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2024-06-17

威海市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精选6篇)

篇1:威海市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威海市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为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新农合制度健康持续发展,日前,威海市卫生局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方案》,采取门诊总额预付方式改革、住院综合付费方式改革、市级按病种付费3个方面试点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门诊总额预付制。2011年,门诊统筹基金由各市区(开发区、工业新区)统一进行管理,以镇为单位进行核算,总额控制,分期支付,超支不补,结余下转。

二是建立住院综合付费方式试点。从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定额付费等方式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在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住院综合付费方式改革试点。

三是建立按病种付费方式试点。由市卫生局确定选择单纯性阑尾炎、顺产、剖宫产等10种诊断标准明确、临床路径规范、治疗效果确切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全市17处二级以上医院实行单病种限额费用及定额补助试点,年内实现次均住院费用零增长、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45%以上。

篇2:威海市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5月15日,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新农合门诊和住院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意见》指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区域内机构、病种全覆盖。逐步对统筹区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及其所有病种全面实行支付方式改革,防范医疗机构规避新的支付方式的行为。

二是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支付标准。根据基线调查数据、临床路径或标准化诊疗方案,考虑前3年病种费用平均水平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科学测算、确定支付标准,引导参合人员常见疾病在基层就医,推进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补偿方案调整、医疗服务成本变化等因素对支付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三是兼顾多方利益,确保持续发展。科学确定参合人员的费用分担比例,不增加参合人员个人负担;通过建立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协商谈判机制确定合理的费用支付标准,使医疗机构获得合理补偿,同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四是强化质量监管,保证服务水平。确保改革后医疗机构服务内容不减少、服务水平不降低,实现保证服务质量和控制费用不合理上涨的目标。

《意见》要求,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推行以门诊费用总额预付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根据医疗机构近2年~3年区域服务人口、就诊率、次均门诊费用等测算确定预算总额,原则上由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每年协商调整一次,并需结合对医疗机构约定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考核情况,避免医疗机构实行门诊总额预付后病人不合理转诊分流。

篇3:威海市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县级城市中, 常熟始终位于前列。常熟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1955年至今从未间断。2011年, 常熟市被确定为全国两个“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项目县”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2012年全面启动新农合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床日和按病种的混合付费方式改革。目前医疗机构覆盖率100%、住院病种和病例覆盖率达到100%。常熟作为改革试点城市, 率先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网络全覆盖;率先实现了与省新农合平台对接和异地医疗机构联网即时结报, 形成了具有常熟特色的改革模式[2]。

通过几年来改革实践, 笔者认为,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政策, 对于调控基层医院发展规模、转变医务人员行医理念、调动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来稳妥执行总额预付制, 能有效促使医疗机构主动规范医疗服务、控制医药费用, 改变行为模式, 转变以药养医的机制, 是一项根本性的变革。

1 正确理解医改新政策, 及时转换医院管理模式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作为新医改第二阶段的重点工作, 基本思路是按照门诊、住院全方位、人群广覆盖的指导思想, 实施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按病种、按床日混合支付付费方式, 建立医疗机构费用自我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提高参保人员受益和保障水平, 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3]。其核心从过去简单的政府定价、行政管束, 转变为医保与医院的谈判协商, 通过考核支付来实现基金总额控制。

1.1 政府重视、制度落实

对于基层医院而言,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 如何将医改政策稳妥、及时的转化为医院决策;解决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药费居高不下现象;如何持续提升医院综合效益, 以维持医院稳定与发展, 这是医院管理者始终面临的一个共性难题。在实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中, 笔者认为:上级主管部门科学、合理制定考核决策是实施关键, 国家基本药物正常供应与使用是重要基础, 单位内部推行合理有效的配套措施是有效手段。首先在市级层面, 常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在制度与财政等各项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多次深入基层调研、集中座谈。在掌握真实情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对基层医院采取三方面措施:“政策上支持、制度来保障、考核中规范”, 按照医疗机构、疾病病种全覆盖的原则, 制定了科学、规范的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指导基层医院开展工作。在系统层面, 卫生主管部门对辖区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及病例推行住院按床日、按病种付费、门诊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改革, 制定考核评价办法。突出落实“四个早”, 政策条例早贯彻、实施标准早公布、系统监控早预警、管理考核早落实;形成“高效、科学、严谨”的管理作风, 为实现全市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给予了有利的推动与支持。

