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2024-06-15

中考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精选8篇)

篇1:中考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2018年中考物理考点辅导:材料世界知识点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辅导。

材料世界知识点复习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金属材料: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制成的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金刚石、半导体是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3、有机高分子材料:指以有机高分子为基础构成的材料。

4、复合材料:将优缺点能互补的材料复合在一起,制造出的性能优良的新材料。

5、合金不是复合材料。

6、材料的物理性质:(1)弹性:材料受力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材料又自动回复到原状。(2)硬度:描述材料的坚硬程度。(3)延展度:材料具有的可以锻打成片、拉成丝的性质。

7、材料与社会发展: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半导体

1、材料的导电性分类:(1)导体:容易导电(2)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2、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3、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信号。

4、半导体的应用:(1)太阳能电池(2)条形码扫描器(3)微处理器(4)机器人

三、探索新材料

1、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材料。

2、超导材料的应用:远距离输电、超导磁悬浮、增加磁性。

3、纳米材料特点:空间尺度小,硬度高、强度大。

4、纳米材料的应用: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加快,芯片体积减小。制造纳米机器人。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辅导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篇2:中考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常见考法】

本知识的考查形式多变,选择、填空、计算等题型2016中考均有所见,考查的知识点不外乎以上几点,在学习时一定要理解概念,把握关键!

【误区提醒】

1、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是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路程S和时间t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2、平均速度的公式:v=s/t

【典型例题】

例析:列车从甲地到乙地,先以54km/h的速度行驶了2.5h,然后停车0.5h,再以72km/h的速度行驶1h,到达终点,求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篇3:有效复习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的策略

一、明确中考方向, 纠正认识偏差, 摆正基础知识地位

一份好的中考试卷, 就会覆盖教材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知识点, 而这部分知识点就是最核心的基础知识.所以, 认真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和当地的《中考说明》把握中考命题范围和方向, 确立重点基础知识, 减少漫天撒网没有重点的复习.

只要一提到基础知识, 学生就会说就是一些物理概念一些公式, 记一记背一背就行了.把大量的时间放到研究难题上, 而基础掌握又不好, 学习效率很低, 搞的身心疲惫.这是认识的片面性, 导致行为方向出现偏差.所以, 要改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 摆正基础知识的地位.基础知识不单单包括物理概念、物理公式, 也包括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基本实验.基础部分占整个中考试卷的80%左右, 基础掌握了, 理解透彻了, 才能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重视教学艺术, 实行教学方式多样化, 让枯燥的复习课生动起来

根据教材内容,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变通教学手段, 熟悉教材内容, 掌握教学规律, 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尽量利用比较形象而准确的语言和学生互动, 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枯燥的复习课生动起来.教师也应像相声、小品演员那样, 做一些动作和夸张的表情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 在复习电学这一模块时, 笔者模仿作报告的形式说:我们要确立一个中心, 以“欧姆定律”为中心;坚持两条基本路线, 串联、并联两条基本路线.当学生一听到这样的语言立刻兴奋起来, 并积极调动大脑里存储的知识做相关连接和补充.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并非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而是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有的复习课, 以提问方式进行复习, 多角度提问, 可以让学生的思路开阔, 训练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例如, 一灯泡上标有“220V 40W”字样, 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是多少? (2) 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是多少? (3) 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是多大? (4) 灯泡正常工作2小时, 消耗多少电能? (5) 如果灯泡两端实际电压为110 V, 灯泡实际功率是多少?有的复习课, 学生提问题学生来回答,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 我让学生自己先复习这章内容, 然后自己设计问题.有的学生问“什么叫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这一类简单问题;有的学生则问“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的外侧还是内侧, 为什么?”之类中等难度的问题.这样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来回答, 学生的思维被调动, 学习热情被激发.有的复习课, 先复习再综合, 或者以练带复再综合, 或者先综合练习后归纳再巩固, 交叉使用, 防止学生厌倦.

