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青年教师 有感

2024-06-17

小学英语青年教师 有感(共10篇)

篇1:小学英语青年教师 有感

“小学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观摩活动有感

龙王庙希望小学武增凤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小学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观摩活动,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收获很大,受益匪浅。而且还让我领略到了各市区出类拔萃的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从而也让我从中发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浅薄的认识:

第一、教师的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对教学全过程的理解,才能让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

2、善于利用多媒体,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自然,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教学氛围,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功底作为后盾,使得课堂更加充实。

第二、英语课件的精心制作,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都非常富有创意,既形象又生动。通过各种直观形象得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句型以及课文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第三、导入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设计巧妙、风趣,导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各地老师都采用多种形导入新课,有的用图画、有的用当时的天气、学生对这些导入方式很感兴趣,注意力很集中。通过这次听课,拓宽了我的视野,并看到了自己思维的狭隘,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虚心向别人请教,多听课,吸取经验来充实自己,扬长避短,做一个永不自满的学习者。

篇2:小学英语青年教师 有感

我和来自全市3000多名教师、50多位教研员一起亲眼见证了16位赛课教师呈献的精彩的课堂,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感受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氛围,见识了他们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16位赛课教师,16堂习作教学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大赛所传递的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新信息让我受益匪浅。

一、乐习作——激发兴趣,营造快乐的习作课堂

教育家赞可夫也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可见,良好的写作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乐习作,抒发独特感受”是本次作文赛课的主题之一,参赛教师都十分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如何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方面下足了功夫。因此,老师们把平时儿童爱玩的、爱看的、爱做的游戏、魔术等搬进了课堂,让学生沐浴在快乐的习作课堂氛围中幸福地成长。如潼南县梓潼小学的贾悦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彭水县羊头铺小学的张小红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添嘴巴”的游戏,秀山县东风路小学申小艳老师让学生跟着大屏幕模仿QQ企鹅头像的各种表情,还有的老师组织学生“搬手劲”,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表演魔术。当然,还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的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激发了内心创作的兴趣,学生作文的思维更开阔,思维更趋于完善,从而增强 学生作文的趣味性和信心。

二、巧引导—— 从内容入手,开阔思路,开放习作素材

小学生习作一定要以内容的指导为主,习作指导环节基本思想是“从内容入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本次参赛的老师们都突出了习作指导从内容入手,依托生动具体的内容去进行形式上的指导。他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都十分注重让学生大量地感受内容,在增强对内容的感受之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句式进行表达。

本次作文教学课中,所有参赛教师不约而同地注重从内容入手,教会学生勤观察、善思维,落实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内容是怎样来的?其来源有哪些?归纳赛课老师的做法:

第一是调动学生积累,包括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尤其要注重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如北碚区朝阳小学周辉老师执教的《传统节日中的习俗》,老师运用猜谜游戏、齐读传统节日儿歌、多媒体创设情境和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调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在头脑中迅速活跃起来,为习作表达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创造开展活动,让学生个体体验。做某一个活动,做某一个游戏,再进行内容上的表达,这是创造体验,这也是习作的内容的一个来源。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添嘴巴游戏”、“吹鸡毛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看桔子”、“剥桔子”、“尝桔子”等,及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表象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让学生获得充实的习作素材,提高了写作能力。这样让学生亲身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既有乐趣,又为个性写作打下了基础。

第三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童话家,他们是五彩绚丽的梦幻的制造者、追求者。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如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李婷婷老师执教的《我会变》,教师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以学生想象 “变成海鸥” 的内容为教学的线索,一步一步巧妙地引导学生讲清楚、讲生动,完成了“习作要求”中的各个目标,达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效果。沙坪坝区滨江小学的陈慕阳老师在引导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学中,更是引导学生“朝向想”“朝后想”,让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说起来”“动起来”,启发了学生如何想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即使在一些“写实”的作文教学中,也离不开引导学生联想,如《吹泡泡》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想象:“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它们飞上了蓝天,想„„;它们飞进了校园,想„„;它们飞进了草地,想„„”。通过引导想象,开阔了学生思路,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

三、转行为——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简简单单教作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名家杨再隋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针对当今一些语文课堂出现的一股浮华之风、授课者而极尽“包装、渲染、夸张、展示”等手段,极力追求奢华、轰动、精彩、艺术”的课堂效应,呼吁:让我们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其实作文课也一样,也应该倡导“转变教学行为,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简简单单教作文。”

在本次大赛中,老师们尽量摒弃了那些表面上的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摒弃了那些虚浮的东西,使课堂教学达到真实、朴实、扎实的效果,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了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如奉节县师范附小的杨蓉老师执教的《走进果园》,课堂教学中没有那些奢华、热闹的表演,也没有绚丽耀眼的课件,就是实实在在的引导学生有顺序观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强调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进行观察,还要把自己感受写进去,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沙坪坝区红糟房小学的王兰老师在教学《写一种动物》时,采用“慢镜头,抓动作;看动作,猜想法”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重激励——多元评价,有的放矢

讲评课重在交流评析、指导写法,解决“怎样表达、表达的效果如何”的 问题,让学生“有话能表达”、“有话善表达”。即如何做到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文从字顺、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等要求。

在课堂教学作文评价环节中,几乎所有参赛教师都注重以肯定优点为主,在展示、交流、对话中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精心呵护亮点,哪怕一个词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准确都会毫不吝啬地激励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佳”。如垫江县的陈维老师在《看图编故事》中采用“五星级”评价法,按“写清楚——有序写(一星);写具体——动作、神态、心理(二、三、四星);好词佳句——五星”的评价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争“星”的机会。

