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

2024-06-16

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精选6篇)

篇1: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电动机)等五个子系统组成。

2、系统必须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①变换(加工、处理)功能;②传递(移动、输送)功能;③储存(保持、积蓄、记录)功能。

3的变换、调整功能,可将接口分成四种:1)零接口;2)无源接口;3)有源接口;4)智能接口。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通常有:机电互补法、结合(融合)法和结合法。

5擦、低惯量、高强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

6、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如采用滚珠丝杠副、滚动导向支承、动(静)压导向支承等。

2如用加预紧的方法提高滚珠丝杠副和滚动导轨副的传动和支承刚度;采用大扭矩、宽调速的直流或交流伺服电机直接与丝杠螺母副连接以减少中间传动机构;丝杠的支承设计中采用两端轴向预紧或预拉伸支承结构等。

3的等效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

5如选用复合材料等来提高刚度和强度,减轻重量、缩小体积使结构紧密化,以确保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高速化和高可靠性化。

篇2: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

一维转台设计说明书

目 录

课程设计的目的1 《机电一体化》设计任务及设计参数1

一、系统总体改造方案的确定2

二、工作台旋转机械部分的改进2

三、工作台升降机械部分改进6

四、最佳方案8

五、其他机械部分改进8

六、控制部分方案设计11 小

结14 参考文献14

设计过程

课程设计的目的

1)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设计掌握几种典型传动元件与导向元件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与选用原则。齿轮同步带减速装置、蜗杆副、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等。

3)通过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掌握常用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选择方法与控制驱动方式,学会选用典型的位移速度传感器;如交流、步进伺服进给系统,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直线光栅等。

4)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一些典型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思路;如控制系统选用原则、CPU选择、存储器扩展、I/O接口扩展、A/D与D/A配置、键盘与显示电路设计等,以及控制系统的管理软件、伺服电机的控制软件等。

5)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并初步树立“系统设计”的思路。6)锻炼提高学生应用手册和标准、查阅文献资料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设计参数

设计名称

转台的机电一体化设计。

设计任务 机械部分

说明该机构的工作原理、传动支撑方式、导向方式、预紧方式等;若有必要,可在提供的CAD图中按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进行修改。设计限位装置(如接近开关的安装支座)控制部分

该装置由两台异步电动机驱动,其中一台电机控制工作台在90度范围内往复旋转,另一台电机控制工作台上的托辊转动,完成工件输入、停止和输出的动作。要求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或PLC、或单片机完成上述动作的控制。

提交的设计文件 设计说明书(A4)。相关电气参数 3.1电机

Y系列(IP44)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380V、50Hz).型号:

Y801-2

额定功率/kW:

0.75

铁心长度/mm:

气隙长度/mm:

0.3

定子外径/mm:

120

定子内径/mm:

定子线规nc-dc:

1-0.63

每槽线数:

并联支路数:

绕组型式:

单层交叉

节距:

1~9/2~10/18~11

槽数Z1/Z2:

18/16

转动惯量/(kg·m^2):

0.00075

质量/kg:

PLC(参考)FX2N-32MR-001 电源电压220V AC 输出电压 220V AC

一、系统总体改造方案的确定

我这次课程设计主要针对旋转工作台机械部分的改造。将原方案中的由原来的通过电机带动涡轮蜗杆转动是工作台旋转,由液压缸伸缩控制工作台升降;改成由液压缸升降工作台使与工作台固定的轴在特制的套筒按一定的轨迹移动,已达到旋转特定角度且上升到指定高度的目的;工作台上升高度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液压缸的电磁阀控制。这样不仅简化了转台整体结构,降低加工制造成本,而且提高了旋转角度的定位精度。

工作台传送工件由电机通过减速器和联轴器带动限力式辊轴的转动,辊轴间通过链条连接,已达到传送工件的目的,而工件的位置则由挡板控制。

二、工作台旋转机械部分的改进

1、原方案(图一)

图一

该方案的工作过程:电动机正转经联轴器带动蜗杆涡轮使工作转台旋转,当转到后,电动机停转,电动机反转时,工作转台回到原来的位置。分析不合理处:

A、该方案中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不合理。在工作中电机需频繁启动,很容易使电机损坏。

B、电动机与蜗杆直接用联轴器连接不合理。首先,三相异步电机转速都较快,而转台只需转半圈,则需要较大传动比的涡轮蜗杆,结构过大,明显不适合用在此处。其次,若工作过程中发生卡死故障,由于电动机与蜗杆直接用联轴器连接,很可能导致烧坏电机并且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C、轴承端没有挡油环,不利于润滑 改进方案

(1)针对A处改进方案 槽轮机构

该方案与方案一的类似,不同之处为联轴器后面加上了一个槽轮机构(图三),由槽轮带动涡轮蜗杆转动,从而转动工作台。其工作原理为拨销盘以不变的转速旋转,拨销转过2时,槽轮转过相邻两槽间的夹角为2,在拨销转过其余的部分时,即2(),槽轮静止不动,直到拨销进入下一个槽内,又重复以上循环,这样就将拨销盘的连续运动变为槽轮的间歇运动。

图二

图三 槽轮传动机构分析:

采用槽轮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转速迅速,从动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转过的较大的角度,传动效率高,槽轮单位时间内与静止时间比值相等,由于槽轮的角速度不是常数,转速的开始和结束有一定大小的速度,从而产生了冲击,采用锁紧弧和定位弧定位,其定位精度不是很高,与方案一相比,避免了电机的频繁启动,直选首先设置好时间节拍即可,保护了电机的及电路,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频率。将三相异步电机换成液压马达,因为液压马达时将液压转换成机械能,不会因频繁启动而烧坏。

在电机与联轴器间增加一个离合器,当工作台达到指定位置时,松开离合器。而电机可以连续工作。

蜗形凸轮传动机构

蜗形凸轮传动机构

1、转盘

2、滚子

3、蜗形凸轮)

图四、针对B处改进方案

①对于速度较快问题,可以在电机和联轴器之间加上减速器,降低输入轴速度。

②而为防止卡死时电机损坏,我们可以将刚性销连接改成安全销连接,其结构如下图。原理当输出轴扭矩过大时,安全销会自动切断,已达到保护电机的效果。还可以在电动机后加一个带传动机构,当发生卡死时,带轮会出现打滑。

原方案

改进后

对比分析:

与前两种方案相比,只是在联轴器的后面加上一个蜗形凸轮传动机构,就能得到如下特点:(1)能得到任意转位时间和静止时间之比,其工作时间系数K比槽轮机构小;(2)能实现转盘所要求的各种运动规律;(3)与槽轮机构相比,能够用于工作位数较多的设备上,而且不需要加入其它的传动机构;(4)在一般情况下,凸轮棱边的定位精度已满足要求,而不需要其它定位装置;(5)有足够的刚度和韧性、装拆方便;而不足之处为成本较高,与前两种方案相比,造价是最昂贵的,其效果也是最好的,避免了电机的频繁启停,保护了电路和电机,更加安全可靠。

三、工作台升降机械部分改进

1、原方案(图七)

图七

工作原理:

液压缸工作使工作台上升,直至超过挡板后,电动机的启动带动涡轮蜗杆,使工作台旋转,该方案用液压缸与驱动工作台上升,太复杂且液压缸精度要求高,造价昂贵,工作效率不高,耗能大,转动部分采用电动机带动涡轮蜗杆,从而使工作台旋转,较复杂且涡轮蜗杆造价高,不经济。

2、改进方案一的设计(图八)

图八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

液压缸工作使杆支撑工作太上升,到曲槽刚好到达工作台高于挡板,杆沿曲槽上升旋转到曲槽顶时,刚好旋转。与原方案相比:

都用了液压缸,但缺少了电动机带动涡轮蜗杆使工作台旋转,用曲槽代替,结构简单,节约成本,相比第一种方案好。

改进方案二设计(图九)

此方案的工作原理:丝杆轴的旋转可使其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使支撑杆伸张和收缩,从而使工作台的上下移动。

图九

方案比较:

与前两种方案相比较,用丝杆代替液压缸,结构简单,节约成本,操作方便。综合考虑:

第三种方案最经济,前两种方案都用了液压缸,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好,液压缸精度高,但效率很低,成本不经济。第三种方案升降部分用丝杆轴的旋转,旋转部分用电机带动涡轮蜗杆,从而地使工作台旋转,没方案二的旋转部分经济,但整体考虑,方案三比方案二更好。

四、最佳方案

将工作台的旋转和升降设计成由一个系统控制如图,工作原理:当液压缸上升时,工作台带动轴上升,而轴由于被限制在套筒中,只能按照套筒上所开的槽的轨迹移动。套筒上的槽形轨道是螺旋上升且只旋转90度。这样不仅简化了系统结构,减少成本;而且满足旋转精度。

五、其他机械部分改进

1、润滑密封

原方案中轴的轴承部分(图十)

图十

分析:

该方案轴承的下端没有挡油环,故润滑脂很容易漏出来,且会有杂质进入润滑脂中影响软化效果。

改进后的方案(图十一)

图十一

对比分析:

改进后,下端面加挡油环,润滑时将润滑油滴入轴承,影响轴承的运转和寿命,左端增加了一个隙缝密封,在密封隙里加入润滑脂,在提高密封效果的同时防止了杂质进入轴承,以免损坏轴承。

2、导轨部分(图十二)

图十二

分析:

该方案沟槽内部不方便能润滑,且旋转是摩擦较大。加工业不经济,所以得改进。改进后的方案(图十三)

图十三

分析对比:

与原方案相比,导轨槽位V型槽,可储存润滑剂,加工方便,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降低了摩擦阻力,方向精度高,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工艺性好。升降导轨的设计

考虑到工作台是竖直方向移动,所以,选用闭式矩形导轨或燕尾槽式导轨,由于这里对导向精度没有较高要求,我这里选择闭式矩形导轨如图

闭式矩形导轨

传送部分机械改进

原方案

有三相异步电动机通过减速机构再带动辊筒转动,使工件达到指定位置,有挡板定位。如图

这个方案中有挡板定位不够精确,并且会对挡板产生较大冲击力,当工件到达挡板后电机还会转动,使辊筒与工件之间则会产生较大摩擦力。改进方案

将辊筒用限力式辊筒,当工件到达挡板后,电机转动但辊筒外表面不会转动。

六、控制部分方案设计 工件传送控制

工件传送只需控制电机正反转即可,采用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控制原理:

当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1后,电源相通过热继电器FR的动断接点、停止按钮SB3的动断接点、正转启动按钮SB1的动合接点、反转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正转交流接触器线圈KM1,使正转接触器KM1带电而动作,其主触头闭合使电动机正向转动运行,并通过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自保持运行。反转启动过程与上面相似,只是接触器KM2动作后,调换了两根电源线U、W相(即改变电源相序),从而达到反转目的。

互锁原理 :

接触器KM1和KM2的主触头决不允许同时闭合,否则造成两相电源短路事故。为了保证一个接触器得电动作时,另一个接触器不能得电动作,以避免电源的相间短路,就在正转控制电路中串接了反转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而在反转控制电路中串接了正转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当接触器KM1得电动作时,串在反转控制电路中的KM1的常闭触头分断,切断了反转控制电路,保证了KM1主触头闭合时,KM2的主触头不能闭合。同样,当接触器KM2得电动作时,KM2的常闭触头分断,切断了正转控制电路,可靠地避免了两相电源短路事故的发生。这种在一个接触器得电动作时,通过其常闭辅助触头使另一个接触器不能得电动作的作用叫联锁(或互锁)。实现联锁作用的常闭触头称为联锁触头(或互锁触头)。工作台升降和旋转控制

工作台升降和旋转采用三位四通电磁阀控制液压回路,如图

工作原理:

当有压力油进入时,回油路的单向阀被打开,压力油进入工作液压缸。但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Y型)处于中位或液压泵停止供油时,两个液控单向阀把工作液压缸内的油液密封在里面,使液压缸停止在该位置上被锁住。(如果工作液压缸和液控单向阀都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回路也能使执行元件保持长期锁紧状态)。

在图示位置时,由于Y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处于中位,A、B、T口连通,P口不向工作液压缸供油,保持压力,缸两腔连通。此时,液压泵输出油液经溢流阀流回油箱,因无控制油液作用,液控单向阀A,B关闭,液压缸两腔均不能进排油,于是,活塞被双向锁紧。要使活塞向上运动,则需使换向阀1DT通电,左位接入系统,压力油经液控单向阀A进入液压缸,同时也进入液控单向阀B的控制油口K,打开阀B,使液压缸右腔回油经阀B及换向阀流回油箱,同时工作液压缸活塞向右运动。当换向阀右位接通,液控单向阀B开启,压力油打开阀A的控制口K,工作液压缸向下行,回油经阀A和换向阀T口流回油箱。

当工件在工作台上定位后,液压缸上升带动工作台旋转上升,当转到90度后,可以通过液压缸控制工作台高度。工件加工完后,液压缸回油带动工作台下降且旋转。

全自动控制方案

在按加工需要工作台首尾两端各安装一个传感器脉冲开关SB1、SB2和导轨上下各安装一个传感器脉冲开关SB3、SB4,且每个开关均有手动控制装置。用PLC控制,其接线图如图

图中接触器KM1控制电机正转;接触器KM2控制电机反转;接触器KM3控制三位四通电磁阀左位得电,即液压缸上升;接触器KM4控制三位四通电磁阀右位得电,即液压缸下降。

工作原理:

按下启动按钮SB1,线圈KM1得电,KM1主触头闭合,电机正转;当工件接触到工作台尾端传感器,SB2闭合,延时1秒,线圈KM2得电,KM2主触头闭合,电磁阀左位得电,液压缸上升;当导轨滑块接触导轨上端传感器,SB3闭合,延时50秒,等待工件加工后,线圈KM3得电,KM3主触头闭合,电磁阀右位得电,液压缸下降;当导轨滑块接触导轨下端传感器,SB4闭合,延时一秒,线圈KM4得电,KM4主触头闭合,电机反转;当工件接触到工作台首端传感器,SB5闭合,延时5秒,返回前面操作。其梯形图如图

小 结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涉及了大学课程里的大部分知识,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巩固和实际的操作,强化训练了我们的学科融合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技术总体思想,初步了解到了设计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方法,培养了一个机电工程师应具备的思维能力。在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无法体会的东西。学习实践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为自己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提高,掌握新概念、新技术、将来才能成为机电一体化的复合人才。参考文献

张建民等,机电一体会系统设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王信义,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机械设计委员会,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

徐灏.机械设计手册(3).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理工出版社,2004

篇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传感器,发展趋势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认识

日本在1971年提出一个新的英文集成名词“Mechatronics”词首Mecha取自Mechanics(机械学),词尾tronics取自Electronics(电子学)。我国经常译为机电一体化或机械电子学。在1981年德国工程师协会,德国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协会共同组成的精密工程技术专家组提出的“关于大学精密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议书”中,把精密工程技术定义为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术。它包括机械(含液压,气动及微机械),电工与电子,光学等技术及其组合,其核心为精密工程技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形式下,相对于专门型人才来说,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中国,我们认为机械发展新阶段是机电一体化阶段。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过程

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动力部分由一般电动机演变为控制电动机,里程碑式地引入了电子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代替人完成机器的检测与控制等工作。在知识经济中体现了制造业高科技化,促进了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它是一种用于机电产品最优设计的方法学。它包括4个基本学科:电气、机械、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如图1所示。

