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2024-06-15

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精选11篇)

篇1: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XX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为加强职业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为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北京市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疾控处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的管理;感染管理科负责职业病信息报告的数据统计、业务指导、质量管理;各临床、医技医生为疑似职业病报告人,各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的职业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我院为接诊遭受职业病的劳动者的医疗机构,是疑似职业病报告单位。我院不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故不是职业病确诊报告单位。

(三)、职业病报告名单,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为准。(如:电光性眼炎、噪声性耳聋、尘肺、农药中毒、急.慢性放射病、布氏杆菌病、沼气中毒等等)

(四)、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依照国家、我市和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下列人员发生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属于报告范围:

1、直接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

2、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辅助工或同一作业场所的其他劳动者;

3、在作业场所内有职业病因素的作业岗位与一般作业岗位交叉或混杂布局的,应该包括在该作业场所内从事工作的所有劳动者;

4、参加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抢救的人员,或因事故发生中毒的其他人员。

(六)、疾控处负责组织培训临床、医技科室报卡医务人员,培训后上岗。

(七)、职业病报告卡统一使用由XX市卫生局制定的《XX市尘肺病报告卡》、《XX市职业病报告卡》和《XX市农药中毒报告卡》。

(八)、首诊医生在接诊急性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立即电话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疾控处,并在30分钟内电话上报宣武区疾控中心。

(九)、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诊断后,填写相应的职业病报告卡。填写职业病报

(十)、感染管理科负责职业病网络报告工作,职业病报告采取职业病报告卡网上直报形式,通过专用大疫情网上报。职业病上报人员经培训上岗,按要求制订《XX医院职业病报告工作守则》。

(十一)、职业病报告由感染管理科在接到临床、医技科室疑似职业病诊断报告卡后,24小时网上直报,报告后及时报告卡信息登记。职业病报告卡加盖疾控处公章后,在10个工作日内,邮寄到患者工

告卡要求及时准确,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作单位所在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省市职业病报告卡邮寄到宣武区疾控中心)

(十二)、院内如因事故或其他发生本院工作人员疑似急性职业病,除及时网络直报外,感染管理应当在发现事故后2小时内电话报告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XX区卫生监督所一科,来院流调。

(十三)、职业病报告工作,是国家统计工作的一部分,负责职业病报告的临床、医技和感染管理科应当认真执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以任何借口虚报、瞒报、漏报、拒报、伪报和篡改,不得擅自泄密、公布。

(十四)、所有上报的职业病卡由感染管理留备份并登记,备查。每月感染管理专人进行职业病卡自查。如发现漏报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补报。对其产生不良影响的,按照相关规定对当事科室进行处罚。

篇2: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一、要求参照遵守《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二、报告前首先要明确对方是否是传染源。

三、暴露后根据传播途径方式首先进行自我处理,报告感控办与医务科,同时按步骤流程做好每一环节的控制措施。

超声科

仪器质量管理制度

用0.5%洗必泰或0.5%新洁而灭擦洗污染面,禁止使用乳酸、甲醛及过氧乙酸等腐蚀仪器的化学品。(4)空气消毒:建议使用“空气净化机”。2.介入性超声室:

(1)、(2)、(3)、(4)同上。

(5)每周彻底清洁消毒1次,可使用泰或0.5%新洁而灭等。

2~3%苯酚、0.5%洗必

12、超声介入室定期消毒,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13、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用洗手液的流动水下洗手、手被污染后先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消毒。

14、发现有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情况,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15、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16、熟练掌握自我防护知识,预防锐器刺伤。

17、科室安排固定医师为科室兼职感染管理人员。医院废物分类

1、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

2、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猪块等;

3、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解剖刀、手术刀、玻璃试管等;

4、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性药物等;

5、化学性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二、耦合剂:

选用无刺激性、无致敏、无毒、不致癌、不影响皮肤色素、不腐蚀探头面材及保护层,不容解塑料外壳及胶合剂、不发生色素渗入探头内部的耦合剂。耕合剂应为中性(ph=7.0±0.5)不含金属离子或有机溶剂,加热至180℃不变质,不霉变及不生长细菌。

在介入性超声操作过程中,使用专用的密封包装灭菌耦合剂,亦可事先置入手术器械包装高压蒸汽消毒,或无菌甘油临时替代。

三、床单:

每日更换、已知为1、2类传染性疾病者,应加铺消毒床单或一次性纸床单,防止交叉感染。对极度衰弱、大小便失控、肠造瘘、膀胱造瘘、尿失禁、脓液性外漏或引流液渗漏、阴道流血的患者及婴幼儿检查时,应铺橡皮(或塑料)床单。

四、室内消毒 1.一般超声检查室:

(1)紫外线消毒可在中午或下班后进行,每天1次。[注:最佳杀菌效果为:1.=2540μm,(1.5w/m3)×1hr(最有效距离:3m),每半年检查一次紫外线消毒器具的性能。](2)擦试与打扫:每天下班前进行。

(3)污染物、污染地面消毒:发现污染物应即予清除。可

超声科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包括洗手)技术和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检查室内环境卫生要达到整齐、干净,定期进行室内通风换气。

3、各检查室每周用紫餐线灯照射消毒,消毒时间大于30分钟。

4、每一个病人使用卫生纸擦试身上的耕合剂。

5、每个病人检查完后医师应进行手消毒。

6、普通病人每天更换床单,特殊情况随时更换。

7、传染科病人或者传染性皮肤病病人做超声检查时的使用一次性床单,检查完后及时更换,同时超声检查时探头保鲜膜隔离,检查完后使用卫生纸擦试身体并归入医疗废物垃圾桶处理。

