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2024-06-16

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精选8篇)

篇1: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摘 要】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中小企业财务面临瘫痪境地,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的实现。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内部环境适应外部环境,增强风险意识,建立财务核心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避财务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以充分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财务风险

2008年,一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美国经济全面衰退,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国经济同样遭受了巨大冲击,尤其是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1.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1.1外部环境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环境、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产生的巨大风险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产生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财务瘫痪处境,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2内部因素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1.2.1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导致财务风险

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把生产搞好了有生产订单,有经营利润,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2经营决策失误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财务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主观臆测严重,重大事项不经集体决策审批而个人单独决策。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

1.2.3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资金运动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不合理,导致了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甚至发生资不抵债。

1.2.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财务制度的束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尚未树立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机会成本等科学概念,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最优化思想;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不权衡资本成本,不考虑资本结构,投资时不测算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中小企业往往将会计与财务职能划分不清,没有建立对财务活动进行风险预测、识别、分析与控制的专门机构,从而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评价与防范。

2.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分析、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理财活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安全、稳健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财务活动的连续进行;有利于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2.1建立财务风险意识,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的变化,管理层应对企业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提早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管理层要关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防止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和资金链的中断而出现经营亏损或资不抵债的财务危机。企业经营者要根据政策因素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避免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2.2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要建立企业的交易记录,控制企业贷款规模,及时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分析会计报表有关的比率关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随时加强对经营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适度控制资金投放量,减少资金占用,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加速企业变现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率。

2.3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要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如对企业的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存货控制等。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对不相容的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如会计与出纳不得由一人监管;建立回避制度;会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出纳人员;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收入不入账;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销售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避免销售人员直接接触现金;对投资、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重大投资、贷款实行集体决策审议联签制度;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实施成本费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存货管理,对固定资产、存货要专人保管,建立资产管理账簿,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2.4优化资本结构,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大多靠举债经营,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可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合适的筹资方式,制定科学的融资策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寻求低成本的资金运营,降低财务费用,防范财务风险。调整长短期贷款期限,本币与外币负债比例以及控制贷款逾期,可确保资金的安全。

2.5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控制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确保审计部门发现的重要问题能送达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实现企业目标,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 叶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2005.(作者单位:江省双鸭山市烟草公司)

篇2: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级供电公司作为省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财务管理职能显得日益重要。但从目前县级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实际工作体会,就县级供电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

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县级供电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性障碍。县级公司本部与基层站队(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主业与多经关联单位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尤以主业和多经的管理界面不清最为突出,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

2、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内控制度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从目前的现状看,很多县级公司管理粗放,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有的单位对站所一级的财务管理延伸不够,基层单位自主权过大,站所财务犹如“世外桃源”,坐支挪用电费资金、擅自对外借款或担保、恶性透支费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一些县级公司对站所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走过场,一些经营问题未能及早发现和暴露,日积月累,历史包袱沉重。

3、资产负债结构不良,债务包袱沉重

受企业资金短缺及管理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县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大部分处于不良状态。一是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存货呆滞积压,无法变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物资管理滞后,同时电力技术更新快,淘汰存货无法利用;二是在不考虑用户欠费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对外债权往往小于外部债务,负债经营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受各地经济发展及市场信用环境制约,电费拖欠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面临的呆坏账损失风险加大;四是应付工资和福利费赤字压力日益凸显。由于省(市)公司核定的工资基数与县公司的实际工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县公司多产业经营不够景气,无力为主业消化一定的人员工资,造成部分县公司工资逐年出现亏空。

4、资本性支出控制不力,投资盲目

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县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逐年增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盲目上项目、争投资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单位不顾自身的财力、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小型基建;有的单位工程规模及成本控制不严,项目严重超概;还有的热衷于铺新摊子、搞形象工程,综合楼、站所办公楼拔地而起,使得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日趋恶化,一些县公司甚至东拼西凑,寅吃卯粮,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5、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县公司风险意识淡薄。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大部分县级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较为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二是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县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有效把握,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1、宏观上理顺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系,规范业务管理行为

首先要划清主业与多经在资产、机构、人员以及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界线,改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

其次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业务关系,重点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联交易,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公平交易。在设备采购、委托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业务中,应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关联方交易,在促进多经企业的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2、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审及财务稽核力度

一方面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管理的弱区和盲区,完善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程序,使利益相关的经济业务从管理层面,到执行层面严格分离,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另一方面要加大财务稽核和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立性,揭示各种内部矛盾,找准控制的方向和着力点,把各种经济行为控制在法律、制度的框架范围内。

3、加大资产负债管理,优化企业财务状况

首先要严把资金关,实行现金流量预算。要加大资金安全监控,利用网上银行等资金监控平台,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实时控制,并及时反馈和处理资金异动信息,防范资金风险。在实行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全面预算和滚动预算,按照不同的资金性质,及时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实现资金的“人为”控制向“预算”控制转变,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

其次要加大对应收电费的管理,防止应收电费转化为不良资产。一是要借助营销信息系统提供的实时信息,及时进行帐龄和结构分析,跟踪欠费大户信息;二是要注重过程管理,优化内部资金上交程序,防止出现主观的资金滞留;三是对已核销的呆死帐建立“帐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积极进行后续清理和追索,尽可能地收回资金或残值,将损失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另外要加大债权债务的清收

和处理力度,建立债权债务定期核对制度,确保往来核算真实、准确、完整。对挂账时间长、金额大的往来账要及时进行函证催收,防止新的不良债权形成。

4、严格投资过程管理,控制投资风险

供电公司要规避投资风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优化投资项目,把住规划源头关。要结合自身的主营业务和未来发展规划,控制非生产性基建项目,杜绝超前建设和挂账工程。

二是要严格投资的立项、执行、监控程序,规范投资的全过程管理。企业重大投资、重大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第三,实行基建工程效益与责任管理,开展基建项目效益评价,杜绝无效益项目投入,项目资金责任到人,并进行严格的责任审计。

