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趣味历史

2024-06-17

中国趣味历史(通用11篇)

篇1:中国趣味历史

1、【汉人险被灭族】

距今1600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大地,一场空前的灾难降落在汉人头上。在这次人口灭杀中,汉人几乎濒临亡族灭种的边缘。

是一个帝王的出现,颁布了一篇不足百字的“杀胡令”,把数以百万的入侵者赶出了中原,他在位只有2 年,却使汉人躲过了一场亡族灭种的浩劫。

堪称千古一帝。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唯一皇帝冉闵!

2、【抗日战争八百国军投黄河】

比狼牙山五壮士悲壮百倍!很少人知道。

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改变整个战局。

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

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

3、【真正的大学】

中国大学最好的时期是二三十年代,甚至是抗战时期。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张伯苓时期的南开、竺可桢时期的浙大、流离失所的西南联大是笔者认为最好的大学,是有精神的大学。

4、【李鸿章遇刺】

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去马关谈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正中面荚血流如注,李鸿章没死他用这一枪把赔偿的三万万两百银换成两万万两,并让日本人放弃辽东半岛,他拿着血染的黄马褂回国呈给慈禧太后时,

太后只是说了一声,难为你了,还留着呢。

5、【蒋中正】

在辛亥革命中央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

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6、【5000支票】

日军在张作霖的地盘杀死了一名中国士兵,张亲自同日本领事馆交涉,日本领事随手写了一张5000元的关东券支票交给他。

张作霖回来后,立即下令全军放假,遇到日本人就杀。那时正是半夜,士兵杀了两个日本人。

日本领事馆凌晨找到张作霖,他随即交还了日本领事给的支票,另外又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

7、【0分录取】

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国文考试两题选一:

1.你为什么要报考青岛大学?

2.杂感。

臧克家选择第二题,全文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写完,连标点算在内,不过30个字。

考官是闻一多,打了98分,再看数学:0。零分就零分,录取!

——要是臧克家生在现在呢?

8、【金牌】

1987年乒球世锦赛上,组织决定让何智丽输给队友管建华,以増加夺金概率。何未听从,以3:0战胜管建华,并最终夺冠。

组织十分震怒,决定对其进行处罚,后经更大领导发话才得免。

然第二年奥运会仍将其除名。何无奈远嫁东瀛,94年亚运会代表日本战胜邓亚萍。

9、【中国的统一】

因为黄河的缘故。黄河水患,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政府,集全国全民之力才可治理,如果封建割据,则上游与下游会互相为害,故意放水让你涝,或你用水时就不放水而要干旱死你,所以,黄河的存在,决定了,中国必须统一,民众都要求和平,只有全国和平,才能治河。哈哈!

像为什么中国历史王朝都是三百年左右?

9、【反复分合】

每当新王朝之初,新政府统治者都是励精图治,很有作为,有前朝灭亡之鉴在,所以社会清明,吏治也好,但当发展到三百年以后,腐败问题、土地兼并问题都会发展到到了极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革命爆发,旧政权落马,新政府开始,于是一轮又一轮,每朝每代都是最长三百年左右。

篇2:中国趣味历史

娃娃皇帝

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的“宝座”是世袭的,因此,出现了许多乳臭未 干的娃娃皇帝。据统计,仅10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20多人。

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刘弗陵。他10岁时继承皇位。

最后一个娃娃皇帝是末代皇帝溥仪,他继位时是3岁(1908年)。

最小的娃娃皇帝是东汉的殇帝刘隆。他出生100天就当了皇帝。

2岁时当皇帝的有两人:东汉冲帝刘炳和东晋穆帝司马聃(dān)。

3岁当皇帝的是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

5岁当皇帝的有东晋成帝司马衍、北魏孝文帝元宏和南宋的恭帝赵显。

6岁当皇帝的有清朝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和清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 淳。