机电一体化系统和多学科系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它们的组成要素,而在于这些组成要素设计的次序。一直以来,多学科系统设计使用一种按学科顺序设计的方法。比如,机电系统的设计一般通过以机械设计开始的三个步骤完成。当机械设计完成后,设计电源和微电子系统,接着是控制算法的设计及其实施。按学科顺序设计的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对整个过程中各个点的固定设计导致新的限制,这种限制源于对这些点的设计,而且会传递到下一个学科点的设计。使用并行方法进行预先设计可以使产品更具协同性。它补充了信息系统以指导设计,这种指导贯穿于设计的各个阶段,而不只是预先设计阶段,从而使之更加综合。在将机械,电气及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以设计制造产品和过程时,需要进行协同。最终产品的功能应大于其各部分功能之和。如果没有协同组合的话,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的性能特征是很难实现的,机电一体化的关键要素如图2。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在物理系统中使用信息系统的结果。物理系统包括机械系统,计算机系统,执行器,传感器和实时接口。机电一体化系统不只是机电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用来把能量从动力大的一边(通常是机械的一边),转换到动力小的一边(通常是电气和计算机的一边)。上图中的机械系统不仅包括机械零部件,还可能包括流体,气动,热,声,化学及其它学科。传感技术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以适应对特殊监测应用解决方案不断增长的需要。

2.1 机电一体化中的集成设计问题

由于机电一体化方法内在的并行性,或同时性工程,所以样机试制阶段的建模与仿真很重要。因为模型来自于各学科的综合应用。所以应用一种可视化的编程软件是很重要的。这样就涉及到了框图,流程图,状态转换图和波特图。机电一体化是一种设计哲学,其产品或设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们内部的智能,这是将执行器,传感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组合设计实现的。系统的集成是通过硬件(部件)和软件(信息处理)的联合实现的。硬件集成是将机电一体化系统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的,将传感器,执行器和微处理器融入到机械系统中,软件集成主要基于高级控制功能在设计时应首先分析客户要求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环境。在制作时应考虑了解客户,市场分析,优化性能,生命周期性能,质量,可靠性和销售。

2.2 机电一体化关键要素

(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括信息传输的所有方面,从信号处理到控制系统到分析技术。信息系统结合了以下四种学科:通讯系统,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和数值计算方法。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建模,仿真,自动控制和用于优化的数字方法。(2)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工程学是在19世纪晚期产生的学科,认为在低阶系统(三阶或三阶以下)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特征方程的根和劳思(Routh)判据,这是一个很好的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工具。(3)最优化:就是先确认最优轨迹,最优轨迹是根据系统的要求即约束条件确定的,然后设计控制系统,在设计控制系统的时候应使系统的各参数最终满足控制要求,使误差最小化,或者说使目标函数的扰动最小化,可用最优化过程反复迭代公式(Pk+1=Pk+τ·S k)这里k是迭代次数,S k是P空间内的探索方向,τ是该方向上的探索步长空间内的探索步长,当P值不能再改进时这个过程结束,此时为最优化。(4)机械系统:机械系统考虑力作用下物体的特性。这样的系统按其性质可分为刚性的,可变形的和可流动的。大多数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的刚体系统,都依赖于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5)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由两个分支组成:电源系统和通讯系统。通讯系统以低能量的电信号形式在各点之间传输信息。诸如信息存储,处理和交换是通信系统的常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的这个领域也称电子学。另一方面,电源系统用来在各点之间有效的传递大量的电能,而不是信息,例如: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 传感器和变换器

仪器仪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传感器是与仪器仪表紧密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其作用是为特定工业过程提供收集不同信息的机制。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过程检测以及工况评价方面,为用计算机系统对制造作业作较高级的监控提供便利,可应用于过程前,过程中及过程后。有时,传感器可以将一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决策分析的可用信号。智能系统用传感器来监测由环境变化影响的特定场合,然后通过校正动作对其控制。

实际上在所有的应用中,传感器是将各种现实世界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可定义为:传感器是一种把被测物理量转换成输出信号的装置。因此传感器也可以称为变换器,应用范围广泛,甚至可以用于分辨那些人类感官无法觉察到的环境变化。它们作为一次元件,连续的将变化着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也就是说,传感装置检测被测量,并将其转换成系统可接受形式的信号,通常为电信号。整个系统的最大准确度由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其内部噪声干扰所决定。在测控系统中,任何参数的变化,不论是在被测量中还是在信号修整中,都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准确度。传感器和变换器是现代控制系统(电,光,机械或流体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和变换器选用的程度取决于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复杂程度。要构成一个复杂控制系统,测量装置必须能够满足快速,灵敏和精确的要求。随着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感器的体积也不断的小型化,并通常将多个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合固定在一起。传感器的分类:根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形式,电源,工作模式以及被测变量可将传感器分为以下两大类。模拟传感器:模拟是指连续的,不中断的一系列事件。典型的模拟传感器的输出与被测变量是成正比例的,输出信号以连续方式变化,根据其幅值取得信息,通常其输出要经过A/D转换后输到计算机。数字传感器:数字是指一系列离散的事件,各个事件前后分开,如果传感器的逻辑电平输出是数字的,则称其为数字传感器。数字传感器有着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的特点,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相连时不需要任何转换器。