三、确立学习的主人, 找到合适复习方法, 让复习效果牢固起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 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 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 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因为教师无论讲得多么透彻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题目一变脸, 时间一长, 在学生的印象中就不留痕迹了.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学生自己的, 这些知识也不是自己的.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担心学生出错, 总希望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完美的、完整的展现给学生, 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问题.总之,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方法是有限的, 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有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并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复习的效果才会更牢固.所以, 教师要更新理念, 抛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分析、学生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去感知, 去研究、去总结.

四、加强知识间联系, 实行专项训练, 让基础知识系统化

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 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并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挖掘深度、拓宽宽度, 使知识立体化.物理课本编排按章节, 学生复习时多数也按这个顺序来复习, 掌握的知识点有点零散.其实有的章节之间是有联系的, 如密度与浮力之间, 浮力与二力平衡之间, 电功率与欧姆定律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复习时可以分模块来复习, 按力学、热学、声、光学、电学五个模块, 把握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 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形成一个个知识体系.例如,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提供天平 (带有砝码) 、烧杯、量筒、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等器材, 自选器材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要求说出测定密度的器材, 操作步骤及密度的数学表达式.很多学生自然的想到用常规方法即天平、量筒来测密度, 如果没有量筒可不可以测出小石块的密度了?这一问,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篇4:中考物理电学考点分析

一、考点扫描

电学知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导体和绝缘体。

2. 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路的组成;电路图。

3. 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是初中电学的六个基本物理量;电流表可以测量导体中的电流,电压表可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而导体的电阻和电功率可以通过测量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并经过计算间接测得;根据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可以制成能够改变电阻大小的变阻器,它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4. 欧姆定律是电学部分的重点。

5.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是电学部分的重点。

在电学部分的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是三个重要器材;要学会正确选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正确选用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学会按照实验要求连接电路,能识别并说明实验中的错误,并能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操作。

二、考点分析

(一)填空题

填空题在历年的中考试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填空题考查的大多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试题类型包括下面几种:

1. 直接复述型

这类题目是填空的起点题,电学主要考查:基本电压值、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区分常见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例1:我国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V,家用电器之间是 的(选填“并联”或“串联”),家庭消耗的电能是用 表来测量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电压知识: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 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 V;照明电路中用电器间的连接是并联连接,用电器与电键是串联连接;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的仪表。此题又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

答案:220;并联;电能。

2. 计算型

其特点是要求同学们通过定量计算,逐步论证才能确定所填内容。准确、熟练、灵活地运用物理公式、概念和规律,是求解此类题目的必要条件。

电学主要考查:I=、 I=、 W=QU、W=Pt等,

此类题越来越多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2: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6C,电流做功36 J,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V。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5 A时,它的电阻为 Ω。

解析:主要考查I=、 I=、 W=QU的计算;并要求同学们掌握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

答案:0.6;6;12。

(二)作图题

电学作图题是中考作图题中难度最高的,它的题目类型有电路实物的连接和电表种类的判断。

例3: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解析:电学作图题较复杂,没有一般步骤可遵守。但首先必须搞清楚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及连接方式,电流表应串联接入电路中。若把电流表移走,那么和电流表串联的元件会变成断路,或整条电路不通;电压表是在电路连接完成后将其并联在待测电路或元件的两端,所以电压表是否连接,对整个电路无影响;滑动变阻器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且滑片移动方向的不同或连接点的不同,对整个电路都有影响,所以是最复杂,也是最值得引起注意的元件。

本题滑动变阻器的C处已分别连接电灯和滑动变阻器,表明一定是并联电路,电流表应测干路电流。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表明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大,即应连接B接线柱,故应补上BE导线。

(三)计算题

每年的计算题中必有电学计算题,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类。串联电路的计算大多是含有滑动变阻器的计算,并联电路主要是要分清电流表示数的含义。电学的计算题必然带有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例4: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不变,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 Ω 2A”字样。闭合电键后,电流表A示数为0.2 A,电压表V的示数为2V。求:(1)电阻R1的阻值;(2)电流表A的最小示数;(3)电阻R1消耗的最小功率。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串联电路的计算。根据电路可知,电压表V测R2两端的电压。

(1)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得:U1=U-U2=6 V-2 V=

4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1===20 Ω。

(2)当滑片P在最右端时,R2阻值最大,电流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2===0.15 A。

