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

2024-06-09

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共8篇)

篇1: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二期建设成果汇报

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学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系“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圆满的完成了预定目标,在配套教材编写、电子课件制作、知识点梳理、试题库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制订新课程标准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对常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研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制订适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

二、归纳知识点清单

通过梳理归纳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取足够的工作过程知识;一方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一体化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三、建设试题库

配套的试题库已初具规模,内容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等多种题型,能够实现无纸化机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编写一体化教材

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模拟“职业岗位情境”,将专业基础理论与工作岗位技能有机整合,进而整合形成新的专业课教材。

五、制作电子课件

多媒体课件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师生交互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合理设计教案内容

教师根据不同的的项目教学内容设计教案,突出教案的创新性、科学性与灵活性,以便能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定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互动共振、互生新知留有余地。

七、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组织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现代化”转变,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也得到激发。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的,能很好地实现“培养适应企业现代技术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篇2: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

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论分析和探索实践过程中,常常提及‚融‘教学做’为一体‛这个关键词,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内涵层次标准把握以及操作实施方面却显出一定的滞后性,其中最为关注的‚融什么‛、‚怎么融‛是重点和难点,应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具体操作标准的界定。我们认为,‚融‘教学做’为一体‛主要内涵应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

做中学。是以为企业一线服务为目标,主动提高院校在市场需求中吸引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企业需求‛与‚院校服务能力至上‛的原则,主动开展各类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以及针对企业需求的科技开发服务,所以‚做中学‛是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重要内涵。

学中做。是以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施为目标,寻求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学习操作技能实际需要,开展诸如工学交替、现场教学等工学结合形式,首要目标是服务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完成。所以,‚学中做‛也是当前深层次工学结合的重要表现。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工学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是何谓深层次工学结合,同行业者理解很多。我们认为,要实现‚做中学‛状态下的工学结合,关键是模式化与机制化两个要素:

深层次工学结合运行模式化。基于‚做中学‛维度下深层次工学结合运行模式化的核心,在于工学结合不单纯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一种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式课程改革、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与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建设、‚双师结构‛团队构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企业越来越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与经历。企业在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工作经历提出一定要求。这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情合理的选择。随着人才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历已成为必然趋势。不仅学生要适应而且高职院校也要适应市场的这一要求,并为此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能不能提供一种既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半工半读教育就能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产生真正影响。半工半读是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教学计划包含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系统的技能训练,特别是‚半工‛形成的‚工作经历‛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凸现出了半工半读教育的特点。半工半读为学生建立了工学交替的方式与过程,使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理论与实践、体验与发现、教与学等实现有机结合。学生可以面对企业生产实际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体验和理解。可见,半工半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较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预就业‛的机会,为扫除学生就业道路上拦路虎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成果主要内容

创新与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实践证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利益、学校利益、学生需求结合最好的一种培养模式。但该模式必须基于不同背景条件来构建,应具有多样性,因此,对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面临

系的构建,构建的原则及体系建立和运作的方法。

4.开展了创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1)构建了三个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范例。在系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范例,同步进行了方案实施试点,通过试点,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了配套制度建设,节约了教育成本,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使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受益,改革效果明显,学校品牌逐渐显现。(2)探索了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了配套制度建设。制订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充实了弹性学制、学分置换、学籍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

(二)成果创新点

1.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要为基本思路,研究探索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和思路。2.在三个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范例,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实效。3.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突破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二个二分之一‛(二分之一课堂教学、二分之一到企业)的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任务实作穿插讲解的方式边讲边练,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做到 ‚教、学、做‛一体化。

4.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导

(四)成果特色 1.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所提出的见解,对构建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指导性。2.具有可操作性

成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范例,结构体系科学、系统,兼顾学生,学校,企业多方的利益,可操作性强。3.具有可示范性

成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构建建议及实践经验,能够起到对其他专业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带动推广作用,具有示范性。

三、课题研究与实践成果

根据教育部2006年14、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这些研究与实践成果,既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又是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即是对多年来高职教育体现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分析与展望。

在此过程中,我们结合学院整体发展的实际,重视开展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有力的推动了重点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和其它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指导和带动作用。说明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国家有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

