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2024-06-19

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精选11篇)

篇1: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观后感引子: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

高效时间管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角色定位与心理素质培养:困难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它就强 人际交往与沟通:学生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团队意识与精神培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行为规范与礼仪:都夸白兔有礼貌,小白兔,过小桥,走到桥上瞧一瞧,哎呀呀,山羊公公走来了,摇摇摆摆跨上桥。小白兔,往回跑,站在桥头把手招。“公公请您先过吧,一步一步要走好。”河水听了哗哗笑,鱼儿听了蹦蹦跳,都夸白兔有礼貌。

责任意识与执行力:爱岗敬业,放飞青春。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

职业道德与忠诚: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职业化与职业发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职业心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重庆市情:五个重庆!

观后感总结:师技不重他颜色,但求其技助我行!

篇2: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滨州市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未就业毕业生

档案查询、托管和落户须知

网上注册---->报到程序---->与用人单位网上签约---->办理派遣手续---->办理落户手续---->档案转递程序。

一、网上注册:

1、省内院校毕业生

登录“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以下简称“信息网”),点击首页“用户登录”部分的“毕业生注册”链接,选择“省内院校毕业生”选项,显示协议界面,点“接受”按钮,进入省内院校毕业生注册界面,按要求输入正确信息后,出现注册成功信息。

输入自己注册时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个人网页,使用“网上回生源地报到”栏目,按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报到”。

2、省外院校滨州生源毕业生

注册个人信息:登录“信息网”点击首页“用户登录”部分的“毕业生注册”链接,选择“省外院校毕业生”选项,显示协议界面,点“接受”按钮,进入省外院校毕业生注册界面,按要求输入正确信息后,出现注册成功信息---->激活网上账号:省外院校滨州生源离校后,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原件级复印件,到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业生就业窗口(地址附后)办理激活网上账号手续---->登录个人网页:输入自己注册时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使用“网上回生源地报到”栏目,按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报到”。

3、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

在“信息网”上填写注册信息,然后提供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审批盖章的入学年《XX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加盖学校印章和相关材料,到山东省大中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济南市燕子山路2号;联系电话:0531-88597896)申请资格信息审核。审核通

过后,成为系统登录用户。(详细操作请登录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省外非山东生源来鲁就业须知专栏了解)

二、现场报到程序:

1、毕业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就业协议书”和单位要求的有关材料到接收单位办理报到手续。

2、毕业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到省、市人社部门的(未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须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户口迁移证或户口本”、“身份证”原件,统一在报到证规定的报到期限内,到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业生就业窗口(地址附后)报到,由市毕业生办公室为其相应办理以下手续:一是办理报到、派遣、改派、档案转递确认、未就业毕业生人事档案关系托管;二是由毕业生填写“毕业生信息登记表”;三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四是办理特困生登记;五是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等一体化运作和服务。

三、网上签约:

1、省内院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的网上注册个人信息---->登录个人网页---->制作简历:毕业生登录系统后填写基本信息、求职意向等完成电子简历的制作---->检索职位信息:通过智能搜索、综合搜索、快速搜索等查询方式,按照工作岗位类别、工作地区、单位性质等搜索职位,显示符合条件的职位信息后,点击单位名称或职位名称进入具体信息。如对某用人单位有意向,可以在单位职位信息页面中点击“放入职位收藏夹”即可收藏此单位职位信息---->投递简历:毕业生在职位具体信息页面或职位收藏库中可以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达成签约意向:毕业生收到用人单位发送的签约邀请后,可以对此用人单位选择应约---->网上签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发送的签约邀请进行应约操作后,协议书最终发送到单位隶属的政府人社部门鉴证(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需先经其审核)。鉴证通过后,用人单位打印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用人单位签字盖章。

2、省外院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毕业离校后:网上注册个人信息---->激活网上账号---->登录个人网页---->制作简历---->检索职位信息---->投递简历---->达成签约意向---->网上签约。

毕业离校前:应先与用人单位签定学校核发的纸质“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用人单位签字盖章,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须主管部门盖章)---->完成上述网上签约程序---->持纸质“就业协议书”和网上签约的协议书,到用人单位隶属的政府人社部门鉴证、盖章---->把签字盖章的协议书送交学校审核存档,等待签发就业报到证、毕业证等证件。

注:需重新签约的毕业生须先与原就业单位网上解约,并打印解约证明,再与新单位网上签约。

四、二次派遣:

1、毕业生报到后,在滨州市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与接收单位通过“信息网”走网上签约流程,签约成功后,经单位隶属的政府人社部门网上鉴证,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和从网上打印的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用人单位签字盖章,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须主管部门盖章),到负责鉴证的政府人社部门办理派遣手续。

2、毕业生报到后,在省内其它地市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和接收单位所在地地市人社部门审核盖章的网上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或接收函,到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业生就业窗口办理异地就业手续(档案在县区人社部门的,须先到档案所在地县市区人社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3、毕业生报到后,在省外或中央、省属单位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和与接收单位网上签订的就业协议书(须毕业生签字、接收单位盖章)或接收函,到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业生就业窗口)办理异地就业手续(档案在县市区人社部门的,须先到档案所在地县市区人社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然后到山东省大中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派遣手续。

其中,出省就业的省外院校毕业生,由滨州市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办理异地就业手续,即可出省就业。

五、调整改派:

1、滨州范围内改派的毕业生与原接收单位通过“信息网”走网上解约流程,解除就业协议,由单位打印出解约证明(毕业生、用人单位签字盖章)---->毕业生与新接收单位通过“信息网”走网上签

约流程,经用人单位隶属的政府人社部门鉴证后,单位打印出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用人单位签字盖章)---->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解约证明、就业协议书,到负责鉴证的政府人社部门办理改派手续。