篇3:小学英语青年教师 有感

此次比赛, 笔者有幸代表常州市出赛。经过区赛和市赛的选拔, 笔者克服重重困难脱颖而出, 确定参加省级比赛后, 又在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的指导下苦练三个月, 最终在这次大赛中摘得桂冠。比赛得奖并不是所有内涵, 成功蜕变才是最大的收获:无论是通用技能、专业技能还是课堂教学能力, 都在这次比赛中经受了一次有效检验, 为以后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点亮了明灯, 引导一路前行。

蜕变一:“坐”得下来

相信一线的体育教师经常会被他人冠上“武将”的称号, 这显然概括不了体育教师的能耐。通用技能比赛包含: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与评课,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比赛就像闯关, 而第一关就可能完全击垮笔者。笔者写字向来马马虎虎, 普通话说得不是特别标准, 教学设计亮点不足, 评课关键点常常抓不住……面对这一切, 笔者没有退缩, 必须先“坐”下来:每天对照字帖写50个钢笔字, 再把这50个字写到小黑板上;每天对着镜子讲话3分钟, 再把自己准备的各种内容的演讲表演一遍;每天拿着最新版《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翻阅, 了解每个水平段的教学内容和安排情况;每天观看一节体育视频课, 写一份500字的评课稿, 第二天发给教研员修改。这一切的训练内容规定在3个小时内完成, 而起初这么一套练习计划根本完成不了, 偷懒的念头一上来就去洗澡睡觉了。这种状态在夫人的监督下被终止, 每项练习她都只给笔者40分钟 (评课1小时) 时间, 时间一到就检查, 不过关重做, 在这种“高压”下, 笔者只能老实完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笔者都会自主安排好四项练习的时间, 这些本不是习惯的习惯占据了生活, 让笔者能够“坐”得下来。

蜕变二:“动”得起来

肯定有人会有疑问:体育教师不是都会“动”得很吗?笔者曾经也是这么认为自己的, 从小开始就进行田径训练, 期间也参加过正规的篮球训练, 大学期间所有体育项目都有涉猎过, 觉得运动根本不可能成为难题, 可是真的比起来, 仅仅会是远远不够的, 精才是“动”得起来的标准。专业技能比赛包含:武术操和广播操、队列队形、体操 (技巧和支撑跳跃) 、足球 (基本动作组合和技术动作组合) 、自选项目展示。如何才能让这些项目不仅仅停留在会的层面呢?就一个字——练。7~9月正好是暑假期间, 笔者剖析自我, 并认为体操和足球是短板项目, 对此, 每天早上9~11点, 笔者都准时来到体育场, 对这两个项目进行专项练习, 一段时间下来感觉效果不明显。闭门造车显然是不可取的, 王渺一教授为此牺牲休息的时间, 分别请来常州市的这两个项目的专家对笔者进行指导, 让笔者掌握其中的窍门, 这才逐见成效。短板项目的练习有了起色之后, 笔者便把其他专业技能比赛的内容加入进来一起练习。开学后, 笔者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练习:准备部分教学生做武术操和广播操, 并喊口令带着学生一起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基本部分教体操和足球技术的时候跟着学生一起动一动, 熟练一下动作。这才把这么多的比赛内容充分地融会贯通, 让笔者“动”得起来。

蜕变三:“亮”得出彩

课堂教学是本次大赛的最后一个部分, 12位晋级选手进行现场教学实践。作为一线体育教师, 会上课, 上好课, 才是最最重要的能力。参加本次大赛, 笔者选择了上五年级的篮球课, 还没上就有很多同事建议不要上这个课, 难组织, 容易出差错, 不过笔者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个内容。备好课后, 笔者先请集团内部的体育教师看了课, 课后进行了评课, 结果笔者的课被批得一塌糊涂, 顿时大受打击, 组长也让笔者重新备课, 下个星期再上, 再上又是一顿批, 重来再来, 这样反复了4次, 几乎崩溃;不过, 这还没有结束, 接着区教研室王国斌校长传来通知, 邀请全区体育教师来看课, 给提建议;最后学校又把市教科院王渺一教授请来指导。经过这一番折腾, 笔者是身心疲惫, 不过听了那么多的想法和建议, 也从中找到了一些可用的方法, 在省赛的现场课堂教学中“亮”出了彩。

通过这次大赛, 笔者不断得到蜕变, 更加明确作为体育教师应当有以下三项基本素养:

素养一:刻苦练习的觉悟

比赛项目繁多, 只有刻苦练习才能把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比如说笔者的专业技能, 技巧和足球本是笔者的短板项目, 可是通过不断地练习, 在比赛的时候发挥出了水平;然而自选项目展示, 笔者选择了自己最在行的篮球和跨栏跑, 因为它们是笔者的强项, 所以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不是那么在意, 只是带着练一练, 相信自己肯定没问题的, 可是在比赛的时候恰恰就出现了意外。因此, 无论什么项目, 都必须做足准备。

素养二:强大的内心

足球项目中有一项为技术动作组合, 笔者记得在行进间颠球练习中就失败过上千次, 原地颠完再行进颠;正脚背射门一直射偏, 定点射到脚疼再行进间射;上课被批到头昏脑胀, 重新改完继续再上……准备比赛是痛苦的。比赛每天观看的人数不胜数, 所有比赛都是现场直播, 紧张是在所难免的, 把球运丢了重新调整回来继续运, 把栏架蹬飞了回头重新再跨一次……正式比赛是煎熬的。不过这都不算什么, 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对自己大喊一声“再来”便可。

