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国传统文化

2024-06-12

小学中国传统文化(通用14篇)

篇1:小学中国传统文化

周末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参加了一个捏面人的活动。

听了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原来捏面人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它还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而且它还有了一个很专业的名字叫面塑。

大概了解了捏面人的历史,我们就开始跟着老师学捏面人了。

首先,老师教我们用红色的面团搓成一个水滴形,一头尖尖,一头圆圆,要搓得非常光滑,不能有裂缝。接着,再做三个绿色的小水滴,用手压扁,三片绿油油的叶子就诞生了;最后,往红色水滴的圆头上一贴,再装上一个绿色的小杆子,咦!一个活灵活现的小辣椒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真是太神奇了!

短短的一节课上,我们还学做了南瓜、胡萝卜、黄瓜和玫瑰花,其中最难做的要数玫瑰花了!首先要拿一根小竹签做花茎,在竹签的一头裹上黄色的面团做花芯;接着用红色面团做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形面团,再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压成花瓣的形状;最后再把这些花瓣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一片一片地把黄色的花芯包裹起来,包的时候必须要将花瓣轻轻向外压一压,增加立体感。中间要特别注意花瓣压得要和饺子皮一样外圈薄中间厚,这样花瓣才能立起来。做完花朵,老师又教我们将绿色面团压成长方形裹在竹签上当花茎,用前面的方法做出绿色的叶子,用工具压出叶脉,裹在花茎上,这样一朵鲜艳的红玫瑰就做好了。

情人节那天,我准备把这朵红玫瑰送给我的妈妈,祝她永远幸福。

篇2:小学中国传统文化

有很多小朋友都喜欢下象棋,可你们知道吗?象棋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象棋,另一种是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它用棋盘和棋子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中国象棋是由将(帅)、士(仕)、象(相)、马、车等七种棋子组成的,它们功能各不相同,身份也不同,只有将帅的生死才能决定一盘棋的胜负;只要将帅还活着,就算全军覆没,也不算输。如果按杀伤力来排,将帅就是最无能的了,他行动缓慢,不能离开城池半步,而且要让所有棋子拼命保护他,甚至被杀光吃尽,也在所不惜。最为悲惨的就是兵,他们因为本领有限,所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就说明,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竞争残酷的社会。

中国不只是有象棋这个传统文化,比如:剪纸、舞龙、风筝、中国结等。可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还有象棋。从象棋上可以看出古代排兵布阵的方式,还可以看出古代皇帝的地位很高,老百姓地位很低,还经常受到富人的剥削。下完一盘棋以后,你就会感觉到棋局像一个小世界,世界就像一个大棋局。

篇3:小学中国传统文化

一、通过诗词吟诵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精炼、音韵和谐的语言,利于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以简洁的语句描绘了祖国秀美的风光,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体现了作者远大的志向。经常阅读、背诵诗歌是学生学习成长中重要的一步,因为诗歌中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精髓,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为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诗词、经典诗歌作品进行更深的解读,从古典诗词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精髓,实现对诗词的古为今用。语文教师需要精心筛选儿童读物,多选择一些童心性、经典性强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诵读,比如《论语》《孟子》《老子》,及通俗易懂的古代寓言、散文等。

二、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造就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大禹治水、虎门销烟等。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了解这些历史故事,通过对历史故事的了解增长学生的见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透过书本呈现的语言文字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来实现。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老师要抓住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情感阅读体验感受比较深刻。具有情感性、情境性的阅读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为此,语文教师尽可能地要选择具有英雄主义色彩、道德教育、亲情感化等方面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经过长期课外阅读的进行逐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学习除了注重字音、字形的学习,还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语文课堂上的书本内容较为枯燥、单一,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习作兴趣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提倡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通过小学生家庭语文教育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家庭教育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学校语文课堂教学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语文教师为了顾及所有学生的语文学习,对诗词、历史故事的讲解往往是泛泛而谈,无法实现具有针对性的语文教育,也无法将传统文化完全地渗透在语文教育中。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长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产生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会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小学生家庭语文教育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1)家长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充分吸收传统文化。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家长可以抽空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喜欢的阅读内容,并针对内容展开讨论,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为孩子的阅读打造良好氛围。(2)在孩子对阅读产生喜爱之后,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需要动脑理解的《三字经》故事。《三字经》故事中涉及了很多孝道礼仪文化,可以作为学生的启蒙传统文化读物来进行学习。(3)在对《三字经》阅读学习的时候,家长还可以向孩子讲解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培养学生对伟大人物的敬佩之情,逐渐地,孩子会以此为榜样,将传统文化作品中的精髓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综上所述,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学校教育需要和家庭社会教育进行结合,家长、教师通过引导孩子进行经典诗歌诵读、历史故事讲解、经典文化作品解读学习等,让孩子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摘要: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从小让他们感到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可感、归属感。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课程,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教育,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龚莉娟.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篇4: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渗透

