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

2024-06-18

农业园区(精选6篇)

篇1:农业园区

农业园区规划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以政府、企业为投资主体,以青岛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以宅科村为先头,以宅科村为中心建设的集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及相关农副产品产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园。园区占地面积4016亩。

二、区位概况

景芝镇,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景芝镇。居民1458人,291户,耕地4016亩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同时亦有大姜、葱、蒜、马铃薯、橄榄种植。村内有日光温室大棚30个,占地58亩,养鸡场3家,养鸭场2家,绵羊养殖2家。微型超市6家。村内有个体私营蔬菜加工厂一家,主营大葱加工,以及企业和村民合作的工艺品加工。景芝镇是山东省三大古镇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山东省安丘市东南部,距安丘市区21公里,东距青岛港120公里,北距胶济铁路3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35公里,西北到潍坊机场40公里,206国道、沂(沂山)胶(胶州)公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景芝镇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自古有“四县通衢”之称。镇域总面积217平方公里,辖139个行政村,14万人。景芝镇以酿酒闻名于世,是中国高粱烧酒的发源地之一。景芝名吃繁多,闻名遐迩,三页饼、金丝面、绿豆糕、芝麻片等被列入中国食品大全。近年来,景芝镇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富强文明景芝、文化生态景芝、和谐幸福景芝”为目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景芝镇先后被确定和命名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创建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十大魅力乡镇等。

三、目前发展现状

交通不便,村庄仅有6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通往乡镇,虽然毗邻206国道,但连接国道的仅仅是村镇小路,路况差,通行能力弱,不利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农产品的进出;电力负荷低;水资源匮乏,水利设施落后;农业机械落后;技术观念落后;土地资源少。现在村内居民1458人,291户,耕地4016亩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同时亦有大姜、葱、蒜、马铃薯、橄榄种植。村内有日光温室大棚30个,占地58亩,养鸡场3家,养鸭场2家,绵羊养殖2家。微型超市6家。村内有个体私营蔬菜加工厂一家,主营大葱加工,以及企业和村民合作的工艺品加工。区域环境、经济概况: 1自然条件:

(1)气候:潍坊处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易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潍坊年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都不均匀,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降水量的分布南多北少;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2/3集中于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2)土壤:潍坊自南至北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矿姜黑土和盐土5大土类。鲁沂山地是潍坊石灰岩分布最广的地区。

(3)地形:以肥沃的平原为主,丘陵起伏较小,坡度和缓山地海拔也较低。南部低山丘陵,中部洪积、冲积平原,北部滨海。

2、社会条件

(1)人口:目前,潍坊人口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潍坊人口的年龄构成由“青年型”迅速向“老年型”过度。我市已步入“老年型”城市的行列。潍坊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口分布不均。潍坊存在的人口问题:升学、就业压力大;农村劳动力过剩;受教育水平较低;人口文人口密度区:中部平原区—弥河沿岸、潍河沿岸、胶济铁路沿线,呈“H”型分布。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经济发达。人口稀疏区:①南部丘陵、山区。原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差。② 北部滨海地区。原因:由于土壤盐碱化严重,自然条件差。青州是少数民族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青州市云峡河回族乡是潍坊市唯一的民族乡化技术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突出;交通阻塞等。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

(2)经济:宏观经济健康协调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09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727.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64.7亿元,增长13.7%,其中工业增加值1419.1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861.1亿元,增长14.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5、8.0和4.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0568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477美元),比上年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57.3:31.6。

(3)2009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43.1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110.0亿元,坊子区72.6亿元,奎文区96.4亿元,青州市300.2亿元,诸城市402.0亿元,寿光市416.7亿元,安丘市162.0亿元,高密市274.2亿元,昌邑市201.2亿元,临朐县122.8亿元,昌乐县1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1.9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100.4亿元。

(4)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39.6%,企业家信心指数136.5%,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2.8个百分点和27.7个百分点。

(5)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募集资金17.2亿元,昌大国际、得利斯2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豪源实业和昱合集团2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21家企业24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累计融资302.3亿元。上市公司家数和募集资金额在全省分别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6)名牌创建工作有新进展。全市获得2个省长质量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新增山东名牌产品68个,山东服务名牌12个;新创中国驰名商标7件,新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50件,续展50件。到2009年底,全市共创中国驰名商标39件,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237件,共有2个省长质量管理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1个中国名牌产品,51个国家免检产品,187个山东名牌产品,23个山东服务名牌项目。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2%上升到56.2%;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25.3万户,增长19.5%;从业人员135.3万人,增长24.1%;注册资金1246.5亿元,增长32.2%;纳税额206.4亿元,增长18.3%,占全部税收比重72.8%,提高了2.2个百分点。(7)企业注册资本稳中有升。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国有企业51.6亿元、集体企业39.3亿元、公司400.0亿元。外商登记管理又上新台阶。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共160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8户,分支机构102户。

(8)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343起,死亡440人,同比分别下降15.1%和19.0%。

3、国家农业政策:潍坊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将潍坊、苏州等市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潍坊市将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围绕“农业经营体制、农村经济组织模式、农产品质量保证机制、农村投融资体制、农业科技体制、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城镇化发展机制、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九大方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试点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国家有关政策的争取落实,从项目、资金等各领域积极支持潍坊建成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培养新型农民的试验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区。

四、园区规划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理念:绿色,有机,健康。

(三)、项目目标:(1)建成安丘市的蔬菜瓜果产业基地

(2)建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孵化展示基地(3)建成现代农业园区

(4)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新农村建设样板

(四)、设计原则:(1)统一性原则

企业、集体、农户等投资主体相配合,技术、人才、资金等投入要素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2)高标准原则 设施标准高(智能连栋温室及现代高标准日光温室为生产设施);

生产水平高(新品种、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

产品档次高(绿色、有机蔬菜产品);

经营管理水平高(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

产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品牌化销售、(3)多元化原则

在规模化生产基础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以产业、技术、服务为平台,培养现代新型

农民;

立足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建设,带动河北乃至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

