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分层走班方案

2024-06-16

初中分层走班方案(通用8篇)

篇1:初中分层走班方案

灌涨初中九年级“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探究

特定的历史,造就特定的校情。“学校要想办出特色,取得社会的认可,必须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汲取先进的办学思想”,柴校长说,“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县局更具体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做到新课程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然改变全年级几百名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做一样练习’的做法,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基于这样的一种思路,根据我校潜能生较多的实际情况,又充分考虑到我校面临的中招升入省、市示范类高中学生数的压力。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开始酝酿试行一种学生可以挑老师上课,也可以自愿换到另一个班级上课的教学方式。即“分层教学走班制”,目前“走班”的科目仅限为九年级的“数学、英语”两科。

一、在九年级六个教学班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逐个征求学生和班主任、教师、部分学生家长的意见,校班子成员又反复商讨,在征得教研室李建华主任和李修金老师的肯定后,于09年秋期中考试后开始实施。

二、具体做法:

1、根据学生数学、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品质,由学生和部分家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客观合理地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九一、九二结合,九三、九四结合,九五、九六结合,A层生即所畏的“潜能生”,B层生即成绩较好的学生,A层生分别在九二、九四、九六班学习,B层生分别在九一、九三、九五班学习。

2、在教师编班上,九一、九二数学由张朋群、刘波老师共同授课,英语由朱姬玉老师授课,九三、九四数学由程红彦老师、马晓阳老师授课,英语由刘海燕老师授课,九五、九六数学由张俊斌和杨益红老师授课,英语由王旭老师授课。

3、在考评教师的教学成绩时,A、B两个班的捆绑成绩即为这两个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

4、“班主任组合制”——保证“走班制”不走偏

“走班制”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除英语、数学实行流动上课的形式以外,其他学科仍在原班上课。班主任老师不仅要抓好原班的管理,而且要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分层教学班中,以保证不使学生失控。两个班分为一组,各班仍有原班主任担任,并分别为另一个班的副班主任,即九一班主任又是九二副班主任,九二班主任是九一的副班主任、班主任每节课都必须坐班。

5、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

(1)健全教学班管理机制,明确要求

确立临时班长,对于新组建的教学班,从原班主任那了解情况都确立了两名临时班长;临时班长主要负责教学班内日常事务的检查,包括点名、卫生、维持班内秩序、帮助任课教师制定相对固定的座次表并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原班主任,以便共同管理,确保教学班正常教学秩序。

确立课代表。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每班确立1名课代表,1名课堂学习记录员,主要帮助教师收交作业并帮助教师做好学习记录。(2)明确作业检查制度

学校对九年级数学、英语作业一周一检查,任课教师对学生作业一天一批改。

(3)明确施教分层

潜能生(即A层生)采取“低起点、补台阶、小步走、多鼓励”,在施教方式上必须开展并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期期清”的五清活动,即课堂内容要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检测内容是原题,课堂作业是原题,课后检测是原题,一周一抽考;对学有余力的B层生“以课程标准”为准绳,采取“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的策略进行教学,真正让潜能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

A、B两个层次学生一个月后根据考评结果,征求学生意见情况下适当流动,以促学生更好的发展。(4)明确评价分层

我们参照目标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次命题的形式,努力突出和强化其激励作用。我们分A、B两层不同的试题,其中A层生以考核课本例题、习题为主,考前适当划定考试范围,且根据情况做必要辅导。B层生可依据《课标》《考试说明》出题。

(5)每周要组织一次集中研讨,让教师相互交流心得,探讨走班制的班级管理策略和学科教学得失,确保班级管理高效有序。

(6)学校领导每人包一个班级,参与该班教师的备课、听课和学生管理的指导和督导。

三、及时处理教学班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

为加强走班制教学班的管理,我校九年级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分析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班内秩序井然,确保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正是基于上面的理念和方法,我校九年级的数学、英语走班制教学一学年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绩有较大进步,得到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一直认可。今后我们还将务实、高效的做下去。

篇2:初中分层走班方案

临澧一中教务科 蒋谟芳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前与高考改革接轨,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决定借鉴国内知名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校情,在高一开展“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训练实、课堂效率高、连接高考紧”的教改新路,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资源,构建高效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学生能结合自身特点、兴趣特长和个人人生规划,合理、科学选课分层走班,保证我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深化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志着高中整个办学目标、课程体系、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急躁冒进,要积极稳妥,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2.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切实做到“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深化课改的有效途径,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开拓创新的原则

在深化课改的过程中既要吸收、借鉴省内外课改的经验和教训,又要充分发挥本校在实施工作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4.科研引领的原则

深化课改是一项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学校要在充分借鉴教育研究部门及我省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工作,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5.统筹合作的原则

