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论文选题依据

2024-06-15

财务风险论文选题依据(精选6篇)

篇1:财务风险论文选题依据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探析

选题依据:

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最为璀璨的科技景观。人类在20世纪末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时代—因特网时代,这一时代以信息技术和因特网为重要特征。人类历史未有过一种生产工具象计算机及其网络那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渗透到了社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的生活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今天,作为信代最重要工具之一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让生活时代的人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它在我们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4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95亿人。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民网络使用仍然保持较突出的娱乐特点,且城乡青少年大部分娱乐应用使用率差距在5个百分点内。CNNIC《报告》显示:排名前三的青少年网民娱乐应用分别是网络音乐(88.1%)、网络游戏(77.2%)和网络视频(67%),使用率均高于整体网民。值得关注的是,未成年网民(18周岁以下)网络应用娱乐化特点更为突出,以网络游戏为例,未成年网民的使用率达到81.5%,不仅高于整体网民,也高于青少年网民77.2%的平均水平。

可见,上网也己经成为当今中国未成年人的一项主要课余活动,而网络也正成而网络也正成为影响中国未成年成长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尽管与传统的社会系统相比,网络社会表现为一种全新的虚拟化和符号化的社会系统,随着网络的普及,其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积极方面,网络为未成年人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是新时代我国青少年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和实践工具。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社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其如现实社会,同样潜在着各种对青少年的不利的因素。虚拟的网络世界给儿童造成伤害提供了存在的可能,网络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色情、暴力、欺诈、反社会等有害内容,随时都有可能获取儿童无意获取并使他们误入歧途。特别是青少年登陆网络经营商提供的服务平台时向其提供的涉及个人隐私的注册资料,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都有很大可能受到非法的侵犯,从而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无可估计的伤害。

新的侵权责任法于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10年正式实施,其中最大的进步在于,明确提出了隐私权。从而使隐私权的提法“合法化”。隐私权的提出,无疑是我国立法的巨大进步,但是,隐私权的保护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其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我国在相关立法方面还处于真空状态。

网络信息时代,隐私权的表现形式也变得多样化。通过网络,网民个人隐私权被侵犯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被非法浏览和收集、商业买卖用户个人信息、网络黑客通过技术手段窃取个人信息等。如何在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群众知情权和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同时,有效地实现对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个人保护、立法保护和规范网络经营商业行为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主要模式。

有关本题的研究现状:

隐私权具体表现为对人身的一种支配权,对于纯属私人性质的个人性息、私人活动、私有领域而言隐私权是天经地义的,甚至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种种传播途径日益发展的今天,保护未成年人,家庭、社会、法律还需要做出哪些得力举措?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青少年在通过网络进行日常生活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被无良网络经营商为了商业利益而非法利用,以及在“人肉搜索”越演越烈的情况下,如何在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无疑是我国网络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法律亟需解决一个重要问题。两段视频,两所中学,两起骚扰事件,主角是中学生,地点是学校教室,手机上传,网络转载,人

肉搜索,当校园事件演变成一个公共话题,未成年人的隐私我们该怎样保护?重庆造假考生名单该不该公布还存争议,已经被曝光的文科状元承受巨大压力,处罚的同时,当事者的心理我们又该怎样关注?

相对而言,外国在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立法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而在这方面,虽然在21世纪初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对网络隐私权加以保护,但是,但目前为止,在我国我相关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规定还是十分欠缺的情况下,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就显得更加无以保护。因此,本文藉此通过对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立法状况的分析,在新的侵权法的框架下,浅析青少年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二、本题主要内容

本文在新的侵权责任法视野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

第一章:网络隐私权概述

一、1、网络隐私权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为何网络隐私权确有必要作为一种法律权利而被保障

第二章:侵害网络隐私权的责任构成和主要侵权行为

1、侵害网络隐私权的责任构成2、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3、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

第三章:网络环境下我国青少年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现状

1、青少年成为重要的网络群体

2、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现状及特征

3、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原因探析

第四章:境外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1、美国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2、欧盟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3、我国台湾地区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第四章:对我国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法律的现状和思考

一、1、我国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现状

2、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对我国青少年网络隐私保护的立法建议

1、制定《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法》

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管理

4、网络服务商加强行业自律

参考文献:

1、http://.2010年4月26日

2、周汉化个人信息保护: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法律大讲堂1963、松本恒雄 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及其影响中国法治论坛 2584、李显东 侵权责任法案例重述