(3)P最小=I22R1=(0.15 A)2×20 Ω=0.45 W。

篇5:2018年中考物理电阻考点总结

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分类

1.定值电阻:

2.可变电阻(变阻器):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电位器

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⑵电阻箱:

分类:

旋盘式电阻箱: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9Ω之间的任意阻值。

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结构: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篇6:中考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2016深圳中考数学考点、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数学常考知识点 Ⅰ.代数部分:(一)数与式:

1、实数:(1)实数的有关概念;常考点:倒数、相反数、绝对值(选择第1题)(2)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选择题前第5题)(3)实数的运算法则:混合运算(计算题)

(4)实数非负性应用:代数式求值(选择、填空)

2、代数式:代数式化简求值(解答题)

3、整式:(1)整式的概念和简单运算、化简求值(解答题)

(2)利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选择填空必考题)

4、分式:化简求值、计算(解答题)、分式取值范围(一般为填空题)(易错点:分母不为0)

5、二次根式:求取值范围、化简运算(填空、解答题)

(二)方程与不等式:

1、解分式方程(易错点:注意验根)、一元二次方程(常考解答题)

2、解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解不等式组解集(常考解答题)

3、解方程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若为分式方程仍勿忘检验)(必考解答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三)函数及其图像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1)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

(2)坐标系内点的特征;

(3)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选择8题)

共 16 页

第 1 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2、一次函数(解答题)

(1)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意义、会画图像(2)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3)会求解析式、与坐标轴交点、求与其他函数交点(4)解决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解答题)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意义、性质(两支,中心对称性、分类讨论)

(2)求解析式,与其他函数的交点、解决有关问题(如取值范围、面积问题)

4、二次函数(必考解答题)

(1)图像、性质(开口、对称性、顶点坐标、对称轴、与坐标轴交点等)

(2)解析式的求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综合(根与交点、判别式)

(3)解决实际问题

(4)与其他函数综合应用、求交点

(5)与特殊几何图形综合、动点问题(解答题)

Ⅱ.空间与图形

(一)图形的认识

1、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选择题)

(1)几何体的三视图,几何体原型相互推倒

(2)几何体的展开图,立体模型相互推倒

2、线段、射线、直线(解答题)

(1)垂直平分线、线段中点性质及应用

(2)结合图形判断、证明线段之间的等量、和差、大小关系

(3)线段长度的求解

(4)两点间线段最短(解决路径最短问题)

3、角与角分线(解答题)

共 16 页

第 2 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1)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2)角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辅助线添加)

4、相交线与平行线

(1)余角、补角

(2)垂直平分线性质应用

(3)平分线性质与判定

5、三角形

(1)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三边关系(选择题)

(2)三角形角分线、高线、中线、中位线性质应用(辅助线)

(3)三角形全等性质、判定、融入四边形证明(必考解答题)

(4)三角形运动、折叠、旋转、平移(全等变换)、拼接(探究问题)

6、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2)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与四边形或圆的综合

(3)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解答题)

(4)等腰、直角、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函数综合形成的代几综合题(压轴题必考)

7、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外角和定理(选择题)

8、四边形(解答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结合相似、全等证明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以及与轴对称、旋转、平移和函数等结合应用(动点问题、面积问题及相关函数解析式问题)

(3)梯形:一般及等腰、直角梯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知识结合,计算、加辅助线

8、圆(必考解答题)

(1)圆的 有关概念、性质

(2)圆周角、圆心角之间的相互联系

共 16 页

第 3 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3)掌握并会利用垂径定理、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圆锥侧面面积、全面积公式

(4)圆中的位置关系:要会判断: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

(5)重点:圆的证明计算题(圆的相关性质与几何图形综合)

(二)图形与变换

1、轴对称: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平移:会运用平移的性质、会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能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旋转:理解旋转的性质(全等变换),会应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会判断中心对称图形

4、相似: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证明角相等、相似比求线段长度(解答题)

Ⅲ.统计与概率

(一)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选择题)

(二)能利用各种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必考,解答题)

(三)会用列举法(包括图表、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解答题,填空题)

