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024-06-10

初一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1篇)

篇1:初一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 学情教情分析

(一)、学生成绩

(二)、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习惯、品质;学困生情况)

七年级两个班,一共三十五人左右,以女生居多,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通过在上学期体育课程中的学习和日常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七年级的学生喜欢跑、跳、投掷、追逐、跳绳、踢毽子等大肌肉活动,但动作则显得僵硬呆板。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们教师在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

(三)、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二、课程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作用、地位及开发的课程资源)

授课时数根据我校校历安排和学校要求,本学期共讲16周,每周体育授课为3课时,共48课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以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标》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在传授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品质。 教学重点: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对广播体操的学习。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

四、教学措施:(措施具体、有针对性、有培优补差的途径和方法)

1、要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充分贯彻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根据这一情况我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分四组优、良、中、差)以好的学生帮助老师组织、辅导、督促素质较弱的学生进行练习。素质较弱的学生可消除自卑感和心理压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欲望。

3、抓好基本素质的提高。(如俯卧撑、蛙跳、推小车等)

4、抓好基本技术的练习。(如男生15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握力、引体向上)

5、结合阳光体育活动,认真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五、教学研究(见附页)

六、教学进度(见附表)

五、教学研究:(本组教研课题的研究方法,制定的方案)

新的体育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下是针对自己一学期来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1、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2、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特别加强对广播体操的教学

4、要走近生活,须走出教材,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篇2:初一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体育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所教的是八年级七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个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着装要轻便合体,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得携带与体育课无关的首饰、校牌、手机等。

六、德育渗透: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包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课堂常规:使学生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

2、组织教学:培养团结友爱、养成遵守纪律的集体观,培养其具有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德育内容。

(1)、基础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锻炼自觉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游戏里安排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内容。

(3)、田径安排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的内容。

(4)、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容。

(5)、在体操中安排培养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的内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

初一体育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二)

【学情分析】由于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上升为初中,儿童转为青少年还需一个过渡期,其心、生理都还需要一个转变期和适应期,再者农村小学生普遍接触体育较少基础薄弱,所以,原则上我们准备安排的体锻项目,活动内容,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常规做起,从点滴来抓,由易到难,由浅入课,这是本年级的一个活动趋势,大部分学生都活泼好动,表现欲、上进心强,但是普遍的体质较弱,在上课中应坚持“健康第一、安全为主”。当然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情况变化,日常教学中要灵活应变。

【教材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只确定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的教学步骤,都没有作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上来,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益处。以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为前提,把理论知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健身操、素质训练、体质测验做为必修内容,将各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作为选修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速度、耐力、灵敏等测试内容安排到教学中去完成。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意义,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形成积极态度和行为。

二、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的规定动作,了解所学项目的知识与简单战术,结合游戏等多种形式获得应用技能,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发展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发展速度、灵敏、有氧耐力。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懂得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技能发展的益处。

四、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建立自尊和自信,积极进取,培养坚强的意志。

五、建立个人和群体的和谐关系,在体育游戏和比赛中能与同伴分配角色,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初一体育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三)

学期已开学,本学期的工作将是紧张而又忙碌的,因为,在这一学期中,时间短,任务重。有学生跳绳运动会、有教师乒乓球比赛。为更好的开展好自己分担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_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理论,探教学改革之路,实施创新教育,顺应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工作目标

认真完成七年级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认真完成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任务,争取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种时令性工作和任务。

三、措施

认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政治活动,认真学习_大精神,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团结同志,关心爱护学生。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为人师表。

1、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上好体育可是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本学期要继续深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知识水平,使自己的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和要求。

2、进一步提高课外教学活动和运动竞赛水平,学校的体育工作除体育教学以外,还有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这两项同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形式,它即可以使学生对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基于这一点对本学期的课外活动要详细计划措施,并做好辅导,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顺利的开展。

3、课余运动竞赛体现出一个学校的体育运动竞技水平,同时也是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的重要手段,学校运动竞技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好的人才,关系到我们国家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本学期,我将进一步抓好体育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理论,提高运动训练的水平,争取在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篇3: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通过调查获悉, 不同性别、职称、年龄等的体育教师其教学工作量分布情况有所不同, 但体育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工作量是多少?另外, 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外, 有一部分体育教师还承担着学校课余运动队的训练工作。有的学校将教师的课余训练折算成教学工作量, 而有些学校未给折算。但究竟担任课余训练及工作量折算情况如何?本研究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旨为更加合理地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政府决策和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访谈、座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问题进行研究。调查对象选取了东中西部共11个省市自治区的1 360名城乡中小学男女体育教师。回收问卷950份, 有效问卷710份。分别调查了两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量。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现状及特点

