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的感悟讲义讲义

2024-06-18

哲理故事的感悟讲义讲义(通用6篇)

篇1:哲理故事的感悟讲义讲义

故事的哲理 培养自己成长的心态 闹 钟 的 启 示 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作些什么,明天我该作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象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成功,从设定目标开始 比赛尔是西撒哈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客观存在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没有一个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得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比赛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是雇一个比赛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柱一根本棍跟在后面。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赛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只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尽的形状。比赛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肯??莱文在离开比赛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产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做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赛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象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顿悟 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为了求生存,求成功,我们必须由杂乱中建立秩序,找出一个正常的步调,确定一个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目的地。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设定目标要重视四个因素: 一是了解你想做什么; 二是了解你能做什么; 三是要将愿望和能力、现实相统一; 目标制定

――《成功的故事》 法国一家报纸上进行一次有奖智力竞赛: 如果法国最大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 著名作家贝尔纳回答是: “我救离出口最近的一幅画”!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目标实施》

―――纪易学箭的故事 深山老林师傅让他学两件就能射箭 1)是盯着一个山顶看,看到能不眨眼 ――持之以恒、坚持目标不动摇。2)把跳蚤看细看大,看到能成大象 ――目标放大、坚持对目标分析 在寻找未来目标时!一个从小到大,有些习惯非常好,有些习惯需要改。所以一方面需要学习,一方面要把不好的习惯忘掉。目标是什么??? 生存!稳定!发展!目标的运作: 成功来自自信 自信来自悟性 悟性来自规律 规律来自学习学习来自目标 目标来自决策 决策来自未来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路都走过来,借鉴别人的失败,学习别人的成功,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了。许多人总在琢磨干些什么 就是不琢磨应该知道些什么,新的都是通过学习而来的!新的知识会引导一个新的技能,新的观念提升一个人新的创新能力。“成功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自已 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好、更快的能力。” 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的哀号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想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 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顿悟: 这则故事给我们三个启示:(1)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假若你现在就身处枯井中,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变用来埋葬你的泥土为拯救自己的泥土,即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2)无论绝望与死亡如何惊天动地,有时候走出“枯井”原来就这么简单。(3)驴子走出枯井,从从容容、溜溜达达的境界,应该说是现代人或从困境中走出来的人,面向未来的一种值得控讨和推崇的理念。展 示 真 实 的 自 己 她想要成为一位歌唱家,可是长得并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齿很暴露,每一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里――她都想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她想要表演得很美,结果呢?她使自己大出洋相,总也逃脱不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命运。可是,在那家夜总会里听到这个女孩子唱歌的一个人,认为她很有天分。“我跟你说,”他很直率地说,“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藏的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长得很难看。”这个女孩子非常窘,可是那个男的继续说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长了暴牙就罪大恶极吗?不要去遮掩,张开你的嘴,观众欣赏的是你的歌声。再说,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会带给你好运呢?” 她接受了他的忠告,没有再去注意牙齿。从那时候开始,她只想到她的观众,她张大了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后来,她成为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红星。她的名字叫凯丝??达莉。顿悟: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内心接受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坦然的展示真实的自己,才能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没有必要去掩示自己的缺陷,尽管你是不完美的,但你仍是独一无

二、不可替代的。你喜欢自己,别人也会喜欢你。你珍视自己,别人也会珍视你。期待别人完美是不现实的,期待自己完美则是愚蠢的。喜欢不完美的自己,你将获得对自己的认同和理解;勇敢地展示自己,你将会获得意想不以的成功。所以,不要苛求自己,不要被完美所累,要相信真我的精彩。充满自信的缺陷 远比缺乏自信的美更有魅力 ――著名影星索非亚罗兰年近古稀魅力依旧,她对记者道出保持青春的秘诀 你调整不了别人,但你能调整自己 人的最大敌人是自己!《不研究自身,就决不能深刻了解别人》 连自己的能力都不相信的人 怎样借助他人的力量帮助自己呢? 乔吉拉德“撒”名片 要成功,就要敢于主动出击 哲理的故事 这是一个慕名来听乔吉拉德演讲的人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世界第一推销员乔吉拉德在进行演讲,现场大约有250人。开场前5分钟,有一个助教看见我,说:“您有乔吉拉的名片吗?”我说:“没有啊!”于是他给了我一张。我一看:“世界冠军推销员:乔吉拉德,”哇,好威风!隔了30秒,又一个助教跑过来:“您有乔吉拉德的名牌吗?”我说:“有一张。”他说:“还不够,再给您一张。” 这样,5分钟之后我总共拿到6张乔吉拉德的名片!我想:这个乔吉拉德可能钱太多,没事干,印了一堆名片。后来演讲开始了,74岁的乔吉拉德一到台上就跳上了迪斯科。他的热情使全场立刻疯狂,他问:“你们都想成为世界第一的推销员吗?”我们说:“很想!”“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非常想!”“请问各位有没有我的名片呢?”“有!”“几张?”“3张”、“5张”、“6张”„„ “还不够!”说着乔吉拉德把他的西装打开,将至少3000张名片像撒盐一样“撒”向现场,会场一片疯狂。乔吉拉德说:“各位,这就是我的秘诀。演讲结束。” 故事的哲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真正建立起强势的人际关系,敢于主动出击,勤于反复强化,就是诀窍。合作才能生存 一位生前经常行善的基督徒见到了上帝,他问上帝天堂和地狱有何区别。于是上帝就让天使带到天堂和地狱去参观。到了天堂,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围着桌子吃饭的人都拿着一把十几尽长的勺子。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可爱的人们都在相互喂对面的人吃饭。可以看得出,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天堂就是这个样子呀!他心中非常失望。接着,天使又带他来到地狱参观。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同样的一桌佳肴,他心中纳闷:天堂怎么和地狱一样呀!天使看出了他的疑惑,就对他说:“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人来到桌前人座。每个人手上也都拿着一把十几尽长的勺子。可是由于勺子实在是太长了,每个人都无法把勺子内的饭送到自己口中,这些人都饿得大喊大叫。感悟: 我们生存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生存似变得越来越艰难,然而正是如此,我们才更需要与别人合作。最能有效地运用合作法则的人,生存得最久,而且这个法则适用于任何动物。一个人的才能和力量总是有限的,惟有合作,才能最省时省力、最高效地完成一项复杂的工作。没有别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功。合作与竞争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依相伴,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合作与团精神变得空前重要,只有承认个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闭的危害性,明确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通过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单凭个人力量达不到的目的。让自己变得强大 一位搏击高才参加比赛,自负地以为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却不料在最后的比赛上,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皆竭尽了全力出招攻击,搏击高手警觉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往往能够突破自己的防守,最后,搏击高手没有夺到冠军。他愤愤不平地回去找他的师父,在师父面前,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对打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央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划了一道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搏击高手苦思不解,最后还是放弃继续思考,请教师父。师父在原先那条线的旁边,又划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较之下,原先的那条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重点,不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在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要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正如原先的那条线一般,也就无形中变得较弱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 感悟: 成功不能寄希望于投机取巧,惟一成功捷径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正如一则故事说,一只老虎追赶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赶紧穿上跑鞋开始奔跑,另一个问他:“你跑不过老虎的,为什么还要拼命跑?”那个人回答:“我跑不过老虎,但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只有让自己比对手强大,才能不被淘汰。海明威说过: “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因为只要你心中有光 任何外来的不利因素都扑不灭你对 人生的追求和未来的向往 很多时候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 而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心中有光,那是信念的基点 那是力量的源泉 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 那是打开成功之们的金钥匙!三个人和一只蜘蛛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温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感悟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从这则寓言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由于心态不同,对同一件事,看法千差万别,其结果也截然不同。心态决定一切,一个好的心态可以成就一个人,而一个坏的心态可以毁掉一个人。心态决定命运 一个女儿对她的父亲抱怨,说自己的生命是如何如何痛苦、无助,她是多么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个人惶惶然,只想放弃。她已厌烦了抗拒、挣扎,但是问题似乎一个接着一个,让她豪无招架之力。父亲二话不说,拉起心爱的女儿,走向厨房。他烧了三锅水,当水滚了之后,他在第一个锅子里放进萝卜,第二个锅子里放了一颗蛋,第三个锅中则放进了咖啡。女儿望着父亲,不知所以然,而父亲则只是温柔地握着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说话,静静地看着滚烫的水,煮着锅里的萝卜,蛋和咖啡。一段时间过后,父亲把锅里的萝卜、蛋捞起来各放进碗中,把咖啡滤过倒进杯子,问:“你看到了什么?” 女儿说:“萝卜,蛋和咖啡。” 父亲马女儿拉近,要女儿摸摸经过沸水烧煮的萝卜,萝卜已被煮得软烂,他要女儿拿起一颗蛋,敲碎薄硬的蛋壳,她细心地观察着这颗水煮蛋,然后,他要女儿尝尝咖啡,女儿笑起来,喝着咖啡,闻到浓浓的香味。女儿谦虚恭敬地问:“爸,这是什么意思?” 父亲解释:这三样东西面对相同的环境,她就是滚烫的水,反应却各不相同,原本粗硬、坚实的萝卜,在滚水中却变软了,虚烂了,这个蛋原本非常脆弱,它那薄硬的外壳起初保护了它液体似的蛋黄和蛋清,但是经过滚水的沸腾之后,蛋壳内却变硬了,而粉末似的咖啡却非常特别,在滋烫的热水中,它竟然改变了水。“你呢?我的女儿,你是什么?”父亲慈爱地问虽已长大成人,却一时失去勇气的女儿:“当逆境来到你的门前,你做何反应呢?你是看似坚强的萝卜,但痛苦与逆境到来时却变得软弱,失去力量吗?或者你原来是一颗蛋,有着柔顺易变的心?你是否原是一个有弹性、有潜力的灵魂,但是却在经历死亡、分离、困境之后,变得僵硬顽强?或者,你就像是咖啡,?咖啡将那带来痛苦的沸水改变了,当它的温度高升到一百度时,水变成了美味的咖啡,当水沸腾到最高点时,它就愈加美味。” “如果你像咖啡,当逆境到来,一切不如意时,你就会变得更好,而且将外在的一切转变得更加令人欢喜,懂吗?我的宝贝女儿?你要让逆境摧折你还是你来转变,让身边的一切人事物感觉更美好、更良善?”

感悟 心态决定命运。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你在逆境到来时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改变,使你在逆境的磨厉中变得更加出色、美好。消极的心态,则让你无法面对一个人人生挫折,挑不起生活的重担,只能自甘沉沦,被挫折击垮。人生的挫折、逆境无法避免,惟一能做的就是改变我们的心态。潜 力 无 限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靡殆尽。指导教授是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学生又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顿悟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繁难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培养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遗憾的是,许多情况下,我们认识不到自己具有的潜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首先想到的是畏惧和退缩,因而失去了许多超越自己的机会,只在原地踏步。卡耐基常说:“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何种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走入一种可能激发你的潜能的气氛中,可能激发你走上自我发达之路的环境里。”因为这样,我们的潜能被激发,常能做出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来。勇 敢 说 “不” 汉斯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到这个城市看他。汉斯陪着姑妈在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汉斯身上只有20美元,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对他很好的姑妈的全部资金。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汉斯没办法,只得随她走了进出。俩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汉斯意见时,汉斯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里紧紧抓着那仅有的20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一点也没注意到汉斯的不安,她不住地夸赞着这儿可口的饭菜,汉斯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汉斯走来,汉斯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汉斯说:“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这次来,就是想要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顿悟 人生最大的教训之一是要懂得如何拒绝,在你力不能及的时候,要勇敢地把“不”说出来,否则你将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些活动并不太重要,徒耗宝贵的时间。而更坏的事情是只忙于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这比什么都不干还要糟糕。要真正做到小心谨慎,只是莫管他人闲事还不够,你还得防止别人来管你的闲事。不要对别人有太强的归属感,否则会弄得你自己都不属于自己了。不要滥用友谊,也不要向朋友要求他们不想给的东西。有想象的那么难 有个名为琼斯的新闻记者,极为胆怯怕生,有一天他的上司叫他去访问大法官布兰代斯,琼斯大吃一惊,说道:“我怎能要求单独访问他?布兰代斯不认识我,他怎肯接见我?” 在场的一个记者立刻拿起电话打到布兰代斯的办公室,和大法官的秘书讲话。他说:“我是明星报的琼斯(琼斯在一旁大吃一惊),我奉命访问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他听对方答话,然后说:“谢谢你,1点15分,我按时到。”他把电话放下,对琼斯说:“你的约会安排好了。” 事隔多年,琼斯提到:“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单刀直入的办法,做来不易,却很有用。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次就比较容易一点。” 顿悟 我们开始做某件事前,常常先怀疑自己能否成功,认为自己“做不到”,这只是一种错觉,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其实,一旦我们正视困难,就很可能发现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麻烦。因此,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不要一味地采取消极的态度,不要告诉自己绝对做不到,不要用想像给自己制造困难,直接开始行动就是了。给 自 己 一 个 悬 崖 有一个老人在山里打柴时,拾到一只很小的样子怪怪的鸟,那只怪鸟和出生刚满月的小鸡一样的大小,也许因为他实在太小了,还不会飞,老人就把这只怪鸟带回家给小孙子玩耍。老人的孙子很调皮,他将怪鸟放在小鸡群里,充当母鸡的孩子,让母鸡养育。母鸡没有发现这个异类,全权负起一个母亲的责任。怪鸟一天天长大了,后来人们发现那只怪鸟竟是一只鹰,人们担心鹰再张大一些会吃鸡。为了保护鸡,人们一致强烈要求:要么杀了鹰,要么将它放生,让它永远也别回来。因为和鹰相处的时间长了,有了感情,这一家人自然舍不得杀它,他们决定将鹰放生。让它回归大自然。然而他们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法让鹰重返大自然。他们把鹰带到很远的地方放生,但过不了几天那只鹰就飞回来了,他们驱赶它,不让他进家门,他们甚至将它打得遍体磷伤„„许多办法试过了都不奏效。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原来鹰是眷恋它从小长大的家园,舍不得那个温暖舒适的窝。后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把鹰交给我吧,我会让它重返蓝天,永远不再回来。老人将鹰带到附近一个最陡峭的悬崖峭壁,然后将鹰狠狠向悬崖下的深涧扔去。那只鹰开始也如石头般向下坠去,然而快要到涧底时它终于展开双翅托住了身体,开始缓缓滑翔,然后轻轻拍了拍翅膀,就飞向蔚蓝的天空,它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飞出了人们的视野,永远的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顿悟 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象那只鹰一样,总是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安逸的生活恋恋不舍? 人在面对压力是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我们不必因惧怕逆境和挫折而去当温室里的花朵。温室里的花朵固然可以安全舒适地生活,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逆境来临,首先被摧毁的就是意志力和行动能力的温室花朵,经常接受磨练的人却能创造出崭新的天地,这就是所谓的“置于死地而后生”。因此,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所转机,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给自己一个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哲学家苏格拉底临死前

