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陈涉世家》的阅读答案总结

2024-06-16

《史记 陈涉世家》的阅读答案总结(精选16篇)

篇1:《史记 陈涉世家》的阅读答案总结

(甲)扶苏自杀(6分)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①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②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①蒙恬:秦朝著名将领,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②趣:催促

(乙)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使者至,发书, 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

【小题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扶苏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打开 率领

【小题2】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

【小题3】宽厚仁义 敢于直谏 贤德有才(答出两点即可)

篇2:《史记 陈涉世家》的阅读答案总结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战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如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篇3:《史记 陈涉世家》的阅读答案总结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史记》分为本纪、表、世家、书、列传五个部分,其中有十二篇本纪,十篇表,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以及七十篇列传,前后共一百三十篇。其中,“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的,《史记》中描写的世家里基本是诸侯开国有功被封一职,而且他们的后代可以沿袭祖辈的爵位及待遇,因此与他们有关的传记就叫做世家。《陈涉世家》讲述的是以陈胜、吴广为首的秦末农民起义,从起义胜利、蓬勃发展到最后失败的过程,作者将陈胜这一章放在略低于本纪的世家中,足可见司马迁对陈胜身怀敬意。

这种敬意之情在《陈涉世家》中得到多次体现,司马迁在塑造陈胜这个人物形象时,延续了一贯精简的作风,但通过语言描写, 一个勇敢、有抱负的陈胜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作者在写道陈胜、吴广在杀掉将尉准备起义时,发出豪迈的宣言:“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通读全文,可以发现作者对陈胜音容笑貌的描写不多, 但就是在这简短却荡气回肠的言语中,一个果敢的英雄人物豁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透漏出作者对陈涉的敬意之情。另外,文章结尾提到高祖开国后为陈涉设三十户人家为其守坟的细节,也是敬意之情的体现。

二、司马迁对陈涉身怀敬意之情的原因

以上足以说明司马迁个人对陈涉是身怀敬意之情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对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有如此强烈的感情呢? 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首先,这与司马迁个人的遭遇有密切关系。作者个人的遭遇对《史记》的创作影响颇大,直接影响作者对人物归传的把握,《陈涉世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将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放在世家传记中,是匪夷所思的事。但是仔细通读文章及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就会豁然开朗。《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作者的自传,司马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游历各地、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及影响自己一生的大事———李陵之祸, 公元前99年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第五个年头。就在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李陵事件”,司马迁为李陵“兵败而作辩护”3,随后被打入大牢,武帝听闻李陵带兵攻汉,一怒之下杀了李陵的家人,并因此牵扯到司马迁,处司马迁死刑,但死刑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根据当时律令,可以通过向朝廷捐五十万钱或者接收宫刑赎命,司马迁官小家贫, 拿不出那么一大笔钱, 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也为了个人理想、抱负,司马迁选择宫刑,忍辱负重地继续《史记》的写作。李陵事件对司马迁影响很大 ,影响作者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作者十分敬重那些勇敢、有抱负的历史人物同时鄙视那些自甘平庸、无所作为的人。《史记》中很多篇幅是描写市井人物的,歌颂他们的仁义、勇敢,在司马迁看来,市井人物人情味足,没有朝野上的尔虞我诈。《刺客列传》中讲述了刺客豫让多次刺杀赵襄子的故事。豫让是智伯的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想为智伯报仇,但多次刺杀赵襄子都没有成功。被捕后,“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4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与陈胜起义时那种“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固可乎”5,同样让人敬佩。

司马迁对陈胜的敬意之情,与他本人重视下层人民有一定关系。这种对下层人民的特殊感情,在《史记》很多文章中得到体现。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辍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6在《项羽本纪》中,描写巨鹿之战时写道:“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兵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乃楚击秦 ,诸将皆从 壁上观 ,楚战士无 不一以当 十 ,楚兵呼声 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7司马迁对下层人民的这种特殊感情还与他个人经历有关。在李陵之祸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世态炎凉,在其身陷牢狱之灾时,大臣们纷纷避嫌,司马迁家贫,无奈之下选择宫刑。由此他更欣赏下层人士那种勇敢、仁义、有抱负的精神。以上这些人与陈胜一样都是司马迁欣赏的历史人物。

