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教案

2024-06-18

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教案(共8篇)

篇1: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1、运动损伤的概念: 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受伤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生遗憾。

2、运动损伤的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部皮肤或粘膜破裂,创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如擦伤、刺伤、切伤、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3、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因素: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

(2)、准备活动不当: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

(3)、身体素质差:由于素质差,致使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反应迟钝,都可成为损伤的原因。

(4)、技术动作的缺点和错误: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特点及运动的力学原理,就容易受伤,这是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5)、带伤练习和疲劳状态下训练:在患病或伤病初愈阶段或睡眠不足、休息不好及过度疲劳的情况下,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这时若参加剧烈运动可因肌肉力量弱、身体协调性差而导致损伤。

(6)、气候不良与场地不适应: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疲劳和中暑;而气温过低或潮湿,容易发生冻伤或肌肉僵硬而被拉伤;场地不平,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4、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1)擦伤

处理:

1、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紫药水或万花油即可自愈。

2、伤口不干净者用双氧水、络活碘、酒精等清洗伤口,涂上万花油或者敷以凡士林油纱布加以包扎即可(2)切伤、刺伤

刺伤---是指尖细的锐器刺破皮肤及组织所致伤,如钉鞋与标枪的刺伤。

切伤---是指刃面较大的锐器切破皮肤及组织所致伤。

处理:一般应从止血、消毒、预防感染三方面进行。

如果出血明显时,可以抬高伤肢或及时压迫血管止血,然后在伤口周围先用3%碘酒涂擦,稍后再用70—75%酒精把碘酒痕迹擦尽,最后用云南白药或消炎粉撒在伤口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带粘合。刺破伤口很深时,由医生处理。

指压止血法:在出血部位的上端,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动脉管压在相应的骨面上,切断局部的供血。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紧急情况下暂时止血。(3)扭伤

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如:云南白药喷雾剂、正骨水、万花油等)。

冷敷法:四肢受伤一般可将伤肢浸泡在冷水中或用自来水淋冲。头和躯干部损伤,可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敷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更换一次。或者用冰袋局部进行外敷,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

加压包扎法: 用比伤口稍大一点儿的消毒纱布垫盖在伤口上方,再用纱布、绷带、三角巾、四头带等扎紧。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干净的布块。毛巾、毛帕代替纱布垫。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可以用于身体许多部位。

热敷法: 将伤肢浸泡在温水中,或将毛巾浸透热水放于伤部,无热感时应立即更换,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此外,还可用热水袋进行热敷。(4)、挫伤

处理: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同时进行药物治疗。(5)脱臼

原因: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6)骨折

骨折之后立即进行固定。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并要暴露伤口,必要时应剪开衣服,以免因不必要的移动而增加伤员的痛苦和伤情。有伤口的病人,应用无菌纱布敷料尽快包扎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制动而不是整复,如有畸形可顺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后,即用长短宽窄合适的甲板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或把伤肢与伤员的躯干或健肢固定一起。然后搬运送往医院治疗。(7)鼻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8)运动腹痛

处理:减慢运动速度、调整运动呼吸节奏、加深呼吸、手按疼痛部位,实在不行停止运动。口服药物如:阿托品、十滴水。

课堂小结:

1、运动损伤的概念

2、运动损伤的分类

3、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4、运动损伤的预防

5、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校:田家炳中学

级:七年级二班

师:陈

篇2: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教案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学任务: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常见分类: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骨折、腰损伤、肌肉痉挛、韧带拉伤、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3)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4)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

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以内冷敷,超过24-36小时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预防:1)穿合适的运动鞋;

2)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

3)做准备活动。

2、肌肉拉伤

机理:1)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

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2)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

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预防:准备活动

量力而行

不用力过猛

注意保暖

拉伤后

重新锻炼

3、韧带损伤

易发生的部位是踝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治疗方法:主要是止痛和加快消肿.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如何预防:用保护带;减少冲撞;多做关节练习;场地要平整