(1)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现状及特点

经过对不同性别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都集中在11—15和16—20课时。卡方检验结果, 调查学期p>0.05, 上学期p<0.05, 说明调查学期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明显, 而上学期具有显著性差异。 (1)

(2) 不同学段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现状及特点

对两个学期的不同学段教师担任课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不同学段体育教师调查的两个学期每周课时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小学两个学期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都相对偏高, 且多数集中在16—20节, 其中, 调查学期占63.8%、上学期占68.3%。而初中、高中学段两个学期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多半都在每周11—15节课之间。两个学期的卡方检验结果, 都是p=0<0.01, 中小学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 三个学段的体育教师所担任的教学工作量达到21节以上的很少, 10节以下不多。由此可以看出,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高于中学。这或许与小学学段体育课课时多 (每周3—4课时) 而中学相对较少 (每周2—3课时) 有关, 还有可能与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有关。

小学、初中、高中随着学段的提高, 出现了教学工作量逐渐减少的现象, 主要原因何在?通过分析发现, 国家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 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由于随着学段的升高, 体育课在减少, 因此, 体育教师的课时会出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现象。

(3) 不同职称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现状及特点

经过对不同职称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3、图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 不同职称小学体育教师, 其占比例最高的是每周16—20节课。检验结果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从图4可以看出, 不同职称中学体育教师, 其占比例最高的是每周11—15节课。检验结果显示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4) 不同年龄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现状及特点

经过对不同年龄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 25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每周教学工作量两个学期都反映出16—20课时所占比例最高。而56岁以上的老教师, 每周10课时以下的所占比例最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 调查学期不同年龄工作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上学期调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5)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现状及特点

经过对不同教龄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两个学期每周教学工作量分布, 呈现出教龄越短教学工作量越大, 反之则越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 调查学期不同年龄工作量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而上学期调查结果差异性并不显著。

(6) 城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现状及特点

对城乡体育教师两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量情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7所示。

图7显示, 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 从总体上来看, 多数都集中在11—15节课和16—20节课, 且前者人数相对更多。卡方检验的结果p>0.05, 城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7) 不同区域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现状及特点

经过对不同区域体育教师两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8所示。

图8显示, 同一区域体育教师两个学期的每周教学工作量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但东中西部地区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有显著性差异, 西部地区的工作量大的所占比例最高, 如每周教学量16—20课时, 西部地区调查学期为45.2%, 而东部地区的为31.8%。

(8) 结论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总体来看有些偏高, 但不同类型群体之间, 有的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的无显著性差异。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的两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量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学段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两个学期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小学未随职称变化而变化, 中学随职称升高而降低。不同年龄和教龄的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 年龄和教龄越小工作量越多, 反之, 工作量越少。城乡和不同区域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农村略高于城镇;西部高于中部, 中部又略高于东部。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不同性别、不同学段、不同年龄, 甚至是不同职称、不同区域等的体育教师所担任的体育教学工作量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性既有学校自身的因素, 也有学段规定课时所引起, 还有教师的工作能力等的影响。但不同类型群体体育教师究竟每周应担任多少课时是合理的, 仍需进一步研究。

2. 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调查结果及差异状况

通过对体育教师目前担任的教学工作量期望值进行调查, 从总体情况来看, 体育教师的理想工作量为每周平均11.4课时。其中, 有42.5%的体育教师认为目前最理想的工作量约为每周12课时, 有18.7%的认为应该是每周10课时, 还有4.9%的认为每周11课时为理想工作量。也就是说, 有约66.1%的体育教师认为每周应该10—12课时。

(1)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调查

经过对不同性别体育教师理想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9所示。

从图9可以看出, 男女体育教师的理想工作量非常吻合, 都是认为12课时为最理想的比例最高, 其中女教师占45.0%, 男教师为41.6%。认为10课时和10课时以下的男教师所占的比例略高于女教师。认为每周14课时及以后的各理想课时所占比例, 男女教师几乎完全一致。

