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高中作文:论宽容

2024-06-18

宽容的高中作文:论宽容(精选8篇)

篇1:宽容的高中作文:论宽容

论宽容

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事情,但是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却不尽相同。一场小**能在和平谅解的气氛中化解,也可以发展为双方唇枪舌剑,甚至大打出手。关键是人们是否本着宽容之心 —— 推到误会之墙,筑起理解之桥的巨大力量。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换来“晴空”,宽容也能换来笑容。有了宽厚之心,即会有快乐之心。对别人的谅解,会换来彼此的理解,自然少许多不快,平添了几张笑脸。与其为纠纷伤神动气,不如本着宽容之心对待身边的事。你会觉得身边充满了和睦、愉快的气息。

宽容不仅能带来笑容,还能带来友谊,带来支持。古人有云“爱人多容,可以得众”。对人仁爱宽容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得到大家的友谊。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生活中失去了友爱,人生还有何意义?宽宏大量的人会以他的博大胸襟获得友谊。正所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事事计较,不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人会失去人们的支持,会遭到众人的排挤,最后落得可悲的下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应本着一份宽容之心,你会觉得世界笼罩着友谊之光。沐浴在友谊的阳光里,你会更加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

但是,宽容并不是一味地忍让,也不是对别人的任何错误视而不见,这样的宽容就毫无意义了。一个胸怀博大的人会用智者的思想去权衡宽容的尺度、宽容的意义、乃至宽容的价值。话说当年诸葛亮主持蜀汉后主刘禅,刘禅虽然贵为天子,却昏庸无能。但诸葛亮本着宽容之心,仍为江山社稷献计献策。七擒孟获后,他并未杀他,而命他为南中首领。这些无不体现了他智者的宽容。但是,面对街亭失守,他还是挥泪斩马谡。这并不是他不宽容,而是他明白,在原则问题上需说一不二。正真的宽容即是如此。

宽容是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美德。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智者之宽、仁者之宽,都是自乐之道、得众之道。

宽容不仅是个人所应该拥有的,我们还应看到集体的宽容、国家的宽容——有无数宽厚胸怀凝结成的博大之心。这样的宽容能够化解许多历史性的矛盾。上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的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惨绝人寰的杀戮、惨无人道的侵略是每个有良知的人又无法回避。然而,战争过后,人们没有选择憎恨,而是渐渐地学会宽容。欧洲民众没有仇恨地对待德国,同样,中日建交至今已有三十多年。这些并不是忘却,更不是背叛,而是一种理智的宽容。这样的宽容换来的是世界的和平。如果你说这是息事宁人也未尝不可。全世界都期盼着战火消失、地球和平,所以这样的宽容未必不是好事。

归根结底,为人需要宽容,处事需要宽容,社会的安宁发展更离不开宽容,它将是个永恒的话题。

轻轻地挥挥手,潇洒地扬扬头,一缕柔和的春风将吹开所有繁琐的结。记住——忍让、宽容。

篇2:宽容的高中作文:论宽容

在尘世中行走,曾不顾及他人的我,这一次,看到了宽容。

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伞上,滴滴答答奏出了一首交响曲。雨后的地面坑坑洼洼的,行人、车辆稀稀疏疏,都在缓慢地移动着。我更是小心翼翼,耸起双肩,夹紧两臂,眼睛注视着前方,生怕一不小心就要掉进水坑。

一个手牵着电动车的初一的小男孩,出现在了我的视线。他牵着电动车,飞快地跑,好像是电动车在带着他跑,电车不受控制了。与此同时,前面有几个初三的女生打着伞向前走着一瞬间,小男孩跌倒在地,电动车撞了上去,撞在大姐姐的腿上。水坑里的水花四溅,正好溅在大姐姐的裤子上,他的裤子已经湿了。随即,电动车啪的一声落地。小男孩很紧张,他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这是,大姐姐转身,把他的电动车扶起来,然后连忙把她扶起来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放心,学校今天不会关门的,今天也不跑操,慢慢进校门吧。”之后,小男孩赶紧说谢谢,大姐姐微笑着向他望去。

突然,我不由得心中一动,原来宽容竟是如此简单而美丽!想那迎风摇曳的一朵小花,被马蹄踩过,被车轮碾过,但只要它不死,凡仍旧会绽开它的笑脸,把它的芬芳沾到车轮上,沁入马蹄中,融入人心处。如此博大的胸怀却隐藏在一朵柔弱的小花中,它不忧不怒,无心无语从那以后,我真正地明白了宽容,理解了宽容的含义,领悟了宽容的力量。我记得雨果说的一句话:“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我们的心。是呀,人们的心最广!”