司马迁对陈胜的敬意之情与他本人进步的历史观密切相关 ,在《史记·太史 公自序》中 ,作者将陈 涉与历史 上著名人物———孔子、武王等相提并论,正是进步历史观的体现。纵观起义,由轰轰烈烈地蓬勃发展到最后失败,字里行间,作者仿佛置身其中。在陈胜被车夫杀害的时候,作者表现出了无限惋惜之情,并为这次不成熟的农民起义做出了失败的总结。

《陈涉世家》最后提到 :“陈胜虽已死 ,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8司马迁之所以做这样的细节安排,目的是再次提醒读者:陈胜的历史贡献功不可没。

摘要:《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作品,该书出自于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之手。它像一部电影,真实地刻画了无数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后代小说戏剧乃至现代影视作品取材的对象。其中,陈胜这个人物的刻画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感情,通读《陈涉世家》,发现司马迁对陈胜的这种强烈感情可以概括为“敬意”之情。这种敬意之情的表现及造成作者拥有这种特殊感情的原因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篇4:《陈涉世家》的诚信分析

[关键词]陈涉 运动 失败 诚信 明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18

《陈涉世家》列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之鸿鹄之志”等耳熟能详的名言,可谓家喻户晓,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优秀作品一样,整整影响了四代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金刚不败之身”的美誉。

司马迁编辑《史记》,把“世家”当做一种特殊的体例,将世袭式诸侯王国兴衰过程记入史册。雇农出身的陈涉,司马迁把他列在“世家”里边,排行在儒家鼻祖孔子之后,将道家创始人老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放在“列传”里。可见,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司马迁先生眼里的地位、价值是多么的了得。一部分人认为这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司马迁愤世不公有关;有的人认为陈涉在推翻秦王暴政过程中的“首事”之功,有着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啊;有的人认为陈涉一度建立“王”权,颁发过政令,列入“世家”是名副其实之举。这些都是现代人的主观臆断,无法考证。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持的处事观念不断更新,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人文评价也会时过境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抱着教材食古不化,毫无创新,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这里所要探讨的是陈涉起义的诚信问题。

陈涉起义从欺骗起步,也在被欺骗中陨落。

一、欺骗,制定起义策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是陈涉起义前制定的策略,在扶苏、项燕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利用他们的知名度,打造起义品牌。一个“诈”字,赤裸裸地揭示了陈涉的狡诈本性,不可能坦诚地面对朋友、下属和老百姓。事实证明,陈涉少年时立下豪言壮语“苟富贵,无相忘”可谓铁骨铮铮,信誓旦旦,义薄云天,然而陈县称王之后,为了掩盖自身的“佣耕”历史,使“王”身的光芒璀璨,毅然杀害了前来投靠的老朋友。曾经共患难的朋友都要杀,这位仁兄切实有辱王之举,但罪不至死,可见,不仁不义的陈涉根本做不到“苟富贵,无相忘”。一个“诈”字,点出这个策略不可能是完美的高瞻远瞩,只能算作目光短浅,显示陈涉领导能力的不足,因为这个策略只能是应急之用,当做长久之计就欠妥了。

二、欺骗,为起义造声势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针对这两项活动,很多学者认为,陈涉大胆利用当时当地敬奉鬼神的迷信习俗来制造舆论,营造起义气氛,先声夺人,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显出了陈胜等筹划起义的聪明才智。当时群众局限于文化水平低,没有科学知识的普及,无法解释身边的种种自然现象,而产生神鬼理论,盲目崇拜鬼神,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利用迷信活动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能不说是一场政治阴谋,给民众带来的是灾难。也许一些人会提出陈涉起义不是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吗?答案是否定的。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王朝,再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换汤不换药,一点革命的意义都没有,这种起义不可称作革命事业。谎言总会有揭穿的时候,一旦揭穿,群众就会把陈涉从神坛上拉下来。“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不是他的足智多谋,而是玩火自焚的先兆。

