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创业生涯规划

2024-06-17

职业创业生涯规划(通用6篇)

篇1:职业创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基础;

一、前言;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学便是人生道路的春;想想人生走到今天,是无数个力量、无数个偶然、无数;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里,作为中国千千万万;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对工作的偏向也就有所差距;用;

(二)兴趣;兴趣是一个人选择职业时首要考虑的因

一、前言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学便是人生道路的春天,生命的目标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而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只此一次,如果把握不好,将来一定会追悔莫及。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与其一天天的消磨时光,不如抓紧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将来以驰骋职场。要知道,尽管现在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增加就业机会的措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各方面的努力虽然可以缓解矛盾,却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根除。

想想人生走到今天,是无数个力量、无数个偶然、无数种努力的结果,所以为未来规划一个更美好的生活,也是需要关注多种因素、多种力量,以及多种投入的。现今激烈的社会竞争更需要我们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析社会环境,准确定位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按计划努力,及时作出反馈与修正。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里,作为中国千千万万大学生的一份子,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漫漫人生路收获精彩。从大学校门跨入工作岗位正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起点,如何做到“人职匹配”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但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捷径,而且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处在大四与研一的临界点上,我们每一个选择都显得更加的珍贵和谨慎。此次有幸参加职业生涯大赛,既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理性思考,又是对自己的一个督促,来以此为目标坚持不懈,因为只有虔诚敲门的人,才能看见成功大门的开启。今天,我将审视过去,展望未来,通过一份科学、务实的职业规划,为人生指引方向。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

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对工作的偏向也就有所差距。这就是人的性格偏好所起的作

用。因此,不同性格取向的人在不同的职业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效果。而我的性格便是活泼、开朗、重感情,热衷于与人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做事情喜欢跟着感觉走。有点儿小幽默,也挺率性。感情容易受伤害,但恢复极快,总的来说还是是较乐观。

(二)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选择职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合乎兴趣的工作才是事业唯有将自己的所长与工作相结合,做一个最好的搭配才能称作事业。在运动方面绝大多数球类运动我都喜欢,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娱乐方面,我喜欢听歌、唱歌、玩儿真人秀游戏、下棋、打牌等;由于男生天生的好奇心,我还对一些从来没试过的东西感兴趣。

(三)、能力

我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不怕累,不怕吃苦,做事坚持有始有终,但处理问题缺乏思考,然而又能够虚心接受别人对我的批评和建议。

(四)、优缺点

优点:具有冒险精神,积极主动,勤奋向上。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务实、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喜欢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不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对细节很强的记忆力。为人谦逊、有同情心,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充满一腔热血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做事情有主见,能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缺点:总是以为自己是对的,做事情考虑不周到,话太多,十分懒惰。信心不足,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事物。有时想找一份兼职,但由于信心不足,始终无法迈出第一步;对失败和没有把握的事感到紧张和压力;在公众场合不敢展现自己,有些害羞;做事情有时拖拖拉拉;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交际能力较差,口才欠佳。

(五)、自我分析小结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以弥补体质不够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有温情,有同情心,反应敏捷,有责任感。非常关注别人的情绪、需要和动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能,并希望能帮助他们实现。能够成为

个人或群体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忠诚,对赞美和批评都能做出积极地回应。友善、好社交。在团体中能很好地帮助他人,并有鼓舞他人的领导能力。

三、职业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在跟老师学习了职业规划之后,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职业规划就是我们对人生的规划,这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拥有成功的职业规划才能实现完美的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的潜能,增强个人的实力;职业生涯规划还能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提高成功的机会。

(二)、家庭环境分析

我是来自农村的一个男孩,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过得很开心。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希望在我大学毕业后能够考取研究生,但是我想毕业后找工作,了解一下到底自己喜欢什么。

(三)、社会环境分析

我的家乡不是很发达,也不是很落后,属于中小型城市。人口众多,所以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形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必须进行全面的打算。

四、未来人生职业规划

(一)、基本目标:富裕水平,有房有车;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和睦。

(二)、具体规划:

1、即日起至大学毕业

(1)认真修完大学所有学分,拿到学士学位及毕业证书;争取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2)学好并掌握专业知识,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宽视野。