校园里,骑电动车的老师,露出了微笑,我们也都投了钦佩的目光。空气格外清新,整个校园多了一些生机和活力。

篇3:论宽容的困惑

在教学实践中,宽容与严格是一对矛盾,宽容是对学生的尊重,是信任,是暗示,也是无声的批评。我们希望它产生的效果是让学生感到惭愧、感动,进而反省,直至自我约束。

我读过很多因宽容而成功的教育案例,据说有个寺院的住持规定晚上僧人们不得离开寺院,但一个小和尚还是耐不住寂寞,在某个夜里将凳子搬到墙角下越墙而出,当他潇洒了半夜再原路返回越墙而入的时候,脚下却不再是稳稳当当的凳子,而是一副摇摇晃晃的脊背,更要命的是,那正是住持———他的师傅的脊背,小和尚顿时傻了眼,战战兢兢地等待着灭顶之灾的降临,然而,他等到的却是师傅无限慈爱的关怀:“夜深了,快回去睡觉吧,别着凉了。”据说,从此这个寺院就再也没有僧人违规夜出了。我常常在想,万一再有个不知进退的小和尚越墙而出,那个住持该怎么办呢?记得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倪涣之》中有个情节:一位乡下小学的校长倪涣之种了块菜地,各色蔬菜长势煞是喜人,可有一天不幸的事发生了———两个孩子摘了他视为心头肉一般的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倪校长那个心痛啊,简直无法形容,他使出自己的全部心智终于查出了“案犯”,当然倪校长也和那位住持一样没有惩罚两个孩子,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个孩子在惊恐和感动的双重作用之下幡然悔悟、痛哭流涕,并表示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害得倪校长忙不迭地安慰、鼓励、表扬,并暗自得意。可是没过几天,更不幸的事发生了———还是那两个孩子,又摘了他的西红柿。不过这一次没用倪校长亲自侦察,两个孩子主动上门认错,又是一番痛哭流涕、痛改前非,倪校长免不了再来一次安慰、鼓励加表扬,只是少了些得意,生出些无奈。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游戏还在不断延续,直至倪校长的菜地一片狼藉,再无可摘、可拔的东西。我不记得后来倪校长是否把这两个“差生”转变过来,但我记得去年我的一个叫刘诚的学生,在我刚“接管”班级(高三某班暑期补课)的时候,就连续旷课,为的是参加集训,备战校际间的篮球赛,而与他同样参加集训的谢胤同学却能够基本参加上课,因此可以肯定,集训只是他逃避上课的借口。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对学习的消极和对纪律的漠然,我要在“给他一个下马威”与“给他一个感动”之间作慎重的选择。据了解刘诚同学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性格倔强、好胜、好斗,特立独行,自尊心很强,听不得任何批评,高一时就顶撞过校长,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我思忖他可能是因为家庭变故而产生的弱势和自卑心理,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自我保护方式,于是决定和他认真地谈一次,从人生观到价值观、从荣誉感到责任感、从理想到现实、从高三的重要性到高三的紧迫性……我始终和蔼可亲、语重心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遗憾的是刘诚同学既没有作任何解释,也没有作任何表态,从他的表情上看不出一点认可,更没有丝毫感动,有的只是麻木甚至不屑,我想他大概是要静观我的反应,要以“不变应万变”,从此我们的较量便开始了。正式开学后,他先是拒交补课费,理由是有很多课他根本没上,他为了学校的荣誉而耽误了学习,学校非但不应该要他交费,还应该安排教师给他补课才对。我一来找不到十分充足的理由驳斥他,二来也考虑到他的家庭可能确有经济困难,便替他申请免交了,我以为这回既给了他面子,又给了他实惠,他总该小有感动,然而他竟在同学面前得意洋洋地炫耀如何既逃了学又逃了费。三天后在英语课的课堂上刘诚和老师发生争执,原因是他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好预习,老师责问他时,他不以为然,态度傲慢,于是老师便请他出去,他自然不会轻易“就范”,英语老师只得搬我去“弹压”,庆幸的是他还算给了我一点面子,跟我到办公室后,我又是一番动之以情,“老师都是为你好”、“师生要相互尊重”、“遇到矛盾要换位思考”等,也算是入情入理。刘诚似有触动,态度也大有缓和,我以为水到渠成了,就让他去向英语老师认个错,没想到他态度急转:“我没有错,要认错你去认错。”我愕然:“你不按老师的要求预习,没有错?”“我有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什么一定要按她的要求做?”“你顶撞老师,没有错?”“我只是陈述我的理由,谈不上什么顶撞。”“老师的角色赋予了她批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你挑衅这个权利,就是顶撞,就是错误。”最终我还是被他激怒了。在我的震怒下,他虽然没有再强词夺理,但最终还是没去向英语老师认错,我也只能批评批评刘诚,安慰英语老师了事,直到现在我还对英语老师深感内疚。后来我又专为此事和刘诚的母亲交流过,她既不吃惊也不气愤,而是说:“小孩大了,我们也管不了,他从小任性惯了,只有学校能管得了他。”按惯例,高三学生下午的活动课安排自习,但刘诚根本不守规定,每天按时去打篮球,我找他谈了、去球场叫了、请家长了、向校长反映了,能用的办法几乎都用了,但收效甚微。此外,围绕着迟到、不交作业、破坏公物(打坏教室窗子玻璃又拒不赔偿,称学校规定的赔偿价格太高)、姓名权(我在某次考试后将部分退步同学的名单公布在黑板上,他公然把他的名字擦掉,并称我侵犯了他的姓名权)等各种问题我们进行了痛苦的交流和激烈的冲突。总之,刘诚同学在高三的一年时间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制造“麻烦”。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恩威并用、软硬兼施,上下求索、心力憔悴,但始终没能拨动那根能引起刘诚同学感情共振的弦,虽然我相信一定存在着那根弦。因为我知道刘诚决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无赖”,几乎他的所有行为都有一套“歪理”,他有思想、有个性,尽管很偏执。现在反思刘诚同学留给我的这些体验,真是感慨良多。首先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这一切都是有疑问的,那么我们的所谓宽容又有什么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呢?恐怕更多的只是底气不足的无奈。第二,宽容也是有“底线”的,什么才是我们的“底线”呢?第三,宽容不一定对所有人都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第四,宽容不宜大面积的反复施行。第五,没有惩罚为支撑的宽容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篇4:试论教育中的宽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观念的变化,“宽容”开始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或许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或许是每个人都在渴望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总之,宽容已成为现在社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就教育而言,现今不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大众传媒都开始关注教育,提倡教育中的“宽容”。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开始意识到并努力以“宽容”的心态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那么,什么是宽容?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宽容的作用是什么?效果怎样?宽容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成人本位的文化,是儿童“缺席”的文化。从“传道、授业、解惑”开始,教育的舞台上就鲜有一张张鲜活的笑脸。我们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里濡染太深,要求老师都与学生平等相待,无私宽容,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一点的机智。因此,对“教育中的宽容”的研究,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对新时期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宽容”的界定