三、欺骗,为起义赢得先机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从这段文字看,吴广、陈涉和官差的关系虽然谈不上情同手足,但一定比较密切,同台把酒,前世修来的福分,画面应该甜美,可是官差却被吴广、陈涉坑了,“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是他们设下的苦肉计,诱惑两位官差往火坑里跳,不明真相的众人真的被激怒了,陈涉结束了两名官差的性命。这个环节一骗官差,二骗民众,手段阴险毒辣。再说,官差相当于现代的公务员而已,为了养家糊口而替国家办事,执行公务,何罪之有?两位官差死得很憋屈,尚且“祭以尉首”,当做牺牲品,死无全尸。手中粘满鲜血的陈涉算得上毫无血性的凶残之流了。

四、被骗,使起义遭遇逆转

后半部分的《陈涉世家》充斥着背叛、愚昧、欺诈,暗藏着陈涉起义历史的大逆转。

话说陈涉起义之时,秦二世的主力部队部署在两个地方,一在北方,沿万里长城一带,一在秦岭以南,目的是不断地霸占他方地盘,扩张秦国的疆域,使强权的帝国统治得到增强,实则外强里弱。陈涉部队乘虚而入,所遇之敌甚弱,有所向披靡之势,秦二世主力部队没半点空闲回援。秦二世不可能思维短路,坐以待毙,下令赦免了一大批监狱里的囚徒、奴隶,给他们将功赎罪的机会,交给专门给皇帝管钱管衣食的没有打过仗的内务总管章邯,去平息这场令人头疼的内乱。章邯的临时军队可以称作乌合之众,战斗力极单薄,陈胜拥众入关,灭秦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陈涉一路顺风顺水,不免飘飘然,轻敌思想招之即来,也派了一支非主力部队迎战章邯。陈涉偏门部队的统帅是周文,周文是什么身份呢?从事故弄玄虚的风水命理。他要求拜见陈涉,吹嘘自己是拥有祖传秘方的军事专家,军事理论一套紧扣着一套。陈涉信以为真,任命他为统帅,带领部队攻打秦的都城——关中。“军事专家”周文的部队相当凶残,多少农舍被烧光,驱赶众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走在军队前面充做炮灰,浩浩荡荡地冲向关中,路上正遇上朝廷内务总管章邯带领的队伍,双方都没有多大的战斗力,彼此都很心虚,财大气粗的章邯明显善于临阵胡乱指挥,乱斗了一场。乱哄哄的场面,周文那没见过世面的站在部队前面的老百姓立刻作鸟兽般散开,阵脚瞬间土崩瓦解。章邯的中军乘胜追击,紧盯周文的旗号猛打,结果周文不敌败亡。假冒伪劣的军事专家,让陈涉部队元气大损,是陈王由盛转衰的历史拐点。

陈涉的反秦作战步入艰难时期,小朝廷和军队内部的弱点、矛盾逐渐显现,他从佣耕变成了王者,狂妄自大,爱听谗言,诛杀故人后,与义军群众的关系明显疏远,手下将领各自为政,慢慢地脱离陈王的管制。攻打荥阳的义军将领吴广与田臧,两人意见不一,田臧为了达到个人利益,假借陈王命令杀死吴广,攻打荥阳的义军为此全军覆灭。

纵观陈涉起义的全程,欺诈行为,欺诈事件,不讲诚信,贯穿始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是虚空的,脆弱的,难怪短短的六年历程就陨落,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现在,我们致力于建设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是全民族的共同责任,明确“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坚定基石,在公众熟知和重视的同时携手打造诚信链。前车之鉴,后车之覆,陈涉起义的败落是一块明镜。

篇5:《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面加粗字词。

(1)度已失期________________

(2)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______

(3)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

(4)陈胜王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估计;(2)同样;(3)同倡,倡导;(4)称王

2.(1)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怎么样?

