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适应性训练二

2024-06-13

高考适应性训练二(共6篇)

篇1:高考适应性训练二

高考物理适应训练题(二)

一、单选题(每题多少分,共多少分)

1.高血压是危害健康的一种常见病,现已查明,血管内径变细是其诱因之一.我们可以在简化假设下研究这一问题:设液体通过一根一定长度的管子时受到的阻力F与流速v成正比,即 =k (为了简便,设k与管子粗细无关).为维持液体匀速流过,在管子两端需有一定的压强差,设血管面积为 时两端压强差为 ,若血管面积减小10%时,为了维持在相同时间内流过同样多的`液体,压强差必须约为:[ ]

A.1.11 B.1.23 C.1.40 D.1.50

2.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 ,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cd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与bc间的距离也为 .t=0时刻,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如图).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取沿a→b→c→d→a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实线为不知方向的三条电场线, 从电场中M点以相同速度飞出

篇2:高考适应性训练二

一、选择题

1.西汉从周亚夫以条候为相起,至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前为宰相者必先得封侯,当时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之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 B.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 C.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 D.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西汉选相的范围,不是选官制度的问题,而且西汉汉武帝时期有选官制度-察举制,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异姓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故B项错误。

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之内,这说明当时忽视宰相治政素养的问题,而是局限于侯爵之内,故C项正确。

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故D项错误。故选:C。

2.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这说明()

A.历史解解释随时代变化面发生变化 B.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C.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 D.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

【解答】A.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而是反映历史现象的发展。B.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事实的变化,而不是历史结论。C.材料反映的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与朝代更迭没有直接关系。

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表达了对土地并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故选:D。

3.如图为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图中政事堂为宰相的议事办公处。政事堂的设置旨在()

A.提高决策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大臣专权 D.分割宰相权力

【解答】政事堂制度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经常性地讨论军国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旨在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君主专制,故A项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涉及的中央官制,不是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CD两项不是主要目的,应排除。故选:A。

4.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体现了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这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

封建政府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最大受益者是西方国家,故D项错误。故选:C。

5.根据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规定,安徽芜湖被增开为通商口岸。1877年芜湖正式开关,下面是芜湖开关后历年贸易额的折线统计图。材料信息反映这一时期的芜湖()

A.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缓慢 B.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趋于瓦解 D.日益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答】根据图表材料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较快,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故A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正确;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与题意不符;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日益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图表材料不能反映,故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6.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道: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作者主要说明()A.唤醒民众思想觉悟 B.极力推崇人民主权 C.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立宪代表人民要求

【解答】根据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知其强调的重点在于唤醒民众,故A项正确;

人民主权、立宪代表人民要求材料未体现,故BD错误; C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

7.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B.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D.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农民则将大批牲畜宰杀,此现象的出现说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农民以此消极抵抗,故D项正确。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发展,是与人民的利益相符合的,只是工作中存在一些急躁冒进的思想损害了农民利益,故A项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项错误。C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应排除。故选:D。

8.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A.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解答】“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表明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故A正确;

法律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

9.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反映出智者学派()A.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 B.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C.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 D.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

【解答】从题干信息可知,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与自然的律令是相对立的,而自然确定利益是自由自在的,不受限制的,所以智者学派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自由和人性的束缚,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10.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 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解答】A.手工工场时期,劳动力也就开始集中生产。B.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时期,B不正确;

C.材料所述的是工厂制度的产生,工厂是专门安放机器,从事生产劳动的地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产生有利于机器的推广和普及,C正确; D.流水线生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才出现。故选:C。

11.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A.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B.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D.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

【解答】新经济政策不是放弃社会主义,实行资本主义,也不是完全放弃市场经济体制,而是想着用发展资本主义的手段发展社会主义,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是当时不被理解,故A正确;

右倾投降主义、生产关系根本变革材料未体现,故BD错误; C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但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

12.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惟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B.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 C.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1982年美国在联合国的主宰作用明显下降,材料体现不出欧洲与日本对美国的冲击。

B.苏联综合国力赶上美国,不符合历史事实。

C.80年代已经有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到了联合国,使美国再也不能够完全操控决策结果,说明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增强了。D.世界多极化格局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形成,选项是错误的表述。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十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

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

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解答】(1)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并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

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并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2)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可知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小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同影响结合对世界科技的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1)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2)问题:熟练技术工人匮乏;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维护和修理困难;资本的投入不足;手工劳动者的抵制。

