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2024-06-18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精选6篇)

篇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摘 要】本文以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具体内容为实例,提出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55-02

大学物理实验是面向理工科学生所开设的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是技术与物理理论的结合,同时,也是大学生更加系统地接受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进行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课程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联系实际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与现代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大学物理实验具有工具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的特征,故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契合这些特征。

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当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课堂任务活动,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所拥有的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操作和互动协作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精神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操作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将具体从明确任务(我要学)、自主操作(我在学)、质疑提升(我会学)、练习反馈(我学会)四个步骤来落实和体现。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当中就是通过实验目的来明确任务;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后学生自主操作;学生提问和个别辅导来质疑提升;最后是通过实验报告数据的处理、总结、讨论来进行反馈。现将各步骤的具体操作规范予以分解,见图1。

一、任务设置:学生明确任务

精心设计、巧妙隐含了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是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突出体现。通过设置任务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任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始。明确、适当的学习任务,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学目标则是教学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明确又具体的教学目标则会对教与学起着决定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就是,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总目标进行有计划的分解,形成一系列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一系列的小“任务”来体现出总的学习目标。因此,实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之前要熟悉教学目标,认真地解读教材,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具体地选择教法,确定任务内容、形式、难度、完成任务的条件及效果评价的方法。

例如在电桥法测中值电阻的实验中,通过讲清实验目的来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包括把整个实验细化为在电学实验中如何使用回路接线法与跃接法正确连接电路;基本仪器的操作,其中包括检流计、电阻箱、双路直流稳压电源、QJ23型箱式电桥等;一些严谨的实验调节习惯和手法以及使用列表法来规范的记录实验数据等小模块。最终达到使得学生不但能够通过细化以后的小模块得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在具体的实验中养成规范严谨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二、自主操作:自主建构

自主操作是学生解决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在自主操作时,学生带着既定任务,“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做促学”,把“做”作为一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最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自主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分析信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动起来,形成“我在学”的良好氛围。当然在学生自主操作的同时,教师还要进行有效的自学指导。

(一)讲明方法和途径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任务的完成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样自学,用多少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带着明确的任?眨?掌握恰当的方法,从而使自学更加有效。

(二)做好巡视与个别指导

在学生自主操作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巡视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了解学生自主操作的进程,掌握学生操作的效果,加强督促,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操作。加强个别指导,尤其是要重视自学能力较差、自我要求松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端正态度、解决问题,使他们始终能够保持学习参与状态。在整个过程中,在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作用的同时,同样应发挥出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还可采用诸如“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方法,解决教学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

教师此时巡视课堂,还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汇总学生交流讨论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捕捉、判断、重组、加工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为下一环节的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三、质疑提升:精讲点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学生自主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迁移运用,挖掘学习的深度,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想、去说、去做,从而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活”起来。

四、任务评价:练习反馈

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必须进行效果的检测,以监测学习成效,调节、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可通过多元评价方式进行,使学生获得“我进步”的认同。

(一)诊断评价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习题和试题,进行当堂达标的检测。检测可以是纸笔式、背诵式、阅读式等,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批阅、二人互检等方式进行。每堂课要求都能留出5分钟以上的时间用于效果检测。

(二)过程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还要从学生参与学习的维度进行,重点对学习过程与方法,如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可采取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组组互评、师生评价等。丰富评价的载体和方式,实施评价分层,更好地激励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信心。

以电位差计测量电源电动势为例,教师全面讲解过后,开始单独指导与学生自主操作,在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针对性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熟悉的程度来确定对其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自搭电位差计电路,要求其说明搭建原理;说明电位差计的优越性、使用规则与校准各种仪表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是实际操作的基础,而实验最终的目的当然是应用,进而引导学生把课程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验教学改革之后,通过考核可以看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学生通过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小课题,不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还能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相互协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并且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附:大学物理实验的任务

全院理工科本科(54学时,化工系为27学时)模块链(各系从中挑选进行实验教学)。

上半年:物体密度的测定;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物体传热系数的测定;测棱镜的顶角和折射率;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线式电位差计的研究;示波器的使用;声速测量等。

