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2024-06-15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精选6篇)

篇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一、引言: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刻不容缓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寻找积极应对危机的方法,吸取教训,抢抓机遇,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本人结合严峻的经济现状,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之问题与从中得到的启示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观点。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就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有不少国内专家和学者撰稿指出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回过头去看中国在这两年的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小了,而是略带滞后而已,如今中国在各方面都在经受着考验。做为一名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进出口贸易、房地产业和就业四大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所面临重重深刻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第一,海外投资遭受损失,且风险加剧。许多中国的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贷款的债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些机构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外,美国金融危机虽然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第二,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将加大。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另一方面,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难所。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无疑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另外,由于股市的联动效应,美国股市下挫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的股票市场都会有重大影响。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我国股市未受影响,还创历史新高,直到2008年1月,花旗、美林等大投资银行爆出第四季度巨额亏损后,A股走势开始与全球股指联动,其中A股指数与恒生指数联动性较强。

第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使我国外汇储备缩水,2008年9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在加速贬值,中美利差倒挂的进一步扩大,会吸引更多投机资本的流入。因此,次贷危机可能导致流入中国的资金不减反增,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一,出口增长趋缓。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比较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对美出口贸易的依存程度均有所提高,并且出口依存度每年都高于20%。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目前美国消费者对就业市场以及薪酬的预期都比较悲观,而信贷紧缩和就业市场的恶化使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感到担忧。据2008年3月25日美国经济咨询商会报告显示,2008年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继续下降,从2008年2月份的76.4降低至64.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而消费者对于收入水平的预测,同样并不乐观,认为收入会增长的人数,从18%下降到14.9%。而我国对美国

出口的主要是消费品,美国政府的一些数据已经表明,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必需品方面已经紧缩开支。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速度放慢。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对美出口233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增速回落了5.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9.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带动的连锁效应,那么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第二,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虽然美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这样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微观要求不断增强,这也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持续抬头,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这一切便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不断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对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在对待我国输出的纺织品上,为了移植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美国除了压价之外,还通过抬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故意提高产品测试标准,有些标准明显超出我国企业的能力范围,从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客户先“勉强”接受,一旦日后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滞销、退货,就将全部责任推给我国出口企业,这种技术性软条款,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订单风险。这些便是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的很好的例证。另外,美参众两院还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对华经贸政策将更趋强硬。除了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以外,其他国家也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不稳,为转移国内经济和舆论的压力,也利用我国出口的个别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做文章,借此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这些都显示,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经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壁垒或会层出不穷。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会遭遇到更多的艰险。

第三,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样,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会上升,这样便降低了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另外,在金融危机下,美元走软还影响了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原油、铁矿石等,使得这些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一些出口行业的生产成本。为了获得原先相同的利润水平,出口企业势必要提高价格,这样就减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向其他国家包括我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国内通胀的压力,促使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势必会影响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其出口。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第一,影响购房者预期。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极其敏感,“买涨不买跌”是普遍的心态。2001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中国购房者的信心,对房价的快速上扬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次贷危机影响,使国内购房者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进而由热烈入市买房转为持币观望,具体表现为成交量的急剧下滑和房价的滞涨。2007秋季开始,从深圳、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发端,逐渐蔓延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滑坡、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据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仅上涨0.3%。整体房价水平虽然略涨,然而急剧的量缩已经改变了很多地区楼市“跌量不跌价”的状况,楼盘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方式暗降价格的现象日趋增多。

第二,影响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次贷危机对政府房地产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打破了国内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之神话,也改变中央政府对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看法”(易宪容

2007)。首先,不少商业银行放松个人住房按揭市场准入,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在2007年三季度前,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人一般只要购买都可以获得贷款,一些人还用假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进行“假按揭”,再加上“循环贷”、“加按揭”、“转按揭”等五花八门房贷产品大量涌现。如果房价持续低迷,利率又处于上升周期,那么购房者的负担将逐步加重,会有大量违约客户出现,银行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其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长成为房价疯涨的助推器。2003年初到2006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共增长10800亿元;而2007一年的时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接近前四年的总和,达到9000多亿元(数据见人民银行2003-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大量投机者利用银行杠杆和低利率政策,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疯狂炒作,造成房价快速飙升。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渐积累。为此管理层近些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的政策,这些政策含义主要包括:一是全面的确立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对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做出严格的区分;三是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场准入;四是完全禁止各商业银行加按揭及转按揭。2007年冬季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提高利率,严控信贷规模。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理念,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盲目乐观和松弛管理成为过去。从2008年起,个贷申请人不仅要提供收入证明、信用记录、公司工资证明、学历等,还必须向银行提交自己的3个月以上工资卡上资金对账单,从而防止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这些规定的实施,将有三成以上的购房者受到影响,有一半以上的购买者贷款申请将被拒绝。