在深化课改的过程中,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基本方案

方案一:学生分部教师不分部

以26个行政班,每班60人为标准,分两部进行,对数学和外语两科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试点。

(一)学生分层

1、教务科将学生按成绩平均的分到两部。

2、每部将学生按成绩分ABC三层:A(180人3个班)、B(240人4个班)、C(180人3个班)

3、每层次内实行平均分班(或者有可能的话可实行学生选师选班)。

4、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阶段,根据考试成绩再分,实行学生层次的流动(原B层好的可流向A层,A层差的流向B,依此类推)。

(二)教师安排

1、教务科和年级协商,根据上届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测评结果将教师分别分到A、B、C三个层次。

2、教师跨部,每个教师每部教一个班。

3、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阶段,根据考试成绩评价实行教师层次的流动(A层最后一名流到B层,B层的第一名流到A层,依此类推)。

4、教师教学评价以教务科现行评价方案为依据(实行层内基数评价方案)。

(三)教学实施

两部同时进行,甲部上数学,乙部就上外语;也可不同时。

方案二:学生分部教师分部

要求部内行政班为偶数,部内再分两块才好实施,具体执行和方案一相似。方案三:若只对一科(数学)试行分层走班教学,教师也必须跨部教学。

三、教学管理

为加强分层走班教学管理,规范分层走班教学中教与学的行为,保证选课走班教学有序、高效开展,特制订本细则。

(一)班级管理

第一条 学生分行政班和分层走读教学班(以下简称教学班),学校根据学生单科成绩并结合师资与场地条件,组建开设分层走读的教学班。行政班有指定班主任负责,教学班由任课教师(课程导师)负责。

第二条 教学班管理实行导师负责制。课程导师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课程导师由教学班任课教师担任,任课教师担任几个班的分层走班课程教学,就相应担任几班级的课程导师。

第三条 教学班实行走班小组制管理。课程导师应在课程第一讲前,以原行政班为单位,将学生划分为几个走班学习小组,固定学生座位,确定教学班教学座位表,每次教学中学生座位不允许随意调换。

第四条 建立健全教学班班级组织机构。课程导师应在课程第一讲前,确定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走班组长等学生干部,并明确相关职责:

班长——协助课程导师做好教学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协助导师考勤,对迟到、旷课、请假同学进行登记,每次课后交课程导师;督促本班同学按照规定的座次坐好,提前做好课前准备。

副班长——主要负责班级的卫生、教室公物的维护;下课后组织同学迅速离开教室;督促值日生清理教室;检查教室内公物损失状况,并及时作好登记和报告。

学习委员——主要负责作业的收齐和学习信息的上传下达;具体负责督促各行政班走班组长在每次课后半天内收齐本教学班同学的作业,完成《走班课程作业登记表》登记后与作业一起交课程导师;在每次上课前到课程导师办公室把作业领回分发给学生,同时领回《走班课程作业登记表》便于下次作业收交情况的登记。

走班组长——负责收集本行政班同学的作业,每次课后半天内交教学班学习委员,对于欠缴作业的同学及时催缴,对在上交教学班学习委员前扔未上交的同学做好记录并将名单告知教学班学习委员;将缺课同学的“走班课请假单”课前交选程导师并告知教学班班长。走班组长由各行政班选出一名同学担任。

(二)教师管理

第五条 行政班班主任承担本班学生分层走班教学管理中的相关职责: 1.加强物品安全、走班课纪律的教育。

2.认真做好走班课的请假工作,对走班课请假学生及时签好“走班课请假二联单”,一份给走班组长,每周向各走班组长了解出勤情况,做好登记工作。

3.加强对本班学生的走班指导,掌握本班学生的走班情况,绘制本行政班学生走班分布表并及时告知学生。

4.成立班内学生走班小组,及时向各课程导师推选走班小组组长,及时向有关课程导师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表现,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第六条 走班课课程导师是教学的核心,是课程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课程导师要求一岗双责:既要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的学生管理的责任。具体工作要求有:

1.按照走班学生名单,提前遴选教学班的主要班干部,明确职责,将考勤、作业收交等工作分工到人,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2.按照教学班管理要求实行走班小组制管理。3.认真上好所开课程的起始课。课程起始课要求完成本课程整体内容简介、课程学习要求、本班日常管理方法、明确班干部职责和编排学生固定座次等各项任务。

4.严格落实走班课程走班考勤制度。走班课程走班考勤由教学班班长协助课程导师亲自抓。教学班每节课均要如实记录迟到、早退和未到学生的名单,课程导师每次课程结束后收取出勤单及“走班课请假单”(作为过程材料归档),并进行核实,下节课前将出勤单给教学班班长。

