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2024-06-17

八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计划(共9篇)

篇1:八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八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大都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也有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比来说,语文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扎实,字、词、句基本上能过关,尤其对文言文的学习,因兴趣浓厚,学习干劲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作文的水平具有一定能力,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作文能以真情打动读者,写真人真事,字数足。

大部分同学自学的意识较强,能主动自学,认真完成作业,成绩较好。对于课文能做到主动预习,自己处理字词,熟读课文,主动解决课后习题。有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大胆质疑。利用课外时间,能够写好日记,每周能积累一定数量的好词、佳段、名文。学生在诗词方面也注意积累。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他们连基本的学习技巧,分析理解的能力都不具备,学习被动,方法欠当,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差,今后要培养他们有意识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从学生的接受能力看,大部分同学听课认真,能主动及时地记课堂笔记,有不明白的问题大胆举手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大部分同学接受问题快、稳、牢。但也有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丧失学习兴趣,不想学习,被动接受,在教师的强迫下学习,教师应从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兴趣。

学生接受知识的有利条件在于: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个别同学朗读很有感情;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字词、作者知识大部分同学能自己解决;上课能认真听讲;课后能独立完成教师补置的作业;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程序;课外阅读能力强;语文素养高等

不利条件在于:(1)抄袭作业的现象严重存在;(2)书写态度欠端正;(3)部分同学阅读分析不会分析,审不好题,弄不清角度,答题技巧的掌握几乎为零;

(4)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掌握太少。等等

2、教师情况分析

初二语文学科组有三位教师。他们有的长期从事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且成绩突出。三位教师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这些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此本组将通力合作,使初二的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层次。三位教师的任课结构是这样的:梁云清(一二班)、孟祥梅(三四班)、张玉彬(五六班)。

3、本学科组在教学方面,教研教改方面的情况分析

本组教师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因此每位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用有许多教师一直从事语文教改工作。都具有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孟祥梅老师年轻有为,授课水平高,一直是语文组的骨干老师,并且获滨州市学科带头人称号。张玉彬获惠民县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梁云清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工作认真,热情开朗,有活力,干劲大。

4、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本册的阅读共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五课。

全册中,教读课文13课,每课一般用两至三课时,课文前面有预习提示,后面有练习,预习提示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或者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练习的意图分别是: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通过动中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通过联想、比较等进行扩展阅读。自读课文12篇,每课一般用1课时,少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文中的提示中所提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思考,不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后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选做。课文注释从简,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如熟练重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学习快速阅读、比较阅读等。

写作,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写作,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安排七次整篇作文实践,其中两次为自由写作实践,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五次命题作文也可撇开题目,自拟题目。完成这七次作文后,进行话题作文。针对学生对话题作文比较生疏,举行必要的知识讲座如:《如何审题命题点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话题作文的内涵。

课本最后还有名著导读,指导学生如何读名著。

(2)本册基础知识的内容:

作为语文功底,继续把字词的学习作为重点,增加学习认字的范围,并且把积累的好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习诗歌、小说、说明文等新的文体的文章,了解这些文体的特点。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3、基本技能和能力。

初二语文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小说与议论文的能力。

阅读,除学习课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表达外,前四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依次是:结合体裁特点,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后两个单元,读读背背了解大意。此外,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如熟练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学习快速阅读,比较阅读等。

4、思想教育的内容。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离开思想教育谈语文,这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叙事作品,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第二单元,选的都是写普通人的文章,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第三四单元,学习说明文,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种知识。第五单元文言文单元,主要培养学生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第六单元,所选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诗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5、教材的重点、难点。

整个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情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

形成健全人格。因而,本教材的重点应是正确理解常用字词的音形义,根据文章推断词义,有条理的进行口语交际,能写通顺流畅的文章。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写作个性,提高写作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为了落实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政策法规,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尽快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和课堂授课水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我校实际,决定强化集体备课。将集体备课作为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环节,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作为教研重点,扎扎实实,抓严抓死,抓出成效。

1、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本学科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能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达到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2、集体备课能够使本学科组的成员共同研究教材,能够深挖教材,寻求教学更有利的途径,能够拓宽教师的知识。

3、本学科组教师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有利于资源共享。

三、本学期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学校制订出了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进行集体讨论、研究、修改,并定期检查、落实,做到每学期检查不少于四次。检查内容包括:集体备课次数、集体备课教学案个数、教学案质量及使用情况,做到发现问题,限期改正。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采取“一说、二议、三定、四行、五修正”的方式,其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步:将教材科学划分,确定具体备课内容。一般以课时为单位。