2、外市改派到滨州就业的在外市已就业的毕业生,需与原就业单位办理解约手续,出具解约证明---->毕业生与本市新接收单位通过“信息网”走网上签约流程,经单位隶属的政府人社部门鉴证后,单位打印出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解约证明和就业协议书,到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业生就业窗口)办理改派手续。

其中,新接收单位隶属于县区人社部门的,须再经县区人社部门办理派遣手续。

3、改派至外市就业的毕业生和本市用人单位通过“信息网”走网上解约流程,双方解除就业协议,单位打印出解约证明(毕业生、用人单位签字盖章)---->毕业生持解约证明、“就业报到证”和外市接收单位隶属的地市人社部门盖章的就业协议书或接收函,到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业生就业窗口)办理改派手续,即可到外市就业。

其中:①解约单位隶属于县市区人社部门的,须先到县区人社部门办理改派手续。②新签约单位是外省的:省内院校毕业生,须再到山东省大中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济南市燕子山路2号;联系电话:0531-88597896)办理改派手续;省外院校毕业生,由滨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办理改派手续,即可到外省就业。

六、落户程序:

1、毕业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到接收单位的省外院校毕业生凭学校核发的纸质“就业协议书”(须经滨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鉴证、盖章),省内院校毕业生凭“信息网”上打印的网上系统生成的“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和学校核发到具体单位(与就业协议书上的签约单位相同)的“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及接收单位出具的“落户介绍信”,到接收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2、毕业生报到后在滨州落实就业单位或报到证已签发到具体单位又改派到滨州就业的(包括滨州范围内改派)凭政府人社部门派遣或改派到接收单位的“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接收单位出具的“落户介绍信”,到接收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3、报到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需落家庭户口的,凭“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及迁入地政府人社部门出具的“落户介绍信”,在其家庭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其中,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需提供“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申请表”(须经山东省大中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盖章)。

七、组织关系办理

须办理党组织关系的毕业生,请持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到市委组织部(市政大楼0911房间)办理;须办理团组织关系的毕业生,请持团员证到团市委办公室(市政大楼0466房间)办理。

八、毕业生档案转递、人事代理:

1、档案转递:毕业离校后,滨州生源毕业生和非滨州生源毕业生档案,由学校直接通过邮局发机要邮寄或由学校工作人员集中送交到滨州市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地址附后),并办理转交手续。严禁毕业生自带档案。毕业生档案接收查询9月15日开始。

2、人事代理:国家为保护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鼓励多形式、多渠道放心就业,要求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及时为应、往届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毕业生办理人事代理后可放心地到全国各地各种性质的单位去应聘工作,人才服务中心保障其人事方面的合法权益和应有的待遇:如保留原有身份、转正定级、职称评审、工龄计算、调整工资、出国政审、代办社会保险、人事档案能够合理流动等。

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业生就业窗口,地址:黄河四路307号渤海十六路十七路中段。坐101公交车在广电大厦站点下车南行200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厦南门进一楼西侧

毕业生报到咨询电话: 0543-3060987;

毕业生人事代理咨询电话:0543-3362725;

邮编:256600

毕业生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招考及就业见习等信息将不定期在滨州人才网(bzrc.cn)、滨州市毕业生就业信息网(bzs.sdbys.cn)、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及各县区人事人才网上公布,请及时查询。

滨州市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篇3: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一、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 就业任务更加繁重, 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就业队伍不断扩大, 就业岗位争夺日趋激烈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2009年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指出:“明年的劳动力供给将进一步增加, 其中高校毕业生800万人, 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520万人, 创近年来新高, 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 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 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以张德江副总理对2010年就业形势的分析来看, 这个数量的就业任务是前所未有的。

(二) 就业岗位不增反减, 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据专家分析, 2010年我国就业市场的岗位稳中有降, 主要表现在:

1.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形势还不能很快转好, 外国企业人员需求量会继续下降。据报道, 2009年底, 美国的社会失业率仍在10%左右徘徊, 甚至创历史新高;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经济仍不见好转, 社会就业岗位有减无增。所以, 新的一年, 国际就业市场对我国的劳动力输出、跨国就业的影响不可低估。

2. 国有企业扩招潜力“透支”, 就业需求将大为减少。2009年, 我国的所有国有企业, 无论是中央所属, 还是地方所属, 都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号召, “挖潜增岗”, 扩量招聘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社会就业人员。可以说, 很多国有企业已大量“透支”了2010年的招聘名额。因此,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2010年的人员需求将会大大减少。

3. 海外就业市场低迷, 大量出国留学人员将归国寻求就业。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直接影响到许多企业的发展, 也涉及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就业市场, 企业倒闭、破产, 企业裁员、减薪, 企业无力发展等现象, 致使海外就业市场至今仍处于低迷状态。为此, 一方面, 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 甚至于在国外就业后失业的人员, 都将在新的一年归国寻求发展;另一方面, 许多国外人才, 尤其是在我国的国外留学生, 将更多地选择留下来就业。这使本就有限的就业岗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 知识教育和就业取向并未根本改变, 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能力的不适应性依然存在

据有关部门对就业市场的调查, 2009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因缺乏专业技能而离职或被辞退, 还有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因缺乏专业技能或工作经验而被企事业单位拒之门外。这就是说, 我国的高等教育方式及内容到目前并没有根本改观, 仍停留在知识型教育、研究型教育的传统教育阶段, 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就业教育, 尤其是创业教育至今未深入开展起来或开展的效果不明显。这些状况造成了大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创业越来越不适应:一是知识陈旧, 越来越不适应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动手能力低, 越来越不适应高技能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风险承受力差, 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就业、灵活就业尤其是创业的需要;四是艰苦奋斗意识弱, 越来越不适应基层农村就业, 到艰苦地区、企业生产一线就业的需要;五是复合型人才少, 越来越不适应多元、宽领域就业的需要, 如此等等。大量事实表明, 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所受到的教育与现代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价值取向多不相吻合, 致使他们在毕业后难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场上站稳脚跟。所以, 正像一位中央领导分析的那样, 现在的人才是:总体上不够用, 很多不适用, 部分不能用。