素养三:文武兼备的才华

比赛的项目中, 粉笔字、即兴演讲暂且不说要达到炉火纯清, 其他比赛项目都是我们日常接触且在做的事情, 只要多用一点心, 就是一个出色的体育教师。比赛也是对日常工作的一个写照, 如果坚持手写教案, 对教材了如指掌, 那么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便不在话下;如果我们看课不只记录流程, 多多添加备注, 标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那么评课稿就会信手拈来;如果我们所有体育项目都认真教学, 自然会关注自身技能的掌握为学生做好榜样, 那么专业技能比赛也不是阻碍……

经过大赛的洗礼, 不仅增长了见识, 也加深了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学基本功是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执教之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都要靠提升自身素养来转化为教学行为授予学生。虽然比赛结束了, 但是我们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 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我们应当把磨练出来的教学基本功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 用我们强壮的身体、精湛的技能引领学生成长, 提升体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点评:

欧园明老师2009年毕业于扬州大学, 现任职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小欧老师从教8年来, 注重学习, 勤奋努力, 不断提高运动专业技能、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近年来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论文5篇。先后多次在全国十四城市、常州市、天宁区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5年在江苏省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 沉着稳定迎战多项比赛项目, 力克同行高手, 以最高分勇夺魁首, 荣获一等奖。该篇文章是他参加本次比赛后的有感而发, 提思有力, 对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具有参考意义。

篇4:小学英语青年教师 有感

十四节课,十四场精彩;十四位老师,十四种风格。各有各的独特,各有各的专长,令人倾羡,令人折服。

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的章婧老师,她一上台,一说话,一笑,一语,瞬间便把学生们引入了“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中。那些天然的、活泼的、富有野趣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们深深陶醉,连台下听课的老师们也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有着浓浓的语文味,有着浓浓的文学色彩,也有着浓浓的儿童意韵,这应该就是小学语文特有的味道!

于冬梅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诗中的标点,读出古诗的节奏,打着节拍,“平”声长,“仄”声短。于非群老师在“小小即兴演讲会”上,让学生面向不同的“听众”:“一年级小学生”“同班同学”“台下听课老师”。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心理,引导学生学会用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将事情讲具体。即便是同一篇课内阅读文章,老师们的设计视角也是全然不同的,那些出其不意的细节,竟然可以演绎出无尽的精彩!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

同样,刘广祥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牢牢地“栓”住了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感受姥姥剪纸的神奇力量,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心神竟都随之而前往。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极其认真地板书着,一笔一画,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可观,学生们看着看着便都抬起手指跟着一起描摹,让我感到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我知道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而且老师们身上所蕴藏的深厚底蕴,这些灵动而富有情趣的课堂表现,哪里是仅仅预设就可以生成的呢?

三、 为有源头活水来

怀着对执教老师崇敬的心情,在课后,我走上前去,向他们问出心中所感。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徐州市公园巷小学的于冬梅老师。她说:“我的朗诵和书写都是市教研员和我们的校长‘逼’出来的,就是关在房间里一直练,直到练好为止,特别严,不是天生就好的!”她还给我讲了怎么练习发音,怎样共鸣。

幸运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便是一位资深的课堂教学研究者,他详细地给我分析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他说,看课,就看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清晰,教师的技能和机智。从谈话中得知,这位老师特别欣赏的便是泰州姜堰市实验小学王芳老师教学的《螳螂捕蟬》、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以及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王娟老师的阅读推介课《与花婆婆相识》。通过他细致的指点,我无比深刻地领悟到,一节好课的生成,既要有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教师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而情趣盎然的课堂。

时间匆匆,感受多多。同样是青年教师,看着台上的精彩,思量自身的不足,这本身便是无穷的动力。再结合课后专家们的精彩点评,收获便也是满满当当的了!专家们指出:

1. 语文课要有“浓厚的语文意识”。不能等同于“思品课”“科学课”,要实现语文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很强的文本意识”,关注文本的表达,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要有“很强的语用意识”,学语言,用语言,关注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要体现语文的“情”,要有深情而真诚的爱。在《观书有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针对古体诗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出语调,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因此,我们要不断地领会新“课标”精神,练就言语的灵敏力,明确语文的意识,站稳儿童的立场,找到教学的定位,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让语文课堂教学再语文一些。

2. 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鲜明的儿童立场”。要体现儿童的自主学习,要“教得简约、学得丰富”。现在的课堂上,老师的“教”已经很到位了,但是,学生的“学”却有待加强,老师的“牵”要再少一些!要努力让我们成为“巨大的推手”,成为“隐形的翅膀”,将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远方。

3. 让预设下的生成再精彩一些。语文教学应处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 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就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 让语文教师的素养再丰厚一些。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要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能诱发、引导学生丰富其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最大潜能。因此,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我们要努力建立语文课应有的尊严,要让教与不教不一样,学与不学不一样。

篇5:《致青年教师》有感

说来惭愧,自从开学伊始我就打算沉下心来好好对一本书,提升自己,更好的驾驭我的课堂,随着孩子们长大,越来越叛逆,我该如何才能更好的组织我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可计划不如变化大,觉得自己每天都是赶脚的忙,直到2周前被我们王校长提点着,我才算是认认真真的把《致青年教师》读完。