第三,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一面镜子,也反衬出了我国房地产潜藏的大量问题,除了前文所述的问题以外,还存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涨价过和违约风险等潜在危机。从涨价速度上看,如果从2003年为基期来计算,那么全国多数地方的房价至少上涨了1倍,多的甚至2倍以上。而美国从1995至2006年用了12年才实现了房价的翻番。可见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幅远远超过美国。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拖延或拒绝按合同还款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内房贷违约风险有加剧的趋势。首先,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央行连续7次加息,但由于通胀的加剧,国内居民的消费开支开始增加,而预期收入却不明朗,进一步加大了还贷难度,当贷款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风险累到一定程度,稍有风吹草动,违约率就将急剧攀升。其次,我国房价评估体系仍较混乱,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价格的高估从银行获得贷款。当出现大面积违约时,由于房价下跌,原先评估的价格明显偏高,加上银行处置资产的费用,抵押品处置后无法弥补银行的损失。再次,房地产金融市场建设的滞后,我国房贷违约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如果房价出现大跌,这些积累的违约风险将给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带来巨额不良贷款。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的就业。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43万人,减少了33万人。

其次,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国外贸出口中工业制品比例占95%以上,由于来料加工比例高,进口产品中有很大部份是为了加工之后出口,这样制造业就最容易受到冲击。制造业是中国吸纳就业最多的非农产业部门。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就业面临着就业需求下降的压力。由于超过一半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制造业部门,而在外商投资部门的城镇就业数量为1583万人,加上乡镇企业中外商投资部门859万人,合计有2442万人。在外资流入减少和出口下降的冲击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需求下降。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既有大型制造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其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8年1-9月,广东省倒闭的1.5万户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服装、纺织、电子原件、塑料制品等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第三,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力最容易遭受冲击。在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2006年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出乡务工劳动力有1.32亿人。其中,有56.7%在第二产业如制造业就业。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1/3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农民工相对年轻,初中受教育程度约占外出数量的70%以上。相对来讲,他(她)们的劳动技能较低,因而在企业减员或裁员过程中最容易遭到冲击。《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有了较大改善,如在地方政府帮助下解决了部分倒闭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在政策上,这些失去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没有纳入城镇失业统计和失业保险体系,返乡就成为这些人最后的无奈选择。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对11个省份120个村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10月,大约有6.5%的农民工返乡。如果按照1.3亿农民工计算,大约有845万人返乡。

最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下行,对城镇新增就业产生挤压。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2007年处于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波峰,2008年上半年在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态势。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为5年左右,因而今后2—3年内的经济减速将对城镇总体就业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较大幅度下降和FDI流入减少,意味着对制造业的投资下降,使得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加剧,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制造业部门投资下降,不仅带来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且也会对服务业的就业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如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挤压。对于部分倒闭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且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失去就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供给压力。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启示:

然而冲击所具有的破坏力也可能被转化为动力,关键在于我国怎么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怎么去缓解和消除其负面影响。出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我们没有勇气更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去应对,任其侵害我国的经济。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后期,我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动,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产业周期性变化。尽管中美经济结构完全不同,但国内房地产业近年来的繁荣及我国宏观货币政策与美国都有几分相似,需要引起我国银行业的高度关注。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信贷规模控制,按季控制,严控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和投向,宏观调控形势趋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关注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重视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

(二)、健全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影响的,它有可能脱离内在价值而产生大量泡沫。如放松资金融通的条件,会使泡沫膨胀,为危机留下隐患。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给各国的监管带来了巨大难题。金融衍生品以它的高获利受到众人追捧,却又带着它的杠杆效应及复杂性成为风险之源。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国内市场开放的迫切要求,金融当局应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迅速立法,以取代现有的《破产法》、《担保法》,以便规范市场交易者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恶性竞争。

(三)、加快国内产业调整,对其进行政策扶持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日趋严峻,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竞争力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批产品科技含量低、服务水平弱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难以立足。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来层次。同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面临衰退或衰退的边缘,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一些产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对以冲对本土经济的不景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机遇。

(四)、充分利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入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国务院提出10条旨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措施。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挖掘的人均消费能力还存在着可提升的空间。此次金融危机,国外的需求一减弱,马上反映在我国的出口上。另外,大型的国有企业在此次危机中所受的损失相对于中小型企业要弱。因此,我们要结合国情,发扩大内需,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大力培养金融、技能型人才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高等教育应该勇于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此来提高自身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金融危机的发生,反映了金融行业复合型高给人才的匮乏及其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大学完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提升金融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情操,提高应对金融危机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显示最突出的就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裁员首先裁掉的肯定是文职人员,而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性员工则工作相对稳定。

四、结尾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帆风顺,扶摇直上的。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探究,才能在扭曲道路中取得进步。也只有遭遇了挫折,我们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风险意识,壮大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预测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把握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新机遇,把原先对金融危机所持有的恐惧,转化为动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综合国力,完善经济体制,成为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 张文祥,潘建国.跨世纪世界经济大调整的若干矛盾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9,(3):40-45.[2] 马玉梅.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今日科苑,2008(9).[3] 钟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中国经贸,2009(2).[4] 候本勇.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5] 白明.次贷危机波及我国外贸发展[J].经贸观察,2008(3):19-20.[6] 王颖.“次贷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对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8(5):15-18.[7] 沙文兵.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0, No.269(08): 83-90.[8] 张柯,薛耀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际短期资本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10, No.260(07): 29-33.