篇3: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

1月8日, 福州市第一技工学院召开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一体化"教学培训成果座谈会。福建省技工教育中心主任、福州市人社局、福州市第一技工学院有关领导出席了座谈会。据悉, 本次对·支援新疆昌吉州 (以下简称“昌吉州”) 的"一体化”教学培训活动共邀请了昌吉技师培训学院、阜康高级技工学校、奇台县技工学校、英才职业培训学校等技工院校的15位专业骨干教师, 培训时间长达21天。本次"一体化"教学培训, 是根据昌吉州人才培养计划要求, 由福建省人社厅和昌吉州人社局主办, 福州市人社局和福建省技工教育中心协办, 指定福州市第一技师学院具体承办。15位来闽参加一体化教学培训的骨干教师分别参加了数控加工、机电设备维修、动漫设计等3个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培训。作为主办单位, 福建省人社厅领导高度重视, 省厅职业能力建设处、省技工教育中心组织召幵专题会议, 精心准备培训方案、安排班主任服务参训老师的学习生活, 让参训老师在学习上有收获、生活上有保障。培训期间, 省厅职业能力建设处黄晓东处长到现场看望学员, 观摩指导培训工作。福州市人社局和福州第一技工学院在接到培训任务后, 精心部署安排, 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要求教学教研、后勤保障、学生管理等部门, 尊重参训教师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 精心准备培训方案、合理安排饮食起居, 充分调动学校现有资源, 积极配合做好培训工作。座谈会气氛轻松愉悦, 福建省技工教育中心首先带来了福建省人社厅厅领导的问候和寄语, 同时也对本次培训活动的意义和成果做了总结。参训老师纷纷发言, 畅谈本次福州之行的经历和收获。全体学员对福建省人社厅, 福州市人社局和福州第一技师学院各级领导和老师们为此次学习给予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训老师表示, 为期20天的学习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 相聚虽短但友谊长存, 他们将带着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回到_己的工作岗位, 把学习到的先进教学理念推广下去, 把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下去, 把深厚的友情传承下去。

篇4: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

摘要:技能竞赛成果能够体现职业学校较高技能教学水平。如何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发挥实际作用,推进教学改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转换成教学资源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实践性教学;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26-04

一、机电一体化项目技能竞赛现状

(一)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与学生能力水平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项目的考核内容涵盖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大部分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安装、电气线路设计、气路设计、传感检测技术、变频技术、伺服技术、组态技术和PLC编程等,涉及的课程主要包括:电工工艺、电气设备维修、PLC、传感与检测、气动液压、组态技术等,因此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是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是根据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和性能指标,完成作品整体的设计、制作和调试工作,因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的过程实际是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实践过程。另一方面,作品的要求和性能指标的实现可以由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完成,每个参赛团队可以自主创新完成作品设计,因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竞赛训练的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知识结构更完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通常更倾向于录用参与过技能竞赛并获奖的学生。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与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

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是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他们是保证实践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1]一支经验丰富且有能力的师资团队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实践技能,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正确联系实践,从而转化为真正的技能。有技能竞赛指导经验的教师,通过竞赛中对学生的指导与自我锻炼,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水平,锻炼了教师开发创新和指导学生的能力,从而强化了实践教学能力。但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技能竞赛指导经验的。

(三)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设备与实践性教学

目前,竞赛设备的教学运用率实际上并不高。在方式上,技能竞赛的培训方式通常与普通教学有所区别,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现场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而普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往往在项目中对目标和过程的要求较为缺乏。为了充分利用竞赛资源,促进技能教学改革,应将技能竞赛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评价方式和要求等竞赛成果运用到普通的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以更高的培养标准要求每个学生,甚至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要求相一致,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从2007年举办至今,每年都有一大批师生参与,竞赛成果突出。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是一个团体项目,由两名学生完成,一个作品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合作完成。在这种项目的设计制作中,需要参赛的同学共同分析讨论出最佳设计方案,根据每个同学的专长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机电一体化作品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

近几年来,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内容逐年加深,工艺要求更加严格,竞赛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对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要求更高,这反映了企业正不断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要求。而技能竞赛所提出的新工艺、新内容、新技能更是当下企业需求的直接体现,是企业对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在规格品质要求上的具体体现。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要依照竞赛中所反映出来的行业企业信息,总结职业学校师生对设备使用、训练过程、竞赛试题、竞赛手段、评价方式等形成的深刻认识,以及参赛过程中队员所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经过提炼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通过转变技能教学方式,在技能竞赛资源的运用中,让广大师生享受技能竞赛的成果,提高实践性教学水平、技能水平,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双师型教师。