读完以后,我有种茅塞顿开的轻松自在,因为我收获满满,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吴非老师用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近5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靠我的热情教学是不够的,读了吴老师的文字我更加清楚的知道,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不是靠教龄的积累,而是我们自身的追求,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教师就要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常听到有人说:“你是老师呀!真不错,一年到头也上不了几天的班,这休那休的......”每当听到这些,我只有一笑了之,我明白只有从事了这份职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苦,这份工作的沉甸。作为教师就是一个良心活,这是每个教师精神的实质,教师固然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但她也有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每天清晨,踏进校园,孩子们那一声甜甜的老师好是种幸福,每年的教师节,孩子们亲手送上的自制小卡片是种幸福,没送走一届学生,他们会 不舍的道上一句:“老师,我们会回来看你的”是种幸福,当下班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大喊老师老师时是种幸福......这幸福的背后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付出的无穷无尽的爱,每天面对这些活泼可爱的生命,我怎敢懈怠?正如吴老师说,心里是装着学生的心,尤其在读到等一会,让他把话说完,我的感触颇深,因为我个人性格原因,我是急性子,做起事来干净利索那种,不自觉的在课堂上也要求我的学生如此,其实对我的学生而言,是事倍功半,我的这种急性思维实则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在我们班就有不少这样的学生,想半天才开口回答问题,而我总是不耐烦,有一次,我很生气,课下把他叫到办公室,我问他:“你会吗?”他点点头。“你什么时候会说了什么时候回去上课”,他仍闷不做声,我更急了。“行,你站那里,想好 给我说。”大约过了5分钟,他开始向我讲解那道数学题,听得我特别吃惊,他竟然说的那么清楚,甚至比我课上讲解的更加细致,我心里想,看来这个题他是真的理解了,而我却一直以为他是反应迟钝,不等他把话说完便不耐烦,其实如吴老师所说,如果教师能等待他,让他把话说完整,就可以知道孩子思维的准确,就能看出孩子的天真可爱,未必会认为孩子脑子有问题了,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有耐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书中引起我共鸣的不止这一个,如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多让学生说说话,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等等章节,都让我欣喜若狂,如同找到了让我困惑的解药。

这本书是王校长读完给我看的,其中还有些他作的批注,更加促使我思考,获得更加深刻的精神体会和精神财富。爱所有孩子!确实应该是做教师的根本。

篇6: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李远玲

一位六十岁的老人一只眼睛紧闭着,睁着一只眼睛流着泪坚持着为他的学生上完最后一节课,到医院后经检查,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也是我们非常非常敬重的吴非老师,他已经告别了心爱的讲台了。说到这里,我特意去关注了吴非老师,了解到他的原名是王栋生,南京人,著名杂文作家,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是他的笔名。

最近承蒙学校培训,推荐我们买了这本书,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后,对于一些有关教育的观点,内心引发了很强烈的共鸣。之前总认为教育理论的书比较深奥看不懂,而《致青年教师》单看它的目录就比较新颖、独特,更符合我们青年教师的胃口,作为教学资历不深的我,这些宝贵意见可以使我少走很多弯路,作者的案例就像发生在我的身边一样。书中拉家常式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触膝相谈一样亲切。不过,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曾经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都与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我只是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提高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自己的教师职业还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折射着吴先生的教育观和人生观。

吴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如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在毕业那年的顶岗实习中,由于教师缺乏,我们被分配到山西晋城沁水县的一个小镇上任教,校舍是刚建成的,学生是周边几个村小合并的,那儿的学生都保留着那份天然的淳朴。有一次,作为班主任的我,课后跟隔壁班同事诉说非常想念吃烤番薯的时日,岂料这话被我们班的一个小女孩听到了,当时也没在意,没想到,第二天她竟然拿个小塑料袋包了几个热气腾腾的烤红薯过来,当时正值冬天,北方的冬天是寒风刺骨的,当时新教室里还没有安装暖气,我看到她双手通红的捧着红薯送过来,还特别高兴地说是她爸爸特意让带给老师吃的。我非常感动,眼角一热也是差点掉眼泪。两年多过去了,这件事我还是记忆犹新。

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还记得2012年12月27日,当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汽车满载我们这二十来个实习生回校继续学业,此刻,郑村小学校园里一大早就有一大帮的学生在为我们送行,他们哭着喊着,围着汽车久久不肯离去,当汽车开动时,他们在身后追着跑出老远。而此刻的我,却连往窗外探头、挥手告别的勇气都没有,我知道我所带班上的孩子一定在窗外眼巴巴地给我送行。我甚至没来得及去班上道最后的离别,因为我害怕面对他们那乞求我留下的眼神,只是让眼泪在脸上肆意的滑落,久久不能平复。我想,也许就是在那时候给自己播下了教书的种子。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我气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还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觉得在当今社会,老师光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现在都提倡终身学习,也就是说时代在进步,老师自身也是必须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步伐。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进步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看到这里,我又想起有些老教师,他们有着丰厚的教学经验和阅历,因此,平时基本是不会认真备课的,通常一本教案能用上四五年甚至更久也不换,却依然能把课上得风生水起,学生也爱听。这其实是不提倡的,说明这个老师缺乏创新和激情,估计是到了教育生涯的停滞阶段了,这种状态我希望自己一辈子都不要经历。