在现代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拯救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使我们民族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提高国民意识,特别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将小学语文教学提升为一个认知、感悟、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过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传统文化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如何做到让传统文化充实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教育和熏陶,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路径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数千年,铸就和传承了很多经典之作,不管是从形式、内容和概念上,都各有特色,别具一格。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形式上,由简到繁是很理想的模式,如低年级的可以要求其诵读较简单易懂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等;中高年级的则可以牵引着学习较复杂和长篇幅的宋词和文章等。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直到理解通透。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于精巧的篇章中蕴含丰富的哲理及情感。传统文化中,教师要注意紧扣教学目标,来进行筛选有价值的词句和重点语段,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语文教材本身选取了一定数量的经典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精神和语感熏陶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诗经的质朴、唐诗的雍容、宋词的典雅,都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必学内容。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切入,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要细致认真地加以牵引,从而一步步完成传统文化的灌输。文化素养的养成,是一项潜移默化的长期工程。

二、在汉字的书写中传承传统文化

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是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有其音可读,有其形可辨,有其义可寻,虽然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些字已经改变了它的本来面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传统文化中古文字的了解。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现在仍用繁体字,就这方面来说,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的坚持者和守护者。在《新课标》对于汉字也有要求和说明:“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的汉字演变过程;古代对造字方法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部分。

三、利用课外阅读的平台,润物无声、悄然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瑰宝。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民族精神也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不断传承巩固。作为教师,更要不失时机地做好引导,课余时间积极向孩子推荐相关的经典著作优秀文化遗产,让孩子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例如,古典文化代表的四大名著,对小学生来讲要求也许有点过高了,但是四大名著儿童版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孩子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们到高年级的时候,他们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此时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文字不深奥且饶有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了,如《世说新语》《项脊轩志》等等。这样,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语文知识积累,同时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潜移默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蕴

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仅停留在经典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要更好地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百事孝为先”,传统文化对“孝”极为推崇,一位六年级教师在通过古典事例讲解“孝”的含义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告诉学生“请把父母的生日准确地写下来”。一时间,许多同学愣住了,他们感到不安,竟然写不出相处十几年的父母的生日,交上来的纸张近一半是空白的,写出的也多为“可能是”“好像是”随即,教师以“孝敬父母”为主题,布置了作文,让学生回忆父母为自己作出的奉献,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不少人深感自责和悔悟。此后,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发生转变,主动父与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敬爱。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蕴。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人物相关?你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吗?你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还可以吟诗词、看龙舟比赛、吃粽子,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有计划地探究、实践体验,对于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国学是我们难以割舍的传统,传承的不仅是文化,还有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念。其教育的形式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并不需要教师人为地过渡挖掘。其中的价值观是延续中华民族数千年血脉的内在原因,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撑力量,对于弥补当前社会精神的缺失和纠正价值观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国学热的兴起不会是流行风,而是一种新常态的回归。在这一点上,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是大有作为的。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王维穗.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初探【J】.科学咨询,2012(20)

篇5: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作文

“五四”以来,就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争是从未停止。“五四”以来的激进氛围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了遥远的回响。在知识分子起作用的是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科学主义。没有了传统文化的中国知识分子,就真的可以用西方的文化把自己变的幸福、自由了吗?空虚、无聊、虚假的人生依然在社会里存在。

