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前期工作调研报告

2024-06-19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前期工作调研报告(共8篇)

篇1: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前期工作调研报告

伊宁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前期工作调研报告

2013年,伊宁县预计可争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1979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318万元,地方配套661万元,项目涉及4个乡,22个村,加之2012年争取到该项目的胡地亚于孜乡,目前我县共有5个乡镇、26个村争取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项目总金额232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548万元,地方配套777万元。为切实做好伊宁县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使项目资金能够用到实处。年初,伊宁县环保局由党组书记李智、局长扎克尔各带一个组,深入到20个乡镇场,对农村垃圾的收集及处理、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等进行现场调研。深入到农户中,用现场座谈、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一、调研基本情况

1、为摸清伊宁县辖区内村庄总数、户数、人口总数的具体数据,伊宁县环保局出动40余人次,深入到各乡镇场、村庄,最后统计出:全县共141个村庄,总户数11.53万户,总人口42.73万人。

2、为了对伊宁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中的生活垃圾处理提供详实的数据依据。伊宁县环保局组织监察大队、监测站、监督管理室、生态办共安排12人分3组,用一周的时间对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详实的调查。城镇入户51户,城镇生活垃圾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03公斤,主要是菜叶子、水果皮、卫生纸、饮料瓶、固体废物等;农村入户90户,农村生活垃圾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17公斤,主要是尘土、菜叶子、水果皮、瓶子、炉灰等。

3、为了摸清各乡镇场垃圾填埋的情况,监察大队长刘彦刚带领2名干部职工,对全县可利用的废料坑、废沙坑进行了现场查看,并统计出

容积大小,其中可用的有18个(县城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容积24万立方),另外各乡镇有17个可利用的废料坑、废沙坑,总容积166.31万立方米。

4、伊宁县辖区内畜禽养殖情况调查,伊宁县环保局积极与县畜牧局对接,根据畜牧局提高的数据,全县畜禽总量为牛18.1万头,羊57.6万只,鸡546万羽,猪8.7万头。

5、为解决农村畜禽粪便乱堆滥放情况,积极引进一家畜禽粪便加工生物有机肥公司,由该公司在我县各乡镇场投资兴建新农村污染物处理厂。县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指示伊宁县环保局安排专人陪同该公司负责人下到各乡镇场,与乡镇场领导积极沟通,并实地查看和落实建设畜禽粪便处理场场地的选址问题。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伊宁县辖区内20个乡镇场,141个村,经实地调查核实,并根据2006-2007年开展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数据,城镇人口按照1公斤/人/日和农村人口按照1.32公斤/人/日的生产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全县生活垃圾产生量为每天542吨,年产生量为 19.78万吨。而目前伊宁县仅有一座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总容量为24.59万吨;无害化垃圾填埋场按照目前的设计规模每天只能处理100吨生活垃圾,只占全县垃圾总量的18%;而剩余82%的生活垃圾则被随意倾倒。

2、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

根据伊宁县畜禽种类及总数,畜禽粪便的产生按照牛25公斤/日,羊1.5公斤/日,鸡0.13公斤/日,猪4公斤/日的粪便排放量,全县畜禽粪便排放总量为6446.8吨/日,除去草原载畜粪便排放量(10万吨)外,我县农区畜禽粪便排放总量为100万吨/年。而目前伊宁县只有三家小规模的鸡粪处理厂,处理能力仅为8000吨/年,只占全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的0.8%,而剩余99.2%的畜禽粪便在庭园巷道乱堆乱放。

三、建议

1、生活垃圾处理

全县垃圾处理总体规划:按照区域布局将全县划分为东西两大片区。西片区以吉里于孜镇为核心,覆盖吐鲁番于孜乡、胡地亚于孜乡、萨地克于孜乡、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喀拉亚尕奇乡、阿热吾斯塘乡、愉群翁回族乡、曲鲁海乡、多浪农场等10个乡镇,在县城无害化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投入5700万使其处理能力由目前的24万吨扩容至100万吨,满足西片区10年垃圾处理的需要,实现县城西片区每年10万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县城东片区以墩麻扎镇为核心,覆盖萨木于孜乡、喀什乡、巴依托海乡、维吾尔玉其翁乡、麻扎乡、温亚尔乡、英塔木乡、阿乌利亚乡、青年农场等10个乡镇,投入7500万元在墩麻扎镇沿北山新建一座总容量100万吨的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可以满足县城东片区乡镇10年垃圾处理的需要,完成东片区每年9.78万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按照全县垃圾处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先行试点,分步实施,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措施和运行机制,继而在全县推广。2013年完成县城西片区(以吉里于孜镇为中心,覆盖吐鲁番于孜乡、胡地亚于孜乡、萨地克于孜乡、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喀拉亚尕奇乡)6个乡镇治理任务。同时辐射过渡带动县城西片区的愉群翁回族乡、阿热吾斯塘乡和东片区的英塔木乡、温亚尔乡等4个乡镇,完成每年10.7万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2014年完成县城东片区(以墩麻扎镇为中心,覆盖萨木于孜乡、喀什乡、巴依托海乡、维吾尔玉其翁

乡、麻扎乡等6个乡镇的治理,同时辐射过渡带动县城西片区多浪农场和东片区的曲鲁海乡、阿乌利亚乡、青年农场等4个乡镇,完成每年9.1万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2015年完成东西片区辐射过渡区8个乡镇(以愉群翁回族乡为中心,覆盖阿热吾斯塘乡、英塔木乡、温亚尔乡、曲鲁海乡、阿乌利亚乡、青年农场、多浪农场)的提升整治任务,通过三年的时间全面完成我县19.78万吨/年的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2、畜禽粪便处理

引进一家畜禽粪便加工生物有机肥公司,由公司投资在每个乡镇建一个占地20亩的畜禽粪便简易处理场。公司按大畜粪便每方20—30元,小畜家禽粪便按每方40—50元进行有偿收购,集中粪运至粪便简易处理场。该公司采用纯粪肥发酵技术配方将鸡粪、猪粪、牛羊粪等粪肥垃圾转化为无气味、无公害的发酵纯干粪肥。该公司2013年粪便处理能力可达50万吨,2014年畜禽粪便处理能力可达100万吨以上,可以满足我县年排放畜禽粪便110万吨的处理能力,最终使全县畜禽粪便处理率≥70%。