5.加强行政班和教学班的联系,实现无缝隙管理。课程导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对教学班级中出现的迟到、早退和未到学生等现象及其他问题及时和相关行政班班主任沟通联系。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了解本班学生在不同教学班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

6.严格执行学分认定办法,结合过程性评价,及时完成所开走班课程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平时认真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考勤、作业完成、课堂表现等情况。

第七条 课程导师应根据所开课程纲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走班课教学,教案详细、过程完整。走班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实效。走班课导师应保证课程质量,积极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三)学生管理

第八条 每一位学生应根据有关政策要求,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和兴趣特长,在行政班班主任和导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科学合理自主的学习走班课程,确实提高自己的成绩。第九条 根据走班课程开课安排按时参加所选课程的学习。为保证重要物品安全,在走班教学时段,钱包等重要物品应随身携带。在走班课程学习中,按指定时间、指定教室、指定座位参加学习,不得翻动所在教室行政班学生的物品,自觉维护走班教学所在教室的卫生与课桌等公共设施,认真按时完成走班课作业(作品)。

第十条 自觉遵守走班课程考勤制度。学生如不能按时上课,除按学校日常请假制度规定外,须向行政班班主任办理请假手续,填写“选修课请假二联单”,一份由行政班班主任保管,另一份交走班组长。

第十一条 学生参加走班课程学习应按时到达上课或活动地点,否则将视为迟到。下课或活动结束前离开将被视为早退。迟到或早退超过十五分钟者,按旷课处理。学生未办理请假手续而不上课,将视为旷课。迟到、早退三次以旷课一节论处。

第十二条 走班课考勤与课程学业总评成绩挂钩。考勤分是学业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对于缺课达课程修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学生,本课程修习不能认定学分。

第十三条 旷课、迟到、早退是严重的违规行为,视情况将接受诫勉谈话和纪律处分。诫勉谈话:旷课1-3节,班主任和课程导师教育辅导。旷课达4节或以上者,行政班班主任和课程导师及时汇报年级组,由年级组与学生(或学生家长)谈话,该课程需要重修方能取得学分。同时根据情节按照校规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处理。

(四)课程管理

第十四条 课程导师应增强课程意识,建立课程档案,不断完善丰富课程资料。年级的每一课程确定一位备课组长,学校对每一课程导师发放档案袋,该课程相关材料放档案袋,每一周期课程教学结束后由备课组长汇总课程档案后交教务处存档。

第十五条 各教学班课程档案袋内材料应包括(由各课程导师负责):(1)汇总信封袋封面注明:班级名称、授课教师姓名、授课地点、学生数。(2)班级组成:选课学生名单、教学班班干部名单、座位表。(3)各课时教案。

(4)考勤表。记录每次考勤的时间及每一位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请假单,最后是出勤统计。

(5)走班课程作业登记表:记录每一次作业的收缴情况并对每一次作业分A、B、C、E进行评价。其中A、B、C、E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6)学生作业原件:每次作业(作品)每行政班选一份作业原件装入档案袋内(具体到一位学生至多选一次)。

篇3:初中分层走班方案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人的各种智能是多元化的,在智能的领域上有所区别,却没有优劣的差别。由此可见,虽然表现在不同的领域上,学生都在其独特的领域中有着不同的潜力。教师要利用这种不同,让学生间的差异成为独特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学会正视、利用、发展这种差异,以推进学生的多样化与个性发展。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针对这个目标,我们就需要让学生真正地实现自主选择,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走班式分层教学就是秉承承认与尊重学生差异的理念,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才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走班式”分层教学的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在主体与其他人的对话和磋商中建立起来的,这种知识构建的过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非常有利的,而学习好的学生也可以在交往中发展自身的交往能力,促进对他人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表达、应用能力。走班式分层教学基于对学生适应性和个体差异的遵循,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现有的条件下,其实质是在建立全新的组合方式情况下,给学生提供一种自主学习的可能,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走班式”分层教学概述

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寻找适合学生的激励方法,以“因材施教”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走班式”教学作为分层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就要求教师摒弃固有的教学模式,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水平来组织教学,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根据已有的学习程度走入不同的班级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普通教学模式的是,“走班式”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通过以学定教的方针,对教学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类指导。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比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保持高涨的兴趣。

四、“走班式”分层教学的操作过程

(一)自主选层,走班上课

自主权利,这是“分层走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分层,每门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基础层(A)、普通层(B)、优良层(C)。结合自身情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去的那一层走班上课。为了避免学生选层时的盲目,学校要为学生设立专门地测试室与咨询室。首先,学生在测试室中进行基础知识与一些非智力的测试,测试完成后,结合测试结果,咨询室的教师会给学生提一些建议以供参考。在学生选择层次和教师之前,咨询室可以让各科教师在学习的内部网站进行自我推荐,介绍自己的相关资料,如教学风格、特长、教学策略与管理措施等,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他们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同时在学生选层时老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保证每个层次班的学生数相对平衡。同时建立学生学习层次档案,实行动态调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愿意,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流动各层之间。