(2) 不同学段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调查

经过对不同学段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10所示。

从图10可以看出, 目前, 三个学段的体育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每周12课时的人数所占比例为最高, 其中, 初中占51.3%, 高中占41.0%, 小学为35.8%。认为每周理想工作量应是10课时的高中所占比例最高, 为26.8%, 小学与初中几乎一致, 分别是15.4%和15.3%, 仅仅相差0.1个百分点。认为每周15课时的, 小学比例最大, 约占15.4%, 而初高中老师所占比例都不足5%。由此可以看出, 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体育教师, 理想工作量小学高于初中, 初中高于高中。也就是说, 学段越高希望的工作量越少, 这或许与他们当前的工作量多少有关。且三个学段理想教学工作量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

(3) 不同年龄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调查

经过对不同年龄体育教师理想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11所示。

从图11显示的数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 除56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外, 其他各年龄段体育教师都一致认为12课时为最理想课时的所占比例最高。且年龄越小比例越高, 如25岁以下体育教师认为理想工作量为12课时的人数占62.2%, 而46—55岁年龄段的体育教师占27.8%。相反认为理想工作量在10课时以下的, 几乎呈现出随年龄的升高而降低, 其中56岁以上的占28.6%, 25岁以下的占2.2%。

(4)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调查

经过对不同教龄体育教师理想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2可以看出,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的理想工作量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现出年龄越大希望理想工作量少的比例越高, 如认为10课时及以下为理想工作量的, 具有21年以上教龄的体育教师人数所占比例最高, 具有11—20年教龄的次之, 具有6—10年教龄的占据第3, 具有5年以下教龄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少。如认为10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 21年以上教龄体育教师占26.9%, 11—20年教龄体育教师占22.1%, 6—10年教龄体育教师占16.0%, 5年以下教龄体育教师占10.6%。另外, 除21年以上教龄的体育教师认为10及以下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高于12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以外, 其他三个年龄段的体育教师都是认为每周12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最高, 且最高的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51.4%, 超过了一半以上的人数。认为理想工作量是12课时的具有6—10年教龄的体育教师的比例也接近50%。

(5) 不同职称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调查

经过对不同职称体育教师理想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13、图14所示。

图13可以看出, 不同职称的小学体育教师都认为12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最高, 且反映出职称越高比例越高。如小教高级占38.3%, 小教一级占35.3%, 小教二级占27.3%。另外, 从小教二级体育教师的理想工作量分布情况来看, 认为理想工作量为14课时、10课时、10课时以下的所占比例完全一致, 都为18.2%, 说明小教二级体育教师理想工作量判断比较分散。而小教二级和小教高级的情况, 除了12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最高, 且较为接近外, 10课时和15课时两种判断几乎完全一致。判断10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都占16.0%, 判断15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小教一级为14.7%, 小教高级为14.9%, 二者之间仅差0.2个百分点。

图14显示, 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其理想工作量, 职称越低将12课时作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越高, 且随着职称的不断升高, 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分别为80.0%、53.2%、45.3%、26.6%。相反, 认为每周10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职称越高所占比例越大。如中教高级为30.4%, 中教一级为22.6%, 中教二级为14.4%等, 认为每周13课时及以上为理想工作量的各类职称的体育教师都非常少。

(6) 城乡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调查

经过对城乡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15所示。

城乡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从图15可以看出, 城乡体育教师也都表现出每周12课时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为最高, 其中, 城镇为41.4%, 农村为45.0%。其次是认为10课时的城乡比例几乎完全一致, 城镇为18.7%, 农村为18.8%, 都占据第二。

(7) 不同区域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调查

经过对不同区域体育教师理想教学工作量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16所示。

从图16可以看出, 东中西部体育教师的理想工作量都是每周12课时所占比例最高, 且西部已超过了60%, 东部和中部分别为36.8%和32.9%。另外, 认为10课时以下的东部略高于中部, 东中部都明显高于西部。西部所占比例不足东部和中部的一半。东中西部的理想工作量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8) 结论

体育教师的理想工作量调查结果显示, 近一半的教师认为理想工作量在12课时左右, 也因群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的群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有的没有, 如城乡之间、男女之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3. 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课时情况

