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离别诗词

2024-06-10

战友离别诗词(共15篇)

篇1:战友离别诗词

战友离别诗词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篇2:战友离别诗词

[战友离别赠言] 军旗再望一眼, 军徽再擦一遍.军帽再戴一会, 再听一次那嘹亮的军号, 再来一次“稍息”再踢一回正步.训练场上再走一回,扛过的钢枪再擦一遍,战友离别赠言。

再看一眼我的班长 再看一眼我的战友 就要离开这绿色军营,就要离开这绿色的眷恋 就要脱下这身绿色的军衣 这绿色的军衣她是我一生的爱恋 处处都让我无限留恋;就要告别部队生活,我的营房,我的哨位,我的操场 我的连队 难抒我心中万语千言!千言万语.......我庄严的抬起右手, 向军旗再敬一个军礼,我饱含壤嵯蛭业恼接? 再称一句军衔;怀中揣起战友相片,心间铭记每句赠言。即使我离开了绿色的军营,决不改变军人的本色 即使我告别了军旅生涯,我的军魂已铸进人生的信念!我的一生必定是绿色.你是一个好兄长,与你相处的四年里,让我们的感情更加浓厚,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当你脱下这身军装要离去的时刻,我的内心有说不出的留恋,想想我们往日一起训练、工作过的熟悉的身影就要离我远去,心酸的感觉阵阵来袭。愿把所有的感情融入对你的祝福:真的好想你!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军旅的列车马上就要驶向终点了,和老班长这两年的相处里,我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法,在参加训练尖子集训中一起流汗,在这过程中增进了我们的兄弟情谊,也提高了我的军事素质,说真的要不是你,我也不会成为连队的骨干,我衷心地感谢你!标兵连为你骄傲,你为标兵连而自豪!祝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事业有成,身体健康,步步高升!韦班长,我来到三排以后,对你的印象特别好,你为大家操心,细心照顾我们,在此我想说:“韦班长,感谢你对我们的付出。”我们即将分别,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面,我衷心地祝你事业有成,前程似锦,大展鸿图,希望你能在地方上干出一番成就!时间过得太快,转眼我们就要分别,虽说我调到机关并转了士官,但是我永远都是你的兵。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是多么的快乐,使我一生都难以忘记,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使我不断地进步,才有了我的今天,是你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信心,真的,班长,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对我的好,永远也忘不了!真想时间就在此刻停留,永远不要走,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了。我害怕分别的那一刻我会掉下眼泪,现实真的好残酷,为什么要把我俩分开,可能这一别会是很多年。班长,我会想你的,永远不会忘记你!保重!

篇3:战友离别诗词

关键词:古典诗词,“梧桐”意象,原型批评,审美意蕴,文学意象

现代语境中的原型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理论。具体来说, 所谓原型批评就是从神话着手从宏观上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内在类似性, 即其程式、结构模式和原则, 并从整体上探寻文学类型的共性和演变规律。因此, 原型批评也称神话批评, 或神话——原型批评, 是一种神话式的批评。下文就是运用这一原型批评理论, 对唐代诗歌中的梧桐意象离别原型意义进行具体分析。

一、现代语境中梧桐意象之研究

意象是诗歌的构成要素, 是重要的审美范畴。西方意象派诗人庞德阐释为, “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的东西”[1], 我国清代文论家从意象在创作中的特殊地位强调“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木写之, 诗无气象, 则精神亦无所寓矣。”[2]此精神即作者见物而兴之情经过情思关照从而将之表达出来的意象。总之, 意象是客观物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 而诗人的情感也同时趋于客观物象化, 即意象是“心境相得, 见相交融”的心理成果。

自梧桐箝入诗词, 从自然物象到象征意蕴, 经过了长期历史文化的积淀, 中国文人对梧桐寄予诸般情感, 到了唐代更富有情致和文化意蕴。梧桐意象是古典文学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植物意象, 这已足见古人对杨梧桐的重视。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对梧桐意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意象所包含的意蕴和所负载的情感等方面, 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重复性。本文对梧桐意象的思考, 则主要集中在文化内涵方面, 试图利用原型批评理论, 从文人心理结构、民族文化心理角度切入, 探讨梧桐意象作为文化载体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内涵,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之溯源

