序。家庭暴力受害者在受到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时可以独立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身安全保护令独立存在并且独立发挥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功能,有利于及时保护家暴受害人,防止家庭暴力升级。

第三,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代为申请制度,保护家庭关系中的弱者。

除当事人可以申请保护令外,为了保护那些受到家暴却没有能力或无法申请保护令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不能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受害者,法律赋予其近亲属和相关机构代为申请的权利。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都是可能与家暴受害人直接接触或了解家暴情况的机构,他们的及时介入代为申请可以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和安全,使他们有机会及早脱离家暴环境,避免继续受暴。

第四,申请保护令的方式灵活,管辖就近便利,体现司法为民的理念。

《反家庭暴力法》在保护令的申请形式上,既认可书面申请,也承认口头申请的效力,对于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保护令的申请形式直接关系到签发保护令的门槛高低,允许口头申请有利于家庭暴力受害人及时申请保护令。特别是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甚至是文盲的受害者, 同样可以通过口头申请获得保护令的保护。而人身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及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便于管辖法院及时调查了解情况、审查和调查证据,便于执行保护令及监督保护令的实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第五,人身安全保护令分为通常保护令和紧急保护令,以迅速及时地保护家暴受害人。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72小时内做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24小时内签发保护令”。保护令的作用在于迅速、有效地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实施保护,因此,对于保护令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

在通常保护令之外,设立紧急保护令,是情况紧急时适用的暂时性司法救济措施。所谓情况紧急,是指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已使受害人处于紧急危险状况中,签发紧急保护令旨在迅速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紧急保护令有利于及时阻断家庭暴力,避免暴力升级,是保护家暴受害人的有效措施。

第六,明确规定了违反保护令的法律责任,为保护令的执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反家庭暴力法》的法律责任一章中设专条规定了违反保护令的法律责任。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违反保护令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反家庭暴力法》通过明确规定违法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保护令的执行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人身安全保护令得到切实执行。

在未来制定的有关实施反家庭暴力法的司法解释、相关规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反家暴法的实施办法中,对于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还有继续细化的空间。需要进一步细化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保护令申请书的形式。为方便受害人及其代为申请人申请保护令,应当为申请人提供格式申请书,内容明确统一。由法院制定简明的申请表格及填表说明,通过简化程序,更好地保护受害人利益,实现司法为民的理念。

二是保护令的措施。除禁止令、迁出令、远离令之外,还应当明确保护令其他措施的具体种类。《反家庭暴力法》对保护令的措施除有列举性规定外,还有兜底性规定:“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但是哪些属于其他措施,在具体规定中应当有进一步细化规定,通过细化具体措施,一是对司法实践有指引作用,二是可以确保执法统一。

三是保护令的举证责任及审理程序。对保护令的举证责任及审理程序应作明确规定。紧急保护令与通常保护令在举证责任与审理程序上应有所不同,紧急保护令贵在迅速,因此,无论在举证责任还是审理程序上均应简化,确保法院能够在法定时间内及时签发保护令,保护受害人利益。

上一篇:冯骥才的传奇生平事迹下一篇:洁净型煤宣传标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