从对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是否被折算成教学工作量的情况调查获悉, 大约有77%的教师的课余训练未被折合成教学工作量, 仅有23%的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被不同程度地折算成教学工作量。这意味着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是义务工作。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1) 不同学段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课时情况

经过对不同学段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情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17所示。

从图17可以看出, 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 不同学段之间折算教学工作量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且都是不折算的远远高于折算的, 如初中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 有81.6%的不折算, 只有18.4%的折算成了教学工作量。

(2)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课时情况

经过对不同性别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情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18所示。

从图18可以看出,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不折算的都高达75%以上,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课余训练是否折算不因性别而变化。

(3) 不同年龄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课时情况

经过对不同年龄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情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19所示。

从图19可以看出, 不同年龄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都是不折算的远远高于折算的, 最高的达80%不折算, 且卡方检验结果, 不同年龄之间课余训练折算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 是否折算, 不因年龄不同而发生变化。

(4) 城乡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课时情况

经过对城乡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情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20所示。

从图20可以看出, 城乡相比, 课余训练不被折算成教学工作量的农村高于城镇, 分别为78.7%和76%。卡方检验结果来看, 城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5) 不同区域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课时情况

经过对不同区域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折算情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如图21所示。

从图21可以看出, 不同区域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也是绝大多数不被折算成教学工作量。且西部地区的比例最高, 达79.9%, 其次是东部, 再次是中部地区。

(6) 结论

经调查获悉, 大部分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都不被折算成教学工作量, 从总体情况来看, 占77%。其中, 不同学段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城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三、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认定问题及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高, 且教师承担学校课余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大部分不给折算成工作量。诸如此类的现象反映出, 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 以便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与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1.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认定问题

当前,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认定存在若干问题, 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认定缺乏权威性科学标准

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究竟多少应该是最合适的, 是否需要有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职称差异、区域差异等, 目前这些还都是未知数。座谈的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的省份在谈到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问题时, 都很茫然, 而且, 大多是学校自己结合专兼职教师人数进行统筹。大部分省份的体育教师认为工作量太大, 但由于缺乏认定权威性标准, 根本就无处表达自己的意愿。就学校而言,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需要给体育教师排多少节课就排多少节, 也因没有标准而自主认定。有时, 因学校班级多、人数多、教师少, 即便是教务部门在排课的时候, 考虑到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超量情况也无可奈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这一法规性文件中, 也未能明确规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认定方法和标准。这会不同程度地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合理认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 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缺乏教师缺编问题的充分考虑

目前, 我国大部分省份学校体育教师缺编现象较为严重,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 兼职教师的比例依然很高, 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再加上国家规定小学课时多于初中和高中, 明确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 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 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缺编现象尤为严重, 课时又多, 因此, 在给体育教师排课的时候, 不得不考虑缺编问题, 课时超量现象大多数是因教师数量绝对不足导致的。这一问题存在的根源如果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解决, 超量认定仍将长期延续。

(3) 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不够全面

目前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 70%以上仅仅考虑到了课堂教学工作, 而课余训练、早操、课间操等都未作为工作量考虑其中。从调查的课余训练的折算情况就可以看出, 大部分体育教师的课余训练属于额外工作, 又不计报酬, 有的课余训练的次数还较多, 高的达每周3—4次。体育教师固然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长期这样辛劳又缺乏物质和精神鼓励, 训练的效果就有可能会打折扣, 组织课余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级别和形式的比赛时, 有时也很难充分调动起工作热情。在调查中了解到, 即使可以折算或有报酬, 折算成报酬也微不足道。如有的训练一次补贴5元钱, 还有的折算成0.25个课时, 这种象征性的补助实在令人深思。长此以往, 或多或少地会波及体育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 或许因教学工作量大, 负担重, 会出现应付现象, 甚至出现体育课堂上的“放养”现象。

(4) 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多为学校所为

体育教师每周需要上几节课?这一问题往往并非教师所能支配, 而大都是学校教务部门根据整体情况硬性分配, 至于学校是否存在体育教师缺编现象,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否超过了所承受的能力等往往不被作为首要考虑的条件。基于此, 就会很自然地出现, 体育教师师生比越高, 教师的工作量相对会安排得越少、越轻。对于体育教师师生比低的学校, 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自然就会越多、越重。但很大程度上体育教师很少有选择权, 而是一味地服从。有的在工作中感受到体力不支的现象时会和同事交流, 但大多数体育教师选择默默地工作与无私地奉献。这种学校单方认定体育教学工作量的方式, 尤其是长期超量工作现象, 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既不利于教师的教研工作的开展, 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其教科研水平。

