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真实案例

2024-06-15

商法真实案例(精选6篇)

篇1:商法真实案例

商法案例个人学习心得

2013201014 民商1301 陈嘉琦

今年,我选择了商法案例研习作为本学期的案例课程,现在已是期中,对6周的学习生活有如下感受。

授课老师郑俊果老师是一位古板而又时髦,严格而又仁慈的老师。说她古板,因为她已有岁数,而且说话方式总是有一些又红又专;说她时髦,虽然她明显比我们大很多,却懂得将电子设备的便利应用于教学之中,在这方面,很多看起来比果果老师年轻的老师都不如她。说她严格,因为这门课可以说是我见过事情最多的课了,不光有ppt展示,还有读后感和笔记检查,简直累得喘不过气来。但同时,在学生们展示ppt时,她会积极的帮学生补充完善,为学生分担压力,我自己做的ppt本来以为自己只能讲15分钟,在老师的补充启发下,我讲了60分钟,在展示的同时自己的ppt演讲技能也有了极大的感悟,组里边的小伙伴们都说,这个老师真是好,别的老师甚至会在展示时挑刺,让学生下不了台。

上大学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采用概念分析的方法来讲解课程,不外呼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讲述,虽然也会举一些案例,但是却都是一概而过,印象不是很深刻。而商法的课主要是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课,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明确说不会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讲,一开始时我也是找不到方向,觉得不知道应该怎么预习,只能在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步骤来学习。这让曾经苦刷题海,以解决问题为学习重点的高中学习方式受到了挫败,但是,在商法案例研习这门课中,通过对不同案例的研究,让我回到了独立思考,交流提高的良性学习中,同时还在ppt展示,完成笔记,完成每周读后感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人生境界。

整个商法课上完后,我觉得在之前学习的商法课程内容又有了极大的巩固和延伸,深刻感受到了作为商人的魅力。明白了不管是在企业当中还是在社会当中,应该如何权衡利益关系,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发挥自身长处,达到自己目的的成功之道。

学习这门课后,我对于商法这门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所为的商法人的“大气”让人深感钦佩。法律学习,且学且用心,这就是我的心得体会,谢谢。

篇2:商法真实案例

二、甲、乙、丙分别出资5万元、10万元和35万元,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甲、乙的出资为现金,丙的出资为房产。公司成立后,又吸收丁出资现金10万元入股。半年后,该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巨额债务。法院在执行中查明,丙作为出资的房产仅值15万元。又查明,丙现有可执行的个人财产10万元。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对此应如何处理?(B)

A

B

C

D

三、某省辖市有4家生产经营化工产品的集体企业,拟设立一股份公司,只发行定向募集的记名股票。总注册资本为400万元,每个企业各承担90万元。在经过该市有关领导的同意后,正式开始筹建。4个发起人各认购90万元,其余130万元向其他企业募集,并规定,只要支付购买股票的资金,即时就交付股票,无论公司是否成立。且为了吸引企业购买,可将每股1元优惠到每股0.9元。一个月后,股款全部募足,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但参加人员所代表的股份总数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主要是有两个发起人改变主意,抽回了其股本。创立大会决定仍要成立公司,就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了申请书,但公司登记机关认为根本达不到设立股份公司的条件,且违法之处甚多,不予登记。此时,发起人也心灰意懒,宣布不成立公司了,各股东的股本也随即退回。但这样一来,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及以公司名义欠的债务达12万元,加上被退回股本的发起人以外的股东要求赔偿利息损失3万元,合计15万元的债务,各发起人之间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承担。各债权人于是推选2名代表到法院状告4个发起人,要求偿还债务。4个发起人辩称,公司不能成立,大家都有责任,因此各人损失自己承担。

1.本案的股份公司成立过程中有哪些违法之处?

2.本案4个发起人是否应承担公司不能成立时所产生的债务?

答案: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本案的股份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有如下违法之处:

1.公司登记成立前不得向股东交付股票,而非本案只要认购就交付股票,不管公司成立与否;

2.股票只能按票面金额或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而不得低于票面金额发行,本案中的优惠是错误的;

3.创立大会不足法定代表股份总数的认股人。法定为超过二分之一才可举行创立大会;

4.两名发起人私自抽回股本。公司法规定,除未按期募足股份,发起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或创立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外,发起人、认股人缴纳股款后不得抽回其股本。

基于上述违法之处,故公司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导致公司不得成立。对于公司在设立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和债务,在公司不能成立时,《公司法》规定由发起人负连带偿还责任,且对于返还股本的利息也负连带偿还责任。因此,本案中4名被告应对原告提出的15万元债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法院判决由他们均摊是合理的。此外,若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因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公司成立后,还应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四、燎原石油有限公司由甲、乙股东投资设立,远大石油有限公司由丙、丁投资设立。之后不久,燎原石油公司被远大石油公司合并,股东为甲、乙、丙、丁。合并前,燎原石油有限公司尚有500万元债务未偿还。合并完成后,该债务的偿还者为(C)。