二、2010年帮助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2009年, 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 都采取了一系列帮助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要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必须采取更加有效、完善的政策措施;必须加强更加有效、完善的帮助和服务工作。为此, 笔者对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 继续做好并完善“保企业、保岗位”工作, 把现有政策落到实处, 并不断创新政策, 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2009年, 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企业、保岗位”的政策措施, 比如“五缓” (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 、“四减” (减降四项社会保险费率) 、“三补” (社会保险、就业岗位、职业培训补贴) 、“两协商” (企业与工会或与职工双方平等协商) 等。新的一年, 国家有关部门已下发通知, 把上述政策措施再延长一年。因此, 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创新、完善上述政策措施, 并宣传到家, 落实到位, 从而确保现有企业不裁员、不减薪;帮助企业攻克时艰, 努力稳定工作岗位, 从而稳定就业。

(二) 继续抓好企业“挖潜增岗”和“千企万岗”计划的落实, 努力增加企业就业岗位

去年, 在“保企业、保岗位”的同时, 各级党委、政府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企业“挖潜增岗”和“千企万岗”计划, 充分发动有条件的企业, 通过挖掘自身潜力来增加工作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同时, 各地区选择1000个以上企业, 为毕业生增加10000个以上就业岗位。这些计划对帮助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的一年, 要认真总结这方面工作的经验, 不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提高企业“挖潜增岗”、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激发高校毕业生参与上述计划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 大力招商引资, 用新兴产业和新建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载体

近年来, 全国各地在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 都把国内外招商引资, 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或重大工程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各地要抓住世界经济“东移”和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投资需求暂时减缓的契机, 大力开展并拓宽招商引资活动, 以新兴产业集群和重大工程项目增加就业岗位, 拉动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四) 全面发展第三产业, 扩大就业领域和渠道

据了解, 在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到整个就业队伍的70%左右。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 尽管从占整个就业队伍的17.3%上升到33.2%, 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巨大。因此,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全面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及就业的关键,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科技咨询服务、金融保险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民政救助服务、物流运输服务、教育卫生保健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科研开发服务、物业餐饮与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商贸管理服务等产业, 使之成为拉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五) 加大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力度, 以创业带动就业

据报载,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大学生毕业后。有50%以上走上创业之路, 已有20%以上创业成功。而我国的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后, 只有不到10%能够步入自主创业之路, 且真正成功的不到1%。假如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有10%成为创业者, 那么每年就有6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假如每一位创业者能够平均带动5名社会未就业者就业, 那么每年就能带动300万以上人就业。因此, 必须全面落实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优惠、小额贷款担保、免费创业培训及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 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 小额贷款、跟踪指导等一条龙服务;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或创业孵化基地, 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 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初期, 给予风险投资、资金资助或贷款担保。

(六) 着力扶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灵活就业, 是高校毕业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又一重要方式。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扶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一是尽快编制开发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岗位项目》, 便于高校毕业生自主选择。二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所必需的政策措施, 促进其灵活就业。三是筹集或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资金, 对灵活就业初期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或风险资金援助。如果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每年有10%或20%灵活就业, 那么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每年将有60万或120万人以上实现就业, 也将大大减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有效化解就业难题。

(七) 鼓励和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就业, 完善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导向机制

近些年, 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制定并实施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就业的项目计划。诸如组织部门的“村官”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三支一扶”计划、教育部门的“教师特岗”计划、共青团部门的“服务西部”及“服务贫困及偏远地区”计划、科技部门的“科技特派员及科研助理”计划等, 这些基层就业项目计划, 对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的一年, 要对上述项目计划的实施及问题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估、解决因部门或项目不同造成的待遇与出路差异大的问题, 研究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长效机制, 创新有效的政策措施, 激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八) 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 切实解决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 各地相继开发了一些公益性岗位, 以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新的一年, 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 抓紧研究开发适应高校毕业生需要的公益性岗位及其种类;同时, 按照岗位要求招聘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特别要做好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兜底”就业援助工作, 保证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 确保贫困生全部就业。

(九) 拓展外部空间, 做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就业和调剂互补工作

各地应建立健全与外地的高校毕业生供求信息联系, 畅通相关渠道, 全方位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异地“输出”调剂互补渠道。一是本地人力资源市场要与外地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密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联系, 及时了解外地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组织推介“输出”;二是与外地新兴工业园区或新建重大项目建立紧密的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联系, 有针对性地为其推荐输送毕业生人才;三是建立本地高校毕业生人才库, 面向异地开放, 供外地用人单位随时招聘挑选。总之, 各地要重视建立高校毕业生外地就业“直通车”, 切实做好本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异地就业“输出”工作。

(十) 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继续培养、出国留学和国外输出和应征人伍工作

1. 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能力提升培训工作。调查显示, 不能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大都是长线专业或不是名校名专业的毕业生。对这些高校毕业生进行专业转换和能力提升培训, 是促进其就业的有效措施。2009年, 辽宁省对社会科学就业难的5个专业和自然科学就业难的5个专业领域的高校毕业生组织实施了专业转换和能力提升培训, 先后有2000多名就业难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了上述系统培训, 实现了就业。新的一年, 各地应根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能力提升的需求,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组织实施专业转换和能力提升培训, 促进其就业。

2. 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近年来, 各地越来越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并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辽宁的实践看, 凡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 有70%以上的都在见习单位或其他单位找到了工作。新的一年, 这项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并力争抓出更大成效。