8、可能接触患者体液或者体表有其他污染物时,使用一次性床单并使用保鲜袋隔离探头,检查完后使用卫生纸擦试身体并归入医疗废物垃圾桶处理。

9、接触传染病病人,接触患者体液或者体表有其他污染时,应先洗手后消毒。

10、严格按照感染控制要求实行医用与生活废弃物分装,封闭装运感染性垃圾袋入黄我以专用塑料袋内,进行专用处置。

11、引导介入诊断及治疗的器具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戊二醛浸泡60分钟后方能使用,使用的耦合剂应消毒并保持密闭,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超声诊疗消毒规定

一、探头

1、常规探头:一般接触皮肤的控头必须要使用一次保护性手套或专用擦头套以防止交叉感染,疑肝炎、性病(外生殖器周围检查)等疾病,检查完除规范处置探头保护套(膜)外,尚应在水龙头下(探头面向下,电缆连接线在上,避免进水)以软绒沾肥皂水擦试和冲洗多次。

2、直肠、阴道内探头:每日在使用结束后清理保存。每次使用前必须先用消毒纸巾将整个探头全面擦试消毒,再加套质量可靠的消毒隔离套,用后丢入专用污物桶中。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外套破裂、脱落,要立即75%酒精消毒擦试探头2遍,肥皂水轻擦3分钟及流水冲洗2分钟,吸干后,再加套使用,直肠阴道等腔内探头所用耦合剂必须经灭菌处理。

3、食道内探头: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先按上述“试、擦、冲”过程处理,然后吸干水滴,2%戊二醛泡20分钟(消毒要求)或10小时(灭菌要求),方可提供下一患者使用。

注:超声仪器的所有探头,均禁用碘酒、有机汞或氯化高汞、有机溶剂、过氧乙酸、酸性液、碱性液等清晰。不准用加热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除极少数特殊探头可用75%酒精侵泡消毒外,其他各种探头可按产假说明声书规定消毒(如使用甲醛气体或其他气体熏蒸等)。

超声科

感染管理制度

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功能流程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污区。

二、分别设置无菌手术间及一般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三、介入诊疗操作必须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标准要求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实施关门制度。

四、严格遵守消毒制度,手术器械及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病人的用品一人一用消毒。

五、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术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术后器械及物品按要求进行处理,手术间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六、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卫生制度,每台手术后要清洁消毒,手术室内要整洁、无杂物、无死角、无尘,无血迹、无污垢,运送病人的平车手术间内固定专用,用后严格消毒,车轮每天清洁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七、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按规定使用国家医药部门审批的介入产品。导管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

八、未界定为一次性使用的器材,严格按《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并保证其功能完整。

九、手术废弃物品质量黄色医疗垃圾袋内、利器分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赵声仪器操作规范及保养

1、操作人员要熟悉超声仪器的性能、操作注意事项及保养,严格按标准化规程进行,操作完毕后对其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将其复位,清洁台面,并认真填写使用登记。

2、爱护超声诊断仪,定期检查,按规定保养,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负责人,说明情况及时联系专业人员维修或保养。

3、超声检查室要保持整洁,超声检查仪器位置要固定,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转借其他科室或个人。

4、进入超声检查定需按规定着衣、鞋、帽。

5、超声检查室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强酸、碱、腐蚀性试剂及其他无关物品。

6、超声检查室要采取双人双锁管理。进行孕期保健检查时须有双人在场并签字,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不进进行超声检查室。

7、超声探头清洁维护,为保护操作者和被检查者在超声诊疗过程中的安全,超声探头要求每日一消,遇到被检查部位皮肤。粘膜破损者,在探头接触部位覆盖保鲜膜,超声检查后应及时清除探头上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经清洗、消毒后备用。消毒剂采用消毒型医用超声耕合剂,消毒凝胶或超声探头专用消毒剂进行探头消毒,防止超声探头被腐蚀。

篇3: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三步曲”

首先,岗位专业化基础上的格局一体化。岗位专业化是医院管理迈上职业化道路的第一步,近年来各地都在下功夫,包括岗位设置的推行、准入制度的尝试等,随之也带来不少变化,医院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医院管理更像一台钟表,单个部件质量过硬基础上,整体运行和谐才有生命力。所以,越来越专、精的“分”的基础上,如何融为一体恐怕更值得思考。同为碳元素,排列顺序不同,导致金刚石与石墨的硬度有天壤之别。所以,笔者认为融合的基础是管理组织架构的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协调的高效性、办事流程的规范性,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当组织架构理顺,推进其良性运行的长效保障就要放在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上。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全面深刻的结构性改变,而是谋求一个新的更具活力且稳定持久的思想动力。

其次,干部专职化基础上的管理服务化。专职化是针对当前医院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双肩挑”现象而言的,“双肩挑”的存在应该说是推进职业化道路上的一个瓶颈。专职化是职业化的第二步,当岗位职责明确、组织架构顺畅、目标价值清晰,干部专职化才有实现的基础,所以岗位专业化为其前提。其二,应为理念的转变。传统管理人员认为“管理就是管+理”,有一定官僚思想作祟,这也是管理人员会遇到临床抵触的原因之一。其实,管理只是手段,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管理对象服务,服务才是人本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管理干部要将自己置于医院整个组织架构的底层,将“被认可、被需要”作为业绩表现,所有工作围绕临床需要、适应患者需求,看事做事、有事做事、没事想事,当传统权威被群众口碑代替,管理的魅力会就自然而然释放出来,个人也能在其中获得价值感。

篇4:加强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思考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

