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4-06-19

综合组教研组工作总结(共8篇)

篇1:综合组教研组工作总结

综合组教研工作总结

2017-2018第一学期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求实而又创新的一学期,科学组的老师们握协作之手,兴教研之风,展百家之长,结丰硕之果,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组工作思路:

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科学教师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科学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开创我校科学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本组具体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新学期一开始,科学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了学校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和各学科教师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本组教师经常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展开讨论,提高认识水平,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组内老师还规定了必读三本书:《科学课》、《路培琦教学艺术》《新课程标准》。老师们自学研讨,并经常交流心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回来后能热心地向组内其他老师介绍学习内容与经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已成为我们科学组教师的共识。我们组的每一位教师利用空堂时间学习各种业务杂志,记业务、政治笔记几万字,虚心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只要有公开课,我们组的老师都会抽时间去听,每人听课都在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教研组虽然人员少,老师担负的教学任务重,但是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能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并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我们组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本组教师从备、教、辅、改、研、评等各个环节,树立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在备课中不仅考虑教师的教,而且更多思考学生如何学,并且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我们还坚持集体备课,人人上研究课制度。在上研究课时,我们确定不好上的课为研究内容.不同老师上同一内容.上课前交流自已的想法,上完后集体评课,找闪光点,找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把不同老师的课进行对比,确定这一课的最佳教学方法.并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要求人人写说课稿,人人写教学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得失,教学反思组内老师人人阅读,人人提出不同见解.每次教研活动有中心发言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经验、建议,全组教师一起积极研讨,对改进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启示和帮助。在工作中我们做到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论文。

3.注重过程评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科学课最难把握的就是组织教学,否则就“乱”而难“收”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为了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呵护学生的科学兴趣,我们科学组教师认真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制订和修改的《小学课堂常规》,认真讨论研究制定了科学课学习过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管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实行加分减分制度.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都会把科学课堂上的要求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课堂行为规范、实验操作与小制作、期末考试三个方面。

三、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科学探究学习模式适用的课型,以及探究的各个环节的选择性运用。

2.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在思想认识上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我,并且积极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四、反思与改进

反思我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我们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失误和不足,我们的教科研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步骤相应的实施还不是百分百落实,有时候只流于形式;外出培训和听课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对老师视野的开拓有很大的限制;还有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许多实验设备和器材与新教材不配套,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无法用。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今后我们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力求科学教研组建设日臻完善,掀开一个新的篇章。

篇2:综合组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学年来,我校综合教研组在学校教管中心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教师内涵,促进教师发展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我综合组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教师也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我组要求教师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素养,把学习、丰富、提高作为学科组、教师快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推动力,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师的人力资源。因此,我组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教研组确立了研究型教师的目标,即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自觉地运用新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教育效果。为此,我组各科教师基本每学期坚持写教学反思;每学期每人写教学案例和论文;在教研活动中学习教育专著,教师们谈体会,共同探讨有争议的话题,每人手中有相关评价方面的书籍或学习材料,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工作格言和成长记录,工作成果记录等。教研组学期总结召开一次考评会,对各学科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个人和小组的工作总结;对有成效,突出贡献的教师及时奖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教研组开展了引领教师学名家思想、学名师经验、学课改理念等广泛的阅读学习活动。学习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广泛收集,切己体察。”在这些活动的影响下,我组有80%的教师撰写了论文,教学案例及优秀教案。

二、抓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综合组三年中以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四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集体反思。

1.课前反思,即课前说课。它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选择开发和有效利用上。以教材为载体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实施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切入点。每学期开学伊始,我组首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各科教师分析各学科教材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补充拓展各学科教学内容;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新课标,研究剖析新教材,统筹设计各学科需开发的内容专题,确保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课前反思还体现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上,我们提出 “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试讲-研讨交流-个人修改备课-进行试教-完善教学设计-观摩教学”的备课研究模式。学科教研组改变以往就一课备一课、开发一课的做法,以课标为依据,从整册教材和每个单元出发,对每课进行综合思考、综合研究,把每一节课都放在单元系统、本册教材系统,乃至整个小学教材系统去理解、去把握、去定位,做到了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审视教材,把握教材,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要求教师的备课做到精心设计质疑问题、精心设计思维空间、精心设计评价环境、精心设计评价语言、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依据课程资源开发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一道开发、丰富和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推动课程内容持续不断地生成和转化。

