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2024-06-12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精选8篇)

篇1: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

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09通信工程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6月10日

一.实验目的:

1.系统配置及告警局使用:

熟练掌握交换机局容量的数据配置,数据配置,物理配置,后台告警查看系统告警信息。2.用户配置与操作:

熟练掌握本局用户数据的定义(包括定义用户号码,放号等),本局号码分析数据的制作,修改用户属性的数据,本局用户新业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

硬件:PC 机,电话机,中兴ZXJ10交换机 软件:中兴交换机后台管理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局容量配置:

1.首先打开[数据管理]→[数据备份]把D盘的空数据进行恢复,如图一,然后数据清空。2.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局容量配置],如图二,进入容量规划的页面。3.点击[全局规划],进入全局容量规划的页面,选择“全局容量规划参考”为“正常全局容量配置”,如图三,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并“确认”,回到容量规划的页面。4.点击增加,进入增加模块容量规划的页面,“模块号”键入“2”,如图四,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最终返回出现如图五的界面,选择退出,局容量配置完毕。

2.2.交换局配置:

1.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如图一,进入交换局配置的页面。

2.点设置,进入如图二,设置数据如下:交换局名称,测试码,长途区内序号,催费选择子,来话忙音提示号码,转接平台局码,转接平台密码,主叫智能接入码,被叫智能接入码都填写1,国家代码写86,交换局编码写755,基本网络类型为公众电信网,本局网络的CIC码为中国电信,交换局类别选市话局和国内长话局,信令点类型为信令端接点,设置完后点击确定,则交换局配置完毕。

3.物理配置:

1.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物理配置]—>[物理配置],如图一,进入物理配置的界面。

2.点击<增加模块>,进入[新增模块]的页面,对于PSM单模块成局,设置[模块号]为2,如图二,再选上8k外围交换模块,点击<确认>,返回物理配置的页面。3.选中模块2,点击<新增机架>,进入[新增机架]的页面,如图三,点击<确认>返回物理配置的页面。

4.机架1,点击<新增机框>,进入新增机框的页面,逐个增加机框,从1到6共六个之后,返回物理配置的页面,如图四。

5.选种对应的机框,点击<机框属性>,进入单板的配置界面,根据不同机框类型的参考配置和机架上的实际板位,配置单板。如图五,图六,图七,图八,配置完后,返回物理配置的页面。

6.选中模块2,点击通讯板配置,在[选择通信板]栏选中15,16(MPPP),点击缺省配置通讯板,如图九,点击返回,返回物理配置的页面。

7.选中模块2,点击<单元配置>,进入[单元配置]的页面,增加单元。首先点击<增加所有无HW单元>,如图十。然后点击<增加>,进入[增加单元]的界面,增加占用HW的单元,首先选择[单元编号],设定好[单元编号]和[单元类型]后,在[本模块可供分配的的单元项]中就会出现相应的物理项,用<转移项>将该项转移到[分配给此单元的单元选项列表]中,再依次配置[子单元配置],[HW线配置],[通信端口配置]。三项配置如下:

① 元编号1:单元类型:交换网单元,端口号设置:使用缺省值。

② 元编号2:单元类型:用户单元,分配给此单元的单元项:机框1,单元HW线配置:

网号为1,物理HW号分别为24,25,端口号设置:使用缺省值。

③ 元编号3:单元类型:数字中继单元,子单元配置:四个全选,勾选暂不使用,单元HW线配置:网号为1,第一条物理HW号为20,端口号设置:使用缺省值。

④ 元编号4:单元类型:模拟信令单元,分配给此单元的单元项为机框5的槽位6,子

单元配置:双音多频,单元HW线配置:网号为1,第一条物理HW号为22,端口号设置:使用缺省值。

⑤ 单元编号5:单元类型:模拟信令单元,分配给此单元的单元项为机框5的槽位7,子单元配置:音子单元,单元HW线配置:网号为1,第一条物理HW号为23,端口号设置:使用缺省值。

4.数据传送:

数据传送的的目的是将后台配置的数据传送到前台MP中,选择[数据管理]—>[数据传送],进入数据传送的界面,选择传送方式为[传送全部表],点击<发送>即可。

5.告警信息查看:

选择[系统维护]—>[后台告警],进入告警后台客户端,左侧窗口显示以局、模块、机架为节点的配置树,使操作员对本局的配置一目了然。

6.号码管理:

1.选择[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号码管理]—>[号码管理],进入[号码管理] 的页面。

2.增加局号。如图一。选择网络类型[公众电信网],点击<增加局号>,[局号索引]为1,键入[局号(PQR)]222,[号码长度]键入7,点击<确定>,返回[号码管理]的页面。

3.分配百号。如图二。点击<分配百号>,选择刚刚创建的局号222和模块号2,将其中一个“22”转移至右侧,点击<返回>回到号码管理的页面,百号分配完毕。4.用户号码放号。如图三。在号码管理的页面,点击<放号>,进入[号码分配]的页面,在[号码范围]选择222,[百号]选择22,模块2,机架1,机框1,普通用户线,在[放号数目]域填入70。

7.号码分析: 1.选择[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号码管理]—>[号码分析],到[号码分析]界面。

2.增加分析器。如图一,在[分析器入口]的子页面,点击<增加>,创建两个分析器:新业务分析器和本地网分析器。然后选中<本地网分析器>,点击<分析号码>钮,进入本地网分析器入口。点击<增加>,进入[增加本地网被分析号码]的窗口,设置如下:被分析号码222,呼叫业务类型:本地网本局/普通业务,局号索引为1,目的网类型:公众电信网,分析结束标志:分析结束,不在分析,话路复原方式:互不控制复原,号码流最少和最长位长都为7。

3.增加号码分析选择子。如图二和图三。回到号码分析选择子的子页面,点击<增加>,“新业务分析器”和“本地分析器”的入口标志分别选择刚刚创建的两个分析器的入口值(如1和5),点击<确认>钮。

8.修改用户属性:

1.定义用户属性模板。如图一。选择[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用户属性],进入[用户属性定义]的界面。用户也可以自己定义新的模板。选中[普通用户缺省]模板,在[基本属性]子页面中选择[用户类别]:普通用户;[号码分析子(普通)]:222;[计费类别]:定期计费; [终端类别]:勾上音频允许,脉冲允许,可以显示主叫号码,分组交换设备;同时放开开通权限。在呼叫权限子页面中选择常用权限模板定义普通权限,欠费权限模板定义欠费权限。点击<确定>。

2.定位用户。如图二。选择[用户属性定义]—>[需要配置的用户定义],定义用户的属性,选择手工批量输入:选择[手工输入,批量输入],选中[模块号]、[局号]、[用户类别]为普通用户,选中百号组和其下的一批号码,转移到右边,点击<确定>,系统自动切换到<属性配置>子页面。

四.实验结果:

局号为222,百号为22,放号为70,所以当拨打2222218的时候,2222218的电话声响起,实验成功。

五.实验心得体会:

本实验一开始做的时候困难重重,第一次验收的时候电话一拨打就出现忙音,经检查发现是用户属性定义出现问题,分组交换设备没有勾选上。分组交换是现代交换原理的重要内容,现在很多交换机采用分组交换。之所以选择分组交换是因为它具有不同数据终端之间灵活沟通,时延小,满足数据交互业务要求,而且可靠性高,网络费用低的优可以拨号且正常通话,实验成功。

通过本实验,认真学习了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各种配置操作,对现代交换原理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及实践性的了解。一天的实验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充实,让我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课程,感谢王老师对我们的细心指导,我们会再接再厉,将课上所学的知识深入研究运用到实践生活中!

篇2: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如下面结构概述所述,各章实验内容都对CCNP有所涉猎,各位学员倘有疑惑,可以翻阅相关CCNP的资料书籍以期达到更加深入的理解。

学习网络技术最好的方法便是亲自动手做实验,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完成所有实验,熟练掌握配置命令;网络上提供了模拟器,希望学员回去之后可以多用模拟器模拟网络环境,熟悉配置命令。

第一和第二个实验是关于无线局域网演示、网线制作和路由器基本使用,为以后的六个章节的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三、四主要关于路由协议的配置,在路由器上进行静态路由、RIP、IGRP和单区域OSPF的基本配置,此部分知识点在CCNP课程中发展为第五学期课程――高级路由技术; 实验五介绍了网络环境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安全控制技术――IP访问控制列表,还涉及到了TCP/IP协议栈的相关知识;

实验六、七是关于交换机的基础配置以及VLAN的配置,本知识点在CCNP课程中发展为第七学期――多层交换技术;