我在这里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来诋毁其他的文化,不是说中国的富强一定要用传统文化来指导。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关注和了解的,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传统文化的优秀我们当今很多青年都不了解,有的一听到传统文化就会联想到封建、保守、落伍之类的词。当我们怀着真正的心来讲诉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想时,就有一大堆人马上说:看呀,现在的落伍者,愤青,打倒他。总是不能让我们说自己国家的文化,总不能说我们国人的优点。陷入古今、中西之争的“知识精英”,厚今薄古、崇西贬中的心态已经根深地固,把传统文化藐视为封建遗毒已经蔚然成风。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普通的百姓里是具有相当的活力的。只是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缺乏说服力。能否让中华民族的每个人潜在的心灵积习转化为知识分子的主动自觉的认同,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根本。

篇6: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作文

一股今人狂热却又冰凉的风刮过来,它迎面飞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泛起波涛汹涌的激情,脸上久已的燥热被那种清凉所浇灭。等它离开后,心里变得那么空虚,脸上千疮百孔,面目疮痍,狼耤,狼耤,这种感觉无法让你生存下去。

精神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的冲击,何从?何去?

现在部分学生过分崇尚过“洋节”,要过圣诞节,要过平安夜,可是他们不明白,咱中国人除旧迎新的除夕之夜就是中华民族的平安夜,学习西方,平安夜吃苹果,说实话,苹果到处都是,但咱中国蕴含亲情的饺子,恐怕很难找到吧?

有人过父亲节,有人过母亲节,我们不否定这种作法,但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父亲节母亲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告诉那么迷失方向的中国人,每天对父母付出自己的孝心,在外工作能常回家看看,那么天天都是父母的节日。

篇7: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作文400字

一路上,我漫不经心地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正看着,忽然,爸爸说梅家坞快到了,我有意识地抬头向四周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这里是一片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整片整片的茶树爬满了整个山坡,像覆盖了一张巨大的绿色毯子,郁郁葱葱,与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片,如风景画一般,让我觉得有些惊喜!我正贪婪地望着这四周的一切,车停了,我们已到了预定好的小农庄——八月天。女主人非常热情,没待我们坐下,茶水已沏好,由于天气实在太热,我已是口干舌燥,顾不得茶水还有些烫,一端杯就喝了个底朝天。女主人见了,笑嘻嘻地对我说:“小朋友,茶不是这样喝的,喝茶可有学问的哦,要先闻一闻,再观赏一下,再慢慢地喝,这样喝茶才有味道。”边上的人见此情景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觉得有点尴尬,说着女主人又给我倒了一杯茶,为了避免再次的尴尬,我试着按照女主人的方法——一闻,二赏,三喝,慢慢地品味着这茶水的味道,果然有所不同,此时的茶水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还有一丝丝的甜味。

我开始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主动的向女主人讨教了一些有关茶的知识,如茶叶的采摘、炒制、储存等等,女主人一一做了解释,还现场教我采摘茶叶呢!茶的学问还真多呀,采茶要采2叶出展的嫩叶,采的不能太用力,不然会变成“飞叶”。炒茶叶火力要适中,不能太用力,不然炒出来的就很老,而且沏茶、喝茶还有很多讲究……

篇8:小学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中国文化

众所周知,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新课改理念的提出, 小学德育课程在德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不少学者认为, 应当在小学德育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这样, 不仅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还有利于发展和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德育文化。当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 也是具有两面性的:中国文化既有进步性, 又有局限性;既有精华, 又有糟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指出小学德育教育中依然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有效方法。

一、小学德育教学情况概况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因为古往今来, “德为人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视德育的传统, 发展到当代, 素质教育就更是如此。当前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已经加快了专门化、全面化、开放化、规律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大大地提高了小学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说, 我国的小学德育工作在新时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目前德育仍然缺乏相对稳定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机制, 尤其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还比较陈旧, 并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变化。小学德育教育中, 道德作为德育的基本价值体系还是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 这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教育, 虽然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与传统德育教育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小学德育工作内容比较陈旧, 可操作性、可遵守性都不高, 而在德育教育的实践性方面更几乎是空白。小学德育教育更是与儿童人格和心理塑造基本处在分离状态。

2. 小学德育教育目标没有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我国目前的小学德育的目标大多只停留在关注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上, 对于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并没有留意。

3. 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手段较为呆板和单一, 德育途径单调, 多以灌输、说教为主。