“梧桐”本是一种树, 它成为一种意象, 与凄凉、离别相联系, 造成一种悲剧氛围是有一定过程的。《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凰鸣矣, 于彼高冈。梧桐生矣, 于彼朝阳。”这里的“梧桐”仍是树, 还未上升为一种意象。梧桐与愁、悲的不解之缘可追溯到枚乘的《七发》, “龙门之桐, 高百尺而无枝, 中郁结之轮菌, 根扶疏以分离……于是背秋涉冬, 使琴挚斫以为琴……使师堂操《畅》, 伯子牙为之歌……此亦天下之至悲也。”梧桐作的琴音质清越悲凉, 令人悲愁。另外, 梧桐意象具有离别原型意义, 还与一传说有关。据说两棵梧桐树像鸳鸯一样, 在一起会同生同死, 因此, 后人就用梧桐树来比喻分离。

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意义的产生, 还与文人普遍的心理态势有关。文人多具济世之志, 他们受儒家思想“治国平天下”的影响, 对社会生活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 力图见用于当世。但是, 在古代由于社会环境所致, 文人们尽管有凌云之志、出众的才华, 可是往往怀才不遇, 不得重用。文人“愿斫五弦琴”, 但弹出的却是一首凄怆悲凉的人生悲曲。由于文人自身处境的孤独, 更能体会凄凉寂寞。梧桐的疏直、孤高、质虚、不凡等特点, 恰与文人这种普遍的心理态势相符合, 于是对于高直质虚的梧桐, 文人们把它们与自己的思想联系起来, 赋予其特定的离愁文化内涵。

三、梧桐意象的离别原型之体现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周紫芝《鹧鸪天》, “梧桐叶上三更雨, 叶叶声声是别离”;李煜《相见欢》, “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这些作品中的“梧桐”都已上升为一种意象了, 借用梧桐写离别之情, 渲染的是离别后的凄清感。可见, “梧桐”一词, 随着历史的变迁, 不断地挖掘变化出新的意义, 从而演化为文人们喜用的倾吐心声的一个意象。从外在的形式看, “梧桐”已是一个雅化词;从内在形式看, “梧桐”这一词已经由有形的物变为无形的离愁别恨了, 尤其出现在唐宋叙离情诗词中。

在唐宋诗词中, 用梧桐意象表离情别绪的诗篇很多, 如唐代孟浩然《句》中有, “微云淡河汉, 疏雨滴梧桐”;白居易《长恨歌》有, “春风桃李花开放, 秋雨梧桐叶落时”;尚颜《秋夜吟》有“梧桐雨畔夜愁吟”;宋代欧阳修《芳草渡》有, “梧桐落, 蓼花秋, 烟初冷, 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何应龙的《客怀》有, “客怀处处不宜秋, 秋到梧桐动客愁。”;柳永《倾杯》有, “愁绪终难整, 又是立尽、梧桐碎影”;李清照《声声慢》有,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则写绝了秋雨梧桐的悲情愁苦。

后人洪昇的《长生殿》, 更把梧桐这一离别意义运用到极致, 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长生殿》第四十一出作为帝王的唐明皇, 他身边多的是嫔妃, 可是他仍觉得寂寞凄凉, 那是因为他对杨妃的感情超出了帝王对妃子的宠爱之情, 已上升为精神之爱了, 真正是“梧桐半死”“鸳鸯失伴”。这些文人诗句中“梧桐”的出现, 代表的是分离、伤感, 已把无形的分离的痛苦化为有形的“梧桐”意象, 犹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诗经》开始, 梧桐意象被历代文学不经意地传递着, 并在延续的过程中再生着多种类似而又别开生面的含义。它是无数经验的形式, 是许许多多同类经验在民族文化心理上留下的痕迹。从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梧桐意象来看, 原型意象就是作家自由意志背后的一种力量, 驱使他沿着某种文化方向发展, 使其作品意象带有集体无意识的痕迹。

参考文献

[1] (英) 彼德.琼斯编, 裘小龙译.意象派诗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86.152.