二、初中数学各部分知识框架

共 16 页

第 4 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第一部分《数与式》

共 16 页

第 5 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分类有理数:整数与分数无理数:常见类型(开方开不尽的数、与有关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实数实数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数轴(比较大小)、相反数、倒数(负倒数)科学记数法相关概念:有效数字、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立方根、非负式子(a2,a,a)单项式:系数与次数分类多项式:次数与项数加减法则:加减法、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mnmnmnmnmnmnam01mmmamp幂的运算:aaa;aaa;(a)a,(ab)ab;();a1;ambbap整式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乘法运算: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自左至右顺序计算;括号优先平方差公式:(ab)(ab)a2b2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分式的定义:分母中含可变字母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数与式aamaam分式;(通分与约分的根据)分式的性质:bbmbbm通分、约分,加、减、乘、除分式的运算先化简再求值(整式与分式的通分、符号变化)化简求值整体代换求值定义:式子a(a≥0)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意义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a(a0)22二次根式的性质:(a)a;aa(a0)最简二次根式(分解质因数法化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同类二次根式及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单项式与多项式”型)加减法:先化最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运算aa乘除法:abab;;(结果化简)bb定义:(与整式乘法过程相反,分解要彻底)提取公因式法:(注意系数与相同字母,要提彻底)22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b(ab)(ab)分解因式222完全平方公式:a2abb(ab)方法2十字相乘法:x(ab)xab(xa)(xb) 分组分解法:(对称分组与不对称分组)

共 16 页

第 6 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第二部分《方程与不等式》

定义与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应用:确定类型、找出关键量、数量关系定义与解: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定义与判别式(△=b2-4ac)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分式方程定义与根(增根):解法: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整式方程,验根.1.行程问题:2.工程(效)问题:3.增长率问题:(增长率与负增长率)4.数字问题:(数位变化)类型5.图形问题:(周长与面积(等积变换))方程与不等式6.销售问题:(利润与利率)方程的应用7.储蓄问题:(利息、本息和、利息税)8.分配与方案问题:1.线段图示法:常用方法2.列表法:3.直观模型法:一般不等式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条件不等式解法解法:(借助数轴)1.不等式与不等式不等式(组)2.不等式与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3.不等式与函数4.最佳方案问题 5.最后一个分配问题

共 16 页

第 7 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第三部分《函数与图象》

共 16 页

第 8 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①各象限内点的特点:②坐标轴上点的特点x轴:纵坐标y=0;y轴:横坐标x=0.③平行于x轴,y轴的线段长度的求法(大坐标减小坐标)直角坐标系④不共线的几点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求法(割补法)关于x轴对称(x相同,y相反)⑤对称点的坐标关于y轴对称(x相反,y相同)关于原点O对称(x,y都相反)一、三象限角平分线:y=x正比例函数:y=kx(k≠0)(一点求解析式)二、四象限角平分线:y=-x函数表达式一次函数:y=kx+b(k≠0)(两点求解析式)增减性:y=kx与y=kx+b增减性一样,k>0时,x增大y增大;k<0,x增大y减小.一次函数平移性:y=kx+b可由y=kx上下平移而来;若y=k1x+b1与y=k2x+b2平行,则k1k2,b1≠b2.垂直性: 若y=kx+b与y=kx+b垂直,则kk1.112212求交点:(联立函数表达式解方程组)正负性:观察图像y>0与y<0时,x的取值范围(图像在x轴上方或下方时,x的取值范围)k表达式:y(k≠0)(一点求解析式)x①区域性:k>0时,图像在一、三象限;k<0时,图像在二、四象限.k>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增减性k<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反比例函数性质③恒值性:(图形面积与k值有关)④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函数求交点:(联立函数表达式解方程组求交点坐标,还可由图像比较函数的大小)①一般式:y=ax2bxc,其中(a0),2(k,h)为抛物线顶点坐标;表达式②顶点式:y=a(xk)h,其中(a0),③交点式:y=a(xx)(xx),其中(a0),x、x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1212①开口方向与大小:a>0向上,a<0向下;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小.②对称性:对称轴直线x=-b2aa>0,在对称轴左侧,x增大y减小;在对称轴右侧,x增大y增大;③增减性性质a<0,在对称轴左侧,x增大y增大;在对称轴右侧,x增大y减小;2④顶点坐标:(-b,4acb)二次函数2a4a22b4acbb4acb⑤最值:当a>0时,x=-,y最小值=;a<0时,x=-,y最大值=.2a4a2a4a示意图:画示意图五要素(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与x、y交点坐标)a与c:开口方向确定a的符号,抛物线与y轴交点纵坐标确定c的值;b的符号:b的符号由a与对称轴位置有关:左同右异.符号判断Δ=b24ac:Δ>0与x轴有两个交点;Δ=0与x轴有两个交点;Δ<0与x轴无交点.abc:当x=1时,y=a+b+c的值.abc:当x=-1时,y=a-b+c的值. ①求函数表达式:函数应用②求交点坐标:③求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巧设坐标):④比较函数的大小

