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2024-06-12

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精选6篇)

篇1: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傅蕴德 1 李壬水1

蔚欣2

1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14030)

2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014032)E-mail:

fuyunde@sohu.com 摘要: 该论文阐明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对与技术创新关联性较强的难点因素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把企业技术创新置于世界性创新环境中去探讨,对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剖析,提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对策,简要回顾了我国技术创新的历程,呼吁全社会从全球性范围来关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难点对策

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是向现代化宏伟目标迈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技术创新中的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对策,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企业的发展应该着眼于技术创新的全球性形势,以积极的态度来关注技术创新。对于先进的技术要引进,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引进的过程当中,能够积极消化,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加快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主营业务的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及资源跨国转移的进程,企业技术创新领域将出现“双赢”格局,各国企业在竞争中渗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使人类社会的财富不断地丰裕。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我国技术创新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今天的技术创新一定要从企业、产业和学校、研究院所、政府的关系变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全球性的角度进行实践和研究。本文从企业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的难点和对策。1.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其成因分析

自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于二十世纪初提出创新概念和理论以来,技术创新经历了开发性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阶段。按照罗斯韦尔(Rothwell,1992)对产业创新模式的划代,从1950年代到现在技术创新方式经历了五代,它们分别是:1960年代以前的“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式;1960至1970年代早期,出现“需求拉动”模式;1970至1980年代综合这两种模式出现第三代技术创新“交互(耦合)作用”模式;1980至1990年代初,集成(一体化)创新模式被提出;近年来,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式问世。

技术创新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

国际上比较权威的现代技术创新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技术创新指新产品的产生及其在市场上的商业化以及新工艺的产生及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过程;二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三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认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我国政府的政策与文件中明确地将技术创新界定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主编的《技术创新学》一书中,对技术创新的界定是:“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综合国内外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也可以说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府、科研部门、企业的行为,但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资金、市场、技术、管理机制几方面。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点,有利于我们认识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的重要性,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1.1 人才因素及成因

从现象上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产品竞争、质量竞争、科技竞争、营销竞争,但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而科学技术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不容乐观的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人才素质差异很大。有些发达地区,企业人才的分布密度大,素质高;有些企业没有人才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领导创新意识不强;二是企业没有一支过硬的管理者、研究开发人才、营销骨干队伍;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大。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我国192家中央级企业只有专业技术人员273万多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只占总数的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方面,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拥有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59.49万人,比2004年底的54.15万元增加了5万多人,增长了9.86%。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高层领导的支持。从原则上讲,高层领导对创新的支持应表现在企业规划、战略、经费安排、人员激励、企业文化等方面。如果一个企业领导缺乏创新意识,就容易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停滞。企业领导的创新积极性不高,后果是导致企业组织整体的创新活力不能体现。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技术人员、营销人员,说明企业在人才的开发、使用上缺乏力度。而重视人才开发的企业,就是为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努力建立人才创新机制,设立了人才流动工作站,该工作站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合理组织配置公司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高效完成一批重点创新项目,同时培养了一批技术创新人才。华北制药集团不断派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日、美、英、德等国研修,技术人员学成归来,成为研究开发中的骨干。美国微软公司以比尔·盖茨为代表,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微软成功地建立起三支人才队伍。第一支是管理者队伍,第二支是技术开发人员队伍,第三支是营销骨干队伍。可见,企业创新人才可以通过培养、引进而成长起来。

2003年12月19日—20日,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这充分体现了在创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国家提倡以人为本对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视。如果不重视人才的开发,必定造成人才流失、人才浪费。