(2)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就派他到边外带兵。

(3)有的人以为他死了,有的认为他逃亡了。

3.C

4.(1)天下苦秦久矣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篇6:《陈涉世家》阅读答案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且壮士不死即已且欲与常马等 (《马说》)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C.并杀两尉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D.祭以尉首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小题2: 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2分)

A.天下苦秦久矣

B.固以怪之矣

C.陈胜佐之

D.渔人甚异之

小题3: 从选文看,陈胜、吴广为何要花费一番周折“并杀两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陈胜为何要在杀尉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2:C

小题3:用激将法惹怒将尉使其做出过激的举动,为自己杀将尉找到合理借口;同时也引发众人的同情与支持。

小题4: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之周密,以防不测。“召令徒属”的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项中“且”一为“况且”一为“将要”,B项中“固”一为“本来”一为“使……巩固”,C项“并”一为“一起”一为“都”,D项“以”都是“用”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词义,然后比较得出答案。“不同于”,或在词义上或在用法上,从两个方面考虑。ABD三项中“苦”“怪”“异”都是意动用法,译作“感到……”,而C句中“佐”不是,故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一句的含义,从当时的处境和陈胜的策略两方面理解。

小题4:

篇7: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阅读答案

一、二世元年七月,…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www.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二、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失期,法皆斩②天下苦秦久矣;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

四、[甲]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卒数万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五、二世元年七月…吴广以为然。

1.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www.皓月千里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2.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3分)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C.天下苦(于)秦久矣。D.失期,法皆斩(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等死,死国可乎?

六、[甲]陈胜者。…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七,吴广素爱人…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吴广为都尉。

1.原文选自 汉著名 家 家司马迁的《史记》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数 属 举 宁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4.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分)

5.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 ,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

八、(甲)陈胜者。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www.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复立楚国之社稷 B.客愚无知,颇妄言,轻威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C.自辩数,乃置 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篇8:《史记 陈涉世家》的阅读答案总结

(选自《史记》, 司马迁撰, 郑强胜、季荣臣点校, 台海出版社1997年)

鉴赏空间

在课文《陈涉世家》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历史英雄———陈胜。这位农民起义者胸怀大志, 具有远见卓识和非凡的谋略。司马迁把陈胜列入“世家”, 因为他是以平民身份起兵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第一人。上文是《史记·陈涉世家》后半部分中的一段文字, 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陈胜这个人物。陈胜称王才短短六个月的时间。起义前, 陈胜对同伴说:“苟富贵, 无相忘!”同伴都给予了嘲笑。后来陈胜真的成了王, 一起种田的穷伙伴记得他“苟富贵, 无相忘”的话, 就去找他, 陈王却把老伙伴杀了, “由是无亲陈王者”。

[读有所思]

陈胜起义前曾对同伴说:“苟富贵, 无相忘!”可他起义称王后, 却杀了早年的穷伙伴。请你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

篇9:《陈涉世家》的艺术魅力

一、揭示思想面貌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者通过一个小故事,叙述了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却不甘心受人奴役,他在痛苦中思考怎样才能改变受压迫的奴役地位。他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既表现了陈胜要求摆脱被剥削地位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不甘于安守贫困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陈胜和同伴之间有富同享,有难同当的阶级情感。“鸿鹄之志”说明陈胜年轻时就有伟大抱负,暗示陈胜的起义不是偶然的,而是有阶级根源和思想基础的,为下文“举大计”设伏。同样,在《项羽本记》中作者也使用了同样的写法,用来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刘邦见到秦始皇时,“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身上足以代表当时一般平民阶层要求占有政权的那种思想感情跃于纸上。而项羽在见到秦始皇时,“曰:‘彼可取而代也。”就把项羽那种没落贵族的神态和他身上代表秦末六国后裔伺机而动的心理都充分表现出来了。

