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外出考察报告

2024-06-19

高校教学外出考察报告(共6篇)

篇1:高校教学外出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6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赴太原理工大学科技学院的考察学习,在考察过程中,我了解、学习了兄弟院校在党建、宿舍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获益匪浅。现结合自身实际和我院的实际情况,谈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经验做法

1.充分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宿舍管理中的信息员作用。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大学设一个第十七学生党支部,分多个临时党支部,并将临时党支部设在每栋公寓楼内,建立了自律管理委员会,预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为自管会成员,做到每天晚上检查学生公寓楼的学生按时就寝情况,同时观测每个宿舍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辅导员汇报。

2.二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专职辅导员的管理作用。学生管理采取学生部、团委与专职辅导员的二级管理模式,有别于我院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个辅导员,各行政处室主要做好服务、协调、督查等工作,各辅导员职责明确、责权分明,整个学院严格按照制订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行。二级管理模式中每位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相当,各项竞赛活动的组织以辅导员所带学生为单位,较之我院以系为单位,学生人数悬殊,更能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

3.充分利用学校内部阵地,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大学地处偏僻,为了加强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了校内志愿服务基地,如图书馆,各次学生活动的会场布置都纳入学生志愿服务的范畴。

4.先进的硬件管理设备。采用先进的监控系统,和管控学生的网络使用来管理学生,这样的现代管理技术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学霸工作坊

二、学习考察的收获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1.健全支部党员管理制度。

2.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在系学团管理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各系党支部党员在学生管理中的相互合作。

篇2:高校教学外出考察报告

克东县第一小学 于丽

为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成功地区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开阔管理者的视野,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2012年9月15至23日,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各中学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赴山西省太原地区的晋源区实验小学、贵都小学、田家炳小学等学校进行参观考察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外出考察活动。在考察过程中,我了解、学习了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获益匪浅。几天来,我们一边聆听校长的治校经验,一边深入现场体验各校的风采。尽管时间短暂,但整个考察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到深受鼓舞和启发,确实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真正体会到了名校的含义、名校发展壮大、创新前进的内涵和精髓。同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善于思考和积累,经验丰富,各有特色,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充实更新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善于经营学校的思想等,都非常值得我借鉴和学习。尽管他们经验各异,学校规模大小不一,学校性质各有不同,学校管理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有明确的办学思想、乐于奉献、艰苦创业的好校长。结合自身实际和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谈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

考察期间,我们了解到这些学校领导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深深情结。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培养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他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所以我觉得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贵都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和“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人人管人人、时时有事干”的管理模式。晋源区实验小学进行的以“课堂新方案”(课堂新方案特点:每课时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知识巩固层次化;每课时栏目分为五个板块①温故互查 ②设问导读 ③自我检测 ④巩固练习⑤拓展练习)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每个班级富有个性的学习小组名称对学生的得分卡式评价。田家炳小学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学案的使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学案引领;小组合作、互助共赢;实践探究、内化智能;展示反馈、弘扬个性;拓展提升、激励成功)以及做一题、通一类的学生练习要求等等。

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端正教育思想,校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实践证明,全面育人的学校,它的教学质量也不会低,学校本身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在推行素质教育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终极目的”。教师的所有聪明才智都应该用在让学生“愿学、会学、学会”六个字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为学生提供思维、兴趣空间和发展空间,尊重学生应成为今天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具有爱心比具有知识更重要,严字当头,爱在其中,这种尊重教育是“人本”思想的体现。我想他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教育的前沿上,紧紧抓住了“人本”规律的核心,并且展现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二、科学管理,发展内涵

从这次外出考察的几处学校,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很注重学校管理,并且他们的管理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个性化管理)。贵都小学,在管理上不仅要“管”,更重要的是“理”。“理”就是在“管”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好、引导好、疏导好。只“管”不“理”,学校工作就难以理顺,很容易产生矛盾。如何“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关键,以诚相待、推心置腹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源头活水。该校长认为,言教不如身教,讲得多不如做得多。管理是底线,不是要压人,而是要育人。胡校长总结出了5句管理心得:“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引领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感召,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也就是高品位的管理方式。什么人适合干什么工作就让他干什么,这里突出的是因人而异、彰显个性,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教师和个性化的学生。真正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让学校的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都有发展自己、展现自己的一个平台,人人能干,人人愿干,干中取乐,乐中有趣。学生都能按着自己的方式去学习,都能以自己的兴趣去选学哪些课程,学校把成才的标准定位更加科学化,使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方面的特长都尽力发挥,尽力培养,形成了各个方面的人才。反观我们自己,尽管理论比较先进,但具体实践方面与他们相比却相差甚远。通过参观考察,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会想方设法使学校管理尽快由现在的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最后实现个性化管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借鉴先进学校校长的思维方式,尽快把我们的学校打造成全县的知名学校。