给自己写好的墓志铭是: 认识你自己 这句名言留传千古而不衰 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不朽的真理 任何发展自己必须不断地认识自己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 自己的坦然才能感知世界的逍遥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性的胜利; 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是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 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 不幸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 改变自己 适应环境 在还没有发明鞋子以前,人们都赤着脚走路,不得不忍受着脚被扎被磨的痛苦。某个国家,有为大臣为了取悦国王,把国王所有的房间都铺上了牛皮,国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觉双脚舒服极了。为了让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感到舒服,国王下令,把全国各地的路都铺上牛皮。众大臣听了国王的话都一筹莫展,知道这实在比登天还难。因为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凑不到足够的牛皮来铺路,而且由此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正在大臣们绞尽脑汁如何劝说国王改变主意是,一个聪明的大臣建议说:大王可以试着用牛皮将脚包起来,再栓上一条绳子捆紧,大王的脚就不会忍受痛苦了。国王听了很惊讶,便收回命令,采纳了建议,于是,鞋子就这样发明了出来。把全国的所有道路都铺上牛皮,这办法虽然可以使国王的脚舒服,但毕竟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笨办法。那个大臣是聪明的,改变自己的脚,比用牛皮把全国的道路都铺上要容易的多。按照第二种办法,只要一小块牛皮,就和将整个世界都用牛皮铺垫起来的效果一样了。顿悟 许多时候,我们应该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周围环境不尽如人意:自然条件的恶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工作压力大,报酬太低„„面对这烦恼,不少人整天抱怨生活待自己太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明白,即使是皇帝,也没有能力让周围的一切如他所愿。对周围的环境,我们可以想办法来改变它,将现实中不令人满意的成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改变环境是很困难的,这时候,我们应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路还是原来的路,境遇还是原来的境遇,而我们的选择灵活了,路和境遇所给予我们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了。如果你希望看到环境改变,那么首先改变自己吧,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让你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能适应环境 人是环境改造过来的 什么创造人? 什么改造人? 环境 适应环境,如何看待人生 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 人应该像水一样 但又不是这样的 这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人生如水,我们即要适应环境 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 我们应该多一点韧性 能够在必要的时候 弯一弯,转一转 因为坚硬容易折断 最棒的玉米 得到他人的赞同,贵在坚持 哲理的故事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玉米。“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棒的玉米自仍然我安慰着„„ 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有来过。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可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有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故事的哲理 也许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的实力,但你是否有耐心在你几近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 传说在天堂上的某一天,上帝和天使们召开一个秘密会议。上帝说:“我要人类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后才能找到幸福快乐,我们把人生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有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高山上,这样人类肯定很难发现,非得付出很多努力不可。” 上帝听了摇摇头。另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大海深处,人们一定发现不了。” 上帝听了还是摇摇头。又有一位天使说:“我看哪,还是把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人类的心中比较好,因为人们总是向外寻找自己的幸福快乐,而从来没有人会想到在自己身上去挖掘这幸福快乐的秘密。” 上帝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从此,这幸福快乐的秘密就藏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像谦虚、合作精神、积极的态度,还有爱心。这些成功的特质几乎都可以在每个人的身上找到,只是许多人没有把这些“成功快乐的资源”运用得好而已。每一个人都可以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们每天遇到的事物,都包含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因为所有事情和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把事情和经验转为绊脚石或者是踏脚石,由你自己决定。人生哲理: 情绪、压力或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系统产生出来的。有能力为自己制造困扰的人,当然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相信自己有能力或凡事有可能,是对自己成功快乐最有效的保证。保持一颗欢乐的心 津巴布韦的乔伊夫人在巴克莱银行负责公共关系,她的办公桌就放置在银行大门内进口处的右边。她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解答顾客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一篇用镜框镶起来的题为《一个微笑》的箴言:“一个微笑不费分文但给予甚多,它使获得者富有,但并不使给予者变穷。一个微笑只是瞬间,但有时对它的记忆却是永远。世上没有一个人富有和强悍得不需要微笑,世上也没有一个人贫穷得无法通过微笑变得富有。一个微笑为家庭带来愉悦,在同事中滋有善意。它嫣然地为友谊传递信息,为疲乏者带来休憩,为沮丧者带来振奋,为悲哀者带来阳光,它是大自然中去除烦恼的灵丹妙药。然而,它却买不到,求不得,借不了,偷不去。因为在被赠予之前,它对任何人都毫无价值可言。有人已疲惫得再也无法给你一个微笑,请你将微笑赠予他们吧,因为没有一个人比无法给予别人微笑的人更需要一个微笑了。” 一位因得到她的指导而受益的职员说:“我学会了微笑的技巧,这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现在不但自己很快乐,也给别人带来了欢乐,我感到我正一步步迈向成功。” 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你要改变自己,重塑迷人的魅力,就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心态、二是行为动作。心态,就是你对待事物的心理态度,这因人而异,有的乐观向上,有的消极悲观,你的改变就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抛弃消极悲观的心态。人生哲理: 在悲伤、痛苦的时候,你要学会用另一种目光来看待世界。同一幅画面,有的人看到的是鲜花之后的墓地,有的人看到的是墓地前的鲜花。悲伤和快乐总是相互依存的而最重要的是你要从悲伤中找出快乐,悲伤可以伴你一时,但快乐可以伴你一世。快乐是你能永远散发迷人魅力的保证。总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一个人的快乐不在他拥有多少 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多少 良心的惩罚 在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忏悔录》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 卢梭小时候,家里很穷,为求生计,只好到一个伯爵家去当小佣人。伯爵家的一个侍女有条漂亮的小丝带,很讨人喜爱。一天,卢梭趁没人的时候,从侍女床头拿走小丝带,跑到院时玩赏起来。正在这时候,有个仆人从他身后走过,发现了卢梭手中的小丝带,立刻报告了伯爵。伯爵大为恼火,就把卢梭叫到身旁,厉声追问起来。卢梭紧张极了,心想,如果承认丝带是自己拿的,那他一定会被辞退。以后再找工作,可就更难了。他结巴了好大一会儿,最后竟撒了个谎,说丝带是小厨娘玛丽永偷给他的。伯爵半信半疑,就让玛丽永过来对质。善良、老实的小玛丽永一听这事,脑瓜子顿时懵了,一边流泪,一边说:“不是我,决不是我!”可卢梭呢?却死死咬住了玛丽永,并把事情的所谓“经过”编造得有鼻子有眼。这下子,伯爵更恼火了,索性将卢梭和玛丽永同时辞退。当两人离开伯爵家时,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有一个是无辜的,说谎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果然,这件事给卢梭带来了终身的痛苦。40年后,他在本人的自己《悔改录》中坦白说“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这种残酷的回忆,常常使我苦恼,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人生哲理: 人都会犯错误,对待错误的态度常常显示一个人的品格。敢于忏悔,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才有机会改正和进步。礼貌就像油漆一样 有一天,在街上,一位青年妇女挡住了威廉的去路,他请她让开,并重复三遍。可她走开时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讲,其实说一句“对不起”或“谢谢”是很容易的。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连“谢谢”这句最基本的话现在都越来越难以听见了。甚至人们在接受礼物后都不写感谢回信了。寄送结婚礼物往往是音讯全无,不知对方收到没有。威廉的一个朋友鼓起勇气给新婚夫妇打电话,告诉他们她已经向邮局提出查找丢失的包裹。而威廉在这方面胆子很小,只敢给新娘的父母打电话问问礼物收到没有。一次,当他询问了新娘的父母后,他们去问女儿时,她的回答却是:“我还没写谢条呢!”新娘的话代表着一种对生活漫不经心的态度。这经常被用来对那些不礼貌的行为进行辩解。例如,直呼你的名字是表示对你友好呵,你对是否按时赴约不大在乎说明你这个人不死板呵,等等。对这些论调我们都很清楚,只是不愿费心思去思考它罢了。人们互相间以礼相待可以使生活变得更方便。不然,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过去,威廉总以为礼貌就像油漆一样,只是为了使人的外表显得好看一些。但有一天,当他发现了油漆的真正价值后,才提出了新的结论。那一,他正巧看见一群黑蚂蚁在他的房间的墙上爬着。它们就从这里打出了一个洞,并继续咬蚀没上油漆的木制底框――而那些漆过的木框则完好无损。从这件事中威廉受到了启发:礼貌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而且也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人生哲理: 我们应该注意礼貌地与人交往的细节,反对那种粗俗无礼和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堕落风气。记住:礼貌和教养绝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善良是一种胸怀 一家餐馆里,一位老太太买了一碗汤,在餐桌前坐下,突然想起忘记取面包。她起身取回面包,重返餐桌,然而令她惊讶的是,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黑皮肤的男子,正在喝着自己的那碗汤。“这个无赖,他为什么喝我的汤?”老太太气呼呼地寻思,“可是也许他太穷了,太饿了,还是一声不吭算了,不过,也不算让他一人把汤全喝了。” 于是,老太太装着若着无其事的样子,与黑人同桌,面对面地坐下,拿起汤匙,不声不响地喝起了汤。就这样,一碗汤被两个人共同喝着,你喝一口,我喝一口。两个人互相看看,都默默无语。这时,黑人突然站起身,端来一盘面条,放在老太太面前,面前上插着两把叉子。两个人继续吃着,吃完后,各身直起身,准备离去。“再见!”老太太友好地说。“再见!”黑人热情地回答。他显得特别愉快,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自认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一位穷困的老人。黑人走后,老太太这才发现,旁边的一张饭桌上,放着一碗无人喝的汤,正是她自己的那一碗。感悟 生活就是这样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乃至怨恨,都会时常发生。只要心地善良、互谅互让,误会、怨恨也能变成令人感动和怀念的往事。善良是一种能力,一种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善良是种胸怀,拥有善良,就会拥有一颗平和的心,能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你所际遇的人和事。善良不是善恶不辩,是非不分,不是对坏人坏事一味放纵、宽容、无原则的愚善,而是一种洞察世事的智慧。善良,会让天地更宽广,万物更明丽,人生更丰盈。例:人生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被需要 这是我们的快乐之源 需要是一种索取 被需要是一种忘我的付出和满足 它使我们在实现社会价值和 个人价值的同时得到快乐 为人处事中 我们尽管大量地给他人以帮助 鼓励/掌声 但那些东西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减少的 懂得放心的人找得到轻松,懂得幸福的人找得到自由,懂得关心的人找得到朋友。天冷不是冷,心寒才是寒。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那年李小姐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在一个离家较远的公司上班。每天清晨7时,公司的专车会准时等候在一个地方接送她和她的同事们。有一天李小姐起晚了,当她匆忙中奔到专车等候的地点时,已经7点过5分。班车开走了。站在空荡荡的马路边,她茫然若失。一种无助和受挫的感觉第一次向她袭来。就在她懊悔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公司的那辆蓝色轿车停在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前。她想起了曾有同事指给她看过那是上司的车,她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她向那车走去,在稍稍犹豫后打开车门悄悄地坐了进去,并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为上司开车的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司机。他从反光镜里已看她多时了。这时,他转过头来对她说:“你不应该坐这车。” “可是我的运气真好。”她如释重负地说。这时,她的上司拿着公文包飞快地走来。待他在前面习惯的位置上坐定后,她才告诉他的上司说:“班车开走了,想搭您的车子。”她以为这一切合情合理,因此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轻松随意。上司愣了一下。但很快坚决地说:“不行,你没有资格坐车。”然后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命令:“请你下去!”她一下子愣住了――这不仅是因为从小到大还没有谁对她这样严厉过,还因为在这之前她没有想过坐这车是需要一种身份的。当时就凭这两条,以她过去的个性是定会重重地关上车门以显示她对小车的不屑一顾,尔后指袖而去。可是那一刻,她想起了迟到将对她意味着什么,而且她那时非常看重这份工作。于是,一向聪明伶俐但缺乏生活经验的她变得从来没有过的软弱。她近乎用乞求的语气对上司说:“我会迟到的。” “ “迟到是你自己的事。”上司冷淡的表情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的余地。她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司机,可是老司机看着前方一言不发。他们在车上僵持了一会儿。最后,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上司打开车门走了出去。坐在车后坐的她,目瞪口呆地看着有些年迈的上司拿着公文包向前走去。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飞弛而去。泪水终于顺着她的脸腮流淌下来。老司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就是这样一个严格的人。时间长了,你就会了解他了。他其实也是为你好。”老司机给她说了自己的故事。他说他也迟到过,那还是在公司创业阶段,“那天他一分钟也没有等我,也不要听我的解释。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他说。她默默地记下了老司机的话,悄悄地拭去泪水,下了车。那天她走出出租车踏进公司大门的时候,上班的钟点正好敲响。她悄悄而有力地将自己的双手紧握在一起,心里第一次为自己充满了无法言语的感动,还有骄傲。从这一天开始,她长大了许多。