A 甲和乙

B 由两家公司协议规定

C 合并后的远大石油公司

D 合并后的远大石油公司的甲乙丙丁

五、甲股份有限公司经董事会决议,变更公司章程,在其营业范围内增加“制售成衣”一项,但尚未向工商行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对甲公司变更公司章程的行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C)

A.因其是董事会做出的决议,故不能发生变更效力

B.董事会可以对此作出决议,但其未向工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而不发生变更效力

C.应由股东会作出决议,自决议生效时发生变更效力

D.应由董事会作出决议,并自办理变更登记时发生变更效力

六、甲、乙、丙要组建一有限责任公司,其公司章程中的下列(D)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

A、注册资本额为80万元

B、甲货币出资30万元,乙实物出资30万元,丙货币出资10万元、专利权出资10万元

C、甲可以不经乙的同意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丙

D、经全体股东同意,股东才可抽回投资

七、中国某厂与美国一商人,意建立一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双方签订了一份企业合同,其部分条款如下:

(1)合营企业注册资本为900万美元,其中中方出资680万美元,美方出资220万美元;

(2)合营企业的董事长只能由中方担任,副董事长由美方担任;

(3)合营企业注册资本在合资期间内既可增加也可减少;

(4)经董事会聘请,企业的总经理可以由中方担任;

(5)中方合资企业应向美方支付技术转让费,美方应向中方交纳场地使用费;

(6)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应提交外国的仲裁院裁决,并适用所在国的法律。请分析以上六条是否合法。

答案:

1、美方出资比例未达到注册资本的25%以上。

2、合资企业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由合营双方协商担任或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只由中方担任是不合法的;

3、法律规定,合营企业在合营期间内,合营资本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4、合营企业的总经理经董事会聘请可以由中方担任,是合法的5、合营企业为股权式企业,双方投资和合资条件已折换成股份了,不存在一方向另一方交任何费用的问题;

6、合营企业的合同履行发生争议时,应该按中国法律解决,不能使用外国法律。

八、中日两个企业,双方签署了一份合营企业合同,部分摘要如下,请指出条款中的错误:

(2)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国其他法律以及日本的法律,同意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3)公司中的名称为“中日某某印染公司”;

(5)甲乙双方对合营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

(7)双方出资方式如下:甲方现金200万元,厂房折合30万元,场地使用权为20万元;乙方现金100万元,工业产权100万元,双方出资额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前一次交清;

(10)乙方从企业获利后的第二年,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提取10%的出资额;

(13)总经理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14)本合同从签字起生效,中方上级总管批准之日为企业成立之日;

(18)对本合同及其附件的修改,经甲、乙双方签署书面协议后即告生效。

答案:

存在以下几点错误:

1、因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只能遵循中国的法律;

2、名称应为“中日某某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写清“有限责任”;

3、甲、乙双方承担有限责任;

4、乙方工业产权出资额超过双方投资总额(450万)的法定规定的20%;

5、中外合资与中外合作不同无此规定,不能提前收回投资,应删除此规定;

6、法定代表人应为董事长;

7、本合同自审批机会批准后生效,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为企业成立之日。

8、应改为:对本合同及其附页的修改,经甲、乙双方签署书面协议,并报审批机关批准后即告生效。

九、中、德双方企业意共同建立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双方约定:

合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

德方在出资比例中所占比重为20%;

全部注册资本为200万美元;

企业投资总额为600万美元;

双方按注册资本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和损失;

合营企业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利机构,以企业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

问:该合营企业在设立中有何不符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地方?该合同应如何定立?答:

1、其组织形式有问题。中外合资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

2、德方不得低于25%。

3、企业投资总额为300~1000万美元的(600万),注册资本不得低于其投资的二分之一,即300万美元。

4、中外合资企业以董事会为最高权利机构,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

双方应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来签订合同。

十、案例:甲、乙、丙共同出资设立一合伙企业,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甲拟

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借款。根据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B、C)。

A.无需经乙、丙同意,甲可以出质;

B.经乙、丙同意,甲可以出质;

C.未经乙、丙同意,甲私自出质的,其行为无效;

D.未经乙、丙同意,甲私自出质的,按退伙处理

十一、甲、乙、丙合伙经营汽车运输业务。因生意好,甲想让其弟丁参加合伙,乙同意,但丙反对。甲以多数人同意为由安排丁参与经营。

后合伙经营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8万元损失。四人为该8万元损失分担问题诉至法院。本案应如何处理?(C)

A.由甲、乙、丁分担8万元

B.由甲、乙、丙、丁分担8万元

C.由甲、乙、丙分担8万元

D.由甲、乙、丙承担大部分,丁承担小部分

(选C,丁不能成为合伙人,因为合伙人新入伙需要取得全部合伙人的同意。因为丙对此表示反对,所以,丁没有取得合伙人的资格。8万元的损失应由甲乙丙分担,因为丁没有取得合伙人资格,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不承担连带责任)