影响: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者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叶,中国面对着天崩地裂式的大变局,在这巨变的时代,进入新语境的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不得不重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种力图谋求适应新世界的知识重构中,拥有相当深厚历史与传统资源的中国士人,通常采取的是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化的途径。通过这些熟悉的旧知识,来想象和重构那些不熟悉的新知识,借助这些早已理解的旧观念,来解释很难理解的新观念,来平息遭遇新知识新思想时的心灵震撼。--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答】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学生充分理解材料主旨,然后确定相关主题,并加以论述。据材料“通过这些熟悉的旧知识,来想象和重构那些不熟悉的新知识,借助这些早已理解的旧观念,来解释很难理解的新观念,来平息遭遇新知识新思想时的心灵震撼”可以得出当时中国进步人士在应对时局时体现出的一个特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结合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史实加以回答即可,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有理。故答案为:

论题一:洋务派倡导中体西学思想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论题二:维新变法中的传统思想

论述: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他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央明确规定了我国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中劳动者的退休类型、退休条件、退休手续办理以及退休费发放等事项。关于退休制度建立的目的,其指出在于“妥善地安置年老和身体衰弱、因工残废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职员”,“促进机构精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要求男性55周岁,女性45周岁;除因工致残外,因病提前退休男性必须达到50周岁,女性必须达到45周岁。20世纪70年代的两项《暂行办法》保留了这些年龄规定,在其后的30多年来也未曾有新的法规取代它。

我国退休制度在建立之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较低,故几类退休年龄的规定是适应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但60多年来,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年龄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我国退休制度中,正常退休年龄规定长期不变,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工种目录也较为滞后,延迟退休仍局限于小部分劳动者群体,造成相当一部分劳动者较早地离开了工作岗位,带来了老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从而产生了效率损失。

--摘编自《对中国退休制度及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我国建立退休制度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退休制度管制内容的特点和急需改革退休制度的原因。

【解答】(1)从材料中的,关于退休制度建立的目的,其指出在于“妥善地安置年老和身体衰弱、因工残废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职员”,“促进机构精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直接提炼出当时制定退休制度的目的。

(2)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改革之前中国,退休年龄比较大,而且对男女有区别的对待,还照顾到病残群体。之所以急,需要进行退休制度改革,是因为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不更改的退休制度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损失。故答案为:

(1)目的:妥善安置丧失劳动力的人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特点:退休年龄比较低,男女区别对待,照顾到病残群体。

篇3:高考适应性训练二

(一) 听力。

1. 试题特点

听力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解主旨要义的能力、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的能力、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等。听力材料体现了以下特点:

(1) 测试的重点放在理解上, 即从听力材料中获取信息, 理解会话者的意图、或态度, 判断会话者之间的关系或会话的场合、背景。

(2) 选项中干扰项的设计巧妙灵活。

(3) 朗读速度基本接近英美人的正常语速, 对话的回合数增加。

(4) 听力内容的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情景真实, 交际性和真实性得到了加强。听力填空题的选材必须定位在日常生活中, 需要通过听的方式获取信息, 然后又有必要以写的形式来表达信息。

2. 高考听力考查要点

(1) 短对话:数字与计算、地点与去向、人物与事件、请求与建议、方式与方法、背景与关系、意图与观点。

(2) 长对话: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爱好、家庭朋友、工作职业、购物饮食、文娱体育、旅游交通、文学艺术、热点话题。

(3) 独白:演说类、应用类、新闻报道类、叙述类。

3. 本次考试话题要点

(1) 短对话:事件, 时间, 地点, 背景, 观点; (2) 长对话:家庭职业, 兴趣爱好, 日常活动, 旅游交通; (3) 独白:叙述类。

(二) 单项选择。

1. 试题特点

单项选择题考查重点突出, 覆盖面广, 没有刻意追求语言形式与结构的繁杂, 而是强调考生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 将语法、词汇、习惯用语等语言项目的测试融入真实的情景之中, 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语言知识在情景中的灵活运用, 以及考生对语句结构的理解及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仍将是今后高考测试的重点, 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15道题考点各有不同, 涉及到所有大的基础语法项目, 包括冠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动词、连词、各类从句、常用句型等。考点虽然广泛, 但却以动词为重点。试题注重语言知识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 题干文字简洁,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较好地考查了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下考生的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考试大纲的重点。

2. 答题错误分析

单项选择的15道题目中, 侧重对动词的考查。所以这次的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试卷23题、25题、29题涉及动词时态语态和情态动词, 24题和32题涉及动词短语, 28题涉及非谓语动, 共计6道题与动词直接有关, 占据了单项选择的3/5。