在第二章“不要急”里面,吴非老师仍提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很赞成这句话,现在的应试教育一个劲为了考试争名次,争升学率,拼命的给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机器,一昧的灌输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不会思考不会创新。学生没有了探究的兴趣,自然极少可能释放出潜能。上次在三年级的教研课评课中,我听到我们学校的老师也在谈论自学的重要性,她说如果像这样天天做题死记硬背,为了抽考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势必导致我们学校的孩子到了后面没有发展后劲,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那么当老师一放松,他们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尤其还提到到了初高中,自学是必备的一项技能。听后我也是感触颇深,由此可见我们学校的老师是很善于思考,很有思想的教育者,会考虑到生命发展的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吴非老实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好习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不需要老师教了,是教学的成功,也是教师的职业追求。你看到的那种从早忙到晚的教师,把自己累病了的教师,带病工作的教师,学生离不了的教师,可能未必是聪明的教师。读完以后,我又更加认识到自己曾经也是不聪明的,因为我也曾鞍前马后地围着学生转,生怕他们不会安排自己,现在想想,我这是“害“了他们,才会让他们如此依赖我。在厚外的这些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吴非老师在“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这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原因固然复杂,但老师也难辞其咎。里面举例说到由于老师布置作业超量,造成孩子养成交作业拖拉的现象;老师上课拖堂,导致孩子上其他课迟到找到推卸的理由;老师对孩子的纵容让他养成无视尊长的坏习惯......印象最深的就是浪费粮食,孩子看到老师倒饭,所以就自然而然也开始浪费粮食而觉得理所应当,吃不完就随意浪费。这种现象在我们周围也时有发生。所以我觉得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明智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同时,我们学校用国学去约束孩子,对他们约之以礼,授之以德,这是极好的方法,在这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国学氛围的熏陶下,孩子基本能够养成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老师去学习。

当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更多地是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就如他憧憬的那幅图景:

“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篇7: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杜娟

我是纪梅花数学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杜鹃。

暑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书中朴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过之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记得当初刚上班的时候,自己还是懵懂无知的,我们一起分配下去的三个女孩,那时都是二十出头,我们整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从来没想过当老师干什么,为什么要当老师,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只要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听着孩子们一句一句的叫着老师,就觉得心里甜滋滋的,当时也没想过肩上的责任是什么。如今,这么些年过去了,那两个女孩早已换了其他的工作,而我,仍然还在教育的岗位上坚守着,看着当初最早带的一批孩子现在都已经高三毕业了,不得不让我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说长不短,让我认识到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要想对自己的职业负责,还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永不遗憾。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不光是给学生教书,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幸福的人。

在读了这本书中第一辑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中的教师心中要有阳光这章内容时,让我颇有感触。当今社会教师工作的压力大,除了上课,备课,还有一系列的培训,开会等其他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时常能听到来自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孩子太难教”,“家长难沟通”等等。由于心怀一股怨气,因此,对工作逐渐感到厌烦,甚至进入一种身心俱疲状态而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降低。严重时我们甚至会将这样的情绪带到孩子们的身上,如此下去,不仅影响教师对工作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自身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那我们如何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教师呢?这就需要我们心里充满阳光,做一个时刻有阳光的人。

如何做一个心里充满阳光的人呢?首先,我认为要有一个健康的心里。人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应该是快快乐乐的。有的人一生活的很累,比如说,他总是在猜疑别人怎么去评价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没做对,同样一件事我做是这样的,换做别人会怎么做等等,整天胡思乱想,心里出现问题,不健康了,那还能有阳光吗?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应该有一个十分健康、格外阳光的心态。时时处处以善良、美好的心情和行为做好教育工作,让自己负责教育的孩子时刻学习、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时刻学习、生活在充满阳光的光辉下,并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因为世间只有唯一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其次,要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你有多爱你的孩子,就要有多少的爱给予你的学生,关心他的学习,关心他的思想,关心他的生活,关心他的健康成长,用母亲般的情怀和无私的爱去关心你带过的每一个孩子,对他们做到不厌其烦,无怨无悔。虽然平时他们也有缺点,但我们要学会在他的缺点中找他的闪光点,在他们的缺点出现时,我们应以十分的爱心和阳光般的态度教育、引导、帮助这些孩子并能克服他们身上冒出来的缺点,让他们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尽快改正,让他们成长得更健康、更阳光。这正是教师应该尽的责任,如果这时候教师不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先指责孩子不对,这样的做法就是不阳光的。教师们只有时刻用母亲般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塑造好老师的阳光心态,做一个幸福的充满爱的教师。

再次,我认为教师要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与孩子们接触,不能用对待成人那样的心态,要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童心未泯。这样才能与学生沟通,才能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友好、亲密无间的关系,与孩子们才容易产生“共同语言”,你的阳光心态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们的情绪和生活,才能让他们无拘无束、快乐的学习生活。

最后,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阳光。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小学教育要讲究语言艺术。对他们的教育要浅显易懂、充满情趣,在慢声细语中进行。这就要求做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十分的耐心。而这种耐心的养成和坚持,就是一种阳光的心态。没有这种阳光的心态,是根本做不到的。

篇8:小学英语青年教师 有感

关键词:第一堂课,英语课,课堂步骤及环节

一、第一堂课的重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戏, 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 要演奏好序曲。一门课程, 要上好第一堂课。第一节堂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教师上好了第一堂课就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有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1]有人曾这样说过:第一印象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第一次与人沟通是后续成功发展的关键。对于一名教师来说, 第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该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地位以及真在专业方面的修养。这就说明, 如果上好了第一堂课, 学生就会对教师有一个很好的印象, 就会不自觉地视该教师为学习和生活的模范, 进而喜欢该教师的课。正所谓“学生爱上教他的人, 才会爱上他教的课”。[2]因此, 第一堂课对所有教师都是一个机会, 一个让学生爱上自己进而爱上自己的课的机会。