十二、李某、简某等人共同设立一个名为“速过会”普通合伙企业,从事注册会计师培训业务,请问下列哪些行为需要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方可作出?(ABC)

A.将企业名称改为“会速过”

B.将本企业所有的剩余办公场所出资

C.以本企业的名义为培训老师提供担保

D.销售一批培训教材

十三、案例:甲乙丙丁共同投资设立了一个有限合伙企业,其中甲乙为普通合伙人,丙丁为有限合伙人。后因该合伙企业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下面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CD)多选

A.债权人可以根据企业破产法申请该合伙企业破产

B.债权人可以要求任意一个合伙人清偿全部债务

C.债权人只能要求甲乙清偿全部债务

D.如果该合伙企业被宣告破产,则甲乙仍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十四、案例:国有企业甲、合伙企业乙、自然人丙协商,拟共同投资设立一合伙企业。下面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BC)多选

A.拟设立的合伙企业可以是普通合伙企业,也可以是有限合伙企业

B.乙不能以劳务作为出资方式

C.三方可以约定丙按固定数额分配红利而不承担亏损

D.三方可以约定不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而吸收新的合伙人

十五、案例:甲乙丙丁设立一个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中约定了如下内容,哪些符合法律规定(BC)多选

A.甲仅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同时被推举为合伙事务执行人

B.丙以劳务出资,为普通合伙人,其出资份额经各合伙人商定为5万元

C.合伙企业的利润呦甲、乙、丁三人分配,丙仅按比例提取劳务报酬

篇3: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探讨

一、案例及案例教学的内涵解读

案例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进行的客观描述, 以备查询和再现。

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 对各层次属性不同的排列组合、不同的取舍形成了不同的案例教学概念, 也反映出对该教学法不同的认识程度。

大多数对案例教学的界定着眼于它的教学方式上。“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 结合教学主题, 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 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 就是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 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 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 强调师生对案例共同进行讨论, 并写出有关案例分析报告。”[3]这些界定对案例教学中的一些核心要素都有强调, 侧重面不一样。

下面是一则比较完整的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 它也代表本研究对案例教学的界定: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运用挑选出来的案例材料, 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 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4]。

二、国际商法案例教学的价值分析

目前, 我国高校国际商法的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中国高校传统的讲授式教育还是有其优越性的, 如传授的专业知识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 便于学生作笔记和掌握。但是, 讲授式方法存在着其特有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 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和法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主要是书本法律知识和经过教授智力加工的研究成果, 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具体、充分地讨论实际案例。虽然近些年来, 教育界一直在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改变讲授式方法给学生带来的被动局面。但在这方面我们同其他国家相比做得还很不够。我们的教学方法应当移植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改变单向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

(一)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国际商法》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 单调的法律条文和基本概念众多, 专业性强, 内容庞杂, 具有枯燥性的特点, 如果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 照本宣科,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更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逼真的事例引入课堂, 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学, 就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 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商法》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习国际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其运用于国际商事交往实践中。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 能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式的理论知识, 却难以获得运用该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由于通过让学生认真分析案例, 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开展, 通常是由教师事先选择教学案例, 通过教学案例的呈现创设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就是在围绕这个具体案例开展的分析讨论中进行的。学生通过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潜移默化中便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 学会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 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 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空间, 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实践证明, 一个彼此合作、相互支持的团体的学习效果, 要远远好于单个人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讲授方法中很难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 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专业知识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应该会涉及很多问题,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不能单纯依靠某一部分的内容去分析整个案例, 必须对学习的整体内容都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前后融通、综合运用。所以, 案例教学在无形之中将学生所学习到的全部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在将课程不同内容和知识点系统化方面起到了红线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 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要实行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切不可提倡了案例教学, 而丢弃了理论教学, 因为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铺垫, 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 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开展案例教学不是替代理论教学, 讲授教学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应选择典型的案例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 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 关键在于所选用案例能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需要。教师应精选并提炼国际贸易法方面的现实典型判例充实国际商法案例库, 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因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而在通过案例分析,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的一般原理原则,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越经典, 学生就越有兴趣, 参与程度就越高, 学习收获也就越大。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俄罗斯等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因此, 我们也应特别注意选用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关的典型案例。

(三) 应注意及时更新案例

国际商法的案例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商法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国际贸易具有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 国际贸易活动在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 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 必须适应国际商法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案例教学选择的案例必须不断更新, 才能保证实际教学的需要。

(四) 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 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 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结果[5]。案例教学在时间和效益上存在着矛盾, 案例教学需要耗费的时间较多, 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

总而言之, 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在实践上是必要的, 是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在国际商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提高,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 增长实际操作能力。不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参考文献

[1]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4 (, 2) :38-39.

[2]杨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学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6 (8) :44.

[3]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1 (, 6) :13.

[4]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增刊:98-99.

