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的发现四年级作文

2024-06-09

观察中的发现四年级作文(精选6篇)

篇1:观察中的发现四年级作文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写观察日记,在观察中获得新发现。

2.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养成生活中勤于动脑、乐于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在观察中获得新发现。

难点: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养成生活中勤于动脑、乐于观察的好习惯。教学准备:玻璃杯、食盐、鸡蛋、筷子 教学过程: 学习导航:

同学们,请观察一下,今天上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生回答)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的不同。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告诉我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微妙而有趣的东西。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创造奇迹!今天我们将踏入神奇的发现之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想知道盒子里装了什么吗?

首先请出第一件宝贝,请同学们擦亮你的眼睛,你看见了什么? 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吗?(尝一尝)的确是水,看来有时候仅仅靠观察还不够,还要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最佳答案。2.请出第二件宝贝——盐。

3.请出第三件宝贝前,你们既不能看,也不能尝,我可以让你们轻轻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拿出鸡蛋)

4.看到这些物品,你感到好奇吗?你想问什么?

知道老师要做什么吗?

5.老师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6.你能完整的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一说吗?什么时间?老师带来了什么?要做 1

什么?你的心情怎样?(随机板书。)

二、分步实验,逐步练说 1.第一步 鸡蛋放在清水中

(1)老师是怎样放鸡蛋的?结果怎样? 相机板书

(2)自己用完整的一段话说一说这个过程。谁有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 生:加盐

那就让我们赶快来试一试吧!2.第二步 加少量食盐

(1)加入一勺食盐,老师用筷子搅拌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这旋转的鸡蛋像什么?

(3)看到鸡蛋又沉到了杯底,你有什么想法? 师相机板书。

师:我们要像科学家做研究一样,随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3.第三步 加入大量的盐(1)老师多加几勺盐,继续搅拌(2)你看到了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

师相机板书。

(3)浮出水面的鸡蛋像什么?学生近距离观察,还可以用手在水中按一按鸡蛋。感受浮力的作用。

(4)实验成功了,同学们是什么心情?

三、释疑明理

1.实验做完了,你知道鸡蛋为什么在盐水中就能浮起来吗?

原来,在水中加了食盐后,盐水的浮力变大了,鸡蛋受到的浮力也变大了,就浮出了水面。

2.介绍死海的奇特现象。

在亚洲西部,有一个死海,是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的水的含盐量是一般海水含盐量的10倍。正因为湖水中盐分高,浮力就大得出奇,即使根本不会游泳的人,一到水中,身体也会不由飘浮起来。

3.多有趣呀!就像我们今天的实验一样既有趣,里面又蕴含着科学奥秘,今天的发现有趣吗?这个实验让你有什么收获?

既然收获这么大,就用笔把它记下来吧。你准备给它起个什么题目? 4.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有趣的实验的过程吧。师指着板书一起来回顾实验过程。

四、指导写作

1.明确作文要求,翻开书第63页,把作文要求读一遍,明确是写观察日记。把你们今天观察到的实验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观察日记。(强调日记的形式。)

2.题目,写在日期的上一排。3.学生习作。

篇2:观察中的发现四年级作文

一天,下过雨后,我来到草丛边玩耍,发现了一只小蜗牛,小蜗牛的壳硬硬的,像一个棒棒糖。小蜗牛爬过后就会留下一种白色的痕迹,我问过老师,老师说:“那是粘液,蜗牛就是靠它沾住地面,使它能立住。”我还发现蜗牛喜欢舔蛋清,听同学们说,是因为蛋清带有水份,而且蜗牛差不多全身都是水,所以也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玩耍。蜗牛还有26000颗牙齿,喜欢吃绿油油的嫩叶、菜叶。