3.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或到更高的学府进一步深造。出国留学或到更高学府进一步深造, 并取得硕士、博士等更高的学历学位, 也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种办法。对有条件、有愿望出国留学或进一步深造的高校本科毕业生, 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或高校, 都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 鼓励或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4. 做好高校毕业生国外就业“输出”工作。要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国外就业, 努力开辟高校毕业生国外劳务“输出”渠道。同时, 加快培养适应国际需要的人才。

篇4: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本刊讯(邱丽娜) 6月30日,由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中国广西人才市场承办的“2010年广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就业见习基地双选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双选会共有408家招聘单位参加,推出2984个专业岗位。其中“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单位359家,提供465个急需紧缺专业岗位。据悉,今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招募单位除原来规定的有专业人才紧缺的乡镇事业单位外,首次扩大到各地的工业园(产业园)区、区直和各市设在乡镇基层的事业单位、各地列入自治区重点发展产业的重点企业以及部分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招募岗位明确对在未来两年有空编的事业单位特别是有空编但长期难以招聘到优秀专业人才的区直设乡镇基层的事业单位、有明确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的用人单位、解决服务期满人员就业较好的县市区以及乡镇基层事业单位重点倾斜。同时要求各乡镇、园区、区直事业单位上报需求岗位原则上不超过3人,同一单位上报岗位不超过2人;在专业上要求以我区经济发展紧缺的农林水牧、医疗卫生、规划建设、生态环保等专业为主。招募人数将比往年增加约50%。

此外,自治区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及其下属单位49家企业到会招聘,提供就业见习岗位2519个,涵盖机械制造、交通物流、医疗卫生、软件开发、生物制药、农林商贸、服务支持和工业园区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篇5: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岗前培训总结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和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安置、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坊镇政府高度重视。镇党委及早做好大学生村官安置有关准备工作,10月8号由工作人员迎接两名大学生村官报到,精心做好大学生村官的住宿安置工作。

坊镇党委在两名村官报到后11号就安排了他们上班,并制定了详细的新任大学生村官培训计划。在妥善安排生活的基础上,举办了为期7天的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活动,对大学生村官重点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创业、基层组织建设、如何尽快进入村官角色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很强的针对性,理论讲解与现场观摩相结合,有效促进了他们工作角色的转变,坚定了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干事创业的信念。以下为具体培训内容:

一是突出重点抓学习。举办大学生村官周内讲堂,党委主要领导对大学生“村官”重点进行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基层组织建设、发展集体经济、计划生育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如何尽快进入“村官”角色等多个专题的培训。通过观看形象直观的法制专题片,以案释法,让大学生“村官”学习处理群众纠纷及突发性事件的有效办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村官”应对基层工作的综合素质。

二是深入一线搞观摩。党委领导组织大学生“村官” 参观各村村民委员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感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参观了设施大棚建设、奶牛养殖基地。通过现场观摩,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坊镇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进一步坚定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决心。同时,采用跟班学习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不断提高。

三是讲授经验传帮带。党政领导、包片领导、包村干部三者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以党政领导帮扶思想,每位大学生村官由一名副科级领导每周定期约谈,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等,帮助健康成长;以包片领导政策引导,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包村干部一对一帮扶,带领大学生村官到村长、支书处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以及当好村干部、做好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到农村致富带头人家中座谈,向他们请教在农村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通过言传身教,让大学生“村官”们亲自感受基层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对农村工作的感性认识。

四是对面交流谈心得。举办新老大学生“村官”面对面交流会,进行互动交流,由工作表现突出的上两届的大学生“村官”何敏、王薇及公务员杨锐拓向新任大学生“村官”作工作报告,讲述自己在农村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感想体会;然后新任大学生“村官”提出自己的疑问困惑,由上一届的大学生“村官”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帮助解疑释惑,明确努力方向,坚定工作信心。还建立了QQ群,鼓励新老大学生“村官”通过网络随时交流。通过互动交流,发挥上一届的大学生“村官”榜样和示范作用,引导新一届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展现才华。

五是建章立制强管理。为了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在培训中,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学习档案,对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情况实行考核、规范管理,提高了大学生村官学习的自觉性。

篇6: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按:7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20普通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80号),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相关政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相关热点问题予以解读。

一、政策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要求“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09〕71号)提出“实施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计划,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为此,我们出台了《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09〕80号)文件。

二、实施目的和目标

支持和鼓励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政府出资支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适应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工业集群的人才需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今年,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任务为6500人,以电子、软件、化工、汽摩、装备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培训后稳定就业率达到100%(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

三、适用对象

(一)户籍要求:1.毕业于本市高校的重庆籍学生;2.毕业于外地学校,户籍已迁入重庆的学生3.外地来渝上学,毕业后户籍仍保留在重庆的`学生;

(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范围包括全日制脱产的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层次的毕业生;

(三)报名时仍未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四、实施步骤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有接收能力和意愿的企业,有培训能力的培训机构到相关报名点报名,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收集汇总相关信息后进行供求对接,对接成功后供求双方签订定向就业培训协议,由相关培训机构对高校毕业生进行3至6个月的订单式培训,培训结束后双方签订1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财政局审核后按培训实际发生费用向培训机构支付培训补贴,每人最高不超过元。

五、报名方式

(一)高校毕业生报名方式

1.时间:8月1日至8月31日

2.报名地点:2009年8月1日至8月31日,凡符合要求,并有意向参加定向就业培训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可在重庆大学生就业网(www.cqxsjy.com)进行网上报名或在以下报名点进行现场报名:

其他区县报名点设在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二)用人单位报名方式

1.时间: 8月16日前

2.地点: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人力资源市场

3.电话:67765417、67516587;

(三)培训机构报名方式:

1.时间:8月1日前

2.地点:市人事培训中心

篇7: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人社部发〔2010〕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地区、各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冲击,实现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稳定。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的总体安排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安排: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所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市场机制,广开就业门路,强化就业服务。在2010年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拓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就业渠道;更加注重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服务;更加注重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更加注重做好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目标任务: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能参与到相关就业准备活动中,得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相关领域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主要内容

