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听课总结

2024-06-17

数学组听课总结(精选6篇)

篇1:数学组听课总结

初中主城区听课总结(数学)

10月21号------25号,王保国和杨艳飞两人负责数学组听课。现把听课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情况

10月21日在三中A部,宋友顺副校长负责安排了听课,上午听了八年级吕美芹数学课《一次函数的复习》。

10月21日下午在三中B部,高钦景校长、娄庆成副校长亲自安排听课工作,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年级组长引领到相应的班级。听了杨咏莲老师的九年级数学课《特殊平行四边形》。

10月24日在二中,王志良校长亲自接待进修校听课老师,并有赵素英副校长具体安排听课有关事宜,学校提前调好课,使更多老师参与到听评课中,评课组织工作也很到位。数学组组由常瑞清工会主席参与听评课,并为每位听课教师准备了教材及教学设计。听了庞晓燕老师的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除法》。

10月24日下午在四中,申文峰副校长安排了听课工作,组织到位,以人为本,天气不好为听课教师提供雨具,听了魏贵敏老师的八年级数学课《一次函数的图像》。

10月25日上午在五中,梁书丽校长亲自接待进修校老师,并参与听课,郝丽英副校长安排了听课工作,安排很到位。郝丽英副校长数学课的听课活动。听了陈丽红老师的八年级语文数学课《一次函数的图像》。

二、数学教学的共性问题 本次听课活动,共听了5节数学课。总体上数学老师能把握准语文教学的方向,关注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比如重视生活体验,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等。老师数学素养高,普通话流畅,板书规范实用。

问题:课堂环节多,有拖课现象。需要整合、精简教学环节。数学组前三名:

中:庞晓燕 七年级数学 三中B部:杨咏莲 九年级数学 五

中:陈丽红

八年级数学

《一次函数的图像》。

《有理数的除法》 《特殊平行四边形》

篇2:数学组听课总结

秦南小学学校本学期的循环听课活动中,讲课老师们都精心准备,虚心学习,每节数学课老师们几乎全部做到了全部参加听课。老师们在各项活动积极准备的情况下参加听课活动,态度积极,充分体现了秦南教师们爱学习的良好风气。大多讲课老师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显各自的风采,都讲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各自独到的教风。尽管如此,然而人无完人,课无完课,这次讲课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所难免,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工作,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师水平和教学效果,现将我在活动中的粗浅看法总结如下: 优点:

1、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讲课老师们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在领略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善于自己动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教学直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活泼新颖,趣味无穷。

2、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老师们在本次讲课活动中大多讲得很成功,这都是与课前精心备课分不开的。老师们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还精心地选择制作切实可行的教具。严密考虑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发挥自身优势,讲出自己的特色

青年教师可塑性强,教学思路新颖,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注重了自身的形体语言的运用,使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善于开拓思路,激发创新。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老师们在课堂上力求语言精当,虽言语不多,但多点睛之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思路,发现规律,从而掌握方法。

4、注重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

本次活动中,老师们都特别注重学生的互动活动开展,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存在问题:

1、教态上还需进一步下功夫,自然、真实、有激情、展现生命力张扬;

2、教学节奏设计上还需进一步调整,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更多的内容,这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做进一步的探索;

3、教学环节设计如何做到不流于形式,更好的为主题内容服务。我们说形式只是皮毛,拨开皮毛要见有血有肉有骨的内容。

篇3:高效课堂从提升数学听课能力开始

一、未雨绸缪, 预习为先

课前预习是提升学生听课能力的发端, 古人云:“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 了解其梗概,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 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 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 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不好, 甚至不理解时, 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 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 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预习的方法除了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 (或预备知识) 外, 还应该了解其基本内容, 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采取什么方法, 重点关键在哪里, 等等.

二、通中求精, 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培养学生听课能力的基础.圈点勾画、批注、摘抄等是辅助阅读的基本方法.学生在阅读中一方面要寻找重点内容、关键字词圈点勾画;另一方面要将疑难问题批注 (旁批眉注) 或记录下来, 并通过与同学或老师讨论解答而获得解决.学生对重要的概念, 定理除反复阅读外, 还要注意对关键词语推敲理解, “反刍”是阅读的重要诀窍.

三、兴趣激励, 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要求、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直接因素.对数学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如何进行兴趣激励呢?