4、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初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发病率高.原因:跑跳时间过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的附着点受到过分的牵拉,刺激骨膜引起炎症.预防:

1)

准备活动不充分;

2)

强度太大;

3)

场地坚硬,不平整;

4)

未彻底放松。

5、骨折

表现:

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丧失、出现畸形等。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中的碰撞

治疗:停止活动,进行急救。固定包扎。

6、肌肉痉挛

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原因: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连续收缩及

寒冷的刺激等

预防:1)

穿合适的运动鞋

2)

锻炼前做针对性伸展练习

3)

做准备活动

四、运动损伤的预防

穿合适的运动鞋

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

做准备活动

避免过度牵拉颈部和背部肌肉

保持运动肌群的用力平衡

避免脊柱同时伸展和旋转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避免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过长

10不在坚硬的、有杂物的场地上锻炼

11作好整理放松运动

12使用支持、保护关节的用具

思考题:

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止血的方法有哪几种?扭伤后如何处理?

篇3:如何有效预防学生的运动损伤

调查结果显示, 有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且在这部分学生当中, 体育特长生受到运动损伤的频率要高于普通学生。运动损伤在中学生群体中发生率很高, 尤其是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和体育特长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偏高。 其中男性学生比女性学生运动损伤更为严重。 发生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有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擦伤、脱臼、骨折等。而这些学生普遍都没有完整的自我保护意识, 甚至有些在运动之前不会做准备动作。 而在运动损伤事故发生之后, 很多学生也没有一定自救意识, 或者有些并不了解该如何进行自救。从学校的整体体育课程安排来看, 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安排较多, 但是对于各项运动对于学生身体的意义并没有明确研究, 且并没有形成该如何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之类的方案, 因此导致学生在如何有效预防损伤方面并没有完整的概念。

在此形势下, 如何有效预防学生的运动损伤事故, 对保护学生和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本人二十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对如何有效预防学生的运动损伤事故提出以下观点。

1、强化安全意识

大量的事实证明, 运动损伤的发生, 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关。 他们多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受错误思想的影响, 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是一些小伤小病, 关系不大”、“预防运动损伤是任务人员的事, 与已无关”等。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 好胜心强、好奇心大, 思想上麻痹大意, 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 往往心血来潮, 忘乎所以, 盲目地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 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状态, 常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在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克服麻痹思想, 平时加强安全教育, 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运动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 并容易得以强化,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正确的理论指导, 规范的动作示范

如果学生对各项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没有掌握,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 时常没有按照要领, 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力学原理, 从而容易发生各种错误运动而造成运动创伤。例如:篮球传接球时, 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学习跳马支撑腾越时, 没有掌握好助跑和踏跳, 动作不协调, 速度快, 向前冲力过大, 控制不住身体而摔倒受伤, 所以对于一位专业的体育教师而言, 教会学生正确的理论知识和各项运动的技术要领尤为重要, 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 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 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运动前的准备包括场地的准备和身体的准备。1、 场地的准备:运动场地不平, 有石块、玻璃器具碎片及其它障碍物;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块;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 ;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器械大小、高低与轻重不妥当;运动时的服装不合适, 鞋子过大或太小等, 这些都能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2、身体的准备:通过教学中发现, 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活动时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根本就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意识。这样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 肌肉伸展能力欠佳, 关节不够灵活, 动作不协调, 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这主要是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不明确或不会独立做准备活动, 错误地认为做准备活动是浪费体力, 往往急于参加运动而损伤, 有的教师不认真指导学生做准备活动, 结果使学生造成损伤。所以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 要做到什么程度。

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注重特别学生的保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 认真研究教材, 估计哪些学生、哪些项目和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 特别是一些在身体素质上存有不足、 疾病或曾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 做到心中有数, 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活泼爱动的中学生来说, 即使身体不适时, 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 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 要遵循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教会学生必要时的自保和自救

