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名言警句

2024-06-17

中学生法制名言警句(精选6篇)

篇1:中学生法制名言警句

1) 如果我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这样的法律可以抑恶扬善。――大仲马(法)《马希里选集》

2)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是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3)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4) 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豁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必须让政治充分反映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体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与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相抗衡。

5) 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

6) 任何事情,只要与自然发颠扑不破的永恒要走向冲突,就是无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约束任何。

7) 人与人是不相同的,人们不能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视同仁、人人相等。

8) 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

9) 全部历史就是利益的斗争,而法是那些占了上风的利益的权威性的表现。――拉布里奥拉(意)《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10)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

11)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12) 没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没有刑罚。

13) 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14)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

15)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篇2:中学生法制名言警句

2)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3) 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4)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5) 系统的法典化可以是法律生活的有意识的普遍的重定方向的产物,譬如作为外交部政治革新的成果,或者作为希望达到政治实体内在社会统一的各阶级、集团之间妥协的结果。

6)习惯法非但不比法令灵活,非但不必法令更容易适应新的条件,而且相反,它更趋向于抱残守缺、因循守旧、难以变化。

7)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8) 我已经发现,混乱和一切火海的起源、原因和发展都与各种社会的腐败的法制有关。

9) 我们作为人而有权拥有的平等是环境平等,而不是个人平等。

10) 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11) 倘若世上没有坏人,也就不会有好的律师。

12) 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13) 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就越难看出在刑罚平等上有什么司法。

14)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篇3:利用名言警句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指出:青年一代正在跨入一个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随着世界的飞速变化, 教育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以知识为核心”向“以创造为核心”转变, “以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创新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确立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观念,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 站在时代的潮头,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21世纪教育的振兴奉献青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的。

一、讲解

通过对教材中名言警句的讲解, 让学生懂得意思, 学会知识, 并悟出学习方法,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还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 荀子的名言:“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当讲到这个内容的时候, 在普通班授课时我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解释“跬步”“不积”“江海”“锲而”“朽木”“镂”的意思各是什么;第二步:解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的意思各是什么;第三步:解释“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的意思是什么;第四步:把荀子的四句名言连起来再做解释, 让学生把它抄好, 然后自己默默复述。通过反复进行, 直至多数学生能够解释, 这样这一内容才算结束。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开展教学, 如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只需做到第一步和第三步就可以了。

在解释名言警句的时候, 我会经常穿插一些故事。例如, 讲到贝多芬的名言“在不利与艰苦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的时候, 我就向学生们介绍贝多芬的事迹:德国伟大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遇了数不清的磨难。贫困, 几乎逼迫他行乞;失恋, 简直使他绝望;双耳失聪, 对他的打击更加沉重, 他痛苦地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愿与外人见面。然而种种不幸、挫折磨练了他的意志, 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他最终发出了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呼声, 创作出《第九交响曲》等经典作品,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经过我对课文名言警句的多次解释, 学生普遍在这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再遇到名言警句的时候, 我就让学生自己完成, 从结果来看, 他们完成得很好。这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添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使学生越来越喜欢上政治课, 对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二、朗读

讲课接近结束时, 我会让学生们朗读名言警句, 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初读的时候, 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知道字的读音, 这时, 我把拼音注在黑板上, 让他们把它标注在自己的课本上, 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读, 只要遇到不会读的字就举手。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他们识字难的问题, 最后进行全班齐读。这一方式, 让学生们感到这不仅是一门有趣的思想品德课, 也是一门艺术课, 他们能从中学到很多的语文知识。例如,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学生们在读这句名言时非常用情, 很多学生在读完之后都不由得思考:苦难到底是什么?通过思考、讨论, 他们深受启发, 纷纷表态说:苦难是人生一笔财富!