5、实行集中核算,规范站所财务管理

站所财务管理是县级财务管理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好站所财务,对规范县级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化解财务风险尤为重要。

要根据财务管理需要,整合财务机构,在公司内部实行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将站所(队)、农电办、多经等所有责任主体的日常财务工作上移到县公司财务科,由财务科统一调度,对其进行代理记账,同时进行会计监督和控制,使财务管理由分散型、粗放型向密集型、集约型转化,发挥整体管理职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规范站所财务管理流程,对站所报账员的职责、发票管理、备用金管理等工作流程进行统一规范,促进站所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化运行。

第三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和备用金管理,禁止站所一级私自开设经费户头,防范经营风险。

6、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首先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财经知识培训,提升一把手依法经营理念,防止主观臆断而导致违规操作和决策失误,从源头上筑牢风险防范的堤坝。

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要加大专业培训学习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理财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使财务人员能自觉地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7、探索实施县级财务总监委派制,防范化解财务风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级子公司将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省市公司如何实现对县公司的有效监控,防范和控制其财务风险?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应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通过对县公司整体财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和专职监督,以达到建立一种两权制约机制,从而强化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使经营者在重大决策和财务收支上最大限度地体现所有者意志的机制。目前,国内电力企业已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先例,如安徽省电力公司从200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试行财务总监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篇3: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财务风险概念及类型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企业遭受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很难完全根除。因此,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预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努力减少经济损失。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铁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企业资产盈利能力下降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尽管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体制机制的不够健全,资产可利用率相对较低,重复投资资产原有价值不明显等等,从而会影响到国有资产的流失,部分铁路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价值存在着差异,这就造成铁路企业资产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流不能为铁路企业带来明显的增值,就会产生出明显的财务风险。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很多铁路企业的大量国有资产闲置,这就导致铁路企业存在着较大财务经营风险。

(二)盲目投资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由于铁路企业规模大,随着改革的深入,铁路企业出现了较多的富余人员,为了安置企业内部这些富余人员,同时也为了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铁路开始对外投资,积极引进和创办大批经营性项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由于铁路企业对市场调查不够充分,在对外投资中对于盈利能力和发展目标过于乐观,导致很多投资项目没能产生预期效益,甚至出现亏损情况,这就会产生出投资风险。而铁路企业在引进经营项目,发展第三产业中投入的资金来自于铁路主业的流动资金,这就会对铁路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严重影响。

(三)证券投资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由于铁路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资金流动性大,很多企业存在着大量的闲散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铁路企业的领导把部分闲置资金用于股市投资,购买各种有价证券。在很多时候,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证券市场瞬息万变,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很多时候企业购买的股票或证券等由于受国内外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市值出现“缩水”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会蒙受较大损失,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

总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条件下,铁路企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会对铁路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

二、铁路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缺乏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在当前阶段,铁路企业的改革思路还不够明确,改革措施还不明确,还停留在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思路上。很多铁路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合理,财务管理体制很不健全,铁路财务管理的性质及相关内容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由于铁路长期以来一直施行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铁道企业内部存在着明显的政企不分等状况,在这样管理体制之下,铁路企业的财务潜藏着较大的风险,也明显加大了企业对于财务风险进行管控的难度。

(二)难以对企业资金实施有效监管

当前,铁路部门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容易诱发财务风险。对于铁路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内部多级法人对于资金进行分散占用,难以对企业资金实施有效监控。在很多铁路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多头开户的现象,企业资金被分散保存在各个账户中,使用率低。而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加快发展,却以高额的成本对外筹集建设资金,背负着较大还贷压力。由于无法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监管,还有很多铁路企业肆意挪用、挤占铁路建设资金,使很多铁路建设项目受到影响。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的铁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正建和规划建设线路已遍布全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达到数万亿元。但是,应该看到,铁路企业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过程中,没有全面分析项目投资建设的条件,也缺乏对未来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综合考察,因而很容易造成投资失误,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由于铁路改革的逐步深化,铁路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影响和制约铁路企业发展的各种风险不断增长。在当前阶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促进铁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危害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应的组织机制,对潜藏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因此,铁路企业一方面要建立起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选派得力的风险管理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影响或制约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财务、人事等部门要与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密切合作,根据企业业务发展情况,对经济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工作,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二)加强企业资金的监管力度

为了加强资金监管,铁路企业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建设资金的使用范围,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把建设资金用于批准建设项目上,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内部资金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项目建设责任分工制度,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监督控制工作和竣工后的成本考核工作,加强项目管理费用的审计工作,全方面实施项目成本责任管理,建立健全由工程技术部门、财务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构成的机构,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监管力度,合理控制项目建设成本,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三)认真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要防范财务风险,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当前阶段,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铁路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还有待提高,他们的财务观念和风险意识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铁路企业必须认真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引导和促进财务人员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财务知识,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有组织地安排财务人员外出培训等方式学习国家相关方针政策、财经法规和生产经营等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切实承担起财务监督职能。

四、结论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过程中潜藏的财务风险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影响或制约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同时,要加强企业资金的监管力度,合理控制项目建设成本,积极规避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还应当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及时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振国.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 2008 (01) .

[2]潘鹏程.铁路运输业财务风险防范模式研究[J].内蒙古统计, 2009 (02) .

[3]帅艾霞.论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及防范对策[J].决策与信息, 2008 (08) .