1.2 资金因素及成因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资金运作表现为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组织科研、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5年调查,在部分国家R&D经费按部门分类比较中,中国企业R&D经费投入仅占R&D总额的31.9%,而美国为71.1%,日本和德国均为66.1%,法国为61.6%,连新加坡和韩国也都分别达到了62%和73%。据《1998世界科学报告》统计,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内研究和开发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在0.5-0.7%之间徘徊,投入总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2001年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联合公布了“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结果,2000年我国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经费支出为 896 亿元,R&D占GDP比重为1%,在896 亿元中,60%来自我国各类企业,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490 亿元,我国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近年R&D占GDP比重指标美国为2.7 %、日本为3.0%、欧盟为1.8%、韩国为2.6%、俄罗斯为 0.93%、印度为0.86%。1996 年以来,随着我国 R&D 经费的持续高速增长,R&D 经费占 GDP 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96 年为 0.60%,1999 年上升到 0.83%,2000 年为 1.00%,2001年为1.09%,2002年为1.23%,2003 年已达 1.31%,连续八年保持增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我国 R&D 活动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企业 R&D 经费支出(不含企业委托其他单位进行 R&D 活动所支付的经费)占全国 R&D 经费的比重逐年上升,1996 年超过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而居于首位,2000 年达到 60.0%,成为我国 R&D 活动的主体。2003 年已达到 62.4%,比 2000 年提高了 2.4 个百分点,企业 R&D 活动的主体地位更为巩固。2004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为9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4.6%,占全年总收入的2.1%。2005年上半年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达到597.76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82%,比2004年全年的1.52%和上半年的1.63%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国R&D的投入在逐步上升,但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不是很高,总量约为美国的5.67%,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为日本的1.1%,实在不容乐观。同样,我国企业的R&D支出水平也与全国R&D支出水平的国际地位相当。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起发达、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创新体系的完善,今后还要逐步缩小差距,迎头赶超。

资金是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技术创新无法进行。我国研究开发经费历来向科研院所和大学倾斜,对企业投入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的短缺,我国政府 R&D 资金,2003 年已上升到 460.6 亿元,占当年全国 R&D 经费的 29.9%。政府 R&D 资金的 89% 投向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比 2000 年上升了 4 个百分点,政府 R&D 资金的 10% 资助企业 R&D 活动,比 2000 年下降了 2 个百分点。企业在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自己的积累可以自主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但有这样能力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如海尔集团,1998年研发投入7.38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4.6%;2001年研发投入近40亿元,居全国重点企业首位,占销售收入的6.6%,增强了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投资是风险投资,商业银行对风险项目很谨慎。我国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起步时间不长,群众对风险投资和股票投资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风险资本很难从股票市场获取,种种制约限制了业绩一般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而规模大、效益好、信用好的大型企业,在筹资时可以得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在证券、债券、信托筹资方面也优越一些。1999年国家已制定了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设立了技术创新基金网( [17] 2005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分析,http:///web/econscie)。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奖、2000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企业家21世纪创新文库》创新成果二等奖。业绩入编《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共青团中央等主办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在线博览会(网站)-科技英才。

通讯地址: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曙光路22号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联系电话:0472-2207032

E-mail:

fuyunde@sohu.com 2.李壬水,1963年生,山西壶关人,大专学历,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曾从事计量、基建、企业改制、办公室管理工作,论文入编《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

3.蔚欣,1968年生,山西忻州人,大学学历,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工师,现任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科研所工会女工委员,曾多年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教学工作,获公司计算机技术比武第二名,多次被企业评为“青年标兵”、“先进生产者”,论文入编《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

篇2: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职工思想活跃,他们的观念、要求、愿望、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企业安全稳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改革发展大局。本文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特点进行分析,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对策,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特点

1.企业改革发展逐渐成为职工关注的焦点。根据《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电力体制改革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深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法制建设,促使电力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促进电力行业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和安全运行,主要任务之一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同时,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问题逐渐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减薪”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然。因此,电力企业与职工的利益格局无疑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使职工对企业经后的改革发展产生焦虑,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2.多种用工形式并存已成为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现实。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加快电网建设的需求,企业除了原有全民、集体、路灯不同编制的职工以外,近年来在主业和多经企业使用了大量的短期合同工、代理制职工。目前在个别单位,从事一线工种的代理制职工甚至超过了正式编制职工,按照现有政策和发展趋势,今后自然减员所缺的岗位可能由代理制职工所替代,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代理制职工将成为企业的主干力量。因此,对原有不同编制的职工矛盾还

未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代理制职工队伍的建设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难度。

3.职业压力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安全生产、工作效率、绩效考核、岗位竞争、人际关系等给职工带来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强,而且这些精神压力与家庭关系、子女教育交织在一起,给职工造成较大的身理和心理上负担,在实际工作中如不加以科学倡导和正确引导,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心态,造成个人事业成功的阴影,而且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益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将职工职业压力的调适与缓解纳入工作范畴,同时,由于这些压力随着个体的不同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