5、王利明 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研究 4976、张秀兰 网络隐私权保护研究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7、林喆 公民基本人权法律制度研究 3698、王利明 侵权行为法研究

9、徐爱国 名案中的法律智慧 4110、陈敏 张建芳(译)哲学与侵权行为法

11、杨立新 侵权司法对策

12、???侵权行为法之立法趋势

13、中国侵权法比较法案例分析 商务部

14、莫洪宪,康均心主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及救济理论与实务[Ml.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15、杨立新杨立新品百案

16、王国瑞(译)网络生活上的权利和义务赛博空间和法律

17、高建刚 网络法

18、黄鸣鹤法庭

篇2:财务风险论文选题依据

(一)毕业论文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是开题报告的关键内容之一。

开题(publication title of study)即研究者向指导教师或与论文撰写相关的专家、学者公布自己的选题、思路以及其他与论文写作相关的情况。开题一般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而开题报告则是记载开题陈述内容的文本。开题报告包括多项内容,我们在此先讨论选题依据的陈述。

选题依据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惫义”“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现状”“已有的基础”等内容。

目前,国内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都要求毕业生对选题的意义进行描述。对于一般学者而言,认识、描述自己选题的“意义”是没有多大困难的,但本科毕业生在认识选题意义和描述选题意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识积累还不够丰厚、见闻不太丰富,因而不能准确、透彻地认识选题的意义;二是理论基础薄弱,对选题所属学科或学科分支的内容、本质、特征等与选题意义密切相关的东西理解不够深入。

论文写作指导

友情提示:写论文不难,难的是选好一个适合的期刊。你可以在本站了解一下评职的具体要求哦,可以参考一下哦!

(二)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 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

2. 民营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3. 物流配送线路优化研究(要求根据该公司的日均需求量情况先选择合适的车型(车辆型号、载重吨、体积限制、油耗等均需注明),再根据某一次的具体配送量进行线路设计或优化,优化结果要包括具体的装载方案(用两个方向的剖面图表示)和线路行走方案。)

4. 配送中心选址规划的`方法与应用(要求先采用一两种合适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再在定量分析的结果上结合实际地理位置情况在周围找几个候选点,考虑其他因素(如租金、交通条件等)采用综合因素评价法或层次分析法选出具体的位置)

5. 物流市场容量预测研究(不能只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即只搜集历史数据预测,还必须分析相关因素,采用回归法预测。如某港口的吞吐量预测,除了搜集该港口历年来的吞吐量用时间序列法预测外,还要细分到货物,通过预测进出该港口的每一种货物量,加总得到该港口未来的吞吐量)

6.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与策略

7. 基于供应链下的库存策略研究

8. 基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探讨

9. 物流企业风险评价

10. 企业仓库平面布局(要求将部门内部大致布局也画出来)

11. 都市圈物流一体化研究(物流资源配置、同城配送体系、物流市场、物流战略联盟、公共信息平台、人力资源开发及共享、政策体系)

12. 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采购、运营、销售阶段的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融资方案、方案评价)

13.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的比较、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举例说明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3: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与方法

一、工程项目的风险分类

1.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局、政治变化、政权更迭、罢工、国际局势变化、战争、动乱等因素引起社会动荡而造成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的风险。政治风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风险源, 在国际领域中, 政治环境就更加复杂。可以说无论建设项目的地点在什么地方, 也不论是项目参与的任何方面, 都可能需要承担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政治风险系指在一个国家内对所有经营者都存在的风险。一旦发生这类风险, 大家都可能受到影响, 例如全局性政治事件。出现这类风险, 该国的所有企业均受影响, 无一例外。而微观风险仅是局部受影响, 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受害, 或仅有一部分行业受害而其他行业不受影响的风险。

2.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市场预测失误、贸易条件变化、价格波动、供求关系转变、通货膨胀、汇率、利率变动等原因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实力、经济形势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的经济领域的可能后果。经济风险主要由以下因素构成: (1) 宏观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景气, 外贸业务实力较弱, 市场价格竞争力差, 经济结构不合理, 债务繁重等。 (2) 投资环境。工程建设的投资环境包括诸如交通、电力、通讯等硬环境和诸如法制建设、政府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等软件环境。