第二步:将划分出的集体备课内容分配给备课组内的各位教师,并确定各部分的中心发言人。

第三步:先由发言人谈教材处理,然后大家集体讨论,确定基本思路和框架,最后形成教学案的核心,对于重要知识点、重难点突破措施、教学方法及手段、典型例证、训练题、测试题等作出统一规定。

第四步:同一备课组的所有教师在基本框架和教学案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形成初步教学案。提倡由备课组全体成员分工,每人精心完成一个教学案,供备课组成员共同使用的做法。

第五步:由主备人先行上研究课,在研究课的基础上每人对原定教学案进行补充修正;或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先听后讲。教学案可以没有个性化的东西,通过每个教师独具个性的语言艺术和课堂教学辅导,来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每学期可适当安排几次跨学科集体备课,以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与拓展,处于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借鉴。

2、集体备课应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的有关要求进行。真正做到五备。即备大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体现好五点,即每节课研透知识点、能力点、重难点、教育点以及“自主、综合、拓展、创新”的渗透点;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研究(研究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学法、考法),三段式(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方式),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备课内容、课堂训练、单元测试,教学方法不要求统一,但可以借鉴)。

3、备课要体现语文实验专题:中小学口语交际实验与研究,力求立体化备课,注重备学生,讲求实效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备课时电化教案的个数不少于总教案数的三分之二。要求要尽多的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和录音机。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授课效果。

四、采取的措施:

每周一第四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靠组领导记好考勤。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各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由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形成集体决议的集体备课材料,要分别誊写到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卡和各位教师的教学案上,注意保存和积累材料,以备检查交流和今后参考。备课组对集体备课的材料及情况认真检查并量化打分,作为评选先进备课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备课组成员要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理解、操作等,不允许折中和变通,要人人明白,人人掌握,人人按计划办。

2011年9月

篇2:八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我们初二语文备课组将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努力学习并实践“常态课要求”,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成绩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学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现将本学期的计划安排如下:

一、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

1.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组织学习“常态课要求”和“新课程标准”,希望通过学习和讨论,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方向,让本组每个老师都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自的教学方法。

2.加强对中考信息的研究。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注入中考知识。

3.积极学习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本学期,我们准备到景弘中学进行参观学习,进行借鉴,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学科组和教师结合,积极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1.本学期,我们学科组的重心是上好常态课,多实践,多学习,多探索,多总结,争取在常态课上取得成效。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贯彻“学案导航——小组合作——达标 检测”的教学模式。

2.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型的教学公开课。打造年轻教师的品牌形象,如本组的李贻芳老师,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学期,我组将继续支持她的教学工作。本组所有人员都要认真准备、研究上课的特点,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可感,推 动教学的有效性

三、坚持常规教学,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1.在备课组内加强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努力创新,同时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坚持教学常规管理,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 和教师的取长补短。

2.对于落实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我们在备课组内实行了教师个人落实、组长负责,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 导、考查等教学环节的督促、管理工作。

3.认真抓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我组将根据学校严格考试制度的规定,备课组内更加强调了考试的纪律,按照学校要求,指定专人负责,考后有质量分析及学生的成绩的跟 踪,使考试成为检查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尺度。

4.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是对一个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的衡量重要标志,本期我们将配合教务处,举 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经验交流。

5.具体备课情况安排如下:

王新学老师主备第一单元。

罗尚东老师主备第二单元。

余庆秀老师主备第三单元。

杨尚东老师主备第四单元。

于爱萍老师主备第五单元。

杨海香老师主备第六单元。

时间:每个星期二的第八节课。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总之,本组人员将在上学期的优势下继续前进,争取使 本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篇3:三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计划

乐平十小

孙艳红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及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新课程的实施,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读写训练”为主要研究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造型人才,努力探索一条科学、低负、高效的素质教育新路,努力使本备课组的语文教学和研讨工作有新的突破。

以集体备课为基础,集体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教学方法及策略,合作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工作思路:

1、坚持分散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将小组教研与学校大组教研相结合,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2、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前提下,隔周进行集体备课。

3、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讨论交流,写好课后反思。

三、实施步骤:

(一)、切实利用好教研时间,开展集体备课。做到内容提前准备,研讨人人参与。

(二)、切实组织好“同课异构-连环改进”校本教研活动。

(三)、备课流程:备课组分工——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

1、备课分工

备课组长安排好个人备课及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课。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读写训练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时间安排

