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庆诗歌

2024-06-18

大学校庆诗歌(精选6篇)

篇1:大学校庆诗歌

母校——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地方

在这片充满梦想的热土上,我们工作在思想战线上

我们的梦想是促进党群紧密和谐

我们的梦想是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高水平的郑州大学

我们的梦想是坚持党的领导,为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十五年,记录了多少峥嵘岁月

十五年,镌刻了多少光辉时刻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带领我们劈波斩浪的豪迈身影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上下求索的先贤学者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荣校报国的莘莘学子

回首往昔,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战略已取得丰硕成果

面向未来,我们的改革创新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但,我们坚信郑州大学必将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创新

我们的梦,母校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她是岁月长河中宏伟的画卷

她是我们永远坚守不变的信念

她凝聚着母校几代人的戮力同心

她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笃信仁厚,深思勤勉

敬业奉献,克己奉公

让我们带着信念和梦想继续向未来前进

让创新之舟承载着母校腾飞的梦想起航

让凝聚万千心声的最强之音唱响我们的母校梦

母校——请带着我们的梦想尽情翱翔吧!

篇2:大学校庆诗歌

在这片充满梦想的热土上,我们立志不负青春年华

我们来自世界各地,毕业于知名学府

怀揣着知识与梦想,加入了建设母校的队伍

我们脚下是充满挑战的科研之路,漫长而又令人向往

我们深知,追梦的道路都是这样曲折而漫长

但是那颗追梦的心、永不彷徨

我们将牢记崇高使命,力担历史重任

用我们青春托起母校这轮冉冉升起的旭日

篇3:浅谈大学校庆功能

2013年9月21日, 南京理工大学迎来了建校六十周年的生日, 学校在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庆祝大会, 此次校庆, 学校以“使命、传承、跨越”为主题, 本着“教育为本、彰显特色、简朴热烈、以庆促建”的原则, 组织了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国防科技前沿技术论坛、中外大学校长报告会、第四届国际创新设计与教育论坛、书画名家作品展、师生文艺演出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纵观国内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只是众多举办校庆活动的其中之一, 根据中国校庆官网统计, 每年有大量高校举办校庆活动。高校的校庆为何如此之热, 本文主要从校庆的文化功能论视角进行探析。

1 何谓校庆

校庆即“学校成立的周年纪念”, 是在指定时间组织全校师生、校友、友好单位和相关人士参加的庆祝活动, 常常选择建校之日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作为校庆日, 从学校建设方面来看, 高校举办校庆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展示学校办学成果与综合实力来广泛吸引各种社会资源, 支持学校发展建设。高校校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高校举办的各种仪式性与纪念性的系列活动, 拥有教育性与组织性的特征。随着高校办学的开放化和社会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互动不断增多, 高校的校庆活动也得到了校友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与支持, 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性与社会性特征。

2 校庆的功能

2.1 认识功能

认识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或观念地再现现实的过程及其结果。认识来源于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 外部世界的可知性是认识的可能性的根据。人类理解的过程是受文化现象规范的限制。马克思指出, “人类的情感和人性, 仅仅是因为对象的存在的结果, 人化的自然界的产生, 五官感官的形成是世界所有过去的历史产物。”在文化和认知的过程中, 不同的人显示出不同的社会和历史的理解。作为纪念学校成立以来发展成绩的庆祝活动, 校庆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和纪念, 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 是一所学校在其发展史上的阶段性的标志, 彰显了独特的导向和文化价值功能, 洋溢着清新博雅的大学文化气息, 从这个意义上讲, 庆祝活动是历史遗产的载体, 弘扬学校的传统文化, 成功的庆典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一次文化节和教育节, 校庆仪式的隆重举办也反映了社会对高校价值的充分认同, 它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最佳机会。

2.2 教化功能

教化功能指的是运用文化手段去改造人, 教育人, 通过文化形式, 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成员。近年来, 政府与党大力倡导弘扬, 主张优秀文化, 在教育和思想与宣传战线上提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这四句话就是文化教化功能的具体发挥。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培育“四有”新人, 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3 控制功能