小蜗牛可爱非凡,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小蜗牛饿了似的探出头来好像在说:“我好饿,给我点吃的吧?”我没理它,又继续写字,过了一会儿,没等我转头,它就已经爬到我的手指上,我以为它身子软软的没什么用,可是,小蜗牛往我手上一咬,我大声地叫了起来,大吃一惊,原来小蜗牛也是有很大的作用。听说,小蜗牛还会“走钢丝”,在锋利的刀尖上爬,更了不起的就是不管在平坦的.路上,还是在铺满石头的路上,它都能爬行。

篇3:观察中的发现四年级作文

一、扑捉课余快乐, 引导写具体

三年级上册《园地一》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由于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 由段的训练一下子过渡到篇的练习之中。当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交上来时, 我发现多数是流水账, 只是介绍了自己看到了什么, 又做了什么, 他们不知道怎么把感兴趣的内容写具体。所以教给学生“写”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我把学生带到操场, 教给他们玩“投沙包”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并把玩得最开心最精彩的场面录下来。我把孩子们玩的视频在课堂播放, 指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 表情, 听听大家游戏时情不自禁发出的声音。原来写事不是写这一天做了哪些, 而是指具体的一件事中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周围人的表现, 自己内心的感受。当学生把眼前的这件事说清楚后, 再引导学生说说还做过哪些快乐的事, 引导学生睁开双眼, 去看、去感受、去捕捉, 去倾听, 然后写下来。学生写了《丢沙包》《套圈》《老鹰捉小鸡》、《坐飞机》《踢足球》等内容, 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知道什么是具体了。

二、再现植物生长, 写观察中的发现

三年级上册《园地四》要求学生写一写观察中的发现。我提前让学生养大蒜、泡豆芽, 观察变化, 结果也是不太理想。观察大蒜学生只注意了蒜苗的长度及颜色, 好多寥寥数语。我让学生把自己在家观察蒜苗, 照看蒜苗的过程录像, 带到学校。课堂上播放不同孩子泡出的大蒜苗视频, 大家激动不已, 兴趣高昂, 你一言, 我一语, 互相补充, 把每天细微的变化都看到了。在这样反复地观看中学生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训练了语言, 注意了细节。

课堂毕竟是狭窄的, 慢慢把学生引导到大自然广阔的天地之间去观察去发现才是最终目的。在学生学完《爬山虎的脚》一课后, 我让学生继续走进大自然, 发现隐藏在各种攀爬类植物中的秘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攀爬类植物家家户户, 墙角、篱笆到处都是。什么丝瓜、金瓜、葡萄、喇叭花等, 它们靠什么爬上篱笆, 爬上树梢, 爬上墙的呢?它们的花、叶、茎、果实又是怎样的呢?由此展开了实践观察。经过一次次观察, 学生发现爬山虎有“脚”, 这些植物也有“脚”, 有的靠触须, 有的靠嫩茎缠绕。丝瓜最有趣, 藤粗而毛糙, 在长叶柄处会伸出四五根长长的触须, 细如线, 长达10 厘米。这种触须会变, 刚长出的是直的, 像叉开的手指向外伸展, 其中一根一旦遇到可攀爬的东西, 立刻绕上去, 一圈圈缠的又均匀又细密, 取下来特像电话线, 有的学生说像妈妈的卷发, 像弹簧, 这一发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学生还发现葡萄, 金瓜也是这样爬的, 牵牛花却不是, 它是靠自己的嫩茎绕上去的, 嫩茎刚长出来毛茸茸的, 又嫩又软, 像蛇头向上翘起, 一遇到直立的东西, 不管是树还是小草都会从右向左绕上去, 甚至有的藤找不到可攀的东西, 许多嫩茎会互相缠在一起, 扭成粗粗的绳子。牵牛花的花五彩缤纷, 大小各异。最常见的是紫红色喇叭花, 花大, 喇叭张开有茶杯口大小, 边上镶着白色的裙边, 有丝绒的感觉。野地里常见的是一种紫蓝色喇叭花, 花小, 花心嵌着深红色的五角星, 有的花边缀着五点红色, 非常漂亮。好多学生拍摄了照片, 视频, 写出了观察日记。