7岁当皇帝的有后周恭帝柴宗训和元朝宁宗。

8岁当皇帝的有东汉质帝、三国吴废帝、北齐的幼主、北周的静帝、南 宋的广王赵昺。

9岁当皇帝的有西汉平帝、东魏的孝静帝、南宋的端宗和明朝的英宗。

10岁当皇帝的有东汉的和帝、三国魏废帝、南朝宋的后废帝和南朝宋顺帝、北宋的哲宗。

白居易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除了天分好、遗传好,更在于他的勤奋,在于他后天孜孜纥纥地学习,即他自己所说的“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意思是白天作赋,晚上写字,还不时作诗,整天不间断地学习,后来舌头长疮,手肘都磨出了厚茧。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李嘉诚夜读

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小小的藏书阁,线装古籍层层叠叠排放在书架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

李嘉诚堂兄李嘉智回忆道:“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

他的另一位堂兄,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李嘉来感叹道:“嘉诚要小我十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

趣味地理故事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篇3:浅谈初中历史趣味教学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地相处, 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 肯下大气力, 花大工夫学这门课, 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 情绪的变化,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 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当然, 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 可以听之任之。要让学生知道, 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 人格不受侮辱, 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 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总是教师“一言堂”, 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 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 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 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 也无非把自己当做知识的记忆器, 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同学而言, 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学习, 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教学质量不佳。课堂环境如何,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 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 仪表要洒脱, 精神要饱满, 表情要轻松愉快, 目光要亲切, 态度要和蔼, 举止要大方、文雅, 语言要简洁、纯正、地道、流利, 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书设计要合理、醒目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抓住学生;也可以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 不能课本搬家, 大声念一遍, 小声念一遍, 就算进行了教学。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 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 没有“无情景”的语言, 有了情景学生才会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 学得才有趣, 掌握才准确。教师讲解忌繁、杂、重 (即烦琐、杂乱、重复) 。要精讲, 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 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 学中用, 用中学。只有这样, 学生才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 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例如, 我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回答一些能直接在课本中发现的问题, 让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回答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 这样他们每个人都能从回答问题中得到信心, 从而兴趣大振, 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 不要埋怨训斥、责怪, 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伤。一堂课就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 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 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 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例如, 在上完“洋务运动”一课后, 我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找到一条向西方学习的道路, 但是, 从洋务运动的结果来看, 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能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从而为下节课的戊戌变法打下伏笔。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 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保持学生的兴趣, 巩固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如初学、巩固、和复习, 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 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 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例如, 九年级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课, 我们可以照本宣读, 也可以向学生仔细分析, 也可以让学生阅读后归纳。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 让班上的六个小组每小组推选一个代表, 代表英、法、美、日、意五国和中国, 其他同学可以为本国代表出谋划策。这样, 六国各自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会有什么样的要求, 在讨论过后, 再看课本上关于对德和约及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条约内容。结果, 同学们非常兴奋, 哪怕是平常不爱说话的同学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课程结束后, 同学们对一战后的国际形势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总之, 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各种各样形式。这样把死教材活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学生学得兴趣浓, 用的机会多, 效果必然好。

四、课内外相结合

篇4:中国趣味历史

20世纪之前,最早被带到西方的中国家具包括一对漆器的折叠椅,在16世纪时进入西班牙皇室,另外还有大约在17世纪晚期送给德国贵族的大黄花梨木床。许多其他的记录也确立了中国漆器的屏风、小家具、器物等在17世纪欧洲已经存在,但是它们离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家具收藏”含义是不搭界的。

那时的家具,实际属于当时商品贸易的一部分,这些商品包括香料、丝绸、茶叶、瓷器等等,它们被运到欧洲的贸易中心,目的是赚取一些利润。在17世纪,这些家具只占非常小的一个比例,相当于我们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为贸易而生产制造的产品。在早期贸易里,之所以中国家具比较少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它们的体积非常大,需要组装,而且经受不住长时间的海上运输,而其他产品运输起来则更容易,并且利润更高。

中欧之间的贸易从16世纪迅速发展,随着它的发展,贸易中包含的物品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作为贸易产品,当时的家具大部分不是按照中国本土家具的外形制造,而是糅合了东方和西方不同的风格,它们融合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主题、时尚的设计、漂亮的木制、成熟精美的漆工……因此在西方非常受欢迎。但并不是这些家具激发了20世纪西方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兴趣,在17、18世纪,甚至到19世纪的西方市场还没有形成中国明甚至早清家具的规模收藏。