其次, 教师上好了第一堂课就有可能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在第一堂课上, 教师务必会介绍该课程, 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如果该教师对该课程的介绍方式得当, 就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学好你其教的课程的冲动, 从而激发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换言之, 如果该教师对所教课程的介绍太过生硬无趣, 就很难让学生提起对该课程的兴趣以及关注度。在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第一堂课的教学尤为重要。好的第一堂课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整门课程内容的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次, 教师上好了第一堂课有利于该教师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专业水平、学习习惯及学习需求, 进而更好地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更好地备课。

上好第一堂课是教好一门课程的前提条件, 广大教育学者必须予以重视, 并做好充足的准备, 精心备课, 设计好第一堂课。

二、如何设计第一堂课

有的新教师认为, 既然第一堂课只需要宏观介绍整门课程而不需要讲授具体的知识点, 那么上第一堂课可以随便点, 不用教学设计同样可以上好。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没有准备的课永远不可能是优秀的课。第一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的确是少, 因而在知识的准备上可以少花点时间。但是, 第一堂课是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进而拉近师生关系的课, 是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兴趣的课, 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需求的课, 因此, 要取得这些效果, 没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 是不可能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的。因此, 第一堂课要认认真真过好教学设计这一关, 准备工作充分是讲好第一堂课的根本保证。笔者于2010年7月底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参加了教育部高校英语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进行了以如何上好人生第一堂课为主题的培训, 学习了一些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 颇有感触。本部分笔者将以在研修班学习到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几种可能的实际情况论述如何设计第一堂课的内容以及在设计第一堂课时需要考虑到的几种因素。

在设计第一堂课的具体内容之前, 教师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在第一堂课上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是作为教师你期待第一堂课有什么内容以及假如你是学生你期待第一堂课有什么内容。思考第一个问题, 就是要就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第二个问题, 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设计第一堂课时, 至少要把三项内容列入教案。依次是:自我介绍, 课程介绍, 学前调查。如果实际上课时时间有结余, 则进行第五项内容, 即开始第一单元课程的教学。[3]教师在设计第一堂课时, 要充分考虑到在第一堂课的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处理办法与补救措施, 并写进教案里, 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首先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自我介绍和学生的自我介绍。在第一堂课开始时, 新教师要介绍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求学经历以及来自何处, 还要说一下自己的教学成就, 教学特点。也就是说要透露一些“隐私”给学生, 这是最让学生感兴趣的, 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过去, 有助于拉近学生和老师间的距离。这个介绍务必实事求是, 如果夸夸其谈, 随意拔高自己, 一旦学生了解了真相, 学生就会觉得这个教师师德有问题, 不够务实。[4]教师介绍完自己后就开始学生的自我介绍。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必不可少要给学生介绍自己的机会, 否则, 教与学的过程就不平等, 就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介绍自己的姓名、地域、兴趣爱好、特长以及人生目标。

其次是课程介绍。在介绍所教授课程时, 教师应首先介绍所教课程的重要性, 最好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例子来讲该科目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的学科的冲动,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的学习兴趣。介绍完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就应主要围绕该课程介绍四方面。一是教学目标, 二是教学内容, 三是学习方法, 四是学习要求。在介绍该课程的学习方法时,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来个现身说法, 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再次是学前调查。教师对学生的学前调查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学习目的或动力, 二是学生的学科水平或背景, 三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 四是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期望或担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新教师备课越充分, 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在设计第一堂课时, 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三、第一堂课的步骤及环节

第一堂课的步骤及环节由第一堂课的设计决定, 但被时间、地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影响或限制。换言之, 第一堂课获得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是在教师严格执行课堂设计内容并且学生给予最充分配合的条件下。本部分结合实际英语教学中的几种可能情况, 介绍由第一堂课的课堂设计决定的最优步骤及环节。

首先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心理学家认为, 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同时, 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 因此在上第一堂课时, 教师要注重形象, 最好修饰一下自己, 要选择与教师身份相符的服装、发型和饰物等, 尽量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另外, 教师要提前5到10分钟走进教室。这样做有两层意义。一是让学生认为教师有时间观念进而影响学生使他们自己在以后的上课也遵守时间。二是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信息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潜在兴趣。[5]

然后就进入实施课堂设计的环节。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自我介绍, 课程介绍, 学前调查三部分。这三部分是第一堂课的主要内容, 也是一名教师第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进行第一部分的教师自我介绍时和第二部分的课堂介绍时, 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让学生信服你, 不在于你以前取得了多少成就, 而在于这堂课中你能否有艺术性地表达。在这两部分, 演讲式的讲课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两部分环节中, 教师要面带微笑, 语言要幽默风趣。教师幽默的语言, 友善的态度更能让学生产生好感。教师要做到情绪饱满、文采飞扬, 说话时要铿锵有力、抑扬顿挫, 充满激情, 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积极鼓励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得课堂气氛活跃, 并善于用自己的感情来感染和激励学生。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充分展现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所教课程的魅力,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醉于教师的学识、风度之中, 沉醉于课程的魅力之中, 并热切地盼望着第二堂课的早日到来。在进行学生的自我介绍这一环节时, 教师要用心去倾听, 要尽量淡化师生间的界限, 要给足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 并对他们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在学前调查这一环节, 教师有几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问卷调查, 二是以笔试为形式的语言能力测试, 三是以口试为形式的语言水平测试, 四是游戏或竞赛形式的测验。在上第一堂课时, 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方式。

第一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的期待”。这一部分, 远不是教师对学生的警告, 不是下马威, 二而是教师的心愿。教师将自己的心愿真挚和语重心长地传达给学生时, 学生会因为感受到教师的期待而有就算是为了老师也要好好学习的动力, 这比一些严厉的话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只用语言在一堂课这有限的时间内确实要沟通好比较难, 如果用了自己一颗教育的心, 沟通也就不难了。

四、结语

第一堂课对一名教师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上给学生的, 更是上给教师自己的。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将极大地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教师以后的教学。真诚地奉劝那些刚出大学校园的新教师们, 一定要上好第一堂课。

参考文献

[1]、http://chinazhsj.com/cc/zdcl/200904/1582.html

[2]、夏纪梅.大学英语导学[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3]、夏纪梅.如何上好第一堂课[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4]、庄永光, 秦蕾.新教师, 请上好第一堂课[J].中国教研交流, 2007 (7) .