三、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要成为一所强校,培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考察的几所学校都非常重视这一块。他们都非常注重教师培训进修,特别注重校本培训,因为外出学习、进修只能是少数人参加,只有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才能让全体老师受益。他们的做法是首先从培训教师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抓起,让老师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其次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下功夫。比如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采取和名家联合、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和多种形式造就了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这次考察使我深深认识到学校要发展,首先教师要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和名校、名人、名家联合,把他们请到我们的学校或带着教师去他们那里学习,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走特色发展之路,提高办学品味

这次参观考察的几处名校,在办学上都有各自的特色,特色也代表着学校的文化,所以说特色文化是知名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出现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各层次特长生脱颖而出的喜人局面,同时也造就了一校一品牌。他们着眼于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健康奠基,让他们的百年人生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他们把读书纳入常规管理中,首先给师生创设了一种适宜读书的人文环境,为师生读书交流搭建平台,学校开辟各种读书专栏、讨论专栏等,从而让师生开展心际交流。第二方面让师生开展随笔漫谈,引导师生读懂美丽、读懂人生的价值,通过读书振奋精神、健全师生的品格、提升境界、演绎人生的精彩。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借鉴,引导师生品读经典,感悟教育,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办学品味。

五、考察学习得到的启示

1.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要做一个有思想、有品味的校长,做一个有责任的校长,校长的责任不是管理学校而是发展学校。

2.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所参观的这些名校共同之处都是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虽然办学理念不尽相同,然而正是这些不同的理念,造就着特色不同的名校。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的学校,我都能感觉到他们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他们都有“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

3.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几处名校之所以成功,是由于校长和老师们都有可贵的进取精神,不畏困难,励精图治,最终实现了“有思路就有出路;有作为就有地位”的美好愿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注定要失败。

4.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参观每所学校,一走进校园都会被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包围:“会说话”的墙壁,“有灵性”的小草,以及楼道里独具匠心设计出的书吧,教室内读书角里琳琅满目的图书,仿佛闻到了弥漫在空气里浓浓的书香;浏览着学校几年来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就会让你深深感觉到,这里是老师和学生们享受成功喜悦的美好舞台……这几所名校都有现代化的设施、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优美舒适的环境。可以这样说,每一座学校都是一座设计精美的园林,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真是校校有特色,处处有文化。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今天,学校的办学特色倍受社会的关注,特色就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支撑。如何才能构建“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值得我们做深刻的检讨和反思。

5.精细化、注重实效的管理机制为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

这几所学校在建校初期就把学校的文化、管理、发展、定位全部科学规划,使学校在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并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从学校颜色到办公纸张;从景观设计到学校文化品牌;从制度建设到管理流程,全部有章可循,按章做事。在考察中,各个学校的管理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从学校环境、人文信息、学校特色、领导意识、教师培养等多个方面都体现了各个学校在管理上的科学性,使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沿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教师的管理和培养上,几所学校各有特点,从招聘、考核严格把关,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有必要的检测,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的培养方向,提高了教师素养的同时,受益的应该是学生,也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观点。这几处学校的经验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精细管理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不能仅停留在文件中,也不能仅停留在规章制度中,要具体落实到学校各个方面。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细就是不简单,现在我们缺少的不是文件,不是规章制度,而是具体的落实。

6.教科研是强校之本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这几所学校的成功经验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7.教育要走出去,请进来。

我们的学校不能固步自封,要走出去,向名校学习,走联合之路,只有学会联合,学校才会发展。

8.灵活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特长发展。

这几所学校都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且评价方式多,评价方法活。(1)评价内容全面:德、智、体、美、劳。(2)评价方式多样:不管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都采取等级评价制。(3)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同时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更注重通过个性化的班级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3:赴台湾地区高校考察报告

(一) 朝阳科技大学。

朝阳科技大学位于台湾台中县雾峰乡, 原名为“朝阳技术学院”, 1997年改名“朝阳科技大学”。目前有5个学院、22个系, 进修部、通识教育中心、推广教育中心、研究发展处及幼稚园。生化科技研究所设有博士班、硕士班, 是朝阳科技大学以目标为导向的重要研究与教学单位, 以培育国内、外生物技术专业研究人员为目标。发展重点为:中草药/保健植物的生物技术、传统及现代发酵技术及以植物保护为主的生物程序三大方向, 积极培养生物技术产业所需的高级科技人力。