实验八介绍了当今流行的两种广域网技术帧中继和NAT技术,本知识点在CCNP课程中发展为第六学期――远程接入技术。

实验一 网线的制作和无线AP配置演示

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价格相对便宜,组网灵活,在中国的网络布线中,使用非常广泛。无线局域网较之传统有线局域网具有安装便捷、使用灵活和易于扩展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适用于无线局域网产品的价格正逐渐下降,相应软件也逐渐成熟,在现在网络建设中使用越来越广泛。这两部分的内容作为Cisco网络技术的基础是需要大家了解掌握的。

本节实验我们向大家介绍使用工程布线中常用的工具制作交叉线和直通线以及演示无线AP的配置。

1.1网线的制作

1.1.1网线和无线局域网技术概述

1.1.1.1 双绞线技术原理概述

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组网,网线由一定距离长的双绞线与RJ45头组成。

1. 双绞线的分类

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在EIA/TIA-568A标准中,将双绞线按电气特性区分有:三类、四类、五类线。网络中最常用的是三类线和五类线,超五类,目前已有六类以上线。第三类双绞线在LAN中常用作为10Mbps以太网的数据与话音传输,符合IEEE802.3 10Base-T的标准。第五类双绞线目前占有最大的LAN市场,最高速率可达100Mbps,符合IEEE802.3 100Base-T的标准。做好的网线要将RJ45水晶头接入网卡或HUB等网络设备的RJ45插座内。相应地RJ45插头座也区分为三类或五类电气特性。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B与568A。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

2. 差分方式传输

所谓差分方式传输,就是发送端在两条信号线上传输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信号,接收端对接受的两条线信号作减法运算,这样获得幅值翻倍的信号。其抗干扰的原理是:假如两条信号线都受到了同样(同相、等幅)的干扰信号,由于接受端对接受的两条线的信号作减法运算,因此干扰信号被基本抵消。双绞线将两根线扭在一起,按照电磁学的原理分析出:可以近似地认为两条信号线受到的干扰信号是同相、等幅的。两条线交在一起后,既会抵抗外界的干扰也会防止自己去干扰别人。

1.1.1.2 无线局域网技术

1.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是指利用射频、微波或红外线等介质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互连设备的通信系统。通常用作有线局域网的扩展来使用。

无线局域网具有使用方便,可以灵活的满足组网的特点。无线局域网也有很多不足,如无线网络速率较慢、价格较高,因而它主要面向有特定需求的用户。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目前还只是有线网络的补充,而不是替换。

2.当前常用的无线网络产品:

蓝牙:是一种开放性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主要面向移动设备间的小范围连接,曾一度曾被业界看好,但目前发展有限;

HomeRF:无线家用网络,由Home RF工作组开发的一项无线网络技术,但由于技术没有公开,目前只有几十家企业支持,在抗干扰等方面相对应其他技术而言尚有欠缺;

IEEE 802.11协议簇: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的用户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接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802.11协议诞生于6月,随后不久又扩展了802.11b、802.11a、802.11g等标准; 802.11b:使用开放的2.4GHz直接序列扩频(DSSS),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目前应用最广,同时也为Intel迅驰技术所采用;

802.11a:工作在5GHz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ps,传输层可达25Mbps,但目前设备较为昂贵,而且跟802.11b无法向下兼容;

802.11g:新通过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工作在2.4GHz频段,兼容802.11b,最高可以提供54Mbps的速度。

篇3: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关键词:教学平台,Android,课程,现代通讯交换技术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因此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 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提高大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适应科技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是现今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生在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1 传统现代通讯交换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通讯交换技术课程历来以理论课程为主, 在授课方式上往往以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进行。然而,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和学生主体性意识的不断加强, 传统授课方式以讲为主, 不重视学生主观感受和客观学习结果的弊端也日益体现。表现为:传统的现代通讯交换技术实验课程授课方式旨在建立学生精研细读的知识结构模型, 片面追求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 却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按照现代通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来开展授课, 常常形成罗列条文、单向灌输法律理论的单一教学模式, 缺乏教与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仅仅为做了实验, 却没有直观的感受。就是用投影仪, 把实验内容做为PPT的课件, 也是只能简单了解实验内容。如果能够把现代通讯交换技术实验内容在Android平台上实现,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 Android平台教学在现代通讯交换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 这为实验室建设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实现实验室管理系统, 可以基本满足对开放实验室时间上的管理, 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 同时为3G甚至将来4G网络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上提供了参考, 它服从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主管部门按“十一五”规划及国务院8号文件精神, 对高Android及其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支持重点明确, 立项审批加快。科技部多项Android研发项目已立项。上海、天津等省市都在结合本地区的发展, 研究和采取支持Android发展的措施。郑州市政府为了更有力地推动本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的需求, 从满足实验室传统教学向着以个人能力和兴趣的自主式学习而转变, 也对Android的发展给与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3 Android平台具体的实现过程