我们把教师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资源全部进行归类整理,入档,所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及时查阅资料或翻阅文本,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科教学课程资源库的建立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为综合组的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2.课中反思。我组提出了“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差异发展、体验成功”的课堂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开发利用研究教材、分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活生生的课堂,创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具体说来,我们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废除,即废除指责性语言,批评讲究艺术;二允许,即允许学生自愿选择回答的问题,允许学生相互评价,质疑教材,超越教师;三开放,即开放课堂的评价空间;开放学生思维空间、开放课堂教学空间。四带进,即把积极的情感带进课堂、把尊重信任带进课堂、把随机鼓励评价带进课堂,把成功的喜悦带进课堂;五转变,即课堂教学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六种状态,即评价中注重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评价教学课堂;七个让,即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索,实践让学生去操作,规律让学生去揭示,学法让学生去归纳,道理让学生去感悟,效果让学生去评价。

另外,综合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其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课堂标准,用自己建立的标准去备课上课。

3.课后反思。简单说来就是“三找三写”:找亮点之处,找失败原因,找补救改进方法;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案例,写教育教学论文。

4.集体反思。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要有效结合。在个人反思中,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在集体反思中,定时间、定地点、定案例、定中心发言人,双周三下午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教研组全体教师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在备课组活动中,每位教师把需探讨的问题提出来,把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下来,不断地加以完善,深化研究。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进一步理解了课程与教材、课标与教材、教材与学生等的关系,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在原有的时间里有效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组根据学校部署安排,分别开展了梯队课程研究,探究型课程等活动,踊跃出许多优秀课在区、市级得到很高的评价。

三、抓教研活动,使其显成效

首先,我组制定了教研活动制度,教研活动中要求全体教师100%出勤,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其次,在教研组中出现问题需共同探讨研究时,我们还不定期地举行学习和研究,我们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组合组的核心理念。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体现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们综合组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共同学习的组、合作研究的组以及互动提高的组。我组的教研活动体现出开放性特点、研究性特点、互动性特点。

1.开放性。开放是新时期教研活动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在广泛的交往和对话交流中不断去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强调每一位教师要在读懂别人的同时能够看清自己,在学习别人的同时能够充实自己,在尝试改进的同时能够突破自己,寻找自身发展的生长点。我们注重心态的开放、课堂的开放和教研的开放。心态的开放,即每位教师在教研中都要积极地接受他人,学习他人,主动地发展自己。课堂的开放,即教师在亲身体验和相互研讨中尽快提高,通过公开教学、随堂听课、跨学科听课等活动,使课堂教学上层次、上台阶。教研组强调引导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的经验背景,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注重对学生自我认识活动的监控,发展内省思维。我组积极为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尽快提高专业化素质,找出了自身发展的突破点,不断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在教研活动中尽可能做到课题合作研究,专题一起研讨,难题共同解决,成果大家分享。

2.研究性。教研活动时我们经常共同研究教材,树立系统意识;研究学生,提倡换位思考;研究教法,学会灵活运用;研究自己,提升专业水准。在研究当中丰富自身教研组的内涵,拓展教研的外延,提升教研的层次,扩大教研的实效。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问题、案例及备课组。在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立自己的专题,专题研究紧紧把握住面向实际的原则,讲求实效。同时,在日常教学中选取的案例作为研究的内容,广泛开展教学案例学习研讨活动。备课组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掌握新课标、新理念,精通教材,吃透教材,教师备课研究时要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深入研究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的深度、宽度的同时,精心地研究分析学生特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3.互动性。我组的特点是设计的科目多,内容覆盖面广,这就更有利于教师的互动性,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互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彼此分享、共同成长,这也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体现。

四、共同参与考核,调动教师积极性

我组学期初根据学校计划,全组教师共同商定教研组计划,计划详尽,有可操作性,同时各学科及个人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个人发展计划,计划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这为后续的一系列大小活动奠定了基础。教研组长在这一群体中,以学习者、传递者、实践者、引领者、领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定位自己。在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注重情感交流,在教研组中建立了一种互助合作,宽松愉快的人际沟通渠道,使得我们综合组形成了有较强的凝聚力,团结奋进的集体。

篇3:如何当好综合组教研组长之我见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教研组的成功, 他们开展工作更多地是靠自身的专业权威和人格魅力。那么, 教研组长在这些事件中到底应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呢?