当时的中欧贸易做出的贡献是普及了中国式的设计。大量的瓷器、丝绸、香料、茶叶和其他的商品被运到欧洲后,被有钱的欧洲人抢购一空,中国式样的设计也被优秀的家具工匠用于皇室的宫廷里,比如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和奥普斯塔斯二世的皇家宫廷。无数的贵族也存他们的客厅里摆上中国式的家具。他们确立了非常良好的范例。而且这个范例被社会上每个拥有财富的人所效仿。

随着欧洲有钱贵族对新设计、新风格的渴求,西方的家具工匠师将目光投向了日本和中国。他们将具有亚洲风格的装饰融入到西方家具里,从瓷器、漆器、丝绸幔帐里汲取了中国式的设计融入进他们的作品中,这种融合的结果最终形成了一种中国风的艺术风格,在18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风格在欧洲家庭、工匠制作坊里占据了主要地位。

尽管从18世纪时开始,家具就已从中国向西方出口,但是直到19世纪,出口家具的数量才增多起来。当时的香港、广州、上海都成为主要的贸易中心,主要出口的家具都是一些漆器家具,与18世纪已经确立起来的式样相一致。但到19世纪后半期,硬木家具开始成为从中国向西方出口的家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876年在费城举行的百年博览会,1892年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哥伦布博览会的记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硬木家具的身影。它们非常耐用,而且融入了中西方的设计,被中上阶层所购买。

在市场方面,中国家具得以走入世界各地的藏家眼中,与纽约有着紧密的关联。当时的纽约正在转变成为世界主要的艺术中心,在香港的中国家具经销商把中国的家具卖给西方的收藏家,这些西方收藏家又通过纽约公众的拍卖,把他们收藏的产品卖出去。当时在纽约一年两次的亚洲艺术周拍卖会将中国的家具展示给全球的观众,使得全球对中国家具的兴趣国际化。中国古典家具的拍卖在《纽约时报》等出版物里经常会有相关的专题报道,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家具更加浓厚的兴趣。

19世纪中期到晚期,西方最早的艺术博物馆开始成立起来。在伦敦,1857年成立了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在纽约,1870年成立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876年成立费城艺术博物馆。中国传统家具和其他装饰性的艺术品都被收入到这些博物馆,作为文化制品进行展出,成为传播关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媒介。19世纪晚期,仍没有出现大量收藏明或早清家具的博物馆或者私人收藏,但是,接下来的20年里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随着现代交流、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对于中国家具的认识在欧洲也不断增加。随着博物馆的收藏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那些私人收藏者也开始想得到与博物馆收藏类似的产品。通过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公众对于中国其他艺术品形式的支持开始扩大,而且这也促使一些专业出版物出现,这些专业出版物的重点就放在一些精美、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上。

原来阻碍不同国家间进行文化交流的地理障碍迅速消失了,专业出版物的出现时机与传播、交通的进步同时发生,这两样使得人们在史上第一次开始能够安全地进行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长途旅行。过去需要几个月才能实现的旅行,在几周内就可以完成了,大众的传播使得世界各个角落联系起来,过去对于西方来讲根本无法到达、遥不可及的亚洲变得朝夕可至。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些比较富裕的西方旅行者干脆到北京或者在中国其他城市开始居住,并为他们的收藏搜罗藏品。尽管他们曾经在中国的二手家具市场里看到一些硬木家具,但是他们对关于中国家具所产生的理念仍然来源于他们原先在欧洲、美国举行的博览会上所看到的漆器家具。

西方的收藏者在20世纪20年代到达中国的时候,他们认为看到的最精美的家具应该是漆器家具。尽管他们可能不了解其质量到底怎么样,但他们认为了解什么样的家具代表潮流所向。对于他们而言,漆器家具应最为流行,他们认为中国的漆器家具代表了精美、复杂、典雅,正如法国、英国18世纪的家具一样。那些西方的收藏者在中国买了任何他们可以想象到的东西,比如华丽的漆器组合,柜、屏风、桌几、大小的凳子等等,他们买各式各样的东西,而且买回去后或者作为私人收藏,或者通过世界的艺术品经销商进行销售。