三、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当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在冲突融合, 中国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甚至有些小学生已经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思想。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 小学德育教育管理者更应该加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不断完善小学生们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规范,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

1.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

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逐渐淡出了小学生的生活, 不少孩子甚至不清楚端午节、中秋节的典故, 对于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等也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德育教师注意和深思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 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最杰出的表现形式之一。

2. 小学德育教师要有意识地遴选有中国特色的书籍作为德育课程的辅助教材。

中国的古典文化书籍浩繁卷帙, 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书籍能够被甄选出来, 作为小学德育课程的辅助教材。例如, 《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增广贤文》等, 这些书籍内容并不很深, 在教师的指导下, 完全能够被小学生所理解, 而且其中蕴含的道德伦理有理有据、不显得生硬疏远, 比一般的生硬大道理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在这些书籍中, 《三字经》和《弟子规》被尊为“开蒙养正之最上乘”, 适合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辅助教材;《声律启蒙》《增广贤文》由于寓意稍微深远一些, 适合小学高年级德育课程使用。虽然我们的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缺陷, 但是德育教育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 通过这些文化著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使用,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感受中华的伟大文化。

参考文献

[1]应连心.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德育的不竭资源[J].浙江小学教育, 2008 (10) .

篇9: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教育 重要启示 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具备极高鉴赏价值的经典之作。在小学教育阶段,借鉴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理念的启示,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应试教育,针对小学教育现状如何进行优化和创新,兼顾启智和树人两大基本教育功能已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

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构建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未来更高阶段的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就当前教育现状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小学传统教育模式基于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注重技能教育和智力教育,对于德育的培养则较为欠缺,基于此现状,学生出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并不罕见。究其本质原因在于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需提倡传统文化的教育启示,加强重视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化和发展。

二、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

我国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其中的宝贵结晶。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阶段,应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道德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爱国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传统文化的信念,就长远意义来看,这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便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下,重视智育和德育的共同发展,为培养既拥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奠定最为坚实的教育基础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启蒙

在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便在于启智和树人,这集中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品性培养。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自古便极为崇尚道德观念的建立,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最重要的启示也在于道德观念的启蒙教育。“首孝悌、次见闻”“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应该遵守的道德感已有了明确界定,这对于小学教育而言也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传达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感悟道德教育的精髓所在,同时也可应用经典的国学启蒙之作帮助学生感受优秀道德文化的熏陶,“养正气,养心”,在潜移默化之间激发学生关于真善美的审美能力,从而建立真正高洁的品性特征,促使学生在成才之前先成人。如今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多元化文化对于我国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新形势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实现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小学阶段的通识教育启蒙

通识教育是指在现代化的多元社会之中,为受教育者提供应用广泛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又称之为博雅教育。这是基于开放教育的理念之上的自由教育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应用国学经典开展的启蒙教育便可以作为知识层面的通识教育。以经典国学教材《三字经》为例,便囊括了治国兴衰、人文自然、生活常识、思想道德的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其中典故众多,孟母三迁的典故喻示着为母者劝子向学的良苦用心;囊萤读书的典故则描述了古人对于学习机会的重视;“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的朝代更迭则蕴含了世事变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一哲学内涵。由此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便在于开放教育的思路,教育无方。在小学教育阶段应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善加利用,通过中华文明的宝贵结晶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融入更为自由开放的教育观念。

(三)重视以人为本的启发教育

在小学阶段,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在课堂统一讲授为主,偏向于模式化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化作用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但就教育本质而言,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同样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直至宋代,朱熹将这一教育理念总结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孔子门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品性各异,水平不一,孔子主张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定位,如“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另外也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天禀赋,知识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这对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启示在于需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和家庭教育需尊重和挖掘其兴趣所在,发现其特长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在人生发展方面能实现自我价值,强化自我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发展自信。

【结 语】

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启蒙时期。在这一重要阶段,启智和树人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之下,有助于在小学教育阶段更加注重道德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启蒙,同时也能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启发教育,促进学生能树立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在未来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黄承斌.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0(15)

【2】刘利.和合文化 中国价值——浅谈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J】.教育论丛,2008(09)

【3】胡征.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以荀子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1)

【4】马忠.文化发生学视角下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特质及其当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篇10:中国传统文化作文小学三年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京剧、茶、诗、词、饮食、画……但人们接触最多的还是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多得数不清,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第一线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数不尽的故事。如,春节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怪,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

此外,篆刻、剪纸等把我的祖国装点得绚丽多彩。暑假里,我还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了古代的指南针——司南、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中国人的造字等许多传统文化。做一个中国人真自豪啊!