园区用地规划与项目设置:(1)蔬菜种植基地

(2)蔬菜交易市场(3)蔬菜育苗基地(4)农民培训基地(5)休闲度假区

五、项目可行性报告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有机农业始于80年代,过去10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从有机农业在国外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已经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正说明了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继续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加以解决,而发展有机农业正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好办法。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而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发展有机农业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德国农业部的农业报告,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的农业企业的多年平均纯收入水平,无论是按单位土地利用面积、单位劳动力还是农户计算,均至少不低于以常规方式生产的同类农业企业。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的购入物资成本较低。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积极开拓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环保产业,通过开发有机食品帮助部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3、发展有机农业可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走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道路。邻近南京的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原为贫困乡,近几年靠发展有机农业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客商到该乡投资,现在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不用多久,该乡就将甩掉贫困乡的帽子。在我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有机农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并且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市场层面

第一、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中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目前中国有机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缺少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最为关注的畜牧和水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市场不够规范,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

2、政府政策层面

第一、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第二、政府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机构及相应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而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缺少项目与经费,国内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影响有机农业持续发展和水品的提高。

第三、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策略2010年4月 68 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其依据就是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既要靠有形手的调节又要靠无形手的调节。而就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状况来说市场和政府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解决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使其具有现实的发展意义,而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探讨就变的十分必要。

1、根据市场导向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机农产品。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拓展有机食品市场,并开展有机食品的深加工。优先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有一定创汇基础的能形成品牌的天然食品、特色食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策划开发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同时加大对国内消费水平较高的居住区和高档超市,以及特殊性消费集团和群体为主的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2、在制定有机农业的标准上要与国际接轨

建立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等;重点支持国内检查和认证机构的发展,把认证机构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单位或机构脱离开来,鼓励国际权威检查和认证机构来华开展工作;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权威的国际承认的检查与认证机构。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地方有机标准体系和有机认证机构。

3、政府要正确引导与扶持

要认识到我国大部分地方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单位及农民的生态、环保、法律意识还不够高,积极宣传开发有机食品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意义,扩大有机食品在市场上的影响。有机农业虽然节省了化学农药,化肥等的投入,但在生产过程中用工较多、产量较低,在生物治虫等科学管理方面投入较多,成本较高,而且从现代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初始几年,有可能导致减产减收,降低了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我国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经济补偿。综上所述,为顺应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首先了解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然后探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对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潍坊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幅员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67万,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从1993年开始,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达2491.8亿元,人均GDP达到4112美元(全国人均2000美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8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种植业上,蔬菜出口占全国的20%;养殖业上,鸭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肉类总产量104万吨;特种动物养殖皮380万张,居亚洲第一;加工业上,有加工企业254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650亿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3家,肉鸡肉羊出口量占全国的28%以上。因此,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评价。其特点是:

1、思想观念新。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199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即以“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三带动(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变(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战略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特色产业优。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行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规模较大的经济带,全市形成了17个主导产业。例如,以寿光为中心的6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青州为中心的4万亩花卉种植区,以临朐县为中心的1.5亿只肉鸭饲养区,以昌邑为中心的苗木种植区等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该市按照“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收益”的思路,从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九届国际蔬菜博览会,第九届菜博会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接近70亿元,2007年,该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3位。

3、产品竞争力强。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检体系。该市搜集整理了61项国家标准和24项进口标准,发布实施了154项地方标准,产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同时,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市级检测中心,20多个市级检测站,100余处乡镇检测点,近千处企业(市场)检测室,建立起市、县、乡、企业四级检测监控网络。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一体化和合同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三是精心培育农业品牌。该市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靠质量和诚信打造了一批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一批品牌产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等一批品牌产业;培植了得利斯等一批品牌企业;全市认证农产品品牌500余个。

4、科技含量高。这些年来,寿光先后推广引进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个种植新模式,吸引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知名种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了6处菜果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建设了5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500个农业示范区,全市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对寿光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7%。

5、市场流通畅。该市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健全营销网络,增强集散功能,大力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寿光蔬菜批发市场、青州花卉批发市场等,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交易、价格和信息中心,年交易额都达到数十亿元。寿光市已经形成全国蔬菜的大市场、集散地,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去的菜。同时,坚持“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的宗旨,先后成功举办了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昌邑绿博会三大国家级节会。寿光菜博会被确定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该市每年都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全国重点城市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对接会,广泛推介潍坊农产品。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设立营销公司、办事处,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经济和技术优势,到国外从事农业投资和开发。潍坊市农产品销往88个国家和地区。

6、运行机制活。潍坊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的成熟状况探索出形式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是对产业化程度较低或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二是对产业化程度较高或产业化经营具有一定基础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企业实行建立风险基金、返还一定利润等形式,并实行生产物质、质量标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检测收购的“五统一”。三是对产业化程度高或产业化经营水平较好的,采取“公司+基地+农场工人”的方式,由企业长期租赁农民土地,企业对基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农民以企业工人的身份为企业生产原料,实现了基地车间化、农民工人化、原料生产工厂化;四是采取“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方式,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签订原料生产收购合同,中介组织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农户生产。全市70%以上农户在产业化带动下进入国内外市场。

7、扶持力度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10多年来,每一届政府都着眼于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规划、政策引导、典型引路、配套服务的环节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市政府每年确定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2003年起,市级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500万元,专项用于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等。2006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拿出7000多万元资金,以贷款贴息的形式,扶持了1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对销售过亿元的大型企业,设立特别贡献奖;在全市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十佳”带头企业和“十佳”带头人评选活动,并对“双十佳”给予重奖。同时,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每认证一处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基地奖励3000元,每认证一处有机食品基地奖励8000元,每取得一个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奖励100万元。潍坊市每年还投入10多亿元,用于优化水资源配置、发展节水灌溉和保护地栽培,共发展节水灌溉500多万亩。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8、综合效益好。潍坊现代农业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的12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到潍坊的180多处优质农产品基地或企业挂牌,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全市已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禽肉、蔬菜出口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2007年,潍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比十年前的3260元增长了近一倍。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①交通不便,村庄仅有6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通往乡镇,虽然毗邻206国道,但连接国道的仅仅是村镇小路,路况差,通行能力弱,不利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农产品的进出

