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词全

2024-06-19

唐代诗词全(精选12篇)

篇1:唐代诗词全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刘长卿

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帆带夕阳千里没,

天连秋水一人归。黄花裛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

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篇2:唐代诗词全

山城迢递敞高楼,露冕吹铙居上头。春草连天随北望,

夕阳浮水共东流。江田漠漠全吴地,野树苍苍故蒋州。

篇3:古诗词鉴赏·唐代诗歌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2. 简析两首诗歌是怎样描写笛声的。

3. 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4. 赏析这两首诗在表达艺术上的不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8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崔道融,江陵人(今湖北江陵县),唐末诗人。

5. 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6. 简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7.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 诗歌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2题。

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注:①杜审言,襄阳人,是杜甫的祖父。

②这首诗是杜审言被流放峰州途经襄阳时所作。

9. 本诗颔联中有两个“平中见奇”的词,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0. 这首唐诗在写景方面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之。

11. 请从意境角度赏析“归路满尘埃”这句诗。

12. 根据你的理解,请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6题。

三月晦日送客

崔 橹

野酌乱无巡, 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 莫作未归人。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3. 试分析崔诗中“兼”字的作用。

14.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15. 两首送别诗各有特色,请试作简要分析。

16. 根据你的理解,请分析两首诗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20题。

华清宫三首(其一)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7. 这两首诗歌都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作一分析。

18. 这两首诗歌中都提到了“月”,“月”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9. 请赏析李诗中“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句。

20. 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①

柳宗元

无限居人②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③,一夜春寒满下厅④。

[注] ①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们。却寄:回寄。②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③荆州: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人,见刘邦时自称“高阳狂士”。在楚汉战争中,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劝说齐王归汉。④下厅:客舍。

21. 首句“独醒”二字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

22. 柳宗元举诏赴京时有那么多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为什么还是感到“可怜寂寞”“一夜春寒”呢?

篇4:唐代诗词全

缙云讵比长沙远,出牧犹承明主恩。城对寒山开画戟,

路飞秋叶转朱轓.江潮淼淼连天望,旌旆悠悠上岭翻。

篇5:唐代诗词全

故人留镜无归处,今日怀君试暂窥。岁久岂堪尘自入,

夜长应待月相随。空怜琼树曾临匣,犹见菱花独映池。

篇6:经典唐代诗词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篇7:古诗词鉴赏·唐代诗歌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 此诗写“风”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说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宋代计有功在《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此诗寄托着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论语·微子》记载,孔子曾在旅途中迷失方向,让子路向正在耕种的隐士长沮、桀溺询问渡口(迷津)。两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嘲讽孔子奔走四方,以求见用。

4. 请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诗,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尾联“迷津欲有问”引用《论语》中的典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7. 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离别环境?从中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赏析“关城树色催寒近”中“催”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尾联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10. 请从内容和风格两方面赏析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杜甫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请结合诗歌尾联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全诗,请简析这首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nlc202309020758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3. 这两首诗歌都写到了“月”,这一意象在两诗中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比较两首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这两首诗歌都表达了怎样相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这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方式上有相似之处,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①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②。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①淑气:温和之气。②绿蘋: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水草。

17. “物候”“新”在何处?对于新物候,诗人为何“偏惊”?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试指出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并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9. 该诗前两联的动词运用历来为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该诗颈联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本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22. 首联“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唐代古诗词

《淮上与友人别》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寄边上从事》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男儿怀壮节,何不事嫖姚。高叠观诸寨,全师护大朝。

浅山寒放马,乱火夜防苗。下第春愁甚,劳君远见招。

《别卢秦卿》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曙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城东早春》

年代: 唐 作者: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独不见》

年代: 唐 作者: 杨巨源

春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登科后》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长安羁旅行》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结爱》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杂诗》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红豆》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鹿柴》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篇9: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