一、沟通协调能力

1. 与学校各科室的沟通协调能力

学校的教研工作必须要与其他科室加强联系, 密切配合, 以求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与校办公室配合制定全校综合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与教务处配合检查教师的备课和上课、作业布置批改和课后辅导, 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提出整改的措施;与教科室配合制定学期教师教研活动计划。如:开展主题研训活动、集体沙龙、集体备课、配合上级开展校外研训活动、开展传统特色教学;与政教处配合开展体育节、学生文体“2+1”、晨会、大课间等活动;与总务处配合争取更多的场地器材配置;与团委配合共同组织各种小型的竞赛活动。如艺术节、元旦汇演等;与九年级段长室配合制定中考体育训练与考试计划;与医务室密切配合, 共同组织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另外还要加强与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的交流配合, 以求更好地开展业余训练和德育工作。

2. 与组内成员沟通能力

教研组长要密切联系全组教师, 组织全组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长要把处在不同教学岗位上的性格各异的人组织起来, 使综合组能圆满地完成课程标准的教学任务, 完成学校下达的各种具体的教学要求, 教研组长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他要根据组内各位教师的知识结构, 年龄大小和性格差异分配教师的工作。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诺曼·奥古斯丁表示:“如今大部分的发明创造都涉及到大规模的团队成员。我们必须强调沟通技能, 强调团队精神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教研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大家的集体研究。集体研究不是鼓励的, 它需要各教师积极帮助与支持。教研组长只有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问题的落实才能有保证。

二、要有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体现在全局观上, 教研组长眼睛盯着的是本学科的全体组员, 而不是自己, 独善其身, 而不兼济全组的教师不应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承担责任的勇气上。对于出现的问题, 教研组长应主动检讨、分析, 而不是推托责任、指责同事。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研组长应经常主动地关心他人。人格魅力和影响力总是紧密联系的, 当人们认为组长很有魅力时, 他们更有可能积极与组长进行工作上的配合。“君子至德, 嘿然而喻, 未施而亲, 不怒而威。”这也应该是要当好教研组长的魅力之所在。

三、主动学习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时刻刻都需要学习的时代, 学习不仅仅是一种需要, 更是一种能力。教研组长要带领其他教师发展, 自己首先就要先学一步, 并做到学以致用。如:在本校的排球操创编过程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整理了大量资料, 然后请教专家, 再结合自身情况修改, 最后通过全组实践多次后才确定最后方案。唯有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增强自己的专业权威性, 才能给其他教师以示范和指导。

四、评价与总结能力

总结是对完成了的事件全面的回顾和评价。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 得出经验教训, 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 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通过工作总结积累经验, 汲取教训, 克服缺点, 弥补不足。这样做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进一步开展工作, 能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为今后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还要团结一致。有困难大家共同克服, 有成绩互相分享。当同事们取得了成绩, 送上一句赞美的话;当同事遇上了喜事, 送上一句祝贺的话;当同事遇到了困难, 送上一句鼓励的话;当同事遇到不幸, 送上一句安慰和问候的话。一句话一个举动, 尽管微不足道, 但却温暖人心, 拉近了心的距离, 增强了凝聚力和亲和力。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不斤斤计较, 以容人之心相处, 以严于律己待人

参考文献

[1]刘友道.浅谈教研组长的组织要求[J].小学教学研究, 1992 (10)

[2]周丽蕊, 黎炳学, 卫发昌.校本教研中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与重塑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 2006 (4)

[3]帅丽虹.在合作教研中成长[J].江西教育, 2005

篇4:关于综合教研工作的一点做法

一是学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对口情况较差。受事业编制及学校办学规模等因素限制,由于得不到必要和及时的补充,与主要学科相比,综合学科教师的专业对口情况一直较低,除体音美学科稍好点外,其余学科几乎就没有对口的。此外,在这儿有安排教师方面,相当一部分学校,遵循的基本是先主科、后综合这样一种顺序,导致综合学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二是学科教师流动性大,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除体音美少数学科外,信息、综合实践、德育、生命安全等学科一般都不是量身定岗,在一些学校甚至成为安排剩余人员的一种方式。