篇2: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摘要】

由于流动性过剩、政府疏忽和对冲基金缺乏监管等诸多因素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不仅对美国自身的经济造成了重大创伤,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从进出口企业、农业和就业三个方面阐述了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影响

【正文】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国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增长减速、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居民家庭消费下降、银行储蓄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我国家的进口需求萎缩,表现为减少或取消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订单。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美、日、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滑坡,需求必然减少。特别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危机使美国对我们的出口需求大幅下降。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

同时,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与我国类似,这些国家必然采取扩大出口措施来应对危机,这对我国出口构成冲击。未来随着世界经济衰退加深,我国出口形势会更加严峻。如果按照实际增长来看,2008年的进口和出口,出口实际增长率大概只有8%到9%,而不是21%。和往年相比,增长速度大大下降。特别是出口依赖型地区出口明显回落。据海关统计,广东、江苏、上海继续位列各省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名。2008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增长7.7%,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3.9%。扣除物价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广东的实际增长为负增长,江苏和上海的实际增长幅度也很小。而一些处于工业化中期和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外向度低,主要靠工业支撑、投资拉动的城市,这次金融危机对其城市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经济下滑的危险不大,加快发展的机遇空前。新疆、广西、四川、重庆、宁夏增长速度一般超过40%,最高的是新疆,增长83%。

(二)、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就业影响初现端倪。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冲击的广度、深度及其严重性值得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协调采取措施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走出这次危机冲击所产生的经济周期至少需要2-3年时间,甚至更长。受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同时,外贸形势的变化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被迫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由此引起城市结构性失业人数进一步上升,城市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大量职工就业与再就业的沉重压力。在金融危机下,西部城市及欠发展地区城市就业也面临着挑战,原因在于经济基础薄弱,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技术和人才缺乏,人们面临着失业的危险,政府在现阶段不可能全方面照顾欠发达或西部贫穷落后的地区,因此,在本来就不富足的地区里又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次危机对就业冲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失业主要发生在农民工的就业市场上,因而城镇登记失业率表现尚不明显。不过,2009年失业会传导到城镇职工就业市场上,从而推动城市

失业率上升。也就是讲,迄今为止形成的裁员潮和失业增加,主要还是因遭受美国进口减少造成的外需疲软,对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造成的危机。随着金融危机蔓延,从金融行业扩展到实体经济,加上我国经济整体减速和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中西部地区、资源和资本密集型、投入品行业的企业也会普遍遭遇困难,造成对就业的更大冲击。

(三)、金融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某种意义上是对孪兄弟,世界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国,而房地产行业则受到显著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使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另一个因素是金融机构相关资产减值,对房地产信贷意愿不足,使房地产融资更加困难。银行给房地产公司的贷款在下降,已经上市的房地产公司通过债权和股权进行融资的路基本已经被堵死,未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想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也基本行不通,从整体上看房地产业陷入了一片困境。数据表明上海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在下降,同时由于市场的调整,土地价格也出现了下调,没有足够土地储备的企业不敢轻易拿地,在土地价格较高时拿地的企业则面临两难的选择,因此,土地开发贷款增长缓慢。

(四)、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业依托性、关联性、综合性强,遭受各种挑战性影响并不意外。当今世界面临金融、粮食、能源危机以及气候变化、贫困、恐怖主义和自然灾害等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对全球旅游业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近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国际旅游的影响正在加深,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影响也正在逐次显现。从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这次金融危机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相比,对旅游业冲击更猛烈,影响范围更大,持续时间将更长。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对我国旅游业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影响。旅游消费需求将下降,灾后旅游市场恢复困难加大;旅游投资信心进一步受挫,旅游投融资难度加大;旅游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旅游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民航、交通、通讯、餐饮、商业零售等相关行业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随着危机影响的加重、扩散和蔓延,全球实体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投资信心受挫,即期消费减少,预期消费削弱,2009年旅游业外部环境将更加收紧,旅游市场供需双向萎缩,发展形势更趋严峻。(1)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缩小,旅游市场结构变化。(2)出境旅游可能出现停滞或负增长局面。(3)国内旅游可能出现增速趋缓局面。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它最初出现于2006年春季,2007年进一步发展,并蔓延至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继续恶化、扩散。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主要有:

1.联邦基准利率提高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

2001年美国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至1%,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致使一些放贷机构向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负债较重的个人提供购房次级抵押贷款。后来,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间,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引起美国房价下跌,借款人还不起贷款,拖欠支付贷款、违约支付的数量大大增加,很多贷款银行,尤其是业务以次级抵押贷款为主的银行都受到拖累。

2.次贷证券化导致信用风险的扩散

为了降低次贷的风险,放贷机构把手中的高风险次贷债权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或CDO),出售给各国的投资者。与该部分抵押贷款债权相关的信用风险及其收益,就从放贷机构转移到持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投资者。因此,一旦次级抵押贷款的整体违约率上升,就会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违约风险相应上升,这些证券的信用评级将被独立评级机构显著调低,市场价格大幅缩水,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

(二)深层次原因

1.超前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

长期以来,美国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负债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其他国家源源不断地向美国输出商品,获取外汇,然后又通过购买美国各种证券投资回美国。美国依靠长期外贸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通过向全世界负债来实现其超前消费。这种超前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暂时的繁荣。但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还不起贷款,美国次级债风险就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账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美国实体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最终受其牵连。