1.2 科学决策、规范考核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运行实际情况, 建立了基金使用结余奖励、超支分担的严格高效管理机制, 为实施支付方式改革给予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2014年, 全市居民基本 (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筹资稳定在人均650元的较高水平, 参保人数42.32万人, 参保率99.73%。门诊费用支付从后付变为预付。参与方案具体测算工作的常熟市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坚持科学分析、合理测算, 既不能损害参保人的利益, 又要确保医疗机构能够生存和发展。特别是住院患者流向、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 结合医院等级管理和实际服务能力, 将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分成12类。充分听取项目咨询专家意见, 征求医院管理者、医疗专家和财务人员的意见。根据基线调查资料和统计所得各类医疗机构近3年各类疾病各时间段日均费用平均值, 计算各类疾病各时间段费用支付标准。在制定考核标准中, 将一些关键医疗业务数据如:门诊率、住院率、转诊率、次均费用、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床日、群众满意率等纳入对医疗机构的考核指标, 对工作好的单位给予表彰, 对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 进行费用扣减, 并按照《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有关规定, 给予相应处罚。同时, 卫生行政部门边实践边总结, 根据改革初步运行的情况, 对实施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及时解决好医院的后顾之忧。例如:压缩风险基金、调整提取改革调节经费。统筹用于实施改革后, 定点服务机构主动承担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出现收支差额的调节处理。在政策上鼓励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能力, 控制不合理外转病人, 多收治急危重病人。

1.3 掌握标准、明确目标

基层医院在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前, 应首先明确一个目标, 即正确分析当前医改总趋势, 深刻理解改革内涵, 提高医院收益是在制度上控制费用超标及违规行为, 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医院管理者要认清形势, 及时调整现有管理模式, 将其内在激励与约束机制, 转化为医疗管理的有效措施, 形成配套考核方法。正确分析医改政策对医院门诊与住院总费用的预付控制, 不能简单笼统误解为对医疗工作的限量与费用的限制。基层医院应通过集中培训, 使全体人员明确了各种医保指标与工作量化数据, 实现三个层次的转变。1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明确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工作的核心, 控制合理医疗费用就是具体任务, 必须与国家医改政策保持一致, 及时适应新规定新要求。医院领导层达成共识、转变机制, 形成对应衔接的配套方法;2明确职责、分级管理。根据本院具体情况, 完善内部监管机制。重点药品采购与使用, 把好第一关。中层管理者统一培训、转变意识, 正确贯彻政策落实措施;3把握政策、转变行为。中心利用制度考核来规范整体医疗行为, 使医务人员认识上逐步理解, 行动上自觉执行, 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适应。基层医务人员通过培训, 更新传统行医理念, 自觉遵循考核规定。

2 动态调整与分级管理, 建立完善三级管理流程

在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中, 掌握考核标准与补偿方案是关键。基层医院要按照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的工作思路, 形成配套工作方案。根据上级定期下发的本中心基线调查数据, 对临床路径、标准化诊疗等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内部对历年各类累计数据进行统计测算, 来指导控制各项运行费用。做好与现有新农合补偿方案的衔接。

2.1 动态监控、及时调整

每月做好新农合医保数据动态监控, 发现异常及时调整。1在常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中, 定期对基层医院的门诊、住院、社区服务站各项费用进行查询, 核心考核指标包括:年门诊率、住院率、转诊率、次均费用、费用可报比例、实际补偿比、每百门诊住院 (留观) 人数、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床日、出院病人二周内返诊率、群众满意度等[4]。2在HIS结算信息系统中;对门诊及住院病人的医、农保、自费三类人群, 以两个基数为标准即:每诊门诊基金支付标准、每一住院病人基金支付标准, 进行核对分析。3在卫生主管部门定期下发医疗业务数据报表中, 对中心主要工作情况通报定期自查, 主要内容包括:诊疗人次、费用情况、平均住院床日、补偿受益、社区卫生服务站运行、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床日付费、住院按病种结算开展情况等。