0引言

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基础,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管理人员职业化。才能正确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全新经济理念与格局,才能培养管理人员对职业化概念逻辑的归纳、公共政策的评价、临床技术的管理、未雨绸缪的运筹、审时度势的决策、知人善任的用人、价值环境的增值、医院文化的培育、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综合能力。医院管理职业化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性和公益性要求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

医院独特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主要表现在:医院服务对象以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因此必须使用成熟技术,要求技术服务的每个环节绝对安全可靠;病人病情千变万化,医院服务对象难以标准化,医疗过程的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越现代化,人力的投入越不能减少:医疗活动中医方处于主导地位,病人处于被动参与位置,因此医院工作尤其需要强调自觉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以道德的修养,制约、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医院生活服务融于医疗技术活动之中。多数含有治疗意义,饮食、起居有其营养学、卫生学、健康学的严格要求,从而构成了医院生活的必需服务;医院承担着科学转化为医疗效益的职责,临床医学科技成果必须应用于临床之后才能真正得以验证,由知识形态产品转化为物化成果;医院在为社会提供服务实践中,已经与防保、福利、科教、药政、物价、保险、财政、环保等部门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社会诸多结构中的互动实体等。医院行为总是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上至政府、下到社区,每一个病人及与病人相关的人均可对医院行为从不同的侧面作出评价。由此可见,医院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处理协调好这些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这使当前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的非职业化模式难以胜任,因此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势在必行。

2实践性与创新性要求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

医院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证性科学。新世纪的医院管理者面对改革与观念的碰撞、利益的冲突、法制的建立、经济的求衡等诸多问题。中国的卫生改革要求医院管理者在创新的实践中加速培养其政治、机遇、代价、风险及危机意识,注意把握其领导方法的客观性、动态性和条件性,不断增强其超前预见、洞察规律、把握局势、适时决策的应变能力等。由此可见,面对医院管理的实践性与创新性要求,当前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的非职业化模式难以胜任,中国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势在必行。

3医院管理中、长期目标的有效实现要求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

医院的管理战略和中、长期目标,要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和长时间的制定、运行、实现的过程。经营战略的制定兼顾医院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其经营方向的确定和执行同样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正的、不断完善的、长时间的过程。这种医院远景目标的战略动态非静止性,确定了医院经营管理的系统工程性,医院管理人员是其战略规划的设计师和战略执行者。为医院管理中、长期目标的有效实现,医院管理人员要广泛收集并组织相关信息。对国家的政策法令要认真分析,对社会政治经济大事在今后三年、五年、十年以至更长时间段对医院经营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要科学预测,对本行业高新技术动态要了如指掌,要能够回答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并依据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对各种可选择方向进行检验选定。面对医院管理这一瞬息万变、循环往复的能动过程,只有职业化的医院管理人员才能真正保证在位行使管理职能所必须具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生命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对医学领域将产生主导作用,高技术成果纷纷向医学领域渗透,推动医学理论与实践取得更大突破。知识经济时代的医学发展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基础医学中,个体基因组织学处于前沿,使遗传病与基因病变有可能得以早期确诊:在临床诊断方面,基因组织分析被广泛应用,多种生物制剂大量廉价生产,对肿瘤、艾滋病等多种疑难病症的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从发展方向看,医学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分子水平,从多角度阐明人体生理病理及其诊疗的微观机制,医学科技正进一步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心理、社会疾病列入常规防治规范,中西医的结合及整体综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并深化其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等科学的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21世纪是全球经济时代,在医疗卫生领域,面对医院组织呈现的既分工明细又交叉综合的管理特征,全球经济与知识经济对医院管理人员的概念、技术、协作、政策、商业、控制等六种能力的综合结构提出了特殊要求,这使当前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的非职业化模式难以胜任。由此可见,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与格局,面对中国进入WTO,我国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职业化,中国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推动医院职业化进程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考虑:

4.1教育是实现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根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社会科学、技术、管理、教育“四大支柱”的“底基”,同样也是实现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根本。人的知识、智力、觉悟无一不源自于良好的教育。

4.2培育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意识”:想要焕发中国文化特色,培育树立起中国的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意识理念,最重要、最好的管理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激活、调动人的心智,启发、培育人的意识。职业化意识就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就是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就是充满爱心的钢性原则与柔性策略的溶合,就是一种比财富、权势、知识、艺术、天才更加珍贵的人生追求,就是人世间局部个体对整个人类所担负的责任。

4.3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教育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教育将进一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新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由补课式、应急性培训向系统化、规范化与标准化教育转变,严格考核准入制度,为促进新世纪我国医院管理职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4医院管理职业化教育的多途径拓展:面对我国约90%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在岗卫生管理人员,要尽快实现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就必须正视中国国情,在医院管理人员职业教育系统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责任学习、素质学习、自主学习、科学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念,拓展医院管理职业的多途径教育:一是高等学校学历教育;二是任职资格培训:三是续职资格培训:四是晋升资格培训;五是领导素能培训;六是职业精英培养。

4.5综合能力培养是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教育的重点: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教育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全新经济理念与格局,对其概念逻辑的归纳、公共政策的评价、临床技术的管理、未雨绸缪的运筹、审时度势的决策、知人善任的用人、价值环境的增值、医院文化的培育、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应是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教育的重点。

篇5:医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总则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二、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九条的规定,特制定法定代表人目标管理制度。

三、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健康”的原则,使各职能部门、科室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四、本制度规定从院长到各科室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医院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五、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质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一、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法定代表人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医院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院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4、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5、根据“三同时”原则,医院在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亲自参加医院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7、对本医院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医院分管职业健康的领导、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医院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2、根据医院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3、制订医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4、直接领导本医院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医院职业健康管理档案。