.共 16 页

第 9 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第四部分《图形与几何》

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射线: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角的度量与比较:1060”,1’60”;角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对顶角、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几何初步相交线垂线:定义,垂直的判定,垂线段最短.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对边的邻边的对边定义:在RtABC中,sin=斜边,cos=斜边,tan=的邻边1330cos300,tan300;sin30,223三角函数2200特殊三角函数值sin45,cos45,tan4501;22310,cos600,tan3003.sin6022应用:要构造Rt△,才能使用三角函数.共 16 页

第 10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分类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边面积与周长:C=a+b=c,S=1底高.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外角和等于360度;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一般三角形中线:一条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判定: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内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线段高:高的作法及高的位置(可以在三角形的内部、边上、外部)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中垂线判定: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具有三线合一性质,是轴对称图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上均有三线合一,三边相等,三角形等都为60度.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判定有一个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一个角是直角或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证一个角是直角或两个角互余;判定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a2+b2=c2,则∠C900.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周长、面积也相等;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中位线等)相等.全等三角形判定:ASA,SAS,AAS,SSS,HL.

共 16 页

第 1

1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0,外角和为3600.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直角梯形性质:两腰相等、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梯形特殊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判定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性质: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共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性质个性: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四边形矩形先证平行四边形,再证有一个直角;判定先证平行四边形,再证对角线相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共性: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性质个性: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四条边相等.菱形先证平行四边形,再证对角线互相垂直;判定先证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正方形证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判定证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1梯形:S=(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2平行四边形:S=底高面积求法矩形:S长宽菱形:S=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正方形:S边长边长=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共 16 页

第 1

2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点在圆外:d>r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上:d=r点在圆内:d<r弓形计算:(弦、弦心距、半径、拱高)之间的关系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线所对的弧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五组量的关系: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则其余的各组两也分别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圆的中心对称性圆周角与圆心角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0;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所对的弧是半圆.相交线定理:圆中两弦AB、CD相交于P点,则PAPAPCPD.圆中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相离:d>r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切:d=r(距离法)相交:d<r圆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或半径)圆的切线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弦切角: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切线长定理:如图,PA=PB,PO平分∠APB2切割线定理:如图,PAPCPD.外心与内心:相离:外离(d>R+r),内含(d<R-r)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切:外切(d=R+r),内切(d=R-r)相交:R-r<d<R+r)nn弧长公式:l2rr弧长360180扇形面积公式:Snr21lr3602弧长圆的有关计算 1圆锥的侧面积:S侧2rlrl(r为底面圆的半径,l为母线)22圆锥的全面积:S全rrl