2.2 分级管理、量化考核

支付方式改革主要涉及医药费用的管控, 受到机构类别层次、药物种类价格、医疗检查费用、病种收治范围、基础费用水平、人员结构意识、地区经济水平、群众诊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严格管理、落实到人。中心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实施“院、科、岗”三级流程管理, 细化分工、责任落实。主管领导负总责, 分管领导分段监管、协同互助。2严控药品、把握源头。对基本药物上网采购实现采购、初审、复核三环节, 对药品使用, 采取年度总量控制、药价合理分档、门诊住院区分, 高价药品限量, 动态监控用量, 超限量严控。3对照考核、自查调整。每月对业务数据进行汇总, 对每一位临床医生进行业务统计、量化考核, 按照年度、季度、月份对照分析。及时掌握诊疗数量、药品结构、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出现问题时, 分析原因、逐级追查, 直至整改到位。4改善医疗服务和财务收支核算,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主动降低服务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3 实践总结与自我完善, 形成医院管理长效机制

从新医改进程推进的角度来看,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性被国家提升到关系整个医改推进成效的高度。实质就是对医院盈利模式的一种变革, 以制度促使医院管好医生。通过对基金考核支付的经济杠杆及导向作用, 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3.1 激励与约束并重, 兼顾各方利益

制度虽好、贵在执行。对医院而言, 按照上级要求执行各项规定, 要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 合理采取应对措施化解各种问题。考核与自查结合, 对门诊、住院均次费用、门诊、住院药品费用比例、实际报偿比例等重要指标都设定控制范围, 既要遏制过度医疗, 又要防止医疗不足。对医生而言, 赋予适度药物选择自主权, 并通过每月医疗质量例会, 互动交流、群策群力, 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阶段性调整, 形成合理的医疗方案, 优化诊疗效果和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使医院获得合理的补偿。对患者而言, 因病施治、总额限制、合理诊疗, 维护了患方利益, 使病人能充分享受到新农合的优惠政策。

3.2 实践与总结同步, 实现循序渐进

“学医者是患者的大夫;管理者是医院的大夫”。常熟市采取多种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遏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实践中注重总结经验与教训, 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实施门诊总额预付中, 重点关注门急诊人次变化幅度、次均普通门诊费、次均门诊留观费、每百人次补液率、门诊 (不含特病) 实际补偿比等指标。特别把患者满意度作为考核评价的重点。在按住院床日付费考核指标中, 加强住院规范诊疗过程, 严格把握出入院指征, 加强出院回访, 关注每百门诊人次住院率及重复住院频率, 促进合理诊疗和服务质量、效率的提高。避免门诊转嫁费用、诊断升级、分解住院、不合理缩短住院时间及推诿重症患者的行为。

近年来, 国家陆续推出多项医改政策, 一是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改变医院趋利动机的方向。二是实施支付方式改革, 改变了医院传统盈利模式。三是实施绩效考核, 将建立医院新的绩效评价体系, 改变医院财政体制。因此, 基层医院作为政府委托的公益性角色, 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同时, 正经历着多重改革考验。常熟市通过开展支付方式改革, 实施新农合考核最终支付费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基层医院在医药费用总额控制、结构调整的基础上, 提高了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 促进了医疗管理、人事分配、绩效考核等各项改革同步发展。二是促进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转换, 合理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确保新农合基金的合理使用。三是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 确保工作任务及服务质量的平稳提升。四是加强了精细化管理, 有益于分级就诊及逐级转诊, 充分发挥了医保基金造福于民的基础医疗保障作用。

摘要:目的:基层医院通过实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主动建立起一套适应医改新制度的管理手段, 顺利执行总额预付制。规范医疗服务、控制医药费用;改变行为模式、转变以药养医的机制。方法:根据政策全面推行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床日、按病种付费混合支付方式。医院结合实际, 采用分级管理、量化考核的方法, 使医疗服务的付费模式由传统的单纯按项目付费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结果:基层医院通过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实现管理创新与机制转换, 形成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改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

关键词:基层医院,支付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农合医疗支付改革启动]E].人民日报, 2012-5-16 (2) .

[2]孔令敏.江苏试点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D].健康报, 2012-3-3 (1) .

[3]聂春雷, 等.进一步完善项目县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方案[D].卫生部、亚洲开发银行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研讨会议, 常熟, 2011.