感悟 勇于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哪怕为此付出代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卡耐基说:“蠢人才会试图为自己的过错辩护。”而更愚蠢的是试图让别人替自己的错误埋单。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才是明智之举。

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 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 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 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 你得为自己负责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应该学会自救” 蝴蝶的启示 如果把灯泡放进嘴角里„„ 突破“禁区”不一定都是创新 哲理的故事 在英国,灯泡的包装纸上都标有警告――“不要把灯泡放进口中”。有一天我和一个印度朋友在看电视时谈到这件事,他说他们小学的教科书也这么说,因为灯泡放进口中后便会卡住,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来。但我十分怀疑,我认为灯泡的表面是十分光滑的,如果可以放得进嘴里,证明口腔大到足够让其出入,理论上也可以拿出来。但这印度白痴只说:“书上是那么说的,便一定正确。”我被他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弄火了,我们便吵起来。我一肚子火地回了家,拿起一个普通大小的灯泡在床上左思右想,始终认为我没有错,也本着科学家的精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决定要证明给那印度人看。当然,我也做了安全措施――买了一瓶菜油回家,若卡住了便放油,我就不信滑不出来!一切就绪,二话不说便把灯泡放进口中,不消1秒便滑入了口,倒也容易――照这样看要拿出来绝无问题。于是我轻松地推了灯泡一下„„没问题!我放多点力„„OK!我把口张大一些„„不怕!我把口张得最大,放多一点力(要很小心不要弄破灯泡)„„ 天!真的卡住了!好在还有菜油。(30分钟后)我倒了3/4瓶油,其中一半倒了进肚,那灯泡还是动也不动!这时候,我只好打电话求救。正当我按到一半,记起我口中塞了个灯泡――如何说话? 现在我只好向邻居求助,我写了一张便条后便去找邻居家那老妇。她一见我便大呼救命„„我立即给她看我的便条――“请帮我叫一辆出租车,还请告诉司机送我到医院。” 她看了大约1.75分钟后大声狂笑„„15分钟后,出租来了。司机一见我,笑了一会儿(其实他一直没有停过),在路上不停地问我何以这么做,还不停地说我的嘴太小,如果是他的嘴便没有问题。我好想告诉他,无论如何不要试,可惜我开不了口!在医院,我被护士骂了十多分钟,说我浪费她们时间,还要我排一条很长的队。我在人群中等了2.小时,2.小时啊!那些痛楚万分的伤者,看见我都好像不痛了,人人都偷偷笑出来。等排到我,医生把棉花放进我口腔的两侧,然后把灯泡打碎,把碎片一片片地拿出来。我的口肿得很大„„最后他告诉我下回不要试,还要告诉别人我的经验。我告诉他我一定不会了。当我离开医院时,我在想这地球上一定没有像我这么白痴的生物了。但就在我开门离开时,迎面来了一个人,是刚才那租司机„„他口中含着一个灯泡。故事的哲理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管理上,都有许多别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但有的时候,明知是雷区,却由于自己的好奇或自负,相信别人愚蠢而自己聪明,从而一意孤行往里冲,尝试别人所不能,勇气固然可嘉,但也应该懂得:创新不等于自大,前进不等于目空。对着镜子喊:我是最棒的!简单与不简单 哲理的故事 有一位卖百科全书的销售员,是连续6年36个国家的第一名!有人问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说:“每次拜访顾客之前,一定要提早5分钟到,然后――在洗手间里照镜子。把两个手指升到嘴巴里,开始扩张,等感到肌肉松驰了,就对着镜子念:我是世界一流的,我是最棒的!” 有一次他约了位董事长下午2点见面。1点55分,他准时来到洗手间,对着镜子说:“我是最棒的„„”,这时突然有人走了进来。“我是最棒的„„”他继续念。这人笑笑,上完洗手间就走了。1点59分,朋友敲开董事长的门,门一打开,两人都不说话了――刚才在洗手间见过。董事长直接说:“先生,你的产品我要了。”为什么?“因为我拜访客户提早5分钟到,在洗手间里照镜子的做法我早有耳闻,今天又亲眼见了,你这人言行一致,所以我相信你介绍的产品!” 故事的哲理 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学到的成功法则是:准时;提前做准备;自信。很简单、很容易吧?但能够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大家公认为很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数百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聪明的臣子,交代了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 这些聪明人离开老国王后,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十二卷的巨作。老国王看了后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去读完它。把它浓缩一下吧!” 这些聪明人又经过长期的努力工作,几经删减之后,完成了一卷书。然而老国王还是认为它太长了,又命令他们继续浓缩。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浓缩为一页,浓缩为一段,最后则浓缩为一句。老国王看到这句话时,显得很得意,说:“各位先生,这真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并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名千锤百炼的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美国的雷纳??川嘉的例子,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很好的例证。在1928年,川嘉先生继承了一笔10万美元的产业,到了1938年,他却宣告破产。川嘉自己剖析了破产的原因:“我的父亲不但事业成功,而且为人慷慨。”“在我高中的时候,只要我需要钱花用,他就允许我随时用银行的账号开支票,到了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更是精于此道了。我完人不知道钱的价值,更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赚取,我只知道如何用父亲的账号去写支票。” 幸运的是,川嘉先生破产后,及时地调整了自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将失去的产业,都赚了回来,但更重要的是,他把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传给了两个儿子,努力使儿子们明白:凡事均要靠自己的努力,这才是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即使有客观的遗产,也不可过多的指望,因为它属于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这比单独只给他们财富要有意义多了。人生哲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是满足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要需要自己去做。纵使你的父亲能为你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自己努力去做。不然,势必坐吃山空。订 定 目 标 心田上的百合花

有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

有一个高达数千米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

上长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

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她心里知道自己

并不是一株野草

她的内心深处

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

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

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

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

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

他们在私底下嘲笑着 百合

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

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

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 我看她顶上结的不是花苞

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

他们则讥讽百合

你不要做梦了

即使你真的会开花 在这荒郊野外

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 他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

在这断崖边上 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

也不会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

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

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

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

野百合努力的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

她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

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嘈笑她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 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

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

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的开花、结籽 她的种子随着风

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

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里、从乡村

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百合花的芬芳

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

感动地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 “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

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蝴蝶的启示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 他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 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极其可怜的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这个好心好意的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是上天的安排,它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有时候,在我们的生命中需要奋斗乃至挣扎。如果生命中没有障碍,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不会象现在那样强健,我们将永远不能飞翔„„ 我们祈求力量,上帝给我们困难去克服„„ 我们祈求智慧,上帝给出问题让我们去解决„„ 我们企求成功,上帝给我们大脑和强健的肌肉„„ 我们祈求勇气,上帝便设置障碍让我们去克服„„ 我们祈求爱,上帝指引我们去帮助需要关爱的人„„ 我们祈求荣耀,上帝给我们创造荣耀的机会„„ “从上帝那里,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我们祈求的东西;但我们得到了所有必须具备的东西 ” 毫无畏惧地生活,直面所有的障碍和困境,并充满信心地克服!Execu??o: Leandro Valdir Traducción: Fidelia García 什么是心态 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左右我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是命运的主人,我们主宰自己的心灵。98%心态+1%努力+1%机会 成功 七种情绪 1.爱 Love 2.兴奋Sex 3.希望 Hope 4.信心 Faith 5.同情 Sympathy 6.乐观 Optimism 7.忠诚 Loyalty

1.恐惧 Fear 2.仇恨 Hatred 3.愤怒 Anger 4.贪婪 Greed 5.嫉妒 Jealousy 6.报复 Revenge 7.迷信 Superstition 积极 消极

一、积极的:

1、积极心态能激活脑啡。

2、积极的人会散发出精力、愉悦和进取的光芒。

二、消极的:

1、能使人际关系恶化,创造力受损。

2、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三、影响态度的因素是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 强者让思维控制情绪,弱者用情绪控制思维。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蕴藏着新的机会。上帝总是会关注那些对生活用热情的人。处理方法

1、避免与悲观的人为伍。

2、用积极思考的方式刺激体内制造脑啡。

3、不要整日怨天尤人。

4、早上起床,心情要愉快。用积极的方式思考问题。平常的心态平常心态就是面对已经来临或者将要面对的事物的时候保持一种平常临危不乱的态度。如果我们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世界也是正确的。感恩的心态 感谢周围的同事和朋友,感谢身边一切一切的人。感谢缘分相聚。感谢社会和国家。感谢我们自己,感谢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的努力。感谢父母。付出的心态 付出三水:口水、汗水、泪水。过三关:冷水关、面子关、行动关。每天多付出一点点,收获就不仅仅是一点点。所有成功者都是付出者,而不是获取者。要收获之前我们首先要付出,包括我们要知道如何的爱别人。付出我们的爱心。自律的心态 自律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言谈以及自我的约束。首先要求自我的改变,才能感染别人去改变。我们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我们表现最好、做得最完美得工作就是我们经过长久练习而了解得最透彻得工作。很想弃甲而逃,却终于坚持下去; 很想破口大骂,却按捺情绪; 心虚情怯,脸上却仍带着笑容; 真想放弃,却仍苦撑到底。用工作和学习来磨练自己 养成良好的表现习惯 训练自己求胜 自律 自我训练 尊重自己 适当而正确的自尊,往往比其他任何东西更能使人获益。自尊 自尊是成功的基石,它是你灵魂深处自珍自重的感觉。自我认识 从失败中学习成功,在心中制定目标,接受失败。自我激励 用曾经的成功来激励自己,重获力量、恢复乐观。态度积极 热忱是会传染的,在一个积极有劲的人面前,你很难保持冷漠的态度。妥善筹划 面对一时的挫败,要虚心检讨。没有踏实可行的计划,就是天才也无法成功 * * 现代竞争理念: 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 要想超越对手,首先要超越自己 如果你跟着对手熟悉的脚步跳舞 那你每一步踏下去的都是陷阱 领先对手的最好办法是让对手跟你学习唯一优势是技术的创新进度要善于思变 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 居里夫人 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思变就是善于给自己营造危机 自己迎接挑战

篇2:哲理故事的感悟讲义讲义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行业”

“我想跳槽,但是不了解有什么行业比较好”

“我喜欢XXX行业,但是不知道它发展如何”

总括来说,这类问题归结于对意向行业或者公司的了解不足导致的。

想要在找工作中提高命中率,你需要学会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或者公司,然后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意向岗位再去应聘。

本篇文章Hardy教你如何在72小时内快速地去了解一个全新的行业或公司。

01

了解行业的两大重要性

假如你是应届生,正在应聘第一份工作,那么HR会把你默认为一张白纸。但是假如你已经工作了几年,当你想跳槽的时候,HR就会直接用“是否有相关经验”来筛选人,假如你没有相关经验,那么被刷掉的几率很大。

为什么?俗语说“隔行如隔山”,即代表不同行业所要求的能力都是很不一样的,假如你现在在寻找工作的时候是随便决定一个行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发觉不合适再想跳槽的话,难度就很大了。

深入了解一个行业会增加你在面试中的谈资。

很多时候面试官会问求职者:

“你热爱这个行业吗?”

”热爱”

“为什么?”

“嗯......”

真正热爱一个行业不是嘴上简单告诉面试官“我喜欢”就代表你真的喜欢,面试官是从你对这个行业的见解的深度中去判断你到底是否喜欢,是否真的具有热情。

这就好比谈恋爱,一个男生要表达他很喜欢自己的女友,难道是单纯地每天在对方面前说一句“我喜欢你”就可以么?当然不是,而是男友通过日常的相处当中表现出对女友的无微不至,自然而然就表达出自己很喜欢她。

所以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话,能帮助你增加对这个行业的谈资,在面试的时候体现出你对行业了解的深度,从而增加自己的印象分。

举个例子,A,B两位同学同时去面试阿里巴巴,面试官问:“你对阿里巴巴和京东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A说:“我想应该两个都发展得挺好吧,毕竟现在基本我买东西都只去这两家”

B说:“我认为在未来的5年内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的天下。因为阿里巴巴是一家轻电商公司,它只做平台,所以运营资本很低。但是京东是一家重电商公司,有自己的物流,自己的仓储。所以随着电商业务的发展,它未来需要雇佣的快递员,需要租用的仓库会越来越多,这些费用的投入会造成京东自己的压力。”

B说得对不对?不一定对,但是假如他平时不了解这个行业的话,是不可能说出这番具有自己见解色评论,所以假如我应聘,我会选他而不选A,这就是了解一个行业对面试带来的好处。

当然,前提是你不能错得太离谱,例如说“我觉得阿里巴巴可以学习京东白条”,那你就准备好迎接面试官的白眼吧。

02

如何在72小时内了解一个行业/公司?

当我们知道了解行业的重要性以后(Why),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应该如何了解一个行业/公司(How)

一般在了解一个行业和公司的时候会分两个维度:行业层面和产品层面。

行业层面

关于行业层面有以下几个维度需要了解

-市场规模如何

现在盘子有多大,未来增长情况如何

-整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分别都有谁

例如快消行业有原料供应商,厂商如宝洁,下游有零售商如沃尔玛,大润发,天猫,京东等

-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宝洁通过售卖自己生产的产品给零售商盈利,零售商通过售卖供货商的产品给消费者实现盈利

-这些角色是通过什么方式盈利的?