三是学科教师跨学科兼课较多,处在疲于应付状态。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村级学校,综合学科教师有的要教多个年级、多个学科,要写几本甚至是十几本教案,不仅教案写不过来,课更是上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课只能用教案代替。

四是学科教师教研环境差,教研氛围很难形成,综合学科基本是一校一科一人,或者是一校多科一人。这种单打独斗式的岗位设置,使综合学科在本校内根本开展不了教研活动,教师往往是自我摸索、自我研究、自我检验。

五是学科教师成就感差,缺乏工作积极性。综合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基本都是任务式的,很少有检查,很少有评比,很少有活动,因此,也就很少有成就。别的学科可能一学期能得到一张获奖证书,可综合学科有的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证书,这在评职晋级或其他方面,都要吃亏的。

我相信,上述问题不仅在我们长春市双阳区存在,可能在其他地区也存在,只是程度不同罢了。针对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进修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师队伍现状和教学资源,有效地进行综合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

一、从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培活动

第一,主动与教育行政部门争取,通过让教研员做兼职督学这一行政手段,进一步增强教学视导的分量。由于一些教研员具有了督学职能,在指导基层教学工作过程中,就能对学校的学科开设情况、教师配备情况、常规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有些共性问题,能及时上传到教育行政部门,促进问题的解决。

第二,积极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使教研氛围浓起来。我们采取学区教研和区域教研形式,使综合学科教研活动有效开展起来。我们首先以学区为单位,把中心级学校和村级学校组成教研联合体,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目前,搞得较好的如太平学区、土顶学区、山河学区、齐家学区等。在学区基础上,我们又把地域较近的乡镇学校采取划片的方式,组建教研联合体,教研员不仅参与活动,而且负责组织策划和工作协调。

第三,采取梯次送课的方式,解决任课教师不足问题。我们以中心级学校为原点,根据交通状况和教师承受力,采取梯次送课活动。比如,甲校缺少音乐教师,但甲校距离中心学校距离较远,受条件限制,中心学校无法直接把课送到该校,在这种情况下,就采取中心校把课先送到离甲校较近的乙校,再由乙校音乐教师送课到甲校,通过这种传递方式,解决综合学科教师不足问题。目前,这一送课形式在我区的土顶学区已获得成功,接下来,我们将逐步推广。

第四,广泛开展教师技能竞赛活动,激励综合学科教师积极性。我们采取以赛代培的方式,广泛开展学科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不仅提高了综合学科教师素质,而且给予了他们成长机会。竞赛过后,我们根据竞赛方案,对那些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与表彰和奖励,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这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积极性。

二、从服务出发,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服务方面,我们主要是做好“三个服务”,即为学校特色办学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学生特长发展服务。我们以大课间活动和学校特色办学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学科特别是体音美学科教师专业特长,帮助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帮助学校科学组织和实施大课间阳光体育工程。我们以教师专业和技能培训为切入点,通过专业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综合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通过综合学科教师的一专多能,引导学生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提升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进而为学生特长发展奠定基础。

三、从需求出发,有计划地开展评价创新活动

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课改要求,我们尝试着在综合学科实施评价标准创新工作。即创新教学评价标准,创新教师评价标准,创新学生评价标准。旨在通过评价机制、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创新,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导向,引领教师价值取向,引领学生成才理念。

为了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帮助我们在更大的空间、更大的领域,完成好综合学科教育教学任务,我们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为此我们在区教育学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已纳入省教育厅“十一五”科研规划项目《新课程与教学创新的探索性研究》进行科研立项研究,通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顺利结题。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已有的工作思路,以“一体多维”教研科研模式为载体,更好地发挥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和培训职能,更好地为教学质量服务,实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长春市双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

篇5:综合组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继续推进“教学四项规范达标”工作的指示,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的优秀教师围绕“课改、提质、创新、发展”的教育命题,展开教研组研训,认真搞好教研组的各项活动。为此本学期本教研组工作重点是认真学习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并在具体的教学中认真贯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体美、英语,劳技,校本的兴趣,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创新力的学生。

二、教研工作目标:

1、建立新的常规管理机制,加强调查研究,指导本教研组教师工作,使本组教师均能顺利通过区教师四项常规达标。

2、抓实抓好特长平时辅导,把“小组合作教学”落实到课堂中去。

3、认真贯彻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积极参加创建市艺术教育示范校。

三、工作重点及要求:

1、认真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组内教研,做好听课评课工作,使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认真备课,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为上课做好准备。认真执行学校的上课、听课制度,并通过听课使本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以新的课程改革精神为指针。改进教学方式,使本教研组的课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公开课:讲课者交授课教案,教研组整理活动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对授课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授课者要客观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授课内容做好记录。

4、加强教科研方面工作力度,并以论文或案例形式体现。

5、体育组作好各项日常工作,积极训练,备战学校田径运动会。

6、音乐组要积极组织特长学生的培训及各班的教学工作,力争在本学年的艺术展示比赛中取得佳绩。

7、美术组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着重培养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8、信息技术学科搞好正常教学外,让学生多上机,多动脑,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好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兴趣。并着重特长生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9、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团结协作、形成凝聚力是教研组建设的前提。教研组的建设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学科活动,首先是要靠教研组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只有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拧成一股绳,才能共同进取,搞好教研组的建设。

10、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固定每学期活动次数;平时遇有问题就及时碰头、相互讨论、及时解决。教研活动专时专用,保质保量、内容丰富:每次都有专人负责主讲及开设教研公开课,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收集交流教改信息。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切实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提倡组内教师上网学习。多学习、多研究、多探讨,不断学习,努力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

四、教学目标与任务:

1、端正教学思想,改变教育观念,上好每门课程,教好每一节课。

2、科任教师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探索教法,编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3、编写教案,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操作指导,不仅要求学生会做实验,还要注意安全指导。

4、课堂教学要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强调实用性。

5、每门课程的教学要落实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贯穿到每一节课。

五、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各科任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自我检查反省,明白自己知识技能的工匠薄弱点,努力学习改进。

3、研读本学科系列教科书,了解本学科各年级知识点的纵向发展联系及向其他科目横向渗透情况。

4、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经常相互听课,评课,汲取新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实施办法:

1、期初订好计划,切实按计划开展自修和教学活动。

2、自学过程中,要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3、落实常规检查制度,重查课堂教学及方法。

篇6: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

根据学期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围绕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专业提升。

学习与提高是每个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渴望,虽说综合教研组的老师们由于课节多,学习时间少,而且专业方面的培训机会也比较少,但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自己的理论学习与业务提升。

积极参加了上级的学科培训,认真参加校部的各种培训,深入领会并努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与自己的学科相结合,以理论促实践。按工作计划,我们组织有计划的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的学习,自开学以来,进行了课程标准原文的学习,通过研讨和交流,各学科结合现我校的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对现有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改进,有了较为明显的收效。

2、开展教学研究,强化常规教学。

常规工作:

常规工作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因此我组一直重视看似平常的常规工作,在备课方面更加重视课前准备,在作业评改方面更重视交流。常规检查按时进行;教学反思经常总结;作业在检查的同时进行规范和交流。常规工作进行得很好,尤其是体育老师顶着严寒,能坚持在室外教学,实在难能可贵。

教学研究:

以呼瑞平老师的见面课为契机在开学初就展开了教学的研究,呼老师认真准备,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突出了艺术与科学的整合,全组老师积极听课,认真评课,并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学科的特点就教材的实施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校长、主任亲自参与,大家积极交流研讨,产生了一些思想火花,也为紧接下来的专题教学研讨开了个好头。

3、加强特长培养,突出学科特色:

加强学生特长的培养,认真上好特长课,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和参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体育学科:

老师每天坚持早训.效果显著.陈老师的足球队早晚都训练,现男篮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闫老师组织的越野赛学生们成绩都很不错。体育组组织的阳光体育项目比赛活动,全体老师积极配合,其他年级的体育比赛也将逐步进行,这些校内赛事成了学生的喜爱。陈红艳老师负责早操的带领工作,认真负责。

科学学科:

开展了养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未名博客里开设了养蚕专栏,学生发表养蚕问题、日记及相关知识近500篇,我们也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网上的回复,学生通过养蚕了解生命的过程,加强了生命体验,在老师和家长们中产生了反响,受到好评;结合五年级的形状与结构单元,组织了搭支架和建房子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动脑,活学活用,收效很好,进行了比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表现