Android平台是一组面向移动设备的软件包, 它包含了一个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关键应用程序。Android是一组面向移动设备的软件包 (目前不仅限于移动手机领域, Android也已经进入其他嵌入式领域, 如:汽车中控台, MP3/MP4等) , 包含了一个操作系统, 中间件和关键应用程序。Android SDK的预览版提供了必需的开发工具和应用程序接口, 基于这些, 我们就可以使用JAVA编程语言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应用程序了本程序旨在方便学生们时时查看课程实验而设计的。虽然整个程序加的内容不是很多, 但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查看功能, 在后续的开发中将在对其内容的饱满程度和人机交互的丰富上做提高。

下面简单描述下程序流程:当用户打开手机上的快捷方式, 我们看到的是程序的主页面, 用一个TextView控件显示了程序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内容概括。紧接着是4个Button控件, 分别是两章实验内容、帮助和退出。当用户点击第一个Button即第一章程控交换基础实验后, 会进入该课题的具体内容页面, 此程序中包括一张图片, 用户可以对图片进行移动、放大和放小的操作, 同时支持多点触控, 这也是本程序的核心难点。点返回键回到主页面, 同样, 点击第二个Button控件效果与第一个一样。当用户点击帮助按钮时, 屏幕弹出一个文本框, 显示了程序的制作人信息, 是通过ScrollView控件实现的。用户点击退出Button, 程序结束。

4 Android平台创新程度、应用价值

本项目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 拓宽学生知识面, 使学生获得了更多、更新的知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经学生使用, 取的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向辉, 张国印.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田泽.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3]葛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组织与问题建构[J].现代教学, 2006, 11.

[4]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5]李进材.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

[6]林培英.课堂决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篇4:探讨《现代交换技术》的教学

本文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现代交换技术”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依据该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解析了如何在教学中结合目前的应用讲授这些交换技术。

1概述

《现代交换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其核心的概念是交换。最原始的“物物交换”、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实时通信和网络通信实现的都是人们最迫切的需求,也体现了交换技术的演进。该课程剖析的是信息交换技术,即电子通信中的交换技术。本文从该课程的几个基本问题出发,细致解析了《现代交换技术》的教学方法。

2固定电话通信中的交换技术

2.1数字交换的前提:信息数字化

数字交换的前提是信息的数字化。固定电话中的模数变换与无线移动通信中的模数变换技术完全不同。目前,通信技术已发展到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通信手段,但国内所有通信原理类的教材中介绍的模数变换技术全都是PCM。有鉴于此,本人在编写《现代交换技术实用教程》时,特意安排了无线移动通信中模数变换的技术。固话通信中的模数变换技术与无线移动通信中的模数变换技术有着质的不同:前者属于波形编码,其特征是对语音信号的波形进行编码。无线移动通信中的模数变换不再是波形编码,而是结合了波形编码与参量编码的混合编码,因而实现了速率较低(参量编码的特征)和性能较好(波形编码的特征)。波形编码将信号波形的幅值进行编码,性能好但带宽很宽;参量编码从语音信号的产生机理出发,构造语音信号模型,提取描述语音信号的特征参数,然后对模型参数或其预测值进行编码。参量编码的带宽很低但性能差。综合二者特性的混合编码用于无线移动通信,解决了无线通信带宽资源有限的问题。

2.2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也是固话通信和移动通信(1G业务、2G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以及3G前期的语音业务)采用的交换方式。固话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检错和纠错;移动通信的语音通信中交换机需要对语音信息检错和纠错;且固话和移动的语音通信都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的功能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这种工作方式即电路交换。

目前,就实现原理与技术手段而言,电路交换已可以淘汰。

3“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

3.1报文交换

从本质上说,报文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与帧中继都具有“存储-转发”的核心特征,只是各有特点。报文交换时,交换机将来自用户的报文先暂时在交换节点内排队等候,待交换节点出口空闲时,一次性转发至下一结点,报文在下一节点再存储-转发,直至到达目的节点。该方式中,信息的传输以报文为单位。为了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网络节点必须具有信息处理、存储和路由选择功能。报文交换的主要特点是:(1)报文交换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2)容易实现不同类型终端之间的通信,输入/输出电路速率及电码格式可以不同。这种交换方式的明显例子有电子信箱业务。