下半年:模拟法描绘静电场;霍耳效应测磁场;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衍射光栅;密立根油滴;空气折射率;弗兰克赫兹;磁滞回线;热敏电阻;电表改装;太阳能电池等。

【参考文献】

[1]解光勇,施卫.3+1 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08(3)

【作者简介】程 玮(1974―),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学院试验师,硕士,研究方向:物理教育。

(责编 丁 梦)

篇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达到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的目的。探讨了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给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流程。最后,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针对典型案例开展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它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是进入大学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实验训练和实验仪器操作技能训练的开端[1]。因此,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活跃的科学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实验课程所不具有的。在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都是先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讲起,然后进行从头到尾示范演示,最后学生机械地按照教师示范步骤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把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在实验报告上。学生根本不用提前预习和思考实验仪器操作中的问题,只需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观察老师的操作即可顺利完成实验。这种僵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更谈不上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了,难以实现开设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宗旨。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一直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展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实施教学的方案,最后提供某个任务项目完成的典型案例。研究证明,大学物理实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很好的完成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而且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介绍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基于趣味性,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背景下,利用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2]。任务、情景和教学目标是该教学法的基本三要素。该教学法的载体是任务,且任务一定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紧密联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情景是任务完成时的结果或作品。教学目标决定任务的设计和情景的设定,任务设计和情景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3]。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提倡以通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形式上主张探究体验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程学习的参与者、知识的生产者,教师是过程引导者和结果评价者。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知识点的分割———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实施———任务的评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们细心研究和讨论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教学知识点,把每个或几个知识点设计成任务。通过实施任务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完成任务和教师有价值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获得感,进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非常积极地学习基础知识、并进行了知识回顾与积累,主动认真地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享;对教师而言,则需要熟悉并细化整个大学物理实验知识与技能点,并时刻关注物理实验仪器的改进和发展,将物理研究所出现的新颖热门问题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所以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

二、任务设计的要求

1.在完成大学物理实验任务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目的及最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设计的任务,要求足够详细并且细致,尽量符合物理实验的特点,且最终在完成实验的实践中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承担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能够按照教学目标去设置教学任务体系,安排教学项目。另外,教师能够合理的分解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且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了解,保证分解后的任务适合学生实践。3.在设计任务时,需要从分析和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出发,了解大学物理实验及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设计出符合学科发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项目。4.在设计任务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如果设置的任务过于困难,容易打击学生的信心。如果设置的任务过于简单,容易引起学生轻视的心理。应该设置具有探究性,只要学生努力就能实现的任务,以至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我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共30个学时,设计15个教学任务,课程教学安排在大学的第四学期进行。在学习大学物理实验以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大学物理学、高等数学、数学实验和C语言等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首先是基础性实验,主要是学习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等。然后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与实际相关的任务项目进行教学。

(一)设置教学任务

在课程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要深入各高校大学物理实验室进行走访调研,与优秀教师、实验教师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进行实验内容的重新构建。大体包括:制订实验内容、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典型任务的设计等。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基于实际问题来进行相关教学任务的设计。老师应该提前完成任务设计,一般提前3-5周发布任务,具体分配任务时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略做调整。

(二)实施教学任务

发布教学项目时,教师应该讲清楚任务的目的、所需实验仪器设备和所需知识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实践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提出实施方案、主动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利用团队合作的力量实施任务。组成团队执行任务,并不是要降低个体的角色,而是要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自主履行职责,共同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对所领到的任务首先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参考相关的文献,提出小组对任务的解决方案。各小组在实验室中准备仪器、实验材料,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成数据的测试和数据的整理。最后,对完成任务的各个细节进行总结,参考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制作工作汇报的课件。

(三)评价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之一就是任务评价。合理有价值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热情、自身的完善和自我反思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评价分为组内自评、组外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形式。组内自评是指小组成员在团队内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完成所承担任务的过程和收获。自我评价对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完善自己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能力,能够及时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查缺补漏。组外互评主要是为了加强各种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加强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方法,比较客观,比较科学。例如过程性评价能够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细节。结果性评价指的是任务项目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小组完成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价,也是对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案例