5、组织对全医院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危害法规、职业危害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6、经常检查全医院和有关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7、经常听取各部门、各科室、安全技术人员、职工关于职业健康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8、对医院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三、医院技术部门的职责

1、对各科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2、对本医院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四、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

1、协助领导小组推动医院开展职业健康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教育。

3、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4、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5、组织和协助有关科室制订制度、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院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7、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8、负责建立医院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五、放射科主任职责

在院长领导的指导下工作,具体职责:

1、把医院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2、组织对本科室职工的职业健康培训、教育,防护用品使用。

3、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违规工作。

4、定期组织本科范围的检查,对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二、职业性危害防治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0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我院院内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我院职业性危害由院职业危害防护委员会负责。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积极组织有放射性物质、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的科室和该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制定相关的防护法规,并监督执行。注重日常监督工作,严格依法执行。监督工作要抓源头和重点,做好职业危害严重科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科室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好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各有关科室应配备专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科室的职业病防护工作。

(三)、落实工作场所后,由有关科室提出配备防护设备计划,交医工部,由医工部负责(基建办、后勤部及院感科协助)配备有关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保证其正常使用、维护。

(四)、对有职业性危害的科室病理科、放射科、检验科、口腔科等实行环境监测,每年一次,记录备案。由医工部与院感科具体负责,院职业病防护委员会督查。如有不合格应及时报告院职业病防护委员会并提出整改意见。监测合格方可使用。

(五)、定期对有职业性危害的工作人员实行健康体检。如经复检仍不合格者,应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待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由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各科室职业卫生管理员协助管理。体检报告由院感科审查留档。

(六)、如遇职业性危害突发事件,由该科主任或护士长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和医工部,应在10分钟内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遇节、假日及夜间报院值班),保卫处协助指挥有关人员撤离,并立即报永定区监督所。具体处理按上级要求解决。事故处理后要有书面报告呈院职业病防护委员会。

(七)、各科室防护用品应规范使用,如有损毁立即修复,确保我院医务人员的安全。

(八)、凡各科室开展新技术时,有涉及到放射、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的,需向院职业病防护委员会申报,否则引起不良后果,由该科室负责。

(九)、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应尽的义务

1、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

2、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义务。

3、遵守用人科室职业的义务。

4、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的义务。

5、按规定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义务。

6、遵守操作规程的义务。

三、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依法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使工作人员应该树立预防职业危害、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传白大衣,戴手套,操作完毕后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穿隔离衣和鞋套。

2、操作过程中,手套发生破损应洗手更换手套。

3、如果进行可能发生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医务人员除了戴手套口罩外还应戴防护眼镜。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病人的标本应放置于坚固的防漏容器内,防止在收集运送过程中漏出。

(三)、依法组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四)、向工作人员提供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五)、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六)、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报告制度。

四、医院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人员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职业危害防护管理工作,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一)、科室指定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交疾控处备案。

(二)、科室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病分级培训。

(三)、对以下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人员,科室需提前2个月向疾控处提出申请,经疾控处审核后可进科室工作学习:

1、新分配人员;

2、新来进修人员;

3、实习生、研究生;

4、其他需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人员。

(四)、科室配合相关科室安排工作人员体检

1、科室配合院感科安排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体检;

2、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岗中体检;

3、离开有毒有害物质岗位时应进行离岗体检;

4、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安排应急体检。

(五)、职业健康档案由院感科保管,并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给个人进行复印。

(六)、培训

1、疾控处安排协调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培训内容应简而精,针对性强,应包括职业病有关的法律、法规,职业危害人员应享有的权利,针对职业特点的防治常识和医院职业病防护的有关规定。

2、相关科室主任负责按照疾控处的要求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每次培训要有记录:有签到,有影象资料,有讲课原稿。

五、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医院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制定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1、医院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和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健康保护。

2、医院与放射科的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3、医院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医院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医院在科室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各有关部门提供需要公布的内容。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5、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的以及告知本人。员工离开医院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医院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6、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7、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六、职业安全防护应急预案

1、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办在做好信息报告的同时,要启动预案响应措施,立即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营救受伤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医院运行;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2、应急救援

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情况需要,调度人员、资源对病人进行救治、支援;适当情形请求地方政府启动社会应急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3、后期处置 ①、恢复与重建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后续救治、医院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对于重点部位和特殊区域,要认真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实施。②、调查与评估

篇6:医院管理人才职业化培养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医院管理人才在医院营运商的职能和作用,相关管理人才的从业资格也就成为了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现象,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于医院的正规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加速,我国各地区对于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院等卫生服务行业在自身经营管理上加大投入,对于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显而易见的是,那些不具备相应资格的医护人员就不应当从事相关工作,也只有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医院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得到认可。

篇7: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本报讯:为了搞好平安医院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武威职业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制定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完善医院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化解各类医患矛盾,努力形成平安医院建设长效机制。

医院制定了《安全保卫工作规范》、《重点部门安全防范制度》、《院内巡逻管理制度》和《监控室工作制度》等保卫管理制度,并组织安全工作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学习培训,落实各项内部安全保卫措施。医院采取设立内部监控设施、在醒目位置张贴防盗、防骗温馨提示和工作人员在患者就诊时主动告知患者保管好个人财务等群防措施,防止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财产及人生安全的意外发生。