篇4:商法案例教学模式的拓展探索

关键词:商法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一、问题提出与意义追问

“法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使法律人能够认识法律,具有法律思维、解决争议的能力”。法学乃实用之学,法学学习的目的在处理实际问题。在此意义上,本科法学教育应当定位于法律人的培养,即要他们在理解法律的基础上锻炼解决法律问题的技能,形成用法律思维对待社会问题的习惯。

此点,在商法课程教学上尤为突出,因为商法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特别强调操作性的学科。因此,在进行法律素养潜移默化熏陶的同时,本科阶段的商法学课程目标更应强调学生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实践技能的教育,要让学生在民法基本理念与制度的基础上,了解商事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商法各个制度基本内涵与展开原理,培养学生以商法原理与制度规定来思考市场问题、规划交易活动、解决市场交易纠纷的习惯和能力。

显然,以理论讲授、逻辑推演、规则解释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商法教学目标的需要。如果把职业技能教育与培养应当放在商法教学目标的首位,那么理论教育则只是职业基础素养教育的一个基础或手段。因此,教师的讲授只是教学展开的一个辅助手段,而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才是根本所依。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当前,各个法学院校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法学教育改革运动,在包括商法在内的各门课程教学中引进了上述很多实践教学环节,极力推行了一些新型的法学实践性教育模式。其中,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教学实践等四种模式最为法学教育工作者推崇。不过,由于本身存在严重缺陷,要么与现实生活脱节,要么组织性差、学生参与度低,这些教学改革事实上已经陷入另外一重困境。这种困境,在商法课程教学中尤为严重。

笔者认为,法学特别是商法学的所有教学改革要获得实效,应当有两个坚持:坚持选择适宜的案例为教学基本素材,坚持课堂教学这个基本阵地。也就是说,案例材料与课堂环节,是整个商法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两个关键要素。

为此,西南政法大学商法学教学团队提出并且广泛推行了以案例为教学基本素材、以课堂为教学基本组织方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在强调教师的高度组织性与学生的广泛参与性的基础上,选择讲授、研习、讨论、实验模拟等手段,实现社会经济实践与课堂教学、交易常识传授与法律知识传授、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等之间最大程度的结合,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回避案例教学本身的缺陷。比如,事实细节的介绍占用太多时间而无暇给学生提供必须的法学知识信息,无法引导学生关注案例资料以外的法律问题,没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作为法律基础的哲学、道德或社会问题;如果学生对案件事实不熟悉或者缺乏对相关法律概念的理解能力的话,课堂上所谓的讨论也会因为学生参与度差而事实上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即使学生有参与,也只是对一些假设性问题进行即兴回答而已。

当前开展的各类实践性教学陷入困境的根源恰好在于,素材选择的适宜性、运用方法的恰当性这两方面存在严重偏差。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弊端的根源,也在这两个方面。就我们的实践经验看,选择了案例材料进行法学教学与案例教学模式本身之间并不等同。就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看,课程教学如何组织展开,没有统一答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需求、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因素考虑和选择。

因此,我们在坚持选择案例材料作为商法课程教学基础素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掘商法案例教学生命力的改革思路,把改革试验的重心放在了对案例教学方法本身的适应性改进上,立足于案例选择的适宜性、运用方法的恰当性这两个要素,进行了专门探索。这些努力,集中表现为案例材料类型、案例教学功能定位、案例应用空间等三个方面的合理拓展。

二、类型拓展:从判例到交易案例

目前法学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清一色为法院判例。这种情况,不符合我国法律传统,也不能够反映商事法律生活的全貌。英美法系国家的案例教学几乎都是判例,与普通法系国家中的判例法传统有密切关系。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职业律师,学生要学会面对既有法律规则,还必须进行大量的演绎推理。依靠这些单纯的判例,教学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判例仅是法院这种特殊主体运用商事规范解决商事纠纷实践的反映,它本身与商事活动应用法律的实际状况之间至少存在诸多差异。因为,只有当纠纷产生并且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纠纷后,有关的交易实践对法律的运用结果才可能上升为司法判例。理性的交易参与者是不会单纯依靠诉讼程序来保护自己合法权利,以及控制交易风险的,在交易前和交易过程中,对整个交易法律风险进行整体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是否进行交易,如何在微观上进行风险防范的具体决策。也就是说,市场理性交易者防范法律风险的最主要手段在于实现事前防范谋划而不是在事后纠纷解决。同时,即使有关交易纠纷产生了,交易当事人也并不一定提交到法院来解决。

所以,即使法院的判例具有某种意义的典型性,但是它们并不能够代表商事交易活动全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在商事法律的教学中一味地选择司法判例为基础素材,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这会严重误导学生对法律生活及功能的理解,以为法律只是在官司中体现并且运用的。如果形成这种思维方式,要使学生树立事先控制交易风险的思维习惯,就相当地困难了。

在必须强调把案例作为商法实践性教学基础资料的同时,要发挥其预期功能并有效克服案例教学的内在缺陷,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实现从判例到交易案例的转化,以便让案例教学回归其初始面貌。