(一)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大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1、拓展产业就业岗位。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结合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拓展相关产业的就业规模,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支持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专项岗位对接活动,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拓展企业就业岗位。大力疏通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主渠道,特别是拓展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空间。进一步清理制度性障碍,做好劳动保障和人事代理服务,切实解决档案管理等问题,认真落实直辖市以外城市对企业招用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的落户政策。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保障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多层次服务外包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接体系,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3、拓展科研项目就业岗位。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做好科研项目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户口、档案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并完善组织管理。鼓励中央大型企业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

4、拓展基层就业岗位。进一步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实施“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开发社区管理就业岗位和养老服务、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社区公益就业岗位,力争全国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高校毕业生。鼓励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充实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队伍。拓宽农科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农科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一线工作。按照统一征集岗位、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考试、统一服务管理的原则,统筹实施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项目,做好各项目之间政策衔接,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项目期满人员的就业政策措施。各地要尽快制定实施鼓励地方高校毕业生面向本辖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办法。

5、继续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工作。各地要及早启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理顺工作体制,简化工作程序,并认真做好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毕业生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工作。

(二)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

1.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创业意识。各高校要开设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落实创业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并探索与有关风险投资基金等结合,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2、强化创业服务。将大学生创业工作纳入各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实行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等一体化运作和服务。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资源,建设完善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基地。

3、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对应届及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可适当扩大。完善整合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4、稳定灵活就业。对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申报就业的,提供免费劳动保障和人事代理服务,做好社会保险关系等的接续。落实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逐步实现就业的稳定。

(三)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公共就业服务

1.加强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要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高校要建立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提高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大力发展适合高校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加强对网络招聘市场的监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三个一”服务:送一批就业岗位信息进校园;组织专家开展一次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提供一本就业手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教育部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管理服务工作的衔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确立“一对一”的帮扶工作机制,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对凡是需要就业信息服务的,至少提供三次基本符合其条件的就业信息;凡是希望提高职业技能的,至少提供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凡是符合享受扶持政策的,帮助其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各地、各高校还要针对女大学生特点,强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公平。

2、做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高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大生产性实训教学安排,确保学生毕业前有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并积极探索建立相关制度。各地要根据全国2010年组织3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动员一批资质较好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大力开发见习岗位。进一步健全见习管理制度,提高见习质量,落实见习毕业生的基本生活补助政策,鼓励见习单位积极招用见习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开设见习登记窗口,完善见习服务。各地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组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落实相关政策。

3、强化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各地要将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就业援助整体工作中,提供及时的援助。落实困难高校毕业生免费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公务员与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考免收其报名和体检费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政策。落实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对在大城市聚居的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各地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就业服务和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4、做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少数民族地区结合实际开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牧业生产指导、生态环境保护等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少数民族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各专门项目招募人员时要向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予以倾斜。少数民族地区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招用员工,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

三、“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成为我国就业的重要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事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事关青年长远发展,需要高度重视。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纳入当地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加强考核和督查。进一步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各地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要内容,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按季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落实工作责任,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推进国办发〔2009〕3号文件的全面落实,进一步完善、充实和细化政策项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扩大实施范围,相应提高标准。进一步完善操作方法,畅通政策落实渠道。对政策落实薄弱环节、重点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重点督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指导意见。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促进公平就业。各地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完善就业管理服务,做好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工作,深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报到管理、户籍、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体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离校前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会商制度,及时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要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引导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诚实守信,规范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类招聘会的管理,大力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各地要认真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切实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要求,取消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维护公平就业权利。

(三)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资金支持力度。各高校要根据就业形势和就业工作任务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支出计划,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支持家庭困难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需要。各地要按规定对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和就业服务所需资金给予保障。

(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大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客观分析,区别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评价高等学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省级教育部门要继续深入落实就业状况与高校发展相关工作适度挂钩的制度,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作为学校招生计划安排、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和班子考核等重要依据。

(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地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度重视,宣传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宣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各部门好的做法和经验,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高校毕业生自觉转变就业观念,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各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篇8: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11月21日,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第二届校企见面会在山西毕业生市场举行, 这标志着山西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式启动。

山西省副省长张平深入现场调研, 并对省教育厅举办校企见面会的举措予以充分肯定。他与在现场设置展台的高校代表亲切交谈, 详细询问了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并对奋战在毕业生就业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张平希望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密切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 共同搭建好校企合作的对接平台, 合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据悉, 来自省内83所高校的代表和300多家用人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校企见面会。

篇9:2010年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感悟

招募单位范围扩大

今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招募单位除原来规定的专业人才紧缺的乡镇事业单位外,首次扩大到各地的工业园(产业园)区、区直和各市设在乡镇基层的事业单位、各地列入自治区重点发展产业的重点企业以及部分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

岗位需求重点更加突出

今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岗位明确对在未来两年有空编的事业单位特别是有空编但长期难以招聘到优秀专业人才的区直设乡镇基层的事业单位、有明确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的用人单位、解决服务期满人员就业较好的县市区以及乡镇基层事业单位重点倾斜。同时要求各乡镇、园区、区直事业单位上报需求岗位原则上不超过3人,同一单位上报岗位不超过2人。

招募数量增加

历年来我区招募数量每年均为200人以下。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实力的增强,同时中央财政加大对“三支一扶”计划的支持力度,首次将“三支一扶”计划列入中央财政转移补贴范畴。今年的“三支一扶”计划招募人数将比往年大幅增加50%,预计招募300名左右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

政策待遇更加优惠

一是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参加包括“三支一扶”在内的各专门项目的事业单位,当出现自然减员空岗,原则上用于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从2009年起,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即可与所在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