4 A/D,D/A转换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主机输入数据或向外部发布命令,都是通过接口及输入输出通道进行的,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装置称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这些通道是联系主机与被控对象的纽带和桥梁。生产对象的各种模拟信号,不能直接输入计算机,而要经过模/数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输入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同样,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得到的数字信号,也不可能直接作用与被控对象。而要经过数/模转变成模拟信号,才能输出到被控对象。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将模拟量即连续量转换为数字量以便于计算机进行存储,计算和处理。由于绝大多数物理量都是模拟量。因而数据采集系统不但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系统,而且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其工作原理是作为系统输入的物理量(压力,温度,湿度,位置等),首先由传感器变成点信号,然后送到放大器和滤波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比较微弱,放大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放大到适当的大小。以利于进一步处理。滤波器的作用是消除干扰信号。然后,信号送到模拟多路开关,它在计算机的控制作用下对各个模拟通道进行分时处理,将各通道信号接到后面的采样保持电路和A/D转换器。采样保持电路在规定的时刻对送来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并在A/D转换期间保持被采样的电压不发生变化。A/D转换器在保持时间内完成模/数转换后将数字量送到计算机。采样保持电路及A/D转换的定时和控制信号均由计算机产生。计算机对A/D转换器送来的各路数字量进行各种处理计算,然后用分时方法将处理结果送到各路D/A转换器变成模拟信号去完成各种模拟控制。有时为了提高速度和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不用模拟多路转换开关,而是每条通道用一个A/D转换器。

4.1 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环节。如没有传感器对生产过程的原始参数进行精确可靠的测量,那么无论是信号转换,信息处理,或数据的显示与控制,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没有精确可靠的传感器就没有精确可靠的测量系统。

4.2 A/D转换器的原理

经过多路转换开关和采样/保持的模拟量必须被变成数字量才能送入计算机。完成这一转换任务的器件叫做模拟/数字转换器,简称A/D转换器。如图4是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原理图。由图4可以看出,由N位寄存器,N位D/A转换器、比较器以及控制逻辑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当启动信号作用后,时钟信号在控制逻辑作用下,首先使寄存器的DN-1=1,N位寄存器的数字量一方面作为输出用,另一方面,经D/A转换器转换成模拟量Vx后,送到比较器,在比较器中与被转换的模拟量Vx进行比较,控制逻辑根据比较器的输出进行判断。若Vx≥Vc,则保留这一位;若Vx<Vc,则DN-1=0。DN-1位比较完毕后,再对下一位DN-2进行比较,使DN-2=1,与上一位DN-1一道进入D/A转换器,转换后再进入比较器,与Vx进行比较,……,如此一位一位地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位D0比较完毕为止。此时,N位寄存器中的数字量即为Vx所对应的数字量。一个N位的A/D转换器只需比较N次,即可得到结果,而计数式A/D转换器,则需要比较2N-1次。因此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速度比较快,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4.3 D/A转换器的原理

D/A转换器的作用是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由二进制译码控制的电流叠加电路。通常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精密的电压基准;模拟二进制数字电压(或电流)开关;产生二进制权电流或权电压的精密电阻网络;提供电压或电流输出相加的运算放大器。其原理如图5为倒T型电阻D/A转换器。其输出电压表达式很容易用基准电流和响应的倍数表示出来。与权电流型的D/A转换器相比,倒T型电阻D/A转换器具有电路简单、转换速度快的优点,但其转换误差较大。在实际的D/A转换器中,开关S是电子式的模拟开关。为了减小转换误差,开关必须具有导通电阻小,截止电阻大的特点。

5 机电一体化综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客房需求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环境。解决问题的复杂技术系统往往是一个具有数字或模拟形式并由复杂软件支持其硬件的机械、电子、液压和热动力部件的结合体。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使用传感器从技术环境中收集数据和信息。接下来的一步就是使用建模和描述方法的完善形式,以一种集成的方式来涵盖这个系统的所有子任务。这包括在初始阶段对子系统间必要接口的有效描述。数据经过处理和解释转化为执行器的动作。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中,有必要在不同的专家组之间协调知识和需要的信息。并行工程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以特殊方式融合的一种设计方法。传统设计和制造间的障碍得以排除。

6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6.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6.2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6.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6.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6.5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6.6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7 结束语

篇4:论机电一体化设计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计;PLC提升机;电控技术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山机械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1.1电子控制系统实现机械自检

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它可以有效的进行对于机械设备的自我检测,这也成为了它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势。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工程机械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动态化的监控模式,并且基于此能够更为合理的对工程机械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对于工程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事故能够提前预知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电子控制系统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功能,那就是当设备运行时,可以对其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控,这些部分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系统以及相应的电子系统。这一监控系统主要存在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监控和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相应的报警系统。

1.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提高了作业的精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矿采产业的等级也随之上升,这就给矿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施工工艺的实施如果还只是停留在人为操作之上是不能适应其发展的,不仅如此,如果只是利用相关的仪器对其进行检测的话,需要多次反复检测,这就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对于人力以及物力也有着较大的消耗。因此,实现对于作业精度以及检测及时性的提高势在必行。而机电一体化可以进行对于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适应了发展的需要。首先,机电一体技术能够实现对于作业模式的设定,使之形成一定的作业顺序以及作业标准,并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矿采作业的精确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保证。不仅如此,因为相关的机械自动作业能够同参数的调整来实现对于施工精度的提高,而对于精度的设定过程是开放的,这样一来,就能够进行高精度持续作业的实现。