篇4: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财务风险

2008年,一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美国经济全面衰退,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国经济同样遭受了巨大冲击,尤其是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1.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1.1外部环境引发中小企業财务风险

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环境、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产生的巨大风险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产生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财务瘫痪处境,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2内部因素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1.2.1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导致财务风险

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把生产搞好了有生产订单,有经营利润,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2经营决策失误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财务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主观臆测严重,重大事项不经集体决策审批而个人单独决策。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

1.2.3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资金运动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不合理,导致了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甚至发生资不抵债。

1.2.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财务制度的束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尚未树立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机会成本等科学概念,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最优化思想;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不权衡资本成本,不考虑资本结构,投资时不测算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中小企业往往将会计与财务职能划分不清,没有建立对财务活动进行风险预测、识别、分析与控制的专门机构,从而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评价与防范。

2.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分析、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理财活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安全、稳健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财务活动的连续进行;有利于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2.1建立财务风险意识,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的变化,管理层应对企业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提早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管理层要关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防止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和资金链的中断而出现经营亏损或资不抵债的财务危机。企业经营者要根据政策因素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避免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2.2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要建立企业的交易记录,控制企业贷款规模,及时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分析会计报表有关的比率关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随时加强对经营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适度控制资金投放量,减少资金占用,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加速企业变现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率。

2.3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要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如对企业的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存货控制等。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对不相容的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如会计与出纳不得由一人监管;建立回避制度;会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出纳人员;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收入不入账;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销售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避免销售人员直接接触现金;对投资、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重大投资、贷款实行集体决策审议联签制度;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实施成本费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存货管理,对固定资产、存货要专人保管,建立资产管理账簿,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2.4优化资本结构,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大多靠举债经营,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可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合适的筹资方式,制定科学的融资策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寻求低成本的资金运营,降低财务费用,防范财务风险。调整长短期贷款期限,本币与外币负债比例以及控制贷款逾期,可确保资金的安全。

2.5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控制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确保审计部门发现的重要问题能送达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实现企业目标,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叶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2005.

篇5: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近年来,以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就业和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但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长期存在,已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转型和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机构都有加大对小微企业授信的强烈意愿,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授信的政策措施,但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小微企业授信隐含不小的风险隐患。

一、小微企业授信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

(一)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待提高。小微企业一般规模小,产品的市竞争力不强,缺乏独立的自有产权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公司实际控制人和管理层个人素质不高,管理粗放。大多数小微企业由于所处行业竞争充分,自身成本优势不明显,在宏观经济收缩时,成本转嫁能力有限,容易出现盈利下降甚至恶化的趋势。因此,小微企业授信的系统性风险不可小视。

(二)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小微企业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寻找政策漏洞的能力,相对容易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在如何发展企业的问题上,仍习惯热衷于寻找捷径,利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规避税款缴交责任,忽视企业道德建设,不规范经营行为时常发生,甚至不同程度上涉嫌偷税漏税。企业主更多地通过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构建良好的人脉关系,作为规避自身违规经营的手段。但这种关系并稳定,一旦失去头上绚丽的光环,银行业授信资产的风险将会不同程度暴露。

(三)治理结构不完善。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建立了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缺乏规范,财务处理随意,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公司财务失真和资金流动的隐蔽性,以及财务信息的人为操控,导致银行对企业资产状况、财务运作和经营管理的情况,较难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容易产生授信决策失误或信息滞后,延误授信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

(四)不能有效控制扩张欲望。小微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扩张欲望强烈。一方面利用高财务杠杆,增加银行贷款,投资或收购背离自身优势主业的公司,导致投资效益出现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热衷于通过资本运作,炒作股票或房地产。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会形成资产迅速膨胀,财务数据令人眼花缭乱的状况。一旦宏观经济调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滑坡,可能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和流动性危机。

(五)抵押担保不能有效覆盖授信风险。一是小微企业可提供抵押的有效资产较少,更多情况下采取关联担保或企业间授信互保,形成债务链关系,银行授信的第二还款来源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一旦某一方涉诉,可能引发骨牌效应,形成严重的关联债务问题,造成银行资产损失的可能。二是部分授信客户存在抵押物高估现象,或者抵押物权利完整性的问题,未来变现较困难或成本较高。

二、小微企业授信风险的防范

虽然存在上述风险问题,但从大的方向来看,小微企业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等特点,所具有的体制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市场优势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亮点,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银行只有正视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风险和隐患,并合理规避,才能抓住这一市场机会,使小微企业成为银行未来的盈利基础。

(一)细化小微企业差别化授信政策。银行要深入研究民营企业授信的准入标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客户结构特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制订差别化授信政策指导,赋予基层信贷管理部门更大的小微企业授信权限,充分发挥其和小微企业第一线接触的信息收集优势。

(二)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银行应通过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扶持和培育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以企业客户群体。在产业导向上,优先支持发展高新技术型、先进技术型、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限制和淘汰耗能型、污染型、危险型及管理混乱、技术低下、工艺落后的小微企业。从企业素质看,优先支持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正摆脱过分亲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小微企业,并全面考察主要经营者的教育背景和经营管理理念。

(三)严格防范道德风险。小微企业趋利性极强,既善于从监管和法律的漏洞获得超常规发展的机会,又精于利用一切合法和非法的方式逃避其应承担的风险,而将主要风险留给银行。因此,必须要重点防范小微企业道德风险。一是追加私人股东担保,使之承担无限责任,防止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出现困境时转移资产,实现“金蝉脱壳”。二是控制高比例的关联企业担保。关联企业不应作为主要担保人,而是作为追加担保对象。三是避免相互担保关系。银行应通过信贷征信系统了解借款人和担保人的担保风险、信用状况等,有计划地进行互保贷款的清理,降低连带担保责任给银行贷款带来的风险。

(四)制订标准化的小微企业授信监控系统。开发针对小微企业授信的监控系统,设置贷款主体的行业、财务状况、经营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风险警示信号,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防范客户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向授信风险转移。

篇6: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7-01-04 15:57:00 ]作者:谭利红编辑:凌月仙仙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区域经济,把开发商业企业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商业企业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经营质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在商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商业税收并没有同步增长。这虽与几年来市场疲软,消费不旺,商业销售收入在低迷中下滑有关,但究其根源,商业企业多数进行虚假申报偷逃税款却是主要原因。笔者主要从当前税收征管中商业企业偷税手段和防范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 偷税增值税商业企业