二、表现人物个性

《陈涉世家》在描述大泽乡起义前写了“书鱼腹”、“篝火狐鸣”两个小故事,表明“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在掌握人心的基础上,做出了舆论准备。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威服众人,使众人“固以怪之矣”,起到了威服众人的目的。第二个小故事“篝火狐鸣”,是吴广夜晚到庙中,用篝火作“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上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起义。这两个小故事,把陈胜的机智、果敢和成熟,领导才能、反抗精神和独特个性都栩栩如生地反映出来了。史马迁在《史记》中,常通过这些极为生动的小故事,来表现人物个性。如在《李斯列传》中,司马迁写了李斯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契,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通过对生活中这种小故事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李斯那种利己主义的人生观,并指出他学帝王之术的卑鄙动机,从而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历史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文学性。因而司马迁在写人物时,特别突出传记的主题。在陈胜称王后,往日的伙伴去看他,入宫见了殿室帷帐,不禁说道:“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把农民身上那种朴素的气质和惊讶的神情都表达出来了。“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陈胜诛杀少时佣者也是他失去人心的一个原因。司马迁俱实记载,更能深入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司马迁抱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并站在同情农民起义的立场上,破例地把陈胜列入世家里去叙述,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同样,在《项羽本记》中,司马迁就用项羽要在刘邦面前烹割父亲,刘邦反而要求项羽“分一杯羹”的小故事,对刘邦虽贵为天子,但那种可耻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鄙视。

三、增强艺术感染

《史记》中为了增强艺术感染力,司马迁善于通过小故事来写人物。如用为乡党均分社肉去显示陈平“宰天下”的抱负;用杀监军庄贾来刻画司马穰苴忠君爱国的性格;用斩杀吴王宠妃以见孙武行令如山的兵法;用杀妻求将和士卒吮疽来说明吴起的为人;用“以铁裹轴头”的细节去表现田单的智慧;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来表现蔺相如的词令、沉着的举动、无畏的气概。

总之,通过这些小故事的描写,司马迁把人物的思想精神、固有特性都表达出来了,而鲜明的人物性格和风趣的故事情节,也突出了传记的主题,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几千年来,《史记》文章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篇10:史记陈涉世家读书笔记

《陈涉世家》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 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 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篇11:《陈涉世家》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字音:阳夏少()时辍()怅()恨苟()鸿鹄()闾()適戍()度()已失期当行()以数()谏故将()兵罾()鱼腹间()令丛祠()陈胜王()篝()忿恚()笞()藉()第令毋()宁()有种蕲()徇()社稷()

2.解词

A组:(1)少()时

(2)尝()与人佣耕();

(3)苟()富贵

(4)怅()恨()久之();(5)若()

(6)陈涉太息()曰

(7)辍()耕之()垄上

(8)燕雀安()知鸿鹄

B组:(1)发()闾左()適()適戍()渔阳,屯()大泽乡;

(2)皆次()当行()

(3)会()天大雨;皆来会()

(4)度()已失期()

(5)法()皆斩

(6)今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7)天下苦()秦久矣

(8)以()数()谏()故();数()有功

(9)上使()外将()兵

(10)或()闻无罪

(11)项燕为()楚将;为()坛而盟;为()天下唱()

(12)楚人怜()之

(1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宜()多应()者

(14)知其指意()

(15)念()鬼,威众()(16)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固()已()怪()之矣

(17)罾()鱼腹中

(18)陈胜王()

(19)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0)夜篝()火

(21)旦日(),卒中往往()语()

(22)指目()

C组:(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忿恚()尉,令辱之()

(3)笞()广

(4)召令徒属()曰

(5)藉()第()令()毋()

(6)固()十六七()

(7)王侯将相宁()有种

(8)从()民欲()也

(9)行收兵()

(10)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1)被()坚()执()锐()

(12)刑()其长吏

3、一词多义解释。

A组:(1)会A.会天大雨()B.与皆来会计事()

(2)将A.项燕为楚将()B上使外将兵()

(3)次A.皆次当行()B.之次所旁丛词中()