医院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管理人员与岗位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等相关制度,每年对全院职工进行两次消防安全培训,进行防御火灾和扑救火灾现场演练,做到全院职工人人都会使用消防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正确报火警和能扑救初起火灾,同时还利用宣传栏和张贴图画等方法宣传防火灭火知识。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全院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消防器材及时更换,确保消防器材的安全性。规定科室不得私接私用电器,指定控烟巡查员,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医院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等紧急处置预案。对毒麻药品制定了相应管理办法,设立专人、专柜、专账、专册、专用处方的“五专”管理措施。

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严肃纪律。严肃查处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典型案件,充分发挥警示作用。

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坚决反对一切邪教组织。坚持正面引导,调动和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提高队伍素质。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人人参与活动,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整改提高,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上来。

篇8:中国医院职业化管理发展战略

1医院职业化管理的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具有系统的管理知识基础

医院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理论, 它不仅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而且还涉及心理学、法学、计算机学等方面, 而职业化管理队伍是卫生管理或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或以上学历人员, 具备了良好的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卫生法学等专业知识基础。依据管理学学科基础, 能以更为独特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 主动改善自身的管理素质, 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管理决策有管理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能优化管理效果, 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1.2 整体化的管理理念

医院职业化管理通过对医院整体资源的整合, 形成了最佳的整体管理效应, 是现代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职业化管理队伍具备了多层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 融合了先进的管理思想, 能从整体出发, 重视科学管理和管理知识的持续更新, 从而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整体化的管理意识、群体结构优化的观念, 有利于医院的系统管理, 使管理者在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能重视经济效益, 注重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1.1.3 专职从事管理

与专家型的管理者相比, 职业化管理者没有从事医疗工作的负担, 能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 有较多的时间与各部门进行沟通联系, 并从中激发对管理工作的热爱, 从而实现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2 劣势

1.2.1 缺乏医学知识

目前, 我国医院的职业化管理者大部分是毕业于卫生管理或公共管理专业, 侧重于学习管理知识和技能, 普遍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由于大多数的职业化管理者对医学知识都只是略懂皮毛, 所以他们在从事医院管理工作时, 不能使管理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 更难以系统地运用各种综合知识, 从而导致其在管理或决策上会出现盲点。

1.2.2 缺乏相应的职业化管理队伍保障制度

首先, 缺乏独立的卫生管理职称系列。没有与医院管理者相对应的职称系列, 则表示放弃临床工作的医院管理者会失去职业保障, 缺乏职业安全感, 导致职业化管理队伍的不稳定。其次, 管理者的待遇得不到保障。薪酬是体现管理者自身价值的表现之一, 待遇得不到保障, 会直接影响其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再次, 缺乏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医院管理涉及内容广泛, 考核形式与标准难以掌握, 某些指标难以进行量化考核, 也没注重管理能力的考察,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院职业化管理的发展。

1.3 机会

1.3.1 政府的政策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 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中国2001~2015 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中也指出:“建设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掌握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职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 年要达到全国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率过到95%, 持证上岗率达到90%。自2001 年开始, 新上岗的管理人员必须达到任职资格。”这些政策的提出, 给中国医院职业化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许多新的机会。

1.3.2 新教育观的导向

美国及其它国家研究证明, 在结构、人员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医院管理模式可以提高50%的效益[2]。因此, 当今医院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医疗, 更应重视管理。在新的教育观下, 我国目前已有几十所卫生管理教育机构, 培养了一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培养更侧重于现代医院管理知识与基本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同时医院管理的“整体观”、“科学管理理念”、“创新理念”等符合了时代的要求, 在医院管理的实际操作中能充分发挥作用, 这也为医院管理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机会。

1.4 威胁

1.4.1 意识威胁

我国医院受传统意识误区的影响, 只重视医学专业技术人才, 并以医学专业能力作为选拔医院管理者的重要条件, 而不注重其管理能力和领导素质。一些医院管理者对职业化管理的认识不足, 会产生“业余做管理”、“院长当副业”等现象;对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不足, 致使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过度重视医疗或自身认识的局限, 致使医院不重视引进职业化的管理人才。同时, 职业化管理理论和理念与现有医院专家型管理者的经验性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受医院现有供需矛盾的影响, 有的医院也不愿意接收专业的管理人才,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职业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1.4.2 法律缺失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院职业化管理首先要建立一支职业化的管理队伍, 但目前我国职业化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同时, 我国还没有涉及医院管理职业化的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职业化管理队伍在任职条件、准入机制、专业学历、职称待遇、考核奖惩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种法律层面上的缺失。

2我国医院职业化管理的发展战略

2.1 SO战略:利用机会, 发挥优势

2.1.1 推行职业化的医院管理模式

把医院职业化管理纳入战略发展规划, 利用职业化管理的优势, 结合国家的政策支撑, 推行职业化的医院管理模式。一是通过大力发展卫生管理专业教育以及加强经营管理专业培训, 建立职业化管理的后备人才库来专门从事管理;二是培养高素质的医院职业化管理人才, 这是医院管理成功的关键, 同时也是医院中高层管理的需要;三是促进职业化管理者在院内的上下级之间进行纵向流动, 并鼓励各医院院长之间的横向流动, 以增进交流、学习与互相提高;四是成立医院管理公司来聚集医院管理的精英与人才, 它通过“管理软件”来整合现有的医院资源, 并对医院现有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监管, 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3]。

2.1.2 在新教育观下, 发挥职业化优势, 强化科学管理和创新

科学管理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之一, 不仅可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还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在新教育观下, 职业化管理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重视学习管理知识和总结实际管理经验的同时, 使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使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相结合, 实现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能力的核心[4]。针对目前医院专家型管理者主要凭借经验管理、缺乏创新的现状, 在利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 应大力推动医院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理念、营销方式、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走职业化管理创新的道路。