②电力负荷低。

③水资源匮乏,水利设施落后。④农业机械落后 ⑤技术观念落后,⑥土地资源少

⑦土壤条件差

2、农业产业规模小、效益低 景芝镇是马铃薯的最佳优生区,但种植规模远远小于定边县。虽然单位亩产量5136公斤,但种植面积不足;玉米单位产量1234.3公斤,但是种植规模有限。原生优质品种的甘草、枸杞、山杏杂果以及小杂粮规模更小,产业效益十分有限。农产品加工业盈利率低,原料供应不足,也是制约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人才、技术短缺,机制不活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着力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环渤海经济圈。

2、有机农业起步良好

景芝镇远离工业生产区,土地广阔,水资源丰富,地域变化明显,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全县已经认定无公害马铃薯、蔬菜、小杂粮生产基地10.5万亩;红墩界镇5000亩辣椒、新田源集团的荞麦淀粉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景芝镇马铃薯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席麻湾乡马铃薯、尔德井辣椒分别注册了“统万牌”和“万丰泉”商标,远销杭州、广州、长沙、武汉、太原和上海等大城市;景芝镇辣椒、洋葱、红萝卜、杨虎台蒜、龙洲葱等蔬菜被山东等地客商视为珍品。景芝镇龙洲小米色泽金黄、颗粒均匀、营养丰富;景芝镇荞麦因其品质优、无污染而成为出口创汇产品。2007年第十届国际荞麦会议及榆林首届国际荞麦节认定景芝镇为荞麦、豌豆、芸豆优势生产区,认定景芝镇荞麦、苦荞、草豌豆、红芸豆为名优小杂粮品种。

3、全市上下谋求发展的决心大、劲头足

近年来,景芝镇在农产品开发带动下,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规划大思路、谋求大发展、争取大跨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来自周边县区产业竞争的威胁

与周边县市比较,景芝镇农业产业在基础设施、产业构成、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农产品商贸物流,东有榆阳区农产品商贸中心,西有功能不断提高、品牌效应开始凸显、号称西北最大的宁夏中卫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景芝镇尚未形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区域内其它产业威胁

农业产业属于弱势产业,成长能力差,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培植慢,农产品初加工业盈利水平低,品牌和市场开拓需要时间和空间,与强大的能源化工产业相比,农业产业不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急需政府进行政策扶持,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快速稳健发展。

3、产业内部协调能力威胁

景芝镇农业产业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都存在明显失调的现象。生产方面虽有优质的马铃薯原料和大规模产量,但是加工企业却收购不到原料、加工能力不能满足,给农户和企业都带来了很大损失;在蔬菜旺销季节,由于营销体系不健全,蔬菜质优价廉,很容易挫伤农户发展大棚蔬菜的积极性。景芝镇在发展生产规模的同时,急需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保障体系,促进生产、加工、营销协调发展。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财务经济指标来衡量,在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有静态和动态两大类指标,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需要说明的是:①因将来发展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故本次估算采用静态财务指标;②“靖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动用大量的政府行政资源,政府行政资源是无法用财务指标计算成本的。1.盈利能力分析(1)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财务经济指标来衡量,在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有静态和动态两大类指标,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静态财务指标: ①投资利润

投资利润率为19.5% ②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31% ③静态投资回收期(Pt)

所得税前:Pt=5.21(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Pt=5.72(年)(含建设期)动态财务指标: ①财务内部收益率 所得税前:FIRR=27.11% 所得税后:FIRR′=23.46% ②财务净现值(FNPV)(Ic=12%)所得税前:FNPV=516.3万元 所得税后:FNPV′=398.7万元 ③动态投资回收期(Pt)

所得税前:Pt=6.28(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Pt′=7.15(年)(含建设期)2.偿债能力分析

该项目偿债能力主要是指项目对银行贷款的偿还能力。贷款偿还期=4.26(年)(含建设期)可见,该项目偿还贷款能力较强。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该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可知,从静态指标上看,投资利润率为19.5%,投资利税率31%,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5.21(年)(所得税前)(含建设期)和5.72(年)(所得税后),均优于相对应的基准财务指标。从动态指标看,在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7.11%,财务净现值为51638.7万元,投资回收期为6.28年;在所得税后,以上指标分别为:23.46%、39877.3万元、7.15年。另外,项目贷款偿还期为4.26年,说明项目偿还贷款的能力较强。因此,项目在经济上可行。

(二)社会效益分析

1、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优质、高效、贮藏、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相得益彰,靖边县品牌效应显现,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满足市场供应,每年可向社会提供10万吨优质蔬菜,10万吨优质鲜食马铃薯、10吨美味马铃薯条、10吨休闲马铃薯脆片、5吨马铃薯方便湿粉、225吨马铃薯淀粉;24万公斤优质玉米、19万公斤特色小杂粮、20万平方米包装纸箱、1000吨专用有机复合肥、10台小型马铃薯采收机械、100台小型旋耕机具、50台专业施肥器械和农药喷雾器械、4吨生物农药,丰富了市场。按照绿色、安全、生态、营养、高效目标要求,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管,积极推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资执法力度,可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3、关联产业的发展可提供300--800个就业岗位,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社会稳定具有一定意义;每年增加的财政收入也可成为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4、科技培训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和服务体系将提高生产者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规划的实施将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种植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文化、科技素质和组织化水平。

5、带动区域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靖边特色农业产品出口基地将促进地区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节约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品质,增加产值;同时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 “靖边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可以拉近农民和市场的紧密度,促进产品的增值。

(三)生态效益

1、现代农业产业本身就是生态产业,50万亩蔬菜、400亩优质马铃薯、300亩玉米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大大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对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微生物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农业产业对空气起到了重要的过滤作用,各种作物吸收了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同时,降低了噪音污染,调解了区域气候。