(3)锻炼身体,以良好的体质迎接全新的挑战。

2、大学毕业后

(1)找份较为理想的工作,不一定要与专业对口,能养活自己。最好能养活家人。

(2)往各方面了解。这期间要尽量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多接触各行业的人,以建立更好的人脉。

五、职业计划实施

(一)、教育为先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等。在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残酷了,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过英语四级和六级,加强专业和非专业的学习。

(二)、虚心向别人取经

在学校期间,经常和老师、同学多交流、讨论,从而在交流中学到一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在暑假的时候参加实习,更加的了解工作和社会,并向他们学习。毕业之后,步入社会,我们的经验毕竟很少,要向人家学习。经常与上司和同事沟通,加深了解,搞一些活动,增加友谊。

(三)、实践锻炼

在学校的期间,多参加一些社会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自己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结交到很多朋友,为今后打下基础。在学校期间多参加一些有关职业方面的讲座和培训,让自己对职业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为自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做好准备。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我要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好,什么也干不成。还有在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言行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好的言行是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个人素质的修养的体现。在假期做一些兼职,提高自己的社会经验,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六、结束语

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当然,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

有了目标,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才能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努力奋斗。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容易虚度光阴。有了目标,就应该调整好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一切挑战。面对压力时,学会适当减压,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要随意低

落或兴奋。适时给自己鼓励,一步步按计划来。克服惰性,长作计划与总结,使切合实际。形势多变,自己要看清形势,及时调整计划。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要认真地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我要在这个时期内,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生活中,梦想和现实往往就是一线之差,而行动就是弥补这一差距纽带。

篇2:职业创业生涯规划

不知道是太不自信还是什么,我很担心自己明年找不到工作,我觉得

像那些所谓的大企业,大公司,自己根本不适合去搞研发,因为搞不过那些有天资的男生。

学的这种专业是不是只能去研究所什么的,或者我现在很想去当公务

员,但是老师说我们这种学校这种专业还没听说谁甘心去当那个,赚得太少了 。

请各位有经验的朋友们指点一下,我该怎样选择。

谢谢友人!!!!!1

篇3:职业创业生涯规划

只有在详细了解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在建设、实施和完善的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之后, 才能够让我们更加有目的, 有方向的调查对当前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质量提升有影响的关键因素。

(一) 创业精神的缺乏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 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 创业精神对创业实践有重要意义, 它是创业理想产生的源动力, 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创业者要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具备直面现实的勇气, 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然而,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所以他们表现出过分依赖, 缺乏风险意识、自主适应性、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并且对于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弱, 遇到困难挫折时急于否定自己、容易放弃, 这就造成了创业精神的匮乏。

(二) 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欠缺

当代大学生教育体系下的大学生的学习范围覆盖面较为狭窄, 造成创业只停留在空想状态, 因此, 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传授给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系统的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 诸如会计财务、管理学、企业法律、国家的各项针对性的优惠政策等。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创业者, 是需要具备超强的个人综合素质的, 毕竟大学教育很多都与社会实践脱节, 导致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综合素质很难培养, 以至于盲目创业等不理性的行为出现。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 为大学生创业指导方向

理性的选择创业是一个明智之举, 否则盲目的创业只能以失败告终。所以要通过自我评估来确定自己是否达到了或者具备了创业者的各项综合素质, 是否具有创业精神等。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 首先要自我分析、自我评估, 找到自己的优缺点, 扬长避短, 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系统的增强自身的短板, 将创业变成兴趣爱好, 这样才能更好的坚持, 不怕失败挫折, 从而对自己的创业发展方向做到进一步的规划设计, 使未来的创业目标也更加清晰。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自己的创业项目。创业成功率提高了, 那么大学生的就业率随之也会上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营企业。

(二) 补充创业所需知识和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也在不断的更新吸纳新知识技术, 比如企业常用的战略分析法--SWOT分析。通过SWOT分析, 立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分析每个人的优劣势以及核心竞争了, 从而制定出专属于自己分阶段、详细准确的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制定的创业职业生涯规划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实现创业的目标。