一个公司的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所以了解一家公司是的生意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行业内的前三名公司

一个行业一般前三名公司的动向就代表了整个行业的特点和动向,所以你不断盯着前三名公司就可以。

-不断关注行业内出现的新公司

除了行业的前三名,还不断有一些新公司的出现会颠覆整个行业的技术,商业模式等等。例如大家都热衷的互联网,可能首先想到的BAT,但是现在势头很猛的今日头条,它的信息推送正在改变消费者阅读的习惯,这个也是值得关注的。

产品层面

产品或服务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所以了解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至关重要。一般涉及以下5个维度

-产品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微信,是主要用于即时通信的。

-产品为了谁而设计?

用户群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例如微信用户年龄普遍偏大一点。而**主要是给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用的。

-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该产品?

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的习惯都会不同。不要误以为只有应聘产品,销售,市场相关的人才需要了解意向公司的产品特征。无论你申请什么岗位都需要对公司的核心业务做到了如指掌。

-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即这个产品解决了什么痛点?

-产品近期在市场上有什么动向?

这个产品近期有什么动向?如:它拍了什么广告?推出了什么新功能?收购了哪些新公司?等等...03

快速了解行业/公司的具体途径

上面介绍了在了解一个行业/公司的时候需要知道什么内容,那么我们具体可以去哪里查阅这些信息?

-市场研究网站

如IT199.COM/艾瑞咨询网/易观智库/Talkingdata,或者直接百度搜索“XXX行业报告”

-看书

例如我在研究宝洁的时候就买了它的CEO写得《Playing

to

Win》去看,深入地了解了宝洁公司的文化。

-找大牛

推荐大家去**APP在行在上面花钱约意向行业和岗位的大牛了解。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千万别浪费时间。

04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行业/公司?

了解完意向行业/公司以后,怎么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行业/公司。

首先,建议大家可以百度去做一个性格测试(推荐MBTI),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

然后按照以下五个维度去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行业/公司:

-你可以做什么?

即你有什么能力,你有什么资源

-你喜欢做什么?

一般从你的兴趣出发

-你擅长做什么?

你做什么事情会比别人做得更快更好?

-意向公司需要什么能力?

你可以做的/喜欢做的/擅长做的有什么与之匹配?

-意向公司的工作状态如何?

例如你是一个不喜欢办公室政治的人,那么可能国企单位就不适合你。

总结

愿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前言

成功第一定律

中国古训的启示

职业定位的本质

什么是“从事适合的职业”

什么是天赋

成功第一定律

■ 成功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认为:在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其天生优势——天赋和性格。

■ 人际关系、努力、教育等都很重要,但都不是职业成功的关键。

■ 只要你识别和接受自身的天赋和性格,配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寻找需要你所具备天赋和性格的岗位,持续地使用它们,并坚持下去,就有望成功,有望建立幸福的人生。

这就是世界著名的“优势理论”。职业规划中国网称之为“成功第一定律”。

优势=天生优势+后天优势=(天赋+性格)+(知识+技能)

天生优势——是一个人油然产生并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包括天赋和性格。

知识是所学的事实和课程。技能是做一件事的步骤。

天生优势是遗传和早期形成的。一个人到15、16岁就基本定型了,也就是说其天赋和性格基本形成了。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古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优势是先天的,而后天优势(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所以,天生优势是一个人优势的关键。

例如:作为一名销售员,你能够学会如何介绍你的产品特性(知识),甚至能学会问恰如其分的问题来了解每个潜在客户的需求(一种技能),但是你永远不可能学会如何在恰到好处的时刻以恰到好处的方式,推动这位潜在客户掏钱购买。后者是一个人的天生优势。

有天生优势的人能持续地表现优秀,没有这方面天生优势的人往往表现平平,甚至很差,或者只是有时表现优秀,而不是持续地表现优秀。

虽然有时没有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建立一种优势——有的人是“天生”的销售员,虽然对产品所知廖廖,仅凭其如簧之舌就足以说服客户购买——但是,缺少必需的天生优势是决不可能建立持久的优势的。在许多工作中,你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技能和知识,直到你能基本胜任;但无论什么工作,如果你缺乏必需的天生优势,你就决不可能持续地表现优秀。

优势理论着眼的是职业的战略问题,职业定位就是解决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战略问题。首先,从战略上,你要选择适合你的性格(本我)、并能最多地用到你的天赋优势的职业——就是扬长避短,只选择能充分发挥性格天赋优势的职业,避开会用到自己性格天赋弱点的职业。选定了适合自己的目标职业后,再看要在这个职业上取得成功,需要弥补哪方面的短处,改善哪方面的弱点,这就是一个战术层面的问题。(“木桶理论”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因此,“扬长避短”最重要的是——扬“性格天赋”之长,避“性格天赋”之短。

每个人在他的天生优势方面学习进步最快,成长空间、潜力最大,能够获得的成就也最大。所以,与其把时间精力放在克服弱点上,不如把重点放在发挥天生优势上成长更快、成效更大。

成功职业之道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控制弱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克服弱点上。

所以,我们要尽快走出“只要下功夫,什么都能学会”的误区,不要盲目参加销售技巧、领导艺术以及其它用心良苦的培训,然后指望脱胎换骨。除非你具备必需的天生优势,否则你的进步将很有限。

我们应该首先识别自己的天生优势,然后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继而将它们转化为优势。

中国古训的启示

人们常说:一个人放对了地方就是人才,放错了地方就变成蠢才。这是成功第一定律的生动阐述。

这是个非常简单明了的道理,但很多人就是不重视,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

这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教育的结果。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只要刻苦努力就能成功。

印象最深、影响最广泛的包括我们读的小学课本中写的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现在连一些老一辈的学者都扼腕叹息的是——爱迪生的话当年被人为地去掉了后半句,以至误导了多少学子呀!这后半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迪生的这句话是1929年2月11日爱迪生82岁生日时,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当时也有记者解释成“关键是努力”,为了消除这一误解,爱迪生后来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拥有百分之一的灵感,可以引发更高一级的智慧,经过努力,就能够结出硕果。如果没有灵感,再努力也是白搭。”(请参看

《爱迪生天才名言原有下半句》、《爱迪生论天才(灵感)的真相》、《勤奋与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样教育的目的是好的,主要是为了勉励我们青年人勤奋努力。

同时,为什么铁棒一定要磨成针呢?社会需要针,难道就不需要铁棒吗?我们天生是不一样的,你是“铁棒”我是“针”,你和我一样有用武之地,你当一流“铁棒”,我当一流“针”,为什么一定要让“铁棒”

变成“针”去做“针”的事情呢?

这几年流行成功是靠70%的人际关系和30%的能力的成功学理论之后,许多人似乎茅塞顿开,好象找到了制胜的法宝,又拿出了中国人愚公移山的精神,刻苦磨练并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以便建立广泛而又牢靠的人际关系。所以你看书店里厚黑学呀、如何讨好上司、笼络下属之类的书琳琅满目。

难道我们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千年古训吗!最终结果将会证明这一切的努力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中国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古训:“一个人是命中注定的”或者说是“天注定的”、“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认为它是宿命论。其实它是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用鲜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只是我们一直不明白其深奥之处。

我们认为你的性格决定你的职业定位,决定你从事什么职业成功的机会大、从事什么职业成功的机会小。

职业定位的本质

我们从呀呀学语时,就被灌输要学会讨人喜欢、学会怎样被别人认可,长大后,我们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自觉不自觉地似乎都是为了讨别人喜欢、为了被社会接纳和认可,以至到现在我们弄不清哪些是社会化的我、哪些是真实的我。当我们对现在的工作越来越厌烦、越来越感觉不适应时,我们又重新思考:“我是谁?”本来我们以为对自己、对前途很清晰,现在却感到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感觉到在社会的滚滚洪流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正如我们经常分析某某演员扮演一个角色很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演员的性格特质与角色很相似、是本色演员一样,职业成功的秘诀也是做本色演员。做本色演员得心应手,容易成功;做非本色演员很辛苦,不容易成功。

职业定位就是在社会分工的大舞台上确定能扮演我自己的角色:符合本我,不用经常戴着面具去迎合工作的需要,甚至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并最多地用到我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做本色演员,就是要“做回我自己”。

什么是“从事适合的职业”

假如职业规划师说你不适合做会计,尽管你是学会计的,并不是说你一点都不具备做会计的能力。其实你可能已具备了一定的做会计的能力,假如你去做,也不是说一定会做不来。

“从事适合的职业”就是“做回我自己”、从事适合我自己的职业,代表了五层意思:

1、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最有工作满足感”的职业,就是每天享受工作,而不是每天厌烦上班、对从事的工作感到厌倦甚至痛苦。

2、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进步和发展最快”的职业,最能发挥自己的性格和天赋优势,是职业发展的最佳路径。

3、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一生长期发展”的职业,能取得一生职业生涯长期的成功,而不是依赖某个偶然机会的短时间内的成功。对有些人来说,适合的职业意味着对他是最好的职业,不是唯一可以做得来的职业;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适合的职业可能意味着是唯一能够持续发展的职业,不适合的职业很难持续发展下去。

4、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最成功”的职业,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这个职业上能发展到很高的层次,能取得自己可以获得的最大的成功。

5、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最有竞争优势”的职业,与其他人竞争时有最重要的优势——性格和天赋优势。因为即使一个人有专业的优势或经验的优势,大家都从事同样的工作一段时间后,有性格和天赋优势的人进步更快,在知识和技能上会逐步赶上并超过仅仅有专业优势或经验优势的人,这样这个人的这些后天优势也会逐渐丧失。

什么是天赋

■ 天赋的表现特征

有天赋的人能持续地表现优秀,没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往往表现平平,甚至很差,或者只是有时表现优秀,而不是持续地表现优秀。

天赋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不能在本来没有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获得,只能在有的前提下通过传授、培训来加强。

天赋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的能力,拥有某种天赋,你在学这方面的东西就学得比一般人快,甚至是无师自通。中国人说是“悟性好”。

学习语言的能力就是一种天赋。比如学闽南语。有的女孩,来泉州1年,广东话就说得很地道,听不出是北方人。有的人来泉州10年,闽南语还说不好。

■ 天赋表现的范围

几乎所有的领域或行业。

■ 天赋的分类

按照天赋作用的对象,天赋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与人打交道的天赋

.与物打交道的天赋

3.与数据/信息打交道的天赋

有的人擅长与人打交道,与物打交道,不擅长与数据/信息打交道;有的人擅长与数据/信息打交道,不擅长与人或物打交道。

■ 天赋与职业的关系

天赋是一个人技能的最基本元素,一种天赋可以适用多种不同职业。假如你有很强的空间图形辨认力,既可以表明你有成为一名成功的画家的潜力,也可以表明你有成为一名成功的雕刻家、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的潜力。空间图形辨认力是以上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的最基本元素。

■ 天赋与兴趣的关系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蕴藏着自己的天赋,但兴趣爱好不等于天赋。所以我们可以从自己众多的兴趣爱好中寻找自己的天赋,但我们不能把兴趣爱好当作自己的天赋。

职业生涯规划的诀窍

一天,泰莱神父去医院主持一位病人的临终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的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我还用歌声养活了我的6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我死而无憾。”

歌手的话让神父想起5年前他曾主持过的一次临终忏悔。那次是位富商,而他的忏悔竟然和黑人歌手

差不多。他对神父说:“我喜欢赛车,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没离开过它们。这种工作与兴趣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让我非常满意,而且我还从中赚了大笔的钱,现在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泰莱神父给报社去了一封信,他写道:“人应该怎样活才不会后悔呢?

我想也许做到这两点就够了:

第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第二,想办法从中赚钱谋生。”

后来,这两条原则流传开来,成了美国人公认的“最不后悔的活法”。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

三伯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平日寡言少语。令我对他刮目相看的,是他教育孩子常会说一句朴素而又意蕴深刻的话。这句话就是:你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

三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初中毕业后,三伯让他从师学瓦匠。学了一年,大儿子嫌那砌砖抹灰的活儿既脏又累,不想干了,提出要改学理发。三伯将他臭骂了一顿,教训他说:“干什么不苦,干什么干好了不能干出大名堂?行行出状元呢,你今天学这明天学那,到头来一样也拿不出手,‘艺多不养家’哩。你给我沉住气,认认真真学好一样本事,这辈子就够了。”三伯逼着他又学了一年瓦匠,打下一定基础后,再花钱送他去跟一位姓康的师傅专门学习砌土灶的技术,康师傅在这方面有一手绝活。现在,康师傅已故,大儿子代替他成了方圆百里砌土灶的行家,每天拿着瓦刀忙得不可开交,日子过得十分殷实。

小儿子呢,念完高中,没考上大学,三伯送他到小酒坊去学酿酒。学了一段时间,小儿子就觉得技术已学到家了,想自个儿也开间小酒坊。三伯对他说:“用三两天就能学会一门手艺?做梦吧。告诉你,你得老老实实给我学,直到手艺拿得出手为止。不久,三伯借了一万多元钱,把小儿子送到一家学院自费学习酿酒。后来,小儿子到一家酒厂当了技术员。现在,十年过去了,小儿子已成为那家蒸蒸日上的酒厂的技术权威和生产副厂长了。

想一想三伯的教子哲学,还真有几分道理。人生在世,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不学无术,得过且过,没有掌握半点拿得出的本事肯定不行;虽好学肯干,但目标分散,没有规划,用心不专,这样本事虽多,却大都水平一般,没有一样拿得出手可不行。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秘诀,浓缩起来其实就是三伯的这句精辟之言:你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选择一条路一直走下去

有这么一家人。男的是教师,在一所中专学校教经济学;女的下岗,在街面开一个纽扣店;孩子是女儿,在一普通中学读初三。

男的没有什么爱好,教学之余,除了到图书馆翻翻经济类杂志,就是到妻子的小店转悠转悠。女的也没有什么大志,除了卖纽扣,最多再卖些头饰、胸花之类的小玩意儿。女儿学习也很一般,没拖拉过作业,也没有得过一次奖。总之,一家都是普通人,过的日子也是普通人的日子,平平淡淡、紧紧巴巴。

一天,男的告诉女的,我有一个新发现。女的问,什么发现?男的说,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一份

杂志,介绍的全是世界上的大公司,叫做“五百强”。我发现,他们都是一根筋,一条路。女的问,什么意思?男的说,打个比方,你卖纽扣,就只卖纽扣,卖所有品种的纽扣,店再大,都不卖别的。女的说,这算什么新发现!不就是开专业店吗?男的说,好像是开专业店,但我搞不清楚的是,为什么成为五百强的都是这些专业店,而不是其他的店。这里面一定有名堂。

男的不是个执着的人。但自从有了这个新发现后,从没有放弃诼磨。他认真查阅了世界第一强,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他发现它自始至终只做零售,钱再多都不买地,都不去做房地产。他又查阅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它是世界第二强,一百多年来,也是只做汽车与配件,资产达到八万亿了,都不去做航空和轮船。他还研究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发现此人也是一条路走到底,钱再多,都只做软件,其他行业再赚钱都不去做。男的想,是不是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更容易成为强者?