文化的控制功能首先表现在, 它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导向作用。人与动物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人的行为一般而言都是有目的, 具有明确目标指向, 而动物的行为是无目的的。首先, 人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得益于文化的控制功能。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无论是个人、国家, 还是整个民族, 都有自己的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道德观念与思想指导的问题。随着对自然改造的不断深入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和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在如今现实生活中, 人们如果破坏环境, 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 而且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 文化还对人们的行为规范产生一定的影响。自然和社会都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 时时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 人们之间也会有不同的矛盾产生, 但是人们能够和谐相处, 其中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化有很多种,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 都给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正确的准则。最后, 文化还能指挥着人们的行为。文化给人们提供了渊博的知识。借助这种作用, 人们可以大大减少实践和行为的盲目性。

2.4 调节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 人类和社会、自然及人类和人类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文化在协调这些矛盾中间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原来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 统治阶级既要调节他们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还要调剂被统治阶级内部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调节矛盾过程中, 统治阶级除了运用武力调节之外, 道德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理想指导着集体理想和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有力地调节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也调节着本阶级成员的利益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 尽管其它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 但消除了对立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从客观的情况来看,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国家的成份形式和经济组织、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改革而发生变化,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加强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因而部门和部门、地区和地区、个人和个人、个人和集体、行业和行业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 推动了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党和政府就必须采取措施来加强新价值观念体系的建设, 正确引导利益, 同时运用正确的政策手段规范人们的利益行为。

2.5 凝聚功能

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文化具有保持社会认同、促进社会统一和凝聚社会共识和的功能。文化的凝聚功能, 一方面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或抗拒排斥作用,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心理上具有亲和力。从内在的文化育人上讲, 校庆活动在活动宗旨上以文化为主、以“内修”为主, 在规划方案上力求文化品位的凸显;从文化的外在影响力上讲, 它是挖掘社会资源和凸显办学特色的良好契机, 是增强高校组织成员凝聚力的黏合剂, 是促进高校与社会外界之间信息交流的媒介。因此, 成功的校庆能促进大学组织成员对于办学目标的建构、认同和反思, 能发挥大学文化引领社会的导向功能, 能提升大学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能使社会各界和大学的联系和交流更密切。从这个意义上讲, 高校校庆不仅可以在实践上完全担当起文化建构的重任, 而且从文化价值上充分体现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核, 成为大学文化建构的契机。

2.6 审美功能

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人类经常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审视和感受它, 并得出恶、善、丑、美等的看法, 这就是人类文化所具有审美功能。南京理工大学的校庆开展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展示了该校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拓展艺术欣赏和创作的空间, 激发广大同学艺术参与热情, 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积极营造热烈、高雅、富有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 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学校的情怀, 同时也展现大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作能力, 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展板、宣传栏、广播等, 加强对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宣传, 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 鼓励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扩大活动的覆盖面, 提高活动的整体效应。

摘要:本文对南京理工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活动进行总结梳理, 探析校庆的控制、教化、调节、审美、认识、凝聚等功能, 肯定校庆在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南京理工大学,校庆,功能

参考文献

[1]魏德壮, 赵丽萍.当代语境下大学精神文化的构建[J].长治学院学报, 2007 (04) .

[2]钱福新, 肖良.浅谈文化和大学文化[J].宿州学院学报, 2008 (06) .

篇4:大学校庆诗歌

关键词:大学校庆大学精神大学理念

大学校庆本是学校为庆祝其成立周年而进行的纪念性活动。然而,中国一些大学的校庆因为其重形式轻内涵、重场面轻学术、重官员轻师生而广为社会诟病。反观国外一些大学校庆的做法确实值得人们称道。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中国大学校庆,特别是不能只认为国外大学的种种模式和思想是唯一正确的,而忽视了中国大学的历史成长环境和背景。笔者认为,一方面中国大学校庆确实要克服华而不实、铺张浪费、内涵不足的缺点,另一方面又确实需要彰显中国大学的发展成就和价值内涵,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庆文化。