(二) 弘光科技大学。

弘光科技大学位于台湾台中县沙鹿镇, 1967年成立为“私立弘光护理专科学校”, 2003年升格“弘光科技大学”。大学部现在有食品科技系、化妆品应用系等19个系。研究所有生物科技研究所、食品科技研究所等8个所。食品科技系以学生能力本位为培育目标, 培训符合食品相关产业及社会需求的食品科技及保健生物技术的专业人才。特别成立“食品相关技能检定场”、“食品加工中间工厂”及“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结合学校与社会资源, 以促进产学合作并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 国立中山大学产学营运中心。

国立中山大学发展至今共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 共20个学系及一个通识教育中心, 学生人数约有9, 500人, 现有专任师资450余位。产学营运中心采取业界经营模式管理, 进行整体的领导与运营, 设立企业媒合推广、交易与议价谈判的“产学合作组”, 加强推动学校与产业界的产学合作, 将学术成果应用到产业界, 进而提升产业界研发能量与竞争力。

二、考察的主要成果

(一)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

在台湾,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指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四个层次。台湾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迅速发展是在60年代之后, 现在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结构体系, 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 构成青年升学的重要教育通道。据统计, 台湾现有高级职业学校164所, 专科学校17所, 技术学院53所, 科技大学20所。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涵盖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专科学校两个层次。在学制上, 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还分为大学部与研究所两部分, 大学部含四年制、二年制, 分普通班与在职班两种班别;研究所则设有硕士班及博士班, 毕业后分别授予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专科学校目前依其修业年限分为二年制及五年制两种。

(二)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

按照准确的定位, 台湾高职院校都强调体现特色, 强调确立自身优势地位, 强调结合地区发展方向, 突出专业特点及相应的课程设计,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朝阳科技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知能与职业伦理兼备的优质人才, 达成‘毕业即就业, 上班即上手’的目标”。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始终处在专业学习、练习和职业服务的同一环境之中, 培养学生把专业学习转化为职业服务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台湾职业院校专业技术课中理论教学仅占30%左右, 而实践教学却占到70%左右。台湾技术学院或大学不分公立还是私立, 都有机会获得政府的各种资助。所参观的科技大学中, 实验实训条件都非常好, 多数理论教室和实验室、实训室安排在一起, 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到一定的程度, 又可以到学校附设的实习商店、实习工厂进行实习, 到毕业时再到社会企业进行实习。学生由比较单一的技能学习、训练到综合的技能学习、训练, 再到解决问题的复合型的技能学习、训练, 最后到适应正式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共同训练, 职业技术的学习、训练的过程非常清晰, 因此保证了较好的教学质量。双证或多证书制度也是台湾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同时, 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大赛, 许多学生都参加了台湾、香港、亚洲、美国等举办的各种、各级、各类大赛, 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建教合作。

台湾的建教合作即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 每所学校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应的合作对象, 企业参与教学, 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通过建教合作营造企业环境与最新生产技术系统, 落实了教育、训练、应用三者的有机结合。弘光科技大学的餐旅管理系“设有18个检定职类场地 (职业鉴定单位) , 供国家级专业检定, 也提供学生实作场地”同时和全世界著名餐饮企业合作办学, 师生在全世界各类餐饮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多种奖项。

(四)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资建设。

台湾学校的校领导、系主任都有很高的学历。如朝阳科技大学有专任教师354人, 其中教授17人, 副教授107人, 助理教授102人, 讲师125人, 65%教师拥有助理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兼职教师200余人, 80%来自企业。台湾的科技大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师水平:一是遴选企业界有实务经验的师资, 聘任一些专业技术人员 (学历不高, 有一技之长) 担任教师, 有些受聘人员可享受副教授待遇。二是无论公立、私立学校, 校方都有具体措施鼓励教师提升文凭。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 积累实务经验, 如在学校工作三年, 到企业工作一年, 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 工资一半由学校发放, 一半由企业发放。四是鼓励教师申报专利、发表SCI等收录的高水平论文。五是鼓励教师考取职业或专业技术证书。

(五) 台湾职业技术院校实行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和服务。

台湾职业技术院校都设有推广教育中心和进修部, 利用晚上和双休日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如朝阳科技大学日间部学生为8, 000多人, 夜间部学生5, 000多人。台湾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具有人性化特点, 比如实行弹性学制。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都按照课程模组进行, 一个专业除了主要专业课程规定必修外, 其他课程只是指定课程模组中一到两门课, 其他为学生选修, 所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大。朝阳科技大学本着人人都有汲取知识的权利的教学理念, 于1997年开始招收视听有障碍的学生, 为他们设立了辅导学习的“视听障生资源教室”, 并配备了专业人员协助这些学生接受同等的教育。这些教育理念和招收视听障碍的学生并优待他们的做法, 都凸显了朝阳科技大学深厚的人文教育理念, 深受社会的欢迎。