三、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的方法研究

(一)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转化方法流程及内容

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工作环节:竞赛成果的整理、理论知识整理、工艺规范整理、竞赛心得整理、微课视频拍摄,转换过程中有效完成将竞赛学生和教师的技能形成过程转换到实训训练教学过程中,将竞赛的心得体会和训练内容融合到学案和课题项目的设计中。

任务书和学案的设计与技能竞赛接轨,以竞赛的要求加以整理,最终形成教学所用的资源库。过程中将贯彻竞赛理念,严格要求,规范设计,由参与技能竞赛的学生配合老师完成资源的整合。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的转化方法

实训教学侧重技能的训练,但并不代表弱化理论的学习。转换过程中,理论的学习将主要以微课、课件或文档的形式呈现,由学生自主完成,并能够根据学案融合到技能的学习中,因此转换过程将主要集中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转变上。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思想,创建慕课平台、拍摄微课视频,供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及其他感兴趣的师生学习。对于想要动手实践和更深入了解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自动线实验室利用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进行实践,从而深化所学知识。机电一体化训练的教练和技能竞赛的学生也可给予相应疑难解答。对于疑问解答情况,可以设计一个微课,在慕课平台上实现共享,这样在突破难点、疑点的同时,也使教学资源在共享中更加完善。另外,将技能竞赛成果制作成短片,在校园网上播放,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供广大师生观看,将更有效地发挥成果的转化和辐射作用。

教学过程,首先应以技能竞赛的要求规范教学过程、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成果等,教学中对用到的相关课件、图文、成果进行展示和分级评价。学生实践过程中,做到准备充分、思路清晰、操作规范、有始有终,可安排有竞赛经验的学生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评价项目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教学新内容、新工艺和重难点加以梳理,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化和迁移。endprint

(三)针对转换流程进行可行性及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取得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竞赛资料,可充分转化为资源。实际转化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一是对可转化素材利用的可行性分析。需要对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系统地梳理竞赛的各项工作及标准[2],从而寻找可以转化、并对日常教学具有改革意义的教学资源。竞赛的运作体系与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之处,实践课程主要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大多为双师型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技能,教学经验丰富,且一部分教师也具有竞赛经验。必须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通过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的方式,寻找合适内容和合适方式进行转化,为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的转换过程和实施提供充分保障。二是对实施条件的可行性分析。企业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迫使学生不断更新提高技能,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成果,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关注,他们对设备充满好奇、对成果充满渴望、对自己不断挑战的心理,为技能竞赛成果转换成教学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然,对转换的成果需进行试点运行,可先进行小班化的教学实验,确定其可行性和优越性,积累一定的实施经验以后,再全面推广到常规班级的教学中,以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表1是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成的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的对比表,从中可以看出转化成的教学资源与传统资源的差异,以及对资源的实施利用所提出的相应要求。由技能竞赛转换而来的教学资源,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资源,更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要求规范教学场地、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向企业的管理模式靠近。传统的教学资源内容单一,往往由单门课程组成,而机电一体化成果的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更加综合化,融合了多门学科,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能竞赛往往反映了当下企业对新技能的要求,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更趋近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四、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成果转换为教学资源,虽然参与的主体为技能竞赛学生和竞赛指导老师,但教学资源的实际使用,使更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享受到技能竞赛的成果,发挥了较大推进教学改革的作用。表2是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某班级在转化资源使用前后效果对比表。

通过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后对教师和学生课程训练的学习效果的数据分析对比,从中可以看出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并有效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了竞赛设备的利用率,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竞赛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锻炼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总之,通过运用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教学资源,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其他专业如何发挥技能竞赛教学资源的作用促进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实验样本,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廖芳.浅谈电子技能竞赛与高职实践性教学的关联[J].大家,2010(20).

[2]马成荣.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2015(1).