宽容即宽恕能容人,这儿是《辞源》对宽容的解释。

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即房龙在《宽容》中所说的:容许别人有行为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在教育中,个人从自己的理解、体会出发,对宽容的理解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人认为宽容是一种教育机智,表现为对教育事件的“冷处理”;有人认为宽容是一种教育境界,教育层次,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有人认为宽容是一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还有人认为宽容是一种心态。

观各家所言,我觉得宽容是在对学生充分地爱、理解、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对学生期待、赏识,从而营造出宽容的氛围,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愉快地认识错误或问题,更是对学生思想、言行的包容。宽学生的过失和幼稚,容学生的错误和莽撞,才能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忍让和体谅。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老师。一旦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如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关爱、信任),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是值得信赖的人。这就为学生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从某种角度就达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沟通。

三、对教育中宽容的分析

1.对宽容的理解

宽容的面很广,赏识教育、皮诺玛利翁期待效应都可以成为它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鼓励、期待都将成为学生的巨大的学习动力,它们带给学生的是发自内心的震动。巴奴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不管他们如何表现,在其内心深处总多少有点积极向上的念头。如果老师心里都是这样定位每位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那么,学校里将没有差生的存在了。宽容之于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如果学生犯了错误,你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用你的期待和信任表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学生不断努力,取得进步。这也是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2.宽容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宽容的实施有性格的原因,有心情状态的原因,有教师本身素质的原因,同时也受到更多的外在条件的限制,包括教育制度、学校、社会、家长、教师等。宽容和性格、心情的关系,在此不再赘述,教师本身对宽容、对教育的认识也是宽容实施的重要内部因素。房龙在《宽容》中说到“现代的不宽容就像古代高卢人一样,可以分为三种:出于懒惰的不宽容,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和出于自私的不宽容。”第一种人不愿费神去思索给予别人和自己宽容的原因;第二种人自以为是,容不下自己的思想行为;第三种人实际上是一种嫉妒的表现,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某种言行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而教师又是何种原因的不宽容呢?出于懒惰不愿思索出宽容的理由,自以为是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还是为了达到学校的教学目标。