1.3机电一体化可以降低作业的能源消耗

传统的施工操作中,进行对于工作输出功率的调整都是人为的。但是这种调整往往过于僵化,且精确程度不高。它仅仅是做出简单的换挡以及变换转速的操作,这为进行对于能源消耗的控制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受到的制约较多。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厂商采取的措施是:引入相应的电子控制技术,并基于此实现对于挖掘机工作效率的有效降低,这样一来,在工作中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燃油使用的效率。因此,机电一体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于能源消耗的降低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且效果明显。

2.基于PLC技术的矿井交流提升机电控系统

2.1电路组成结构

对于基于PLC技术的矿井交流提升机电控系统而言,其电路主要是由5部分组成的,分别是高压主电路、主控PLC电路、提升行程检测与显示电路、提升速度检测以及提升信号电路,其中,高压主电路包含了高压换向器、电动机、启动柜、动力制动电源等。

2.2系统的工作过程

首先,是由井口或者井底通过信号通信电路对开车信号进行发出,这样一来,就具备了相应的开车条件。然后由司机将制动手柄向前推离紧闸位置。主电动机松闸。司机将主令控制器的操作手柄推向正向(或反向)极端位置,这样一来,主控PLC通过对高压换向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程序控制而首先得电,同时将高压信号送入到主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之中,主电动机接入全部转子电阻启动,然后再对8段电阻进行依次切除,这样就能够对自动加速进行有效的实现。交流提升机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当主动机转动时,旋转编码器也随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动,并输出2列a/b相脉冲,然后再将之接入到主控PLC的高速计数器HSC0的a/b相脉冲输入端,由主控PLC根据a/b脉冲的相位关系。这样一来,就可以对提升行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计算,并将之有效显示出来。

3.PLC在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PLC提升机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环节,对于这些重要环节要加强注意,下面对其进行简要阐述。

①安全回路通过连锁功能能够对提升机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一旦出现不正常的工作状态,PLC就会输出断电信号,从而使得安全回路运行的指示灯熄灭,这样一来,提升机就会进行相应的安全制动。对于安全回路而言,它是由多个触点与开关共同完成安全保护工作的,主要有主令控制器手柄零位连锁触电、工作闸制动手柄连锁触点、测速回路断线监视继电器KV的动合触点、过速保护继电器动合触点、常速保护继电器动合触点、高压油过压辅助动合触点、制动油过压输出动断触点、过卷开关松绳保护开关、闸瓦磨损保护开关、调绳开关调绳闭锁贿赂触电等触电、元件等。

②开车前的准备条件:在开车之前,需要满足相应的准备条件,才能进行开车。首先,要将制动手柄至全抱闸位置,并使得主令控制器处于中间位置,即接通状态。同时,主回路和辅助回路送电。

③停车:当达到停车点之时,换向开关就会被撞开,使得工作闸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并对工作制动进行有效的自动实现。除此之外,对于提升机的控制而言,只能选择反向运转,这样一来,就能够对自动换向进行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殷际英.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论文

班级:数控姓名:潘万顺学号:081841191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要和发展背景。综述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为机电系的一名学生,将来工作学习都会以机电为主,所以必须掌握好各种机电的专业知识。我会本着认真的态度对待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我对电动机的认识。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引言

篇6: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含机电、机设方向)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机电工程系 2012年11月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 第一部分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后必须进行毕业实习,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到生产一线实习、调研,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同时撰写实习总结报告,所有毕业生都必须参加毕业实习。

一、毕业实习的目的: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直接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实习,巩固并加深学生对己学过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入实践、勤奋钻研的良好作风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生产、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适应岗位、增长应用能力,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下一阶段的毕业设计收集必要的资料,做好技术、知识、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因此,《毕业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过渡阶段,学生必须重视并认真对待该过程的每个环节,仔细处理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以便顺利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任务。

二、实习单位的选择: 《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单位的选择应充分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生应优先选择技术较先进的企业进行实习。可到通用机械厂、通用电子电器厂或纺机厂、纺织厂,也可选择机电企业或机电公司等生产或经营单位。并根据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毕业设计大纲中选题原则的要求确定设计课题(课题在任务书中选定或自选)。

三、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一)毕业实习的内容:

1、了解实习单位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车间分布、主要设备的型号、结构、功能。

2、了解常见机械加工设备(特别是数控等自动化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其电控、液控装置与控制原理。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各类零件设计、加工、装配的方法。

4、了解典型零件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5、了解工厂常用CAD/CAM软件。

6、掌握机电设备(含纺机)的结构组成、控制方法、常规维护内容,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7、了解工厂产品加工全过程,掌握工艺实施内容和方法。

8、了解工厂设备管理情况,了解工厂各道工序设备的型号、数量,保养周期,易损件(齿轮、皮辊等)备用量等。

9、在可能的情况下参与工厂技术改造(购置新型设备选型、改造机器中的机构、改造控制电路等),了解旧设备的缺点,了解新设备的优点。

10、搜集毕业设计的资料,为毕业设计和答辩做准备。

(二)毕业实习的要求:

在毕业生实习和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自觉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认真参加实习。

2、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师傅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对待实习的每一个 环节,尽量做到比较全面的实习。

3、实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脏、积极参加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4、实习结束完成实习总结报告,系统地总结实习中的收获、体会。交实习日记和毕业实习报告各一份给指导教师。

5、毕业设计结束时,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与实习指导教师在设计任务书上签署意见。