三、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 建立系统的指导理念

创业并不是大学生面临毕业才需要准备的, 而是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活, 及早着手准备就能尽早得到指导。创业者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想要创业成功就要具备多学科的理论实践知识。所以为了让学生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和意识, 那么为大学生提供全程、系统、详细的创业理论指导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创业教育的培养, 将创业精神, 创业理念、创业方法等都在教学中让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 提高创业理论知识的储备量, 理性的规划创业蓝图, 帮助大学生拓宽创业思路, 筹划创业步骤, 实现创业的最终目标。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培训的讲师都是由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担任的, 那么它就存在着一个理论知识经验丰富但是实战经验比较欠缺这么一个现象。为了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培训的成功开展, 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丰富创业的理论知识, 又要具备扎实的创业实践技能。因此,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 应该为创业培训的教师提供场所、资金的扶持、政策的倾斜等等措施来鼓励创业培训教师进行创业实践, 并且能够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对培训指导的内容进行修正, 还可以选聘成功的创业校友、相关的企事业人员等担任兼职培训教师, 向大学生讲授他们自身的创业技巧经验、国家相关创业政策等, 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创业, 通过分享成功经验, 规避创业风险。

(三) 加强创业实践锻炼

创业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 只有实践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潜力和主管能动性。高职院校要注重加强与企业的互动联系,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等, 让大学生能够在这些地方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能力, 能够将理论成果转化为产品;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也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实践果冻,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 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之路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 它需要创业者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迅速高效的解决问题, 所以创业者就必须具有强大的心理调控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 那么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 这样的创业是走不长远的。因此, 做好面对一切困难都不会被打倒的勇气, 勇往直前, 就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家华, 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2:9-11.

篇4:职业创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的基本体系

当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之后,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而只靠政府和社会已经无力解决这些问题。欧美国家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能有效解决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就是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一、创业教育概述

(一)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eation)”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能增强创业者的创业技能,促进创业;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创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我国创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起步阶段。普遍认为,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国家开始对创业教育逐步重视,1999年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比较完整地提出创业教育概念,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对于在大学生当中普及创业知识、倡导创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拉开了我国大学研究与实践创业教育的序幕。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取得初步的成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对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初步探索;对创业环境改善提供智力上的支持。但总体上来说,我国创业教育相对还是落后的,主要体现在:尚未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缺乏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无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缺乏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创业教育对经济促进作用尚不明显。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创业教育研究的特点

(一)教育的目标直接指向创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创业者的职业发展功能,这是创业教育全面推广的重要动力。首先,创业教育不只是考虑创业教育的就业功能,更重要的是关注创业者的职业发展需要,给予创业者智力上和物力上的支持。大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摇篮,更是培养创业者的摇篮。大学要摈弃单纯知识传授为本位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创业。其次,大学生创业能促进大学教育的蓬勃发展,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大学创业教育培养众多创业人才,把大学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成果化、产业化,实现其社会和经济价值,能解决现阶段大学教育存在诸如就业难、产业化低等问题,促进大学的蓬勃发展。

(二)教育以创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本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创业教育是体现以创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本。创业教育熟悉创业者整个职业生涯过程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创业者的发展特点制定整个教育体系,量身定做相关的课程教育和实践培训,并因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改进教育内容,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创业精神,养成创业思维习惯,加强创业素质教育。

(三)关注教育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创业教育,还应注重教育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首先,在创业教育中,要深刻理解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中的“建立期”,针对在这期间大学生可塑性强和接受能力高的特点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有充分的实效性。其次,基于职业发展视角下的创业教育要有别于传统的课程教育,一门知识传授完就结束了,要因应大学生不断前进的职业发展而持续不断的进行教育,如在一、二年级着重于个人创业潜能的激发和创业知识的传授,三、四年级着重于创业计划的制定和初步的实践。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创业教育基本体系的构建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事业取得初步的成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举办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不断有科学技术通过创业实现了产业化和成果化,形成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都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目前,创业教育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形成众多理论成果,笔者结合创业的职业发展规律构建创业教育的基本体系,初步探讨了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创业潜能教育是整个创业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把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心理素质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创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只有了解创业者的个人潜能,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及培养他们的创业自我意识和创业社会意识。因此,通过职业生涯测评和心理测评,全面了解创业者的个人潜能,再进行引导和潜能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创业精神,勇于创新创造,不断进取奋斗。