3. 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不断变化的道德信仰、价值观, 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往往是重要的风险源头。社会风险影响面极大, 它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 宗教信仰。当今世界上宗教影响相当广泛, 其势力不容低估。宗教势力常常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严重地制约着各种经济活动, 甚至造成民族歧视、敌对心理, 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 该风险因素不可小视。 (2) 社会治安。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经济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社会治安不好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从而大大影响项目的生命力。 (3) 文化素质。人员素质低下常常造成工作主动性差、责任心不强, 致使项目成本增加、质量下降, 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目标实现。 (4) 公众态度。公众对项目建设行动的认知程度和态度都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会构成对项目参与主体的风险, 因此, 在考虑风险因素及风险影响时必须考虑到公众对风险的感受。

4. 工程风险。

工程风险系指一项工程在设计、施工及移交运行的各个阶段中可能发生的、影响项目系统目标实现的风险。工程项目的建设涉及业主投资商、承包商、咨询监理、设计者、材料供应商等参与方。但是, 工程风险中的有些风险对他们来说是共有的, 而有些因素对某一方是风险, 而对另一方则不是风险。工程风险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自然风险、决策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责任风险。

二、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

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是规划和设计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它定义了项目组织及成员风险管理的行动方案及方式, 指导项目组织选择风险管理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针对整个项目生命期, 制定如何组织, 如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量化、风险应对的规划。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中可以确定:风险识别的范围;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项目组成员在项目风险识别中的分工和责任分配;项目组在识别风险过程中可以应用的方法及其规范;在风险管理工程中应该何时由谁进行哪些风险重新识别;风险识别结果的形式、信息通报和处理程序。

2. 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主要包括项目目标、任务、范围、进度计划、费用计划、资源计划、采购计划及项目承包商、业主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期望值。在项目规划中还要考虑到组织的管理政策。所有相关组织都有正式或非正式的政策, 这些政策是项目实施的规范和标准, 同样也是进行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

3. 历史资料。

项目的历史资料可以是以前亲身经历过的项目的经验总结, 也可以是通过公共信息渠道获得的他人经历项目的历史文档。在过去建设过程中的档案记录、工程总结、工程验收资料、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处理文件, 以及工程变更和施工索赔资料等, 记载着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施工索赔等处理的来龙去脉, 这对当前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是很有帮助的。

4. 风险种类。

风险种类指那些可能对项目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风险源。一般的风险类型有技术风险、质量风险、过程风险、管理风险、组织风险、市场风险及法律法规变更等。项目的风险种类应能反映出项目所在行业及应用领域的特征, 掌握了各种风险类型的特征规律, 也就掌握了风险识别的钥匙。

5. 制约因素与假设条件。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等项目计划和规划性文件一般都是在若干假设、前提条件下估计或预测出来的。这些前提和假设在项目实施期间可能成立, 也可能不成立。因此, 项目的前提和假设之中隐藏着风险。项目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受到内外许多因素的制约, 其中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因素是项目活动主体无法控制的, 这些构成了项目的制约因素, 是项目管理人员所不能控制的, 这些制约因素中隐藏着风险。为了明确项目计划和规划的前提、假设和限制, 应当对项目的所有管理计划进行审查。例如, 审查范围管理计划中的范围说明书, 能揭示出项目的成本、进度目标是否定得太高, 而审查其中的工作分解结构, 可以发现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机会或威胁。

三、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在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一般要借助于一些技术和工具, 不但识别风险的效率高而且操作规范, 不容易产生遗漏。识别项目风险的方法很多,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 结合起来应用。

1. 检查表。

检查表是管理中用来记录和整理数据的常用工具。用它进行风险识别时, 将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许多潜在风险列于一个表上, 供识别人员进行检查核对, 用来判别某项目是否存在表中所涉及的风险。检查表中所列都是历史上类似工程曾经发生过的风险, 是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结晶, 一个成熟的工程项目公司或项目组织要掌握丰富的风险识别检查表工具。检查表可以包含多种内容, 其中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其它方面规划的结果 (范围、融资、成本、质量、进度、采购与合同、人力资源与沟通等计划成果) , 工程可用的资源等。

2.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叫集思广益法, 它是通过营造一个无批评自由的会议环境, 使与会者畅所欲言, 充分交流、互相启迪, 产生出大量创造性意见的过程。头脑风暴法以共同目标为中心, 参会人员在他人看法的基础上发表意见, 在发言过程中没有讨论, 不进行判断性评论。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提高风险识别的正确性和效率。