4.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给职工队伍思想观念带来冲击。电力企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各种社会现象总是不时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少数职工受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违反“三个十条”、违纪违规、收受商业贿赂等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企业的形象。从暴露出的问题看,企业在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职工思想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对待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有的职工坚决予以回绝,有的职工则慢慢陷入泥潭,这些差异性的研究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5.职工知识文化素质的差异成为阻碍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存在着“大锅饭”现象,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内部势必引入考核量化、目标明确的绩效制度,使企业目标和责任人有机结合,通过对企业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监控过程及对绩效考核的评价结果,有效地促进并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因知识文化素质的差异性,对根据贡献率大小、绩效完成情况而拉开收入上的差距造成会心理上的不平衡,进而影响工作情绪,甚至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三贴近”。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逐步迈向卓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如一的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职工身上,尤其要把代理制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一是把有关措施和政策向职工讲清楚,认真听取和尊重职工的意见,把事关大局的利害关系向职工讲清楚,取得职工的理解,消除他们的疑虑。二是在社会大变革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职工群众经常面对大量感到看不清、想不通、道不明的社会现象、矛盾和问题,思想上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迷茫,这就要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帮助职工解惑释疑、排忧解难、疏通思想、理顺情绪、引导方向和增强工作、生活动力,千方百计的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三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培养代理制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职工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维护好职工的利益,包括职工的工资、奖金、生活福利、劳动安全、医疗保险、上岗培训、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利益。

2.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开展各项工作和职工群体的需求结合起来。把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员工道德规范》、《员工守则》与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理论学习、作风建设联系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职工群体思想理念和各项工作活动之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同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对职工的心理需要的研究,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加以合理满足,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

上亲近企业,减少压力感和心理逆反,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从思想上放松自己,避免管理心理压力的形成。通过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职工了解心理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理的调适方法,在遇到心理压力时就能恰当地进行自我调适,提高承受能力。思想教育要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面向基层、面向职工群众进行工作。把落实企业各项工作的过程转变成经常与职工群众进行沟通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沟通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要抓好企业重大决策的思想沟通工作,通过开展广泛地谈心活动,要让职工群众明白企业的绩效目标与自己分担的责任目标是一致的,只有完成好个人的目标,才能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让广大职工知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既有保值增值的要求,又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的基本使命,我们既要考虑企业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那么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塑造具有嘉电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增强其对员工的号召力和吸引力,而且通过企业共同价值观的构建,培养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让员工在共同价值观的约束下,自主管理,自觉工作,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只有树立起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才能在企业营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服务性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内质外形建设,促进诚信建设、行风建设和品牌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两者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为推进“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建设、实现“四个服务”宗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4.构建预警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古人云:“风,起于青萍之末”,现代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也揭示了微小的初始条件与严重的后果之间的关系。因此,信息的及早捕捉对及时发现“事情苗子”就

显得非常重要,政治思想工作不能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于被动的处理和解决,要“超前发现、超前处理、超前防范”,就需要通过预警机制,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预警机制就是党、政、工、团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了解和掌握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职工的思想动态,通过收集、分析,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对职工中存在倾向性意识或存在的普遍、共性的问题,预先发布警示信息,各级组织共同应对,提前出台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经过信息的收集、筛选,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经过分析、归类,对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预警,通过个案的解决,达到由此及彼的效果。通过对预警机制提供信息和问题的分析,促进企业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定应急工作措施,明确月度、季度、工作计划和重点,有效防止群访、越级访事件发生。

5.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党政工团共同关心,共同努力,但关键在企业政工干部,其能力如何,直接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决定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和优劣。因此,要注重政工干部的培养和配备,作为企业政工干部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仅仅具有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企业的特点、基本的业务技能、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心理学等知识,属于复合型人才,与企业其他的专业人才相比较,企业政工干部的培养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使政工干部与岗位需要和成长发展相适应。走上岗位的政工干部要把用政策理论武装自己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内容的变动比其它专业知识的更新要频繁,另一方面,政工干部的工作对象是人,而其它专业的工作对象是物。人的思想变化比技术、制度、流程、等变化要快得多、复杂得多,所以,政工干部要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政工干部工作中要增强全局观念,切实履行职责,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勇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围绕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避免出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要强化廉政意识,严以