(二)规范管理制度

实施走班式分层教学后,学生既是固定班的成员,又能随意流动。学生的双重身份给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的管理制度需要随之规范与完善,新管理体制的形成是走班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走班”教学来说,管理是其中的难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就会使部分学生出现偏差。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运用,“走班”就能够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模式,也能使教师的教学素质得到提高。

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1.双班主任的管理制度

在行政班与教学班之中,我们可以都设立班主任,两个班主任之间相互沟通,建立班级日志,动态地分析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达标程度,进行升降次的调整,调整后重新建档。

2.提倡自主管理

经过了分层之后,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套餐”,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自己选择的“餐厅”学习。这样,教师、学生和“餐厅”就会不断变换,打破了原来的教学静止局面。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校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主记录学习足迹。作为教学的辅助,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对班级管理负责,学生在各个层次班级的进步应该与原行政班主任与层次班主任挂钩,对于那些在各个层级中进步较快的学生,学校应给予其班主任一定的奖励。

(三)制定分层教学的策略

1.教学目标分层

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三种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以及在习题的难度与数量,教师应充分考虑三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够达到要求。结合教学大纲来说,在教学的目标上,教师应对基础层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求他们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就可以;对于普通层的学生,教师要紧扣大纲,让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对于优良层地学生,教师要允许超纲,拓展思维,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习“的目标上,教师要抓住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的一切机会,让基础层的学生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有个清晰的了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对基本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成绩合格,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通层的学生要在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能力;在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外,优良层的学生要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要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在“练”的目标上,A层学生侧重于简单、新颖、易做作业,以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旨在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B层学生侧重于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勤奋好学的精神,增加课本中出现的选做题和思考性的变式题和简单综合题为主;C层学生则应侧重于应用实践性作业,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也得到提高。安排一些能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的综合、探索、研究性问题,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班的学生在各自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2.策略性配备师资

在“走班”分层教学模式中,管理问题是A层班的突出问题,而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是B层班的困扰,对于C层班来说,更深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则是亟需解决的。在选择教师任教时,学习可以采取“适当倾斜”的策略,让那些有较强组织能力与教学能力的教师负责A层。B层位于中间,其中的学生具有较大的潜力,而走班分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依赖B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B层学生的提高来给C层学生提供更大压力与动力,让C层的学生逐步达到最高。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可能。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学的质量监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更要明确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另外,学生有自己对于“好教师”的标准,学校应让学生自己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作用批改等情况反应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将此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重要依据。

(四)分层评价要完善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充分体现全面、平等、激励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目标,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剖析。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不是考核学生有多少不会做,重点是要考核学生学会了多少。经过我们的调查,学生在走班学习中比较注重选择适合自己、能够促进自己发展的层次,而没有将学习层次列为衡量能力高低的标杆,这样,学生就在选择中实现了个性化和多样化得到发展。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相结合,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教师要在固定的时期内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时,要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本层次其他学生的评议。对A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平时考试成绩的评价必须按照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可以用A、B两个试卷进行命题,A卷为必答题,选择基础知识的题目,分值为100;B卷为30分的选答题和20分的提高题,选择拓展性的题目。评价方法:A层学生的总得分是A卷的得分;B层学生的得分则是将A卷得分的90%与B卷选答题相加;C层学生则是将A卷得分的80%与B卷得分相加。这种考试评价方式就是同题不同值。测试后应及时反馈,以每个学生上一次考试成绩为起点,进行纵向比较,做激励性评价,这样有利于鼓励顺利达标的学生向高一层次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要求。但是,这只是对学生在学习上达标情况的一种表达,不能在层次调整时将其列为唯一依据。

作为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走班分层教学已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证明其鲜活、强有力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掌握选择的权力,让他们在“走班”过程中有自主选择的好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走班式分层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高燕、邹霞, 《论走班式分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 2007

[2].隋立国、谷光文, 《走班式分层教学:将选择权交给学生》[J], 《新课程研究》, 2005

[3].隋立国、孟令君, 《对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反思》[J], 《课程与教学》, 2004

篇4:初中分层走班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教学质量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采用的是相同的东西来传输给不同的学生,在这种体制下的学生,能力强的则希望得到更多的知识来消化,能力弱的则希望少接受点东西,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学习上乃至心理上都会造成极大影响。此时,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分层教学便应用而生。

一、我国教育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古有孔子的“因材施教”,今有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足以见得教育对一个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是由多个学生个体组成,称之为“班”,而教师则为班级进行授课,将知识采用集中的方式统一传输给学生,这样的方式保证了教师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在同样的时间下获得相同的知识,而且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还可进行切磋讨论,大大增强了信息的传递性。但是同样的,也有一定的弊端,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接收固有的知识成果,缺乏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忽略了个体学生的差异,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则直接表现在了成绩单上。