有了这一认识之后,他有些心动了。一天晚上,他对妻子说,以后再进货,头饰、胸花之类的东西,不要再进了。全进纽扣,有多少品种进多少品种,看看会怎么样。

也许是他发现了天机,也许“从一而终,坚持一条路走到底”这种做法本身就蕴涵着天机。总之,自此之后,一家航空母舰式的纽扣店,在这座城市出现了。所有做纽扣批发和销售的人,来到这座城市,都是这家纽扣店而来。他也因此成了“纽扣大王”。

前不久,这位男教师,请我们吃饭,说是女儿要到英国去了,想庆贺一下。我们原以为是他有钱了,送女儿去英国自费留学。吃了饭才知道,不是这样的。他说,女儿成绩差,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女儿喜欢英语,于是就聘了老师,专门教女儿英语。在一次外企招聘中,女儿因英语好被聘为翻译。这次去英国,是因为女儿在那儿找了份工作。

我曾听说,坚持登一座山峰的人,一定会达到顶峰。现在看来,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强者,一个佼佼者。

你是正常的傻瓜吗?

先出一个题目:如果某日,你下班后照常等公车,但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它还没来,很显然路上出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你的同事小白也过来等车。他看到你的状况就提议一起打车回家。你觉得这未尝不是个好主意,但是细说下来才发现自己的方向和小白恰好相反,一起是不可能了。小白犹豫一下,然后决定自己打车走了。你呢?如果从这里打车回家要花30元钱,乘公交车需要2元钱,你会如何选择?

通常大家会来计算,我既然已经等了很久,也不差这一会儿,所以继续等下去。也许真的10分钟后,车来了。你和一起等待了很久的人群拥挤地回到家里。虽然时间很晚,你也挤得比较疲惫,但是你仍然为自己节省了28元钱而感到高兴。

你的答案是这样的吗?如果是,那么你就是

“正常的傻瓜”。你遵循着自己非理性的感受,却忘记了理性地计算自己的生活。

别不服气,先介绍个概念给你——“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又不可收回的支出,包括金钱、时间、精力等。行为决策理论专家发现,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看此事对自己有无好处,还要看过去自己在此事上是否有过投入,这被称为“沉没成本误区”。

常见的例子是,一个家庭希望孩子学钢琴,花了不少钱给孩子买了钢琴,结果没几天小家伙就厌

倦了。家长看到投资要成为废品,很焦虑,于是找来家庭教师,同时,又给孩子报更贵的班,并且使用逼迫手段。到了最后孩子对钢琴的态度变成了反感。我们看到,家长们因为冲动投入而陷入了沉没成本的深渊,甚至不惜牺牲掉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沉没成本误区让他们完全忘了自己当初买钢琴的初衷——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再想想上面的乘车事件,既然前面已经投入了那么多不可以收回的时间,你完全可以结束这样不确

定的等待,让自己舒服地尽快回家去。只不过,你和小白不同的,偏偏是前面的付出。所以,你更容易因为前面的等待而继续等待。

当然,我也是“正常的傻瓜”之一。前段时间去做名片,为了图方便,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店。结果印出来一看,背面色彩花成一片,显然印刷的机器有问题。老板一再道歉,表示可以帮我重印。我对这家的服务已经很有怀疑,但是想到自己已经在这里印了,也就同意了。等了两天,去店里看,老板说印刷的机器坏了,很快就好。我心里不高兴,但想到已经到了这一步,就等下去吧,反正也没几天的工夫,所以警告了一下就走了。又过了两天,我再去问,老板说,机器修好了,但刚刚又坏了。我火冒三丈,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再等。终于,在我忍无可忍的时候,名片印好了。虽然看起来还是不那么让人满意,不过我已经不打算再耗下去了。就这样,我拿着一盒别别扭扭的名片,结束了我的“沉没成本”噩梦。

前一段时间,股票狂跌,一个朋友坚持不住,终于在低点清仓。他卖完之后不久,股市又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他懊悔不已,又买回原来的股票。我很奇怪,问他为何又投资原来的股票,他说自己其实很看好这支股票,只是当时下跌太快。

损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往往比因等值收益而获得的快乐更大。“损失规避”使我的股民朋友就是在面对损失的时候,失去了理性,放弃了自己本来看好的股票。虽然他常常宣讲长线投资,但是在损失面前,他仍然没能保持理性。

人生里这样的故事太多,有时候,人生本身就是这样的一种投资决策。一个大学同学,上学的时候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业时迫于压力还是从事了相关工作。从上班的那一天起,他就在说跳槽,可是至今,8年过去了,他还在那个职位上痛苦着、抱怨着。每当我问起他为什么不走的时候,他的理由都会是“已经做了这么久了”、“年龄大了”!

人们总是会把注意力放在直接的损失上,却常常忽视自己的机会成本。在等待的岁月里,其实许多机会都已经过去了,人生的激情也慢慢耗尽。

那么,从现在开始,你是打算做“正常的傻瓜”,还是理性的决策者呢?

当然也要说明一下,我们那些“正常”的感性有时候也是可以利用起来,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比如:一次性地交一个月的健身钱,促进自己坚持锻炼。

职业规划就是像巴菲特一样做价值投资

2003年比尔•盖茨访华时,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曾向他询问美国资本市场的情况,盖茨的回答

是:只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其中奥妙——沃伦•巴菲特。

在美国,巴氏被称为“先知”,但在中国,他更多被喻为“股神”:11岁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一个千亿规模的投资帝国。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风靡世界。

同威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驰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这样介绍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

念(详见

复制巴菲特:价值投资私募基金三人谈):

一是集中持股,二是长期持有(实现复利的时间价值)。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在便宜的时候买进一个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很早就发现了价值投资这个真理,然后坚持用一生来实践。

巴菲特在很多场合说过,学证券投资根本不需要上大学,投资其实就是对一些最基本的人生道理的认识,很容易掌握。可是巴菲特又说,大众从来没有过向价值投资靠拢的趋势。价值投资的方法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的确,投资跟人生道理、职业成功的规律是相通的。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刚好对应了职业成功的两个基本原则:

1、专注

2、坚持

一、专注

李驰在采访中说:我们发现世界上那些钱越来越多的富豪们,他们的投资不知不觉都走到一条道

上了。巴菲特也曾经投了近百个股票,但如果把他最成功的十几个主要投资去掉之后就没有什么了。他最赚钱的还是可口可乐、吉利、华盛顿邮报、运通、富国银行等,就这六七个公司为他赚了近300亿美元。这些股票足以成就他投资的成功。还有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他也投了很多股票,但最主要就是花旗银行这一笔投资让他成功的。还有日本的首富系山英太郎,他的成功也是投资了几只日本证券市场的龙头股。这些人的做法不谋而合,超越市场的方法就是集中投资。

实业界也一样,全球500强里搞多元化投资的,一百年来硕果仅存的几乎只有一个通用电气。世界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自始至终只做零售,钱再多都不买地,都不去做房地产,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百多年来,也是只做汽车与配件,资产达到八万亿了,都不去做航空和轮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条路走到底,钱再多,都只做软件,其他行业再赚钱都不去做。在中国,万科专注做房地产,陈天桥就搞一个游戏,李彦宏就搞一个搜索软件,都很成功。

李驰还说:有人研究说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是20世纪的一大骗局,我很赞同。一个人去卖鸡蛋,手上

提20个篮子,每一个篮子放一个鸡蛋,那才是危险,万一拎不好都掉了;不如把一个篮子的提手做结实,可以装满一篮子鸡蛋。

任何一个人的职业成功,都必须要集中精力,把一个“提手做结实”。

集中持股体现了职业成功的基本原则之一:专注

巴菲特在27岁之前尝试过多种不同的工作,做销售、充当法律顾问、管理一家小厂,但最终他将自

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为一名投资家,而且他自始至终只投资股票和外汇,不投资房地产。迈克尔·乔丹成名前曾打过棒球,但最高峰也只是一个二流棒球队的普通队员,后来一心只打篮球,成为举世公认的“篮球飞人”。

最新成功心理学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说:若想使某件事成为你的优势,你就必须能始终如

一地做好它。这意味着,它将成为你的一种可以预测的表现。你偶尔会挥竿打出一个令泰格·伍兹(世界著名高尔夫球星)称羡的妙球,但除非你能重复此举无数次,否则我们就不能称其为优势。而且你必须从做这件事中得到某种油然的满足。唯有在你反复地、愉快地和成功地做一件事时,你的能力才算得上是优势。

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却常常背离这个道理,有时甚至不愿意遵循这个职业成功的基本原则。

许多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觉着那一行更热门、更有意思、更有“钱景””,轻易转行。

许多人很认同:“对!职业成功是要专注”,但到面临具体的职业选择、专业选择时,却经常认为“这个专业太专,就业面太窄、职业发展的机会太窄、找工作难”而放弃专注,转而追求学热门专业、进热门行业。

我们见到许多学热门的管理、经济、英语等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多年来的职业发展都很不顺利。这些专业被称为是“万金油”,可以从事很多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但没有一项很专的技术,所以许多类似这些专业的白领、大学生来咨询职业定位,因为好象什么都能做,又好象什么都做不好,感到很迷茫。

专注就是选择一个很专的领域发展,专到一个很窄的领域,窄到就象姚明那样,既不从政,也不经

商,只做运动员,而且既不做跳高运动员,也不做热门的足球运动员,只做篮球运动员。

二、坚持

李驰接着说:巴菲特在投资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定力。他要是有一天不严格按自己定下的铁律

做,现在的身价可能一百亿都不到。复利的增长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好多人也知道应该怎么赚钱,但他们就是觉得那个太慢,总想投机一下赚一大把,之后再来做价值投资。结果是,有多少炒家能终成大赢家?

记者问:中国股市的有效性还很低,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地方,难道只有价值投资一条路可以赚钱?

李驰说:的确有多种赚钱的方式,但最适合我们走的路、或者说我们愿意走的是这条比较轻松的路,因为这是

“睡得着觉的投资”,是一条快乐而富有的路。做这种风格的资金管理者,我们可以去周游世界,而不必管每天是涨还是跌。至于其他方法,也许短期赚得更多,因为股市永远有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提供了很多赚快钱的机会。但是我感觉,真正能够持续地、有效地保持增长,还是价值投资这条路。

从财富积累的角度来看,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代表,索罗斯是利用市场缺陷投机的对冲基金的代表,两者的财富差距是很大的。索罗斯被大家奉若神明,但每隔几年他就有伤元气的时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索罗斯成功阻击英镑,可是同样的方法在东南亚就以失败告终。所以投机真的不敢说仗仗都赢,以投机的方法是很难持续几十年复利成长的。不像价值投资,一方面可以轻松愉快地工作生活,一方面财富还在不断积累。用真正价值投资这种方法,假设能严格执行,克服各种机制上的限制和人性弱点,找到好企业长期持有,自然会获得满意的回报。

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另一个原则:长期持有,以实现复利的时间价值;对应的职业成功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坚持自己对选择的职业的专注,就是“深挖一口井”。

职场上,我们也看到许多人耐不住性子、急功近利,哪里薪水高就跳到哪里,不为长远的发展着想。不少人的职业目标是:40岁退休,并实现财务自由。

其实,只要你看看富豪榜上那些富豪的年龄:有多少人是在40岁以下的?有多少人是在40岁以前成功的?——你就应该醒悟。

三、前提是方向正确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职业成功的基本原则是专注和坚持,但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方向

正确。就象集中持股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要选对股票一样,职业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要选对职业。

如果职业方向错误,入错了行,再专注、再坚持,也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成功职业指导中心认为:选对职业最关键的不是选最有前景的职业、最热门的职业,而首先是选对

适合自己的职业,然后才是选最有前景的职业。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职业主要不是适合自己的专业的职业,也不是适合自己以前的经验的职业,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性格和天赋,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和天赋优势,然后才考虑是否能利用已经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自己喜欢的、有工作满足感的职业。