一、中外大学的组织结构差异决定了办校庆的主体不同

反对校庆的人认为,西方大学比较务实,不流行校庆甚至没有校庆,而中国大学喜欢搞校庆主要是好大喜功,欲借校庆之名行敛财、铺张之实。这个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指认了社会上一些中国大学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实际上,搞不搞校庆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判断,其差别背后是一种结构差异。

拿牛津大学来说,它确实没有校庆。但不是因为牛津大学的人有多么务实,而是因为牛津大学创办已有800多年,建校日期已不可考。尽管牛津人组织了一场校史考证活动并得到了7卷资料,但仍然没有找到确切的日子,没有日期校庆也就无从谈起。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深层原因是牛津大学和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大学是完全不同组织运作模式。

牛津大学创建之时没有规划统一的校区,当时学生和教师都租住在牛津城内不同地方。后来为了管理方便就采用独立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逐渐建起了我们今天称之为“学院”的组织结构,至今仍保持着这一传统。每个学院的风格迥异,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而牛津大学本身的主要职能则是统一向外代表各学院,统一安排全校课堂讲授及讨论会,以及统一颁发毕业文凭等工作。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协调性、事务性机构。所以就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和所属学院的关系远超过了与牛津大学本身。每所学院又都有准确的皇家宪章许可的生日(大学学院除外),导致没有校庆的牛津大学却有着丰富多彩的院庆活动。

换句话说,牛津大学没校庆,是因为它是一个完全由各个学院独立履行教育职能的大学。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牛津大学这种组织结构在国外大学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中国大学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一结构,学院是作为大学主体的二级单位来定位的。所以,中国大学校庆的主体必然是学校,校庆是一场共同参与的全校性活动。

同时,笔者倒是觉得牛津大学无校庆这件事可以反过来想想:恰恰是牛津大学当初没有建立一种校庆纪念的惯例,最终导致了建校日期被遗忘。这正体现了人类历史要建立节日纪念活动的必要性,即将某种价值意义以人的生活方式和约定俗成的办法固定进社会历史。

二、中外大学的历史背景差异决定了校庆价值导向不同

国外知名大学当然也有校庆。比如2011年哈佛大学就举办了建校375周年的校庆活动。推崇国外大学校庆的人认为,国外大学校庆注重学术氛围,注重反思历史,反映了大学应有的精神内涵;而中国大学校庆则注重典禮仪式,注重成就总结,缺点就是形式大于内容。这个看法有正确的一面,但也忽视了中外大学历史背景差异所带来的价值导向不同。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西方,我们所认知的大学精神都有着强烈的西方色彩。西方大学最早起源于培养神职人员,神职人员对上帝负责而不服从于世俗,这就形成了西方大学独立于世俗影响之外,虔诚于学问研究的传统。一直到今天,西方大学仍然把不受社会世俗影响作为其主要的价值理念。比如哈佛大学在350周年校庆时,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曾表示希望获得邀请并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结果遭到了哈佛大学校长的断然拒绝。

中国真正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要比西方晚的多。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在内忧外患、迫切希望能学习近代西方先进知识的背景下产生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是同民族、国家的振兴愿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大学从建立之初起,就不是单纯的为学问而学问,更不是一个精神的“伊甸园”,而是为了培养近代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建设人才,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强烈的社会符号和政治符号意义的原因。比如北京大学之于五四运动、清华大学之于庚子赔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大学更是紧密的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历经多次院系调整;改革开放后,高校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我国高等教育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完备的体系和自身的特色。可以说,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也包含了高等教育的历史,中国大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是大学的基本职能,贯穿在这些职能中的终极价值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这是根本区别于西方大学价值观的。因此,中国大学的校庆侧重的不是象牙塔内的精神自足,而是社会历史使命的成就检阅,是创建一所大学目的价值的体现。

三、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庆文化

基于中外大学的差异,中国大学校庆并不一定要完全照搬西方大学校庆的模式,而是应当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庆文化。

一是将成绩总结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教学设施硬件大幅改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高校规模日渐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等等。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早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校庆无疑要充分展示这些成绩。

但同时,从中国大学的时代使命讲还远远没有完成,甚至对于当下的时代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校庆不但要体现成绩,更要体现时代对于中国大学的要求和期许,反思发展过程中的曾经的失误,探讨解决各种制约发展的问题。