篇4:威海市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按病种付费,是指根据住院病人所患病种确定相应付费标准的费用支付方式。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通过谈判协商,根据前三年病种费用平均水平和现行病种收费标准等,合理确定付费标准,并可根据疾病诊疗过程中病情的异常变化给予一定的费用浮动空间。

按病种收费标准应包括患者从诊断入院到按出院标准出院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原则上不得另行收费。要积极做好按病种付费方式和收费方式改革的衔接。按病种收付费,原则上费用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结余部分归医疗机构所有。

篇5:威海市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国医教培字[20120221]

关于举办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和门诊统筹经验

交流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卫生部《2012年新农合工作会议》(卫办发„2012‟8号)及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的意见》(卫农卫发„2011‟52号)要求,落实《2012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会议》精神,介绍卫生部《关于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服务的指导意见》(卫农卫发„2012‟27号)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提高门诊统筹层次和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水平,规范各地新农合基金存储、使用和管理,总结交流新农合及农村卫生工作经验。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决定举办“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和门诊统筹经验交流会”。届时将邀请相关省市经验交流。完成全部学习者,授予国家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会人员

各省、市、自治区(县、区)卫生局主管局长、农村卫生管理处

—1—

(科)、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处(科)、新农合管理办(合作医疗办)领导、新农合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及方案设计与测算人员;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及财会人员。

二、培训内容

1、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中的几个问题、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和门诊统筹改革及考核解读;

2、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应用方法研究与实践;

3、临床路径与按病种付费同步实施等多种支付方式的改革实践;

4、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的政策、原则与准入标准;

5、改革后的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标准与支付方式及费用测算方法 和操作要求;

6、改革后的各种付费方式分析与数据支付标准测算的方式、方法;

7、单病种项目的操作及资金审核存在的漏洞控制与基金的审计、监管的方式、方法;

8、北京、广西、四川、内蒙古等相关省市介绍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实施经验和做法。

三、会议方式

为确保质量,会议采用专家授课、可操作性专题报告、难点答疑、讨论交流,并为学员提供详细的辅导资料。

四、时间地点

第 一 期:2012年7月27日--7月31日 报到地点:广西〃桂林市(7月27日报到)第 二 期:2012年8月10日--8月14日 报到地点:云南〃昆明市(8月10日报到)

五、收费标准

会务费1200元/人(含资料费、专家讲课费、场租费用等),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所有费用报到当日交纳,统一开具报销票据。

六、报名方式

接到本通知后,各单位可单独报名,也可按地区和系统统一组织

—2—

集体报名。报名回执请按附件样式填写后及时传至010—66167007。会务组将根据报名回执在开班前一周发出报到通知,准确告知报到地址及有关事宜。

咨询电话:010—82771756 报名电话:010—66167028 传真:010—66167007 联 系 人:刘建辉哲建铭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8号罗马花园A101室 电子邮箱:1762224zxm@sina.com 附件:《报名回执》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2012年6月26日

附件: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和门诊统筹经验交流会报名回执

—3—

篇6:加快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

一、新农合基金支付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新农合保障能力的提高, 使得农牧民医疗服务需求快速释放。

由于参合农牧民对新农合制度的逐步了解, 参合农牧民主动利用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新农合门诊和住院补偿比逐步提高, 造成参合农牧民医疗服务需求快速释放。呼伦贝尔市2008年住院补偿人数为46 076人次, 2012年住院补偿人数66 240人次, 增长率44%。住院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住院实际需求的释放, 也有门诊转住院的不合理增长因素。门诊每年就诊次数由2008年的19 462人次, 提高到2012年的191 632人次, 增长近9倍。今后随着门诊补偿比的逐步提高和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 门诊就诊率还会有明显增长, 这些将对新农合基金的稳健运行造成压力。

2. 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增长过快。

新农合实施近十年, 各地的门诊和住院费用都在不同程度地增长, 呼伦贝尔市2008年次均住院费用为2500元, 2012年次均住院费用达5400元, 四年间住院次均费用增长116%。医疗费用基数大、增幅高, 主要是省、市级城市大医院医疗费用过高, 住院补偿中县外医院占总补偿费用的51%。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的增长, 有些是合理范围内的增长, 有些是不合理的增长。主要原因是补偿水平提高, 开展门诊统筹, 农牧民医疗需求释放, 但也存在降低住院标准、门诊病人非正常转住院、挂床住院、编造虚假病历等原因。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 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提高筹资标准和提高补偿比的积极作用, 降低了参合农牧民的受益程度。