2. 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策略

(1) 加大深入研究力度, 为认定标准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对我国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做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几乎为空白, 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标准的时候难以找到可靠的依据, 尤其是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定量, 多少为合适, 超多少课时为超量, 达到多少为工作量不足, 这一连串的问题, 其定额前提都需要科学依据, 科学的依据源于研究, 源于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因此, 目前最为紧迫的事情是为制定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全国11个省市进行了调查, 初步了解了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状况, 并对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工作量进行了调研, 其研究结果显示,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总体偏高。当然, 还需要很多的后续研究跟进, 例如, 如何根据学校人数、班级人数、教师人数, 以及当前的教学工作量和理想工作量推导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认定公式。如果能够推导出认定公式, 将对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量认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2) 教学工作量认定需纳入法规化轨道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多少是最适宜的, 新任教师应该是多少?中年教师、老年教师应该是多少?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师都应该分别是多少?这些量的规定需要在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有所体现, 而借助《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修订的良好机遇, 将工作量标准写入新的条例, 将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课余训练等以前所谓的额外工作, 更应该有恰当的归属, 使体育教师们劳有所得, 也就是说使他们的劳动价值充分得到认可和尊重。

(3) 差异与变通要有一定的规定性

由于中国国情所决定, 我国不同区域之间、校际之间都客观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有的差异还非常显著, 如有些地区教师缺编问题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但每个学生享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又不可剥夺, 在教师少、体育课时又不能变的矛盾中, 部分地区和学校的体育教师出现超工作量现象不可避免, 但需要有一个限定性, 也就是说需要有个上线, 最高不能高于多少。假如变通一下, 班级合并上体育课, 也要规定最多班级人数不能超过多少人, 否则就难以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 对凡是出现超工作量现象的教师, 要能够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如借鉴大学超工作量津贴发放办法, 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争取超量报酬, 要能够体现同工同酬, 力争杜绝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发生, 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减少学科差异, 实现公平认定

体育教师一方面普遍存在工作量大的现象,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 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异性较为突出, 如体育课不按正常课时算绩效, 而是要乘一个系数, 这个系数大都低于1, 如有的学校乘以0.8, 甚至有的系数只有0.5。而其他学科的系数往往会超过1, 有的为1.1、1.2不等。这种学科的人为差异, 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 需要充分考虑认定工作的公平性, 不但要考虑同等系数折算问题, 还要根据学校情况客观考虑每一个学科的工作量科学化认定和制度化管理。

(5) 学校工作量认定工作应拓宽思路、调整角度

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 基于存在的种种问题, 需要拓宽思路、调整角度来完成。在学校根据需要分配工作量的基础上, 需要考虑教师的工作能力, 还要考虑适当标准, 并对超工作量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以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关心教师的发展。每学期或每学年最好能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开展座谈, 这样有利于更加完善认定工作。另外, 对于那些担任课余训练任务的教师更需要区别对待, 将其课余训练折算成工作量是一线教师的期待, 也是对他们劳动价值的认可和激励。否则, 参与额外的义务劳动的教师就会越来越少。

四、结束语

篇4:浅谈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 ,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全民健身计划,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教育的实施,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使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丰富校园生活,增强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健全了学校体育教学制度。

一、提高政治素质,严守师德规范

无论何时何地,我对政治学习一刻也未放松,积极参与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政方略、教育法规、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通过政治学习,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心灵环保不断加强,无任何违法乱纪行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正确的政治观点,在思想上言行上和党中央保持着高度的一致,紧跟党的路线,坚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

对教师职业道德我牢记在心,并严格用其规范自己的言行,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牢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服务宗旨,无任何排挤、歧视、讥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始终把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课后辅导、课外阅读等方面积极地进行积累。