篇5: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

海伦农场位于海伦市境内,我们位于海伦北面70公里处,通北河西面,海北的西面,建设农场的北面。今年,这个农场党委紧紧抓住场市共建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契机,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与海伦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党建活动。双方共开展党建各类活动30余次,党员参与人数达300余人,成立“结对共建”党支部1个,一体化党建活动带动双方各项产业发展实现利润2000余万元,取得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

党支部共建,营造场市共建和谐氛围。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大,党员交叉居住,流动性增加。农场党委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方便党员参加活动为出发点。适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调整党建工作思路,与绥化市委组织部洽谈协商达成支部共建协议。通过“托、建、设、传”四种做法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托管流动党员,使党员有家可归。这个农场有37名党员在绥化市务工、居住。绥化市也有18名党员在农场务工发展。为了使这部分党员不脱离组织,通过与绥化市委组织部的交流与合作,双方签订了“流动党员托管协议”,将这些党员就近划分到所在地党支部,参与组织生活。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解决流动党员之难。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居住,党费难交,组织生活难过,工作生活难办,农场党委针对这一状况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随时解决流动党员生产、生活及组织生活中的困难。设立“流入党员之家”电子信箱,作为流动党员与组织、与党员之间交流、沟通的绿色通道。流动党员对流入地党组织有意见和建议,党员与党员之间有什么心得体会,都通过电子信箱进行交流。传送党员动态,掌握其思想脉搏。农场与绥化市两地党组织为了使流动党员互不脱离原党支部的联系,派专人负责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并将其打印成书面材料,每月向对方党组织传阅,随时掌握其动态,为城乡一体化党建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经验共享,推动场市党建提档升级,统筹场市党建的重要目标取向,就是推进场市党建要素,资源的有效整合、综合运用,实现相互带动、相互提高、相互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中,双方通过“一比、二看、三共享”的方式,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提档升级。“一比”即场市组织部门将各自党建工作中的突出作法、先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相互借鉴学习。把绥化市“党员特色经济合作社”、“党员互助组织”及农场 “党员先锋岗”、“党员致富联合体”等党建载体活动,作为城乡一体化党建活动内容进行完善推广。“二看”即一看党建示范点现场。双方每年组织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参加党建示范点现场参观活动。使双方在党建图板设计,活动场所建设上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二看党建内业建设,夯实党建基本功。场市各级党组织经常开展党建内业观摩活动,相互学习对方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场市党建内业建设更具规范化、科学化,双方党建内业建设水平得到了提高。“三共享”即“党建信息共享”、“党建培训基地共享”、“党建活动共享”。场市将具有

党建信息传递作用的市电视台、农场广播电视局、农场文化信息共享中心做为党建知识宣传的共享媒体,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将市党校,农场党建活动室做为双方共同参加党员知识培训的中心,进行综合培训。在去年的“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场市都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海伦农场举办了城乡一体化党建知识竞赛,通过党建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场市广大党员之间得到了沟通,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资源共用,驱动场市经济共同发展。农场以驱动场市经济共同发展做为开展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工作中我们狠抓“龙头、能人、资源、技术、服务”五共用。“龙头共用”。农场的龙头企业卤粉场、冷冻厂有限公司2大企业有百万利润。“能人共用”。打破人才的服务地域界限,通过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场市两地将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交流创业,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重点实施能人交流挂职,绥化市交流到农场的胜利乡农民党员,玉米合作社曲佳丽伟来我场种植粘玉米500亩,拉动农场种植粘玉米1.8万亩,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资源共用”。绥化市耕地资源丰富,但农机装备落后,土地板结,收获不及时,直接影响了农户种地效益。农场现有党员农机互助协作体5个,机械力量雄厚,通过农场基层组织与海伦市各基层组织的“结对共建”,双方签订代耕代收合作协议。农场党员农机互助协作体每年出动大型农机具60多台套,党员参与人数达80余人次,为绥化市乡镇代耕代收15多万亩,创收8000多万元。“技术共用”。今年,农场与绥化市加大农业技术领域共用的推进工作。农场在海伦市三个乡镇建立农业示范区,推广农场大豆大垄密、玉米早优密等技术,示范区面积达到700亩,农户亩均增收300元。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每年向地方提供良种8000吨,应用面积15万亩。农场每年在开展农业技术知识培训时都会邀请地方农民来参加或直接送技术下乡村。今年共开展“送种植、养殖技术下乡村”活动3次,为地方农民培训种植、养殖技术100余人次。“服务共用”。农场与绥化市两地服务领域机构共用,减少重复设置,使农户就近享受服务。农场设有先进的天气雷达系统及人工防雹队伍。农场与绥化市农委联网,每日一传输,有效防范了因天气带来的农业灾害。农场防雹队伍还多次帮助乡镇增雨防雹,促进了地方农业增产增收。绥化市农机服务站定期上门为农场农机户提供技术服务,降低了农机户的机车保养和修理费用,绥化市职业介绍所每年为农场介绍输出劳动力200余人。