(1) 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广阔前景.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在未来人才的较量中, 数学知识将成为决胜的必不可少的支撑.数学知识在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的地位不容小觑: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的是机械战争 (飞机、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的是物理战争 (原子弹) , 而未来战争打的是数学战争.如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组成、战略物资的运输分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等许多方面应用了数学研究的成果, 并有相当多的数学专家在发挥作用.利用这些宏观的引述, 巧妙地阐述了数学的重要,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去理解数学.抽象的数学具有丰富的生活背景, 教师如能有心观察、联想, 定会使数学教学变得更贴近生活, 更贴近学生, 更受学生的欢迎.

例如:对于正数a, b, m, 若a

四、灵性互动, 精华笔记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 也是获得知识和学会学习的主要渠道.学生在听课时必须做到“三动”———动眼观察, 动口交流, 动手体验, 与老师共同营造一个灵性互动的课堂.

1. 动眼观察

在学习某些数学概念或定理时, 教师尽可能进行演示实验.如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运用”时, 教师可以取一条长拉链, 拉开它的一部分, 在拉开的两条边上的一条边选择其端点, 另一条边选择中间的一点, 分别固定在两个定点处, 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 笔尖就画出一条曲线.

这时让学生仔细观察, 其中哪些是变量, 哪些是不变量, 进一步分析绘图原理, 由学生根据绘图原理试述双曲线的定义, 教师再做补充及修订, 在此基础上给出完整的定义.在师生互动中,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再去理性分析归纳, 从而掌握了双曲线定义的实质.

2. 动口交流

学生与教师之间应积极互动合作, 学习对方的思考方法,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促.在知识建构的基础上, 主动发问能更好地培养积极探究和自由质疑能力.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胆质疑, 相互答辩, 互相启发, 通过相互讨论, 一方面增强同学的交流与合作, 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动手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有自己动手体验的机会, 要珍惜这宝贵又生动的“做中学”.记笔记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新编课本有不少“空白”, 可利用记笔记来完善, 建立“超链接”———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与听课笔记的关联, 与课后练习测验题的映照.

一本好的数学听课笔记既要能画龙点睛, 又要体现知识积累, 主要做到:一是每课必记, “一曝十寒”要不得;二是先听懂后做笔记.上课时重理解, 勿以记代听;三是课前, 课中, 课后都要记, 特别不能忽视课后记.其实, 课后对笔记进行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先把课上未记下的补上, 再对记录不准确处修正, 最后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与体验, 也是笔记的精髓.

五、学以致用, 实践真知

学是为用服务的.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 要学会如何应用数学知识, 确立起有用的知识价值.例如, 在“应用题”教学时, 先布置学生从社会上寻找实例, 建立数学模型, 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求解, 再让学生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篇4:高中数学听课要素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听课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教师之间的听课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通过听课加强教师之间教学方法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对提高高中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教师應当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听课就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来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其次,在听课后进行的“评课”环节,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学研讨环节,可以让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相互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听课”目标。最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的难度较大,是高中阶段最难学习的科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尤其注意教学方法,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听课是一种很好的演示方式。听课的教师可以听教学进程较快的教师的课程,可以把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自己授课方式的一种补充或者借鉴,为教学提供另一种思考思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听课教师在授课时,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教师听课的过程规范

要想听课充分发挥其功效,把听课过程进行规范是必要的。只有规范的听课程序,才能让听课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听课与学生的听课不同,学生听课主要是为了获取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而教师是为了听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透过课堂的教学内容来看穿教学方法的本质。这样高要求的听课,必要的听课步骤将有利于教师听出教学方法的本质。

首先,在正式听课前,教师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该节课教师要进行的内容,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进行提前的了解,及时找到任课教师,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仔细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对自己比较有启发或者是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在听课完成后,听课教师应该认真进行笔记的整理,对疑问的地方,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思考自己该如何进行授课。这三个步骤是保证听课效率的关键,需要每一个教师重视,并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使高中数学能够有效展开。

三、教师听课应当关注的内容

笔者认为,高中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应当关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堂教学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第二,任课教师是如何进行新课导入的,采用何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创设了哪些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第三,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步骤是怎样进行的,效果如何。比如,教师设置了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进行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第四,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什么技能,提高学生的哪些数学能力。教学中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是如何进行渗透的,效果如何。第五,整个课堂的气氛如何,教师是怎样进行引导的。这些内容都应该是教师在听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教学中应当学习的内容。