四、时间安排:

1、毕业实习时间不少于10周。

2、毕业设计时间不少于5周。

五、组织与联系:

1、学生一旦联系好实习单位要立即汇报工厂、车间、厂况、地理位置、交通、联系电话、休息日等情况。

2、学生按地区就近联络,并推选一名代表负责,学生应尽量加强交流。

3、实习、设计情况原则上每月汇报一次,可以发邮件或电话汇报。

4、机电工程系电话:(0515—88583939,88583938,88583940)。

由于学生的实习、设计是分散进行的,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学生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尤为重要,希望予以重视。第二部分毕业设计

一、毕业设计的性质和任务

毕业设计是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与考察,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检验,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毕业设计指导书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而编写。

毕业设计在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及完成了毕业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毕业设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深入生产一线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

毕业设计选题主要面向企业,可以面向机械厂、自动化设备厂、纺机厂及其它相关企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自生产实际,尽可能结合上述工厂的生产实际,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为工厂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是含有机械、电气控制等方面的课题,也可以是机械为主,电为辅的课题,也可以是电控为主,机械为辅的课题,也可以结合自已预就业的工作,根据自已所从事的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的技术,给合理论与实际写成论文。毕业设计选题要考虑完整性,要有适当的工作量。

毕业设计的课题由学生根据本人实践实习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可自主选题,自主选题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查认可。课题也可以由指导教师给定。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推荐范围:

1、设计、工艺类:

1、设计一台简单的机器。

2、设计一台复杂机构的一个或几个机构。1-

3、设计一个控制系统。

4、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分析类:

1、分析进口设备。2-

2、分析国产新设备。技术改造类:

1、改进一台机器的一部分。3-

2、更新设备规划。

4、论文类:

1、结合预就业工作进行工艺、设备的技术分析。4-

2、机电设备的营销方面论文。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1、设计、工艺类:

1、设计一台简单的机器(如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写一本设计说明书,说明所设计机器的用途,机构组成,参数选择,设计计算,使用注意事项,设计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参考资料。绘制总装配图和部件装配图及部分零件图。

2、设计一复杂机器的一个或几个机构(如数控机床换刀机械手的设计)。写一本设计说明书,说明所设计的机构是何型号?何种机器上的何机构,功用是什么?机构的组成,设计方法,设计计算过程,以及参考资料。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3、设计一个控制系统(如立体智能车库的控制系统设计)。

写一本设计说明书,说明用途,控制原理,设计计算过程,参考资料。绘制控制原理框图和电路图。

4、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如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写一本设计说明书,说明所设计工艺路线、夹具的组成,设计方法,设计计算过程,以及参考资料。

编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绘制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2、分析类:

1、分析进口设备。

写分析资料:进口设备的生产国、公司、型号、,进口设备的用途,进口设备的组成,进口设备的特点,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值得国内同类型及其设计时借鉴的部分。绘制进口设备的机构传动图,电路控制图。2-

2、分析国产新设备。

写分析资料:设备型号,类型,用途,与旧设备相比有何改进,新设备的机构组成,特点,还存在什么问题?

绘制国产新设备的传动图,关键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装配图,电路控制图。

3、技术改造类:

1、改进一台机器的一部分。

写一本说明书,写机器的型号、用途、组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案,改进的部分,改进后的成效。

画改进后的部件装配和零件图,画改进前后的电路控制图。3-

2、更新设备规划。

写一本说明资料,说明工厂原设备,生产产量和质量情况,更新设备的资金来源,数目,估计未来生产的品种,数量。选新设备的过程,新设备的型号,数量,特点,主要参数等。绘制新工厂或车间的机台布置图,电路步线图。

4、论文类:

1、设备分析与维护

论文要在对设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文章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如分析机构,应有机构运动简图,要进行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分析,对设备维护部分要有结构分析及采取相关措施。

2、产品工艺。

论文对产品规格,生产工艺,所用设备要叙述完整,产品的优点,存在问题,市场前景要论述清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求

1、文字简练,通畅,分析清楚,逻辑性强。

2、论据充分,计算准确,使用公式正确,有据可查。

3、详略关系处理得当。设计所依据的原理可以略写,理论方面不作进一步发挥,但涉及的具体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须详细叙述清楚。

4、书写工整,层次清楚,图样规范,标准。

5、论文撰写的页数一般要求不少于25页,并附相关的图纸。

6、要注明数据、结论的出处及参考文献,并列出参考文献目录。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结构形式。题目:

目录:一般采用2-3级,应根据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决定。

3、概述:主要简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规模情况,还要求写200-300字的摘要。

4、主体内容:方案总体选型与设计计算。包括系统方框图,机械,电气原理图,各单元的设计,简述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工作条件,给定参数,理论公式及详细的计算步骤,计算结果(这是说明书的主要部分)。

5、方案、经验:有的课题需进行调试和试验,应对所需设备,方案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6、结论:包括对本设计的客观评价,设计特点,存在问题的改进意见等。最后,对指导老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感谢。

7、参考文献:含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年等。具体格式要求参见《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要求》(附件一)。

七、毕业设计的程序:

1、选题

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学生应尽量结合毕业实习工作实际选题,填好学生毕业设计选题表(附件二)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填写好毕业设计任务书(附件三)。

2、开题:

学生填好开题报告(附件四)(包括毕业设计方案(或论文提纲)应达到的目标,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途径、方法、写作进度的具体安排等),当面交给指导教师检查,指导教师对是否同意开题提出具体意见,开题报告见表。

3、初稿检查

学生将写好的论文初稿或初步设计交给指导老师审阅,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4、论文设计完善

学生将写好的论文二稿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5、论文定稿 学生将写好的论文正稿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提出定稿意见。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情况记录表(附件五)。

八、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1、答辩前学生应认真、细致作好准备,认真编写答辩提纲,整理好有关资料,从容自如地参加答辩。

2、毕业答辩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表现、工作能力及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评语,提出是否准其答辩的意见。

答辩组老师审阅论文,讨论并记录论文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答辩程序:

1)学生自述:介绍自已后简述设计课题的目的、要求、设计方案的主要特点、分析和计算的主要依据和结论,该设计的实用价值和意义,设计过程中的体会及存在的不足等。时间15分钟左右。

2)答辩组老师提问:时间15分钟左右。答辩组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答辩情况作必要的记录,作为评议毕业设计成绩的依据。

九、组织与联系

1、学生一旦联系好实习单位要立即汇报工厂、车间、厂况、地理位置、交通、联系电话、休息日等情况。

2、学生按地区就近联络,并推选一名代表负责,学生应尽量加强交流。

3、机电工程系电话:(0515—88583939,88583938,88583940)。

由于学生的实习、设计是分散进行的,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学生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尤为重要,希望予以重视。

十、上交文件

1、实习日记;

2、实习总结报告(离校前班级统一领实习报告本发给学生);

3、实习鉴定(由实习单位评定,注意要加盖单位章);

学生毕业设计选题表、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书、毕业论文、过程检查表。

十一、补充说明

学生在实习期间应积极参与单位的技术改造工作,设计课题若被工厂准备采用,应请工厂出具证明,答辩时带回。机电工程系

2012年11月

附件一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3号宋体加粗)标题(2号黑体加粗)

——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x x x(作者名3号楷体)

(3号黑体)

班级

x x x

(3号楷体)专业 所在系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2 年12月17日至2013年6月16日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要求

1、封面:使用统一封面样式;

2、标题:要求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0字;

3、目录:

4、摘要:简要概括设计(论文)的观点和主要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外文摘要在250个实词左右。

5、关键词:3—5个

6、引言或绪论;

7、正文:按章节层次排布,正文中的图和表按章编号置于相应位置;

8、结论;

9、参考文献:

列出10篇以上的参考文献或论文所在网站,格式如下: ①著作: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 ②论文:作者、论文篇名、刊号、年、卷(期)、页码;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小4号字,采用A4纸小4号字由计算机打印装订成册,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还需提供相应的程序设计清单及软盘,特殊版面的设计可另行装订。

附件二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表 所在系

姓名

专业

选题 类型

规定题目

自拟题目

题目

本设计(论文)产生背景及相关目标要点(>300字)

已有的准备工作:

参考资料: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2012年12月17日

附件三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2年12月21日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联系方式

指导 教师

职称

工作 单位

联系方式: 电话及E-mail

设计(论文)题目:

任务、目的与要求:

参考资料:

进度安排:

自 2012年12月 17日起至2012年6月16日止,共计20周。具体安排如下:

1、调研、搜集资料,论文提纲或设计方案确定 2012年12月17日—2012年12月26日

2、完成论文初稿或初步设计,通过第二次检查

2012年12月27日—2013年1月20日

3、修改并完善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第三次检查,定稿、装订

2013年5月3日

4、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审核,准备答辩

2013年6月16日

5、其他

教研室审核

系审核

附件四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2012 ——2013学年 机电系专业 学号 姓名 专业 企业导师 学校导师

开题日期

2012 年 12月26日 填表日期

2012年 12月26 日 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工作方案 其他 参考文献

附件五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情况记录表 学生姓名学号所在系专业(班级)题目:指导老师 检查指导顺序

检查指导内容

检查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检查指导 日期

第一次

(开题检查)

检查学生的设计开题方案或论文提纲,并对是否同意开题提出意见

第二次

(初稿检查)

审阅学生论文初稿或初步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次(论文设计 完善)

审阅学生完成的设计(论文)对二稿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第四次(正稿核定)

审核学生的设计(论文)正稿,提出定稿意见

附件六

盐城纺院社会实践考核表 姓名

班级

实践单位(基地)

实践活动时间

实践课题

指导教师

姓名

工作单位

学历

专业

专业技术职务

社会实践报告(由学生填写): 学生(签名)年月日 评语

实践情况

出勤情况

实践态度

实践能力

实践效果

实 践 单 位 意 见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实践单位(章)年月日

成绩

指导教师

毕业生回校答辩期间应提交的材料 实习

实习周记与实习总结报告 社会实践考核表

记载每天所做的工作及收获、体会。写于《实训(实习)日记》中。

将实习日记进行整理,总结实习期间的表现、过程、获取的知识,形成的能力。《社会实践考核表》由企业导师填写、签名、请单位加盖公章。

论 文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表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开题报告书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情况记录表 论文(设计资料)

指导教师需写出意见。

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填写。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审阅。由指导教师填写,学生保管。打印论文、图纸、磁盘。

就 业

上一篇:药械科库房管理制度下一篇:介绍信存根怎么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