创业机遇教育是传授创业环境评估及捕捉创业机遇的途径、技巧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著名学者郁义鸿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因此,创业机遇的选择对整个创业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创业机遇教育重点是传授环境评估包括宏观经济评估和微观经济的评估,通过调查和评估,减少风险,增加创业成功率。

创业过程教育主要包括学习创业、尝试创业和了解创业流程等内容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通过创业过程教育使学生能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和流程,提高创业能力和具体实施创业行为的执行能力,帮助学生做出创业行为的决策和创业计划的制定。同时,要加强创业相关法律知识的传授,包括企业的法律结构和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保护创业的成果。

创业管理主要研究企业管理层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管理层如何延续注入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柔性和竞争优势。创业管理教育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解决各种战略问题的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传授和教学。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一个创业项目的执行,遭遇到许多的挑战,只有加强创业管理教育,传授现代管理知识包括确定企业的价值、风险企业的评估和全面的质量管理,才可能使创业项目持续健康的发展。

创业挫折教育就是培养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缜密性、外向性等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创业项目的成长和发展必定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通过创业挫折教育,使创业者具备坚忍不拔、勇于拼搏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是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可靠保证。只有具备坚毅的心理素质,才能对创业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和修正,使创业项目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创业教育是与整个创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只有遵循创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切实保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高等学校要深化现代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摈弃以单纯知识传授为本位学历教育,建立创业教育体系,把创业理念植入到学校教学、科研当中,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应用性。

2.养成创业思维习惯

高等学校要重视养成创业思维习惯,改变单纯的学历和就业教育观念,在订立人才培养计划和开设课程,注意创业思维的渗透,鼓励广大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候,注意学生的创业思维的培养。

3.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高等学校不但要注重文化知识学习,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重视学习方法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以致培养的学生符合时代的要求,提高社会竞争力。

4.加强创业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开设各类创业教育课程,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创业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应用型的创业人才。

5.保障创业环境优化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特别重视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开展。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

6.更多地以学生为本

开展创业教育要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关教育体系和创业课程,引导和激励学生创业潜能,提高创业技能,多关心和跟进学生在创业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与服务。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蒂蒙斯.创业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姜彦福,张帏.创业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孙泽平,滕发祥.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内容与过程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篇5:说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对各专业学生进行职业、个体认识,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个体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和职场生活有初步的认识,还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在学校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到有目标的学习。同时,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未来的职场适应和发展有间接地影响和指引作用。

2、基本理念

(一)注重理论引导,强化规划实践的能力培养。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课程不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传授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系列实践操作、活动形式、个案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自我规划的能力,并能在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和人生发展中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就业形势出发,整合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职业学校的实际需要。

五年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课程应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立足于学而有效、学为所用的去整合教学内容,特别是许多学生从中学到职业学校后,没有了升学压力的他们不会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没有了紧迫的目标,其实在轻松的学习中更需要学生合理规划自我,社会和职业的压力更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从就业的角度和职场发展的高度整和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进行个案辅导和跟踪,适合学生个体、个性化的指导需求。

学生的个体化和个性化都表现十分突出,特别是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人生经历也大不相同,所以他们的人生轨迹和职业发展方向也会大不相同,这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要非常注重个体性和个别指导。在教学设计上,我们注重团队教学和个案辅导的形式,为她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打下基础。

(四)在分析学情和形势上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多元化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和团队学习的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课程教学采用弱化讲授,突出实践的启发教学,针对课程特点和就业现实,围绕模块教学的思路重点使用下列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实战练习、团队竞争、游戏法和实例法。通过实例分析实战练习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去思考,置疑,积累社会职场经验;通过情景模拟和游戏法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展示和锻炼能力;通过团队活动竞争展示学生的综合素养,锻炼综合能力;通过创设特色作业达到综合考察、指导、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为实现顺利就业的最终目的而努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来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等位评价主体,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想结合的方式,通过项目作品展示、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能力测试、演讲等方法评定学生的生涯素质和规划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3、课程安排

开设时间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总课时 36(课时)2学分 后续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

二、课程设计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四个方面实现发展:

(1)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意识,树立积极正确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做出努力的积极态度。