律己,不谋私利,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篇3:园林施工技术难点及对策探讨

1 园林施工中面临的技术难点

园林施工中面临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地形、原土、假山、环境及气候等方面。 (1) 地形优劣对工程施工前的估算施工量、测量放样等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对原土的正确、合理选择是保证植物成活率的关键。原土选择不当, 会降低植物成活率, 再次补种或多次补种会造成成本增加、工程不能如期竣工, 在极大程度上延误工期、浪费成本, 造成人力、财力、无力的浪费和损耗。 (3) 假山施工是主要的技术难点。园林工程中的假山需要极强的稳定性, 才能保证游人的人身安全。如果假山施工的技术较落后, 水平较低, 稳定性遭到破坏, 游人在游玩过程中极易出现假山塌落现象, 造成人员坠落, 产生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4)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应当选择不同的植物, 以此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如果选择植物与当地环境、气候不适应, 将会导致植物死亡, 出现重新选择、重新栽种等, 在极大程度上延误工期, 浪费成本, 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2 园林施工中解决技术难点的几点对策

2.1 加强地形勘测

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必须提高对地形勘测的重视程度, 正确认识地形勘测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 纠正错误认识, 加强地形勘测。必须规范化地形勘测, 对地形因素造成的技术难点进行预测和评估, 完善实地研究, 保证计算与测量的精确性和真实性, 为土量计算、工程造价的控制及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数据。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勘测人员的定期培训, 促使勘测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引进较为先进的测量仪器及测量技术, 掌握现代化放样技术, 增强工作责任心与热情, 确保估算施工量、测量放样数据的可靠性及精确性, 不断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从自身做起, 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2.2 提高植物成活率

施工人员必须认识到植物成活率与成本控制、如期竣工的关系, 通过改善土质的方法提高植物成活率, 降低成本, 缩短工期, 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改善土质时可以采用深挖换土或铺设底土等方式, 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提高成活率。加强对植物的日常养护, 促使植物健康、正常生长。结合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的养护制度, 明确区域内植物的责任人, 加强对养护人员的知识与技术培训, 提高养护人员对植物养护知识的了解程度, 增强养护人员对植物养护技术的掌握程度。形成系统化、程序化的全面养护。

2.3 加强假山稳定性

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假山稳定性的重视程度, 增强安全意识。在假山施工过程中, 必须规范、正确的按照施工要求规范施工, 切实提高假山稳定性, 减少由于假山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施工前, 应当开挖假山下的地基土, 回填土时必须按照要求操作, 并选择大块的、一定量的原石和砾石掺入回填土中, 提高假山稳定性和安全性。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测算假山承受压力, 制定较为严密、科学的施工顺序, 并保证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在假山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 邀请相关专家对假山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假山稳定性及安全性确定后方能继续施工。

2.4 合理选择植物

施工人员必须对当地环境及气候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 确保植物与当地环境、气候相适宜, 减少由于气候、环境因素造成的植物死亡等。结合当地环境及气候, 正确选择植物, 以当地植物为主。规范化的对植物栽种进行设计, 并按照设计要求对花卉、植物的栽种方式、栽种地点、栽种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必要时可以选择分量种植和分批种植的方式, 减少植物死亡。确定种植植物成活率较稳定时, 再大规模投入种植。

3 结语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 构建生态型、和谐型园林城市是主要的建设目标。园林工程是城市文化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景观, 更需要与时俱进, 创新施工技术, 才能保证园林工程质量, 实现全面、系统、程序化工程管理, 促使城市园林充分发挥作用。从大方面来说, 追求园林工程的高质量与全面管理是我国园林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也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入的保障。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重点研究园林施工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和解决对策, 供学者参考。关于园林施工其它方面的研究仍值得学者和笔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伟英, 王万娟, 陆冬妍, 苏传芹, 薛玉桩.浅析园林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 2012 (13)

篇4:国有困难企业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国有困难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在省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有不少企业在改革浪潮中穿新鞋,走老路,改革流于形式,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处于活不了、死不掉的困境之中,政府头痛,企业难受,职工难熬,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增加,成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