调查结果显示,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弱, 由于学校教育的缺乏或者家庭教育的欠缺, 很多人并不能掌握或者不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 损伤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针对一些较为常识的内容, 很多学生由于实践较少、教师平时强调较少等情况, 遇到时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 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 同时屈膝缓冲;在身体很疲劳或生病期的时候暂时不进行些剧烈运动, 甚至不参加运动等等;当在活动的时候肌肉韧带拉伤或者关节扭伤应尽快用“冷敷”, 一旦发生脱臼或骨折时, 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 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 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 妥善处理后送医院治疗。只要掌握一定相关知识, 在损伤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不要盲目的处理, 就可减少损伤和并发症, 恢复也更快。因此教会学生必要时的自保和自救必不可少。

学生安全问题的有效防御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健康、 安全的学习环境, 提升其素质水平, 提高家长对于学校的信任感, 而且能够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为学校的良好运作提供有效的发挥空间。鉴于此, 学校需要提高对于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水平, 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防护做全方位的情况预估和基本的教育整改, 提高教师对于此类事件的防护警惕, 提升学生对于自身安全的防护意识, 尽可能减少损伤事故的发生, 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展开, 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家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 学校除加强文化课程教育之外, 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应和国家号召的条件下不断深入, 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为提升其身体素质, 营造健康的身心成长环境等作出积极贡献。不过, 相应的, 学生因为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注意不当或者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 经常受到意外伤害。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需要采取一定防护措施,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做好动作规范指导和准备活动, 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并教给学生必要的自保措施。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

参考文献

[1]陈雅玲.中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

篇4: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教案

关键词:帆板运动;腰背肌筋膜;伸展性训练;疲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13-01

一、对帆板运动损伤的分析

有研究报道腰背肌筋膜炎发生率是帆板运动中最高的一种伤病,其中慢性损伤为占86.7%,急性损伤为占13.2%。背肌筋膜炎的症状与腰部慢性损伤或劳损的表现相似,表现为疼痛如急性剧烈,腰部酸痛或胀痛;疼痛的范围较大,有时疼痛可牵涉到臀部和大腿后、外侧,但无串麻;肌肉轻度僵直,白天运动或工作较多,坐久或站久,由弯腰位转为直立位时,常诱发腰痛或逐渐加重,经过短期休息或平卧后疼痛可以缓解;夜间休息充分,白天腰痛会有所减轻;由于腰部力量和耐劳能力减低,做那些使腰部前倾的动作,如洗脸会感到不舒适。

二、对损伤的预防

既然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与帆板项目技术训练特点有关,长时间机械性的运动而导致腰背肌筋膜的持续张力和牵拉作用而致伤是主要因素。因此,对腰背肌筋膜炎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为保证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可采用下列措施:

1、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往往与运动员自我保护观念不强直接相关,有些运动员因此而后悔莫及。在进行体育活动训练时,注意力要集中,对所承担的负荷和动作要有充足的准备,这样在遇到突发问题时才能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正确地处理因运动过度产生疲劳带来的腰部损伤,减少腰背肌筋膜炎的伤病发生。

2、加强功能性的锻炼

在帆板运动前,应合理安排腰部运动负荷量,中间有一定时间的间歇,以免腰部过度疲劳。运动量应循序渐进,多进行增强力量的伸展性训练。腰部紧张情况下的负重训练一般以加强静态性核心力量训练为主。主要加强腰、腹肌锻炼,增强肌肉弹性和耐力,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改善肌肉的供氧状态,松懈粘连。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在不引起疼痛和肌肉痉挛的前提下,进行肌肉静力性收缩锻炼,须持之以恒。这些肌肉的增强,可避免本身的损伤,还可保护脊柱,避免脊柱及韧带的损伤,肌肉力量的训练,除了进行安排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之外,还结合本项目的特点进行。例如:

(1)仰卧举腿。仰卧,闭气,膝伸直,和缓地尽量将腿抬高(可左右交替抬,亦可双腿并抬),同时微微抬起头颈,四拍为一遍,然后将腿绥缓还原,松弛肌肉。

(2)俯卧“飞燕”。俯卧,头、颈、背及两上肢和下肢同时尽量向后伸,仅让腹部着床呈弧形。

(3)仰卧起坐运动。仰卧屈膝,双足接触地面,双手交叉放在腹部,双肩触地。慢慢抬头并抬起双肩离地约25㎝以上,然后慢慢躺下,每天做3组,每组10次。当你感觉很容易做这种动作时,可将一重物放在毛巾里,并将毛巾固定在后颈部继续进行这种锻炼。肌力增加后可逐步增加重物的重量。

(4)分腿站立,体前屈,模仿劈柴动作,幅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5)坐姿触足运动。坐在地上,双膝伸直,双腿尽量分开,放双手在一侧膝上并慢慢沿小腿滑向踝关节,如果疼痛出现就不要再向前移动手,保持这个无痛位置10秒钟,然后双手慢慢收回,同样方法在另一条腿上重复。每条腿锻炼10次。

此外,在训练中采用肌肉牵伸性练习,也有利于预防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

这种方法可以最好地增加肌肉的柔韧性。不足之处是肌肉可能会被过度牵拉。因此,练习伙伴应同被牵拉者密切配合,避免牵拉过度。牵拉时的原则:①准备活动后牵拉;②运动后牵拉:③拉伸肌肉时要慢而柔和匀速进行;④要拉到肌肉紧张位置但不感到疼(拉到疼时会引起肌纤维拉伤)。

三、要充分作好准备活动,使腰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得到提高

加强运动员腰背部肌肉力量的练习和伸展性练习以肌肉小力量练习和伸展性练习为主,静力性力量为辅。其预防效果良好。

四、加强训练后腰背部肌肉筋膜的放松及疲劳的恢复

腰背部肌肉筋膜可以通过推拿按摩和理疗(温热式低周波治疗器)方法得到放松。按摩是非常好的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的方法,它可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进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提高组织的痛,缓解紧张的肌肉。

按摩疗法对腰部劳损引起的腰部肌肉痉挛和组织粘连行之有效,因而能减轻或消除腰痛。常用按摩手法宜重一些,针对压痛点采用:推摩、揉、滚、叩打,弹筋、按压手法等,可一次成此顺序进行,也可选择其中若干手法有机地组合应用。同时配合穴位按摩,取人中、扭伤、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手法强度应使病人有较强的酸麻胀感为宜。

篇5: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教案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章节,本次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重要地位,侧重于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及出现后的正确处理,为“健康体育,安全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教的对象是六年级一班全体同学,他们的年龄为13-14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该班男生多女生少,男同学特别喜欢体育,但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这个班学生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安全意识的作用

2、技能目标:运用自己学习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的知识,使自己在运动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好运动前的预防,运动中的保护能力,避免损伤

难点:一旦运动损伤发生后,如何更好运用‘运动损伤处理’知识,有效减轻痛苦。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把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分成六点,详细的给同学讲解出来,然后再讲解如何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最后讲解当运动损伤不可避免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把伤害降到最低。

2、学法:在教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挥想象,联系自身在运动中的情况,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问:同学们平常在体育锻炼中受过伤吗?受伤的部位是那里?你又是怎样

处理的?

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小结:我们在平常的体育锻炼中都可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损伤,一旦损

伤发生都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损伤虽然不能避免,但是我们能预防。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症状、处理与预防方法,让我们在今后的体育锻炼中尽可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2、展开部分

理论与案例结合,提出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运用讲解法,讲解运动前、中、后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讲解时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到运动安全预防的重要性,比如,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学生着装必须合理,穿牛仔或过度紧张的衣服就可能运动受限,还有不能佩戴坚硬物品在身上。举例:有一位同学在上体育课前没有把口袋的钥匙拿出来,最后导致在立定跳远时让钥匙插进了腹部,等等一系列的实例。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为了更好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投影播放一些运动员做准备活动的片段,让学生直观的学习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次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预计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使自己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本节课学生积极讨论,认真思考,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为学生打下了安全运动、强身健体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损伤后如何处理等一系列能力。