(1)教育制度限制着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因为应试教育,因为以考定前程,这必然强化教师对学生言行的严格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想让老师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他们无暇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更不用说去细细品味学生提出的“非标准答案”背后的合理内核了。

(2)学校、家长强调学习成绩,虽然现在有的家长也重视能力的培养,但学校的升学率、优秀率一直是一个学校好与否的标志,这也影响着生源。在这种情况下,灌输、填鸭式的教学仍不失其有效性,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望生成龙的心理难免会让教师做出有违自己初衷的行为。

(3)领导要求纪律好,才显出学校的教育成果。特别是在公开课上。纪律是最先入眼的。纪律不好,其余的都要打上折扣(虽然现在的课堂也允许学生动起来,但也是在老师的口令下动与保持不动),因此,遵守纪律一直是让教师头疼,让孩子难过的过程。当然,如果孩子生来就能安安稳稳地遵守纪律,那也就没那么多麻烦!

(4)传统观念认为好学生就是乖巧、听话、按老师要求做的学生。我们的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管理者、监督者和评判者,他们总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这样的观念束缚着教师的行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没人怀疑它,去想新的答案,它就成为唯一答案。当有人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荚”时,教师会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自己的意见遭到了藐视,于是他们接下来不是企图说服学生就是命令学生接受原先的标准答案。

(5)在教学上,教师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这对学生要求的严格性也进了一步。在班级纪律上,也有竞争。如果纪律不好,教师的压力大,自然而然,这股压力会传导到学生身上。

3.宽容的对象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宽容的实施只能是在一个小范围内的,也许仅限于课堂上某个环节的教学或对学生某件事情的处理,超越了一定的界限,教师就要担心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是否能被领导批准了。其次,宽容也是因人而异的,宽容就要学生有可原谅之处才行,马卡连科也就没必要在对他宽大为怀了,只是心情不好时,就没耐心去寻找可被原谅的地方了。这也许正是你所提到房龙的“懒惰的不宽容”吧。可见宽容是人性的行为,必然会受到人的认识、情绪、意志的左右。

宽容包括对学生言语、行为的宽大、容忍。言行,包括学生课外课间的无知无心之举,也包括课内的非正规、不符合老师要求的话语。一群一年级的孩子,要他们双手抱臂坐上四十分钟不能乱动、乱说,是非常难的,这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回头看看我们在进修学校的坐姿,还为什么偏偏要命令学生怎样呢?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老师的这些要求就是在扼杀他们的天性,特别是在这上面强调很多的老师,包括很多的家长,他们好像都忘了面对的只是七、八岁的孩子。宽容也包括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理解。“雪融化了是春天”,这是成人难以想象的,这是个极跳跃的思维过程。容忍了对学生的语言,还要能接受从这话语中渗透的孩子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看思维的观点,这才是更深层次的宽容。“雪融化了是春天”,说明孩子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他没有唯书从师,这应予以表扬!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想法和成年人的我们很不一样。曾经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错误,只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成人之间尚且如此,又何必去强求孩子呢?

4.宽容的效果

宽容可以是一种教学心态,当宽容作为教育方法出现时,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给孩子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时间和空间,那些原本“糟糕”的学生也交给了我一份超乎其能力的答卷,在态度上更能接受我,在行动上更能配合我。这比我一开始采取的强硬态度有效多了。但教师并没有使宽容上升为一种理念,所以,它的效果是不稳定的。新课改以前,很少有教师或专家提及或研究教育中的宽容,专门的理论书籍也很难找到。新课改之后,这个词的使用率大大提高,新课程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它提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活动的研究者。这就需要教师以宽容的心态理性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勇于承认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更多的教师开始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对它的理解,多是些感性上的认识。正是因为教师对宽容的理解还处于一种感性层面,所以对宽容的把握被看成是软弱无能时,老师就一定要慎用自己的宽容了,有一个班级一直是学校的模范班级,纪律、学习各方面都很好。后来换了一个年轻的班主任,短短半学期,这个班级就一落千丈,纪律一塌糊涂,更不用说学习成绩了;最终成了最难管教的班级。原来,以前的班主任非常严格,新的班主任又太仁慈,活像个活菩萨,从不发火。以前学生压抑太久,一下子爆发出来。结果责任全在这位新老师身上!可见凶的方法即使一时见效也是表面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人格恐怕也是不健全的。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该深思如何把握自己的宽容了。

5.宽容的对立面

宽容的面很宽,严格、严厉似乎都有一点靠近而又不准确,尽管很多教师被学生认为是严格或严厉的,然而这种“严格”、“严厉”是某方面的,它并不一定影响这位老师被学生认可。宽容的对立面应该苛刻。自己做不到的事要求别人去做,大人做不到的事要求孩子去做,成人之间要求平等,对待孩子却要求服从!同时宽容不失纵容。所以,我觉得教育中应该有惩罚,但不是“体罚”,我认为体罚(现在几乎是禁词)是有一定效用的,只是它的限度更难把握。的确,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宽容与理解,而师生之间(不管是师对生,还是生对师)的这种宽容似乎还很稀少。老师对学生要求太多,家长对老师和学生要求更多,所以,学生的压力更大!