动词时态语态的四道题目的25题的考点很直接, 句意也不难把握。只要遵循“主被动─时间─状态”的判断方法, 基本上不会遇到障碍。对于29题, 由于具体语境中, 对方回答所用时态的干扰, 造成学生判断失误, 选择了和其相同的时态, 造成选择错误。而对于23题, 则是由于在选项中混合了情态动词及时态语态用法结合的选项设置, 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及选项A先入为主的影响出现错误。非谓语动词的28道题考查不定式用法, 难度较低, 错选项多是D项, 是由于学生对于非谓语动词作定语基本用法不熟知。24题和32题考查动词短语辨析, 32题选项中虽然出现了学生不熟悉的短语, 但由于选项短语是学生较熟悉的, 所以其他选项的干扰作用就降低了, 选择错误的学生主要是词汇量少, 对于选项基本词义不明确。对于整个单项填空中得分率最低的24题, 是由于学生对于正确干扰选项的短语意思不了解, 造成选择错误。

对句子的考查是单项选择的另外一个重点, 这次试题有四道题目。26、31、34和33题分别考查主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并列句。其中26题的主语从句由于设置了it作形式主语, 由whether引导主语从句的用法, 由于学生对于句子结构分析不正确, 同时没有判断出it的用法, 试题设置有迷惑性, 所以选择错误。而对于34题的定语从句, 应该说考查的是定语从句的基本知识点, 所以难度不大, 但是由于学生对第二个空白处的名词view和sight辨析错误, 所以造成错误。对于31题的状语从句考查的是从句的连接词, 由于句子结构不复杂, 句义直接, 解题难度不大。35题由于选项差别较大, 学生容易受其他选项中语法项目的影响而忽视对原题题干句子结构的分析。

3. 代表性题目再现

23.The car_____the truck so closely, otherwise the traffic accident could have been avoided.

A.shouldn’t follow%B.was following%

C.has been following%D.mustn’t follow

解析:本题考查时态。但是选项设置中有情态动词和时态, 要求学生对于两种语法项目都要准确掌握。由于A项符合汉语翻译习惯, 所以学生容易过早作出选择。根据情境, 句子表达的动作应该发生在过去, 而shouldn’t follow不能表示过去的动作, 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排除该选项而选择出正确答案。

建议:注意区分情态动词基本用法, 包括时态语态, 了解基本的时态用法, 培养学生通过语境判断时态语态的能力, 注意题干部分对所选答案的提示及干扰作用。

25.When realizing the guard of the supermarket had spotted hime, the thief_____the exi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made for%B.made out%C.made up%D.made into

解析:本题考查由make构成的四个短语, 正确选项A, 很多学生对此短语不了解, 但是对于其他短语是比较熟悉的, 所以可以通过排除法就可以得出正确选项。另外, 也可以通过动词短语中副词的基本词义来判断生疏短语的词义, 推断出正确选项。

建议:归纳总结常见动词组成的短语。如:bring, come, get, go, have, keep, look, make, put, take等。引导学生通过短语中的副词本身的意思来推断动词词组的意思。

34.The Dragon Tower, from%%top visitors can enjoy a good______of Harbin, attracts hundreds of tourists every day.

A.which;sight%B.whose;view%C.its;view%D.where;sight

解析:考查定语从句,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很容易判断句子缺少定语, 所以选项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建议:熟练掌握各种从句的基本结构及关联词的恰当使用;弄清各从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7.I was sleepy.I decided to make myself some%%coffee so I could work%%.

A.weak;better______B.strong;well%C.strong;better______D.weak;well

解析:此题考查形容词和副词基本词义辨析, 同时要熟练掌握比较级的用法。由于学生受上下文语境的影响, 认为前面是sleepy, 所以后面就应该是well, 而不应该是better。

建议:熟练掌握常用的形容词和副词基本语义及用法, 明确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应用范畴。

33.______and we’ll finish the work ahead of time.

A.An hour earlier%B.If we start an hour earlier%

C.Starting an hour earlier%D.Started an hour earlier

解析:此题选项设置既有短语, 又有从句和非谓语动词, 考查知识点不明确, 但只要认真分析原句, 就能看出要填上一个独立的句子, 这样就能排除其他选项, 而此题考查的就是句

式:n+and/or+you’ll...。

建议:熟练掌握一些固定句子结构, 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 合理进行推断。

35.——Please sit down and have a break.You have been working on this machine nonstop for two hours.

——No, thanks.______.

A.I’m not in the least tired%B.I’m too tires to move%

C.I’m not a little tired%D.I’m a bit tired

解析:此题考查情景交际, 但是此题需要学生认真辨析no a little, a bit, not in the least, 以及未出现的not a bit, a little几个短语的词义, 再结合语境作出选择。

建议:熟记常见的交际用语和短语, 加强对常见对话的应答方式的记忆, 克服汉语思维影响。

二、对今后教学的设想

(一) 认真研读高考试题及考试大纲。

凡是辅导过学生参加高考的人都知道, 高考的试题重复性特别强, 历届试题在当年命题中不乏出现, 命题的知识点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基本上就是历届试题的再创新。而考试大纲则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因此对近几年的高考题及考纲及其说明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有助于全面掌握和了解高考知识的热点和难点, 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后面一个阶段的复习工作。