篇9:小学英语青年教师 有感

关键词: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14-2

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2007年9月份我来到丹阳五中,成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三年的成长期内,我一直循着“有效教学”的理念,认真备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逐渐站稳讲台。2010—2013年,我先后多次获得丹阳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镇江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镇江市首届教坛新秀称号。正是基于我在历史学科上的优异表现,2013年3月份经学校推荐,我参加丹阳市初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竞赛并获得第一名,从此开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下缘分。2013年5月份,我代表丹阳市参加镇江市初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竞赛,再次斩获高中组第一名并获得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竞赛的资格。

2013年5月28日上午,丹阳市首届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市教师发展中心隆重举行。开班仪式由市教师发展中心综合研训处狄留芬主任主持。市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王先进代表教师发展中心表示祝贺,并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培训班同时聘请丹阳六中赵守拙老师为培训班兼职教师,并聘请我和徐闽老师担任本期培训班的正、副班长,以协助培训班班主任侯建成老师完成相关培训任务。

2013年7月2日我参加丹阳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培训,镇江市一中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王生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的讲座,丹阳市第五中学教科室副主任、特级教师丁双六教授做了《青年教师教科研成长例谈》讲座,镇江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赵春生主任参加培训活动,并做重要讲话。培训活动中,我开设了《丹阳石头“会说话”》示范课。

2013年7月份我参加在扬州举行的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课标培训,聆听了南通大学张建平教授《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严建国老师的《漫谈“问卷调查”》;拿到了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万伟博士的《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创意与实施策略》一书。这些理论和实践都让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参加省综合实践基本功竞赛做了很好铺垫。

当我获得参赛资格之后,我深深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首先,由于我在历史学科上优异的表现才获得学校的推荐。其次,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陌生领域,我敢于探索,有计划地进行赛前准备,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二、细节决定成败,常思常戒

在镇江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赵春声老师和地理特级教师侯建成老师的指导下,我首先熟悉了省基本功竞赛的流程和各个项目的权重,共有理论考试(分值25%)、教学设计(分值20%)、课件制作(分值10%)、课堂教学(分值20%)、粉笔字(分值5%),即兴演讲(分值10%)、才艺展示(分值10%)七大环节。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分值设置,我重点准备理论知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在理论知识的准备中,我重点突破课程纲要,明确课程理念和课型。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以“光盘行动”为模拟课题,立足选题指导课和方法指导课的课型,实战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的书写,课件的制作。在行程安排上我和赵春声老师12月1日下午出发乘坐大巴于晚上7点半入住赣榆国际大酒店。提前入住让我们避开了雾霾的干扰,赢得平稳的心态和良好的状态。

三、赛出自信,博出精彩,收获友谊

由于天气关系,原定于1号中午开始的比赛一直被推迟。下午赛事组委会召开了发布会,会后选手熟悉场地和比赛顺序和规则,并进行了抽签,我是甲组T号,教学、演讲、才艺分别是11号、3号、25号。

在熟悉试场的时候,选手间开始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在了解中我探知来参赛的绝非等闲之辈,很多人都有后援团,也带来大量的助赛设备。

两天半的比赛日程,对于我们任何一位选手而言都是紧张而激烈的。为了充分利用好比赛的空闲时间,那三个晚上我都只睡了五个小时。

第一天晚上一个半小时的理论考试(分值25%),七道大题,时间很紧。我快速浏览题目后,根据分值和难易程度,调整了自己的答题顺序,铃声一响我刚好写完。晚上9点回到宾馆后,我根据镇江市教研员的建议,对第二天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和规划。

第二天进行教学设计(分值20%)与课件制作(分值10%)、课堂教学(分值20%)、粉笔字(分值5%),即兴演讲(分值10%)四个环节的考核,我印象深刻的项目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我下午13点半进入机房,16点55分结束,17点05分到教室进行课堂教学。一共有两个素材包“健康问题”和“幸福指数”,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内容丰富。凭借第一感觉我果断选择主题“幸福中学生”,确立课型为方法论指导——问卷调查的设计。我用了2个小时进行PPT制作,1个小时进行教学设计的编排。最后半小时我按照教学设计流程逐一熟悉教学设计:活动背景、活动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方面体现过程与方法,并着眼于课堂细节,注重了过渡语的衔接。PPT的制作,图文并茂,色彩和谐,简洁大方。面对专家进行教学展示时,我拿出平时历史教学中培养出的功底,自我感觉良好。走下讲台,我就暗示自己:不错,继续努力。

吃过晚饭,我们开始粉笔字测试,每人一块小黑板,几只粉笔,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10分钟内书写完毕,可能是由于紧张的情绪,粉笔断了几次,最后时刻幸运地纠正了一个错别字。在赛后的交流中我才得知很多选手都是自带优质粉笔,很遗憾,自己还是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全面准备。