从教学实践看,只有那些没有进入法院审判程序的市场真实交易案例才可能将有关法律运作的社会与经济生态剖析完全而真实地展示给学生。在这个方面,MBA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如果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实际问题,了解法律运行情况,有利于训练他们对法律风险的控制思维。

为此,西南政法大学商法学教学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我们要求团队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考试题目设计等,尽量选择那些能反映交易背景、交易内容、交易社会效果的非诉讼真实案例。为此,我们以交易主体、交易行为为主线,开展了以经典商事交易为基

础的商法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程。目前,收集并编撰的商事案例已经近80个,相关的文字材料近200万字。我们特别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法律看台与每周一案中,学生自己选择的案例必须是能够反映交易全貌的真实交易案例。

近年来,学生为此收集、整理、分析了120个左右各类真实交易案例。学生在案例的熏陶中,了解了市场交易知识,养成了风险分析与事前控制的法律思维,锻炼了对商事法律制度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功能拓展:从辅助讲授到综合训练

我国的案例教学在实践中面临双重尴尬。一方面,大量的案例教学,还仅仅是理论教学、课堂讲授的一种辅助方式。在操作中,教师的讲授不是围绕案例去推导理论,而是以案例材料去增强讲授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在讲授理论时,展示案例抽象,在讲授法条时增加一些具体的案例,以至于案例教学庸俗化为“以案说法”。在这种模式下,应用案例的功能在于教,而不在于学;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介绍制度及知识,而不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法律思维。也就是说,这种案例教学改革并没有触动理论讲授传统模式的根本缺陷。本来,在真正的案例教学中,理论应当围绕案例展开,教师应当从真实的案例中抽出理论,而不是用案例去佐证理论。同时,基于辅助讲授的功能定位,教师也要对案例进行简化处理,其结果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案例应是判例的内容摘要。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把商法教学的目标简化为职业教育。这显然与哈佛大学朗代尔教授引案例教学与法学教育的原初目标有偏差。朗代尔通过案例教学来改变学徒式教学模式中理论体系讲授的不足。我们在进行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时,要实现以下方面的结合。

其一,理论讲授需要案例为素材做支撑,不过,商法是实践性、应用性强的法律,理论是为制度实践服务的。商法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商事法律职业素养为首要目标,案例教学也应当以该目标而展开,实现理论教学与法律职业素养培养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商事制度规范的同时,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其二,为达到利用商事法律规则去防范交易风险的目的,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交易核心的问题与交易风险所在,然后在熟悉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法律推理。因此学生的商事法律操作能力,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也需以扎实的交易事实与资料归纳能力为基础。商法案例教学应当实现对学生法律推理能力与资料归纳能力训练的结合。

其三,商事交易风险的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这需要法律工作者对整个交易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的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评价,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理性的合同条款、合同执行方案、纠纷解决机制。因此在商法案例教学中,要实现法律适用的微观操作与法律风险防范的宏观规划的结合,同时加强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其四,必须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与法律教育目标、法律素养与职业素养、实践性教学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法律教育目标的核心在于法律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只是法律素养中的一个内容;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于提升法学教学的整体质量,而职业教育的水平并非质量评判标准的全部。所以,在商法教学中,还应当包括理论的传导、法律信仰的熏陶、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的训练。

为此,商法案例教学的改革,应当在拓展案例材料的基础上,拓展其内在的教学功能,要实现法律知识讲授与市场常识介绍的结合。理解商事活动常识与基本规律是有效地防范商事交易的前提。如果仅仅掌握了商事规范本身而不熟悉规范针对的事实基础,那么会难以认识交易法律风险特征及根源,难以在事前设计出理性法律规则,难以在纠纷发生时利用既有法律制度去解决纠纷。这正是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取消法学本科教育的一个原因。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加以调适。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最近的商法教学改革中,尝试引进导入课程,对学生讲授交易法律有关社会背景知识。在商法教学中大量采用那些能够反映市场交易全貌的非诉讼案例,让学生在阅读并归纳案例事实的同时了解市场交易常识,在解剖交易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同时深入理解商事制度的社会需求。这样,就能够在商法案例教学中实现法律知识传授与市场交易常识介绍的有机结合。

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之所以被追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实现了这四个结合,拓展了案例教学的功能。当然,由于高度局限于纠纷的解决,忽略了法律的功能主要在于事先防范纠纷的基本事实,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并不是一种理想模式。

四、环节拓展:从单一课堂环节到以课堂为主的立体化模式

事实上,如果能够在拓展案例类型的基础上,应该拓展案例教学的实施环节。

考虑到教学的组织性,西南政法大学商法学教学团队强调了课堂互动式讲授、案例研习课、商事交易模拟试验课、案例分析报告作业、法律看台、每周一案、法律咨询、实习等各种形式的、有组织的、以案例材料为依托的教学形式,形成了一个以课堂为主的、多环节的、立体化的案例教学环节应用模式。具体做法:

互动式课堂讲授。以制度框架与基本理论体系为主线,选择经典案例材料为基础,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讲授法律原理,传授思维方法,训练思维能力。

案例研习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经典的类型化的交易案例,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讨论交易事件所涉及的原理、风险及风险控制机制,提出解决对策,设计相关交易规则,制作有关法律文件。

商事交易模拟试验。以企业设立与运行、融资、重大交易、债务危机处理为主线,模拟交易环境与情节,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模拟起草有关法律文件。以学生为单位开展,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辅导、检查。该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术环境中接触从事法律实务的律师,从而让学生以严格的方式处理复杂的法律实务。

法律看台。选择经典交易案例,有兴趣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设计问题、分析问题。由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从事活动。

案例分析作业。要求每位学生选择至少一个能够反映交易全貌的经典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使用MBA的方式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模拟制作法律意见书,由教师进行评定,作为平时学习成绩的计算依据。

每周一案。以学生寝室为单位,要求每一个单位在商法课程开始期间,每一周选择一个经典交易案例,围绕法律风险与控制要素进行讨论。

法律咨询。利用学校以及课程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对教师、学生收集的相关商事交易,进行网络咨询;或者利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或者组织专门的商事法律服务队,深入民营经济单位,开展交易法律问题咨询。

教学实习。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组织建设的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银行、证券、期货、法院、工商管理机关等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商事交易法律专项实习。

篇5:商法案例

1、李燕在工商银行某支行开立了支票账户。2005年因其受到刺激导致精神失常。2005年5月1日李燕签了一张40万元的转帐支票给旺荣房地产公司购买房屋,并由李燕的朋友王利做保证。旺荣房地产公司收受支票后,5月15日以背书的方式将该支票转让给了某租赁公司以支付所欠的建筑接下租金。5月19日某租赁公司持该支票向某现代商城购置办公用品。5月26日某现代商城通过其开户银行提示付款时,开户银行以超越提示付款期为由作了退票处理。某现代商城只好通知其前手进行追索。在追索的过程中,租赁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均以有保证人为由推卸自己的责任,保证人王利以李燕系精神病人,其签发支票无效为由,拒不承担责任。经鉴定,李燕确系精神不正常,属无行为能力人。

1、怎样认定李燕签发的票据的效力?

2、怎样认定保证人王利的保证责任?

2、李华伪造一张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以新世纪公司为收款人,以工商银行为付款人,汇票的“交易合同号码”栏未填。李华将这张伪造的银行承兑汇票向新世纪公司换取了74万元,新世纪公司将这张伪造的汇票到交通银行申请贴现,交通银行未审查出汇票的真假,予以贴现90万元,新世纪公司由此获得收入16万元。交通银行通过联行往来向工商银行提示承兑。工商银行未办理过银行承兑业务。在收到汇票后,工商银行立即向公安局报案。后查明该汇票系伪造。因此工商银行将汇票退给交通银行,拒绝承兑。

1、工商银行是否有权拒绝承兑?

2、有关银行如何挽回因票据伪造而产生的损失?

3、利德有限责任公司从光华钢铁厂购进200吨钢材,总价款40万元。钢材到货后,利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为光华钢铁厂签发一张以利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为出票人和付款人、以光华钢铁厂为收款人,三个月后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一个月后,光华钢铁厂从释文有限责任公司购进办公设备一批,总价款45万元。光华钢铁厂就把利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开的汇票背书转让给宏达公司,余下的5万元用支票方式支付完毕。利德有限责任公司发现200吨钢材中质量不合格,双方发生纠纷。汇票到期时,宏达公司把汇票提交利德有限责任公司要求付款,利德有限责任公司拒绝付款,理由是光华钢铁厂供给的钢材不合格,不同意付款。

1、利德公司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符合《票据法》?

4、南京农行诉熊猫电视机厂案。2003年1月23日,一个自称为李莉(下落不明)的人持合肥市农行东城区支行签发的IV100162661号银行汇票,到南京的熊猫电视机厂处购买电视机,汇票载明的收款人是熊猫电视机厂,汇票金额为7万元。熊猫电视机厂的经办人经审查该汇票无误后,将李莉所购价值7万元的电视机叫李莉提走。同月25日,熊猫电视机厂在该汇票上加盖印章后,到南京农行处办理解付手续。南京农行的经办人员经审核汇票无误后,按票面金额将7万元款项转入熊猫电视机厂帐号。同月26日,南京农行在解讫通知书上加盖转讫章,随联附代付单寄给汇票签发行。同月30日,汇票签发行来电话告知南京农行:你行解付的汇票金额7万元与原签发的汇票金额不符,原签发的汇票金额为700元。南京农行遂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因李莉下落不明,未能追回差额款。南京农行责成当时的经办人员如数退赔了损失款69300元以后,又向熊猫电视机厂拒绝后,南京农行以熊猫电视机厂对汇票审查不严,造成其经济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熊猫电视机厂对汇票审查不严,造成其经济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熊猫电视机厂返还其损失款69300元。被告熊猫电视机厂在答辩中称:审查汇票真伪是银行部门的职责,原告因其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未审查出汇票是假的,且已将贷款转入我厂账户,损失应由原告自负。

1、如果你是法官,你支持原告还是被告的主张,为什么?