(二) 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注重基础, 回归课本。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赢得高考的关键所在。不论是高考还是模拟试题, 基础知识点都源自于课本, 因此教师应以课本为基础, 加强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课本的复习, 做到疏而不漏, 游刃有余。

(三) 狠抓词汇不放松, 重点锻炼基本功。

高考是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 听不懂, 说不出, 读不通, 写不好, 都是因为单词记得少导致的。因此, 学生要花大力气通过扩大阅读, 增加词汇量, 过英语单词关。在词汇方面, 按照考纲要求, 高三学生参加高考时应掌握3000个左右的单词和短语。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要加强重要词汇、短语的复习。对于高考中重点考查的词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除要记忆、理解并会正确使用外, 还要注意对常见词一词多义等进行辨析, 尤其是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意义和用法, 学生要掌握常见的构词法, 这样可有效扩大词汇量。

(四) 系统复习条理分清, 要巩固基础, 提高能力, 习题精练, 提高技能。

在二轮复习中, 教师应侧重于高考解题技巧的点拨和解题思路的提高, 让学生熟悉题型, 进行强化分类练习。要让学生运用一轮复习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 针对高考的各种题型, 进行逐项训练。可以把语法项目按一定的类别分成几个大的专项, 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在复习语法的同时, 应充分认识到听、读、写在提高能力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应该把培养这些能力贯穿于整个高三学习之中。在听力方面, 每天进行适量的听力训练, 要选择语言地道、情景真实、长短合适、难度适宜、语速恰当的材料。另外还要进行听力技巧的指导。

(五) 由教师主导走向学生自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复习阶段, 我们常见的是教师不顾学生实情、各自存在的差异, 以主观臆断、推测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学生无可奈何, 他们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 学生就无法形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 在英语复习课上, 我们还得走出师本误区, 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复习时间,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摘要:本文是对于黑龙江省2010年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英语学科的听力和单项选择部分做的质量分析, 通过分析试题, 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及考查要点, 对比历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试题分析, 同时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 指导后一阶段的复习和备考工作。

篇4:高考适应性训练二

训练一

最近,校园安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为确保师生安全,你校决定禁止外人进入校园。为此,学校在学生中做了一次“家长该不该进校园及其原因”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信息,请以“Should parents be banned from entering campus?”为题,用英语写一篇120个词的短文

【One possible version】

Should parents be banned from entering campus?

Recently, campus security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o ensure security, strangers are banned from entering campus by our school, and a survey has been made among the students about whether parents should be i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60% of the students think parents should be included because it is a rule everyone should obey. Another 25% subscribe to the view that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ban as their beloved parents couldn’t be a danger to anyone. However, the rest think the guard can make a proper decision depending on certain situations.

Personally, I agree with the first. As the saying goes, to forestall is better than to amend. Prope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efore it’s too late. As for parents, they have some other ways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ir children, like making calls or asking for teachers’ help. All in all, campus security calls for everyone’s concern and cooperation.

训练二

假如你是李华,你们学校最近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你们班为此组织主题班会,请你用英语写一篇发言稿,谈一谈你对如何创建“平安校园”的一些想法。短文应该包括下面的内容:

1.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在运动中要注意安全;

3.在校内要注意人身安全;

4.同学间发生矛盾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智;

5.逐步将“平安校园”活动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实际行动。

【One possible version】

My dear classmates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safety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daily life. Recently our school has carried out a program aimed at making our campus a safe place to stay on.

I consider this as indeed a good practice, which will make us aware that safety should always come first in our daily life, whether when we stay at school or outside it. When we are doing sports,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afety and avoid being hurt. Furthermore, when we get into trouble with our classmates, we should remain calm and avoid any form of fighting, which may only bring suffering and pain to us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As far as I’m concerned, I feel all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work hard and creatively to keep the “safety at school” activity in mind. Besides, we supposed to observe the law discipline where we are at any moment.

Thanks.

热点五:节约型社会

训练一

国家正在提倡“节约型社会”,你们学校学生会以How to build an economized society 为题组织一次征文活动,你准备参加,下面是你要谈的要点:

1. 房间无人要关灯和电风扇,养成人走灯灭的习惯,空调不低于26度,电脑不空运行;

2. 随手关水龙头,洗菜洗脸多用盆,废水冲厕或浇花;

3. 买菜不用塑料袋,使用菜篮子,它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One possible version】

How to build an economized society

To build an economized society, we must keep the following points in our mind.

Firstly, make sure that the lights and the electric fans are turned off when there is no one in the room. Set the room temperature at above 26℃. 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computer when you are not using it. Secondly, try to form the habit of turning off the tap after it is used. Use basins when washing faces or vegetables. Thus the water can be used again to clean toilets or water flowers. Thirdly, it will be good enough for us to use a basket instead of a plastic bag when go to the market. Because a basket can be used again many more times.