(4)书A.乃丹书帛()B.得鱼腹中书()

(5)乃A.陈胜、吴广乃谋曰()B.当之者乃公子扶苏()

(6)为A.皆次当行,为屯长()B.为天下唱()

(7)故A.广故数言欲亡( ) B.扶苏以数谏故()

(8)道A.道不通()B.伐无道()

(9)令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B.陈守令皆不在()

(10)数A.以数谏放()B.卒数万人()

B组:(1)之辍耕之垄上()久之()鸿鹄之志()楚人怜之()

(2)死等死()死国可乎()

(3)以以激怒其众()祭以尉首()扶苏以数谏故()

(4)而夺而杀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通,)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

(3)固以怪之矣(通,)

(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

5、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循蕲以东

(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集事(6)将军身被坚执锐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天下苦秦久矣

(3)苟富贵,无相忘

(4)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7)将军身被坚执锐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二、作者作品

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家、家和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篇12:《陈涉世家》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字音:阳夏少()时辍()怅()恨苟()鸿鹄()闾()適戍()度()已失期当行()以数()谏故将()兵罾()鱼腹间()令丛祠()陈胜王()篝()忿恚()笞()藉()第令毋()宁()有种蕲()徇()社稷()

2.解词

A组:(1)少()时

(2)尝()与人佣耕();

(3)苟()富贵

(4)怅()恨()久之();(5)若()

(6)陈涉太息()曰

(7)辍()耕之()垄上

(8)燕雀安()知鸿鹄

B组:(1)发()闾左()適()適戍()渔阳,屯()大泽乡;

(2)皆次()当行()

(3)会()天大雨;皆来会()

(4)度()已失期()

(5)法()皆斩

(6)今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7)天下苦()秦久矣

(8)以()数()谏()故();数()有功

(9)上使()外将()兵

(10)或()闻无罪

(11)项燕为()楚将;为()坛而盟;为()天下唱()

(12)楚人怜()之

(1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宜()多应()者

(14)知其指意()

(15)念()鬼,威众()(16)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固()已()怪()之矣

(17)罾()鱼腹中

(18)陈胜王()

(19)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0)夜篝()火

(21)旦日(),卒中往往()语()

(22)指目()

C组:(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忿恚()尉,令辱之()

(3)笞()广

(4)召令徒属()曰

(5)藉()第()令()毋()

(6)固()十六七()

(7)王侯将相宁()有种

(8)从()民欲()也

(9)行收兵()

(10)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1)被()坚()执()锐()

(12)刑()其长吏

3、一词多义解释。

A组:(1)会A.会天大雨()B.与皆来会计事()

(2)将A.项燕为楚将()B上使外将兵()

(3)次A.皆次当行()B.之次所旁丛词中()

(4)书A.乃丹书帛()B.得鱼腹中书()

(5)乃A.陈胜、吴广乃谋曰()B.当之者乃公子扶苏()

(6)为A.皆次当行,为屯长()B.为天下唱()

(7)故A.广故数言欲亡( ) B.扶苏以数谏故()

(8)道A.道不通()B.伐无道()

(9)令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B.陈守令皆不在()

(10)数A.以数谏放()B.卒数万人()

B组:(1)之辍耕之垄上()久之()鸿鹄之志()楚人怜之()

(2)死等死()死国可乎()

(3)以以激怒其众()祭以尉首()扶苏以数谏故()

(4)而夺而杀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通,)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

(3)固以怪之矣(通,)

(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

5、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循蕲以东

(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集事(6)将军身被坚执锐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天下苦秦久矣

(3)苟富贵,无相忘

(4)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7)将军身被坚执锐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二、作者作品

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家、家和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篇13:史记陈涉世家读后感

(一)《陈涉世家》记叙了距今两千两百多年前的秦二世时期陈胜、吴广率领农民在大泽乡起义的故事。义旗一举,天下民众纷纷响应,“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如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暴秦的法律残酷、徭役繁重、赋税无度等。所以,一个国家的治理应以民为本,才能使之繁荣富强,反之,只会衰败灭亡。

秦朝灭亡,汉朝建立。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赋税,重视以德化民,百姓们才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也安定了许多。国邦安定,百姓和乐,如果汉朝初期不以民为本,这些成果从何而来?