2.金融监管缺位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由于推崇自由金融主义和金融机构追逐高额利润,金融衍生品过度泛滥,新金融产品自由进入市场,价值链条愈拉愈长,再加上评级机构对很多高风险金融产品不负责任的评级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不断叠加,终于在房地产抵押贷款环节发生断裂,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2008年10月23日,连格林斯潘这位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也不得不建议政府考虑采取更严格的监管,以避免类似问题再度发生。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坚持认为金融衍生品市场不需要监管,银行出于自身利益会尽其所能保护股东的利益。索罗斯也认为政策制定者放任市场并让其自动调节是导致目前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虚拟经济高度膨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把丧失竞争优势的制造业转移到了拉美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美国的虚拟经济达到巅峰。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金融业加快发展,大量金融衍生产品被创新出来。这些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而是为了投机获利。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其泡沫成分不断加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造成虚拟经济泡沫化,并导致虚拟经济累积的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最终酿成了目前的美国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为防止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影响,短期内我国应采取措施促进出口,长期内则应扩大内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促进出口

金融危机已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许多外向型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失业增加。因此,促进出口,有利于缓解当前这一被动局面。具体措施有:

第一,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内,应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虽然从2008年11月1日起,国家适当调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3486项

商品,但仅占海关全部商品总数的25.8%,在税率和商品范围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余地。第二,在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政府和企业应在WTO框架下抵制国外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我国转嫁危机的做法。

第三,金融危机主要对美国中低收入者的影响比较大,而对中、高层收入者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通过缩减低档产品的出口规模、品种和数量,提高中高档产品的出口比重,可以降低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的不利影响。企业还要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避免恶性出口竞争,在出口结算货币选择方面,需要避免汇率风险。

第四,出口企业应建立一套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事先应积极进行买方的资信调查,了解买方的经营情况以及资信状态,主动、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购买适当额度的出口信用保险,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

第五,出口企业要加大创新和研发的投入与力度,由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加工环节向高端发展,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等环节延伸,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赢利空间和整体竞争力。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完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挖掘潜力,降低成本。

第六,政府要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低水平的出口产品。

(二)扩大内需

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对国外经济的依赖程度越高,经济的稳定性就越差。挽救实体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启动内需。

为了扩大消费需求,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收入分配方面,要减少收入差距,提供最低工资保障,出台减税政策等;二是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条件,尤其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三是提高工资和提高个税起征点,以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四是加快农村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目前中国的城乡收入比是3∶1,而农村人口仍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将使我国潜在的内部市场需求迅速扩大。

扩大投资需求方面,要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更大幅度地减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经济处于下降周期,小幅度降息难以鼓励贷款,这已被中国历次经济运行周期所验证。

(三)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结构总体上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制造业比重过高,而服务业比重过低,对外贸易占国民经济比重过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这种结构在过去一定时期内是合理的,但现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出口导向的战略,导致了中国持续多年的双顺差地位;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太高、服务业比重太低,导致我们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量很低。因此,我国应降低国民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扩大内部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引导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流向服务行业等等。尤其是要放开人民币汇率,允许人民币汇率升值,从而促使经济结构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2】 李文溥;李鑫;王燕武;王俊海;;论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的转型[J];东南学术;2009年01期

【3 】杨晓艳;;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经济师;2009年02期

【4 】李珂;高晓巍;;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1期

【5】孟祥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思考》[J],《国土资源》2009年第1期。

篇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 危机对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影响

这次危机来势猛, 传播速度快, 牵涉面广, 影响层次深, 时间长破坏性大, 为世界所罕见。它使全球大量金融机构或破产或整合, 大量实体企业或破产或重组, 生产销售困难, 产品积压, 大量工人失业下岗, 各国财政税收锐减, 进出口贸易额急剧下降, 各行业遭受重创, 复苏难度相当大。

我国的经济体系和外汇储备体制与美元币值联系密切, 与美国投资和直接贸易比重较大, 同他国大量贸易和投资往来用美元结算, 使我国经济紧紧地绑架在美国的经济战车上。基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次优选择, 到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1.95亿美元, 却持有美国债7274亿美元, 加上其他共持有美证券类资产达1.205亿美元, 占外汇储备2/3。危机先后使我国主权基金投资、银行及理财公司投资、大型实体企业并购或套保投资等直接损失达2000亿美元以上, 导致几家大型企业高管更替, 社会就业难度增大。

(二) 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制度影响

1、直接挑战美元的世界通币地位。美国的泡沫损失和挽救危机投入的巨额资金更加剧美元流动性过剩, 美元贬值趋势是长期的, 鼓吹强势美元的战略挽不回它的信用。

2、直接挑战美国长期全球性扩张的“双赤字”政策, 并引起国际社会不同力量对比变化。

3、将引起国际货币组织体系、金融监管制度发生革命性变革, 不论是超主权货币还是多元化货币, 将会诞生一个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

4、将对任意国际货币主权国的财政收支、国际收支预算, 经济上“扩张与收缩、双赤字或双赢余、一赤字一盈余”模式选择与制定产生影响。

5、危机后新型经济体作为国际货币参与国, 在维持本国币值稳定与坚挺上, 不仅仅是与金融制度的安全与完善、外汇储备的多寡、虚拟经济的发达与否, 更重要是同自身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实体规模与产出量、外汇储备中真金白银和战略物资储备量休戚相关。