二、分层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

在学习英语当中,包含着对词汇的学习,对语法的学习,对阅读的学习,对写作的学习,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则是需要区别对待的。

三、分层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分层,顾名思义,根据学生个体的认知方式,兴趣爱好以及对知识的接收能力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分成不同的层次,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当然,这个分层不是固定的,是与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密切的关系的,随着学习的成果改变而进行调整。

我们以初一的学生为例,在同年级当中进行小班化的分层走班英语,由于初一的新生在升入初中之后,需要掌握的单词、语法、以及阅读文章的各种技能,已经不再单单是小学阶段的学习。

为此,我们将初一学生分为三个阶层来分析。

A层;能力较强者,接受并且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教师可进行相应的引导,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

B层;能力比A层的要弱,这个阶段的学生,就需要好好的学习了,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并且要做适当的练习,来加深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慢慢的体会其中的含义,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C层;能力相对于A层与B层,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于比较弱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进行对其进行多加引导。

下面是一段阅读理解;

Tom in the street dog, his dog looked beautiful, called Tintin. Is a sheep dog. When Tom tried to say “cold spring” when it comes to the “hold.” And in a way Tom is correct. Zip always make things hoem keep us! I'll tell you some meaning, Tintin can also understand, sometimes, it will be more sensitive than people. When disaster comes, Tintin will predict in advance, and make the appropriate action to remind people.

The following answer a few questions。

1.Throughout this article mainly I want to express what is thought? (A层学生;能力强者需要融汇贯通整个文章)

2.Tintin and Tom's relationship is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B層学生;能力较弱着需要反复阅读)

3.What is the‘ appropriate’ word in the text on behalf of the meaning?

(C层学生;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结合文章做出合适的解答)

在以上的几个问题当中,学生们需要了解自己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并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课堂来学习英语,这样会事半功倍,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学习。

四、分层教学当中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分层教学管理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家长的思想工作,安抚好家长的情绪,使之与教育工作者积极配合,支持教育工作者的管理,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成果的目的。

2.分层教学,最根本的是“材”,正所谓“万丈大楼平地起”,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是否符合分层教学的要求,是否具有参考价值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严格筛查的;其次还需要注意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各项因素,以免后面出现学生被分错层的局面,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挫伤。

分层教学方式,是我国教育工作上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是一场全新的变革,无论是从课堂表现,还是教学效果都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变化,而这种变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的效果,更多的是这种方式方法,大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写作精神。但是相应的也会存在着不足之处,相信在不断的变革过程中,分层教学这种全新的理念会不断的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达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辅相成的效果,使教育事业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篇5:初中分层走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鄂教基〔2012〕81号)精神为指导,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性的需要,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欲望。

二、分层教学依据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在理论上说明了“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差异性的分组、分层教学。即以“上不封顶,鼓励冒尖;下要保底,全面合格;各有发展,凸现个性”为宗旨,实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在共同的教学方针下根据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分层走班实施方案

1.分层对象:2015年秋入学的部分高一学生 2.分层学科:高一数学、英语。3.分层操作:

(1)宣传认同:8月20日-25日,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向家长、学生、教师认真解读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意义及分层依据,操作办法,让各方面认同分层走班教学在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认同学校在分层教学实施中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为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2)分层设计:我校2015级高一新生1500人,分为20个行政班,高一(1)-(10)班为对照班,高一(11)-(20)班为分层实验班。分层实验设A、B二个层次。再将高一(11)一(20)分层实验班分再为上下两个半区,高一(11)-(15)班为上半区,高一(16)-(20)为下半区。每个半区各设置A层次2个班级,B层次1个班级,将5个行政班按层次分为5个教学班。

(3)教师安排:学校各选派高一数学、英语教师中的3位教师担任A层次教学任务,2位教师担任B层次教学任务。(4)学生选择:学生在充分理解分层走班教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中考成绩、兴趣爱好、发展目标,在老师、家长指导下,可自主选择担任数学、英语A、B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据学生报名名单,汇总编排班级。

(5)教师选择: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分层教学目的,需适当控制班级人数,老师有权选择学生。

4.教学要求(1)设计分层

设计分层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分层。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

(2)教学分层。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3)作业分层

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应有不同的作业要求,作业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既有共同作业,也有针对性作业,各得其所。通过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

(4)辅导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已有差异,辅导学生应重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采取“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具体说就是,对学优生,要在掌握双基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和广度;对大部分中等生,重点要掌握双基;对学困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促进学生基本掌握双基。