在即兴演讲环节,我是3号,我抽到的是“我的教育观”,原以为即兴演讲是自己的长处,所以并未像其他选手一样准备很多素材。再则,由于组委会没有给我们准备笔和纸,使得我在匆忙之中走上讲台,脑海之中一片空白。凭借自己不错的应变能力,我把我的教育观的升华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相联系,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信奉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念入手,阐述自身教育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确,由于准备不充分,5分钟我只用了3分半钟。走下舞台我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看了其他选手的演讲展示,我觉察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盲目自信,没有准备素材、纸和笔;面对大赛和专家还是有紧张的情绪,导致发挥受到限制。

第三天,才艺展示,经过两天的激烈赛程,才艺展示更像是选手们的汇报演出,很多选手的展示别出心裁,有绘画和书法;相声和小品、二人转、朗诵、舞蹈、弹唱等,更有创意者把茶艺也搬上舞台,都是有备而来。在才艺展示中,我以“情”动人,以父爱为主题,配乐朗诵和歌唱展示。

四、感悟、感动、感谢

通过这场比赛,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选手的差距,更清醒地认识了自己,也发现了自己教学的瓶颈。

首先,缺乏思考力。在理论考试的开放性试题上,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展示中,在即兴演讲乃至综合才艺的编排上,我都有些忐忑乃至不安,总觉得自己的思考力不够,没有灵感,没有创新。单纯的知识记忆,在真正考试来临时便忘得一干二净了。由此联想到我的历史教学,也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思考力从哪里来?阅读和思考教育理论书籍,关注课程改革的动态发展,提高对周围的人和事等对象的敏感度,联系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形成自己的评价,有机会就多练笔,坚持把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

思考力不是靠短暂的突击集训就能达到的,需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进行点滴的积累。同样,基本功的提高也是如此。

其次,课程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新课改的最大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最后,教学基本功差强人意。教师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基本功竞赛中,选手完全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比拼,这完全是靠平时教学的历练。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新形势需要教师练就新的教学基本功。如,解读教材的基本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等。

12月4日当最后一个比赛项目结束之后,我似乎对成绩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是觉得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比赛结果出来后,我马上打电话给朱满华副校长、侯特、史主任和历史教研组同事,分享喜讯。我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一路走来,首先候特引领我走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候特不仅给了我课程理念的指导,还充分给予我展示的机会。为了我能更好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帮我争取在扬州的培训学习机会;多次对我进行基本功竞赛各个项目的培训和指导。在他的关心指导下我增加自信,熟悉课程,为成绩的取得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让我感动的是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支持。为了保证我的备赛时间,备课组的同事主动承担起我的教学任务,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准备工作中去。高二年级部的领导朱满华副校长和史主任帮我安排好班级管理工作,并一再叮嘱不要有后顾之忧,放开手去比赛。

压力生成动力、动力使我充实、充实让我收获。我很感谢人生中有这样一次的机会,在大赛中能够品味这种紧张与快乐交集,压力与幸福并存这段丰盈的人生经历。一路走来,要感谢省教育厅能够组织这样公平公正的比赛,感谢省中小学教研室、连云港市教科研中心、海头中学的周密组织,感谢大赛组委会的辛勤付出,感谢我所在学校——丹阳市第五中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支持!大家的鼓励让我坚持不懈地走到最后。

篇10: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感悟“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我并不了解所有的学生。刚来田稻时,我一直觉得自己年轻,跟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所以了解学生,能够贴近学生。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我了解的只是一部分学生,那些学习经历跟我相仿或是相似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其实并不了解,也吃力地感觉自己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尝试过很多方法,一度想放弃。班上有个男孩,英语的口语很差,每次别的同学都开心地用英语对话,唯独他开不了口,所以每次小组排序对话,一到他那里就卡壳,前几次我都很认真地而耐心地教他一词一词地说,早自习、中午的单独辅导也进行了,但还是一样每次对话,一到他那里就卡住。于是一个月后,到他对话的时候,我直接说:“pass跳过”,忽视掉他欲言又止的表情。

直到第二天查阅他的家庭作业时,他在本子上写道他为了那天的英语对话,前一个晚上他练习了很久,但是我却没有让他说完。虽然第二天上课,我马上第一个叫他站起来对话,并且狠狠地鼓励了他,但我的内心还是惭愧的,因为我没有“等一会儿”,那一会儿能让他开口的工夫。但我有庆幸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至少这个孩子,还愿意向我解释,而不是默默地把委屈甚至是恨埋在心里,让我有机会去更正自己的错误,能够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更有耐心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吴非的书中写道,“只有母亲才有这种耐心,她信任孩子,她会等待”,而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人师表,我们的确应该有为人父母的威严,但是更应该有为人父母的“仁心”“耐心”与“宽容”。家长信任地把孩子教给我们,我们就要更加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感悟“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玩吗?”。在书中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禁反思,如果我对学生说这句话时候,他们会是一种什么反应呢?脑中浮现出2个月前的一幕,我跟一个学生说了一句:“你,跟我到办公室去。”他马上担心地说:“老师我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其实我只是叫他跟我到办公室去给我搬作业本和辅导报,但是这样平常的一句话,因为跟“老师办公室”扯上关系,他就会马上联想到自己犯错要去挨训,所以,我不禁反思,我每次叫学生来我的办公室大多是干什么,很惭愧,除了收发作业外,大多数情况是叫那些单词默写不过关的人重默单词。想当然而,如果我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玩吗?”学生可能又会一惊自己是否又犯了什么错误。这说明我与学生的沟通真的不够,在他们心中老师办公室还是个“望而生畏”的地方。反思自己,我决定改变自己,师生之间可以亦师亦友,不再让他们认为“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玩吗?”是一种危险。

上一篇:少数民族节日多教学案例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英文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