共 16 页

第 1

3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第五部分《图形的变化》

共 16 页

第 1

4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①轴对称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它们全等②对应点的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轴对称(折叠)③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相交于对称轴上一点(或平行)轴对称④图形折叠后常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①指一个图形轴对称图形②轴对称图形被对称轴分成的两部分全等①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全等②平移前后对应点的连线段相等且平行(或共线)平移③平移前后的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或共线)④平移的两个要素:平移方向、平移距离①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②旋转前后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 转③旋转前后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①大小、比例要适中视图的画法②实线、虚线要画清平行投影:平行光线下的投影,物体平行影子平行或共线视图与投影投影中心投影:点光源射出的光线下的投影,影子不平行视点、视线、盲区投影的计算:画好图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ac基本性质:adbc图形的变化bdacabcd比例的性质合比性质:bdbdacmab...m等比性质:...kk,(条件bd...n≠0)bdnbd...n2黄金分割:线段AB被点C分成AC、BC两线段(AC>BC),满足AC=BCAB, 则点C为AB的一个黄金分割点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相似多边形判定:全部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①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性质②对应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形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①有两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图形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判定③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④有一条直角边与斜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射影定理:在Rt△ABC中,∠C900,CD⊥AB,则AC2=ADAB,22 BC=BDAB,CD=ADBD(如图)①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具有相似图形的一切性质位似图形②位似图形对应点所确定的直线过位似中心 ③通过位似可以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共 16 页

第 1

5页

|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

第六部分《统计与概率》

普查:总体与个体(研究对象中心词)两查抽样调查:样本与容量(无单位的数量)折线图(发展趋势与波动性横纵轴坐标单位长度要统一)三图条形图(纵坐标起点为零高度之比等于频数或频率之比)扇形图(知道各量的百分比可用加权平均数求平均值)算术平均数平均数参照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三数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中位数(排序、定位)1222方差:s2(xx)(xx)(xx)12n统计与概率n(一组数据整体被扩大n倍,平均数扩大n倍,方差扩大n2倍);三差(一组数据整体被增加m,平均数增加m,方差不变)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s极差: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方差与标准差均衡量数据的波动性,方差越小波动越小) 必然事件:(概率为1)确定事件事件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概率在0与1之间)频率:(试验值,多次试验后频率会接近理论概率)比例法(数量之比、面积之比等)两率概率:求法列表法(返回与不返回的两步实验求概率)树状图(返回与不返回的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试验求概率)

共 16 页

第 16

篇7:中考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1、定义: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单位:比热的单位是复合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

J/(kg·℃);3、计算公式:Q=cmΔt,Q吸=cmΔt=cm(t末-

t初),Q放=cm(t初-t末);4、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一般不随质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对同一物质,比热容与物态有关(例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5、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应用:(1)对气温的影响--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2)热岛效应的缓解--城市中建水库或建绿地;(3)水冷系统的应用--热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的冷却系统也用水做为冷却液;(4)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一、填空题

1.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_________;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小的吸收热量少.2.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球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两杯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中,最后发现投入乙球的杯内水温较高,那么可以断定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c甲_________c乙.(填><或=)

5.一个物体由于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决定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

J/(kg•℃),质量是100

g的铝块,升高30

℃需要吸收_____

J的热量,降低30

℃放出_______

J的热量.6.甲、乙两金属球的质量之比是5∶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

7.水的比热是4.2×10

焦/(千克•℃),它的意思是指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是4.2×10焦耳

8.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小,这是因为水与干沙土相比__________的__________较大。

9.现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其比热C铝>C铁>C铜,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末温最高是______块,末温最低的是______块

10.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5:3,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温度之比是1:5,则它们的比热之比是____________.11.质量相同的两块金属甲和乙,甲的比热是乙的3倍,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时,甲、乙升高温度的比为____________;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乙吸收热量的比为_________.

12.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A的质量是B的2倍,A的比热是B的1/4,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接触,则热量将从_______物体传递给______物体.

二、选择题

7.小明同学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联想到热水袋,设计了一种水暖背心,冬天将袋内灌满热水,穿在身上可暖胸背,他设计的原理是

A.水的比热容大,吸热本领强

B.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时放热多

C.水资源比较丰富

D.水的流动性强,穿起来柔软舒适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

D.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少的物体

9.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是2∶5,比热容之比是3∶2,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5∶3

B.3∶5

C.15∶4

D.4∶15

10.根据表1和表2的资料,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表1

几种晶体的熔点

表2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晶体

熔点(℃)

物质

比热容(J/kg•℃)

固态酒精

-117

4.2×10

固态水银

2.1×10

0

沙石

0.92×10

A.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差异较大,而沙漠地区昼夜气温差异不大

B.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

℃,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汽车发动机里常用水来帮助散热

D.水达到0

℃就会结冰

1.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B、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质量都无关。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20℃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水结成冰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3.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水的比热是煤油的2倍,水升高的温度是煤油的1/3倍,则它们的质量之比m水:m油是

()

A.3:2

B.2:3

C.1:6

D.6:1

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20℃,乙物体温度升高15℃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比热比是()

A.3:8

B.8:3

C.4:3

D.3:2

三、简答与计算题

11.现有某种液体60

kg,温度从18

℃升高到28

℃时,吸收了2.52×10

J的热量,这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大?这种液体是什么物质?