篇6: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教案

高店中学

刘敏

课的设计

本课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设计理念,学生的体质发展不仅要从技能素质上要有提高,也要在保健理论上有提高。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促进学生健康贯彻于本堂课的全过程。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体育运动中有不少运动是对抗激烈的运动,如果稍加不注意,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本课以课程标准中“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为主线,通过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现象来揭示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遇到此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并学会如何在运动中预防受伤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 2.了解擦伤等开放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3.了解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2、3、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 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损伤的处理

三、课的重难点

课的重点: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运动损伤的预防。课的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 强身健体,但如果运动方法不当则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受伤者不仅无法享受运动的乐趣,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思考: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主观原因: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在练习中对难度较大或不熟练的动作,产生畏惧和害怕心理,动作犹豫,过分紧张造成损伤;或是做节响音,损伤当时可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在熟悉的动作时,疏忽大意,也容易发生损伤。

客观原因:不作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时间过长。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疲劳和中暑;而气温过低或潮湿,容易发生冻伤或肌肉僵硬而被拉伤;场地不平,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

树立安全运动的观念,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预防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应该如何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呢?

(一)运动前的预防措施和准备工作

个人:着装合理,根据运动项目正确佩戴护具;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身体状况不佳时及时向教师报告,安排较低强度和运动量的活动或见习;主动学习并掌握有关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环境:检查体育场地是否有坑洼不平、湿滑等安全隐患;检查 体育设施和运动器具是否完好无损、结实可靠;避免在受污染的环境或恶劣天气中运动。夏季炎热环境中运动要防止中暑,冬季 寒冷环境中运动要注意保暖和适时增减衣物。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运动员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防止损伤的出现。例如:当重心不稳而快摔到的一瞬间,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滚翻,决不可用手直臂撑地,以免发生腕部或前臂骨关节脱位。在进行力量器械练习时,应有懂得保护方法的人和教练进行保护。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1、运动开始前要热身,结束后要放松:运动中负荷要适宜,量力而行,避免运动过度。

2、遵循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帮助,完成动作坚决果断。

3、精力集中,切忌精力集中,切记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

4、遵循体育课堂常规和体育比赛带规则,杜绝嬉笑打闹,严禁粗野动作和故意伤害

二、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

(一)擦伤

擦伤是一种常见的轻微运动损伤,是由于皮肤组织受到急剧摩擦而导致,表现为表皮组织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伤口周围用酒精或双氧水消毒,用碘伏等涂抹 伤口,也可用创可贴保护伤口。伤口创面大、污染严重时要注射破伤风或抗病毒血清。

(二)关节扭伤

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如果发生超出正常范围的活动就会造成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膝关节和踝关节处。受伤后扭伤部位会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伤后几天会出现青紫色的瘀血斑,之后疼痛逐渐减轻。

处理方法: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对扭伤部位进行冷敷,将患处适当抬高。对于扭伤严重者应包扎补丁,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三)、肌肉拉伤 常见的几种拉伤:

机理:1 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2 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拉伤后重新锻炼

(四)肌肉痉挛

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原因:1 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连续收缩。寒冷的刺激。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拉伤后重新锻炼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终止运动:受伤后应尽快停止运动,以最舒适的姿势进行休息。

冷疗:受伤后立刻对伤处进行冷敷,或采用局部喷射冷冻剂,以及冷水冲淋等办法,是局部血管收缩,以减轻伤情。伤情严重者,在伤后24-48小时内,每2小时进行一次冷敷,每次10分钟。然后方可转为热敷。

加压包扎:利用绷带等对扭伤处进行加压包扎,以减少患处的出血和肿胀。但也不可包扎过紧,以免阻断血流

抬高患处:在损伤发生后的24-48小时内,尽量使受伤部位高于心脏,以减少和消除肿胀

(五)踝关节扭伤 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原因: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 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内冷敷,24-36小时候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六)骨折