我也去大自然中观察捕捉镜头。生命真的很奇妙, 墙角一株丝瓜好像是去年遗留的种子自己生长出来的, 没有任何攀爬物, 因为墙面粗糙, 竟然把触须伸进墙面的小颗粒中间, 牢牢地扒住了墙, 一直爬到了墙顶, 尽管苗细, 依然开花结果了, 嫩嫩的丝瓜非常醒目的挂在墙中央, 很让人赞叹。我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悟生命神秘与伟大。

如果不是教学生写作, 我不会注意到丝瓜这样爬, 牵牛花那样爬, 不会留意牵牛花有那么多的色彩。走进自然, 留心观察, 利用相机捕捉生活画面,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把昆虫带进课堂, 体验生命的伟大

高楼大厦把孩子们束缚在各自独立的空间里, 同时也隔离了人与动物亲密接触的空间。经调查班里60 多人, 家里喂养小动物的不到百分之十。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 更便于学生观察, 我捉了一只蝉虫, 放在了花盆里的小竹枝上, 静静地等待它的蜕变, 并且录下了它变化的整个过程, 时间近一小时。我截取录像中精彩的地方在班里播放, 让学生把看到的一系列动作变化说一说, 演一演, 互相补充, 尽量说明白说条理, 最后写这一变化过程。

暑假我布置学生读《昆虫记》, 做摘抄, 丰富积累, 引导学生学法布尔观察各种小昆虫, 小动物, 写观察日记。开学初检查学生作文, 学生写出了蚂蚁、蟋蟀、蜗牛、蜥蜴、蜜蜂等的观察日记。

可见, 数字化环境为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多媒体提供物像画面, 可以使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思维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

谈到引导的问题, 我认为中年级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习作良好习惯的阶段, 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而这一切最好的纪录应归功于数字化的合理运用。心理学家实验材料表明:人对信息的接受, 视觉占83%, 听觉占11%, 嗅觉占3.5%, 触觉占1%, 其中视听两项合计达94%。而人对信息的记忆听觉为15%, 视听结合可达到65%。因此, 它在教学中的运用, 能使知识信息容量增大, 内容更为充实, 形象更为丰富, 可使语文课堂教学化大为小, 化远为近, 化抽象为具体, 有效促进作文教学。

摘要:数字化环境为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多媒体提供物像画面, 使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思维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物、有文、有情。

篇4:观察中的发现四年级作文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四年级;观察日记

【中图分类号】G434

互联网已非常普及,微电影、微信、微博已得到广泛应用,2013年国家首次进行了微课程大赛,此后,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中小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也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小学语文观察日记中应用微课,可以大大提升小学生观察日记的写作能力。

1 微课在小学语文观察日记中的应用优势

1.1创设微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年龄小,还处于典型的形象思维阶段,心理发展和思维变化非常的活跃,他们思想不稳定,天性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大部分的小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学习兴趣的。小学生在这一时期,各方面的发展尚未定型,因此可塑性比较强,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为此,在小学语文的观察日记中,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洞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通过观看短小精悍的微课,充分調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激发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设计“黄豆发芽”这一课的课外学习内容时,我提前一个月自己做了实验,将黄豆在水里逐渐发芽了成长的过程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再用视频转换器转换成一段视频,配上文字和教师的解说词,这种类型的微视频,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做看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培育黄豆。

1.2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的学习博大精深,很多内容并不是语言能够表述清楚的,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体会、各抒己见,一定要让学生将自己的不同见解表达出来。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体会学无止境的内涵。在微课的帮助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交流。很多的书籍和图片在观察日记课程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为课前学习提供很多前瞻性的知识引导,驱使孩子们带着各种知识性的疑问去观察,并驱使他们在观察中自我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观察热情。例如:在设计“观察蚯蚓” 一课的课前内容时,教师以经典绘本《蚯蚓日记》为载体,在网络上下载了以蚯蚓的身份讲述故事,带领学生走进蚯蚓的世界,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了解了蚯蚓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这样更富有实效性。