(六) 考察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

几所大学很注重将传统文化的因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校园处处进行了绿化美化, 雕塑、园林景观、盆景、喷泉随处可见, 墙报、宣传栏、板报比比皆是, 处处洋溢着教育和关爱。各高校图书馆也别具特色, 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馆内除了电子阅览室以外, 还设有小型的学习研究室、学习研讨会议室和录影播放室, 学生可以经预约免费使用;二是环境幽雅宜人, 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阅读环境。在每一间书库靠窗户的地方, 都留有3~5米的空间, 摆上桌椅, 提供给师生学习阅读使用。台湾职业技术院校一般也设立教务处、学务处、研究发展处、总务处及其他机构, 这些机构承担着服务学生的日常事务。细心的服务无疑可以使学生安心、开心地学习,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摘要: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体系, 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 构成青年升学的重要的教育通道。此次主要针对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三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进行重点考察, 切身感受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理念, 收获颇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建教合作,师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丽玲.促进海西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篇4:高校教学外出考察报告

艺术考察,是艺术家、设计师深入社会,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各行业的历史、现状、发展态势;是艺术家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寻找创作素材、源泉,激发创作灵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而言,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就是通过学生外出考察、游历,探寻国内外博大精深的建筑、园林、景观文化;采集、归纳民间建筑装饰艺术元素,园林造景技艺;体验人的真实的生活需求,观察、体验、比较、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寻找环境设计的规律、路径和方法。艺术考察应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必修课。本文拟结合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系大二学生2015年春季的艺术考察课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当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艺术考察教学的现状

艺术考察教学本应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但今年来逐步异化、边缘化,甚至取消。说其异化,是观察到近年来照相机、拍照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广泛使用,高校艺术考察课程逐渐旅游化,形式化、表面化。学生外出考察时,主要是拍照,没有仔细观察、揣摩,或者写生、临摹,面对真实对象,没有专注地深入体会、研究。据调查,学生外出考察,有59%的学生会选择去多个地方参观,名为考察,实为旅游,旅游已成重点,考察沦为次要目的。而且,多数人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艺术考察课程的边缘化,甚至取消,主要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扩招,经费投入不足。很多院校扩招以后,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师生比下降,每次外出考察,老师要带的学生很多,学生的交通、住宿等花费较大,学校为降低教学成本,于是采用缩短考察时间、缩短外出距离,把考察放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采用近郊考察或同城考察。很多经费困难的地方院校,综合性院校,甚至把艺术考察课程做为选修课或取消。二是出于维稳需求,怕学生出事、怕担责任。近年来,高校学生在校外发生安全事故,家长与学校发生矛盾冲突的事件时常见诸媒体,导致谈“安全”色变,高校纷纷采取保守态度,限制学生外出,减小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于是艺术考察这一类外出实践课程逐渐被学校弱化或取消。

对学生外出进行艺术考察的调查

2015年春季开学之初,笔者对四川旅游学院2013级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展开一次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外出艺术考察的意愿、考察内容、目的地、经济承受能力等。发出105份调查问卷,收回101份有效问卷。在有效问卷中仅有1人不愿意外出考察,原因是父母不同意。据此分析,愿意外出进行艺术考察的人达到99%,可以说,外出艺术考察的意愿相当强烈。

对于考察的内容和目的地的调查,调查的结果主要集中于三类,一是经济发达的现代都市环境设计,占45%,选择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二是历史文化古迹遗存,占32%,选择主要集中西安、成都、青岛等;三是自然风光名胜区,占23%,主要集中川西高原、云南、三亚等省区。由此可见,较高比例的人希望去发达地区考察当代设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主要学习、生活于内陆盆地,经济发展、环境设计水平有限,有向发达地区学习的强烈欲望。

由于学校经费投入有限,只能解决带队教师的差旅费用,学生外出艺术考察的经费完全由学生自筹。因此,我们对学生经济承受能力也做了调查。在有效的101份问卷中,平均出资1467.70元。其中3000-5000元的有14人,占13.86%;1500-2999的有31人,占30.69%,500-1499元的有45人,占44.55%,500元以下的有11人,占10.89%。