一、商业企业虚假申报偷逃税款的表现形式

(一)商业一般纳税人经营格局复杂多变,偷逃税款手段变化无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目的就是赢利。通过非法手段,采取违反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进行偷逃税款的行为屡屡发生。由于纳税更具有隐蔽性、交叉性、依附性和复杂性,所以,对于我们识别偷逃税款的行为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进行识别,就不难发现其特有的表现形式:

1、商家通过与厂家的联销方式,采取商品平销,甚至亏销等办法销售商品,然后从厂家取得“返利”(商品或现金等方式)。而商家对商品返利部分销售不作收入,对现金等其他方式返利部分不作进项税额转出,使得增值税长期留抵。

2、商业企业购进货物多采取现金付款方式。这是与税收征管法要求的应该采取转帐结算的法律规定相违背的。虽然支付税款结算制度要求企业购销业务应实行转帐结算方式,但有些商业企业出于抵扣增值税税款的考虑,多实行现金结算方式。而增值税实行商业企业付款抵扣规定。这样,商业企业只要取得进项发票作笔现金付款凭证,就能抵扣税款,至于是否已真正付款就很难核实。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实行转帐结算方式,他们就不能如此随意,只能真正付款后才抵扣增值税税款。

3、违反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人为视销项定进项,进销平衡,少缴或不缴税款。根据当月计提销项税额的多少,而后决定进项税额的多少,若当月销项税额过多,就采取未付款提前抵扣或非法取得进项票等手段,平衡进销项税额,减少当期应纳税款。

4、将购进固定资产,将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等,变换品名、项目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计提进项税额,偷逃税款。

5、部分商场(量畈、超市、加油站等)借一般纳税人之“船”偷逃税款。由于种种原因,税控装置运行不到位,使得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商场、量畈、超市、加油站等零售业务量比较大、不易盘查库存的商业企业,在购进货物时全部取得进项发票,用于抵扣,而销售时则将使用发票部分作收入,计提销项税额,其余则不作或少作收入。这样,进项税额长期大于或略等于销项税额,应纳税款很少。此类偷税行为较明显,极易被查处。有的“聪明”的企业则每月视销项定帐面库存、定进项,使每月的应纳税款总是略低于以前核定税款,再以利薄、促销等借口,向税务机关哭穷诉苦,极有隐蔽蒙骗性。

6、在发票方面搞动作,偷逃税款。一是利用运输发票偷税。存在三种情况:(1)

人为地把货物销售额和运费分割开来,减少货物销售额,增大运输费用。一方面,运输费按3%缴纳营业税,按7%提取进项税进行抵扣,实现多抵少纳税款;另一方面,降低了货物实际销售额,减少了应纳增值税税款。(2)将一些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货物、差价款和某些费用等开具成运输发票,以抵扣进项税。(3)自行填制运输发票,抵扣税款。二是利用收购发票偷逃税款。有的擅自扩大抵扣范围,对一些不该开具收购发票的购进货物行为,或根本不属于农副产品收购范围的开支,非法填开收购发票;有的虚增收购价格和数量,扩大抵扣金额;有的利用提前或滞后开具发票的方式,调节当期应纳税额,从而达到减少当期应纳税款的目的;有的于期末根据当期的生产成本到挤收购发票金额,并自行填开,人为调节产品成本率,以多抵税款。

(二)小规模纳税人财务管理混乱,经营体外循环。目前,我市小规模商业企业虚假申报、偷逃税款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某些个体定税户嫌核定税款纳税多,就想法注销个体,重新办理税务登记,摇身变为小规模纳税人。由以前的每月按时定额纳税,变成了几乎每月无税可缴。而经营状况却仍如以前,只是装在他个人腰包里的钱比以前增多了。

2、只有帐本,根本不作帐。税务机关追查时,首先以无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素质低不会作帐为由,再用买卖陪钱无力雇人作帐等哭穷诉苦,最后许愿发誓,保证今后按要求作帐,此次请高抬贵手等等。

3、不按规定设置帐簿或不按规定记帐。故意使帐目混乱,抱着“查出来是你的,查不出来是我的”侥幸心理,进行偷税。

4、作假帐,设两套帐。即对外一套帐,对内一套帐。销售收入开具发票部分入外帐,其他部分则入内帐。

5、经营体外循环。现金进货,无购货发票的不入帐,其销售收入也不入帐,不申报纳税。

(三)个体税收“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针对个体商户的特性及财务状况,税务机关对其实行定期定额的征收方式。而个体户却利用定税进行虚假申报。具体表现为:

1、双定户在一个纳税期内,掌握申报销售额不超过税务机关核定销售额的30%以内开具发票,其他则找各种借口拒绝开具发票,或开大头小尾发票,或以自制收据、保修卡、销售卡等代替正规发票。这样,其申报的税款就远远低于实际应纳税款。

2、有的双定户开出的发票金额远远超过税务机关核定销售额的30%,但从主动向税务机关据实申报纳税,而仍以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申报纳税。

3、有的商场化大为小,将商场一分为多,采取分组(柜台)承包,上缴管理费,商场汇总申报纳税的经营方式。这样,税务机关虽便于管理,节约了税收成本。但由于承包者现金交易,帐外经营,隐瞒真实经营情况,其销售收入到底多少,税务机关掌握的很少。又因统一定税,可能造成实际税负不均,有失公平原则。

4、更有甚者,有的个体户为了达到少记收入的目的,故意捏造发票丢失假象,又是登报声明作废,又是甘愿受罚,态度极其“诚恳”,加上税务机关对遗失普通发票缺乏必要的监控措施,登报声明作废流于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淡忘,其慌报丢失的发票又乘机重新使用。特别是开往外地市或从外地市取得的,基本上没人去鉴别该发票是否属于遗失后重新使用的发票。这样,既满足了购买者索取发票的要求,又使个体户瞒报了使用此类发票实现的收入金额,排除了其开具发票金额超过规定多缴税款的后顾之忧,使其大大方方地进行虚假申报。