1、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每节课尽量发挥学校的物质资源的优势,增加一些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技能可能会有那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方法手段和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针对目前高考与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相关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思想不被禁锢于学校的方寸之地,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进而能够随时适应社会上的各种情况,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2、课堂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在课堂中多采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将新课改的培训所学到的新东西,充分在课堂中体现,并结合学校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搭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增强体制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以下几点来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2)适当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适当的紧张气氛会使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锻炼活动。例如,在武术课的教学中,复习时候采用分组练习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哪个组能把本次课所学动作完成,这个组同学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练习,而比较差的组则需要继续练习。(3)正确运用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注意课的导入。我在导入课堂时,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的队列队形、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的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例如:有时的场地采取的是多方位或者圆形等不同常规的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通过教师的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自由练习,一会小组结伴练习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4、为培养自己多种兴趣爱好,我还常到图书室博览群书,上网和同行交流、查阅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真正做到教学互长,并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精神,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

篇5:初一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这篇初一体育教师工作总结模板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一学年的工作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体育教学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体育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及本人的辛勤努力下,基本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主要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一提到初一体育马上就能联想到体育中考,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这已成了检验初一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满课时、满内容、保质量的完成了所教班级的教学任务。学生体育技术,体育技能考核内容等,从未出现丢课、缺课、上课松散无内容及体罚学生的现象。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法上不断改进创新,使体育课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课堂中注意学生组织纪律性、思想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针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特点,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利用游戏,武术等项目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中学体育活动,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在每一节课中认真积累组织教法、经验进行组内科研课题的探讨。教案、集体备课,听课等全部按学校要求完成。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一是整个初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是基础中的基础,首先,抓集合训练:包括课前、课中、课结束前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静、齐并强调精神面貌。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站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其次,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小组长布置、收拾器材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二、培养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对于学生的运动技能知识传授只是基础部分,如何培养学生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才是教学的关键点。在体育课堂当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例如:在学生进行慢跑热身的时候,跑道上遇到突发事件堵住了。在这时,学生大多会停下来。教师就应该在此时进行语言引导,教会学生处理这次事件的方法,然后还可提问:“假如跑步过程中有学生摔倒了,我们其他学生应该怎么办?”在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其实他们就有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想法,教师再进行适当总结,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便会一点点提高。

三、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拼搏。比如分成几个小组,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竞赛或游戏让学生比赛,比赛完后分析获胜或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只有服从集

体利益才能取胜,即使自己吃亏也是光荣的。要使学生能更好的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必须先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精神的内涵。“团结协作的精神”就是奉献精神。举例说明:篮球场上的传球者,人们为什么会赞扬他,就是因为他的传球可以为团队带来胜利。

四、注重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例如:针对学生跑步过程中,在弯道上的偷跑行为进行教育,把这种行为灌输到学生的做人方面及思想品德方面,既改善了学生的偷跑现象又教会了学生做人。

篇6:初一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为更好的开展好自己分担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三个班,学生人数为126人,每个班人数在40人左右,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还比较薄弱,初一的男生在上肢力量比较差,女生的速度和爆发力不够好,在耐力方面,有一小部分学生部能达标。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主要涵盖了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以及田径中的走、跑、跳、投,体操中的技巧,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在这些教学内容中,有的学生比较陌生,如体操技巧、足球等,在学的过程中会有点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2、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与锻炼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让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考核项目及办法

篇7:初一体育教学计划

2、快速跑;40--60m中速跑,30--50m加速跑

3、足球;熟悉球性练习,脚内侧踢球

4、快速跑;站立式起跑,30--50m加速跑

5、足球;脚内侧接球,脚内侧踢球

6、选用教材

7、快速跑;40--60m中速跑,50m跑

8、足球;

9、选用教材

10、考核;50m

11、足球

12、单杠;跳上成支撑--后摆下

13、足球

14、单杠;支撑后摆转体90度下

15、足球

16、单杠;双脚蹬地翻上成支撑

17、选用教材

18、单杠;支撑,后摆转体90度下

19、单杠考核;两手握杠跳上成支撑,后摆转体90度下

20、实心球;抛,掷,推

21、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2、实心球;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

23、篮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

24、实心球;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25、篮球;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6、实心球;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