唐朝是古代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于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呈现出“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如果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像李世民一样,以民为本,哪里还会有陈胜、吴广这样的起义,可惜以民为本的帝王太少了。

隋朝末年,隋炀帝征集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建造龙舟,逼得农民纷纷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说得正是隋炀帝这一类的暴君。

世事两茫茫,盛衰岂无凭?以民为本,大兴治国之道,国家必然繁荣昌盛。不得民心,一心只为“私”字奔忙,衰败早已注定,因而就必然会有千千万万个陈胜、吴广起义。

史记陈涉世家读后感

篇14:《史记_陈涉世家》复习学案

一、作者作品介绍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主要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二、注音

辍 耕 怅 恨 闾 左 適 戍 渔阳 度 已失期以数谏 故 乃行卜

烹 食 忿 恚 尉陈胜佐 之袒 右将 兵徇 蕲 以东

三、重点字词

1、词语解释

辍耕之垄上 之:去、往 尝与人佣耕 尝: 曾经 怅恨久之 怅:失望 苟富贵 苟:如果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屯大泽乡 屯:停驻 若为佣耕 若:你 適戍 强迫去守边。適通谪 皆次当行 次: 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会天大雨 会:适逢 法皆斩:法:按法令

度已失期 度:估计

失期:误了期限 亡亦死 亡;逃走 等死 等:同样 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楚人怜之 怜:爱戴

苦秦久矣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扶苏以数谏故 以:因为 数:屡次 诚以吾众诈自称 诚:果真 诈:假称 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吴广以为然 然:对,正确 卜者知其指意 指意:意图

念鬼 念:考虑 威众:威服众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写 王:称王

所罾鱼腹 罾: 用网捕 得鱼腹中书 书:字条 固以怪之矣 固:本来 以:通“已” 又间令吴广 间令;暗使 间:私自

之次所旁 之:到。次:旅行或行军途中停留。次所:临时驻扎的地方

篝火 用笼罩着火 往往语 到处谈论 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素爱人 素: 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 故 故意;数:屡次 忿恚尉 忿恚:使„恼怒 尉果笞广 笞:用鞭子打 陈胜佐之 佐:帮助 并杀两尉 并:一起 召令徒属 召令:号令; 藉第令毋斩 藉第令 :三个字都是即使、假若

宁有种乎 宁:难道 敬受命 敬:愿意 从民欲也 从:依从 欲:愿望 徇蕲以东 徇:攻占

为坛而盟 为:筑 盟:盟誓

比至陈 比:等到 皆来会计事 会计:集会商量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 身:亲自 皆刑其长吏 刑:惩罚

2、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贬谪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 穿着

3、古今异义词

【等死】 古义:同样 今义:等着 【卒中往往语】往往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楚人怜之】怜 古义:爱怜 今义:怜悯 【夜篝火】篝 古义:用竹笼罩着 今义:泛指火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

古义:集会,议论 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 【今亡亦死】 古义:逃走 今义:死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

古义:私下 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

4、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夜篝火】 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法律。【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而怪。【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5、一词多义

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二世杀之(代词,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次: 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与皆来会计事(集会)项燕为楚将(将领)为: 为屯长(当 书: 乃丹书帛曰(动词,写)为天下唱(替)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士卒多为用者(成为)

为坛而盟(修筑)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卒数万人(几)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5、朗读节奏

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6、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四、句子翻译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8、此教我先威众耳。

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9、固以怪之矣。

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1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6、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7、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8、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19、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

五、理解性默写

⑴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⑵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⑶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问卜念鬼)、丹书鱼腹,篝火狐鸣。⑷“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⑸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⑹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⑺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还有同甘共苦的句子“苟富贵,无相忘

⑻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9)起到画龙点睛,提挈全篇作用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六、人物形象