二、危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启示

(一) 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技术和产业集中度得到提升, 随着经济大国的“资本+制造产业”在我国转移, 带动了我国贸易高速增长, 也使得我国外向型经济依存度高达60%以上。对外出口直接拉动了原材料、能源、服务业上游产业的发展, 但出口一定程度是依赖于低人力成本和资源的消耗来支持, 且我国长期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条件低, 人民币对各主要通币比价低。我国总体经济中90%以上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都源于原生矿产资源, 相当大比例源于我国。尽管外汇储备相当大, 但环境与资源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许多矿山城市资源枯竭, 废渣尾矿堆放成灾, 自然环境恶化, 农产品供给保障度大大降低。我国必须改变出口拉动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成以内需为主和以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出口为重点相结合的模式。

(二) 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危机再次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设计上人为缺陷, 也充分揭示了美国长期奉行全球性扩张政策、超前消费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带来的现实危害和潜在的风险。美元的信用风险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提上日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人民币国际化提上日程。当今我国的经济规模、贸易总额、外汇储备、经济发展水平在国际上已占重要地位。对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已有重要影响, 而美元持续贬值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人民币币值总体上是稳定的, 周边国家经常项目和外汇储备已使用人民币, 年初我国已和多个国家进行了总额达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此举一方面促进双方进出口贸易, 有效防范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另一方面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我国贸易、减少外汇储备风险、提升国际地位, 当然也对我国的经济、货币政策带来挑战。我国应充分调查研究、推行试点, 着手人民币国际化的组织、制度、渠道、结算网点建设。

1、试点和推广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收支结算制度。先进行清算制度、组织机构、渠道网络建设。建立起人民币投放和回笼渠道, 除通过口岸结算、货币互换外, 还要通过涉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等向贸易伙伴投放更多的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 加快人民银行与境外金融机构间的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结算网点等的建设。

2、加大双边关系中人民币与他国货币兑换业务, 既直接推动进出口贸易又避免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业务的发展。

3、实行一定范围内国际交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4、健全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坚持量入为出原则不动摇。保持财政收支盈余, 偶尔可赤字, 但长期趋势是盈余。保持贸易的长期顺差, 幅度可增减变动, 但每一年度不逆差。这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基石。

5、加强对广义金融市场规范建设和监管, 严控异常资本项目流动, 打击恶意投机炒作和洗钱犯罪。

6、可创设基于人民币为基础的金融产品或衍生产品, 方便人民币流通和定价机制形成。但制度要完善, 不可复杂化, 以免被国际投机资本利用, 增加我国监管的风险。

7、建设健康的实体经济目标不动摇。重点发展机电工业、装备工业, 提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优势, 让各贸易伙伴接受我国的产品, 进出口的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彼此促进, 为人民币广泛流通打下基础。

摘要: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 影响了世界及我国的经济基本面及经济制度, 给我国经济政策带来影响、挑战和启示, 但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

篇4: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此次全球正在经虏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商品出口、外汇储备、金融市场和企业投资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正面影响,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一些机遇。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应对。

[关键词]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与世界各国尤其与美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此次金融危机也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外贸出口减少

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冲击是外需下降。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国外需求,2008年后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国经济衰退,不断减少从国外进口商品,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造成人民币相对升值,我国商品出口的价格优势丧失,从而影响我国商品出口。同时,美国经济衰退会导致贸易保护保护主义升级,“中国制造”将面临更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必将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冲击。2008年的前10个月,我国实际出口总额还是增长速度下降,至11月已转为负增长,同比为负2.2%,这是多年来我国对外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内有些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扛不住压力,已经纷纷破产倒闭,外向型企业面临严重困境。

2外汇储备缩水

为了应对危机,美国采取放松银根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些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到2008年底,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资产达1.95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将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额造成非常巨大的存量损失,我国积累的财富将因美元的贬值而大大缩水。随着美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投机泡沫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购买力必然降低。美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一方面致使短期撤回的资本会重新回到中国,推动国内资本品价格的上升,产生更大的投机泡沫;另一方面给中国的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带来很大困难。出口不足导致的经济衰退与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货膨胀并存。政府不但不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拉动内需,还必须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这会进一步加深人民币升值。

3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前期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投资回报率高,人民币加息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降低了投资成本,由此导致热钱加速流入,并进一步推高了我国股市和房市价格,造成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趋势更加严重。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国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投机性资金将可能重估在我国的投资风险,将资金撤回国内,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这必将对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造成负面影响。另外,在华的一些外资银行的分行或子行,在金融危机使其总行或母行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紧缩分行或子行的信贷,从而可能对国内那些依靠从外资银行借贷的企业的资金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4加大境内企业境外投资风险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低迷不振,投资者纷纷从其中撤资,股市和债券市场融资困难,我国计划到境外上市融资的企业将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例如,从2008年元月到2月中旬为止,我国企业在新加坡市场只有3家IPO,募得资金283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新加坡市场IPO的融资金额为2.83亿美元,两者相差10倍。我国企业在日本市场现状更加不尽人意,所募资金由上年同期的6.59亿美元降至现在的3740万美元。以上实际情况显示,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企业到国外融资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

5就业压力增大

我国人口众多,本来就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冲击,造成二、三产业一些行业疲弱,更增大了就业的压力,包括造成中西部地区农村一些外出农民工返乡。在2009年春节返乡的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民工,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更加严峻。从供给方来看,我国2009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为710万人。从需求方来看,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有明显下降,因此失业人数将会有较大增幅。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金融危机使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严重冲击,市场低迷,而我国由于没有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有限,并且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因此,我国经济依然保持较高增速,与发达国家间实力差距的缩小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另外,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经济地位相对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