二是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期满考核合格的,按规定符合相应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三是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对服务期满后愿意留在农村基层特别是原服务事业单位及重点产业企业继续工作的“三支一扶”毕业生,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服务单位要积极做好就业推荐工作。

篇10: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我院2010届毕业生总人数548人,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视下,我校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完满完成,并取得预期的目标,截止2010年6月20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4%。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创新和特点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全校齐心协力促就业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列为学校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去年9月份开始,每次学院领导班子会、全院教师大会,学校领导都通报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号召全院教师充分利用个人资源、集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我院老师确实在就业过程中,广开渠道,利用实习基地、合作项目、校友会等多种渠道介绍和推荐毕业生到各行业和领域就业。据相关统计,学校领导、教师共提供实习、就业信息十余条,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2、以人为本,分类指导,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我院向来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并非单纯追求高就业率。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并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摸底分类,实施合理的分类指导。细化指导方案,分析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就业意向开展辅导工作,尤其是部分就业有困难的同学,加强沟通,切实解决问题。

3、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上传下达畅通

学院为了有效开展就业工作,开辟、建立包括就业信息专栏、公共邮箱、校内网等网络平台在内的发布信息途径,即使发布就业信息,重要信息由辅导员通过信息平台、公邮、电话亲自通知的每位学生,确保学生从各种途径都能迅速获得有效的信息。

4、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正确选择职业,认清当前的形式和专业优势适应各行业的人才需求,通过集体座谈会、交流会、深入宿舍、个别谈话、网上交流、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信息心中有数、指导有的放矢。建立毕业生信息电子档案,尤其是就业特殊困难学生,多次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梳理毕业生的相关材料,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通过指导了解毕业生的求职情况,帮助学生熟悉就业的相关政策,更好就业。

5、就业工作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学院就业工作之所以连年取得较好效果,与注重总结经验、注重传承工作是分不开的。学院在二年级阶段就开始举办全面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讲座,让学生尽早了解就业状况、进入准备状态。并且在顶岗实习期间,组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制作了毕业生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学院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就业规划、学业指导等各个方面,通过毕业生留下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改进学校各项工作,尤其是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工作。这些措施都为我们今后开展就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交流经验,深度沟通

大学三年级阶段,学院就为本届毕业生召开就业指导交流会,邀请已毕业的优秀校友为大家介绍求职经验。在本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尾声之际,学院还组织往届优秀毕业生为低

年级同学分类介绍经验,力求就业工作承上接下,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帮助。

7、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现实目标

与家长建立有效地沟通,建议家庭、学院总动员,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就业机会。学院还通过与学生座谈、个别谈话,建议学生认清严峻的形势,先就业再择业,合理降低预期,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不要好高骛远,针对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确定现实并且可实现的目标,有的放矢的求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2010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一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对专业对口、单位性质、薪资待遇的期望依然较高,与社会需求、政策导向还有一定距离。

2学院和社会上大范围的招聘信息对本学校的专业需求量一般,社会对本学校专业的认可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部分同学进入单位实习,需要在人际关系、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职场教育和引导,以便于学生做好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

(二)对明年就业工作的建议

1、多引导、指导学生早做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现实的就业观念。

2、挖掘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供有效就业的信息。在2011年,我们应该进一步调动全员力量,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

3、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合作或联合的方式,和行业协会、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和一些有信誉、有实力的人才机构合作,加强学校的宣传,让更多的企业认可本专业,推进就业。

4、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专业话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愿望。

5、优化课程设置,把现在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方案多参考往届学生求职中的经验改革和创新。

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篇11:2010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趋势

2010年07月07日 17:09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文/南通大学 张莉莉

中科院预测科学中心研究员陈锡康、汪寿阳领衔的研究团队刚刚完成了“我国2010年宏观经济走势分析预测报告”。陈锡康团队分析认为,2009年“保增长”主要依靠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经济发展的内在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如果经济刺激计划过早退出,经济可能出现再次下滑”,陈锡康特别提醒,2010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规模达631万人,据卫生部最新数据统计,其中医学类毕业生将达119万,是继2009年的108万后第二个超过百万毕业生的年头,由此可见,2010年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依然充满挑战。

医学类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

近几年医学专业毕业人数逐年上升,从1999年开始,我国加大了教育投入,普通高校开始扩招,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首次突破一千万,从这一年开始,毕业生的人数也有了大幅的增长。而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福瑞医生人才网统计,自2003年以来,我国医学类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从12207人增加到了2009年的55458人。

新增岗位量总体不足,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每个医疗单位的用人指标有限,新增岗位量相对于扩招以后的医学毕业生总数而言总体不足,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国家对医院行政性拨款的减少,医院编制每年增幅有限,招人多考虑应急、好用,不太顾及对后继人才的培养。所以,提高门槛是大医院的用人取向,全国基本一致。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

2009年本科失业率前十医学类占了三个,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调查了31个省(市、区)的3079所高校或分部、分院,调查抽样数达到44.4万人,统计分析得出2009大学生失业率最高前十,让人意外的是,本科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3个。中医学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半年后有30%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传统就业较好的口腔医学就业率也不尽如人意,失业率达29%。临床医学的失业率也有24%。麦可思专家分析,因为医学类专业学习时间较长,且毕业后需要考取相应的行医资格证书,因此,在毕业半年后,大多数毕业生仍是实习医生,工资收入一般为1000多元。

2010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趋势

趋势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2010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择业创造条件

毕业后直接进入医院工作一直是我国医学生就业的普遍模式,但201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医学类毕业生创造了新的条件和环境。2月23日《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公布,提出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训的必经环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特有阶段,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接受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主的系统、规范的教育阶段,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国内和上海的一些医疗机构也已开展试点工作。