总之,总体上说,教师对宽容及它的教育作用都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育中的宽容关注程度更高。但对宽容的理解上,存在各种偏差,不能较全面地看待宽容的各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观念的更新,宽容必定会更多地展现它在教育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杨 钋、林小英编、陈向明指导.《聆听和倾诉——质的研究方法应用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3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4 房 龙.《宽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6 肖正德、李长吉.《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

7 《教育理论和研究》,2003.(10)

8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的转换》

篇5:宽容的高中素材作文

宽容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气质。宽容他人,你是仁者;宽容自己,你是智者。学会宽容,你的人生会从容、轻松、潇洒,人性也得以升华。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人,要活得潇洒,就必须学会宽容。宽容,将使你活得更加轻松、更加有意义。拥有宽容,能使你拥有别人所不能拥的东西。当宽容成为一种品性时,生活算是过到了极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正是因为宽容了无数的小溪,才有了惊涛拍岸的雄浑壮阔;“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正是由于涵盖了娇艳百花,绿树青草,才有了姹紫嫣红,杨柳堆烟。有一颗博大的心,一个宽阔的胸怀,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正是由于能够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秀元素,中华文化才能够延续至今,生生不息。世界万物皆是如此,没有谁能够脱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我们要学会宽容。蔺相如宽容了廉颇,终成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齐桓公宽容了管仲,成就了齐国五霸之主的大业;烛之武宽容了郑王曾经的轻视,勇退秦军,保郑国以周全。我们可以看到,宽容的力量多么强大。相反,倘若周瑜能包容诸葛亮的多才,也许就不会英年早逝,三分天下必会更加精彩,也许历史就会因此而改写。宽容与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宽容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而在现代化社会中,却常常存在着不宽容。公共场合,经常有人为互相踩了脚大声争吵;公交车前,大家争先恐后,你拥我挤;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也要戴上放大镜看,使事态严重化。其实,真的有那么多的事值得我们计较吗?当然不是。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只要我们放平心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也许就会好很多。

学会宽容,宽容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学会宽容,宽容那些不小心中的无意冒犯;学会宽容,宽容生活中种种的不愉快。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是冬日里的一束光,干涸中的一丝雨,炎热中的一缕风。学会宽容,宽容他人,就是宽待自己。

学会宽容

果戈里请着名诗人茹科夫斯基聆听自己的新作,茹科夫斯基却因有午睡的习惯而在中途睡着了,待他醒来,果戈里说是自己的作品无聊而使茹科夫斯基困倦,并把自己的剧本投入火中。其实未必是果戈里的作品太无聊,在这里,果戈里不过做到了宽容。学会宽容,学会谅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正是因为宽容了无数的小溪,才有了惊涛拍岸的雄浑壮阔;“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正是由于涵盖了娇艳百花,绿树青草,才有了姹紫嫣红,杨柳堆烟。有一颗博大的心,一个宽阔的胸怀,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正是由于能够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秀元素,中华文化才能够延续至今,生生不息。世界万物皆是如此,没有谁能够脱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我们要学会宽容。

蔺相如宽容了廉颇,终成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齐桓公宽容了管仲,成就了齐国五霸之主的大业;烛之武宽容了郑王曾经的轻视,勇退秦军,保郑国以周全。我们可以看到,宽容的力量多么强大。相反,倘若周瑜能包容诸葛亮的多才,也许就不会英年早逝,三分天下必会更加精彩,也许历史就会因此而改写。宽容与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宽容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而在现代化社会中,却常常存在着不宽容。公共场合,经常有人为互相踩了脚大声争吵;公交车前,大家争先恐后,你拥我挤;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也要戴上放大镜看,是事态严重化。其实,真的有那么多的事值得我们计较吗?当然不是。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只要我们放平心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也许就会好很多。

学会宽容,宽容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学会宽容,宽容那些不小心中的无意冒犯;学会宽容,宽容生活中种种的不愉快。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是冬日里的一束光,干涸中的一丝雨,炎热中的一缕风。学会宽容,宽容他人,就是宽待自己。