本部分以实验《牛奶掺水量的检测研究》(本实验为2学时)为例,给出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实施案例。这个实验是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扩展实验,授课地点是大学物理实验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一步,教师利用PPT课件给学生讲解,由于受到利益的诱惑,商贩们在牛奶中掺假的事件屡见不鲜,特别是牛奶中掺入了过量的水。那牛奶中是否掺入了过量的水,如何进行检测,自然成为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生活实际问题的引入,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为后面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步,教师向学生说明,总任务和本次任务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实验课产生的作用。第三步,教师向学生讲解本次任务的目的和完成本次任务的意义,这样学生们就知道通过本次任务后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检验和反思。

(二)布置任务

我们根据本实验的三个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分别是任务一:不同掺水量牛奶样品的配制;任务二:不同掺水量牛奶样品的特征量的测定;任务三:Origin软件的使用或者C语言的学习。

(三)完成任务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们领到具体任务后,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讨论。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请教老师。学生分组讨论和研究每个任务具体解决方案,如何分工协作等事项。对于任务一,牛奶样品的配制可以由个体独立完成;任务二,为了让学生们重点掌握某个物理量的测定方法,这是一个教师半开放性的任务,学生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找到该物理量的测定方法,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例如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比重计检测牛奶样品的相对密度和牛奶样品冰点法检测等,去完成任务。最后,任务三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习一些科研中常用的软件,这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是有益的。这一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双主教学方法,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启发者,而学生是知识的生产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力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索,鼓励和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情况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汇报任务成果

成果形式主要以PPT课件形势展示、汇报地点是创新实验室,配有多媒体设备。PPT内容包括项目简介(包括简要概述项目研究目的、意义、研究过程及取得成果)、项目研究过程(项目研究过程及思路、项目组成员分工、研究方法及步骤等)、项目成果(项目成员发表论文、制作实物、设计图纸、研究报告等)和参与项目取得的收获(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业能力和科研等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等。

(五)任务的评价

改革前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主要通过操作考试形式完成,这种测试主要侧重学生对知识理解,不能完全评估学生的操作水平,所以不能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在整个实验课程学习效果。改革后的课程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对项目任务实践操作情况,采用多形式、分阶段评价[5],由过程考核50%+汇报考核20%+组内协作20%,综合表现10%来进行考核。过程考核重在考核学生对物理实验仪器操作掌握的程度,在每个实验任务过程中完成;结果考核在整个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完成任务及团队协作能力。组内协作主要考核每个学习团队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表现包括对学生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方面。

五、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实践的研究表明,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明确,结构合理和教学设计科学、操作方便、易于实施,并且这种方法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也说明,通过物理实验课的学习,他们既掌握了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技能,基本实现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开设目的,另一方面也对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其他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占新,王汝政,王凤鸣.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6):108-110.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7):57-59.

[3]吴德群.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实施条件———以《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130-133.

[4]陈小春,陈志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旅行社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4):115-118.

[5]陈毛华,张晓玮,尹恩,等.《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6(4):100-103.

篇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讲授程序设计语言语法、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等之外, 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语言求解实际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 而该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所欠缺的。传统的教学往往过度强调语法知识的掌握, 而忽视对于学生实际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即使掌握了语法知识, 在遇到实际编程问题时也会无从下手。另外, 学生自身素养、理解能力的个性差异也较大, 大部分学生在纷繁复杂的语法、枯燥的编程语言面前往往失去信心与兴趣, 从而对计算机语言产生畏惧心理。因此, 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针对其教学内容, 提出一种螺旋式任务驱动模式来实施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真正掌握编程的精髓和实质, 从而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二、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即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综合因素来组织、设计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完成任务。该方法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所给的任务或者问题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 通过问题的探究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C语言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就是将C语言中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需要学生完成的编程“任务”, 在这些“任务”驱动下, 由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各项“任务”,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并且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不断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并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逐步形成学习—思考—进步—再学习—再思考—再进步的良性循环。在任务的设计中, 可以结合C语言自身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并从重组后的教学内容出发, 重新设计各项任务, 使前续任务是后继任务的基础、引导, 后继任务又是前续任务的扩充、提高, 使任务之间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由此, 本文提出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模式来完成大学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