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成为骨折,一般是由于剧烈冲撞、摔倒等猛烈动作造成的。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损伤,发生后伤处会有压痛、肿胀、皮下淤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

应急处理方法:开放性骨折后要立即止血,防止伤者休克。开放性骨折应尽快经骨折端进行固定,使伤处不再活动,以减轻疼痛并避免进行进一步损伤。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固定后及时送医院。

篇7: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教案

摘要:运动损伤不仅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甚至对其在学习方面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 体育教师、学生自身必须高度重视, 加强安全教育, 避免损伤事故发生。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运动损伤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探究其损伤的原因、部位与时机, 从而, 进一步提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与急救;

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访谈中学体育教师、学生, 了解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急救处理、治疗康复和预防等内容, 以便为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从而保障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正常开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需要参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 为研究做了准备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 访谈法

通过对大同市5所高级中学的学生、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及其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原因等。

2.3 逻辑分析法

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并进行总结, 提出对策。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预防运动损伤的必要性

中学生活泼好动, 却对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欠缺, 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这与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体育课教学中,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 从而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得到贯彻。

3.2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与类型

3.2.1 肌肉韧带与皮肤表层部位:肌肉韧带拉伤和皮肤擦伤

常见的拉伤部位是大腿后肌群、腰背肌、小腿三头肌、大腿内收肌群等。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损伤, 大多是由于摔跤、碰撞引起的皮肤表层破裂。

3.2.2 关节部位:关节扭伤和脱臼

在体育活动中常见的是踝关节、膝关节、掌指 (间) 关节和肘关节损伤。脱臼多发生于体操教学时, 学生由于用力不合理, 导致在落地时身体失去重心从而引发脱臼。

3.2.3 骨骼部位:骨折

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骨折, 多为暴力作用下引起的外伤性骨折。例如篮球、足球比赛时, 学生跌倒时膝盖直接撞击于地面引起髌骨骨折, 或者跌倒时用手撑地会导致尺骨、桡骨骨折。

3.2.4 其他:休克、鼻出血等

体育运动中出现休克, 一般是由于运动量过大或天气太热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鼻出血一般都是撞击所致。中学生在进行篮球、足球等身体对抗性强的项目时, 由于动作激烈, 学生无意的动作导致其他学生鼻出血。

3.3 常见的运动损伤诱发原因

3.3.1 思想因素

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 主要是预防的意识不足。其普遍具有好胜心强、忘乎所以的特点;部分学生在运动中过程中情绪急燥、急于求成;胆小恐惧、犹豫不决及紧张等这些因素也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3.3.2 教学、训练、比赛环节上的不合理因素

(1)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过程中,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 极易造成损伤。另外, 体育课中如果缺乏专项准备活动, 或者准备活动与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当, 同样会造成运动损伤。

(2) 教学、训练和比赛工作上的组织、实施不当体育教师在组织方法上不合理也是致伤的原因。如训练或学习新动作时, 没有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低到高、个别对待原则;让学生在过度疲劳或带伤病的情况下参加训练等都是致伤的原因。

(3) 运动量安排不当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 运动量过大, 这是中学体育运动中损伤的常见原因。在中学体育教学和训练时, 一定要根据其生理特点、承受能力来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3.3.3 客观因素

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的维护略显不足。比如, 运动场地不平、跑道过硬;沙坑过硬, 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部分场地缺乏保护设备;运动场地狭窄, 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此外, 天气变化也是导致学生损伤的原因之一。

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

4.1 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4.1.1 强化安全教育

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及时针对学生的损伤状况, 帮助学生分析其产生原因,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服从老师的安排, 统一行动。

4.1.2 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克服机体活动的生理惰性, 为正式练习、训练做好准备。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内容而定, 一定要有专项准备活动, 使准备活动的最后部分与课程基本内容相似。

4.1.3 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中学生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每个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都必须要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