2.2 ST战略:发挥优势, 规避威胁

2.2.1 树立医院职业化管理的观念

医院职业化管理是随着医院发展、医疗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而出现的。它涉及到人们观念的更新、心理接受能力的调整等问题。因此需要树立职业化管理观念, 克服“重医疗轻管理”的思想, 全面推进医院职业化管理。首先领导要转变观念, 大力引进职业化管理人才, 充分发挥职业化管理人员的优势, 加速推进医院管理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其次要加强宣传医院的职业化管理, 使人们正确认识到职业化管理对管理者自身的职业生涯及医院的发展都有重大作用, 从而有利于明确职业化管理的内涵, 促进管理者注重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医院职业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2.2.2 健全法律体系

加速立法, 不仅有利于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 还为管理者获得终生的职业管理、实施职业化管理队伍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保证, 同时这也是适应医院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我国仍存在立法滞后、法律不健全的现象, 为适应WTO及医院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应加速立法, 使我国的医院职业化管理尽早走上有法可依的道路。如规定凡进必考制度, 建立有效的职业化管理进入体系, 保证职业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卫生管理行业的目标责任制, 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而把管理能力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 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等等。通过制定法律法规, 可对医院管理职业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法制化管理, 使得医院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认定、岗位责任、职业化人员的培养等均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以吸引和稳定人才, 促进医院职业化管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3 WO战略:利用机会, 克服劣势

2.3.1 不仅强调管理知识, 还重视医学知识

医院主要从事医疗工作, 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 还要重视社会效益, 以避免医疗纠纷, 缓和现今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根据这一点, 医院职业化管理队伍应强调管理与医学的有机结合。所以管理者在注重提高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要加强基本医学知识的总体了解与系统掌握, 如强化自身医学知识的学习, 由部分专家及一线医护人员组成医学专业智囊团, 或按各职能科室的需求比例设置部分的专家型管理者作为参谋, 以便在实际的管理中综合运用好各种知识来处理复杂的管理问题, 让医院职业化管理队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3.2 健全职业化管理保障制度

首先要建立独立的卫生管理职称系列。把管理能力、管理业绩、管理水平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 并细化卫生管理的评定和晋升标准, 为医院职业化管理者提供制度性保障。其次要建立体现管理者价值的薪酬体系, 使管理者的薪酬与其管理岗位相适应;同时要建立管理者的退任安置制度。根据管理者任期的绩效确定其退任后的待遇, 使管理者有职业安全感[5]。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尽量把考核内容分解为量化指标, 较难量化的指标则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并注重管理者能力和素质等关键指标的考核, 可设立学分或等级考核及完整科学的评价监督体系, 同时把考核结果与奖惩相结合。

2.4 WT战略:减轻劣势, 回避威胁

2.4.1 工作轮换和继续学习相结合

加强医院职业化管理者的工作轮换机制建设。可根据管理者的学历层次、管理工作水平以及在管理岗位的任职年限等, 实行各医院间、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轮换机制。让职业化管理者能参与到医院各职能部门的实际工作当中, 以熟悉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和了解其工作方法,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继续学习是职业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职业化管理者应主动自觉地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基本的医学知识, 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提高专业技能, 并通过与医学专家、一线医护人员以及同行管理者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来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2.4.2 营造医院职业化管理的氛围

目前由于我国医院职业化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医院仍然存在着重医疗轻管理的现象, 所以, 应重视医院管理职业化的环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营造尊重医院职业化管理者的良好氛围, 引导全社会关注职业化管理者, 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形成全社会支持医院职业化管理的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各媒体、网络等舆论工具来开展医院职业化管理的宣传舆论工作, 努力营造有利于职业化管理的社会舆论氛围, 从而对医院职业化管理创造一种宽松的舆论氛围, 推进职业化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文强, 傅华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 2004, (03) :138~140.

[2]陈南升, 张创成.部队医院管理职业化必要性的思考[J].福建医药杂志, 2003, (03) :189~190.

[3]尚文娟, 任仕泉.论职业化医院管理及其新型模式——医院管理公司[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04) :196~199.

篇9: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完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分析我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及完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结果:促进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提高了医院对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我院的职业卫生服务能力。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涉及到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及国家制定的政策、法规能否贯彻执行,为放射类职业病的危害与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行政执法依据和证据。

【关键词】放射;人员;健康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8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49-01

前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介入、CT、伽玛刀等大量新型放射设备及技术的应用,大大扩展了接受职业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队伍[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在20万人左右,其中70%~80%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放射诊断、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2]。长期小剂量照射对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结合我院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1.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况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制度之一,其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包括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个人剂量监测、防护知识培训等内容。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掌握健康损害的程度;为职业病危害治理效果评价和行政执法提供依据[3]。它有利于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及权益,减少自身经济和社会负担。

南充市中心医院是集医疗服务、康复保健、急救、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开展的放射诊疗项目有放射治疗、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院每两年组织一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将体检结果、个人剂量监測结果纳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并且不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促使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目前,我院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预防保健科负责。根据卫生部2007年6月3日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我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了职业健康体检、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及健康教育、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等。

2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近几年医院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也开展了的形式多样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但是收到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相关责任领导不重视放射卫生防护,导致放射防护的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二是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缺乏,健康防护的意识淡薄。