二是学校主导与师生参与相结合。中国大学校庆容易走偏的一个表现是学校领导层面和行政工作人员忙活校庆,把校庆作为一种行政事务。而广大师生参与度不高,更多的是以一种被动参与的方式加入其中。

构建中国特色的校庆文化就要把校庆当做一种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把校庆内含的精神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把个人学习、研究活动所包含的个体目标追求同整个大学所代表的民族、国家使命要求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师生都能感受到校庆不仅仅是对于建校日的纪念,更是重温建校的历史目的。这是中国大学在近现代独特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发展所独具的精神价值。

三是学术活动与政治影响相结合。国外大学的校庆活动的重点是一系列的学术活动,这一点现在中国大学校庆也基本涵盖了。当然从学术层次和规模上各个高校不尽相同。但同时,中国大学校庆实际上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影响,起着传播教育政策、阐述国家教育理念的作用。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已经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庆典活动,而是具有国家意志的国家活动。在这样的校庆场合,国家领导人提出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阐述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其深刻的影响远远超过一场庆祝活动本身。

总之,由于中国大学的组织结构、建校的历史背景和承载的历史使命与国外大学有着显著的不同,注定了不能完全用国外大学的价值理念来看待中国大学的校庆文化,中国大学的校庆不仅仅是对于建设好大学本身的精神激励,更是凝聚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号召。突出中国大学的价值理念,大力弘扬为国家民族办教育、干科研的精神,才是中国大学举办校庆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卢新伟,蔡国春.解读大学校庆的价值:组织文化和仪式的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09(05).

[2]李欣.比较视野中的中西传统节日文化[J].中州学刊,2008(04).

[3]陈凡. 牛津为什么从来不搞校庆[N].新京报,2012-10-27(B06).

[4]翟继军.大学校庆功能浅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5]李欣.比较视野中的中西传统节日文化[J].中州学刊,2008(04).

篇5:百年校庆诗歌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在中华民族诸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中

“玉”的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远

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

玉,透明无暇,竭尽忠义之情

玉,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方显其智

玉,锐廉而不忮,不挠而折,尽现勇洁

一百年前,有识之士汪时雍先生怀揣“琢玉”宏志,

只身来到林茂田丰、风淳浴厚的江南偏远小镇

篇6:校庆诗歌

一百年 您那么坚定从容

将永远的变成一本书

厚厚的 记载着曾经的辉煌

封面赫然写着:百年矿大、百年沧桑

您迎着和煦的春风 诞生在19

焦作路矿学堂 铸就着您深深的根基

曾几何时您几经波折

福中矿务、焦作工学院……

在爱国运动中成长 在历史中壮大

几番迁徙 几番坎坷

最终成为美丽的中国矿业大学

您就像北方的汉子般挺拔着

嘹亮的嗓门 厚厚的胸膛

暴风雨来的时候 你继续着思想

一如那尊完美的雕像

用汗用泪用血守着

坚守能源科技教育坚实的理想

一百年 人们传递您的名字

跨越长江 渡过黄河

您依然那样安详

松柏、长廊、呐喊、歌唱

刻在你沧桑的额头

您把深深的根

写进一块矿业的编年史

百年以后 我听历史静静诉说

您的坎坷 您的辉煌 您的理想

就在这里 我的母校

美丽的中国矿业大学

我还能倾听见

林荫里矿大学子朗朗的书声

诠释着他们如诗般美好的梦想

我还能看见

绿茵场上运动健儿激情飞跃

解读着生命与拼搏的内涵

就在这里 我的母校

可以倾听导师们的谆谆教诲

体味岁月的变幻沧桑

铭记深刻严谨的科学精神

感悟生命的存在 感悟人生的价值

一百年 智慧的酝酿 不朽的丰碑

这又是一个光辉的起点

腾飞吧 我的母校 我的矿大

看着您踌躇满志踏上征程

扬起能源科技智慧的风帆

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上一篇:所谓文人——读《品中国文人》有感下一篇: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