三、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

为配合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程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是关键之一。以C语言为例, 可以把教学内容简化为以下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C语言的基础内容, 如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三大结构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 循环结构) 。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设计中, 应淡化语法细节, 强调三大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而顺序、选择和循环这三大结构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由螺旋上升式任务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 通过由浅入深的任务, 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任务的完成,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在三大结构的学习中, 贯穿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输入、输出、条件、循环和转移语句等相关语法知识的学习。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 学生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并初步具有计算思维能力, 能独立编写具有初等难度、几十行的程序, 并能够较顺利地完成程序调试与测试。

第二阶段包括C语言的高层次内容, 如数组、指针、函数。这三部分分别进行单独学习的话, 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使用, 真正的难点是如何将这三部分内容灵活组合成具有通用性的程序,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 首先要对数组、指针和函数这三部分的区别与联系作一分析, 如果这三者存在密切的关系, 则可以利用螺旋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设计前后贯通、不断提升的各项任务。图1对数组、指针和函数三者的关系作了说明, 首先, 数组是定义了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 这一连续的内存区域中的首地址可以利用指针引用, 而数组和指针最终是为模块化程序设计服务, 最终, 又可以通过函数来完成。图1说明了在第二阶段的C语言学习中, 是可以利用螺旋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的。经过第二阶段的学习, 学生可以独立编写数百行以上、功能较为复杂、具有一定可读性和可扩展性的程序。

上述两个阶段教学内容中包含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点, 对于这些知识点, 要进行全面分析与统筹, 需要对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做出分析:知识点是独立的还是并行关系, 以及对于掌握某一知识点的支撑知识点, 所有这些关系可以通过绘制知识点的结构图来完整表示出来。图2和图3分别列出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知识点结构图, 其中, 箭头表示概念的走向。

四、螺旋上升式任务的设计原则

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模式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 而在教学任务设计时所遵循的原则决定着整个教学任务的成败, 下面就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模式的任务设计所遵循的几条原则进行探讨。

1. 按教学内容设计, 要求覆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任务的设计可以紧扣知识点的结构图来设计, 做到尽可能多地涵盖教学内容的绝大多数知识点。例如, 在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任务中, 可以设计两个数比较大小的任务, 由学生输入两个10以内的自然数, 计算机根据两个输入数的大小, 输出“大于”、“等于”或“小于”。在该任务中, 需要学生掌握输入输出语句、分支语句以及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等知识点。

2. 递进式任务的设计。

对于一些较大的知识点, 比如函数和模块设计, 可以被认为大任务, 通过大任务的完成, 可以形成对函数比较系统与全面的认识, 如果要求学生直接完成大任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则较难顺利完成。我们可以按照大任务涉及到的知识点, 将其分解成二级甚至三级、四级子任务来完成, 同时, 二级、三级和四级子任务间呈递进式关系, 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子任务之间通过知识点加以贯穿, 在完成新的子任务的同时不断复习巩固旧知识点。图4列出了5个递进式子任务的设计, 任务1与上述例子一致, 任务2则在任务1中两个数的基础上, 修改为三个数比大小, 要完成该项任务, 则需用到多分支嵌套结构。任务3进一步将三个数改为100个数, 这时, 向学生抛出一个新的问题, 即100个数是无法再通过键盘输入的, 而学生要解决该问题, 只能采用for循环语句来实现, 并且还需掌握随机数生成函数。在任务3的基础上, 进一步产生了任务4, 要求对这100个数排序, 这时, 学生仅掌握上述知识点显然已捉襟见肘, 待解决的问题变成了变量存储的问题, 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入一维数组的定义, 同时,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冒泡排序法。在学生掌握了任务4以后, 又面临任务5, 要求对4个班级学生的五门课程成绩分别排序, 学生如果还是延用上述方法的话, 则分别要进行20次的冒泡排序法, 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而模块化设计正好可以解决该问题, 由此, 引入了函数的知识点。

3. 任务尽量贴近生活。

程序类课程的学习本质上是较枯燥的, 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任务,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积极探索, 主动学习, 通过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就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并激发他们投入更大的热情完成程序设计任务。