陈胜:⑴少有大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或具有远大的理想,非凡的抱负

⑵敏锐的洞察能力(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⑶高超的组织能力

⑷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⑸卓越的农民起义组织者、领导者或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⑹善于把握机遇 ⑺胸襟宽广

吴广:关爱士兵,机智勇敢(在杀两尉的过程中,他①抓住时机②故意使自己受辱(激将法)③激怒众人)

七、课文理解

1.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1)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2)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3)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2、“苟富贵无相忘”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4.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鱼腹藏书)

②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点上篝火作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篝火狐鸣)

目的: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对于这种做法的评价: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心理来制造舆论,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5、起义三步骤: 并杀两尉—扫除障碍

召令徒属—进行宣传 为坛而盟—团结一心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7、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8.总结主题: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八、关键语句理解 1.苟富贵,无相忘。

言外之意是说如果有朝一日我富贵了,不会忘记大家的,这句话是本文的纲,也表达了陈涉对命运的反抗,胸怀大志。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展示陈涉的伟大理想和非凡抱负

3.卒皆夜惊恐。旦日,族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这句话细致地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说明了①士兵对陈胜的敬畏②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③陈胜善于斗争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仅显示了陈涉的抱负,反抗的决心和叛逆的精神,而且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表现了这位起义军领袖的卓越才能。

5.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①说明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秦朝的地方官闻风丧胆,弃城而逃

②说明起义军深得民心,得到各地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证明陈胜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完全正确

③点明了陈胜起义的巨大影响,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15:《史记 陈涉世家》的阅读答案总结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问题。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②书传。永平五年,兄固③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④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注:①徐:安徽县名,令:县官。②涉猎:广泛地阅读。③固:班固。④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

1.(1)下列加粗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B.辍耕之垄上/居庙堂之高

C.有口辩而涉猎书传/起坐而喧哗者

D.不修细节,然内孝谨/然则何时而乐耶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若为佣耕尝 若_____________

辍业投笔 辍_____________

不耻劳辱兄固 耻_____________

被召诣校书郎 诣_____________

(3)“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句中有一个通假字,运用你储备的知识探究一下。

通假字___________ 本字____________

2.翻译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所称道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指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无韵之《离骚》”肯定了这本书的在_______________方面的价值之高。

4.(1)陈涉与班超有很多共同之处:家___________,尝为___________,胸怀___________。

(2)选文甲、乙两段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C

(2)你停止以…为耻到

(3)研 砚

2.(1)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与人一起被雇佣去耕地。

(2)你哪里知道有志之士的志向呢?

3.文学

4.(1)家贫,尝为佣,胸怀大志。

(2)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甲乙两文正面描写中都有对人物的行为、神态和语言的描写。

篇16:陈涉世家课后习题答案

此题意在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认识陈胜的才略、胆识以及他在反秦斗争中的作用。1.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2.舆论准备包括:(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二、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辨析词义。1.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古今义的不同。(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试辨析下面三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古今词义的差异,使学生养成确切辨析词义的习惯。1.(1)“亡”,人藏在隐蔽处,即逃亡之义。今义:死亡。

(2)“间”,本作“”,表示月光由门缝射入,这里是“窃伺间隙,不欲令众知之”之义,可以解做“暗地里”。“之”,去、往。今义:间,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3)“往往”,处处。今义:经常。2.(1)A.编次

B.临时驻扎(2)A.屡次、多次。

B.几(3)A.写。

B.字条。

三、读懂下面一段文字,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这是《陈涉世家》的结尾部分。司马迁在高度评价陈涉的同时,也并没有掩盖他的错误和局限性。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文言文段落,逐渐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同时,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建议

一、反复朗读课文,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背诵其中部分段落。《史记》的语言相当规范,反复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二、由于课文较长,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当抓住重点,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的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特别是要在理解陈涉说的几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上一篇:天津生育保险报销流程及需要资料下一篇:充分认清当前安全形势 积极投身伟大强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