训练二

你校正在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你校校园内的浪费现象严重。请你根据下表所列内容给校报写一篇小短文(词数120),反映现象,叙述后果,提出建议,提倡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校园。

【One possible version】

Nowadays, some of us students have formed some bad habits on campus. For example, some students leave the lights on in the daytime, or let water running after washing. Some leave over much food on the table after eating. Besides, waste paper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t is well know that these bad habits will have a bad influence on our character and behavior. What’s worse, they can not only increase our cost at school and add financial burden to our parents, but also waste the limited resources.

So to build a resources-saving campus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ha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start with ourselves to save everything. I’d like to remind my classmates to take the lead in reducing the waste. We must form some good habits. For example, when we brush our teeth and wash hands, never leave water running unnecessarily and when we leave classrooms, we should make sure that the lights have been turned off.

热点六:其它

训练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关于“课堂中到底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仍然是讨论的一个热点,请你以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写一篇文章表明观点,说明原因,你更喜欢哪种课堂方式。

【One possible version】

Although in the past, the majority of classes were teacher-centered, today there are also many student-centered classes. Both types of classes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ut I prefer the student-centered classes to teacher-centered classes.

Teacher-centered classes are, in my mind, old-fashioned. The teacher stands at the front lecturing while the students just sit, taking notes. While this allows the teacher to get across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in a short amount of time, it tends to be rather boring for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 student-centered classes involve the students, which improves learning and aids memory. While this kind of class can be very demanding for a student, it is, by far, much more interesting than a teacher-centered class.

Therefore, I prefer a student-centered class. Not only is it more interesting than a teacher-centered class, but it is also more efficient.

训练二

2008年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造成全球经济严重滑坡,失业人数剧增。就此,你校校报编辑部开展了一次题为“金融危机对高中生的启示”的英语征文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征文,阐明你的观点。

1.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领域;

2.发展才能,提高个人素质;

3.加强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4.了解社会需求,做好人生规划;

5.你的观点……

【One possible version】

What we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roke out in 2008, which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slide and increased job los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it?

First, we should put all our heart into study to broaden our knowledge in various fields. Second, it is required that we should develop our abilities in many ways and improve our personal qualities to achieve our goals in this highly competitive society. Next, learning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is another thing we must do, because sense of teamwork contributes to success more quickly. Last but not least, as young generation in China. We’d better set our long-term plans meet what society needs.

篇5:高考适应性训练二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迷底紧箍咒信口雌黄不明就理挫(cuō)折博闻强识(zhì)..

B.博弈局域网蛛丝马迹额手称庆巨擘(bò)亲密无间(jiàn)..

C.诡密联锁店未雨绸缪立杆见影提挈(xié)矫枉过正(jiǎo)..

D.福祉一柱香唇枪舌剑布署已定绯闻(ēi)揠苗助长(y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迪拜—一座在沙漠里规划出来的城市,是够梦幻、够浮华、够美丽的了,但这座海市蜃楼却潜伏着重重危机。....

B.2月中旬,北京终于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首都装点得格外漂亮,虽然还有些寒冷,但....

人们还是纷纷走进公园赏雪。

C.几个月来,报纸上不少语焉不详却耸人听闻的报道刺激了人们的想象,集体的无意识的猜测则让经济恐慌大....

行其道。

D.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他作画信 .笔涂鸦,诠释自然之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是我国扩大内需尤其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缓解家电行业困境、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B.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一些鸟开始选择高楼大厦的顶部,或者高压电线杆,甚至教堂的圆顶也成了它们哺育儿女的乐园。

C.交通拥堵已成为首都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即将建成的中关村人行立交桥将大大减轻中关村商务区的堵车问题。

D.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是过去15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据火灾调查组调查得知,此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引起。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历史散文则长于叙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

C.《再别康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

D.美国作家欧·亨利是十九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羊脂球》等。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①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治水,不二法门是②,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____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____送了自己身家性令;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因地制宜妄想反而B.蕴含因势利导希望却

C.蕴含因势利导妄想反而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

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

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

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

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

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取材于欧阳修《文惩范公神道碑铭》)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戚:忧伤B.五让不许让:推辞 ..