例如, 图4 (见下页) 中的任务4可以改为以下实例:乔伊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胃王, 这天他参加一项国际竞吃比赛, 竞吃食品包括烧饼、热狗、龙虾、冰淇淋、烤鸡等共10种, 每种食品价格各不相同, 比赛规定按10种食品价格从低到高依次品尝, 请您替乔伊列出按食品价格排序后的食品清单。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 数的排序问题被转化为鲜活的实际生活问题, 巧妙的将枯燥的冒泡排序法等知识点融合在了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中, 从而让学生体悟到编程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掌握语法, 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五、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模式的实施

在大学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要将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模式付诸实现, 需要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 并且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教学与一般的任务驱动教学的最大区别是, 教师围绕任务展开理论教学, 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后, 接受新的任务, 任务间层层递进, 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循序渐进, 螺旋式上升。为完成这一目标, 需要对任务作一分类, 有的任务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来完成的, 而有的任务则是由学生通过实践自主完成, 不同任务之间有可能是相互嵌套、互有关联, 这时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 或实施理论教学, 或安排学生自主实践, 灵活安排各项任务。比如, 图4中的任务1相对简单, 实例较短, 教师可边讲解学生边操作;而任务2, 相对任务1更易出错, 教师可先不给提示, 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可以出示反面样例,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

要在大学程序设计类课程中运用好螺旋上升式任务教学法, 其核心在于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教师, 理论教学不再是按传统模式先讲语法再举例, 而是由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自然引入新的知识点, 学生则是从一个较易解决的熟悉的内容渐渐进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教师无法预知的情况, 比如,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错误, 面对林林总总的错误, 需要教师迅速分析出带有共性的错误, 并通过变例 (包括正例和反例) 的演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学会独立探究的方法。

六、结论

笔者针对大学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特点, 提出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模式, 将其用于大学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 如能较好地运用这一方法, 则可以使枯燥的计算机语言语法的“填鸭式”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 而在完成递进式任务的同时, 了解计算机语言语法, 最终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模式, 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 分析了该模式与传统的任务驱动法的区别。为配合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以C语言为例, 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详细分析, 给出了在设计递进式任务时所遵循的若干原则, 并要求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同时, 对任课教师需要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作了分析。

关键词:螺旋上升式,任务驱动,递进式任务,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陈莲君, 朱晴婷.培养能力为主线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1, (14) :102-105.

[2]刘金月, 杨永, 倪红梅, 时贵英.任务驱动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理工, 2012, 9 (8) 183-185.

[3]徐新海, 林宇斐.注重计算思维的启发式C语言语法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14, (17) :1-4.

[4]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7) 57.

[5]李薇, 王磊.螺旋上升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9, (2) :56-60.

[6]赵大伟.螺旋式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09, (11) :80.

[7]左永文.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8) :175.

[8]王伟勤.基于任务的螺旋上升式教学模式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1 (7) :169-170.

[9]张世民, 李琳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 2008, (3) :65-69.

篇4: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国际货代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在职场的竞争能力。按照这个目标,我认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而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的话,就象纸上谈兵,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自然不好。“任务驱动”教学法,即“课程任务化”,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著力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及快乐。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了情境的创造者、任务的设计者、资源的提供者、活动组织者及方法指导者等角色。“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知识为目标,“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能力为 目标,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的需要,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联想、观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在此时导入新课,通过分析实例,提出任务,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12提出任务,分析任务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就要适时的提出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通过实例的演示后,再与学生一起分析、提出小任务,在小任务中包含旧知和新知,层层推进,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中逐步学会新知和技能。

13尝试任务

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来完成,也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原理图或操作程序来一步步练习,在练习中找出方法或是不足的地方。

14交流体会,总结提高

由于学生的差异,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任务,提出自己在尝试练习中的不足,或把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说出来,介绍给大家。同时,教师要通过讲解、演示、示范、放映幻灯片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并学会操作中的重点、难点,把一些在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一些小的技巧讲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来体会、理解操作方法。