人生就像搓麻

雷曼兄弟公司的职员用纸箱搬着他们的杂物走出高大的写字楼——这样的照片让人唏嘘不已。曾经,他们是最让人艳羡的一群人,如今他们丢了工作,更糟糕的是他们不太容易找到新的工作,因为整个行业面临危机,没有倒掉的其他投行都在酝酿裁员,哪里还有新的工作职位可提供。

在美国,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如果能有幸被投行选中,无异于中了彩票。投行提供给他们的是分析员的职位,通常一个职位会从上百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中挑选,起薪是8~10万美元——这个数字是普通大学毕业生起薪的4~5倍。如果再有一个MBA的名头,很快就会成为经理,年薪15~20万美元。这样一直干下去,到40多岁,如果能混到董事总经理的职位,年薪将达到100万美元。在这个行业流行的观点是,拼命的工作等到40多岁的时候富足而退,去过第二个人生——

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日子。

现任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曾经谈到他20年前第一次到华尔街工作时的经历:老板邀请他暑假来公司实习,临走时轻描淡写的说你的酬劳是1600美元。李小加理解的是两个月暑假的报酬,心中暗喜,老板补充说“这是一周的报酬”。

穿西装,挣高薪,坐飞机满天飞,住五星级酒店,吃喝全部报销,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有比这更爽的工作吗?一位在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几年前有五位同事同时考取了MBA,去年毕业,其中的四位去了投行,只有一位回到了咨询行业,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不过,现在那四位中的一位已经丢了工作,剩下的三位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饭碗。

同样的故事在几年前曾经上演过一回。网络烧钱最狠的2000年,我的不少同事都被高薪挖到了网络公司,工资至少翻番。一个哥们儿上班第二个月就买了大房子,第三个月就失业了。他们能告诉你一个月可以给你多少钱,但不能保证你可以挣多长时间。

对于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的投行职员来说,如果是干过几年的中层到谋求上市或者有投资业务的企业谋个副总、总监什么的职位还比较容易。苦的是刚入职不久的新人和年龄偏大的高管。对于缺乏职业积累的新人,到其他行业等于从头干起,薪酬待遇和职业成就感上的落差心理上一时间很难适应。而对于高管,根本找不到可以容身的企业和职位,不少人只能是提前退休去过第二个人生了。

考大学选择专业,是最让家长和学生头疼的事。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选择有可能决定一生命运专业的时候,和农民选选择种什么庄稼一样的盲目,农民总是以今年什么卖的好决定明年种哪种庄稼或经济作物,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因为大家都采用同样的预测方法,第二年大部分人的选择肯定是错误的——因为种的人多,价格一定跌下来。大部分人报考专业的时候,家长们也总是选择目前挣钱多、社会地位高的专业,大学的专业也以这样的逻辑来调整,等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已经远远供大于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全是“黑天鹅”主宰的世界,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完全可以摧毁我们多年建立起来的“天鹅都是白的”的基本判断。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每一只黑天鹅的出现都会严重的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

这么一总结,连我自己也糊涂了,当初我们选择或者被选择学的这个专业到底是对还是错?就算是现在丢了工作的投行职员,虽然有的人会悔不当初,但你能确定过一两年这个行当又吃香起来了吗?

说来说去,按照专业的现实吃香程度来选择专业基本上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在专业或是职业的选择上是否可以保持更轻松的心态,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选择自己最喜欢和最胜任的专业或者职业,享受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过程,并坦然地接受最后的结果。当然,现实的利益是永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只是因素之一。

除了专业和职业本身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最终决定你职业成就的是另外一些因素,你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是否努力——还有,就是机遇。人生的好玩之处就在这里,像搓麻,你的牌技只是你和牌的要素之一,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通过职业规划脱颖而出的诀窍

做本色演员是职业定位的最高原则

可以给自己定位吗?

职业规划师凭什么能给人定位?

我们都想从公司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获得提升,但很多人总是很苦恼:为什么我一直得不到老板的提拔和重用?是老板看不到我的能力?还是不认为我的这种能力对公司很重要?

阿道是一家拥有千名员工的大公司的职员,他也一直为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而苦恼。

一天晚上,他要到仓库去拿东西,刚进仓库,突然停电了,四周漆黑黑,什么也看不见。他摸索周围看有没有蜡烛——没有,也没有找到其它用来照明的东西。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他所触动的一张音乐贺卡响了起来,伴随着悦耳的声音,黑暗中有光亮从纸片间漫溢出来。他打开贺卡,顿时眼前一片光亮,在黑暗中居然能看到周围的东西。

事后,阿道想,这样一张几乎废弃的贺卡,我们平时在日光中或日光灯下只能看到它发出的微弱的光,更不用说照亮四周,没想到会在暗处派上大用场。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找到另一种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呢?阿道似乎从这件事上获得了灵感,很快,他就从他所在的公司跳槽出来,加盟到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并从市场部的一个普通职员开始做起。因为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上良好的素质,不久阿道就被提升为项目部的主任,后来,他又从主任的位置升任项目部经理。然而,他没有在这个位置上久留,又从这家公司跳槽到了另一家更适合自己的公司,并逐渐做到了经理的位置。

后来,就是这位阿道,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当别人请教他成功的经验时,他说:我仅是一粒微弱的星火,如果我还有高明的地方的话,就是我懂得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让微弱的光耀眼一些罢了。我的成功经验就是——在暗处发光。

职业规划中国网认为:“在暗处发光”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所谓“鹤立鸡群”,就是鹤在鸡群中才显得高人一等。我们要把自己放在有竞争优势的地方,离开竞争激烈的地方,避开高手如云的环境。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要想出人头地,我们就要找那些没有老虎的山头,为什么一定要跟老虎去撕拼呢?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在暗处发光”呢?

1、到业绩差的部门发光

如果我们觉得老板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成绩,自己一直得不到重用,可以考虑到业绩差的部门发展。

有的部门业绩差,不是业绩提升不了,而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例如:新成立的部门,刚开始业绩当然不会太好。但只要我们认为有潜力,就可以抓住机会,主动请缨,这可能是我们光芒四射的机会,因为这时候老板容易看到我们的成绩。

又如公司在偏远地方的办事处、分公司,大家都不愿意去,特别是能力强,老板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发展得好的同事,这就是我们去大大发光的机会。老板很欣赏到公司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员工,也会很注意他们的业绩。

2、到小公司发光

如果我们觉得在大公司不显眼,很难脱颖而出,可以考虑去小公司发展。

大公司人才济济,分工很细,“一个萝卜一个炕”,我们想同时在别的工作上发挥锻炼你的能力是很难的;小公司人不多,分工不是那么细,反而给我们多方面发挥锻炼的机会。老板也容易看到我们的成绩,发现我们的能力。同时,中小企业就业机会多。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新增就业机会大多在中小企业。

3、到小城市发光

如果我们觉得在大城市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压力又大,可以考虑去中小城市发展。

大家都往大城市挤,几百人、几千人竞争同一个职位。特别是应届毕业生,舆论都说现在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很难,也呼吁应届毕业生不要眼睛只盯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但这些大学生找工作仍然很认地方,看工作地方是不是大城市,许多人甚至听说是在大城市的工作就认为是好工作,如果自己找到中小城市的工作就觉得不如人,低人一等。

其实,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压力小,更适宜生活,机会也不少。中国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就业机会多,大多数工厂都设在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郊区。

我有一个同学,八十年代末分配到广东的清远,清远偏居广东的最北边,当时很不发达。当时我们觉得很奇怪他怎么愿意到那么偏远的地方。但他是我们同学中最早做总经理的人。

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人才很缺乏,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包括中国的西部地区。这些地方很需要人才,也很重视人才。

4、从小行当发光

如果我们觉得热门行业、热门职业竞争激烈,很难脱颖而出,可以考虑从事小行当,不那么热门的行业,不那么起眼、不那么引人注意的职业。

太多人追求热门行业、热门职业,所以经常是大家都往一条路上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才有了“网络泡沫”、“MBA泡沫”。

我们常常忘了,市场是变化的,进大学时还是人才短缺的热门专业(如金融专业),毕业时可能找工作都困难。这世界变化快,现在的“热门”,可能很快就会变成“冷门”;现在的“冷门”,可能就是以后的“热门”。

选择职业跟做生意、炒股票的道理一样,避开竞争过于激烈的行当,选“冷门”,选暂时不那么起眼、不那么引人注意的职业,喝“头啖汤”。

就算是夕阳产业,社会也很需要,也大有钱赚。重工业不是夕阳产业吗?去年开始钢材价格暴涨,钢铁公司的股票不也节节飙升?就算是不起眼的针现在仍然有广阔的市场。所以,我们要善于做“最后一个售冰者”,假如全中国的针的市场都是你的,你还能不赚吗?

成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前言

为了进一步探讨成功的规律,成功职业指导中心又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学博士Hannah女士就成功和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Hannah博士还特别把她在这方面的亲身经历写下来与大家分享,见下文。职业规划中国网也很欢迎各位朋友来信,就成功和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

职业规划彻底改变了我对自己的看法

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成功人士的画像,这张像可能很清晰,也可能很模糊。例如,我就认为成功的人首先应该很健谈,在各种场合都很自然的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风趣、幽默,此外,有渊博的知识,有教养,不俗气……也正是对成功人士这种认知,使我常常很苦恼,因为我觉得永远做不到,我常常是“超过三个人在一起,我就觉得很孤独”,因为我常觉得自己无法加入(当然,与好朋友或是熟悉的人不是这样)。我很爱读书,也被朋友们看为有才华的那种人,可我自己都有些自卑,觉得我永远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一次无意的职业规划测试,彻底改变了我对自己的看法,我开始认清自己,也开始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有些人善于执行、有些人善于表达、有些人喜欢与很多人在一起、有些人却是选择性的交友,有些人善于管理、有些人长于计划。

我根据测试,开始思考自己,也开始思考别的人,我发现我是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思维逻辑性强,所以在家里是“公理”,永远不会错,而在与人交往方面,因为自己的接纳度较低,就表现为有选择性的交友,我的朋友或我认定为朋友圈的都是挚友,可以说知心话的人,而泛泛之交的朋友很少。同样,接纳度高的人,可能会有许多朋友,但因为常常忙于结交新的朋友,在每个朋友身上所花的时间精力少,挚友反而不多。通过测试,我还发现,自己不适合做销售人员。

寻找职业发展的途径

因此我开始认真思考,我是谁?我的长处在哪里?能让我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又会使我有满足感的职业是什么?我将自己的眼睛从紧跟社会潮流转向注视自我价值,开始认真考虑:什么是适合我的职业?我的本科和硕士是学数学的,但我不喜欢,而且那时也觉得学数学不是很有前途,学到硕士也够了,我的很多同学转向计算机,可我本科时就发现自己非常不喜欢计算机,按照社会价值观,我决定学经济,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证券公司实习时,我发现自己不喜欢面对股票、K线图,分析各公司的状况。测试使我发现,适合我的职业在于面向人的工作,如培训、教育等方面。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在大学里当老师时,自己虽不喜欢这份工作,却那么乐于上课,并且与学生有很好的关系了。

于是我开始尝试做管理培训,果然效果非常好,学员们的反响很大,我自己也很满足。培训、教育果然符合我的性格,并能充分发挥我的天赋——终于找到了我的用武之地。

职业规划测试使我更了解自己

职业规划测试还使我了解到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减少工作压力。如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我对权威度的需求与表现都很高,也就是说分配我工作的人,必须被明确授予这种权利,或是我认可的人,否则我会表示质疑,不服从或不舒服。同样,如果要我负责一件事,也必须有明确的授权。

篇3:哲理故事的感悟讲义讲义

一、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在《语法讲义》中, 朱先生首先提到的语素分类法就是从是否可以独立成句角度来说的。朱先生在解释的同时举出了一些常用的例子, 诸如好、来、葡萄等, 尽管只是一个独立的汉字或词语, 但却可以表达日常生活的具体动作或事物, 这类语素就成为自由语素;而粘着语素要想表达完整的意义必须同其他的语素结合出现。尽管如此, 笔者对“能否单独成句”这样的语素分析标准仍然是有些许疑问的。自由语素尽管可以单独成句, 但是它的基本功能始终还是构词, 只有词语才可以构成完整的短语或句子。关于这一分歧, 学术界也有很多支持的例证。诸如黄伯荣先生的《现代汉语》中对语素和词的区别的论述, 词作为一种造句单位, 它的下级结构单位是语素, 也就说语素的唯一功能就是构词。此外, 张斌版的《现代汉语》也对此分歧有所介绍, 他认为语素的根本属性始终是一种构词单位, 虽然自由语素可以实现独立表意并单独使用, 但是它的这种表意功能在成句描述中始终处于一种备用地位。

由此可见, 绝大多数的现代汉语言学者普遍对自由语素的单独成句功能有所怀疑。因为, 语素之所以要从原始词汇的群落中区分出来, 根本原因就在于语素不可以独立运用, 但词语可以。这种“独立运用”功能主要表现在是否可以独立成句;是否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是否可以单独入句 (如虚词) 。所以语素作为一种构词单位, 它不可以超越这样的一种功能界限, 否则就会混淆二者的本质属性, 不再是两级不同的语法单位了。

因此, 笔者认为自由语素的独立成句功能是远古汉字功能遗留的结果, 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要求。现在汉语中语素的唯一功能只可以是构词, 然后才可以进入更大的句法单位当中。而《语法讲义》当中关于自由语素独立成句的解释似乎是混淆了语素和词语的本质区别, 而这样的矛盾也最终显现在了朱德熙先生后续的论述中。在说明“句子”的概念时, 朱老先生说:句子是由词组成的, 可长可短, 最短的句子只有一个词。在这里, 学生不禁想问:“这里的词又是什么含义呢?是代表语素的那些词, 还是独立的词语呢?”由此看来, 朱老先生最终还是混淆了语素和词语之间的概念界限, 发生了前后矛盾的观点。