篇2: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前期工作调研报告

县政府:

近期在政府张县长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省环保厅组织的赴宁夏考察学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活动,通过现场学习,提高了我们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直观感受和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宁夏自治区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体制来保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开展。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先行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领导小组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于2010年成立了自治区主席任组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和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副组长,财政、发改、环保等14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环保厅和财政厅联合组成,负责农村环保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整体部署。为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自治区多次召开大规模的专题会议,明确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安排部署农村环保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并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宁夏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5年把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作为为民

办的10件环保实事之一,狠抓落实,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农村环保工作的影响力,也推动了全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标准,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宁夏自治区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山川有别的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区划实际,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研究并制定出台了《宁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等 11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自治区围绕当前农村环境现状及形势、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重点和难点的环境问题、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等主要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及项目设计单位,到河北、重庆等省市,就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处置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并邀请环保部环科院、沈阳环科院专家,结合宁夏实际制定出台了《宁夏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宁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等4个宁夏地方标准,为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3、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来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目前宁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村环保体系、环保专家库和村镇保洁队伍。一是结合全区实际,制定 2

了《宁夏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宁夏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二是建立了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环保融资、环保科技支撑、环境监管、环保宣传等新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了农村环保专家库,并由政府购买村镇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以解决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支撑缺乏、项目储备不足和村镇缺少环保专职人员的问题。四是按照“树典型带一般”的思路,从2007年起,建立了“干的好就支持、效果好就奖励”的激励机制,对创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分别给予2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五是在各级环保部门增设了农村监督管理机构,健全了农村环保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财政、环保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配合联动,乡镇具体实施”的四级管理体系。

4、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通过重点示范效应来带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宁夏面积虽小,但从南到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环境问题有较大差异。自治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与农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大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在具体实施过程,各县市坚持选择村庄较为集中、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对具备条件的村镇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垃圾处理方式;对偏远地区的村镇,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对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不能纳入村镇的则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 3 的人工湿地、沟塘等方式进行处理。重点整治项目的全面实施,有效带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宁夏自治区的农村环保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得到了环保部、财政部的充分肯定,其典型经验已多次在全国进行交流。

5、整合部门资金,加大投入,通过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建设投入机制保证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宁夏自治区2007年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制度,自治区把农村环境保护列为公共财政支出和保障的重点,并建立“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机制,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仅近两年,全区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累计就达到4亿元。为减轻各县市(区)及乡镇负担,自治区取消了基层承担的配套资金,所有建设资金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承担,并按工程实施进度予以落实。同时,自治区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积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捆绑项目办大事,使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电力、电讯、绿化等建设资金向试点示范区项目集中聚集,发挥了资金规模效应,提高了项目综合效益。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自治区还建立了专项资金区、市、县三级督查制度,在项目建设进程中,严格执行责任制、报帐制、招投标制,确保了环保资金专款专用,保证了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习考察宁夏环保工作的一些启示

1、领导重视是宁夏农村环保工作全面开展的保障。宁夏地处西北内陆,经济上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却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区各级领导 4

对农村环保工作在思想上认识明确,工作上高度重视。他们把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须要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农村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从领导体制、政策措施、工作机制上保障了农村环保工作。

2、抓好规划的落实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持续开展的根本。为使农村环保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健康之道,自治区政府制定了《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明确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技术规范、中长期目标和近期要求。《规划》还充分兼顾了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现状、生活习惯等,确定了不同的重点整治内容,从而保证了规划的先进性、可行性和长远性,引领着农村环保工作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创新工作机制的运行是农村环保工作充满生机的动力。针对农村环保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牵涉面广等特点,宁夏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探索建立起了农村环境保护融资体制、环保科技支撑、农村环境监管、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等新的运行机制,并由各级政府购买村镇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环保工作的经费、人员、技术、管理机制等重要问题,为农村环保工作趟出了新路。同时,宁夏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小 5

康环保行动中,各级都把建设和整治任务纳入了农村整体工作计划和党政班子考察目标,细化任务,量化指标,科学考核,全区定等排名,把考核结果与班子和党政干部的实际等次紧密挂钩,把对干部的考核等次与干部的升降去留紧密联系,有效调动了各级班子和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农村环保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有了大的突破。

4、立足当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是解决农村环保综合整治难题的良方。在农村环保具体工作的推进上,宁夏自治区针对南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的生活习惯等差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部门资金,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分别制定了远山搬迁、集中建镇(村、近邻并城、平原治污治乱等不同的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宁夏农村,随处有集中新建的城镇化新村(镇),气势恢弘、设施齐全,农民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新建和改造后的排排居民点,大多都配套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处处干净整洁,充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三、对瓜州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强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政策和措施,各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从今年开始,财政部、环保部又开始在全国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共分三年实施,我省也被列入其中。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全省共安排资金2.3亿元,明年和后年的资金有可能还要增加。我县今年上报了7个村,经省上审核确定后,安排我县5个村(全部在锁阳 6

城镇),每村安排资金60万元(其中省上54万元,县上配套6万元)。目前锁阳城镇正在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做积极的准备工作,预计明年8月底完成此项工作。通过近几年连续不断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县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总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还相当严重。集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可有效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对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考察学习,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对我县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推动有所帮助。

1、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我县各地农村环境状况差别较大,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基础不一,必须突出重点,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示范项目村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资金实力相对较好的老乡镇政府所在地,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实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的目标。

2、统筹推进,突出综合。按照上级要求,此次综合整治重点是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应按相关要求,抓好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离设施建设、标识设置等工作。在规模较大、能够连片的村庄,应建设小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相对分散的村庄应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来处理生活污水; 7

对于生活垃圾,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置;对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企业,应逐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同时,还应和土地整治、农用水利改造、生态农业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协调,科学布局,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篇3: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状分析及对策

1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状

我国农村饮用水大多为地下水, 与城市用水相比, 水质更好, 并且农村绿化面积较大, 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好, 更适宜人类居住[2]。但是, 随着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在农村的不断发展, 使得农村的水质富营养化现象十分严重, 空气质量也有所下降, 人口聚集的地方垃圾也较多, 并且都随意处置, 无人管理。目前,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现状为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相关领导人对环境污染不重视, 治理资金严重缺乏;农村地区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2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策