3.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 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做法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意见之后, 进行整理、归纳、统计, 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 再次征得意见, 再集中, 再反馈, 直至得到稳定的意见。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而且适用于预测及决策过程。

4.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就是通过有关数字、图表和曲线等, 对工程未来的某个状态或某种情况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 从而识别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 它注重说明某些事件出现风险的条件和因素。

情景分析法在该别工程项目风险时的主要功能有:提醒决策者识别工程项目可能引起的风险性后果;建议合理的工程项目风险范围;分析研究某些主要风险因素对工程项启的影响;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选择最佳结果。

5.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环境分析法, 它是英文Strength (优势) 、Weakness (劣势) 、Opportunity (机遇) 和Thresat (挑战) 的缩写。SWOT分析在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中应用的基准点是对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等机构或组织的内部环境优劣势的分析, 在了解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判别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然后对工程项目的发展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继而指定各组织机构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篇4:财务风险论文选题依据

一、引言

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旧《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两则”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财务与会计领域的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之后的十几年里,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为基调,我国企业制度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相伴,我国的商法体系也在不断修订之中得以完善成熟,一批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如《公司法》(2005)、《证券法》(2005)、《所得税法》(2006)等;与此同时,具有标志性的财务、会计、审计法规体系出台实施。其中,以《企业会计准则》(2006)《企业财务通则》(2006)(以下简称“新《通则》”)、《审计准则》最为令人瞩目。

笔者在这里主要讨论《企业财务通则》的逻辑,涉及以下议题:第一,《通则》的理论依据及其逻辑体系是什么?第二,分析《通则》融入了当今世界哪些主流的财务管理意识;第三,对新旧《通则》进行分析比较。

二、新《通则》的理论依据及体现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通则》,是除金融企业以外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都应执行的一部财经法规。它的出台,适应了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有利于企业明晰产权、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明确企业财务管理者的财务责任,包括:制定财务战略,并从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和信息管理等各方面,回归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属性,以适应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通过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控制财务风险,从而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可见,它的实施对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中国企业产权制度沿革下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为:(1)国家是国有企业的大股东;(2)国家以大股东身份,有权行使其剩余控制权,包括公司财务战略在内的重大决策事项具有审批和审议权等;(3)更重要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家有权以出资者身份对其进行增资、并要求其分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要求)。国有及国有控制企业的存在,是新《通则》颁布实施的核心依据。

从理论角度,财政部所颁布的新《通则》是有其理论基础的。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人们已经对财务管理内容体系有了深刻的了解,主要体现在:(1)明确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增值,价值增值应成为一切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财务管理体系应体现“财务”的特性,即以财务或价值的标准来讨论与分析公司管理中的融资、投资、分配、日常运营及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事项、管理内涵;(3)财务管理要体现组织的“管理”属性,即以组织战略为导向、以公司治理为背景框架,以流程梳理和内部控制程序为依托等。

但是,由于中国企业特有的制度背景,政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从来没有削弱过。突出表现在:(1)政府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资者;(2)政府(尤其是财政部门)充当着公共行政管理的职能,参与并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成为财务管理活动的管制者;(3)有时,政府会直接参与企业各项财务管理的决策,如投融资审批、政府补贴等,并对企业日常财务规范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企业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和折旧制度等。1992年的《企业财务通则》,无时无处不反映出政府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这些角色。笔者认为,当时,在我国商法体系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确实需要一部规范其财务行为的规则体系,以便正常开展各项财务活动,如资产负债的定义、收入确认、费用开支标准等,这是其一;其二,在没有理清政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之前,在我国商法体系没有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之前,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健康发展,政府还必须从政府行为、企业规范角度来行使其对所有企业(而不单单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制度规范权。然而,随着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作为一个法人,有其自身的管理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受托的经理人阶层;同时,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也不再成为所有企业的“股东”;更重要的是,政府自身职能的转变,要求其企业中的角色由原来的“两职合一”,转化为两职的分离——即要明确出资者与行政管理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对企业的管理有着两种不同的体系、思想与方法。看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首先要从规范政府行为开始。公司财务管理应当依据于“法人”这一主体的治理框架进行分层决策、管理,回归于公司财务管理的本质。新《通则》正是遵循这样的逻辑框架,并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的。