篇4:古今诗词话离别

古时交通工具较简陋,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骑马;“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乘船。联系也不便,常常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合难期,青鸟传书”,所以分别之时“杨柳依依”,归来却已“雨雪霏霏”,有的甚至“岭外音书断,经冬不见人”,“分别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多情自古伤离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夢”,是对亲朋久别的怀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与爱人两地相思的守望;“流水三千尺,不及送我情”,是致友人相送的感谢;“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是在送别归来的惆怅;“春归何处,却无带将愁去”,是对丈夫盼归的梦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对故国不再的感伤。

到了近现代,蒸汽机的发明使用,邮局的设立营业,为离别的人们出行和联系提供了不少方便。“悄悄的我走了,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坐上轮船了;“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是坐火车。另外,这时的离别也多带有奋斗和革命色彩,如“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等。

如今好了,飞机、火车、轮船海陆空交通工具样样俱全,邮政、电话、网络各种联系方式应有尽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们可以随时走览大千世界,联通长城内外。如最近的日本大地震后,幸存者的一个电话就可以给家人和朋友多少的安心与宽慰。因此,现代信息化社会大大减少了离别带给人们的伤感情绪。甚至有人还提出“是男儿就要走向远方”,“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当然,爱人间的分别还是那么的伤感和动人:“最怕你寂寞,最怕你孤单”,是对爱人深情的表达;“让我的心,和你一起碎”,是对爱情永远的执着。

说到底,还是那句歌词最说事:“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就要期待明天,你和我会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篇5:战友退伍的离别祝福寄语

32.相聚时不知友谊的可贵;分别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犹如盐,少它还有什么滋味?

33.想起你那句还是朋友为什么我竟如此痛在心头。

34.一声汽笛,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在别离的那一刻,一齐从心头滋生。

35.在我绝望的时刻╮我真的不愿去想我只想忘掉一切。

36.你走在那漫长的时刻里的心就像秋树,叶片无奈地飘洒一地,只把寂寞挂在枝头。

37.请,管好你自己。别人的事你别干涉,就好。

38.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39.失望中的失望没有人能够完成得了我的考验。

篇6:悼念战友诗词

曾忆当年战火飞,

冰天雪地腹中飢。

笑谈纸虎残兵相,

夸奖雄师勇士威。

噩耗一声心欲碎,

路遥千里梦难归。

高山流水丝弦断,

篇7:悼念战友诗词

纵群战友一生心胸开阔、坦荡豁达。早期把自己献给了我国核试验事业,从北京到戈壁沙漠无怨无悔。后期从事教育,对事业忠贞不二,在“史无前例”时期遭受到不公待遇,但仍能坦然处之,不卑不亢,终其一生。

纵群战友笃学勤业,苦心孤诣,教书育人,孜孜不卷。为人师表,堪称楷模。待人真诚宽容,严以律己。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不辍。为国家培养各种岗位上人才无数,芬芳。亦足以聊慰纵群战友在天之灵!

纵群战友在与疾病斗争中的表现更使我们难忘。在自身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表现出的乐观淡定的态度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还不断定期发邮件给战友,介绍自己与疾病斗争的宝贵经验,向战友介绍《把生命托付给谁》的好文章,不忘鼓励祝福与之曾一起奋斗的战友们,把自己在与疾病斗争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体会传递给战友、朋友!

纵群战友在患重病中还发信动员鼓励战友们为央视“感动中国”栏目为林俊德战友投票。是一个坚强战士姿态!