2.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由于农村信息较为闭塞, 村民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习惯当中, 对于环境保护的知识非常缺乏, 较多的村民甚至不知道随意焚烧秸秆和垃圾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并且在种植方面也随意使用化肥和农药。当地农民只注重经济的利益, 而对环境的保护缺乏主动性, 更是对相关知识一无所知, 所以必须加强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政府需要下达环境保护工作的文件, 对于村民则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组织讲座等方法, 增强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对外来产业需严格监控, 有污染超标等行为的应立即报备给相关部门。还可在农村周边拉上关于环境保护的横幅, 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 使保护环境等意识融入村民的心中。

2.2 政府鼓励引入可再生资源

由于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遗留了较多的历史性问题, 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较好的解决, 并且环境的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辅助, 但农村环境保护的项目建设资金来自于政府的投资, 而政府需要规划处理较多的项目, 尤其是城市的建设, 所以能够用来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资金少之又少。即便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 之前所遗留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 政府需要引入可再生资源, 利用环保的农业技术与产业技术来降低污染的程度, 鼓励村民使用有机化肥, 建设沼气, 合理利用资源, 开发可持续发展经济, 农村经济能够稳步向前, 环境的治理自然也能够迅速提上日程。政府还需要与农村周边的大型企业共同合作, 制定共赢策略, 提高整改环境污染的资金。

2.3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目前, 我国只制定了针对城市建设的环境保护法, 而未制定关于农村区域的环境保护法, 城市环境保护法也不适用于农村。所以, 农村的环境保护建设很难得到法制化的管理和法制化的保障。如果不能立即制定出针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的法律条规, 将会使农村的环境改善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政府需要联合各方尽快落实农村环境保护的条例条规, 实行后还需要专人进行监督审核, 尤其针对开设在农村的工业工厂, 需要制定更为严谨的规范制度, 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与个人进行强有力的处罚, 长此以往可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农村的生态环境便可得到有效的保护。

3 结语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可以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政府鼓励引入可再生资源,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等三方面进行。为了保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必学落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并坚持到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化建设的发展, 农村地区引进了大量的机械设备与耕种技术, 使得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各种工厂的迁入和发展, 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对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所以, 对农村进行环境整治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治对策

参考文献

[1]童兴无, 杨旭.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能源环保, 2014 (3) :250-253.

篇4: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前期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农村环境管理的一种创新。辽宁作为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省,对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进行实证考察有助于总结经验,探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有效路径。实践反馈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完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路径在于优化农村环境管理的资源结构、缔结农村环境管理的参与者网络及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方式。

关键词:政策目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证考察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71-02

一、问题研究动因

(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政策背景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2008年我国改革农村环境治理方式,提出“以奖促治”政策。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成效,从2010年开始,以连片整治的方式,国家分阶段选取示范省(区、市),集中资金进行农村区域环境治理。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农村环境管理的创新之举。与以往农村环境治理相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有强劲的政策支持。首先,政策目标明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在一起的多个村庄(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两万人)实施同步、集中整治。其次,资金投入来源有保障。在资金上,国家财政部和环保部以协议的方式,分别与各省政府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明确中央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及资金保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实践的诉求

2010年辽宁作为北部地区的代表成为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省,2010—2012年预计由中央拨款8.5亿,地方政府按照1:1.5的比例配套,投入21.25亿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开展后,急需总结环境管理经验,反馈问题。对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进行实证考察有助于总结经验,在政策目标指导下,探索和创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有效路径。

二、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实证考察

(一)考察方法

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沈阳市辽中县六间房镇、杨士岗镇,盘锦市胡家镇,抚顺市上马乡、后安镇,本溪市桓仁县北甸子乡,营口市大石桥汤池镇等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以问卷的形式对村庄连片治理情况及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进行考察。先后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与此同时,收集有关公共数据和记录,并对基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基层乡镇环境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性访谈,了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情况。

(二)考察内容

1.示范区选取。根据国家关于示范区域选取的要求和原则,辽宁确定的示范区域为:以大伙房水库及输水工程周边地区为重点,延伸到输水工程供水及采水所涉及的地市,共包括抚顺、本溪、沈阳、鞍山、辽阳、营口及盘锦7个城市,其中要优先解决大伙房水库及输水工程周边地区的抚顺和本溪(桓仁)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

调研显示,示范区选取具有合理性。抚顺大伙房水库,是辽宁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每年将为抚顺、沈阳、辽阳、鞍山、盘锦、营口、大连等七城市提供近20亿立方米的水源,全省有近2 300万人受益,其供水规模在全国乃至世界也处于前列,水质保护工作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大伙房水库水质保持二类水体标准,但水库上游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选取特大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进行连片整治示范,对于探索特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整治的过程。调研显示了整治的过程做到了规范化。一是建立项目建设监管机制。辽宁省对示范项目资金的支持范围、资金申报、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严禁截留、挪用。二是建立连片整治管理机制。辽宁省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省、市、县、镇(乡)、村以及片区都签订责任状,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三是建立治管结合机制。基层组织基本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辽宁各地已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地区实际的农村环境连片治理的管理模式。

3.整治的效果。调研显示,大量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垃圾桶、垃圾发酵池、密闭式垃圾房、垃圾手推车辆、专用清运车辆、垃圾填埋处理场、垃圾中转站等;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储粪池、养殖户化粪池等;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排污明渠、氧化塘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改观。

(三)问题的反馈

1.农村环境管理的资源尚未充足。一般来说,管理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充足的经费与人力资源、成熟的技术支持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物质基础,畅通的信息渠道使农村环保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公众之间协调配合。

调研反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上,均存在不足的问题。在经费上尤其是项目运行和维护资金上表现为供给不足或迟滞,在人力资源上表现为基层专业环保管理人员的短缺,在信息资源上表现为政策信息不畅尤其是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政策宣传上不够到位,在技术资源上表现为适宜北方环境、廉价而有效的治理技术尤其是水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迟滞。