3.2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将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然后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将这些分组传输到一个交换结点。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便于在交换机中存储和处理。分组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很快就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机。分组通过一个交换结点的平均时延比报文要小得多。支持分组交换的协议有面向连接的协议和无连接的协议。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服务,无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数据报服务。解析时分别举出例子。分组交换的特点是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高;缺点是实现技术复杂和效率降低:需要提供存储-转发、路由选择、流量控制、速率及规程转换状态报告等。由于分组交换需要把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头包含附加地址及控制信息,降低了网络的有效性。

3.3ATM交换

ATM是ITU-T确定的用作B-ISDN的复用、传输和交换模式。信元是ATM特有的分组单元,语音、数据、视频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字信息均可分割成固定长度53字节的信元。这53字节分为两部分:5字节的信头含有表示信元去向的逻辑地址、信息类型、优先级和检错纠错等控制信息;48字节的信息段用来装载用户的业务信息。任何业务信息在发送前都必须经过分割,封装成统一格式的信元,接收端则完成相反操作以恢复业务数据原来的形式。ATM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ATM是一种统计时分复用技术。它将一条物理信道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逻辑信道提供给用户,实现网络资源的按需分配。(2)ATM利用硬件实现固定长度分组的快速交换,具有时延小、实时性好的特点,能满足多媒体数据传输的要求。(3)ATM是支持多种业务的传输平台,并提供服务质量保证。ATM通过定义不同ATM适配层AAL满足不同业务传输性能的需求。(4)ATM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技术,在传输用户数据之前必须建立端到端的虚连接。所有信息,包括用户数据、信令和網管数据都通过虚连接传输。(5)信头比分组头更简单,处理时延更小。

ATM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低速和高速业务,是与业务无关的交换方式。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底层技术就是ATM交换。

3.4帧中继

由于分组交换技术是在早期的低速、高差错率的物理传输线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确保数据可靠传输,交换结点要运行复杂的协议,以完成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主要功能。由于最初的传输链路传输质量太低,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是必需的。如今,传输干线均采用光纤,不再要求网络的各结点实现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帧中继是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的高速分组交换技术,由网外的端系统实现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缩短了交换结点的处理时间。这是因为光纤通信具有低误码率和大容量的特性,所以不需要在链路上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采用端对端的检错重发控制方式。这种简化了的协议可以方便地利用VLSI技术来实现。帧中继适于处理突发性信息和可变长度帧的信息,特别适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互连。

其实,这也是一项可以淘汰的技术。

3.5课程安排的建议及教学内容取舍

该课程是《移动通信》课程的的基础,适宜安排在学习《移动通信》之前开始《现代交换技术》。否则,学生学习了《现代交换技术》之后,连目前的主流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所涉及的交换方式这一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没搞清楚。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该课程中的“多层交换”、“MPLS交换”、“光交换”等内容,可以选择性学习。

4结论

篇5: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摄影

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名称 摄影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学时 2 实验类型 操作型

指导教师 高燕 实 验 员 李婷

专 业 _____体育教育_________ 班 级 19体教4班

学 号 2017454127 姓 名 刘勇辉

2021年 4 月 25 日

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一、实验目的及器材

1、了解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数码照相机;

3、练习摄影用光、构图;

4、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处理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数码照相机。

2、多媒体计算机。

3、平面图形处理软件。

三、实验数据(或主题说明)

三、拍摄效果分析(立意、现实和收获)

还记得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是刚好下完雨出太阳的时候,雨后阳光总能给我一种充满期望的感觉,然后就拍下了这张校园内的风景图,我们可以从这张图片上看到过往的人们和车辆都匆匆往来,丝毫没有停留下来驻足观察我们学校雨后阳光的美丽风景,美好的瞬间总是一瞬而过,而我此时用相机保留下了这美好的一瞬间,显得是那么的珍贵!