三、新《通则》融合了哪些主流财务管理意识

(一)财务分层管理思想

对政府在财务管理中的双层角色的讨论,首先来自于理论界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深层思考。20世纪80年代末,郭复初教授(1991)提出“国家财务”的概念,试图将“国家财务”从“国家财政”中分离出来,以明确政府的双层角色:国有资本所有者角色和公共行政事务管理者角色,并指出国有资产管理应是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职能,它不属于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范畴。应该说,这是理论界在当时对财务管理本质认识的一大突破。其后,干胜道博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有者财务”的概念,进一步指出了所有者财务有别于公司财务的概念(1995)。

而将问题引向公司内部且基于法人治理结构框架,并对公司财务进行系统化的讨论则属谢志华、汤谷良、王斌三位教授所提出的财务分层管理思想。谢志华(1997,2001)全面提出了“出资者财务”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出资者财务的概念、内涵与实质;汤谷良(1997)则从公司经营者的财务责任这一本源出发,提出了经营者在公司财务中的责任定位;王斌(1997)则从公司内部财务经理的角色,重新定位了财务部门管理重点是现金流量管理。其后,王斌教授则从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建立的角度,在梳理了上述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三者财务职责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财务分层管理这一理论概念和现代企业财务制度这一制度框架(王斌,1998)。

财务分层管理思想及其财务管理主体安排,是与以两权分离为典型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和股份公司制密不可分的,它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看待公司财务主体及相关责任问题。表1就是对这种分层管理思想的简单勾勒(王斌,1998)。

事实上,在新《通则》中可以看出,政府职能转变及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政府双层角色的定位、分离越来越明了,其管理职责在逻辑与理论体系上也越来越清晰。

1.政府的行政管理角色——服务。政府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职责并不会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而消失,而是由原来的直接政府干预到提供间接服务。在新《通则》中,可以看到其职能,如:参与审核属于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重要改革、改制方案;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服务。所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政府作为行政管理者在企业财务中的角色定位。

2.政府的投资者角色及财务管理职

责——决策与监督。出资者所拥有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是通过民商法体系(如《公司法》)来体现和规范的。但是,在中国特有的产权制度背景下,国家作为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主要出资者,如何规范政府的行为,则需要通过其他的法律法规形式来进行规范。对此,新《通则》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作为出资者,其应履行的职权,包括国有资本金的筹集和投资、资产运营、资本收益及分配、产权转让收入的取得以及重组清算等活动等权利,其财务职责包括:审议批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决定企业的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监督执行企业财务规章制度,按照财务关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等。

不难看出,政府作为出资者的权利,在新《通则》中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3.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执行。新《通则》强化了经营者的财务职责,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从逻辑上,经营者作为公司资产责任的受托人,应当在出资者的授权范围内,行使其财务执行权和部分财务决策权。为此,新《通则》明确,经营者财务管理职责主要包括:拟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战略、财务规划,编制财务预算;组织实施企业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方案,诚信履行企业偿债义务等工作。

(二)激励约束机制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多,企业风险也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

1.财务决策程序化、内部流程及管理控制等方面不严所导致的企业风险(在委托代理成本中,此类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可被归为“剩余损失residual losses”);

2.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没有有效预警体系来保证经营者对企业财务运营质量、财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3.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来促使经营者尽职尽责,从而使其目标函数偏离股东意愿等等。

应该说,上述所涉及的这些问题都不是中国特色的,它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共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中国企业在改革深化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而且是国外公司在治理与管理中普遍急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一系列管理问题,国外主流的财务管理意识是什么?归纳起来也只有两点:

第一,激励机制。从激励设计上看,笔者认为,它应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组织的授权激励。经营者如果没有良好的被授权,没有赋予其必要的权责,显然是不足以期望他(她)对决策、管理过程和结果负责的,在这一点上,授权与其说是一种管理措施,倒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激励。二是报酬计划激励,国外流行的“工资+奖金+长期股权激励(如期权)”等模式,所追求的就是让管理者与投资者目标一致,目标在于减轻由于代理矛盾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在这一点上,报酬计划设计的重点不是报酬数量的多少,而是在组织范围内其报酬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达到公平激励的目的。在过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者,无论是在组织授权激励上还是报酬计划激励上,都没有达到让其对资产经营负责的应有程度,因此,代理问题非常严重,而且代理成本巨大(如投资决策失误、渎职)、发生方式非常隐蔽(成本转移、在职消费等)。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由其自由放任发展,倒不如规范其激励机制,充分尊重经营者的管理业绩。在这一点上,新《通则》中的一大亮点是,首次从法规上提出了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通则》要求“以回购股份对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实施股权激励的,在拟订利润分配方案时,应当预留回购股份所需利润”。