破产法 1、1995年,中国建设银行鹤壁市分行营业部与鹤壁市建筑陶瓷厂签订借款合同,该合同约定借款用于建筑陶瓷厂的釉面砖生产线技改项目。1996年鹤壁建行营业部与鹤壁投资公司签订了一份报纸合同,约定鹤壁投资公司为建筑陶瓷厂借款合同的履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1999年合同到期后,鹤壁市建筑陶瓷厂未按约偿还借款。同年,鹤壁建行营业部将债权转让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郑州办事处,并通知了鹤壁投资公司。后,鹤壁市建筑陶瓷厂进入破产程序,债权人信达郑州办在向人民法院申报了债权,参加破产程序。同时,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保证人鹤壁市投资公司承担责任。

1、本案应如何处理?(提示:可依照新《企业破产法》处理。此外《担保法》、《担保法解释》)2、2007年12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低32389号民事裁定书手里债务人北京电力电容器厂(以下简称北容厂)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

2007年10月12日,北容厂与华北铝业签订还款协议,约定:

一、华北铝业仍认可北容厂只需支付华北铝业本金及违约金合计120万元,其余部分华北铝业放弃。

二、华北铝业同意北容厂用部分摩力圣汇公司的会员卡及部分现金偿还120万元债务。

三、本协议生效后10日内,北容厂给付华北铝业70万元(60万元会员卡、10万元现金),余款50万元于2007年12月31日前付清。2007年10月13日,北容厂与摩力圣汇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

1、摩力圣汇公司同意按照北容厂与华北铝业签订的还款协议,替北容厂偿还华北铝业120万元的债务。

2、摩力圣汇公司替北容厂偿还的债务从摩力圣汇公司付给北容厂的房租中扣除。2007年11月20日,摩力圣汇公司给付华北铝业100万元的消费卡及20万元款项。

1、北容厂2007年10月对债权债务的处理有何问题?

3、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9月14日受理债权人袁建华申请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一案,并同时指定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清算组为管理人。经审查,法院于2007年9月26日裁定宣告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

2007年10月24日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审查通过并经法院裁定,确认债权人为15家且均为普通债权人,债权总金额542480523.44元。公司管理人和债权人会议同时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公司各债权人均为普通债权人,故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债权人会议仅设普通债权组进行表决。经过表决,同意重整计划草案的债权人所代表的债权额占债权总额的87.17%。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债权人会议决议通过了重整计划。2007年10月25日,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向法院书面申请批准重整计划。

1、法院应否批准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整计划?

4、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事处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称:2001年9月13日至2006年6月28日,湖南湘泉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行贷款18笔,共计欠款2.48亿元。2005年7月,长城公司从湘西工商银行受让了上述债权,经催告,湘泉集团至今未予偿还。2002年9月,湘泉集团将自己持有的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8800万股,以3.528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成功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2月,湘泉集团又与成功控股集团、酒鬼酒公司签订三方协议,约定上述股权转让金由成功控股集团直接付给酒鬼酒公司,湘泉集团怠于行使权利,侵犯原审原告利益,故原告提起代位权诉讼。但是,湖南省高院查明:2005年9月,因资不抵债,湘泉集团已经向湘西中院申请破产,湘西中院受理了此案。原审原告提起诉讼时,湘泉集团已进入破产程序。

1、湘西中院受理了破产申请后,长城公司是否有权提起代位权诉讼?

2、如果长城公司在2005年4月提起代位权诉讼,其结果会是怎样?

公司法 1、2004年2月24日欧伟坚以陆美萍的名义个人出资12万元与他人拟设立诚正公司,占公司30%的股份。诚正公司成立后,欧伟坚多次以陆美萍的名义参加该公司股东会,并在股东会决议上签上陆美萍的名字。其中2005年6月8日的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将在工商登记中陆美萍持有的诚正公司30%的股份转给何志敏。同日,欧伟坚以陆美萍的名义与何志敏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并签上陆美萍的名字。其后诚正公司向工商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相应的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工商登记机关经核准将该30%的股份变更由何志敏持有。(陆美萍与欧伟坚原为夫妻关系,2004年10月在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手续。诚正公司成立时欧伟坚在房管所工作。)

2005年11月9日,陆美萍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

1、确认欧伟坚、何志敏于2005年6月8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无效;

2、何志敏向陆美萍返还诚正公司30%的股份;

3、欧伟坚、何志敏赔偿陆美萍从2005年6月8日起至实际返还股份之日止的股份红利;

4、责令诚正公司向工商登记机关办理相关手续,恢复登记陆美萍的股东资格及30%的股份;

5、由诚正公司、何志敏、欧伟坚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1、请依照法理和公司法规定分析上述案件,尤其是谁是公司的合法股东?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