1、翻牌公司多,改革不到位。相当一批企业由工厂更名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产权关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没有变,法人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组织结构、决策程序、管理制度、经营方式仍延用工厂制的老一套,不同程度存在着“领导怕失位子,机构怕失权力,下属怕失依靠,职工怕失身份”的思想。由于行业不同,经营环境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不同,使企业和职工在市场转型中出现了不同的命运。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所有权仍是国家的,职工身份是全民的,工人对政府的依附程度一点也没有降低。政府具有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和社会经济管理者双重身份,既要推行减员提效,又要维护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限制职工下岗,处于两难境地。全省翻牌公司约占改制企业的70%左右,其中60%左右的企业亏损经营。在这些企业中,出现了“两不找”的职工队伍。工人不上班,在外面找一份工作,厂里不管不找不问,厂方不开资,工人也不找不问。工厂暂时得到了解脱,工人比在厂里苦熬要好一些,企业与工人相互拖着,工人为了保住国有企业的待遇,不敢脱离企业,但实际上已失去了可靠的雇佣关系,成了为生活奔波的流浪者和对政府不满的失业人员,不稳定因素在增加。

2、国有资产的运营决策缺乏经营责任约束。从政府层面看,多数政府领导人,只行使国有资产支配权,对决策失误不承担责任;从企业层面看,经理人员无职业风险约束,80%以上的经理是组织任命的。有些企业领导人心里,不是如何搞好企业,而是如何搞好与政府官员的关系。盲目决策,短期行为,内部人控制,随意在职消费等问题很难避免。即使出现经营失败,也可易地做“官”,不会断送前程。公众对政府和企业经理难以施加有效的约束,问题的实质还是国有企业出资人虚假问题。某县硫磺厂,原来是盈利企业,厂长头脑发热、盲目扩张,举债上了两个项目,向不熟悉的行业挺进,因无流动资金,无技术人才,投产之日成了停产之时,结果身败名裂,全军覆没,设备被留守人员变卖维持生活,整个工厂人去楼空,一片凄凉,损失殆尽。

3、依法破产难以推进,国有资产难以优化重组。全省法院系统共受理国企破产案件215件,审结160件,只占应结案的63%。从汉中、宝鸡情况看,资源枯竭、扭亏无望、负债率已超过100%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1/3左右,急需进行破产重组,但无法推进。汉中市有7户企业宣布依法破产,时过6年,至今不能终结法律程序。宝鸡市基本未采取破产措施,主要原因:一是债务处理难;二是资产变现难;三是移交企业办社会难;四是职工安置难。

深化国有困难企业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有进有退的流动机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要大规模地从竞争领域退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政企不分、所有者缺位、资本金不足、负债率过高、专业化分工水平低、活力和竞争力不强等弊端。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投资者多元化,就没有真正的规范化公司和现代企业制度,也就代表不了先进的生产力。从全国看,国有越多、比重越大的地方越落后。我省418户大中型企业中负债率在75-100%的有88户,100-150%的52户,150%以上的35户。45%的企业为高负债的困难户,其中87户已资不抵债。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小,问题更为严重。当前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存在亏损企业,而在于缺乏有生有死的良性退出机制。不良资产风险在国有体制内是转不掉的,不改没有出路。国有企业改革要在扶植少数大企业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在搞活中小企业上,通过优化结构,确定进退对象,盘活国有资产。建议对产权结构进行如下调整。

1、对国家控制较紧生产公共产品的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保留国有模式。如水利、环保等企业都难以盈利,只有国有企业才会从事经营。

2、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及自然垄断性行业中的企业,采取国有控股模式。如军工、供水、供电、煤气、电信、铁路等企业,要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3、对竞争性行业中适宜大规模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如大型煤矿、冶金、纺织、石油、设备制造、建材等企业,国有经济应绝对或相对控股。

4、对行业内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大,产品周期短,难以生存发展的企业和五小企业,应下决心从国有资本中退出。这类企业在我省工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具有典型的“冰棍”现象。已人老珠黄,毫无风光。今天的“退”和当初的“进”一样是国民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是集中国有资产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转移的需要,是防止国有资产继续流失,解决职工出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退”也是一种发展,是更高层次的改革和发展。