三、摘录

让学生摘录名言这一步并不难。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做了。只要老师要求, 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只要让他们坚持下去, 形成习惯, 日积月累就会获益匪浅。

四、引用

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引用名言警句, 把名言警句用到论述题和小论文中做论点和论据,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有很多学生怕做论述题和写政治小论文、作文。当他们拿到题目的时候, 总是不知如何下笔。考试时, 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的论述题和政治小论文部分都是空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何在?我认为, 这其中的关键是他们缺乏知识的积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让学生们在做论述题和写政治小论文时有话可说, 即把所学的知识用在实践中, 我要求学生们每个人准备一个小本子, 把思想品德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记下来, 并弄懂它的意思。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 针对作业“如何克服困难”学生们会这样阐述:做每一件事, 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想到“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努力克服困难, 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做学生既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又把名言警句用到了作业题中。又如, 针对作业:“怎样培养良好的情趣,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生们首先想到的是“人的胸怀是宽广的”。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 才能做到不因点滴成功而沾沾自喜, 不为区区小事而烦恼。一个人只有把目标放在远大的事业上, 才会有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度量。再如, 讲解积累的重要性, 学生们就会列举“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涓涓细流, 汇成江海”“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等句子。

篇4:浅析中学课文中的名言警句生辉

名言警句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教育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对最终上活、上好语文课作用较大。笔者就中学课文中名言警句分析如下:

一、概括精炼、回味无穷

名言警句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它不仅反映了教材在结构体系、语言文字、版式设计等方面求实、求活、求新的探索,更体现了教材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特点。朱自清的《春》中有:“一年之际在于春。”这句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它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对春的赞美诗更是比比皆是。朱自清歌颂了春的创造力,强调春的宝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这些名言警句无不概括精炼、让人回味无穷。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名言警句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发挥其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并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形象深刻、导之以行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站在埋葬着瓦莉亚和同志们的墓地前,保尔缓缓摘下帽子,默默地怀念,默默地离开……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发人深省的一幕。面对这一幕,无数的读者都在不约而同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生命如何才能更有意义?保尔用其一生的奋斗告诉我们——把自己百炼成钢,成为祖国革命、建设的栋梁。那么,钢铁又是怎样炼成的?从此后,保尔不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工作中,布尔什维克主义信念从来没有改变,直到生命的结束。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与爱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因而抓住名言警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利用课本现有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写体会、写小论文,讨论,辩论,以增强感受;在实践中把它们作为人生信条和座右铭,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此外,鼓励他们平时多收集,多交流,共同鉴赏,以发挥群体效应,体现语文课的人文导向作用。

三、潜移默化、启迪思想

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是予学生以教育。”“我提醒自己,不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前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走一步,再走一步》)本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含义深刻,启迪人的思想,这句话,是告诉大家,做任何事情,只要选准目标,就不要瞻前顾后,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最终就会达到这个目标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清·彭端淑《为学》)做任何事情,有了明确的目标,还需通过主观努力才能实现,“为学”也是如此。名言警句琅琅上口,简约而有力量,经常诵读潜移默化,能启迪人的思想。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宋·欧阳修《卖油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因此,名言警句的运用,应注意课堂上的正面导向作用,做到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指的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风雨。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指的是尽管人生有着诸多苦难和挫折,但要心存希望,明天会更美好。生命不息,永不放弃。前面半句讲的是人生际遇,后面是颂扬生命坚韧之美。有些名言警句本身是课本内容演绎、归纳、解释、论证的结果,当然可以作为相关内容的主题;而且这种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懂得人生哲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这些名言警句都是升华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5:安全法制名言警句

2. 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3. 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4.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

5. 万物皆有序,有法天下和

6. 守法平安,平安是福

7. 守义持正巍如泰山,严肃执法无愧天平

8. 崇德最快乐,守法最自由

9. 法律是正义与善良之本

10. 崇尚法治,守护公平,秉持良知,捍卫正义

11. 最高的诚信是法治

12. 法律必须被信仰

13.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4.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法谚

15. 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 ——埃尔曼

16.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17.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18.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

19. 法者,定分止争也。——《韩非子》

20.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子》

21. 禁奸止过,莫如重刑。——《商君书〃赏刑篇》

22.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史记》

23. 惩其未犯,防其未然。——长孙无忌《唐律疏议》

24. 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司马光

25.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亚里士多德

26.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培根《论司法》

27. 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28.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29.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黑格尔

篇6:中国法制名言警句

2) 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庄元臣)

3)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清、郑观应

4) 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清、梁启超《饮冰室》

5)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苏轼《策别第八》

6)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

7)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8)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

9)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10) 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11)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12)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13) 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14)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5)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16) 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17)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18) 民不举官不究。

19) 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上一篇:教学诊改免费下一篇:我爱祖国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