在1930年以前,仅在非常少的西方收藏里,才包含18世纪或者更早一些时期的中国硬木家具。和硬木家具比较起来,漆器家具就不一样了,在那时有无数的漆器家具实例出现在公众、私人的收藏里,出现在拍卖行里,在收藏者指南、杂志以及那些描述代表最时髦趋势的社交杂志里。

这个状况至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一个完全的转变。帕克若乐斯在他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探讨了东方家具发展的演变,以及这些观点如何受到西方观点的影响。当时有一些作者像奥

丁、哈勃特等几乎完全忽略了中国的硬木家具,他们对中国漆器家具赋予大量溢美之词,而且他们对中国漆器家具进行了大量的介绍。而另一位重要人物古斯塔·埃奇(音)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视角,他于1944年出版了《中国黄花梨图考》,把中国硬木家具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在西方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前完全统治公共和私人收藏的中国漆器家具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必须与一些中国“新”类别的家具(硬木家具)开始享有相同的地位。当时埃奇著作出版的时机再好不过,虽然他的作品读者非常少,但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影响巨大。20世纪中期的作家、理论学家、设计师、工匠等具有指导地位的人非常喜欢埃奇提出的观点,他们把非常简单、没有装饰的硬木家具与高尚的道德联系在一起,而且与现代设计联系在一起。埃奇提出的观点。与当时居住在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的西方收藏者发生了共鸣,那些居住在中国北京或者是其他城市的收藏者们买了很多硬木家具的实例,并且最终把它们带到西方。

这些硬木家具看起来非常时尚,而且在具有现代风格的家里摆起来非常漂亮。因为中国硬木家具还有其他优点,比如量多、能买得起,而目比起尺寸非常庞大的漆器柜子、屏风来讲要小得多。当时住在中国的使节代表、教授、医生、传教士都能够买得起这些古董的硬木家具,他们不仅将这些硬木家具和其他器具带回到美国、欧洲,同时也带回了对硬木家具的喜爱。这样带来的影响是——原来这些博物馆的收藏核心都集中于一些中国漆器家具的实例,到1950年后,例如艾德基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几乎所有博物馆都把注意力转移到收集中国硬木家具实例中。虽然当时在欧洲的情况并不完全雷同,但欧洲的博物馆也开始注重收集硬木家具的实例了。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王世襄先生两本巨作的发表,中国家具市场开始发生变化。王老先生的著作就像埃奇发表的作品一样,使得一些西方家具收藏者开始重新思考以前的想法。在这两本巨作中王世襄指出,在中国硬木家具这一大类里还有许多不同的派系,中国的硬木家具既包括简单朴素,又包括雕饰繁缛的家具,他不但介绍了那些非常漂亮的,同时也介绍了一些看起来笨拙的家具,而且他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明朝时期出产的家具都是好家具。他还认为过去人们认为的一些明朝制造的家具,事实上有可能到了清朝才制造出来。

王世襄先生的著作就像40年前埃奇发表的作品一样,读者并不是很多,但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时的艺术品经销商立马做出响应,他们从中国内地买了硬木家具的实例带到香港、新加坡或者是其他地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中国的家具(主要是硬木家具)开始出现在拍卖行、经销商的画廊里,出现在大众市场传播的报刊上。当时的收藏家们都非常积极地收购各式各样的家具实例,大量的家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被卖给了西方的收藏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举办了大量的探讨研究中国硬木家具的研讨会,1992年,专门关注于中国硬木家具的第一个国际研讨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这些商务、学术的研究对于西方对中国家具主题的兴趣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因此在纽约、香港分别设立了两个中心。

在香港的中国家具经销商把中国的家具卖给西方的收藏家,这些西方收藏家又通过纽约公众的拍卖,把他们收藏的产品卖出去。当时纽约正在转变成为世界主要的艺术中心,在纽约一年两次的亚洲艺术周来拍卖会将中国的家具展示给全球的观众,使得全球对中国家具的兴趣国际化。当时的拍卖记录不断地成为各大报刊的标题或者是头条消息。这些中国古典家具的销售在《纽约时报》等出版物里经常会有相关的专题报道,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家具更加浓厚的兴趣。随着关于中国古典家具的信息不断充实丰富,西方收藏者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时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家具的供给开始变得越来越少,而不断缩小的供给,不断上升的价格,产生了对新收藏的需求。