二、商业企业虚假申报偷逃税款的原因分析

(一)当前征管模式尚待完善,税务管理缺乏钢性。一方面,当前征管查相分离的模式,有利于以查促管,提高征管质量。同时可相互制约,内防不廉。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征管查之间协调不足,制约不够,你管你的,我查我的。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环节对企业不能行使检查权,无法使用稽查通知书和调取企业帐簿资料通知书等相关文书,日常税源管理缺乏必要的钢性。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此类现象:税源管理人员想系统地查看一下企业帐簿资料,以真正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和对税收的影响,及时准确分析预测税收形势;同时及早发现偷

逃税漏洞,减少国家税款损失。可多数企业不愿提供帐簿资料。态度好的,表面答应提供帐簿,却以某某不在,无法取出等借口搪塞拖延。态度不好的,“想看帐吗?拿稽查通知书来”。使得税源管理人员怒无言,急无法。只能做些诸如办证定税、催报催缴等表面工作,对于查阅企业帐簿等深层次的管理工作则很难达到。再者,稽查力量毕竟有限,稽查覆盖面不高,使得部分偷税企业抱有侥幸心理,“查出来是你的,查不出来是我的”。这些都助长了企业进行虚假申报的念头,给偷逃税造成了一定的可乘之机。

(二)从社会角度看,税收环境不够理想。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广大人民对苛捐杂税深恶痛绝。从现状看,有的地方政府忽视了税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的特殊性,以行政手段代替执法手段,干预税收执法。在许多人的思想中“放水养鱼”政策和以税收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当今社会风气不正,有的纳税人素质不高,认为只要能挣到钱,不管是偷税还是其他途径获得,就会被誉为“能人”。所有这些都给虚假申报偷税者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商业企业的多变性、隐蔽性,使税务机关难以对其申报纳税进行有效监控。商业企业的经营品种多样,方式灵活。有定点经营,有流动经营,也有季节经营;有专业经营,有多业经营,也有业余经营;有自主经营,有挂靠经营,也有承包经营;有委托代销商品,有直运商品销售,也有小门店大仓库、名零售实批发;有以物易物、以货抵债、以物投资,有转帐结算,也有现金交易。这些都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难度。

(四)、税费不分,税软费硬,税款核定难以到位。费和税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纳税人认为,凡是从自己口袋里拿走的钱都是税。其他部门可立时吊销执照、许可证,让不法商户关门停业。而税务机关的人员少,管理范围广,加上税务机关强制执行手段有限,且手续繁琐,相比之下执法力度偏小。这样,久而久之,使得商户产生了“费不缴不行,税则能不缴就不缴,缴多缴少再商量”的错误认识。据统计,当前个体商户负担的房租、承包费、管理费、卫生费、水电暖等各项费用高出税款几倍甚至十几倍。在纳税人承受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税软费硬,费挤税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税款核定难以到位。这就形成了个体商户申报税款数同真正实现税款数不相符的结果。

(五)个体商户营业额难以掌握,核定税款的主要依据难以确定。个体户核算水平低,多是无帐经营,其业务往来多是现金支付,瞒报、少报营业额的现象普遍存在。又由于个体商户经营品种不一,范围大小有别,进货渠道多样,地理位置不同,销售盈亏不等,具体到每个商户,其每天到底营业额有多少,只有他自己清楚,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加上在核定税款程序上,典型调查、民主评议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税款核定的主要依据就难确定,容易形成人情税和税负不公的现象。

(六)当今是买方市场,销售不旺,进入微利时代。如:小规模纳税人某个商品进价980元,售价1018元,毛利38元,应纳增值税39.15元。暂不说其他的税费,若单缴纳增值税税款后就亏损1.15元。这就使得一些商户千方百计少记收入,偷逃税款。逐渐使得 “不偷税就亏本,就得关门” 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七)发票管理滞后,造成税款流失。发票是税款征收的重要依据,它对申报真实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方面尚有缺漏之处。

1、对发票丢失的真假性难以分辨。对于平时报上声明丢失作废的发票,在日常稽核及发票检查时很少核对,使得丢失作废的发票重新使用。这样,销售方既少记了收入,购货方又多抵了税款或多报了支出。

2、对非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发票监控不力。针对大头小尾现象只能通过函件协查的方式落实。函查在运用过程中有很大的缺陷:一是传递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二是函件往来容易丢失,影响正常稽查;三是不便监督管理,对回函率低的责任容易相互推诿。

3、对发票违章现象处罚不重、管理不严。使得借用发票、多本发票同时使用以及跳号使用,或以二联单、保修卡等代替发票使用非常普遍,发票使用率很低。

4、收购发票监管难度大。由于收购凭证是收购单位即用票单位自行填开,自行申报抵扣,没有购销双方的约束机制,因此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别是农产品收购业务数量多,而且大部分为现金交易,因而税务机关对收购凭证的真实性难以掌握。

5、对于双定户,只要能按时申报纳税,至于销售用不用发票则很少监督管理。

6、消费者索要发票意识不强,也给不法经营者提供了不开发票的机会。

(八)巡管机制未真正运行,责任追究尚不健全。目前实行的执法岗位责任制,一是未真正解决“干得多处罚多,干得少处罚少”的问题,这就对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二是对税源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多着重表面工作,而对其真正的工作质量未能更好地考核,如申报准确率方面。这就使得税源责任人每天围着电脑转,只着重诸如办证、催报催缴、发票缴销等日常性工作,而对于深入企业真正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等巡管工作却淡然处之。这些都关系到企业对申报真假性的认识态度,关系到税款能否按时足额入库。