2.农村环境管理的网络合力尚需凝聚。与通常的纵向性的管理行为不同,环境管理体系表现为纵向性和横向性的复杂特点。从纵向上看,环境管理体系呈现出一种与行政架构相对应的科层制结构,表现为上下级部门的业务对应。从横向上来看呈现的特征是,由政府总负责,各部门具体负责实施。表现为财政部门对环境治理资金进行管理、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统一管理,基层乡镇部门合作管理。这种纵向和横向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农村环境整治需要不同部门积极而能动的合作。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兼有管理和治理双重含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不只是“自上而下”环境行政管理,还是受益者村民积极参与的环境治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体分散零落,农村环境整治不能单纯依赖点线式的“政府—管理”模式,更需要村民与政府的合作。

调研反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过程中,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合力尚需凝聚。一方面,由于农村环境责任主体众多,责任交叉不明,极易形成环境管理漏洞与责任真空。即使在管理责任明确的情况下,往往也由于部门工作衔接不畅,导致整体效率降低,如,财政部门资金审批迟滞影响环保部门的项目建设进度,环保部门项目建设监管缺位加重基层乡镇部门的后续管理负担。另一方面,村民与参与环境连片整治呈被动状态,村民的积极性尚需充分调动。

三、完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有效路径

(一)优化农村环境管理的资源结构

1.地方政府财政责任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尽管在连片整治资金供给上,国家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了中央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及资金保障措施,但是实践中,由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资金需求大,地方财政能力的限制,仍然存在地方配套资金供给不足或迟滞的问题,直接影响连片整治的示范效果。解决的路径是寻求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在地方财政预算阶段,确立农村环保支出的优先和重点地位,设定具有约束力的投入目标要求。目前法律对地方政府财政责任规定过于原则,应尽快制定地方立法,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分担标准及调整机制。

2.乡镇环保组织的功能化。县级及以下基层环保部门力量薄弱,相当一部分乡镇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在乡镇及行政村设置专门环保机构、配备专兼职监管员队伍。在完善基层环保组织建设的同时,增强环保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环保人员的创新能力。

3.环保信息的畅通化。环保信息的畅通化一方面要求环保信息在政府系统畅通。财政部门在连片资金审批与使用上公开;环保部门在连片整治项目建设招标与监管上公开;基层乡镇组织在连片整治项目的维护与运营上公开。环保信息的畅通化另一方面也要求环保信息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畅通。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环境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多元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效果的取得还在于改进技术措施,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北方农村环境整治的技术措施。农村环保技术的开发完全依靠地方基层力量存在很大困难,应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组织环境科研机构和高校等专业人员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确保集中连片村庄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缔结农村环境管理的参与者网络

1.协调联动,加强政府部门间合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一项复杂、长期性工程,需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横向联系是农村环境保护十分重要的关系网络。平行部门之间应建立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相互沟通信息,主动配合,形成合力。

2.协商互动,加强村民与政府间合力。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应强化村民自治与政府管理的互动。村民自治主要是鼓励以农村社区为依托,集聚区域内村民力量参与环境管理,维护社区共同的环境利益。农村环境社区治理是政府单一管理的补充,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组织化路径。

(三)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方式

1.建立城乡环境共建体系。城乡联合共建是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借助“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等开展城乡环境共建,可以有效补充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并可以唤醒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社会责任感。

2.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构建与政府无隶属关和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发挥其在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职能,对环境连片整治的效果进行评价,形成反馈机制,能优化环境连片整治的路径,提高环境连片整治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央财政投入120亿元资金、推进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工作[J].农村财政与财经,2010,(7):24.

[2]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刘侃、栾胜基.论中国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真空[J].生态经济,2011,(7).

篇5: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前期工作调研报告

整治集中连片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保安镇小文峪村、许庙村、文峪村、西坝村、杨庄村、东湾村、瓦子坪村等7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连片项目

建设地点:洛南县保安镇小文峪村、许庙村、文峪村、西坝村、杨庄村、东湾村、瓦子坪村等7个村

项目建设单位:洛南县保安镇人民政府

建设规模与内容:(详见第六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实施时间安排:(详见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洛南县概况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商洛市境内北部,介于北纬33°52′—34°25′、东经109°44′—110°40′之间。北依秦

位居全市前列。

2、保安镇概况

保安镇位于洛南县城西27公里处,东与永丰镇接壤,西与洛源镇为邻,南与卫东镇交界,北与华县毗连。镇政府驻保安街村,现有行政事业单位35个。辖18个行政村,152个村民小组,6529户,24496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20250亩,林地面积17万亩。年平均降雨量为790—830mm。

本镇是洛南县西部重要的集镇中心,洛南至西安的便捷之路穿境而过,容入西安一小时圈,交通十分便利。起源于秦岭山区的洛河,横贯东西,全长21公里。境内地域宽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中药材、核桃、油松、板栗、柿子等。人文始祖黄帝曾到保安巡游,他的史官仓颉曾在保安镇许庙村阳虚山上造字二十八个,现仍存造字遗址等,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

近年来,保安镇始终坚持产业兴镇和城镇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畜、果、桑、薯、劳务”五大主导产业,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5个,年出售商品畜6000余头;全镇发展良种核桃建园2000亩,其余集中连片1500亩;全镇良桑建园1600亩,老桑嫁接800亩;2010年发展地膜洋芋种植8000亩;年劳务输出8800余人次,年创收1000余万元。2009年人均

村的经济中心。文峪村建有设施蔬菜大棚,主导产业发展明晰,是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西坝村位于县城以西25公里处,距镇政府4.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29户,1283人,其中劳力562人。土地总面积780亩,人均耕地0.6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5600元。西坝村是洛南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杨庄村位于洛南县城西30公里处,距镇政府8公里。地处文峪河上游,文峪河穿境而过,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09户,1158人,耕地面积930亩,农村劳动力813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0元。

许庙村位于保安镇以东4公里处,地处文峪河洛河交界处。全村有 7个村民小组 397户、1516人,有耕地 804 亩。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050元。

东湾村位于保安镇以东11公里处,全村有 6个村民小组230户、929人,有耕地825亩。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

瓦子坪村位于保安镇以东15公里处,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538户、2031人,有耕地1860亩。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050元。