在1990年以后,随着关于中国家具的大量出版物、文章发表出来,中国古典家具被认可为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明清家具的复制品开始在很多美国、欧洲知名的家具店出售。

目前的西、东方收藏者不时还会就具体什么是“中国家具”的概念争论不休,毕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西方的收藏家根本就不收集中国的硬木家具。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收藏者越来越多的参与,古典家具的价格变得强劲。

篇5:中国趣味历史典故

这句俗语最早见于《魏书 崔浩传》:“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中也介绍了另外一个“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人物,他就是曾经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西夏政权多次进攻北宋。仁宗皇帝听从一些大臣的推荐,便派干练的范仲淹到西北去守卫边防。范仲淹到了边关之后十分关心士兵,并实行“屯田久住”的方针,在他镇守边防的时间里面,一直保持土地不被西夏人夺去。西夏人提起范仲淹均倍感钦佩地说:“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概意思是说,现在小范老子(就是指范仲淹)胸中藏有好几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指范雍)那样可以欺负啊!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这句话,用以形容一个政治家和统帅的深谋远虑,精通战略,可使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篇6:中国趣味历史

孔夫子周游列国,一日来到燕国。进城门不多远,见一少年盘坐在大道当中,不让马车通过。

少年说:“我叫项橐,听说孔老先生是圣人,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

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

项橐立起,朝孔子拱拱手,然后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子听后觉得这顽童真问得古怪,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

项橐咯咯地笑了,晃着脑袋直喊“不对”,接着道出4物。孔夫子面红耳赤,慨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为师!”

后人把这个故事编入了启蒙读物《三字经》,叫“昔仲尼,师项橐”。

请问:项橐说的是哪4物?

二、鲁班修庙

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鲁班十几岁就投师学艺,跟着师傅到南山密林中去修香岩寺。

一天,鲁班陪师傅在山上游看,走到古柏和怪石跟前,师傅说:“古树怪石,真真少见!”

鲁班说:“若在石上再建座庙,就更好了。”

师傅看了看鲁班说:“好!你就在这儿修建成一百一十一座庙吧!”

师傅这么一说,鲁班愣住了,心想:这儿虽有一块巨大的怪石,但哪里能容得下这么多庙啊?

一连两天,鲁班都想不出如何修,愁得他茶饭不香。

这天早饭后,鲁班又坐在古柏下,看着那巨大的怪石发愁。忽然他眼睛一亮,高兴地自语道:“师傅说的一百一十一座庙能修啦!”

鲁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师傅后,师傅夸他聪明,肯动脑筋。

请问:鲁班是怎样想的呢?

三、华佗治病

东汉末年,有个太守得了不能进食的重病,就请华佗来医治。

华佗给太守切脉之后,既没有开药方,又没有用针灸,不声不响地就走了。

太守以为招待不周,赶忙送去财礼,请吃酒席。华佗见礼就收,见酒就吃,但就是不开药方。

一晃10多天过去了,太守让儿子去问华佗,而华佗却带着钱财走了,留下了一封信,信中骂道:“无耻太守,枉活人间!”

篇7:《趣味历史故事》

苏东坡在黄冈遇上了陈慥,陈慥为工部尚书陈希亮之子,字季常,两人遂成为好友。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饮酒、游山玩水,写诗作赋,还喜欢研究佛理。陈季常在龙丘住的地方叫濯锦池,宽敞华丽。他本人为人十分好客,喜欢“蓄纳声妓”,每有客人来访,就以歌舞宴客,就像现在人们招待客人进歌厅一样。可是,陈季常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每当陈季常宴客并以歌女陪酒时,柳氏就醋意大发,用木棍敲打墙壁,客人尴尬不已,只好散去。

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既不敢用伴舞,也不敢用伴唱了。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氏老家在河东,柳氏是河东人。

唐代诗圣杜甫也有“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借以暗喻陈妻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佛教经典称“狮子吼则百兽伏”,所以佛家用狮子吼来比喻佛祖讲经声震寰宇的威严。