优势互补,促进场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场市社会事业建设各有所长,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中我们侧重“结对共建”,促进场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重点是通过文教和卫生两个党支部“结对共建”方式,促进场市各项社会事业的相互发展。海伦农场子弟校党支部与绥化市一中党支部“结对共建”后,绥化市一中党支部多次派出教学能手来农场子弟校与老师进行座谈交流、观摩授课、现场指导,极大提高了农场老师的教学水平。农场就学条件优越,去年共解决了200余名临近乡镇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农场子弟校每年中小学校开展公开课、文艺演出、篮球赛等教育教学、联谊活动。海伦农场职工医院党支部在与海伦市医院党支部“结对共建”后,农场医院今年先后选送三名医务人员到绥化市医院进修,提高了农场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农场医院免费为周边乡村、林场的职工群众

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服务800余人次,年接诊地方患者500余人次。同时还开展了绥化市医院专家到农场定期坐诊,农场危重病人向市医院转诊等共建活动,不但为农场职工节省了医疗费,也增加了市医院的收入,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促进了双方医院的发展。

篇6:研修成果教学反思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新加坡、中国香港等英语为官方语的国家和地区,自然拼读法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必修内容。学生学会了此法,掌握了发音与拼写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自己进行阅读,学习和记忆单词就会事半功倍。正如自然拼读法教学专家Blevins(1996)认为的那样,自然拼读法包含了字母音和形之间的关系,是向学生讲授英语中最普遍的音形关系,使之能够解读或拼读单词。这种解读单词的能力是阅读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有效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

小学低年级(一般从二年级起)的学生已掌握汉语拼音,用拼音朗读和阅读的能力基本形成。由于汉语拼音中有许多音与英语的发音相似,如英语中的辅音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发音都很相似,汉语拼音的ao与英语中的元音/au/的发音基本相同,等等,及早采用自然拼

读法进行语音教学,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对音素教学产生的正迁移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

(二)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

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采用的都是音素(phonemic)教学,但前者学习48个音素,是以另外一套书面符号来代表音素。这对小学生而言,无疑加重了负担。自然拼读法则学习国际音标48个音素中的44个,是以字母和字母组合来代表音素,学习者只要记忆一套符号(英语字母)即可。这样就可以弥补因学习国际音标而需兼顾音、形两组符号的缺陷。掌握了自然拼读法,小学生就可以不需要借助音标就能认读单词,从而少学一套符号,减轻学习负担。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自然拼读法完全可以取代国际音标的教学。

(三)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效率

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自然拼读法是任何年龄、任何学生学习单词最快、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学生只要掌握了单词中字母的发音,学习单词就再也不用靠模仿来记住单词的发音,可以做到见词可读;了解了英语拼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即可利用这些规律记住单词的拼写,做到听音可写。

(四)促进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

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单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单词是由一些单元(字母或字母组合)构成的,也能让他们理解字母的音与形的一致性。据研究表明85%的英语单词能够通过字母音形对应的规则来拼写。学生在掌握了英语字母的这种音形对应关系之后,就能很快地进行单

篇7:教学成果总结

龙岩学院思政部

张祖钧

杨玉凤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多方探索,既开展校内的实践,也建立了校外的基地;实践方式既有参观访问,也有调研考察,每一种方式都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反复比较中,我们尝试了“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这种较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新模式,把它作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模式进行探索,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以及如何加以推广应用。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模式创新”教学成果的具体内容包括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显性成果主要指理论成果和社会反响两个方面。理论成果有:《学子 村官》编著、两年来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学生调研报告汇编、学生日记汇编、宣传画册等;产生的社会影响包括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老百姓对驻村学生的评价。隐性成果主要指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具体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加深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2)利用“驻村任职”这个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缩短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更好地学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更好地调整角色期待值;(4)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5)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二、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的实施