C.必以太平责之责:责怪D.言者遂以危事中之中:诬陷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之南都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乃决策谋取横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然事有先后凌万顷之茫然D.以其遗表无所请亦足以畅叙幽情 ....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

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乏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

B.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

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

C.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

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全部废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复了过去的婀政策

D.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

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还十分贫穷,一辈子如果不是去人家做客,就从来都不吃肉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

B.元吴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

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

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范仲淹“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意思是“他侍奉皇帝、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信条,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这句话概括了范伸淹为人处世的原则,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为人处世原则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 之 讽 谕 诗 兼 济 之 志

也 谓 之 闲 适 诗 独 善 览 之 义 也 故 鉴 仆 诗 者 知 仆 之 道 焉 其 余 杂 律 诗 或 诱 于 一 时

一 物 发 于 一 笑 一 吟 率 然 成 章 非平生 所 尚 者 但 以 亲 朋 合 散 之 际 取 其 释 恨 佐 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取材于白居易《与元九书》)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诗经·氓》)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怒而飞。(《庄子·逍遥游》)

④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⑤,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⑥,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有日月朝暮悬。(关汉卿《窦娥冤》)

13.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①②题。(7分)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①,树木何修修②。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①飚(biao)风:暴风。②修修:形容树木干枯的样子。③思:悲。③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这三句写秋风萧瑟,诗人愁情满怀,出入难安,无计摆脱。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何人”“谁不”,以两个反问表明,除了诗人以外,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

C.“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两句,描写了北方边地的树木被狂风吹得枝叶干枯,给人以萧疏之感。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两句,表明诗人离家越来越远,乡愁越来越重,因而日见消瘦,衣带渐宽。②这首诗中“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两句堪称写愁妙笔,请简要赏析。(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4、1 5题。

栏杆拍遍

李文儒

①走进紫禁城,当你看到那些洁白的汉白玉栏杆时,眼睛还是一亮——最引人注目的竟在一瞬间变成栏杆了。②它们的确与众不同。它们是方正紫禁城里的委婉,庄严紫禁城里的灵动。在紫禁城重要的区域里,几乎到处......

都能看到它们俊俏的身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集中如此多材质最好、雕刻最好的汉白玉栏杆。说到栏杆,多半会联想到栏杆拍遍的难酬豪情,或独倚栏杆的难耐离情,但是,在庄严辉煌的紫禁城里,看见这么多美轮美奂的栏杆,最想知道的大概是宫里的栏枰到底有多少吧?

③当然,完全可以不停地追问:皇宫建筑为什么要用栏杆?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栏杆?栏杆到底有什么用?中国建筑中的栏杆是怎么演变成紫禁城中这个样子的?

④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干栏式建筑中就可能出现栏杆了。划分和保护人的居住空间,用栏杆围起来是最容易做到的。河姆渡还留有人们驯养野猪用的证物。养猪要有猪栏,养鸡要有鸡栏,如至今仍在使用的那样。城里人行道边的护栏,马路中间的隔离栏带,也是这个意思吧?对于建筑的功能来说,栏杆的作用一开始就不是主要的,到后来,为了好看的作用就越来越凸现了。在伟大的紫禁城建筑中,只具礼仪式的审美作用、只有独立的装饰观赏价值的,大概惟有数不清的栏杆了。正如紫禁城建筑把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极致一样,它还把中国的栏杆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⑤最曼妙的是和委婉的金水河连接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的栏杆。任何人经过天安门,都会觉得搭在天安门前拱形桥面上的一排排白色石栏杆真是漂亮极了。可是,一旦穿过午门,便立刻惊讶不已——塬来更漂亮的河、更漂亮的桥、更漂亮的栏杆,在紫禁城里面!午门内宽阔的广场上横着一条弯曲的河,这条蜿蜒如弓的内金水河上一字排着5座白色酌石桥,御道直通的那座最宽最长,其余4座依次递减。这座只允许皇帝行走的御桥,两边的栏杆为精雕细刻的云龙云凤纹望柱。其余桥的望柱,以及向两侧蜿蜒而去的金水桥两边的望柱上,均为24道阴刻弧线旋扭而成的火炬型柱头,好像排列整齐的卫士规规矩矩地举着火把,护卫并照亮着正中的御道。

⑥金水河就是这样始终被洁白的栏杆上上下下、水里水外地护卫着。正是由于栏杆的这样的呵护、提升,委婉的金水河才有了飘动起来的姿势。

(节选自《天人合一紫禁城》)

14.下面的说法与文章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考古资料显示,早期出现的栏杆其作用是为了划分和保护人们的居住空间。

B.紫禁城里数不清的栏杆,具有仪式性的审美作用,是中国栏杆艺术的巅峰。

C.金水河上5座白色石桥两边刻着云龙云风纹望柱的栏杆,使紫禁城显得灵动。

D.文章以“栏杆拍遍”为题,是为了凸显紫禁城中栏杆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

15.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紫禁城里的栏杆“的确与众不同”。概括地说一说它们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八月草原末

①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迷人。俚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

②在城里办完事,主人说:“泊这时坝上已经转冷,没有多少看头了。”我想总不能枉来一次,还是驱车上了草原。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