比如,在进行高中“数列”听课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数列例题的讲解。教师首先创设情景理解类比推理的概念,然后通过等差数列来复习等比数列,理解两种数列在逻辑上的联系。具体地说,任课教师先进行等差数列的复习,然后让学生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如等差数列{an}中,如果an=0,那么a1+a2+…+a7=a1+a2+…+a12,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类比这种性质,由等比数列{bn}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就可以看到当堂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了例题讲解的模式来巩固已学的知识点,用问题来直接进行导入,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类比思想”。因为不是讲授新课,当堂教师并没有十分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没有采取特殊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教学问题设置得很好,教师通过一个例题的讲解,把等差和等比数列都联系到了一起,加强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整个课堂都比较活跃,学生都比较认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整体效果比较好。通过这样的听课,教师就可以吸收任课教师问题设置的优点,同时避免引入单调的问题,提高自身水平。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密切相关,而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听课就是最好的方法。规范听课的步骤和程序是保证听课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听课规范进行探究,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篇5:数学组听课月活动总结汇报1

数学组孙利强

九月份为我校校内听课月,意在以听课活动为抓手,促进教师开放课堂,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都出色得完成了听课不少于5节的任务,其中张雪梅老师更是精神可佳,组内教师开课一个都没落下,组内听课共计达8节,杨明华,黄姝娴和我对组内7位教师听课达9节,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设计的每一节课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剧本,剧本有吸引力,观众才喜欢看。同样,老师讲课有意思,学生才喜欢听,喜欢学。通过本次学校听课月数学教研组的听课活动,大家都受益匪浅,我们的听课活动是比较成功的,我感觉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教师的教学的设计与学生的学情比较匹配

我们组内7位教师的教学可谓各有特色,共同的优点就是课堂教学设计都能与所授学生的学情比较匹配,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老师无论是一个定理的讲解论证,还是小小的一个课堂练习,都对学生有针对性,尤其是预备初一低年级老师的教学设计,沿用了区中心组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作业设计等,这些教学资源的产生的全过程,由于我和杨明华老师都曾参加区中心组的活动,对此较为了解,区中心组对每一课时的教学资源都是花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整合,而这一套资源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切合的,大家也用得不遗余力。

二、课堂教学结合我们教研组子课题建设

我们数学教研组的核心子课题是《优化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备课组都结合这个子课题制定了各备课组子课程,预备年级:《培养预备年级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初一年级:《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初二年级:《培养学生课堂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初三年级:《培养学生课堂疑问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一点上我们组内老师的课堂教学都能很好整合,尤其是预备年级两位老师上了同一个教学内容《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很好得体现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听课要求做了很好的规范。

三、课堂教学体现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可谓千变万化,在整个过程中如何找到学生学习的契机,也就是我们俗称找到那个“点”,这需要我们老师的教学智慧,在这次的听课活动中我们

也发现了组内老师的这些亮点,比如俞祯老师运用扑克片变魔术的方式引入探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完全吻合了低年级同学学习的特点:兴趣,兴趣一来学生求知的欲望挡都挡不住,又孙洲老师运用复习截取添平行线的方法探究直角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很好吻合了高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层层推理,抽丝剥茧,像这样的闪光点我们每位开课教师都不乏其例。

有待改进之处:

一、区有效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待斟酌

这其实也是我们数学组将长期关注的的一个问题,全区层面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肯定要用,该如何用,如何用的有效。大家要多专研是否真的全部适合自己的学生,在教研时,也曾听教研员说过,这套教学资源的作用只是对大家实际教学的一个参考,起初的目的是给那些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的一个范本,有应验的老师还是应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性的用,不应抹杀老师们的教学个性和创造性,在这一点上我们会继续关注和跟进。

二、课堂上部分探究意义不大,成本较高

课堂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主,这点不假,但不可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教师往往为能让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都采取探究方式,但效果不够明显,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学会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方式,对于要求过高有的知识点不适合探究就该当机立断,对教学内容量太大的应该做出取舍,在充分尊重教材和学生实际掌握两者间应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三、课堂分层练习不够充分,有部分太面面俱到,做的突破不够

这次组内听课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使学生掌握某项解体技能,课前做足了功课,但实际效果不佳,记得杨老师在评课时做过样的比喻:老师在教学生某项解体技能,好比教学生摘梨,我们不用详详细细介绍梨的品种,以及有多少种摘的方法,只需让他们自己摘一次,他们就可完全体会,这个比喻很是恰当得提示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太面面俱到,这样往往会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6:东关小学数学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