(二)搞好方案设计,选择切合实际有效管用的改制方法

对困难企业的改制方法的选择应因厂而定,一厂一策,灵活多样。建议采取以下办法:

l、对翻牌公司进行二次改制。按照政企分开,加强管理,引入竞争,促进发展的思路,深化改革。改制的目标是改变产权性质。用混合所有制取代企业国有独资的交权形式。改制标准是国有资本退出,职工身份置换,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高度清晰的产权制度。新公司与原有的企业职工解除合同,与离退休人员切断关系,打破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员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管理体制,消灭国有企业中的终身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2、以调整完善产权结构为重点,积极推行股份制。股份制是改革的方向,可选择以下模式:

(1)国有资本控股模式。将国有独资公司改变为国有出资人持大股,经营者员工和社会法人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2)国有资本参股模式。将国有独资公司改为经营者持大股,国有法人和社会法人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以上两种方式可使员工变为股东,也可保留员工的身份不变。

(3)国有资本完全退出模式。将国有独资公司改为经营者持大股,员工和社会法人入股的有限公司。

3、先重组后改制模式。首先将国有独资公司改为股份公司,国有资本转股,经营者与员工用现金入股。接着整合子公司和其它资产,非主营业务对外出售,然后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直至上市经营。

4、整体出售模式。选择合适的股份公司或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整体承债并购,改变职工原有身份,合理安置人员。目前的主要做法是:政府推动,主管部门撮合,某些方面突破现行法律的范围,效果很好。但存在评估不公证,审批程序不健全的问题。在企业法人地位未形成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作用,制定可操作的并购法律,有效促进并购的发展,防止并购中的不规范行为。

5、依法破产模式。对严重资不抵债,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坚决实行破产,源头上消灭亏损。破产确实存在不稳定的风险,不破产,照样不稳定,国有资产还要不停地流失。政策性破产对西部省区还延续两年,原中央财政所管的破产企业和试点城市的企业,要积极争取份额,享受这一政策。需要按破产法依法破产的企业,各级政府应制定规划,根据承受能力,有计划、分步骤组织破产。

篇5: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中小企业被称为“国家经济的脊梁,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重要支柱。据相同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是的98%以上,中小企业给国家的就业方面有约80%的贡献,其经济总产值和营销利润分别占据全国总产值和利润的60%和40%,因此也可看出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经逐步提升,在吸纳就业,发展经济,缓解社会就业紧张局面,提高综合竞争力,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证我国中小企业的健稳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十分关键。

中小企业存在一个特点就是企业力量相对较小,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来源相对较为单一,而企业的资金是否丰裕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张至关重要,因此保证中小企业的资金融资过程顺利进行十分重要。然而在我国当前特殊的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国家和社会的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体制尚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也不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足等原因,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一个融资难的问题,这也是遏制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屏障因素之

一。如果不能良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将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现状及深层原因展开分析的研究,并借鉴外国发达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验和对策,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特点、社会特点、法律扶持力度特点等方面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全国整体经济的良好运转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

论文拟从两个方面开展:从国家或地方政府融资的政策支持,市场融资渠道选择和特点,市场经济环境,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等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相关对融资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国外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的经验和对策,结合国内一些中小企业成功融资并发展的成功案例,提出相关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融环境和制度体制的建立,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强化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论文提纲:

1、绪论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存在的意义

2.2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概述

2.3 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的研究现状

2.4 国外发达国家就融资难解决的策略介绍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3.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介绍

3.2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3.2.1 企业自身内部因素

3.2.2 企业外部因素(政策、融资途径、市场环境、信用担保机制等)

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及建议

4.1 提高企业自身经济结构和融资能力(信用、融资结构、财务制度等)

4.2 优化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加大银行支持,建立风险基金,融资渠道多样化)

4.3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系统

4.4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系统

4.5 完善政策法规支持力度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1] 梁冰.我国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2005,(5):120-138.[2] 林毅夫.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35-44.[3] 王海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与改革思路[J].战略研究,2005,(12):25-26.