③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④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物。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

⑤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

⑥在这个大浅盘的最低处是一片水,当地叫泡子,其实就是一个小湖。当年康熙帝的舅父曾带兵在此与阴谋勾结沙俄叛国的噶尔丹部决一死战,并为国捐躯。因此这地名就叫将军泡子。水极清,也像凝固了一样,连倒影的云朵也纹丝不动。对岸有石山,鲜红色,说是将士的血凝成。历史的活剧已成隔世渺茫的传说。我遥望对岸的红山,水中的白云,觉得这泡子是一块凝入了历史影子的透明琥珀,或一块凝有三叶虫的化石。往昔岁月的深沉和眼前大自然的纯真使我陶醉。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这空旷、静谧、水草连天、蓝天无垠的草原,教人真想长啸一声念天地之悠悠,想大呼一声魂兮归来。教人灵犀一点想到光阴的飞逝,想到天地人间的久长。

⑦我们将返固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正如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舞台上浓妆长袖的美人是一种美,画家在画室里欣赏裸立于窗前晨曦中的模特又是一种美。两种都是艺术美,但后者是一种更纯更深的展示着灵性的美。这种美不可多得也无法搬上舞台,它不但要有上帝特造的极少数的标准的模特,还要有特定的环境和时刻,更重要的还要有能生美感共鸣的欣赏者。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

⑧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如读小说分开故事读里面的美学、哲学,这才是高级。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⑨呜呼!草原八月末。大矣!净矣!静矣!真矣!山水原来也和人一样会一见钟情,如诗一样耐人寻味。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下来伫立良久。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我的草原。

(取材于梁衡同题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支章开篇想象出草原上鲜花盛开,是为了突出八月末无花草原的另一种大美、真美。

B.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以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出眼前草原的开阔、静谧、干净。

C.本文写当年康熙皇帝的舅父血战叛军,为国捐躯,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D.在作者看来,至纯至真的才是美,而剧场里舞台上那些浓妆艳抹的美不是真正的美。

E.文章的结尾,作者把八月末的草原称之为“我的草原”,表达了对草原浓浓的深情。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②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

18.写“将军泡子”的来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19.第⑦段“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美”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种美静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从以下四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作文(60分)

(一)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请根据材料,以“我心中的水仙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皆有简单与复杂之别。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得简单,也可以品味得复杂;人们的情感可以表现得简单,也可以领会得复杂。事件的原因可以归结得简单,也可以分析得复杂„„我们的生活就像一堂“简单与复杂”的哲学课。电影《手机》中,主人公严守一说:“人们为什么会心里有病?那是因为生活很简单,你把它搞复杂了,或者生活很复杂,你把它搞简单了。”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简单”与“复杂”这二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请以“简单与复杂”为话题,写一篇

文章。

(三)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家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挪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请根据上面材料的意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四)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退一步”而得以海阔天空是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一种人生大智慧;但有时我们亦不妨“进一步”,或许可以领略“柳暗花明”的美妙境界。

请以“进与退”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篇6:高考小说习题训练二.资料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气,“绿荷”也是这样,极难培植;‘只有少数大公园才有这种品种,其珍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一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上百品种中,老菊头最珍爱的自然是“绿荷”。

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棵壮叶大,底叶不焦,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绿溢盆沿,花叶难辨;细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花乃老菊头命根子也。

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所以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荷而 自傲。

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一概不管不顾。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非正宗绿荷!”言语间,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对那棵绿荷愈发爱护。

老菊头虽爱菊,但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保了。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绝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以免正宗不正。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欲 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它,但任你软的硬的,一概碰钉子。

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莫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几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位,对了,好像他还是公园的什么技术员。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遵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

好啊,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有天半夜,老菊头放风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摔坏绿荷,倒地时为了护住绿荷,自己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过后一检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

于是,照顾老菊头、照看菊花的责任,自然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前。

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绿荷虽然长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绿芽的。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晒晒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后来,眼看这盆绿荷快要活不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可刚搬出去,他就本能地感觉到侄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个芽,看缺了没有。

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两段由一般菊花写到不同凡响的“绿荷”,突出了“绿荷”的珍贵,而后由菊点出主人公老菊头,这是一种由物及人的写法。

B.菊花历来是高洁、孤傲、坚强的象征,老菊头一生爱菊,把菊当作自己的亲人,爱得如醉如痴,表现了老菊头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

C.老菊头之所以特别偏爱“绿荷”,不仅因为它极为少见,是菊中的上上品,也因为它极难培植,更因为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

D.老菊头侄女的男友当初劝老菊头加入花卉协会的目的是想得到“绿荷”,但没有成功,后通过老菊头侄女来到老菊头家中,但其用心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