2、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作物的生产,要求平衡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保护了农业的生态环境。通过对秸秆、果树枝条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既充分利用了资源,解决了农村资源短缺问题,又减少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保证。

3、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粮(蔬)、沼、蓄、草、水”五配套模式,发展养蓄业,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可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种草不但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还可喂畜,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形成靖边生态循环的和谐发展。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村委、生产单位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任主任,统筹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管委会具体负责承担制定建设园区的详细计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定期召开园区建设调度会,了解掌握各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研究建设策略,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确保园区建设按计划进度顺利进行。

(二)、实施项目管理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建设中具体问题的协调与解决,监督项目建设按计划、要求有序实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督工程施工进展与质量,监督建材物资及设备的采购、招投标和质量验收等工作。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推行园区生产基地灾害保险。为防止冰雹、冰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损失,积极推行作物灾害保险,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和产业发展安全。

扶持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定鼓励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定期联系制度,经常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其在生产经营、产品销售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为企业牵线搭桥,多培训人才,多提供机会,多传递信息,支持企业把握市场,抓住机遇,发展壮大。

(四)、创新发展机制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每年专列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工作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将资金的筹措、运转和增值引入到市场机制中去。根据基地建设需要,定期召开金融联系会议,积极协调信贷资金,确保园区和基地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创新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加强和完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体系,加大对技术引进、研发、示范、实用技术推广和培训投入的力度。鼓励科技人员带科技项目下乡,实行科技承包,绩效挂钩,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立足本地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聘请高级人才,树立各级、各类、各方面人才为我所用,为产业服务的大人才观。在人才培养上,一要加大投入,舍得花钱。二要形式多样,送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机构和科研推广机构的作用。三要为才是举,大胆启用,注重实效,不务虚名。四是建立人才奖励基金和奖励制度,对在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及时表彰和激励。

篇2:农业园区

一、实验目的:了解农业园区存在的项目类型

二、实验方法:上网查询

三、实验报告:至少列举10个项目类型,列举内容包括:

(1)所属园区(2)项目类型(3)项目作用(4)效益分析

农业园区项目调查报告

一、(1)所属园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

(2)项目类型:旅游观光农业

(3)项目作用:开发区配套建设了大小会议厅、录像放映厅、餐厅、茶室、小卖部、停车场、公共厕所、农产品超市等设施,凭借浓郁的田园风光、一流的生产设施、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质的农副产品,已累计接待近百万国内外宾客前来学习考察和旅游参观,其中有来自美、日、法、俄、新加坡、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的首脑和客商,也有我国历任、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荣毅仁、黄菊、李贵鲜、陈慕华以及中央和国务院部委办、各省市、自治区的考察团,还有大量的中小学生、企事业职工、机关工作人员、城市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等社会各界人士。

(4)效益分析:设想到“十五”期末,孙桥农业开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个亿,产值20个亿,利税2—3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一是以技术入股、技术合作或合资等多种形式,诚邀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的经济实体入驻开发区组成新的发展主体,即搭建一个农业技术创新“大平台”,联合开发,共同发展;二是依靠公司本身现有的科技力量和特聘的30多名专家顾问,发挥他们自主创新和咨询智囊作用;三是利用已批准建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辟建留学归国创业园,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开发区开发创业,构筑开发区科技和人才两个高地;四是接受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渗透和辐射;五是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设施、技术和品种;六是有计划地招收和引进各类人才到开发区工作,1)创业、创新型人才:即项目、成果转化的各类科技型人才;2)技术(专业)型人才: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植物保护、花卉(名特优花卉)栽培、园艺、植物营养分析、蔬菜花卉保鲜与贮藏、果蔬加工、生态农业、特种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3)管理型人才:外语、文秘、企业管理、物业管理、市场策划与营销、国际贸易等。

二、(1)所属园区:宁波市北仑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

(2)项目类型:农产品加工

(3)项目作用:结合本地农产品资源,吸引农副产品、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入驻,构筑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工区配套设施完备,产业聚集优势明显。目前已经吸引了包括浙江老板娘食品有限公司、宁波新弘食品有限公司、宁波杰顺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多家国内外投资企业进入。

(4)效益分析:位于钱塘江路、甬江南路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几年来,农业园区已成为全市农业对外招商主阵地之一。通过努力,先后引进了农产品

加工企业17家,初步建成一个占地200多亩的农水产品加工集聚区块,主要为无公害蔬菜加工、水产品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及提取等,实现合同外资4900万美元,完成实际外资1900万美元。农产品加工区的建设,为周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平台,充分发挥了农业加工企业集聚与辐射作用,对全区农业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园区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

三、(1)所属园区:山东苍山农业示范园

(2)项目类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

(3)项目作用: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 基础设施工程,其中“路网”总长度16公里、“渠网”总长度26公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管道铺设2000米、“林网”总长度30公里、灌溉井120眼、输电线路12公里、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以满足新优品种蔬菜优质、高效栽培的标准化生产基地0.8万亩,苗木、花卉栽培基地0.1万亩,全县主要农作物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基地0.1万亩;主要用于蔬菜工厂化育苗、展示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观光的智能化温室2万㎡。

(4)效益分析:临沂市苍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由苍山县新天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整个村庄建成一个开放式的旅游景区,进行村庄的景区化建设,保持乡村的田园风光特色,建设农业科技展览馆、农业科技广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智能化温室、青少年科普游乐园、城市居民认领菜地、完善基础设施、农业旅游设施、果品采摘园,蔬菜采摘园,花卉超市,畜牧养殖观光区,沼气站,完善农家乐等景点。

四、(1)所属园区: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2)项目类型:高档彩叶植物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

(3)项目作用:占地800亩的泰州市花卉和观赏植物高新技术示范中心已基本形成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繁殖、栽培为一体,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观赏植物生产示范中心。

(4)效益分析:泰州市花卉和观赏植物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3500万元。该基地集新品种研发和选育,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以及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现代化高科技花木生产为一体,包括组培研发中心、标准化推广示范中心。