4.2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

4.2.1 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

活动过程中, 出现肌肉韧带拉伤或者关节扭伤的24~48h以内, 采取“冷敷”, 可以使血管收缩, 减轻局部充血, 缓解症状;超过这一时间, 采取“热敷”, 通过热疗促使局部血管扩张, 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 促进淤血和渗出液吸收。

4.2.2 擦伤

如果擦伤部位较浅, 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 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4.2.3 脱臼

一旦发生脱臼, 应嘱学生保持安静、不要活动, 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 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4.2.4 骨折

发生骨折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 若有休克必须先抗休克, 再处理骨折。骨折后及时固定可避免断端移动, 防止加重损伤。因此, 未经固定不可随意移动伤员, 尤其是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的伤员。

4.2.5 鼻出血

鼻出血的处理:用拇指和食指在鼻翼外侧压迫数分钟, 同时用口呼吸。额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 便可止血。

4.2.6 休克

一旦有学生休克, 注意伤员的保暖和防暑, 并且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畅通, 昏迷的伤员也可用针刺疗法来治疗, 一定要尽快与医院取得联系。

5 建议

5.1 要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中学体育教师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使其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提高增强体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5.2 增强认真做准备活动的意识

注意预防运动损伤, 就要使中学生增强认真做准备活动的意识, 同时体育教师要懂得如何去科学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 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体育课上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使学生了解预防措施,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5.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消除心理障碍

在学生学习新动作前, 体育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动作的技术原理, 并且使学生知道容易出现的运动损伤, 这样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时会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的细节, 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5.4 加强医务监督

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与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场地器械等诸多因素都与运动损伤有关。所以, 必须加强医务监督, 场地、器械应该及时维修, 禁止学生穿戴不合适的服装上课。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 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2]李权。体育课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小学管理, (10) :26-27.

[3]段世杰, 周铭共。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4]郭延民, 罗超毅。田径[M].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

[5]贾杰亚。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临床与实践。 (16) .

[6]崔俊臣。大学生体育运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篇8:业余体育训练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1我国现阶段业余体育训练开展现状

业余体育训练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提出这一概念后,相应出台实施了有关的训练规则及制度,如《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青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实现了对业余体育训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1]。随着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一方面极大提升了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纵观我国近50年发展历史的业余体育训练,虽然有别于专业正规的体育训练,业余体育训练的门槛更低,但为了日常训练获得一定的成绩保障,其在训练的设施及训练方法上也较为齐全,在训练效果上也较为显著,成为我国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

从业余体育训练组织实施的具体情况看,现阶段我国业余体育训练也呈现出一些不足,首先,业余体育训练培养目标上较为单一,重训练,轻教育等现象仍存在;其次,业余体育训练的训练员或指导人员在能力素质上整体不高,致使业余体育训练中问题丛生, 制约影响了业余体育训练的成效;第三,伴随业余体育训练产生的运动损伤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训练质量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2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业余体育训练中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既有人为因素影响,也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具体说来,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2 . 1缺乏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者没有将运动损伤视为训练中极易发生的隐患要素,缺乏对运动损伤的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是业余体育训练中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运动损伤认识的匮乏,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忽视了体育训练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也受训练指导人员素质能力不强所制约。此外,出于对训练成果的追求,运动者不规范的训练动作,往往也会伴随运动损伤的出现。

2 . 2训练超负荷,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体育训练讲求循序渐进,如身体素质不强,从零训练量直接进入较大训练量时,此时运动者的机体会承受很大的负荷压力,当训练达到超负荷状态时,运动损伤的产生就在所难免[2]。另外,业余体育运动者普遍缺乏专业的系统训练,其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不强, 这也是引起业余体育训练运动损伤频发的重要原因。训练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极易使运动者在进行训练时出现重心不稳,动作失调的现象,增大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2 . 3恶劣的自然条件施加影响