2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临倒闭和破产威胁,企业价值大幅下降,导致了跨国并购成本的大幅降低,这为我国企业通过并购“走出去”进行全球布局提供了良好机遇。对于实业企业来说,通过跨国并购和全球布局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可以在危机时期购买发达国家大型金融机构的股权,通过参股形式进入其内部,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良机。

3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

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较大比重,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接不到订单,只能停产。为摆脱困境,很多出口企业已经开始改变经营思路,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结构,从过去简单代加工,到拥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还有一些企业低成本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并进行大规模并购,获取生产的规模经济,夺取更多的市场定价主导权。

4促使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重视潜在风险,未雨绸缪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化解已经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制度防范新的风险产生。美国金融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衍生金融工具,而我国金融市场上的衍生金融工具发展得还很不充分,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可以从金融危机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对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及早进行规范和监管。这些都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我们应该做好防范准备:加强风险管理,对金融创新进行

重新审视,把金融创新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发展综合经营,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在各地区的配置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降低总体风险;稳步推进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为各行业创造应对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要加强对金融活动的日常监管和调控,及时发现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扭转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

2扩大国内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是靠外需拉动,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在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条件下,靠外需拉动是不行的,必须多管齐下扩大内需。首要的是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释放居民购买力存量。其次,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要向城乡居民倾斜,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的支出,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改变其谨慎消费的传统。再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出口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大力推动服务业投资来刺激内需,出口企业要开拓新市场,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此外,政府还要创造条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3调整外汇储备战略

要完善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策略,将从美元资产为主到多种货币资产,同时优化美元资产的投资结构,逐步增加欧元、英镑、瑞郎、加元、澳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完善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抓住机会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地转换为我国扩大内需所需要的战略性资源资产,消除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通过收购拥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的国际企业股份甚至获得相对控股权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强我国对重要资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股收购相应海外企业,支持国内居民对外金融理财与投资。

4改善产品和产业结构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产品价格暴涨,为规范行业运行、淘汰落后产能创造了有利时机,迫使我国企业进行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走集约发展和提高科技含量的道路。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注重依靠设计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此次金融危机从外部给我们提供了4-转型的动力。

5增强投资者信心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联手注巨资救市并制定相应对策,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道琼斯指数和日经指数分别创出11.08%和14.15%的历史最大单日涨幅。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资本市场却仍低迷不振。投资者惊慌惊恐。因此,政府和管理部门必须加大救市治市力度,改善投资环境,调节资本市场供求关系,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创造金融避险工具,解决“大小非”遗留问题等,全面树立投资者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宇,火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9(2)

[2]王晓红,李耀辉,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科技投资,2009(3)

[3]户海印,苏星,王军,董方军,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应对[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6)

篇5: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作者:张洋东,赵永刚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9-6-3

本站发布时间:2009-6-3 18:46:57

阅读量:1920次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的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这场金融危机也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今年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称,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如何正确认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影响,搞清一些相关的基本问题,对于我们更理性更从容地应对危机,更理性更有力地扭滑促增,更理性更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是有助益的。

一、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开放的中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对各个方面都有严重影响。在金融方面,我国持有美国“两房”债券3760亿美元、美国国债5189亿美元,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万九千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缩水和损失不少;股市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跌幅72.8%。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09年5月2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的近一年间,A股1386家参选上市公司总市值高低落差达到9.44万亿元,分摊到1.25亿个股东账户相当于户均亏损额一度高达7.55万元)。还给我国一些金融、保险、投资机构(他们因购买美国的基金、债券等)也造成了直接的不小的损失。但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相对健康,金融机构运行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几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还因这次金融危机而跃居世界各大银行前列,没有发生象前段欧美那样不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金融危机。今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时称:“中国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金融危机!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畅通无阻,我们贷款增加的很快,没有什么像西方国家处在金融危机煎熬的那些地方的银行,他们的银行贷不出钱来,我们只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而已,不要把概念搞错了”。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不是金融危机。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主要方面还在实体经济上。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使这些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消费需求大量萎缩,对中国的进口急剧减少,使中国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2008年上半年就有6.8万家加工出口企业倒闭,还有不少企业停工限产。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4月份,出口仍比去年同期下跌22.6%。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直接的影响是这些企业GDP和税收的消失以及农民工的失业返乡。间接影响是这些企业电力、原燃材料的停止和减少使用消耗,传导影响到其他生产、制造产业,造成各种原燃材料、产品的积压,价格下跌,进而造成其他生产企业的减产、限产、停产,其他生产企业GDP、利税的减少,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在今年“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透露,到去年底,全国有7.5%的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倒闭(目前我国共有企业3200万家,停产、歇业、倒闭达到200多万家),这就引发了全国的经济危机。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在《金融危机究竟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一文中说:“中国正在经历的是一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但又不同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温和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中国正在经历的危机,实质上并不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这里要注意的是,我国眼下的这场经济危机是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而非由它产生的,我国的产能过剩是我们自身体制、机制作用多年积累下来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就是什么产品有利可图,市场这只手就会聚集生产要素形成生产力。由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必然产生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是体制的必然。