基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为产品开发目标,建成1000平米的组培研发中心,自主研发春石斛、蝴蝶兰、仙客来、高山杜鹃、佛手、红叶石楠和金森女贞等各类花木60多个,年产组培苗达100万株以上。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生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保持高档盆花和彩色植物研发、生产科技领先地位,部分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基地实行规模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积极采用穴盆育苗、容器育苗、基质栽培规范的采穗圃技术、木本花卉快繁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及非专利的“诺浩”技术,年生产花卉20万株,穴盘苗250万株,容器苗1600万株,大容器苗12万株,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年亩均效益达到5-6万元。

基地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务工农民提升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对当地农民的观念转变和农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1)所属园区: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2)项目类型: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3)项目作用:开发区东侧是著名的海宁钱江潮“一潮三看”景点—“回头潮”观赏胜地,在此观潮独具特色,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前景广阔。

(4)效益分析: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位于海宁市的西南方,总面积20.2平方公里,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10月批准设立的一个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省级综合开发区。

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西与杭州市江干区接壤,距杭州市中心30公里,至杭州机场20公里,离沪杭高速公路长安出口和沪杭铁路长安镇10公里,南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5公里,建设中的杭州市绕城公路擦肩而过。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已实现“五通一平”。土地平整广阔,属国有非耕地,无定居居民,土地优势明显。

开发区东侧是著名的海宁钱江潮“一潮三看”景点—“回头潮”观赏胜地,在此观潮独具特色,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前景广阔,旅游开发已经启动。为鼓励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海宁市政府制订了特殊的优惠政策:

1、在区内举办的一般生产性项目,给予四年全额三年减半返还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农业、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给予七年全额三年减半返还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在区内举办的一般生产性项目,给予四年财政返还20%增值税的优惠。

2、在区内新办的旅游业及其为旅游业配套的宾馆、餐饮业、娱乐业、服务业给予四年全额三年减半返还所得税和四年返还营业税的优惠。

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自设立以来,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海宁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六、(1)所属园区:城都现代农业示范园

(2)项目类型:日香桂标准化生产

(3)项目作用:园区优越的基础配套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大批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入驻,并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科城相继有川农大研究生院及科学院、省医药集团物流中心、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及企业入驻,并有多家农业科研机构及企业意向入驻。示范基地已有川农大、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试验示范基地、国家气候观象台、有机蔬菜基地等项目入驻。友庆基地已入驻企业29家,将花卉大道两侧规划建设核心区域基本布满,包括兰花产业基地、日香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万花创意出口盆景初加工生产基地、金江园林花卉基地、科力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等23个重大在建农业产业化项目。

(4)效益分析:“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四川日香桂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集桂花品种选育,桂花观赏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开发,桂花精深加工于一体的桂花综合开发企业,引领并推进着中国桂花产业的发展。

“四出花中异,三开格外香”。日香桂是四川日香桂种业发展有限公司诞生和壮大的基石,公司现有成都和无锡两个日香桂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四百二十亩,年产日香桂盆花二十万盆,日香桂种苗一千万株,日香桂灌木球和矮乔木球十万株,日香桂精油十公斤,日香桂精粉(纳米级)二吨,年总产值二千万一百万。

“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桂花资源中国独具,筛选并培育新的桂花品种,宏扬传统桂文化,一直是四川日香桂种公司主要经营内容之一。公司现已选育出馥桂、月月红桂、速生银桂、金满堂桂、金叶日香桂等桂花品种,随着选育工作的深入,日香桂种业将会奉献更多的桂花新品种。

“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四川日香桂种业历时四年,与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共同组成日香桂科研攻关组开展日香桂的应用研究,突破了丰花技术、脱花技术,优化了活性物质分离和纯化技术,基本完成了日香桂精深加工的技术储备。目前,公司正大力扩建种植面积,制定了二年时间内,实现总1000亩面积的种植规模,并通过“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利用温江区既有的桂花种植资源,为社会提供日香桂纳米精粉、日香桂浸膏、日香桂精油、日香桂黄酮、日香桂中间单体等“龙涎不敢”的香料产品,提高桂花种植的有效收益和促进桂花产业的升级。

七、(1)所属园区: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

(2)项目类型:现代农业创新园

(3)项目作用:该园区以展示国内外农业及其相关学科高新科技新成果、新技术为内容,以农业专家与企业技术部门为主体,彰显现代农业高新科技技术成果,提升创新能力。

(4)效益分析: 按照学科领域,创新园区共分为4部分内容组成:

1、种质资源与新品种区:面积300亩。包括200亩的种质资源小区和 100亩的新品种小区。

2、植物克隆区:面积60亩。以名、特、优珍惜植物物种组培克隆快速繁育生产过程为建设内容,以现代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及信息化管理技术为核心,展示现代农业生物工程技术。该区在展示植物克隆技术的基础上,既可以进行珍惜植物苗木繁育与新产品开发与产品市场销售,也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培训。该区将以研究课题或专业从事作物良种快繁的企业进行经营运行。

3、梦幻植物创意区:面积200亩。以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以各种特殊的形式和形态展示各种新的作物生长潜力与人类的利用能力,展示梦幻般的创意农业科技成果,按照植物种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蔬菜瓜果树小区、名贵花卉小区、水培蔬菜立体栽培小区、空中薯类种植小区、珍稀奇特植物小区、南果北栽小区、艺术蔬菜小区、艺术果品小区等8个小区。该区作物展示均在温室内进行,每小区建造温室面积为6400平方米,总面积51200平方米。

4、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展示区:100亩。该区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农业工程技术展示,主要包括设施农业工程发展历程与技术革新、智能化温室生产原理模拟、节水灌溉设备、水肥一体自动化控制设备、农业机械化,电子灭

虫仪等;二是农业科技电子体验区;三是展示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等3方面内容。同时,将这些技术融合到农业生产之中。