三、全面加强税务征管,堵塞商业税收流失黑洞

(一)、严格税收征管法的各项规定,加强征管查环节之间的制约和协调,增强税务管理的钢性。首先,加强征管查三个环节间的制约和协调。在管理环节,着重考核选案率和选案准确率;在稽查环节,重点考核稽查质量,除专案和专项稽查外,日常稽查应首先通过管理环节的选案,减少稽查环节的选案随意性。其次,为了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必须增强税源管理的钢性。这就要求税源管理过程中,增加部分稽查权限,在企业不予配合的情况下,能使用调取帐簿资料通知书等文书,便于管理工作中查看企业帐簿,真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同时为稽查提供准确案源。

(二)、结合执法岗位责任制,强化日常管理,真正建立巡管机制。在加强对企业的申报征收和发票缴销等日常工作考核的同时,应尽快建立巡管机制,制定出具体的巡管内容和考核办法,改变以往“守株”式的管理,主动出击,严查细管,变被动为主动,把征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真正的管理。

(三)、切实推行税控装置,堵塞征管漏洞。对于超市、量畈、加油站等零售量大且不易盘库的商业企业,税控装置是解决其偷逃税款的最佳途径。为此,必须克服技术原因和其他方面因素的阻力,切实把税控装置推行开,真正解决此类征管难点,减少国家税款的流失。

(四)、加强发票管理,推行“以票控税”。《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税务机关是发票得到管理机关,负责发票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因此,税务机关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发票管理。具体来讲应该作好以下工作:

1、采取各种形式扩大发票使用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开票销售的现象发生。首先,做好发票知识的宣传工作,使纳税人认识到销售货物时必须主动开具发票,使广大消费者知道发票不仅仅是记账和报销的依据,购买货物而索取发票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其次,开展发票兑奖和举报有奖活动,提高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和举报积极性。最后,建议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在处理纠纷、索赔等过程中,凡涉及到购销商品的,只有发票是唯一的合法证据,形成购物者不索取发票取得的财产不合法,售货者不开具发票做不成生意的局面。

2、全国微机联网,同时在税收征管信息软件中增设“遗失发票”管理功能,能及时录入遗失发票,并能自动识别遗失作废的发票,对遗失发票进行有效监控。

3、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商业普通发票统一使用电脑版,通过防伪税控系统稽核比对,杜绝虚假、虚开以及大头小尾现象。

4、加大发票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转借、代开、虚开发票行为从严查处,减少发

票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

5、加强对收购发票的监管力度。首先改购进扣税法为实耗扣税法。纳税人只要不作销售,其库存商品就无法减少,进项税就不能抵扣,避免了纳税人一方面抵扣税款,另一方面又不计提销项税的双向逃税行为。其次,严格收购发票使用资格的审批制度。帐簿不齐全、会计核算不健全,特别是库存商品的原始资料不完整的企业,一律不得领购和使用收购发票。最后,加强日常的管理和检查。企业用收购凭证进行抵扣时,必须附有过磅单、入库单和有销货人签收的付款凭证。检查时应采取“三查三看”的办法。即,查对象,看是否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农业产品;查价格,看付款是否与售货人实收金额相符;查库存,看货物是否与实际收购品名一致。

6、把发票管理作为日常税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指导监督纳税人合法使用保管发票。同时,通过管票来管理税源,达到堵塞漏洞、增加税收收入的目的。

(五)结合实际,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双定户采取灵活的管理手段。一方面,针对小规模纳税人零申报多、税负偏低的状况,可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即,对长期零申报、税负明显偏低的,可对其核定税额;对税负正常的,可实行查帐征收。另一方面,针对个体双定户定税依据难以确定,核定税款不易公正的状况,可采取分行业、分区域核定税款的方法。即,对同一区域内的双定户制定统一的单位税额,然后再分别根据其经营面积大小核定税款;对特殊行业的双定户分类制定税额标准。

篇7:浅谈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专业论文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摘要】企业可通过负债经营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但与此同时要付出一定代价,就是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风险。适当的负债经营是有益的,然而如果对负债规模、期限、还款方式等选择不合理,或对债务资金使用欠妥,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要做到合理负债以兴利除弊,就必须强化负债风险的管理,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方式,负债数额要适度,负债比率要合理,制定负债财务计划要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和利率走势,这些都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关键问题。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在负债经营时既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又要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负债经营方式。本文研究了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指出: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资金管理,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

【关键词】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风险 防范 策略

负债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筹资方式,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取得资金,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营,或用以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产品、新事业等。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使企业迅速筹集到所需资金,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税费,同时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企业的负债经营风险,不仅指过度负债,还包括因负债经营而导致的企业再筹资困难、资金的周转和使用受到影响,和增加融资代理成本的风险,以及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过度的负债经营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将企业推向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一、负债经营应把握的原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方式。

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只能根据其自身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判断,而内因即自身情况往往是发生某种变化的根本原因。企业一旦确定应采取负债经营的举措,然后才确定举债额度,力争合理地掌握负债比例。企业在负债筹资时,既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又要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负债经营方式。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向银行借贷既受资金投资的限制又受贷款额度的制约,其难度比较大。如果遇到国家实施信用紧缩政策,借债大户首当其冲地要受到调控,可见,向银行借贷隐含着较大风险。

2.向资金市场拆借

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组织,通过资金市场将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在此背景下,企业急用资金时可以向资金市场拆借,但是通过这种渠道所获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会太长,而且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3.发行债券

企业发行债券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其优点是可以使全体职工结为利益共同体,齐心合力为企业的兴旺而共同奋斗,其缺点是能够筹集的资金较为有限。还有一种方式是向社会公开集资,其优点是能够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其缺点是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且债券一到期就得按期偿还,一不小心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4.使用商业信用

使用商业信用在发达国家被普遍采用,其优点是成本低且方便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而在资金紧张,可以到银行贴现。其缺点是急需现款时要严格遵守既定的经济法规,还必须养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5.引进外资