艺术考察的教学目标设定

在四川旅游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确定了艺术考察课程属于实践环节的必修课程。目标是开阔学生的视野,熟悉专业、行业,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专业的热爱;学会收集设计素材,研究设计方法,为提高环境设计创意能力奠定基础。具体计划: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每年一次为期一周的艺术考察课程。一年级主要是在所在城市内或周边进行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二年级走出学校所在城市或出省,进行专业游学考察,比如对建筑、景观、园林等历史遗迹和经典设计项目进行考察,学习分析、归纳设计元素,练习设计思维与表达方法。三年级对博物馆、设计单位、设计名校、设计研究机构进行交流访问,了解设计行业动态,掌握社会需求,反思自身定位,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四年级参与国际国内设计比赛、行业会议,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了解设计前沿动态,把握设计潮流。

设定每一阶段的艺术考察课程教学目标时,结合学生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实际,注意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空间创造能力。

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路径与方法

1.制定艺术考察的线路

因为每一阶段的艺术考察课程有其明确的目标,在制定考察线路时,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去设计线路。在四川旅游学院2015年大二学生的艺术考察线路制定中,首先向学生宣讲了本次课程的目标任务,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的个人兴趣、目的地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确定了“中国设计之旅·苏沪游学”(下文简称“苏沪线”)和“历史文化寻根之旅·西安游学”(下文简称“西安线”)两条线路。发布线路之后,要求学生先通过网络进行调查,掌握考察目的地的基本情况,然后自由选择考察线路。最后报名的结果是:在全年级105人中,有56人选择“苏沪线”,45人选择“西安线”。另有4人是因病、因事请假不能参加,教研室为他们另行制定了考察内容。这个结果与最初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也和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考察线路需要和协作伙伴进行深入推敲,制定出详细的、科学的、合理的考察路线,拟定相应的日程计划,从出行的交通,到考察点、票务、交流活动、日常吃、住、行等都要事无巨细,落实到每一个时间点、参与人和场地上。

2.寻找优质的协作伙伴

艺术考察,是一个大集体的活动,由于人数多,时间长,距离远,牵涉的地方多,仅凭带队老师和学生干部是比较困难的,大家对考察点及其周边情况都不熟悉,大队人马的吃、住、行都要有周密的安排,尤其是西部地区高校前往发达的东部地区考察,教师在观念、意识方面对风险评估缺乏经验,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容易出现混乱;因此,需要有相对专业的机构进行协作。在四川旅游学院艺术系环境设计专业2015年的这次艺术考察,教学团队多方寻找、挑选、比较协作伙伴。最终确定“苏沪线”由视觉空间媒体平台协作,“西安线”由重庆花儿旅行家协作。

选择协作伙伴的标准:一、具有优秀的考察资源。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行社,它与目标考察点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能让学生进行深度参与、考察、分析、研究,有专业的讲解、陪护。二、有专业媒体背景。因为专业媒体一般与行业结合紧密,能把握行业潮流,掌握行业精英人才资源。在考察过程中,如果协作单位有专业媒体背景,一般都掌握这些资源;那么,在考察中,就能与行业精英一起开展讲座、座谈、讨论等交流互动活动。使学生能对专业前景、行业人才需求标准、专业公司运营管理等问题有深入了解。三、有活动举办、统筹、协调的能力,熟悉交通、住宿、饮食等方面的预定与安排,能找到性价比高的合作伙伴。因为学生的考察费用不高,各方面都要精打细算;而且在时间、地点、线路的安排上要合理,制定出详细的行程单,使考察时间高效利用。

比如这次对“苏沪线”的艺术考察,在视觉空间的协作下,学生参加了苏州创意博览会(创博会)、“中国室内”空间论坛及2015CCDE青年设计师峰会等一系列活动,还与洪忠轩、贾伟等多位中国著名设计师的交流,让同学们在人生理想、职业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上受益匪浅;在随后的苏州园林考察中,同学们深入研究、绘制了多家平常不太被普通游客重视,但又具有重要价值的私家园林,甚至包括对苏绣、评弹、昆曲等当地艺术文化也进行了深入的体验、学习。协作单位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我们协调、安排了上海杨明洁工业设计博物馆、侯正光的“多少(moreless)”品牌店及其“一起设计”机构、璞素设计艺术馆的考察活动,使学生对中国原创家具的现状、生存环境、品牌运作、设计研发都有了了解。还协调安排了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当代前沿的设计理念、开阔了学术眼界,增长了知识、认识了社会,同时也让大家在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规划、学习态度与方法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3.争取学校主管部门支持和许可