3. 病人分流不合理, 医疗服务利用日趋高端化。

病人向县及县以上医院分流比例逐年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县及县级以上医院, 乡镇卫生院硬件相对落后, 医疗设备老化, 就医条件差, 医疗技术水平不高, 农牧民对基层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够。虽然新农合支付政策鼓励在乡镇卫生院就诊, 但参合农牧民在报销比例差别不大和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仍然倾向于到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二是由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缓慢, 县医院在财政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 普遍具有趋利倾向, 受医院业务收入指标的影响, 对于一些本应转到乡镇卫生院的普通常见病没有及时转诊治疗, 县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小病进基层 (社区) , 大病到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目前新农合基金的支付方式

目前新农合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方式, 即按服务项目付费, 新农合管理机构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提供服务项目的种类、价格及实际提供的数量, 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支付。这种方式符合常规, 易于被各方理解认识, 便于开展实行, 定点医疗机构的收入直接与服务质量挂钩, 容易调动医院、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的进步。从参合农牧民来看, 这种支付方式使得他们能获得较好及时的服务, 病人的选择余地较大, 得到较多的诊疗机会。对于费用的支付方式而言, 这种支付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可获得大量详细的参合农牧民使用医疗服务的信息, 对于掌握新农合运行的规律, 搞好管理至关重要。

但这种传统的支付方式容易产生诱导需求, 是造成医疗服务过度利用, 费用不合理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在这种支付方式下, 定点医疗机构的心态是希望病人越多越好, 仅从自身利益出发, 很少考虑患者的支付能力和新农合基金支付能力, 一味重视高、新、尖诊治技术, 容易造成忽视预防保健和常见多发病的分级诊疗, 可能出现卫生投入与健康水平提高不一致的情况。

三、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的意义

支付制度 (支付方式) 作为医疗服务交易过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 在医疗服务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疗保险分担和抵御风险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来实现的。支付方式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 并占据主导地位, 其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效果, 也决定了医疗保险在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和医疗卫生费用支付方的政策导向关系, 它有利于推动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一个科学的支付方式既能把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又能激励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 促使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监控协调地发展。

支付方式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 也是目前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筹资领域创新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将由单纯的按项目付费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 其核心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换。实行支付方式改革, 有利于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 增进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 提高参合人员的受益水平;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 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对于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让农村牧区居民切实享受医改成果, 保障参合农牧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新农合的快速发展为支付方式改革创造了基础条件。新农合目前已基本覆盖所有农村牧区居民, 基金筹集量越来越大, 新农合基金已经成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重要来源, 新农合影响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行为的能力日益增强。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中,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1. 因地制宜, 探索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改革。根据各地新农合统筹层次不一的实际, 在支付方式改革中, 要遵循支付方式实施的基本原理, 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支付方式。总的方向应该是打破以往固有的按项目付费方式, 实行以住院服务单病种定额或限价付费为主要形式, 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 促进混合支付系统快速形成。在改革的实施主体上, 要改变以往由供方 (医院) 组织实施支付方式改革的体制, 由新农合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推进实施。在改革的实际操作中, 应结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工作, 重点考虑当地积极性、新农合经办管理能力、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卫生投入政策、区域内疾病发生频度、疾病经济负担、病种临床疗效等因素, 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支付方式, 做到统筹区域内门诊和住院服务的全覆盖。门诊总额付费要根据当地实际合理测算安排。

2. 认真测算, 科学合理制定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方案。充分利用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历年积累的数据信息, 借鉴已有的经验, 搞好测算和支付方式改革方案设计工作。在具体操作和管理上要力求简单、方便、易行、有效, 在方案设计上, 应统筹考虑新农合基金总量、沉淀额度、基金支付风险度等因素, 在确保基金安全稳健运行的基础上, 提高基金效率, 最大限度提升参合人员受益程度。

3. 以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 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换运行机制, 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确定适应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不同类型服务的支付方式, 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 控制费用, 提高服务绩效。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起来, 做好费用测算等基础性工作, 确保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同步推进。

4. 加强宣传, 力争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采取培训、现场示范、调查研究等办法, 使医疗卫生机构理解开展支付方式改革的意义, 主动适应改革, 支持改革, 改善医疗服务和财务收支管理,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探索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面向参合群众, 加强社会宣传, 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支付方式改革, 并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监督支付方式改革。

上一篇:真空泵检修作业指导书下一篇:电子通信类专业面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