2、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6、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7、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8、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9、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10、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11、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12、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13、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14、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15、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16、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17、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8、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9、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20、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21、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2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4、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2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26、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27、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28、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29、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30、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31、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32、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3、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34、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3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6、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37、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38、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3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篇1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名句

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5)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9)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0)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3)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14) 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15)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6) 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17)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9)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20) 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21)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2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4)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6)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27)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8)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9)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0)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1)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32)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3)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5)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36)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7)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38)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9)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4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2)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4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44)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

45)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46)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7)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篇11:红楼梦诗词全钞

我这本《红楼梦诗词全钞》,抄录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所有的诗、词、曲、赋、联、令、谜、偈、歌,共245首(篇)。诗、词、曲、赋的概念是明晰的,不用解释。“联”,指对联;“额联”,指匾额与对联配套者。“令”,不是词牌中的“小令”,专指酒令。《红楼梦》中的酒令名目繁多,尤其由贾母领衔、鸳鸯当令官、刘姥姥参加的那次牙牌令,对答妙趣横生,精彩纷呈。“谜”,指元宵节灯谜。贾母常会在年前布置孙辈们准备新年元宵节灯谜,这些灯谜均以诗的形式出现。《红楼梦》中的半数灯谜诗,至今仍未猜得能获世人共识的谜底,魅力永存。“偈”,指佛经中的唱词,形式同诗。“歌”,有的是《红楼梦》作者标明为“歌”的,如《好了歌》《警幻仙姑歌》等;还有像贾宝玉所作的《芙蓉女儿诔》,诔文是赋体,核心部分是一首歌行体诗,书中标明“乃歌而招之曰”,这些均归入“歌”一类。以上统称红楼梦诗词。

世传《红楼梦》版本很多,不同版本中的诗词也有异同。我只抄录《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的诗词,这是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校订过的。用了不同出版社的两套本子作为底本互为参照,一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红楼梦》(书中简称人文版《红楼梦》),另一套是北方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红楼梦》(书中简称北方版《红楼梦》)。后者比前者出版发行晚了35年,吸收了不少红学研究新成果。但后者有错字,故凡遇疑问处,皆从人文版。校对过程中,有些文字又根据2000年人文版《红楼梦》进行了校改。

我在手抄的每一首诗词后面均写有一篇长短不一的“按”文,也是245篇。

红楼梦诗词怎么定位?《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小说中的大量诗词,使这部小说融进了中国古典文学诗词门类的丰富养分,极大地提升了这部小说的艺术品位,丰富了这部小说的精神意蕴。这些诗词是《红楼梦》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当它们附着于《红楼梦》小说“母体”时,才使它们与这部伟大小说一起闪耀出夺目光彩。一旦把它们从《红楼梦》小说“母体”中“剥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实体”,放到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去比较,它们将立刻被高峰耸立的群山所淹没,不显其峰峦,尤其无法与唐诗宋词相比肩。因此,我写“按”文的首要目的,是把每一首红楼梦诗词放到小说原著的特定语境中去解读。

具体而言,我写“按”文的着眼点有四:

其一,着力还原每一首诗词出现在《红楼梦》小说中的特定情节、氛围和相关人物的情感活动。凡诗词,单靠一些抽象枯燥的词语去解释,是很难传达出每一首诗词的全部内在意蕴的。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我有时甚至不惜大段抄录小说原文,使读者能够结合小说的特定情节与氛围去理解每一首红楼梦诗词。考虑到当今读者的理解习惯,我在抄录小说原文时,把女性的“他”均改用了“她”字。

其二,发表我的一些独立见解。诸如“三春去后诸芳尽”中的“三春”,“秀玉初成实”中的“秀玉”等,它们究竟是什么含义?我都谈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其三,围绕宝、黛、钗三人的爱情纠葛,由此牵动贾母以下芸芸众人对“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以及与宁、荣两府败落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我也透过小说“隐真示假”的迷雾,作了必要梳理。但是,我只依据《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的“文本事实”去解读这一切,不去作旁枝斜逸的所谓“考证”与“解惑”。实在解不通的地方,我干脆不解。如《红楼梦》中的大量灯谜诗,与其瞎解,还不如不解。陶渊明教了我们一个不求甚解的办法,用在这里也是允许的。我辈“求其解”尚不能完全做到,何谈“甚解”?