以试点城市上海为例,培训对象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毕业生,培训时间为三年。培训对象的工资待遇和绩效奖励按照其学历和资历情况,参照其所在培训医院同类人员水平发放,同工同酬。培训期间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享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合同约定的相关福利待遇。作为培训制度的配套政策,上海市各家医院的临床岗位将把是否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基本条件,从而保证学员们完成培训后有足够的工作岗位。

趋势二: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将给医学毕业生带来更大动力

“基层医院招人难,基层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有岗无编、没有高年资医生带、业务容易荒废、职称晋升机会较少”这些往往是医学类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2010年的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将会感受到更大的动力,政策保障也将更为完善。

在今年的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戴秀英也曾针对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和农村卫生人才短缺间的矛盾提出要免费培养定向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另外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其学费(助学贷款)由国家实行补偿(代偿)。对到山区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5年的医学院校本科生,将给予每人每年5000至7000元的补助。

各省(市、区)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医学毕业生的基层就业提供保障,以江苏省为例,由江苏省卫生厅牵头,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编制办、省教育厅共同组织实施“公开招募医学类相关专业人员到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项目,从国家计划内统招的医学类相关专业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应、往届毕业生中招募医学类毕业生,服务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由省财政按每人每年2.5万元标准下达专项补助经费至个人;自2008年起,县(市、区)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每年须拿出不少于当年招聘人数30%的计划,定向招录在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满5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表现比较优秀的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招募到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同时被高校录取为研究生的,保留学籍,到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满3年以后,可以回校继续就读;可提前一年报考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这些优惠政策对于医学类毕业生来说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趋势三:医学小专业就业形势趋好

根据2010年招聘会的需求信息分析,虽然从总数上看还是临床这类大专业需求人数多,但医学专业当中的小门类,例如影像、检验、麻醉等医学小专业的毕业生受到基层医院的青睐,市场需求也越来越旺,就业形势趋好。另外男护虽然并不像传说中就业那么好,但是因为护理专业男生比较少,在体力方面,男护士也比女护士更有优势,例如急诊室、手术室、ICU都比较需要男性;在急救方面,男性的行动和反应也相对要迅速得多。所以男护的就业前景也还比较乐观。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657万人。今后,招生规模或许平均每年增长1.6%。按照这一发展速度,2011—2020年的十年间,全国可增加普通高校毕业生6600万人以上。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人口接近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有专家由此预测,2020年以后全国普通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五个趋势:1.从就业地域看,有从“大”到“小”的趋势;2.从就业行业所有制看,有从“公”到“私”的趋势;3.从收入水平看,有从“多”到“少”的趋势;4.从就业时间看,有从“长”到“短”的趋势;5.从就业期望值看,有从“高”到“低”的趋势。

在现有的就业环境下,我们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学生自身的层面需要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要加快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的改革步伐,减轻医疗卫生单位中的“关系竞争”现象;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就创业指导的力度,给予学生“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医学类的学生要积极调整自身的择业观念和求职心理,要以积极的心态尽量获得信息,准确定位,扩大就业范围,把可变的因素变化得对自己最有利,积极面对就业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资讯>医话

2011年医学毕业生就业分析及对策

2011-4-29

已有人收藏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再被誉为“天之骄子”、“社会宠儿”,本科毕业生就业由“包分配”变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到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650万,其中医学类毕业生预计120万人左右。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为此我们荟萃多家调查研究报告,对2011年医学生就业形势初步分析并总结,以期为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

1.医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密集期。

随着1999年以来的高校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医学院校招生数也大幅增加。

2004年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扩招后毕业的第一年,之后医学生以大致20%-30%的速度递增。据统计,在2009年普通高校医学类毕业生人数为108万,2011年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20万人左右。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不久前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也显示,所有学科大类中,医学类学生就业率排在最末位,就业率在该省已经连续两年倒数第一。去年底在当地高校举行的招聘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有1.8万名毕业生竞聘4000个岗位,南方医科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同样是1万多名学生竞争3800多个岗位。

2.就业岗位层次提高、数量趋于饱和。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还严重不足,但由于地区分布、队伍结构、用人机制等问题,现有医疗机构普遍认为:数量趋于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所以,提高门槛是大医院的用人取向,全国基本一致。有关资料分析,2004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基本持平但略有下降,专科生则下降明显。福瑞医生网的注册用户来说,研究生以上都占39%,并且多数医院目前想要研究生,至于本科生,只有一些麻醉、影像、检验等医技方面的可以接收,其余的除非特别优秀,否则基本上很难被接受。大多数医疗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招到有执业医师资格、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给医学类应届毕业生就业又增加了难度。

3.考研人数大幅度攀升。

随着人们对高学历人才越来越看重,以及医疗单位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毕业意向的选择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考研人数大幅度上升。考研似乎已经成为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最佳选择,普遍认为这个行业本科学历很难立足,期望通过考研提高身价,同时也避过就业高峰。另外,就业时很多医疗单位对专业的限制使得本科毕业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专业领域,根据市场需求重新选择主攻方向,从而加入考研的大军。报名考研的比例很高,但考上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很多同学甚至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考研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同时也是各间高等医学院校的整体优势以及医学毕业

生的个体优势的较量,报考名牌高等医学院校的竞争难度更加大,比高考难度还要大。

(二)毕业生方面

1.就业倾向及薪资预期

任何一位毕业生在进入毕业阶段时都会有一个择业期望。择业期望影响着毕业生的自我定位及求职的方法和态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也通过其择业期望具体体现出来。

某高校医学生就业调查显示80%的医学毕业生最钟情公立大中型医院,而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农村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仅占两成。医学生在“择业方向优先考虑”中选择“考研”占62.74%;其次“就业”占34.91%;另有2.36%的同学优先选择“出国留学”。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希望继续学习,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预期期望普遍提高。近年大学中掀起的“考研热”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是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就业的浪潮中,有实力的家庭在孩子面临就业时让他们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给与了当前医学生最现实的支持。毕业生对自己薪资定位还是比较合理的,有60.78%的同学将期望月薪要求定在1000~2000元之间。