项目区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一产业,几乎没有第二产业。

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基础设施的滞后,小文峪等7个村都没有集中的生活垃圾堆放场所,生活垃圾基本都是随意丢放和作简易焚烧处理,还有的直接倾倒入河水中,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分散而不集中,污水四处溢流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雨季更为严重。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散布在各处的垃圾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村庄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农业生产废弃物未能有效综合利用,不同程度存在面源污染问题。依托紧靠公路和集镇地理优势,小文峪等村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据2009年的统计报表表明,项目区牲畜存栏数6541头,生猪存栏数9322头,家禽存栏数10420只。畜禽养殖业的污水、粪便、作物秸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且大部分专业养殖户的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杆均未被有效利用,大部分专业养殖户养殖场没有完备的污染防治设施,有的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目前农户中建有沼气池的仅有76户,仅占总户数的29.6%,不同程度的造成了环境污染。由于一些村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加之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

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同时,也能给小文峪等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生产环境。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能够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能够改善人民生活、美化人民生活环境

随着保安镇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保安镇各村的村容村貌比较落后,这个现实与人民群众对工作生活环境的需要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实施本工程,将成为提高村民居住质量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拳拳爱民为民之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落实,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环境条件

保安镇地处洛南县境西部,镇政府驻地保安街村,距县城27公里。位于东径109°57′02″,北纬34°09′01″,海拔高程1060米。全镇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东临永丰镇、南与卫东镇毗邻,西接洛源镇,北至华县金堆镇,洛灵路从镇区南侧贯穿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

1出,镇域经济也必将取得长足发展。

过境路从镇南侧贯穿而过,向西经河源接蓝田高速路和霸源火车站,并直达西安、商州等地,向东至永丰镇,北可通华县金堆镇,东接洛南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的重要轴带。

因而,该项目的外部运输条件良好,大件设备可通过汽车或火车从外部采购。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刚要》,全面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促进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环境整合治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形式、是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和深化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础。结合保安镇实际,充分发挥镇村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环境整治战略思想,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引资条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快保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建设原则

3第六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小文峪等7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包括人畜粪便污染防治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生态养猪场)工程、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与填埋场工程、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五个方面。

一、人畜粪便污染防治工程设计(“三位一体”沼气池建设规模的确定及意义)

发展农村沼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农村的有效途径。

小文峪等7个村村庄厕所全都是传统旱厕,猪圈也为传统猪圈,人畜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降雨时随地表径流进入土地、河流等;特别是沿河住户对地下水质污染严重。所以,本项目优先支持沿河住户,修建户用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进行人畜粪便污染控制和处理。

连片村沿河住户1000户,占总住户的45%,需要建设1000个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连同过去实施的沼气工程,片区沼气池普及率到达60%。

“三位一体”沼气池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是有利于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当前农村公共生

5m3的户用沼气池,每年可节柴5000kg以上,相当于6亩薪炭林的年林木蓄积量,可解决3~5口之家一年85%以上的生活燃料。通过沼气建设,对解决农村的生活燃料和长远生计问题,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实现山川秀美,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沼气池选址

年平均气温大于10℃的地区可采用沼气池。选择背风向阳、土质好、地下水位低和出料方便的地方建池,尽量避开竹林和树木;池址与灶具的距离尽量靠近,一般控制在25m以内(考虑压力损失);沼气池布局采用“三结合”,即沼气池、猪圈、厕所联通建造,达到人、畜粪便能自流入池。

池基的选择:池基应该选择在土质坚实、地下水位较低,土层底部没有地道、地窖、渗井、泉眼、虚土等隐患之处;池子与树木、竹林或池塘要有一定距离,以免树根、竹根扎入池内或池塘涨水时影响池体,造成池子漏水漏气;干旱地区还应考虑池子离水源和用户都要近些,并且尽可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池。

(2)、沼气池容积的确定

沼气池容积指发酵池净空容积,要根据建池户每日的发酵原料数量,用气量和产气率、用肥数量等因素来确定池容。在农村,按每人每天平均用气量0.3~0.4 m3,4~5口人的家庭每天煮饭需用气1.5 m3。发酵池容积=用气量÷产气率。

篇6:安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汇报

工作总结

安吉县是第一批省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多年来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在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环境与经济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子,形成了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发展协调、社会和谐等诸多优势,为加快安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奠定了基础。

安吉有行政村187个,现已创建完成“中国美丽乡村”91个,各级生态村94个,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100个,覆盖率达53.5%。2010年正在组织实施杭垓镇高村村、山川乡九亩村等11个市级生态村创建,梅溪镇马村村等75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启动25个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培育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个。

为巩固原有生态建设成果,全面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县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争取三年内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先进典范。现将2010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分督查组、宣传组、管理组。办公室设在环保 1 局,全面负责项目推进、指导与协调。同时抽调有关部门人员成立督查组,做好工作进度督查与管理。各乡镇、村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整治项目稳步有序推进。

2、制定整治方案。在总结以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经验基础上,本着使实施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发挥实施方案在连片整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多方征求意见和讨论,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多次的修改,明确了实施范围、建设内容、资金投入等问题。

3、建立工作机制。建立整治村每月一次汇报、每季一次分析的制度,全面及时地掌握最新进展情况。乡镇成立村庄整治工作考评组,对照验收标准,预先对整治村进行考核,对不符合条件的提出整改意见,责令其整改落实,确保整个村庄整治工作质量和效果。建立资金投入制度,较好地融合上级拨款和自我筹资等有效形式,通过集中、连片投入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制定班子领导联系责任区制度,将连片整治列入政府和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

4、强化设计监理。为保障工程质量,坚持不设计不实施的原则,要求各整治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问题,有规划、有重点的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并要求工程施工过程聘请环境监理,负责整个工程项目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督。整治办负责项目推进、督查与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要求整改,2 整改不到位的,不予验收。

5、注重长效管理。为保障连片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研究制定了《安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长效管理办法》、《关于完善全县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具体实施主体及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后续维护和管理。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强化素质教育和监督管理,最终实现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二、主要特点