四、小结及讨论

篇6: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数码相机的组成与主要器件,以NikonP5100为例,了解数码相机的不同拍摄模式与设置,掌握nikonP5100为例的数码相机的拍摄方法。

实验仪器与试剂

NikonP5100数码相机 相机试纸 电池等

实验内容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基本使用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功能按钮设置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调整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拍摄

实验过程

数码照相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将数码相机取景器里的聚焦标志对准要拍摄的物体,半按下快门,直到物体的影像清楚为止。

拍照时应把相机靠紧头部以减小晃动,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尽可能使用三脚架或其他支撑物,以保证相机在较长时间曝光时不会晃动。

照相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图像的分辨率,要知道图像分辨率越大占的空间就越大。

存储卡在拍摄过程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数码相机关闭电源,照相机完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才能取出和安装存储卡,否则会照成存储卡损坏。

数码相机对电池的需求量特别大,现在常用的锂电池可重复使用且电量也较大,使用时应把电量用完在充电。

注意事项

(1)爱护实验仪器

(2)相机防止跌落,碰撞,小的扣带一定要套在手腕上、传递相机要拿稳。

(3)防止灰尘以及一些小杂物保持镜头整洁

(4)避免将相机放在潮湿的地方

(5)注意对光线的掌握,相机在使用时尽量不要直接拍摄太阳或者强光

篇7: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之我见

在上本学期的现代通信技术课之前,感觉我们确实对本行业的具体工作所知甚少,还经常被调侃为“邮递员”或“电缆工”,通过这学期的课,我感觉我对行业内的具体工作和设备终于算是有了那么一点点了解。

一进入实验室,左边是一排大铁柜,桌子上摆了一溜电话,还有一台电脑。我还看见对面实验室有两台电视。经我观察和老师讲解,我明白了那一排铁柜是赫赫有名的程控交换机和基站。经常听到这两个词,不过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两个设备。我想起了近几年很热门的“三网融合”,计算机、路由器组成的因特网,电视网,基站、交换机所属的通信网,都存在于这两个实验室中,难怪老师一直在强调“全程全网”这个概念。把网络概念学明白并不容易,不过这是我们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实验刚开始时老师并不急于演示设备,而是向我们展示各种通信行业的人工作的图片。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们能做这么多事,能在抗震救灾时架设天线,提供卫星电话,能在奥运会时负责场内的网络布置,通信行业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服务部门。老师又接着讲了通信的历史。从信件到电报到电话再到互联网聊天程序,通信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与通信越来越不可分割。试想一下,如果隔绝你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现代通信技术的核心就是电信技术,电子通讯是现代通信的基础。就拿实验室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接入交换机组网,也可以通过手机连上基站组网,这就包含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技术。老师还展示了一种光通信技术,通过激光传输信息。我以前确实没想过还有这种通信方式。这也启发了我,很多通信方式也许并不是技术上很难实现,只是人们没有想到去这么做。

下一节课我们又见识了微波通信。老师还现场用示波器展示眼图给我们看。书本上的眼图和实际看到的还是有差距的,不过在网络分析中眼图还是很有用的。微波通信恐怕是现在实际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方式了,我们平时用的手机通信,还有WIFI,都属于无线通信的范围。

移动通信经过2G(GSM、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到了现在4G(TD-LTE、FDD-LTE)也开始商用了。其实这几种制式在语音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最主要变化是数据业务的传输速度提升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文化需求增大,手机通话和短信不再是手机功能的全部,上网,移动社交,手游也成为了重要部分。智能手机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影响了移动网络制式的发展。如何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是以后的移动通信的核心问题。

说到互联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又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反观通信行业,传统通信行业面临着严峻考验。QQ,微信等O2O应用对语音信息和短信造成了巨大冲击,运营商渐渐被管道化,成为流量提供商。我想起前几天听一位学长的就业讲座,那位学长毕业十年左右,现在是一家猎头公司的CEO。他给我们看了一组数据,10年前我国运营商营收增速是GDP两倍左右,现在已经和GDP差不多了。全球设备商除了华为,其他的设备商发展状况都不太好。互联网公司则是发展势头相当好,给的薪金一般比通信行业高。所以很多同学毕业后都选择了互联网公司而不是通信行业。

篇8: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络技术探析

关键词:通信交换原理,网络技术,软交换

交换技术就是将用户间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传递, 所谓的数据交换就是指数据在不同用户间的转接。如不进行数据交换则无法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通信业这一要求尤为显著。网络中通过中心交换机将数据转换后并发向目的地, 通信技术从最初的步进制传输到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通信网络的交换技术涵盖广泛, 包括:程控交换、电路交换、ATM交换、分组交换和光交换等, 本文仅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促进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1 程控交换技术