篇11:小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总结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活动的意义。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郭总责,教导主任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和各科教师为主要成员。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传统文化,让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传统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组织比赛,隆重颁奖

组织了各班级的诵读和书法比赛,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校学生均参与其中。

4、学校全面开展书法大练兵活动。由校内书法教师梁宗让进行指导,定期为学生上书法课,全校上下形成了大练书法的良好局面。

5、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每年组织师生集中观看戏曲表演,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剧频道。

6、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武术操的习练。武术操作为中华传统之瑰宝,一方面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可以修身养性。为强化学习,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和教职工练习。

四、取得的成果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一是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三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和职业道德操守

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进校园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篇12: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学生作文

我国汉族的十二生肖按顺序排列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它们各自代表不同的动物形象,样子也非常生动可爱。传说十二生肖是由天庭选出来的。玉皇大帝过生日,下令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来祝寿,并按前来祝贺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猫叫老鼠帮它报名,老鼠忘记了,结果猫没选上,从此猫和老鼠结下了冤家。大象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老鼠爬到牛背上,猪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到了第一,猪被罚到最后。其它动物位置的排定也是经过一一较量,才确定现在的位置。后来,龙还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十二生肖的由来,真的好有趣。

十二生肖还跟十二时辰有密切关系,古人把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段代表一种动物。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与十二生肖分不开。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歇后语有:羊进虎口——有进无出等。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成语,我们在学习中也经常碰到,如:守株待兔、猴年马月等。我国在每年的年初都会发行十二生肖纪念邮票。原来十二生肖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

每过十二年,十二个生肖就轮一周。我是出生的,我的属相是猴。我算了一下,要到才到我的本命年。

篇13:小学中国传统文化

课件呈现

剪刻华夏风骨, 雕琢民族精魂。我们利用课件可以表现剪纸的历史沿革、分类等基础知识。以课件活泼多变的交互形式, 使学生掌握剪纸方法, 如构图 (自由式、均衡式、对称式) 、篆刻手法 (阴刻、阳刻) 、装饰手法 (月牙、锯齿、橄榄、鳞片) 。

风韵袅娜传海内, 裙袂纷扬舞天宇。在视频切换中, 我们可以遥望唐代敦煌莫高窟中圆润富丽的飞天散花, 惊艳于春节晚会上唯美浪漫的舞蹈《飞天》, 为我国“嫦娥一号”飞天探月的壮举所自豪。思维的线索从歌舞升平的佛国乐土, 辗转到梦想成真的信息时代——这就是美术课《飞天》。沿着时间的纵轴, 饱览各种形式的“飞天”, 学生得到视觉上的震撼, 并创作心目中的“飞天”。

五光十色美华服, 四面八方异风情。计算机为我们推开中国服饰世界的窗棂:汉服的洒脱、唐装的雍容、旗袍的婀娜、少数民族服饰的五彩斑斓、琳琅满目……学生从中捕捉不同民族的符号, 大胆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读图方知颜色情, 比画顿悟构图法。通过对比色彩、构图差异鲜明的作品, 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了更为直观的视觉体验。如在色彩学习中, 将冷与暖、对比色与邻近色进行对比;在构图学习中, 将大与小、疏与密进行区别;在《象形文字的联想》一课中, 制作从画变成字的动画效果, 启发学生将象形文字构思扩展为与字有联系的图画。

一曲吟罢解玄机, 多色拼就画脸谱。借助歌曲《说唱脸谱》中色彩象征性格的唱段——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颜色所象征的人物性格。在脸谱绘制环节, 可出示绘制脸谱的动画, 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