集体备课时间安排在每周四的上午。

3、备课组其他教师再对整个单元的每个课时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佳方案。

4、组内教师根据在上课前对集体讨论的教案进行个性的修改,使教案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实际情况,课后再及时反思修改教案。

四,每周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黄小霞说课及集体备课

课题:《盘古开天地》

篇4: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备课组工作目标:

1、搞好语文常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确定集体研讨课改方向,统一备课。

3、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最大程度地缩小班级差距,做好培优转差的工作。争取初二年级的整体语文水平有所提高,学科考试成绩稳中有升。

4、拓宽学生语文学习渠道,在基础知识和文化积累上下功夫,抓好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二、工作重点: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做好备、教、批、辅、考各项工作。

2、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和常规工作。

3、充分认识初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扶优辅差,防止分化。

4、继续抓好学生的语文习惯,特别是学生的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等,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在继续训练并培养学生认读、感知能力的同时,侧重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作好过渡和衔接。

三、具体内容:

1、课前备课组要认真研究教材,交流教学想法。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互相通气,资源共享,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计划。

2、组织好课堂纪律,控制好课堂。加强课堂效果的反馈,加强备课组教师间的交流。

3、狠抓背诵默写,落实双基、文言文阅读和教学。

4、以课文为有效载体,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阶段性地逐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利用学科教材渗透德育和环保教育等各方面知识。如以每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热爱和平,进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一、二单元);了解桥、莲文化知识,体会其魅力,拓展视野(第三、五单元);掌握辩论的知识,走上辩论台,展示自我(第四单元)。12月下旬各班选出优秀选手,组织一次年段辩论赛“克隆是利是弊”;学会搜集资料的方法,交流、共享资源,分享获得新知的快乐(第六单元)。

6、每周的周三上午1、2节课是集体教研、备课时间,定时、定地、定发言人,集思广益,总结上周教学,调整布置下周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备课 以集体备课为主,做到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并认真撰写教案。

(二)听课 加强组内老师相互学习、交流,多听课,多写反思,公开课听课不少于16次。听课后应有交流,并有一定的评课。

(四)阅读

1、指导学生读好书和写好读书笔记,每周安排一节交流随笔和读书笔记课。

2、利用好学生的周末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名篇名著阅读训练。自由阅读加指定阅读(本册书后的三部名著)。让学生学会积累好词佳句、名篇佳作鉴赏。

(五)写作

1、安排6次以上的作文训练。侧重记叙文的训练。

2、从每周日记、作文、月考中精选好文佳作,统一编订。

(六)作业规范

1、坚持练习钢笔字,每周精选2张上交。

2、每天适量的随堂作业,统一写在作业本上。

3、一周或隔一周进行一次随笔或读笔训练,保证质量。

篇5:八年级英语集体备课计划

一、集体备课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目的:

为了“让学生个个充分发展,家长人人高度满意”,我们全体八年级英语教师,在上一学期经过共同努力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抓住新课程改革机遇,趁势而上,进一步深入搞好教科研工作,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积极展开创造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积极全面开展教学、教育和科研工作,通过整个备课组的努力,力争英语成绩在去年的水平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争取取得优秀的成绩

三、集体备课的任务要求

1、加强备课组建设,抓好业务学习。

首先把备课组工作具体化,目标化,制度化。加强备课组自身建设:①准时参加每周一的备课组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②中心发言人,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发言,写好有关备课材料。③各组员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做到一人有高招,大家都受益,提倡团队合作,严禁单打独斗。④组织业务学习,组内互学互提高。⑤准时上缴并能及时配合教务处、教研组长检查教案、学案、作业、听课笔记等。

2、狠抓教学常规,规范教学工作。发挥集体备课的群体优势,通过研讨教学案,提高备课质量,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调每一位教师要在备课中,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到清晰、规范,备过程、备方法、备教材、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本”、“心中有生”。充分利用本校的电脑和网络的优势,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课后认真反思,及时总结得失,以利于以后的教学。针对教师布置的练习,细心批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组内及时交流各班存在的共性问题,便于及时弥补。诚心听课,真心评课,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便于评课时集体评议,多指缺点,少唱赞歌,做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要严格按照教学常规及“有效教学”的教学要求,并结合八年级英语新课标的特点进行。

1、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

2、研好五点:每节课研透知识点、能力点、重难点、教育情感培养点,以及知识渗透点。

3、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4、三段式: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方式。