其四,对每首诗词中引用的历史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以及引用的某些唐宋诗词等,也顺便作些简要注释和介绍。

我认为,对于《红楼梦》诗词,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不宜作过度解读。尤其不宜贴太多“思想性”标签,因为曹雪芹的思想观念尚未达到今人的水平——这绝不是贬低曹雪芹,而是历史地看问题。以往有些红学书籍及文章,尤其是“文革”期间的这类书籍文章,对《红楼梦》的解读就过于“当代化”“政治化”了。

我是一名普通的《红楼梦》读者。红学常红,深不见底。我写作此书,参阅了部分红学家及《红楼梦》研究者的书籍和文章,凡有所引用者,均写明了作者及出处。

老来抄诗不知倦,只为打发闲工夫。本书错谬难免,切盼指正。

是为序。

无材补天偈

释文: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按:

这四句“偈语”,说的是大荒山青埂峰下那块“无材补天石”。偈:佛经中的唱词,形式与诗歌相同。一部惊世骇俗的《红楼梦》,曹雪芹从“女娲补天”遗落在青埂峰下的这块“无材补天石”写起,真乃奇思妙想。贾宝玉出生时含在口中,后来一直挂在胸前的那块“通灵宝玉”,就是由这块石头幻化而成的。

说是当年女娲炼石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下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锻炼成补天材料,女娲补天时用去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丢在青埂峰下。谁知这块唯一的“遗石”经过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它见众石俱得补天,唯独自己无材不堪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忽一日,一僧一道远远而来,至石下席地而坐长谈。两人看见地上有一块鲜亮莹洁的美玉,扇坠般大小,可佩可拿。那僧将美玉托在掌心,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用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问僧人道:“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僧人答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僧人将这块鲜亮莹洁的美玉藏在袖子里,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不知去向。

又过了不知几世几劫,有一位空空道人求仙访道,路过大荒山青埂峰下,看见一块大石头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他驻足读毕,方知这些字迹说的是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幻形人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nlc202309082139

一般认为,这几句偈语也是小说作者曹雪芹的自况。他生于封建社会末世,曹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的衰败,使他看到封建制度之“天”已破,自己却无材去修补,枉此一生,只能将自己的身前身后事写成这部小说,让后人“记去作奇传”。实际上,曹雪芹已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在书中给予了无情揭露。

从人间现实到仙界幻境的自由“穿越”,出入自如,显示了《红楼梦》的一大艺术特色:即严谨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与空灵飘忽的魔幻主义“写虚”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如果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的代表,《西游记》和《聊斋志异》是魔幻主义“写虚”手法的代表,那么,《红楼梦》则两者兼具。通灵宝玉和太虚幻境这条“虚线”与以荣国府为主要场景的现实生活这条“实线”,并行缠绕,贯穿全书,浑然为一。

如今风靡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如果追根溯源说起来,这种创作手法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早就有了。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当然,我们不能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土壤中产生的文学现象混为一体。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自题五绝一首

释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按:

这是曹雪芹的一首自题五言绝句,说的是他写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以曹家的衰败家史和曹雪芹的亲身经历为基本创作素材。曹雪芹在这首诗中感叹的辛酸,不仅包含他为写作这部伟大小说所付出的巨大心血,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在诉说家族的衰败和他亲身尝遍的人生辛酸。曹雪芹的伟大在于,他并没有停留在为家族衰败而哀叹、为自己的辛酸而诉苦的层面,而是将曹家转化为贾府这样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族,通过塑造贾宝玉这样一位背叛封建制度的“孽种”,表达了他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和深刻批判。贾宝玉身上有曹雪芹的影子——但书中的贾宝玉已不是曹雪芹的“翻版”,而是从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的文学形象,更具典型意义。