业余体育训练中,如训练环境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也增大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一般而言,训练时如温度条件过低,极易使业余体育训练者发生冻伤,相反,训练时温度条件过高,又会引发业余体育训练者产生中暑反应。此外,业余训练开展时光照条件会影响到运动者的视线,进而引起运动损伤。

3业余体育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方法

3 . 1强化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业余体育训练组织者及指导者来说,要提高自身对运动损伤发生机理的正确认识,在帮助训练者开展训练活动时,向其阐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危害,提高其预防意识。作为业余体育训练的参加者来说,要在正确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式下参与体育训练,在循序渐进中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3 . 2科学合理地选择训练方法

业余体育训练指导者应科学合理地选择训练方法,坚持因人而异,差异训练的原则。指导者应根据参与业余体育训练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确定训练采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项目,保障业余体育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还应考虑到该方法对训练者的负荷压力,根据先易后难,自轻到重的训练理念,逐步加大训练量,并搭配使用训练方法,如髌骨损伤多由膝关节跳起动作过于频繁引发,胫腓骨损伤多由跳跃动作过多引起,因此,要综合使用各种训练方法,使训练者能够充分适应训练强度, 避免因超负荷训练而引起运动损伤。

3 . 3完善训练之前的热身及准备工作

运动损伤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业余体育运动涉及到较剧烈的训练内容时,做好训练热身及准备工作更显重要。训练热身及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这一环节既可以激发训练者的中枢神经,使其趋于兴奋,从而唤醒机体,克服机体惰性,同时又能促进机体运动器官各项机能的提高,如肌肉韧带的弹性得以增强,关节腔会分泌更多的滑液,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肌肉损伤及关节损伤。

在进行训练热身及准备活动时,需要注重对训练量的把握,一般而言,热身活动的训练量应充分考虑训练者的身体状况、热身环境的各项自然条件、训练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如训练者兴奋程度不够、训练要求较高、热身环境的温度较低、此时的训练热身及准备活动在时间上应尽量延长,在强度上可以适度提高。反之,如训练者无前期训练的基础、年龄层次较低、热身环境温度较高,此时就要适度减少训练热身的时间及强度。训练热身及准备活动的训练量可根据训练者的感受而定,如出现身体微热,稍微出汗,则训练热身效果即已达到。将训练热身准备与比赛时间的间隔控制在1~ 5 min。

例如,在训练中长跑项目时,如1000 m跑,身体机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工作效率,这段时间仅需15~25 s左右,如此时没有进行训练之前的热身准备活动,出于机能惰性,训练者身体的内部器官就难以适应身体机能的瞬时启动,轻则影响到训练及比赛质量,重则会导致训练者出现恶心、头晕、呕吐乃至休克,给训练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损害。

3 . 4训练间歇期间做好身体放松

训练间歇时段是缓解训练肌体疲劳,化解身体局部负荷压力, 避免运动损伤出现的重要时间节点,业余体育训练者应注重利用训练间歇时段,做好身体放松[4]。在训练间歇时段的利用上,有的训练指导者对其重视不足,对训练者在训练结束后立即坐地休息的行为置之不理,由此导致训练者不仅无法及时缓解训练疲劳,反而增大了其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此外,训练间歇放松在方式上应结合训练项目情况合理选择, 如训练内容集中于对训练者上肢的训练,则应选择下肢放松项目予以均衡,反之亦然。通过合理调配训练放松项目,达到平衡身体血液循环的效果,从而更快地消除训练疲劳,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3 . 5对运动损伤易发部位进行强化训练

针对运动损伤易发部位,着重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以逐步增强其功能,也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有效措施途径。例如,针对髌骨易发生劳损,可以借助“站桩”训练方式逐步增强髌骨的功能;针对股后肌群较易出现训练拉伤的情况,可以通过伸展训练等方法增强股后肌群的肌肉力量。

此外,做好训练场地、设备、医务监督的管理也能够有效预防业余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当出现运动损伤后,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援助治疗。

4结语

上一篇:北大自荐信 范文下一篇:滑雪场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