2.2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缺失、监测结果缺乏准确性

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是健康监护、防护效果评价及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由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放射防护科进行个人剂量的监测,每3个月将个人剂量元件送检一次,监测报告结果全部存档,每年累计剂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对于每次监测报告结果中剂量较高者,都会进行追踪调查,明确原因。目前发现导致个人剂量监测缺乏科学性、准确性的原因有:一是科室负责人对个人剂量监测不够重视,管理监督力度不强;二是放射工作人员不按要求佩戴,或者故意不佩戴;三是个人剂量元件不及时更换,或者操作完毕后将佩戴个人剂量元件的工作服遗留在机房,严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3职业健康体检落实不到位

职业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在于了解和评价健康状况,保证其心理及体能足以胜任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工作,避免导致危害工作和公众安全和健康的误操作,同时累积基础的健康资料[4]。近几年,根据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率在80%以上[2],但仍存在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体检项目检查不全的情况。我院体检中心是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职业病体检机构。有规定数量的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职业卫生医师,拥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并且依据2011年1月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体检项目,但是因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意识薄弱,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能很好的完成职业健康体检,主要表现在部分检查项目漏检或者故意不检。

2.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不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权益的重要资料,我院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即科学又严格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对放射防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相对比较欠缺,导致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3进一步完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3.1加强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5]。针对我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意识。

3.1.1对医院管理工作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通过法律、法规的培训及法制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认识到放射防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职业病的防重于治,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只有提高认识,才能采取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病的健康管理。

3.1.2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

长期的、低剂量的接触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神经衰弱样症状、皮肤损伤、心电图异常、外周血异常、细胞遗传学损伤等[6]。低剂量电离辐射所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已经纳入了我院日常工作,采取印刷宣传材料、口头宣传及咨询、组织举办讲座等形式,认真宣传国家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时告知劳动者有关职业病知识及其防护知识,使放射工作人员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并在工作中做好防护的有效措施。增强了放射工作人员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3.2将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放射工作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需要相关责任领导重视关心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管理。我院成立了放射防护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并且将管理工作作为我院目标管理纳入科室目标的考核,充分调动科室领导和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还是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职业健康教育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来不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3.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是远期的、缓慢的,将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规范管理,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危害的继续蔓延,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后期治疗、休假等待遇提供可靠依据[7]。依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保存期限为终生保存,更好的维护了放射工作人员的权益。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是一个长期持久的系统工作,在做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最新的、最前沿的放射防护知识,并对每一位放射工作人员统一编号,实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以解决纸质档案及手工统计下保存和查阅不便的问题,更高效、准确的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4小结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性大的管理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对放射工作人员、医院及社会的稳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我院作为川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更应该开拓创新、立足标本兼治,建立起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白光.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辐射危害和个人剂量监测[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5,29(4):171.

[2]傅颖华,杜维霞,孙全富,等.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及其问题[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1):44-45

[3]陈尔东,刘长安,李小娟,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概述[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2):209-211

[4]白光.关于放射工作人员医学监督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辐射卫生,2002,11(1):48-50

[5]李新鸾.加强健康教育保障职业健康人群[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22(10):51

[6]钱小莲,方慧莲.医用放射人员的职业照射及對健康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0,28(4):374-376

篇10:医院管理职业化误区的思考论文

一个优秀的医院管理者不仅有良好的经济头脑,还有高超的管理技巧,而传统的管理者身上恰好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策略[1],因此,很难适应现在医院经营运作模式的要求。同时由于人们对医院人员的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对医院管理职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对于医院管理职业化培训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环境等已经完善,现在缺乏的就是医院管理职业化人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的生存,就必须重视医院管理职业化,只有不断的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为实现社会效益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篇11: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摘要】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对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相关内涵和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专业定位不清、专职化阻力大、制度化规范缺失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大复合型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医院管理队伍专职化发展,推动医院管理队伍制度化建设,发挥卫生管理专业人员作用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卫生管理

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水平与医院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医院管理队伍构成庞杂,专业化程度和专职化程度不高,相关制度缺失,非职业化现象突出。与此同时,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医改的深入,医院管理对医院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特别是院长职业化引起了决策者的重视。出台的《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对公立医院领导人员选育管用各个环节作出制度安排,标志着向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医院管理队伍并非仅限于领导人员,管理职业化也并非仅包含专职化。科学完整地界定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内涵,系统全面梳理和破解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调动和维护整个医院管理队伍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医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内涵

所谓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徐[1]认为,职业化指任职者必须全日制从业,并且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景琳[2]认为,医院院长职业化指把医院管理作为一项终身职业,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吴明岐[3]认为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是指整个医院管理队伍,包括决策、参谋、执行三个层面的全体从业人员,具备与其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体系、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并且通过相关考核或职业认定,专业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过程。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包括两个内涵。一是基本内涵:包含专业化、专职化、制度化三个维度。专业化,即管理人员要掌握现代医院管理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基础,能够胜任医院管理的综合要求和特殊要求。专职化,即管理人员必须是专职或以主要精力从事医院管理。制度化,即明确管理人员选育管用等与职业化建设相关的制度,包括从业资格、职称序列、考核、晋升、薪酬待遇等,能够为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发展内涵:指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就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而言,职业化的发展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优化管理人员的职业资质,追求“人事相宜”、“人岗匹配”;二是保持管理人员的职业体能,达到“胜任愉快”;三是开发管理人员的职业意识,聚焦“创造绩效”、“追求卓越”;四是修养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立足“适应市场”、“服务群众”.