1.3通过课前搜索资料,鼓励学生充分的发现自我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探索精神与创造力的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思想,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必须进行鼓励、肯定、尊重,不歧视他们的创造性。微课形象生动,再加上教师的旁征博引,会更增加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求知欲。要写好观察日记,首先要对所观察的物体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在设计课前作业单时,往往会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途径搜集有关这个物体的一些具体资料,在搜集资料中,学生会对这个事物产生一定的认识,有助于“翻转课堂”的开展。例如在“孵甲鱼”这个话题上,教师首先让孩子们去搜集关于甲鱼繁殖的资料,孩子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甲鱼的知识,有的甚至学到了不少甲鱼繁殖的技巧,为写好观察日记提供了打下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小学四年级语文观察日记的应用方法

作为观察日记,“观察”是重点。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是放在首位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再引导学生有侧重地去观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观察力的培养融于课前学习的途径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2.1方法一:有目的地引导观察

孩子在观察中往往目的不明确,只凭自己的兴趣观察。如要培养孩子较强的观察力,就必须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在观察之前,教师在课前学习的任务单上要明确地告诉他观察的任务,尤其是不易引起孩子注意的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些指点,让他集中注意力,以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例如在设计“种黑豆”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前学习单上明确了观察任务:

(1)黑豆发芽后,请你观察黑豆叶子形态的变化。

(2)黑豆叶子颜色的变化。

(3)请你摸一摸,随着黑豆叶子的长大,叶子在触觉上有什么变化等。

2.2方法二:有顺序、多感官地观察

在观察目的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如果观察的顺序不对,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时常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整体到部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并且还有意识地抓住观察的重点,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如可以摸摸黄豆苗的叶子是光滑还是粗糙,用鼻子闻一闻是否有味道等等。

2.3 方法三:有对比性地观察

对比观察能够帮助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3]。比如在“黄豆发芽”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做的教学视频是以黄豆种在水里作为示范,然后观察它的生长过程。但是教师在课前学习任务栏里也告诉学生,黄豆在水里和土里都能发芽,可以同时在水里和土里都种下黄豆做对比观察。在观察中,孩子会发现水里的豆子先发芽,而种在土里的黄豆则在浇过几次水后才长出叶子;孩子还会发现水里长出黄豆的茎是细细的,而长在土里的比较粗,叶子也更绿一点。通过对比观察,不仅使孩子充分了解相同(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相同)的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而且能使孩细致地观察物体,并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小学四年级语文观察日记的具体案例分析

3.1案例1:花盛开的观察

基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对周围花开的好奇,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来进行观察日记的创作。首先,选择学生喜欢的一种花来进行实际的观察,通过展示一个个具体的微课视频,这些视频主要包括发芽、开花到凋谢的整个过程。

3.2案例2:蜗牛的观察

对于蜗牛的观察,孩子们平时可能都有见过,但是没有具体的观察,而且观察起来也比较耗时,需要有耐心;还有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蜗牛的一些微小动作并不能完全表现出来。通过微课的形式,学生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观察到很多信息,并且通过视频的指导性观察,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还可以针对蜗牛的各个部位进行相应的观察,包括一些肉眼所看不清的一些部位。比如在爬行的过程中,蜗牛肌肉的收缩以及它的表面的粘液等信息。这样可以更全面的让孩子们去观察蜗牛,以此同时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蜗牛的触角为什么会伸缩呢,那个触角是不是它们的眼睛呢,它没有脚为什么能够行动呢…通过观察无疑在潜移默化的调动着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结束以后,通过让学生互相讨论的形式,进行比较性分享、交流,最终使观察效果得到极致的发挥。