且说空空道人读完刻在青埂峰下那块石头上的《石头记》,与石头有一大段对话,这其实是曹雪芹借用空空道人与石头展开对话的方式,在表达他写作本书的宗旨。书中写到,空空道人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并改书名为《情僧录》手抄本流传过程中,又由“东鲁孔梅溪”改书名为《风月宝鉴》手抄本“传”到曹雪芹手里,“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由曹雪芹亲笔写出的上述《红楼梦》版本“流传”过程,半真半假。其实,哪里有什么石头上“编述历历”,又哪里有什么“空空道人”和“东鲁孔梅溪”,这些都是曹雪芹的“假托”,为的是“将真事隐去”,以规避文字狱风险。

《红楼梦》版本史纷繁复杂。现在通行的说法,《红楼梦》有两大版本系统:一是脂本系统,也称抄本,共八十回,一般称《石头记》;二是程本系统,共一百二十回,一般称《红楼梦》。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专家整理、标点、注释,于1957年出版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后又经修订、补序,于1959年印了第二版。现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已有了各地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同时,各地出版社还先后出版了“甲戌本”“庚辰本”“程甲本”“程乙本”等各种不同古抄本、古刻本。

太虚幻境石牌坊对联

释文: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按:

这是太虚幻境人口处刻在石牌坊两边的一副对联,概括起来就是“真假有无”四个字,意思是说《红楼梦》中的故事人物,大多在“真假有无”之间。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第一位出场的人物。曹雪芹为何要设计甄士隐这位人物?他在小说开头已经言明:“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将真事隐去之意。甄土隐虽是“虚拟”,书中却把他的来历写得“真实”可鉴。说是姑苏城有座城门名叫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户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

却说当时正是炎夏,甄士隐在书房中小憩入梦,梦中听见一僧一道两人在说:“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甄士隐欲知“蠢物”所指何物,上前施礼请教。二人告诉他“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甄士隐将“蠢物”接在手中看时,原是一块鲜亮宝玉,上面镌刻“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那僧便说已到太虚幻境,将那块宝玉夺了过去。他们来到一座石牌坊前,上头悬着太虚幻境匾额,两边便是上面这副“真假有无”对联。一僧一道穿过石牌坊去,甄士隐却被一声巨响惊醒,未能跟了过去。

太虚幻境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一个神仙世界,贾宝玉、甄士隐、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等几位人物,通过“人梦”,在现实生活与太虚幻境之间自由穿越。曹雪芹利用这种虚虚实实、亦虚亦实、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写作方法,对全书情节和各类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判,然后循序渐进地展开,熨帖自然,不着痕迹。太虚幻境对《红楼梦》全书结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里还有另一户甄姓望族,就是在第二回中首次出现的“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与贾府是老亲。甄家是贾府的一面镜子,一直隐隐约约与贾府相伴起落。甄家有个儿子甄宝玉,小时候长相、性格、脾气和贾宝玉一模一样。贾雨村曾做过甄宝玉的家塾先生,甄宝玉道:“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但在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中,甄宝玉已完全“改邪归正”。贾宝玉早先一直渴望能与甄宝玉相见,心想他必定是位知己,结果令他大失所望。

nlc202309082139

金陵甄家,与甄士隐不相干。

讽甄士隐

释文: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按:

甄士隐在书房中小憩入梦,跟随一僧一道梦游了一番太虚幻境。忽听霹雳一声,从梦中惊醒,所梦太虚幻境之事忘了大半。他从奶母手中抱过小女儿英莲,荡到街上去看热闹。

小说第一回的时间跳跃很大,纵贯三个季节:甄士隐在书房一梦是“炎夏永昼”;他抱了女儿英莲到街上去看热闹是梦醒后的当天;而诗中出现的“雪澌澌”“佳节元宵后”,是指第二年的“元宵佳节后”。