第二,约束机制。从约束与行为规范角度,笔者认为,规范与约束经营者行为是投资者的根本责任。规范与约束经营者的管理行为,不可能完全依据于其过程监督(在这一点上,内部审计监督的直接报告主体不应当是经营者,而应当是董事会或股东会),但可以通过制度形式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过程。为此,人们不仅需要对财务结果进行监督(如股东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审计监督),还需要过程中的内部审计监督。而更重要的监督机制,可能是依靠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来规范经营者决策行为的规则,使经营者在决策、管理过程中,依据这样一套流程导向(process-oriented)制度体系来进行自律,这套内部流程的自律体系即为内部控制程序。同时,为保证这一内部控制的自律程序能发挥其真正的效力,需要经营者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一点上,美国安然事件后的SOX法案(尤其是其中的404条款、302条款),代表着当今世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的主流管理意识。从新《通则》中不难发现,这一主流管理意识对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影响。在新《通则》中,无处不体现这样的流程与内部控制的精神,如: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建立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建立合同的财务审核制度;建立交易报告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等。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起源于政府,但完善于现代企业。20世纪初,伴随着科学管理思潮的影响,“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这些与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分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从而促使了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步进行,企业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对实现发展战略的作用在增强,尤其是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实现集团整合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新《通则》在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且在投资者财务管理职责和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中都有相关内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可见,新《通则》融合了我国财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梳理财务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新旧《企业财务通则》的比较分析:创新之处

(一)新《通则》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准则趋同

在新的《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相继颁布和陆续施行的情况下,为了在新环境下适应上述法律法规及准则的变化,新《通则》也在很大程度上作了相应调整,其中的很多规定也实现了与新法规及准则的趋同。如:对投资者出资形式,允许有包括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股权、特定债权等形式的出资,这与《公司法》中第27条的规定是一致的;新《通则》中有关职工薪酬、即期奖励以及股权激励的规定及处理方法,与《公司法》第143条的规定相一致,而且也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第5条和第6条的相关规定。新《通则》的这些变化不仅实现了与《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对接,也为新《通则》在实际中的运用铺平了道路。

(二)新、旧《通则》章、条的变化

旧《通则》全文共12章、46条;新《通则》共10章、78条。与旧《通则》相比,新《通则》虽然少了“外币业务”、“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但新增了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第八章“信息管理”和第九章“财务监督”,而且第四章“资产运营”是对旧《通则》3、4、5、6章的合并,可见从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来看,新《通则》都增加了不少。

在新《通则》新增的章节中,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强调实行财务分层管理,明确了投资者、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能;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第八章“信息管理”明确指出要构建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对财务信息制度的建立、财务信息的管理、财务信息的披露、经济运行监控制度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等内容都做了规定。第九章“财务监督”从主管财政机关、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三个层次构建企业财务监督体系,明确监督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些都是在新《通则》中增加的内容。

(三)新、旧《通则》的内涵分析

1.从通则制定的目的上看,旧《通则》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定本通则”。而新《通则》则是“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新《通则》与旧《通则》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明确了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并且将其定位为从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这样的规定既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阐明了当通则与法律法规相冲突时,应当服从于相关法律法规。

2.从通则针对的对象看,旧《通则》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而新《通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适用本通则。金融企业除外。其他企业参照执行。”从这一变化来看,新《通则》更侧重于对国有企业而非所有企业的财务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从中也折射出政府对企业财务行为管理思路的转变:即对于非国有企业,企业的财务行为应当由企业自主决定,政府不干预其财务管理活动;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于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存在着诸如“所有者缺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急需通过制定通则的形式来对其财务行为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3.从通则的执行方式上看,旧《通则》是由国家直接管理企业具体的财务事项。而新《通则》是由各级财政部门来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执行企业财务规章制度,按照财务关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制度,检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实施企业财务评价,监测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等。新《通则》还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于同级财政机关。避免出现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权责不明以及“自己监督自己”等混乱局面。

4.从通则涉及的内容来看,旧《通则》包括了资金筹集、企业清算、财务评价以及对有关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可谓是对“财务”和“会计”的“大杂烩”;新《通则》主要包括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六大财务管理要素,并结合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对财务管理方法和政策要求做出了规范,真正实现了专门针对财务行为的管理和规范。