5、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备课内容、课堂训练、单 元测试。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求统一,每个教师都可以自由发挥,大力倡导反思性教学,反思教学得与失,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四、集体备课的措施:

针对初二教材更动大、语法知识点多而杂的特点,我们八年级6个英语老师充分利用没课的时间或晚上闲暇时间共同说课归纳出每单元的重点、难点,将英语的精髓说透、钻透,并利用周五集体备课的时间共同设计下一周授课及练习计划,平日授课之余多做习题,拓展知识面,尽量找出一些适合上中下游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因材施教,拓展尖子生的思维,挖掘中游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下游学生的及格率及平均分。

1.围绕提高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和辅差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争取做到“顾两头,抓中间”。每一位教师具体分析每一个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稳定优生人数,狠抓中间段。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集体培优。把优生集中在一起定时定点进行。让优生有动力同时也有竞争的感觉。争取把优生比例扩大。组内每个老师利用下午五点半到六点时段对本班基础差生进行个别辅导。挖掘潜力,查找弱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差工作。争取缩小差生范围。

2.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英语。让学生充分利用“五本”进行学习。

3.做到”堂堂清”,“月月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在月考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

4.加强集体备课的作用,有想法大家探讨,出了问题大家研究,共同进步;对教材要全面分析和了解。与组内各位教师一起讨论各班的学情,在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安排,作业批改等等方面给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他们所带的班级能够在本学期有幅度较大的进步。

5、结合外教口语课,利用早读和口语操练,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要求外教每堂课教会学生一个日常英语的主题。并进行训练。加强背诵,记单词和阅读的训练,利用早读,口语操练等时间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意义并且有效的练习。

6、紧扣学校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主题,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学科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我们备课组承担两项英语科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西方重大节日”和户外英文标志收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爱生命的高尚情操,拓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

二、坚持听录音,提高听力水平。

每周安排两课时进行听力训练,坚持听录音,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准,并利用日常英语对话,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每周进行一次听力测验,比较学生成绩,老师可以有的放矢。

三、灵活机动地进行限时阅读写作训练。

利用每周一课时20分钟的时间进行限时阅读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每周五一课时20分钟的时间进行限时写作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作文成绩按字迹与内容分别记绩,让学生重视书写,提高成绩。

四、坚持听课、评课,使课堂教学模式最大化,教学方法科学化、多样化,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有效授课。

我们初二英语组三个教师坚持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有目的地、有总结地上好电教课,每位老师自学电脑,上网查阅教学资料,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以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教研、教学质量。

五、提倡每位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本学期课余时间自学初一至初二新教材所有内容,并以笔记的形式将知识融会贯通。鼓励每位教师学习有关课堂用语并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师生的读说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订阅英语杂志,观看英语新闻,观看英文类电视电影以提高教师听力水平与自身综合素质。

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定于4月中旬每班5人进行英语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使教学经验成果化。

要求每位教师以周记或日记的形式写出本堂课教学和电化教学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最后形成教改论文或专门电化教学论文,参加有关评选活动。

总之,希望我们初二英语组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究、集体提高、共同进步,使我组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1、通过集体备课采取轮流说课,共同协商的方法,形成统一的教 学案的方式。

2、课堂教学要做到“三讲三不讲”,真正做到讲易混点、讲易漏 点、讲易错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加强反思性教学的研究,走“自我反思、不断学习、教学相长”之路,不断提升专业修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每天除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并能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开展学习互助小组、学生互相结对子、降低学习要求、分层次教学等。

4、充分利用好教辅资料,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做好年级的天天清工作。

5、作业批改:学生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批改及时、认真、正确,反馈纠错及时显效。大力提倡分层练习,多种形式的作业。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加强作业本的管理,做到整洁齐备。

6、辅导:实行分层辅导,确保优秀率,提高合格率。重视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并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使他们获得力所能及的发展。教师还要注重辅导有针对性、长期性,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树立信心,解决难题。

本组的五位教师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力争在原有基 础上进一步提高八年级的英语成绩。

篇6:八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八年级班和班现各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能够课前按要求自主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作业,被动接受知识的意识也较弱,积极思维意识弱;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比较困难;合作、探究学习意识还比较薄弱。知识基础不扎实,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存在着诸多障碍,阅读赏析文本的能力较为欠缺,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

篇7:八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教学内容

教科书29页~32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

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

篇8:八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内容分析

本张试卷不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的检查,更加注重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察。试题形式新颖灵活,发挥了对语文教学的检测与导向作用,尤其是课外阅读试题的命题设置,较好的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测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等深层次的素质。