就目前来说,国内企业引进外资时必须考虑汇兑风险。我国关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利率政策的宏观控制较严格,而且在国际上的拆资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企业在引进外资时尽量克服盲目性,既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又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既定期限和来源结构。如果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较短,企业面临的还本付息风险就大;如果要降低风险,借入资金的成本就会比较高。因此,企业对借入资金的不同期限要综合考虑,搭配要合理,保持每年还款的相对均衡,以减轻还款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压力。

(二)负债数额要适度,负债比率要合理。

企业要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负债经营风险,就必须做到负债的适度。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的标准,是看企业的资金结构是不是合理,也就是企业负债比率一定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力求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这就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其稳定程度,以及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等因素,以此确定最佳的负债规模,尽量保持负债和权益资金之间比例关系的适当。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控制在1∶1是较为适宜的,而流动比率通常要控制在2∶1。假如大于上述指标,就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比较强,反之则较弱。但是上述两项指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资金浪费,当然也不能过低,不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在实践中,资金结构的最优化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适销对路且资金周转速度较快,其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一些;反之,如果经营不善、产销不畅且资金周转不灵,其负债比率就要适当低一些,否则就会在原有的商业风险基础上再增加筹资风险,无异于雪上加霜。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根本出路,在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尽量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制定负债财务计划要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和利率走势。

企业在外借资金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借款到期日和利息支付日,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依此安排资金,以避免资金调用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按照必要与可行的原则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制定出合理的还款计划。如果负债没有可行性,或是还款计划不周密,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则会影响企业信誉,甚至酿成不良后果。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等方面狠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下功夫,尽量缩短生产周期,努力降低资金占用的额度,在提高产销率同时减少应收账款。制定还款计划是为了使举债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负债后的速动比率应该不低于其应保持的安全区域。另外还要注意,借入资金的长短期搭配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其结构,还款期不要过于集中。在利率比较高的时期,尽量减少筹资额度或只筹集当下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再由高向低过渡的时期,也应尽量减少借贷或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借贷。只有在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才比较适合负债筹资。尤其当利率处再由低向高过渡的时期,尤其要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同时尽量采取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具体筹资过程中研究利率变动的趋势,做出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安排,这样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独立承担风险,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其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当风险来临时如果毫无准备,企业就可能一筹莫展,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以往有很多企业,由于资金链迅即断裂而陷入困境,不仅一蹶不振,有的还陷于连环债务诉讼。可见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估测风险,正确防范风险,预防风险发生,并能有效应对风险。尤其是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估测风险、防范风险的科学方法。企业要立足市场,建立财务信息网络,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及时预测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如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既可以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安排来分散负债风险,又能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还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通过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其盈利水平,从而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

(二)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负债总额和资产的流动性。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就是资产流动性。企业控制财务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险、减轻财务压力,要以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作为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那它的清偿能力和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通常情况下,通过负债得来的资金,除了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等长期性投入,还有一种情况是用于日常经营的投入。在针对长期投入进行决策时,要善于利用内含报酬率法、投资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等相关投资决策方法,科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注意从不同的投资方案中选择确定最优的方案。还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做出定性分析,因为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果企业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将是通货紧缩,那么其资金投入的成功概率要大一些;相反,如果是通货膨胀的话,那就意味着产品价格和成本同时有可能提高;而未来经济如果可能进入平稳期或衰退期,则产品实际销量会因此而低于预期的生产量,并且产品的价格也可能呈下跌趋势。企业在决策时要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以此修正投资方案,力求提高成功率,同时降低风险。针对日常经营投入的负债资金进行决策,例如在对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等业务活动进行决策时,则要考虑价格走向、市场风险等。总的来说,加强负债经营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时间差,晚支付、少投入;多产出、早产出,总之要有超前意识,适时举债投入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早期抢占市场。这样就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而且避免了负债过多、资金管理不善使企业再筹资困难,更不会影响企业资金使用和周转。

(三)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企业的筹资、投资等重大经营决策活动,离不开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所以,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除了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还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企业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而作为会计人员,更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善于利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企业的筹资、投资方案等。会计人员必须摒弃“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是一种财务手段,又是一种经营方略,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通常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较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养,当然也具有较好的控制风险能力。

(四)建立健全监督审计机制。

全面准确地把握负债经营尺度,科学管理债务风险,合理使用所筹资金,实现负债经营最优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事关企业兴衰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实事求是地讲,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从制度上来规避盲目扩张而导致过度负债的风险;其次,企业要切实加强财务分析,正确的认识到负债经营的风险,自觉运用考核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所具备的偿还能力和面临的财务风险,合理确定负债规模,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再次,要强化内部审计,通过独立的、彻底的检查和评价活动,搞清楚资金使用的现实情况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漏洞等,努力加以改善,提高资金利用的综合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负债经营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企业和国民经济会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弥补企业资金不足,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促进企业发展;降低国民经济发展成本,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可能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将企业拖入困境,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企业理应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有利的一面,保持合理的负债经营状态,充分发挥负债的杠杆效应,努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企业又必须正确认识负债筹资风险,严格、科学地遵循财务规律,把握负债经营的尺度,控制好负债结构,掌握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免负债经营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企业要通过负债经营获得应有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负债经营真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鱼红锋.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J].新西部,2008,(8).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篇8:当前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关键词:物流企业,经营风险,风险管理,防范

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现代物流已经具备了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 业已形成了与客户紧密的合作关系、双赢关系, 在促进商品流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 物流企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要实现物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必须始终将风险管理与防范放在重要的位置。

1 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的来源分析

一般来说, 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来源于多个方面, 既具有企业自身管理的问题, 受到市场环境影响, 也具有物流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原因等。

1.1 有的物流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强, 缺乏对风险的管理

现代很多企业对自身经营中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人员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环节的改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优化力度;也有的缺乏风险的科学管理, 且系统风险管理的数据和资料缺乏, 对风险的综合分析和监控不利, 更没有形成风险防范的预警与防范机制。另外, 有的物流企业迫于市场的压力, 在物流合同的签订中, 不但妥协让步, 甚至放弃了一些法律上规定的正常的、关键性的风险豁免条款权益, 一旦发生事故, 后果和影响不堪设想。这些企业自身问题的存在, 使得他们处于不同的风险状态之中。