当前,有一些高校对艺术考察课程这一项开展的还不够深入,最关键的是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而将其弱化;但这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尤其是环境设计专业,必须要走出去,与社会深入接触,才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尤其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当下,更显重要。为了保证学生的出行安全,消除学校管理层的顾虑,使艺术考察顺利进行,考察前需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由于学生都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又缺乏主见,自制力差,有些学生还缺乏远行经验,因此,在出行前加强学生安全与纪律教育至关重要的。

在这次艺术考察中,安全与纪律管理方面,采取了在学生中推选出具有号召力的学生担任总队长,协助带队老师工作,再选出男生队长和女生队长,男女生队长下面设若干组长,每组不超过4人。在考察过程中实行层级负责制,即组员对组长负责,组长对队长负责,队长对总队长负责,总队长对带队教师负责,带队老师对院系负责。学生及其家长都与学校签订了外出考察同意书和安全责任书,带队教师也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

只有在充分的安全与纪律教育,及相关师生签署责任书之后,将所有资料向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领导审批,获得出行许可,艺术考察才能从计划变为现实。

4.确定具体的考察内容和任务

艺术考察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一门实践课,为了到达教学目标,使艺术考察教学避免形式化、旅游化,必须从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为每个学生制定考察主题,布置具体任务。在出行之前,带队指导教师必须对考察内容和任务进行明确,这其中包括个人任务和团队任务。拟定具体的选题,由学生选择,一旦选择,就必须完成。比如这次艺术考察,我们拟定了如下选题:

(1)历代斗拱的形式分析

(2)唐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分析

(3)历代宫廷餐具的纹样比较

(4)福文化在苏州园林中的表现形式

(5)苏州园林中窗花的形式与寓意

(6)苏州园林的地面铺装形式与文化内涵

(7)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比较研究

(8)苏州园林中太湖石的运用手法研究

(9)从留园的平面布局看江南园林的造景手法

(10)古代江南四大才子在苏州园林中的文化足迹

(11)上海璞丽酒店中的东方元素运用研究

(12)上海外滩灯光设计的手法

(13)现代家具中的东方元素演绎——以璞素(或多少)为例

(14)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的施工工艺考

(15)上海新天地展示设计中的科技运用

(16)从西安古城的城市布局看统治阶级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7)唐代建筑对日本建筑文化的影响

除了上述教师拟定题目外,学生也可以自己拟定,但一定是在考察出行前确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考察,才能使艺术考察真正走向深入,达到教学目的。在拟定艺术考察的内容前,指导教师和学生要做充分调研,做好基本的案头准备,查阅网络、文献,了解考察对象,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寻找切入点,拟定选题。

5. 艺术考察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艺术考察过程中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集体活动指导;分组活动指导;阶段性总结;针对性辅导四方面。]

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初拟考察方案,准备相应资料与工具,通过网络收集考察地的地图,天气预报、衣物等资料,通过文献、书籍查阅具体考察点的平面图、简介、特色或重要特征。准备文献资料、测量仪、绘图本、相机等。

第二,在到达考察现场后,指导教师要对考察对象进行总体介绍,明确考察目标,然后分组实施考察活动,学生团队结合实际情况对考察方案进行细化,确定考察方法,比如访谈、测量、绘图、采集标本、录像等,教师针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要进行分别指导。学生在考察中重点从空间、尺度、材质、肌理、形态等方面入手,研究考察对象与人的使用功能及人的情感的关系;对行业的考察,重点是观察行业动态,前沿理念、运营模式等。在与行业精英进行交流对话时,要主动提问。

第三,每天要对当天的考察活动进行总结。带队教师要对学生在考察中的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讨论、总结,对第二天的考察工作提出详细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四,要求学生对考察资料及时整理保存,包括手稿、测绘数据、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甚至考察中的心得体会,都要及时记录,坚持每天写考察日志。

第五,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向学校大本营发布考察实况,报告学生状态。还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第六,因为异地考察,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密切关注身边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

艺术考察成果的展示

艺术考察的行程结束,并不表示该门课程结束。返回学校之后,要求学生完成考察报告和成果展览是艺术考察教学的重要环节。带队教师要对学生撰写考察报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对考察中绘制的草图,测绘的数据,拍摄的图片与视频,收集的样本与文字资料进行学理上的梳理、对比、分析、提炼、归纳、总结,将收集的设计素材转化为设计语言,为以后的创作设计奠定基础。

考察的成果最终要以图、文、视频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公开展览,实现总结、交流、检验的目的。展览必须进行整体策划,既要展示学生的考察成果,也要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激发大家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工作认真、投入的品行。