(2)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地了解自身角色特性、未来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职业生涯计划方法和职业发展路途设计步骤等。

(3)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具备自我认识与分析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规划和调整计划的技巧能力等。

(4)能力层面:职业态度转变;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决策和职业规划能力。

三、课程实施

1.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措施,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2.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教学活动。

职业生涯演讲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形式。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科(德育处)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

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

4、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为32学时,复习考查2学时,机动2学时。

6、评价和考核

(一)教学要求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是集理论课、实践模拟操作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还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

2、在教学中,使用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会、小组讨论、调查等方法进行。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网络资料等;调动社会资源,优秀毕业生、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过程考核与结业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1、本学期达到总学时1/3学时缺课,即取消考试资格;

2、过程细则:

过程考核分四部分进行,包括:课上项目活动表现、课堂作业及结业测试。

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占总成绩的20%;

课堂作业,占总成绩的30%;

结业测试,占总成绩的50%。

3、学生最后成绩为优、良、及、不及四个档次。

(三)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职业发展规划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需要评价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能力,包括对个人和工作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2、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3、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和他们的个人职业生涯计划书的书写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四、课程设想

1、课程不足

(1)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应用性不够,缺乏与专业的有机联系。

(2)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够多元化。

2、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2)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教材开发

(4)开展第二课堂扩展课程空间

篇6:职业创业生涯规划

课程论文

浅谈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

课 程 名 称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创新教育考 试 方 式姓名学号专业成绩任 课 教 师

学习时间:2013年9 月至2013年11 月

浅谈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生命线”,“创新是科技腾飞的翅膀”,“创新是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动力”。江西“十一五”规划,制定了推进“五化”、建设“三个江西”、实现“两个翻番”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呼唤在全。

社会导引一种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风尚,呼唤营造一个勇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因此,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业精神。

经济力与文化力

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业精神,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文化动力,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当今时代,国家和地区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竞争,而且是蕴含在物质财富深层的精神文化的较量。创新文化的差异是区域间经济发展产生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发展就没有后劲,就会走向衰退。如果有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底蕴和昂扬的创业精神,就会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就会走向兴盛。

人类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文艺复兴的思想创新,打破了中世纪的黑暗;启蒙运动的文化创新,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这些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成为推动这些国家走向兴盛的先导。工业化的历程告诉我们:越是创新活跃的地方,就越容易形成产业革命的广阔舞台;一旦创新活力丧失,就面临着竞争出局的危险。

文化力的表现之一是文化生产力或文化经济力,是指文化作为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所蕴含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创造力,简言之是指文化在产品创意和产品生产流通领域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而言,它包括文化的创造力和文化的生产力两个层面或两大领域,这也是当今文化产业的主要内涵与实质,还是当代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最具影响力的方面。

经济与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力与文化力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就形成了具有新功能的经济文化力。经济文化力构成了推动当今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起飞的强力驱动器。

创新的一般观念和相关制度设置

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文化虽有不同的论述,但基本形成这样的共识:它包含关于创新的一般观念和相关制度设置两个层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作为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表现为对创业者的重视,要求尊重创业者的个性,尊重创业者的个人选择,在尊重人、关心人的基础上注意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情感、行为、人生理想和生活价值上的个性培养,充分体现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需求的统一,为创业提供一个宽广的空间。

二、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表现为不畏艰苦、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坚韧不拔、志在必得的拼搏精神,敢闯敢冒、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脚踏实地、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眼的钱,经受住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练,经受住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

三、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为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应该营造一个敢于冒险、理解冒险、支持冒险、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当创业者不顾一切

进行创业时,他需要支持和理解。在宽容进取的文化氛围里,人们能容忍失败,欣赏一往无前的精神,但不原谅沮丧,唾弃偶遇失利就偃旗息鼓的懦夫。

四、团结互助、竞争合作的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竞争与合作并存,是相互依赖的共生状态。合作是团结互助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有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调节好人与人关系中的利益矛盾。企业之间和员工之间善于合作,不应把竞争对手视为敌人,而应当作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合作伙伴。

五、开放式的生产结构。开放式的生产结构可以为企业创新品牌和服务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新创企业应当借助于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和开放性的生产结构将自己企业生产经营的特色充分表现出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富于个性的形象。