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有效效率,育“名师”,讲“名课”,创“名校”,我校于2012年12月13日进行了听、评课。经过数学组马小丽老师的精心准备与执教,各位教师听评课,总结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共勉。

数学一向以思维统领课堂,严密、有序、简明是数学课堂的追求,举一反

三、知识拓展、思维训练是数学课堂的最高境界。新课程的实践,在课堂的开放与创新上多了不少对策,也让我们感受到课堂的精彩纷呈,学生的个性张扬,师生的情感互动。新课程的实施遍及城乡的各个学校,但由于农村的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学现代化还没达到普及,课堂上老师用的还是最原始的粉笔与黑板。马小丽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学生热闹的讨论场面,有的只是静静的思考,师生间平等的互动,清晰严密的争论。平实中透着一股数学的美。

一、平实中见个体的尊重

课堂的尊重是大家都有的意识,只是如何真正的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真正的走进学生,才能感受学生的律动,情感的涌动,思维的跃动。课堂中,学生出错是正常的,也是经常的,可老师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情绪,学习的积极性。

马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是一种思考,在第一环节中,当老师问,老师比班长大19岁。班长a岁时,老师几岁?一个学生说40a。在第二环节中,学生用b表示青蛙的眼睛与腿时。对于他们的回答老师没有轻易下结论,也没有因为错误而没有板书,更没有当作错例来让学生评

判。而是把学生的答案都板书完后,然后让说错的同学再来看看,是否对刚才的答案有些补充,大都这个时候,出错的学生也经过思考了,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还不记忘再问一句,现在把你刚才的答案擦掉了可以吗?就这些写、问、擦,看似简单的小细节,着实体现了老师的用心。

二、平实中见思维的严密

(片断1)师:班长12岁——(相差19岁)—— 老师几岁?

生:班长12岁,老师就是(12+19)岁。

师:班长15岁,老师多少岁?

生:老师(15+19)岁。

师:现在有个式子:a+19,谁能说说这个式子的意思?

生1:可以表示许多年龄。

师:请举例。

生:a=100时,a+19=100+19

师:还能举其他的例子吗?

生:a=1000时,a+19=1000+19

师:联系老师提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100多岁很少,1000岁不太可能吧。

师:对呀,看来这个a是有范围的对不?

可见在大家的一笑过后,发现字母可以表示数,但一些时候还受实际情况的限制。没有半句说教,学生就深刻地体会到了。对问题思考的全面与严密,就在这些看似不经意间慢慢地潜以默化着。在接下来的用数表示中,学生就自然地想到了每个用字母表示的数也是否也

受条件限制。

师: 当老师b岁时,班长几岁?

生:班长b-19

师:举例说说b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只能少于100的数。

师:还有补充吗?

生:一定要比19大,否则不能减。

生:老师不到19时,班长还没生呢?

一阵轻松的笑过之后,学生完全明白了用字母表示数必须考虑到它的取值范围。

同样,在接下来的这个环节中,当用字母来表示青蛙的眼睛和腿时,学生就明白了,青蛙的眼睛和腿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和4的倍数,不可能会是5、、6、7等一些数。到这个时候数字母所表示的数符合实际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三、平实中见设计的匠心

课堂上善设悬念,是马老师平实教学中的又一亮点。在学生轻松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严密与规律。

(片断2)师: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生1: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生2: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生齐: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

师:有什么想法

生1:可以用字母表示,比如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b条腿。生2: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

师:请问生1看出点什么了,(眼睛与腿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同一字母表示)

生3: 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师:对生3学生的发言明白吗?还需要他进一步的解释吗?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下面学生有的马上举起了手,有的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有的„„ 生:这样更简明确,生:还能表示眼睛、腿与嘴的倍数关系。

对这个古老故事的运用,我们已不止一次听到,但对此故事的运用如此到位,还是第一回,课堂上讨论一浪高过一浪,简单直白的讨论,无不透出老师的匠心,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在这样的产生差错与纠正中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平时我们的课堂,由于受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还大多只靠粉笔与黑板来完成。硬件只是外壳,理念才是灵魂。只有对课堂的思考多了,对教材的解读多了,对课后的反思多了,才会把握教材,把握学生,从而师生共同享受数学课堂的愉悦,感受数学教学的美。

上一篇:中考英语作文:旅游介绍下一篇:未来高三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