甄士隐抱着女儿到街上看了一会儿热闹,刚要转身进府,只见那边走来一僧一道两人(其实就是他在梦中遇见的一僧一道)。那僧人癞头跣脚,那道人疯疯癫癫。那僧人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突然大哭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舍我罢,舍我罢!”甄土隐一听癞头僧人说的全是疯话,不去睬他。甄土隐转身要走,那僧人便念出上面那四句诗来,暗指英莲将在明年元宵节后发生重大变故。

英莲后来的名字叫香菱,她的坎坷曲折经历和悲惨结局,要随小说故事慢慢展开。

小说的头几回,曹雪芹通过描写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等这几位人物,对贾府的历史背景和“通灵宝玉”的来龙去脉做了大量铺垫性介绍。这样,《红楼梦》故事就在整个封建制度的宏大背景上,被聚焦到荣国府,再聚焦到大观园,层层集中,而又全方位展开。这是曹雪芹“借船渡河”的写作方法,非常高妙。通过这种虚实相映的写作方法,把过去和现在,天上和人间勾连起来,使《红楼梦》故事具备了悠远的历史纵深度和宏阔的现实横断面。荣国府是整个封建大舞台的中镜头,大观园是特写镜头。《红楼梦》里的众生相,都将走到台前来演绎他们各自的生命轨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皇妃太监,主子丫鬟,官场情场,书房闺房,春夏秋冬,夜以继日,饮酒行令,赏月赋诗,喜怒哀乐,勾心斗角,轰轰烈烈,冷冷落落,直至走完他们各人的生命历程。

五律中秋咏怀

释文: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按:

贾雨村,本名贾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湖州人氏。此人祖上有些背景,现已破落。他胸有抱负,赴京赶考,途中断了经济来源,流落在苏州葫芦庙中。甄士隐乃官宦人家出身,他家与葫芦庙相邻,与贾雨村这位落魄书生经常交往。这一天,贾雨村上门来拜访甄士隐,甄士隐正抱着小女英莲倚在门上看街景。贾雨村上前施礼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她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甄士隐将女儿英莲交给家人抱去,两人入斋,方谈得三五句,忽报来了客人。甄士隐请贾雨村小坐片刻,他去去就来。贾雨村无聊,踱到窗前往园内一看,有个丫鬟正在窗外撷花。贾雨村见她“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竟一时看得发呆。丫鬟名娇杏,她正欲走时,猛一抬头见窗内有人在看她。娇杏见那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娇杏忽然想起,此人定是主人甄士隐经常说起的贾雨村,情不自禁又回头看了他一眼。

时光飞逝,忽至中秋。贾雨村只身困顿在葫芦庙中,一阵孤独感袭上心来,望月思人,想起那次在甄士隐家看见那丫鬟在园中采花,曾回顾他两次,暗自觉得此女是个知己。今夜中秋月圆,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口占了上面这首五言律,说是“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诗的结尾又道:“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这表明,贾雨村虽然身处漂泊潦倒的窘境,却时刻不忘“蟾宫折桂”“美女入怀”。功名尚未到手,他却先对甄士隐家那丫鬟萌生了情爱心、占有欲。

中秋咏怀联

释文: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按:

这是贾雨村的一副中秋咏联。还是那个中秋夜,贾雨村吟罢前面那首五言律,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吟出此联,表达远大志向。当夜,甄士隐来葫芦庙邀请贾雨村去家小酌赏月,恰好听到他吟出此联,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

贾雨村听见甄士隐夸他,笑道:“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他说吟的这副对子是“前人之句”,但古诗词中查不到此二句出处,应是曹雪芹为他“量身定制”的。贾雨村问甄士隐:“老先生何兴至此?”甄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贾雨村心里正念念不忘甄士隐家里那个丫鬟,怎会推辞!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贾雨村便相随来到甄士隐书院饮酒赏月。