超出了我们事先的预想。组织参加两项全国比赛,备赛己接近尾声,辅导已经开始。积极参加了区级科技大赛,王海涛同学的作品获得了区级一等奖。

美术学科:

加强了学生美术作业的规范和评改工作,增加了网上作品的展示,突出了特长培养的特色。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了得奖的大户。对组织学生参加了深圳市童话节比赛获奖20人次、南山区现场写生有三人获奖;世纪之星38人获奖

4、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综合教研组人员多,学科多。承担着小学部语数外之年的全部课程,平均每个老师每周二十多课时,工作任务是很繁重的,许多工作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来完成。只要是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都会努力去做,都要尽力做到最好。综合教研组的老师们一直学部的工作视为己任,无论份内份外,只要是需要,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本学期几次大规模的活动,爱心活动、音乐节、艺术节、颁奖大会、家长会每一次活动我们都尽力参与,划分会场、会前准备、会标制作……,各种活动,我们积极配合,体育老师参加组织,其他老师只要需要就能配合,美术老师配合绘画;信息老师一方面参与信息技术的培训,还帮助上课的老师制作课件;美术老师更是帮助各班级出版报。许多细碎的事情我们都在认真去做,考试前分卷了,他们来了;会场需要布置,他们去了,有了临时性的任务,他们到了,每个人都

不计得失,热心工作。

要说综合教研组表现突出的人和事,真的很多,陈红艳很有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承担了许多任务;封艳艳每天早晚都训练,带着音乐爱好者练出了一定的成效;艾筱、张娜老师的大手笔、承担了学校许多的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陈红艳老师一个学期两次承担组内公开课,谦虚好思。惠国雄老师虽然年龄较大,却在工作上没有一丝的放松,不但参与了本学期大量的科学活动,还能主动承担组内的其他工作。大家乐业、敬业,能够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学科都尽职尽责,相互之间配合默契,现在我们组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关爱、充满了理解与支持。无论是教学上的研讨,学科活动的举行,还是各种临时性的工作,我们大家都能共同参与,努力完成。

回首工作,也发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综合教研组学科多,各学科的教学研讨更需进一步深入;学科之间的整合还有更多可以探索的地方;把教学工作科研化,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的结合等方面还很不够,将在今后多思考,多努力。

篇7: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

1、认真落实新老例

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老例,教案规范,备课充分,内容完整。在教授教化历程中贯穿新精神,运用新措施,课有新提高。

2、推出高质量的公开课

本学期我们每一位教师开一节公开课,每一节课都是重复试教,精心筹备,全组教师积极介入看课议课,取得了优越的开课后果,充分展示了综合组整体的实力程度。

3、圆满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

我们的教授教化条件虽苦,而我们的奉献精神倒是百分百。本学期我们组除了完成教授教化工作以外,还帮忙学校做好了各项运动。如:班刊的评比、校园活动会、跑操比赛、学生体质康健测试等。为了学校的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转,每位教师任劳任怨,尽力完成。

当然,在整个工作中也有不够之处:

1、教研运动开展不敷扎实,个别教师因为各类原因不能包管充沛的教研交流光阴。

2、教师短缺教研经验和专业理论的指导,眼界不敷坦荡,思路狭窄,要让先生们走出去,多参看多学习。

篇8:综合组教研组工作总结

我校地处萧山南部较为偏僻的山区, 师资水平一向相对薄弱, 学生受经济条件、文化视野和家庭条件的局限, 成体系地、有特色地开展教研活动并不多见, 面对新课程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往往手足无措。故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差不多处于停滞状态, 偶尔部分教师的尝试也只是稍稍让学生过把瘾而草草收场。

究竟如何来激活薄弱的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相对滞后的现状?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我镇鲜为人知的抗日题材、极负盛名的杜家杨梅以及其他社会题材等都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绝好的生活教材。故此我校特依托教科室、语文学科教研组及综合学科教研组的部分骨干教师, 以校文学社成员和其他爱好者为活动主体, 策划了一次次较为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并构建了一套针对薄弱农村初中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二、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 确定活动对象及主题

鉴于我校师资力量的现状和教师意愿, 我们特精心挑选了几位事业心强、业务素质相对较好、有志于教研改革的几位教师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实验组, 由校教科室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任正、副组长, 同时在校长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科研策划, 并以我镇鲜为人知的抗日题材、极负盛名的杜家杨梅以及其他社会题材等为契机, 正式启动以我校西小江文学社及其他爱好者为主体的大型综合实践系列教研活动。