3.3 人物的观察

基于现阶段孩子们的观察力的局限性,在对人物观察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的分析观察能力,在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例如某个人的长相、穿着等等。但是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目的性,观察面相对来说比较发散。由于对于人物的观察就存在孩子们的身边,这样能够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而微课就可以引导学生的观察,它包括观察的人物的个性特点、内在气质等方面,还可以针对具体需要注意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观察任务的形式,达到预期的观察目的。人物的观察是比较复杂的,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比较人物的做事态度,通过微课视频展现几个人的打扫卫生的态度,有的人随便打扫一下,有的人则是非常仔细。通过这样的对比,能够生动的刻画出人物的行为态度,便于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观察,其效果得到了明确的体现。诸如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孩子们的优秀不靠语文教师课堂上几十分钟的全力以赴,也非读破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所致。基于微课这一模式的观察就是一种能点燃孩子思维火花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观察的质量。

4 结语

基于微课的在四年级观察日记中的实践让笔者切实体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自主地进行学习的优势,他们不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甚至在为人处世上都有了意外的收获。然而,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必然还有着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譬如儿童信息技术能力的欠缺以及生与生之间在班级互动上的一些不平衡现象等等。但是,随着课改的推进和深入,相信我们必然能够解决越来越多的难题,基于微课的学习,在中国本土的实践将会日趋完善。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人与实施,必须让微课在小学语文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微课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积极学习教学技术,在课堂上、课

前、课后充分利用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添彩。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2] 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07).

[3] 吴雅琴,王晓东. 现代教学媒体促进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从教学设计角度出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

[4]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 2004(04).

[5] 張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

[6] 程小克,周景萍. 浅谈多媒体与教学的关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0).

[7]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篇5:观察中的发现的作文三年级

我一回到家就把含羞草的种子拿了出来种在了泥土里,我每天我都会积极的帮含羞草浇水,那些水可不是普通的水哦!那是我每天晚上收集的天然露水。可含羞草还不发芽,我感觉有点失望,我所做的一切努力好像不起作用。所以我有点想放弃了,第四天早上,我走出阳台惊奇的发现含羞草的种子发芽了,我喜出望外,果然我做的一切努力没有白费,含羞草终于长出了一棵嫩绿色的小芽,我高兴极了。

又过了几天含羞草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六片嫩绿色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让人看着非常舒服,那些叶子上面有一些极小的白色绒毛,横着看,好像一把翠绿色的小梳子。我碰了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马上收紧了,真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用双手捂着脸,为什么含羞草会“害羞”呢?我在网上找到了答案,答案就是:因为含羞草的叶柄基部和复叶基部,都有一个膨大部分, 叫作叶枕。叶枕中心有一个维管束,周围有许多薄壁细胞。在平时,每一个细胞中都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因而膨胀,使叶枕挺立着,所以叶片舒展,但一旦受到刺激,叶枕细胞所含的水就流到细胞间隙中,于是叶枕就发生蒌软现象,叶片也就随之闭合下垂。有一天晚上我惊奇地发现含羞草既然自己合拢了,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说:“含羞草晚上也要“睡觉”像睡莲一样,所以他会自己合拢”

篇6:小学三年级作文:观察中的发现

星期天,奶奶从乡下的老家带来了一袋花生。一想到马上吃花生就差点流口水。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用手捏着包里的花生。它们发出“咕咚”声。我拿出一个仔细观察,发现它的硬壳上有很多花纹,像汽车轮胎的花纹。它有许多形状:有些像葫芦,有些像船,有些像天上的云。分成两半,里面放几颗红花生。然后剥去米粒上的红色外衣,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暴露在眼前。仔细看看花生,有一圈裂纹。一旦用手剥开,马上就分成两瓣,头中间有一个小花蕾。

这是我最喜欢的花生。

上一篇:兼职总工程师聘用协议下一篇:2024湖南常德公务员面试入围后立刻要做的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