烟雨酿造天青色, 歌曲蕴藏诗画韵。一曲如梦如幻、音画搭配的歌曲M V《青花瓷》:论意境, 宛然一轴烟雨朦胧的水墨山水, 水云萌动醒新绿;论词句, 是一幅笔端蕴秀的素心笺, 走笔曲折心芳菲;论曲调, 仿佛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 空灵透亮沁心脾。三者叠加一处, 《青花瓷》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 洗尽铅华, 古朴典雅。歌声伴着水墨画、青花瓷等中国美术形式及典型意象, 使学生沉醉于中国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中, 体验着美的熏陶感染。

激情昂扬奥运景, 壮志澎湃中国心。《中国风奥运创意卡》是一个典型的课例。通过回顾北京申奥成功、标志诞生、吉祥物设计等几个历史性的画面, 融合中国元素向学生揭示奥运标识, 并播放以中国文化为主线的短片《民族风》。接下来, 沐浴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歌曲《We are ready》营造的热烈氛围中, 师生共同设计奥运创意卡, 使学生的运动激情与爱国情感得到升华。

电脑绘画

水墨淋漓描摹神韵, 意境朦胧抒发胸臆。我们利用金山画王、P h o t o s h o p等软件描绘古韵画片、水墨画。中国文人对绘画作品的最高评价是逸品, 即强调个性与自我感情的抒发。电脑绘画虽无法替代手工绘画的笔墨神韵, 却可以体现画作逸品的特色, 还具备视觉时代图像效果好、可修改、可复制等优点。

水火云气意象单, 多倍重叠造声势。中国艺术作品中纹样有程式化、图案化、重复性的特点, 使用电脑复制并粘贴能够减少烦琐的重复劳动。如《形的重复》一课就可以借助P h o t o s h o p或其他绘图软件来表现。

网络探索

互联网是一座能够提供各种作品展示的最大空间, 既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艺术信息, 也可长时间深入细致的研究。

中国元素星云布, 网络撷取细梳理。生活中隐藏许多中国元素与民族符号, 大到建筑, 小到手工艺品。凭借广博宏大的互联网,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梳理过滤, 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提升研究本民族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文臣武将保家院, 网络查寻解疑窦。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提出的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 在相关网站搜索答疑, 提炼有效信息。如《门神的创作》一课, 首先设疑“门神的来历是怎样的”、“门神有什么造型特点”, 再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到网站上寻找答案。

篇14:小学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民族音乐一般来说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这四个部分组成。小学生能接触到的主要是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一般是由民间老百姓集体创作的、反映生活或劳动场景的、表达他们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现在中国的儿童受到成人世界的影响非常大,随口就能哼出大街小巷传唱的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伤不起》等街歌不仅是成人的必点曲目,也是小学生的最爱,仿佛不会这些就不够时尚、落后于潮流。殊不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餐文化的盛行正一步步逼退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古典美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初期就被粗制滥造的“流行作品”灌输了大量的物质倾向、奢靡情调、享乐精神。重振国民精神需要传统文化的回归,需要年少英华的力量。小学音乐课堂的民间音乐可以最直接地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

一、循序欣赏民族音乐,了解传统文化之博大

1.感受悠长历史中多姿多彩的节令时俗。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大量体现传统民俗活动的歌曲。例如歌曲《赛船》,短短几句话,形象地描绘出龙舟竞渡的端午民俗活动,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好材料。龙舟竞渡是一项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通过向学生们讲述楚国大夫屈原的故事,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楚文化的魅力所感染。再如《爷爷为我打月饼》,让孩子们知道了中秋节的日期和节令食品,不妨再拓展些知识,为学生讲一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让孩子们对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新年好》《过新年》都是安排在秋学期教材的最后一课,让同学们能在寒假前夕提前感受一下春节的气息,并能在接下来的春节假期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的幸福甜蜜。这些应景的节日歌曲为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教师们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并加以适当地扩展,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中国传统的悠久灿烂。

2.领略辽阔大地上面貌各异的民族风情。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大量体现各地民族风情的歌曲。例如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描述了彝族人民的穿戴习惯“白衣白帽银项链”、语言特色“阿里里”,以及他们能歌善舞的民族风貌。另外,《我们学校亚克西》展示了维吾尔族风情,《鄂伦春小唱》唱出了鄂伦春族的骁勇健壮,《我爱雪莲花》表现了新疆哈萨克族儿童对边防军的热爱,《嘎达梅林》寄托着蒙古族人们对历史英雄嘎达梅林的深情,《草原赞歌》中有内蒙古大草原的壮美与富饶,《金扁担》中有苗家儿女的生活新貌,《道拉基》中有朝鲜族儿女的日常劳作……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习俗,通过小学音乐课中大量少数民族特色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了解到各个民族不同的旋律调式、节奏特点、舞蹈特色,同时也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广博有了深刻的体会。