从运行机制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发展,为调动地方抓发展的积极性,我国实行财政包干体制,各级各地分灶吃饭,各级各地迫于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得不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为了加重各级干部抓发展的责任,我们实行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按固定资产投入、GDP等的增长来排名次、定奖惩、搞诫勉,这又迫使各地的官员争先恐后抓发展。这些制度、机制的共同作用,使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800多个县都拼命抓发展,自己有资源、有资金、有技术,自己能上肯定上;没有这些,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也要上。至于是否产能过剩,地方无从判断,是否重复建设,有无市场前景,各个地方也不会去顾及它。我们的体制、机制似一台强大无比的引擎,推动国家、外资、合资、民营几个轮子一起转,推动各个地方能上则上尽量上,能快则快尽量快。多年高速发展,产能迅速扩张,中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很多产能都严重过剩。

比如钢铁行业,2008年全世界钢铁产量为13亿吨,而我国钢铁产量就达5.8亿吨(生产能力6亿多吨),占世界产量的45%,明显产能过剩,而现各地仍在投资扩张钢铁产能,因而人民网今年5月13日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要求在下游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必须把控制总量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等淘汰类,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120吨以下转炉、70吨以下电炉、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等限制类生产能力继续实施淘汰类、限制类差别电价。然而一个部的规定,哪里遏制得住各地在“扭滑促增”中的继续努力发展和对淘汰关停落后产能的软拖硬抗。

又如房地产业,2009年第7期《高端参阅》刊登的《今年股市楼市会怎样》的文章称,2008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24亿平方米,但全国只销售了5.5亿平方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全国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将这些面积消化掉,而还不考虑到政府未来3年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对市场的冲击。地产大佬任志强认为,预计到2009年10月,全国烂尾房要超过10亿平方米。而今天哪个城市不是继续把房地产开发作为自己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努力大上?其他我国的家电、轻纺、建材水泥、汽车摩托车,很多产业都是产能严重过剩。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接近60%,很多产品要靠外贸出口,一旦国外出口受阻,产能过剩的矛盾马上就反映出来,并迅速传导到其他产业和领域,产生经济危机就难以避免了。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自身运行中由于体制机制的作用、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埋下了危机的种子”(鄂玉江:《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这是中国为既往过度依赖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要支付的沉重代价。即使这次美国没有发生次贷危

机(次贷危机只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就算这场世界经济危机没有发生,国内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也或迟或早会爆发,这次只是碰巧搭上了世界金融危机这趟车。

二、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频频出招,采取了空前的救援措施,以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防止经济滑向更深的衰退之中。但各国政府金融救援措施和财政刺激计划的效果显现还有待时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现在还很难说清。今天,世界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还未见底,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但大患已经酿成,从全球金融危机向全球经济危机的转化已经是一个很难逆转的进程”(韩志国:《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传导之路》)。

一是从范围看,已由美国向欧盟、向全世界蔓延。二是从发展方向看,从最先的次贷危机转向金融危机,现在已由金融危机转向实体经济危机。许多世界500强甚至100强老牌企业生存环境艰难,面临破产边缘,并有向社会危机蔓延,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趋势。美国房价指数已连续28个月下跌,较其2006年高峰时跌去25%。美国汽车行业在08年末陷入倒闭困境,并要求政府救助。今年4月16日,美国第二大购物中心运营商“通用发展”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起商业地产商破产案例,也是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最大非金融企业之一。4月30日,陷入困境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公司发表声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主要汽车企业第一次通过申请破产保护谋求重组。“内忧外患”的经济环境也令欧元区企业步履维艰。欧元区今年3月新订单指数由-57降至创纪录的-61。新订单的减少令工业信心备受冲击,欧元区3月总体工业信心指数由-36降至创纪录的-38。英国去年12月房价月降2.5%,年降15.9%,这是1991年开始收集参照数据以来最大的年比降幅。2009年1月9日,双龙汽车公司正式向韩国法院申请保护(破产管理),成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首家韩国大公司。

经济衰退令失业人口大量增加。美国今年制造业和服务业继续收缩,谷歌、戴尔、IBM、通用等大型企业相继宣布裁员,关闭工厂以削减开支,美国出现严重就业问题。2008年美国失业总人数高达260万人,为二战至今的最高水平,并延续至2009年。今年3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8.5%,为25年来最高水平,预计未来几个月可能达到两位数。英国今年2月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13.84万人,为1971年开始记录以来最大月比增幅。美联储发布的最新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12月下旬以来,几乎所有地区的经济活动都变得更加疲软:服务业和能源业无法摆脱整体经济形势黯淡的冲击;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非常糟糕;商业和住宅房地产业正在遭受信贷标准提高和信贷活动减弱的冲击;假期商品零售减少,汽车销售显著下降;制造业也几乎未显露出任何活力。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近日发布了《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前景》报告称,“全球经济正在同步下滑”、“全球人均收入将在2009年经济形势下有所下降,这是十几年来第一次”。国际组织纷纷下调此前预计,认为2009年世界经济可能陷入“负增长、高失业”的困境之中,而且其“终点”还无法预测。“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有人说是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还有人说是目前所有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没有见过的一次危机”(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危机究竟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由于这场金融危机仍处于持续发展中,危机将走向何方并止于何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全球。对于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经济学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V”型,即衰退下降,庚