八、(1)所属园区:连云港现代农业示范园

(2)项目类型:水体种养

(3)项目作用:发挥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综合利用自然、社会、人文资源。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景观悦目、设施先进,集现代园艺、农产品加工、农业贸易、农业旅游于一体的创汇农业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促进周边县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致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连云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南郊玉带河畔,由南京农业大学规划设计、连云港振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投资兴建。

(4)效益分析:连云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南郊玉带河畔,由南京农业大学规划设计、连云港振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投资兴建。园区分为高档花卉、创汇蔬菜、优质林果、绿化苗木、水体种养、庭院农业、农产品加工及商业贸易等若干小区。

九、(1)所属园区:池州市华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项目类型:大型沼气工程

(3)项目作用:将公司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科学合理地连接在一起,促进种植业平衡发展,推动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提高土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等目标,2009年6月在省农委、发改委、财政厅的支持下,《池州市华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实施。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养殖场粪水处理沼气工程一座。包括沼气厌氧发酵池、原料预处理、沼气利用、沼肥利用设施,以及附属配套工程等。项目于2010年8月全面建成。项目总投资289.99万元(其中公司自筹174.99万元)。

(4)效益分析:项目的建成后,根据USB发酵工艺,日处理60吨粪便污水、日产沼渣5吨、沼液55吨、沼渣用来生产有机肥6吨,沼液用来滴灌园区蔬菜瓜果和苗木花卉。于此同时,日产沼气500立方米,其中100立方米用于生活用气,400立方米日发电600KWh。该项目的建成还将开展“猪——沼——菜(渔)”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形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扩大农村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园区目前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既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普培训基地,又是旅游接待的理想场所。

十、(1)所属园区:济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2)项目类型:露地蔬菜认领区

(3)项目作用:园区的功能主要定位于科技推广、农民和农村干部培训、示范带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五个方面,整体规划为“六区一中心”,即:现代农业展示区、循环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生产区、露地蔬菜认领区、农业休闲养生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和科研培训服务中心。

篇3:农业园区

关键词:城乡统筹,生态农业园区,规划新思路

2007年6月7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 确定在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从字面上解释是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与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 把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结合起来,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 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农业园区多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敏感位置, 在城乡统筹改革中占有特殊地位。随着城乡统筹进程的推进, 对于农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契机, 新型农业园区在城市近郊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但传统的农业园区规划存在产业单一、观光偏重等问题, 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新型农业园区规划应采取何种规划思路, 使农业园区与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相配套, 是规划中值得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重庆千秋生态农业园区

1.1 园区概况

重庆千秋生态农业园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 彼邻江津区双福镇土堡村, 规划总面积约300.49 hm2, 东西长约2600 m, 南北长约2500 m, 包括原千秋村, 西彭镇元明村六、七社等11个社。园区地处“白市驿—西彭”组团经济发展片区城乡结合部, 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1], 二环高速公路穿园区而过, 城镇主道路紧邻园区, 交通便捷, 区位条件优越。园区用地系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内的水源涵养地, 水资源丰富。其北面为红旗水库, 西侧为团结水库, 大溪河贯穿园区东西。

1.2 园区定性定位

千秋生态农业园区作为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中的试点”, 是集农业科学产业化生产示范、提高资源聚集力和产业辐射力的科技商业贸易, 以及农耕文化传播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园。

1.3 园区综合条件评价 (见图1、2)

(1) 发展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 利于多种产业开展, 市场前景看好;生态环境优越, 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基础良好,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布置和开展。

(2) 制约条件

不合理的种植养殖方式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给产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受二环高速公路、河流和深沟的限制, 用地显得破碎, 不利于景观的整体塑造;农业生产一家一户耕作经营, 条块分割, 导致各类农业生产不成规模;道路布局没有形成体系, 田间道路系统凌乱。

1.4 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城乡统筹的要求以及千秋生态农业园区现状评价分析, 在规划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1) 在规划中, 如何结合城乡结合部的特殊位置, 农业园区的功能布局;

(2) 在规划中通过何种手段使原有农村农用地实现土地流转进而产生效益, 并解决原有劳动力就业问题;

(3) 在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的同时如何体现景观功能, 并使之具有地域性和特色性;

(4) 在不破坏园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如何结合园区产业布局进行合理的观光旅游规划。

1.5 园区规划

结合现有地形地貌, 立足于城乡统筹产业化生产、园区文化展示及景观功能要求, 以产业生产结合观光为原则进行总体规划。融浅丘水乡风情的主题景观构思于规划中, 依照原地形, 利用4条山脊线形成总体景观框架, 通过山脊所围合的3条冲沟, 打造“一沟一特色”的乡村景观, 形成“一带、八区”的结构布局, 构建景观化的农业生产园 (见图3, 表1) 。

一带:贯穿园区东西的大溪河谷景观绿化带, 连接园区东西的主要廊道。

八区:按照不同产业和功能把整个园区分成综合产业生产区 (丰果渔乡) 、高新农业技术展示区 (碧水湖畔) 、农业高新企业孵化基地 (创富基地) 、国际农业博览园 (万国农庄) 、珍禽养殖区 (珍禽靓湾) 、农耕文化示范区 (农家菜地) 、特种动物养殖区 (花鹿新社) 及农民新村等8个区。

2 规划新思路

传统的农业园区规划存在规划上单一的特征, 观光农业园区中侧重观光, 着力于游客游览活动项目的规划;农业产业园区则专注于产业开发, 着力于产业性质及产业效益的开发。尽管国内几个较出名的农业园区已有了向综合性农业园区发展的动向, 但由于诸多原因, 仍存在下述问题: (1) 现有大型综合农业园区多为原有农业产业园或观光园转向, 仅挂牌或二次建设而成,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规划布局; (2) 国内现有各类农业园中缺乏与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相配套的产业类园区, 制度探索性不够, 推广示范性不强; (3) 农业观光园区多侧重旅游, 产业化不够, 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一旦项目失去吸引力, 园区将难以发展; (4) 原有园区规划多为强制拆除农村建筑, 将村民迁出原住地, 在土地流转和解决劳动力就地就业问题上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随着城乡统筹进程的推进, 时代呼唤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产业园或是乡村旅游浪潮下的产物, 而是集农业产业、观光休闲旅游、农业科研、农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因此, 与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相配套的农业园区的规划也不应再走以前的老路, 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规划理念。