篇8:初中历史趣味记忆例谈

一、浓缩为一句话记忆法

该记忆法就是将复杂的历史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从中提炼出要点来记忆。

例1“战国七雄”秦、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楚、燕、齐(田氏齐国)可趣味记忆为:请喊赵薇去演戏。其中,“韩赵魏三家分晋”,可趣味记忆为:喊赵薇分金。

例2世界古代史上建立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依次应为: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句话可记忆为:波亚罗拜阿奥。

例3清朝民族关系,达赖喇嘛的封号是由顺治册封的,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的设立分别发生在雍正、乾隆时,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是由康熙帝赐予的。可以用词组记忆法:顺当(顺治———达赖喇嘛),康巴(康熙帝———班禅喇嘛),样张(雍正———驻藏大臣),前言(乾隆———伊犁将军)。

例4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可依次记忆为:姨(一)婆饵(二)杀(刹)匪(吠)首。

例5中日《马关条约》包括四项内容,可归纳记作:一厂,二亿,三岛,四口。一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二亿———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三岛———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二、改编成歌谣记忆法

该记忆法就是将有关内容编成易于背诵的歌谣来记忆。

例1我国古代文字,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商朝龟甲上)———金文(商周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整理)———小篆(秦统一天下后,统一文字)———隶书(秦末狱吏程邈整理,盛行于汉朝)———楷书(盛行于唐朝)。可用首字趣味记忆为:加紧大小离开(甲金大小隶楷)。还可顺口溜记忆:甲骨文字起殷商,周代青铜铸金文,统一小篆是秦皇,隶书秦兴行于汉,楷书汉兴今通畅,连笔书写是草书,行书兼取二者长。

例2古人类文化遗址所处的阶段。可用四句诗诙谐记忆:枣园能人来,万元娃愿惊,早知尼古丁,弯指农山上。解释:枣园(早期猿人)“能人”(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能人”)来,万元(晚期猿人)娃(爪哇人)愿(元谋人)惊(北京人),早知(早期智人)尼(尼安德特人)古丁(丁村人),弯指(晚期智人)农(克罗马农人)山(山顶洞人)上。

三、化用谐音记忆法

该记忆法就是把有关历史内容转换成谐音词语来记忆。

例1《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

例2《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可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例3《马关条约》主要内容还用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四、周年大事归纳记忆法

该记忆法就是将周年的有关历史内容归纳在一起来比较记忆。

例1逢“10”的有: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240周年,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230周年,1821年拿破仑逝世190周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俄《伊塔通商章程》签订160周年,1861年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开始150周年,1871年巴黎公社140周年,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收回伊犁130周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19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华盛顿会议、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90周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局部侵华、爱迪生逝世80周年,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70周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1961年人类首次飞入太空50周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40周年,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海湾战争爆发20周年,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举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张学良逝世10周年。

篇9:趣味教学 趣味历史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兴趣 创新与探究 历史课堂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这样描述历史:“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言下之意,历史是活的,它也是有血有肉的,历史教师是可以把历史教成“活”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死”的历史变成“活”的。这对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而言,挑战巨大,以下就此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兴趣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并以此达到历史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此课题是一直困扰我多年并一直寻求突破的教学上的难题。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也遇到过不同的初高中的学生群体,我深深体会到要赋予历史教学生命力,就必须跳出传统历史教学中较为死板的简单的说教以及无趣无味的对过去的重复,应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去钻研教学,设计教法,使枯燥的历史生动化,使遥远的历史形象化,增强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师必过的一道坎

历史学科也有一项重要的教育功能,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的重要前提是兴趣,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你的一堂历史课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如何实施有特色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简言之,这就要从最基础的人文关怀做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就会得心应手。任何一门学科的教与学的主体,兴趣是最重要的前提,因为没有兴趣,必然是徒劳无功或者事倍功半,在你失去教学乐趣的同时,你也失去了你的聆听者,如果你是这样的历史教学者,注定了你也是一位失败的历史教师。所以,历史课应该是丰富的,它犹如一个人,有肢体语言,有亢奋的情绪,也有失落,它有血有肉,充满灵性。