篇6: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国有物业管理企业在中国目前的物业管理行业中占主要地位,其企业自身的规模和占有的物业资源与民营物业企业相比,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着转换机制、走向市场的挑战,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国有物业管理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希望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国有物业管理企业的状况

国有物业管理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是从属于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企业,这类企业大多以经营自己开发的写字楼和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为主;二是从原单位后勤部门或房管所转制的物业管理公司,也是以经营原单位项目为主。

国有物业管理企业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较大,依赖原单位资源,管理体制落后,服务意识不强;有些国有物业管理公司在发展上受制于上级单位,没有管理和经营上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制约了企业走向市场的步伐;同时国有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富裕人员较多,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国有物业管理企业改革的必然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战略思想,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在国有经济结构中推进改革和实现发展的双重任务,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都要求作为企业从属公司的物业管理公司要加快改革步伐。同时,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原司长谢家谨曾指出“物业管理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逐步实行物业管理企业与房地产企业脱钩,独立进入市场,实施专业化经营将是大势所趋”,可以说,物业管理企业的改制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但是仍然有一些国有物业管理企业职工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认为国有企业是“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同时由于有上级单位或上级公司给项目、给补贴,不愁没饭吃,造成“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依赖观念,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这种妨碍发展的僵化观念和体制机制严重不适应物业管理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尽管这些企业目前生存还不是问题,但在日益激烈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中,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面临的困难也在逐步显现,因此,国有物业管理企业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三、国有物业管理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是国有物业管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

改制是一种必然趋势,体制上的改变,带来的是产权的重新配置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同时将面临富裕人员的安置问题和国企职工身份的转变,这个问题不解决,改革后的企业也难以轻装上阵,但要改革,必然要涉及到国企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认识和情绪波动,这是任何国企在改制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对改革造成消极的后果,将给改革带来更严重的问题。据笔者了解,由于大多数国有物业管理公司在其所在的企业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本身就要靠其母体生存,依赖性非常强,并不具备在市场上生存的能力,而现状是上级公司只要还能够正常经营一天,物业管理公司就可能多存活一天,因此职工非常担心改制后的公司一旦脱离了母公司,是否能够生存下去,因而往往并不支持企业的改革。

2.如何解决物业管理公司改制后的资源问题也是国有物业管理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之一。

物业管理属于服务性行业,对企业的资本金要求不高,对物业管理公司来讲,最重要的资源是物业项目,而对于改制企业来讲,由于企业已不是或不完全是国有企业,如果与原上级单位脱离了关系,原上级单位的物业资源就有可能不交给你,而到市场去竞争项目,又担心自己市场意识不强,这是改制企业和职工考虑最多的问题。

3.如何客观评价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存条件是国有物业管理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虽然物业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物业管理行业应该从90年代后期,发展到今天不过十年的历史,但物业管理企业已经达到了30000家,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物业管理企业都达到了3000家左右,发展非常迅速。这一方面说明社会确实需要物业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进入这一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造成现在物业管理企业鱼龙混杂,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同时由于非常多的物业项目掌握在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的手里,这些项目基本上全部交给下属的物业公司管理而不是由社会物业公司管理,加上物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客观上目前的物业管理行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行业。脱离了母体的国有物业公司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而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安定。

四、认真解决物业管理公司的实际问题

笔者所在单位为国有物业管理企业,几年间也经历了数次企业改制的要求,上述国有物业管理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我公司几次改制过程当中都遇到了,由于种种原因改制至今尚未成事实,但其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并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案:

1.国有物业管理企业完全改制在现阶段尚不成熟。提到企业改制,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私有化,也就是从国有企业转向了股份制或民营企业,似乎这样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事实并非如此:民营物业公司的发展实际上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人才、管理、技术、资金,同时社会信任度较低、企业平均寿命极短、缺乏长远发展所必须的文化积淀、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国有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的问题虽然在民营企业中表现的相对较少,但国营物业管理企业具有的优势也不是民营企业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对此,要有一个冷静理性的认识和分析。

2.笔者认为,现阶段国有物业管理企业的改制方式应以原国有上级公司控股或相对控股,全体职工持股的形式为优先选择,其他多种形式在现有国有企业改制中都不适应。采取以原国有上级公司控股或相对控股,全体职工持股的形式的主要原因是这样的改制方式引起企业内部反对的声音不会很大,职工的身份虽然要转换,但由于有了一定的股份,在企业里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相对的利益保证会较高。同时企业为国有企业控股,在现阶段对于物业公司的稳定和对外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幼儿园立夏节气活动策划下一篇:销售试用期简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