2.1 新型经济合作体制

重庆千秋生态农业园区作为城乡统筹环境下的新型农业园区, 其产业模式尝试建立一个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农民合作社, 以土地集中经营为指导原则的多元化经营方式, 从而实现经济的有效循环。并有效地降低了前期资金投入过大的风险,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本地就业问题。

2.2 农村城市化的新概念——循环经济

以城乡统筹发展观为指导来确定城市化发展理念, 农村城市化并非要将所有的乡村都变为城镇, 而是提倡通过理性选择, 促使城乡公平发展, 保持城乡社会稳定[1]。

园区规划中着力改变传统城市化中只追求集聚经济效益的线性产业布局, 以循环经济为原则, 产业空间统筹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选取市场前景良好并适于该地发展的种养项目, 并招商引资开展农业贸易及旅游观光项目, 以养带种、以商养园, 各项产业相辅相成,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链, 促进农村向城市化的平稳转变。

在能源利用上也坚持进行能源循环利用, 种养项目紧密结合, 实现在园区用地范围内合理的能源大循环, 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

2.3 有效的土地流转措施

地域空间的统筹规划有利于园区乃至城乡的长远发展。农村问题中最核心的土地问题也成为了规划研究的焦点。园区将实行政府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房地“两证”分离政策, 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土地建构物物权化抵押贷款信贷模式。以尊重当地居民意愿为前提, 规划居民集中居住区及少量散点居住点, 而将置换出来的宅基地用于基础产业建设, 合理利用原有农用地进行更高效益的项目开发, 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部分与周边工业园相配套的设施。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农村用地的土地流转进而产生效益, 建立“农民市民化、农村现代化、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的样本。逐步实现工业向园区 (基地) 集中、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2.4 劳动力就地就业

随着统筹城乡过程的推进, 势必会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原有耕地,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是城乡统筹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园区规划的同时, 考虑就地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千秋生态农业园区作为都市区罕见的大型生态农业园, 除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外, 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其间设计的各项产业以及规划的招商引资, 势必会拉动当地及周边地区劳动力需求的上升。通过对各项产业的社会效益初步估算, 得出劳动力需求量 (见表2) , 可见, 园区基本能够安置解决当地农民就业, 完成农民市民化的要求。

2.5 国际农业商贸

为响应重庆市“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号召, 在规划中引入国际农业商贸的新思路, 建立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区, 作为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示范点和中国西部国内外农业商贸基地。并通过引进国际优良农业产业项目, 增强国际农业交流。同时, 大面积的活体农业展示可吸引游客观光, 使旅游产业化, 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

2.6 传统农业文化的回归

在现代城市发展的今天, 人们生活在城市的喧嚣中, 看到的是钢筋水泥铸就的现代文明, 而逐渐失去了原始、淳朴的乡村景观和面对田地最初的那一份感动。乡村城市化并不是要将土地原有的记忆抹掉, 乡村景观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存同样是农业园区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园区300多公顷的土地上, 将传统农耕文化展示的思想融入到规划中。通过营造传统农耕环境、再现生产方式和生活场景, 以展示和传播农耕文化, 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提高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认知, 使传统农耕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部分得到有效保存。通过打造物质文化环境和凝炼农耕文化符号来形成园区文化特色, 让农业观光有了新的主题。

3 结语

重庆千秋生态农业园区规划是对城乡统筹进城中的农业园区规划的一次探索, 旨在抛砖引玉。城乡统筹条件下的农业园区规划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方面, 对于园区规划所做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施不应仅仅停留于“纸上画画, 墙上挂挂”的尴尬局面, 或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短期规划。而应以规划目标和问题为导向, 确实从园区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 响应国家城乡统筹的号召, 探索合理的农业园区规划途径。

参考文献

篇4:农业园区的平安使者

远远地欣赏,设计一流的园区办公大楼,张扬着现代的个性。然而,当你走进大楼,走进农业园区,去观察,去了解,你的欣赏中也许会多了许多感悟和感动……

和上海许多地区一样,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外来人口的数量逐年上升,20平方公里的区域,9个行政村,总共2.2万多人口中,来奉人员就有9031人,占41%。有些行政村更是成为人口导入型地区。如何让这批背井离乡,来奉谋生,正在为园区的建设作贡献的外乡人有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及时跟进对来奉人员的教育、服务、维权和管理呢?

“关键是要摸清你服务与管理对象情况,你才可以有的放矢。”获悉记者要来采访外来人口管理情况、外表干练,快人快语的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钟慧英说,“我们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落实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人口属地化管理模式。”

都说人多好办事,队伍多了分工专业化、精细化。然而,在来奉人员居住证办证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之际,今年3月,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一个决定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将原综治社保队、社保巡逻队、外口服务队、村级联防队等多支队伍予以撤销,整合组建成一支42人的来奉人员协管大队。对于这样的大胆“创举”,综治办王友来主任解释道,这是经过大量的调研摸底后的合理配置。这不仅克服了以前存在的多头管理、使用单一、人力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畅通的弊端,而且由于协管大队队员通过统一招聘、统一考试选拔、统一培训上岗,团队更专业,由金海派出所副所长担任大队长,来奉人员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任副大队长,管理更集中。实践证明,“来奉人员协管大队”成立后,逐年上升的刑案数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首次出现了下降,今年1-11月,同比去年下降了8.8%。

由于协管队员的工作职责集来奉人员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范、综治工作、安全宣传等于一身,起到一人多职、一职多岗、一岗多能的积极作用,所以被誉为“五员”大将,即:调解员、巡逻员、信息员、服务员和宣传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他们是园区的平安使者。

陈谊村是农业园区内外来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有3600多人,比本地人都多,相对的协管员也配置得多,有6人(一般每个村3、4人)。按人均分配,每人光办证就要服务600人,而这种服务不是窗口等待微笑办理就了事的,需要挂着相机,骑着自行车上门办理,有时对方不在或者不配合,一证就要跑好多次。