(5)评价分层

针对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考试采用不同的试卷,难度不同,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试卷,无论选择何种难度的试卷,均给出相应的等级,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分层走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教学督导。成立“定海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管理领导小组”、“定海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督导小组”,加强对分层走班的组织实施,管理协调,保障分层走班的顺利开展。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提高走班质量。

2.设立教学班班主任,制订教学班考核办法。在行政班的基础上,增设教学班班主任,对走班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安排固定座次,每节课,教学班班主任都要查人报单;成立教学班班委会,制定教学班考核办法,从纪律、卫生、节约、安全、公物爱护等方面对教学班和学生加以量化考核。3.加强学生管理。分层走班后的教学班学生来自不同行政班,每个行政班选定一名科代表,科代表负责掌握本班同学的上课纪律、负责作业的收缴,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课堂教学的意见等,协助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做好本班的工作。

4.科学选班,动态管理。

必修走班学生每一学期调整一次,依照该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单科成绩根据排序进行重新划分层次,层次划分成绩按原班额人数由学校确定。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比例分别为30%和70%。

湖北省黄梅县第一中学

篇6:初中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坚持“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构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我锻炼和学习的活动模式。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活动模式坚持“以兴趣为主,以兴趣为纽带,以兴趣为起点,以兴趣为终点,以兴趣为标准”的原则,充分挖掘教师的专项特长,设置各种活动提供“菜单式”服务供学生选择。

三、实施原则

1、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选修课的内容与形式力求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自主自愿申报选修课活动课程,学生打破年级界限,依照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选修内。

4、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选修课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并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过程

1、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向全体教师讲清活动的目的要求,号召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确定所欲开设的课程,报教务处审核确定。

2、教务处确定兴趣超市菜单,制作成海报,向全体学生公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教务处汇总分班,形成新的班集体。

3、指导教师搜集资料,形成校本教材报教务处审阅,批准后书写教案,于每次选修课活动时间实施教学。

4、每到学期中、学期末均要对学生进行活动评价(分为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三部分)。

5、不失时机地安排实践性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做,捕捉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五、具体要求

1、凡一经确定选修课程的学生,不得随意缺旷课和改变选修内容。学生出勤由辅导教师作好记载,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和反馈情况,按时组织学生辅导和放学,确保学生安全。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配合各辅导教师开展工作,敦促报名学生按时参加选修活动。

2、辅导时间为每周一下午课外活动,辅导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辅导工作,不得无故停止上选修课。如有特殊情况须停课者,必须提前向教务处报告,作好调课安排,通知好学生,否则将按旷课计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将承担主要责任。

3、每次选修课结束后教师须认真填写活动记录,于当月底交教务处,教务处凭活动记录计算课时费。

篇7:分层走班制教学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转自http://blog.163.com/yxezfzh@126/blog/static/***65444105/

“分层走班制教学”学习资料

默认分类 2010-09-25 18:15:21 阅读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以人为本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要“以人为本”,不能“以分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以认知评价为主,忽视对良好心理素质、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注重“一刀切”,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定量”,忽视“定性”;评价过程单一,强调静态,忽视学生的转变与发展;评价结果单一,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严重挫伤了中下层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是“绿色评价”,发展性评价,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评价项目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不仅重视认知评价,同时重视学生兴趣、信心、习惯、方法、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见表

三、表

四、表

五、表六);二是突出评价结果的反馈、调节功能,淡化评价的检查、选拔功能,各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三是不仅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四是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我们的理念是:着力于多维评价,着眼于长远发展。分层次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评价、层次教学班划分评价、学生成绩评价及教师绩效评价四个方面。

(1)考试评价:要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标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因此,在分层教学实验中,平时月考检测实行“分层式”,各个层次考题不同,即“一卷三层”,就是一份试卷中分为A层必做题,B层必做题和C层必做题,但都应体现双基。期中、期末采取“统一式”,作为层次班流动评价因素之一。

(2)学生成绩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方面,自评:互评:师评=3:3:4;主要评兴趣、信心、习惯、方法、知识点、思维能力、发展潜能及其它能力;先定量得分再化为定性结论的优秀、良好和合格三等。定量方面,原始成绩的四次平均分。

(3)教师绩效评价:①行政班评价:行政班平均分×50%+行政班及格率×30%+行政班优秀率×20%=行政班综合得分。②层次班评价:层次班平均分×50%+层次班及格率×30%+层次班优秀率×20%=层次班综合得分。③层次班教师评价。定性方面,师自评:学生评=5:5。定量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分,同层:(2个班期中综合分+2个班期末综合分)÷4=学期综合分,异层:(1个班期中综合分+1个班期末综合分)÷2=学期综合分 二是提升幅度分,同层:(2个班期中进退分+2个班期末进退分)÷4=学期提升分,异层:(1个班期中进退分+1个班期末进退分)÷2=学期提升分