三、谈谈我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在一节新课的导入环节,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犹如小说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它起着集中注意力、酝酿情绪、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带入情境、切入主题等重要作用。因此,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巧妙设计;或者创设情境激起想象;或者运用对比引导思维,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在文化史部分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初中历史教材中,在讲到宋元明清文化时,可以尝试着以故事性的方式导入:“我们都知道明朝航海家郑和,他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率领船队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次郑和率领船队出海后,突遇暴风雨而迷失方向,在惊慌失措时,郑和不紧不慢地拿出一样东西看了看,然后吩咐舵手向左前进。请问,郑和看到的是什么东西?”由此,用这种探究方式,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可能学生答案是多元化的,教师就可趁势引入:“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就把课本打开,我们看看郑和究竟拿出了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方式创设悬念,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师生心理上的同步,有利于教师授课时的即兴发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用有趣味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开路,创设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特别是每一具体问题的情境,诱导学生兴致盎然地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过渡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历史课的“导入”方式是可以丰富多彩的,历史老师必须深入挖掘这种方式。

2.在授课过程当中,也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适当引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谜语、对联或者典故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

这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就可以得到体现,想教好它,必须要渗透大量的中国古代相关文学知识。例如,在讲到有关三国和曹操、诸葛亮等等的相关历史时,可以依托以下一些兴趣点:《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杜甫的诗歌“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解释与分析;有关当今曹操墓的考古发现与相关的疑云,当代史诗般电影巨作《三国》中的恢弘的历史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刻画以及其介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电影情节的创意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另外还要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文学欣赏水平,使学生借助历史课,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人文修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课也具有一定的文学功能。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探求与更新,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是双赢的结果。

3.课程开始或结束时的小结也可以尽量找到学生的兴趣點

就像开篇所说的,历史是有生命的,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是一种智慧,历史语言有时也是需要活生生的、充满着感情色彩的,因此要掌握好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系列技巧。如新学期新章节的绪论课,历史教师可以考虑用悬念性结语:除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外,在结尾时,不妨展示其中一两个有趣的“片断”或者精彩的“镜头”,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究。

综上,随着新时期人们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拓展,大众传媒的发达,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创新意识的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在教学层面上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如何恰当地开发教材中的学生的兴趣点等等,是需要长期不懈地探索的,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这给历史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只要是趣味教学,就能体会到趣味历史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杨能兴:《让历史课充满情趣》,中学学科网2009(3).

[2]叶翔:《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09(10).

篇10:《趣味历史故事》

孩子竟以母亲为耻!

当一个孩子对母亲绝望,以母亲为耻辱的时候,也是他的性格突变,人生观急剧质变的时刻。没有母亲的孩子,性格是不健全的;憎恨母亲的孩子,性格是恐怖的,因为对母亲的失望,导致对世界的失望,他很有可能用暴力来摧残周边的世界,尤其是当他拥有强大的暴力手段时。

此时的秦,岌岌可危,因为它的对手——六国,都还存在着,远交近攻是秦奉行的政策,如果此刻就暴露过于凶残的面目,大家都防着你,远交的策略则无法施展。

茅焦来了,一个在秦国打工的齐国人,他说:“我是来送死的,已经死了27个,我死了,正好凑满天上28星宿。”独特的说辞打动了嬴政进一步听下去。茅焦接下来的话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大概意思就是,秦国正把统一天下作为国家目标,但是大王您却因驱逐太后背负了恶名,恐怕诸侯知道了会因此背叛秦国呀。这番话使嬴政动心了,奖赏了茅焦,停止了杀戮,接回了母亲。

然而,嬴政的心理障碍解除了吗?他真的如书上所说的“复为母子如初”吗?没有,嬴政只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暂时回到理智的状态,当时存在的敌国暂时捆住了他杀戮的手脚。嬴政为了政治蓝图,憋着,忍着。

到赵国灭亡,邯郸被攻陷的时候,军事上最大的对手对被摧毁了,嬴政不需要再憋了,所以他刻意要来视察邯郸,让十年前不能散发的情绪,在此痛快释放出来。所以,在邯郸的屠杀,只是十年前屠杀的一次延续而已。