小结

环境设计专业艺术考察不同于音乐学、美术学等艺术学科的艺术考察,它具有设计学科的专业特点:第一,考察对象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观察和研究考察对象与人的关系,不是寻找自己对考察对象的个人情感体验,艺术考察是环境设计专业训练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第二,大力与有专业媒体背景的机构协作,能找到独具特色的考察对象和对话的行业机构与精英人物,对学生大有益处。第三,事先明确考察课题,课题不要空洞,尽量微观、具体,带着问题去考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考察成果展览,是把艺术考察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作者简介:罗德泉(1975-),男,四川苍溪人,四川旅游学院讲师(高级室内建筑师),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环境设计实践、设计理论和设计教学研究。

篇5:校长外出考察报告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的《校长素质与学校特色发展》和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迟希新的《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管理的误区与对策》两场报告,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励精图治和开拓创新,什么叫责任担当和辛勤奉献;特别是**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兼实验中学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市特级教师**《新课程学本课堂的设计与深化——“学本课堂与教学优质化”系列报告之一》让我——甚至是全体参训老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和喜悦。说真的,一向仁智各见、弄得我们满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的各种各样的导学案、导学稿似乎在**校长这里得到了厘清。

记得古语有这么两句话——“士穷乃见节义”、“知耻而后勇”。培训,让我看到了普校和名校、普师和名师之间的差距,也激发了我使命担当的勇气,一种“敬畏教育,认真履职”的情怀越来越强烈的充溢在我的心头。尽管我们和名校名家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些地方对我们来讲属于“先天不足”,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和新课程理念,虚心好学,认真反思,我们每一所普通学校都会从传统中走出,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我所在的**中学位于**、**和**三地交界,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这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尽管学校信息化建设比较先进,但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普遍,教师课堂教学基本上依赖“班班通”网络资源进行“满堂灌”,新课改的阳光一时还没有完全照进课堂。参加了这次培训,特别是听了**校长的讲座之后,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如果在新课改之前**中学凭借“班班通”网络资源和“三苦”

精神(苦教、苦学、苦练)进行着“满堂灌”还有“优势”的话,那么在实行新课改后的今天这种“优势”就越来越不占上风了。实践一再证明:谁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谁的教育管理理念转换的越快越早,谁就能出现转机,谁也能占尽先机,谁就能做大做强做好;谁如果犹豫不定仍然固守旧的老的一套不放手,谁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甚至最后被淘汰出局。这就是社会的生存法则。偏远的**中学概莫能外。

那么,**中学教学改革从何入手呢?我想,就从“课堂”开始吧,通过模仿推行“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教学模式和“自学、互学、展学”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地构建“学本课堂”或“生本课堂”,在模仿中定位,在定位中优化,从而找到一条适合**中学农村学校校本特色的课堂改革之路。

首先,各班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

我认可**老师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3-4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开展基于知识互补、感情相融的条件。常见许多课堂特别是一些观摩课很随意地把邻近的几个学生划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中学的“合作学习小组”由3人按照“组内异质”的指导思想构建,相对学习较好、担任组长(亦称主持人)的学优生坐在中间位置负责开展活动。

其次,推行“导学案”

我认为“导学案”其实并不神秘,说简单一点就是对传统所说“预习”环节的一个具体化和思维化。我认可龚老师导学案的开发原则:“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导学问题化”将是我校开发导学案的主导思想,意在通过教师的“设疑”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当然,导学案中适当地配备些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是可以的,但要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习题要求精化不能泛化。

为了便于老师操作,我校教务处和教研室会按照导学案的思路设计出一个全校通用的导学案格式来。同时,为配合推行导学案,学校将对原有的《教师教案专用本》重新进行设计印制,在其中加大导学案问题设计和课堂互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重要环节。

再其次,建立“错题库”

众所周知,错题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是教学活动中攻坚克难的重点和难点。可是,一般我们对待错题采取的都是“怀柔”政策:“一次性辅导、一次性改正”了之,不整理,不跟踪,轻易就放过了,所以在以后检测中碰到这类题型——甚至是原题——时一些学生又做错了,这种怪现象这种恶性循环可谓司空见惯。鉴于此,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气“错题库”,“错题库”是我校检测命题的重要题源和学生攻坚克难的重点目标。