1.1 程控交换技术

通信业务目前已经从语音传输转为数据传输, 这导致交换技术也从传统的电路交换转为数据分组交换, 最终将转为软交换。程控交换顾名思义就是程序控制的交换技术, 采用专门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和语音的程序交换。程控交换技术的主体包括程序和数据两个组成部分, 程序又分为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两个部分, 数据则包括系统数据、用户数据、路由数据和交换框架数据。

1.2 软交换技术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软交换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交换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 其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使十分重要的。在与传统网络互通中, 软交换技术一直都是互通的基础技术, 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数据的统一性。软交换技术是网络控制的核心, 由第三方应用平台和数据库作为软交换的业务层, 同时提供第三方应用和管理业务, 保证协议对网络设备的干预。

近年来, 软交换技术飞速发展, 使网络技术日趋完善, 并提供更加便捷的网络服务, 这主要表现在终结呼叫标识, 其标识在作为出口网关时是以呼叫处理功能出现的, 而作为接入网管则以终结ISDN的PRI功能出现, 另外也可以终结企业PBX的CAS信令。通过这样的控制作用, 可以使软交换技术适应更加广泛的网络, 同时基于该控制作用, 可以更加完善软交换技术的保密性和共享性。软交换技术可以适用的范围很广, 包括各种网络, 只需要在线即可, 因此对于其保密性无需顾虑, 并且可以将综合业务介入网关, 实现部门之间的便捷联系, 数据共享更快捷。因此现代智能网业务主要通过软交换技术与智能网之间的协议来实现。

2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报文划分为等长的报文组, 并将报文组进行存储和转发, 主要特点就是利用率高、延时小、实时通信能力强。分组交换技术以存储和转发为交换形式, 是报文交换网之后的新型交换网络技术, 能够满足现代通信的数据传输需求。以此产生的增值业务包括电子邮件、数据交换及在线视频的基本原理都是应用动态技术将数据分割为多组数据, 在对全部数据段进行标识之后, 再进行分组传输。分组交换技术能够应用于非常广泛的网络通信领域, 包括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局域网, 适用于机型不同、传输速率不同的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3№7信令系统

№7信令系统是一种通用的公共信道信令系统, 具有信道利用率高、信令传输速率高和信息传递量大的特点,

3.1 主体结构

该系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建立呼叫和释放呼叫的问题, 组成部分包括用户、信息传递和信令连接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使得系统具有十分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信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链路的三级功能, 通过信令连接控制功能扩大MTP的业务范围, 从而实现子系统号码的全地址自动寻址功能, 用户部分则提供信令系统的基本业务和附加业务, 同时支持的承载业务包括64kbps和n倍64kbps。

3.2№7信令系统的应用

目前该信令系统多应用三级网络结构, 其中包括低级信令转接点、高级信令转接点和信令点。在两个信令点间的信息业务量大时则选择设置直达信令链路:第一级STP被称为HSTP, 一般设置在各省区和直辖市内;第二级STP被称为LSTP, 一般设置在地级市或地区内, 这其中C1和C2通过HSTP连接, 而C3和C4通过LSTP连接。

4 ATM交换技术

ATM交换技术是电交换技术的一种, 其与信令系统的差别就是以信元作为交换单位进行交换, 在对信头进行处理时也会将信元从一个逻辑信道迁移到另一个逻辑信道, 这就是信头变换。用一张翻译表可以实现以上空间交换和时间交换的功能, 译码表列出了该交换单元当前的交换状态。ATM交换技术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而设立的, 现如今通信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最迅速的产业, 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与对食物的需求无异, 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正是在此形势下, 依托ATM交换技术, 结合数字电话网而发展起来的。与其他交换技术相比较, ATM交换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封闭性, 从而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

5 结论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同时随着交换技术的新设备与新技术不断涌现, 对于现代交换理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结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发展中, 交换技术将是通信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 因此应该考虑现代交换技术在应用中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对于其与通信网络技术之间的问题及时予以完善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通信网络中, 交换技术的更新是推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探讨信令系统、分组交换、程控交换和ATM交换技术, 阐述了现代交换原理的根本及与通信网络技术的结合, 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加广泛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赵莲莲.浅谈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络技术[J].华章, 2014, 01 (01) :361-362.

[2]程文清, 鲍慧, 车辚辚.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2, 03 (01) :115-117.

上一篇: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主持词下一篇:城市道路工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