1、整治定位明确。整治根据各村经济社会条件、水资源状况、居住特点、环境污染现状和实际需要,着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中国美丽乡村、农家乐集中区、生态示范村、水源上游村中选取,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较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考虑了各村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计划,实现了“以点成线、连线扩面”,点即是突出重点,线是形成“精品示范线”,面即是立足全县农村地区,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工作良性互动。充分整合建设资源,与开展的中国美丽乡村、生态村、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创建等有机结合,进一步形成合力,把各项工程建成惠民富民的好项目,整体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配套出台相关工作督查和考核机制,实施考核,并与乡镇绩效工作考核挂钩。同时,3 采取领导驻点帮扶、机关部门结对等多种方式推进建设进程。

3、推进效益明显。安吉县开展生态建设时间较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已具备开展连片整治的现实基础。开展村庄连片整治工作,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连片整治,能以整体规划来营造大的格局,能以统筹实施来带动面的扩张,并最终实现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

4、技术不断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探索简便实用的处理技术,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分户式湿地处理技术,实现了一、二代处理技术向第三代一体化处理的转型,新增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强化厌氧+生态滤池技术、跌水曝气接触氧化+生态过滤技术、太阳能驱动污水处理技术等,并针对农家乐污水处理技术,引进日本多介质土壤层技术实施农家乐污水无动力处理,针对平原斗区河沟塘污染,采用新型氧化塘处理技术。

三、下步打算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广全国生态文明和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为契机,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整治,连片推进,务求当年显著改善,三年大见成效,使安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0年启动21个村的整治工程,实现中心村污水处理率60%以上,村庄垃圾收集自然村覆盖率100%。

1、抓目标管理。

一是落实政策制度。明确实施村名单,出台《安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全面落实长效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尽快形成职责明确、运转顺畅、整治有效的机制。

二是抓好工程质量。各村按有关文件要求负责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聘请专业环境监理公司,负责整个工程项目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督。形成以项目负责人为点、施工队小组为线、工程监理为面的“三位一体”质量管理体系。

三是把握验收标准。研究制定工程项目的验收标准,建立验收项目管理台帐,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到检查验收等各阶段都要有检查记录、评定依据,强化单个工程项目验收,单项工程检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同时,通过各阶段检查总结、评比验收,有力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制定下发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做出明确的规定,防止截留、挪用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严格执行上级政策,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实行报账制。建立事前审核把关、事中跟踪监督和事后稽查相结合,审查资料与实地查看相结合,全面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制度,把跟踪问效作为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来 5 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抓示范带动。

一是推进示范带建设。围绕中国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黄浦江源带、中国大竹海带、白茶飘香带、昌硕故里带),建设连片整治“精品示范带”,积极探索平原斗区的村庄整治,加快攻坚克难。充分利用生态创建、美丽乡村创建的契机,打造精品工程,为连片整治工程提供良好的平台,带动项目的提升。

二是推广应用实用的农村环保技术。根据村庄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各类污水处理技术,并总结各类模式优缺点,编制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手册,在乡镇定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其他村庄开展污水处理治理,提高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

三是突出整治工作重点。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为主要整治内容,重点整治村庄脏乱差现象,抓住道路硬化、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薄弱环节,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人居环境,确保整治一片,规范管理好一片。同时,对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做到提前介入、提前热身,着重加强指导。经常性深入整治村进行实地检查,及时指出影响工作进度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3、抓跟踪督查。

一是营造氛围。及时总结环境综合整治中好的做法和经验,6 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形式全方面、多角度地通报整治情况,形成人人关心整治、人人关注整治的良好氛围,把连片综合整治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使广大人民群众亲身享受到整治的成果。

篇7: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前期工作调研报告

环办〔2010〕1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

为进一步深化“以奖促治”政策,规范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效,在总结2008-201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经与财政部协商一致,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

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

(试 行)

为进一步深化“以奖促治”政策,规范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确保连片整治成效,在总结2008-201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实施情况基础上,制定本指南。

1.总论

1.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用于指导省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选取、项目设计、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组织实施与监管、考核验收、设施运行维护以及环境成效评估等工作。非示范省省可参照本指南开展相关工作。

1.2编制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

《关于印发<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0〕20号)

《关于印发<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165号)

《关于深化“以奖促治”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59号)

《关于印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0〕136号)

《关于印发<“问题村”环境治理应对机制与程序>的通知》(环办函〔2010〕44号)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

《关于发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10]20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32号)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

1.3概念解释

(1)连片整治: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在一起的多个村庄(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实施同步、集中整治,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治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方式:一是对地域空间相连的多个村庄通过采取措施实施综合治理,使这些村庄的区域环境质量获得改善。二是围绕同类环境问题或相同环境敏感目标,对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多个村庄进行同步治理,使同类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或相同的环境敏感目标得到保护。三是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利用其辐射作用,解决周边村庄的环境问题。

(2)问题村:是指媒体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

(3)环境成效评估: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类型分为连片整治项目评估、一般整治项目评估和“问题村”环境治理项目评估,其中:“连片整治项目评估”是指“以奖促治”政策明确支持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环境成效评估,包括示范省连片整治项目评估和非示范省连片整治项目评估。“一般整治项目评估”是指治理内容属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明确的整治内容中的一类或多类项目的环境成效评估,包括专项治理项目评估和综合治理项目评估。“问题村”环境治理项目评估是指依照《关于印发<“问题村”环境治理应对机制与程序>的通知》(环办函〔2010〕44号)开展治理的项目的环境成效评估。

(4)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水源地;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指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的饮用水水源地。

(5)畜禽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小区是指在统一规划的区域内,由多个养殖业主共同组成、按照统一操作规程进行养殖、管理的养殖单元。畜禽养殖散养密集区是指以家庭少量圈养为主要模式,以销售为目的,以畜禽养殖设施或者场所与居民生活区混杂为特点,且畜禽存栏量与人口数量的比值超过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一定限额的区域。

(6)畜禽养殖废弃物:是指畜禽养殖活动中产生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动物尸体、散落的毛羽及清洗动物身体、饲养场地、器具所产生的污水等。

(7)堆肥处理:将畜禽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集中堆放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降解,形成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系统处理工程,包括集中堆肥厂、分散式堆肥等。