15巩固操作

通过现场操作来进一步对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再操作,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在操作练习中,可以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同学指导操作不熟练的同学,让学生和学生互动,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16评价小结

根据教学需要,可在课堂中留出一些时间,对学生的成功操作在全班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体验情境操作的乐趣。在展示结束后还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将不足化为希望,小结本节课。

2货代教学的特点

货代教学不仅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而且实践性强。国际货运代理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货运代理人在货物运输中的组织、计划、设计等业务。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具体来说,在货运代理的进出口操作流程中,不仅涉及了贸易术语、交易流程、单证交接、货物包装、集装箱设备交接、货物装卸船等知识,还需要熟悉基本的港口、国际货运常见的法律法规以及常见的商务函电。广泛的知识覆盖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货代业务中涉及大量的参与主体、单证、作业场所以及作业流程,在货代课堂教学中,小到单证填写、报价结算、货物包装装卸,大到货运业务组织、商务谈判、通关业务和货运纠纷处理,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感觉“云里去、雾里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学生能熟背一些知识和概念,却对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最起码的感性认知,在实际业务中不会运用,这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为了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主线,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货代教学中的实施

笔者根据学校现有实训条件,结合货代课程的特点,在货代教学中尝试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现举例如下:

在教授集装箱分类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如请为下列货物运输选配合适类型的集装箱:1河南洛阳M公司出口一批机床,每件货物外包装的长宽高尺寸为400cm×300cm×200cm,毛重为5000千克,委托Q货运代理为其办理集装箱海上运输的相关事宜。2厦门果品进出口公司从台湾进口一批火龙果,委托A货运公司办理集装箱海上运输事宜。3青岛海尔集团委托A货代将一批电冰箱运往马来西亚吉隆坡。4荷兰鹿特丹运往香港的小包装冷冻牛肉……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明确货物的属性和不同的储运条件,通过交流可以一一引出不同种类的集装箱,教师加以归纳,并配以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每一类集装箱的名称和结构加以了解和掌握。通过任务的设置,学生不仅认识了不同种类的集装箱,也学会了选择集装箱,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学海运出口整箱业务操作,光是按书本进行理论教学肯定行不通。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实践的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置工作任务。

金发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接到上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业务,根据客户的委托书和公司计划部的工作安排,向马士基订2009年6月5日前到BUENOS AIRES的舱位,要求学生以金发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海运部实习员工小张的身份完成上述代理任务。

教师通过布置仿真的工作环境模拟公司部门,分发给每位学生一份委托书、计划部门的工作安排,并激励学生出色地完成任务,因为这将让你的主管对你这位实习生刮目相看。通过任务的布置,学生明确了自己所处的岗位、身份以及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要出色完成任务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进入实训课程所设置的工作场景。

第二步:分析工作任务。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货代海运出口业务操作流程总结出完成此项任务涉及到的主要环节及单据。

在分析工作任务整理工作思路的过程中,学生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明确了整个业务涉及的主要环节:接单—订舱—货物装箱进场—报检报关—提单签发。

第三步: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工作场景一:货代公司内部。

学生通过软件操作,完成接单—订舱—货物装箱进场—报检报关—提单签发等主要环节的操作,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主要单据:订舱委托书、集装箱货物托运单、报关单、设备交接单及海运提单等的流转,并打印相关的单证。

工作場景二:业务大厅。

教师将综合实训大厅分隔成海关、船公司、客户、货代公司、码头堆场等不同的部门,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海关、船公司、客户、货代公司及码头堆场,货代公司到海关、船公司、客户、堆场等处办理业务并进行纸质单据的流转。

工作任务的完成包括了公司内部的操作和到公司外部的其他部门办理业务。在场景一中,学生综合运用了信息数据的录入、单据缮制及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等多种技能。在场景二中学生需要和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合作,明确完成订舱所涉及的部门,业务办理的先后顺序及应具备的相关单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整个业务的流程,而且在小组合作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第四步:操作分析,总结提高并巩固。

学生在尝试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可通过小组角色的互换来巩固操作。

第五步:评价工作任务。

请模拟船公司、海关、客户、堆场角色的学生评价货代公司的工作表现;请模拟货代公司的学生交流完成任务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各组工作表现,指出不足,肯定学生的出色表现。

