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2024-06-18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共6篇)

篇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基本事实已有基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

乔冠华的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

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

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动动脑: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情境设置: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1)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4)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

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

①材料中说的“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在外交礼仪中,往往是迎接一方首先主动伸出手,而这时为什么尼克松将手伸到了太平洋的彼岸,同周恩来握手?大家看这二段材料,从中找出其原因。材料一 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 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

实际上这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材料中提到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什么事件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台湾问题悬而未决;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从中也可看出两国关系缓和主要是从哪方面去考虑?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说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但今天看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当中美这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标志着: “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那么两国是怎么

样一步步走向正常的?

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给这四幅图片排序。(找一个学生说)这就是中国外交上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以小球转动了大球。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关于台湾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国 美国 世界

过渡:“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在对待日本上,中国人表现了最伟大的宽容与魄力。

三、中日建交

回顾历史,日本曾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日本为什么想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不计前嫌,伸出友谊之手,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引田中角荣的话设问:

1、直接原因?

2、此行目的?

探究:联系热点: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忽冷、忽热;最大的障碍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联系热点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

过渡:所以70年代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就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们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新中国的外交又打开了新的篇章——和谐之篇?

四、新时期的外交

“和而不同、和谐世界”这是孔子的理念,传遍五洲。那么新时期的中国作为一个自信、自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外交上有哪些成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呢?

1、背景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001年,上海 APEC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课堂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但外交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这些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国力有什么变化?(富强、崛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平)所以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同时从古代我们的富强,到近代我们所遭受的屈辱,再到我们今天外交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着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将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作业:以“新中国外交成就展”为主题进行板报比赛

教学反思:本课应该让学生自己编制中国外交成就大事年表,学会一些构件知识体系的方法

篇2: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引言部分是以历史照片并配以文字出现的,所表现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瞬间。这张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后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照片中不同的人物表情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本课的重要内容包括三部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家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外交卓有建树。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应了解: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联合国中逐年增加亚非会员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建议学生阅读112页的[历史纵横]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认识与加深理解。)

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10月25日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表决的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这一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76个赞成票中还有英、法、意、加拿大等13个西方国家。(可再读课文开始的引言。)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有利于中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事物中来。

1974年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

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本课中的重点,第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应了解两个问题:一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二是中美关系改善后对两国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①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以与学生阅读[学思之窗]中的内容。教师要适当补充。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力量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增长;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不得不调整他的全球战略,希望从根本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开始对自己的战略、外交政策做出重新的认识。改善中美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同时,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需要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这样中美两国都有了改善关系的要求。(注意课文中的思考问题,学生的看法可以是多角度的,立足于从国家利益考虑即可。)

②了解在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概况和重大事件。

早在1967年,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尼克松的一篇题为《越南战争后的亚洲》的文章。文中写到:“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让中国永远呆在国际大家庭之外。”1970年9月,已经当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如果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1970年10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1周年的庆典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夫妇被邀请上了天安门城楼,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一起检阅国庆游行队伍。第二天,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两个月后,毛泽东再次接见斯诺并对他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向尼克松发出了邀请。

在这里,可以请了解这段历史的学生聊聊他所知道的“乒乓外交”,也可以师生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历史纵横]所提供的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参看案例)28日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双方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它所确立的两国关系的原则,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前景;《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渐发展,中美建交的时机日益成熟,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建议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同学生一起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初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提出“双重代表权”问题,这个过程是曲折、复杂的,到《中美联合公报》中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撤军,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③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对两国和世界有什么影响: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1979年初,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它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中日关系正常化”,应了解: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华的消息震撼了日本,这使一直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左藤内阁十分被动。在这种形势下,田中角荣取代左藤出任首相,他明确地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机正在成熟”。1972年9月25日田中访华。29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这样,日本抢在美国之前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第三部分: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从1970年到1972年,先后有十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西方社会封锁新中国的铁幕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局面。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应了解:

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进行的调整,不是单纯为应

付客观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最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采取的主动行为。首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其次,国际上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苏联被拖在阿富汗,而美国却在中美洲连连得手。在美苏势力基本平衡、对峙争霸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大国,无论与哪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某一方的霸权主义倾向。而中国作为和平力量独立于两大国之外,则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还有,中国认识到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影响,认识到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

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内容。可以借鉴课文中[历史纵横]中的内容,增加学生对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的了解,也可以使用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利用历史回放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中体会到: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各项多边活动,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导作用。2003年11月26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会继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③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其实是中国一贯的外交方针。早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安定四邻”,这一方针始终贯穿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从1989年中国首次确定“立足亚太,稳定周边”的外交原则,到党的十六大更明确地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一直在继续。这一部分内容中与学生一起了解两个中国积极参与的地区性组织:

第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包括亚太22个国家和地区,APEC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55%和46%。从合作模式来看APEC是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组织,其宗旨是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1992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基廷首次提出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础,举行一次亚太首脑会议。1993年,美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东道主,正式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之后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由于没有得到全体成员的赞同,美国建议召开的首脑会议被定名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3年11月19~20日,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的布莱克岛举行。除马来西亚外,该组织其余14个成员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所有领导人

不着西服,而穿休闲装,为的是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气氛。

2001年的APEC上海会议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在即将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启动新一轮谈判,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且重申发达国家成员在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在2020年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在江泽民主席的主持下,与会各成员领导人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达成广泛共识。随着经济技术合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在APEC中积极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将参与APEC事务与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区域合作将成员间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二,中国积极开展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断深化。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紧密纽带。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随后,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峰会,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成员国之间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作为相互关系的准则。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实际拓展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后小结:总之,我国外交经过充实、调整和发展,已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的调整。要从国际形势演变的总体趋势上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建议教师可以充分与学生探究,如美国等在联合国所设的阻力是如何被层层击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等,希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认识问题。

第二部分关于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本课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丰富、生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历史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新闻报纸、图片或影像资料,力求展示历史的原貌,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参与意识,不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从这个过程中更能体会中国外交政策与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探究后的愉悦和满足,更会激发他们去了解和探索更多历史知识的渴望和信心。

第三部分关于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有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还有正在发生的,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请学生搜集、整理他们能找到的材料做个介绍和展示,亲自体会看到的、经历过的外交活动,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时事性,又使学生明白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外交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也许还会体会到分析外交问题中的智慧与远见,这些应该都会是学生获得知识以外宝贵财富。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时,用新闻报纸或多媒体技术展示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1972年2月21日中午,在北京机场,摄影师摄下了这一历史的瞬间:身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夫人两人走出机舱门,当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了他的手,急步朝离旋梯还有几步远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也把手伸出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我非常高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那震撼世界的历史性握手,使历史在一瞬间改变:中美关系乃至世界关系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案例二

在学习新时期外交建树这一内容之前指导学生搜集关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相关的材料,包括报纸、新闻图片、相关杂志甚至影像资料,从这些活动的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分组整理,在课上展示并在各组之间交流,形成有自己观点或想法的文字。在活动以后,这些材料可以作成小型展板。

教学反思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思路引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答案提示: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

定。它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习延伸

请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篇3: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王毅:纵观新世纪初期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饱经忧患的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南北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强权政治出现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错综交织,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现实威胁。人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加。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谋求共同发展、共同安全与共同繁荣越来越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在此形势下,一年来,各国通力合作,国际反恐斗争取得积极进展。要求维护联合国权威,不赞成单边主义的声音升高。发展筹资国际会议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成功召开,在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具体成果。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各国加强协作、共谋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的看,尽管世界很不安宁,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反映了各国人民的迫切意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记者: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世纪中国外交的许多战略思想,请问您对这些战略思想是如何理解的?