所以, 作为一种基本的构词单位, 语素是不应该笼统地分成自由和粘着的。因此, 在语法学当中, 语素至始至终都只是词法研究的对象, 它不属于句法研究的范畴, 所以也就不应该有可不可以单独成句的论述了。这种观点也是《语法讲义》中的核心观点, 句法和词法是两个不同的语法研究系统。所以, 对语素的分类也只能局限在词法研究的范畴内。这一点上, 我个人比较赞同张斌先生对自由和粘着语素的定义, 即能够独立成词, 又能同其他语素自由构词的成为自由语素;只能同其他语素组词存在的称为不自由语素 (粘着语素) 。这样的分类定义也最终使语素的分类方法回归到词法研究的范畴。

二、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对于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的定义, 《语法讲义》中是如此解释的, 在同其他语素结合出现时, 如果出现的位置固定则是定位语素, 反之则为不定位语素。这一提法也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尽管如此, 笔者仍有些许疑问和浅见。上文说到, 作为词法范畴里的一个基本单位, 语素只能同语素构成词语, 而不能相互组成更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而朱先生在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时, 却有些模糊。例如在对定位语素进行举例说明时提到的“吗”和“呢”。朱老认为这两个“语素”属于定位语素, 只能在别的语素后面出现。但是, 我认为“吗、呢”在语法结构中的使用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词法结构的范畴。因为二者出现在句末时充当的始终是两个感叹词, 所以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说, 这两个词并非语素。而朱德熙先生却将其视为语素, 认为其不能单独入句, 如此也就与我前述的观点再一次发生矛盾了。

那到底应该如何定义这样的语素呢?张斌先生的《新编现代汉语》给出了我们答案。他认为像“吗, 呢”这类能独立成词, 但又不能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属于另外一种语素类型, 即单音节语素, 也称半自由语素。由此说明像这一类语素是可以独立成词的。既然是词, 就可以有构句的能力。而在《语法讲义》中, 将其定义为定位语素, 这是不贴切的, 它们至多也算是定义词。

三、构词和语义分歧

由于语素结构短小, 一般的语素都只有一个义项, 但是正如朱先生所说, 汉语和语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同一个语素不仅音有异, 而且义项也不尽相同。由此, 也使从构词角度进行的语素分类更显局限。从汉字的发展来看, 大部分语素都不仅仅只有一个义项, 导致同一个语素出现在两种甚至以上的语素类型当中。例如“化学、化工”中的“化”为不定位语素, 但是到了“气化、绿化”当中则成为了定位语素。这种现象的产生正是同一语素有不同义项的结果。所以, 笔者认为, 尽管这些不同的义项所代表的只是同一个汉字, 但是却应该将他们放在不同的语素分类中。再如《语法讲义》中的一个特别鲜明的例子曾“最”, 朱德熙先生认为“最”属于定位语素, 只能前置。但诸如“中国之最”一类的短语又该怎么解释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后置“最”的含义视为前置“最”的引申义, 但我们仍应该将这两个不同义项看作两个语素。

由此可见, 对语素的语法分类是不该只从构词角度考虑的, 必须要结合每个要素的不同义项, 绝不可一概而论。这种思考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定位和不定位语素, 也可以对辨别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有一定的帮助。例如“经”字, 作为一个单纯词, 可以指经过的动作, 此时为成词语素。但是如果指经线意义时, 就是不成词语素了。因此在规范性文本中, 人们才只会说经过什么的, 而一般不说经什么。由此也足以证明, 语素的分类, 绝不只是单纯地从构词角度出发, 而是应该兼顾语素的义项。因为作为最短小的语法单位, 语素仍然是一个有着音义结合属性的汉字, 所以很容易出现音义的分歧。而在《语法讲义》当中, 对语素的分类极少考虑语素的不同义项, 不得不说是一种解释的遗漏。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中关于语素分类问题的探讨还是有些许不足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学者对语法研究的角度更为细化, 对语素分类的研究也会深入到更为细致的部分, 促进汉语言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张庆翔, 刘焱.现代汉语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晓华.关于《语法讲义》中语素分类问题的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3) .

[4]颜红菊.从义素与语素义的对应关系看义素的分类[J].社会科学家, 2010, (03) .

篇4:谢飞的“电影讲义”

作为内地资深的电影教育家,对于电影的教育,对于新人的培养,对于电影节的作用,对于目前国内电影业的大环境⋯⋯谢飞都有自己鲜明的看法,而其发起创办的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作品影视展,今年也即将举办第十届——对于中国电影,谢飞做的事远不限于单纯的导演角色。

导演的“教育问题”

电影学院的本科教育应该从专业技术出发,“然后到了三四年级,全校再从摄影、剪接和美工等专业中选出有导演基础和潜力的,后两年再向综合创作方向培养”。

在电影的创作、制作中,导演无疑占据了特殊地位。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商业化和市场化方向上的发展,电影大环境对导演提出了新要求。

一方面似乎谁都可以做导演,是否专业出身变得不再重要。实际上,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导演来源最多的是编剧,还有演员,“比如像伊斯特伍德这样的”。国内的导演则很多是学摄影出身,比如张艺谋和顾长卫。此外还有美术设计,“78班16个学故事片美工的现在都成导演了,比如尹力,霍建起是他们班里改行最晚的,在当导演前做过二、三十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在谢飞看来,现在的情况是“条条道路通导演”。

另一方面,导演在成功的电影作品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而对于电影学院等专门院校而言,如何培养适合当下环境的导演,是一个新挑战。对于导演人才的培养,谢飞表示北影也面临着不小压力,毕竟“最近十几年大家都在议论‘导演系出来的成活率低’的话题”。在他看来,当前内地电影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不合适的,培养老师还可以”。

相比单纯的技术性工作,电影导演需要更丰富的阅历。吴宇森就说过“当导演不能太年轻”。对此谢飞表示认同,“22岁大学本科毕业,但全世界的导演拍处女长片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不可能很年轻”。其实就各地电影界的情况来看,历来成名导演中高中毕业后就进电影学院的并不多,“大量都是从别的行业过来的,很多都是从徒弟、副导演干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导演的培养或许不太适合本科教育,“一个高中生进来读几年书就当导演,成活率自然低。”但另一方面,“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也很刻板,进来的人经常在创作上已经没什么潜力了,都是死读书的,特别是博士基本都是搞纯理论”。谢飞自己也曾带过导演系的硕士和博士,他坦言比较失望,“我觉得是在浪费我生命,跑来那么几个人,一些明星一年也不上几次课,三年还要弄出一个论文来,累得我呀,结果最后出来的也不是导演”。

对于导演的培养,多实践无疑比只读书更重要,“想当导演的我就告诉他,赶快去拍片,要是拍不了跑到这儿来,学完了更傻。”谢飞说自己和北京电影学院近几年也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05-09年带了四年制的一个本科班,是按剪接招的,他们出来后的情况就还不错,因为有一项技术打底。”在他看来,电影学院的本科教育应该从专业技术出发,“然后到了三、四年级,全校再从摄影、剪接和美工等专业中选出有导演基础和潜力的,后两年再向综合创作方向培养”。

相比国内传统的影视人才教学,这种更强调专业性和所谓“技术打底”的模式其实更接近当前的国际主流。例如美国纽约大学的电影研究所,其教学就一贯强调实战性,力求学生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接触到电影前期到后制的各项实务,该校毕业的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曾说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某种“求生训练”。谢飞基本认同这样的思路,“导演需要对影视制作各个部门都熟悉,甚至在某些领域有专长。”此外,有技术底子才能保证毕业后有工作,有工作做也才能积累阅历和人脉,后二者对于导演的培养同样必不可缺。“比如拍广告出来的电影导演,像丁晟原来是学美术出身,后来也到北影进修过,他拍的广告很多都是李连杰、成龙这些大明星的广告,这样积累下来人脉就有了,于是他向导演转型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帮他。”谢飞说,现在做导演需要很多资源的支持,“只会说,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长远来看是很难成功。”

作为全国目前惟一的电影专门类院校,北影的眼光似乎还得放得更宽更远。在谢飞看来,对新人的扶持很重要的是“大学后”的培养,他觉得韩国的方式值得借鉴:“韩国电影扶植委员会下设一个韩国电影学院,非学位教育一年制,全国每年招导演6个,不限学历年龄,就看剧本和申请者的专业资历,入选后就想方设法帮你拍。”此外,韩国政府在奖金、减税等各方面对本土新人也多有扶助。谢飞之前也曾建议北影搞一个类似的新生代电影扶植计划,“每年全国招3-5个,看剧本和专业经验,来了我们就指定老师,有个二、三十万的剧本扶植,当剧本成熟后就介绍公司给你投资。”影片拍出来之后还可以协助推广,比如电影节的渠道等,“台湾、香港其实都有专门的推广机构去各大电影节送片。”相比之下,国内目前扶持新人的机制尚未成型,“各界老有各种想法,但精力没有集中到一个好地方,资金也分散了。原来中影集团曾经有一个青年导演计划,但很多事情后来都沒有下文了。”

对于导演的培养,北影的一个传统策略是通过短片来训练人才,“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跟苏联学习后逐渐形成的经验,因为光是学校讲课和跟大师实习,最后还是做不了。”短片制作也是北影从创立起就坚持的方向,“文革前的第一班大概有20个人,毕业拍了5部35mm的黑白故事短片,导演都是两个人拍一部。”谢飞自己就读北影时也是如此,“我是1960年入学,1965年毕业时班上有19个人,拍了两部黑白短片。”

虽然是作业性质的短片,但当时拍电影的成本还是很高,“以前拍一部35mm短片算下来也要15万元,因为胶片、摄影机太贵了。”由于僧多粥少,当时的拍摄还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我那时是班长,需要给每个人分配任务,保证每人都能负责拍摄29-30个镜头”。到了文革后,著名的1978班时各系人数多达157人,“81年我就领着他们做了3个黑白短片,每组也是两个导演。我后来拍的《我们的田野》其实就是源自其中的一个短片,当时是带着学生去北大荒拍,也是两个导演系的学生,摄影则有6个,包括顾长卫和现在北影摄影系的主任穆德远。”

短片拍摄作为北影教学的传统,一直为学院所重视和坚持,即便是在条件最艰苦的时期也是如此,“学校也是采取了各种方法,比如一个短片里一般要容纳2-3个导演系的学生。”即便如此,当年78班导演系的29人中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拍短片的机会,“其他人就跟老师出去实习,像陈凯歌、吴子牛、李少红他们当时就都没拍成,都是通过实习毕业的。”最能干的还属田壮壮,“读书时他就和外头联系拍了一个电视短片《我们的角落》,改编的史铁生的小说,拍得很好。”而到了毕业作品时,田壮壮又和谢小晶等人合作,通过儿童电影制片厂在云南拍摄了一部剧情片《红象》,这也是田壮壮的长片处女作。

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设备的普及,现在拍摄短片越来越容易了,“我们现在每年拍大约20部各种类型的短片作业。”在谢飞看来,短片是最能锻炼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实之前有段时间学校都不拍了,各系自己搞篇论文就毕业,而且那一年导演系没有毕业生,我觉得这可不行,于是就把全校当时600多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召集到礼堂开会。我说今年没有导演本科,所有人都可以写剧本,我们来挑,挑中的就可以拍作业。”最终学院从征集到的200多个小剧本中挑中了几个拍成了35mm彩色短片,其中就包括万玛才旦的《草原》,“他后来的《静静的嘛呢石》其实最初也是个录像带拍的小短片。”加之当时北影组织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也慢慢步入正轨,“这些年各系都开始重视这个影展,都用各种手段让学生拍短片提高能力,加上展映交流,实际上也促进了我们的教学。”

十年国际学生展

“国内的作业和人家根本没法比,别人的很多片子就跟好莱坞大片的片段一样,技术和运作上很成熟,文化内涵也很结实。”

今年11月6日,北影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正式开幕。作为主要创始人和头几届的主要负责者,该活动浸透了谢飞的不少心血。

谈到最初做国际学生展的想法,谢飞说是与当时北影参加了“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有关,“上世纪80年代我就去过国际上几个比较有名的学生影展,像以色列特拉维夫和德国慕尼黑的,发现他们背后都有这个组织支持,当时亚洲还没有类似的活动,我觉得把全世界的学生作业展映给学生看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所以2001年时就开始做这件事。”第一届活动是以北影导演系的名义在网上发的邀请,最终收到了来自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四十部片子,“规模很小,但反响还不错。”

国际学生展一直来的宗旨是“给学生和老师看电影和评电影的机会”。组委会从每年收集的短片里选出九十部以下的作品,展映一周,“每部都是放两遍,不管老师学生看完都要打分,10分制,然后用电脑统计,把老师和学生打的分平均下来,得出总分和名次。”得益于CILECT的资金支持,每年的展映活动还会邀请一些影片主创来京切磋交流,“有的是刚刚毕业,也有在校生。”谢飞说最初的几届活动给北影师生带来了很大震撼,“国内的作业和人家根本没法比,别人的很多片子就跟好莱坞大片的片段一样,技术和运作上很成熟,文化内涵也很结实。”从教学的层面,谢飞觉得学生影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和学生反复讲:你们看过电影打完分就要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个电影分高,为什么你的别人看不懂。”在他看来,评奖不是关键,重要的是看片的过程,“我们现在的影展都太看重评奖了,但忽视了通过评奖来提高大家的审美价值。”