谈“宽容”

宽容,自古以来就是圣人君子倍受推崇的美德。

曹孟德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今有云:“进一步,冤家路窄;退一步,海阔天空。”《论语》中也有“夫子温良恭俭让”的字眼。宽容,在中国源远流长,为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德高望重的君子必有的修养。

什么是宽容?宽容一个人,在他做错了的时候,不能压抑着满腔的怒火,等到他走了再爆发;也不可以表面装得漫不经心,暗地里却实施报复。这都是君子所不齿的。真正的宽容,是在心平气和的心情下,原宥别人的过错。这才是真正的宽容。

宽容可以使人弃恶从善。佛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偷趁老和尚打坐的时候窃取了寺庙的香油钱,被老和尚当场抓住。老和尚并没有报官,而是让他向菩萨磕头。他说道:“你拿走了菩萨的香油钱,难道不需要向菩萨磕几个头吗?”那位梁上君子羞愧万分,感激涕零,于是刻苦修行,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自然,他偷走香油钱,便是犯了法。老和尚原本可以上报官府,拿回香油钱,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把钱给了他。老和尚用自己的善行感化了他,这不是比惩罚他更好吗?试想,如果把他送往官府,他又如何成为一代高僧呢?宽容的魅力就在于此。它可以使人弃恶从善。

如果不懂得宽容,那么就会使恶人更恶。12月24日晚上,江苏南京,一位迷恋网络游戏的少年不满父亲的劝解,挥刀相向,后又怕母亲发觉,连杀其母,扬长而去,后被警方依法逮捕。这一起惨绝人寰的家庭悲剧令我们深思:是什么令这位少年丧失人性,弑父杀母而毫无同情之心呢?

在看守所里,这位少年透露了一个信息。当初,他迷恋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于是逃课去网吧打游戏。学校、家长屡次规劝,他置若罔闻,毫不理睬。有一天,这位少年的父亲发现他在家里又开始玩游戏了,便大声斥责他,强行关闭了游戏窗口。他这时候正玩到兴头上,游戏突然被关闭,他一时火起,失去理智,于是杀了父亲。事后,他也后悔不已,但是为时已晚,等待他的只能是冰冷的铁窗、无奈的高墙和穿胸而过的子弹了。在这个平安夜里,一个家庭就破灭了。

站在父亲的角度上看,那位少年的父亲如果懂得宽容自己的孩子,平静地劝告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何至遭来杀身之祸呢?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就算做错事的是他的父亲,他要是懂得宽容,那他又何至于弑父杀母,以至于家破人亡呢?(更何况还是孩子做错了。)

篇6:宽容的记叙文作文高中

遥想千年之前那个本该平静的夜晚,微风徐徐,却不知是何处起风,使得那风灭残烛。酒意正浓之时,四野被暗黑色所围拢,楚庄王本欲点灯却因爱妃被人调戏而执意不点,给调戏之人以回旋余地。若不是那一次理解的宽容,怎么会有数年之后,乱军之中,楚庄王被那本该死罪难恕的人所救?一国之君尚且有如此胸怀,怎能不会留名于后世?

思绪戛然而止,压抑在心胸之中的怒气些许释然,那些孰是孰非自己怎么能太过在意?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出现在自己生命长河中的人,而不是单单的去猜忌,何乐而不为呢?缓缓的抚着心胸,心中默默的想:我会选择去宽恕吗?不经意间,一缕笑容浮上眉梢,缓缓的延展开来。

记忆之中又浮现出一位慈眉善目的禅师,或许是忘却尘世早已隐匿在历史中,但历史终究是不会忘却他的所为,如同那初生的花蕊一般,泽被后世。昔年时而会有出家人触犯寺规越墙而走,禅师便将越墙所用的椅子移开。借着那昏暗的天色,竟有和尚将禅师看作是椅子,正欲越墙而走时,猛然间发觉自己踩的居然是一直默不作声的禅师,和尚战栗不止,原以为会受到什么惩罚,禅师却心平气和的道一声夜深天凉,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心胸的宽容,不仅能让坏事化无,还让越墙之事再也未发生。这是怎么的一种修为境界?如果不是宽容使然,越墙之事就会屡禁不止,没有穷尽。