为了使学生的“驻村任职”实践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分阶段开展工作:

第一步,建立实践基地。为了让学生在“驻村任职”中能真正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增长才干,积累经验,转变思想,陶冶情操,服务“三农”,2007年暑期,我校在著名的革命老区、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古田镇建立了“龙岩学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基地” 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并从全校各院系挑选了20位优秀学生干部派送到古田镇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驻村任职”,担任10个试点村村长助理或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任期为一年。我校与古田镇政府签订了共建协议,古田镇党委、政府给20位驻村学生颁发了任职证书,邀请媒体记者和相关部门,在古田会议旧址共同见证了“龙岩学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基地”暨“龙岩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隆重授牌仪式和颁发证书仪式。

2008年暑期,我们与西陂镇共同开展“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共建活动,西陂镇成为思政部又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基地” 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我们精选15名优秀学生到西陂镇驻镇、村任职。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07年我们对各个院系推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20位“驻村任职”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介绍古田镇的镇情民意,宣布“驻村任职”规章制度,为“驻村任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8年思政部在全校公开招聘“驻村任职”学生,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在经过筛选之后,确定了15名驻镇、村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西陂镇与古田镇有较大的差异,西陂镇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基础好,新农村建设起点高。西陂镇希望以共建活动为先导,利用龙岩学院所具有的人才、智力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势为西陂镇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各个岗位对学生有较强的专业要求。所以学生的培训既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培训,也包括到岗第一周的岗位培训。

第三步,寻找社会实践切入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思路有了,但如何利用“驻村任职”这个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古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需要什么,我们的同学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包括镇、村干部、带队老师和同学,心中谁也没底。为了找准切入点,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到镇周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个试点村进行几天的分组走访,思路在走访中形成。(1)百姓反映比较一致的要求有:举办英语培训班、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班、健美操培训班、交际舞培训班等。(2)我们发现,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了解甚少,一些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民也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政府 的事情,与己无关。(3)由于镇周边的村落比较富庶,许多村民平时闲着没事就搓麻将或者喝酒。掌握了第一手的真实情况后,集中一个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计划也就形成。

08年在西陂镇的驻村任职工作计划也是在走访中形成。西陂镇位于城乡结合部,这几年发展很快,一些农民因为土地被征用得到的房子或直接经济补偿较多,物质生活较为富裕,但是精神文化生活还是较为欠缺;西陂镇属于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问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西陂镇拥有很多企业,其中既有知名企业,也有一些小型企业,08年在经营上面临一些困难,急需进行科技创新。我们针对初步了解的问题布置专题调研任务,学生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比如,举办太极拳培训班、迎奥运游泳比赛、分专题进行科普宣传等,我们同意了学生的计划,分阶段开展工作。

第四步,实践教学的实施。2007年暑期在古田的社会实践教学分为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和参观访问等三大块的工作。重点工作:(1)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工作,通过发放问卷、走访村民等方式了解古田镇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升同学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2)在古田镇政府前的篮球场举办健身操(早上)、交际舞(晚上)培训,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引导村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推动古田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让20位“驻村任职”学生接受一次文化洗礼。(3)组织宣传小分队,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宣传党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入户解读中央各种惠农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帮助村民了解我党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同学要把个人的成才与祖国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了解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摸清新农村建设存在那些问题,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日常工作:(1)担任村主任助理或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协助做好村务党务工作;(2)参与计划生育、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具体事务;(3)组织骨干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要求大学生要自主开展各项工作,利用团队的力量共同面对社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参观学习:(1)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纪念馆、红四军政治部司令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中国闽西特委机关旧址、中国闽西一大会址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到中国虎园、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观看珍稀动物与千年红豆杉林,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感受祖国美好河山,实地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3)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样板工程——燎原新村、苏家坡村实地调研,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2008年在西陂镇的主要工作:驻镇、村同学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思政部教师布置的专题调研任务以及10篇日记;印制宣传小册子,每一期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科普宣传,宣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当地百姓需求,开展太极拳培训;参与大洋村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大洋村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献计献策;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洋畲村参观,为学生的调研报告提供素材;回访2007年共建单位——古田镇等等。第五步:对实践教学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收尾工作。按照这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驻村任职”的最后一周为总结收尾阶段,主要工作有:(1)制定《龙岩学院“驻村任职”学生鉴定表》,在社会实践结束之前,由所驻村的村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对任职学生集中一个月的思想、工作、能力、成绩做出客观的评价,加盖单位公章,送有关单位存档。(2)召开龙岩学院·古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龙岩学院·西陂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共建活动座谈会,邀请镇领导及相关部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村长和村支书、带队老师、“驻村任职”学生,交流这一个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心得,总结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3)统计调查问卷,整理个人走访日记,形成个人“驻村任职”总结材料,包括任职以来取得的成绩,怎样取得成绩,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提出今后个人努力的方向;(4)撰写驻村调研报告、个人心得体会,为所驻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决策提供参考;组织教师对上述两个文档给予指导,并编辑出版;(5)精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图片,制作幻灯片,举办大型图片展,召开龙岩学院“驻村任职”学生总结表彰会,评选优秀“驻村任职”学生、优秀“驻村任职”总结材料,邀请部分“驻村任职”学生在大会上交流“驻村任职”感想,宣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果,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影响;(6)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好事做实,实事做好;(7)根据古田镇和西陂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组织学校的部分专家分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服务古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8)举办龙岩学院与古田镇的联欢晚会,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三、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模式的创新点