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和“作文”三大块,;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生活、关注社会,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六个班共200人,全部参与考试,及格176人。最高分是八五班李晨阳的92分,最低分是八五班杨心如的42分,80分以上40人,各班平均分都在65分以上,个别班级平均分接近76分,总体考试情况良好。但两极分化较大。

三、答题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22分)。学生的得分率不高,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部分学生对课外知识了解不够,古诗词默写失分较多,以及仿写句子,很多同学造句能力有待训练。

2、阅读部分(38分),得分率较高。课内的现代文阅读,大部分同学得分在8分以上(满分12分)。尤其是课外现代散文阅读题,由于难度较小,失分少。很多同学得满分,但也有一些同学审题不够清楚,一些自由发挥题,不愿多写字,导致不能得满分。

3、作文部分(40分),这次作文是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爱”,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出现的问题不少:①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很多学生都不能把握题目的含义。②叙写比较平淡,没有写出初中学生真实感受,泛泛而谈,没有表达初中学生应有的思想层次。③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离题的现象,另起炉灶。

四、今后教学建议: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你告诉学生了,他们就会掌握。

2、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 “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3、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主备人:

篇9:八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稿

备课时间:2011、3、2 主备人:董鹏 组员:马国力

虎小峰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均以“人生”为话题,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洋溢着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自传的语体特点。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心,自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那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所感动。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写作方法和语言文字都值得品评、学习。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人物传记和回忆录这种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突出人物品质的选材方法,脉络分明,言之有序的结构特点,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对比、衬托等的表现手法,比喻、夸张等的修辞手法。但是,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历久弥新值得久久品味的经典作品,历经岁月流逝,年代比较久远,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问题预测

根据学情分析和本单元教材特点,特别是有的作品思想感情丰富深刻,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密切,因此学生在思想内容理解上可能有困难。如《我的第一本书》和《藤野先生》。教法设计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些课文涉及深广的人文、社会背景,教学时应有所拓展,甚至有必要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本单元均是叙事性作品,适于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不仅要求同学们掌握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扩大学习的课堂,尽可能地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与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单元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这一主题与阅读教学有一定的联系,但又具有生活体验性、活动实践性、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希望通过相互联系、逐层深入的四项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得体地表达感情、有条理地陈述心得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将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的文字表达能力。作业设计

以同步练习为蓝本,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补充阅读有关人生轨迹、表现人生奋斗意义、体现人间关爱与温情的经典作品,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感悟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

1、《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

3、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悟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设想:

1、本文教学重点是讲清“形散神聚”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完成“预习与思考”的练习题了解“形散”这一特点;教师着重分析文中所选材料的内在联系,讲清“神聚”的特点。(“研讨与练习2”1——4题都是围绕这个知识点设计的)

2、对于文中难懂的句子,要简明扼要的讲清其中含义。

3、加深对鲁迅的认识。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及相关知识。

2、简介本文出处及写作背景。

3、排除字词障碍。

4、初读全文。教学重点:

1、简介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教学难点: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入手)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小说:《社戏——《呐喊》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明确本文出处、写作背景《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实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

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的一篇,它的创作思想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

二、题解:

1、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26年10月12日写此文于厦门大学。

(2)清国留学生的情况都是一些纨绔子弟,只为享乐。

三、生字:

yīngfēi

màn jiàn wǎn

烂 熳

宛髻

yìyànlú huì

yù gěngyì yang dùn cuî

驿 咽芦 荟芋 梗 抑 扬

顿 挫

pōujī

xùnnì lîu

jié

剖 畸

逊匿

qīyǎo huì

piē

wù tîng

凄 杳

瞥深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抑扬顿挫

掌故

模胡

落第 不逊匿名

诘责

托辞 凄然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四、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与思考:

一、二

2、生字词各写三遍 课后记:

第二课时(理解赏析课)

教学目的及重点:

1、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2、理清结构线索,分析理解以时间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字

2、解词

二、精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地点转换了几次?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

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归纳(板书)

第一部分(1-3):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从相识到相处到离别,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一层(4-5):写往仙台途中受到的“优待”。(这一层写作者在仙台的表现,与上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层(6-23):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多方面的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24-31):写作者弃医学文的原因。(两个事件各有侧重:前者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后者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但都激发作者立志报国。)

第四层(32-35):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四、自读课文初步理解“弃医从文”的原因

1、学生先自读

2、按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总结----电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

五、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及线索

六、布置作业:

课后读课文 课后记:

第三课时(分析课文)

教学目的:

1、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情操。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分析第一部分:

1、齐声朗读

2、分析:

1)本文开头一句有何作用?