12.夏日,半天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的晒水箱受到的太阳光的辐射热可达1.05×10

J,如果这些热量被箱内质量为50

kg的水吸收,这些水的温度可升高多少?

13.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

℃左右,而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

℃左右,请你解释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11.一块质量为400克的铜块和一个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3,求这铅块的质量。[C铜=0.39×10

J/(kg•℃),C铝=0.13×10

篇8:中考常见考点归纳

中考考点链接一:so, but, and, or等引出的并列句

2011考例:

1) —Can you play football?

—Yes, I can.I can’t play it very well.

(北京市海淀区)

解法点津:选D。答句的前一部分用的是肯定形式, 是说答话人会踢足球, 后面又用了否定形式, 是说自己踢得不好, 在语意上有转折的意味, 应用but。

2) Mr Brown knows little Japanese, he can’t understand the instructions on the bottle of the pills.

(西安市)

解法点津:选A。前一分句说Mr Brown几乎不懂日语, 后一分句说他不能理解药瓶上的说明, 前后有因果关系, 应用并列连词so。

3) It’s raining outside.Put on more clothes, you may catch a cold.

(广州市)

解法点津:选C。前一句说外面在下着大雨, 后一句是一个并列句, 要求我们理解两个分局之间的关系。显然这里说的是, 穿上更多的衣服, 否则你可能会得感冒, 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并列连词or。or意为“否则;不然的话”。

中考考点链接二:并列连词when引出的并列句

2011考例:

Yesterday I was just about to go outthe phone rang.

(徐州市)

解法点津:选A。当一个动作正在 (或正要) 发生, 突然发生了另一个动作, 我们常用when连接并列句, 其中when连接的分句应放在后面, 前一个分句常用过去进行时, 后一分句常用一般过去时。

真题演练:

(重庆市)

ger and healthier.

(太原市)

in ten minutes.

(南京市)

4.We didn’t catch the trainwe left late.

(武汉市)

5.Never give up, you’ll make it.

(西安市)

点击重点句式二:含so…that…, too…to…, enough to结构的常用句式

中考考点链接:too, so与enough的选择

2011考例:

1) It isdifficult for usclimb up the mountain.

(昆明市)

解法点津:选C。后一个空格后跟的是一个动词, 在其前只能用动词不定式符号to, 前面应是enough或too与其搭配。而根据句意这里应用too…to…结构表示“太……而不能”之意。其中too后跟形容词或副词, to为不定式符号。

2) It’scold that I have to put on my sweater.

(四川省)

解法点津:选A。后面是一个由that引导的从句, 前面应用so与其构成so…that…结构, 表示“如此……以至于……”, so后跟形容词或副词, that后跟从句。

3) It’sto work out this problem.You needn’t go to the teacher.

(天津市)

解法点津:选C。首先所填词在句中作is的表语, 应用形容词easy, 另外, enough一词在句中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应放在形容词或副词的后面, 故只有C为正确答案。

真题演练:

1.He walkedfast for uscatch up with.

(天津市)

in our city reached the top.

(吉林省)

点击重点句式三:比较等级句式

中考考点链接:“比较级+than”句式

2011考例:

1) A house isthan a dog.

(四川省)

解法点津:选C。根据后面的than一词可知应用比较级, 同时比较级前常用a little, much, far, even, still等词语修饰, 说明程度。

2) Now the air in our hometown isthan it was before.Something must be done.

(广州市)

解法点津:选D。由than一词可知应用比较级。再有后面Something must be done.说明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可知, 现在的情况不如从前, 应用worse。

比较级不一定都要用到than。请看下面一题:

3) Which subject is, physics or chemistry?

(南京市)

上一篇:检察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