5.从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旧《通则》主要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依法计算和缴纳国家税收”方面来进行管理和指导;而新《通则》的指导思想则是“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通则的指导思想决定了财务行为的发展方向。新《通则》明确指出企业财务活动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现金为王”的观念为核心,遵循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强调风险控制,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这样的指导思想更符合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的管理思路。

6.从企业财务管理层级上看,新《通则》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包括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并规定“企业应当依法接受主管财政机关的财务监督和国家审计机关的财务审计。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违反本通则有关规定的,投资者可以依法追究经营者的责任。”而这些在旧《通则》中都没有提及。

7.从可操作性上看,旧《通则》全文都只是停留在一个介绍性的层面上,而且更像是对会计科目、要素的概述,并没有多少真正能指导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对规范企业财务活动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也很难得到实施。新《通则》明确了作为投资者、经营者的职能,从整个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资金筹集的方式及审批管理流程、建立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建立成本控制系统、收益分配顺序、进行“三流”整合、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等全方位、多层面地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和指导。虽然有些方面仍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但较之旧《通则》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8.从保护对象上看,旧《通则》主要是为了保证投资者权益不受侵犯和保障国家税收;新《通则》主要强调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明确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如:审议批准企业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决定企业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要事项;经营者的职能,如:拟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战略,组织实施企业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方案等权利;加强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如:明确指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者听取职工、相关组织意见的财务事项,依照其规定执行,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的规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对风险控制的强调,如: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保护了包括债权人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些都较旧《通则》有了很大进步。

总结起来,新《通则》与旧《通则》在内涵上的差异如表2所示。

五、简要小结

以上只是简要地讨论了新《通则》中所涉及的相关财务管理问题,并比较和分析了新、旧《通则》。需要指出的是,《通则》作为指导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对所有企业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5:毕业论文的选题依据

一、选题工作的重要性

1、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老师给的选题仅是确定选题大致范围,学生可以从选题指南中选题,也可以在本学科领域内自拟题目,但自拟题目不能脱离本学科领域。

2、选题不等于论文的最终题目,只是一个规划、预想。举例。

3、选题是论文撰写的前提和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范围。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4、毕业论文的选题的重要性。是一门课,拿毕业证和学位证,进个人档案,有人抄袭实际是遭受“终身追捕”。

5、教师指导,但关键是自己努力。不能依赖老师。缺乏研究分析,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胸中无数”,材料的准备不足,勉强提笔来写,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可能推倒重来,将来极度被动,影响顺利毕业。

二、选什么样的题

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众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意义。

2、小的理论问题。

学术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重要区别。非学术论文是对学术论文的一种传播和宣传、介绍,而不是原始性的创造。比如报纸杂志上刊登的评论、政论等是典型的非学术性论文。非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对学术性论文的稀释和宣解,但有时也可能会成为学术性论文的先导。

注意三点:第一,非理论问题不应该选。第二,重大理论问题不好选(有些政治局考虑的问题,我们选了做不下来)。第三,特别敏感政治问题建议不要选。

3、自己能做下来的题目。

知己知彼,量力而行。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能找到资料。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或者是上网。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考虑:兴趣、知识、资料、时间

选喜欢的题目。有兴趣才有研究的欲望,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知识储备够不够。如果不够,用半年时间能否补上。

资料够不够。至少泛读五本书以上、精读二、三本书(近十年内)、三篇以上相关论文(期刊网上下载)

研究外国问题,要参考外国的译著或原著。

找资料的追踪溯源法。

时间够不够。尽快定题,慎重定题,然后转入资料阅读、构思。写初稿要留出至少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修改留出一至两个月。建议下学期开学交初稿,五一以前定稿。赶前不赶后的原则。

4、中庸之道:不新不旧的题目

(此处对本科生而言,博硕士最好要找别人没做过的题目)

太新,没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太旧,没有研究价值和必要,得分不会高。

三、如何选题

1、由大及小。

步骤:先选定领域,然后专业,再方向,再具体题目。

一定要找到具体“问题”。在选题的时候,必须深入到具体问题的层面。如果你停留在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那么你的选题就会有问题,你就可能在写作的时候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

提供以下三个具体方法来确定问题:

2、快速浏览,从研究概况中得出研究题目的方法。

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

建议:

第一,浏览资料,勤作笔录,记下纲目关键词,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注意电脑来源的资料标题性为多,实质不多,不要只来源于电脑。