(二) 确定活动板快及课题小组

活动板块主要便于学生活动分工及教师指导, 每项活动依据具体主题活动而定。以下是活动系列板块及课题小组分工个案:

品独家杨梅, 走生活语文之路

——所前镇中杜家杨梅节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之一

(三) 细化活动课题方案。

为进一步细化指导, 让学生明确分工, 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较为细致的安排, 尽可能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心中有数, 我们特地对每一小组成员加以细致指导, 并以期这批成员能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大面积开展的骨干力量, 从而带动全体同学走向社会课堂。下特以部分活动方案细化案

例为证:

案例一:

关于第九届萧山杜家杨梅节实地采访的策划

一、设计主题:杨梅人的故事、杨梅的生态环境、杨梅的经济地位等。

杨梅人采访对象:出产杨梅的亲人;出产最多的梅农;出产最少的梅农;最勤劳的梅农;年纪最大的梅农;杨梅节现场梅农和顾客采访等等, 写出他们的苦与乐, 表达他们的心声, 捕捉最有特色的素材, 形成采访记、观察记、现况采写以及风情介绍等等。

杨梅的生态环境:可从身边亲人或亲人推荐的对象走访, 听取有经验梅农或权威技术人员的介绍, 再结合网上或其他资料, 撰写成文。

杨梅的经济地位:可从杨梅收入最多或最少进行调查, 从村委进行采访了解全村杨梅收入, 从镇里了解全镇杨梅的收入。

案例二:

关于第九届萧山杜家杨梅节摄影录像的策划

活动分工策划:协助走访队, 拍下走访过程和感人片段, 以及现场实况和杨梅实景, 为自己和其他队抓拍创作题材, 写成文字。

活动人员:缪宇洁703王霞露704金小燕708陈华706曹张青706

活动时间:年月日

活动地点:

活动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活动方式:人物采访追踪、实景拍摄、现场抓拍等

设计主题:留下美的一瞬

活动成果:录象、拍照、录音以及文字介绍等。

(四) 活动阶段

每次活动共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阶段段。以萧山杜家杨梅节综合实践活动为例:4月下旬~5月下旬为前期, 主要做好人员分工策划、课题策划、器材准备等工作, 同时有目的开展首次活动;6月上旬~6月下旬日为中期, 中期阶段由指导教师亲自带队走进梅乡, 深入现场, 让学生切实体验萧山杜家杨梅节轰轰烈烈的时代场面, 激发学生乡土意识和家乡自豪感, 并通过感受梅农的苦与乐获得第一手材料;6月下旬~7月上旬为后期, 这是课题结题、反馈和总结阶段。

(五) 策划活动成果

1、众多作品见诸报端。

2007年6月24日《萧山日报·花季雨季》以较大篇幅刊登我校西小江文学社成员这次活动的成果。其中采访记《杨梅占了杜家村收入的“半壁江山”》、《一棵杨梅树, 20年才能有效益》、《希望杨梅越卖越好, 杨梅节有更多人知道》全文刊登和《甜甜的, 酸酸的》、《夏之梅》《做人要厚道》、《杨梅映红了笑脸》、《好客的杜家人》等作品节选发表。

2、省立项课题组高度评价。

2007年6月23日, 萧山区省级立项课题《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运行体系研究》成员在区语文教研员带领下莅临我校调研并听取了我校朱伟丽老师《又到杨梅满山红》的语文综合实践汇报课, 高度评价了我校以文学社层面为主体的新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切合了我校薄弱农村初中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 走出了薄弱农村初中科研之路。

3、教科研成果产生较大反响。

2006年12月《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与历史对话》获萧山区中语会年会论文一等奖, 2007年9月《品杜家杨梅, 走生活语文之路》获萧山区20届中小学专题论文二等奖。

三、活动启示

(一) 寻找支点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薄弱面, 每一所薄弱学校也有自己的地域和师资强势。如果我们巧用这一支点, 组成一支骨干科研力量, 并构建一块学生实验园地, 让部分科研教师尝到甜头, 让部分学生先“富”起来, 再走“共富”之路, 从而避免浮躁、茫无头绪、死寂沉沉的教研局面。当然支点的要求应是:

1、教师必须有一颗上进的心, 立志在教科研上有所作为, 同时能有相对较强的科研以及业务能力等。

我们组建科研队伍时, 以语文教研组为龙头, 同时借助其他学科的优势, 科研实力相对较强, 否则头未开好, 叫叫嚷嚷上马, 毫无结果收场, 实验不了了之, 只能贻害无穷。

2、学生可挑一些相对胆量足、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特长。

这一部分同学指导期限短、接受能力快, 敢于与他人交际, 社会实践能力强, 任务完成效果相对更佳。

(二) 以点带面

先打开教研的新局面, 让“试验田”的一部分师生能有所收获, 这不是我们的终端目的, 而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们更多是为了让这一部分教师能以自己获得的体验给更多教师以抛砖引玉之功效, 让这一部分“试验田”的学生能回到班级给更多学生以示范。由于这一部分教师已有了一定科研的能力, 在承担更多教研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教师就有了可供借鉴和咨询的样板。同时这些文学社成员在其他同学中有威信, 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本班本校学生中的“燎原之火”。

(三) 以面促点

事实证明, 我区团队型教研队伍除城区及部分农村示范初中外, 其他并不多见。农村薄弱学校的部分同仁之所以走不出个人教研的怪圈, 缺少团队支持恐怕也是一大因素, 实现团队和个人教研互赢就等于为我们唤来了教科研的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 更多学生的参与反过来也就会促进前一部分学生的上进心。

(四) 团队科研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专长、文化背景和社会阅历, 如果我们能充分考虑并善于营造一种合力, 打造团队科研队伍, 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专长, 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投入到教科研队伍, 这种团队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这股合力所产生的效应无疑是难以估量的。

(五) 构建地域文化教研特色

事实证明, 形成和构建地域文化特色是学校走教科研之路的一条必要途径, 我区第九中学的“沙地文化”、第三中学的“红色文化”, 还有一部分农村初中开发的钱潮文化、围垦文化、板龙文化、花卉文化、伞文化、羽绒文化以及我校本镇抗战题材的成功开发等等都收获颇丰。2007年上半年度我校以一年一度的萧山杜家杨梅节为契机, 大力开发杨梅文化, 充分做足、做好、做大杨梅文化, 并开发出一大批课题, 如《杨梅的情结文化》、《杨梅的生态文化》、《杨梅的旅游文化》、《杨梅的市场文化》等等, 这里涉及历史、地理、数学、自然、美术、摄影、文学, 甚至包括各国语言、礼仪的交际等等, 无不是我们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当然, 地域文化特色也包括本校教科研的突出教育教学问题, 学校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瓶颈”, 这都是本校的校本教研特色和地域特色, 而不仅仅惟上、惟新。

四、问题和思考

教研模式的构建并不是意味着教研之路一蹴而就, 它还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应避免简单化、教条化。

(一) 一忌简单化。

笔者在实施过程中, 尽管活动策划极尽细化, 课题试验组成员和文学社成员相对力量较强, 但实施过程中部分成员面对实际问题应对能力仍明显不足, 材料的汇编和语言的表达似有力不从心之感。这显然需要我们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科研机会, 有更加细化的策划和指导, 让师生在一次次挫折中体验和成长, 最终才能享受教研的成果。很显然, 任何简单、武断的做法都是不相宜的。

(二) 二忌片面化。

任何个人都有可供挖掘的潜力, 在适当的外力和内因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课题的“支点”, 故此我们切忌眼光片面化, 可着力发掘一切积极因素, 充分给人以展示的机会, 切忌为“支点”所囿。在这次教研活动的策划中, 我们并未囿于所谓的“支点”, 除课题组成员, 我们还特地邀请了部分任课教师, 以便于对所教学生的切实指导, 我们还特地组织了杜家村部分学生的加入, 通过他们联系家长、走访梅农、采摘杨梅、体验农家风情等等, 这为我们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向导作用。

(三) 三忌教条化。

教科研前期的理论指导和课题策划为师生提供了可资援引的思路和策略, 但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科研中, 必然会碰到我们无法预料的新问题, 这显然需要师生能据实际情况灵活、机智、创造性地应对。课题实验组需对课题的几个阶段适时调查、调整、矫正和反馈。

上一篇:小学英语期末复习题一下一篇:农商银行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