篇11:历史教学的趣味导入

政史地组:鲁秀梅

内容摘要:历史课传统的导语设计采用复习法,新旧联系式,缺少趣味,显得平淡呆板,并且限制学生思维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师生情感互动,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我尝试了几种导入法,因势利导,教中趣导由于乐趣激发志趣,学生被动为主动,使历史课堂大放异彩。

关键词:趣味

导入

教学方法,但无定法。新课导入也是这样。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教学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巧妙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语 设计尤为重要,导语虽短,其意却深一片简短而成功的导语,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已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语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采用复习法。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创新导语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趣味导入法,愿与各位同仁商讨。

首先,教师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十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涉及导入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

一、诗词导入法

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刻意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学习《红军的长征》一课时,不妨朗诵毛泽东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盟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断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在朗读之余,不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了解,而且也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通过吟诵这些佳句隽语,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感情。

二、歌谣导入法 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利用一些相关歌谣导入,能够使学生在盎然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我讲《义和团运动》一课时,用歌谣“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倒入。解释中国人民反洋教的实质一课时,用歌谣导入,能更鲜明地表现辛亥革命的背景:“不用掐,不用算,选通不过二年半,今年诸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三、对联导入法

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引用对联,激发学生的漆思妙想,为突出主题架桥铺路。如国统区人民的困苦生活时,因用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巧妙设疑,引出国统区人民生活的背景—缺衣

(一)少食

(十).。我在讲《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节时,因用一幅对联:“五十年枷锁一旦废除,咱们翻身作主人,无数年压迫从此解放,工人齐心忙生产。”不尽如出时代特色,而且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四、时事导入

时事,就是社会上发生的,学生关心的现实事件,包括报上刊登的新闻。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包括新闻)导入,不仅赋予“古”以时代感和亲切感,而且会加深对现实事件的了解。“令”与“古”紧密相连,历史发展的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从中可以发现历史发展过程某些带规律性的道理。

例如,香港的顺利回归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我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就很恰当地把香港问题同课题主旨联系起来。说:“同学们,现在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回归祖国。大家都很想知道香港问题的由来。今天香港地区不仅包括香港本岛,还包括所谓的‘新界’。‘新界’的面积比香港岛还要大得多,它是在1898年被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走的,足其实99年。如果这次谈判成功,香港地区将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我们学完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这课后,大家就会明白香港的由来了。”

要想运用好时事导入技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用心观察、积累,善于捕捉新鲜信息,善于联想,而且还要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追求、兴趣爱好、热门话题等等。

四、历史乡情导入

家乡是学生生息养育的地方,一提起本乡本土的历史知识,学生虽未必耳熟能详,但都会倍感亲切,所以,用与乡土历史相关的知识激发乡情,导入新课,人情人理,很能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九。一八”事变,设计这样的语言:“同学们都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吧,‘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站大本营。’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是变呢?”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说起。”随后,引入课题。例如,将《中法战争》,采用战士木雕“番鬼托梁”导入新课。原来广西民间建房时有个民俗,就是雕刻一个木鬼,放在屋梁之下,自从法国侵略中国西南地区,当地人民痛恨侵略者,于是就在建屋时雕刻一个法国鬼子的形象置于梁下,叫做“番鬼托梁”。教师边展示边解说,自然导入新课,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祖辈爱憎分明的情感。以上几点最后,运用导入技能应注意几点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但无论选用何种导入法,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具有明确的木的。运用导语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增强教学效果,其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为导语而导语,不能单纯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热衷于猎奇而喧兵夺主,从而违背了既定的历史教学目标。

(2)兴趣为前提。导语要遵循和运用注意规律,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富有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要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景,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贯彻量力性要求。导入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导入要结合学生实际,切忌过深、过难 以免影响学生对新知识得接受。

(4)避免演独角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在导入重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听讲情绪,导入就失去意义。

(5)要掌握好时间。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至4分钟为宜。所以导入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如讲英国工业革命一节时,有位教师只用了一句导言:“当今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主要内容是什么?”话虽短,也能起到良好的导入效果。(6)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在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结束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可参考上一节课的结束语,使二者衔接紧密浑然一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熟悉全套中学教材,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具有全面驾驭教材的能力。

上一篇:难忘的春节作文初一600字记叙文下一篇:南京师范大学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