同时,教师绩效评价方面还设立加分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老师实行加分奖励制度。也就是对每学期积极参与教研、科研的教师视级别不同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制度,并以此作为该教师年终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每学期上公开课的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教师、在一些重要杂志和学术报刊发表文章的教师、学部举行的命题比赛、解题能力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等等,都可以加上相应的教学分值。

表三:教师课堂观察检核表

目 说

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

1、参与有关的活动

2、初步理解

3、真正理解并掌握 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作业)

1、认真

2、一般

3、不认真

观察学生学习积极性(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

1、积极

2、一般

3、不积极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

1、经常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1、能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有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1、强

2、一般

3、不足

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1、能

2、一般

3、很少 表四:看我今周的表现

姓 名

班 级

周 次

上课认真 ☆☆☆☆☆ 完成作业 ☆☆☆☆☆ 与人合作 ☆☆☆☆☆ 活动中表现 ☆☆☆☆☆ 自我整体评价

家 长 观 察 在孩子发生的变化或出现的情况前打√

()喜欢和家长谈论自己的数学教师和同学。()常常向家长谈起自己在数学课堂的表现。()乐于完成家庭作业。

()能够自觉地或根据教师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

(说明:表中涂星部分由同桌操作,“自我整体评价”由学生自己填写,家长观察部分由家长操作并签名。)表五:学习情况学生互评表

姓名: 是 不是 学习态度

他/她喜欢上数学课吗?

他/她总是按老师的要求做的吗?

他/她上课认真吗?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吗?

他/她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吗?

他/她总是很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学习策略

他/她喜欢查阅数学资料吗?

他/她在课后跟同学讨论数学吗?

在小组活动中,他/她经常主动提出问题吗?

他/她在学习中会想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总评

很好,我要向他/她学习。

不错,我相信他/她还可以做得更好。

他/她需要努力,需要帮助。

填表人

表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表。

名: ☆☆☆☆☆ ☆☆☆☆ ☆☆☆ 自觉预习

专心听讲

能提出合理、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积极思考

能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填表日期

上课大胆踊跃发言

6、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搞好分层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常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分层走班”教学初期,课前准备、班级管理、课后辅导、作业收发等方面给老师带来了很多困难。个别学生时常上课晚点、忙着赶课、心情浮躁。铃声响了,人数到不齐,物品带不齐,作业收不齐,影响了正常的上课。课后要找个别学生订正作业错误,也找不到人。为此,学部就如何加强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职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分层管理专门召开研讨会,明确各自的职责,争取管理工作不留漏洞,从而对“分层走班”教学管理进行了统一规范,具体办法是:(1)自备学习袋。针对刚开始分层时,经常有学生忘记书本,文具等情况,我们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个专用塑料文件袋,把分层上课所用的一切物品放在里面,即使遇到上室外课,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遗漏学习用品。

(2)分层选干部。B层、C层次班分别推选举一个班长和两个学习长(每个行政班1个),A层次班每班一个学习长。他们负责层次班的课前准备检查、课间纪律的维护、作业收发,并向行政班班主任及时汇报同学的表现。

(3)分层上晚修。由于各层次班上课要求不同,作业不同,住宿班的学生如果回行政班上晚修,不便于老师下班辅导,分层上晚修后,对A班和B班的同学来说,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4)改变管理观念。分层教学需要所有老师打破传统班级的界限,分层学年全体教师应团结协作,齐抓共管。首先,班主任除了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外,还要对调整流动的本班学生,配合原层次班任课教师和接收班教师对该部分学生的学情、习惯、特点进行密切交流,实现“无缝对接”;其次,分层学科任课教师每周保证同每个学生的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一次,如遇特殊情况要保持密切联系。每周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通过信息平台发短信汇报学生学情一次,每月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至两次。第三,兼任分层学科科目的班主任有义务对班级内非自己所任教层次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必要指导。

三、“分层走班”,师生越走越精彩

1、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这种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教育学理论也认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更是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走班“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比如,C层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知快,并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在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补充思维拓展内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中下等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下等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没兴趣,容易形成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等不良学习习惯。分层走班教学之后,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这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也比以前主动了,从而使这部分学生逐步形成“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势。使大量的A、B层学生分别调到B、C层,逐步实现了“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

2、逐步改善了非智力因素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态度等属于非智力因素。“分层走班”教学后由于学生水平相当,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使得每个学生在课上有所收获,还能形成有效的评比与竞争;人人都能学到知识、体验成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既“解放”了优秀生,也“解放”了中等生,更“解放”了学困生,优秀生减少了许多重复性的作业,中等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学困生也不再是看客,减轻了心理压力,使他们从学习困境和学习焦虑苦闷中解脱出来(见表七)。表七:分层前与分层后学生课后疲劳发生率对比表