篇7:关于宽容的高中英语作文

Form victim’s aspect, forgiving the criminals is also a way of self-treatment. If victims and victim’s family members held a grudge against the criminals, they can’t forget the hurt as result of criminals’ mistakes. The wound in their body may be cured but the wound in their heart, in their mind and in their soul cannot be healed. The life of victims are no longer happy or beautiful, instead, it full of pain and hatred. What’s worse, some victims answer blows with blows, resort to violence and cause another tragedy. Take Bud Welch for example, his 23-year-old daughter was killed in the bombing of the Murrah Federal Building in 1995, at the beginning, he didn’t forgive the killer, he cannot deal with the pain of daughter’s death and started self-medicating with alcohol, and he even want the killer to fry. He was living in the hatred at that time. After he met with killer’s father and sister and talked to them, he came to recognized they also suffered pain. He found it in his heart he has forgiven the killer and it was also a release for himself. The dead had past, the mistakes had existed, injury had occurred, we cannot avoid it, but face it. Life goes on, we should not let hatred and pain destroy our lives. In some degree, forgiveness is not only save others but also save ourselves.

篇8:论语文教学的宽容

“宽容”来源于拉丁语,指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能耐心公正的容忍。有学者认为:“宽容是一种态度或一种心境,表现为对别人的坦率、好奇,甚至尊重,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向别人学习。”还有人认为;“宽容,就是对待异己的观念和信仰持公正、理智的态度,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容许别人自由地行动和独立思想。”《辞海》将“宽容”界定为“宽恕,能容人”。这实际就是承认他人的人格独立,或者说,承认别人主体性的存在。

宽容不是懦弱和畏惧,而恰恰相反,是一种自尊与自信,是表面柔弱而内心坚韧强大的表现,是人格的主动开放状态,是对世界、对真理,对人性洞察后的豁达与超越。宽容不只是仁慈、怜悯,有更多的理性选择,表现为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行为方式、价值态度以及缺点的包容,是一种“同理心”的体现,而不仅是“同情心”的流露。

二.宽容的理据

(一)本体论理据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差异性是客观的普遍存在。每个生命个体秉性各异、千差万别,其独特性和丰富性构成了这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它不能随意压制和取消。“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这是世界的真实本质,任何人都不能妄称自己掌握着启蒙的话语权,掌握着通往真理大门的钥匙。

(二)认识论理据

法国哲学家梅格·庞蒂说:“立方体有六个面,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同时看到它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多种认识方法,多种观察角度,不同的人所看到的都只是部分的真理。承认并肯定真理的多样性、多重性和认识的差异性,人们才有了彼此交流的兴趣,有了沟通理解的必要与可能。

(三)课程论理据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字是静止的,是“死亡”的,属于过往的时空,只有通过读者“带着体温”的阅读才会把文字激活,才会赋予灵魂与生命。读者不同,人生体验和个人心境迥异,理解和领悟就不一样。即使同一篇作品,在内涵上,可以从人性的、文学的、美学的、哲学的、宗教的、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诸多方面去品读,也可以从考证的、结构的、语言的、艺术手法诸多方面去欣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探究不出文本的精髓与个性,体会不出“思想历险”的乐趣,达不到深化思维,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作用。

三.宽容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性强调自信、自主、自立、自尊、自爱、自强。语文教学的宽容,首先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都有潜力可挖。宽容的教师会以真正平等的身份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在宽容的氛围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宽容的教师,宽容的课堂,师生在平等民主的状态下交流、沟通,彼此尊重,彼此倾听,鼓励求异求新,容纳“异端”、“反叛”,自主学习,独立探索,不盲从,不迷信,敢于质疑,能够质疑,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训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学生的人格

心理学家勒温曾做过实验,结果发现,用民主宽容的方式管理学生,学生的性格表现为:积极向上、友好热情、情绪稳定、兴趣广泛、有领导能力。但对学生采取专制压抑型管理,学生的性格表现为:情绪紧张、冷漠或带有攻击性,缺乏安全感,言行刻板,教师在场时必恭必敬、温顺听话,不在场时放任散漫、恣意妄为。所以,师生的民主性交往,师生思想的交汇与碰撞,可以培养既有古典情怀又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世纪公民,而“一言堂”教学,会扼杀学生的精神生命,衍生出奴性人格,培养大量的“臣民、草民、蚁民”。

四.宽容的范畴

(一)阅读宽容

“现代阅读理念”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述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新课标理论强调“创造性阅读”、“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批判性阅读”等等,都提倡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赋予文本多义性本质,强调读者的积极性,强调文本与读者之间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强调“视域融合”、“视域共享”。阅读宽容,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是一种大系统下的精神实践活动。

(二)态度宽容

有学者说:“人类之所以以社会方式存在,取决于相互承认;教育之所以能够进行,就在于师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承认和对话。”面对文本,让学生能独立、自由地思想,自由地创造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自然不会成长为温顺的羔羊,而会成为不畏权威、善于思考、追求自由、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