即转向上升;有的认为是“W”型,即下降上升,又下降又上升,要反复几次才能最终走出危机;有的认为是“U”型,即衰退下降后,要在底谷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方能上升,走出危机;更有悲观的认为是“L”型,即衰退下降后,将很长时间在谷底低迷运行。

对这场危机持续的时间,经济学家也看法不一。海外机构的一份调查统计称,全球100余位经济学家中有60%认为经济衰退将从2008年10月开始持续两年,此后有1年滞缓期,全球经济处于一种衰退后的“停滞”、“休眠”状态,2012年出现缓慢的恢复性上行;另有30%的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将持续衰退3到5年,滞缓期有5年。一份对近50家美国、欧洲以及亚洲商业银行的调查报告得出的一个预期是,全球整个银行业将会经历2到3年的寒冬期,而全球银行业坏账将呈现近30年来最高水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表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世界经济将进入较长时间的衰退,但是不会崩溃。PIMCO亚洲区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贝克表示,“全球的宏观经济数据现在出现一堆复杂而互相矛盾的结果,应该不会很快进入到持续复苏的阶段”。广东省社科院丁力表示,金融危机今年是初冬,明年是寒冬,后年是严冬。因此,“在这个时候判断全球经济复苏似乎太早”(PIMCO亚洲区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贝克)。

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我们重庆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多长,我们有的人认识不清。因为对我国的影响首先是沿海加工外贸企业,然后才传导到其他企业、其他地区,传导到我们地处内陆的重庆,显现滞后。去年四季度,我们重庆就有人高兴地说“这边风景稍好!”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4万亿救市计划和一系列扭滑促增的应对措施,今年其作用和效果在一些行业、一些月份有了一些显现。我们一些同志就此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对这些说法,我们认为均是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观察不够,结论稍嫌轻率。我们要看到,世界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我国经济虽下大本钱救援,虽各级采取了那么多扭滑促增的措施,有的方面只是效果初现,有的方面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有的方面甚至还有反复波折。5月15日《参考消息》刊的《出口下滑拖累中国经济复苏》一文透露:“中国出口4月与去年同期比下跌22.6%,降幅高于3月份的17.1%”、全国“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3%,低于3月份的8.3%,也低于分析家对4月份增幅的预期”。中央对这个问题是十分清醒和慎重的。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告诫:“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经济复苏过程可能是曲折和复杂的”。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时间到底多大多长?未来经济运行走势到底是什么型?我们都不必去争论,也不必过早断言。我们需要冷静观察,积极应对。在应对上,我们思想上宁愿把这种影响估计得充分一些,时间准备长一些,困难设想得多一些,措施想得更实一些,这对扭滑促增有利无害。

三、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这场由“美国制造”的世界金融危机是一部很好的教材,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也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认真汲取。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全国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南川学习了许多关于科学发展的文件、讲话和资料,也听了多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高质量讲座,这些文件、讲话、资料和讲座,都从不同角度谈到了我国的发展方式问题。这些文件、讲话、资料、讲座和这次世界金融危机都告诉我们:曾经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拼资源、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和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没有生命力了,我国的资源条件、环境容量也已经不能再继续支撑这种发展方式了,这种只顾产业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著名学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出现了问题,依靠资源投入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再持续下去了”,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必然发生改变,我们必然要面临一个新的国际消费环境。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也吸取了教训,已不再向没有信用等级、没有还款能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由于担心失业率将在经济衰退加深之际继续上升,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超前消费意识正在逐渐淡化或退出,国民储蓄增加,消费需求大幅下降,以美国为首的外部需求将持久不足。全球需求大幅缩减,对于世界工厂中国来说,过多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子也行不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扩大内需上来。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各产业必然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竞争环境。西方很多大型企业深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的已经破了产,但更多的企业并没有在那里等待死亡,他们的各类企业都在利用这次危机进行重组、调整、升级,从而甩掉过去的包袱,再轻装上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最发达国家,他们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在前些年,他们将大部分制造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着重保留金融、教育等服务业和科技产业,只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反过来,也使他们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依附海外。这次金融危机显示,那些有良好制造产业的国家所受的负面影响,远没有那些制造业被大量转移出去的国家严重,所以,美、英、法、德等国都重新注重发展自己的各种制造业。这两个因素决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努力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香港最新一期《经济导报》载文称:金融危机蔓延将推动中国增长方式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说:“这场危机启示我们,中国现在到了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了”。危机的应对之策,吴敬琏开出的“药方”是:长期来说,根本问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部失衡的深刻根源,就是经济发展方式。如果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不解决,我国经济中资源过度投入、投资率过高、消费不足、环境破坏、金融体系等问题就都无法解决。现在很多人都说要救亡了,来不及转变发展方式。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要标本兼治,在救火的同时提升产业、改变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孙立平在《金融危机究竟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一文中写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场经济危机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如何理解这个机遇?我认为,最大的机遇,就是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下决心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对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2008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今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要把今年的工作与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强调“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从国情出发统筹谋划,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篇6: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启示

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和经济实体,也对高等教育造成了深刻影响,其原因分析了五个方面,使我们受到的启示有五个方面,要应对挑战,转危为机,抓住机遇,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 者:许青云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刊 名:平顶山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年,卷(期):200924(3)分类号:G642.0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等教育 影响 启示

上一篇:单位对单位授权书模板下一篇:课文梅花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