E.这篇小说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从几个方面概述老菊头对菊 花的痴爱;后一部分则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2)名贵菊花“绿荷”在小说中右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主人公老菊头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最后写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绿荷”死亡,这个结尾能引发你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1.(1)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C得1分,选BD不得分。(C项“更因为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说法不当,只是传闻说“绿荷”出自清廷,“正宗”也只是老菊头的看法;B项“表现了老菊头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说法错误;D项“目的是想得到正宗的绿荷”和“但其用心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说法也不正确。)

(2)①“绿荷”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小说内容全都围绕“绿荷”而展开。

②“绿荷”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凭借,作者正是通过写老菊头对“绿荷”的过度偏爱,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③“绿荷”是小说表达主旨的依托,小说的主旨正是通过写老菊头痴爱“绿荷”导致“绿荷”死亡含蓄地揭示出来。(每点2分,意合即可)

(3)①爱菊成痴,近乎病态。他一生爱菊,如醉如痴,把菊当作妻子儿女,把“绿荷”当作命根子,别的一概不予关心。

②自私保守,心胸(目光)狭隘(或:认识偏执)。他认为参加花卉协会,“绿荷”就难保了;别处的“绿荷”不是正宗,自己的才是正宗;别人休想动他的“绿荷”的一根一枝。③疑心太重,不信任他人。侄女带男友来家,他疑神疑鬼,防贼似的警觉起来;侄女照顾他,他竟然怀疑侄女怀有他意。(每点2分,意合即可)

(4)①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老菊头除了菊花,其他一概不管不顾;为了菊花,他竟然一辈子单身。他对菊花的爱超过了度。

②爱要讲究方法。老菊头对菊花的痴爱属于偏执、狭隘的溺爱和占有,正是这种溺爱和占有导致了绿荷的死亡。

③应该坚守事物的纯正品质,但不能保守和封闭。老菊头不愿参加花卉协会,不允许任何人动他的菊花,生怕名菊不保,终使绿荷死亡,教训应当记取。

④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不能无端猜疑。老菊头对侄女及其男友疑神疑鬼,生怕人家夺走他的名菊,竟导致绿荷绝种,很有讽刺意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乡村英文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二话没说,满口答应,让出了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贴,还是发了轿子?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 3 呵!最后还骂到树上的鸟:你这老不死的贼!你上偷瓜下偷菜,偷惯了一双爪子还贼喊捉贼。有本事你就到法院去告,叫十八路人马来抓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

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 “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 “谁得罪了,谁知道!”

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了帮手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

帮手中的一位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天早上天气不错,玉梅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却发现谷堆上画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但因为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英文暗号,真相已没法澄清了。

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最后都只能摇头作罢。

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她当时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么?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当时还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给她的难堪吗?

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两家非但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

……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蟞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已被踩死了,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

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也戳了一个。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姑娘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跑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写玉梅骂鸡骂狗的一段话,言语犀利、流畅,表现出她的能说会道,显示出她的泼辣性格,为其后她与金花争吵并获胜做了铺垫。

B、本文刻画玉梅的形象,是通过她的行为渐次向读者展示:先是言语辱骂,再到驱赶对方的鸡鸭,进而写她对过去的交往事件产生谬想。

C、从玉梅“捂住嘴”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她的醒悟和吃惊,而“冒出一张大红脸”则表现出她为自己误解金花并做出错事而惭愧、内疚的感情。

D、本文多处使用伏笔的手法,金花在玉梅骂后的回应、事后不承认暗号、曾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等情节都巧妙预示了金花的悲剧结局。

E、本文语言朴实无华,情节跌宕起伏,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矛盾这一社会现象。

(2)小说中的玉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乡村英文”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结尾描写金花女儿骑着红色自行车飞驰大笑的情景,有人评价说“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作品陈述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5(1)C、3分,B、2分,E、1分。(分析:A项中“与金花争吵并获胜”错,她们并没有吵,只是互相暗骂,玉梅也无所谓获胜。D项“给玉梅买车票和戏票”这个情节不是暗示,这几个情节也不能预示金花的悲剧结局。E项“语言朴实无华”不准确。)

(2)答案:①热心助人。给金花借坪晒谷、移柴垛、腾空大堂屋等。②疑心过重。看到地鳖虫爬的印,瞎猜是金花做的记号,猜疑金花送车票、戏票的动机。③冲动莽撞。在看到“乡村英文”后不加调查,开口便骂,不考虑后果。④知错就改。知道自己错了后帮金花锄地、扎草人等。(共6分。每条2分,答上3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推动情节发展。“乡村英文”是小说矛盾的触发点,情节冲突也就此展开。③暗示主题,具有象征意义。乡村没有“乡村英语”,有的是交流的误解和困境。(共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上一篇:员工上班打瞌睡检讨书下一篇: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