第一,“驻村任职”社会实践模式的实施体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二是与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相结合,三是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因而,具有自己的内在增长源。

第二,“驻村任职”社会实践模式注重探求这种模式的外在增长点:一是找准社会 的需求点;二是找准实践的切入点;三是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为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第三,“驻村任职”实践模式具有其他实践模式所具有的一般功能以及自己的特殊功能。

(一)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这种模式具有以下功能:(1)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功能;(2)对树立良好职业理想的导向功能;(3)对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助推功能;(4)对创新精神的培育功能。

(二)对于学校来说,这种实践模式的最大功能是桥梁功能,架起了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桥梁。学校已经把大学生“担任村官”纳入校地共建项目,实现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在人才、科技、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全面对接,而不是仅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以集合全校智力资源,建立新农村建设“智囊团”,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究和解决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技术。大学应该是创新的摇篮,我国正在实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碰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虽然学者们进行了多方探讨,但是在诸如村官任前培养等问题上缺乏实践上的尝试,我们希望我们的尝试能为解决村官计划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点思路。

(三)对于地方来说,大学生的到来,给当地农村社会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也带来了活力。

四、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模式产生的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模式创新”教学成果的具体内容包括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驻村任职实践模式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大大增强。

2、学生通过走进农村、了解农村进而了解社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

3、学生的才干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4、学生通过参与农村基层工作,增强了对农村基层工作的了解和认同,部分同学还确立了毕业后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职业理想。

篇8: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

2009年, 对于中国通信行业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一方面通信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正在经历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 另外,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 这就要求长三角融合发展的步伐再次加快。为此, “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的召开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江苏省的高度重视, 部省领导出席会议并提出新要求。

专程前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祝军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 推进长三角通信一体化, 一是要充分利用通信业全程全网的特点, 科学规划, 加强长三角区域整体谋划;二是要注重错位发展, 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和同构化的竞争, 发挥各地自身优势, 突出特色, 加强合作;三是要进一步创新长三角区域信息通信产业合作模式, 加强在无线城市建设等项目上的合作, 寻求有效推进长三角区域信息通信一体化发展的合作新举措。

江苏省政府周游副秘书长发言指出, 本次论坛围绕“加强区域信息通信合作, 促进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发展”主题, 通过举办专场报告会、召开投融资大会等形式, 为通信主管部门、通信运营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专家学者之间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论坛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论坛在我省举办, 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合作, 提升江苏通信发展水平, 为加快长三角通信一体化作出应有贡献。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苏少林局长指出, 立足于长三角通信一体化这一主题, 本次论坛是在一个极为特殊的时刻举行的:一方面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尚未见底, 另一方面是通信业新一轮重组初步到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 更加深层次地推进长三角通信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振奋精神, 坚定信心, 危中寻机, 共克时艰。为了扩大论坛效果, 我们组织了长三角互联网投融资大会、呼叫中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长三角经济转型主题研讨会两个分会场, 其目的在于搭建沟通平台, 深化合作内容, 创新合作方式, 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保稳定、促和谐。