——表明对东京的失望之情。“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由“这样”二字引出下文的描写。

2)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的?

——用比喻、反语等修辞,辛辣的嘲讽“清国留学生”,抓住人物特征来描写其丑态。3)作者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作者以及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迷恋樱花,并把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弄成各种花样,不以为丑,反以为美;晚上则学跳舞,震得地板咚咚响,造成“满房烟尘斗乱”。通过这些描写,清楚的表现了这批“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目的。他们是属于“速成班”,根本不想学什么本领,纯粹是为了镀金,回国后可以求得一官半职。这种人的生活态度与鲁迅正好相反。鲁迅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他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表示要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献给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3、小结:

这也是作者要离开东京的原因。同时,这部分通过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也间接的反映了藤野先生可尊敬、可怀念的原因,而这种辛酸与隐痛,正是他忧国忧民的反映。

三、分析第二部分(理清线索):

本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写了若干人,又叙述了几件事,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把这些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呢?这就是文章的线索。(附板书)

板书:

本文的线索——明暗两条线索融合(暗线是明线的基础,是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感情

基础)

明线(时间顺序)暗线(爱国思想)清国留学生

白天漫步花下

痛恨现状

认识先生前的生活

晚上学跳舞

爱国爱民 经过“日暮里”“水户”

受到特殊优待(一层)

先生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

相识相处

先生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

与先生相处

(二层)

先生询问中国女人的裹脚

先生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

医 受先生教育

匿名信事件

课上看枪毙中国人的幻灯片 思想转变

(三层)告别(四层)

离开仙台

收藏讲义及寻找讲义

离开先生后

从未联系

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 时时想起

主要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生活简朴,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

题——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深切的怀念,追述了自己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全篇充满着爱国主义感情。

四、作业 研讨与练习四 课后记:

第四课时(分析总结课)

教学目的:

1、分析人物,学习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2、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3、分析练习,进一步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

1、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

——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他的外貌特征。写他“黑瘦”;“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有顿挫的声调开始讲课

2、作者是通过几件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的? 1)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认真、负责 2)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治学严谨、要求严格

3)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恳热情的态度 4)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治学严谨

以上几件事,不只是体现了一个教师学者应有的作风和品德,更表现出了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三、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

2、明线和暗线同进的叙述方法。

3、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

4、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

四、分析并完成“研讨与练习”(参P.70)课后记:

2.《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绰号(chuo)庶祖母(shu)吹笙(sheng)摹画(mo)眼翳(yi)舔去(tian)侮辱(wu)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感情。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详见教学用书27页。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 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详见教师用书26页)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后记:

3.《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似 掺(chan)脊(ji)背 枉(wa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详见教师用书31页。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我人生的第一课,一本人生之书。蕴涵着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生活的艰辛。)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敬重、珍爱、感激之情。)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

(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苦深表同情,表明父亲是一位知书达理、非常疼爱儿子的人。)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窘迫的、是艰苦而沉重的,然而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淘气,使他们一和小动物在一起一回到大自然中一玩起来,就会充满幻想。这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想。当然我的第一本书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双关,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后记:

4.《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长髯(ran)鬈(quan)发黝(you)黑滞(zhi)留 愚钝(dun)禁锢(gu)

轩(xuan)昂犀(xi)利 侏儒(ru)酒肆(si)尴尬(gan1ga)锃(zeng)亮甲胄(zhou)粲(can)然 盎(ang)然

2.解释下列词语。黝黑:黑;黑暗。滞留:停留不动。愚钝:愚笨;不伶俐。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利:锋利;锐利。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辨字组词。

滞()钝()锢()尴()带()纯()涸()滥()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you()黑xuan()昂 xi()利

侏ru()酒si()chi()热

can()然 长ran()han()首低眉

广mao()无垠 an()然失色

三、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 ~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后记:

5.《再塑生命》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cuo1 nian)繁衍(yan)迁徙(xi)觅食(mi)惭愧(kui)譬如(pi)栖息(qi)

小憩(qi)遨游(ao)花团锦簇(cu)冥思遐想(xia)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二、导人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

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

第l题,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2题,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第3题,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

第4题,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五、朗读训练

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教师可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

六、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后记:

上一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工作体会下一篇:公司总经理中秋酒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