在陈谊村,记者走访了来奉人员商业一条街,虽然简朴,但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一边是农田,一边是商店,竟也十分和谐。见记者一行走过,不少外来人员还微笑地主动上来打招呼。陈谊村协管分队长包瑞官介绍说,这里的有些外来人员在这里已安家好多年了。在一个杂货店里,安徽六安的老李还兴奋地拿出口居住办证率已超过了100%(以登记数为基数),房屋出租签订治安责任书率达100%。这都是42名协管队员走村访户换来的成绩。

协管大队的大队长宋英莉跟记者说起一件事:奉贤的黄桃是全国闻名的,但在往年,每每收获黄桃季节,都会发生偷桃事件。今年协管大队成立后,石家村采取措施,加强协管队员的巡逻力量,守望桃园,偷盗黄桃行为再没出现,保护了桃园的丰收果实。

同陈谊村相比,石家村的外来人口算是相当的“小众化”了,811人的村,有外来人员35人。因此,精于管理便成了石家村的一大特色。据说,以拾荒为名行盗窃之实的人是不敢进石家村的,在村里协管人员休息室里,记者看到不少挂在墙上的秆称,原来都是从那些以收废品为名来衬里“踩点”的人手上收了今年办好的居住证给记者看,显然,他在证明他已经是这个蓬勃向上的现代农业园区的一分子了。

据悉,目前奉贤现代农业园区的外获的。“我们对村里的每个外来人员都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石家村的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胡国民对协管人员在村里发挥的巡逻员、信息员、调解员等“五员”作用甚为赞叹。

其实,何止是“五员”,用当地警方的话说,这支协管队伍还弥补了公安队伍警力不足的问题,是维护园区的治安稳定的辅警力量,

2007年4月24日凌晨4时许,协管大队的唐士均等3名队员在治安巡逻至辖区陈湾村6组一机耕路段时,发现路边停着一辆金杯面包车,车内有7名男子,“在这寒冷的凌晨,他们在干什么?”协管队员顿时警觉起来,他们遂上前盘查。

不料,车内的7名男子见协管队员上来盘问,慌忙弃车逃跑。队员们策略地3人合围1名嫌疑人,最终将其扭获,当场缴获蓄电池42只及作案面包车一辆。经警方审讯,该嫌疑人交代了自去年11月间,先后窜至奉贤、金山、青浦、南汇、浦东等地盗窃作案6起(已查证),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

2007年11月21日,就园区的外来人口管理现状,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蒋雪桃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外来人口是园区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我们许多工地上的建筑工大多都是来沪人员,他们目前生活在我们园区,我们就应该首先考虑怎样服务好他们,比如他们的生活、教育和保障问题,等等,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好环境。”一见面,蒋书记的一番充满人情味的话立刻让记者感受良多。

用蒋书记的话说,整合组建一支外来人员协管队伍,就是要将原来的只从社会治安管理角度出发,较为单一的,甚至是被动的、对立的、消极的管理转化为适应园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关注民生的主动服务型管理。

篇5:农业园区经验汇报材料

后河镇枣林面积7.3万亩,枣树130余万棵,红枣年产量达到3700万公斤,枣林面积和红枣产量均居全国乡镇之首,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美誉。

近年来,我们围绕以农富镇、以工强镇、以枣名镇、三产兴镇的工作思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新的林下种植模式,形成了枣粮油、枣粮椒(尖椒)、枣粮菜(豆角)、枣粮果和林下养殖五种模式,其中,枣粮油亩效益6000元左右,枣粮椒亩效益7200元左右,枣粮菜亩效益在10000元左右,枣粮果亩效益可达12000元以上。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

今年以来,后河镇紧紧围绕县委八大提升工作思路,以全县六大经济板块为载体,以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为出发点,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农业抓招商,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规模经营联合体、VIP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模式。农业资源配置日趋合理,新型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

目前全镇通过流转土地2700余亩,建设了家庭农场9个,总投资超1亿元,分别是**客商投资3200万元、占地480亩的瑞祥VIP实验农场;河南农科院与后河镇王辛庄村合作投资2600万元、占地360亩的锦绣百果园;北京客商投资3200万元、占地面积560亩的沁瑞伊甸园;还有投资500万元、占地400亩的建华葡萄采摘园;投资150万元、占地100亩的梦家源生态农场;投资350万元、占地300亩的枣林农庄;投资380万元、占地300亩中天科技大观园;投资300万元、占地200亩的建希家庭农场;投资150万元、占地120亩的绿源家庭农场6个家庭农场正在紧张建设中。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后河镇枣相情林下特种种植基地。该基地涉及后河村、桑村等15个行政村,主要以林下种植彩色小麦、花生、玉米、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作物为主,形成独有的林特模式。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60名,带动农户3000户,面积达3万亩,年产值1亿元。合作社以服务社会、谋利林农为目标,依托红枣产业,大力发展林下黑小麦、水果型彩色玉米、黑花生、彩色红薯、金手指葡萄、金秋蜜桃等林下特色农产品。借助**县红枣文化节,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创办了以采摘无公害大枣、金秋蜜桃、彩色水果,刨彩色红薯、黑花生,品尝彩色玉米,观赏奇形瓜果为主题的特色旅游观光园,同时还指导枣农自办红枣采摘园100个。基地大力发展林游模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2010年,该基地荣获国家级无公害科普示范基地。

篇6:参观农业园区心得体会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依靠人才发展,依靠人才引领,依靠人才国际化,这是天水国家农业科

技园区的经验。因此我们要整体谋略,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办好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可持续发展。要抓好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搞好工作的第一需要。所有的农技推广人员都有试验、示范任务,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经常了解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尽力为他们分忧解难,树立关心他们就是关心农业、支持他们就是支持农技事业的观念,全方位帮助农业科技人员成长进步。

[参观农业园区心得体会]

上一篇:夏天的早晨写景作文400字下一篇:扶贫日捐款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