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就是站在国家的大背景下, 通过更高的视角来看行业, 即“跳出行业看行业”, 就是希望长三角的通信业界增强信心, 共克时艰。

融资、服务外包分论坛反响热烈

成果丰硕:8.6亿的融资需求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蔓延, 电信行业重组刚刚完成, 多种复杂因素对通信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情况下, 为帮助互联网企业在困难中寻找希望、在危机中寻找商机, 整合长三角区域优势资源, 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江苏管局特联合上海、浙江管局共同主办此次大会, 继“2008’长三角互联网投融资大会”取得极大成功之后, 根据最新的经济形势搭建的互联网产业投融资平台。此次会议围绕“政府搭桥, 资本助力, 帮助互联网企业战胜危机”为主题, 特邀国内外众多以互联网为投资方向的投资商和互联网业界的精英人士, 为互联网企业战胜经济危机出谋划策, 融通资本, 提供服务。

大会为参会企业精心安排了“创业”、“股权”和“风险”等不同投资阶段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各地融资企业共带来了58个互联网发展项目向16家国内外知名投资公司推介, 融资需求共计8.6亿元, 经过54场对接会谈, 有9家融资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

交流热烈:服务外包引发关注

此次由江苏省互联网协会、通信行业协会增值电信业务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呼叫中心外包产业发展研讨会得到了社会各方的积极响应, 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的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增值电信企业、通信行业协会、互联网协会和呼叫中心专业公司的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来自国内外呼叫中心业界、产业园区的4名专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与会人员就国内外行业发展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上, 肯沃基公司全球咨询服务总监袁达文作了全球离岸外包发展趋势、供求分析YANGTZE RIVER DELTA FORUM长三角专栏及印菲中比较的主题报告, 海邻全球服务公司总裁王建民作了中国BPO的机会与发展策略的主题演讲。上海肯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丰祖军先生作了中国企业加入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准备状况观察的演讲。无锡 (国家) 软件园管理中心阙尧尧副主任发言, 介绍了无锡 (国家) 软件园开展服务外包的有关情况。此次会议是是针对呼叫中心外包产业与长三角经济转型而展开的一次深入而务实的研讨, 对推动江苏呼叫中心外包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经济专家再述如何再造城市群战略

陈淮:从中国信心到城市群战略

作为“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的亮点之一, 著名经济学家陈淮教授在会上所做的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主题报告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金融危机可以变为机遇

陈淮从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表示, 人类社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科技成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前所未有, 这些科技成果的潜力远未被充分发掘出来。科技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超原来的预期, 金融危机恰好给了中国和中国的信息产业一个最好的历史机会。

陈教授说, 当今世界, 原来渐进式的调整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行强制调整, 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世界资源的配置格局和为此服务的市场及价格体系不能满足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不过, 陈淮教授仍然认为, 虽然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影响的严重性和持续性不容低估, 但是目前确实有支持“乐观”的因素。这一方面是由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明显快了一拍, 另一方面, 我国的基础设施投入尚有充分从余地, 所以不存在资本过剩的问题。

抓紧打造长三角城市群

陈淮教授表示, 包括长三角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 经历了过去5年里快速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因这次金融危机受到的影响现在还无法估计。与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群体主要是富人群体不同, 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是农民工群体, 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 这就意味着全国2000多万个家庭返贫。这一点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陈淮教授说, 中国是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因此必须加大速度扩大再生产。另外,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我们还面对价格危机的问题, 国家下达4

万亿投资后, 需求的增长不一定会使价格回升, 这是由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决定的。但在这次金融危机过程中, 中国仍然掌握最重要的资源:一是投资领域的需求, 二是巨大的消费市场。

而结合长三角等区域经济的发展, 陈淮教授表示,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城市化出现了一个新的说法———城市群, 这说明我国已经走过了单个城市发展的阶段, 进入城市群的阶段, 接下来要考虑如何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率, 因此, 经济一体化是必经阶段。所以, 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重心已经不再是大区域, 而是城市群。城市群战略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很重要的特点。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 陈淮教授预测, 5~8年后, 城市群战略效果将显现。 (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确认)

上一篇:房地产样板房文案下一篇:廉政风险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