王毅:十六大报告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为新世纪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报告系统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主张,宣示了我们对于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立场。我认为,这些战略思想对于我们今后的外交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

环顾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两个突出的发展趋势。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这段话极为精炼地概括了中国的多极化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大家知道,多极化并不是国际政治中的新概念,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多极均衡”现象。但我们现在关于多极化的主张与传统的解释完全不同,已经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多极化思想。第一,是针对单极世界或冷战时期两极对峙而言。第二,谋求的是“多种力量和谐并存”,而不是历史上那种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的“大国制衡”。第三,发展中国家理应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第四,多极化本身是一个过程,不能说在某一年或某一天多极化就完成了,因为力量对比的变化是永不会停止的。也不能说只有各种力量完全均衡后才称得上多极化,重要的是,力量对比逐渐朝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第五,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辩证的、长远的眼光审视多极化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的,多极化进程也是如此,不能因为一时一事的变化、一年两年的曲折而动摇。第六,多极化本身是客观趋势,但多极之间建立什么关系则体现了主观意志。多极化最终展现给我们的图景应是“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各种力量之间“和谐并存”,从而“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也就是说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这应是我们推动多极化的政策目标。

十六大报告还指出:“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这段话极为鲜明地阐述了中国对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以及全球化的正确方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统一竞赛规则,统一全球市场,统一资源配置,这本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国家大小、强弱不同,自然禀赋、发展阶段不同,全球化显然对发展中国家、对中小国家更为不利,挑战更多。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全球化,另一方面还要对全球化进行积极引导,趋利避害,要让发展中国家也从中受益,从而实现共存、共赢的前景。中国的这一立场既顺应了历史潮流,又维护了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某种意义上也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在经济领域的体现。也就是说,各国政治上应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经济上也应共同发展,普遍受益。

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战略思想与国际政治理论方面的重要创新。这一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冲破了数百年来传统的国际关系学说,与强权即是公理的权力逻辑针锋相对,可以说,代表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正确方向。总之,对于国际关系民主化这篇大文章,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和实践。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现方式以及法律保障,应当是逐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十六大报告专门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四个方面就中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内涵作了精辟和系统的阐述,进一步充实了我们关于新秩序的主张,除了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外,还包括安全以及文化领域中的新秩序,形成了我们自己更为完整和全面的国际秩序观。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现有秩序不断变化演变最终实现的过程,因而是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之一,也是我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应当做出的贡献。

记者: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您能否结合外交实践,谈谈对此的认识和体会?

王毅:每当历史的转折时期和重要时刻,我们党都会纵览全局,对内外形势作出宏观的判断与把握,从而为我们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提供战略上的指导。你所提的问题,是党中央对新世纪新时期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战略判断。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体会。从国际环境这一角度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战略机遇期的主要内涵:一、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多种力量竞相发展,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二、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新的增长周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方兴未艾,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一代生产要素蓄势待发。这些都将推动世界经济在波动中保持总体发展。三、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缓和期。美国虽一超独强,但不可能为所欲为。相互借重、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构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国关系的基本态势,各主要力量之间时有摩擦但避免对抗,互有竞争又注重合作。四、我国周边环境良好,双边睦邻互信关系得到巩固,各种类型的区域、次区域合作蓬勃发展,有利于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五、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上述诸因素是相继出现或形成的,但同时作用于新世纪初,并有可能延续较长一段时间,这从整体上构成了我国在国际层面上的战略机遇期。

另一方面,我们强调机遇,绝不意味着忽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要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中国发展崛起的历史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势必伴随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干扰。我们既要善于认识和把握机遇,也要勇于面对和化解挑战。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机遇中蕴含着挑战,挑战也能转化为机遇。正如十六大报告提醒我们的:“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