27、篮球考核;行进间运球

28、实心球;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

29、选用教材

30、实心球考核;实心球掷远

31、选用教材

篇8:初一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关键词:体育教师,开展,教学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 体育教学有“散而不乱、严而很活”的特点, 要求体育教师既要让课堂“活”起来, 也要严格地控制好课堂, 按照要求进行学练。作为一名新体育教师, 如何开展好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80后新上岗体育教师, 既具备工作热情高, 思想活跃, 接受新事物快, 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也具备了自我中心意识强, 心理承受力差等缺点。在此, 根据80后新体育教师的特点, 就如何扬长避短的开展好教学工作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抛开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虚心向身边同事学习,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80后体育教师一般都是独身子女, 由于家庭、社会的原因使他们不能及时的角色转换, 潜意识中, 还是自我为中心。加上都是高校毕业生, 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一些80后体育教师, 不愿意听老教师的课, 老教师的意见接受不了。所以作为新教师应该多听老教师的随堂课, 多去思考和揣摩老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 学习课堂上语言运用的技巧、队形组织的技巧、课堂气氛调节的技巧、突发情况处理的技巧等, 听后要认真写下自己的反思、心得。另外也要向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主科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方法体系, 但不能断章取义的照搬套用某一方法。

二、延续自己刚工作的工作热情, 热爱本职工作, 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刚刚步入岗位的80后教师, “满腔热血”的想做出一番事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热情会慢慢淡化。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更要具备高尚的师德, 同时还要有任劳任怨、勤奋刻苦的献身精神。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加强体育锻炼, 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不断学习, 及时掌握最新的体育知识。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以及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相统一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三、培养良好的从教心理, 用爱心和宽容对待每一位学生

刚刚踏入工作岗位, 80后体育教师渴望成功, 加上80后教师耐受性差的特点。一遇到困难, 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如果你讨厌学生, 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由于身体素质和个人兴趣的差异, 学生的体育成绩也有优、劣之分。对差生不能一味地训斥, 更不能体罚。训斥或体罚是无能的表现, 也意味着思想教育的失败。台湾教育家高振东认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面对课堂上所遇到的情况, 耐心地弄清原因, 用宽容对待犯错误的孩子。宽容是金, 或许因为你的一个表扬, 一个安慰, 会使他充满自信和活力。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四、发挥自己青春活力的一面, 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 展现教学过程魅力

80后的体育教师, 年轻、朝气、活力, 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强, 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所以要发挥好自己青春活力的一面, 把自己融入课堂。因为在体育教学中不能一直以教师为主导。要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要让师生互动起来。体育是一项艰苦的学习活动, 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备课过程中, 要准备充分, 在课的开始多安排一些针对本课特点的游戏、健美操等易接受的诱导辅助练习,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个成功的引导项目会给整个体育课带来很多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新教师要拿下教师架子,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 与学生一起分享运动的喜悦。而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同甘共苦的朋友看待。这个时候, 教师就更容易看到学生真实的一面, 师生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五、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言传身教, 展示80后新体育教师的魅力

篇9:初一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初一女生的身心特点

经过小学学段的学习,初中学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与掌握了多种运动技能,具备了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的经验,但是由于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生理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的不适应和不稳定。正确认识与调控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阶段的女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好学、善于模仿、喜爱游戏、乐于表现自我,但是由于身体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发育的成熟和身体外形的变化导致现阶段女生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容易害羞,对异性同学不屑一顾,全然不感兴趣。特别是男女同学一起在进行各项活动时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他们稍有接触,就会引起骚动,引起同伴的窃笑、讥讽和起哄,从而影响了一定的合作学习。

在性格特点上,女生跟男生的好胜、喜欢个性独立的心理相比较,更喜欢群体合作性的练习内容;又因为男女生理结构和体能上的区别,女生更乐于接受技巧类的学习。

综上所述,中学男女生生理与心理的急剧变化为男女分班进行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必要条件。

二、有效地进行初一女生体育教学

1.加强思想教育,重视课堂常规的建立

在开始上第一节体育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们连最基本的队列练习都不懂,虽然有过一个星期的军训,可还是连最基本的左转弯、右转弯都走不好,更别说行进间“立定”了,根本没有动作要领。针对这些情况,我用三节课时间,让她们明白初中的体育课跟小学不一样,同时提出上课必须遵守的要求,严明请假制度,上课前体委要整队带出,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一切做到紧张而有序。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增加体操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据了解,小学体育课“放羊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我结合初中女生的身心特点和身体素质,在教学中增加了进行肩肘倒立、前滚翻等体操内容的教学,并分别只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又考虑到女生比较害羞,把上课地点安排在体育馆,这对于枯燥乏味的田径项目而言,女生更喜欢难度不大的技巧性内容。