六、诚信立业、诚信兴业的意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明清时期,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并称中国各系商人之首,有“北晋南徽”之说。他们之所以称雄中国数百年,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诚信二字作为创基立业的根本。

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精神

文化是创新的母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无不回归于文化的创新。这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精神。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思想观念和精神理念上的突破与创新。现实告诉我们,许多阻碍创新发展的无形而顽固的力量,更多地来自于观念。目前,影响创新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仍然是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开展一系列解放思想主题教育,江西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尊重人的自由探索,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才能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

其次,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精神,要实现创新文化本土化,创业精神物质化。创新文化本土化,一是要以创新文化为研究对象,把创新文化形成、传播、发展中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通过本土化提升为理论;二是要把创新文化理论和江西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充分考虑本地区文化观念、行为和习惯在创新文化发展中的影响。

最后,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精神,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如果说,创造财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营造环境的主体则是党和政府。改善和优化创业发展环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好的环境对外是吸引力,对内是凝聚力;差的环境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强烈的进取精神、高亢的创业激情、坚韧不拔的拼搏意志,可以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潜能,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给社会发展注入生机盎然的活力。相反,一个社会、一个地区大多数成员萎靡不振,精神压抑,或人们的价值追求同时代发展潮流背道而驰的民族,是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取得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突出成就的。没有全社会昂扬向上的创业精神,就不会有社会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因此,发展创新文化,弘扬创业精神,是实现创新文化本土化,创业精神现实化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国内外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是确立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该文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要求高校教学体系要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有灵活的课程体系和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并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该文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制约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因素包括教育理念存在错位,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健全等;并提出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体系创新,以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和实现。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

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大学生认识自我、确定职业目标、实现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与用紧密结合,避免了人才浪费和国家教育投资的浪费。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新生事物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高校的教学体系还不适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和实施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提供保障。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学体系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时间、方案。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职业目标以及就业的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并对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技术的培训、教育和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跨入大学开始,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这对高校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需要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需要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决策。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此,大学生单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难以正确把握的。有关部门在北京人文经济类重点综合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2%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学生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16%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因此,高校需要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和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逐步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和长效机制;从大一开始就设置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了解和把握就业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做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目标是人们选择职业和职业发展所围绕的中心。埃德加·施恩研究提出了5种典型的职业目标,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在其基础上拓展为8种,即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立/独立型、安全/稳健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职业目标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实践教学是确立职业生涯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的能力;通过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据此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谋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三)要有灵活的课程体系和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

大学生就业偏好于专业对口,因为这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获得较高的收入和待遇。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需求一般也首先考虑专业方面的特长。美国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发现,专业与职业匹配的劳动力的月收入要高出不匹配的劳动力9.6%。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求高校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要强调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要强调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高校除了要开设足够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了解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学体系

(一)明确人才培养这一主要职能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因此,高校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关系,树立以培养人才为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既要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也要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要确立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大学生成才的时间,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竞争能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

首先,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理、方法等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规划的内容,通过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类型、内容,促进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的认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其次,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开展个性化教育。高校要根据学生所确立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修第二专业,或跨专业选课,以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知识、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跟踪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及时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参加学习和对外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作风;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学术会议;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感染和带动学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首先,高校要确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在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的基础上,引人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其次,要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对教学状态、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在确定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就业率这一因素,还要把就业是否理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就业期望是否得到满足等因素考虑进去。

(五)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

首先,高校要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大学生入校后,要对其个性趋向、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等进行测评和分析,掌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态,了解大学生选择的职业类型,从而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其次,高校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在二年级时允许学生在大学科范围内调整自己的专业,并在每个专业设立研究型、创业型、技术操作型等专业模块供学生选择。同时,建立导师制度,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某一层次或某一职业类型的学生的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职业目标。第三,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学校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职业训练情况、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规划专家给予的职业生涯建议、专业导师评语等资料分类归档,以便为用人单位更好地选择合适人才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高校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资力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许多方面需要资金投入。例如,要提高教师素质,就需要增加培训、对外交流的机会;要实施个性教育,就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实验室以及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产品开发基地等。

上一篇:体验商务英语2答案下一篇:关于噪声污染的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