(8)“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是指农户首先将垃圾按照一定分类方法堆放、贮存,以村为单位将垃圾运输至乡镇垃圾中转站,乡镇环卫部门负责将垃圾集中运输至县级垃圾处理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9)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包括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可堆肥垃圾指垃圾中适宜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并制成肥料的物质,包括易腐类厨余垃圾,树枝花草、农作物秸秆等可堆沤植物类垃圾等。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如废电池、废灯具、废弃小电子产品、过期的药品、农药等。

(10)生活垃圾收集池:指农村地区由砖或混凝土砌成的生活垃圾收集装置,其结构类型及容积尺寸可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具备防风、防雨、防渗与垃圾分类功能,能减少污染产生,同时还便于垃圾投放、清运和处理。

(11)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处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是指通过管网将污水集中收集到特定设施进行处置的方式,包括大型人工湿地、生态塘、生物膜法、土地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处理方式。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是指单户或联户对污水采取就地处理的方式,包括化粪池、小型湿地、发酵池、沼气净化池、MBR、净化槽等处理方式。

(12)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工矿企业已无明确责任主体,即企业工商登记注销两年以上,不包括企业的兼并、分立或搬迁。

1.4职责划分

落实配套资金。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签订示范协议,明确资金来源、配套比例和各自职责。配套资金由省、市、县级政府解决,鼓励乡(镇)、村通过多种形式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工作机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共同指导、监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示范省应建立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协调机制,并根据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的示范协议的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与示范县(市、区)签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责任书。省级环保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对各示范县(市、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组织开展项目督察等工作。各示范县(市、区)政府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计划,并做好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等具体工作。

保障公众监督。地方各级政府及村委会均要及时公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等有关情况,保障当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5工作思路与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在重点解决“问题村”污染问题基础上,将连片整治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方式和各级农村环保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通过“抓点、带线、促面”,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分批分片滚动推进,确保和扩大“以奖促治”惠民政策效果,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农村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先行、确保实效、多方投入、逐步推广”的原则。“突出重点”就是要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和区域作为主要整治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示范先行”就是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整治,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地区,率先开展示范;“确保实效”就是要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质量是否获得改善,作为衡量连片整治成效的主要标准;“多方投入”就是要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资源,多方联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推广”就是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

1.6工作内容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示范区选取、项目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考核验收、设施运行维护、成效评估等。

2.示范区选取

2.1农村环境状况调查

省级环保部门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村庄人居环境、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种植业面源污染、历史遗留工矿污染等基本情况调查,摸清辖区内的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的分布情况,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选取打下基础。

2.2示范区选取原则

在具体选择示范区域时,要以保障直接影响群众健康的水环境安全为主线,结合当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重点工程,重点将以下地区作为示范区域:一是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和区域范围内,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连片村庄;二是需要通过连片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村”集中地区;三是可以充分发挥连片整治效果的饮用水水源区和重要湖库周边地区;四是国家南水北调、“两型”社会建设、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和生态移民等重大工程和政策实施区;五是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基本建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其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在2年以内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

3.项目设计

3.1项目总体要求

项目实施内容要求。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人口密集区的生活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短期内可取得成效的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支持已有国家其他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内容,鼓励县级以上政府加强涉农资金整合。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基本条件。一是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区域要相对集中,原则上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内;二是示范项目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三是符合示范区选取原则。

优先支持的示范项目要求。在满足项目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优先支持的示范项目包括:一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治理项目;二是在不出现重复投资的前提下,与国家在重点流域、区域开展的重大环境保护工程实施进度一致的连片整治项目;三是国家集镇生活污染减排、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试点示范项目;四是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的地区的项目。

3.2项目目标设计

项目目标按照《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环办〔2010〕136号)相关要求设计。通过连片整治,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状况总体上应达到“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的要求,同时,区域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得到完善,环境监测、执法监督、污染减排等工作向农村延伸。

3.3 技术模式选取

3.3.1技术选取思路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有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文件要求选取技术。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新。

3.3.2主要技术模式

连片整治应当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连片村庄人口分布较密集,且管线布设条件较好、经济技术可行,应建设集中治污设施;村庄分布不集中、地形条件限制、不具备建设集中治污设施条件的连片村庄,应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治理方式。集中治污设施的规模和位置,应由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论证比选协商确定。鼓励集中污染防治设施的服务范围进一步向示范项目区以外扩展,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具体技术模式主要包括:

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技术选取。(1)污水收集系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2)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取需参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等规范性文件。治理技术模式主要包括:①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②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③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技术模式。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选取。包括以下两类模式:①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连片村庄,要采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村庄配置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乡镇建设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压缩设施,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②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模式选取。主要针对治理区域范围内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产生的粪污实行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排水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路线及处理目标,其工艺方法应优先选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BAT)》、《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等推荐使用的技术。(1)源头控制技术。包括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进圈舍结构和清粪工艺等措施减少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量。(2)粪污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包括以下三类模式:①养殖区周边有足够的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则粪污应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污制造有机肥,废水经处理后还田利用。采用还田综合利用技术时,粪肥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施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②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污时,应建设区域性有机肥厂或处理(处置)设施。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的粪渣应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和复混肥的应分别满足《有机肥料》(NY525-2002)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18877)。处理出水用于农田灌溉的,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的规定;③位于各地划定的限养区的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要采用治理达标技术模式,养殖废水经处理后需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要求。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模式选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的选取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等国家规范性文件。

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选取.应根据污染源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选取适宜技术开展治理。

3.4 项目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及县、乡(镇)各级人民政府共同筹集。省、市、县配套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乡镇、村、农户的资金投入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整村推进,各地在申请各类中央涉农资金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尽可能将涉及农村环境改善的资金集中用于连片整治区域。连片整治项目所在县级政府应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对各类涉农资金进行科学整合、集中使用,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整治村庄的环境质量。

4.实施方案编制

4.1示范省实施方案

各示范省依据示范区域选取原则选择省内示范区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和《关于深化“以奖促治”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59号)及相关规定的要求,依据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与示范省份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内容,编制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备案,由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组织备案审查。各示范省应根据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对实施方案的审查意见及时完成修改工作,并按照备案后的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

4.2示范县实施计划

示范项目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辖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研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地形、人口、经济水平等条件,并要与当地村镇建设规划、新农村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充分衔接,避免因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项目实施产生重大影响。示范县实施计划要报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备案,作为示范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