国际学生展从第二届开始正式采用了北影的名义,第三、四届后也渐成规模,“现在我们每年都能收到600-900部来自国内外的各类学生作品”。举办9届以来,这个展映也渐渐在业内也有了一定影响,其选片尤其引人关注,例如2009年在美国上映的动画电影《机器人9号》(Nine)其实是源自导演学生时期的一部短片,后者也曾是当年北影国际学生展的入围作品,“当时老师的分数给了第二名,学生的平均打分则是第一名。”不过另一方面,国际学生展目前的影响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专业的较小范围内,“我们一直都是学生在办,也基本不花什么钱,以前中影集团和时代今典赞助过一些,还有就是CILECT每年支持一点钱”。

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下,尤其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学生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可能和机会。今年第十届展映的合办方包括新媒世纪,“这个公司其实也是我们一个学生做的网站,这次帮我们做些宣传”。对于未来,谢飞和北影也有一些新的思考,“比如每年我们可以从报名的作品里选出60部比较好的,跟视频网站合作做一个网络上的国际学生电影节比赛。”谢飞的想法是通过这种渠道合作将电影节和电视选秀的形式相结合,“比如每月公布10部新的作品,根据网民的点击率、评分和专家评委的评分排出名次;这个月的评选中,上一月的某些选手又可以复活。每个月的冠军都有奖金,选中的也要给一个播出费,六个月完了再选出一个年度冠军,这样就可以让网络展映持续有热点,不断滚大观众量”。谢飞介绍说这个计划实际之前已有进行一些筹备,“本来想今年就做,但是发现太急了。合作方也认为可以,只是觉得两三百万的启动资金太大,版权方面也还需要一个章程。但方案已经有了”。

电影节的核心

开放本就是电影节的天性,也更有利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虽然规模限于学术交流领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影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已具有一些电影节的特征和意义,尤其是在选片等环节的国际性方面。对此,谢飞也很自信,他甚至说,就此而言“全中国最像国际电影节的就是我们这个学生作品展”。

电影节对于一地的电影工业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作为教授,谢飞也是各路电影节的常客。其实作为导演,他也是内地最早一批自主参加国际影展的影人,“我最早是1985年的《湘女潇潇》,那时我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自己拿着片子就送到戛纳去了,当时的主席还很惊讶:怎么你们自己把电影送来了?”最终该片入围了当年戛纳的“一种关注”单元,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的经历让谢飞很难忘,“那时我把拷贝拿去,不久电影节的人来电话问片子是不是缺了一本,说感觉好像有点不连贯。我说没问题啊。等到正式放映的时候,我在下面看才发现真是缺了一本,故事完全跳了,观众都在笑,把我吓了一跳。结果跑到放映室一看,才发现是把拷贝盒子上的“6”和“9”弄倒了,只好停了重新接过,观众也都在座位上等,直到弄好了才重新把片子放完”。

《湘女潇潇》是主动送片,到了1990年的《本命年》,柏林电影节找上了门,“当时那边的选片人跟这边关系很好,《本命年》在做双片时他就看过一次,当时就跟我说是‘Masterpiece’,说得我很惊讶,结果他回去就推荐并选中了。”最终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本命年》获得了杰出个人成就银熊奖,这也使得谢飞成为内地最早一批在三大影展获得肯定的华人导演。紧接着在1994年,他的第七部作品《香魂女》又在柏林跟李安的《喜宴》并列赢得金熊大奖。

在谢飞看来,自从录影带等新的观影手段,尤其是网络出现后,传统的影院电影的功能已经开始下降,“‘大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小电影’时代”。也正因为如此,电影节的意义愈发显得重要,他也一再强调自己对电影节功能的看法——“电影节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主流电影市场的补充。”在他看来,商业电影在全世界都永远是针对一般观众的娱乐片,但“各国的文艺片总要有个出路,这样的需求就导致了国际上众多的电影节活动”。而既然是主流商业市场的补充,那么电影节“就应该提供给观众一些主流市场看不到的电影,特别是一些有文化价值的电影”。在当前好莱坞的垄断状态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不过在国内,电影节的这种积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活动的主办方对宣传无不重视,选片也往往受到业内的很多关注,但在终端层面,“看电影”的问题始终为各界所忽略。“开幕式都是风风光光,一说开始放电影下面人都走光了。全世界只有亚洲这样,对电影毫无兴趣你来电影节干吗?” 在谢飞看来,电影节最重要的意义恰恰就是要给本地观众一个高质量的看片机会,“我们学院刚花了大钱把放映厅的设备从2K的换成4K,就是因为放映的高质量很重要。”但这在国内往往被忽视,“很多地方搞影展,放映条件很差,有些就弄个学校的阶梯教室就放了,主办方也不好好组织大家看,就忙在那边评奖。”这样的电影节远离了电影本身,“大家都忙于评奖,急功近利,不看电影,也没有扩大观众群,这是办电影节的一个误区”。

目前国内各某些电影节、奖的种种问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认识电影节的功能——给观众放电影才是电影节的核心,“像香港电影节,每年差不多都有四十天甚至是两个月的时间展映各国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上海电影节的长处也是每年能有三百来部影片在影院给内地观众放映,这在当地已经形成了氛围。”此外,在国际电影节竞争、抢片激烈的背景下,很多電影节也正是通过放映找到了自身的特色,“釜山每年也没多少国际首映的片子,它就是关注亚洲。台北电影节的一个特色是每年聚焦一个城市,比如今年聚焦的城市是伦敦,那就放很多关于伦敦的电影,每年一个,这样就形成了特色”。

另一方面,电影节的性质决定了其成功需要开放和国际化,但目前在国内,此类活动的审批管理仍然比较严格,尤其是面向国际范围的。国际学生展多年没有做大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包括今年首次举办的“北京电影季”也没有明确采用“电影节”的说法,“其实一直也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但是谁都不去突破,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事。”而在海外,办电影节要简单得多,“绝大多数都是民办,基本就是以民间为主,再加国家支持、社会赞助。”

篇5:哲理故事的感悟讲义讲义

城管“学讲义、悟讲义、用讲义”心得体会

7月19日,**区组织全区宣传系统干部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以下简称《讲义》),会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传达会议精神,学习《讲义》内容,切实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新闻思想工作的认识,指导城管系统工作不断推向纵深。通过连日来的学习,我局深刻认识到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对城市管理部门工作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讲义》的出版,对习近平新闻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阐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实用性,为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要旗帜鲜明一心跟党走,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在数据“大爆炸”的新形势下,全体干部职工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对内对外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我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上到国家,下到单位,都必须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干事业,要时刻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只有道路正确了,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偏离了道路,将会万劫不复。作为城市管理责任部门,应该旗帜鲜明地带领全局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在党的引领下干出一番事业。

要俯下身子为群众办事。通过学习《讲义》,我们认识到现在部分干部正是因为心里没有装下群众,干工作没有为群众的利益出发,才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作为城市管理工作者,每天都在和基层的群众打交道,“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每年春节前,江北的肉农没有合适的地方贩卖年货猪肉,我局想办法在汽车西站搭建临时年货销售点,既解决了周边交通拥堵的问题,又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每年夏天瓜果上市旺季,大量瓜农进城,为让城区的“面子”和瓜农的“肚皮”和谐共存,我局想办法设置瓜果临时销售点,并安排城管队员挑箩当担为腿脚不便的瓜农运送物资,“箩筐城管”的美誉传遍全国……多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我们的工作才真正有了意义,新闻宣传工作才真真切切的“有血有肉”,群众百姓才会打心底为我们的工作点赞。

篇6:哲理故事的感悟讲义讲义

①计征起始日为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第15日为起始日,海关接受申报之日为截止日。

②被海关撤单,需重新申报的。计征起始日为以撤消原电子数据报关单之日起第15日为起始日,以海关重新接受申报之日为截止日。

③超期3个月未向海关申报的,由海关变卖处理。申请人要发还余款的,要扣除相关的费用。例如说仓储费,滞报金等。滞报金的征收以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第15日为起始日,以该3个月期限的最后一日为截止日。

※滞报金的日征收金额,为完税价格的千分之0.5征收。

※以元为单位,不足一元的部分免征。

※起征点为:50元

单选题

某批进口货物,自载运货物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收货人或其代理人仍未向海关申报。这种情况海关应采取下列选项中的何种方式处理:

A、将货物提取变卖,价款扣除各项费税后,余款保存一年,经收货人申请可以发还,逾期无人申请的上缴国库

B

C、将货物没收,全部变价上缴国库

D、将货物扣留,待收货人或其代理人报关时,除按日征收滞报金外,加处罚款

答案:A

解释: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中,还有详细的介绍。

2、申报步骤:

※申报步骤:准备申报单证--申报前看货取样--申报

(1)准备申报单证

①有两类单证:主要单证、随附单证 ※主要单证:报关单

※随附单证:基本单证、特殊单证、预备单证

※基本单证—货运单据和商业单据。

例如:进口提货单、出口装货单、商业发票、装箱单等

※特殊单证—涉及到外贸管制、外汇管制、税率优惠等政策证明文件

例如:进出口许可证、原产地证明、出口收汇核销单、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等

※预备单证—海关审单、征税时可能需调阅或者收取备案的。

例如:贸易合同、进出口企业的有关证明文件

★考点:掌握记忆哪些属于基本单证、哪些属于特殊单证、哪些属于预备单证,要区分开来,容易出题的考点。

多选题:在下列报关单证中,海关认为必要时需查阅或收取的预备单证是:

A.报关委托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

B.货物原产地证明

C.贸易合同

D.提货单或装货单

答案:A、C

解释:B原产地证明归入特殊单证,提货单或装货单属于基本单证。假如说还给出报关单,要知道,报关单属于主要单证。

②准备申报单证的基本原则 ※主要单证(报关单)填制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随附单证(基本单证、特殊单证、预备单证)必须:齐全、有效、合法。※主要单证(报关单)与随附单证数据必须一致。

(2)申报前看货取样(仅对于进口货物而言)

①目的:准确确定进口货物的品名、规格、型号,了解货物的状况,便于正确申报。

②做法:收货人提出申请;海关同意并派员现场监管。海关开具取样记录和取样清单,取样后收货人要在取样记录和取样清单上签字确认。

多选题: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在申报前向海关申请提取货物样品,应具备下列哪几个条件:

A、货物进境没有走私违法嫌疑

B、通过外观无法确定货物的归类情况

C、拟以保税方式向海关申报

D、收货人为A类企业

答案:AB

解释:法律法规的内容中,有详细的解释。通过外观无法确定货物的归类情况时,可向海关申请提取货物样品,但该货物进境没有走私违法嫌疑

(3)申报(重要考点)

采用:电子数据申报和提交纸质报关单申报相结合。

判断题 一般情况下,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申报手续,报关人可自行选择采用纸质报关单或电子数据报关单的形式。两种形式均属法定申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答案:错

解释:一般情况下应采用电子数据申报和提交纸质报关单申报相结合。两种形式均属法定申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02年考题。

①电子数据申报:

※申报方式:(4种)A、终端申报方式B、委托EDI申报方式C、自行EDI方式D、网上申

报方式

※申报结果:(2种)

A、接受申报:通知,表示申报成功。

B、不接受申报: 文提示的问题进行修改,并重新申报。

②提交纸质报关单和随附单证:(时间要掌握,考点。)

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自接到海关“现场交单”或“放行交单”通知之日起10日内,持打印的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并签名盖章,到货物所在地海关提交书面单证并办理相关手续。

结合前面章节的内容思考题:假如说报关单位在10日内没有正当理由,没有按规定持打印的纸质报关单去办理相关手续,海关撤消报关单的,那么对于报关员应该一次记几分?

判断题(2004年考题)在一般情况下,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先以电子数据报关单形式向海关申报,海关接受并审结电子数据报关单后,进出口货物收经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自接到海关“现场交单”或者“放行交单”通知之日起10日内,持打印的纸质报关单,备齐规定的随附单证并签名盖章,到货物所在地海关提交单证并办理相关海关手续。

答案:对

★注意:一旦海关接受申报,该申报数据即产生法律效力,报关单位需对该申报负有法律责任。

(4)修改申报内容或取消申报:(6种情况可以修改,重要考点)注意:海关接受申报后,申报内容不得修改,报关单证不得撤销;确有正当理由,经海关批准,可以修改或撤销 ①、报关人员操作或书写错误造成申报差错,但未发现有走私违规或者其他违法嫌疑的; ②、货物放行后,由于装配、装运等原因造成原申报货物全部或部分退关;

③、进出口货物在装载、运输、存储过程中因溢短装、不可抗力的灭失、短损等原因造成原申报数据与实际货物不符的。

④、根据国际惯例先行采用暂时价格成交、实际结算时按商检品质认定或国际市场实际价格付款方式需要修改原申报单据的。

⑤、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电子数据申报错误的;

⑥、其他特殊情况经海关核准同意的今年的教材与去年相比,删掉了“海关审价、归类审核或专业认定后需对原数据进行修改的”。

增加了一个是“进出口货物在装载、运输、存储过程中因溢短装、不可抗力的灭失、短损等原因造成原申报数据与实际货物不符的。”

★特殊情况:(重要考点)海关已经决定布控、查验的进出口货物,以及涉及到有关案件的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单在“办结”前不得修改或撤消。

多选题:

进出口货物申报后确有正当理由的,经海关同意可修改或撤销申报。下列表述中哪些情况可以修改或撤销货物报关单()。

A、由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电子数据错误的B、海关在办理出口货物的放行手续后,由于装运、配载原因造成原申报货物部分或全部退关的C、海关已经决定布控、查验的进出口货物

D、发送单位或申报单位有关人员在操作或书写上的失误,且未发现有走私违规或者其他违法嫌疑的;

答案:ABD

上一篇:英语面试基本问题下一篇:放风筝的心得体会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