此阶段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可以多角度地了解了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在点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点评也应该是点睛之笔,能够概括出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运用的体会与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顺利组织学生完成任务是关键。指导教师组织思路清晰,对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要清楚。

41课前充分准备,做好各种预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了解学生对上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然后对当初设计的下次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预估完成任务所出现的情况,并做好解决方案。

42课堂组织形式和任务的实施方式灵活多样。

可以由教师提出本次课程的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相应知识。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完成该任务,也可以先由学生讨论任务,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加以辅导和讲解,最终由学生完成该项任务。任务的实施方式都是依据实际进出口业务的真实状况,既有上机操作完成任务,也有纸质单证的填写,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开展学习。

43教师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教师改变了自身的角色,不再是以前课堂讲授的中心,而应该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答疑者的角色,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明确任务的切入点,巡视并监控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保证每个学生基本能够完成任务。

44任务要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

从国际货运代理概述、班轮运输概述、集装箱班轮运输概述到集装箱海运出口、进口货代操作流程,教材在各章节的编写上是相互独立的,而且侧重于理论,学生往往是熟背了理论却不会运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主干,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置实训环节,另外根据实际业务的连贯性,教师在设置情境教学时也应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大学毕业,小张被金发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录用……”从国际货运代理概述教学开始,教师可把学生带入到这个情境当中,围绕小张在公司中的具体工作将后面各章节内容都串联起来,学生以小张的身份参与了具体的工作,实践能力会大大增强。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但实践任务的设置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主动深入企业,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操作,这样才能编写出丰富的实训案例,教会学生更实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朱华兵、陈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篇5: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数据库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数据库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数据库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数据库”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实现

(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在设计时具体到系统的需求是实现工资管理还是成绩管理或联系人的管理等等,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了。当然系统的功能不能过于简单,一些基本的比如增加数据、修改数据、登录加密等功能是必须实现的,这个由考核细则决定。

(2)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实际上,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例如,学生提出设计班级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班级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成绩的录入、成绩的修改、成绩的查询、成绩的备份、成绩的删除等功能;另外,班级的人数有变化时也得体现,比如有学生退学了或进了新的同学等,因此还必须有学生人数的增加、查询、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所以还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还需要规定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等。经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出来一个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在学期末,综合每人的“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管理系统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表和查询的设计与操作。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窗体的设计。

以学生管理系统为例,针对成绩的录入、查询与编辑等功能,涉及表、查询以及窗体等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打印功能,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用户登录与密码验证功能则涉及窗体与宏的知识内容等等。除了这些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实验报告或是一个功能模块)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当学生完成了系统任务后,我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首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

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模块功能及实现过程。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当然,有时像一个图片的摆放问题也要争论到底,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实时控制,将讨论导入主要矛盾方面,使课堂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试析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岳梦雯

摘 要:“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细化,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平面广告设计;探索实施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需要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在就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实际工作技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的教育方式上进行着改革。例如,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改革中确定了“对接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打造‘五化一体’校内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专业建设为载体,打破传统课程设置,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于是,在整个改革的大背景下,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也是取得国家劳动部图形图像制作员(中、高级)、广告设计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必需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广告设计所需的2个软件Photoshop cs5和Illustrator cs5,了解平面广告设计中相关市场运作要求。培养会做设计、很好的沟通客户,打动消费者、并在当地广告业的发展中取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学生。如何在软件中加入设计思想,融入职业素养,高效率地完成相关的广告设计,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与企业专家一起做了大量的专业探讨,提出真实任务驱动、工作过程牵引和对接职业标准的教学理念。下面就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

一、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概述

1.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概念

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基础上强调任务的真实性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建构主义(task-based approach)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法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2.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特点

真实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局面,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二、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平面广告设计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1.学生更易掌握学习内容

在内容的设计上分别以12个真实任务由易到难进行设计。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

3.实现个性化、分层次教学和弹性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在课堂外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摸索。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4.促进了学习应用一体化,提高教学效率