观察人次 早期疲劳率 显著疲劳率 总疲劳率 分层前 384 51.8 10.7 62.5 分层后 384 32.6 1.3 33.9 分层前与分层后的差值

-19.2 -9.4 -28.6

表中数据说明,分层教学学生疲劳率的发生比传统教学要低得多。所以,分层教学开发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更足了,学习的有效值大幅度提升,各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例如,学生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满意程度,A、B、C三层均达95%以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前后,例如C班已由75%提高到96%以上;自评能力提高程度:分层前后,如B班则由70%提高到90%以上;作业减负满意度:分层前后,A班由58%提高到90%以上。

3、进一步优化了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习惯,通过学习方法的分类指导,同学们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了切合自身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例如,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觉预习的习惯,规范书写作业的习惯,课上自觉提问的习惯。另一方面,老师分层备课时针对各层学生相应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增加了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讲解思路、寻找规律、讨论疑难、分析错误的机会,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密切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效率。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强化,肯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学习的进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无疑需要问题意识的参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分层走班”教学,由于学生在比较平等、轻松,没有压迫感的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所以“问题”意识日益得到了强化,养成了肯问、好问的习惯,提高了会问、善问的能力,既能“有疑处见疑”,又能“无疑处见疑”。

4、全面提高了学习成绩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所以“分层走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分层走班”教学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在于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让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较大的提高。三年的“分层走班”教学,正逐步朝这个目标迈进。现在,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各层次的学生压力减小,身心愉悦,形成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问题”意识,有力的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值。从下面数据对比中(见表

八、表

九、表十)可以看出,六年级上学期三次测试各层次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表八:六年级数学期初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50%)及格率(30%)优秀率(20%)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C2 36 36 100 88.6 C3 29 29 100

C4 29 29 100

C5 29 29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4 33

0 B4 23 23

0 A1 16 16

0 21.1 A2 13 13

0

年级平均 314 314

表九: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4.5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9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3

B3 33 33

B4 24 24 100 62.5 A1 16 16 37.5 0 A2 12 12 年级平均 313 312

表十: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7.3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3 32

B4 23 23 100

A1 16 15 63.4 60

A2 12 12 100 25

年级平均 312 310

因而B层每学期结束后都有部分学生升入C层,甚至A层也有个别同学直接升入C层,C层队伍不断壮大。还是以第一批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六年级为例,经过三年“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各个层次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四年级刚分层时的起始成绩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好的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A层的进步特别明显,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19.5分,及格率提高了,优秀率提高了;B层的教学瓶颈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9.8分,及格率提高了15.6个%,优秀率提高了,从而在4个B层次班中又扩展出一个C层次班;C层的优生率大幅度提高,95分以上的学生占85%。所以,现在A层和B层学生正明显减少,特别是A层学生,现在每个班只有11至12人,形成了倒金字塔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分层前的第四和第五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36人次;而分层后参加的第六、第七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99人次,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获奖等级上也有了突破,共有4人次获全国二等奖,2人次获深圳市特等奖。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已经是时代的呼唤。通过“分层教学”的培训、自学教学理论、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们的数学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彻底摒弃了“分数至上、见分不见人”的数学质量观,树立了“学生个个都可爱,数学人人都能学”以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础”的数学质量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2007年9月以来,参加“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老师,共撰写经验总结或案例70余篇,交流或获奖论文十余篇,有45人次获得国家级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辅导员证书,2人次获深圳市优秀教练员证书。现在,“分层走班”教学不仅成为高段数学老师的专业生活状态,也已经成为学部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和源动力。

四、“分层走班”,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思索

篇8:初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与实践研究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参差,成绩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多的限制。在初中英语教学时采用分层走班教学方式,符合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分层走班式教学方法的优点

(1)分层走班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把学习水平相近或者相同的学生分在同班,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太大的压力,并能充分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2)分层走班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在合作中,能加强学生学习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分层走班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学习水平的班级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同时,教师可对教学目标、方法、进行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初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应用

(1) 对学生进行动员和心理教育。学校实行分层走班式教学时,很多学生会对这种做法非常反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调整学生的态度。尤其是对英语不好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使他们更好地接受分层走班式课堂教学。

(2)协助学生选择班次。采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时,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根据英语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班次学习。走班式教学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使用比较多,效果显著。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三个等级:学习成绩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到A班;学习成绩中游,有上进心的学生分到B班;英语基础差,有待提高的学生分到C班。

(3)进行分层备课与授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学习能力及成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应该有所不同。对A班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精讲;对B班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对C班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分层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根据学习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评价,考试时设计不同的考卷进行考核,难度上要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区分。

上一篇:我童年的四季高分作文下一篇:评语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