有的“红诗”评论家在此引出脂批“二宝合传”之语,认为此联中的“玉”指宝玉,“钗”指宝钗,从而将此联解读为是对贾宝玉和薛宝钗婚姻的暗示。这一观点太过牵强,值得商榷。单说上联“玉在椟中求善价”放在宝玉身上就很不“合体”,因为宝玉对宝钗从未产生过“求善价”的想法,他心中眼中的爱恋对象只有林黛玉。何况下联更嵌入了贾雨村自己的字“时飞”,贾雨村口占五律一首、对联一副、七绝一首,都是同一个中秋之夜的作品,不能割裂开来解读。上联语出《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对于贾雨村这类一心于功名的读书人,应是信手拈来之句。故这副对联无疑是贾雨村“一想功名,二想美人”的心情流露,“玉”乃贾雨村自比,“钗”指甄士隐家的丫鬟。这同他在上一首五律中所表达的“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的意思是一致的。红学研究也不能搞“凡是”:凡是“脂批”的文字一定都是对的,未必。只要此人不是曹雪芹本人,那就存在哪怕几万分之一的误读、误解的可能性。

nlc202309082139

七绝中秋咏怀

释文: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按:

话说贾雨村跟随甄士隐前来,到甄士隐书斋坐定,须臾茶毕,酒菜上齐。书中写道:“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他念的就是这首七绝。

三五:农历每月十五的别称,这里专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晴光:即月光。玉栏:月宫护栏。全诗由中秋圆月起兴,表达了贾雨村的胸臆:渴望与甄士隐家丫鬟“团圆”,也渴望自己“飞黄腾达”。甄士隐听他吟毕此诗,大声赞曰:“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己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贾雨村乘机向甄士隐诉说“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甄士隐慷慨表态:“兄何不早言……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指春季举行的会试)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缠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

贾雨村此人是《红楼梦》中封建官僚代表人物之一,他这时尚未考取功名,但封建官僚气却已开始暴露。甄士隐满腔热情地“当下即命小童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送他,真可谓雪中送炭。然而“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他官服尚未上身,“官架子”已端了起来。就这样,贾雨村得到甄士隐资助,进京赶考,得中进士,这是后话。

曹雪芹描写贾雨村这个封建官僚人物,自始至终围绕封建阶级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去写他。中秋之夜,贾雨村在葫芦庙中口占了一首五言律、一副对子;来到甄士隐家小酌赏月时,又在醉意朦胧中吟出这首七绝。两诗一联,所表达的核心内容都是“一想功名,二想美人”。这也是曹雪芹在为后面即将写的《好了歌》做铺垫。《好了歌》所讽刺的四样东西是功名、金银、娇妻和儿孙。这四样东西,贾雨村一样也忘不了啊!读者必须提前看透贾雨村的人生目标,将他作为封建官僚的“标本”,与《好了歌》对照起来读,才能真正读懂《好了歌》矛头所向;也才能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看清贾雨村之“假”,看穿这个封建官僚的丑恶嘴脸。通过贾雨村这个人物在官场的所作所为,可以加深理解贾宝玉为何如此厌恶“读书”和“功名”,故写贾雨村也是曹雪芹的着力点之一。

但是,由于贾雨村没有类似贾、史、王、薛般“四大家族”的背景,故他在封建官场终究成不了气候,一而再、再而三地败下阵来。这又从封建官僚个体的丑恶,深入到了揭露封建制度整体的丑恶,更显其深刻。

好了歌

释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按:

话说转眼到了第二年元宵节,甄士隐命家中仆人霍启抱了小女英莲到街上去看社火花灯。逛到半夜,霍启要小解,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回来,英莲已被人拐走。霍启不敢回家禀报,逃往他乡。甄土隐丢失独生爱女,无处寻觅,痛不欲生,夫妇俩一齐病倒。