(2)合理使用游戏,使教学形式更多样

结合游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我在“胸顶报纸跑”中,鼓励学生动脑筋,尝试“转弯时报纸不落”;在“三人合作跑”中,允许学生自行分组,培养默契,强调团体协作才是取胜的秘诀;在“共建和谐社会”的拓展中,引导她们主动与陌生人接触、交流。在耐力跑练习中,学生因枯燥、乏力等极其反感。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别安排一节5分钟耐力练习,准备跳绳,让学生自己选择5分钟跑还是5分钟持续跳绳,练习效果显著。

(3)开发实用器材,使教学手段更全面

器材的缺乏导致教师无奈,学生无趣。如何利用好现有器材,争取开发简易实用的新器材来调动学生兴趣,是教师的责任。如:布置学生用透明胶带将废旧报纸粘贴成一个纸排球,利用简易纸排球进行排球教学,既消除学生怕疼的心理又解决器材不足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进行课后练习,所谓一举多得。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用合作、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练习质量

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练习热情高涨,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比赛总会有输赢,那么势必会打击输方的积极性,伤害她们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不比速度、高下,重视完成质量、合作意识、创新方法等教学方式。

(2)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在快速跑教学的后蹬跑辅助教学中,我认为示范讲解都非常清楚到位,可是学生们仍很难理解,不愿意尝试。后来,利用休息时间了解到女生们喜欢玩猜拳跨大步的游戏,我便将后蹬跑改为跨大步教学,学习效果明显。因此,备课时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尽量将动作难度降低,语言讲解上少用术语,通俗易懂。

(3)用轮流带操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

本学期我面对的是8个班的女生将近二百人,加上女生偏内向,这对我认识她们了解她们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想到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前带操的机会,既能帮助我认识她们,又能增强她们的自信心,积极与教师配合。

(4)重视过程评价,鼓励运动参与

在课堂评价方式上进行尝试,不单以技术水平定成绩,而是综合课堂表现、努力程度、是否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认真参与课堂评价等各个环节,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重视运动参与、自身努力。

篇10:初一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大纲比重%

%

上学期

下学期

学时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卫生保健知识

10

10

7

4

体育教材、资料知识

3

体育教材、资料知识

8

10

7

2

快速跑

1.5

接力跑

1.5

障碍跑

2

耐久跑

跳跃、投掷

7

10

7

3

抛接沙袋、

推抛实心球

4

跨越式跳高

体操

15

15

10.5

3.5

基本体操

1.5

基本体操

2.5

技巧: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女)

3

单杠

武术

10

5

3.5

1.5

基本拳法、步法与套路

2

少年拳乙段

合计

50

50

35

18

17

球类

13

5.5

排球、足球

7.5

排球、

足球

韵律体操和舞蹈

5

2

健身操

3

团体舞

实心球

5

2

双手向前抛实心球

3

掷实心球

立定跳远

4

2

立定跳远

2

立定跳远

跳绳、

跳毽

4

2.5

跳绳、跳毽

1.5

跳毽

其他

4

2

机动

2

机动

合计

50

50

35

16

19

总计

70

34

篇11:初一体育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体育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理论,探教学改革之路,实施创新教育,顺应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工作目标

认真完成七、八年级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认真完成教学改革任务,争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各种时令性工作和任务。

三、措施

认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党的精神,认真记学习笔记,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团结同事,关心爱护学生。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为人师表。

1、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上好体育课是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

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本学期要继续深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知识水平,使自己的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和要求。

2、进一步提高课外教学活动和运动竞赛水平,学校的体育工作除体育教学以外,还有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这两项同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形式,它即可以使学生对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基于这一点对本学期的课外活动要详细计划措施,并做好辅导,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顺利的开展。

3、课余运动竞赛体现出一个学校的体育运动竞技水平,同时也是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的重要手段,学校运动竞技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好的人才,关系到我们国家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本学期,我将进一步抓好体育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理论,提高运动训练的水平。

上一篇:给小姨的一封信作文500字下一篇:我们爱你啊,无锡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