记者:您认为,我国外交工作应如何抓住当前的机遇,为国内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更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王毅:我认为,除了科学分析和客观把握当前的国际形势外,关键是要对我国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国际作用有一个客观和准确的定位。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把握形势,认清自我,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中国首先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决定了我们的外交必须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责任,我们应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中国又地处亚洲,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我们应以更加积极和务实的姿态加强对周边的工作,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加强睦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共同安全,促进共同发展。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在外交上的四个“主张”和六个“继续”。其中第一个主张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从学习江泽民同志去年的“7·1”重要讲话到今年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我体会到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日趋鲜明,这就是与时代前进的方向保持一致,与历史发展的潮流保持一致,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愿望保持一致。从中国同整个国际社会的关系来看,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利益是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成长是同地区的振兴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外交取向既反映了中国“亲仁善邻”的对外交往传统,也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外交风格,又保持了广泛的支持基础。

回顾一年来的外交工作,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我们同其它大国的关系明显改善,扩大了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我们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指导下,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进一步加强。我们积极探索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取得显著成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外交工作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目标,为此开创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更为良好的周边环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关系。我们要在国际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树立公正、民主、进步的形象,从而发挥中国特色的大国作用,以实现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

篇4: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反思教学收获

1、导入比较引人入胜,“语不惊人誓不休”,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了使陌生的学生愉快而主动地接受我,为了在陌生的学情环境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更为了减少历史课枯燥和抽象的说教,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和课堂实效性。因此本堂课的导入我另辟蹊径,大胆创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效提取材料信息等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我提供大量材料,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并提出探究问题。比如提供材料,探究“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始终贯彻三维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教育。比如在学习“中日关系正常化”时,抒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何等的宽容;这是何等的魄力,这就是中日两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等。

4、教学重点明确,难点突破有效。“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开始改善的原因”“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是本课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影响外交的因素”确定为本课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通过大量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探究问题。

5、选材多样,角度新颖,密切联系现实热点。比如在学习“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时,密切联系当前时政热点,展示“亚丁湾护航”图片,展示“哥本哈根会议”图片和资料、展示“2009年新加坡APEC领导人‘全家福’”图片等。

二、反思教学不足:

篇5: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用历史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进行历史回顾和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三、教学内容安排(1时)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教学要点:①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教学要点: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②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③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Σ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教学要点: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教材引言图片,激发形式兴趣。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已感到苏联的强大竞争,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意在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上长期紧跟美国的日本,受到中美关系改善的极大冲击,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田中访华和中日邦交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终于打破了从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归纳与认识

⑴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大国的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通常是建立在利用中国的基础上,反复较多。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苏美争霸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中国,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不成后,撤走专家和挑起边境纠纷;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中是苏联攻势美国守势时期,苏联加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美国则改善对华关系后与中国建交;80年代美国对苏强硬,苏联全面收缩后,苏联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美国则采取不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错误作法,在台湾等问题上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由此对华政策可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⑵近10年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状况攻击最厉害的时期。自1990年到1997年,美国几乎每年都要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策动攻击中国人权的反华提案,但是每次都被中国挫败。可见①战后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每次对华政策调整都是由于本国政治经济强弱变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和东欧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少数发达国家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问题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要挟,作为经济合作的前提;就实质而言,西方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在国际上的称霸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做法,每次都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都遭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干预我国内政,因此我们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违反了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因此必然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这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不得人心的,是一定要失败的。

五、教学资源建议

陈敦德:《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陈宏等:《新中国外交》

六、学习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堂效果。

篇6: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中共富县县委组织部二0一一年三月十日

凝心聚力抓落实开创党建新局面 县委对2011年党建工作做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抓好落实。今年的党建工作就是要深入开展“四项活动”,扎实搞好“十项工作”,认真落实“四项措施”,努力开创我县党建工作新局面。

深入开展“四项活动”:一是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突出农村、机关和社区的不同特点,规范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组织考核等步骤,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具体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二是要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进一步强化领导,整合力量,采取召开现场推进会、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向三四2-

上一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厘米》下一篇:安全隐患整改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