建设专门的做设计的苹果机房和广告实训室,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专家教学,实施学习应用一体化。教师扭转了过去陈旧的干巴巴口述的方式和以课本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转移到机房和实训中去,促进了学习与应用的一体化。

5.完善课程教学程序与有效地成绩评价

在教学实施和考核中,学校教师对过程进行评价管理,企业专家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在沟通和交流中,教师也能与时俱进,不断完成更新自身专业素质,为后续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三、“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过程

1.平面广告设计项目教学内容的确立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采用双线贯穿,一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商业作品为组织线索,包括贵宾卡、准入证、名片、宣传单页、海报等平面广告设计;一条以软件知识为组织线索,包括基本图形的绘制与编辑、文字的使用、混合符号功能的使用、颜色的常见于使用等技能。平面广告设计(I)和平面广告设计(Ⅱ)分由四个模块、12个真实任务进行教学,软件技能由易到难,操作技术由简单到复杂,逐一掌握平面广告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例如,平面广告设计(I)任务2为婚纱照添上相框这节课中,软件技能目标是让学生掌握Photoshop cs5中选取、羽化和自定义工具的使用,知识目标达了解照片和图片处理的简单技巧。任务12海报设计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菜单应用和多个工具的使用,掌握海报中素材使用、文字输入和色彩搭配的方法,独立完成客户所需要的针对目标人群的海报设计。平面广告设计(Ⅱ)中的任务从简单的名片设计到包装设计,分别要学生掌握Illustrator cs5中的各项技能。

2.平面广告设计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1)真实任务组织教学内容

真实任务的来源于典型案例(历届广告专业大赛任务)、网络招标任务(威客网)和实训基地项目任务。每一个真实任务中,都将客户要求与教学目标相融合,提出完成能力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软件知识目标。例如,任务3贵宾卡设计(由实训基地罗平阳光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提供的任务:为罗平网俱乐部设计贵宾卡)中,能力目标:能使用钢笔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完成客户满意的贵宾卡的设计制作,能用相关知识设计制作会员卡、打折卡和信用卡等;专业知识目标:了解贵宾卡的尺寸材料,了解像素图与矢量图的区别,了解分辨率与图像的关系,了解路径、锚点、方向点等概念;软件知识目标:熟悉Illustrator的工作界面,熟练掌握【钢笔工具】里工具的使用,熟练掌握【选择工具】里工具的使用。

(2)工作流程组织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听取企业单位对课程的要求和建议,适时地调整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根据与企业单位实时的合作项目,采用的载体都是由专业教师参与的企业真实项目,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各项目的工作流程设计项目任务,按照“提出任务要求―创意策划―素材准备―设计制作―任务评价―结果展示”的步骤展开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工作场景设计教学情境

专业苹果机房、广告专业实训工作室等实际工作场地氛围的营造,教学以广告公司作为实际情境,在校内实训基地广告实训工作室中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职业环境。

(4)岗位需求培养职业素质

任务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每项任务的特点来确定。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得出: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任务,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综合任务,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可扮演工作中的不同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在培养学生设计制作软件操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沟通、审美、创新的职业素养。

(5)职业标准评价教学效果

以职业标准替代标准答案的考核,采取三方共评的考核方式,学生互评、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评价的加入,打破以往教师单独评价的模式,更专业、客观和科学地从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结果和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例如,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被采用的作品率达到68%。这样的评价方式,比传统企业对教学效果“优良中差”的评价方式可信度更高。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被列入考核的对象,以市场为标准进行专业的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高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6)多元化载体展示教学成果

在任务完成之后,以QQ空间和校园网为载体对优秀设计作品进行网上成果展,配合每个学期的校园期末作品展,及时将教学成果更好地展示出来,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在历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计算机大赛和云南省“一乘杯”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专业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在首届云南省“一乘杯”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学生用本课程的任务作品参赛,有34副作品获奖,其中最高奖项为艺术设计制作类“金奖”。

总而言之,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但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也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解决和完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12)。

[2]高媛。基于任务驱动的协同学习[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

[3]陈霞。再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教通讯,(07)。

[4]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

上一篇: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方案下一篇:日出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