五.非宽容教学的流弊

(一)不尊重学生

1. 一厢情愿,我行我素。

不管学生愿不愿意,需不需要,反正“我”为主,你为“客”。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予,你接收。老师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课堂由老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是单向的传递,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主体性的消失和个性的泯灭,导致人类精神萎缩。

2. 居高临下,强词夺理。

唯我独尊,唯我独能。虽然有问有答,有交流,但老师言语举止过于强势,事先准备了答案,凡是与答案不相符的都给予否定,没有平等和尊重,随意截断学生的思维,随意否认学生的思考,剥夺学生的话语权、申诉权,进行语言专制,语言霸权,缺少大气包容的气度和胸怀。

3. 曲解文本,答案单一。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参》中,说《氓》是一首怨妇诗,《祝福》是控诉四座大山,《孔乙己》是批判科举制度,《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是可恶的吝啬鬼,《项链》是讽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虚荣心,等等。这些约定俗成的单一的结论,单薄、浮浅甚至误解、歪曲,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漠视人类心灵,缺乏悲天悯人的情怀。如果从文化、从生命、从人情、从人性的高度和深度去挖掘,去深究,结论就完全不一样了。对一些文学经典的误解和歪曲是一种可怕的心理专制,思想阉割,局限了我们的思维,蒙蔽了我们的视野,污染了我们的情感,苍白了我们的灵魂,害了几代人。可悲的是有些教师还死守着这些陈腐的说法不放,把已经过时了几十年的极左的教条的结论推销给学生。

(二)不尊重过程

1.教师主控,线性发展。

非宽容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是线性的,预设的,没有干扰因素,没有意外,是机械主义的确定性的课堂。教师机械地按自己的备课设计而操作,沉闷刻板。曾有人描述某位老教师的上课:状如树干,举止单一,话似白开水,枯燥乏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老师本是受人尊重的传道者,竟然沦落为痛苦的制造者。

2.看似师生互动,其实学生是观众。

新课改实施,有的教师把“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看起来气氛活跃,但学生没有真正进入思维状态,没有灵感的火花撞击,没有惊喜,因为所有的提问都有答案,而答案的对错都是教师主控。真正宽容的课堂,除了要关注学生思考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更要探究学生是怎么思考的,怎么体验的,其价值就在于思考、体验的过程,并不一定在于结果。教师没有给学生机会,没有耐心和信心把学生心里的想法“掏”出来,没有让学生唱主角,而只是展示老师的风采,演示教师的“完美的备课”和精彩答案。教师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学生做局外人,只是有意无意地在观看。

3.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漠视差异。

事先备好了答案,一切讲述都是为了引出自己准备好的答案;事先准备好了板书,一切提问都是为了板书。有些语文课成了一部分优秀学生的表演秀,少数学生出尽了风头,答案不断受到推崇,更多的学生被否认,被排除。整个教学过程只是为了寻找“好”答案,忽视“差”答案,忽视来自学生的不同的声音,限制学生精神的自由生长。这一忽视和限制,把学生灵感化的思考抹杀了,把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摧毁了,把鲜活生动的课堂变成了工厂流水线上单调乏味的流程。

六.宽容教学的实施

(一)转变师生关系:民主互动

《学会生存》里这样描述转变后的教师的职能:“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异质共生

异质共生不否认个性,不强调千篇一律,而是力求建造承认相互差异、共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共生社会”,各种异质的思考在同一氛围中诞生,不断激发融合,生生不息。帕斯卡尔说:“在空间上,宇宙便囊括了我吞没了我;在思想上,我却囊括了宇宙。”“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教师有自己的思考,也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能够超越自我经验和个人成见的藩篱,信任学生有思考的能力,有思想的潜力,不拘己见,不存偏见,用开放开明的态度接纳学生,对另类新颖的想法能冷静客观地分析探讨,鼓励多元地解读,欣赏求同存异的思维,宽容一切非主流的非正统的观念。

(三)改变课堂流程:变“预设”为“生态”

宽容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气氛宽松民主,师生关系和谐,师生思维激荡,灵感勃发,有碰撞,有“争吵”,有辩论,有不确定的意外的思维路线,有偶然的突发的语言行为,有意想不到的新颖的语言案例,有个性化的另类的见解,有耀眼的思维火花。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影响,而是双向的、交互的影响。这种新型关系好似打“乒乓球”——你来我往,有合作、有指导、有调整、有干预,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体验的过程,是链状的、循环的连续过程,是动态的有生命力的流程。

上一篇:第一期权交易平台选择必读下一篇:励志歌曲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