3.熟知丝竹管弦中丰富多变的民族器乐。小学音乐教材中还有大量涉及民族乐器的歌曲。《箫》《唢呐配喇叭》《凤阳花鼓》《小牧笛》中介绍了民族乐器“箫”“唢呐”“花鼓”“笛”等,《我爱雪莲花》中有冬不拉的弦音,《踏雪寻梅》中还有古琴的身影。教师可以借此引入其他民族乐器的知识,让学生对民族乐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有初步的了解。中国传统乐器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了解传统乐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也是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过程。

二、合理开展音乐活动,体会传统文化之精深

大量的音乐欣赏固然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接触音乐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传统文化之博大,但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角度考虑,适当合理地开展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自融入到传统文化氛围中去,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之鲜活与精深。

例如教学《赛船》时,可组织学生观看端午赛龙舟的精彩视频,学习几个最基本的划船动作,利用废旧纸箱制作几艘简单的大型纸船,然后根据纸船的实际大小,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4人小组或8人小组,边唱歌曲边模拟赛船,在集体动作协调、唱划节奏一致的基础上,夺标者为胜。这个音乐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生动,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活泼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切身体会到龙舟文化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

再如《新年好》《过新年》这两首歌充满了新春欢快的节日气息,不妨跟学生交流一下,什么是过年,过年要做哪些事。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到过年要放鞭炮,老师可以跟学生聊一聊鞭炮的由来,加深学生对年俗的理解。也可以在歌曲背景音乐下教学生剪一些简单的窗花,既能普及红色窗花的由来,也可以让学生带回家装点居室,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自豪感。《新年好》是一首以拜年为主题的歌曲,可以组织学生围成内外两圈,边唱边跳,轮流团拜,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合理地利用教材歌曲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是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在体认的有效途径,值得深加研究、大力推广。

三、尝试创编校本教材,传承古典文化之精髓

基于以上对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分析,音乐课堂在沿用国家统一的课程教材之外,可以立足于传统文化这块基石,尝试创编一套校本教材,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带领学生走进传统,传承古典。

首先,将现行音乐教材中与民族传统有关的音乐作品摘取出来,如前文所述,按照节令、民族、器乐三个部分依次编排。根据音乐节奏旋律的难度,选择适当的年龄段进行教学。其次,选取合适的补充曲目。对于国家教材中未选入的曲目,进行适量的增选。比如关于节令民俗的《冰糖葫芦》《卖汤圆》《扫墓歌》《五月五是端午》《月儿圆圆》《中秋拜月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爷爷年纪大》等等,关于少数民族风貌的《傣家娃娃数星星》《水家斗牛乐》《侗家读书郎》《祝福祖国阿妈拉》《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乌兰巴托的爸爸》等等。而对于民族器乐的认知则以音乐鉴赏与特长交流为主。当前重视幼儿器乐演奏培养的家庭很多,有不少学生都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器乐演奏,其中不乏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髓的儿童民族器乐演奏曲目,葫芦丝小曲《牧童谣》《月光下的凤尾竹》,竹笛曲《茉莉花》《小河淌水》,古筝曲《渔舟唱晚》《秦桑曲》,琵琶曲《江南三月》《阳春古曲》,二胡曲《葡萄熟了》《赛马》等等,古典的民族器乐用丝竹八音传递着古典的文化底蕴,给了我们生发传统文化的天然土壤。

华夏民族流传千古的节令时俗、中国大地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时空万变清音永存的民族器乐,三者构成了渗透传统文化的音乐课程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创编以华夏传统文化为重心的校本教材,结合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在教学中交互切入,互相渗透,可以逐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古典文明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孙亚,盐城市迎宾路小学,224000)

上一篇:高效课堂现场会感悟与体会下一篇:给学长学姐考研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