最后,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和优化

为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让广大教师高度认识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校长培训回来,我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校长“新课程学本课堂的模式创建与学案导学”课件资料,并通过教研组专题研讨活动交流心得。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学校通过行政干预“逼”每一位老师课堂实现转型,与之相适应,学校修改了新的课堂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从“教师教得怎样”转移到“学生学得怎样”上来。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学本课堂模式的平稳过渡,学校领导班子和教研室老师加大了听课力度,通过组织议课会诊活动,及时解决教师在学本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此同时,学校也积极树立典型,及时推出了以语文组教师**辉老师《***》为代表的优质课参加**中学大学区承办的区级示范观摩课活动,其新颖、富有创意的合作学习方式受到专家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篇6:校长外出考察报告

创学校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六期小学校长培训班外出考察报告

银湖小学 李光文

为使校长培训班的学员们开阔眼界,吸取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本期培训班安排了我们外出参观学习。6月12日至13日,我们先后考察了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和新桥中心小学。考察中我采用了访、看、拍照和索取资料等办法,对这两所名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特色建设等方面做了调查与研究。

第一部分:所考察各校的特点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学校始建于2000年10月,成立于翌年8月。占地84亩,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现有43个教学班,2500余名师生。学校环境优美,建筑设计新颖美观,布局合理大气。主体楼群有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行政楼、宿舍楼、图书馆、餐厅等。内部设施装备精良,功能齐全,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学生机房、音美生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22人,其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近三分之二。这是一支团结敬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坚持面向大众,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特色办学,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各项工作都迈上了规范、有序、科学的轨道;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屡获奖,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厚德、笃学”的校风,“慎始、敬终”的学风,“博学、日省”的教风正在形成。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的省实验小学。学校历史悠久,培养了革命烈士万松兴、留美博士万文华等栋梁之材。学校现有学生1300名、32个教学班,70位教职工;占地23053平方米,建筑面积10851平方米;拥有计算机网络中心、多媒体室等二十多个规范化专用教室;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校园内花簇树拥、琴声缭绕、翰墨飘香,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全体教职员工负重奋进,争创一流办学条件,勤学苦练,精良队伍正在形成,分步推进逐步迈入科研殿堂,以人为本,严格管理跃上台阶,学真求实,努力创造学校特色。教师中有区、市、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二十多人,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学校”、“常州市教研基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活动竞赛中获奖达132人次,学生获奖达233人次。

第二部分:外出考察的体会

本次外出考察感触很多。当我们走芜湖的时候,我们感到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大。当我们踏进外地名校大门,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办学思想和改革力度的时候,仿佛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重复昨日的自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到了我们肩上担子的沉重,特别是在学校改制后的今天,学校走向何处,如何才能跻身于名校行列,如何才能使学校成为培养一批批有用人才和国家栋梁的基地,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为我们确定的目标,不懈奋斗的原因所在。

一、校园文化氛围浓郁

二十一世纪,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以人为本”的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理念,正是时代赋于教育的使命。如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共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成就每个人”。他们无论在校园建设、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方面都体现人文关怀和“美”的享受,儿童诗走廊、音乐走廊、教研走廊、体育走廊等特色走廊;童话般的教室、图书室、音乐室等学习场所;人文化的“幼儿室”、“紫藤道”、“健身园”,其“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已深入人心,教师、学生在如此环境之下何来不开心,何谈不能成功?

二、教科研实在、可持续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和新桥中心小学都十分重视学校教科研工作,不仅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空间,让学校学术氛围浓郁,教研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各有收获。如教师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专业老师专业发展;特长老师特色发展;普通老师成为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老师。又如学校为教师搭建“智库”,形成高级(专家学者教授)、中级(市教研员)、基层(市、区级优秀教师)、校内(优秀团队、带头人)四级立体网络状“智库”,为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三、特色定位准确,品牌意识强烈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各校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因此,学校必须在充分分析学校实际的基础上,以创新和光大的意识,找出自身的个性和优势,以此形成特色创处品牌。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与常州市体育训练中心仅一街之隔,他们积极与常州市体育训练中心联系,利用各自优势、互为一体,形成了 “体育”特色学校。常州市体育训练中心负责选拔运动员,进行体育专业训练;新北区实验中学负责学生学习与生活管理。他们以射击为突破口,经过不懈努力,学生在世界、国家、省、市级比赛中屡获金牌,成绩斐然,“体育”已成为学校特色。为让特色成为品牌,学校还承办了全国射击锦标赛,成立了“少年体校”,并以此为延伸带动了其他学生社团和学生中考成绩的发展与提升。“体育”已成为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一张闪亮的名片。

总之,常州之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深刻体会到“引领参与构建和谐”的实在意义,学校必须创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成为教师、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才可能成为名校。

上一篇:一轮复习辛亥革命教案下一篇:感恩的心500字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