二、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的相关问题

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的呼吁和相关研究持续了二十年,相关学术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部分医院也进行了职业化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国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专业化定位不清。在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中,一直存在着专业化定位不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何平衡医学和管理专业背景的权重上,直接反映到管理人员的选育管用上。过去,受制于“重技术轻管理”思维的影响,医院管理普遍被认为是一个“万金油”职业,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从事。不能胜任专技工作的人员往往被安置到管理岗位,限制了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凭借“医而优则仕”,一些专技骨干和专家,也纷纷走上管理和领导岗位。由于专业化定位不清,导致医院管理队伍存在着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失衡的情况。特别是医院管理队伍的高层和中层,以专技人员为主,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医学背景丰富而管理专业理论和技能欠缺。加之在职管理培训和医院管理继续教育制度得不到保障和落实,医院管理实践普遍存在着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水平低。2.专职化阻力大。崔德行对山东省82名二级以上医院院长的调查显示,66.2%的专家型领导人员为“双肩挑”[4]。周志楠对郑州市223名中层管理干部的调查显示,57.4%的受访者不愿意专职从事医院管理工作[5]。作为技术权威走上管理和领导岗位的管理人员,一方面受益于“医而优则仕”这种干部选拔制度,另一方面又要防范领导干部任期制和交流轮岗不畅带来的职业机会成本,即院长任期满后而尚未退休,无处妥善安置,最终的归宿还是临床。为了将这种职业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多数人并不愿意完全脱离临床,以免专业技术生疏和荒废。薪酬收入也是阻碍专职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级别的专技岗位人员薪酬要比同级别的管理岗位人员高50%-300%,甚至更多。临床出身的管理人员,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更倾向于双肩挑而不愿脱离专技工作而专职从事管理工作。职称系列缺失也是影响医院管理专职化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职称系列里,目前无全国统一的.医院管理相关职称类别。医院管理人员只能挂靠与本职工作不相干的医学系列、政工系列、经济系列等职称系列,或者出现无职称可晋升的尴尬局面。3.制度化规范缺失。西方的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较好,与完善的相关制度建设有着重要关系[1,6]。首先建立了完善的医院管理教育培训体系,如MHA、MBA和MPA等高级管理学位,为各类医院输送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其次,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人员选拔聘用制度,如美国的私立医院中董事会与首席执行官的委托—代理关系。再次,拥有与之匹配的相关配套制度,如绩效考评和薪酬制度,等等。目前,我国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制度建设仍在探索起步阶段,制度化规范不足。《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首次为公立医院领导人员职业化建设提供了制度规范依据,是一个重要的探索。但它将改革对象限定为领导人员,占主体的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没有予以规范。此外,该办法的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缺如,如公立医院领导人员职业化培训办法,考核评价办法,交流制度,年薪制和退出安置办法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推动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的思考和建议

1.加大复合型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医院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交叉边缘学科,它涉及到卫生管理学、医学基础、卫生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理论,也涉及到计划、组织、协调等实际应用技能。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无管理理论支撑的传统经验管理和不结合医院实际的教条式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孟开对某医科大学9所附属医院的799名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最受欢迎的两种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模式是医学专业毕业生(54.6%)和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33.1%)经过岗位锻炼,最终成为医院管理专家或职业化院长。可见复合型管理人才深受欢迎。鉴于我国医院管理的历史特点和现状,培养复合型医院管理人才,不宜完全斩断专技人员进入管理岗位通道。对拥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专技人员,如果热爱并愿意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应持真诚欢迎的态度。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也要做好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要为两类人才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发展道路,运用岗位锻炼、轮转或轮岗、竞争上岗等手段,保证培养质量,以适应现代医院管理需要。2.推动医院管理队伍专职化发展。建立医院管理人员选拔和准入机制,明确医院管理任职条件、准入资格。医院管理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卫生管理专业学历或接受过医院管理专业系统培训,或者虽不具有卫生管理专业学历,但热爱医院管理工作,并通过医院管理专业考试或考核认定程序的人员。同时,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是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原则上不允许“双肩挑”的现象存在。对于“双肩挑”人员,原则上不再保留,本着自愿原则,做好管理岗位和专技岗位的分流。3.建立健全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制度建设。从医院管理队伍选育管用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建设。首先,扩大医院管理职业化队伍范围,既重视医院领导人员特别是院长这个“领头雁”的作用,更要重视整个医院管理队伍的作用。建议在以后的政策制定中,将整个医院管理队伍予以整体纳入。其次,建立医院管理职称系列,扫除管理队伍职业生涯通道的障碍。北京、江苏等省市试点的卫生管理职称考评实践,调动了广大医院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医院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为全国卫生管理职称系列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再次,完善医院管理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议仿效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医院管理人员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卫生政策环境和医院管理环境。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可借鉴目标管理(MBO)、平衡记分卡(BSC)、关键绩效指标(KPI)和360°考评等考评工具进行科学化绩效考核,全方位考核医院管理岗位的责任和工作绩效。医院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投入,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应得到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并获得合理的回报。4.发挥卫生管理专业人员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卫生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每年,数以千计的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了医院管理岗位,充实和壮大了医院管理队伍,注入了一支职业化的力量。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系统接受了医学基础、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的还接受过一定时间的临床见习和行政实习,是一支复合型的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有较好的底子,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给予锻炼和培养。目前,我国也形成了卫生管理、MPH、MBA和MPA等各种形式的在职学历教育,非管理专业的医院管理人员,通过完成在职学习,也是卫生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程度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也能够为医院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张光鹏,郭岩.从中美两国医院院长任职资格的差异探索医院管理“职业化”途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7(04):249-251.

[2]景琳,张瑞华,罗友晖,等.中医医院院长职业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6(07):14-16.

[3]吴鸣崎.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5(05):17-18.

[4]崔德行.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5]周志楠.郑州市公立医院管理队伍现状及职业化认知现状调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上一篇:关于心理征文的通知下一篇:兰州中考物理备考建议及中考物理分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