第二,是将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

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的想法,即根据自己平素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但这种想法是否真正可行,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故还需按着拟想的研究方向,跟踪追溯。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只要通过努力,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以把“拟想”确定下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

第二,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比如姚力的《商品房预售欺诈及惩罚性赔偿研究》。

第三,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干万不可轻易放弃。因为这种思想火花往往是在对某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之后的理性升华,如果能及时捕捉,并顺势追溯下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很有价值的。

4.由老师定题的方法。

现有不少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布置给学生做,这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对多数同学不适用。

四、注意几个问题

1、题目要小。

题目可大可小,可以大题小作,也可以小题大作。但提倡小题大作。

对初写论文者来说,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因为题目小一点,容易掌握。不要认为题目小了,论文的就没有份量。其实,份量的轻重与题目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有人追求大题目,全面论述一个大问题,由于无法深入,很容易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一个问题也没有论述深透,论文还是没有份量。相反,如果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能够深入本质,抓住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见解,那论文就很有份量。

大题要通过副标题来限定。

常犯错误举例:死刑研究(太大)

2、题目要新。

新颖,吸引眼球。每篇论文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总是其标题。人们浏览论文,首先从标题上来判断有没有阅读的必要。这里的新不是新奇,而是指新角度、新内容、新情况、新发现。论文标题要像一种标签,务必精炼、醒目。

注意:新颖不是生造词汇、翻译体(多个的)。

3、题目要简。

不要一个废字,赘词。题目要直白,不要隐讳。题目越直白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写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在标题中故弄玄虚是不好的文风。

4、最好是陈述句、判断句,偏正或动宾结构。

以下诸如此类的题目表述因为没有表达命题,都是不符合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

面对未来“老年中国”谁为农民伯伯养老(属于疑问句)、试论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够完善(无须再论证)、加强立法,完善我国检察监督权(像领导报告,我国检察权监督的完善)、如何维护妇女权益(论妇女权益的维护属于命题)、论区分抵押与质押权(论抵押权与质押权的区分属于命题)、坚持实行“严打政策”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坚持实行“严打政策”符合我国国情属于命题)、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谁为第三者责任险买单。

其次,论文不宜写成教科书体裁,但题目可以寻找一般教科书的三、四级题目来确定。

论违约责任(或者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该题对本科生来说,很难超出教科书的定论,实践中也无新意,故不宜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论题。

以我拟的题目为例来讨论。

除了自己思考外,要虚心征求和尊重指导老师的意见。不要盲目自大。

5、主题要集中

篇6:财务风险论文选题依据

1.1 选题的依据。

1.1.1 小学体育社团,是小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掌握2项体育技能,形成锻炼的好习惯。因此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多样,有体育课、课外活动、阳光体育课间操、体育社团等。学校体育社团是某个体育项目的共同爱好者组成的小团体,其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在共同切磋技能的前提下,同时达到结交朋友、促进交流的一种组织。

20xx年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如今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不喜欢体育锻炼,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吸引到体育锻炼中来。在国外,体育社团是最有效的学生活动的方式,社团的发展也比较完善;在国内,体育社团在中小学覆盖率比较低、发展比较慢,小学体育社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体育社团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因此要积极推进小学体育园地的建设,促进体育社团的开展与完善,使体育社团成为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

1.1.2 研究小学生体育社团问题,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

通过知网等文献检索工具,以体育社团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目前国内关于体育社团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如今体育社团在高校发展已经比较成熟,高校的体育社团在组织、管理等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发展经验。相对中小学来说,体育社团处在一个成立早,但是发展不完善的困境,开展小学体育社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找到体育兴趣的施展与提高平台,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而且可以丰富小学体育社团的理论研究,更好地解决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顺应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打开素质教育的突破,因此研究小学生体育社团问题,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

1.1.3全面了解和把握无锡市小学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1.目前常见的`小学体育活动主要是强制式的,利用课外活动或者课间操期间以班级为主体进行体育锻炼:

或因为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升学的来突击训练;班主任管理,体育教师巡回指导多个班级锻炼是常见的现象;如今小学体育社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体育社团得不到家长学校的重视,社团的教师水平低,资金有限,活动的场地有限等等,这些问题也成为影响社团长期开展的主要因素

2.体育社团的开展容易出现形式主义的倾向,流于形式,存在形式化、口号化倾向

3.开展小学体育社团的研究,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把握无锡市小学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给学生良好的体育成长环境。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上一篇:部门领导人物英文简历下一篇:充满正能量的励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