5.组织实施与监管

5.1组织实施

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组织编制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建立连片整治项目库,建立稳定的技术支撑队伍,对申报项目可行性进行把关、指导项目实施和考核验收。保障项目实施和考核评价所需要的监测、监管能力和监测经费,督促项目所在县乡政府保障治理设施长效运营。

各地市人民政府要积极筹划和筛选项目,组织辖区内有关县及时上报符合条件的项目,对辖区内的连片整治项目建设实施指导和监管。

县级人民政府是连片整治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以及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工作。要通过与连片整治村庄所在乡镇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明确连片整治任务和要求,确保集中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实施整村推进。组织有关乡镇协商确定集中治理设施的建设选址、规模、运行费用来源等。

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择优选择项目施工单位,符合招投标条件的项目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涉及多个乡镇的连片整治项目,则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各乡镇,联合开展项目招投标和具体实施。

连片整治村庄要充分利用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引导和组织好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设施运行管理。

5.2监督管理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按照《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9〕48号)、《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65号)等有关要求执行。

示范项目所在省、市级环保部门要建立健全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定期开展现场督查和调度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考核验收

6.1考核验收内容

考核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情况、项目治理成效、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和项目公示与群众参与情况。具体包括:

(1)项目建设情况。一是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按期完成;二是工程建设质量合格,达到工程建设相关标准,有完备的工程质量验收材料。

(2)项目选用治理技术情况。根据《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和《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中所列技术优先进行选择和应用。

(3)项目治理成效。项目治理成效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环办〔2010〕136号)的要求执行。

(4)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一是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符合《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省级有关规定要求;二是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三是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报账程序规范,会计档案完整;四是资金拨付及时,无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五是地方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足额到位。

(5)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一是明确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主体,确保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二是落实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或工程建成后的运行费用,确保环境综合整治的持续效果;三是制定了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等各项规章制度。

(6)项目公示与群众参与情况。项目所在村庄对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公示,当地群众了解有关情况,保障了当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6.2考核验收程序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考核验收,由省级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实行县级自验、市级复核、省级验收。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进行抽查,根据各地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和抽查情况进行考核。

项目完成后申请省级验收,应提供的材料包括:县级人民政府申请验收报告;市级复核报告;项目自验报告;项目实施方案;工程质量验收材料;财务决算报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说明;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县级及县级以上环境监测单位出具的监测报告等。

6.3考核评价

省级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本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并制定奖惩措施。对于项目考核评价结果较好的县(市、区)给予通报表扬,在下一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评价结果较差的县(市、区)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并依据有关管理规定予以处罚。

7.设施运行维护

探索建立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示范项目治污设施运行和管理机制。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选取以下四种模式对农村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维护:一是县(市)人民政府按市场化要求,组建或委托具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统一负责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二是县(市)环保部门和有关乡镇培训专职管理人员统一负责辖区内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三是污水处理设施委托乡镇污水处理厂代为管理;四是受益村庄负责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县(市)环保部门和有关乡镇加强技术指导,经常性地对运行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定期对运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

8.成效评估

篇8: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前期工作调研报告

1 我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漯河市2011~2012年度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资金均能按要求拨付使用,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正常运转, 项目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排水管网不完善, 造成污水收集难, 污水处理后排放难。在开展项目时只看重对工程建设的过程, 不重视完成的实际成效, 没有考虑到从几个方面来治理农村环境, 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 经审计实地查看多个项目设施, 实施区实际的污水处理量相当低, 查看进、出水口基本无水进出;有些项目都安排在离农民不容易看到的地方, 不仅增加了管网的布局和建设的成本, 而且项目也未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很难真正地收集和治理生活污水, 远未达到项目实施计划要求, 造成了管看不管用现象。如在临颍县几个村由于排水管网没有完善, 新型社区正在建设;有的是小区入住率不高生活污水较少, 收集污水量小, 导致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发挥作用。

(2) 运行费用得不到有效保障。“重建设轻管理”, 设计时只预算初建投资, 没有预留运行、维护、管理需要的经费;各县、乡财力比较薄弱还没有建立环保管理机构, 缺乏环保专业人才, 拿不出资金长效运行所需经费, 影响整治工作的推进效果。

(3) 生活垃圾处理滞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 在加上农民对随手乱扔垃圾的陋习难改, 就形成了垃圾遍地, 垃圾围村的现象比比皆是, 路旁、河沟、地头到处都是倾到的生活垃圾。各种塑料袋满天飞舞严重的污染环境, 甚至有些农民为了图省事, 不负责任的就地焚烧生活垃圾、生产垃圾, 不经设备处理的垃圾, 产生的有毒有害烟雾直接污染了大气。

(4) 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畜禽养殖小区、畜禽散养密集区和养殖专业村每天都要排放大量的粪便和废水, 可这些粪便极少数是经过事先处理过, 大多数是直接排放水体和随处丢弃或直接还田, 会将饮水源地造成污染。

2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 对已建成的污水管网要及时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 县环保部门及村委会应积极与县污水净化处理中心沟通协调, 争取早日将村污水管网并入县城镇污水管网, 确保项目完工后无遗留问题, 彻底解决项目区污水处理问题。

(2) 加强对项目建设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尊重当地群众意见, 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因地制宜地建立村级环境管理机构和队伍, 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市郊和城郊村采取“户分类、村收集转运、市县处理”模式;少数偏远、有条件村庄可直接收集处理, 防渗掩埋, 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市郊和城镇周边村庄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相对集中的多个村庄统一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连片治理;相对偏远、分散村庄建设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确保项目能够长期有效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3)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主导者是政府, 主体是农民。要成立专门的农村保洁队伍, 配备齐全的环卫设备的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单、小册子等手段开展多层次的宣传。村委会还可以组织群众代表参观已运行的整治示范工程, 让农民亲身体会到环保的益处, 不断提高环境意识。

(4)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 合理选址、科学布局, 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建设污染防治工程, 鼓励沼气建设、有机肥生产、种养结合, 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鼓励建设养殖小区集中治污, 鼓励养殖专业村建设集中沼气工程, 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 收集、储存、处理畜禽养殖粪便和污水, 实现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 综合防治养殖污染。

参考文献

[1]于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4) .

上一篇:中学生仪容仪表演讲稿下一篇:优质课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