1.2 从宏观因素看, 国际经济市场的环境使得物流企业充满了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剧, 使包括现代物流企业在内的企业经营与贸易, 处于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由于国际政治风云和经济形势的变化, 使物流企业始终处于国际市场震荡的环境中, 其风险因素和风险系数随之波动。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时期, 世界很多国家内需减少, 它们以种种借口和手段对进口的商品予以退货, 或实施货物拖延卸载, 使得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贸易商, 备受折磨, 其物流风险进一步加大。

1.3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特点, 也使得其始终不能摆脱风险的侵袭

首先, 现代物流企业需要承付的功能、流通链条、工作流程, 增值服务等都呈现增多的趋势, 这使得物流企业管理的难度增大, 很难做到百密不疏, 难免会出现工作中的漏洞和失误, 因而, 现代物流企业的风险具有多元特点;同时, 物流企业要实现多种服务功能、多元增值服务, 达到运输工具、联运方式、运输距离、货物包装、仓储选择、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最优服务目标, 其承受的压力愈加增大, 极易发生诸如错发、错收、错单、货损、质变、遗失、延搁等事故。

总之, 物流企业的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 既有人为方面的企业管理不善的问题, 又有市场环境的因素, 也具有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

2 物流企业风险内容分析

现代物流的风险涉及范围很广, 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2.1 自然环境风险

这种风险常见于受到气候变化、台风袭击、洪水泛滥、地震发生、战乱突发的影响, 而出现物流过程的中断, 或引起货物丢失、货物破损、拖延到港、到港不能卸货等问题, 这种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 必然导致物流企业的损失。

2.2 信誉风险

由于物流合作方的不诚信, 故意不遵守承诺, 而造成物流企业无法依照合同约定做到货物运输的转载、卸载、送货、接货等服务的实现, 这种情况必然引起物流企业的经济损失和信誉影响。

2.3 物流企业自身管理风险

这其中涉及多方的内容, 但核心内容是物流企业由于缺乏管理, 使得其在物流作业中发生风险, 它们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 物流合同中的风险。现代物流企业一般在合同中出现以下问题:向客户妥协, 自动放弃正常的豁免条款;与客户签订的服务标准很高、质量精确度苛刻;在与合作商、分包商的合作中, 责任界定不清等, 因此, 签订合同中物流企业的妥协性、缺乏合同的严密性、过高的服务承诺、防范风险中责任不明晰都会导致形成合同风险。

第二, 物流过程中的风险。主要物流企业投资不当风险、物流方案设计漏洞风险、外包合作商选择不当风险, 还有物流过程中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制度管理不严、工作流程设定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 总之, 由于现代物流业强调的一站式全程服务, 让物流业务工作中的风险增多、责任增大。

3 现代物流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面对物流过程中有关加工、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中的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 现代物流企业处于物流业务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的重要角色, 具有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并负责物流的全过程。因此, 作为现代物流企业, 应当有积极的心态, 不但重视业务的拓展, 更要重视物流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健康性, 加强其风险管理和风险风范。

3.1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清晰认识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 具有风险防范意识, 防止一旦发生风险而给自身带来的巨大损失。要从风险管理的科学规划出发,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 加强风险调研与风险评估, 制定风险管理的措施, 加强风险合同的管理和流通环节的管理制度监控。要加强企业管理层和企业普通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 落实风险管理的责任制, 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的水平。尤其要建立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 发现风险苗头, 及时进行有效处置, 防止风险危害的扩大和蔓延。

3.2 掌握市场信息, 加强风险的监控与预警处理

风险是可以预测的, 要通过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咨询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多种途径, 进行合作方咨询的调查、加强客户信息的反馈收集与分析, 有效、及时掌握物流行业的动态发展情况, 建立风险评估数据评估标准等, 抓住行业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加强风险监控, 及时调整风险方案的修订, 做好风险防范的定期检查分析和动态管理工作。

3.3 重视合作方和合作环境的风险评估, 注重合同签订法律性和科学性

应通过对合作方的资信调查和合作方的法律环境、物流环境进行风险的评估, 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 防止选择合作对象失误造成损失。尤其要在与之签订物流合同中, 就合同的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法律性进行细致的推敲, 要坚持管理成集体研究, 发挥团体智慧。应注重聘请经济律师, 指导合同的签订与合同风险环节的防范。

3.4 强化员工培训, 实施物流过程的科学规范管理

物流企业的风险无处不在, 物流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物流企业的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因此, 企业不但要重视管理层的专业培训和提高, 也要重视普通员工的培训和日常业务要求。要按照物流企业自身的工作特点, 强化物流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岗位服务质量。要教育员工服务环节无小事, 养成他们细心、耐心、操心的工作作风。尤其是要通过规范的工作要求、科学的工作流程、现代的科技手段, 来强化对员工的管理, 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3.5 投保物流保险, 实施物流企业的风险转移

物流企业风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决定了物流企业遭遇风险在所难免。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通过必要途径实施风险转移。其中, 风险转移的通行做法就是参加商业保险。对于现代企业来说, 通过投保物流保险不失为一种绝佳的避险途径。目前, 物流企业要摒弃那种投保是无效投入的观念, 坚持小的投入, 保障企业平稳发展的原则, 根据自身的不同业务情况, 参加国际、国内保险公司不同保险产品的投保工作, 以提高自身的风险抗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韬, 李政, 谢储晖.横向型虚拟企业订单分配风险最小化模型及其免疫算法[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1) .

[2]文杰.武汉市利用风险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 (下旬刊) , 2010, (1) .

[3]陈又星, 徐辉.中小企业资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模糊控制[J].企业经济, 2010, (1) .

上一篇:走向远方作文700字初中下一篇:小乌龟迷路了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