2、河南海普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普赛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发起人为河南环宇电源股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宇股权”)及王安保。2003年,海普赛公司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梁金、丁茗、邹卫平三人加入公司,并将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750万元。此时公司股权结构为:环宇股权46.3636%、王安保37.2727%、梁金9.8183%、丁茗3.2727%、邹卫平3.2727%。

公司成立后,2002年实现净利润200多万元,2003年实现净利润1800万元。在企业经营业绩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公司股东有意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而王安保则准备将自己所持股权向其他股东转让。由于公司业绩良好,四位股东都希望更多地认购王安保拟转让的股权,提高自己持股比例。环宇股权因此与梁金、丁茗、邹卫平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2004年5月,环宇股权与王安保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王安保的股权转让给环宇股权,其后,环宇股权与王安保提议召开股东会,讨论公司增资及修改公司章程事宜,环宇股权提出将公司注册资本再增加2150万元,新增资本全部由环宇股权认购,梁金、丁茗、邹卫平同意增加公司资本,反对新增资本有环宇股权认购,同时提出王安保与环宇股权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全体股东对王安保拟转让股权和公司拟增资本应当具有等额的认购权。表决中,全体股东均同意公司增资并对章程中的对应条款予以修改,但就变更公司股东、新增资本全部由环宇股权认购及修改公司章程中对应条款,环宇股权、王安保赞成,梁金、丁茗、邹卫平反对。2004年7月,环宇股权在未经其他股东表决的情况下,依照《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修改了海普赛公司章程,并在工商局变更该公司股东、增加公司资本的登记手续。梁金的股权被稀释到5.5102%,丁茗、邹卫平的股权被稀释到1.8367%。梁金、丁茗、邹卫平不服,诉致法院,要求确认王安保与环宇股权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变更公司股东、注册资本、修改章程无效,并要求确认三原告对王安保转让股权和公司新增股权有等额的认购权。

1、王安保与环宇公司之间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2、对于公司增资,你支持哪一方的主张?为什么? 3、2006年5月,自然人刘子玉(本案被告)、张军、王晓娟签署《上海×××有限公司章程》。章程规定公司(本案原告)注册资本为50万元,刘子玉出资17万元,张军出资165000元,王晓娟出资165000元,股东应于公司登记前一次足额缴纳出资。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存档的原告股东出资材料《验资报告》表明:三股东用货币出资,截止2006年5月1日已经收到三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50万元。《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载明刘子玉实际出资17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34%,张军实际出资165000元,占注册资本总额为33%,王晓娟实际出资165000元,占注册资本总额为3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于2006年5月30日核发了原告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刘子玉、张军、王晓娟在2006年5月3日签署了《上海×××有限公司第一次全体股东会议决议》,该决议第三项内容有:“同意出资建立公司启动准备金,共 20万元人民币,各股东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比例出资:刘子玉出资比例34%共6.8万元,张军出资比例33%共6.6万元,王晓娟出资比例33%共 6.6万元。”

2007 年9月26日,刘子玉、张军、王晓娟签署《上海×××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决议》,该决议的主要内容为,刘子玉因个人原因需要转让其所持股份,由于张军、王晓娟不愿购买,并自动放弃优先购买权;根据章程规定,经全体股会东决议通过,允许刘子玉将其股份转让给现有股东以外的其他人。此后,刘子玉与刘子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刘子玉将其17万元出资,占原告注册资本34%的股权转让给刘子文;转让价格为51万元,刘子文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3日内向刘子玉付清转让款;刘子玉承诺所转让股权系合法持有且有权转让,并配合刘子文办理工商登记事宜;刘子文对于转让后的权利义务已经了解清楚。

但是法院查明刘子玉主张其已经按照章程规定出资的依据《验资报告》附件系伪造,故《验资报告》的内容不真实,法院认为刘子玉未按照章程规定出资。原告确认刘子玉实际向公司出资68000元,刘子玉确实为原告支付了该款,据此法院认定刘子玉实际额为68000元。

1、《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篇6:国际商法案例

案例1:1993年8月底,德国建筑商A,美国生产商B,4万吨钢缆,报价是为了计算向某项工程的投标,10月10日可知投标结果。同年9月10日,B向A发出了正式要约,邀约中既没有规定承诺期限,也没有注明要约是不可撤销。同年9月中旬起,钢缆价格猛涨,B于10月2日向A发出撤销其9月10日要约的传真。同年10月10日,A中标,立即向B承诺。B认为己于10月2日撤销要约,因此合同不成立。双方就合同是否有效成立发生纠纷。为什么

案例2:A公司向B公司发出要约,供应100匹马力的拖拉机50台,每台CIF香港3500美元,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B公司收到后立即电复承诺,表示接受A公司的要约,并要求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A公司未作任何答复,也没有提交货物。事后,B公司以A公司违后合同为由要求损害赔偿。要求是否合理 为什么

上一篇:xx支委会换届选举请示下一篇:“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