不想才过了两个月,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掌灶和尚不加小心,油锅火逸,烧着纸窗,火势又从纸窗逸出户外,烧着竹篱。竹篱上的火势又一路烧将开去,将葫芦庙隔壁的甄士隐家全部烧光。甄士隐夫妇只逃出性命,无处可去,只得去大如州乡间田庄上岳父家借住求助。他岳父姓封名肃,此人缺乏同情心,没好脸色给女婿甄士隐看,令甄士隐在此度日如年。

忽一日,来了一位跛足道人,一路走,一路念出这首《好了歌》。这首《好了歌》的积极面是对封建阶级以追求功名、金银、娇妻和儿孙为目标的人生观作了全盘否定和深刻批判,它的消极面是陷入了人生虚无主义和轮回说,觉得人生的任何“追求”“愿望”都不值一提,人们只是在这种无谓追求中代代相因循环往复而已。被否定的全否定了,应该追求的是什么,不知道。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人生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亦然。这表明,曹雪芹虽然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批判者,但他还不足以成为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者,因为他提不出新的人生目标。毛泽东对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评论道:“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还是想补天的,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发生了矛盾。”

当时,贫病交加中的甄士隐,听完跛足道人的这首《好了歌》,居然“彻悟”。迎上前去对跛足道人说:“且住!待我将你这首《好了歌》解注出来如何?”跛足道人笑道:“你解,你解。”

好了歌解

释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垄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按:

那位疯疯癫癫的跛足道人,听罢甄士隐这篇《好了歌解》,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出乎所有人意料,甄士隐竟将跛足道人肩上的褡裢抢过来自己背上,不再返回岳父家中,跟了跛足道人飘然而去。当下轰动街坊,众人当做一件新闻传了开去。甄士隐夫人封氏哭得死去活来,遣人各处寻访不得,只得依靠父母度日。幸得身边还有两个旧日丫鬟服侍,主仆三人,日夜做些针线,卖些小钱,帮衬父亲贴补用度。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这首《好了歌解》同《好了歌》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对人生充满了悲观情绪和宿命论思想,似乎人生经历的一切都是无可奈何、徒劳的,最终都要走向主观愿望的反面,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这固然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存在的大量社会现实,但它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根源。这是曹雪芹的局限,他不可能用唯物史观的眼光去观察一切、解释一切,更不可能为人们指明新的人生方向。曹雪芹只是曹雪芹时代的曹雪芹,如果我们苛求于他,那是我们自己违背了唯物史观。曹雪芹的伟大在于,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关于什么是封建制度的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描写得无比真实又极其丰富,这一点已经无人能够企及,更无人能够超越。

把《红楼梦》称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是毛泽东提出的观点。他说,《红楼梦》是“写得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

篇12:唐代九九重阳节诗词

唐代诗人写了很多关于重阳节的诗i,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吧!

(唐)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唐)杜荀鹤《重阳日有作》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桶追⒄婵靶Γ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唐)高适《重阳》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唐)皇甫冉《重阳日酬李观》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唐)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唐)李群玉《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唐)李适《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唐)李适《重阳日即事》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唐)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唐)李益《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唐)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唐)李郢《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唐)刘兼《重阳感怀》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唐)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唐)卢顺之《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

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唐)武元衡《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唐)权德舆《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唐)司空图《丁巳重阳》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唐)司空图《旅中重阳》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唐)司空图《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溪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九九重阳节的内容和诗句

2.九九重阳节资料

3.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集锦

4.写出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5.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文章

6.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古诗

7.重阳节是几月几日农历

8.重阳节的传说400字作文

9.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唐代诗词全】相关文章:

〖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杜甫篇》161首04-09

关于唐代古诗词的美句05-18

唐代传奇05-11

唐代经济05-12

唐代旅游06-30

唐代诗人08-01

唐代音乐08-28

唐代文人范文05-17

唐代古诗范文05-17

简析唐代美术09-11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在于心理辅导下一篇:工程导师带徒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