最后,我们用纵群战友送给我们的最后一次新年祝福来默送她的远去:

“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愿是船。

心愿之风吹着快乐的帆,推着祝福的船,

飘向永远的幸福。”

是的,天堂没有痛苦,纵群战友已飘向永远的幸福。

篇8:战友离别诗词

一、分析送别诗的写作背景

在古代交通和通讯不发达, 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再加上生活和医疗条件落后, 人生无常, 每一次离别都可能成为永别。因此, 对亲情和友情看得很重的诗人们, 对离别充满不舍和感伤, 留念和缠绵就不难理解了。

二、分析送别诗的类型

1. 从送别时的情景来看, 有送诗与别诗

之分, 一般说来, 送则己为主人, 送客远去, 如李白的《送友人》;别则己为客人, 别人而去, 如李白的《赠汪伦》。

2. 从送别的对象来看, 有与亲人别的, 如清代诗人汪中的《别母》;

有与朋友别的, 如唐代诗人岑参的《别董大》;有与爱人别的, 如宋代柳永的《雨霖铃》。

三、分析送别诗的诗题

1.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 (多写其名, 也有官职加人名的) 归 (之、游、还、入、赴、迁等) 某地”。

2. 留别诗诗题往往是“留别 (别) ××”/“赠 (寄) ××”。

3. 有的诗题中有时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人物。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送友人》等。

四、分析送别诗的意象

所谓意象,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 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诗歌中的意象, 大概有如下几种:

1. 植物:杨柳、浮萍、孤蓬、小草等。

2. 动物:杜鹃、鸿雁等。

3. 场所:南浦、长亭、灞陵、岸等。

4. 环境:酒、流水、夕阳、月、春等。

5. 工具:舟、帆、楫、辔、鞍等。

这些意象经过千百年来的运用和沿袭, 至今已经带有一些特有的意义。如:

1.杨柳:由于“柳”“留”的谐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折柳寄寓了相留之意, 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 晓风残月”。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等。

2.流水:古人分别多在水边流水之多、之长、之柔好似离人的情丝, 流水一去不返的特点又给离别增添了几分惆怅、几分牵挂和几分感伤。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泾川送族弟淳》中的“寄情与流水, 但有长相思”等。

3.鸿雁: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因此, 诗人常用鸿雁来寄托对离人的思念和牵挂。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等。

4.孤蓬:孤蓬与漂泊的离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诗人常借孤蓬来比喻离人。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等。

5.明月:月亮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 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 它是永恒的, 很自然的, 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 他们对月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怨恨等。甚至想通过九州共有的这一轮月亮寄寓诗人对亲人 (或友人) 离别相思等情感。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等。

五、分析送别诗的感情

1. 依依惜别之情:

送别时, 分别在即, 送者与别者想到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 不舍之意油然而生。当然, 不舍中还会有伤心、失落等复杂的情绪。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等。

2. 盼离人早归:

离别后, 送别者盼着离人早些归来, 当然在漫长的期盼和等待中, 有时还会有孤独、寂寞、思念、忧伤的情感产生。如无名氏《送别》中的“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等。

3. 劝勉安慰:

当然, 古人送别时也不全都只有不舍、孤独、伤心等情感, 有时也会有对离人的劝勉与安慰, 一方面是对离者, 另一方面也有对自己的安慰。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等。

六、分析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

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2. 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衬托、互文等。

3. 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用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渲染、烘托、映衬、虚实、动静、正侧、点面、象征、联想、想象、用典、白描等。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 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 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物烘托物, 如“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 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 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 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 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 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 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运用在诗歌当中, 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 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 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 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 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 形象更生动了, 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 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 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 来寄托他的理想, 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 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篇9:离别伤感的诗词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篇10:经典离别诗词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篇11:离别伤感的诗词

诗:

1.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2.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篇12:古代诗词离别赠言

2、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王勃《别薛华》

5、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6、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7、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8、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9、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宋之问《送别杜审言》

10、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福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

11、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13:文艺的离别古诗词

行人南北分征路,

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恨离别,

篇14:文艺的离别古诗词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篇15:文艺的离别古诗词

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

几年一会面,今日复悲歌。

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气缠霜匣满,冰置玉壶多。

遭乱实漂泊,济时曾琢磨。

形容吾校老,胆力尔谁过。

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上一篇:《快乐少年秀》独家冠名招商回报方案下一篇:酒店托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