2.就业地域意向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地区为生源地、东部沿海地区、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调查中,医学生不想去社区及农村医疗机构。72%的医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可能是影响医学生不愿意选择基层的主要原因。在安徽省一家县级医院的薪资水平仅仅是每个月400元工资。

3.就业渠道准备

健康报调查还显示,医学毕业生为就业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们求职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报纸、招聘单位的网站等媒体。为了能找到合适的工作,50%的毕业生投递了10份以上的简历,30%以上的毕业生参加了5次以上的招聘会,但目前毕业生签约率并不高,仅有38%的毕业生与招聘单位正式签约。福瑞医生在某高校的调查,从毕业生“找工作将采取的途径”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54.09%同学选择“自己主动去找”,而选择“依靠家人朋友帮助”占34.24%,同时,11.67%同学选择“依靠学校推荐”。这些数据更加表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仅依靠自身力量寻找一份较为合适的工作实在困难,动员各方面力量解决就业问题是一种不错途径,就业本来就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对于招聘会的种类,64.94%的同学希望参加以专业划分的毕业生小型和专长招聘会。

4.就业过程思考

对于自己择业影响最大的外在群体,51.36%的同学认为是父母,5.91%的同学认为是导师,16.36%的同学认为是朋友,26.36%的同学相信自己择业不受他人影响。这些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择业时自主性不强,对外因考虑太多,对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形势认识不够,不注意用人单位的要求和自身能力的匹配。求职中困扰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社会不公平竞争(37.66%),缺乏社会关系(21.75%)和得不到有效信息(18.51%)。对于现在就业难的主要问题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人才供大于求、社会需求总量减少(48.55%),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27.39%)及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18.67%).福瑞医生调查显示,65%的毕业生认为,决定成功就业的因素中,工作能力强是最重要的。但是,有40%的人认为是靠自己所在的学校名气大,23%的人认为是靠送礼托关系找到工作。以往许多医学生成功就业是因为有在某个单位实习的经历,而如今靠实习助其成功就业的情况在发生变化。由于医学生就业困难,此次调查,通过这一途径就业的只有15%。一位医学生说,刚毕业实习那会,他没命地学,天天待在医院里,只要老师那里有事做,再脏再累都是抢着干,老师挺看重他,还帮他找工作,但是打了一通电话都没下文,老师也无能为力。

5.就业指导课程态度

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技巧和技能,了解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需求是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途径。

多项调查显示,50%以上同学希望学校开始就业指导课程

(三)就业市场的变化

现代卫生服务形式为医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医疗服务的价值将进一步显得突出,社区服务、全科医生、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以及临终关怀等现代卫生服务形式将随之出现,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医学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与人的生命、健康、体育、康复有关的预防、保健、咨询、经营、推销、审核等单位将蓬勃兴起。事实上,在药品推销、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广等方面的成功人士,不乏大量的医学毕业生。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文学科需要医学人才参与学科建设。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使医学与其它学科产生了交叉和融合。整个社会对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医学美学、医学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人才需求量将大大增加。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懂得医学的高级人才,医学毕业生自然是首选对象。因此,医学生需要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新的就业机会。

(四)医学生如何应对就业?

在当前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该如何面对呢?综合上述的观点不难发现,有些自身条件和家庭背景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就业的观念我们可以改变,前人就业的经验和教训也值得汲取,我们就把可变的因素变化的对自己最有利,积极面对就业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和压力!福瑞医生网建议毕业生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积极的心态:其实面对困难心态是最重要的,有了积极的心态就可以思维敏捷、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求职的具体准备及过程中,才可以屡败屡战而不气馁。当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大家也都在面对,你难他也难。很多时候坚持和积极就是最重要的。看看周边的同学很多不是屡败屡战的考取了名牌大学,很多不是屡败屡战的获得了好的职位吗。

2.尽量获得信息: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运气差,有些机会知道的晚了一步,好的职位被别人占掉了,是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人错失发达的大好机会,有的是由于胆识不够;但很多是由于没有及时的信息,如果大家早知道在1995年之前深圳可以很好的立足,内地很多人会由此获益的。所以在当今社会信息最重要,君不见很多中介机构就是靠信息服务而生存的很滋润吗?为何几个大的招聘网站广告漫天飞?道理是明摆着的。所有可以获得信息的渠道都不要放过

包括学校、报纸、网络以及大的论坛,QQ群等;也许多点的信息就会抓住个好机会呢。

3.调整观念,扩大就业范围:当前的形势下,毕业生都是朝着大城市、大医院去的,多人争抢一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建议要采取就业策略,从最坏处着想最好处努力,可以选择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的小医院,甚至与医疗相关的产业先行就业之后再慢慢调整。最近我们受到某美资健康管理公司的委托急招50名医学毕业生从事健康助理工作,但很多同学以为不是临床工作而放弃了。其实相关行业很多人认识不足,也许有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呢。

4.就招聘网注册用户上,目前很多毕业生看到招聘信息,没有太用心去关注,认真的程度也不够,注册一个简历都仅仅写个专业和联系方式,而看到有招聘信息就应聘,根本不看条件符合如否,结果没有一家单位来电招聘。原因很简单,现在招聘单位与毕业生相比,可以说很强势,选择面非常广,所以在招聘上也非常注意细节,他们不愿意接受一个做事那么不认真的求职毕业生,更讨厌那种乱发简历不符条件的应聘者,所以也建议求职者一定要认真面对每个应聘,应聘资料尽可能多展示自己,必要时要电话联系单位,让人感觉到你的诚意和认真态度!

上一篇:某学校规划方案下一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